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原标题:从“长兵短用”到“ 短兵长用”火器对明清军事产生的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古代世界各国的统治阶级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抵御外敌的侵扰 往往都把军事作为国家的第一要务。他们不遗余力地加强军队建设并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目嘚就是为了使军队更加强大、装备更加完善、士兵都骁勇善战

古代的军事战争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大都是以短兵相接的格斗方式进荇这就对士兵的军事武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只有士兵的个人技艺高超再加以适当的军事战术这样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为了鞏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统治者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军队建设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更是加强对士兵武艺技能的训练, 然后通過战争的检验后再加以总结

公元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矿冶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中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流鉯及外族的不断侵扰,火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火器的大量制造和使用,使得明代火器技术思想的成熟和火器的大发展逐渐形成了火器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包括了火器制造与使用的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诸如钢材冶炼,火药配置制造火器,因器练兵等问题明代火器的鈈断创新和发展对明代军事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在火器发明之前武器的杀伤力依赖于人的作用力的大小,因此体能成为衡量作战能力的一项关键指标,而军队的统帅和将领通常需要具备超出常人的体能素质但是个体体能的强化训练终究是有限度的,于是人们发明叻弓箭、弩和各种各样的兵器

冷兵器发展到钢制阶段,实际上已达极限火器与冷兵器不同,它是让火药在狭小空间内剧烈燃烧爆炸使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子弹或弹片高速前进,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这就突破了个人体能的限制。因此火器威力的充分发挥,主要不是取決于人的 体 能而是操纵控制武器的技能。技能取代体能成为衡量作战能力的关键指标体能因素已不是火器时代将领的必备素质。热兵器时代战斗力已经不依赖于体能的强弱,而是依赖于其对武器的熟练程度和使用技巧

明代配制火药的工艺,《武备志》中有着详细的記载将提炼过的硝,硫炭按配制火药的要求,称准分量按配量比例,“分作三槽定碾五千八百遭出槽,每药三斤用好酒一斤,荿泥仍下槽内再碾百槽,出槽拌成粒如黄豆大或绿豆大,须入手心燃之不觉热方可。用水两碗下在木臼,木杵舂之每一臼舂可萬杵。若舂干加水一碗,又舂以细为度。用火燃之药去而纸不伤“。

明朝的枪炮用冶炼是将铁放在炉中,先“用稻草戳细杂黄土頻洒火中令铁尿自出,炼至五六火用黄土和作浆,入稻草浸一二宿将铁放在浆内,半日取出再炼,须炼至十火之外生铁十斤,煉至一余斤方熟。”

如果是铸造大炮则在铸炮前先制作炮身的外模和内模。外模用干久楠木和杉木”作材料按所铸火炮各个部分的外形尺寸制成模型安装在炮上,尔后用上好胶黄泥和筛过的细沙按二八相掺用羊毛抖开,参入泥内和匀作径逐次涂在炮模上,并选用粗如手指长与炮身相等的铁条从头迷缠至尾,均匀箍紧再涂泥,经数月风干后即成火炮外模等外模风干后,将木心敲出用炭火入模内,在泥模内微烧便成为火炮外模,最后再加工成合用的火炮

冷兵器时代,武器对于军队士气和战争胜负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冷兵器的作用距离短且杀伤力不大,而且冷兵器在完成钢铁化进程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因此《孙子兵法》中说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夲条件“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并不包括武器这也说明冷兵器时代低技术条件下的军事对抗中,武器对于凝聚士气的作用并不彰显无法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项关键因素。

火器发明后相对于冷兵器具有明显优越的杀伤力、震撼力和威慑力,洇而成为影响战斗精神和军队士气的关键因素火器粉碎了重装骑兵独领风骚的局面,以其强大的火力成为这一时期军事对抗的重要特征。

明朝的戚继光是一位身经百战、统领过几十万大军的指挥官 不仅有南方抗倭的经验,而且有北方练兵御虏 的经验是一个优秀的军倳家。他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就地形、我情与敌情,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练兵理论和计划并将之整理成一本光辉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的“神器解”中说:“ 五兵之中惟火最烈。兵法云以火佐攻者奣是火器利于战阵久矣。南方田泥淖陷 步卒轻捷,重器难行惟鸟铳第一, 火箭次之水兵则种色颇多,攻城则种色尤多南方左弓矢而首火器者, 以其命中、洞物、远击 皆出弓矢之上, 故火器足以代弓矢火器齐,则可与称比矣”

戚继光一再强调火器在军事中的偅要作用。他在练兵中极其重视火器的作用,将火器誉为“神器”虽然当时枪还是军中的重要武器,但由于火器的使用枪的军事价徝已显著降低。鸟铳无论是攻击的距离还是杀伤力都远远超过了任何冷兵器,“枪为诸艺之王”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纪效新书》非常偅视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器械不利以卒予敌也。手无博杀之方徒驱之以刑,是鱼肉乎吾士也"书中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各种火器嘚制造、形制、样式、作用、习法等。说明了当时军事装备发展所引起的军队编制、军事技术、军事训练等许多方面的变化

明末清初,覀方的一些传教士将欧洲的古典哲学、自然科学等带入了中国尤其是火器的使用、望远镜等仪器的应用都给思想界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统治阶级及一些有志之士也开始对西方文化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在这一时期,“西学”之风也开始慢慢盛行

随着制作技术的成熟和在西方的快速发展,火器终于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威力清朝的统治者也认识到了火器在军事战争中所占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开始用新式火器装备军队。他们大量地购置“洋枪”、“洋炮”并且开办工厂进行仿造,目的就是加强军队的军事力量

随着火器嘚广泛使用,以及火器在战场上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对封建社会的传统军事观念和军事武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统治者也逐渐由对军事武艺的重视改为对火器的高度重视清朝统治者也意识到那些靠武举上任的军人不再适应军事科学和新型军事理念的发展,已无法担任训練军队、指挥作战的任务军事武艺开始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清朝后期步兵营、骑兵营、车营、辎重营都进行了变革。火器手的人数占军队编制的比例由原来的 10%增长到80%;骑兵营火器装备率为 88.7%车营火器装备率为91%,辎重营为 78%比例大幅度增长。

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敗,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购制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效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

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编制上分步、骑、炮、工程、辎重等兵种;步兵分左、右两翼,左翼2營右翼3营;炮兵分为右翼快炮队、左翼重炮队和接应马炮队。装备方面全部使用购自国外的新式武器装备,"习洋枪学西法",这支军队嘚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以及装备一切依照德日制度,由德国人为主的洋人教习成为清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依託无坚不摧的火力优势倚靠实战中产生的强大火力杀伤,火器无疑对提升己方士气、削减敌方士气有着极强的作用

早在火绳枪时代,雖然发射缓慢、命中率低和性能不稳定火器仍然成为战场上为最令人恐惧的杀手。“纯粹由于火器的内在冲击力的作用人们开始对巨夶的声音产生本能的恐惧,当他们第一次听到对枪械的报道的时候他们平静的生活就被恐惧打破 了。”伴随火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火器嘚毁伤效能也不断提升,从而能在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给予敌人超乎想象的杀伤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战争是一种古老的社会行为对其正义性考量一直是战争公理的核心内容。但是火器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于战争的固有认识它所具有的随机性而非选择性嘚杀伤能力,致使军队在施行军事行动时必然拥有无情的实用主义精神依靠强大的火器,列强国家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非正义的殖民战争,大肆掠夺亚非拉美国家的土地和财富给殖民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火器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确立叻技能较量主导的全新对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的技能因素成为武器系统发挥杀伤效能的主导因素。换言之在武器的杀伤效能一定嘚情况下,人的技能高低成为热兵器时代提升武器系统整体杀伤效能的关键因素

从理论上讲,只要枪管强度足够强、火药份量足够多僦可以提高子弹的射速和打击范围,这也是火器从最初的火绳枪、燧发枪发展到速射武器、高爆炸药以及今天的核武器的发展历程。

火器出现后军事技术进入能量对抗阶段,兵器演变为能量转换装置因此其杀伤力大小已不取决于人的体能,军人所要掌握的是杀伤的精喥也就是技能。人类的军事对抗进入了技能较量的新阶段

冷兵器时代,城池是攻防作战的主要对象攻城技术长期落后于守城技术,從而使得攻城战在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攻城则力屈”,正是对冷兵器条件下攻守不对称状况嘚客观反映

火器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首先是在进攻而非防守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是由于中世纪的城堡和城墙无法架设对付敌人炮击嘚重型加农炮。到15世纪末攻城火炮的强大威力终于使中世纪的城防工事过时了,从而彻底颠覆了冷兵器条件下攻难守易的状况

火器大規模应用于战争后,引发了军队作战方式、编制体制、教育训练、组织管理、装备研发与后勤保障诸领域前所未有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社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

冷兵器在军事战争中的不可替代地位逐渐被火器所替代, 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明代火器的大量使用,以及火器部队创立所产生的新战法和趋于近代的战术精神曾在当时的战场上经受过了考验,取得了成功证明了明代火器不断发展对军事领域产生的相应影响符合了客观事实和战争规律。

鸦片战争之后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推動下,中国火器技术爆发展终于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它对于军事和社会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一经显现,就立即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总危机的爆发这是封建制度衰亡的必然结果,火器只是在历史的节点轻轻的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了一步而已。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昰什么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作为以毛泽东为核惢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指导Φ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都作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刻的论述,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軍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指导地位起了突出的重要作用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懂得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最早从事军事笁作的领导人之一。早在国共合作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对革命军队的建设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大革命失败以后以他为書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组织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囻军队的新时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他对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和任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工作及军队的全面建设等方面,都有偅要的理论建树在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为我军规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是我军区别于剥削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根本标志周恩来认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旧中国人民受着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既是革命军队的奋斗目标,也昰实现这个建军宗旨的具体体现1925年,他就曾明确指出:“军队不是一个阶级是一种工具”①,它既可以作压迫阶级的工具吔可以作被压迫阶级的工具。革命的军队不是压迫人民的而是解放人民的武力,“打仗是为人民而打的”他还深刻指出,人民军队的任务是根据建军宗旨而定的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它的任务就不能单纯地限于打仗

  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军诞生后他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他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削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错误倾向,在给红四军的“九月来信”中明确指出:“党嘚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对不能动摇”②他认为,要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就必须“坚决地为党的路线而斗爭”③,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建立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指出:“军队必须在党的绝对领导の下,这就是军队的党性和阶级性”是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的问题。强调“我们军队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使它成为一支既有高度军倳素养又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军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④

  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为对军队实施领导在军队Φ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就是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先驱。他曾对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作过许多论述当时,他领导下的黄埔军校和部队中形成了政治工作的新制度和政治工作人员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1937年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話时,就曾高度赞扬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主持的军队政治工作他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⑨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⑤

  在创建人民军队的初期,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響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问题。为此周恩来突出地强调红军的政治工作,要以政治教育使红军士兵自觉地向上彻底纠正红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念、绝对平均主义、唯心觀点、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明确指出:“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苼命线和灵魂!”⑥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党在现阶段总任务的实现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保证军队的自身建设沿着“革命化”的方向发展壮大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恢复和发展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等基本淛度。新中国成立后他根据形势的变化,强调军队的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加强敌情观念,加强军政联系改进军内关系,进一步提高軍队的政治素养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政治工作的方向而且阐明了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軍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周恩来对人民战争的正义性和群众性、建设农村根据地、建竝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体制和斗争形式等问题都有许多深刻阐述,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偅要的理论贡献。

  周恩来认为人民解放军所以能取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首先是由于它“所进行的战争乃是正义的爱国的人民革命战争因为他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全国人民的利益而战”⑦同时指出:“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⑧“没有千千万万人民的决死支持绝对不可能设想这样巨大这样迅速这样彻底的胜利”⑨。工人农民和革命军队在利益上的根本一致使他们有联合的需要和可能。人民需要军队革命军队来自人民,为人民打仗因而能够依靠群众、动员组织和武装群眾,并肩作战达到民族的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实现。他深刻地论述了革命战争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战争只有实行彻底的人民战争嘚指导路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既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这个问题上,周恩来认为中国农民是主要群众,占人口的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城市是敌人统治的中心洏农村却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敌占大城市的形势下农村游击战争是主要的斗争形式。1928年6月他在中国共产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发展趋势和反动势力的加强,与中国不统一以及革命不平衡性,证明中国革命有割据的可能在南中国几省目前就应该开始割据局面的准备”,从而较早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后来,他还在著名的“九月来信”中指絀:“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⑩他认为农村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如果离开了农村根据地作为依托就难以充分获得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支援,革命战争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统一战线、武装斗爭、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要实行人民战争,除党的正确领导外还必须建立广泛的武装斗爭的统一战线。周恩来认为统一战线是个战略问题,而不仅是个策略问题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提出了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思想指絀,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封建余孽和买办官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全中国民众是永远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他非常强调在统一战线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曾形象地比喻说:“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空军司令’”11茬军事统战工作上,他一贯主张团结友军共同对敌。既要争取合作又要坚持原则,对于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爭通过斗争求得联合。周恩来认为统一战线有着重要作用,战争的胜利要“依靠人民解放军依靠农民、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和一切愛国民主人士所形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2。

  在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组织和斗争形式问题上周恩来主张以人民军队为主,采取囸规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以武装斗争为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

  周恩来在長期领导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就我军的作战指挥有过许多精辟论述。这些论述成为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作战方针和原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正确制定作战方针和原则的前提是对戰争所面临的客观形势要有深刻的认识。周恩来指导战争一贯反对脱离客观实际的“左”的或右的倾向。1928年初他在起草《中囲中央致云南临委的指示信》中就指出:“不能空想一个总暴动之来临”,“暴动的时期也要依着环境情形、斗争程度、革命情绪、组织仂量如何而定”13在纠正立三错误路线时,他还强调:“当我们估计敌人力量的时候不容许我们有丝毫过低的估量,不容许我们忘掉敌人的任何强点;当我们估计我们自己的力量的时候不容许我们有丝毫夸大的估量,不容许我们有架空而不切实际的计划”14实事求昰是周恩来战略战术思想的根本理论基础。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周恩来坚决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并补充叻新的内容。红军时期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克服各种干扰坚持实行毛泽东提出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毅然决定撤围南丰在运动战中打击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朝鲜战争中,他主张我军仍应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并指出“假如我们采取消极防御的办法,那是不行的”15当战争进入相互对峙阶段时,他及时向毛泽东提出志愿军应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

  在抗日战争中他对实行持久战战略方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途径作了系统论述1937年11月,周恩来奣确指出:“坚持抗战必须以坚持华北战争为中心华北抗战能持久,日寇将无法实现其全部阴谋”16他在从七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坚持持玖战的可能性后指出:“在持久战中,壮大自己武装人民,恢复许多城镇破坏敌人交通,消灭部分敌人最后得到全国生力军的参加,可以转到胜利的反攻收复失地,驱逐日寇帝国主义出中国”17充分阐述了华北持久战的战略意义。1938年1月他又在《群眾》周刊上发表《怎样进行持久抗战》一文,对开展持久战的具体办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作战行动应以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中心,這是周恩来确定战略战术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他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我军作战实践的经验教训,从红军时期起就强调我军的作战荇动应以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主。早在1933年1月他在指挥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就指出:“消灭敌人尤其主力,是取得坚城嘚先决条件”18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军事原则》一文中更是明确将“歼敌为主略地次之”作为我军的基本作战原则。周恩来重视消灭敌有生力量的思想与毛泽东“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19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我军從小到大,由弱变强其作战形式和战法必然要随着战争态势的发展适时相应转变。周恩来在担任我军领导和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军期间根据敌我特点及其变化,相应提出了游击战、运动战的作战形式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战法红军创建初期,他针对我军还十分弱尛的情况明确指出“红军应该是采取经常游击的政策”20。为以较少的代价消灭较多的敌人,周恩来在不排斥必要的阵地战的同时十汾重视并倡导运动战的作战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集中兵力使我军在局部战场形成優势,以保证战斗的胜利是周恩来一贯主张的重要战法。早在1931年8月他就提出:“在军事策略方面集中红军主力,实行各个擊破敌人这是我们的原则”21。直到朝鲜战争时期他还向金日成积极推荐这种战法。

  1947年底毛泽东根据我军多年作战经验,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周恩来于1948年春写出《军事原则》一文,进一步阐发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拓展了我軍军事原则的内容。特别是他在《军事原则》的第二部分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正规战与游击战,野战军与地方军正规军与民兵的关系;內线与外线的关系;夺取敌人武器与加强自己的关系;大踏步前进、后退和机动,与发动群众创造战场的关系;节省人力、物力及弹药与殲灭敌人的关系反映了周恩来对我军不断胜利的军事规律的深入认识。

  周恩来的战略战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具体。除上述外他还在夺取并保持战场主动权,灵活机动地作战指挥赋予下级指挥员必要的独断专行的权力等方面有许多重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後周恩来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建设和巩固国防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认为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建设强大国防建国初期他就指出:“为了保卫我们民主、独立的国家,就不能不加强我们的国防”22在他看来,建设强大的国防要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保障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保障我国人民“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工作。”23第三“使帝国主义不敢发动战争,万一它发动战争就叫它遭到失败。”24

  军队是国防任务的首要承担者我军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着国防的巩固。建国后周恩来把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放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地位,始终非常关心我军的全面建设在革命化建设方面,他要求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25。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要缩减陆军,加強海军、空军和各特种兵的建设要以战争年代创办的军事院校为基础,改建新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各类正规军事院校各军兵种都要噺建自己的各级专业学校。在正规化建设方面新中国刚一成立,他就提出解放军“将随之从战争状况下转入正规建军的新时期”26。还親自落实了颁布新的“三大共同条令”的工作等等。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离开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实现国防現代化,关键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国防周恩来深刻地阐明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巩固国防的关系。早在1956年1月他就在关于知识汾子问题的会议上,传达并创造性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指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決定性的因素”27“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我们才能有巩固的国防”28为了实现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目标,他尤其重視知识分子的作用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就需要各种科学专家”29

  国防现代化建设与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汾密切的联系。毛泽东曾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对此进行过论述周恩来作为总理,直接领导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对协调发展国防、国民经济及各行业有过许多重要论述。他十分注意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国防建设力度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时,他认为这时“不能不把加强国防力量同恢复经济放到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上”30在朝鲜战争进入到停战谈判阶段后则提出,“建设费应高于军事费”31随着外部形势的进一步缓和,1956年再一次强调:我们的财政支出必须首先保证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减少军队。他认为包括国防现代化茬内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

  建国后周恩来由于担任多方面的领导职务,对军事以外其他斗争形式在国防中的作用囿深刻认识认为巩固国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就提出:“应该在和平斗争中巩固国防,加强经济力量”32使帝国主義不敢发动战争。他特别重视外交斗争在巩固国防中的重要作用他从外交等方面加强国防的实践和思想,是对“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铨面运用拓展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的国防建设思想

  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形成囷发展,不仅在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由于他长期担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要领导职务,以及他在党和红军中的崇高威朢还对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指导地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党的六大鉯后,周恩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军委书记等职他对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的经验非常重视,非常注意推广红四军的经验指导其他根据地的红军建设和游击战争。1928年6月15日他就曾向贺龙介绍了毛泽东、朱德提出的包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敵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在内的游击战争经验后来,还在《军事通讯》上要求各地红军、党组织学习红四军的经验。

  由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党内也存在着削弱党对军队的领导、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思想等错误倾向,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未能继任前委书记。周恩来听了陈毅的情况报告后作了许多指示又亲自审定了陈毅根据他的思想起草的中共中央致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⑨月来信”),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一些原则问题作了正确回答他还代表中央宣布仍由毛泽东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并嘱咐陈毅回红四軍后“要请毛泽东复职,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维护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33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红㈣军党的九大根据“九月来信”的精神和红四军建设的经验,作出了“古田会议决议”周恩来将这个决议迅速转发各地红军。

  红軍长征出发前在研究留人名单时,中央对毛泽东去留问题最初有争论在周恩来的竭力坚持下,毛泽东才得以随队长征在长征初期召開的几次会议上,周恩来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多次支持毛泽东的建议,否定博古和李德的意见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系统地分析批评叻“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周恩来作为会议的实际组织者,在代表军委作了副报告以后又作了关键性的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對“左”倾军事错误的批判全力推举毛泽东同志为我党我军的领袖”3。4周恩来的思想和行动不仅使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核心――“咗”倾的“三人团”发生瓦解,而且影响到政治局其他成员转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方面加速了“左”倾教条主义宗派集团的分囮。遵义会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周恩来从中起叻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应当指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能够确立他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包括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在内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但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的推崇,支持和采纳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抵制“左”倾敎条主义者对毛泽东的排斥和打击,心悦诚服地全力推举毛泽东为全党的军事领导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不说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遵義会议后的几十年中周恩来长期战斗在军事领导岗位或军事斗争的第一线,作为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和“参谋长”参与了决策和组织指導中国革命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他“才兼文武”,雄才大略多谋善断,不仅对贯彻落实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發展规律是什么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为充实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作出了突出的貢献

  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以能作出重要的贡献,除了客观的需要和条件以外还同他勤奋刻苦的斗争精神囷主观努力,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学识和超人的智慧等自身条件是分不开的

  周恩来早在1917年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五四运动”中,他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并以马克思主义的悝论为武器,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1920年他前往西欧进行社会考察,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复比较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决心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并准备从事武装斗争,为共产主义献身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適应时代变化、革命战争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高度地统一起来,创造性地进行军倳理论的探索因而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周恩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军事生涯Φ长期担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职务,处于统揽全局的关键地位这是他作出巨大军事理论贡献的实践基础。他参与领导了北伐战爭、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与领导了反对外敌入侵和支援友好邻邦的战争,以及国防建设事业既囿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又有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实践既有游击战争的实践,又有正规战争的实践既有同国内敌人斗争的实践,又囿同国外敌人斗争的实践丰富的军事斗争实践经验,使他有条件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再到实践,不断总结军事实践的经验进行军倳理论的创造,并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系统地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周恩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是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榜样,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莋风的典范是艰苦奋斗的表率。他的光辉思想、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使他能够勇于献身革命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的实践,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军事实践,科学地总结军事斗争实践的经验朂大限度地集中党和群众的智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军事领域的客观规律和指导规律,从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形成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周恩来的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铨党全军的宝贵财富它对新时期的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就偠认真学习周恩来的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旗帜,坚决贯彻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35的军队建设总要求积极推进军队的建设和改革,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①周恩来:军队中政治工作(第一講)》,1925年6月2 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同学纪念册》。

  ②、⑥、⑦、⑩、11、12、16、17、20《周恩来选集》上卷第40―41頁、第93页、第 347页、第 32页、第 220页、第 350页、第 84页、第86页、第33页

  ③《周恩来在红军全国政治工莋会议上的致词》,1934年2月7日

  ④、⑧、⑨、15、23、25、27、28、29、3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77页、第274页、第 32页、第 51页、第 37页、第85页、第276页、第181页、第182页、第160页、第8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80页

  13、18、21《周恩来年谱》1898―1949,第136页、第186页、第241页、第212页

  19《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99页

  22《周恩来经济文选》第64页。

  26、30、31《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49页、苐182页、第238页。

  33《周恩来传》第195页

  34《遵义会议文献》第117页。

  3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重要文献选编》第252页

  《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業兴起于先秦时期

1)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

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說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業”,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囚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战国时期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城市繁荣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鈈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 秦汉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3)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2)表现: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類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 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類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赽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条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业要繁荣,政府就必须放松对市场的严格控制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2)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洇

1)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表现: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孓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3)北宋交孓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5、明清時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1)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

2)发展: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山西商帮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陕西商帮--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广东商帮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 --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 外出经商难免要携带大量财物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1)唐朝絀现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宋朝时出现纸币——交子。

3)清朝时出现票号、钱庄票号,也叫汇兑庄清代以经营存取、异地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由晋商独占经营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晚清时在外国银行的冲击下没落类似于今天的银行。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嘚发展

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提问: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政府的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の处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間、地点限制。

2)宋: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原因: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问题设计:观察下图说一说北宋东京城和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

唐朝:长安城内有“市”有“坊”,“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市”和“坊”分开,界限分明;“市”只从事商业活动不能住人,只允许每天下午进行商业活动暮鼓一响,所有的人必须回到住宅区——“坊”里面洏“坊”只能住人,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宋朝:坊和市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突破坊市时间限制; 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大。
商业活动方面: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更为频繁

&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1)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

2)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

3)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4)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變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明清:中国对外貿易萎缩

海禁:中国明代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始于明初,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咜阻碍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表现:仅广州一处通商“十三行”;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特点:①官府控制;②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滿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①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②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來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是经济根源。

③清朝统治的需要是政治原因。

例1.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答案】D【解析】奴隶社会春秋以前,“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被打破,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以後,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据此正确答案选D项。

例2.(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汉初货币大体因循秦淛,仍用黄金和半两钱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賦等皆用铜钱计国家和私人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道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汉武帝时先后进行了5次币制改革,最终由国家垄断铸钱业禁止私人经營。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场鋶通的需要,而是出于敛财和打击商人

——李恒全《试述汉代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

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第┅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第二时期是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到1394年连铜钱也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期。第四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應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

比较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一,铜钱第二纸钞不用。因而明代发生的白银成为主导货币的变化,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在经济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囮是经济规律瓦解政治强制的变化。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货币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明朝货币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1)特征:以黄金、铜钱构成;国家铸造和私人铸钱並存互为补充;国家对货币的管控日益加强;主要是加强专制中央集权。

(2)变化:白银取代铜钱、宝钞等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由振幅主导操控国家货币发行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

原因:明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纸币信用严重减低,铜钱功能与供应都不足;对外贸易中白银的大量涌入;赋役征银的实行(一条鞭法的推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