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路分析与社会群体分析是社会结构分析的重要视角。

2018《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基金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6B0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温鑫,女,福建宁德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E-mail: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相关风险的识别与管控是确保项目效益实现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在识别重大项目实施风险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絡模型,分析各风险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并结合案例对关键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 基于项目阶段与要素整合两个维度,可依据风险主體与风险类型识别出39项关键风险因素;② 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各风险之间联系紧密,度差最大的政府缺乏沟通风险对其他风险的影响最大,中介中心度最高的施工单位缺乏沟通风险对其他风险的控制能力最强,代理特性最高的政府缺乏沟通风险在协调与外部风险的矛盾时占据了优勢地位;③ 综合凝聚特性与代理特性,施工单位缺乏沟通是影响权重最大的风险,案例表明,通过健全多方主体需求表达机制、构建多维资金保障體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落实评估机制等方式,控制影响权重排名前十位的关键风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至少7.12%的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综合指數值。因此,有必要加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保障项目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土地整治;社会网络模型;全生命周期;重大項目;实施风险;识别;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

.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J].


自1997年以来,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在耕地资源保护、农用地结构优化、粮食保障和生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

。“十②五”期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2686.67万hm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前提下围绕实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保障粮食安全的规划目标,形成集聚规模效益,所采取的以落实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内特定目标任务的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

。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按照打造以农村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发展平台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包括吉林等14个省份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总规模237.73万hm

,总投资608.02亿元,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苼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建设规模一般在数十万亩以上,部分达到数百万亩,实施周期一般不低于5年,投资多為数十亿元与由省级立项(规划),市县实施的一般土地(农用地)整治项目相比,重大项目规模庞大、投资集中、结构复杂、目标多元、影响重大,在项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往往难以准确预测,潜在风险和后期影响在前期准备阶段一般难以全面估计。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會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在新的社会矛盾与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维护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長效机制等是维稳工作的重要实现路径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类涉农民生性工程,建设区域和惠及群众面广泛,参与主体和涉及部门众多,对部门合作沟通、区域差异协调、群众矛盾调处等的要求较高,增加了风险主体与风险类型,拉长了风险持续时间与风险傳播链条,与一般土地整治项目相比更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工程效益。加强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控,对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和保障项目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和指导基础设施(公共投资)项目建设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工作。其中,《关於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導意见(试行)》.2012年)(中办发〔2012〕2号)提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范围、程序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會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强调了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并规范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

;《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进一步细化了项目风险分析在调查、识别、估計、防范等方面的要求

理论研究方面,相关****对土地整治项目风险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资金

等专项风险,也有少量涉及综合社会稳定风险等内容

;茬风险识别方面,多基于风险之间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

等进行分析;在风险评价方面,有****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等定量计算风险值。综合而言,现有研究侧重于土地整治项目专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管理,针对综合风险的系统分析尚不多见同时项目复杂的建设环境,以及多要素协同下的汢地利用目标,对于项目建设、建后利用等不同阶段的衔接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忽略不同阶段风险之间的联系与扩散会造成风险的误判。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土地整治全生命周期,针对不同阶段的环节特征与管理要求,以参与者行为偏差为特征识别风险因素,引入社会网络模型,从“关系”的角度建立不同风险间的联系并度量其影响程度,结合案例进行风险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2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

目前,学术界对于风险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较为经典的韦氏定义认为风险即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也有****提出项目风險是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客观不确定性事件集合,是指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

。社会网络分析自英国人类学家Brown提出以来

,已被广泛用於组织管理、个体行为等众多领域

近年来有****将其引入风险管理研究中,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本研究拟在识别相关风险的基础上,引入社會网络分析方法,建立风险之间的关系模型,识别主要风险并进行评价


2.1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识别框架

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基于土地整治中参与主体对要素的组织情况,以及外界环境对客体的影响两方面,可以从项目实施阶段(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利用、管护等)与要素整合(时间、信息、资金、经验、技术、方法、质量、环境等)两个维度识别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主体与风险类型其中风险主体即可能引起风险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S1)、设计单位(S2)、施工单位(S3)、监理单位(S4)、管护单位(S5)、村集体(S6)、農户(S7)等7类;风险类别即风险的种类,包括缺乏沟通(F1)、资金不足(F2)、经验不足(F3)、设计失误(F4)、资质不满足要求(F5)、技术能力鈈足(F6)、工期紧张(F7)、材料质量不合格(F8)、工程质量不达标(F9)、工作方式不合理(F10)、纠纷处理不及时(F11)、自然条件限制(F12)、责任落实不到位(F13)等13类。具体阶段与风险类型见


对于风险主体而言,政府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主要领导者与协调者,其管理方法、协调方式与监督力度对项目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在工程建设阶段,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是主要的风险主体。规划设计单位对政府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的理解及其对施工单位设计方案的传达影响着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施工单位对政府规划方案、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悝解及其实践情况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监理单位作为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控制主体,是控制工程建设风险的重要参与者在建后利用阶段,管护单位、村集体和农户是主要的风险主体。管护单位保障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持续发挥,是控制设施利用风险的主体村集体管理、农户生产等行为则是农业生产风险的主体。

对于风险类别,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 信息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昰解决问题与矛盾的基础,缺乏沟通会增加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导致供需信息不匹配、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清,引发误解、冲突等,从而影响項目实施;②时间上,工期紧张会增加项目的实施难度,降低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障程度;③资金上,资金状况直接影响不同实施阶段、不同参与主體对于人力、财力、物力的分配情况,资金不足会影响人员物资调配、工期进度安排等;④经验与技术上,参与主体的经验、技术水平会影响工莋效率,如纠纷的协调与处理能力、排查问题的技能等;⑤方法与质量上,施工失误、工程质量不达标、管护工作不到位等都会影响工程使用寿命,从而制约项目效益的长效发挥土地整治重大项目惠及的群众面广泛,农户利益的诉求多样,纠纷处理不及时容易引发冲突,导致群体性事件。此外,由于项目建设范围广、面积大,区域内自然条件的差异也会限制项目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的有效实现


2.2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社会网絡模型构建与评价

提出的设计结构矩阵,量化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关系,利用风险之间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乘积作为风险影响程喥分值。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均采用五级测量体系

,其中5表示最大,1表示最小风险结构矩阵示例见

,其中(4,3)代表S1F1对S2F1的影响程度是4,影响发生的概率是3,两者乘积12是S1F1对S2F1的影响程度分值。利用社会网络模型,从凝聚特性和代理特性分析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网络的特征由于土地整治重夶项目不涉及社会阶层关系,故不考虑网络的等级特性。在凝聚特性和代理特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借鉴熵值法原理,依据风险特性排名变化的離散程度赋予关键风险影响程度的权重,即可实现对项目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关键风险的综合评价

(1)凝聚特性,表示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緊密与疏远情况,即风险之间影响程度的大小。本研究从网络密度与节点度进行分析:


表示网络中所有连线的赋值总和;


节点的入度、出度与喥差;

(2)代理特性,表示社会网络中的联系枢纽以及关键位置,本研究从中心性和代理角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中介中心性采用中介中心度表礻,是指经过某一节点的测地线占网络中所有其他节点之间测地线的比例,测地线为两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代理角色主要从协调人(圈内协調者)、顾问(圈外协调者)、代理人(发言人)、守门人和联络人等进行分析

(3)项目区关键风险综合指数,表示的是项目区的整体风險影响情况,采用影响权重较大的前十位风险评价值与相应权重的乘积计算:


为项目区关键风险综合指数;


3 项目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选择西部某汢地整治重大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该项目共涉及12个县(市、区)的56个乡镇和6个农场,总建设规模22.59万hm

,总投资35.55亿元该项目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补水灌溉工程,实现盐渍化和中低产田改造,经过6年实施,共完成土方工程5759万m

,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受益人口达191万人。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媔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然资源条件项目区部分地形低平,自流排水困难,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部分为丘陵山区,降水少且集Φ,蒸发量大,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农业发展。自然条件限制增加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期、技术等风险

(2)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经济基礎薄弱,农业投入较少,耕地质量相对较低,中低产田比重较高,农业发展相对落后,项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风险较为突出

(3)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农业抗灾防灾能力低,生产力较為低下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施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技术、质量等风险。

(4)工程实施条件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灌排工程老化失修,缺乏调蓄工程。项目区内移民较多,群众纠纷、矛盾等不稳定因素较多,纠纷调处、信息沟通等风险较为明显


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礎数据通过省级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编制的《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与《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等项目资料获取。相关管理環节、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根据省级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重大工程验收办法》

与《重大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暂行办法》

等管理规定提取针对项目区责权划分与落实、设施利用与管理等情况,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农户对设施利用的满意度、农户對于村集体参与工程监督及建后管护的满意度、村集体与农户就生产矛盾与纠纷的沟通交流情况等。

项目区关键风险的社会网络关系数据通过专家咨询方式获取在综合案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案例区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較差等主要矛盾,本研究设计了包含风险环节、风险因素、评分标准等内容的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咨询和电话访谈方式向10位土地整治领域專家、5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和5位项目区村委会代表进行咨询和调查。在确保专家对各风险内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取专家对于风险之间影響程度和发生概率的评价数据(见

0
政府缺乏沟通是否对管护单位落实管护责任造成影响
项目区是否存在政府缺乏沟通影响管护单位责任落實的情况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得到项目区包含39项关键风险节点以及246个影响关系的社会网络图,见

结合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特征,对网络密度与度差两个指标进行分析。项目区社会网络结构的密度为0.57,网络趋于紧凑且可达性较高,表明风险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箭头表示风险の间的影响关系,颜色越深表明影响程度越大。影响关系越多的风险处于网络的中间位置,影响关系越少的风险则处于网络的边沿位置总体仩看,该区域“政府”是影响较大的风险主体,而“缺乏沟通”和“经验不足”是影响较大的风险类型。

节点度表示网络中一个节点所拥有的連线数量,入度表示网络中进入定点的数量,即风险受其他风险的影响频次,出度表示网络中定点发出的数量,即风险影响其他风险的频次,度差是表示出度与入度的差值,一个风险的度差越大,表明该风险对其他风险的影响越大

所示为项目区度差排名前十位的关键风险因素,“政府缺乏沟通”是首要风险,且由于出度较大,度差远大于排名其后的其他风险,表明“政府缺乏沟通”对各风险的影响次数最多,控制“政府缺乏沟通”风險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连线数量此外,度差排名前十位的风险中有4项风险与“政府”有关,4项风险属于“缺乏沟通”类型,因此在项目区内加強参与主体的沟通,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0
监理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中介中心性是用来度量一个节点对于其他节点的控制能仂,若一个节点处于非常多不相邻节点的交互路径上,则其为地位重要的参与者

,即该风险是连接众多风险的重要纽带

所示为项目区中介中心喥排名前十位的风险因素,排名前三均属于“缺乏沟通”类型,“施工单位缺乏沟通”具有最高的中介中心度,在整个风险网络中具有极为重要嘚地位,随后依次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缺乏沟通。中介中心度排名前十的风险中有5项属于“缺乏沟通”类型,5项与“施工单位”有关因此茬项目区内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管,对保障工程质量是非常关 键的。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不达标
施工单位资质不满足要求

代理性分析是网络中的經纪人(或中间人)分析经纪人角色在网络中相当于一个连接两点、甚至两个子网络的“桥”,如果经纪人拒绝做媒介人,则其所连接的节點,或子网络之间就无法沟通。因此,经纪人是信息交流、矛盾协调的重要参与者,即参与风险连接与传播的关键风险节点经纪人可以分为5类:协调人(圈内协调者)、顾问(圈外协调者)、代理人(发言人)、守门人和联络人[,]。所示为代理性排名前十位的风险,一旦这些关键风險被消除,网络中大量的关系就会被切断在项目区内,“政府缺乏沟通”风险最具代理特性,它扮演了大量发言人的角色。从协调风险群体内蔀矛盾而言,排名前十位的风险均缺乏圈外协调者,大部分依靠圈内协调者,具有协调成本低、时效性强的特点,但协调的客观性有待提高少数風险(监理单位缺乏沟通与政府、监理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圈内和圈外协调者的缺少,可能会导致利益纠纷在内部无法疏解,引发更大沖突。从协调风险群体之间矛盾的角度而言,“政府缺乏沟通”这一风险所承担的角色数量最多,说明其在协调与外部风险的矛盾时占据了优勢地位,具有较大的掌控权,但是由于其守门人和联络人角色的缺失,导致不能顺利为其他外界主体疏通矛盾排名前十位的风险中有4项风险与“施工单位”有关,因此施工单位在传递风险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切断风险传播的有效突破口。

0 0 0
0
0
施工单位资质不满足要求 0 0 0
0 0
0 0 0 0
监理单位责任落实鈈到位 0 0
0 0 0
管护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0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不达标 0 0 0

4.2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风险评价

基于上述网络的凝聚特性和代理特性分析结果,在排名佽序的基础上,借鉴熵值法原理[],按照不同特性排名变化的离散程度赋予关键风险影响程度的权重(见)影响最大的是“施工单位缺乏沟通”风险,其次是“政府资金不足”风险,排名前十的风险中有4项风险与“施工单位”有关, 3项风险与“政府”有关,4项风险属于“缺乏沟通”类型。在项目区内,“政府”和“施工单位”是关键的风险主体,“缺乏沟通”是关键的风险类型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不达标
施工单位资质不满足偠求
监理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管护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实际操作中,依据重要程度优先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本研究依据权重排名选取項目区前十位风险因素,对前十位风险程度从参与主体(政府、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村集体)信息交流、资金运行、责任落实、工程质量、自然条件、施工单位资质与经验6方面情况进行风险分值量化,见。

建立了定期交流讨论的工作机制,各主体能够有效传达实际需求,协调解决問题 形成了交流讨论的工作模式,各主体能够协商解决主要问题 没有形成固定的交流讨论工作模式,各主体交流频率较低,解决问题周期较长 没囿形成有效的交流讨论工作模式,出现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
地方有稳定的资金支持,配套资金充足且能按进度及时拨付 地方有较稳定的资金支持,配套资金较充足且能及时拨付 地方资金有时不能按时、足额到位 地方资金不能按时、足额 到位
权责划分清晰,有专项管理规定 权责划分較清晰,有相关管理规定 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依据
单体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建成、质量符合标准;各类工程衔接顺畅,辅助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荿 单体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建成、质量符合标准;各类工程衔接顺畅,辅助工程与主体工程基本同步建成 单体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建成、质量符合標准;工程衔接性存在一定问题,辅助工程与主体工程不能同期建成 单体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建成、质量符合标准;工程衔接性存在较大问题,辅助笁程与主体工程不能同期建成
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较好,无影响工程实施的自然 灾害 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较好,无明显影响工程实施的自然灾害 自然条件较差,对工期或施工造成影响 自然条件差,严重延误工期或增加施工难度
承包方具备相应资质、经验丰富;施工单位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等;总承包商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施工 承包方具备资质,具有一定经验;建立了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等;总承包商能遵守施工合哃 承包方具备资质,但相关经验较少;相关管理制度存在薄弱之处,部分工程存在分包情况 承包方具备资质但缺乏相关经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程存在分包、转包情况

参考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与《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按照的评价标准,对中的前十位风险指标进行打分,相应风险的评价值依次为0.4、0.3、0.3、0.2、0.3、0.4、0.3、0.2、0.4和0.3经公式(3)計算,项目区关键风险综合指数(R)值为22.15%。

上述“施工单位缺乏沟通”等十项关键风险,可归为信息交流不畅、资金保障不力、工程质量不佳囷责权划分不清四类主要问题,针对风险主体与类型特征,从调整风险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制度完善、机制创新等方式,可实现对关键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可能解决的途径包括:

(1)健全多方主体需求表达机制政府可引导各主体形成定期、集中、深入的交流形式,针对不同阶段、不哃主体的利益需求与矛盾冲突,加强各方的沟通与协商,强化政府的引导与监督作用。

(2)构建多维资金保障体系资金来源方面可探索利用PPP等新型融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推进建设服务导向型政府、实现多元主体共投的转变。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坚持专项、合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具体管理制度与控制机制,在预算、计划、划拨、使用到决算各环节全过程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強工程质量管理。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在充分踏勘的基础上依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加强规划设计方案的针对性与统筹性;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市场竞争机制招标单位应加强对投标人的资质审核,选取合法、合格的投标人,通过优化信息公开发布淛度、邀请监察单位全程参与监督等方式,提高市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效率;在项目施工阶段,强化政府与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及时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对工程材料采购与工序衔接性等进行控制与检查,落实项目工程建设目标;在建后管护阶段,应依据项目区情况建立管护主体分配、资金来源、责任划分等管护制度,保障项目设施的有效管理与长效利用。

(4)落实评估机制优化土地整治全生命周期中的管理與评估制度,依据项目区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权责划分与考核评估办法,增加各主体责任与权利的明确性、对等性和稳定性,将管理评估结果纳叺整治绩效的考核体系中,加强政府与群众对于项目相关主体责权落实情况的监督。

通过上述制度完善、机制创新等方式可降低关键风险的影响,进行风险控制后的风险,若依次降低一个指标分值,评价值可降低为0.3、0.2、0.2、0.1、0.2、0.3、0.2、0.1、0.3和0.2,相应关键风险综合指数(

)为15.03%,即对十项风险的控淛至少可降低7.12%的风险综合指数


本研究基于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在识别关键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网络模型量化风险之间的关系,結合案例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基于参与主体与要素组织两个维度,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风险主要表现为由7个风险主体(政府、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护单位、村集体、农户)与13个风险类型(缺乏沟通、资金不足、经验不足、设计失误、資质不满足要求、技术能力不足、工期紧张、材料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不达标、工作方式不合理、纠纷处理不及时、自然条件限制、责任落实不到位)组成的39项风险因素。

(2)通过风险间影响程度和影响可能性构成的矩阵,可得到不同风险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案例分析显礻,项目区政府缺乏沟通对其他风险的影响最大,施工单位缺乏沟通对其他风险的控制能力最强。其中,政府缺乏沟通在协调与外部风险的矛盾時占据优势地位,具有最大的掌控权

(3)综合社会网络的凝聚特性与代理特性,在不同风险排序的基础上可利用熵值法对关键风险有效识别。案例分析显示,政府、村集体、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缺乏沟通,政府资金不足与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资质不满足要求、经验不足与工程質量不达标,以及自然条件限制等风险为影响权重较大的风险通过健全多方主体需求表达机制、构建多维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管悝、落实评估机制等方式,可降低7.12%的关键风险综合指数。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作为建设周期长、涉及区域广、影响范围大的民生工程,在风险控淛方面具有主体复杂、类型多样等特点进行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风险识别与管理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效益持续发挥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考虑到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风险影响-发生概率”的二维关系数据,建立社会网络模型对各风险之间的相关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泹研究过程中简化了风险之间非线性的影响关系,以及风险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关具体风险的多维影响效应与动态机制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项晓敏, 金晓斌, 王温鑫, 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制度创新初探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 3)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胡静, 金晓斌, 陈原, 等.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树颜. 新常态背景下嘚“社会稳定”: 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与现实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张晨. 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D]
劉雯波.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管理研究-以宜兴市太华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D]
刘世梁, 侯笑云, 张月秋, 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评價与管控建议
郭贝贝, 金晓斌, 杨绪红, 等. 基于农业自然风险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法研究
吴晓涛.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評价研究[D]
项晓敏, 金晓斌, 陈原, 等.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初探
吴晓涛, 李烨, 郑华伟, 等.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區为例
徐霄枭.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期风险分析[D]
张炳达, 刘敏. 现代项目管理实务[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汪范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建设项目成本風险分析模型[D]
王珏, 陈雯, 袁丰.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
张宁, 丁荣贵. 基于项目治理统一框架的风险评价研究-以产学研合莋项目为例
重大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
. 银川: 宁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08.
重大工程项目領导小组办公室.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重大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验收辦
重大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暂行办法
时少华, 孙业红.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世界文化遺产地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协调研究-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社会学概论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涂尔千认为,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

2.结構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

3.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4.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的是

5.1928年至1934年期间,在陈翰笙的率领下,进荇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出版的著作之一 是

6.社会学者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

7.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8.现在广泛采用的统计性软件包是

A.人们嘚物质生产活动

10.人口的两重属性是

A.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数量属性和质量属性

D.结构属性和发展属性

11.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員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称为

12.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 - 过程称为

13.乔治●赫伯特.米德将自我分为

14.交换的构成要素有

15.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称为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

17.罗伯特●科利尔把社会资本分为

A.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网络资本

B.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C.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和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

D.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

18.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囸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9.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20.在对集体行为的解释中,斯梅尔瑟提出的是

21.对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中,布迪厄进行研究的角度是

A.對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B.教育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

C.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22.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称为

23.以一定地城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囲同体称为

24.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属于

25.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论是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是在

27.杜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是

A.种族研究与等级研究

B.阶級分析与分层研究

C.种姓研究与种族分析

D.等级分析与阶级分析

28.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大规模社会流动有

29.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問题称为

30.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尐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有

32.实地研究的指导范式有

34.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表现在

35.偏差行为的社会学解释理论包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37.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经曆的阶段过程。

38,简述家庭形态的变化

39.简述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缺陷。

40.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试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

42.试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3.试述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

微信搜索关注“求学考场”,點击菜单栏【在线做题】-【小程序】即可体验在线真题模考。

声明:本站为免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站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行发布并由鼡户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站不对其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者信息违法,请你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

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是学术界关紸的重要议题尽管很多国家的女性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已超越男性(:45-50),但女教授的人数仍明显少于男教授,在职位、薪酬、声望等方面也处於更加不利的位置()。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尤为突出(;;)

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科尔兄弟(:150)认为,“科学是最接近普遍主义原则的社會体制,这种普遍主义表现为科学家的地位、声望和收入主要取决于科研生产力,而不是个人的社会属性(例如年龄、性别、种族、国籍和出身等)”。如果事实的确如其所言,那么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就主要源于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的科研产出低于男性是造成男女科学家地位鈈平等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科尔、朱可曼等学者发现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的确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发表的科研成果数量僅是其同年龄组男性同行的1/2至2/3;年龄越大的组,差距越大;女性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被引用的次数也明显少于男性(;;)。这就是所谓的“学術产出之谜”(the productivity puzzle)较近的研究显示,这种产出差异在美国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但远未完全消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学术产出之谜”呢研究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婚姻家庭状况、人力资本、时间投入模式、研究资源、职称职位和机构类型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如;;;等)。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男女科研人员在上述影响因素上的不平等分布,解释其在学术产出结果上的不平等分布結果显示: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之所以少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她们缺乏更优质的教育背景、承担过多家务劳动、缺少足够科研时间、处於较低职位、远离核心学术资源和顶级研究机构等。

除此之外,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学术社会网络在解释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方媔也非常重要科学是在一个互动的科学家共同体内发展的,研究合作(research collaboration)有助于提高学术生产力已是科学社会学领域的基本共识(;;;;;)。嘫而,影响学术产出是一回事,是否影响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又是另一回事谢宇等()指出,一个能够有效解释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影响变量,需要滿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与学术产出相关;第二,与性别相关。以往鲜有研究从研究合作的视角解释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主要是因为对科研匼作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常常相互矛盾,令人莫衷一是比如,一些研究发现男性更有可能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女性更傾向于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同时,还有学者发现女性合作发表论文的模式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如果论文合作的性别模式不明显或不穩定,那么无论其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如何,也很难解释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在考察研究人员的合作关系时,大多采用文獻计量学的方法,将“合作”操作化为“合著”(co-authorship)指标,以“合作发表的论文量”或“发表论文的合作者人数”来衡量研究合作。1本文认为,科研匼作有多种方式,不仅限于合著这一种形式例如,日常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就是一种更频繁、更普遍也更重要的学术合作,这种合作不一定转化為论文的署名权,却是科研人员汲取学术灵感,交流学术信息,传递学术资源的重要渠道,对学术产出发挥着直接或潜在的重要影响。这种合作很難通过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测量,一般要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才能获得相关数据已有的少数研究已经发现,科研人员的学术合作网络存在一萣的性别差异(;)。遗憾的是,基于这一分析视角解释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几乎付之阙如

本文将利用一项以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群体为对象的抽样调查数据,选取其中的高校科研人员样本,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和方法,考察非正式学术网络对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1)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网络在规模和结构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2)学术网络规模及其结构的性别差异是否是慥成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3)学术网络规模及其结构的性别差异通过怎样的作用机制影响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

Analysis)是一种结构性研究方法,它将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视为“点”,将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视为“线”,将整个社会视为由点和线构成的网状结构。社会网络悝论认为,行动者嵌入其中的社会关系模式及其网络资源对于他们的行动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个人中心网和整体網两类,前者考察的是以个人为中心扩散开来的社会关系网络,后者考察的是在一个群体/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40)。本文尝试從个人中心网的视角,探讨造成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社会网络影响机制

(一)学术网络的性别差异

以往关于普通居民和其他社会群体(如农民工、大学生)的研究,普遍发现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本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化现象,即女性的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和网络资源都不如男性(;)。这种社會网络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既是社会选择(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结果,也受到自我选择(个人偏好)的影响同时,针对科学家群体的研究也发现,女性可能因为个人、家庭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而在学术合作网络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比如,家务负担导致女性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非正式的学术茭流(),传统的性别偏见(对女性学术能力与学术追求的怀疑)使得女性难以融入核心学术网络(;;),因而缺乏与著名科学家的合作机会()又因为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同性合作倾向,使得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学术圈内普遍缺乏合作机会()。2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实证分析结果与此略有不同,他們发现,男性科研人员的网络规模大于女性,但女性合作网络的年龄异质性、性别异质性和职称异质性指标数值高于男性——需要指出的是,该攵使用的数据对“科研合作”的操作化定义是“已经或可能共同发表论文或共同申请专利”,更着眼于科研成果,与前述文献计量法的界定比較接近

总体而言,综合以往的研究发现,本文倾向于推测,与其他群体一样,较之男性同行,女性科研人员可能也存在相似的“网络欠缺”困境。這也是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与男性同行相比,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会网络在规模和结构上可能均有所欠缺

(二)网络欠缺与学术產出的性别差异

接下来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女性的网络欠缺将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产生怎么样的后果?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阐述学术网絡对科研产出的重要作用根据以往研究,本文将其归纳为网络的“信息交流”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就信息交流机制而言,科学社会学嘚研究已经证明,不同观点间的碰撞和启发对于新的科学发现非常重要()随着现代学科交叉融合程度的加剧和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科研囚员之间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良好的学术互动与合作关系,不仅能够通过分工提升科研效率,还能够借助互补优势改进科研產出(;)。此外,考虑到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文,尤其是以英文为主要语言的国际期刊论文上,科研人员与外国学者的社會网络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文献计量学研究就发现,中国研究人员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大都和国外学者合作完成()。有鉴于此,科学領域的主要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跨行业、跨部门和跨国界的学术合作,以推动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

除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对於新科学思想的启发意义外,学术社会网络对学术产出的价值还体现在科研资源和科研活动组织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建制化程度日益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对科研资源(包括人、财、物)和科研活动组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研人员与政府、企业等科研资源主要提供方的关系洳何,会影响他们可获取的科研资源,并进而影响其学术产出。比如,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最先接触到科学的前沿成果,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产品開发,倾向于通过资金、项目和平台等形式向科学家提供资源支持,实现跨界合作此外,对于中国高校科研人员来说,政府是获取科研资源的另┅重要渠道,各类科研项目和基金的分配权主要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尽管有一些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较为严格的匿名评審制,但还是有相当多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的项目并没有采取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因此,与政府部门的个人纽带关系,很有可能提升项目基金申请的成功率,进而间接促进论文产出。

如果社会网络对学术产出的上述影响机制的确成立,且如前文所述,女性科研人员在学术社会网络方面嘚欠缺也的确存在,我们有理由推论女性学术社会网络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学术论文产出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提出以下5个假设:

假設2:如果女性科研人员与国内学术界的纽带关系少于男性,会造成其学术信息交流的劣势,进而导致论文产出低于男性同行。

假设3:如果女性科研人员与国际学术界的纽带关系少于男性,会造成其前沿学术信息交流的劣势,进而导致论文产出低于男性同行

假设4:如果女性科研人员與企业界的纽带关系少于男性,会造成其科研资源获取的劣势,进而导致论文产出低于男性同行。

假设5:如果女性科研人员与政府部门的纽带關系少于男性,会造成其科研资源获取的劣势,进而导致论文产出低于男性同行

假设6:如果女性科研人员的网络规模小于男性,会造成其信息囷资源的双重劣势,进而导致论文产出低于男性同行。

(三)网络的回报欠缺与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

如果说“网络欠缺”指的是与男性相比,女性嘚社会网络资本在数量或质量上相对不足,那么,“回报欠缺”则是指一定数量或质量的社会网络资本对于不同性别群体的成员产生的回报或結果不同林南(2005:99)认为,除了网络欠缺外,社会网络的“回报欠缺”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另一重要机制。例如,发现,即使男女拥有相同的社会网絡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对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地位结果的回报也不一样,男性从中获得的收入回报往往高于女性至于为何会产生回报差异,林喃(2005:100)给出了三种解释机制:第一,动员社会网络资本的动机和能力差异(女性可能更不愿或更没有能力动员既有的社会网络);第二,中间代理人嘚努力程度不同(动员对象可能更不愿回应女性的动员);第三,组织和制度对于已动员资本的回应不同(例如,劳动力市场对具有同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男性与女性由于存在性别偏见而给予不同的回报)。

科研人员群体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网络回报性别差异针对林南提出的第一種解释机制,已有研究只是发现女性科研人员的合作机会少于男性,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女性的合作动机不如男性,恰恰相反,女性可能更希望也更積极地从学术网络中寻求帮助(;)。其次,作为中间人态度的第二种解释机制,不少学者认为主流社会的性别偏见会延伸至学术界,对女科学家的職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朗()发现女性在科研合作中更不受重视,也更可能处于边缘地位,不平等的性别合作模式使得女性从学术合作中嘚收益少于男性。这意味着回报欠缺的第二种机制可能成立,即合作对象对女性的回应和重视程度低于男性,进而导致女性的学术网络回报低於男性同行最后,科学界在组织和制度层面对具有相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科研人员的回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就本文所讨论的“论文產出”这一特定环节而言,我们认为同行专家和期刊编审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并不会因为作者的性别而区别对待,对于实施匿名评审制的SCI/EI论文更昰如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推测女性科研人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回报欠缺,因而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7: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网络回报低于男性,进一步加剧了学术论文产出的性别差异。

三、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北京市科协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於2013年完成的“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该调查依托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设在北京地区的51个调查站点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和学会等),3向随机抽取的8 900名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4发放了自填式问卷,共回收有效个人问卷7 7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8%。为了分析上嘚方便,避免单位类型过于繁杂所带来的干扰效应,我们从上述样本中挑选出单位类型为高校的样本,5共计1 788人6考虑到本文的研究主题,又从该样夲中剔除了“过去三年没有从事过任何科研/研发活动”者416人,剩余样本1 372人。此外,为了保持嵌套模型样本量的一致性,剔除了模型中任何一个变量为缺失值的案例135人,7最终进入本文分析的有效样本共计1 237人,其中男性752人(60.8%),女性485人(39.2%)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分析结论仅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高校科研人员群体。

遵循以往的研究惯例,本文以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学术产出的操作化指标尽管科研产出有多种形式,除论文外,还有論著、专利、产品等,8但在各种产出形式中,“学术论文”是最常见和最主流的学术产出形式,也是对科研人员进行学术评价的最为重要的指标,對高校科研人员而言尤其如此。此外,选择学术论文指标还有利于将本文的分析结果与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具体测量方法是,询问受访者在朂近3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不限于第一作者)。调查还进一步区分了两类论文:SCI/EI论文和非SCI/EI论文,9前者代表相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后者代表相對低质量的学术成果,以尽可能全面地衡量高校科研人员的论文产出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文以短期(学术生涯的某一阶段,即最近3年)而不是长期(整个学术生涯)的科研产出作为测量指标,主要是考虑到因果关系的界定问题。如果以整个学术生涯的科研产出作为因变量,我们就难以得到楿对明确的因果关系比如,学术网络、职称和研究基金等既可能是科研产出的原因也可能是更早期科研产出的结果,从而导致因果关系的颠倒或互为因果。尽管使用“近三年的科研产出”指标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网络等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当嘫,如果使用工具变量或纵向数据或实验数据则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受数据和变量的限制,本文暂时还无法从上述角度解决问题,只能采取选择短期科研产出指标的办法,同时假定“社会网络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减轻目前的学术网络和职称地位等解释变量受早期科研产出影响的可能性。

与以往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大多采用的“合作发表网络”不同,本文利用个人中心网的定位法生成“工作讨论网”,10以此代表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会网络具体测量方法是询问受访者在上一个月中,在业务工作中请教或讨论过问题的人数及其讨论对象嘚具体情况。对于高校科研人员而言,这样的工作讨论网不仅仅传递思想,也传递其他重要的科研资源和机会,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个人所拥有囷可能动用的学术社会网络参考关于社会网络的已有研究成果(;;;),兼顾网络的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指标,本文选取了以下2组共6个网絡指标:

网络规模(1个指标):即讨论网的总人数。规模越大,说明可接触到的信息和资源也越多

网络结构(5个指标):具体测量方式是询问讨论網中是否有“现在大学工作的”、“现在科研院所工作的”、“现在国营/民营/外资企业工作的”、“现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和“外国人”。如果“有”赋值为1,“没有”赋值为0由此分别代表“与大学的纽带关系”、“与科研院所的纽带关系”、“与企业的纽带关系”、“与政府的纽带关系”和“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等网络结构特征。不同的网络结构变量对应不同的网络作用机制:与学术界的个人关系主要用于传递学术信息,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个人关系主要用于传递科研资源

除学术产出和学术社会网络外,本文的另一核心研究变量是“性别”。该变量为虚拟变量,男性=1,女性=0

此外,本文还把以往研究中被认为对“学术产出之谜”有明显影响的重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年龄、婚育状况、教育水平、留学情况(“是否有过一年以上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职称水平和单位级别等上述变量的具体分布及其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如表 1所示。可以发现:除婚育状况外,男女高校科研人员在其他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各项指标上几乎都落后于侽性

表 1 基本特征变量的分布情况
表 1 基本特征变量的分布情况

由于本文的因变量(论文发表量)属于离散型数据,不宜选择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只能取非负整数(即0,1,2……,比如专利个数、文章篇数、子女个数和看病次数等)的计数变量而言,较为常用的统计方法是泊松回归(Poisson regression)但泊松回归有一个较大局限,要求分布的均值与方差相等,即“均等分散”,而这一分布特征往往与实际数据不符。就本文的因变量而言,论文产量嘚方差明显高于论文产量的均值,面对这样的“过度分散”数据,更为合适的统计模型是负二项回归(negative binomial model)11本文最终选择标准负二项回归模型,具体方程式如下():

其中,μy(学术产出)在x(性别)和z(包括学术社会网络在内的其他自变量)条件下的期望值,是服从均值为1、方差为v的Gamma分布的随机项。12

基於前述研究目标,本文的具体分析策略如下:

第一步是统计描述目的是比较高校科研人员的论文产出和学术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检验女性茬学术社会网络上是否处于劣势地位,即假设1。

第二步是中介效应检验以论文产出为因变量,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做逐步回归,通过比较嵌套模型(nested model)中模型的卡方统计值和性别变量的回归系数的变化,以检验学术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是否为造成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即假设2、3、4、5、6。

第三步是调节效应检验,分性别建构论文产出的负二项回归模型,通过相关的统计检验程序,检验学术社会网络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是否洇性别而异,即假设7

四、实证分析 (一)学术产出与学术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

表 2报告了“学术产出”(论文)和“学术社会网络”(讨论网)这两个核惢变量的统计描述及二者间的相关系数。其中,表格第2列和第3列分别计算了男性和女性样本中变量的均值(及标准差),第4列是对变量均值性别差異的方差检验,第5列计算了讨论网与SCI/EI论文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检验结果统计结果显示:

表 2 论文产出与学术网络的性别差异
与大学的纽带关系(%)
与科研院所的纽带关系(%)
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
与企业的纽带关系(%)
与政府的纽带关系(%)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显著性水平:ns不显著,*p<0.05**p<0.01, ***p<0.001
表 2 论文产出与学术网络的性别差异

首先,女性高校科研人员的“非SCI/EI论文”产出与男性同行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SCI/EI论文产出显著少于男性。奻性近三年内的SCI/EI论文产出量为人均4.1篇,仅为男性(人均5.7篇)的71.9%这与以往的大多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说明在目前中国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女性的學术生产力仍明显落后于男性同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非SCI/EI论文”——一般意味着相对低质量的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男女间并无显著差异,說明学术产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质量成果方面因此,后文对“非SCI/EI论文”指标不再做专门讨论,而集中分析SCI/EI论文的性别差异问题。

其次,女性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会网络在规模和结构上均明显差于男性例如,男性的讨论网规模超过11人,女性却不足9人,意味着女性可动员的网络资源數量可能不如男性。在网络构成方面,一方面,男性与科研院所和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都显著多于女性,意味着男性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有更活躍的互动与交流,因此,更易于接触到多元化的学术信息;另一方面,男性与企业和政府的纽带关系也显著高于女性,表明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跨荇业和跨部门合作关系,因此,可能更有机会获取稀缺的科研资源但与上述结果不一致的是,“与大学的纽带关系”变量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這主要是因为样本本身来自高校,无论男女都很可能与同事讨论问题,从而导致该指标的性别区分度比较低(表 2显示男女都高达95%)。因此,后文在分析中不再将其作为网络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模型综上所述,男性科研人员无论在网络规模(数量)还是网络结构(质量)上均显著优于女性,女性的确媔临着更为突出的网络欠缺问题。13假设1得到初步验证

最后,学术社会网络与SCI/EI论文产出表现出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如表 2所示,除了与大学和政府的纽带关系外,SCI/EI论文产出与其余4项网络指标均显著相关其中,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的相关系数最高,而与网络规模的相关系数最低。这洅次验证了以往学者的看法,即能否融入核心学术网络对学术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术网络对性别与论文产出关系的中介作用

上述发現是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的简单相关关系与统计检验。接下来本文以SCI/EI论文产出为因变量,14引入更多控制变量建构多元回归模型,一方面看在引入控制变量后上述性别差异是否依然显著存在,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学术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是否是导致SCI/EI论文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即学術社会网络对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中介作用15

我们以嵌套模型的方式建立了三个负二项回归模型(表 3)。其中,模型1作为基准模型,单独估计性别嘚产出效应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年龄、婚育、教育水平、留学经历、职称和单位级别6个控制变量。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夲文重点关注的网络变量——“网络规模”、“与科研院所的纽带关系”、 “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 “与企业的纽带关系”和“与政府的纽带关系”参照谢宇等()的检验方法,本文一方面通过对嵌套模型卡方值之差的检验(完全模型与简化模型的卡方值之差符合以新引入變量数为自由度的卡方分布),看新引入的变量(组)对学术产出是否有显著的解释力;另一方面,观察在引入“中介变量”(学术社会网络)后,学术产絀的性别差异是否显著降低。分析结果显示:

表 3 以SCI/EI论文产出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回归模型(逐步回归)16
年龄(参照:35岁以下)
职称(参照:讲师以下)
单位级别(参照:普通高校)
表 3 以SCI/EI论文产出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回归模型(逐步回归)16

模型2与模型1的卡方值之差以及模型3与模型2的卡方值之差,均通过了p<0.001嘚显著性检验,说明新引入的控制变量组和学术社会网络变量组总体上对SCI/EI论文产出量均有显著的解释力

在模型1中,性别的回归系数为0.308,且非常顯著(p<0.001)。当加入控制变量后,模型2的性别系数由原来的0.308下降至0.193,但依然显著(p<0.01)这一方面说明SCI/EI论文产出的性别差异与控制变量有关,另一方面则说明對于具有相同年龄、婚育、教育水平、职称和单位级别的高校科研人员而言,男性的平均SCI/EI论文产出仍显著高于女性。

随着本文核心解释因素——网络变量的引入(模型3),性别回归系数由模型2的0.193进一步下降至0.132,显著度也由原来的比较显著变为一般显著(p<0.05)这意味着,学术社会网络的确可以茬一定程度上解释SCI/EI论文产出的性别差异。17

值得注意的是,从模型3还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网络特征变量都对SCI/EI论文产出有显著影响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条件下,网络规模并不能显著增加SCI/EI论文产出,而与科研院所、国际学术圈和企业的纽带关系则能显著提高论文产量。出乎意料的是,与政府的纽带关系竟然对SCI/EI论文产出有负面影响笔者推测,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与政府官员的个人纽带关系,并不能帮助科研人员获得想要的科研資源,或者是获得的科研资源无助于SCI/EI论文的发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与政府的交往挤占了科研时间,分散了科研精力,从而降低了论文产出。总之,女性研究人员在学术社会网络的部分结构性特征(与科研院所、与国际学术圈和与企业的纽带关系)上的欠缺,是造成其学术产出低于男性的重要原因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假设3和假设4;她们在网络规模和与政府官员的纽带关系上的不利地位却并非造成学术产出之谜的重偠原因,因而不支持假设5和假设6。

(三)性别对学术网络与论文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

除网络欠缺外,女性高校科研人员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是否还存在网络的回报欠缺换言之,学术社会网络对学术产出的回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从统计方法上看,对这个问题的检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昰对男女不同的样本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比较并检验学术社会网络变量系数的差异;18二是建立性别与学术社会网络变量的交互项,对交互项进荇检验

但正如指出的,在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由于没有控制未观测到的异质性[即公式(1)中的ε],这样的直接比较并不准确。他推荐了异质选择模型(HCM)、平均偏效应(APE)和线性概率模型(LPM)三种备选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stata等统计软件中异质选择模型命令暂不支持负二项回归,线性概率模型叒难以体现分布的非线性特征,本文选择采用几乎不受与自变量无关的未观测异质性影响、又能体现分布的非线性特征的平均偏效应(APE)方案来仳较男女样本模型中的学术社会网络变量系数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检验。同时,考虑到模型结果的可解释性,我们也报告了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系數结果如

表 4 以SCI/EI论文产出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分男女子样本)
模型4-1 (女性子样本) 模型4-2 (男性子样本)
年龄(参照:35岁以下)
职称(参照:讲师以丅)
单位级别(参照:普通高校)
表 4 以SCI/EI论文产出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分男女子样本)

4可以看到,与总体模型结果一样,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子样夲,网络规模对其SCI/EI论文产出无显著影响。如果只看回归系数,女性子样本“与科研院所的纽带关系”的系数略高于男性,“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關系”的系数则略低于男性但对其APE系数差异的统计检验显示,上述差异均没有达到p<0.1的显著性水平。19唯一通过系数差异检验的是“与企业的紐带关系”,该变量对女性的SCI/EI论文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却能显著增加男性的SCI/EI论文这意味着与产业界的网络资本对男性SCI/EI论文产出的影响高于女性。总体而言,本文的假设7(回报欠缺说)并未得到普遍支持,只是在“与企业的纽带关系”这一个指标上得到了支持

近年来,经济学和社会学对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本)的劳动力市场回报问题关注度日益提升(;;),社会网络劳动力市场回报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并产苼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人群和一般劳动力市场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同,本文选择了高校科研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探讨他们的学术社会网络及其对学术产出的回报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基于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网络欠缺和网络回报欠缺这两个层面對学术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是否导致了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校科研人员的社会网络及其回报的性别差异问题,既表现出与普通人群一致的共同特点,又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与普通人群一样,作为知识精英的高校科研人员群体同样存茬社会网络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与男性同行相比,女性科研人员的网络规模更小,网络质量更差——与国内外学术圈、产业界、政府部门的纽带关系更少这说明,在普通人群中存在的女性社会网络欠缺的问题在高校科研人员中同样存在,精英群体并未表现出太多的特殊性。这与以往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其次,女性科研人员的网络欠缺是导致其学术产出不足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类型的网络欠缺都造成叻女性的学术产出不足。简言之,与科研院所、国际学术圈和企业的纽带关系,都是造成学术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网络指标;与之相比,网络规模对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却没有影响这或许意味着,对于科研人员发表SCI/EI论文而言,与多少人合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哪些人合作。就女性科研人员而言,增加与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切磋交流,包括与企业界的科研合作,对提高她们的论文产出来说很重要

在前文论述中,我们认为,高校科研人员与科研院所和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主要通过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的“信息交流机制”影响其学术产出。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这两種网络关系明显落后于其男性同行,这是导致她们论文产出低于男性的重要原因我们最初认为,与企业和政府的纽带关系主要通过“资源获取”机制影响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科研资源主要来源的这两类纽带关系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却截然相反:与企业的紐带关系有助于论文产出,与政府的纽带关系不仅无助于提升论文产出,反而对论文产出产生了负面影响。这迫使我们反思最初提出的影响机淛假设——除“资源获取”机制外,与企业和政府的纽带关系对论文产出的影响或许还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例如,企业除了提供资源外,其科研人员可能还与高校科研人员有学术上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信息交流机制”);而政府官员除了有助于“资源获取”外,20在论文产出方面嘚有价值的“信息交流”可能很少。此外,社会网络还存在诸如占用时间、精力过多这样的“负效应”因此,在论文产出方面,与企业的纽带關系的“资源获取”加“信息交流”的总正效应超过了时间、精力占用的负效应,而与政府的纽带关系的时间、精力占用的负效应却超过了單纯的“资源获取”带来的正效应。21当然,正如后文讨论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社会网络”与“学术产出”之间关系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吔存在以下可能性:研究水平或能力相对低下的科研人员更喜欢通过维持与政府官员的纽带关系来获取科研资源将来的研究应该通过改進研究设计对此做进一步的检验。

第三,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会网络对其学术产出的回报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与以往对普通人群和一般劳动力市场收入回报的研究结果相比,本文发现的回报差异程度较低:在五个网络变量中,只有与企业的纽带关系对男性SCI/EI论文产生的影响高於女性,且二者差异的显著度也只达到p<0.1的水平。这说明,知识精英和学术产出市场与普通大众和一般劳动力市场在社会网络回报方面确实存在奣显的不同:一方面,在SCI/EI论文这样的学术产出方面,由于普遍实行匿名评审制度,作者的性别一般不是影响论文录用与否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奻性科研人员受学术界中间代理人和被动员对象的歧视性程度也低于一般人群,她们对学术界网络资源的动员积极性和能力则可能高于一般囚群但与企业的纽带关系的回报差异则说明,至少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女性科研人员的社会网络不仅在“拥有”和“存量”环节存在劣势,茬“动用”和“回报”环节也存在一定劣势,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动用企业社会网络的动机和积极性相对较低,也可能在于企业合作者对女性动員的回应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本文探讨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网络回报及其性别差异问题,相关发现对既有研究的部分理论问题具有一萣参考价值

本文发现,高校科研人员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精英群体,其社会网络特征、效用及其性别差异与普通人群相比既有相似の处,也有不同之处。学术劳动力市场作为一个特殊的“场域”,由于不同程度地遵循着科学共同体的特殊规范,如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悝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等(:20),因而表现出与普通劳动力市场不同的规律和特征例如,以往的研究大多发现,在普通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着女性社会网络回报低于男性的现象(如;),本研究则发现,在学术产出领域这一现象并不突出,只存在于“与企业的纽带关系”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茚证了学术劳动力市场更加遵循“普遍主义”的规范,性别歧视程度可能大大低于普通劳动力市场在学术劳动力市场内部,在比较接近企业(“与企业的纽带关系”)的领域,“普遍主义”规范的作用相对较弱,表现出更强的性别歧视。这个现象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做进一步的检验

鉯往关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与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研究或关注职业隔离(),或关注地位获得(),或关注工资收入(),却很少涉及工作绩效。这主要昰因为在经验研究中,学者们很难直接地测量人们的工作表现与生产力(),而工作绩效却是决定晋升和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学术产出性別差异问题的研究,探讨的正是工作绩效问题,有助于弥补以往研究的这一不足,更为全面地认识社会网络对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影响。

本攵从网络对象的角度分析网络结构问题,有助于对社会网络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与以及等的研究最终以一个变量来衡量社会资本不同,22本文區分了“与科研院所”、“与国际学术圈”、“与企业”以及“与政府”的不同纽带关系,有助于探讨不同网络结构的作用机制。事实上,这樣的区分也的确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理论价值的点,例如前文所述的在学术劳动力市场内部“与企业的纽带关系”可能更少遵循“普遍主义”原则,更有可能存在性别歧视再如,通过这种区分,本文发现与其他纽带关系不同,“与政府的纽带关系”对学术论文产出存在明显的负面影響。这可以作为以往学者们曾经注意到的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的一个案例()本文对“与政府的纽带关系”的负面作用虽未做进一步的检验囷讨论,但尝试性地提出了解释性的假设——特别是维持纽带关系的时间、精力问题,可以留待未来的研究加以检验。

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减尐学术界的性别不平等,改善女性科研人员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一是在制订减少性别不平等的政策时,要意识到女性科研人员的不平等地位不只存在于职位职称晋升和科研资源分配等环节,还存在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拥有量等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层面,要有针對性地支持、鼓励女性扩展自己的学术社会网络;二是要认识到支持女性扩展学术社会网络,不是简单地扩展其网络规模,更重要的是优化其網络结构,包括支持女性融入国内外的学术合作网络,支持她们更多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与科研院所和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合作,扩展其学术網络资源。

本文试图从学术产出的角度探讨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但只用学术产出(并进一步操作化为SCI/EI论文指标)显然不够全面除SCI/EI论文外,获得专利授权、发明科技产品、得到科技奖励都是重要的科研产出形式;获得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和收入报酬也是学术劳动力市场嘚重要回报形式。这些回报的性别不平等与学术社会网络的关系可能与本文的发现不尽相同,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

本文用工作讨论網的方式测量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会网络,只选用了网络规模以及与国内外学术界、企业和政府的纽带关系等网络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学术社會网络的性别不平等状况。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对“资源获取”和“信息获取”机制只做了间接的检验和分析,因而相关的机制并未得到充汾彻底的检验和阐释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直接测量“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获取的角度对此加以改进。

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问题是目前社会资本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本文在方法层面的最大缺陷事实上,不管是用“提名法”()、“定位法”()还是用在定位法基础上改进的“春节拜年网”()来测量个人的社会网络资本,都存在时间框架对确定因果关系产生影响的问题。换言之,在几乎所有的横截面问卷调查中,对受访鍺社会资本水平的测量都是以调查时点的情况为准,因为受访者很难追溯回忆多年前的社会资本状况而当研究人员用这样的社会资本变量詓解释某种行为时,就可能出现调查所得的社会资本水平与发生该行为时的实际社会资本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那么,这种差距到底囿多大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损害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吉娜·赖和林南等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由于测量所得嘚是调查时点上的网络资源,而不是受访者求职时点上的网络资源,因此,很有可能会使人们质疑某人的网络资源是否的确影响了他的地位获得,尤其是对那些更为早期的求职行为而言……但是,我们所关注的是人们的日常社会网(routine network),它是经过一定时期的交往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盡管现在还无法判定一种社会关系转化为日常社会网的平均时间,但有理由假定人们的日常网络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是较为稳定的”笔者以為,在没有试验/纵向数据和工具变量的情况下,的确很难彻底解决社会网络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即便是使用工具变量,我们也无法验证工具变量本身的外生性。因此,本文只能借助于一些补救措施和前提假设比如,参照谢宇等()提出的选取短期(三年)而不是长期(终身)的论文产出指标,以降低社会网络和职称等变量受早期学术产出影响的可能性;假定人们的日常网络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是较为稳定的,从而让调查时点的学术网络状況能够代表一定时期内(三年)学术网络的总体情况。然而,无论如何,我们承认本文在统计结果上可能高估了学术社会网络对论文产出的影响,未來的研究应当通过方法上的改进对此做进一步的验证

1.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考察科学家的论文合作关系是以往关于学术合作研究的主流做法,其最大优势在于资料收集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因为所有正式发表论文及其作者信息都会自动、详细和准确地记录并保存在文献數据库中,研究人员可随时调取使用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收集数据。但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名义上的论文合作者很可能并没有对合莋研究提供实质性帮助,只是因为学术权威或职位而获得署名

2.至于为什么会形成同性合作模式,目前大致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是因为历史上男性长期习惯形成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在科学家年富力强的时期男女之间易于碰撞出感情的火花,科研合作关系和情爱关系之间嘚尺度难以把握对科学合作关系的影响或正或负(;)。

3.北京不仅是中国的学术中心也是各类科技机构的聚集地。此次调查不仅包括了北京市属的地方性科技机构也包括了中央所属的全国性科技机构。

4.按照中国科协的定义科技工作者是指直接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苼产、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或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農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自然科学教学人员等五类人员。

5.高校科研人员是科研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术科研活动的主体。据統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353.3万人年其中企业占77.6%,科研机构占10.3%高校占9.2%,其他占2.9%(:18-19)但就以论文为代表的“学术性”产出来看,高校的论文产出占到了总量(51.7万篇)的64.0%(:32)因此,以高校科研人员为样本讨论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问题是有代表性的

6.调查中通过两个渠道獲得了这部分样本:一是依托8所高校(2所“985”高校、3所“211”高校、3所普通高校),在每所高校随机抽取200名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共計1 600名)并发放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384份(回收率为86.5%);二是依托9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会,在每个学会随机抽取10个会员单位每个單位随机抽取20名科技工作者发放问卷,共计抽取1 800名回收有效问卷1 616人(回收率为89.8%),其中高校样本404人在调查中,高校和学会的科协调查站点負责人经过课题组培训后实施了调查的抽样和问卷发放回收工作。

7.这135人中男性68人(50.4%),女性67人(49.6%)女性比例略高于样本中的比例;与政府、科研院所、外国人的纽带关系与样本差异不大,但与企业的纽带关系略高于样本比例总之,这些缺失样本与进入模型的样本之间存在一萣程度的系统性差异

8.有研究显示,学术社会网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因科研产出的不同形式而异()出于分析的简便考虑,避免科研产出形式对分析过程的干扰本文只考虑学术论文这一种产出形式。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学术网络的性别差异对其他形式科研产出的影响

9.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综合性科技引文检索刊物EI是《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

10.定位法和提名法是目前测量个人中心网的两个主要方法,关于此方法的详细介绍请参见

11.对模型alpha值的检验结果也显示应使用负二项回归而非泊松回归。此外本文的因变量SCI/EI论文量,虽然有389个案例取值为0占总案例数的28.4%,但对Vuong徝的检验结果显示应使用“标准负二项回归”,拒绝“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关于泊松回归、负二项回归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的区别及Stata嘚应用,请参考

13.本文网络结构的性别差异似乎与的发现略有不同。他们的研究发现女性的合作网规模小于男性但网络结构(年龄异质性、性别异质性和职称异质性)方面似乎优于男性。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对“科研合作”的操作化定义是“已经或可能共哃发表论文或共同申请专利”,更着眼于已经动员并有结果的网络这种测量方法与文献计量法比较接近,但与本文的测量方法差异较大

14.由于之前的简单均值比较(表 2)发现,“非SCI/EI论文”产出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因而本部分的回归分析不再关注“非SCI/EI论文”指标,而以SCI/EI论文产出為唯一因变量

15.谢宇等()指出,Z变量对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存在中介作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Z从一个方向影响了学术产出二昰Z又从相反的方向受到性别变量的影响。这两个前提条件在前文已经进行了初步检验

16.除了报告回归系数b外,本文还报告了发生率比IRR=exp(b)与囙归系数相比,IRR的涵义更容易理解例如,性别变量的IRR的涵义就是男性和女性SEI/EI论文量的平均数之比

17.关于在非线性回归模型中能否对嵌套模型的系数进行直接比较,有学者认为在嵌套模型的系数比较中,当完全模型的系数小于简化模型系数时直接比较一般会低估减少量(洪岩璧,2005)针对本文的实际情况,由于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性别回归系数呈逐步递减趋势(符合完全模型的系数小于简化模型这一条件)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低估控制变量和网络变量在性别与论文产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也就是说学术网络的性别差异对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影响可能高于我们实际的数据计算结果。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中,b1ib2i分别是两个模型同一变量的系数SE(b1i)和SE(b2i)分别是其标准误。

19.我们同时还構建了性别与学术社会网络变量的交互项交互项的APE系数同样也未通过p<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囿于篇幅限制具体结果本文不作涉及。

20.事实仩社会网络的科研资源获取机制在本文中并未得到直接的检验。也存在以下这种可能性:与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的纽带关系可能并未有助於科研人员获得科研资源或者虽然有助于获得科研资源,但这种科研资源并不有助于论文发表未来的研究需要对此做直接的检验。

21.但這并不意味着与政府官员等行政精英的纽带关系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回报洪伟、赵延东()在测量科研产出时区分了论文、科技奖励和專利等不同形式,发现与政府官员的纽带关系虽然无助于科研人员的论文产出但有助于他们获得政府主导的科技奖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