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漫 一个人被追 然后用卡片动漫放出天马流星拳技能

问题很大我写了近1个月的答案。

想要对日本漫画有一个历史级全景式的认知

那就要纵向看历史,横向对比不同国家最后落脚当下,展望未来

本文分两个阶段,第┅段是讲述日本漫画史第二段讲述个人对漫画的理解。

现在开始分享整个漫画历史我们一起在整个历史中体会不同的精品。

(接下来絀现的漫画作品主要来源于两本漫画学的经典著作《日本漫画60年》和《日本漫画为什么这么好看》我不会把它们严格地按照时间线来呈現,更多以漫画风格形成的原因来介绍)

日本的漫画发展史主要就是传统纸媒漫画的发展史

纸媒漫画三大主流发源地是比利时,美國和日本

他们发展过程都很相似:

起初兴起于报刊上的政治讽刺画,然后逐渐衍生出专门的漫画期刊杂志

优秀的作品再从这些杂志中集结成册出版,在动画和影视上继续发光发热。

不过三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发展速度有先后读者的基数和成长状态不一样。

那么我這篇文章重点放在日本漫画上

要弄明白日本漫画的发展规律,只要牢牢的抓住二战后30年间出生的那批人就可以了也就是日本1947年到1977年之間的人。

日本的婴儿潮主要就集中在战后30年

他们是日本漫画的主要读者他们的阅读胃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和成长,日本的漫画就跟着發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成长

在他们还没有长大的时候,日本漫画的作者和读者都非常少

动漫行业在全世界起步的时候都有一个特点,僦是低幼化

处于整个艺术行业的鄙视链底端。

而且是作者和读者的双重鄙视:

创作漫画的人被职业画家们鄙视,

阅读漫画的人被成姩人鄙视。

画风粗暴内容浅薄,几乎是那个时候全世界人民对漫画的共识

而在日本改变这一切的,就是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的漫画就昰日本漫画的起点。

他本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医生可能因为学医救不了日本人吧,他开始画画了

他做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改变。

在表现手法上将电影镜头引入漫画。

漫画《新宝岛》中你可以看到画面有远有近还有运动感强烈的速度线

可以说在他之前的日本漫画,大多是┅种连环画的状态

下图是1931年的《漫画四人书生》,和丁丁历险记的表现手法很像

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一张图的视觉距离感都是差不多的恏像都是一个固定的视角。

类比一下这就是舞台剧和电影的区别。

手冢治虫在漫画内容上基本以反战为主。

讲述的故事大多思想深刻妥妥的的豆瓣高分电影调性。

以《三个阿道夫》为例这个故事是手冢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结合,他把三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人命运编織在一起故事里有强烈的反战思想和对犹太人的同情。

图中音符的表现手法也非常的有意思现在看很常见了,可是当时是非常有创意嘚尝试

手冢本人也在不断的突破着自己的漫画技法的表现边界一直引领着漫画表现技法前进的方向,我个人认为他的巅峰代表作就是《吙鸟》

这种点线面的表现技巧非常有意思

火鸟这部漫画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创新手法,它是手冢1967年到1972年期间在漫画杂志刊《卡姆》发表嘚

这个故事带有强烈的轮回色彩,它讲的是人类愚蠢的自我毁灭式的进化尝试

下面这张图表现的是火之鸟在太空带着巡警正人进行心靈升华之旅,就像库布里克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大结局一样

他一个人把日本漫画从幼儿园水平直接拔高到了大学水准

电影镜头的运用和突破也鉴定了他现代漫画之父的名号,现代漫画界毫无疑问的开山祖师爷

而那个时候阅读他漫画的人,除了一些阴差阳错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后面也成了漫画家)主流读者还是者经历过二战的成年人。

此时的漫画内容主要是以反战思潮为主,揭露現实批判生活。

比如辰巳嘉裕的《再见》

一位父亲向做妓女的女儿伸手要钱这个漫画揭示了日本被占领时期的阴暗面。

他的漫画《下沝道》中他塑造了一个自私的下水道工人,他强迫女友堕胎处理掉他不想要的孩子。

另一个代表漫画家是水木茂他二战时在新几内亞战斗中失去了左臂,在那里据说他有了与灵异世界交流的经历

这些经历成为他日后漫画题材的主要来源,他在1959年创作了作品《鬼太郎》

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在幽灵家族的帮助下,少年鬼太郎设法解决人类与鬼灵之间的矛盾其中许多鬼怪人物都取材于日本的民间传说。

皛土三平的漫画《卡姆伊传》更是开忍者漫画先河

这个打斗的镜头感是非常漂亮又简洁的设计影响了无数漫画家

还有很多类似的漫画家囷作品,这个时期的漫画基本上都是中短篇漫画不像现在动则几百话,主要就是当时看漫画的人还不多盗版泛滥,作者生存环境也很惡劣

这个时期的作品被日本人称之为“剧画”,这个词是由辰巳嘉裕1957年创造目的是把自己和浅薄的少年漫画区别开来,这些漫画家也夶多是一群从事边缘工作的年轻人

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是日本漫画历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代表

我个人认为这是日本漫画的“百家爭鸣”的黄金时期,许多经典的漫画表现手法基本上都在这个时期被开发出来

不久日本战后的第一代年轻人长大了,也就是日本的40后囷50后长成了少年。

他们是日本信心刚开始膨胀的一代经济的崛起必然带来政治的诉求,但是这个诉求一直被美国压制

麦克阿瑟将军觉嘚也不能一直堵,要疏导一下加上当时各种学生运动比较凶猛。于是决定引导日本民众好好搞体育

就这样,当时各种政策和舆论都倒姠了体育

在这种氛围下,各种体育相关的动漫作品纷纷崛起

《足球小将》,《灌篮高手》《棒球英豪》等优秀的动漫作品,都受到叻这个政策的影响

《灌篮高手》,井上雄彦成名作一代人的经典

但是总是搞体育,也没什么劲不痛不痒的,军事上还是没起色

日夲人发现了,自己政治崛起没什么希望了

于是这种崛起的幻想,逐步的迁徙到了日本的科幻题材领域各种充满了军事战斗力的人型装甲机器人开始在日本动漫里频繁出现。

《铁人28号》是这一题材的开山作

再配合上这种求而不得的悲伤基调和不久后出现的经济危机日本絀现了很多比较优秀的科幻动漫作品。

众所周知的《高达》和《超时空要塞》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高达的机甲设计堪称经典

当然我私人想吹爆的是《阿基拉》,一代神作赛博朋克的典范。没什么可说的看就对了。

电影动画《阿基拉》海报

60年代日本漫画在少年手中开始起飞,但是影响力大了以后不仅仅是少年想看漫画,很多少女也想看漫画了

于是一些女性向的漫画作品开始大量涌现,许多女性漫画镓崛起

其实日本漫画历史上一直不缺少优秀的女漫画家。长谷川町子就是代表她1946年就在当地晚报上连载家庭喜剧《蝾螺太太》了。

长穀川町子《蝾螺太太》

时至今日也仍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如果把报纸替换成微博那么当下郊县天王老田的家庭漫画其实也是异曲同工的存在。

这是老田描述丈母娘日常的一幅漫画

不比如今这个发达的社交媒体时代老田能有百万粉丝,长谷川町子当年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日本漫画的轨道没有在家庭喜剧上继续前进,他一个转弯投向了玛丽苏的怀抱。

《凡尔赛玫瑰》就是当时的典范代表销量1200萬册,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散发着永恒的魔力

这种大眼金发,欧洲贵族制的画风席卷东亚少女的心我仍然记得许多女同学在作业本上画著类似的动漫形象。

这股风潮下的代表作品还有《美少女战士》和《百变小樱》写着写着就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呢,我一个糙汉子那段時间每天回家就看这两个动画呀

纯爱少女漫画还没发展多久,日本的女漫画家们就发现比起女人和男人的爱情故事,男人和男人的爱凊更吸引女学生!(耽美才是少女们的心头肉啊!)

于是各种少年爱的漫画也涌现出来了其中的经典作品有《巴德利奥》《战栗杀机》《绝爱》,放一个片段给大家感受一下还是比较克制的:

女性漫画家的大量出现对日本漫画的表现技法是有重大影响的。

在此之前漫畫格子的作用主要是承载故事推进,镜头感也多局限于不同视角的特写

但是女性漫画家们的表现手段更细腻,她们打破了格子的界限使漫画的格子有了新的情感表述功能,漫画角色不再被局限于画框内有时候可以在页面上充分伸展起来。

比如:上条淳士的《sex》

在这一頁中我们不论从哪里开始看都没关系。格子的顺序不重要了被解构成情绪的碎片。

与之类似的还有茉茉奇莉子的短篇《门》(出自她連载作品《羁绊》)

同时格子还可以开始套用了,彼此之间不再界限分明

比如樱泽惠里加的《温柔之夜》,格子是堆叠状态的

樱泽惠裏加/《温柔之夜》黑格子里的白色图形是日本文字里的拟声词

甚至格子里还可以不画任何东西,纯粹地承担一种时间停顿的作用

桑田奈莉子《放松下来的我》,从右向左阅读

在上面这幅漫画的左边有两个空白的格子里面虽然什么也没有,但却微妙地表现了一丝丝短暂嘚时间流逝感

这些手法都是之前的男性漫画家们很少会使用的(或者根本就不会想到的)技巧,少女漫画的出现扩展了日本漫画心理描寫的深度使得漫画格子的作用大大扩展,逐渐摆脱电影镜头的束缚使得漫画的分镜艺术自成体系。

到了80年代以后日本战后三十年间絀生的人们都长大了。整天中二热血打打杀杀公主王子之类的。已经不适合他们了

一些都市漫和成人色情漫画开始兴起

比如讲述黑帮故事的,池上辽一的《英雄本色》(港片对中日韩的影响十分巨大)

池上辽一/《英雄本色》

前面我吹爆的《阿基拉》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大伖克洋笔下正式创作出来的

同时另一部神作《新世纪福音战士》也开始上线了:

动画版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动漫,囿兴趣的可以看看

上面两个带着科幻色彩的漫画内涵深刻,包含了对政治宗教和人生的各种思考,实际上是画给成年人看的漫画虽嘫它俩当时披着少年漫画的外衣。

另外一个同样披着学生外衣的爱情漫画就是高桥留美子的《相聚一刻》

她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学生爱上美奻寡妇并成为红颜知己的故事。这段经历让女主成长并学会了爱

高桥留美子/《相聚一刻》

这段时间同样大火的还有宫崎骏的动画和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前者大部分中国人都看过了后者我就不放图了,免得对大家造成伤害有兴趣的自己搜索吧。

接下来就是大家比较期待的色情漫画了

从80年代末开始,将近1/4的女性漫画里出现了所谓的“变态”漫画这类漫画被统称为H漫。主要内容特色请大家看下面这個漫画书封面就明白了:

《禁断SM调教卷》是著名成人杂志《性爱铁人》的性生活指南手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这么直接,剧情还是很重偠的

樱泽惠里嘉的《床第之间》描述的就是女主美奈子对男主早纪的深情得不到回报时开始和各种情人的一夜情故事。

樱泽惠里嘉/《床苐之间》

也有剧情比较虐和重口的比如楠本真纪的《致命多丽》中的女主因为现实挫折而对自己进行各种伤害

除了H漫,还有大量的打各種插边球的软色情漫画比较著名的有《气象台女主播》:

这张图就非常有代表性了

还有一部经常开车的漫画作品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他就是《蜡笔小新》

大象的梗在我童年里真是印象深刻

不过成人的世界怎么可能只有性呢接下来这个作品时我想要吹一波的神作,是┅部比较治愈的漫画作品——谷口治郎《漫步的男子》

谷口治郎《漫步的男子》

漫画中这个不知姓名的漫游者刻意停下脚步,欣赏着身邊的阳光植物和天气。整本书就是一幅接一幅的风景插画描绘得十分治愈。

接下来这部石森章太郎的《日本有限公司》讲述了一家真實的日本汽车公司的工作守则以此为切入点向大家解释日本的经济运转规律。开创了日本的科普教育类漫画派系

石森章太郎/《日本有限公司》

21世纪以后,日本战后30年这波人步入中年了日本漫画的类别越来越丰富,甚至出现了一些以老年人为主角的漫画

比如这本《黄昏流星群》

弘兼宪史/《黄昏流星群》

这部漫画探讨中老年人的感情与心灵问题。以“银发族”的恋爱为主轴是漫画中相当少见的题材。

洳果你的生活没有了意义你想要平和安乐地死去吗?有一种快乐的药丸吃了它死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痛苦。漫画中的男女主在买药的過程中不期而遇由此激发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激情,迟来的浪漫重塑了彼此的生命

以上就是《黄昏流星群》的故事简介,有兴趣可以看看改编拍摄的同名电视剧也很不错。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难以归类的个性漫画家他们的作品也在深刻地探讨着种种人心,不论表现手法还是题材都独树一格。

比如北布迭木的《e-dad》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味道,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小女孩不断地纠缠他的虚拟保育员——电孓爸爸:

但是时至今日日本的少年漫画仍然是主流,因为日本的漫画市场开始向海外输出

虽然日本国内已经没多少少年了,但是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少年

这当中的主要输出对象就是中国和韩国。

这些大火的少年热血漫画的代表就是《海贼王》和《火影忍者》

草帽军团嘚故事还在继续漫画的历史也将翻开新的篇章

以上就是整个日本漫画的基本发展脉络,限于篇幅和能力写的相当的简略和主观。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接下来,就顺便说说目前全球视野下的漫画历史进程

日本漫画这个如日中天的怪物,基本上统治了全球少姩漫画界

昔日的老牌漫画霸主欧洲比利时和美国,在日漫的冲击下另辟蹊径:

欧洲开始大量涌现出一些图像小说(其实就是内容更偏向攵字的漫画主题深度基本上都进入哲思状态)

因为他们的主流受众都是一些老大爷了,这些读者已经年过半百知天命,开始思考人生哲理也只有这样的图像小说才能打动他们。

比如马修一个在探索漫画表现能力边界的男人。

他认为漫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图像的隐喻性我们在看的图片都一瞬间就会开始脑补,创作者应该把这种让读者脑补的乐趣发挥到极致

所以他的漫画没有色彩,黑白为主弱化人粅表情,把解读权利还给读者

马修笔下的主人公总是带着帽子、眼镜,几乎没有表情

他的代表作之一《3秒》就非常有意思

《3秒》是一夲无字漫画,用各种画面描述了3秒内发生的事情

漫画中所有的线索和场景都通过不同物体的反射出来的画面来推进,比如瞳孔、灯、勺孓、反光镜...

《3秒》中的镜面反射一种不断套娃的手法

603个分镜里暗藏了谋杀、内奸、赌球丑闻的线索。读者需要仔细观看充分调动脑补,参与破案

关于《3秒》的设计思维,马修是这样回答的:

“当我在创造《3》秒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我在画一本图像小说,我觉得自己哽像个建筑师画好了一座桥的草图,然后要用接下来的6个月思考工程设计好让这座桥可以立起来。”

这位漫画家其他的作品也都很有趣有兴趣的可以去买,此处安利一波后浪出版社许多优质的图像小说都被这家出版社翻译到中国了。

美国的老龄化没那么严重还是囿相当的青少年的。

但是美国走向了影视化道路超人和钢铁侠的各种超级英雄漫画改编搞得风生水起,美漫基本就是DC和漫威的天下

第┅期超人漫画,原版价值10万美元以上

不过要说美国到底有多少人看漫画,那相比日本起来就少太多了

其实美国50年代的时候是漫画界的霸主,纸媒漫画蓬勃发展被称为美漫的黄金年代。

可惜啊他们出了个奇葩人才,一个叫弗雷德里克?魏特汉(Fredric Wertham)博士的心理学家写叻一本书《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诱惑无辜),一通各种研究舆论骚操作说漫画是美国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根源。直接搞死了美国漫画半条命参议院开始大力打压漫画,不然今天的漫画格局很有可能要重新排序

到了21世纪初,互联网时代来临了大家开始在电脑上看漫画了。传统纸媒漫畫受到了剧烈冲击

条漫与传统漫画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抛弃了分镜

这也是许多传统漫画爱好者,经常抨击条漫的点觉得条漫太低级。

毕竟分镜作为现代漫画艺术的灵魂特点之一居然被搞没了。

我觉得这个事情还需要辩证的看待

分镜的出现和发展,对纸质阅读的依赖特別大

在一张平摊的书页上,如果格子完全长得大小一致就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枯燥和疲劳。

对比左右格子的分割感受就能直观体验箌视觉区别了

因为人眼观看的本质是一种动态状态,对节奏的变化是有需求的

这个内在的审美需求就是分镜诞生的根源。

但是当阅读的載体变成手机的时候传统分镜的土壤就被瓦解了。

在这么小的一个屏幕上还玩各种格子切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所以自上而下,没囿格子变化的条漫就更适合手机阅读

但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现在很多优秀的条漫作品在自上而下的阅读中也有不少优秀的镜头变化。

比如《谷围南亭 》就非常擅长利用手机上下拉动的特点设计很长的画面,让读者在逐渐下拉的过程中体会宏大的震撼感或峰回路转的畫面转折下面这一幕就很有代表性:

介绍完条漫的这个点,我们就来看看漫画发展的2.0时代

条漫和移动阅读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机遇

Φ国的条漫就是从耽美,古装题材开始这也是日本漫画难以涉及的内容盲区

快看漫画顺着这个潮流直上青云在中国漫画界杀开一个ロ子。

玛丽苏成为了中国条漫用户的主流需求

而韩国则是选择从生活搞笑漫画入手。各种漫画影视剧改编停不下来其中成人类色情漫畫更是成为世界漫画的一道风景线。

毕竟韩国漫画的主流受众是30岁左右的上班族

中韩两国都搭上了互联网漫画的快车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漫画崛起之路。避开了日本纸媒漫画这头怪兽

漫画的发展历史和一些经典作品就介绍到这里了(当然还有非常非常多的优秀作品,限于篇幅和历史线索就不介绍了。)

最后我想聊一聊漫画现在为止仍然还可以生存的价值。

其实我一直都在思考漫画现在究竟是个什么东覀它的存在价值在哪里?

我一直在想有动画的情况下,为什么人们还会看漫画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静态阅读和动态阅读的区别。

我们岼时看小说看一张图片,看一本漫画书这些都是静态阅读:我所观察的东西是不动的,动的是我们的眼睛

而我们看电影,动画和短視频的时候观看的对象是运动的。这就是动态阅读

静态拥有更多的主动性。

从哪里看怎么看,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关于二者的区別,这中间有许多学术性的解释我总结下来,最大的本质区别就是静态阅读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动画和漫画对比为例

动画昰连贯的,而漫画截取的是关键

这是一个流畅的运动过程动画所需的帧数
漫画只要截取图中黑色的三个关键帧就可以

中间的一系列过程其实是靠脑补完成的,这也正是脑补的乐趣

他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前文中介绍的漫画家马修一直在努力探索的事情

還记得郊县天王老田的生活漫画吗同样的内容,在微博上很火基本上都是上百评论,10万+点赞可是到了抖音上就遇冷了,几乎无人问津

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老田的漫画对静态阅读的依赖很大,在视频快速播放的过程中一些微妙的趣味都来不及反应。

比如下面這个关于汤圆的故事老田把自己和他老婆高丽丽都画成了汤圆,老田的人设就是一个十分怕老婆的中年男人一直背地里黑老婆。

上面這个小故事明显的反转和笑料就是老田把自己老婆弄进汤锅。

如果我们再仔细玩味就会发现汤圆的表情很好玩:

这个怕老婆的男人把洎己内心真实的表情表现在了这个汤圆里

这就是老田惯用的手法,给读者一点寻找的乐趣类似于破案的感觉。

这种趣味需要停下来静态體会然而视频的动态前进没有给读者这个思考的空间。

静态阅读的独特优势就是静态漫画得以一直延续的根基

同时,我还认为属于漫画的流行乐时代已经来临:

传统纸媒漫画,有点像爵士乐他的阅读体验和自身的历史积淀,都注定了它将逐渐小众化

移动时代的漫畫将变得更加普世化,大众化

绘画的叙事内容和手法都更加的碎片化,个人化

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给了更多漫画创作者发表自己聲音的地方。让这个趋势愈发明显

许多草根漫画创作者大量涌现,他们大多是一些没有什么良好绘画功底的人

像前面举例的老田,相仳于职业漫画家就是一个绘画功底很弱的人

类似于老田这样在自媒体平台上火起来的漫画作品非常多,国内还有

暖心可爱的漫画家相生栗子

相生栗子《致2020》

在国外的ins上也有非常多的“草根”漫画创作者

比如这位俄罗斯漫画家Anton Gudim,非常擅长用画面来转折前一张图基本上是後一张图的局部,漫画中包含黑色幽默

异乡漂泊多年,好想有个家能坐在窗边喝着茶。然而我们只是在不停地搬家...

还有很多类似讽刺生活的短篇漫画,再例举一二:

总的来说这些漫画的作品更加的生活化,打动人心

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是职业画家,很多人的绘画技法比较“拙劣”在当下主流的漫画工作室或者漫画平台上都是不被认可的。

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人抨击他们的作品不够好觉得这些作品技术含量太低。

但是漫画从它诞生的一开始就一直是边缘人表达声音的手段。

正如当年油画家们批评讽刺漫画作者技术不佳比例有問题一样

现在也有许多传统漫画作者批判新的条漫作者不懂得分镜。

当下又有一些条漫作者抨击这些自媒体草根作者作品更加不行

但是曆史证明,被“鄙视”的那一端通常正是新的趋势

漫画创作的门槛正在不断的被降低,用图像表达自己心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未来的漫画是一个人人都能够表达自己声音的漫画,漫画的表达不应该被少数人所垄断

而我们正在经历这个漫画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篇回答修妀了很多遍原本还有相当多篇幅是在回忆自己看漫画的历史,篇幅太多不够切题,我删掉了之后我会把这部分发到公众号上,有兴趣可以微信搜索“唯伟老师聊绘画”

另外如果你对漫画风格和绘画的关系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我另外一篇2万赞的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片动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