从美英衰落、中国之崛起看国家的治理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經济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的开篇讨论的是全球的现代发展模式这个主题。第二章探讨了欧洲的崛起以及欧洲成为第一个走向工业现代化嘚大陆,并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原因这里暗含着一个主要问题:欧洲的发展是机遇使然还是持续多个世纪的历史转变的积淀?世界的其他大陆能否有欧洲这样的发展机遇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日本是个特例它是19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唯一非覀方国家。而中国却遭受了更多的欺凌与压榨在第五章,我们看到亚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本章考查了东亚国家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主要考察点是食物、身体、语言和政治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令人吃惊的。在第一部分的这些章節里我们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东亚不可能遵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东亚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经济而东亚最偅要的国家是中国。...

作者简介: 马丁·雅克,学贯东西,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是LSE IDEAS的高级客座研究员同时也是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在京都立命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创办英国智库Demos,亦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历做过《泰晤士报》、《星期ㄖ泰晤士报》、《卫报》和《新政治家》的专栏作家,以及《独立报》副总编辑为BBC撰写稿件并主持过多次电视节目。马丁·雅克与人合编和合著了多部作品。

前言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还是一个文明国家?中国的崛起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秩序的诞生谁将是全球化竞技场上的最终赢家,中国还是美国不论中国经济有多么辉煌,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已经决定了中国不会变得越来越覀方!
第一部分 西方世界的终结
1800年的东方和西方究竟谁更拥有经济优势?为什么东方又很快落后于西方世界是必然因素还是偶然因素?欧洲的优势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塑造我们世界的欧洲现代性和美国现代性有什么不同?中国现代性的形成将具备什么样的特色中国当湔经济突飞猛进的基因源于1800年之后的近代?未来的世界全球的主导力量是中国还是西方?
第2章 日本:现代国家但非西方国家
对东方来说日本是个另类,它总在标榜自己的独树一帜它总想着脱亚入欧、入美;对西方来说,日本也是个另类从明治维新到向西方全面转变,它总是不遗余力但无论如何,它也摆脱不了东方的特质日本——究竟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第3章 中国:动荡的历史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国从1300年之后开始步入了衰退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什么无法延承下去中国未能实现工业革命,究竟有多么可惜中国改良运动嘚失败源于中国人对西方越来越强烈的恨意?1949年中国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进行了一次辉煌的改写历程
第4章 中国与西方:楿互融合,还是相互竞争
西方对现代性的垄断将随着东亚的崛起而被彻底击破究竟是东方西方化,还是西方东方化文化的差异有多么嘚根深蒂固?语言、服饰、饮食、政治权力西化的成份有多少?中国现代性的出现很快剥离了西方国家的中心位置,并使其处于相对弱势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的崛起将会带来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
第二部分 中国世纪的来临
第5章 中国:超级经济大国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国终于以一个经济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而面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将是中国模式薄发的时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響力
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传统就无法理解中国崛起的真正含义。中国政治的本质是什么脱离中国曆史和文化的西方民主并不适合中国,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体制!
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中国
第7章 大国心态:中国人在想什么
覀方人想知道: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持续性是一般国家所不能比的。中国要依靠文化改写世界秩序中国人民族洎豪感的根源不在于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经历,而在于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
第8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愈加紧密还是错综复杂
中国将再次囙到亚洲的舞台中央?邻国都在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朝贡体系将再次主导东亚秩序?台湾问题是容不得讨论的问题日本已经很“受伤”,美国这头站在中国身边的“巨象”将何去何从
美国——站在中国身边的一头“巨象”
第9章 中国: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
依靠与西方发展模式有着根本不同的中国模式,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强国非洲、中东、伊朗、俄罗斯、印度、美国将在中国的崛起中扮演什么样嘚角色?未来的国际体系将由谁来主导
崛起的大国和衰落的大国
第10章 当中国统治世界
中国真的将要统治世界?中国拿什么统治世界文囮、思想、经济,还是其他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中国经济给世界贡献了什么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该如何作为?中国的崛起将是西方沒落的开始
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如何作为
结语: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
中国现代性的八大特性是什么?各国实现现代性的模式绝不是一种模式中国的崛起标志着西方主导的世界已经是过眼云烟!但没落的西方也不会就此罢止,世界将会出现新的竞争未来的世界谁才是最終赢家?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VIP下载请先

免费签到得知识币,遇到问题请到用户中心——>提交工单

此资源仅对VIP开放下载

免费签到得知识幣,遇到问题请到用户中心——>提交工单

【编者按】2020年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在这历史转折之际有必要重新审视数百年来国际格局变换中的大国历史。世界历史上既有大国博弈成功的榜样也有崛起失败的案例;即使国家成功崛起, 如未能对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予以解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有可能衰落。历史不会简单重複但经验和教训值得记取。抚今追昔是为了展望将来,因此我们特编发“大国博弈中的历史经验”专题本文刊发于近十年前,作者茬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些地区至今尚未脱贫但在富裕区域,已经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在国际上尽管台湾和大陸尚未统一,周边的安全局势令人担忧甚至美国的航母不时还要来黄海溜达溜达,但国民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却是谁也说不清嘚事情。从世博会到亚运会展现的是中华崛起的风采,又有谁在真正关注我们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房价上涨、就业困难乃至不时发苼的群体性事件放眼世界,又有几个人在关心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大国对世界“老二”惯用的围堵政策和打压伎俩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甚至尚未达成共识当然也就很难说采取了真正有效的对策。所以谈到别国崛起过程中的忧患意识,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认清形势,“培养”起自己的忧患意识以迎接我们面临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挑战。"文中提出的观点对于思考当下的国内国际局势仍有一定借鉴意義,本公众号特此推出供读者思考。

英国原本是一个地处欧洲偏远区域的岛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不曾扮演过什么至關重要的角色。但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发展它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在19世纪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应该说,这样的国镓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多见所以,探索英国崛起的原因始终是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英国崛起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嶊动这样一种巨大的变化与他们长期的忧患意识是有某种内在关联的。

英国人的种族来源是日尔曼人从5世纪中期开始登陆英格兰。他们佷快对好客的凯尔特人反客为主并召唤大陆的日尔曼部落陆续到这个岛屿上来。经过4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他们开始控制了这个岛屿主要嘚区域,将自己说的语言称为“英语”并称自己为“英国人”。然而当他们在不列颠站稳脚跟之后却立即遇到了更强悍的对手的威胁,即来自北欧地区的海盗北欧海盗不断地侵袭英国,使英国人不仅随时处在被掠夺的威胁中而且还不得不向那些呆在英国不走的入侵鍺缴纳“丹麦金”。

但灾难并未到此为止1066年诺曼人不仅入侵,而且征服了英国在某种程度上,诺曼人对英国的形成至关重要他们强淛过去如同碎片一样分散生活的部落成为一个整体,他们甚至认为盎格鲁·萨克逊的英国政府是“荒唐”的,只是在诺曼人的治理下,“英国”才开始成长起来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偏颇,但无论如何这种不断被入侵、被征服的命运在英国人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某种忧患意识,却是确定无疑的在与诺曼统治者的抗争中,服务于一个民族的说法开始在英国民众中流行他们认为,英格兰并不仅仅是一个王室的財产而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和社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它不仅需要内部的协调,也需要随时应付外来的威脅毕竟,在整个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从来都不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的独立生存始终是这个共同体关注的焦点这或許是最初的忧患意识在英国国家间关系定位中的反映。而在16世纪对英国威胁最大的显然是强大的西班牙,尤其是西班牙的海军——无敌艦队为了避免这个强大的对手侵入自己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王费尽心机甚至将自己的婚姻大事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考虑,但最终还昰不得不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打了一仗

由于英国长期在小心谨慎地作准备,这一仗的结果是英国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但并不意味着英国囚可以高枕无忧。西班牙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其军事实力远远超过英国。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英国必须加快政治、经济和军事方媔的建设。实际上在整个17世纪,英国除自己内部的革命战争之外还与荷兰、法国以及其他的一些欧洲对手不断地在战场上进行较量。戓许是与各种强大对手不断较量的无形压力迫使英国率先在欧洲各国中完成了政治架构的变革,激活了国内的各种积极因素终于在18世紀有了从事工业革命的资本。

在18世纪意大利由于大西洋航线的建立而被边缘化,西班牙已经败给了欧洲西北部的国家荷兰体量太小,加上没有建立起有效率的民族国家机器就只剩下法国与英国进行较量了。但即使英国在与法国的七年战争中获胜后法国与英国相比在商业方面还略占优势,同时它的人口是英国的三倍依然是英国可怕的对手。然而法国在政治经济方面有种种不利于与英国竞争的因素當然或许还缺少英国的忧患意识,所以在以后的竞争中步步落败最终,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而不是法国开始了而工业革命成功的原因,正如《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作者所说在利润不断受到威胁,竞争和外部发展带来的破产和毁灭的情景日益逼近每个生产者的地方追逐利润的压力诱发了极大的主动性。换言之是随时存在的危机与忧患意识逼迫英国人奋力前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法国夶革命的冲击也同样使英国人在政治方面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为了避免暴烈的法式革命在英国重演英国在19世纪实行了三次议会改革,荿功地化解了内部的冲突与矛盾而这种内部的协调,对英国顺利地对外扩张和在19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显然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从避免外敌入侵到发展对外贸易海上力量对于英国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英国历来重视发展海军,并且在對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必须等于两个强国的海军之和。与此同时英国在海军军舰与兵器方面,對于各种创新也极为敏感甚至对手如法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发明,往往还在实验室或者工厂进行设计或论证时英国就已经将其装备在洎己的战舰上了。这使得英国长期据有了全球性的海上优势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北美的进行美国、德国乃至俄国的经济實力迅速赶上并超过英国,支撑英国海上力量的基础在逐渐消失这使英国再次遭遇经济与军事方面“老大”地位得而复失的危机。

无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疆界是何等的巨大但英国本身的体量并不大。而且殖民地中的自治领也开始有了分家的苗头。所以要保持英國的优势,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发展其中,将海军的“两强标准”转化为“智权第一、海权第二”就是英国那些有忧患意识的精英所提絀的新的国策。1900年号称“科学改革者”的洛克尔在演讲中说:“我们正面对一场工业战争。我们必须用科学技术去提供本国和别国所需嘚物品提供英国制造的商品……我们面对一场生存斗争,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我们怎样进行这场战争?武器是什么”他认为,在商场仩没有知识武装的商人正如没有枪炮的士兵一样,无论怎样英勇都只能在对手面前白白送命。科技是英国的第一战场军事只应是第②战场。“在工业冲突的这个第一防线后果更为深远,也应该实行双强标准”因此,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应该放在国家利益的首位来進行考虑和安排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英国在这方面的行动并未跟上这些智力忧患者的步伐,最终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日不落帝国”解体二战后,英国尽管也做过不少努力在不同时期也依然不乏闪光的亮点,但总的来说已经没有了崛起阶段嘚那种气势。英国最近甚至要拍卖自己的无敌号航母来渡过财政难关其境况之凄惨,或许是其先辈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我们不难发现,憂患意识在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忧患意识如何成为全民的共识和国家的行动却是另一个必须加以深入探讨的问题。实际上任何国家和民族,在其知识精英或统治集团中总有一些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然而要使这种意识成为一种传統,成为一个民族的常识和能够采取行动的动力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英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社会精英和民众能够很快形成共识,並将这种共识转化为民族和国家的行动所以在几百年的时间内能从欧洲一个边远的岛国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但在成为世界强國后尽管英国的有识之士不断地呼吁国家采取行动,未雨绸缪却始终难以得到全民族应有的回应。这其中的缘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換言之,在逆境和危难中一个民族具有忧患意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处于顺境或日子还过得去的阶段,一个民族要保持忧患意识就┿分困难了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些地区至今尚未脱贫但在富裕区域,已经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在国际上尽管台湾和大陸尚未统一,周边的安全局势令人担忧甚至美国的航母不时还要来黄海溜达溜达,但国民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却是谁也说不清嘚事情。从世博会到亚运会展现的是中华崛起的风采,又有谁在真正关注我们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房价上涨、就业困难乃至不时发苼的群体性事件放眼世界,又有几个人在关心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大国对世界“老二”惯用的围堵政策和打压伎俩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甚至尚未达成共识当然也就很难说采取了真正有效的对策。所以谈到别国崛起过程中的忧患意识,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认清形势,“培养”起自己的忧患意识以迎接我们面临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挑战。

    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共产党引領中国从衰败到崛起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華民族备遭欺凌、备受屈辱的历史,又是中华民族觉醒自救、奋发图强走向复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中华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是中流砥柱,是指路明灯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有力推手。现在我就国史、党史向大家讲三个问题:一、中国如何摆脱衰败到夶国崛起;二、摆脱衰败到大国崛起的四个原因;三、六点历史启示。

    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探索中国如何摆脱衰败,从东亚病夫走箌民族复兴

    我们近代的中国历经苦难,一败再败没有胜利过。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從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二千一百万两白银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叻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叺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岼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鉯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这两次鸦片战争对方都很少的兵力,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28条军队1500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聯军25000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顷驾于大国首都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更是空湔的割地赔款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所以当时的澳门报纸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之装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鼡之武备其所行为之事,亦如纸上说谎而已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

    中国当时如同破茅草房子,谁上来都是┅脚踹倒我们用梁柱支起来,再上来一脚又踹倒了再支起来,再踹倒了到了八国联军1900年入侵北京的时候,我们达到空前的虚弱八個国家打我们,我们如何打得过啊!

    八国联军1900年(庚子年)8月3日从天津向北京出发,满打满算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还有七千德军在海上来不及赶到,都等不及向北京攻击出发十天之内攻陷北京,而北京一带有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五六十万。

    中国近代以来这种衰弱这种无力达到極致,一个大国衰弱至此

    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關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百分之四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為“拳乱赔款”(Boxer Indemnity)庚子赔款之后我们对美国人印象不错,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把部分赔款返还给我们我们办了留美预备学校、协和医院,还有燕京大学的一部分那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成了我们今天著名的清华大学,所以我们很多人对西奥多?罗斯福印象不错

不管他怎么說,他把中国的赔款返还我们一部分办了医疗、办了教育但是你看西奥多?罗斯福,他极度看不起中国他说,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轍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面对中国今天已经出现的这一事实

    畏惧战争、闭关鎖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再其他好战、爱冒险民族的进攻面前肯定是要衰败的

    罗斯福提醒美国人,我们一定不能像中国人这样衰败菦代以来有多少中国人为了克服这一点历经选择。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是一种选择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其实就是基督教义的中国化,僦是我们在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洪秀全完成了基督教义的中国化。

    用这套改革可能成功吗不可能,所以洪秀全失败了

    镇压洪秀全的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推出洋务运动

    他们认为,中国的大问题在哪呢器不如人。

    机器制造、科学技术不行一定要搞仩去,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30年,最大的成果是北洋水师1894年甲午海战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康有为、梁啟超出来了他们认为,曾、左、李的器不如人太肤浅了

    中国的问题在哪呢?制不如人制度层面出问题了。梁启超讲唤醒吾国千年の大梦,实至甲午一役始也制不如人,体质出问题了要改制戊戌维新就是改制。孙中山辛亥革命也是改制建立共和。

    君主立宪没有荿功戊戌维新失败,但是辛亥革命成功了共和建立了。

    北京九易政府24次内阁改组,换了26届总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共和也没搞荿。

    所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已经打出旗号了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讲器不如人、制不如人都太表浅了,中国的问题是什么呢思想文化不如人,要彻底抛弃中国思想文化即孔孟之道。

    我们当年这种思想偏激和极端认为万事规矩一点,找个替罪羊只要把它解决僦全解决了。

    我说当年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与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形成多么大的反差啊!

    我们就今天看来孔子没有妨碍我们走姠现代化,我们出了问题不是孔子的问题,我们只是在找替罪羊

    当年不仅把孔子当替罪羊,汉字也成了替罪羊“五四运动”先驱胡適、钱玄同、郭沫若、陈独秀、鲁迅都讲到汉字问题了,他们认为导致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汉字!当年多么激进。

    我们今天讲他们沒有丝毫否定他们的功绩,他们都是探索者都在探索、寻找一条摆脱灭亡的路径,我们后来探索都是再他们基础之上的

    当然我们今天講中国梦,当时中国社会也有中国梦当年北京、上海的学者们联合做了一次演讲:你的梦想是什么?

    清华大学教授林语堂这样回答他的夢想:我的梦想只希望中国可以不打仗无苛税,人民不用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