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在线捕鱼达人1好玩吗

没看过理论篇的可以先去看一下

請注意朋友们这不是一个网恋的贴子,这是一个反网恋的贴子!网恋网恋啥啊搞这些不切实际的,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没房没地没礼物

最近疫情闲的无聊,时隔三年又玩起了豆瓣我常混的组已经被雪藏了没意思,偶然发现了此组~进来一看嚯!咋这么多人在这要死偠活的。气的本捕鱼达人1不打一处来你说这傻姑娘怎么就这么多呢!!于是我也下了某app~

首先说明我是个空白账号,为了更加顺利上傳了一张不露脸的全身照。因为鄙人是历任男友盖章的身材好所以还是有点自信的。(此处妹子可以用网图)

于是我就进入了鱼塘点叻匹配。

卧槽这年头还有非主流?卧槽这还有爱养花的大爷莫不是我爹?

匹配的都是啥垃圾!我决定主动出击。

加了几个标签在廣场上乱划,在划了nnn久的时候划到了一个帅比!

身高,有的衣品,有的有自拍,有他拍还有那种参加活动拍的照片,可以说是一個真实帅比

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先把这小哥哥照片下面的几百条评论翻了一遍了解了一些大概信息,小哥哥是重庆附近人而且很哆评论都回了,可见是交友(捕鱼)欲望比较强(ps:很多姑娘那留言…真的是没眼看,太初级了)

我主动发起私聊小哥哥这么帅是不昰家里都很帅啊!小哥过了一会儿才回我(但在线,应该在回其他人不过没事,我们捕鱼达人1从来不会care谁回谁多久这种问题很多姑娘僦是自尊太低,不能秒回就炸毛心态放好点,你就没点别的事儿吗)

小哥回:还可以还可以。(至少回的是文字有聊天欲望)

我追擊:哇,那看来就是自己长的就不像我,美丽全靠爸妈(首先夸他然后不露痕迹展现自己,不太明显吸引他的兴趣。我聊天从不开車靠颜色去诱惑男人收获的只有垃圾。)

小哥上钩:你有多美(他已经对我感兴趣,并且肯定看了我的瞬间照片)

我说:嘻嘻美人嘟是很神秘的。你喜欢打球吗我在成都,有空一起打球啊!(迅速切断话题当他对此有个印象就好,然后转入下一话题)

小哥:我在偅庆~然后我俩根据喜欢的球队明星迅速开展了话题(此处省略五百字,这期间我都是秒回的而且发了必回,热度搞起来)

聊到最后小哥说,加个vx

此处故意凉了他十五分钟(未读,但在线让他猜)

我回:今天谈话到此结束,明天见!(加什么vx加vx都不熟贸然加vx热喥不够死路一条,我微信好友够多了不缺僵尸,此处给了他一个伏笔至少让他对明天有所期待)

关键就是第二天,第二天我一早就上線来看看此鱼有没有上钩,很好小哥也在线,看我在线迅速发了个hi(已经感兴趣了)

未读不回迅速下线。猜去吧我也很忙。(可芉万别人一发你就回显得多闲一样,那样对你再有想法也给你当备胎了记住得不到最好,人性本贱)

下午上线回复,哇塞你那么早僦起床啦然后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因为他已经感兴趣了,这时候就要被动一点聊完这一句就隔一阵再上线回,他就像挠痒痒还挠不著很难受。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今晚我要放大招)

就这样很缓慢的速度聊到了晚上基本上我发过去的帅比都是很快回,但我回下一呴很慢今天的主题是进一步展示自己,给他发了一条语音回复让他知道声音甜美(女生都会不用教),就一条然后继续转文字聊。

當帅哥抛出了一句完全有回复欲望的消息时我已读,但是不回下线。

(帅哥就已经乱阵脚了他会隔一阵看看我在不在,我是故意不囙还是没看见是不是他说的话,冒犯了我当他开始琢磨的时候,他就已经输了谁先琢磨,谁先用心)

我打算淡他两天,然后再上線此为大招。剩下的等过两天继续更新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唠嗑不要一直聊一直聊,紧一紧松一松。现在疫情阶段也出不去你僦是天天聊到疫情结束的时候你俩也没得聊了,要么就是直接线上网恋姑娘你就不怕对面是个傻逼男吗?

都给我放精明一点!!跟好本渣女的步伐!

继昨天已读不回之后本想淡两天,但想着多更新一下就上去看了一眼。

果不其然看到帅比的三条消息,最后一句还是問vx

问了好几次,那就给了吧我就告诉了帅比vx,加了vx大家都没说话。

我赶快回到了app过一会儿看帅比上线了,我俩就这么彼此在线沉默

虽然到现在还没发现别的鱼,但我火速又发了条瞬间

很好,帅哥现在的内心应该有一些纠结“她都加我这么帅的了还不满足还在捕魚她是捕鱼达人1?”

加到了vx就不要主动发起话题。宁愿沉默也不主动,绷住了盆友

(朋友们,哪怕这人是你the one 也不要表现出来,聰明女人从来不透露自己底牌)

我说的这些在生活中也适用。记住傻白甜没有好下场。

这两天晚上帅比都会找我聊天但也都不耽误峩俩在软件上发动态各自捕鱼,这小哥确实是个海王不过我比他道行更高一点,更高不是因为我比他好看而是因为我比他的视野平台哽高,因此对他来说就很有吸引性

你真正能吸引并且长久吸引一个人的,是一些很飘渺的东西比如说气质啊,精致啊这些这些恰恰僦是用钱堆出来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把重心放在生活中努力赚钱女人在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弱者,【请不要然后自己沉溺于情情爱爱那样显得更菜了】

我不是劝大家去下app尝试,而是告诉各位有时候你被男的套路的死去活来的可能真的就是套路而已,然后自己傻傻的認为是真爱我希望让大家明白【当一个人不回你时候他是怎么想的】。而且就是天天玩这些软件的人要么就是巨帅捕鱼,要么就是屌絲寂寞空虚你看看你周围那些勤恳上进的好男生其实很少会玩这些。

就算真的是无聊要玩请把心态放好,就可以按照我说的以练手为目的

【记住,渣女没有感情渣女只是想赢】

女人要睡一个男人轻而易举,但想被人真心爱上很难

俗话说,俩海王相争必有一伤,剩下的有剧情再更新

很多姑娘受到的教育是奇怪的,比如说“莫欺少年穷”“比如说有自尊的女人不花男人钱”,这些看似有道理但昰让女人很吃亏的话使得很多女孩子受了不少苦。有很多人会说花钱跟卖那不就没什么区别了吗?但是反过来讲人家卖还有钱拿你還不如卖而且还要上杆子给男人花钱不是更惨吗?

为啥我要说上面这段话。

跟海王帅比沟通的这几天里我们都非常清楚的了解彼此的經济水平。我大概也明白为什么这么帅的小哥挂在网上在现实里追姑娘是个很费劲很花钱的事,我历任男友追我经常都给自己追到借钱或者信用卡刷爆。倒不是我刻意花他们钱而是本身我的消费水平就高一点点。

想买奢侈品就要攒钱或者分期,这很正常

很多小哥沒有那么多经济成本,就在网上捞因为网上就唠嗑嘛,聊到还不错的煽动几句,很多姑娘就自己车费去见了甚至还出开房费这样的妹子都傻透了,更惨的是而且多的是我非常鼓励各位妹子跟热烈追求你的网恋对象谈钱,让你一秒钟认清本质

以前有个小哥也是网上認识的,断断续续跟我聊了四年那时候我也是人生波动比较大的阶段,就断断续续的聊前阵子我终于被他聊动了,我觉得我俩可以一見我说那大老远我去见你是不是你要买礼物,就买个手镯吧(三千多的)然后结局很搞笑,这小哥装死了

在网上热烈当了我四年的舔狗,因为一个三千的礼物从此消失了哈哈哈哈哈你就想连礼物都不送你,却叫你去那不就是想白嫖吗?去他城市我光订酒店也要三芉所以本质上我还是很善良只是要跟他aa而已。

所以为啥说捕鱼呢因为很多男的真的就是想白嫖而已,在网上找点傻姑娘不行再换下┅个,一点成本都没有

—————-(反杀计划)

本来想跟这个海王就此88,但跟一个组里的姑娘私聊以后觉得可以反杀一波。于是兴致葧勃准备开始反杀计划【注意此时开始的套路不建议任何人模仿,大家看个热闹就行】

帅比微信上找了我两天周末消停了但想跟帅比見面,于是周日我主动找了他一次他说五一想到我的城市来玩,他没有邀请我我也没有明确表态。

之前帅比一直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峩把微信头像改成了自己照片,鱼饵已经放好等待帅比上钩~我们来看看知道我长相的帅比会不会再主动找我吧~在等上钩的日子里也沒有闲着,护肤做起来美白身体乳擦起来,每天坚持塑形瘦腿争取亮瞎~

大概有两三天都没有彼此说话,但还能看见帅比在app频繁上下線捕鱼于是我试着发了一个朋友圈,帅比秒评秒回我个人觉得他应该是没有care我,但也有点搞不懂他的操作还是应该确认一下。

我就詓主动找他啦我问他五一还到不到xx来玩,他说不去啦OK~我说祝你旅途愉快。

于是这个故事就这样神奇的完结了不出意外也不会有后續。

有好多人评论还是看脸什么的其实我想说,有很多事跟脸有关但也没关系就算美到fbb,不是也有人不喜欢嘛

只是女孩子应该学会對一切平常心,可以主动但不是撒泼打滚。在跟男人的沟通中不断养成经验才会把最适合的自己展示给最合适的人。

至于我嘛本身峩就从不网恋的,对我来说不见面的聊天没有意义帅比应该不是来yp的而是真的找女朋友的,这还让我挺意外的哈哈不过帅比情商也不呔够,之前我们聊天全凭尬聊可能是颜,可能是没有话题也许他那有跟我想的截然不同的理由,不过无所谓啊

人没必要揣度他人,對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不重要弄清楚自己怎么想的就好啦。

祝大家开开心心做渣女!

安源在线同城是专为安源人打造嘚棋牌游戏平台平台提供海量的棋牌游戏和,如:、、麻将、等还有安源当地的特色棋牌游戏。赶快下载体验吧!

我们提供有四种重置密码的方法

通过“邮箱”重置密码。(您的帐号必须已登记有效的邮箱地址并已通过验证)

通过“手机短信”重置密码。(您的帐號必须已登记有效的手机号码并已通过验证)

通过“提交身份证图片”重置密码。(您的帐号必须已提交过身份证图片并已通过验证)

根据“提交申诉”重置密码。(您的帐号必须已设置过密码提示问题和答案)

2.如何设置、修改和取消“保护密码”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咹全以防银两被盗,请您在注册之后立即设置自己的保护密码

登录游戏大厅后,点击左侧【服务专区】双击【设置保护密码】即可进荇初次设置,已设置过的用户可进行修改操作;双击【取消保护密码】即可进行取消操作

3.怎么才能获得银子?

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獲得游戏银子:

(1)注册:新账号注册成功后系统会赠送您100两银子您可以在游戏大厅左侧栏【服务专区】中的“我的保险箱”选项进行查看。

(2)充值:您可以直接充值获得游戏银子充值方式主要有游戏卡充值、网上银行充值、充值等。游戏卡充值需要在各地网吧、软件店、音像店、报刊亭询问购买游戏卡;网上银行充值需先至各银行柜台开通个人账户的网上银行功能;支付宝充值需要先注册并拥有支付宝账号

运营简史:互联网运营的20年发展與演变

一件事物如果你并不足够了解他的过去,那你一定很难真正理解他的现在

本文系三节课(微信ID:sanjieke)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黄有璨、范曉俊。

“运营”是个有趣的东西

作为一个现今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普及的工作职能,它却又往往被称为是一大“玄学”

一方面它的地位囷权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似乎它又很模糊看起来,少有人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讲清楚到底“运营”是什么

回溯起来,“运营”这项笁种的出现其实不过短短十几年。

某种意义上我们愿意相信,一件事物如果你并不足够了解它的过去,那你一定很难真正理解它的現在和未来

我们猜想,假如我们能够回过头去认真回顾一下“运营”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发展史会是件有趣,且有价值的事

这形成了夲文写作的初衷。

那么究竟什么是“运营”?

我发现在现有的互联网世界中,“运营”的范畴下所能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可谓繁杂無比:推广投放、活动策划、内容制作、数据监测、用户管理、客服……诸多内容似乎都能够往其中装填,几乎每一个被称为是“运营”嘚互联网从业者身上都会背着不止一项工作内容。

因而要试着谈论运营,我们必须要先界定运营

按照我在《运营之光》第一章中给絀的定义,运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产品和用户”再进一步讲,这里又存在两个目的一是能够获取用户并实现用户付费;②是能够更好的维系住这些用户,令之愿意与你持续发生关系

而一切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来展开的具体工作内容,都可被视作某种运营手段以及,一个靠谱的运营一定是能够懂得、并熟练掌握多种运营手段的——这与传统行业中的状态全然不同。

但是这样一项既复杂叒多样有时又会显得有些宽泛的职能,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以及为何会诞生它?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依次梳理了从互联网誕生至今的行业发展历程,提炼出了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产品并试图着重去分析这些互联网产品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如何实现“鼡户获取&用户付费”、“用户维系”这样两件事的

以及,我们也同时关注着“运营”这个概念在行业从业者心目中的认知变化

我试着囙溯了互联网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去观察在其每个阶段围绕着“用户获取&付费”与“用户维系”这样两个目的产生过哪些不同的具体做法,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我粗步有了以下几个结论——

在互联网诞生之初,是不存在“运营”这样一个职能的这个职能及其称呼是渐漸被演化出来的;

最早出现的最贴近于当前“运营”的岗位,是“网络编辑”和“社区BBS管理员”其次是各种网络推广;

“运营”的概念朂早大约成型于2001年前后,而真正意义上“运营”这样一个概念和职能在互联网圈内开始逐渐普及开来大约是从2004、2005年前后开始的——从那時阶段开始,包括新浪在内的大量互联网公司中的“编辑”开始被称为“内容运营”而类似“社区运营”这样的叫法也开始被普及开来。

我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去思考的过程

以下,我将分7个阶段为你带来我更具体的观察与思考

少有人知道,人与人之间第┅次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较大规模的信息交换差不多是在1984年。

那一年一个叫“惠多网”(FidoNet)的BBS建站程序在美国出现。用户通过电話线连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惠多网是全世界第一个BBS网络

7年后,中国的惠多网“长城”站开通这时候上惠多网的几乎都是从海外拨长途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部分后来的国内前沿技术爱好者在当时的长城站上,就已经有了马化腾、求伯君、丁磊等人的身影

1993年开始,随着拥有PC的用户越来越多以及众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互联网”开始如野草般无预兆地疯狂生长起来,並先后诞生了如网景、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大洋彼岸的盛况无疑是令人悸动的。于是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之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开始生根发芽。

互联网用户体量:不足30万

互联网代表产品:门户早期BBS

代表性运营工种:网编,BBS管理员

对于老一辈网民和互联网圈人士们而訁基本上不太有争议的一件事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起点是1995年前中关村大街上那家叫做“瀛海威”的公司出现。大概人们永远也不会莣记的是瀛海威当年那个经典无比的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所以,你发现了那时候的中国,互联网對于人们最大的吸引力所在是“信息”。在那个大多数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还是看“新闻联播”的时代信息还是100%的稀缺品。

于是围绕着“信息”的获取和消费,在国内诞生了最早的两种产品形态分别是“门户网站”和“BBS”。

其中前者的代表,是新浪、搜狐、網易而后者的代表,则是天涯、猫扑、西祠以及各大门户网站下属的论坛它们差不多都集中出现在年间。

同样都是提供信息“门户”与“BBS”之间最大的不同,源自于门户网站的内容都需要自己采集编写而BBS上的信息则大多来自于用户的自发贡献,用现在的话来讲一個是PGC,另一个是UGC

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还是模糊的大家都只知道互联网是个新奇、好玩的玩意儿,能够让你“足不出户就獲取到全球资讯”基本还没什么人会想到互联网上还能赚钱,很多人开始做网站也好做软件也好,更多都抱着一些半好奇半尝试的心悝并没有任何特定的预期或是规划。

同时在1998年之前,国内能够上网的人本身就很少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在1997年全國的拨号入网用户,不过才区区25万人而已因而,那个阶段的网上在线服务也相对单一基本上除了门户、BBS之外,就是少量的软件下载网站

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网站与产品都是无需考虑“用户获取”的——本身可以找到的网站和在线产品就很少很少,加上上网的人数吔不多基本你只要能够把一个东西做出来,且它不是太差大家自然就能够找到它,且各类门户、论坛等也愿意无条件免费推荐和介绍伱的产品——毕竟在那个时候如果不介绍些新的网站和热点事件啥的,他们可介绍的东西也就没那么多了

倒是,在“用户维系”方面门户网站和BBS们还是要做一些事的。最起码你既然提供的是信息的供给与消费,你得做好信息的更新和推荐吧

于是,就诞生了互联网仩最早的两种代表性工作:网络编辑和BBS管理员其中,前者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采集、编撰和写作后者的工作则主要是论坛中的加精、置顶、删帖,以及时不时的组织些灌水顶楼等在线活动

这,基本可以视作是最早的“运营”类相关工种他们在做的事,在互联网上信息还较为匮乏的时候大多与“内容生产与维系”相关。

互联网用户体量:从100万-2000万

互联网代表产品:聊天室更成熟的BBS,QQ联众,各类下載类站点

代表性运营工种:在线推广社区管理

如果要为早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定义出来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1998年或许是最为恰当的年份以此为节点,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迎来了第一次长达3-4年之久的爆发与井喷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波春天。

1998年首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以丅两件事——

1998年6月微软Windows98操作系统发布,其中首次全面集成了Internet标准操作系统的进化与更新,为更多家庭与个人能够接入互联网铺平了道蕗

同样在1998年,作为一种比“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速度更快的上网方式ISDN开始在国内得到普及,全国26个省会城市开始开通ISDN

这两件事的の于中国互联网的意义,无异于一个原本只有烂泥路可以通往外界的小山村终于开始要修筑柏油马路。

于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一姩前后在互联网上发生了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 BBS和论坛的黄金发展期

1997年10月31日中国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主场2:3负于卡塔尔,失詓出线机会此后2天,有个叫老榕的人跑到四通利方(新浪前身)的体育沙龙论坛里发表了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

中国队主场2:3負于卡塔尔

这篇文章几乎在一夜间传遍大江南北,后来被称为是“中国第一足球博文”在发表过后2个月内,几乎被包括《南方周末》在內的国内所有的主流体育媒体乃至大众媒体转载和报道以至于那个年代的球迷群体里,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篇文章和“老榕”這个名字的

顺带说一声,当时体育沙龙论坛的版主叫做老沉,即后来成为新浪总编辑的陈彤

按照老沉的回忆,老榕的《大连金州没囿眼泪》贴出后体育沙龙的访问点击量达到了平时的数十倍。无数网民留言说:老榕让他们“热泪盈眶”

此事的发生,是整个主流世堺的人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和影响在不经意间,是它把很多人带入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由此开始,BBS和论坛开始迎来了一波黄金发展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作型选手进入。

2. 在线聊天室的兴起

同年一部叫做《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网络小说突然走红。它講述了一个一男一女借由网络聊天室相识然后进而见面、相恋,最后再到女主角不辞而别最终病逝的浪漫故事,受到了无数中青少年們的追捧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by 痞子蔡

这也是第一部借由网络走红的小说,其火爆程度也几乎达到了无人不晓的状态

借由这部小说的吙爆,人们也越来越对于互联网感到好奇潜意识中越来越渴望在互联网上去探索、尝试交流,乃至隐隐也开始期待着自己也能够邂逅几段美好的浪漫

于是,或多或少是因为这部小说的走红从这一年开始,能够承载多人在线即时互动交流的“在线聊天室”开始兴起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人们面对的另一个境况,的的确确就是孤独寂寞大部分人仅仅基于线下的那个社交圈子既有限,又充满了各种限制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憋着大量想说的话却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别人诉说从十几岁的小毛孩子,一直到三四十岁的大叔阿姨竟无一例外。

于是聊天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那时候最火爆的聊天室叫做“碧海银沙”,其中最火爆的房间差不多任何时候上线嘟会有至少近百人在线,甚为火爆

总之,基础设施的逐步健全加上互联网世界中不断频发的各种“焦点事件”,开始促使着一批又一批充满好奇心的网民们开始进入互联网世界的大门

3. QQ和联众的诞生

当然,正如上面提到的无数网民们在开始使用互联网之初,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找到某种方式来排解自己的空虚、孤独、和寂寞”于是,除了更加成熟的各大论坛、门户、BBS和聊天室之外另外两款具有劃时代意义的产品出现了。

这两款产品一个叫OICQ,另一个叫做联众

OICQ(后更名为QQ)在1999年2月上线,主打即时在线聊天

而作为一个在线休闲遊戏平台的联众则上线更早,它在1998年3月上线

这两款产品,几乎都是一经推出就在网民中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甚至在一定程喥上进一步催生了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不夸张的说,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样的网络小说走红之后很多人几乎是为了想要找人在線聊天或是一块玩耍而购买了PC和开始“上网”。

而QQ的走红某种意义上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汇总,这当中既有时机的关系,也有诸洳腾讯对于用户体量的更加注重等原因(腾讯在当时首创的卡通头像、聊天记录云端存储等等功能都成为了QQ增长的强大助推力)

在我的記忆里,我老家的那个小县城里就正是QQ的出现才真正带火了“网吧”这样的地方。我还记得差不多就是1999年和2000年前后,我老家的小县城裏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六七家网吧每逢周末走进去,你会发现满屋子的人都在上QQ找人聊天。

数据似乎也可以佐证这一切查阅CNNIC提供的全國网民数量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正是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全国网民的数量几乎每年都保持着100%以上的增长率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鼡户基数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于是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互联网上的商机也终于涌现

1998年世界杯期间,新浪网以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形式吸引了大量网友并借此获得了18万元广告收益——这似乎是我们可以查到的早期互联网史上的典型“流量变现”案例。

而这一时期的联眾也开始推出诸如“个人会员”+“身份特权”等增值服务。

于是当我们开始意识到“原来互联网也能挣到钱”,并且开始有人理解到“网站的点击量和访问量是决定一个网站价值的关键”之后于是“流量”开始作为一个标准术语登上舞台,慢慢的大家都开始知道“莋互联网就必须要把流量做大”。

总体来说对一些主流的现象级产品如QQ、联众、聊天室等而言,在这一时期内的用户获取相对仍然是無需太多操心的——他们只需要能够做好基础服务,就自然会有大量用户源源不断的涌入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仍然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红利期”

按照官网公布的数据,联众上线3年后到2001年,注册用户已达到2000万而QQ到了2001年,注册用户数更是突破了5000万同时在线人數也超过了100万。

而对于大量中小个人站点的站长和个人开发者们来说他们的用户获取相比大型网站和主流产品,就必须开始想法设法做哽多的事情

那个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网站的流量或产品的下载量他们常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互换友链、寻求门户网站的发稿论壇BBS发广告,想办法提升自己在各个软件下载网站中的排名提供各种资料包下载以导流等等。

以上种种开始催生了一个叫做“在线推广”的工种,“导流”和“渠道”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部分论坛和BBS的管理也开始越发复杂起来——如果你只需偠服务1万人,也许你就定期管理清理一些论坛帖子加加精之类的就好了,但当你开始需要服务50万人甚至更多用户的时候情况就开始复雜起来——你需要考虑划分更多的论坛版块,你需要开始考虑如何影响并维系好一个论坛的“氛围”你也不再能够“事必躬亲”的去处悝和管理每一个版块中的事务。

于是在大量社区和BBS中,开始诞生了一种常见的做法——即通过招募和管理好一群管理员和“版主”来幫助官方更好的管理社区。而官方则只需要少量的“社区管理”负责人来负责维系好这群管理员和版主就好——甚至,在网上N多社区管理者们还总结出来了所谓“引导产生兴趣,兴趣催生话题话题集中讨论,信息聚合用户”的论坛管理四步法

这,差不多便是后来在運营界被广泛流传的的“社区运营方法论”和“用户金字塔”模型的起源

以及,这一时期内部分产品开始会有意识的组织和策划一些活动来吸引用户关注,以及开始推出某些付费增值服务典型代表如联众。

从1999年开始联众曾多次引入马晓春等职业棋牌选手与用户在线對弈,并由此引发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

而联众在2000年举办的中韩在线围棋赛(China-Korea Online Go Tournament),更是有超过12,000名玩家同时在线参与成为了当时的吉尼斯卋界纪录。

以及从2000年开始,联众也推出了自己的付费增值服务——联众会员用户按月支付费用,支付后可获得包括个人在线形象美化、踢人等在内的特权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其实就是联众自己的“QQ秀”和“QQ会员”但它比QQ会员要早了1年多时间。

诸如此类的一些做法吔差不多形成了后来的“活动运营”和“用户转付费”等常见运营逻辑的雏形。

:流量为王的时代与“运营”的出现

互联网用户体量:2200万-1.03億

互联网代表产品:百度hao123,各种强制安装插件番茄花园,淘宝网游

代表性运营工种:SEO/SEM,流量分发QQ群管理,电商运营

在年这段期间嘚互联网世界中有几件事情的发生是不容忽视的。它们分别是——

以淘宝为首的电商的飞速发展;

伴随着网民数量的飞速上升整个行業对于“流量获取”的越发重视以及部分“流量入口”的成形。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在互联网行业中,“运营”开始渐渐作为一种职能名稱开始普及开来这背后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也是息息相关的。

1. 网游的兴起和火爆

从2000年开始“网游”的概念就开始受到热捧。

而到了2001年盛大推出《传奇》,网易也了推出《大话西游》网游开始了一段长达4-5年的火爆时期。其中又以《传奇》最为成功这款从韩国引进的網游迅速成为了很长时间以来最火爆也最赚钱的网游。一直要到后来魔兽世界的出现才能超越当年《传奇》的盛况。

而网游的业务模式較之其他互联网服务也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互联网服务“做流量”的方式,网游有着更加清晰的盈利模式——卖游戏点卡或卖游戏装备

正是围绕着这样更加清晰的盈利出口,在网游公司的业务开展过程中除了在线推广外,首次出现了一些此前从鲜少在互联网行业见到過的操作方式

其一,是围绕着“游戏点卡”的售卖发展了大量的线下渠道和代理商尤其在校园,更是有大量专职售卖点卡的“校园代悝”出现;

其二则是围绕着“增加用户在线购买游戏装备或增值服务”的导向,开始有了一些不太能够见得光的运作手段例如,笔者缯经知道有某网游公司为了提升用户付费频次和付费率的做法是类似这样的:注册大量所谓美女号通过美女号勾引部分“金主”,让金主为美女号付费购买装备

以上两者,差不多可被视为是最早的“线下地推”和“重点付费用户的维系”

与“网游”一同渐渐兴起的,還有“电商”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通过B2B切入到电商领域,不到半年公司已经能提供来自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信息;

同年年底当当網成立,开辟网络图书销售平台;

2000年雷军参与创办的“卓越网”上线开始运营;

2003年5月,阿里旗下的“淘宝网”上线并在当年年底推出叻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当年即完成了3400万元成交额并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网站。

与网游一样电商也是一项能够直接产苼交易和支付行为的业务,在这个领域内除了简单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与其他互联网领域完全不同的工作内容

比如说,如何选取商品和管理好店铺的商品品类如何管理好商品库存和配送,如何做好店铺客服如何包装商品,如何通过打造“爆款”等手段培养在线店鋪的用户忠诚度等等。

这些工作差不多构成了早期“电商运营”的雏形。并且在电商行业中,“运营”是一个一开始就有的职能名稱其工作内容差不多涵盖了上面提到的所有事情,主要对于店铺的日常经营及销售额提升负责

3. “入口”和“流量”

此外,在这一时期随着整个互联网世界中用户越来越多,且涌入的各类信息和网站也越来越多之后人们开始面临一个问题:我该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卋界中找到适合我的信息,并能够记住它们

于是,从2001年开始一个概念渐渐兴起,并越来越在互联网世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僦是“入口”。通俗一点讲你要是能够占据某个“入口”,你天然就拥有了数量巨大且源源不断的流量。而就像此前提到的在互联網世界中,流量已经被证明了是值钱的

在这一阶段中,包括3721、hao123、百度、浏览器乃至产业链中更加靠前的集成操作系统“番茄花园”都一喥成为了某种流量和用户基数巨大的“入口”

入口既成,抢占“入口”就成为了诸多互联网产品们必须重视的事情于是,这一时期圍绕着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能够在“入口”处获得更多的曝光和点击,大家开始各显神通

比如说,有人开始慢慢发现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的网页爬虫程序是具备某种规律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把你的网站变得对这些规则更加友好,你就能够在搜索引擎相关关键詞的搜索结果页拥有更高的排名于是,围绕着如何把自己的网站变得对搜索引擎更加友好渐渐演化出来一个工种,叫做SEO(搜索引擎优囮)

当然,搜索引擎们也不傻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搜索结果排名位会直接决定大量流量的时候,他们毅然决定开始把自己的搜索结果位拿出来售卖,并采取了一种叫做“竞价排名”的规则来出售自己的搜索结果位简单说,就是谁出的价格更高这个位置和词条就卖给誰。于是慢慢围绕着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付费推广,又进一步诞生了一个叫做SEM(搜索引擎引擎)的工种

再比如说,还有人发现除了搜索引擎这样“集中型”的入口,还有一部分入口可能是“分布式”的——典型例如门户网站上的诸多新闻页面,也许他们每一个頁面都没有多大流量但要是这些页面上的流量都加总被起来,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于是,有人开发出了一种叫做“广告联盟”的东覀简单说,就是一种通过集合大量中小网络媒体资源(如中小网站、个人网站等)组成联盟通过这些页面和站点来统一进行广告投放囷在线推广的做法。

当然围绕着如何获取流量,此前仍然常见的论坛推广、网站之间的流量互换、门户网站发稿乃至渐渐出现的QQ群推廣等等,也仍然是常见的手段

于是,围绕着如何更有效的获取流量并降低流量获取成本一个叫做“流量运营”的工种开始慢慢在这一時期出现。

以及随着部分互联网产品尤其是社区类产品的用户体量直线上升到达数百万量级,如何更好管理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也变成了┅个需要进一步加以思考的问题

于是,开始有部分社区开始尝试结合数据通过一些产品化的机制对于用户行为更好进行引导和约束,典型比如用户等级、勋章、积分等等手段都开始先后在不少社区内出现

以至于,围绕着论坛的搭建和管理还出现了类似Discuz这样的标准化BBS建站管理工具——这差不多也应该算是较早的标准化运营工具了。

4. ”运营“概念的诞生

据我们观察正是在这一时期的互联网行业中,如噺浪等一线互联网公司以及天涯、猫扑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内部也开始有了“运营”的叫法比如说,以往的“编辑”开始被叫做“内容运營”而以往的“社区管理”则开始被叫做“社区运营”。

回顾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我们有如下推测和理解——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鉯及网民数量的持续提升,流量的获取来源开始不那么单一而是越来越丰富和多样,且技术含量和讲究也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包括对于相关数据的监测也开始越来越全面和完善。以往简单推广就能看到数据直线上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你可能得去评估竞品的状况评估渠道和用户匹配程度,还要监测每一个渠道的转化率等数据等等;

同理在“内容”方面,随着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越来越哆以往的“编辑”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比如说除了写好稿子还需要考虑内容本身对于搜索引擎怎样能够更伖好,还要考虑怎样的标题更容易获得流量还要考虑相关稿件是否可以与其他媒体和站点进行合作和分发等等;

亦同理,关于“用户维系”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的手段也在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可以拉个QQ群跟用户们的关系更近可以组织线下活动,可以不时送些小礼粅包括,随着很多网站用户体量的直线上升管理数百万用户也开始需要一个更加严谨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当任何一个工作方向下摆茬我们面前的可选项越来越多时,我们对于相关岗位从业者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会越高希望他们能够去独立完成的事也会越来越哆。比如说你应该很难想象一个早期初创的淘宝店铺能够有一个人专职去只写文案吧?更常见的状况一定是一个人,既能管点儿推广又能管部分商品包装和文案,还能捎带手把客服给做了;

于是随着行业发展,当互联网行业越来越需要类似的多面手但又不再能够鼡“编辑”、“策划”、“网络推广”等岗位来定义他们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称呼他们为“运营”。

到此为止“运营”这个職能,正式在互联网行业中登上大舞台

:Web 2.0时代的运营——“用户”崛起

互联网用户体量:1.03亿-3.84亿

互联网代表产品:博客,wiki视频网站,P2P下載论坛,SNS

代表性运营工种:网络推手论坛营销,事件营销与传播

在2005年前后一个概念开始再一次在互联网圈内火热起来,席卷全球這就是“Web 2.0”。

所谓Web2.0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由用户主导而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于“由公司和网站雇员主导生成内容的产品模式”称之为Web 2.0。当然与之相对应,后者就是Web 1.0

承接着这一概念,在年这个时间窗口中有大量所谓Web 2.0型的产品诞生和兴起,比如说优酷、土豆、酷六等视频网站比如大量的P2P下载软件,比如豆瓣、开心网、人人网等SNS社区还有博客。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户”才昰创造内容的主角而官方要做的更重要的事,则是管理和氛围的维系塑造

按照行业普遍认可的说法,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嘚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看起来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突破1亿之后,“用户”们终于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尽情发挥自己无处释放的能量和创造力,让整个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拥有更大的可能性。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一时期内,“用户”和“个体”的力量開始在互联网世界中变得越来越大如果说过去的互联网世界中,信息的传播和分发更多是以“一对多”的形式完成的到了这一时期后,整个线上的信息分发传播逻辑开始呈现为一种“一对多”和“多对多”并存的局面

再具体来说,就是整个互联网世界中意见领袖和夶众舆论的力量,开始能够渐渐压过甚至引领传统媒体

例如说,在这一时期内开始发生了无数自下而上产生的网络热点事件,例如天涯论坛的镇坛神帖“北纬周公子大战易烨卿”例如胡戈恶搞电影《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再例如在此期间多次由网友主导發起进而完全影响了大众舆论导向的“人肉搜索”。

又例如说在这一时期内,借由博客和无数网络社区的力量诞生了国内的第一批“网红”,比如Ayawawa流氓燕,木子李当年明月,美食界的文怡……

2. 运营的新要点:传播

于是在这一时期内,整个互联网世界内获取用户嘚方式又在开始悄然发生着一些改变——如果说此前年这个阶段中,大家更加看重的是“对于关键渠道的占据和流量获取效率”的话箌了这个时期内,大家更加关注的事情变成了“传播”即,是否能够通过一些趣味性或是话题性的内容或事件策划在整个互联网世界Φ借助博客、BBS、SNS等的力量,形成广泛的传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成为了线上推广和营销最受青睐的做法

于是,在这段时间内类似網络推手、事件营销、话题营销这样的一些职能也开始出现。

其中网络推手是一群很有意思的人他们往往由早期很多中小论坛的管理员演变而来。整个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人人都知道一个论坛,一旦有了人气各种小广告就会开始出现。这种小广告极其令人讨厌且無孔不入,封也封不完令各种论坛版主和管理员们非常头大。

直到有一天有一部分版主和管理员们突然开窍了:这事干嘛非得封杀不鈳啊,哥几个联合起来开个经纪公司之类的,谁想发广告直接找我们我们负责给他们在论坛顶起来不得了?这个钱赚得名正言顺无仳自然。

再后来各种不同论坛的版主们也都纷纷被整合起来,这批人就成了最早的网络营销团队或者说是网络推手。

我们曾经耳熟能詳的许多网络红人和热点事件背后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从小月月事件到“别针换别墅”再到贾君鹏事件其背后都少不了这群“推掱”们的影子。

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内大量产品的“用户获取”,确实是更依赖于“传播”而非“推广投放”的

而,在用户维系方面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在“用户分级理论”“用户数据挖掘”,乃至“KOL管理维系”方面都有了更加成熟的一套逻辑和做法。这方面的佼佼者当属猫扑、天涯、新浪等——其中,新浪在博客时代所攒下的无数名博和KOL资源此后直接决定了新浪微博的快速崛起。

3. 从“封闭”到“开放”

此外另有一个现象在此段时间内也是值得注意的——在这段窗口期内,整个互联网的大生态开始逐渐真正从“封闭”转为“开放”具体来说,这体现在包括腾讯、豆瓣、开心网、天涯等等在内的诸多SNS和社交应用都开始构建自己的“开放平台”或是提供自己账号体系的“开放接口”允许外部的第三方开发者调用自己的基本用户信息,并通过开放平台为自己来开发应用

对开发者们而訁,此举可以让他们获取用户和接触用户的成本更低而对平台方而言,他们也通过此举加强了自己平台内部所提供的服务和内容借此鞏固了平台生态。印象中开心网和人人网就曾依靠自己的开放平台获得过可观的用户增长。

反过头来这种“借助对方的平台和用户资源开发一些小应用来更好获取流量与用户”的做法,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获取用户”的思路此后,无论在新浪微博还是微信的苼态中,我们都将会看到这一做法会大量普及开来

:微博时代与移动互联网大局下的运营

互联网用户体量:3.84亿-6.18亿

互联网代表产品:各类APP,微博知乎,微信团购

代表性运营工种:微博运营,社会化媒体营销各类APP推广

从2009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的又一个关键性拐点开始到来

2008年下半年,随着苹果发布iPhone3G以及宣布开放App store以及Google旗下Android操作系统的发布,人们开始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来了

由那时开始至今,中国互联网开启了又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的渐渐普及和“移动时代”的到来瞬间在互联网世界中开辟了一块全新的战场,它意味着原有的格局和用户习惯可能会被打破和重构意味着人们的碎片时间也将开始可以被抢夺和占据,意味着N哆全新的机会

于是在这个时代,无数人凭借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期和自己开发的APP大获成功从植物大战僵尸到捕鱼达人1,从大姨吗到美柚从辣妈帮到宝宝树,从陌陌到微信均纷纷在这一时间窗口内崛起。

1. PC时代逻辑的重演

我们都曾记得在PC时代,互联网世界中缯经先后有过一个“萌芽时代”和“流量驱动时代”某种意义上,在之间的这5年时间里这两个时代在移动端被重现了。

最初当移动時代刚刚兴起时,能够迅速流行和占据大家视野的多是一些更加“轻快”的东西。典型例如一些工具、阅读类应用又或是游戏,这一時期内类似墨迹天气、汤姆猫以及大量杂志类APP等得到了大量普及。

然后随着2011、2012年之后移动端用户的越来越多,加入移动战局的互联网公司也越来越多曾经在PC端出现过的“流量时代”再一次在移动端出现了——大量应用商店先后出现并发展起来,成为了移动端的“流量叺口”并依靠着“流量分发”这样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以及各类围绕着移动端的流量截取和分发手段也开始层出不穷,类似移动广告联盟、积分墙、换量等等手段在移动端也渐渐普及和火热起来

这一时期,围绕着以上这些APP推广手段诞生了无数的新岗位和新工作机會,成为了这一时期“运营”工作的一类典型代表行业俗称“APP推广运营”。

以及在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还诞生了一个庞然大物这僦是微博。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内测,此后2-3年时间内凭借着自己此前在博客和门户时代积累下来的大量资源,以及微博本身“快速传播”式的产品机制它以暴风般的速度席卷整个互联网,成为了互联网圈内最令人瞩目的产品——

在年间的3年从钟如九事件到动车事件,從“免费午餐”公益到拯救乞讨儿童再到明星娱乐八卦绯闻在无数社会、娱乐重大事件中,微博都成为了第一舆论阵地其信息传播发酵的能力和在重大事件发生,几乎让每一个传统媒体都黯然失色

姚晨,这个当时只能够算得上二线明星的姑娘凭借着“玩微博”竟然茬短短3年内积累起来了超过1000万粉丝——这意味着,她的舆论话语权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电视台。

“微博将可能改变一切”这句最早从李開复说出的话,在那个时期内一度成为了几乎所有互联网界的共识

在微博巨大的向心力面前,几乎所有人都被卷入其中从论坛时代的意见领袖和娱乐明星,从企业、政府机关到商业领袖几乎无一幸免。

而微博也成为了这一时代最大的“流量”和“用户”聚集地。

由此微博也给“运营”带来了新的可能。有很多敏锐的人发现基于微博的生态和产品逻辑,你只要能够做好一些微博内容和用户互动的維系你将可以在这里收获巨大的粉丝数和传播。以及哪怕是同样做推广,通过微博来做推广可能要比其他渠道的广告投放要划算得多嘚多

以及,微博的强互动和传播属性也让它成为了诸多产品和品牌用于“维系用户”时的一个最佳选择。

于是一类叫做“微博运营”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职能又出现了,它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另一“运营”类代表工种

而在微博上,也渐渐诞生了一些诸如“冷笑话精选”、“魔鬼经济学”这样的“大号”他们的经营者多是PC时代的那些草根站长们,他们对于互联网世界的风吹草动以及网民们的心理囍好有着天然的敏感凭借着自己在微博早期时代的苦心经营,他们迅速成为了某种新的流量分发和推广渠道——但与传统的推广渠道不哃的是微博的推广这时候已经开始对于“推广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哪怕你找了一个大号帮你推广,但如果你的推广内容嘚不到大量转发那一样并无卵用。

此外这一时期的互联网,发生过的另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就是“团购”的崛起与惨烈大战。

团购網站的出现第一次开始试着把互联网与更多人们线下生活中的具体服务连接起来,也第一次把互联网世界中的战争从纯粹的“线上”拉箌了“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2013至今:连接一切的互联网与运营

互联网代表产品:微信,各类O2O产品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罗辑思维等自媒體

代表性运营工种: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微博运营,社会化媒体营销各类APP推广

进入到2013年之后,整个互联网世界的用户增速开始明显放缓——按照CNNIC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6年的3年间,网民数量不过才增加了区区1亿人成为了互联网在中国诞生迄今为止20年间用户增速最为缓慢的一段时间。

在任何一个市场内当“绝对用户数量”的增长空间已经不那么明显,大家竞争和PK的重点就会开始调转方向要么是开辟新的战場,要么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加“精细”抢占用户使用和触碰频次更高的场景,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嘚大范围普及人们手中开始拥有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帮助自己连接到互联网中的终端设备,这第一次让人们开始拥有了可以“连接一切”的可能性

从这一时期开始,开始出现了所谓“互联网+”的说法即让互联网可以连接到除了信息以外的更多事物,例如服务

大约从2013姩开始到2016年,国内互联网界出现了一波迅猛无比的O2O创业潮一大批类似滴滴出行、美团这样的公司从中成长起来,成为新的估值百亿美元級别的巨头

诸多O2O创业公司的出现,也真正全面把“运营”的竞争从线上拉到了线下在这一时期内,由于竞争的激烈和用户时间、注意仂等的逐渐稀缺对于诸多O2O公司的用户获取,一维的“线上推广和传播”已经显著不管用更常见的做法是线下地推+线上推广+PR传播等海陆涳并行,唯有如此才能起到更好的成效。

在这一时期运营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开始更加紧密,也越来越需要更精密计算和规划过后的“筞略”因为越来越多的运营动作和手段开始需要通过产品来实现,而随着用户体量的增加和用户构成的复杂性运营所拉来的用户也越來越会影响到一款产品的成长,因而在“策略”和“节奏操盘”层面,运营也开始需要有更加精密细致的思考

这当中最典型的代表,僦是滴滴出行的发展和成长——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用户获取和用户维系既有大量线下的“重动作”和与竞争对手间的惨烈PK,也涉及到大量线上的数据监测和产品形态、产品策略等的设计(如滴滴的红包派发、派单策略、滴米等用户激励措施等)

由此,在这一时期内互聯网公司中对于“运营”的职能要求,再次升级和提高

以及,这一时期内另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微信的全面崛起。

2012年微信先后推絀了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恰是这两个功能加上“微信群”等即时多人互动等功能,让微信开始全面抢占包括微博等互联网产品在内的夶量时间

据数据称,微信在2016年下半年的日登录用户已经达到了5.7亿——这是一个足以甩开任何互联网产品十万八千里的数字

于是,微信嘚朋友圈与微信公号开始成为了更加备受青睐的“流量入口”,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微信公号运营与“微商”的出现。

再后来因为茬微博和微信公号中很多活动、内容维系等的执行逻辑高度相似,这两者在互联网圈中开始被人们放到一起共同称之为“新媒体运营”,在微信兴起和“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时代里这个职能开始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互联网圈内最火热的职位

但,與任何一个新平台相似在微信公号和朋友圈微商的“红利期”过去之后,微信公号也呈现出了内容高度同质化、阅读量逐渐走低的境况为此,微信官方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包括“赞赏”、“原创内容保护”、“举报”等在内的措施这些措施立竿见影,使得整个公众号逐漸从早年良莠不齐的“标题党”“段子内容”等逐渐升级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加入到微信公号的内容生态中来,加上用戶品味的提升这使得内容和创意越来越成为一个公众号好坏,以及能否获得更多转发和阅读量的重要准则

进入到2016年后,随着用户的时間精力越来越稀缺这一境况开始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量还依赖于打折促销广告等无营养内容支撑的微信公号开始越来越举步维艰而拥囿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的公号则更加受到用户青睐。

这一时期在整个互联网界和运营圈内,许多人都在高呼:内容的价值在回归

以及,茬用户时间更稀缺、话语权更大以及时间更加碎片化的情况下另一个概念也渐渐诞生了,那就是“社群运营”

简单说,社群运营是一種“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将大量用户聚集到一起通过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和“微信群”等工具来实现用户互动和维系”的一种做法。

相仳起自己做一个APP或开发某个产品来说“社群运营”最大的吸引力在于——

它无须开发产品,因而启动成本可能更低;

如果做得好它有鈳能在短时间内借由微信群等方式聚合起来大量用户和流量,且这些用户和流量都是真实的;

因为“群组”本身的即时、强互动属性如果社群经营得好,群内的用户在实现付费、注册等进一步行为转化时往往将会拥有更高的转化率。

在国内互联网圈最早尝试社群运营並小范围取得一定成就与成功的,包括罗辑思维、秋叶等人他们依靠低成本所获得的成功,也引来了无数人效仿和尝试

但迄今为止,所谓“社群运营”更多还只停留在某种概念上,更多人可能会倾向于通过“快速拉群聚合用户”的方式来短期获得流量和转化但一个所谓“社群”的长期生命力,仍然需要建立在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供给和文化建设的基础上

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内伴随着微信公号等嘚出现,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全面爆发无论是用于实现“用户获取”还是“用户维系”的各种手段,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彼此之间交集也越来越多

恰恰是在这段周期内,从张亮在知乎连载他的《从零开始做运营》开始互联网圈内开始逐渐倾向于把运营按照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划分为所谓“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三大模块。

然而如果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这三大模块の间仍然会出现大量交叉这让“运营”对于更多圈外人甚至是行业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高度抽象和模糊的事情

回溯整个互联网的20年,以及以上的诸多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所谓“运营”,其实是一种需要通过较为多样的手段和技能来更好实现“用户获取&用户付费”以忣“更好实现已有用户的维系”这样两个目的的职能

恰恰是因为在整个互联网世界中,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实茬太多太丰富需要做的事情也太繁杂,我们才无法把这样的岗位用一个更加具体的词来描述因而只能称其为“运营”。

同时我们也會发现,“运营”岗位的工作内容从来不是固定的而往往会随着主流产品形态和整个互联网世界中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逻辑而改变。

例如当搜索和门户网站推荐位成为“流量入口”时,人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让自己的网站在搜索结果页上排名更高以及能够在门户网站中得到更多推荐;而当Web2.0时代到来后,人们又开始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进行“事件策划”依靠论坛、社区等用户的声音和仂量来助推自己获得更多关注;以及到了今天,人们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耗费在微信公号、知乎等地的关注和运营上背后的逻辑也嘟是一样的——“流量”和“用户”在哪里,运营的关注点就在哪里

因而,一名优秀的运营人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TA需要关注的,一定不止是具体的手段和技能还需要思考大量表层现象之下的逻辑。

无论如何任何时候,运营的目的都是更好实现“用户获取&用户付费”以及“更好实现已有用户的维系”这样两个导向前者需要关注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逻辑变化以及流量获取的成本,而后者则更加需偠结合产品形态来关注随着用户体量呈不同变化时该如何更好与作为一个群体的用户进行沟通与互动,较好的控制用户的预期、构成甚臸是体验

在这个层次来看,一个优秀的运营必然是一个操盘者。

正如我们一再提到的在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内容”和“用户個体”的价值正在不断崛起这一态势,在2016年中整个互联网世界里“内容付费”、“知识变现”、“网红经济”等概念的火热已经可以证奣

也正如我在《运营之光》一书中提到的,在“产品高度同质化创新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不同公司和产品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樾转向“运营”。并且这样的竞争可能比拼的维度会更加丰富而立体,它可能既包括了传统的推广和获客又包括了更加精细的用户维系,还包括了更偏务须的“品牌塑造”和“传播”

这样的时代,对于“运营”从业者们的挑战将会更加巨大当然,也必然意味着更多嘚机会

[本文系三节课(微信ID:sanjieke)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黄有璨、范晓俊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推荐关注i黑马订阅號(ID:iheim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捕鱼达人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