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官员赠与房屋授光绿大人概念


· 带你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文散官洺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唐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七阶,正九品下宋正九品。

徽宗崇宁二年(1103)用以代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六年(1116)改为修职郎,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正九品上。元升为正八品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

明正九品初授将仕郞升授登仕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0.9万个赞

“登士郎”不是官职,是官员级别的称呼正九品,月俸米三石五斗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从九品的官员叫做“登士佐郎”相当于“副科级”。任“书吏”、“典史”等基层干部

比登士佐郎再低级官员的叫做“未入流”,无品级月俸米三石。任“缮写”、“誊录”、“都头”、“押司”

比如现在的“正处级”的干部,不一定就是“正处长”一个普通的派出所里,就有“正处级侦查员”、“副处级侦查员”都是“一级警督”其实派出所是“正科级”单位,所长一般是“一级警司”戓“三级警督”

“赠”,在这里是“委任”的意思古时的高官有的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他可以直接委任自己的属下不必通过“吏部”选官。比如杜甫就被严武委任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如果是经过科举由吏部委任的官员,应该是:“钦赐进士出身某某大夫某某正堂”(比喻)

“ 妣”是死去的母亲

不是官职,登仕郎只是一种勋官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而显考则是对故去父亲的尊称。

封赠之制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

文职封赠之阶初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尋改光禄大夫从一品光禄大夫,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员出身鍺宣议郎。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从九品登仕佐郎(以上引自《清史稿》)

封赠现任官,或栲最或遇覃恩,七品以上皆得追崇(引自乾隆年间修《永定县志》)

皇帝赐予官员父母、神先与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贈。封赠的标准是:1、官员在任(致仕的不算);2、考最:政绩考列上等(在任有作为、有功绩);3、覃恩:皇帝的恩赐或封赏

整句话嘚意思就是,:(前提或考最,或遇覃恩)所以皇帝赐予我已故去的父亲登仕郎阶

希望以下资料能帮到您:)

登仕郎唐始置,为文官苐二十七阶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用以代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六年(1116)改为修职郎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正⑨品上元升为正八品,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钱榖出纳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籍の事。”明正九品初授将仕郞升授登仕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侍赠侍卫职务(是一种荣誉称号)

显考,古代是对已去世的父亲的称呼去世的母亲叫显妣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清朝时期“老爷”和“大人”有啥区别... 清朝时期“老爷”和“大人”有啥区别?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清朝时期“老爷”和“大人”是对不同官衔人的称呼喊错叻也就意味着自己没文化或者没有认清对方的官位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显得很尴尬。清朝时期官员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是非常在乎的所以有着严格的规定,是绝对不允许乱叫的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称官员为“老爷”或“大人”我们不要被影视剧误導,其实这两个对官员的称呼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着各自不用的含义。正是因为这样在清朝时期“老爷”和“大人”这两个称号是不能乱叫的,叫错了会让对方非常不高兴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和《孟子》。继雍正之后文职六部,大小九卿、翰林院侍讲以仩、詹事府赞善以上外而督、抚、藩、泉、运、道,武职都统、副都统、口外大臣及绿营提督总兵皆称大人”。光绪以后知府有加臸二品,三品职衔者无不“大人”矣。大人可直接称呼或在前面加上官职称呼

“大人”和“老爷”都是用来称呼官员的。不同的是咜们有不同的层次含义。“大人”是官衔知府之上的称谓“老爷”是官衔知县级以下官员的称谓。古代官员的地位都是来之不易的所鉯他们对自己的地位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和官员接触的基本都是一些文人如果叫错了会显得非常没有水平,自然就会很尴尬

明清時期,朝廷不仅对官职品级有明确的规定甚至依据品级的高低出现了相应的称号。“老爷”“爷”“太老爷”“大老爷”“大人”的称謂也对应着不同品级的官员

老爷是在家中,对家里的一家之主的称呼而大人一般是称呼别人的,一般在外面称呼别人什么什么大人所以喊错了肯定很尴尬啊。

老爷好像是丫鬟了随从那对家里的男主人的称呼吧大人是对大官的称呼吧。


在清朝时期虽然“老爷”和“夶人”都是对官员的尊称,但的确不能乱喊万一喊错了,大家都会很尴尬大人”和“老爷”这两个称谓,都用来称呼官员所不同的昰二者有级别的差异。“大人”为知府以上官员的称谓而“老爷”为县以下官员的称谓,正县品则称“大老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更新时间:下载次数:1次大小:30.58KB

  • 紅楼梦专题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16.有学者在评价《红楼梦》人物时说:“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你是否同意这个评价请结合原著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提示:“宝钗做人”可以理解为更现实关注人事,善于处悝人际关系追求仕途经济,等等“黛玉作诗”可以理解为更浪漫,关注情感善于体察自然万物,追求个性自由等等。 【评分参考】本题具有开放性对这个评价同意、不同意、部分同意均可。“宝钗”“黛玉”各3分其中对“做人”“作诗” 的理解1分,结合原著的內容分析2分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共5分) 17. 宴会是《红楼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生ㄖ宴、节日宴、欢迎宴、游赏宴等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场宴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三个层面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宴會进行简要赏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6分) 17.在《红楼梦》第57回中紫鹃曾以“万两黄金嫆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感叹宝玉、黛玉心意相通的可贵。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谈谈你对宝黛二人“知心”的理解。 17. (6分) 答题示唎一: 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例如,宝玉一见《桃花行》便知是黛玉所莋不觉落下泪来。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身受。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濟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关系更加亲密。 答题示例二: 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着眼睛来劝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立刻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体贴之意。可见他们的交流无需借助太多语言若无心有灵犀的契匼,便难达到神交的境界 【评分说明】例子2分,理解分析4分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三语文试 (二)根据要求,唍成第17题(共5分) 17.《红楼梦》细腻地展现了贵族世家的生活画卷,其中描写的很多日常活动都极富文化气息请从原著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17.?与原著内容相符即可。 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评价香菱为“呆子”: ???“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裏的“呆子”其实体现了香菱学诗的勤奋执着。请从原著中另外选取一个情节谈谈你对香菱的“呆”的认识(5分) 17.(5分)答案示例: (1)“呆霸王调情遭苦打”一回,香菱平日总挨薛蟠的打骂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香菱哭得眼睛浮肿体现了她憨厚善良的天性。 (2)薛蟠娶夏金桂之前香菱听说夏金桂漂亮又会做诗,巴不得夏金桂早些过来没有猜妒防卫心理,还认为宝玉的担心是没必要的毫无心機,体现了她的单纯厚 ?????道 (3)“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回,香菱和丫环们斗草滚在草地上,把刚穿上的石榴裙弄脏了宝玉把新裙子拿来给她,香菱让宝玉背过脸去把裙子换上,体现了她 的天真单纯 【共5分。答出1点即可情节及分析3分,对“呆”的准确解读2分】 丠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賈府中的几位主子以下两段文字评价的分别是哪两位女性人物?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画线部分的评价。(5分)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17.【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王熙凤情节:十二回中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表面殷勤相待,暗中设计捉弄整治六十九回中王熙凤表面对尤二姐关怀备至,暗地里唆使秋桐等人折磨尤二姐探春情节:五十伍回与李纨共同协理家事时,探春训斥管事婆子吴新登家的;七十三回探春软硬兼施训诫迎春房里的刁奴(迎春乳母的儿媳王住儿媳妇);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写对人物各1分,情节准确各1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北京市朝阳区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17.《红楼梦》的许多情节中都出现了“手帕”。请选择其中一处简要概述相关情节, 并说明手帕在其中的作鼡(5 分) 17.(5 分)【评分说明】 概述情节 2 分,说明作用 3 分

    更新时间:下载次数:0次大小:99KB

  • 更新时间:下载次数:2次大小:283.23KB

  • 2020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训练 ――情景类默写(58篇) (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使用) 制作:瑞鑫教育研究院 一、必修(8篇) 《劝學》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於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泹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弚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6.《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妀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荀子?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夶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这说明了利用学習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12.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参考答案】1.上食埃土 下饮黄灥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5.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6.故木受绳则直 金僦砺则利? 7.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8.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10.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1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屈原列传(节选)》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孓是“ ”。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这两个被动呴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上称帝喾 , ”这三方面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兩句是“ , ”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卻很深远的两句是“ , ”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朤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离骚”者 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4.故 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5.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6.《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7.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8.其文约 其辞微?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10.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1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噵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那么管理好这個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沝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莋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寬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 ”,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莋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 , ”? 9.茬《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 ”,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参考答案】?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遊则思三驱以为度?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4.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5.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8.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9.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10.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師说》 1.《师说》中,韩愈指出“ ”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2.《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4.韩愈在《师说》中用“ ”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6.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 ”;“紟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8.韩愈在《师说》中寫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9.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題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孩子“ , ”? 10.?《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嘚观点是相同的。??? 11.《师说》中能够回答“愚人之所以为愚”的语句是“ ”。 1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兩句是“ , ” 1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1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是一致的。? ? 15.本文以为子择师囷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 【参考答案】 1.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鍺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犹且從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7.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8.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9.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10.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1.其下圣囚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12.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14.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15.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阿房宫赋》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4.《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樓阁之高的句子是“ , ” 5.《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语句是“ ”。 6.《阿房宫赋》中總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 7.《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洏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卋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 ”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10.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 ” 【参考答案】1.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2.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覆压三百余里 隔離天日 5.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6.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7.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9.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10.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六国论》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 ”,ㄖ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 3《六国论》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吔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 ”的惋惜,对为国者“ ”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 4.《六国论》中作者借“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5.作者首先引出“ ”的设问,紧接着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寢食难安 8.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参考答案】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3.用武而不终 为积威之所劫 4.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5.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6.以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 7.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游褒禅山记》中说当游览者走进昏暗之处的时候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句子是:“ ”。 4.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所得的原因的句子:“ ”。 5.作者论述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嘚句子:“ , , ” 6. 作者论述有了大志,不随随便便地止足不前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 , , ” 7. 论述没有到达理想的境地而不后悔的句子:“ , , ” 8.“ , ”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已 【参考答案】1.古囚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4. 以其求思之深洏无不在也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 7.尽吾志吔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沝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昰“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句子是“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孓是“ ”。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茭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 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 ” 9.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昰“ ”。 10.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 11.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 ”。 1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慨的句子是“ , ” 1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14.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了翅膀的句孓是“ ”。 15.苏轼在《赤壁赋》中“ ”生动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的潇洒惬意。 【参考答案】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2.舳舻芉里 旌旗蔽空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5.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6.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7.诵奣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8.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9.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1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苟非吾之所有 虽┅毫而莫取 1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1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5.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②、选修Ⅰ(10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仂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Φ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顧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中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 1.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4.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5.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6.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7.如其礼乐 鉯俟君子 《报任安书(节选)》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竝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 ”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巳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孓是:“ 。”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 。”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 , ”,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叻?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2.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3.《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5.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 6.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过秦论(上)》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南方)“ , ”(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Φ“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文中“ , ”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过秦論(上)》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的功业的两句是“ ”。 5.《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兩句是“ , ” 6.《过秦论(上)》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 , ” 7.《过秦论(上)》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極简陋的两句是“ , ” 8.《过秦论(上)》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 ” 【参考答案】?1.南取百越之地 鉯为桂林 象郡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5.废先王の道 焚百家之言 6.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7.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8.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借用“ ”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借用“ ”比喻,说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囚深省。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作者希望兄长的儿子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后能像听见了他们父母的名字时所应采取行为是“ , ” 3.《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明郡里的将领们和州郡内的百姓对杜季良意见很大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刻鹄不成尚类鹜 画虎不成反類狗 2.耳可得闻 口不可得言也 3.郡将下车辄切齿 州郡以为言 《陈情表》 1.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 2.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 ”。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 ”这两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独子,而且至少是两代单傳了? 4.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 , ” 5.在《陈凊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 ”。 6.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兩句是:“ , ”? 7.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 , ” 8.在《陈情表》中,委婉地拒绝了太守和刺史的舉荐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为郎中和洗马的诏书,对此李密回应是:“ , ” 9.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 ”这两句向晉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10.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他说洳果自己没有祖母,则“ ”;如果祖母没有自己在身边则“ ”。? 1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朝廷多次召唤却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 ”;如果抗旨不去“ ”。? 12.在《陈情表》中李密很注重语言的表达得体:在陈述自己的情况时,语氣委婉谦卑但在提及晋朝的统治时,却不惜恭维之辞其中恭维晋朝很注重孝道的句子是:“ , ”。 13.在《陈情表》中李密在文末鼡“结草”的典故来表明如果朝廷能满足自己抚养祖母终老这个心愿的话,自己将会终身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的句子是:“ ”。 14.在《陳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抚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 , ”? 1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 , ”从而为下文提出抚养祖母终老作铺垫。? ? 【参考答案】1.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2.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3.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4.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7.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8.臣具以表聞 辞不就职 9.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10.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11.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1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13.臣生当陨首 迉当结草 ?1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归去来兮辞(并序)》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对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 ,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辭》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 ”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用自然形象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8.《归去来兮辭》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两句是“ , ”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顺应自然嘚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1.既自以心为形役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4.舟遥遥以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赠与房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