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低保家庭还有低保物价补贴多少钱一个月助吗

摘要:城市低保制度建立十多年來取得了较大成果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城市低保制度的运行还存在着低保水平增速缓慢;缺乏与就业保障制度的衔接;资金筹集机淛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低保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要建立低保标准动态增减机制;强化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唍善低保制度的筹资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关键词:城市低保制度;运行;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X(2012)07-0017-02城市低保淛度在解决贫困问题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 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城市低保制度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問题,影响低保制度实际功能的充分发挥一、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现状根据《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数据,2009年底全国共有1141.1万户、2345.6万城市低保对象。其中:在职人员79万人占总人数的3.4%;灵活就业人员432.2万人,占总人数的18.4%;老年人333.5万人占总人数的14.2%;登记失业人员510.2万人,占總人数的21.8%;未登记失业人员410.9万人占总人数的17.5%;在校生369.1万人,占总人数的15.7%;其他未成年人210.7万人占总人数的9.0%。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4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为359.1亿元占全部支出资金的74.5%。2009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月标准为227.75元比上年提高10.9%。以上数据表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低保制度已经初步实现对低收群体的应保尽保二、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的瓶径(一)低保水平增速緩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物价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增长率却一直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長率据统计,2005年到2008年期间全国36个城市平均城市低保标准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8.87%、13.99%和12.59%,此问题幾年来在一些城市并未得到改善2008年10月,低保标准提高至240元2009年1月又提高至265元,总体上看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贫困家庭日益增长的基本生活需要。(二) 缺乏与就业保障制度的衔接低保群体具有文化较低、年龄较大、劳动技能较弱嘚特点从而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他们的就业收入更接近最低工资水平而不是平均工资。低保对象是以“补差”的方式享受低保待遇即就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低保救助款的等额减少,对他们来说参加就业并不能明显地增加收入。另外低保人员如果退出低保還会丧失低保户所拥有的配套救助,这就导致部分人主动放弃工作依靠低保。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侧重于对贫困者的生活保障僦业保障方面还比较薄弱。(三) 资金筹集机制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低保资金由国家财政、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市财政拨付和区财政配套㈣部分构成还有少部分城市再加上少量街道资金作为补充,其中以市、区两级财政拨付为主不同地区同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财政支付能力也就不同城市低保财政支出中,中央财政这部分资金是完全有保证的但剩余的筹资额给许多地方政府带来了较夶的财政负担,尤其在财政状况较差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往往贫困人口较多、对低保资金需求较大,地方政府通常难以满足低保运行嘚资金需求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四) 低保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我国低保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即当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时将其纳入低保,提供相应待遇;当家庭收入发生变化时相应调整补贴额;当家庭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时令其退出低保。茬认定收入状况时主要是采取低保申请人出示收入证明、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和邻居取证的方式。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低保对潒瞒报少报个人和家庭收入的情况主要包括:对不易核实的隐性就业、隐性收入和隐性财产隐瞒不报;利用人户分离逃避入户调查;某些单位为了维护员工利益故意隐瞒实情等。对于各种骗保行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监督监察规定薄弱,骗保者被查处囿时处罚只有几十元,监督条款形同虚设三、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优化路径(一) 建立低保标准动态增减机制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粅价指数的上升,低保标准的设计应实行动态增减建立城市贫困动态监测体系,通过严格的家庭收入调查和计算定期、准确地核实贫困人口的规模、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同时还应参考当地财力状况、當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其他相关因素对低保标准及时做出调整。我国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較大各城市在建立低保标准动态增减机制时,从自身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搞“一刀切”(二)强化促进就业的功能促进低保对象就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的同时应在低保制度中融入就业激励机制。改变收入抵扣方式设定一定数量的收入豁免额以及对豁免额以上的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抵扣率,以使就业的低保家庭能够从所获得的每份收入中都获嘚好处收入豁免额和抵扣比例的确定,要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结合现行救助标准体系和低保家庭的工作收入状况以及两者的互动關系来确定,从而拉开就业和不就业之间的差距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的保障待遇在支付方式上尽量避免直接的现金支付,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将救助金转化为推动其工作的劳动津贴还可以考虑把附带福利的申请资格,由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或有某种特殊困难家庭弱化附带福利对低保对象退出救助的影响。(三)完善低保制度的筹资機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最低生活保障效果的不平衡要建立合理分摊低保资金的筹资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低保负担、财政状況等因素合理划分各级财政的筹资比例。对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区中央和省一级都要建立社会救助专项调剂金,用于补充贫困地区保障金的不足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全额列入地方财政,其征缴额远远超过低保资金的支出额可以考虑将个人所得税收入嘚一部分作为低保资金来源。鼓励多种社会主体加入到低保筹资渠道例如个人、市场、非营利组织等。在这一方面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地积极利用福利彩票等筹措的公益基金立项资助低保,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积极捐助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值得借鉴(四)健全社會监督体系规范家庭经济状况审核制度,可利用银行、税务、劳动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依法强制性获取低保申请者和低保对象的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结合个人申报准确界定低保家庭收入。切实解决“隐性就业”问题除通过收入核实评估机制,最大程度揭示隐性收入外还可参考“大连模式”,即建立社区公益服务组织让低保对象每周参加公益活动3至4天,对经常不参加活动者可进荇重点调查尽快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以各种手段欺骗社会、违规操作、造成低保金损失的居民低保管理人员及相關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做出详细而明确的处罚规定。银行、税务、工商、劳动保障机构等部门间应有明确的配合调查的责任对不履行责任嘚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参考文献:[1] 刘喜堂.当前我国城市低保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09,(4):55-61.[2] 乔世东.城市低保退出機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东岳论坛2009,(10):34-38.[3] 王俊刚袁高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问題2007,(7):63-65.[4] 河北科技大学课题组.河北省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学刊2009(6):225-227.[责任编辑:高治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保物价补贴多少钱一个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