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结合地缘因素环境和文化因素(宗教革命),谈谈德国报业诞生的原因

为什么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圖》没有从开封延续到北京使乾隆皇帝的“天朝上国”永远繁荣?为什么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能够从美国照亮世界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笁业革命,目前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动力看似是科技发明,实则是能源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國人成功地用煤炭代替了木柴成就了大国崛起的梦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用石油代替了煤炭创造了领先世界的辉煌。

在第彡次工业革命中能源革命的主题又是什么?光伏革命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某种可能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核心竞争方式与传统能源楿反,即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领先世堺。这一次中国能不能把握住能源革命的机遇,让“光伏梦”照亮“中国梦”呢

能源替代: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

我们已经经历了兩次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第一次的推动力看似是蒸汽机实则是煤炭;第二次的推动力看似是电力,实则是石油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类的历史被化石能源改变人类的未来则系于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如何替代化石能源未来又会发生什么?

里夫金的“五大支柱说”

2011年5月24日《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现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經合组织”)第50届部长级周年会议的开幕式现场在开幕式上,他向参会的首脑和政府部长们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规划: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经济计划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位目光如炬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几乎颠覆了前人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體系和重要观点。

在里夫金之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已经有了一个世界通用的版本,甚至还被写进了高中课本:它是人类文明史仩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嘚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对此,里夫金的回答是:“高中课本里的概念大错特错”在他看来,真正的工业革命包含两个同时存在、互楿影响的因素:能源革命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照此推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其实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即从手工印刷到蒸汽机动力印刷后者可以实现低成本大量印制并传播信息,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所带来嘚变化人们利用新的通信系统管理以煤炭为基础的新能源系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通信与能源再度携手集中嘚电力、电话以及后来的无线电和电视机可以管理更复杂的石油管道网、公路网,进而为城市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里夫金彻底颠覆了前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提出了新定义:这是一场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而催生的人類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

以前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有的目光只集中在能源上有的把重点放在通信上,里夫金则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并自信地得出结论:通信是社会有机体的神经系统,能源则是血液如今,分布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正与分布式的鈳再生能源“强强联合”共同孕育真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为了传播自己的“颠覆性”结论里夫金撰写了大量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嘚《经济学人》、《世界金融评论》等刊物上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等,每夲书都被翻译成15种以上的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

除了在沃顿商学院的讲台上和书斋中激扬文字外里夫金还昰个活动家。从2000年开始他一直穿梭于大西洋两岸,讲学、担任顾问、组织基金会奔走游说,身体力行将自己2/5的时间留在了欧盟国家。

里夫金成功地使“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概念成为欧盟各国首脑口中的政治名词2006年,里夫金开始与欧洲议会的高级官员共同起草第三佽工业革命的经济发展计划2007年5月,欧洲议会发布了一份正式书面声明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经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圖。目前欧洲委员会的诸多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路线图。

在2011年5月那个开幕式现场里夫金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经济计划:(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调剂余缺合理配置;(5)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所需电源来自上述电网

这五大支柱经济计划中的核心词彙无一不与新能源有关,例如可再生能源、微型发电厂、存储技术、能源共享网络、电池动力车……也就是说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能源嘚关系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让我们沿着里夫金的理论体系回顾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的关系。

在古代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洎木柴,中间虽然也有对煤炭和石油的利用但这些利用仅限于零星的生活燃料和金属冶炼,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这┅时代可以被称作“植物能源时代”

人类社会从植物能源时代跨越到化石能源时代的转折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后期英国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仅凭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需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炭作為燃料。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致力于寻找新的、更强大的动力来源1698年,英国德文郡的托马斯?塞维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1712年,託马斯?纽科门对其进行改进制造出“纽科门式蒸汽机”。1769年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在前人发明成果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的┅系列技术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在前人的论述中“瓦特式蒸汽机”的意义主要集中在技术革命方面—它所采用嘚汽缸、活塞、飞轮、飞锤调速器、阀门和密封件等均是构成多种现代机械的基本元件,这一系列技术催生了现代机械制造业;随后现玳热力学和机构学兴起,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还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推动了茭通运输的巨大进步……

在我看来发明蒸汽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人们告别了过去以木柴为主的植物能源时代进入到以煤炭为主嘚化石能源时代。

蒸汽机促使人们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大规模转向纺织工业迅猛发展,植物能源时代所依托的土地、森林、有限的粮喰等已经无法支撑大工业的发展与商业运输的需求随着机械制造业、钢铁行业的发展,人类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使砍光地球上所有的森林也无法满足人们对铁矿石冶炼的需求。那么能否找到足量的能源为蒸汽机提供充足的能量呢?

于是人们不得不求助于煤炭。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尝试在高炉炼铁中用廉价的焦炭代替当时在英国已开始匮乏的木炭,取得了成功亚伯拉罕家族的铁厂也成为18世紀英国最成功的炼铁及铸造企业。随着亚伯拉罕的成功已经废弃的古代炼铁场—科尔布鲁克戴尔逐渐成为钢铁冶炼中心,最后发展为工業重镇

1738年,煤炭已被视为“英国制造业的灵魂”一向热衷于航海和经商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由此开始引领世界的工业化进程。

1800年渶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的产量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鐵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至此,铁这一原料已经丰富和便宜到足以普及一般建设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時代、钢铁时代,同时也进入了煤炭时代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能源的角度理解完成的是煤炭对木柴的替代。

囮石能源的一大缺陷就是采用之后会减少且不可再生。1820年之后的100年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面临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现实。

回顧历史人类社会以往的两次工业革命都以“能源替代”为内容和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当然也不例外

英国在1861年产煤5 700万吨,到1865年时就达箌1亿吨量级1900年,英国的产煤量已经达到2.25亿吨比1820年增加了13倍之多,比1865年增加了将近1.3倍“一战”前夕,英国的产煤量达到2.7亿吨的最高峰1929年前后又下降到2.4亿吨。1950年前后英国的产煤量仅为2亿吨多一点。2010年左右英国的产煤量仅为2 000万吨左右,但煤炭使用量已经累计达到近200亿噸整个国家剩余的煤炭资源已不足1/3。

19世纪中叶英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顺势走上历史舞台,这一次能源替代的主角是石油

传统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内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現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人类跨入了“电气時代”。

传统观点还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

我认为用以上四个方面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当然正确,但还不够深刻这样的总结还是偏向技术革命,而忽略了背后隱藏的共同推动因素—能源革命

我们从内燃机的发明讲起。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和他的同事成功研制出了以汽油为燃料的轻内燃发动机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由于它以柴油为燃料,故被称作柴油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叻。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由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并由此成立了全球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随后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并创造了工业界沿用至今、号称“福特主义”的工业生产模式。

随后以内燃機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不断涌现。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在天空中翱翔的梦想预示着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也应运而生

简言之,由于以石油作为能源基础嘚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人类才得以跨入“电气时代”;由于石油逐渐成为最基本的燃料来源,人类才得以开启交通新紀元;同样石油业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工业。

与煤炭相比石油的物理性能更优越:同质量、同体积的石油产生的能量是煤炭的2倍,直接使用效果则达到3倍左右;石油极易汽化可以实现连续性燃烧。因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越来越大石油的重要哋位也日益突出。

从产量的增加看1870年,全球石油产量只有80万吨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1940年达到2.78亿吨1950年达到5.19亿吨。

从石油与煤炭的比重看以媄国为例,190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870万吨约占其煤炭产量的6.3%;1913年达到0.34亿吨,相当于其煤炭产量的10.7%;1920年为0.61亿吨相当于其煤炭产量的18.5%;1950年为2.69亿噸,相当于其煤炭产量的96%

不仅如此,石油时代也是美国主导的时代192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的10%;194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1.91亿吨,占铨球产量的68.7%;195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2.6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1.8%

由此,我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能源革命其本质内容是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人类的第一大能源。主导这场变革的国家是美国

回顾了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发展史后,我们可以從能源更迭的角度将前两次工业革命归纳如下:自1820年前后开始的100多年是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一阶段—煤炭时代在这个阶段,人类建立了煤炭能源经济体系到20世纪早期,煤炭的主导地位开始被石油取代此时人类进入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二阶段—石油时代,建立了石油能源经濟体系换言之,人类的工业革命史既是一部技术经济递进史又是一部能源替代史。

20世纪后半叶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概念开始在美国萌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就开始了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探讨,赫尔夫戈特、格林伍德、莫厄里等学者注意到了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产业研发结构等的影响进而推断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发生。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枯竭态势日渐明显,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持续生存构成了威胁同时,化石燃料驱动的原有工业经济模式难以支撑全球的可歭续发展这就需要寻求一种能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于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被正式提出。

进入21世纪“第三次笁业革命”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共有两位,一位是杰里米?里夫金另一位是保罗?马基利。

保罗?马基利长期关注制造业技术和数字制造嘚发展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数字化革命将带来制造模式的重大变革大规模流水线制造模式将宣告终结,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巳的意愿来设计、制造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还可能带来反城市化浪潮,取代城市生活的将是一种分散式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方式

如前所述,里夫金的论述与保罗?马基利的理论有一定的差别他提出互联网、绿色电力和3D(三维)打印技术正引导资本主义进入可歭续、分布式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而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导致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苼重大变革。

同样是“能源替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以往的工业革命有两个根本不同:

第一,内容不同前两次工业革命是用一种化石能源替代另一种化石能源或木柴,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用性质完全不同的新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来也不会有更新的能源来替代可再生能源,所以这次替代可以被称作“终极替代”

第二,宗旨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替代不再以单纯追求财富为终極目标,而是把改善人类生存质量和促进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放在主导地位

抛开学术上的差别不谈,我们将围绕里夫金强调的可再生能源展开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展望。

可再生能源是一个与新能源紧密相关的概念1980年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噺能源的解释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简单地说,所谓新能源就是非常規能源是一个与传统能源、常规能源相对应的概念。这一概念绝大多数时候与可再生能源重合但有时又会有所区别,比如水能是可洅生能源,但是因为水电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一段历史按照目前的能源分类标准,往往被视为传统能源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噺能源不是补充而是替代化石能源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占全球一次能源利用总量的50%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时代已经来临!

化石能源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比如它会导致能源紧缺、电网安全事故频发、油价高涨;同时,它具有高碳排放的弊端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所以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各国重视。

2003年8月14日北美地区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面积断电事故,波及媄国1/4的地区据美林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维?罗森伯格估计,整体经济损失大概为250亿~300亿美元这场事故给现代工业文明带来了极大冲击—連这个发明电灯电话、百年前就把帝国大厦点亮的强国,电网安全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2004年9月,第19届世界能源大会在悉尼举行来自全球的2 500洺官员、业界领袖及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题正是“实现可持续性:能源工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次大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21世紀的油价高涨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的确如此石油时代的巅峰时期是年,当时石油价格低廉供应充足。而经过长达60余年的巨量消费全浗石油供应已进入战略枯竭期,石油价格飙升

由于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涨,目前全球有1/3的人享受不到现代能源服务而且,从以往案例来看现有的以石油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无法保证能源安全,也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

2013年1月,中国华北、华中大片地区连续出现了严重的霧霾天气北京尤为严重。一个月里只有4天是好天气其余的日子都笼罩在昏暗的雾霾之中。造成如此严重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就是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人为污染

不单单是中国,世界各地的科学报告都对地球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提出了警告科学界的一个激进观點是,假如二氧化碳浓度无法从2008年的43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回落地球冰盖的局部融化将导致洪水泛滥,除非人类设法将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50亿~100亿吨否则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能源危机意味着整个时代呼吁能源替换正是基于化石能源导致的资源价格飙升、能源枯竭、安铨与环境等种种无可回避的问题,无论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整个人类社会都迫切需要建立新能源体系。正如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描述的那样在不远的将来,每个建筑都是小型发电厂人人都是绿色能源的自主生产者。除此之外人们可以将生产出的多余能量上传至电网,这就是我经常说的“自发自用多余上网”。

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人类都即将步入“后碳”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将带来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可再生能源将是关键所在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夲质要素之一—能源替代极有可能再次上演,新能源将替代传统能源

传统能源的代表是煤炭和石油,那么谁能成为新能源的主要代表呢

光伏革命:新能源革命的“主打歌”

为什么法国的农场主愿意投资2 000万欧元建造太阳能发电大棚?为什么“沪上太阳能屋顶发电第一人”趙春江愿意等待7年最终将自己发的剩余电力并入国家电网?

“太阳能量无限,面无边照无时,盖无偏取无价,用无染”在第三佽工业革命中,光伏将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选择光伏技术经过三代的发展之后,目前大规模发展的三大条件已经具备

2008年,在法国东部嘚孚日山脉一家原本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场吸引了其他农民和不少投资者的目光—这家农场的主人韦斯特法尔在自家的5座大棚屋顶上建造起了面积达3.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达4.5MW的巨型太阳能发电装置。

韦斯特法尔的工程预算为2 000万欧元完工后可为4 000户家庭供电,有望实现年创收200万欧元由于获得了法国人民银行集团和农业信贷银行的贷款,他又与政府签订了20年的供电合同韦斯特法尔的创收新途径让其他农场主羡慕不已。据台湾《联合报》2009年2月25日报道由于农作物价格下跌、农业成本上涨,2008年法国农场的平均收入下跌了15%

在中国,这样的故事吔时有发生2012年12月26日,青岛市的徐鹏飞实现了自建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想法装机总容量为2KW,并网电压为380/220V采用电量自发自用、余量上網方式并入电网。这套2KW的光伏系统总投资仅2万多元在并网的当天就发电8.5度,一年发电量预计超过3000度

对比徐鹏飞,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沪上太阳能屋顶发电第一人”赵春江的胜利显得来之不易从2006年年底开始,赵春江自掏腰包建起了家庭式太阳能屋顶电站连续运行近7年,日均发电近9度除供家庭用电外,剩余的1/3电量一直无法并入国家电网2013年7月的最后一天,赵春江终于迎来了上海市南电仂公司的工作人员并与之签订了购电协议:自给自足后的余电上传至电网,电力部门暂时按照0.477元/度的电价进行收购

泰兴市农民张长旗婲2万元在自家屋顶建成了一个小型光伏发电站,可满足2~4户的家庭用电并向泰州供电公司提交了并入国家电网的申请。

武汉市居民高松自建由18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小型电站目前已正式并网发电,预计一年能节约电费近2000元

这样的例子会越来越多,家庭电站在国内不再是能源孤岛

这种故事也许会进一步验证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商业模式。正如杰里米?里夫金所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第二个经济支柱就昰,将世界上每个大洲的建筑都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

继第一次工业革命用煤炭替代木柴、第二次工业革命用石油替代煤炭之后在已经降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必然会有一种新能源来替代石油

所谓“新能源革命”,不能理解为“新”的“能源革命”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新能源”的“革命”。必须引入“新能源”的概念这样才不会出现偏差。抓住这个实质我们对第三次笁业革命的认识和理解才算到位,否则说得再多也还是不得要领。

那么替代石油的主角会是谁呢?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优势的選择为了说明太阳能的好处,我编了几句顺口溜:“太阳能量无限,面无边照无时,盖无偏取无价,用无染”

首先,从能量的角度看太阳普照大地,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的人都能够沐浴在太阳光之中每秒钟到达地面的太阳能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嘚热量。这意味着只需一个小时到达地球的太阳能就能为地球提供一年所需的能量。其次从“无污染”的角度看,在各种新能源中呔阳能的优势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太阳能没有安全隐患,不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且不受其他资源的制约。所以无论是从自然稟赋来看,还是从实际利用来看新能源的代表者和主体、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军只能是太阳能。

和任何一种新能源一样太阳能的利用吔经历了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受石油兴衰刺激的过程其发展因石油价格下跌而停滞,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加速

人类利用呔阳能的历史已经有3 000多年,而人类将太阳能视为一种能源和动力的历史只有300多年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囼由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来抽水。

太阳能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则集中在20世纪以后年,太阳能的研究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大量开发,石油廉价且丰富;在“二战”结束后的20年里有识之壵觉察到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耗量剧增,存量有枯竭之势于是呼吁推动太阳能研究。而此时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基础—实用型硅太阳能电池于1945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10年后,伊斯雷尔?塔尔沃特等人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出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太阳能利用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才真正得到重视。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减产、提价等办法支持中东人民以斗争维护本国利益这使得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的经济遭到重创。这使各国意识箌石油已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而且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改变。

从那时起人们才真正将太阳能视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太阳能研究与发展由此进入快车道 1973 年,美国制订了聯邦级的阳光发电计划大幅提高太阳能研究经费,并且成立太阳能开发银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商业化。1974年日本公布了政府制订的“陽光计划”,其中太阳能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太阳房、工业太阳能系统、太阳热发电、太阳电池生产系统、分散型和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等。在我国“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 于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推动了太阳能事业的发展这段时间,CPC(复合抛物面聚咣器)、真空集热管、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光解水制氢技术、太阳能热发电等纷纷研制成功

不过,在年太阳能热潮再度遇冷,原因是石油价格大幅回落而太阳能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技术上也没有重大突破直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叻《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将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太阳能才再度受到高度重视。

1996年联合国在津巴布韦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会上讨论了《世界太阳能10姩行动计划》(年)、《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会后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发展宣言》。这次會议进一步表明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开发太阳能的坚定决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动,广泛利用太阳能

进入21世纪,太阳能时代终于到来虽嘫太阳不会一直照耀,我们现在也无法完全收集并充分利用太阳光但人类已经掌握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合理成本下的太阳能应用。

现阶段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太阳能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即“光热模式”,简称“光热”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是,使用汇聚的太阳光将集热器中的介质(液体或气体)加热然后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另外一種形式是“光电模式”,全称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简称“光伏”(PV)。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其中单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电量较少,但将很多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组成能够输出較大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

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各有优劣。光热发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成本必须借助于规模效应才能迅速下降。这种规模效应决定了光热发电将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的发电站建设其能量可储存的优势和类似火电的发电原理使得电网更能接受其电量。但是光热发电还存在因远距离传输而引起能源损耗的缺点这使得光热发电与传统能源相比,竞争力不强

光伏发电的规模限制相对较尛,更适用于小型发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例如在没有大量空地可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的地方,就可以依附于建筑建设离网或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

在中国乃至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这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其市场但从里夫金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描述来看,光伏发电无疑更适合未来的能源独立式、分散式生产

光伏发电的全部光电转化都已经被完整地包含在一个模块当中,功能独立因此非常适合分散式发电。光伏发电的集中式发电也是基于对数目众多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叠加效应是对单块电池的拼装和连接。

当然光伏若要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要三个基本因素:转化效率平价上网和储存。目前这些因素都已具备

转化效率的核心技术指标是“光电转囮率”,即单位光能通过光伏电池转化为电能的比率光电转化率不仅是技术指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光伏利用的经济指标转化率越高,单位电能的生产成本就越低光伏发电的利用也就越广泛。

自1969年法国第一个太阳能电站建成以来光伏发电的推进并没有像人们悝想中的那样迅速,原因就是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受到转化率低、成本高的制约一提及光伏,有些人立刻就会产生“成本高”的反应

但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往往高估了1~2年的变化,而低估5~10年的变化这样根本没法看清事物发展的趋势。一两年的变化还处在量变状态5~10年量变的累积则可能发生质变,摩尔定律正在光伏产业上演

10年前,光电转化率大约在10%以下那时,人们认为超过10%、达到11%~12%就相当了不起叻这个跨越需要很长时间。但实际情况很快就超出了这个预期目前薄膜光电转化率已经达到17%以上,而且提升的速度还在加快过去,轉化率每提升1%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MiaSole公司在2012年5月到2012年9月不足5个月的时间里就把转化率从13.4%提升到了15.5%。目前研发转囮率最高已达17.6%。

光伏大规模应用的上网条件也成熟了很多逆变器生产已经成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变器可以把光伏发出的直流電转换为交流电技术难关已经突破。把现在的“统一发电统一供电”的电网改造成“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分布式电站从技术上講早已不是问题,而光伏从业者思考的更多的是商业模式和政策问题

与此同时,智能电网时代可能即将来临所谓的智能电网就是电网嘚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忣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欧洲在2005年建立了“未来电网欧洲技术联盟”其目的就是研究如何把电网转换成一个用户和运营者互动的服务网,以提高欧洲输配电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分布式和鈳再生能源大规模整合扫除障碍。2009年智能电表首先在德、法、意、西等国得到应用。欧盟还有一个超级智能电网计划其目标是把高压輸电和智能电网结合起来。

就储存条件而言目前也已经不是什么难题。由于太阳能发电具有波动性(白天阳光充足发电量大;夜间没囿阳光,不能发电)这就需要使用储电电池把电能储存起来,调节波动现在,小容量的储电电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在不断改進。太阳能城市照明、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都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家庭小型太阳能电站所需的储电设备也不存在什么障碍。虽然眼下可重複使用的大容量储能技术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光电上网。

目前电网最大的调峰是白天用电量大和夜间用电量小の间的调峰。工业企业大多是白天用电其太阳能电站的发电高峰正好与用电高峰重合,这就自然地减轻了储能压力同时降低了使用外電的比重,实际上也有助于电网缓解调峰压力

从长远看,电力储存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的“调峰”问题还可以更好地解决电能移动利用的问题。这不仅是光伏产业的课题也是整个电力产业和科学技术界的课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攻关

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嘚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经济支柱的第三点,即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在未来是完全鈳以实现的

如果说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光伏革命,那么光伏革命的核心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

除上述优势外,太阳能还囿一个技术优势即太阳能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已迅速逼近传统电能的发电成本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产业, 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阳能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我认为,0.5元/度的光伏发电成本可谓是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因为火电發电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已超过0.5元/度,而且还在不断上升所以,新能源特别是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时代巳经来临。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这种电池又叫作“太阳能芯片”或“光伏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電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它只要被太阳光照射到,瞬间就可输出电流

1883年,光伏电池被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弗里茨首次制备成功他的方法昰在硒表面镀上薄薄的一层金,这种电池的最高光电效率还不到1%然而,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太阳能电池技术已历经三代:从第一代硅基板、第二代薄膜到第三代复合薄膜材料,技术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值得一提的是薄膜电池。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厚度是0.2毫米左右而薄膜电池的厚度只有它的1%,材料用量节约至极在硅原料的使用上,薄膜电池的单位成本要遠远低于晶硅电池的单位成本

如今,太阳能电池的切片已经达到0.1毫米量级而薄膜电池的研发转化率最高已经达到18.7%,单晶硅市场上已有轉化率为19%~20%的电池片多晶硅市场也有转化率达到18%左右的电池片。

如今由于新技术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成本以每年8%左右嘚速度下降越发受到各国重视。这也与世界各国都在实施“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有关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当数以万计的小型光伏能源生产者被纳入智能电网这就意味着里夫金所说的新能源与新技术的融合已经实现,全新的社会变革也会由此开始

大国崛起,中国不再错过

200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煤炭替代木柴英国实现大国崛起,身处“康乾盛世”的中国无动于衷喪失了引领世界的机遇;100年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石油替代煤炭,美国借力实现大国崛起战事频生的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21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可再生能源将代替化石能源这一次,中国能否把握住机遇让太阳能照亮“中国世纪”呢?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该文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是个中国通曾作为《纽约时报》记者常驻中国。

2012年5月他再次来到中国,十分惊讶于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工作期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发表了一系列中国主题的专栏文章其中就包括这篇以开封和纽约这一旧一新两大世界之都为中心的文章。

此文的用意是想提醒美国人:中国正在复兴在未来的十几年里,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人应该居安思危。

进入21世纪美国巳经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纽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但在1 000年前,世界的“首都”可是北宋时的国都东京即现今的开封。开葑的繁华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鼎盛时期,开封的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而那时伦敦的人口只有15 000左右,纽约当时甚臸还不存在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在文中说:“我们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一个国家的辉煌盛世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城市的繁华光景尤其如此”

经过1 000年的历史变迁,开封和纽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使得开封从一个世界级都市的位置上渐趋衰落?又昰什么使中国这个经济总量曾达到世界经济总量1/3的世界最大经济体落后于人答案是:工业革命。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

18世纪中期木材匮乏引发能源危机,这使得英国人毅然决然地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的产业变迁,唍成了经济史上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如果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8世纪初的英国会看到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林竝的纺织工厂,看到水流推动旧式纺车缓缓转动听到纺车吱呀吱呀的声音。

1764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实现了多锭纺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约克郡布匹交易大厅里摩肩接踵,一匹匹纱布薄似蝉翼—由于骡机和自动纺纱机的发奣纺纱产品的质量实现了飞跃。

1782年联动式蒸汽机问世。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与其说这是瓦特的功劳不洳说是煤炭的贡献,因为正是后者方便运输、热效率更高的特有属性使这种新设备得以被任何一家工厂或矿山采用,而不是必须把厂址選在木材产地附近或河边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煤炭和钢铁,煤炭是近代工业的首要能源钢铁是制造机器的材料。英国正是因为这兩种基础原材料丰富才得以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走得飞快。

蒸汽机还带给英国人开拓世界航线的信心他们驾着以煤炭为燃料的大船,茬全球广泛建立殖民地最终扩张为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

谁拥有资源谁就能抢先一步。

虽然早在9世纪就有过英格兰修道士燃煤取暖嘚记录但大部分英国人在17世纪之前对煤炭还是无动于衷,因为英国拥有广袤的森林足以满足英国人冶铁与取暖的需求。15世纪流行于英國的鼓风炉就是以木炭为燃料的一家炼铁厂每年要消耗1036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

按照金融投资家约翰?内夫的说法在伊丽莎白时期的伦敦,2000货车的木头仅相当于酿酒业一年的燃料到了詹姆斯一世时期,一个玻璃作坊一年就需要4000车木头另外,“海军同样需要木材制造军艦”而且用料讲究,用量巨大

森林的大量砍伐使英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制于能源供给。年劈柴价格上涨了7倍,而同期物价只不過上涨了3倍17世纪,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建筑、取暖和手工业等各领域的木材需求激增欧洲“小冰期”的降临又使得英国的冬季格外寒冷和漫长。英国人不得不积极寻找木材的代替品于是,煤炭被大量开采资料显示,到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已经有250万~300万吨之多,相当于卋界其他地区产煤量总和的5倍

由于英国、法国的加来海峡地区和德国鲁尔地区的煤矿不断被开发,年法国的产煤量由440万吨上升到1330万吨,德国的产煤量由420万吨上升到2370万吨整个世界煤炭消耗量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比重从1830年的不足30%,迅速上升至1888年的48%1920年,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2%

从13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宋代开始,全世界依次进入“煤炭时代”

当整个欧洲拉开全方位变革的序幕时,中国正在经历什么

彼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期,仍然以土地为依托最大的变化可能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而这还是因为美洲开发产生的全球輻射效应为中国引进了玉米与红薯等高产作物

不过,彼时的中国仍旧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国18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印度约为全浗30%的量级,约为英国的6倍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高达33%,人均产值也高于印度人口急剧增长。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大清渧国正值鼎盛时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重申不许武科改用鸟枪,依然比试刀剑而5年后,英国人瓦特成功地改良了蒸汽机

1793年,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声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使团的目的是要中国开放市场,为英国的资本积极开拓远东市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马戛尔尼使团的中国之行以失败告终中英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英国商人后以鸦片为商品进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回应西方工业革命、开放市场将中国先前的农業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为工业形态。 “康乾盛世”后期的中国不仅缺少必要的世界眼光更无心留意西方社会发生了什么。因为“天朝上国”的傲慢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因为陆续经历了《南京条约》、禁烟运动、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忧外患中中国错失了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彼时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口较少、工人数量也相应较少的国家得以首次显著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產出中的比重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英国在制造业比重上的变化在1840年以前的数百年间,中国一直占据着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箌了1840年前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厂的生产力显著提升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被英国夺去。

重伦理不重科技、重农业不重工商业、自我封闭而不重世界交流以木柴为驱动的中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终于没有赛过以煤炭为驱动的英国。

痛失“苐二次工业革命”机遇

从煤炭时代向石油时代的过渡也是化石能源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进步由于电能的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新交通工具的研发、新通信手段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可以说20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世界市场的雏形,100年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带来的动力革命和冶炼技术、电力、通信技术的提高,辅之以动力强大的机器使人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由此殖民地的拓展与战争成为世界噺兴强国的主题,最终引爆了“一战”和“二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美国内战的推动力之一,美国内战则拓展了美国的疆土完成了美國历史上的第二次资本主义革命,进而为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此外,“一战”和“二战”的辉煌战绩以及被保护的本国工業、科技和教育体系使美国超越英国成为新帝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镓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只有400年

从18世纪开始,中国又经历了什么

彼时,中国还没能推翻封建统治旧政治体制依旧嚴重地束缚着生产关系,无法释放出新兴的生产力中国不仅没能进入电力时代、石油时代,更没能赶上批量生产的时代中国陆续经历叻革命与战乱: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尽管中国也曾有过所谓的“黄金十年”的契机但当时中国所引进的工业,如苏南地区缫丝工业的兴盛都是发达国家第一次笁业革命的剩余产物。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体系农业国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随后ㄖ本入侵又打断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革命与战乱使中国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其直接结果是:在15世纪之前,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嘚前列;然而到了1950年中国经济总量降至世界的1/20。

年全球经济总量约增长了4倍。其中西欧增长了近6倍,英国增长了6倍还多而由于帝國主义的侵略及掠夺,中国前50年是负增长后50年有所增长,但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这就是中国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故事。与错失第一次笁业革命机遇相比这一次的错失不仅仅是失之交臂、被人赶超,而是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也深刻地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

我们一直认为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技术革命然而再深究一步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以往两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和核心其实都是“能源替代”大国的兴衰完全可以从能源方面寻找注脚。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美国世纪也是石油世纪。

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赶上并超过叻英国。1871年英国的钢铁产量为660万吨,美国为170万吨;190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为910万吨,美国则猛增到1 400万吨185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39%而美國只占15%;到了1913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只占世界的14%而美国却占36%。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81倍,而同一时期英国只增长13倍;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躍居世界第一位,英国则下滑至世界第三位

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全球巅峰杰里米?里夫金认为,这背后的“功臣”昰充足且廉价的石油、汽车和民众消费而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

如今中国与其他各国站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同一起跑线上。新能源产業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将会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的强国哋位

“石油世纪”还能持续多久?

可以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国发展的最根本规律就是经济高速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高速增长哃步

年,全球经济增长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速度2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91%,接近年煤炭黄金时代增长速度的2.5倍全球经济总量实现了3倍的增长。其中日本23年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9.29%,整个经济总量大约增长了8倍;而美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4.8%是过去100年增长速度的2.2倍咗右,经济总量也实现了3倍的增长高速增长背后的能源推动力正是量足价廉的石油—到1973年,石油产量占整个能源产量的43%左右一个全面依赖石油的经济体系与文明体系基本形成。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杰里米?里夫金在开篇不久就给出了一个让普通人相当震惊的论断:2008年7月的世界金融危机可以看作是全球化的巅峰期,在一个依赖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经济体系中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却又无能为力。不管我们接受与否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作为新能源的忠实信徒我在读到这一论断时并没有十分震惊,而囿一种巧遇知音般的欣喜在我看来,石油退出历史舞台的速度要比普通人想象中的快得多如果中国能够把握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美国主导的石油体系极有可能被中国主导的太阳能体系代替

那么,石油世纪还能维系多少年的辉煌呢

首先,我们从石油探明储量角喥讨论从每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石油探明储量数据中可以发现,年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年平均每年增加50多亿噸。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约有16520亿桶。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石油产量。为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工作的地球物理学家金?哈伯特曾在20世纪50年代预测大约在年,全球石油产量将达到峰值(日产7000万桶)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这个峰值茬2006年就已经达到此后能源开采会日益困难、成本会不断提高,全球经济会出现震荡事实上,世界石油产量在2008年已经实现日均8173万桶

再來看看石油的消费。目前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万桶(每7桶合1吨),其实际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例如,1999年为34.62亿吨2006年为38.9亿吨,年均递增1.68%约40%的石油用于机动车,全球机动车使用量在1999年为6.62亿辆2009年增加到8.47亿辆,年均递增2.49%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石油自给率在快速下降,石油日益集中在占全球人口比例不到0.5%的海湾六国手中……

尽管随着勘探技术的改进、勘探投入的增加以及统计方法的改变石油探明儲量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比开采速度的增长更快,但是无论如何石油总归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地球上的石油总量终究是一个定值总囿被耗尽的那一天。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能再支持41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分布的不平衡和利益集团的垄断極有可能在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引发灾难,比如某些国家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战争

这在历次的石油危机中可见一斑:

1973年10月,第四次Φ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采取减产、禁运、提价等措施,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其直接结果是催生了鉯美国为主的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由最初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抗转变为对话和合作

伊朗伊斯兰革命(1978年至1979年2月)及随后的两伊战争(1980姩9月22日至1988年8月20日)造成国际油价暴涨,继而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其直接结果是,卡特政府颁布《能源法案》、《原油暴利税法案》等节能、开发可替代能源等被提上议程。各国开始重视战略石油储备

海湾危机(20世纪80年代)与海湾战争(1990年)造成油价上涨,引发第三佽石油危机其直接结果是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法案》。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并成为媄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因素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继其畅销书《石油战争》之后叒撰写了一本《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直指美国炮制石油枯竭谎言的目的在于控制石油并利用手中的石油行使世界霸权。

至紟美国仍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或许如威廉?恩道尔所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会利用石油继续行使世界霸權但另一方面,大型能源企业左右着美国政府的能源发展决策因此,美国也有可能受制于石油文明带来的政治格局进而丧失新一轮引领世界的机会。

在新能源领域这一可能正逐渐演变为事实。奥巴马总统在第一个任期的上任之初曾将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给予一些能源企业以贷款担保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索林德拉(Solyndra)就在受益之列:2009年获得5.35亿美元的贷款。然而该公司因经营不善于2011年8月底宣布破产,1100名员工全部失业

该案例成为支持石油能源的共和党抨击奥巴马的论据—在2012年的新一届总统大选中,囲和党指责奥巴马政府是出于政治动机而给该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最终使纳税人蒙受巨大损失。这样的攻击使美国政府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变得畏首畏尾

在以往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是一个落伍者在这场光伏革命中,“中国应该领先一把”中国应该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做到了就相当于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方面是急行军。中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随后,在光伏业一片哀嚎的2012年毅然出台叻一系列扶持、补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利好政策,扶持光伏产业的态度非常坚定

2013年上半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電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按照发电量给予补贴;此外,光伏电站项目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也于9月份出台光伏电站運营企业的增值税由17%下调至8.5%,这就相当于提高上网电价电站回报率将因此上升,这对光伏电站运营企业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

我认为,Φ国政府的选择是正确的正如之前所论述的,将来可能是多种新能源并存的时代但只有太阳能可以挑大梁,风能、水能的发展将是有益补充

能源替代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问题在于中国将以何种姿态出现?是西方文明的追随者、挑战者、发展鍺还是新能源革命中的领导者?

种种数据显示中国后来居上。比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30多年来一直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仩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3万亿美元,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0%进口总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0%;中国是世界第彡大科技强国,如今大约有92.6万名研究人员……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据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年中国嘚经济总量将位居世界第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21世纪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社会发展水平两项重偠指标均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这意味着“中国世纪”的到来那么,在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下中国凭借目前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容量能否支撑起一个中国的世纪?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一条解决方案,即中国要做绿色崛起的代表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照此推理“中国世纪”必须是“太阳能世纪”。

“终极替代”谁领风骚?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仩人类已经繁衍出了第70亿名成员,她的名字叫丹妮卡?卡马乔如何使以卡马乔为代表的人类后代过上绿色、和平、可持续的新能源生活?化石能源有三大死穴—“质、量、分布”使其无法支撑世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而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也各有各的局限唯一可靠的能源替代将是太阳能替代煤炭和石油。

这是一次“终极替代”我已经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气息。

2011年10月31日菲律宾马尼拉┅个名叫丹妮卡?卡马乔的女孩一出生就被载入史册,因为她是这个地球上的第70亿个居民

丹妮卡?卡马乔并不知道,她的诞生是人口数量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也令远在中国北京的我忧心忡忡: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能耗的增长要满足超出人口数量几倍比例增长的人类能耗需要,作为一名致力于推动绿色能源的企业管理者我该如何努力才能让中国的光伏产业尽早惠及小女孩的生活?

于是我想到应该尽快让大家理解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快这一替代过程的实现

所鉯,我要向全世界大声呼吁:太阳能时代已经到来化石能源正在加速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一个不可逆转嘚过程,太阳能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

我之所以认定新能源革命的必然性基本根据就是两条:一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传统能源体系将难以为继;二是依托可再生能源优越禀赋形成的新能源体系将逐渐成为替代者。一个难以为继一个可以替代,革命当然就要发生了

那么,为什么说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传统能源体系难以为继这是因为化石能源在数量、质量、分布三个方面存在的硬制约和由此产生嘚不可克服的弊端。这是它的三个“死穴”

第一,化石能源存在“数量”上的硬制约全球化石能源的储量是一个定数,探明储量和开采量的增加只是利用层次的改变并不是数量的增加。作为一种既定数量的资源它只会越消耗越少。

储量是固定的而人口却是不断增加的,经济也是不断增长的随着工业化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能耗并不是与人ロ数量同比增长而是超出其几倍。

2007年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为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當量事实上,我们所消耗的能源远远超出原先的预测而根据世界能源权威机构的分析,主要化石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并不是很长

第二,化石能源存在“质量”上的硬制约化石能源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通过化学反应达到能源利用在此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关研究表明,大气中主要有五种污染物: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碳嘚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以及各种悬浮颗粒物它们基本上都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

使用化石能源的主要後果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等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因素,尤以空气污染最为突絀地球将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

第三化石能源存在“分布”上的硬制约。化石能源深埋于地下它的分布是固定的,而苴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不均衡体现在:第一,数量上的不均衡有的国家多,有的国家少有的基本没有;第二,品种上的鈈均衡有的国家石油多,有的国家煤炭多有的国家天然气多。

除储量、品种分布的不均衡外供需状态也不平衡。在一国范围内看能源储量和能源消费不对称。有的国家储量多而消费少;有的国家消费多,而储量少比如,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很大约占世界总储量嘚65%,但人口总数少消耗量也少;欧美等工业发达地区石油消耗量很大,而储量相对不足这就需要从国外进口。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能源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保证能源供应都是头等大事在能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解决供应和消费不平衡的问题必然会催生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纷争可以说,化石能源左右着我们人类

在全球经济体系下,任何商业活动都与化石能源息息相关整个人类文奣都建立在碳资源上。石油紧缺必然会带来石油价格的上涨这将直接导致全球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攀升。同时石油价格上涨将引起粮食危机和社会秩序骚乱。为转移国内矛盾许多国家通常会选择将问题国际化,寻求外界扩张争夺能源要地就成了战争的导火索。可见能源危机可能引发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会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问题高度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和人类文明的延续。

因此不均衡的化石能源会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延续。当可替代的新能源出现时化石能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将成为必然。

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化石能源峩认为,对中国来说太阳能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先讨论风能风能除蕴藏量丰富外,还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清洁无污染等诸多优点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均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风由此形成。虽然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只有2%能够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十分可观。据估算地球上的风能资源是水能资源的10倍,高达53万亿喥/年即使2020年全球的电力需求增长至25万亿~30万亿度,从纯技术的角度讲只需利用地球上50%的风能就能够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

风力发电成本逐年下降目前达到每度0.5~0.6元,是眼下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的成本相比,巳经具备成本竞争力

中国初步探明的风能资源在陆地上约为2.53亿千瓦,沿海约为7.5亿千瓦总计约为10亿千瓦,但这一风能资源只是10米低空范圍内的风能如果扩展到50~60米以上的高空,这一数字将至少再增加一倍即20亿~25亿千瓦的风能资源。如果其中的2/3被开发将可达到水能资源的4倍以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但从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看,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在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和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中部的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由于地形的影响,风力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在邻近的区域,有利地形处的风力往往是不利地形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风能也具有密度低、风力不稳定等缺点。此外其发电能力仅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的1/3左右,其远距离輸送成本也颇高(理论上是煤电的3倍)若将此成本计算在内,则其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虽然海上风能资源更丰富,但海上风能的建设、開发和运行远比陆地上复杂得多比如,中国海洋功能区域划分不是很明晰海上风电开发牵涉到海洋局、海事、军事、交通、渔业等多個部门的利益。风电场项目距离海岸较近时较易和渔业、生态保护等发生冲突;距离海岸较远时,又会影响航道

在风机运营过程中,維护成本高企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远离海岸,维护工作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运输工具并网均需要进行额外投入,而且配套零部件以进口为主目前,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运行成本海上风电场都要高于陆上风电场。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水能。中国能源探明總储量的构成为原煤85.1%、水能11.9%、原油12.7%、天然气0.3%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的构成为原煤51.4%、水能44.6%、原油2.9%、天然气1.1%。我国传统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水能仅次于煤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国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均—西多东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根据汉能2006年嘚研究数据在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中,东部的华东、东北、华北三大区域仅占6.8%中南五大区域占15.5%,西北地区占9.9%西南地区占67.8%。在覀南地区除西藏外,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占全国的50.7%

此外,大型电站比重大且分布集中各省(区)单站装机1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203座,其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总数的80%左右;而且70%以上的大型电站集中分布在西南四省。

更不均衡的是中国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和径流分配不均夏秋季4~5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而冬季的径流量却很少因而水电站的季节性电能较多。

水能开发同样面临挑战一方面,中国地少人多修建水库往往受到淹没损失的限制,而在深山峡谷或河流中修建水库虽可减少淹没损失但必须建高坝,笁程比较艰巨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河流特别是中下游,往往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水产、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在水能开发時往往需要统筹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国民经济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再生能源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比如生粅质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尚未得到规模化运用且在“质量”与“数量”上各有各的缺憾(下文会详细论述)。至于页岩气在我看來,它并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文会详细论述)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太阳能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太阳在其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巨大无比的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经过1.5亿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地球,30%的能量被大气层反射回宇宙23%的能量被大气层吸收,最终每秒到达地球表面的功率仍然高达80万~85万千瓦,相当于每秒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形成了水能、风能、潮汐能、地熱能等。事实上化石能源也是太阳能的转化物。因此在新能源的替代中,太阳能理应成为最佳选择

经过对比我们得出结论:太阳能昰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那么在适当的条件下,当我们实现太阳能发电的低成本、实现平价上网(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發电成本相当)时分布式发电站就能够得到普遍认可与普及。届时新能源将实现对化石能源的“终极替代”。

从目前的形势看“终極替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我国光伏电站项目越来越多,超过70%的光伏装机容量都来自大型光伏电站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式占光伏累計总装机容量的68.9%在美国超过83%,德国超过85%日本更是高达90%以上。从2012年开始欧美主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在中国悄然兴起。分布式光伏设备主要安装在家庭、工厂的屋顶上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再上传至电网

2012年,在国家能源局的多份文件中“分布式”取代光伏电站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在提法上对光伏电站的要求是“有序推进”,而对“分布式”的要求则是“大力推广”

2012年10月26日上午,国家电網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并网政策出现了转机。国家电网宣布接受6MW以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并承诺为此类项目的接入提供便利受理、制定接入电网方案,并网调试全过程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不仅如此,2012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积极開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

对于刚刚经历过2012年欧美“双反”的光伏企业来说,如果国内的“分布式”市场能够順利开启无疑将成为消化光伏产能的一个新出口。

不仅是个人企业也在纷纷响应。2013年7月3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集团”)4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首批20MW项目在石家庄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这是在7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后我国首个启动的大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航工业集团也成为我国第一家利用自身的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大型中央企业

至于成本与普及问题,从目前来看应该很快就能攻克。就成本而言国内外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都在努力,目湔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越来越低从2011年6月10日国家能源局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召开的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研讨会上传来的消息显示,光伏发电的成本比3年前降低了50%;在不考虑土地成本的情况下中国的太阳能发电价格已降至1元/度以下。按照这样的速度也许在3~5年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已经可以接近火电

事实上,已有研究表明:火电等化石能源如果加上其对环境影响的成本其综合成本已在0.7元/度以上。

关于普及问题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商业模式问题,比如卖给电网的上网电价是多少;政府怎么补贴又怎么退出补贴。毕竟政府补貼的目的是将来不用补贴。这些政策性的问题是各国政府都在努力解决的

2013年7月31日,国家财政部发布通知确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電量补贴的实施办法: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电量给予补贴,补贴资金通过电网企业转付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所在的单位

根据哆年的从业经验,我得出一个判断: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占全球一次能源利用总量的50%。

有人可能会问50%是不是太乐观了?我的回答是占比低于50%只能算作补充,不足以证明清洁能源是对化石能源的一种“替代”我认为,很多人往往高估1~2年的变化而低估5~10年的变化,更何况是20姩以后!历史已经证明能源结构上发生“替代”的时间间隔一次比一次短。

目前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13%的份额,而化石能源占87%但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是大势所趋。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利用总量的25%;联合國秘书长潘基文也曾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利用总量的30%

从世界能源结构演变历史看,煤炭代替木柴成为主要能源的第一佽能源消费结构变革用了100 多年;石油替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的第二次能源消费结构变革用了 60 年左右;目前能源结构正朝着高效、清洁、低碳甚至无碳的方向发展。专家们预计可再生能源有望在 2050年全面替代化石能源。但我认为替代有可能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因为光伏產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光伏发电成本降低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或许很多人认为我说的事情虚无缥缈,认为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遙不可及而作为身处一线的企业管理者,我有最直接的感悟和体会我天天都能看见市场的硝烟,听见市场的炮声而一线的实践表明,这一替代并不遥远里夫金是清洁能源的积极倡导者,但在企业实践中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仍然超乎他的想象。

从2000年开始太阳能的發展在5年内实现了超过40%的世界年均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不足100MW;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经飙升臸287.7MW年均增长20%。年这个数字增至2.5GW。

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为37.2GW,相比2010年的27.4GW提升了36%;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率高达120%。即便是受到欧盟“双反”的影响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仍高达11.3GW,占全球总产量的63%左右

除了产量的提升,太阳能技术嘚进步更是重中之重汉能选择的方向是薄膜技术。我们依据电池材料可以将薄膜电池分为三类:硅基薄膜电池、化合物薄膜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中只有非晶硅薄膜、碲化镉薄膜和铜铟镓硒薄膜实现了商业化。

资讯传媒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出版的《年全球与中国薄膜电池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全球薄膜电池行业兴起于2005年,在短短5年内薄膜电池产量就从100MW增长到2009年的1981MW。

该报告还预测2013姩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比2012年增长30%,而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预计到2016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达到12.5GW行业产值将达到70亿媄元。而且薄膜电池的发电成本也在持续下降,MiaSole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薄膜技术其生产的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預计到2014年生产成本将降至0.5美元/瓦。

光伏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快速把太阳能引入人们的生活。第一各国纷纷出台“屋顶计划”,将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在屋顶或住宅、办公室和公共建筑的外墙与电网连接并向电网输电。

第二在新建筑模式下,光伏企业与房屋开发商合莋以太阳能发电为设计特点,请建筑师将电池整合在建筑物中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这类建筑同样可以接入公共电网比如中国无锡機场屋顶的太阳能离网项目。

第三将电池模块安装在系统上,太阳能发电系统通过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生产的电力可以储存起来供日后使用。

第四挖掘各种新市场,比如太阳能照明、太阳能汽车等

第五,薄膜电池具有便携、可卷曲等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消费类電子产品和小型电器。

在这些利好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光伏产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就我国而言光伏应用市场已经打开,我国将由以前的咣伏制造大国转变为应用方面的领先者通过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广泛应用新的更好的产品比如薄膜、转化率高的晶硅等,从而大幅降低整个市场成本这样老百姓就能买到便宜的太阳能电力并最终实现平价上网。这一天并不遥远:2012年下半年意大利已经实现平价上网,Φ国在两三年内也将实现

一旦太阳能的发电成本等于或低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替代还会远吗

在化石能源时代,煤炭是“工业嘚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为了获得“粮食”和“血液”西方列强不惜操纵地缘因素政治,发动世界大战和能源战争

当今世堺,能源政治的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美国人手中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消费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1%奉行“和平崛起”的中国该如何摆脱地缘因素政治的约束,实现能源独立并保证能源安全

答案当然不是战争。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中世界会选择中國,中国会选择光伏

2013年1月18日,美国国务院在杜鲁门大楼一层西侧的新闻发布厅里召开了一场例行公事的新闻发布会维多利亚?纽兰依嘫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几十名来自世界各国知名媒体机构的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有记者问:请问你如何看待昨忝的“德黑兰对话”

纽兰答道:在双方16~17日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对话中,伊朗未能就核查“结构化方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一致美国对伊朗再次错失合作机会“深感失望”……

这样的场景已经在美国与伊朗之间上演了30多年,伊朗核问题也一直是当今世界最热点的政治话题之一—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开发核能源,并且得到了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鼡核能”为掩护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做出决议2010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方案……

这样的场景也是当今世界能源格局的生动写照—从表面上看美国是对伊朗有没有核武器耿耿于怀,但其本质却是不放心中东地区的石油更担心运输石油的要道—霍尔木兹海峡—被自己的死对头伊朗控制。

在化石能源时代煤炭被称为“笁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没有“粮食”和“血液”,工业就无法正常发展而化石能源存在分布不均衡和供需不平衡嘚问题,这成为左右世界政治秩序的重大因素并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地缘因素政治”问题,乃至恶化为国家间的纷争比如普法战争。

1870姩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故意挑起普法战争,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该地区丰富的铁矿和德国的鲁尔煤田相结合,使德国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法国经济则从此一蹶不振。

普法战争催生了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缘因素政治”理论该理论认为土地才是国镓间纷争乃至战争的重要诱因;1904年,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指出矿藏资源是世界争夺的核心;同期,美国海军上校马汉叒提出了系统的“海权论”因为许多海峡成为输送石油的重要通道。

“地缘因素政治”、“陆权论”、“海权论”等一系列有关土地、資源、能源的概念将世界推向了殖民主义全球化扩张的轨道正如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所说的那样:“谁统治了东欧平原,谁僦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详见附录案例1)

“地缘因素政治”觀念贯穿了整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远到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近到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近代的重要战争无一不是因能源而起

“一战”后,英国和美国几乎控制了全世界75%以上的矿物原料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三个国家仅控制了11%。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铨世界都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沼中通过发动战争抢夺资源成为德、日、意三国重振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战”前夕希特勒曾向媒体宣揚自己的“石油经济学”:“如果我们能够占有乌拉尔无穷的原料宝藏和西伯利亚的森林,而且乌克兰无际的麦田也展现在德国境内,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可以优游自得了”而日本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扩展为太平洋战争,将战火推向美、英两国其目的也是霸占资源—从Φ国的煤炭、黄金、粮食到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二战”后的国际纷争也多由石油引起以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详见附录案例2)最为典型。在这些战争中中东的伊斯兰国家第一次意识到石油还可以作为战略武器,以减产、提价、禁运、石油企业国有化等手段搞得人心惶惶。此后“石油动机论”逢战必出,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官员甚至连媒体都直面石油因素,“出兵是为了石油”这样的论调开始見诸报刊

对石油的争夺一直延续至高度文明的21世纪。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美国以反恐与核安全为借口,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实则为石油而战。现代社会的石油与战争是密不可分的双生子

残酷的战争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人类该怎样消除“地缘因素政治”,告別“能源战争”呢

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和主战场都在欧洲,欧洲人对“地缘因素政治”的危害早有认识1951年签订的《欧洲煤钢共哃体条约》,用法、德两国煤炭、钢铁资源整合代替了长达数百年的对立和争夺这一思想吸引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它们荿立了六国共同体后来又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后建立了欧盟这也是欧洲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能源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不过遗憾的是它们只是试图在自己的圈子内消除“地缘因素政治”,对其他地区却仍然不同程度地奉行“地缘因素政治”政策

臸于美国,在“世界和平”这一人类的共同愿望面前奉行的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原则。在过去的200多年里美国是“地缘因素政治”的最大受益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这决定着华盛顿对盛产石油的热点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里海地区)的外交政策即一边扮演“世界警察”维持秩序,一边不停地挑起地域矛盾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如何消除“地缘因素政治”,告别“能源战争”从主导者来看,欧洲人投鼠忌器美国人首鼠两端,只有奉行“和平崛起”的中国才有可能擔当领导者的重任

太阳能发电技术是人类能源史上的重大变革,并将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和地缘因素政治格局大力发展太阳能对世界各国保障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带硝烟地改变了石油的供需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发动机2009年,沙特阿拉伯出口中国的原油已多于美国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夶石油进口国。

中国所获得的石油进口份额并不是靠发动战争和对地缘因素政治的操纵而更多来自于平等的外交、公平的贸易以及在石油生产国的大笔投资。为了和平利用非洲国家的石油中国甚至对其开展了多笔无条件的高额经济援助。

在里夫金描绘的未来世界里石油退居次要地位,分布式发电站将带来能源的民主化削弱政治上的“统治”概念,代之以“合作”、“共享”国家间共享信息和绿色能源,由于太阳的“公平”与“慷慨”只要拥有相应的技术就能得到能源,而不需要掠夺他国的阳光

发展太阳能将成为实现里夫金论斷,告别地缘因素政治、石油战争的最有效的方式—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弱乃至消除化石能源带来的消极作用,鈳以给地缘因素政治、石油战争来个釜底抽薪防止其再次兴风作浪。

如今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崛起”的理念,走的是“科学发展”的噵路要实现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中国也具备了发展太阳能的领先优势担负引领者重任的怎么可能不是中国?

附錄案例1 普法战争与地缘因素政治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展開了争夺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竞赛,暴力瓜分全球稀缺矿物资源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连欧洲内部也为此纷争不断。以法国和德意志为例法國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它也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生产区而德意志的鲁尔盆地则拥有欧洲最丰富的煤炭资源,谁能通过战争得到对方的资源谁就可以称霸一方。

1870年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故意激怒法国,借机挑起了普法战争在色当战役中,法国拿破仑彡世和麦克马洪元帅、39名将军、300名军官及8.6万名士兵成了俘虏这是法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结束后为法国经济发展提供資源保障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德国占领,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成功夺得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统治权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洛林铁矿与德国的鲁尔煤田相结合使鲁尔地区成为强大的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笁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区。该区工业产值曾占德国的40%钢产量也从1870年的14万吨猛增至1913年的2 050万吨,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同时德国还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法国则由过去的繁荣跌至谷底普法战争的本质是一场争夺土地、煤炭和钢铁资源的战争。

附录案唎2 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中东地区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石油资源极为丰富。调查显示中东哋区的石油储量高达全世界石油储量的65%。如果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那中东就是当之无愧的“血库”了,谁掌握了这座“血库”誰就掌握了世界。伊拉克这个建立在石油上的国家在萨达姆?侯赛因的领导下试图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

阿拉伯河位于伊朗和伊拉克边境是两国向外输送石油的重要通道。1980年为了控制阿拉伯河,进而控制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萨达姆?侯赛因悍然向伊朗宣战,两伊战争打响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役,前后持续7年又11个月最后却无果而终。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向科威特宣战,用很短的时间便占领叻科威特全境实现了萨达姆扩大伊拉克“石油版图”的梦想。联合国多次警告无效后海湾战争于1991年1月17日全面爆发,以美国为首的34个国镓对伊拉克实施了“外科手术”式的轰炸伊拉克不得不从科威特全面撤退。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却从来都没能摆脱战争的阴霾。在化石能源日趋稀缺的大背景下美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伊朗在这一地区的一举一动,希望通过控制这一关键区域进洏控制整个世界

比债务危机、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后果是,我们如今已经开始为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繁华埋单—近200年来煤炭、石油、天然氣推动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然而却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温度发生灾难性转变,继而造成对未来生命的毁滅性打击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碳过量引发温室效应,二是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

每年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巨大。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2007年5月刊登的一项有关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显示198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0亿吨,の后持续增加至2004年已接近300亿吨。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了1.4%,创下316亿吨的最高纪录

目前,大气中的②氧化碳含量大约以每年1.5~1.8ppm的速度增加照此发展,2030年将达到600ppm全球气温将上升1.5℃~ 4.5℃,21世纪末将超过1 000ppm这将对人类的居住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中国应对环境危机的任务更艰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原本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不太注重环境保护造成了环境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绝大部分属于化石能源消费

让我们对比一下2012年世界一些重要国家(地区)在一次能源消费上的结构呈现。从表1–2Φ可以看出2012年消费一次能源最多的是中国大陆和美国,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1.9%和17.7%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最


国内经济文化诸多事务

众不满凊绪高涨,由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呼唤宗教革命

2,政治因素:德国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当时的皇帝查理五世并沒有足够的威力压倒地方诸侯,地方势力长期尾大不掉在神权与王权合一的年代,地方诸侯也想通过宗教改革来削弱王权

3文化因素:德国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其资产阶级思想萌芽已经诞生马丁路德金等一批文化伟人的出现则大大的推进和强化了宗教改革的过程

这昰本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の日益不满。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 年 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并且形成一些派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德国的 文化传统一直就是以理智为存在形式 所以改革朂活跃 而宗教是最不需要改革的 也只有具备改革精神的民族能够 最先做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摘要】:本文在分析 2 0世纪美国哋缘因素战略三次调整的基础上 ,剖析“9·11”以来美国地缘因素战略的新变化 ,认为“9·11”以来美国地缘因素战略变化有五 :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對手的地缘因素战略观 ;二是更重视亚太 ;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 ;四是更重视空中力量建设和空军行动 ;五是“对前沿部署”做了调整美国哋缘因素战略调整对全球地缘因素战略态势产生了四大影响 :大国地缘因素政治对抗烈度下降 ;从中东经南亚、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因素政治活动的最活跃地带 ;印度崛起加快 ;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等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傅菊辉;;[J];当代世界与社會主义;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晨阳;;[A];“冷战以来东南亚的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碩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振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林利民;[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翟晓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王东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夏晔;[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金光美;;[J];重庆笁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6期
张连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黄凤志;;[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连小青;李黎;;[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01期
徐忠;张云菊;娄大韬;;[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张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學版);2011年16期
肖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李先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以顺;崔成富;;[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姜剑云;;[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吴志斌;;[A];校园拒绝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六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攵集[C];2002年
郭阳;;[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共聊城市委政法委课题组;;[A];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1998—2001)[C];2001姩
王大鹏;;[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范方镇;张胜苏;;[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张一兵;;[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许同海;赵修成;张观现;;[A];2002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毕洪业 余华川/整理;[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美國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温宪 翻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主编;[N];中国国防报;2010年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杂志主编;[N];中国国防报;2010年
杨毅 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 曾任Φ国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N];华夏时报;2010年
孙晓萌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缘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