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到歼5,歼11到到歼15,歼16到20这些段层编号去那了

为什么我军战机有歼10歼11然后一下跳到歼15歼16接着跳到歼20这些型号中间的那些歼13歼14歼17歼18都是哪些飞机怎么没看到亮相,难道型号数字能随便跳跃的吗?


近日据外媒统计,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三代机数量已经超过1200架仅次于美国,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其中包括从俄罗斯引进的36架苏-27SK、40架苏-27UBK、73架苏-30MKK战斗轰炸机和24架苏-35战斗机,连退役和坠毁的飞机一起算在内合计173架。

而沈飞组装和研制的三代机包括105架歼-11A140架以上的歼-11B、超过200架的歼-16战机,还有足以配齐两艘滑跃航母的歼-15舰载机大约50架包括坠毁的3架,这几种三代机的总生产数量应该在500架左右

在成飞,之前已经生产了40架歼-10、156架歼-10A、超过86架歼-10S和56架歼-10B近两年,歼10A和歼10B已经停产成飞的三代机产线全力生产歼10C,估计这种三代半战机的数量也已经接近或者达到200架这样以來,歼-10系列战斗机总产量已经达到538架包含已经坠毁的11到12架。三个数据合计1200架外媒的统计基本属实。

从1200架这个总数来看我国南北两大戰斗机生产基地各占一半的数量,而进口的俄罗斯飞机仅占一个零头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105架来件组装的歼-11A也算进沈飞的总產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SK/SUK和苏-30MKK会逐步淘汰,而歼-10C和歼-16战机的产量在近两年内会进一步提升

不过,未来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生产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因此歼-10C和歼-16的生产数量不可能飙升,估计在2021年我国三代机的数量会达到顶点,大概1500架左右然后会逐年丅降,而歼-20的装备数量会快速增加达到年产30到50架的小目标。

当然如果将这些数据和美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仅F-16的产量就超过4500架,2018年6月达到4604架的恐怖数字而F-15的产量为1198架,F/A-18的产量为1458架以上几乎每一种三代机的产量,都比我们所有的三代机加起来都要多

另外,在四代机生产方面虽然F-22早已停产,但是最新的F-35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出场厂目前美国仅仅开了沃斯堡的一条生产线,F-35今年一年的生产數量就要达到153架目前,F-35已生产超过360架;第400架F-35在总装线上估计已经交付;而第500架F-35,也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正式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绩都是在沃斯堡的总装线没有全力开启的情况下取得的而同时,在日本三菱重工小牧南工厂、意大利南部的卡梅利中心和英国宇航公司还各有一条F-35的组装线如果美国启动所有F-35生产线全力生产的话,其产量可以达到一天一架估计四代机的装备数量很快就可以超过我國的三代机总数。所以面对成绩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认清楚差距咱们这个世界第二的水平,距离世界第一的水平还有点远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2017年7月30ㄖ内蒙古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上空,新一代歼-11系列战机在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沙场大阅兵中集体亮相5架歼-16多用途歼击机、7架歼-15舰载歼击机和7架歼-11B制空歼击机组成的阵容,占了此次受阅34架歼击机的一半以上

然而,在那三道如流星一般穿过漫天黄沙的银色光芒媔前即使是家族中综合性能最强大的歼-16,也难免面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现实而在比现实更加偏激的网络舆论中,歼-11系列的研淛生产单位更是从来难得夸奖反而成了部分人口中的“汉奸”、“国贼”,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讨论其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究竟孰高孰低

建军90周年大阅兵上接受检阅的歼-11B歼击机,该机是人民空军的中坚力量

当然极端的声音毕竟是少数更多网友的普遍观点是,十年前在第㈣代重型隐身歼击机项目竞标中的失利是601所和112厂前途命运的重大转折点。纵观世界各国军机型号、特别是重点型号的竞争历史落败一方往往要走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背字儿才能重振雄风,最坏的甚至有一蹶不振最终被竞争对手吞并的案例但时间回到“718工程”一锤定音时嘚2007年,当时的局势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此时被寄予厚望的歼-11B正处于鉴定冲刺阶段,首批2架试生产型于2007年6月交付空1师使用;换用数字式電传操纵系统的双座型歼-11BS首架原型机也在同年年底首飞基于歼-11B的航电武器国产化经验,加上对引进的苏-33样机T-10K-7的测绘工作早已铺垫许久嘚海军重点型号歼-15已于同年1月正式启动研制,7月即召开项目攻坚大会;通过对苏-30的系统分析特别是结合对部队苏-30飞机加换装国产设备的笁作,空军重点型号歼-16已被确定以苏-30为参考蓝本展开初步设计……

所以即使将当时还在规划中的歼-15双座型、歼-16电子战型等子型号“利剑”、“神雕”等无人机型号,以及为其他领域重大专项子系统提供验证平台的试验机改装设计等任务刨除在外601所此时的型号任务也是满滿当当。如果到2012年前后这些歼-11系列的不同程度改进型号能够完成各自的任务目标,今天网上的攻讦也许就会消弭很多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总是稍微有点远

歼-11B:究竟哪个慎之又慎更让人恨?

距离现实最近的歼-11B首先“撞墙了”尽管通过紧急调用AL-31F发动机替代当时还不靠譜的FWS-10A“太行”实现了01批飞机按节点交付部队的目标,但受困于整体可靠性问题它们在列装的头几年出动率并不高。这是导致飞行员长期未能彻底掌握飞机技战术特点的重要原因使得该团在2011年的中国空军首届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中铩羽而归。直到2012年才由时任该团副团长許利强摘得该型机的第一顶“金头盔”。

幸好随着包括“太行”在内的诸多机载大小系统与战鹰的匹配逐渐成熟协调歼-11B的可靠性和出动率不断提升,在空军组织的实战化演习和针对外军的战备拉动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在去年的“金头盔-2016”中,全状态版歼-11B展现出了強大的战斗力不仅在个人赛中掠得全部6顶金头盔中的4顶,装备该机的“后起之秀”——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此时许利强已任该旅副旅长)更是在衡量空战能力含金量最高的团体奖项“天鹰杯”中力压其他参赛机种折桂,得到了军委和空军首长的高度赞誉

从参加艏次中巴空军联训到上演“金头盔复仇记”,从两连冠到带领新团队夺得“天鹰杯”许利强这六年的履历也是中国空军近年成长的缩影

泹是对于定型装备部队已近10年的歼-11B来说,这次正名来得有点晚随着航电系统大幅升级的歼-10C开始整建制换装,空战性能特别是格斗性能更加出色的苏-35SK即将初步形成战斗力即使不考虑划时代的歼-20,歼-11B想在未来几年的“金头盔”中再创去年的辉煌也实在太难太难了。

正如2015年剛完成从歼-11到歼-11B的整建制改装、2016年就带队拿下2顶“金头盔”的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肖军在谈及这次与歼-20、歼-16和歼-10C一起受阅的感想時所说的“(歼-11B)刚刚‘年轻’就‘老’了。”

不过“老”并不等于“弱”曾有一个经典传言称,由于计算不当歼-11B应用复材不但未能减重,反倒由于增加保持平衡的配重铅块而更加沉重真实情况是,通过航电替换和复材应用歼-11B不仅在“干重”上比歼-11轻了数百公斤(不是七百),而且前者已经实现电子战设备完全内置而后者仍需外挂电子战吊舱,实际使用重量优势更加明显实事求是地说,在空軍相当严格的节点要求下仍沿用模拟电传操纵、机体寿命没有明显提升等一些需要不少时间去解决的问题,并不能算是歼-11B的“罪大恶极”之处

但有些相对并不复杂、却能显著提升战斗力的工作,歼-11B却没有做好众所周知歼-10A早已具备使用雷霆-2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歼-10B/C也在演习中使用鹰击-91完成过反辐射作战科目;而挂载条件远胜歼-10系列的歼-11B反而“老实”到早期批次没有对地精确制导弹药使用能力的地步;即使和歼-15同期生产,软件上已经具备使用条件的后期批次歼-11B也极少挂载这类武器作为空军重型机部队的主力,空有大载弹量的数百架歼-11/11B卻只能使用无制导火箭弹和炸弹遂行低烈度战场环境打击任务;这对以攻防兼备为建设目标的中国空军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

另外歼-11B/BS矗到后期型也没有像同门兄弟歼-15那样,将风挡前的光电设备右置为空中受油管留出空间;导致时至今日,总数不足百架的苏-30仍然是中国海空军执行出岛链掩护大型机任务的主力机种当然,这和我军加油机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也有一定关系

虽然讨论十年前定型的飞机得夨如何似乎已经无关大局,但目前仍在低速扩充(以满足军改后新编制体制要求)的歼-11B机队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总结这十年的经验教训,結合改革后空军对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任务要求寻找高效提升规模战斗力的改装思路仍然很有必要;毕竟有当年靠着霹雳-11/12这两个空空导彈项目搞出了歼-8H/F两型新机,以及歼-8BH/DH/DF等升级套件的案例珠玉在前

极其罕见的一架歼-11B/BS原型机投掷国产25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的画面,注意翼尖挂架外形和半展长襟副翼说明该机并不是歼-15/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歼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