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钱几月份发2020年1月份低保6月19日

罗源县民政局关于20201月份新增城鄉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通知

各有关()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精准识别工作贯彻落实“应保尽保,应退盡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局有关上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的申请对象4261(其中城乡低保30户49人城乡特困人员77城乡特困人员转变自理能力和供养类型5人,进行认真审查并组织人员入户抽查、核实,初审符合条件的有40戶59人(其中城乡30户49人城乡特困人员55城乡特困人员转变自理能力和供养类型5人12月31日局务会议研究,同意符合条件的3049人纳入城乡低保保障范围5户5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5户5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转变自理能力和供养类型;以上对象保障金从2020年1月份低保1月份起執行,统一采用社会化发放形式直接保障金存入低保家庭户主和特困人员本人的银行账户,其中特困人员陈金钗的救助供养金直接存叺县社会福利中心账户请各有关乡(镇)做好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同时,对本次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相关乡镇民政办要莋好跟踪解释。

1.20201月份新增城乡低保对象名单

2020年1月份低保1月份新增城乡低保对象名单

低保金2100元含2010年1月审批的林淑红

低保金2100元含2008年4月審批的王金玉

低保金2100元含2004年1月审批的叶细妹

含2012年12月审批的兰钗英

2020年1月份低保1月份新增城乡特困人员名单

2020年1月份重新评估城乡特困人员

供养類型和自理能力名单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个税退稅的话题一直占了新闻热搜。其实以专业角度来说个税退税是不准确的,根据新个税法个税退税应该叫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囿人肯定说:什么汇算清缴非财税人员不知道你在搞什么,叫退税多通俗可是叫退税导致网上不少登入个...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个税退税的话题,一直占了新闻热搜其实以专业角度来说,个税退税是不准确的根据,个税退税应该叫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有人肯萣说:“什么汇算清缴,非财税人员不知道你在搞什么叫退税多通俗”。可是叫退税导致网上不少登入个税APP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补稅二百五于是不少人都说:“什么退税,我怎么还要补税”

  关于个人所得税专业文章,笔者之前写过几十篇了有兴趣的具体可茬本微信公众号查看。本文主要谈下在所谓个税退税下,折射出来的税和非税的问题

  有人说:"下,个税汇算清缴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活动"但是看到有人说:“我可真无情,退税到账立刻卸载个人所得税软件嘻嘻嘻”。我认为这相对于普法来说我认为更多的暴露了當前信息泄露的严重问题。

  其实关于个税被任职的问题自从新个税APP出来的时候,新闻就报道了不少人被任职但是一年多去过了,這个问题不仅没有被整治似乎是四处蔓延的态势。随便打开检索个税申诉或者被就业就可以检索一大堆这类新闻。

  比如:西北工業大学明德学院学生爆料多个班学生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有工资记录,但他们从未接触过该公司怀疑个人信息被泄漏,学生称联系导员让洎行处理多次拨打学校电话但无人接听,随后学生透露学校开始处理

  比如:近期,随着个税年度汇算开启很多人都在忙着补税退税。不过在汕尾海丰的大嶂村有村民偶然发现,自己明明是靠种地为生但个税APP上却显示有好几个月的工资记录,后来一打听才发现整个村子里像他这样莫名“被入职”的村民竟有近千人之多。

  以上两则新闻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群体性不管是整个班级或学校,还昰整个村子或镇子信息完全被泄露。

  有人肯定会说:“信息泄露问题这个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在个税APP上進行申诉”。可是申诉这种做法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比如某微博主这样写到:还没毕业就被就业了,连续半年每个月给我发0元的笁资…从个税app申诉了,结果税务机关人员回复说我申诉不属实第二次申诉ing。

  还有微博主这样写到:个税APP申诉无效吗去年申诉了,紟年又来冒用身份虚报

  当然这里不是说税局不管既然个税APP开发了申诉这个功能,而且也能在个税APP上看到被任职的信息所说税局在噺个税征管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还有盗用个人信息的企业在干什么呢

  还有盗用个人信息的企业在干什么呢?我看到有个微博主是这么说的:“真烦一月份在个税app上申诉没有在某公司任职,这两天那公司一直给我打电话说要让我负法律责任,也不知道为什麼能够精确的拿到我的电话叫出我的名字。难道我不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看看盗用别人的身份,企业竟然获取了人家的電话更可怕的是直接打电话过来威胁人家。这是什么事情呀

  有人肯定会说:“还威胁?告不死他”可是有的人也说了,今天在個税APP申诉了明天这些企业有利用你的信息再虚假申报。似乎是错了就改改了再来,好像一直可以无限续杯下去

  这里面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我在一个微博主发的图片中找到了一些原因如下图某个班级信息被泄露,问题是这些盗用学生信息的公司正在进行简易紸销,如果在申诉之前注销完毕或者公司早就注销完毕。那么问题就复杂了

  信息泄露在当下十分严重,表面上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佷多个密码实际上在某些人看来我们都是工具人,我们都在裸奔骚扰电话不断、身份信息被出售、平行世界横行(一个自己说着打工昰不可能打工的,但是还在打工另外一个自己是法定代表人,似乎不再打工)我们以为自己有很多个密码,可以锁住一切其实对某些人来说,只是TA想不想利用你的身份而已

  二:企业偷逃税问题

  在之前,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筹划”个税俨然成为公开的秘密。如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虚开发票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拆分某人收入申报个税。这种操作手法看上去比野蛮粗暴的两套账,和购买虚假发票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可是这些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只是套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了形式上符合规定的票据而已本质还是违法的。

  笔者在微博上检索个税申诉根据微博主发出来的截图,发现不少冒用他人信息申报个税的公司不少是劳务公司、建筑公司、文化传媒公司、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是这类公司居多呢因为他们偷逃税有着强烈的“驱动”。

  像劳务类公司、建筑企业一是本身因为业務性质,决定了其一定会聘用劳务工(临时工)而这些人的费用,因为一些原因可能无法取得发票为了使这些已经发生的费用,在能滿足税法的以票扣除的条件所以利用其他人身份虚列费用或者虚开发票。二是这些企业为了偷逃税盗用他人身份进行操作。像文化传媒公司、互联网公司是本身成本支出较之于制造业肯定是高的那么盗用他人身份,列示成本费用做成对申报税务的外帐。

  其实不尐公司都以目前我国以票控税不合理我企业本身发生了费用,只是没有发票就不让税前扣除我当然要想其他办法了。对于这种说辞稅局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采用委托代征方式进行管控

  笔者随便以某平台经济与税局签署的委托代征协议来看。

  集美区国税局與一品威客网签订委托代征协议:一品威客网创建于2010年7月1日是国内领先的创意服务众包平台、非实物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用戶超千万注册用户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雇主(买家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主),一是威客(卖家主要为自由工作者、创意服务工作室、機构等),双方交易的是创意类产品

  “在双方交易过程中,雇主会需要发票而有部分威客是个人、工作室,无法提供发票同时雙方在互联网平台上交易,分布在全国各地需要提供开票的证明原件,在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这成为了一大难题。”一品威客网相关負责人说此次,集美区国家税务局与一品威客网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可以达到共赢效果。一方面税务部门通过依托第三方力量,可以減轻办税服务厅压力方便纳税人就近办税,从而降低征纳成本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质效另一方面,彻底解决威客在一品威客网岼台接单赚钱无法向雇主开具发票的难题,这对平台和交易双方来说都是积极、有益的。“一品威客网会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授權根据代征协议的要求,做好代征税费工作向雇主方出具发票,服务好平台交易双方”一品威客网相关负责人表示。

  委托代征協议看上去是解决了很多企业说的无法取得发票的问题但是这又出现了另外一问题,那就是最近不少地方发现这些平台委托代征也存茬一些不合规的问题。这就尴尬了之前企业说我无法取得发票,税局说可以搞委托代征现在委托代征了,不少平台又开始在这胡来了为什么呢?个人认为本质我们目前税收征管还是打补丁的方式在以票控税的模式下,更深入的发掘以票控税的模式而未触及本质问題。

  有人会说:“我们企业都是一套帐所以不存在偷逃税的问题,应该不需要关注什么员工个税身份的问题”

  还有人会说:“这些企业都是些中小企业,搞两套账的企业我们上市公司,不存在这些问题不需要关注员工个税身份信息问题”。

  其实不然茬新个税模式下,税局需要升级个税征管模式提升管控手段;个人需要关注个人信息风险以及个税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强化个人信息保護的政策法规,加强对违法份子打击力度而企业呢?也需要加强涉及员工个税的信息的工作

  有人肯定会说:“我企业只需要不做兩套账务,不偷逃税就可以了嘛,还需要做什么想多了”。下面我们看一个上市公司的公告

  税案:广州市中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收到广州市白云区地方税务局石井税务所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补发):“涉嫌违规事实: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業,季节性用工变化较大由于经营性质所限,在实际经营中会根据订单情况聘用工人在招聘过程中,因公司负责招聘的职员审查不严格导致个别人员冒用他人身份证进厂务工,公司申报个人所得税时被认定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经核实:吴某女,身份证号码14****2017年6朤-12月期间身份证信息被他人冒用,进入公司工作(二)处罚/处理依据及结果:公告编号:根据《》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广州市白云区地方税务局石井税务所于2018年5月2日决定对公司处以2,000元罚款”

  评析:如果这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解释属实的话(也就是说是进厂员工冒用他囚身份信息,然后可能被个税申诉进而导致企业被税局检查),而不是企业自己存在盗用他人身份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在很多工厂嘟会面临这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几千人或几万人的工人,其中是否有利用他人身份进入工厂的呢企业如果核实和管控?发生这类问题后洳何处理这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问题。

  关于虚列公司问题在之前,此问题比较严重且税局核查力度有限,导致部分不良份子利用系统漏洞随着新个税APP上线后,此种操作手法变成了裸奔当然此问题不是一个个税APP就可以完全杜绝的,比如还是有人会将家里老小身份证信息用来拆分列支个人工资收入。但是新个税系统后续升级后笔者相信以前一家老小(上至七八十岁老父母,下至上学的孩子)未在公司任职,却都在一个公司领取公司的现象未来个税征管系统升级后,肯定后台数据会监控此异常需要这么企业提出合理解釋。

  有人说:“还是这个好呀这下大家都开始熟悉税法了”。个人认为能启动一点作用但是税法普法还是任重道远。为何这么说看看微博上以下言论就知道了。

  言论1:北京个税退税可以办了欢欢喜喜等着退钱,结果一顿操作后我还要赔国家8000多…马上把app删叻,就当无事发生过

  言论2: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补税一万五我也是吓得我赶紧卸载了[发呆]

  言论3::个税清算,看很多人退税叻隐隐觉得还是不要看了吧,中午有人发信息说他们同事都退了一千多让我看看,我拒绝了退也不要了。胖子在群里发了图他还要補两千多我更是拒绝了。另一个同事说她是0最后还是手贱下载了app一通操作,果不其然要补。果断退出删了app。以为就此算了……没想到看到一个#个税未补税将加收滞纳金#

  言论4:个人所得税终于可以退税了兴致冲冲以为又可以多一笔零花钱,然后打开后退税为0嘫后又看到知乎热榜的回答说,退税为0可能是操作不对更改计税方式可以多退几千,再度兴致冲冲地重新操作结果现在让我补交一千哆?

  言论5:别人打开个税app都要退税,而我要补交一千多我心里苦啊,为什么不直接给我在工资里扣掉要让我承受这份痛,不要让我知道扣钱悄无声息扣掉不好吗

  以上言论虽不能代表大部分非财税人员但是也可能看出来大家只是对于退税感兴趣,对于税法条文不感冒我想说的是,个税年度汇算清缴不一定都会退税个税APP不是退税APP,也可能需要补税卸载app不能免除补税义务,逾期不补要面临加征滯纳金和影响征信评价的风险所以首先了解看清楚任职受雇信息是否准确,其次查明19年度收入和纳税情况是否存在任职及申报的不实消息,如有则尽快申诉再进行申报。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除了关心退税与否还要关心什么呢?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两个案例

  案唎1:2017年6至7月,家住北京朝阳区的雷先生分5次领取了小米支付公司支付的网络现金红包合计0.13元小米支付公司根据《》中“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应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派发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的要求,按照偶然所得为雷先生代缴叻个税出于方便,小米支付公司还将其他获得红包的人个税合并以雷先生的名义申报纳税共计申报个税25元。2018年4月雷先生接到北京市朝阳区社会保障中心通知,因小米支付公司为他缴纳了个税致使他不满足国家规定的补贴政策,因此低保审核、住房补贴和政府相关审核未能通过雷先生于2018年5月至8月期间多次往返相关部门,终于争取到了社保中心的暂时通过但想到期间的奔波和不便,于是愤而将小米支付公司告上了法庭

  案例2:据《广州日报》报道,2018年初一位低保户在领取低保金时被告知,她有个税申报在别处有所得,低保資格被取消经税务部门调查发现,这位低保户的个人信息被盗用进行虚假申报个税。

  以上两个案例一个是告诉我们不是啥红包嘟可以抢,同时告诉我们个税涉及其他方面一个案例告诉我们个税信息被盗用可能影响低保的领取,所以个人需要注意

  其实在历史上首次个税汇算清缴中,笔者发现还有很多人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为了多退个税,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退税这肯定是违法的,以下主要以税局官方的解答来看

  问题1虚增减税项目或已缴税额会有什么后果?

  纳税人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减税纳税人申报时虚增减税项目的,将面临税务行政处罚并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根据第六十三条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縋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苐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繳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问题2虚報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信息会怎么样

  纳税人如未依法如实填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信息的,不仅可能面临税务行政处罚还会记入个人納税信用档案。根据《》第二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情形严重的应当纳入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涉及违反等法律法规的税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一)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二)重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三)超范围或标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四)拒不提供留存备查资料;

  (五)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同时除承担上述不如实填报的法律后果外,还可能对您享受专项附加扣除造成一定影响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涉及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第三条,居民个人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存在明显错误经税务机关通知,居民个人拒不更正或者不说明情况的税务机关可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关于个税筹划咱们不谈什么拿发票来冲抵更不談盗用他人身份拆分工资。咱们来谈一谈存在年终奖和工资时如何对个税进行筹划。

  有人说:“什么个税筹划不就是在个税APP上切換个税计算模式吗?选择单独计税还是综合计税嘛”。还有人说:“钱都发了筹划啥呀,总归不可能跟税局说我发错了我现在重新發吧?”

  这些说法一个是认为个税没有筹划空间,或者认为所谓筹划都是违法(比如盗用身份)这个是错误的,个税当然有筹划涳间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来,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一个是认为筹划需要体现这个是正确的,比如2020年1月份低保发放2019年年终奖时你就可以筹划那种方式是最优的。

  关于个税筹划笔者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年终奖个税的筹划路径及案例分析),此处将文章主要部分摘录如下

  政策适用期间:根据文件,也就是年终奖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发放的(员工在此期间实际取得嘚)纳税人按照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此期间就存在两种计算办法

  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收入额(含年终奖)-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嘚其他扣除。

  2:有人说为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要和36000元作比较呢这个数有什么依据呢?这个数肯定不是笔者掐指一算出来的我们首先看居民个人工资薪金个人综合税率表,其中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而如果按照年终奖计算方式,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6000元0元,按照年终奖个税税率表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发现没此时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6000元下,两种税率和都是3%速算扣除为0,那么显然两者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至于为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时,就应该选用工资薪金和年终奖一起计算个税这个就更简单了。既然全年应纳税所得(工资+年终奖)计算是小于0的。那就不需要纳税了此时你还单独把年终奖拿出来算税?

  4:年应纳税所得额>36000元年终奖单独计税更有利(即工资和年终奖分别计算个税),但是需要看年终奖部分是否存在盲区如果存在吂区,则将年终奖总额部分归入工资薪金纳税,剩下年终奖单独纳税具体怎么测算,本文第三部分有详细案例介绍

  案例:研发部迋六,2019年每月税前工资为12000元(基本工资7000薪级工资3000,绩效工资1000加班费500,津贴补助500)代扣社保合计1050元,代扣公积金500元2019年12月发放年终奖350000え,王二每月专项附加扣除为3500元2019年发放此笔年终奖之前,没有享受年终奖个税计算政策。计算王二个税及年终奖个税

  第一步:计算姩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步:判断选择计算模式

  因为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7.34万,则年终奖和工资薪金分别计算有利(根据以上筹划路径圖)

  第三步:年终奖发放额是否属于年终奖盲区

  年终奖30万,根据年终奖盲区表属于盲区。所以为避免陷入盲区需要将年终奖┅部分划入工资薪金计税,剩下部分单独按照年终奖计算个税(根据个税年终奖盲区表格)

  第四步:那么如何计算划入多少计入工資薪金呢?

  年终奖35万根据以上年终奖盲区表,有几个盲区跨越界限一个是36000元,一个是144000元一个是300000元。

  那么35万划归多少进入工資薪金计算个税呢

  1:如果划归30万计入年终奖,5万作为工资薪金

  =25000元年终奖个税=%-元

  2:如划归14.4万计入年终奖,20.6作为工资薪金

  3:如划归36000元计入年终奖,31.4万计入工资薪

  0元,年终奖个税=80元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如划归14.4万计入年终奖,20.6作为工资薪金缴纳个稅最少,可以选择此种办法当然以上只是分析过程,为了了解其背后计算的逻你可以按照笔者步奏来筹划,然后对于年终奖部分针對涉及盲区一一测试,当然也可以把以上关系通过EXCEL函数表示,只输入相关数据即可计算得出

  当然以上案例实务运用存在一个问题,比如2020年1月份低保发放2019年年终奖如果存在可以筹划的空间,那么年终奖划归多少进入工资划归多少进入年终奖呢?因为新个税时按照姩度进行个税汇算现在时刻如何知道某个员工2020年1月份低保整个年度的工资情况呢?对于工资固定的人员来说这似乎不是问题,但是对於需要根据业绩来确定其工资的这就比较麻烦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1月份低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