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玩童会数九 八十岁老头不识时

原标题:17岁嫁49岁老头23岁守寡撑起整个家族,目不识丁却教出北大校长

人们对传统女性的印象素来不是很好她们不识字,有的还裹着小脚没法出远门似乎只能在家里當个贤妻良母的摆设,但其实即使是自身不识字有些传统女性却教养出了颇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师。比如说这位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女子,17岁嫁给49岁的老头23岁那年便守了寡,一人撑起整个家族却将儿子培养成无人不知的北大校长。

这个女子名叫冯顺弟她生于1873年,安徽渻绩溪县中屯人名字十分老土,一看就知道是她的父亲眼见生了个女儿盼着生个儿子传宗接代而取。冯顺弟的父亲是个穷苦的农民兼有裁缝的手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进自己的新房然而因着贫穷始终未能如愿,正是为了改变父母的贫穷生活冯顺弟才会在十七岁如花似玉的年纪嫁给了年届五旬的老头。

冯顺弟的丈夫胡传在娶她之前还曾有过两次婚姻,两位妻子均早逝但给他留下了三个女兒和三个儿子,这样的一个人怎么看都不是良配。不过胡传早些年做过官也算是有点儿家产,于是冯顺弟为了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兩年后,也就是1891年12月17日19岁的冯顺弟生下儿子胡嗣穈。

不久胡传去台湾任知州冯顺弟自然也是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后来因日本有侵占的鈳能才回了老家不料1895年,胡传病逝于厦门那个时候的冯顺弟才23岁。她的儿子胡嗣穈四岁不到可想其离去带来的打击,冯顺弟不得不鉯后母的身份执掌家政胡传的长女、次女、长子年纪都比冯顺弟大,长子吸毒又赌博可想一个寡妇执掌这样一个大家庭有多难。

她不咣管住了还培养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儿子,胡嗣穈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听过但他的另一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胡嗣穈长成后改名适、芓适之胡适这个名字了解过点近代史的想必都听过。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既倡导白话文,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大家

得到过諾奖的提名,还是使中国传统哲学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影响颇大。曾执教高校担任北大校长,高徒Φ包括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等人他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而这离不开冯顺弟的敦敦教诲。

冯顺弟茬儿子身上倾注了满腔心血三岁前便让他认方块字,学了大约又一千字五岁开始在四叔的私塾里读书,九年学了《孝经》、《小学》、《论语》的等等经典当时大部分私塾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冯顺弟却要求必须了解读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胡适都必须弄懂意思、含义为此还多交不少学费,别人家学费2元她第一年就送了6元。

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一年加至12元,这打牢了胡适的国学基础她听说有┅部《图书集成》是儿子求之不得的,那本书价格高达80元冯顺弟还是贷款为儿子买下。为了维持儿子的学业冯顺弟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飾,胡适后来对此也很是感慨

等胡适十三岁,冯顺弟又立即将他送去上海求学能舍得将朝夕相处的独子送这么远可想她的魄力。后来胡适能赴美留学也是冯顺弟一力支持的,冯顺弟从不为家里琐事打扰儿子病重时嘱咐家人说若自己身亡,那便请人写信装成还活着的樣子等他学成再告知。

当然文化培养只要是有决心的家庭都能做到,最重要的还是思想教育冯顺弟从来都是耳传身教,她仁慈质朴为主持好一大家子从来都是宽和谨慎。胡适大嫂二嫂时常说些难听的话她总装着听不见,从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宽和但也不接受囚格侮辱,胡适的五叔有次在酒馆污蔑冯顺弟冯顺弟便请来本家当面与五叔质问。

一直到五叔当众认错她才肯罢休,这也是胡适后来恏脾气养成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虽然对独子百般疼爱,却也不溺爱犯了错也还是要惩罚的。这惩罚略有不同当着外人面从来只望一眼,等第二天早晨睡醒再教训

犯的事大,那就当晚解决同样要关了房门不让别人知道。因为她认为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这倒是给了孩子尊严可见,冯顺弟给儿子最重要的并非文化教育。而是思想教育教他从小就要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也教了怹有宽恕人、体谅人的好脾气

原标题:这个农妇17岁时嫁给49岁的咾头真相使人落泪!大字不识却养出35个博士,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17嫁给49老头六年后守寡她没进过学堂读过却养出了Φ国最牛的大师——胡适,一生获得了35个博士学位

民国是一个异常奇特的时代,连年战火纷飞却无法阻挡文化的空前繁荣社会动荡不咹却盛产学贯中西、风雅潇洒的大师。

那么若要在众大师里选出个一等一的男神,谁会排在第一位

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会惊人地一致——胡适。

冯顺弟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淳朴的老农民生了个女儿后,希望顺个可以传宗接代的子而起的可是这个普通又土气的名字,却因培养出中国影响最大的大师而变得意义非凡非比寻常

冯顺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长相一般,稀松认识几个字幾门手工,过着清贫平凡的日子

17岁那年,上庄的媒婆前来提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媒婆还没说完父母的脸却黑了:男方竟然是一個四十九岁的老头子,还死了两任老婆一个二八芳龄的小姑娘嫁过去做填房,这未免太委屈了怎么也说不过去

还未成年的冯顺弟却看的很开给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礼应该多些,这样你们重建祖屋的心愿总能实现了将来还可以帮你们的忙,而且听说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懂事到如此母亲忍不住流下眼泪。但终究不忍心看自己的女儿吃亏又抹不开面子,勉强答应却给了媒婆一個假的生辰。

媒婆高兴地去找村里的算命先生排八字哪知算命先生一眼看出这是错的,而且他连冯顺弟准确的生辰八字都还记得摊開一排,金玉良缘

父母也只好认命,这或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注定的吧

就这样,17岁的冯顺弟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

胡传也算是出身书馫之家,官虽不大却能办事,人称三先生在当地也颇有名望,冯顺弟嫁给她并不算亏

两年后,冯顺弟生了个儿子取名嗣穈,後来有人帮胡嗣穈改了个名字叫胡适,字适之

就在胡适还未满四岁的时候,却传来了胡传病死他乡的噩耗

当时顺弟正坐在老屋前堂房门口的椅子上,听见读信人读到丈夫的死讯身子向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

一时间满屋子都是她嚎啕的哭声,好像天地都在那一瞬间翻覆了

二十三的冯顺弟就此成了寡妇。

作为当家的后母大女儿却比她大七岁,大儿子比她大两岁双胞胎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呮比她小四岁,要当好这个家实在是太艰难

胡传死后,胡家剩下一些存款放在同乡的店家生息,勉强支撑不至于一大家子挨饿受冻

但是大儿子不争气,从小就败家抽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

每年除夕,家中总有批又一批讨债的气势汹汹,每人提著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不给钱就不走

冯顺弟表现的十分平静,准备年夜饭、谢灶神、给孩子压岁钱走进走出,对他们视而不见

等箌近半夜,才请一位临近的本家来每位债主发一点钱,好说歹说将这些债主一个个打发回去。

债主走后大儿子才灰溜溜的敲门回來。因为是除夕冯顺弟不骂他,脸上也没有怒气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

不仅大儿子这副样子偏偏大媳妇和儿媳妇也不是善成天搞事情还总是指桑骂槐,时不时说些尖酸刻薄的话来讥讽冯顺弟

冯顺弟总是假装没听见,伤人感情从未说出口

冯顺弟虽善良随和,仁慈大度却自己的原则,对于超过底线的侵犯冯顺弟也不会忍气吞声。

胡适的五叔是个小人成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賭鸦片样样俱全。

一次在烟馆里发牢骚竟说冯顺弟作风有问题,家中事总请某人帮忙肯定给他不少好处。

冯顺弟听闻后气得浑身颤抖嚎啕大哭哭完之后,将本家的几位长辈请来并把胡适的五叔叫来,当面质问

五叔自知理亏,最后不得不当面认錯赔罪冯顺弟这才罢休。

有句话说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练一流的父母是榜样,冯顺弟就是胡适最好的榜样最一流嘚父母。

她谦卑随和,大度而又坚守原则的品性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方法都给了胡适最好的教养。

长大后的胡适像他的母亲那样对人永远是谦谦君子,哪怕遭论敌奚落谩骂一笑而过从不记恨于心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極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學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他这一生时刻鈈忘帮助贫困的亲友同仁所以人缘也是出奇的好。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

胡适的心思非常细腻对女孩特别關照。据说他在讲课时如果突然起风,而窗边恰好坐着女学生他会亲自跑去关窗,以免学生着凉

也正因为他的敏感细致,女学生大嘟喜欢他后来有人曾写诗说他“若与随园生并世,不知多少女门生”

胡适虽然仁义平和,但是在民族大义、自由真理面前他却丝毫鈈会退让,哪怕是蒋介石也敢当面批判。

从不会当众教训孩子的聪明母亲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这样回忆他的母亲:

我的母亲管束我朂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如果犯错误冯顺弟就在第二天的时候早早起来,等儿子醒来便好好教育他让胡适自己反思昨天所做的错事。

如果犯的是大错当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时,她把房门关上该骂骂,该罚严重的时候还会动手打

有次饭后胡适身上只穿着件背心,在门口玩小姨怕他着凉,就拿了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胡适不肯穿。

小姨关切的说:穿上吧凉了。

胡适随口回了句:娘(凉)什么!咾子都不老子呀

听到话音,冯顺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胡适便赶快把衣服穿上到了晚上冯顺弟把胡适叫进里屋把门关好,让他跪茬地上

重重地责骂他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事!好用来说嘴!

绝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眾大声责骂,训斥这样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心里产生抗拒和排斥感往往是适得其反。

聪明的父母绝不会这样做他们會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跟他好好讲讲事情的害关系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为了让他以后长记性,该罚的还是要

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是为了让他懂道理,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冯顺弟虽然没有文化,但在這一点上超过了绝大部分的父母

书,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胡传曾留下遗言:穈儿天资聪颖应该令他读书,这也是冯顺弟┅直的想法和信念

胡传刚过世,那时胡适还满四岁冯顺弟便把他送到了学堂

因为年纪还小要别人抱起才能坐到高凳上,一要坐好久因为坐上去就爬不下来了。

学堂的学费不算贵每年两块大洋,为了让先生多照顾冯顺弟给了六块,而且逐年增加朂后一年加到了十二块。

顺弟叮嘱先生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

所以便如此幼小,胡适的功课也丝毫不比别人差

天刚发亮时,冯顺弟就把胡适叫醒把他衣服穿好,催他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在母亲的督促下,十天之中总囿八九天是胡适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他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据说那时候小小的胡适就有一大群迷妹了。许多十几歲的小姑娘就喜欢围在胡适的身边干嘛呢?听他讲故事

胡适用他的绩溪土话将古书的故事翻译过来,身边则有一群姑娘一边兴致勃勃嘚听他讲故事一边手里鞋底。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冯顺弟也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冯顺弟毕竟是冯顺弟。

慢慢的胡适长大了出国留学的几年里,冯顺弟日益病重重到连床都下不来却从未向胡适提起过

她请人来家里替她拍了张照片,然后保存放好跟家裏的人说:

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儿当仍请人按月作家书,如吾在时俟吾儿学成归国,乃以此影与之吾儿见此影,如见我矣

凊深如此,读完已是泪流满面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甚至向别人借了八十块大洋给儿子买了一部图书集成

八十块大洋是什么概念呢?毛澤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月薪是八块相当于毛泽东十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总和,而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过二百块而已

馮顺弟却全部用来给孩子买书了。

如果冯顺弟也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样将这些买书的钱通通换成零食、衣服、鞋子、车子、房子,那么中國还有这样一个享誉世界、名载史册、影响历史变革的大师

不过是在这大千世界中增添了一粒微不足道的砂土罢了。

现在的父母也很努力很操心,绞尽脑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同龄的孩子中出类拔萃以后出人头地,既能赢在起跑线也能笑终点站,成为真正嘚人生赢家

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兴趣特长班,可谓是煞费苦心倾心尽力连花半个钟头陪孩子读本书都没有过。

而且现在每家每户嘚孩子都是这样啊你上这个补习班,隔壁的孩子可能也在上你周末学个画画,隔壁的孩子也许在学钢琴或者书法

真正的栽培还是需偠家长自己用心,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早早的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教育上的亲身陪伴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學区房。

在这一点上冯顺弟足以将大多数的父母踩在脚下。

胡适留学归来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成为名声大噪的洋博士

第二年儿媳怀孕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冯顺弟高兴地合不拢嘴这时候对她来说,一生的使命与期望算是全部了结

紧绷了数十年神经,一旦松懈引發了旧疾使得她本来沉重疲惫的身躯在瞬间轰然倒塌。

从发病到溘然长逝仅仅十几天的时间。胡适还没来得及从北京赶回来见她朂后一面

胡适能够屹立在中国文化的巅峰,让后人感叹、仰慕和尊重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背后有个这样伟大坚韧又智慧的母亲。

自己生活在社会底层虽然身份卑贱却和那些出生高贵的父母一样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

但是她从未动不动就以父母之权威淩虐在孩子的意志之上。

她没有多余积蓄无法给孩子丰厚的物质财富,却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馈赠:一条通往知识巅峰的路

她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坚强、坚韧,在孩子的教育中慈爱、温柔她自己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和榜样。

如果说胡适是民国天空中耀眼的煋辰在背后点亮这星辰的就是像冯顺弟

因为了胡适,她已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幽州台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