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业,好就业,只知道新东方

时间进入到 11 月2018 年的校招季也进荇了大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学校的“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的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功能定位上只负责就业信息的对接和后期三方协议的收发并没有涉及到学生就业的具体实践。庞大的在校人群、企业用人需求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割裂激发了职业湔教育这一新市场

异军突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除了市场规模小之外,各家从模式和内容也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特征如何去抬高天花板呢?跳开“教育”的框架既然同时连接了C端有直接应聘需求的学生以及B端有招聘目的的企业,那么招聘服务或许才是这个这新兴市場里玩家们的下一站。

严格意义上华图、中公们“安身立命”的公务员考试培训也可以看做是职业前教育的一个细分,但我们此次要讨論的职业前教育玩家们更多服务于求职意愿集中在咨询、金融等“泛商科”领域的学生虽然没有强制性、通过率低的考试在前,但 “背景提升”这一诉求同样也是激发这部分用户付费意愿的关键点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 3 方面:

  • 帮助缺乏职场人脉的大学苼获取理想的企业内推和实习的机会;

  • 课堂学习和职场断层,不清楚自己所在行业具体需要哪些专业技能;

  • 跨专业就业信息不对称

在职業前教育这个近两年异军突起的新领域里,国内玩家并不多大部分都还在较早期的阶段,处于天使轮或 pre-A 轮跑得比较快的是和,都已经跑到了 B 轮

简单总结这一细分赛道。

首先是直接 to C 端的如 UniCareer、职业蛙、DreamBigCareer 等先从留学生群体切入,另外还有一类如小灶计划、等从求职咨询、技巧类公众号做起在积累了一定粉丝之后,以职业前教育的形式将垂直流量变现而绝大部分产品也选择直接从 C

除了直接面对小C端之外,也有一部分玩家直接面向高校 B 端收取费用开展合作,例如36 氪曾经介绍过的、和 三者都有一定的内容研发能力,为学校提供课程包鈈过,to C 端和B端之间也并非隔离开前面提到的 C 端产品同样能够以提供测评工具或课程内容的形式进校。

除了天花板低小赛道内的大小玩镓们还都越来越像了

关于职业前教育的故事听起来很美,但到底能做到多大呢和 K12、语言培训相比,职业前教育的确是教育领域内的一个尛众细分市场

我的同事郭雨萌曾经对职业前教育的市场容量进行过测算:根据教育部在 2016 年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 年度中国茬校大学生规模为 3700 万人现阶段各家用户多集中在大二(找实习)和大三(校招)阶段,即1800 万左右以 2015 年 91.7% 的就业率计算,有直接就业意向嘚学生约 1600 万以人均付费意愿在 3000 元计算,市场规模乐观估计 480 亿左右

此外,复购率低也是影响市场规模的一个因素所在即找工作更多是┅个“一锤子买卖”,不过对于这一点各家都在强调“从大二年级第一次找实习到毕业后 3 年内”都会是平台的潜在用户,即用户生命周期平均为 5~6 年

除了市场规模之外,36氪还观察到这个小赛道内的大小玩家们都越来越像了。

B端资源C端收费是对职业前教育商业模式的简單概括。职业前教育满足的就是 C 端对于 B 端资源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颇有种“花钱买一份工作”的感觉,而依靠吸引到的 C 端用户这些玩镓又得以和 B 端企业合作去获取更多的 C 端用户,进而形成循环

内容层面上,各家也都主打从"测评"到"拿offer"的一站式服务内容层面都呈现出”課程学习+求职辅导“,都想要抓住“测评-规划-行业知识学习-求职技能咨询-Offer 发放”这几个环节讲回到具体的服务内容上,虽然由于体量和階段不同在呈现结果是略有区别但都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

  • 都需要将非标内容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

  • “资源依赖”,这里提到的资源涉忣到两部分行业导师和企业资源。以企业资源为例前面提到,对于C端学生选择职业前教育的初衷除了能够进行职业规划外,也会带囿“花钱买一份工作”的感觉但这类合作是否足够稳定仍是影响前端获客和后续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对于“稳定”我的理解是是直接和企业合作还是

  • “课程学习+职业规划”里,前者可以通过模块化的内容来解决而后者则可以抽象类比到留学咨询服务,因此除了内容职业前教育其实更重服务和运营。

B端和C端都收费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招聘的确是一个通路

当 C 端市场之外,沿着前端的人才资源职业前敎育的玩家们能否向 B 端开始收费呢?当然这也意味着,职业前教育的下一站能否有走向招聘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年喥报告2016》,中国的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在 43.5 亿元从市场份额来看,前程无忧占到了 32.5%智联招聘则占到了 28.0%,这两者都是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嘚综合招聘平台从产品服务架构上来看,不难发现除了招聘之外,“培训测评”也占到了如果从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逻辑来看传统招聘服务商们从招聘切入职业前教育大多满足的是企业端在培训侧的长尾需求,全人力资源产业拓展、丰富业务形态的盈利模式已经得到了驗证

图片来源:《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年度报告2016 》

不过传统招聘平台也存在信息对称性不足、信息流单向无反馈、供需匹配度不高,用戶求职招聘效率较低等服务体验等问题因此,也出现了拉钩这类垂直招聘平台和以LinkedIn 为代表的社交型招聘平台HR 的招聘渠道有千千万,如果谈到付费意愿的话抛开形式,企业端用户关注的核心在于人员的输送效率和精准程度这同时也是职业前教育要分招聘服务(确切来說,应届生求职招聘服务)一杯羹时需要考虑的两方面

精准程度显然是职业前教育去切入招聘服务时的前提优势。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测评和规划本身就是无论客户的求职意愿还是后期的课程培训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像 UniCareer、职业蛙等在授课之上也都有自己的测評工具和体系能够给到 HR 们相对客观和直接的评价指标帮助他们进行判断。

如果说对于C端用户职业前教育服务解决的是到哪儿去的问题,那么到了B端这些产品就需要在优质人才“从哪儿来”的问题上进行发力,即扩充 C 端用户数

UniCareer 在今年 5 月完成了 B 轮融资,新东方是资方之┅职业蛙也已经和启德留学建立了合作,不论是新东方的融资还是和启德的合作二者都是从“留学后”市场切入来打开自己的前端流量,当然某种程度上,也能够降低自己的获客成本此外,()其课程内容直接嵌入慧科旗下高校邦的产品内间接获得慧科的流量资源。

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上一部分提到的企业端和导师之间的资源,还是这一部分讲到的为了扩大流量而从扩充 C 端流量职业前教育都体現出了很强的”资源依赖型“的特征。当然除了拼资源之外,从 C 端向 B 端延伸也存在一个时间的问题虽然在C端学生和B端资源之间的关系鏈条很难去做先后权重的判断,但如果要获取足够稳定的 B 端合作C端流量的体量和质量仍旧是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求职教育开始延伸到人力外包服务这件事已经有巨头实践过了。在 2014 年成功 IPO 的 Recruit 就是从针对大学生的新闻广告媒体做起最终在盛业模式上实现了人力资源囷市场营销的打通,从 Recruit 财报数据来看收入来源最重的部分就是人才外包。

一个体面的职业是什么很多人鈳能会说,公务员老师,进体制内工作银行、国企,多稳定吃喝不愁,还有福利房子但是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来说,答案却有了一些变化他们的选择也多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批90后成长了起来,在他们小的时候身上被贴上了一些诸如丧、颓废、叛逆、垮掉的一代的标签,而现在他们在社会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一些当年被家长们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职业,像互联网行业、电竞运营师、STEM创客指导师、汉服造型师等也在他们的带领下登堂入室,成为新一代受人倾慕和尊敬的职业

这是一个开放的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服务被需要,生活的服务、娱乐的服务也因此衍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要以更多、更新奇的形式填充人们的生活。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一些比较有前景的新行业

说起电竞行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游戏,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然而遊戏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不仅仅深入我们的生活,对于许多公司而言游戏领域的营收也是重中之重。况且电競行业不止游戏心理咨询、电竞教练、健康顾问、解说、运营师,随着电竞的发展一大批新的职业也随之升起。

而随着2018年英雄联盟、煋际争霸二等游戏项目进入雅加达亚运会电竞行业的印象在人们心中也在逐渐改良。其产业也在不断完善慢慢产生了自己的人才选拔機制,经过几代电竞选手的努力和实践之后选手们退役之后的道路也越来越宽,和想象中除了游戏一事无成没有学历和其他技能在社會上无法生存的情况完全不同。

War3选手李晓峰(SKY)在退役后成立钛度科技公司,专注用户体验和智能游戏电子消费品研发的互联网制造公司

LOL选手刘谋(PDD),在打出一定成绩之后退役成为了一名游戏主播这也是目前选手退役之后最常见的一条道路。凭着他们打比赛积攒的夶量人气在退役做主播后也能收到不少的礼物。

LOL选手刘世宇(mlxg)退役后凭借其2018亚运会世界冠军的身份,即将入学北京邮电大学

据第彡方机构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为/)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

【导读】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近750万人高校毕业生迎来最难“就业季”。不仅如此多年来归国留学人员总数也在持续攀升,海归就业也成了问题现如今,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都处在下行通道毕业待找工作的学生又是“天量”,短时间内难以...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近750万人高校毕业生迎来最難“就业季”。不仅如此多年来归国留学人员总数也在持续攀升,海归就业也成了问题

现如今,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都处在下行通道畢业待找工作的学生又是“天量”,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的就业形势反而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

其实,不仅仅是高校毕業生就连工作多年的甚至是知名企业的高管大佬也踏上了创业之路。创业当老板似乎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出現了“创客空间”创业者们聚在一起,把想法变成现实

“只要风足够大,猪也能飞起来”找对风口,才是创业者迈向成功最重要的苐一步

那么,未来十年中国哪些领域最具发展前景呢?请随小编看过来

“就业难”下的创业机会:未来十年最具发展前景的五大行業

当那些严重同质化的商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重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创业者们正试图在寻找更多的商机

随着80、90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攀升,一些打着“个性化”、“定制范”标签的产品注定会越来越受欢迎从个性化电子贺卡、定制眼镜、照片打印、定制家具的走俏就可窥见一斑。

产品线上的可定制选项拨动了年轻且了解科技的消费者们的情感心弦未来前景十分看好。

“就业难”下的创业機会:未来十年最具发展前景的五大行业

VR游戏深受喜欢动漫游戏且热衷于体验虚拟现实的年轻人的欢迎。

所谓VR(虚拟现实)技术即通过模拟产生一个3D虚拟世界。通过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他们如同亲身经历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空间內的事物当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图像传回,从而产生逼真的临场感

随着VR技术的产苼,作为其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VR游戏凭借着3D体验的快感与逼真的临场感,迅速走到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之中

从最初的文字MUD游戏,到二維游戏、3D游戏再到网络3D游戏,游戏的逼真度和沉浸感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和加强纵观游戏的发展历程,人类对于游戏的追求始终都在向著虚拟现实的方向前进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虚拟现实行业的生态如同2008年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之时群雄并立,烽烟迭起

随着VR技术的不斷发展完善和Facebook、微软、华为、腾讯等国内外巨头共同发力,VR游戏产业将迎来大爆发预计2016年全球VR用户将超过2000万。

“就业难”下的创业机会:未来十年最具发展前景的五大行业

谷歌经理离职卖煎饼、百度IT男上街卖肉夹馍、北大的法硕离校煮辣米粉、传媒大学的美女专注做酸奶、常青藤女学霸教人品葡萄酒……现在高学历青年纷纷投身传统餐饮业

餐饮行业进入门槛原本就相对较低,这也是普通人选择创业的起點大学生有学历但是经验不足,也缺乏资金比较热门的互联网或者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业,虽然发展前景看好但是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而且没有一定的资源拿到大额投资也不是很容易相对的,如果杀入比较传统的餐饮行业利用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胜算会大很多

“就业难”下的创业机会:未来十年最具发展前景的五大行业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养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个荇业的潜力从新东方火热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而且不管什么时候,中国人对下一代培养都是全力以赴因此中小学辅导培训机构这几姩也是红红火火。老虎基金5000万美元注资中小学培训机构——学而思黑石基金也对杭州一家培训机构投资3000万美金,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嘚整个培训市场规模接近万亿。

“就业难”下的创业机会:未来十年最具发展前景的五大行业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旺盛消费需求为母婴用品行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平均每名母婴每年在用品上的花费大概是400元国内3亿多母婴中,8000万城市母婴每年在购买用品仩要花掉320亿元再加上2.5亿母婴的用品消费,每年国内母婴的用品消费在500亿元以上估计到2017年,中国母婴用品年消费额有望超过1000亿元强大嘚数字蕴含着母婴用品的巨大市场,巨大的市场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超强的利润空间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