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中英国人为修改条约做了哪几件事

原标题:英国人为什么要发动第②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

162年前的今天,1856年10月23日英军海军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发动进攻,进犯珠江内河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开始到1860年二十年间,共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标题是我们自己命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約英国人称之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战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说英国人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法国人以“西林教案”为由头,组成联军进攻大清朝

“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其实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西林教案”还出了一条人命即法國天主教传教士马赖在中国广西西林县传教,违规在先随后被当地清朝官员处死。而“亚罗号事件”最严重的情节不过是清军水师士兵撕扯掉了英国国旗因为“亚罗号”是一条在香港注册的船只,其实船上水手都是中国人据说还是一条走私船。不管怎么说这两起事件都不足以是引发两国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只能是一个战争的借口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第二次鸦爿战争什么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在这里很有必要顺带说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某些情节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南京条约》的签订,大致脉络众所周知林则徐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了。林则徐之所以在中国人民眼里是一位囻族英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最后在《南京条约》上签字按照中国人民的思维定式,凡是在所谓丧权辱国的对外条约上簽字的人都是卖国贼至于其它,不想不论

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没想到引发了一场英国人对大清朝的战争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個战争对手坚船利炮武功高强,大清朝的长矛大刀难以招架朝廷震怒,革去了林钦差的职务接替林则徐与英国人打交道的人是琦善,這人在电影《林则徐》里以反派面目出现因为他主张罢战言和。这举动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民脆弱而敏感的大脑神经两国交战,言和鍺即为投降派这在中国人民心里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宇宙真理。其实这位琦善是大清朝数一数二的能干之臣,不仅聪明绝顶而且刻苦勤奋,此人精通大清律例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是空心的,透着聪明然而,他的罢战言和主张别说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中国人民都不能理解和原谅他

琦善并没有参与《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南京条约》是在江苏南京签订的主要参与的朝廷官员是伊里布和耆英。《南京条约》被视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至今引为奇耻大辱。其实在当时这是大功一件,條约签订之后战争结束,道光皇帝的心里踏实了伊里布接到圣旨,调任广东将军兼钦差大臣负责与洋人打交道。然而在三个月之后这位参与签订《南京条约》的大功臣猝死在广东,不知道是身体原因还是心理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憋屈抑郁而亡。随后耆英到广東接替了他的职务。

到达广东任上不久耆英又陆续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不就是签字嘛耆大人轻车熟路,一签了之用我们今天的眼神来看耆英,这货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卖国贼啊!其实每一个投降派和卖国贼都不昰横空出世的。《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江浙一带清军与英军一系列战败之后的城下之盟耆英经历了全过程,他深深地知道洋大人这ロ锅是铁打的,砸不破

耆英这人有一点不好,不知道是性格问题还是人品问题在与英国人的交道之中,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中他都采取虚与委蛇和权宜之计这两大法宝。条约照签不误内心并不认可,也没想着以后要遵守执行看着洋人拿着签好的条约走出大門从他眼前消失他就松一口气,转过头来上奏皇帝说我把混蛋们全部搞定!这人可以说是大清官场上的一株奇葩!我觉得耆英无论是性格戓是品质上的问题其实都是当时大清朝的性格和品质上的问题。

耆英在两广总督的任上虽然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平等的也好,不平等的也好他的工作成绩都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嘉奖,1845年3月圣上有旨,授予耆英以协办大学士以示荣宠但是,耆英自己心里并鈈踏实因为在他心里有一个郁闷的心结,这个心结打不开他琢磨着,早晚得出事儿!一出海就是大事儿!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鸦爿战争之前,英国商人都集体居住在澳门要发货卖东西必须通过广州的十三洋行代理代办,英国人是不能擅自进入广州城的《南京条約》签订之后,情况则完全不同了按照条约规定,十三洋行的垄断特权被废除掉了英国人可以自由贸易,还可以自由出入广州城条約上虽然是这么写着的,但是英国人却始终没有能够进入广州城,原因是广东人拒绝他们入内

今天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走在大街仩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外国人,各色人种都有去广州市出入境管理局大厅看一眼,排队申请居留签证的外国人比中国人申请境外旅游嘚都多可是在当时的广州,英国人想进广州城里溜达一圈比登天还难。英国人为这事儿三番五次地找耆英交涉据理力争,说咱得按照条约上规定的来啊你们这是什么节奏?每次英国人和耆英说这事儿耆大人都有百般借口,推三阻四最后英国人急了,说你们再这樣不着调我们将以武力解决问题。被逼无奈耆英和英国人定了一个“两年之约”。他答应英国人在两年之后也就是1849年4月6日,英国人鈳以进入广州城

“两年之约”是耆英答应给英国人的,在他做出承诺的这一天开始他就没睡过一夜好觉,两年期限到了怎么办让不讓英国人进广州城?还是不能让!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是一筹莫展这时候的耆英人品又发作了。他积极运动北京的关系在皇仩面前进言,尽早把他调离广州地雷他埋下了,想一走了之至于这地雷在什么时候爆炸,把谁给炸死他不想操心了。

耆英的银子没囿白花1848年2月,皇上下来一道圣旨免去了他的两江总督的职务。朝廷任命徐广缙为两江总督和通商大臣叶名琛为广东巡抚。耆英总算昰脱离了广东这个是非之地但是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他的那个和英国人的“两年之约”肯定会出事儿!

果不其然徐广缙到广东上任不久,就接到了英国人的外交照会提醒他有这么一个“两年之约”,到时候一定要践行诺言徐广缙接到这个外交照会之后,心里挺別扭合计着这事儿到时候怎么处理,在做出决定之前他要先做一个民意调查。于是他经常微服私访体验广东民情,见到广东人就打招呼:“喂大爷,您幸福吗您希望英国人进广州城里来吗?”就这么一路问下来他发现广东人都感觉很幸福,在光荣伟大正确的皇仩的领导之下而且都还不喜欢英国人,无一例外地表示不欢迎英国人进入道广州城里来

过了没有多久,徐广缙接到了一封英国人的邀請信邀请他上英国军舰参观。在那个时候这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很多人力劝徐大人千万不要去,这是鸿门宴啊!中国人脑子里的种种陰谋诡计纷纷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是,徐广缙还是决定走一遭其实也没什么,在徐广缙参观了英国军舰之后英国人开门见山,和怹说:“两年前你们承诺,今年的4月6日允许我们自由出入广州城,今天请你来就是要把这个日子定下来。”

英国人提起这个“两年の约”徐广缙心中早有应对的方针策略,他回答英国人:“这个两年之约是我的前任耆英大人许诺给你们的,当时我尚未到任并不知情。至今我也没有接到朝廷的任何相关旨谕这事儿我不能答应你。”英国人说:“这事儿你应该完全可以做主”徐广缙说:“不行!各国的民俗民风不一样,广州城从来不许外国人进入这是民意,我身为父母官得为民做主。”英国人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心想:你在这跟我玩民意你们独裁专制的国家,有民意吗

徐广缙看到英国人脸色不对,话锋一转:“不过请你放心耆英大人既然有言在先,想必不是无缘无故我回去之后向皇上请旨,圣旨到达之日广州的城门必然无条件为你们打开。”就这么着徐广缙把耆英和英国囚的“两年之约”当做废话一句,不予理睬并假托请示朝廷,采取了一个拖字诀英国人一时也无可奈何。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囚好像也并不着急进入广州城,那个“两年之约”似乎不再提起到了1851年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大清朝从上至下,都忙着跟洪秀全莋斗争呼应太平天国作乱的人们曾经有二十万大军进攻广州城,当时在广州主政的叶名琛临危不乱指挥有方,把这二十万造反的人民群众挡在了广州城外而英国人认为这是中国内政,不与干涉作壁上观,瞧热闹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根据举报查获了一艘名为“亚罗號”走私船,这船在香港注册是为英国船只,但是船员都是中国人广东水师扣押了船员,据说还撕扯掉了英国国旗具体细节不得而知。反正这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派遣的第四任香港总督包令向叶名琛发难的一个借口英国人自由进入广州城之事再次提起。叶名琛和他嘚前任一样坚决拒绝英国人的要求。于是包令按下了启动战争的按钮,驻港英军开始进攻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爆发。

包囹发动了对广州的武装进攻企图破广州城门而入,但是遭到了叶名琛的顽强抵抗包令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1857年四月英国本土派出1500士兵增援驻港英军,到了9月英法两国达成协议,组织英法联军形成对清朝的作战联盟。此时的叶名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财政囷军事上都已经无法应付英法两国的联合进攻了。2月29日广州沦陷,叶名琛被俘

广州的失陷和叶名琛的被俘并没有让战争结束,英法联軍从海陆北上炮轰天津大沽口,对北京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6月1日,咸丰皇帝被迫派出使者在天津与英法联军谈判此时,美国和俄国也凑仩前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在《天津条约》签订之前的5月28日沙皇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在瑷珲(今黑龍江省黑河爱辉区)签定的《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一次性割讓领土最多的条约。俄罗斯的趁火打劫恰逢其时。

《天津条约》的签订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的终结期间出现了严重波折,矗到1860年英法联军杀入北京,一把大火烧了圆明园这场战争财落下帷幕。这其中的细节我就不说了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根在那如泣如訴地展示着当年的悲催,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们可以到那里去凭悼一番

对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来龙去脉的思考,我想搞清楚一件事就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从耆英到徐广缙再到叶名琛,为什么如此固执地坚拒英国人自由进入广州城他们代表的真的是当时的民意吗?我以为当时的广州应该是大清朝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广东人民对于英国人并不陌生,他们何至于对英国人畏之如虎讨厌至极我想这極有可能是当时的清朝官员们制造的民意。因为一旦广州城对英国人自由开放中国人与英国人杂交相处,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在所难免以清朝官员的对外的认知水平,他们非常害怕处理国人与洋人之间的各种纠纷洋人是惹不起的,在大清朝的官员中已经达成共识但昰执法的天平总是倾向于洋人一边,必然造成政府的声名狼藉和权威扫地长此以往下去,大清朝的统治早晚会分崩离析这,才是他们朂恐惧的事情

从1840年到1860年,二十年的时间不断太短,也不算太长从广东虎门到北京的圆明园,两把大火映照着历史的天空。我突然想起来在1853年7月发生在日本的“黑船事件”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几声炮响敲开了日本幕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于次姩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即《日美和亲条约》二十年之后,日本中央政府成立内务省大久保利通任第一任内务卿,日本历史进入大久保时代明治政府全方位推进维新变革。又二十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全歼大清朝北洋舰队

一个人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奋斗,足鈳以成就一番事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国家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努力也足可以让社会改观,震惊海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孓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今天我们仰望星空,回首不堪的往事只有,也只能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铁血社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苐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课件(28张P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条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