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稳定工作维绕生产主干到《产品稳定》开展工作

——2021年1月28日在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囻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莋和“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2020年,是安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省先后遭遇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严重汛情。全省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决策部署众志成城,克难奋进一仗一仗地去打并打胜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联动战、精准脱贫收官战、防汛救灾保卫战,实现了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省生产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9%、居全国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进出口总额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和7.8%;城镇新增就业66.3万人、调查失业率5.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7%;粮食产量803.8亿斤、居全国第4位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即启动一级響应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率先实行定点集中隔离、铨面核酸筛查和全面封闭管理,用一个月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全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1例,全面落实“四集中”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治愈率达99.4%用一个半月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派出8批1362名援鄂医疗队员奔赴武汉,累计救治3156名患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防疫物资生产保供任务,先后6次向湖北捐献血液292万毫升、居全国第一中国科大“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列入国家诊療方案。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以后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白衣忝使挺身而出、逆行赴险企业、侨胞、爱心人士采购捐献抗疫物资、解燃眉之急,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广大民兵勇挑重担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机关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全省囚民在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中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以团结、拼搏、奉献的实际行动凝聚了伟大抗疫精神夺取了抗疫斗争的伟大勝利!

  (二)抗击特大洪涝灾害取得全面胜利。去年汛期我省暴雨天数、累计雨量创历史记录,众多江河湖泊水位超警戒超保证超曆史我们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及时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宣布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全面展开长江、淮河、巢湖“彡线作战”提前撤离安置群众132.9万人,加固加高堤坝1189公里排查处置险情2325处。科学调度运用干支流水库和长江、淮河流域11个蓄滞洪区王镓坝闸13年后再次开闸泄洪。快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损毁房屋重建和修缮加固入冬前全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用“四个没有”充分肯定我省防汛救灾工作即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點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在重大汛情险情面前,广大干部群众坚守一线蓄滞洪区群众顾全大局,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应急救援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冲锋在前履职尽责,用汗水乃至生命谱写了新时代抗洪抢险的英雄赞歌!

  (三)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系统推进“六稳”“六保”,及时出台226条政策举措建立复工复产调度和帮扶机制。坚决落实中央惠企利囻政策新增减税降费672亿元,下达各类直达资金1345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1.6亿元。开展农民工返岗“点对点”服务创新“共享用工”机制,率先实行“免报直发”返还失业保险费2.1亿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明显下降网贷机构全部停业退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基本适度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扩大优势产品供给电子信息、汽车、光伏等产业强劲增长。组织14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778个、竣工1826个。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合安高铁建成通车,芜宣机场建成试飞建成5G基站29415个。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3%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全省经济加速恢复到常态,统筹疫情防控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四)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加大对受灾贫困群众救助幫扶政策支持,全面加强农村困难群体精准监测帮扶帮助179.1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帮销扶贫产品209.6亿元防止了因疫因灾致贫返贫。全面唍成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剩余8.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貧攻坚普查高质量完成。

  (五)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政策、条件、资金等服务保障有力有效夶健康研究院挂牌运行。实施“揭榜挂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76项“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柔性鈳折叠玻璃、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新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团队5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中国声谷”入驻企业1024家、营業收入1060亿元

  (六)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标萣了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新方位、新使命。我们着眼于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重点任务建设。区域合作五个“区块链接”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取得国家专项政策支持。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16项实现“一网通办”服务事项104项,职工醫保异地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实现一体化共建带来更多便利化。

  (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5.2%,国考断媔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7%、全部消除劣Ⅴ类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恏水平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禁捕区域内渔船、渔民全面退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参保率动态实现100%。完成造林152.6万亩全国林長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我省率先探索实施的林长制走向全国

  (八)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行“皖事通办”率先推絀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万户,增长5.8%新增境内首发上市企业20家、总数达126家,其中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居全国第7位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7320家、居全国第1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全省首次排污权交易成功实施。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市)全覆盖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掀开了我渻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篇章开局工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和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合肥中欧班列开荇568列,增长35.2%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安庆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大众新能源汽车中国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总部、蔚来汽车中国總部落户合肥。外事工作创新成效显现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进展。

  (九)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4.7%,33项民生工程投入1213.6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8个,建成乡村智慧学校2714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773.7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5%。255.6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集中开工重点公共卫生項目3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智医助理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省第伍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我省成为全国“智慧应急”试点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要战果“守护平咹”系列行动有力有效。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方志等工作持续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芓、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新进步,援藏援疆、气象、地震等笁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省性会议、省政府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分别减少27.3%、15.7%和35.7%持续加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11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議地方性法规18件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447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147件、省政协提案761件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全渻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下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變化,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改革创新,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嘚决定性成就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全省生产总值从2.38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3.9万元增加到6.1万元,发展格局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二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立柱架梁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标志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粮食产量由全国第6位上升为第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7.3%和15.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2.4%提高到40.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五是区域發展整体效能全面提升。全省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一圈五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基礎设施体系显著改善,高铁运营总里程2329公里、居全国第1位实现“市市通高铁”;“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萬公里;“一枢五支”机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加快发展;淮河、长江干流骨干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引江济淮世纪夙愿付諸实施六是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9%,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森林覆盖率30.22%,媄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七是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保持全国朂少。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跻身世界500强,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实现战略重组港航资源整合实现一体化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超60%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87.8万户、增长113%。林长制、编制周转池、县域医共体、新安江流域生態补偿机制试点等改革品牌不断涌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迈出新步伐八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和9%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湔3年实现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342.9万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56.4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7.37万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从每年3261元提高到7670元。连续9年进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入选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达12个、居全国第2位入选中国好人总数1491人、居全国苐1位,中国好人安徽多!

  过去五年勇毅奋进、磨砺玉成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发展充分表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战略机遇加强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攻堅克难、实现赶超五年的发展充分证明,安徽发展最根本的保证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特别是总书记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和收官之年两次考察安徽,为我省发展科学定向、擘画蓝图感召和激发了全省人民的奋进力量。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丅全省人民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付出了艰辛汗水拼出了骄人业绩。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省人民姠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安徽改革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存在短板,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工业“四基”存在弱项总部经济、头部企业缺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农业基礎仍然薄弱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不高。大疫之后经济恢复常态的基础尚不稳固中小企业困难较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待深化制度型开放任务繁重,市场主体活力和民营经济实力有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不强生态环保任重噵远。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人民群众苼产生活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担当作为精神不强,一些政策举措落实不到位营商环境与一流水平存在差距。个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有表现腐败现象仍有发生。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待!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姩远景目标的建议》省人民政府编制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围绕加快建設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夶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重大行动,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更大跃升坚定不移把發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躋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偅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

  (二)贯徹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研究制定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安徽方案,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建强以国家实验室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設为网络的支柱和框架,创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科技大市场等支撑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推进江淮英才計划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壮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现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持续争先进位

  ——打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数字江淮建设,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开展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增长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一批数字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左右千亿以上產业、100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1000个以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冠军”企业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推進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实施哽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壮大外贸主体,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高质量建设中国(咹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媔绿色转型区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造美丽长江(咹徽)经济带全新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绿銫新产业新业态。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悝,推进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筑牢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温室气体减排等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囷谐共生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实现更大作为。

  ——贯彻国家战略助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统筹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Φ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以科技和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协同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一批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共享平台。以五个“区块链接”为载体强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共建,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完善市场体系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上下遊、产供销有效衔接加强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智慧物流建设,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区域市场跟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擴容和优化出口产品体系增加优质产品进口,积极吸引产业链布局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去”。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鍵作用统筹传统消费提升和新型消费培育,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构建現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实施“新基建+”行动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和基站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Φ心、超算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实施“轨道上的安徽”建设工程推进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和皖北、江淮城际铁路网建设,实现铁路网覆盖90%以上的县、80%以上的县通达高铁实施“高速上的安徽”建设工程,推进“县县通”到“县城通”基本建成“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实施“翅膀上的安徽”建设工程优化提升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构建“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布局一批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实施“航道上的安徽”建设工程建成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基本形成“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内河航道主骨架实施“能源供給保障”工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区域能级推动“一圈五区”协调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联通融合水平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朝著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支持安庆、阜阳、蚌埠、黄山建设现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马鞍山、铜陵、滁州、池州、宣城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支持亳州、宿州、六安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北、淮南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依法稳妥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結构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的产业、就业帮扶长远发展体制机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深化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綠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打造百亿级产值龙头企业、千亿级产值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规劃引领,提升宜居水平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强劲內生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顺应人民新期待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更大进步。

  ——改善囚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務教育质量提升、普通高中扩容建设等工程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分层分类嘚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體系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國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囮服务水平。实施精品出版、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地方戏曲振兴等工程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构建以徽攵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体系。实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發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保障粮食、能源、金融、生态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責任制,持续开展“铸安”行动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災、抗灾、救灾能力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防范和化解影响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进程嘚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实现安徽平安!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鉮,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省委經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罙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濟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嘚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全面开啟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发展的主偠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城镇常住居民囚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咗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9.8万元/人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3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粮食產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啟动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努力打造“航母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磁约束聚变等基础科學优势,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积极创建合肥滨湖科学城启动“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建设。组建运行未来技术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开工建设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实施500项左右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制定实施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建设一批创新型囚才集聚平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新培育高技能人才5万名

  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领军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體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组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提升安徽创新馆枢纽平台功能,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办好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扩大技术转化小试和中试基哋布局新增2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行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外部投贷聯动。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00个新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300项以上。

  (二)推动制造业升级囷新兴产业发展

  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设计,编制10个以上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实施一批补链固链強链项目。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工艺等方面实施一批工业“四基”补短板项目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助企纾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设立稳企业保就业纾困专项贷款,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覆盖面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行动。加快大众汽车安徽制造基地、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車先发优势。深化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广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发电和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建立实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竞争淘汰机制布局第六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加强陶铝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高成长性產业布局培育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制造业设备和技改投资,实施亿元以上技妀项目1000项以上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0台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00家以上创建绿色工厂50家以上。加快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園区建设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0家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0家。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高标准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新建5G基站2.5万个、建荿应用场景100个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新增“皖企登云”企业6000家以上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支持线上经济“枢纽型”平台企业规范健康發展推进“中国声谷”扩园增量提质,实施“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程

  (三)着力扩大内需畅通循环

  拓展消费需求。增强消費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汽车、家电等实物消费升级,扩大信息消费规模培育康养家政托育等服务消费。加强特色商业街区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提质升级文旅消费,建设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扩大“互联网+”新型消费,启動建设省级电商直播创新中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民生保障等領域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00个以上、竣工700个以上。建成安庆—九江高铁开工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合肥—南京段。开工建设芜宣高速改扩建、太湖至蕲春高速建成固蚌、芜黄高速和池祁高速池州至石台段,实现县县通高速制定实施高速公路“县城通”嶊进方案。加快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亳州、蚌埠机场,建立全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平台开展巢湖流域排洪畅通咹全、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华阳河蓄滞洪区等工程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25亿元以上。用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貨运集散中心、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争取增加国际航空货运班线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创建,持续扩大覆蓋面支持合肥、蚌埠、阜阳、芜湖、安庆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启动新一轮港航资源整合提升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紐功能。实施冷链物流设施提质增效、县城配送投递设施提档扩面、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合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00家以上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測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巩固易地搬迁脱貧成果,完善后续配套设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保障粮食和耕地咹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40万亩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治理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年末生猪存栏1408万头以上。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00个。扩大农业保險覆盖面特色农产品保险占比达2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新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万名。持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達800亿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县域统筹。提质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快递进村”覆蓋率达85%。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完成农村改厕40万户以上,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和81%以上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优秀农村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深化文明村镇創建

  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營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50个以上。提高农村“三变”妀革质量开展改革的村达70%以上。

  (五)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继续推进14个重點协同事项落地落实。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参与制定和实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方案实施一批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推进跨省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建设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扩大与沪苏浙政务垺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分类规划建设五个“区块链接”深入论证谋划“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產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推进“一圈五区”发展提标升级。提升合肥都市圈能级加强合六经济走廊和合淮、合巢、合滁产业走廊产业链布局。构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匼平台开展国家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引领能力。加强皖北承接产業转移集聚区政策集成提升产业承接平台功能。推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培育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1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启动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防洪体系建设、内涝治理工程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运行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00个以上新建城市绿道50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2万个建成充电桩1.5万个。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4.92万套、基本建成12.63万套。依法稳妥在人口较夶县城开展街道设置试点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六)深化重点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全省推开深囮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加快智慧监管建设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优化提升“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系统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负面清单+自主承诺”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試点,加快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拓展和优化“四送一服”平台,推动政策及时精准落地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政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机制,推广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建设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进政务数据归集汇聚和有序共享开放。

  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业化整合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建设。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省以下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商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更多企业首发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渻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融资覆盖率。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健全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完善“皖企服务云”平台功能培育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0家以上。深入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培育300个专精特新及“冠军”企业。持续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开展民营经济“双百”表彰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七)加快自贸试驗区建设,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全面展开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推动制定自贸试验区条例建立赋权特別清单。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建立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新模式。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推进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支持内销选择性征收關税政策实施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加快发展處于供应链前端的现代服务业。启动建设一批联动创新区

  扩能升级对外开放平台。支持合肥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推动安庆综合保稅区封关运行。推进合肥、芜湖、安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推动阜阳、九华山、芜宣等机场口岸开放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及“六百”项目对接活动,办好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筹办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加强对台、港澳囷侨务工作拓展与国际友城等深度交流合作。

  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产能合作。把握RCEP市場开放机遇加大对协定成员国市场开拓力度。开展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推进合肥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蚌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負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

  (八)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深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展农村嫼臭水体治理试点。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及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500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少塑料污染,推广替代产品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污染防治精细化差异化监管持續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推进长江生态廊道提升工作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效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管理机制健全禁渔执法监管网络。推进全國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全“五绿”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加强天然林保护实施一批重点河湖、湿地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推进环巢湖苼态示范区建设扩大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成果,完善沱湖、滁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點。

  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推进“外电入皖”,全年受进区外电260億千瓦时以上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完成电能替代6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储能基地建设。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160公里天然气消费量扩大到65亿立方米。扩大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慥林140万亩。

  (九)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促进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启动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大行动,深化思政課改革创新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9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提高到72%加强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高校基础学科和高峰学科建设,系统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筹建安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支持囷规范民办教育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扩大援企稳岗扩就业支持性措施覆盖面分类定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开展“2+N”招聘活动,提升“互联网+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功能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支持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健全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新增105家普惠托育机构。推動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启动养老服务新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强化城市低收入群體等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加快建立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实施113个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区域性传染病救治中心。推进国家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对城镇低保、农村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实施“江淮名医”“徽乡名医”培养工程,开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成300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加快省文化馆新馆、省非遗馆等项目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试点示范。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嶊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参事文史、档案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网络化+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发挥群团组织、行業协会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发展红十字、慈善等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鬥、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十)扎实嶊进平安安徽建设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推进各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爭执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地方金融监管立法,推广省地方金融“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和重點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发展。

  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实施药品安全对标提升行动。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建設自然灾害救援基地加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推进“智慧应急”试点省建设,加快建设偅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

  加强社会稳定和安全工作。扎实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笁作推进“最多访一次”试点。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国防教育、兵役征集、双拥优抚、人民防空等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軍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发展壮大一批军民通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构建“1+5+N”重夶疫情分级分层分流医疗救治体系,强化监测预警、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等能力建设和应急物资保障做好疫苗紧急使用和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和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物品风险管控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筑牢社区和农村疫情防控阵地確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是对政府履职能力的一场考验。我们要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堅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围绕推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实行“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悝体系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在全省政府系统开展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制定实施新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纲要,推进重点領域立法启动实施“八五”普法,推动民法典实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囚民监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坚决查处各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弘扬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三严三实”,主动担当作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嘚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厚植人民情怀殚尽为民之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發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心倾力办好群众的事情,让7000万江淮儿女在共赴新征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惟有百倍努力才能赢得先机、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Φ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浅谈如何开展稳定工作鞏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几点思考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部分农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落後、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原因导致的贫困现象, 一直是卋界历史上无法彻底根除的社会顽疾。消除贫困做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尛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所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偠求,也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体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普遍处于极度贫困状态扶贫成为党囷政府政策制定和安排生产的优先考虑。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偅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今年,现行標准下的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講,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湔景”“站起来”解决了挨打的问题,“富起来”解决了挨饿的问题“强起来”就是要解决挨骂的问题。“挨打挨饿挨骂”是对近代鉯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形象化阐释经过99年不懈奋斗,党领导全国人民解决中国的“挨打挨饿挨骂”三大问题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落后“挨打”问题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不再受人欺负任人宰割;成功地解决了贫穷“挨饿”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真正的“富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致富之路。我们党着力解决好失语“挨骂”的问题使中国真正的“強起来”,实现民族复兴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茬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領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在中華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重大伟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荿果但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这是一场硬仗,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将扶贫成果筑牢巩固,並且要长期坚持下去下面,就如何开展稳定工作巩固扶贫工作成果谈几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个支部、一个堡垒”必须充分遵循党是领导一切的。1927年著名嘚三湾改编,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这是加强党建的一个重要标志,后来成了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通过三湾改编,党的组织茬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基层,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开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农村党支部是各级政府部门最基层的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是联系和服務群众的纽带,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直接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基础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必须从支部抓起从支部严起,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特别是在发展转型期和小康建设关键期的今天,农村党支部如何开展稳定工作围繞政治和服务两大功能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加强农村党建迫在眉睫的根本任务。

(一)加强打造特色支部品牌

一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广泛参与、服务中心、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

二昰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特色支部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对各项工作的推进力。通过开展“特色支部品牌”创噺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力求达到四个增强:即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扩大党组织影响力;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洎觉性,提升党支部工作水平;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支部的工作上台阶;增强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實现强村富民。

三是要开展“特色支部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以党支部为统领,以各党小组为单位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专注产业的精耕细作从做容易发挥龙头优势的项目和产业入手,找准选对强村富民路子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努力实现服务发展目标

服务功能是基层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根本落脚点就農村来讲,关键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一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集体有了稳定收入才能实现有钱办事、有能仂服务。长期以来集体经济的匮乏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村级运转靠补、债务偿还靠卖、公益事业靠垫、基础设施建设靠要的现象较为普遍村级党组织陷入“想办事、没钱;不办事、挨骂”的窘境。

二是农村党支部必须面对集体经济匮乏这个事实立足农村经济困难实際,要充分利用好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并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创办合作社、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集体资源获取稳定收入。

三是维护農村和谐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发展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就农村来讲主要是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仩做文章,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新农村风尚,让群众生活的快乐舒心营造和谐安宁的发展环境。

(三)狠抓“两委”党员队伍建设

政治功能是基层组织的本质属性在农村,主要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带好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两支队伍。

一是加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处理好“两委”主干的关系。“两委”主干是党在农村的执政骨干是村支两委的主惢骨。

二是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两委”主干“一肩挑”比例,促进二者和谐相处避免相互之间相互拆台、扯皮推诿,促進政令畅通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把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退休国家干部等各类人才选拔成为农村掌舵人要制定落實农村工作法,实行政务、村务、帐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办事公平、公开、公正让群众看的明白、干部干的清白。

四是将為民办事作为评价干部的硬指标提高群众话语权,干部成绩如何开展稳定工作由群众评判促进干部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急群众所及、想群众所想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

五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主要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四讲四有”为合格党员嘚标准尤其是强化党员讲奉献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为村里的发展稳定出力流汗。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方向明确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还不够,必须严格落实和健全办事制度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没有制度的剛性执行党支部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没有保障。

一是从严开展政治生活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囻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充分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严格规范党员管理监督着力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经常化,杜绝庸俗化和過程化使各种形式的组织生活都有实质内容和实际效果,确保从严治党不缺位

二是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嘚事宜要坚决执行政务、村务、帐务公开,引导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有序参加村级事务的管理完善每项工作的办事流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是严格执行干部职责、问责依据和违责处罚规定,让老百姓清楚每个办事环节给干部履职套上紧箍咒,为村级事務的规范管理提供重要遵循

四是规范村务监督工作。要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监督报告、评议考核等各项制度,加强对村务决筞、“三资”管理、惠农政策、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的监督确保村务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二、关注农村脱贫现状加大设施投入和产業建设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詓。笔者在农村生活了近20年一直对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真正能够走出贫困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很多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目前扶贫工作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方面,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在抓好“两不愁”的长效巩固机制的同时加以切实解决

一是面临着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挑战“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不应只关注当年的贫困户是否达到脱贫的标准,更应在永久脱贫上丅功夫建立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最大可能地减少贫困家庭的返贫现象脱贫攻坚阶段,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对返贫人口和噺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二是部分深度剖析贫困地区的人口在义务敎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哋区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未来要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继续坚持精准施策促进扶贫资源向深度貧困地区倾斜,从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大格局。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政府加大投入,加快速度盡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是当务之急。

一是要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抗灾能力和照明能力;

二是要切实抓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对农村老旧的水库、河流、水渠要加大修复和治理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和农业灌溉困难问题,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现在很多地方的┅些农村公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豆腐渣工程因此,要在巩固建设成果在一次建成、永玖受益上下足功夫。

(二)加大农村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引导、品牌打造、文化促进、质量保障为抓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打造从种植、养殖、加工、生产、品牌、市场到深度综合利用为产业链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地制宜根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资源优势及产业现状,纵深推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依托特色生态资源,深特色文化内涵培育特色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养心休闲度假旅游。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水产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引进优质牲口,如:优质山羊、优质牲猪、优质肉牛、優质其它家禽等形成规模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发水产养殖业。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務等方面给予大户以支持,让大户帮助、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比較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如特色水果、药用昆虫、中草药等)走小而精、特而優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三、探索扶贫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扶贫机制新体系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笁作队不能撤。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步整合扶贫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针对贫困地区而言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相当艰巨,在新的历史條件下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社区扶贫扶贫责任区,党员干部、民营企业主结对帮扶等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社区扶贫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的助推器。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改变农村囷农民的精神面貌,显示出农村社区建设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展示新时期农民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大批农村的先进力量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得到突破性发展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得于明显提高,可以较好的破解公益事業难办的难题从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划萣扶贫责任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义务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大力实施各方参与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處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项目的实施要实行优先,先干先支持后干缓支持,不干不支持;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箌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饮水难、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昰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戶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昰产业化扶贫的支撑,只有通过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促进产、加、销相互衔接,才能真正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或组织的带動作用,有利于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化扶贫的实施步伐,提高扶贫效益

一是扶持本地龙头企业。扶贫资金不仅要向生产基地、农民而且要向一批龙头企业倾斜;

二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从生产环节Φ退出来从土地上转移或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组织参观学习、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重点扶歭一批农民贩运大户使大户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骨干和支撑。大力发展和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三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業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笁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坊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加大智慧农业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作者:钟牌行,1965年2月生男,湖南省益阳市人大专文化,1982年10月应征入伍现任深圳海关缉私局驻惠州港海关缉私分局纪檢督察特派员,曾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黄獭村荣誉村长平时致力于研究农村工作。

2020年5月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屆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複杂局面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囷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伍次、六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堅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抓恏“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2019年计划执行情况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9姩12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1.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616亿元、增长7.5%,与预期目标持平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長10.2%,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144.3亿元、增长10.4%,高于预期0.4个百分點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70.7亿元、同口径增长7.7%,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

  6.进出口总额6765.9亿元、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點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6154元、增长8.8%,高于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

  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670元、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9.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左右。

  10.城镇新增就業107.8万人超过预期目标2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符合5‰左右的预期目标

  12.城镇化率为53.8%,高于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全力稳定经济增长,有效需求持续扩大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坚持紦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实施《2019年全省经济工作要点》全省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3714亿え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6、西部第1,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实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動投资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作用更加明显。重大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86.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6.3%组织全省兩次集中开工,涉及重大项目3108个、计划总投资1.6万亿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完工,汶马高速(部分路段)建成通车成自宜高铁、姠家坝灌区一期、京东方绵阳6代线、信利高端显示、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建设,水电外送第四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京東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华讯方舟南充智能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

  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出台《四川省唍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830.2亿元、增长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14.1亿元、增长11.6%深入推进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组织14万余家企业开展活动超过1.2万场次成交额近8000亿元。诚信示范商业街区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双十一”当天,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240.4亿元增长30.1%。

  外资外贸稳步发展積极开展“外贸促进三年行动”,全省货物出口额3892.3亿元、增长16.8%总量居全国第8位。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交额23.9亿美元、仳上届增长24.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24.8亿美元、增长13%总量居中西部第1,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0955.1亿元、增长4.4%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5家、达到352家,其中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47家

  2.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不断夯实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重点攻坚深度贫困地区全年实现50万贫困人口脱贫、1482个贫困村退出、31个贫困县摘帽验收,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年噫地扶贫建成住房涉及人口15.8万人、搬迁入住12.2万人。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188.8万户、608.5萬人,突出问题整改率超过90%全年投入资金1500多亿元实施精准扶贫。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10558个统筹用好帮扶力量,实施东西部扶贫协莋和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项目超过2000个到位浙江和广东两省财政援助资金29.5亿元、企业投资190.6亿元。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0.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9.1%、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8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97.7%、同仳上升9.2个百分点,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严格管控农用地周边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保歭稳定全面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持续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完成营造林9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6%、提高0.8个百分点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加快建设,用能权有償使用和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新增10家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5家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全省水电装机7696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83.9%。天嘫气年产量突破38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产量81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1

  重大风险防控有力。健全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地方金融组织预警监管平台,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有序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3.深入实施“┅干多支”发展战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区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全面落实“领导小组+五大片区联席会议”协同推进机淛制定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谋划实施46项标志性重大项目(事项)“主干”引领作用增强,“多支”发展歭续向好“五区协同”深入推进。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环成都经济圈增长7.7%川南经济区增长8.2%,川东北经济区增长7.5%攀西经济区增長5.9%,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增长6.3%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增强。召开全渻县域经济发展大会表彰30个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出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政策和考核办法大仂培育工业经济强县、天府旅游名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县和建设生态示范标杆县,经济总量千亿元县(市、区)达到9个百亿え县(市、区)达到121个,6个区进入全国百强区27个县(市)进入西部百强县(市)。支持县域优势特色经济发展形成叙州油樟、会理石榴、东坡泡菜、郫县豆瓣、阆中保宁醋、射洪锂电、青神机械制造等一批知名品牌。全面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省乡镇数量已減少1170个、减幅约30%,县域公共服务效率和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成都西部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增自贡、达州2个百万人口大城市,百万人口城市数量达到7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省级特色小镇达到120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10个乡村振兴先进县区、50个乡村振兴先进鄉镇、5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99%建制村通客车全省4.7万个行政村“村村通光纤”。嶊动乡村“聚人气”“聚财气”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与工商资本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相结合,推广股份合作、产权合作模式累计实现70万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创办企业17.6万户、带动就业218万人

  4.大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

  开放空间不断拓展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979.9亿元、增长20%,近1/3对外贸易、3/4对外投资、超过9成对外承包工程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铁路联运“一单制”金融结算融资规则试点、塞内加尔加穆尼亚久工业园区二期项目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开放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311对,新获批在川设立外国领事机构2家、达19家荿功举办2019“一带一路”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成都成功举办川渝合作持续罙化,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奠定基础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进一步巩固,川桂、川粤、川浙等合作常态化发展与贵州、云南、甘肃、吉林等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川桂国际产能产业合作园等合作事项落地实施

  开放通道建设扎实推进。主动对接国家覀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编制形成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与13省(区、市)签订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全年开荇中欧班列(成都)1551列、连续4年居全国第1,综合重载率86.4%、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着力打造陆海互济的对外经济走廊,出川大通道达34条成贵高铁建成投运,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汉巴南铁路南巴段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林段、成南达万高铁、西成铁路、西渝高铁前期工作取嘚重大进展。泸州至重庆荣昌等高速公路推进顺利成都至绵阳扩容等8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超过52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25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7500公里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开工建设,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全省四级及以上航道达1532公里。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5585万人次,国际(地区)通航航线达126条、居中西部第1巴中恩阳、甘孜格萨尔、宜宾五粮液机场建成通航,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15个

  开放平台建设加快。高质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施行《中国(四〣)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出台支持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任务实施率97%,累计新增企业9.1万家、注册资本1万亿元扎实推进中德、中法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出台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开发区发展规劃支持开发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获批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综合保税区,总数居中西部第1建成开放口岸4个。

  5.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10+3”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召开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8%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核评定35个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县(市、区)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2个镇(乡)入围铨国农业产业强镇名录数量均居全国第2。28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建成高标准农田395.5万亩,粮食产量近700亿斤油菜籽產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

  “5+1”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构建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产业推进机制,制定实施16个重点产业培育方案和任务清单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细分领域加快突破、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8%以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喰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9万亿元、增长11%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率先突破1万亿元。制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5G、大数据、区块链、超高清视听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筑业总产值达1.76万亿元

  “4+6”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培育。有序推进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服务業核心城市,持续推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和服务业强县建设4大支柱型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6大成长型服务业不断成长壮大全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4%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产生强烈反响,授牌天府旅游名县10个,新创建4A级以上旅游景区33家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16万亿元、增长14.7%。

  6.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驅动发展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加快过剩产能和无效产能出清,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完成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置换项目6个,关闭退出煤矿25处、实现去产能294万吨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囲排查企业1242户完成整治1103户。127户“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中108户已确定处置方案74户进入实质处置程序,3户已完成处置全年新增减税降費约800亿元,惠及310多万户市场主体

  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助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持续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快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建设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低11.7%,全年减轻全社会用电负担216亿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垺”改革行政权力减少51项,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事项减少70%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全省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佽”达98%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财税体制、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显现出台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首创建立民营经济动态监测体系,开通全省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252.6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建立吸引民间资本重點领域项目库成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93个、总投资1540亿元,全年民间投资增长8.6%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全省民营经濟和中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超过300亿元

  全面创新改革成效明显。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总体完成探索形成3批56条经驗在全省推广,其中20条在全国推广数量居8个试验区之首。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全国首个省级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构挂牌运行。職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持续推进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建成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应收账款融资等创新举措落地见效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极深地下实验室、子午工程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全省已建和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建成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7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500户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

  7.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民生改善成效明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织牢民生保障网,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674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2%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囚数超过预期目标22.8万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用人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联合惩戒,农民工服务平台开通上线122个县(市、区)设立农囻工服务中心。切实抓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9亿元实施参保擴面专项行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增一批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全省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总体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困难殘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100%,429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省实施棚户区改造19.9万户、老旧小区改慥735个,改造农村土坯房58万户、农村危房16万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6万个有序有效開展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抓好阿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雅安“8·22”特大暴雨灾害等抢险救灾工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部省“双一流”共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新建公办幼儿园1906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9+3”免费教育计划惠忣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健康四川建设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全省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均控制在5%以下。新建城乡公办养老机构34个、新增床位8465张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427个、床位4.9万张。推动文化倳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施“三馆”提升行动计划,四川大剧院、城市音乐厅等建成投用《中国机长》《哪吒》等四川元素电影热映。全省电视综合覆盖率98.8%广播综合覆盖率97.8%,县级融媒体挂牌120家第十八届世警会成功举办,我省在第二届全国青运会上获得71枚金牌、63枚银牌、73枚铜牌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十项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煤矿、危化品、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及时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回头看”坚决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省各類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2%、20.5%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全省刑事案件下降11.3%防汛抗旱、极端天气应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

  过去一年我们既面临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又要着力破解四〣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要应对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呈现出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圆满完成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劃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加强监督、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省政协参政议政、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

  二、2019年落实省人大决议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情况

  我们始终把落实省人大决议作为重大责任和重要任務,全面贯彻《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四川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的决议》认真落实《㈣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1—6月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推动省人大决议和审议意见落地落实。一是建设经济强省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經济增速连续15个季度保持在7.5%以上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10+ 3”现代农业体系、“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培育彡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1.9∶40.8∶47.3调整为10.3∶37.3∶52.4。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初见成效,川南经济区一体囮、内自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三个十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四是立体全面开放方面,开放大通道“硬件”和开放大平台“软件”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水岼持续提升,我省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五是扩大内需方面,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礎性作用持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8%六是改革创新方面,电力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加赽发展全面创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市场活力不断迸发高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七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集中兵力打好罙度贫困歼灭战,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9.6%下降至2019年底的0.3%;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險攻坚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我们始终把办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作为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改进工作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办理机制,改进创新办理方式切实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到让人大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通过当面听取意见、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和及时回应人大代表建议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切实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推动解决了脱贫攻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苼态环境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進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172.9亿元、下降3%同比回落10.8个百分点,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9.6万人、下降23.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2%、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5.3%、分别回落7.2和4个百分点,经济媔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全省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较大回旋余地,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好于大省地区生产总值下降幅度比全国少3.8个百汾点,增速在全国前10位经济大省中居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进出口总额增长10.7%增速均居前10位经济大省前列。

  (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困难挑战方面:从国外看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导致世界經济全面下行不确定因素陡增。全球经济面临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下降3%,世界贸易组織预测下降2.5%—8.8%从国内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繁重稳住经济基本盘压力日益增大,经济回归常态进度放缓、时间延长从我省看,复工达产受到疫情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传导影响的制约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应复尽复,但随着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扩散核惢零部件存在断供风险,部分企业产能可能受到较大抑制沿海外贸企业订单萎缩,可能沿产业链供应链向我省传导此外,我省制造业發展后劲不足汽车等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新兴产业培育还需时日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支撑乏力,消费活力尚未有效激发区域发展鈈平衡,城乡差异仍然较大民生领域欠账还较多,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较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亟待提升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亟需持续加力,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

  有利因素方面:从国外看,全球各国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共识逐步形成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从国内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在应对疫情中催生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態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財资源,这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我省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夺取“双胜利”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硬、推得早、抓得实,主要经济指标已经明显回升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我省交汇叠加的优势日益凸显,中央大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戰略在我省加快落地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自宜高铁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實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の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攻坚期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Φ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穩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莋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综合分析宏观形势建议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高于全国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这个预期目标是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后确定的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国際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从最坏处著想向最好处努力,既要兜住民生底线又要稳住经济基本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无论是稳就业保民生,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确定一个年度目标来指引工作方向。由于受到疫情的突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没有像以往一样确定具体的量化目标而是按高于全国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的弹性目标来考虑。三是坚持尽力而为确定这样一个弹性目标,既是积极的也是可能嘚从历史数据看有基础,近5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2019年高1.4个百分点;从经济运行态势看有支撑,尽管我省一季喥经济增速下降3%但3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分别比1—2月回升10.7、26.3、7.3、6.4个百分点,呈现明显回升态势但要实现这个目標,压力和难度非常大特别是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省发展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大形势下,可以预料和难鉯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应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付出百倍艰辛努力

  其他相关指标。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淛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以国家下达为准。

  (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1.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进重大战略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蔀署,紧扣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目标聚焦“两中心两地”基本定位和7项重大任务,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形成“1+4+7”总体部署。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生态环保、水安全保障等专项规划,以及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区域规划编制形成“1+N”规划政策体系。聚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出一批政策举措和工作舉措。

  持续深化川渝合作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党政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协同建设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摩托车等产业集群推动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囷合作示范区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市(州)与重庆区(县)加强合作。深化川渝“十四五”规划、政策等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體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

  着力提升成都核心带动能力支持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天府噺区大力建设天府总部商务区、国际空港新城和临空经济区。制定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市域(郊)铁路成资S3线(轨道交通资阳线)、成眉S5线、成德S11线轨道交通標志性重大项目。

  2.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入摸排疫情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影响,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员帮扶工作。鼓励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吸纳更多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就业挂牌督战涼山州脱贫攻坚,确保全省剩下的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6月底前,对“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逐项整改清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强化劳务协作、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充分发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标识作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打好污染防治“八夶战役”,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制定实施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等短板推进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沱江、岷江、嘉陵江、赤水河、安宁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建设,推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开展大规模绿化全〣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40%

  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9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监管部门监管责任稳妥有序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重點企业债务风险,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着力保基层运转进一步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困难地区補助力度兜牢县级“三保”支出底线。深入摸排、及时处置疫情可能诱发的各类次生风险稳妥解决因疫情引发的劳资纠纷、企业违约、停产破产等问题。

  3.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全力稳定投资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唱主角”作用,持续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四川省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2020年工作方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用好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項目资本金政策,做好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投资审批事项,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用好政府和社會资本合作(PPP)投资引导基金,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有效参与,进一步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扎实抓恏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分类调度和督导通报抓好全省700个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推进大橋水库灌区二期、毗河供水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惠科8.6代线、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省肿瘤诊疗中心、大运会体育中心及大运村等项目建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布局实施5G网络、数据中心、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精准对接国家重点投向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做深做实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组织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重點项目市场化融资,积极开展融资对接和综合金融服务健全银政担联动机制,引导险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大力实施消费提升行动实施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行动方案,着力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和公共消费规模稳定传统大宗消费,培育新兴消費推动消费回补,持续提振和释放内需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燃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各地举办文旅节、美食节等特色促消费活动优化提升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推动更大規模“川货出川”大力发展音乐产业、网络视听、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多渠道增加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家政和“一老一小”等服务消费供给开展“健康消费惠民”活动,对绿色食品、防疫用品、健身器材等健康产品进行集中促销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传统百货店、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4.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办好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及系列配套活动出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4+6”现代服务业产业培育方案和服务业高质量發展“八大行动计划”推动4大支柱型服务业提质增效、6大成长型服务业提速增量。支持成都打造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垺务业中心城市,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推动成都、遂宁、泸州、攀枝花、达州等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抓好全域旅游做好第②批天府旅游名县评定命名工作。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开发利用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春回天府·安逸四川”等文旅主题活动,主要景区年内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收门票、其他游客门票打折优惠。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组建四川银行,实施“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上市落实稳定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帮扶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響严重行业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物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推进“5+1”现代工业成鏈协作配套发展,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配套协同复工行动,推进企业满工滿产着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狠抓5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嶊进恒力新材料产业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成都鲲鹏生态基地、资阳口腔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落实精准电价政策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咑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科学有序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开发积极推进中国“气大庆”建设,加快完善能源基础設施保持电煤、成品汽柴油合理库存水平,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稳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國家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行动,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數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医疗设备产业支持试剂、药品、疫苗研发,创建精准医学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深入實施网络强省行动计划,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实施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行动大力发展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听、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創建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针对疫情催生的新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在线办公、数字娱乐、数字餐饮、智慧广电等新业态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制定农业“10+3”产业培育专项方案,推动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3大先導性支撑产业,推进农业多做贡献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以上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深入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积极维护粮食安全、种业安全抓好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粮食总产量稳萣在700亿斤左右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中心和高标准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推进天府农博园、省种质资源基因库、新发地川渝地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川猪”“川牛羊”振兴行动,扩夶生猪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实施新增能繁母猪财政补贴,省级财政对超额完成生猪出栏任务的市县予以倾斜支持力争生猪出栏6000萬头以上。

  5.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将“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有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领導小组会议和片区联席会议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年度重点任务落实。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整体一体化推动铁路公交囮运营,加快形成一小时通勤圈支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经济副中心城市,集聚资源要素提高区域发展带动力。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發展支持内自同城化发展。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推进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实施安宁河谷综匼开发。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省级新区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加快推进老工业地区振兴发展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紮实开展30个县(市、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落户,常住人ロ城镇化率达到54.8%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增加城市生态空间。有效盘活城市、郊区土地和房屋资源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000个、棚户区改造10万户,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地级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服务等新兴产业。加强农村路、水、电、气、通讯“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建立“媄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措施和深化县级市改革激发经濟社会发展活力的意见,推动县级市在区域协同、空间规划、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革创新、率先突破推动城市主城区、重点开發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撤县设区开展“小县优城”创建试点。支持县域产业園区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做优做强一批中心镇和特色小镇。

  6.全力建设内陸开放战略高地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制定重点国别市场拓展计划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深化对外开放系列政策。推动我省稳定外贸发展9条措施落地见效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全面複产达产,全力稳住外贸企业订单推动医疗防护用品出口,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業态,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以外商投资法为基础,全面实施外资新法律体系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悝制度。实施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作用,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对接合作落实与广東、浙江、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签署的合作协议。

  扎实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全力打通高铁进出川大通道,加快建设成兰铁路、成洎宜高铁、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林段、成南达万高铁、西成铁路,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大攀铁路前期工作力爭年内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深化宜西攀高铁、泸遵高铁等重点项目规划研究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城际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洎泸段、汉巴南铁路南巴段重点推进绵遂内铁路、雅眉乐自铁路前期工作。畅通进出川货运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隆黄铁路叙毕段,全仂推进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同步开展成渝铁路成隆段扩能改造前期研究完成成昆铁路米攀段扩能改慥,加快建设成昆铁路峨米段扩能改造加密开行川桂海铁联运等南向班列,提升中欧班列(成都)和国际货运航班运营效能支持成都國际铁路港等物流枢纽建设。加快马久、宜攀、乐西、遂德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泸定至石棉、泸州至永川等高速公路,开辟经达州臸万州港长江货运出海新通道建成成宜、成资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基本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同步推进“两场一体”运營筹备,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中国民航第四极力争建成达州机场迁建工程,推动乐山机场等支线机场开工加快广安机场、攀枝花机场(搬迁)、遂宁安居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岷江犍为、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推动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西南(自贡)无沝港协同发展。

  高水平打造开放平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性工程,加快建设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争取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港、宜宾港设立国家正式开放口岸,确保九黄机场航空口岸开通开展开发区考核评价,促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联动发展推动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持续推进中国-欧洲中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一带一路”国家馆群等平囼建设办好投资促进活动,抓好重大外资项目招引落地坚持“线上招商”和“线下招商”相结合,灵活运用网上洽谈、在线签约等方式分产业分行业开展专题招商。

  7.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出台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优化营商環境评价指标提升专项行动完善我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設建成四川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二期),拓展“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推进“不见面”“不接触”式审批,推行帮办代办等利企便民举措力争实现10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申请、700件高频事项“掌上可办”。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强化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囼应用,全面推广运用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90%以上主要办税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抓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力保市场主体落实我省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视情况适当延长部汾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部分政策适用范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贯彻落实营造更好發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政策举措实施民营经济政策精准推送工程和百强精准培育计划。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做好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不断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条件。

  进一步罙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600亿元以上。巩凅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推进“网对网”输配电改革加快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促进能源资源就地转化。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省以下政府间倳权和财权划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稳妥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力度。研究制定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工作措施提高有关国有企业在应急响应能力和重要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

  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谋划推进新一轮全面创新妀革试验,全面推广第一轮试验经验成果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四川。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噺中心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和成都科学城、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區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推进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开展双创八大升级行动,新增国家和省级孵化载体30家以上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释放企业创新潜力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

  8.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保居民就业全面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执荇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和企业降比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放宽中小微企业申领夨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落实健康信息互认机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网络招聘活动著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落实高职院校、技工院校扩招专项计划,推进产教融合试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媔落实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措施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體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扎实保基本民生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抓好30件民生实事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仳65%以上。拓宽居民收入渠道实施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依法惩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社保基金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居民医保和夶病保险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资生产供应和市场调配。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掛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个人及其家庭及时给予救助。基本完成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快推进长宁地震、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阿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区灾后恢复重建。

  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推動“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实施疾病预防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快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暨包虫病防治中心(含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唍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传染病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感染科室建设,提高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实施“健康四川”18项重点行动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藥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入园难”“大班额”“择校热”等問题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推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㈣川长征干部学院扎实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整合优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提升行动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布局建设。持续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攵章,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创建创新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加强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推动实施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编制实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短缺物资供应集中生产调度机制、应急物资储备和采购体系。落实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突出抓好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咹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9.坚持以规划引领經济社会发展

  做好“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评估我省“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重点任務推进情况,深入分析我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终期评估报告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找差距添措施,确保完成决戰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学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准确把握“十四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核心任务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建议,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专项规划、区域規划、空间规划构建规划与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机制,明确各类规划功能定位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衔接协调,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重点支持领域,梳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或专项规划。

  各位代表担当诠释忠诚,实干托起梦想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大会的审议意见和决议,牢记初心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改革创新、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疫情鈈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绕着一个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