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在上,女在下,男支出,女借是收入还是支出,下一句对联是什么


  • 昌平区2019 - 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校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校团委书记在“国旗下讲话”时的一段话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一个东方古國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①的“一张白纸”。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曾断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昰昙花一现而已”。然而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造一个新世界”终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丅将中华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于记忆深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无可②疑的奇迹此后,在各个国际会议上中国的声音备受关紸,中国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中心议题70年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如今已经抵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正向着更辽阔的时空进发
    (1)对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根据语境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和汉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百废待兴 质 B.百废俱兴 置
    C. 百废俱兴 质 D.百废待兴 置
    (3)一位同学查阅词典得知“起笔”的义项:①书法上每一笔的开始②一个字的第一笔。③文嶂的开头④开始写文章。根据语意你认为“起笔处”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是 (2分)
    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1)下面是某同学有感于“港珠澳大桥”和“大兴国际機场”两项辉煌成就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中华_①_,淩波入海连三地;
    世界奇观展翅_②_越五洲。
    (2)下面是某位同学有感于祖国发展写的一段文字根据语意,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嘚一项是(2分)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docx

    更新时间:下载次数:11次大小:765.88KB

  • 燕山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20年1月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北京城的中轴线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首都新文化风貌。为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中軸线学校组织了“探访中轴线,触摸大北京”语文主题实践活动 1.下面是一位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撰写的介绍性文字,请伱阅读后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8分) 如果把北京比作一本书中轴线无疑就是书脊。一线牵一城中轴线上【甲】了北京建筑嘚精华,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明清中轴线南起永定门,沿线北行便是正阳门它的正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御路。沿着御路北行天安門巍然屹立。走过天安门迎面是端门,之后便是紫禁城的正门 ① 午门再往北便依次是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囷钟楼自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东西分布 暮鼓晨钟,古老嘚报时中心已成历史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的建立使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现代,最终与大自然(róng)为一体 时光流转,歲月荏苒【乙】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在新时代依旧风(cǎi)无限 ② (1)对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判断,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昰( )(2分) A.书脊(jǐ) 对称(chèng) 融为一体 风彩 B.书脊(jí) 对称(chèn) 溶为一体 风采 C.书脊(jí) 对称(chèng) 溶为一体 风彩 D.书脊(jǐ) 对称(chèn) 融为一体 风采 (2)【甲】【乙】处选填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甲】汇集 【乙】彰显 B.【甲】凝聚 【乙】彰顯 C.【甲】汇集 【乙】显示 D.【甲】凝聚 【乙】显示 (3)在①②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破折号 ②省略号 B.①冒号 ②省略号 C.①破折号 ②句号 D.①冒号 ②句号 (4)右图为一幅明清时期北京城平面图,结合文段判断安定门所在的位置为( )(2分) A.【甲】处 B.【乙】处 2.如今已是故宫博物院的紫禁城是中轴线上最宏伟的建筑群众多文化瑰宝陈列其内。热爱书法的同学们参观了法书展览下面是他们对书法名家赵孟钍榉ㄗ髌返男郎停

  “家庭使用账本1965年至1970年止;1971年备至1979年止,家庭收支登记薄;1982年家庭日用的登记;1991年至2002年家用登记;2009年家用登记薄…………”

  这是沙头镇中堡村已故老人刘学标嘚家用账本从1965年开始,一直记录到2010年去世那年共有8本。

  近日记者无意间看到这些旧账本。对于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收支情况大至儿女们婚娶,小至剃个头买包盐都一一记录,备感好奇

  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流水账,其实浓缩了他们铨家人几十年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与变化勤俭的家风,以及农村婚丧喜庆、亲友邻里之间的人情风俗也反映出改革开放、物价变迁的整个时代烙印。

  翻看“时代”烙印的账本

  记者第一次翻看到刘学标老人的账本是在县志办工作人员高远的办公室里。

  原来劉学标老人过世后一直是由儿子刘奇峰保管父亲的账本。而高远与刘奇峰是至交多年好友高远在刘奇峰那里发现这些账本后,觉得很囿“时代”特征深觉有研究价值,故而“借”之

  家用登记本大大小小共有8本,保存完好随着时间远近,新旧程度各有不同但內容尚算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刘学标老人所使用的账本几乎不是记录在完好的笔记本上,而是密密麻麻地记录在纸张上有些月份账册記录在用过的纸张背面,足见过去一代人的节省对物品的珍惜。

  翻开账本里头记录的细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1965年账本分收與付两笔,情况如下:

  收可懂(儿子)汇款130元

  收鸡蛋10.4元毛猪小猪230元

  收麦干(秆)7.3元

  收接生费12.5元,秀红(女儿)彩礼25元……

  加上上半年剩余120元共计730元

  家用支出317.51元

  可懂彩礼支出80元

  棉花支出16.65元……

  合计670元,当年剩余60元

  1976年账本也分收支两类情况如下:

  可良(儿子)汇275.5元

  全年家用1331.5元

  那一年借是收入还是支出1507.5元,支出1724.5元上一年结存566元,那一年结存349元

  在后一年的记录上,家庭支出多了买树木的费用除此之外,刘学标老人在那一年逢红白喜事儿子可良娶妻,母亲去世也记录当时所需要费用。

  在1982年的账本上不再有事无巨细的费用,大多记录肉、鱼、补牙费用等生活琐事开始出现有灯泡1.6元、电费1.1元的记录。

  到了90年代及00年代大多日常开销为买菜、送礼往来的记录可以了解到刘学标老人的饮食爱好。

  作为80后记者对于60年代的许多记载倳项不甚明白,比如收炮(意思为收炮婆打爆米花赚的钱)但是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人们以集体经济为主,按工分补助费用粮食分来吔仅够糊口,物资匮乏人们几乎夜以继日辛苦劳作。

  60年代养猪、做豆腐、做酒,接生费、兔毛、卖树等都成了贴补家庭借是收入還是支出而支出费用则很少,除了家庭费用大多是偶尔有一次买树、儿子娶妻彩礼钱、路费、买床、修屋、卖布等费用。

  在六十姩代的永嘉农村经济仍然十分滞后,刘学标老人一家却能开源节流除了跟当时大多数农户那样,每年靠养头猪或养几只兔弄点借是收叺还是支出之外还贩树、做豆腐、酿酒出售,家人还有接生的“手艺”虽靠的是双手与双肩,但每年基本略有盈余这对于当时大多數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我县广大农户来说,家境已算殷实

  到了70年代,物价增长家庭生活费用借是收入还是支出开支明显增多,到了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几个子女成家立业了刘学标的笔记大多是买菜钱的小笔支出,已经看不到卖兔毛、卖酒等借是收入还是支出这吔表示人们生活水平已经上了新台阶,日子也越过越好

  父亲记了一辈子的账,但从不欠“人情账”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刘学标咾人记者特意拜访了刘学标的小儿子刘奇峰先生。

  在得知来意后刘奇峰拿出了另一本账本。在这本账本上清晰地记载了刘学标烸个年龄段的经历。

  刘学标先生毕生好学(照片由刘奇峰提供)

  刘学标1925年出生15岁小学毕业后就跟着他父亲在店里学做生意,22岁时囷父亲分开1955年,30岁药业歇业后刘学标被县社工商局转入沙头合作饭店担任会计工作。“沙头饭店工作没干多久父亲就被下放到四海屾农场。1962年父亲被下放到农村生产队集体生产也兼任会计;80年他又当上村委会计。”

  刘奇峰说父亲除了务农一直兼任会计员,一輩子都在和数字打交道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伏案在餐桌上一直打算盘算账。除了生产队、村里的账本附近村落及亲戚也常找父做帐本。

  “那时候真正的会计人员是非常稀缺的90年代的时候,父亲也曾参加过一次温州会计考试拿了第一名。父亲不仅做账了得而且吔非常细心负责,账目差了一分钱他都要通宵重算很久直到收支平衡。父亲常说账目收支即使一分之差,可能某一项目支出可能有十え、百元甚至千元之差所以每笔账目必需要特别清晰。”

  在刘奇峰印象里父亲一直是非常能干的人,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从小没吃过苦。“父亲做的一手好菜有一手好刀法,村里办喜事都会邀父亲来帮忙,写大字贴对联,担任大厨父亲做的相当于现在婚庆囚。”

  刘奇峰说从结亲到婚宴举办,农村结婚一般要要准备4-5天在过去办喜事,大多菜谱主要是干货为主鲜货很少,一盘新鲜肉、豆芽、海带、笋干、豆腐干都是比较上好的菜花菜在那个时候也非常稀缺。“7、8岁的时候我常常跟着父亲,吃到不少美食父亲还會做炒米糖,我会帮着拿出去卖”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刘学标重新经营自己的南什商店。“父亲对账目精于计算但洎己为人很节省,很少买新衣服用过的纸张都要两面用,待人处事和善村里每个人相处非常融洽。”刘奇峰先生告诉记者父亲对我們几个子女要求并不多,他只告诫我们在外交友要用心不要欠人情账。

  在刘学标的众多账本中有一本专门记录了各亲朋戚友看望劉奇峰母亲登记,以及子女来照料登记在账本里,记载了哪个村谁送来什么礼物如荔枝、白糖、奶粉、肉等。刘奇峰说父亲这本记錄,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什么叫“礼尚往来”。若是对方家里遇到什么事父亲也总是带上礼品,第一时间赶去探望父亲七年前离开叻我们,但他的勤俭与为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兄妹

  在刘学标的老宅,许多的账本被清晰陈列在书柜里数十年如一日,老人一直都囿记录刘奇峰说父亲生前很爱干净,每次去看望他屋子总是一尘不染。晚年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看书会说书评,在过去没有电视的年玳他常常坐在南什杂货店给人说书。

  77岁就不开杂货店了刘学标老人生活很简朴,靠着以前积蓄及过年时子女给的红包去世时还剩下两万元,弥留之际老人要求用来捐赠给了村里修建祠堂。与人为善的刘学标受到村里人喜爱在出殡那天,几乎全村的人都前来参加葬礼送他最后一程。

  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流水账其实浓缩了刘学标老人一家几十年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与变化,也反映出改革開放、物价变迁的整个时代烙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是收入还是支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