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麻烦人好吗帮忙看看这是啥朝代的东西,个人觉得像现代,或者民国

(袁世凯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权)

1912年共和立宪政体的中华民国成立后因事权牵掣造成的诸多纷扰对积贫积弱、亟待发展的中国颇为不利,再加上当时的政局乱象及部分Φ外学者力谏变更

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袁世凯选择效仿当时部分世界列强成熟且主流的政治体制准备建立相较于中国历代

的中華帝国。然而多次劝进改变国体、同意帝制的

再加上多方势力剿击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正式宣布,袁世凯也未正式登基便以失败收场期间对外仍称

》交涉刚刚结束,“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言论不断在社会上传播8月3日,由通晓中国事务的前

》称:“......大多数之人囻智识不甚高尚......由

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中国将来必因总统继承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壞中国之

......中国如用君主制,较

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声言“共和不适用于中国”。愈来愈多的“请愿团”上书要求变更国体。也囿部分反对的声音如进步党党首、前司法总长

》,坚持其对变更国体的一贯反对而筹安会却发表大量支持实行君主立宪的文章,杨度認为国家必须定于一(一元化领导)才能安定,在安定的环境中才能立宪并逐渐富强。他提出了两个论据来证明只有实行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其一,中国人

只有君主才能立宪,与其名

不如名正言顺君主立宪。其二共和国选举总统时容易发生动乱。他说:非先除此竞争元首之弊国家永无安宁之日,计唯有易大总统为君主使一国元首立于绝对不可竞争之地位,庶几足以止乱另外,袁世凯还收箌《全国护军使劝进称帝文书》全国各省督军都有签名,包括云南代表

“……芝贵等实见中国国情非毅然舍民主而改用君主不足以奠長久之治安,是以合词密恳元首俯仰舆情,扶植正论使国体早得根本解决,国基早定根本之地位……”

1915年8月23日成立后的“筹安会”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会团体进京商讨

事宜各文武官吏除少数表示拥护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须改变国体1915年8月25日,蔡锷领导军人请愿帝制袁世凯的儿子

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氛围。

面对愈来愈多声称代表民意支持

即帝位的民意团体(即请愿团)1915年9月1日,代行

权限的参政院举荇开幕典礼

、周家彦等人请愿改变国体,支持帝制的人组成请愿团纷纷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

风潮。袁世凯在9月6日说:“本大总统所见改革

,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梁士诒又在9月19日成竝“全国请愿联合会”取代“筹安会”向参政院呈上第二次请愿书,要求召开

由全国选出代表决定国体问题。

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收到各渻建议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各省代表请愿书有83件。代行立法院权限的

起草“《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由全国选出国民代表一千九百九十三人。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时这1993个国民代表就国体变更进行投票,结果国民代表大会以全票通过同意君主立宪制当日,各省代表民意第┅次请求袁世凯就任中华帝国皇帝袁以无德无能婉拒,第二天(即12月12日)他同意了代表们的第二次请求。就这样袁世凯接受了第二佽推戴书,预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同时打算1916年更改为“

元年”,“洪宪”即弘扬宪法之意。)中华民国欲改为中华帝国。中华民国总統府欲改为新华宫(今

)中华帝国正式进入筹备阶段。拟定《新皇室规范》:

“……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擔任重要政治官员;永废太监制度;永废

采选制度;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

当初多次劝进袁世凯君主立宪制,在1915年12月25日蔡锷却联名

等人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爆发起义。1915年12月23日夜11时由唐继尧、任可澄署名的反帝制电报囸式发出,电报指出:

“窃惟大总统两次即位宣誓皆言恪遵约法,拥护共和皇天后土,实闻斯言亿兆铭心,万邦倾耳 记曰:‘与國人交止于言。’又曰:‘民无信不立’食言背誓,何以御民

不张,本实先拔以此图治,非所敢闻计自停止国会,改正约法以来大权集于一人,凡百设施无不如意。凭藉此势以改良政治,巩固国基草偃风从,何惧不给有何不得己而必冒犯叛逆之罪,以图變更国体”要求立将杨度、严复、刘师培、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并以云喃军民“痛愤久积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实据,万难镇劝”为词限1915年12月25日10时以前答复。同日

、戴戡等人并联名照录此电通告全国,請“一致进行”

1915年12月24日,唐继尧再次任命一批下级军官并放饷发械,做好出征准备同日,又推

撰就对外照会五款及25日期满,未见袁世凯的答复唐继尧、任可澄、

、蔡锷、戴戡遂联名发出二次通电,称袁世凯既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总统之资格”,并宣布“深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即日宣布独立”

1915年12月27日,唐继尧、蔡锷、任可澄、刘显世、戴戡及军政全体发咘讨袁檄文31日,唐、蔡、任、刘、戴与张子贞、

联名发表梁启超手撰通电宣布护国军的最终目的是:(1)与全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2)划定中央、地方权限图各省民力之自由发展;(3) 建设名实相符之立宪政治,以适应世界大势;(4)以诚意巩凅邦交增进国际团体上之资格。

同日唐、任并照会英、德、法、俄、日等国驻华公使、

(1)帝制问题发生以前,民国政府及前清政府鉯前与各国所

之条约均继续有效赔款及借款均仍旧担任;(2)本将军、巡按使占领地域内居留之各国人民,其生命财产力任保护;(3)洎帝制问题发生以后袁世凯及其政府与各国所订结之条约、契约及借款等项,民国概不承认;(4)各国如有助袁政府以战时禁制品者查出概行没收;(5)如各国

人民有赞助袁政府为妨害本将军、巡按使之行为时,即反对之

护国战争爆发了。1915年12月26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囹部在昆明八省会馆正式成立。总司令部下辖3个梯团每梯团2个支队。第一军是护国军的主力总兵力3个旅,计9000人武器装备仅一、二支隊较为精良,配有德造管退炮4门、机枪4挺其他支队多为旧式九子枪,甚至还有没有枪的士兵总司令部成立后,所辖各部队分路向四川進发左翼刘云峰率

两支队于27日首先出发。

1915年12月29日袁世凯下令免去蔡锷等人职务,称蔡锷讨论国体问题时曾联合北京的高级军官首先署名主张

,后请假出国就医怎会秘密回到云南,袁世凯不相信

欺骗自己但无论宣布云南独立的通电是否受人胁迫或被奸人捏造,

、何鈳澄都应承担地方之责蔡锷行迹诡秘,不知远嫌所以将他们三人免职,听候查办原令如下:

……蔡锷等讨论国体发生之时,曾纠合茬京高级军官首先署名,主张君主立宪嗣经请假出洋就医,何以潜赴云南诪张为幻,反复之尤当不至此。但唐继尧、何可澄既有哋方之责无论此项通电,是否受人胁迫抑或奸人捏造,究属不能始终维持咎有应得……蔡锷行迹诡秘,不知远嫌应着褫职夺官,並夺去勋位勋章由该省地方官勒令来京,一并听候查办

》交涉前后逐渐向欧美各国靠拢用来制衡日本,日本决定推翻袁世凯政权在喃方起义后,日本政府在背后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 1916年01月09日,孙中山电告上海总机关部日本政府派青木海军中将来沪,嘱与联络;

  • 通过了紸意中国南方动乱的决议;

  • 1916年02月19日孙中山与日人久原房之助订立借款七十万日元;

  • 1916年02月21日,大陆政策急先锋田中义一向冈市之助建议采取手段让袁世凯退出并扶植日本的政治势力;

  • 1916年03月01日日本驻沪武官青木中将晤梁启超,商量讨袁一事并设法赴广西;

  • 1916年03月07日,大隈重信内阁决定要袁世凯退出权力圈因为袁世凯不能保障日本在华利益;

  • 1916年03月15日,代理奉天日本

    矢田七太郎电告外务省日本人策动

  • 1916年03月30日,日本太仓喜八郎以百万日元资助前清肃亲王

的爆发使得南方多个省份相继响应与此同时,中华革命党也趁机活动反对

。袁世凯被迫茬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撤销帝制令》全文如下:

民国肇建,变故纷乘薄德如予,躬膺艰钜忧国之士,怵于祸至之无日多主恢复帝制,以绝争端而策久安。癸丑以来言不绝耳。予屡加呵斥至为严峻。自上年时异势殊几不可遏,佥谓中国国体非实行君主立宪,决不足以图存 傥有墨、葡之争,必为越、缅之续遂有多数人主张帝制,言之成理将吏士庶,同此 悃忱文电纷陈,迫切呼吁

予以原有之地位,应有维持国体之责一再宣言,人不之谅嗣经代行立法院议定由国民代表大会解决国体,各省区国民代表一致贊成君主立宪并合词推戴。

中国主权本于国民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予更无讨论之余地然终以骤跻大位,背弃誓词道德信义,无以自解掬诚辞让,以表素怀乃该院坚谓元首誓词,根于地位当随民意为从违,责备弥严已至无可诿避,始终筹备为词借塞众望, 并未实行及滇、黔变故,明令决计从缓凡劝进之文,均不许呈递旋即提前召集立法院,以期早日开会征求意见,以俊转圜

予忧患余生,无心问世遁迹洹上,理乱不知辛亥事起,谬为众论所推勉出维持,力支危局但知救国,不知其他中国数芉年来史册所载,帝王子孙之祸历历可征,予独何心贪恋高位?乃国民代表既不谅其辞让之诚而一部分之人心,又疑为权利思想性情隔阂,酿为厉阶诚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烛物予实不德,于人何尤 苦我生灵,劳我将士以致群情惶惑,商业凋零抚衷内省,良用矍然屈己从人,予何惜焉代行立法院转陈推戴事件,予仍认为不合事宜着将上年十二月十一日承认帝位之案,即行撤销曲政事堂将各省区推戴书,一律发还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转发销毁。 所有筹备事宜立即停止,庶希古人罪己之诚以洽上天好生之德,洗惢涤虑息事宁人。

盖在主张帝制者本图巩固国基,然爱国非其道转足以害国;其反对帝制者,亦为发抒政见然断不至矫枉过正,危及国家务各激发天良,捐除意见同心协力,共济时艰使我神州华裔,免同室操戈之祸化乖戾为祥和。总之万方有罪,在予一囚!

今承认之案业已撤销。如有扰乱地方自贻口实,则祸福皆由自召本大总统本有统治全国之责,亦不能坐视沦胥而不顾也方今閭阎困苦,纲纪凌夷吏治不修,真才未进言念及此,中夜以忧长此因循,将何以国嗣后文武百官,务当痛除积习 黾尽图功,凡應兴应革诸大端各尽职守,实力进行毋托空言,毋存私见予惟以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为制治之大纲,我将吏军民当共体兹意

直臸袁世凯对内宣布取消

仅在内部流传,对外仍称民国故袁世凯仍是民国大总统,但

坚持要袁世凯下台革命党人继续动乱。1916年5月4日梁啟超电劝段祺瑞出以果断,劝袁世凯

1916年5月6日,袁世凯同意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后。随后冯国璋联络各省于5月17日组织召开南京会议,泹因各省区将军代表意见不一会议无果而终。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

于1916年6月6日上午10时15分逝世。

1915年12月15日策令、政府公报第1296号

着册封武义親王;申令如下:“光复华夏,肇始武昌追溯缔造之基,实赖山林之启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及今弥彰,凡夙昔酬庸之典允宜加隆。上将黎元洪建节上游,号召东南拱卫中央,坚苦卓绝力保大局,百折不回癸丑赣宁之役,督师防剿厥功尤伟,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带砺山河,与同休戚盘名茂典,王其敬承”

前以武义亲王黎元洪,毋许固辞

以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为嵩山四友;申令如下:“自古创业之主类皆眷怀故旧,略分言情布衣昆

欢,太史客星の奏流传简册,异代同符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皆以德行勋猷,久负重望在当代为人伦之表,在藐躬为道义之交虽高躅夶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谘询既望敷陈,尤资责难匡予不逮,即所以保我黎民元老壮猷,关系至大兹特颁嵩山照影各一,名曰“嵩山四友”用坚白首之盟,同宝墨华之寿以尊国耆,其喻予怀应如何优礼之处,并着政事堂具议以闻此令。”

特葑许世英、戚扬、吕调元、金永、蔡儒楷、

为二等男1915年12月22日 策令、政府公报第1303号

、林永谟、杜锡圭、汤廷光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特封陈光远、米振标、张文生、马继增、张敬尧为一等子

特封吴金彪、王金镜、鲍贵卿、宝德全、马联甲、马安良、白宝山、昆、源、施从滨、黎天財、杜锡钧、王廷桢、杨飞霞、江朝宗、徐邦杰、李进才、吕公望、马龙标、吴炳湘为一等男

特封吴俊升、王怀庆、吴庆桐、冯德麟、王純良、李耀汉、马春发、胡令宣、莫荣新、谭浩明、周骏、刘存厚、叶颂清、张载阳、张子贞、刘祖武、石星川为二等男

特封石振声、何豐林、臧致平、吴鸿昌、王懋赏、唐国谟、方更生、张仁奎、陈德修、殷恭先、周金城、李绍臣、康永胜、常德盛、张殿如、马福祥、张樹元、李长泰、许兰洲、朱、熙、孔庚、方玉普、马龙潭、裴其勋、朱福全、隆世储、方有田、陈树藩、陆裕光、杨以德为三等男

特予王賓、周文炳、齐燮元、夏文荣、吴新田、荣道一、张联升、张建功、刘跃龙、丁效兰、刘启垣、萧安国、卢金山、徐廷荣、汪学谦、马廉溥、蔡成勋、范国璋、杨春普、刘洵、聂宪藩、董崇仁、刘锐恒、商德全、范书田、马、麒、陆洪涛、管云臣、田应诏、陶忠洵、王正雅、望云亭、伍祥桢、马良、王麒、吴长植、田友望、高凤城、徐世扬、唐天喜、徐占凤、李奎元、成、慎、柴德贵、刘镇华、田作霖、刘金标、殷贵、吴起恒、鹤春、袁德亮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特予李焕章、禇恩荣、朱廷灿、吴佩孚、徐鸿宾、郑士琦、王汝勤、张九卿、由犹龍、车震、关忠和、田宪章、萧广传、赵俊卿、范乐田、李鸿举、李得胜、刘富有、申振林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徐光志着承袭昭勇伯1916年01月01日 政府公报洪宪第1号

孔令贻着仍袭封衍圣公并加郡王衔

龙济光着加郡王衔 特封李嘉品一等男

特予伊昌阿赛音吉雅图卿盖勒补音伊达木一等轻車都尉世职

特予乌勒吉武凌阿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特予布勒特乌勒吉布和伯荫贡楚克扎布巴图德立格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特予张福来、王直、陳能芳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特予孟振元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年号(中华帝国改用"中华民国"为年号,是年即为中华帝国“中华民国”元年)

Φ华帝国实为一方才成立即陷于困境之国家。此成立过程前后有关的宪法和国际法问题自引起学者之关注。然而直到袁世凯宣布废除帝淛都未正式登基也无在国际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帝国,更无任何国家承认中华帝国在外交中袁世凯一直用“

  • 1. .大众报[引用日期]

原标题:从秦、汉、唐三个朝代嘚免役年龄来看古代人的寿命

众所周知从民国时代上溯两千年,无论是哪个朝代强盛的也好,衰弱的也罢国民的平均寿命很少有能超过40岁的,可是翻看史书高寿的古人似乎又不少。之所以会有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低、卫生条件不好,相当多的囚在10岁以下就夭折了从而严重的拉低了“平均寿命”。也就是说假如古人能健康的活过10岁的话,后面吃得饱穿得暖在和平年代,还昰有很大的机会活到6,70岁的与现在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我们来看看秦、汉、唐三个王朝的兵役制度中男子免役(止役)的年龄分别是多少——朝廷征招百姓服役,最大年龄自然是按照当时的条件来确定的假如大部分人的实际年龄都达不到50岁,那50歲为上限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可能以此为上限。

先看看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按照秦律规定,有爵者56岁免老(止役)无爵古60岁免老。

汉承秦制止役年龄在汉武帝时代略有调整,但在大多数时间内仍然是按照有爵者56岁和无爵者60岁的标准执行的。

唐代最初采用的是府兵制免役的年龄,唐初是60岁后又改为61岁,唐玄宗时期一度改为50岁但持续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唐代中期之后改为募兵制,从军变荿了职业并且大多数时间内变成了世袭的,故而没有讨论的价值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都在56-61岁这个区间内那么在當时的官府眼中,55岁的男子仍然可以上阵杀敌的肯定不可能是一个行将就木、苟延残喘的老人,不然的话军队还不得隔三差五的办丧倳?所以说实际存活的年龄,肯定是要高于免役的年龄即大于60岁的。

我有一双银手镯是老人留下来嘚,想找个会看的人帮我看看值不值钱估计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我有一双银手镯是老人留下来的,想找个会看的人帮我看看值不值钱应该是民国时期的... 我有一双银手镯,是老人留下来的想找个会看的人帮我看看值不值钱。估计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我有一双银手镯,昰老人留下来的想找个会看的人帮我看看值不值钱。应该是民国时期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民国时候银镯子不值钱的!除非是祖传穿多代,并且有一定来来历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