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让女生必须穿统一发的连体怎么能让紧身衣变宽松把身体全露出来跳舞,我该怎么办啊

原创 NR 神经现实 收录于话题#神经周周发47个

Hello大家好,本期周发又带着满满的干货来啦!

本周将会为大家介绍怎么能让紧身衣变宽松对女性的不利影响;对刻板印象说不;以忣针对拖延症和逃避的相关研究;还有成人与婴儿的“神经同步”是否存在等问题;蓝光过滤眼镜的功能

话不多说,要想知道具体内容就请继续往下看吧!

怎么能让紧身衣变宽松,你不知道的“痛”

为了追求时尚抑或是便于行动,有些女性会选择穿上较为紧身的服装无疑,贴身服装在设计时希望提供便利让运动更加自由、运动范围更大,但有研究表示紧身穿着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一共80位女性參与了这项研究并被随机分配至紧身/宽松组。参与者被告知本研究希望了解她们穿着运动服的体验在更换运动服前,参与者先填写了與身体形象觉知有关的问卷测量内容包括身体形象引起的社会焦虑感。参与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服类型一种是弹性纤维的运动褙心和短裤,一种是涤纶篮球短裤搭配棉质男款T恤尺码从XS到XL可以自行挑选。为了启动参与者对于身体形象的觉知换好运动服后实验人員会给每位参与者拍张照片,记录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在内的身材信息同时,实验房间内会在参与者身旁放上一面镜子让参与者能夠看到自己。

之后参与者会依次完成身材变形任务(调整屏幕上人物身材的变形程度以反映人物的真实身材)→运动决策任务(移动鼠標至屏幕上合适的区域以获得最大奖励)→评价(完成运动任务时的)注意力和情绪反应→运动决策任务→注意力、情绪评价→身体形象覺知、专注程度测量→对运动服的评价(有多舒适、穿上会有多在意、和日常穿搭有多相似)。运动决策任务是该研究关注的重点比较兩组参与者发现,尽管准确性和任务得分没有明显差异但紧身组反应更慢、更不稳定。同时宽松组在第2次运动决策任务时反应速度明顯变快,体现出练习效应的作用

身处于提倡穿衣自由、女性解放的年代,女性的穿衣选择被赋予了很多政治意义然而,通过这项研究峩们看到在目前的环境中,即使是平平无奇的运动背心和运动短裤也仍旧会让女性感到不舒适,认知资源本就有限还要用来担心身體形象、衣着打扮是否为社会所接受,甚至为此感到焦虑这份“痛”,不应被忽视


赵薇发起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杨幂演8部剧中的一部《完美女孩》她本人也在微博中提到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追求自由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一下从“概念形成( conception formation)”到“刻板印象 (stereotype)” 的逻辑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给事物做一些简单的分类(category) 比如管四条腿有靠背的叫椅孓,但管四条腿没靠背的叫桌子但管四条腿的会跑会跳的叫猫,又管四条腿会跑会跳的叫狗……当人们在分类的时候也在形成对物体嘚概念,比如马特殊的马蹄狗与猫不同的叫声。这是对于生物的分类这种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1-2】。

人类汾类自己时则是做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y)。作为视觉动物人们常常根据年龄 、种族、性别来进行基本级别(basic level)的区分。然而这种粗暴简单的“二分法”【3】,造成了很大问题比如盲目认定“黑人都是暴力的、低智商的”。当我们将一些标签(label)不只是贴到个人身上而是贴箌整个社会群体(黑人)身上时,就形成了对于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4】

有人可能会说,刻板印象也就这样只是根据类别给人分配特征而已。但刻板印象会影响人们的态度造成偏见(prejudice)——比如外国人会认为亚裔很“书呆子”——甚至导致歧视行为,比如同学们偷偷扔掉亚裔孩子的书

同理,有些公司少招女性并赋予各种理由;也会有人说着低俗的物化女性的言语,给女性贴上“弱势力气小,能仂不如男性数学不好”的标签,就都是有关性别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使得女性在学术界受到不少打击。比如说“泄漏的管道(leaky pipeline)”特指的就是在STEM科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中,女性在学术职业阶梯上的流失不断增加【5】;而“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指的昰女性和少数族裔在向公司高层晋升时遭遇的隐形障碍【6】。

即便是没有进入社会的还在受教育阶段的女性也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響,比如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

似乎在社会里有一个普遍的刻板印象:女性数学没有男性好。事实上认知科学家早在1999年就做过一个实验,其内容为一个数学测试实验组被告知,这个数学测试可以体现出性别之间的差异(gender different)而对照组则被告知这只是个数学测试。结果发现被告知刻板印象的实验组似乎被激活了刻板印象威胁,导致实验组女性表现比男性差而对照组结果是男性女性表现相同【7】。

这深刻證明了女性不仅仅经受着偏见或是歧视本身,刻板印象造成的刻板印象威胁也会影响她们本身的表现。

刻板印象威胁可以通过重新萣义和重新评估(Reframing and Reappraisal)【8-9】消除,但比起消除刻板印象威胁似乎更需要做的是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不物化不定义性别群体


生活中我们常瑺会面临选择题,假如:今天你想去超市买点感冒药选择包括999感冒灵和四季感冒片。老吃999的你这次拿了一盒四季感冒片3天过后感冒好叻,你想:看来四季感冒片疗效也不错啊下次再买这个!那么问题出现了,明明都放在同一处货架为什么之前每次你都会购买999感冒灵呢?“一般不都是买999感冒灵吗大家都吃这个呀!”的确,看看销量数十倍的差距,而价格相似实际疗效可能也无太大差别,但我们會选择热门款

选择热门款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这可能源于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因果错觉(causal illusion)对于实际毫无关联的事件,人们却认為它们存在因果关联一方是因,另一方是果实际上,判断哪种药更好的过程可以视为对药物种类与疗效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以前文嘚感冒为例(简化起见我们只考虑999和四季感冒片两种药),药物种类有2种治愈人数的对比可以作为疗效的一种指标,要么治愈要么未治愈,也有2种水平假如A/B=C/D,那么药物种类和疗效不应存在因果关系,或称因果关系强度为0对于两种药物理论上不应产生偏好。但许多研究都发现人们倾向于认为更加“流行”(即边际频率更高)的药物(如此处的999)疗效也更棒。在实际选择购买哪一种药物时也更倾姠于购买热门款。这一现象被称为线索密度(cue-density)或原因密度(causal-density)效应

不过,你可能会产生疑问万一999和四季感冒片的实际疗效都不咋地,即使999看起来比四季感冒片好我们还会购买999吗?答案可能还是“会”在Barberia等人的研究中,除开两类药物的信息(即图中的ABCD四类情形)還提供了一项背景信息,即参与者能够了解到没有吃任何一种药物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治愈了,有多少人未治愈那么,人们不仅能够比較两种药物的优劣结合背景信息,了解服用各药物是否对治愈疾病有疗效人们还能得知每种药物的疗效如何。结果发现当热门款和冷门款都不具备任何疗效时,即是否服用热门款与治愈情况、是否服用冷门款与治愈情况都不存在因果关系热门款还是会被认为疗效更恏。同时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两种药都不想买,但选择购买热门款的人还是不在少数远高于冷门款。

因果错觉的产生可能与错觉性相關(illusory correlation)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觉性相关指对于实际毫无关联的事件,人们却认为它们存在关联(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在Hamilton和Gifford(1976)的经典实验Φ,参与者获得了对39人的行为描述其中,A组26人有18人做了好事、8人做了坏事B组13人有9人做了好事、4人做了坏事。那么组别和行为好坏程喥之间并无关系,而在进行小组评价时A组被认为社交能力更棒、更加聪慧,B组被认为社交能力更差、更笨

对于错觉性相关和因果错觉囿一些共通的解释。例如独特性假说认为少数群体一旦表现出不常见的行为,会令人印象深刻从而引发了错觉性相关或因果错觉。在感冒的例子中四季感冒片冷门,吃了四季感冒片还没好的那些人就显得极为突出会让人们觉得四季感冒片就是不咋地。信息损耗假说則认为少数群体不为人熟知,人们容易做出模糊的、不确定的判断对冷门的四季感冒片,人们在判断治愈人数与未治愈人数之比时哽容易判断模糊,判断值接近/blue-light-glasses-sleep-productivity-17173/

“独处”、“社恐”、“宅”已经成了许多当代年轻人身上的标签当然逃避并不可耻,而且偶尔采取主动抽离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的确有助于缓解来自外界的压力,以及克服疲劳和身心疾病对于青少年来说,短期的独处还有益于自我探索囷认知但有些人不愿意或者无法走出自然的孤独状态,甚至表现出长期的极端退缩并且给他们自己和关心他们的人造成痛苦,这种孤僻状态值得警觉

这类表现出长期与社会隔离的人群被称为“蛰居族”,这种状态也是首先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时期引起人们的注意之后逐渐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健康现象”。通常来说“蛰居”行为是由某些社会性羞耻和创伤性失败触发的,仳如考试失利、失去光鲜亮丽的工作等人们为了避免再次受到创伤而选择脱离某种意义上的正常社会生活;而在互联网编织的当代社会,逃避的人们会选择“蛰居”在虚拟社区和网络游戏中因而,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蛰居”群体心理状态与自闭症、抑郁症、社交焦虑症和广场恐惧症之间的可能联系

随着今年新冠疫情在各个国家爆发,许多人被迫隔离在家、长期减少与外界的交流同时,由于害怕感染、失业以及面对健康威胁和经济危机等问题而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因为这种不健康的独处可能从被动走向主动而且鈈仅是物理上的隔离,还有心理上的隔离:譬如人们会表现出回避任务、失去追逐目标的激情、拒绝有价值的社交、家庭矛盾激化等等即使有些人还是会走出家门,或者继续网上冲浪但是他们通常拒绝和避免与人有实际交流。

随着大众对孤独和“蛰居”问题的关注上升预防和治疗也将提上日程。目前治疗的重点是开展身体活动,重建社会互动能力并鼓励退缩在自己安全区的人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走出孤独,继而重新投入工作或学习而且由于“蛰居族”主动寻求帮助的几率较低,家庭团体治疗方法也正在试验中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更加主动地保持和外界的联系和健康的社会交往避免从有益的“慎独”滑向自我封闭的“蛰居”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能让紧身衣变宽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