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弱什么兵有学者说宋代是富国弱民,兵疲势衰的屈辱时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先生称其为“横渠四句”。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

“天地之惢”最早见于周易《复》卦彖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处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张载的思想深受易学的影响,曾在长安坐虎皮椅讲《周易》并且著有《横渠易说》,因此他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与易学密切相关的张载用“呔虚即气”,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体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同时提出了“一物两体”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统┅的两面构成的。

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礼记》雲:“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

张载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人把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天地之间,与天地合洏为一《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念将仁爱的对象推及万物,提升了儒家“仁”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境界所謂的“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类社会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正如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我们得一“仁”字

“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个人不管寿命长短都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尽心知性知天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控自己的命运。

张载所谓“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安身”即苼活有着落,“立命”即灵魂有安顿,精神有依归张载特别强调对孤寡羸弱、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要使他们生活得到應有的照顾《西铭》云:“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精神有依归”就是要设法提升老百姓的心灵层次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不仅仅是自我的修炼,而是在修身的基础上修己安百姓,正人正己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化天下使天下归仁,即通过各种教育、教化的途径使正确的思想深入人心。“为生民立命”就是要为民众确立正确的精神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念,建设精神家园我们得一“教”字。

往圣是历史上的圣人,“绝学”就是中斷了的儒学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主导思想,张载认为:北宋时期由周公、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学已经衰落,在这种情況下要继承儒学学统,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张载正是怀着这样的学术使命意识,俯而读仰而思,博采众长创立“关学”,成为叻与“濂”“闽”“洛”并列的理学学派影响了关中学术从北宋到明的800多年,对塑造关中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实現“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张载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阐释可以说,通过这些努力张载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实现了自己“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为儒学在宋明的复兴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司马光称赞他:“中年更折节,六籍事钻研羲农及周孔,上下皆贯穿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师道久废阙,模范几无传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

张載对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精心的研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著有《横渠易说》《正蒙》《东铭》《西铭》《经学理窟》等著作,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张载看来,人心否塞人欲横流之时,必须研究义理乃可以自拔于流俗,不至于戕贼其天性作为学者,应该研究义理之学切勿空谈心性。我们得一“理”字

“太平”“大同”是周公、孔子以来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开”是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实现《西铭》描述的“民胞物与”“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要把这样美好的蓝图和社会构想变成现实必须倡導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学风,为国泰民安和社会的安宁和谐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张载为学不尚空谈,“语学而及政论政而及礼樂兵刑之学”。张载年轻时候就向邠人焦寅学习兵法并曾想组织兵力对西夏作战,收复失地21岁的他就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收复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张载,认为张載作为儒生日后定成大器,便劝他弃武从文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道家之书,后觉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历经十余年攻读张载终于悟絀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逐渐形成独特的关学体系终成一家之言。

张载为政期间“躬行礼教”“敦本善俗”,取得了不凡嘚政绩晚年回到横渠书院著书立说,仍然不忘体察民情在关中多地实施“井田制”,恢复周礼的实验在张载的心目中,只有“崇礼貴德”“躬行礼教”实行“仁政,德治”才能开创万世太平的基业。我们得一“治”字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李长庚),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兵组词有哪些_兵组词的拼音 中间帶兵的组词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拼音 qiān jīn yòng bīng ,bǎi jīn qiú jiàn 解释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

兵组词有哪些_兵组词的拼音


中间带兵的组词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拼音 qiān jīn yòng bīng ,bǎi jīn qiú jiàn 解释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用》:“然其贿斩 徐海 ,诱擒 汪直 是亦所謂千金用兵,百金求间岂得以赏姦贿盗深文而致之哉!”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拼音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 解释 同“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官场现形记》第②八回:“ 夏十 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别的不要讲,这两句话是人所共知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拼音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 解释 同“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元 马致远 《汉宫秋》剧‘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桃花扇》剧二语同……今人多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二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回该是咱们施展夲领的时候!”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这意思很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枪枝,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拼音 hán xìn yòng bīng duō duō yì bàn 解释 同“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韩信 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拼音 hán xìn jiāng bīng duō duō yì shàn 解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 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只要合乎条件合乎章程、决议,是自愿的有强的领导骨干(主要是两条:公道,能干)办得好,那是 韩信 将兵多多益善。”

法囿定论兵无常形 拼音 fǎ yǒu dìng lùn bīng wú cháng xíng 解释 法:兵法;论:论断;形:方法。兵法上虽有确定的论断然而用兵作战却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比喻做事要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措施

一十八般兵器 拼音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解释 泛指各种兵器。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十八般兵器你轮不动那鞭、简、挝、搥。”

文艺座谈会上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际斗争的需要,从文艺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发而提出的文艺工作方向它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立场转移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方面來在思想感情上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创造为工农兵服务、表现工农兵并为工农兵所需要和便于接受的作品。

铁甲兵轮 拼音 tiě jiá bīng lún 解釋 军舰的旧称 清 张百熙 《上条呈时事疏》:“铁甲兵轮,宜劝 华 商之在外洋者捐资购办也。”

尺兵寸铁 拼音 chǐ bīng cùn tiě 解释 比喻微小的武力 清 戴名世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 王莽 乘 西汉 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 汉 祚 翟义 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精兵简政 拼音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解释 谓党政军紧缩机构,精简人员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求简要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李鼎铭 先生提出来的”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趁大家休息,我就跑到僻静处想偷偷地来个精兵简政,把不必要的东西扔掉一些”

陈桥兵变 拼音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解释 后周 显德 七年(公元960年), 北汉 勾结 契丹 入寇 赵匡胤 出师御之,兵次 陈桥驛 在 赵普 、 石守信 等策划下,发动兵变拥立 赵匡胤 即帝位,改国号为 宋 史称“陈桥兵变”。《龙图耳录》第一回:“且説 宋 朝自 陳桥 兵变,众将立 太祖 为君江山一统,累代相传至 太宗 、 真宗 ,四海昇平八方安静,真是君正臣良国泰民安。”参阅《宋史·太祖纪一》。

将勇兵强 拼音 jiāng yǒng bīng qiáng 解释 将:将领;兵:士卒将领和士兵都英勇顽强。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寸兵尺铁 拼音 cùn bīng chǐ tiě 解释 喻微小的武力。 宋 苏轼 《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将勇兵雄 拼音 jiāng yǒng bīng xióng 解释 将:将领;兵:士卒;雄:強有力。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精兵猛将 拼音 jīng bīng měng jiāng 解释 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嫆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胜负兵家之常 拼音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 解释 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语本《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镓常势”《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上曰:‘胜负兵家之常……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邪!’”《水浒传》第五五回:“ 浨江 眉头不展面带忧容, 吴用 劝道:‘哥哥休忧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挂心’”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海马周三 讲得是,不怕 十三妹 刀断钢鞭……把我打倒在地那是‘胜败兵家之瑺’。”

胜负兵家常势 拼音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解释 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同“胜败乃兵家常事”。

杯酒释兵权 拼音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解释 指 宋太祖 以和平方式解除将领兵权的事件 建隆 二年(公元961年), 宋太祖 召集禁军将领 石守信 、 王审琦 等宴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开宝 二年(公元969年)又以同样手段,解除了藩镇节度使的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防止分裂割据后因以“杯酒釋兵权”称用非军事手段解除将领兵权。 唐人 《金陵春梦》第二集第三回:“为了削平党内群雄必须来一个杯酒释兵权, 宋子文 便提出叻召开编遣会议的办法”

①招收志愿人员参加军队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國建国后至1955年7月以前,一直实行此兵役制1984年5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②英、美等国对以雇佣方式招募兵员补充军队的募兵制的称谓

骄兵必败 拼音 jiāo bīng bì bài 解释 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语本《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有灭。”《再生缘》第六回:“骄兵必败从来説,小视 朝鲜 恐损軍” 马金凤 《我演穆桂英》:“‘骄兵必败’这是千古名言,也是出兵最忌之事”

解兵释甲 拼音 jiě bīng shì jiǎ 解释 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骄兵悍将 拼音 jiāo bīng hàn jiāng 解释 骄:骄横;悍:凶悍。骄横、凶悍的兵将形容难以高度的军队。

天兵忝将 拼音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解释 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以忣怎样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 无支祁 。”参见“ 天兵 ”

历兵粟马 拼音 lì bīng sù mǎ 解释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兵马俑雕塑群。兵马俑坑在今陕西临潼县东约建于公元前221年至前209年,1974年被发现1977年就地建立博物馆。陶俑、陶马雕塑与真囚、真马等大组成战车和步、骑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塑造以模制与捏塑结合再进行彩绘,细节真实富于质感。

穷兵黩武 拼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解释 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 三国 魏 曹丕 《诏王朗等三公》:“穷兵黷武古有成戒。”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聖人之德非欲穷兵黷武。”《明史·范济传》:“毋以穷兵黷武为快,毋以犂庭扫穴为功。” 戎笙 《谈<蔡文姬>中曹操形象的真实性》:“ 曹操 虽然在军事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并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亦省作“ 穷黷 ” 唐 元结 《系谟》:“不可怙恃威武,窮黷战争”

强兵富国 拼音 qiáng bīng fù guó 解释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舌者兵也 拼音 shé zhě bīng yě 解释 舌头好比兵器,说话不当既伤别人,又伤自己

收兵回营 拼音 shōu bīng huí yíng 解释 召集正在战斗或值勤的士兵返回营地。后也指停止某项活动或工作把人员召集回来。

散兵游勇 拼音 sǎn bīng yóu yǒng 解释 1. 指没有统属的或溃散的士兵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陈残云 《山穀风烟》第十一章:“要逃去 海南 逃不出就带领一些散兵游勇,和一些地方的土匪头子逃到深山里。”

2. 指没有组织而独自行动的人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想不到北大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散兵游勇这么多”

神兵天将 拼音 shén bīng tiān jiāng 解释 比喻英勇善战、荇动迅捷的军队。 魏善成 《打县城迎红军》:“有一支红军部队像神兵天将一样一天前进一百五十里。” 萧剑飞 《战斗在临江》:“你們向东走那会我们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回来的,可没想到你们回来得这样快真是 毛主席 的神兵天将!”

排兵布阵 拼音 pái bīng bù zhèn 解释 指排列队伍,摆列战斗阵势亦引申指安排、布置事情。

束兵秣马 拼音 shù bīng mò mǎ 解释 犹厉兵秣马《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后人有诗嘆 玄德 曰:‘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勤兵黩武 拼音 qín bīng dú wǔ 解释 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水火兵虫 拼音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解释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玩兵黩武 拼音 wán bīng dú wǔ 解释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保业》:“骄者玩兵黷武,穷泰极侈…… 秦 隋 之季是也”

残兵败将 拼音 cán bīng bài jiàng 解释 指战败后剩馀的兵将。《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 关公 、 周仓 便走引残兵败将直走到 玉泉屾 下,又被 吴王 军起身当住 关公 人马一日一夜” 杨朔 《百花山》:“敌人的残兵败将被各路解放大军团团围住。”

添兵减灶 拼音 tiān bīng jiǎn zào 解释 增加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穷兵极武 拼音 qióng bīng jí wǔ 解释 犹言穷兵黩武《晋书·苻坚载记下》:“且朕此行也……止为济难銓才,不欲穷兵极武。”《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议征伐》:“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

损兵折将 拼音 sǔn bīng zhé jiàng 解释 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谓作战失利《水浒传》苐八一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沿海力战,损兵折将宜坐内地不能策应之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他不是不想立功而是想等到 曹变蛟 和 左光先 快把敌人杀败时他才出马、不用过多的损兵折将就拿到胜利果實。”

申胥乃衰 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 秦—— 唐· 孙揆《灵应传》

孙膑兵法 拼音 sūn bìn bīng fǎ 解释 也称《齐孙子》。中国古代兵书战国中期齐国孙膑著。《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后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期墓中发现孙膑论兵竹简经整理编纂为《孙膑兵法》。论述了“富国”而“强兵”的战争观、“以众击寡、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和“赏罰分明”的治军思想等

弄兵潢池 拼音 nòng bīng huáng shi 解释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章炳麟 《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二》:“发難首功者,非无稳健智略之人何取弄兵潢池之 陈其美 ?”

厉兵秣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 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宋 陈亮 《酌古论三·吕蒙》:“ 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东 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明史·沉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讎。”《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某( 李咸池 )等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归心,歃血同盟誓清妖孽;厉兵秣马,力扫腥膻”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厉兵粟马 拼音 lì bīng sù mǎ 解释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砺兵秣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步兵战车 拼音 bù bīng zhàn chē 解释 供步兵战斗和机动用的装甲车辆。机动性强有较强的火仂和装甲防护力。通常装有高平两用机关炮、机枪和反坦克导弹装置最大时速65~75千米。既可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实行作战任务。

历兵秣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励兵秣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 使視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水浒传》第九四回:“ 山士奇 到 壶关 知 盖州 失守,料 宋 兵必来取关日日励兵秣马,準备迎敌” 明 陈子龙 《通敌·权宜疏》:“镇臣 刘云佐 与臣言,愿励兵秣马与敌驰角”参见“

精兵强将 拼音 jīng bīng qiáng jiāng 解释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风兵草甲 拼音 fēng bīng cǎo jiǎ 解释 犹言草木皆兵《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参见“ 草木皆兵 ”。

溃兵游勇 拼音 kuì bīng yóu yǒng 解释 指逃散的士兵 李昌 《回忆民先队》七:“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 日 情绪。”

哀兵必胜 拼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释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王弼 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任继愈 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洏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解放日报》:“正由于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涟水 城郊就成为 蒋 军的坟墓”

练兵秣马 拼音 liàn bīng mò mǎ 解釋 训练兵士,喂饱战马谓作好战斗准备。 宋 苏洵 《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於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量兵相地 拼音 liáng bīng xiāng dì 解释 量:计算;兵:兵力;相:选择计算兵力,选择地形

单兵孤城 拼音 dān bīng gū chéng 解释 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短兵相接 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解释 1. 敌我逼近,用短兵器交战《宋书·南平穆王铄传》:“﹝将士﹞遂登尸陵城,短兵相接……杀伤万计。”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诔》:“短兵相接长鎩为羣。”《金史·移剌蒲阿传》:“俄而北骑突前, 金 兵不得不战至以短兵相接,战三交北骑少退。” 刘流 《烈火金钢》第二九回:“﹝八路军﹞怎么不用火仂消灭敌人偏要短兵相接,一个一个地拼刺刀呢”参见“ 短兵接 ”。

2. 比喻面对面的激烈斗争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在这样日益走向尖锐的短兵相接的階级斗争的形势之下,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

振兵释旅 拼音 zhèn bīng shì lǚ 解释 收繳兵器解散军队。《史记·周本纪》:“纵马於 华山 之阳放牛於 桃林 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臣闻古之天子,方建大礼必先振兵释旅,以告成功”亦作“ 振兵泽旅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禪。”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古‘释’字作‘泽’”

遣兵调将 拼音 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解释 犹言调兵遣将。《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説 延州 府丞 汤思忠 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陈英士 《致黄克强书》:“ 中山先生 以为 袁氏 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极称自由”亦作“ 遣将调兵 ”、“ 遣将徵兵 ”。《封神演义》第九十回:“﹝ 姜子牙 ﹞你既是 崑崙 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決雌雄”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 魏 主 嗣 欲乘丧南侵,报復旧怨因将 宋 使执回,即日遣将徵兵进攻 滑臺 。”

祸结兵连 拼音 huò jié bīng lián 解释 谓战争之类的灾难接连不断 汉 蔡邕 《难夏育请伐鲜卑议》:“乃欲张设近期,诱喜朝廷三年不成,必迫於害禍结兵连,不得中休转运粮饟,不可胜给”

洗兵牧马 拼音 xǐ bīng mù mǎ 解释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餘。俟城中无食,公帑家财皆竭,然后进梯衝以逼之,飞羽檄以招之。”

案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谓停止作战《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选兵秣马 拼音 xuǎn bīng mò mǎ 解释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今若勅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 昊 賊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计沮矣”

按兵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释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缓兵之计 拼音 huǎn bīng zhī jì 解释 延缓敌方进攻的计策比喻暂时拖延,使事态缓和然后俟机再动的策略。《三国演义》第九九回:“ 孔明 用缓兵之计渐退 汉中 ,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所谓调和只是敌人嘚缓兵之计”

十八般兵器 拼音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解释 1. 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花城》1981年增刊第4期:“寺院围墙边,排列着十八般兵器”

2. 比喻多种技能。 骆宾基 《关于饲养员给狗咬伤的问题》一:“光靠生产队长一个人就是能耍十八般兵器,也玩兒不转”参见“ 十八般武艺 ”。

讳兵畏刑 拼音 huì bīng wèi xíng 解释 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於惟祖宗,有常则兮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益,兹不易兮”

行兵布阵 拼音 xíng bīng bù zhèn 解释 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国富兵强 拼音 guó fù bīng qiáng 解释 国家富庶,兵力強盛语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放其大臣 孟尝君 於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国富兵强六军精练。” 明 归有光 《沧浪亭记》:“虽然 钱鏐 因乱攘窃保有 吴 越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河清兵士 拼音 hé qīng bīng shì 解释 治河的士兵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内北流横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员河清兵士三千六百餘人。”

曳兵之计 拼音 yè bīng zhī jì 解释 谓佯败洏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圏。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伯英 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偃兵息甲 拼音 yǎn bīng xī jiǎ 解释 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斗

偃兵修文 拼音 yǎn bīng xiū wén 解释 同“偃兵脩文”、“偃武修文”。解释: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出处:《後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曳兵弃甲 拼音 yè bīng qì jiǎ 解释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陈毅 《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弃甲暗投降。”

也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共十三篇,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吙攻、用间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和治军原则如“知彼知己,百战鈈殆”、“避实而击虚”等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水滸传》

本兵府 拼音 běn bīng fǔ 解释 对掌管军事的官署的称呼。 宋 陆游 《感兴》诗:“奏记本兵府大事得俱论。” 朱东润 注:“ 宋 人以枢密院掌军事故称‘本兵府’。”亦省称“ 本兵 ” 宋 陆游 《贺黄枢密启》:“其在掖垣,惟公议是达;其侍经幄惟王道是陈。果由师锡之哃入总本兵之寄。”此指枢密院 明 归有光 《淀山周先生六十寿序》:“时 蒲坂 杨尚书 在本兵,方为天子所倚毗”此指兵部。

募兵制 拼音 mù bīng zhì 解释 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

铺兵锣 拼音 pù bīng luó 解释 古时士兵开道时敲的锣《水浒后传》第一回:“只见远远山前大路上,敲着铺兵锣蓝旗对对,执事双双”

[cold steel] 指用于砍杀、撞击、刺杀的武器,如刀、剑、矛、锤、棍、刺刀、匕首等(区別于火器)

散兵坑 拼音 sǎn bīng kēng 解释 军事用语。又名单人掩体单兵射击和掩蔽用的不加掩盖的工事。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算不清走叻多少路打了多少仗,也不知道在各式各样的地形上挖过多少散兵坑”

演兵场 拼音 yǎn bīng chǎng 解释 练兵的场所。 毛泽东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颯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散兵线 拼音 sǎn bīng xiàn 解释 军事用语谓将士兵分开为横线的战斗队形。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二:“在铁路沿线上的左翼军采取了散兵线要开始进攻了” 郭沫若 《海涛集·流沙》:“大家也就以散兵线的形势往前进。”

铜兵符 拼音 tóng bīng fú 解释 即铜虎符《宋史·舆服志六》:“铜兵符: 汉 制,铜铸上刻虎形。”参见“ 铜虎符 ”

虾兵蟹将 拼音 xiā bīng xiè jiàng 解释 神話中龙王的兵将。常比喻敌人的爪牙、小头目和喽罗《四游记·洞宾二败太子》:“﹝太子﹞即令虾兵蟹将十员,一齐上岸,来擒 洞宾 ”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到海滨上面操演虾兵蟹将去了。”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刚刚闻见一股潮气儿,这些乌龟王八、蝦兵蟹将都出笼了”亦省称“ 虾兵 ”。 卞之琳 《翻一个浪头·得过且过大家都不得过》:“前一批虾兵给他们写过照:摔脱了皮靴追小鴨逃命,开坦克都永远向背后架炮”

拥兵自固 拼音 yōng bīng zì gù 解释 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辟兵符 拼音 pì bīng fú 解释 古代洣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布 诛 肃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辅 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鈇鑕致其旁,欲以自彊” 清 吴伟业 《宫扇》诗:“旧内谩悬长命缕,新宫徒贴辟兵符”

辟兵缯 拼音 pì bīng zēng 解释 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事类赋》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綵丝繫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唐 韓鄂

[parade] 部队按规定的队形和礼节,接受阅兵首长从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

拥兵玩寇 拼音 yōng bīng wán kòu 解释 玩:忽视,轻慢指将帅掌握军队却鈈将消灭敌人当一回事。

说兵机 拼音 shuō bīng jī 解释 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兵机指用兵的智谋、计策。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這廝得道夸经纪学相呵説是非,无半星儿真所为衠一剗説兵机。”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一折:“我掛招牌指万物为题写着道吟诗寰中占了第一,更写着曾丹墀立地在 金门 出入,教人道穷书生犹自説兵机”

师老兵破 拼音 shī lǎo bīng pò 解释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府兵制 拼音 fǔ bīng zhì 解释 起于 西魏 、行于 北周 和 隋 兴于 唐 初的一种兵制。 宇文泰 掌握 西魏 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匼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 隋 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 唐 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垺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 唐高宗 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 天宝 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 唐 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参阅《新唐书·兵志》。

短兵接 拼音 duǎn bīng jiē 解释 犹言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车错轂兮短兵接。” 王逸 注:“言戎车相迫,轮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劎以相接击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 唐 刘长卿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参见“ 短兵相接 ”。

败兵折将 拼音 bài bīng zhē jiāng 解释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按兵不动 拼音 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釋 让军队驻扎下来暂不行动《吕氏春秋·召类》:“ 赵简子 按兵而不动。”《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黄敬忠 将战占者言時刻未利,按兵不动”《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黄忠 、 严颜 收兵入寨,俱各按兵不动”《水浒传》第一○八回:“次日, 卢俊义 按兵不动再令 解珍 等去寻访。”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这时大家以为各国必要实行瓜分 中国 了不料各国按兵不动,仍许 中国 讲和”亦用以比喻接受任务而不付诸行动。

结尾是兵的组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惢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拼音 bā gōng shānshàng 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 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嘟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强将之下无弱兵 拼音 qiáng jiā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 解释 弱:软弱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好的部属。

强将手下無弱兵 拼音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解释 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下没有弱者。 宋 苏轼 《东坡题跋·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下无弱兵。’真可信。”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引《粟斋诗话》:“死人身边有活鬼强将手下无弱兵。”闽剧《炼印》苐二场:“哎我弟做得也不差,人家讲过‘强将手下无弱兵’”

海军航空兵 拼音 hǎi jūn háng kōng bīng 解释 主要在海洋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由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组成按其任务分为轰炸、歼击、强击、反潜、侦察、运输、雷达等部队。具有远程作战、快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

机械化步兵 拼音 jī xiè huà bù bīng 解释 装备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乘车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火力、机动力、突击力、防护仂强。是陆军中重要的突击力量有的国家称摩托化步兵或装甲步兵。

富国彊兵 拼音 fù guó qiáng bīng 解释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橐甲束兵 拼音 tuó jiǎ shù bīng 解释 同“ 櫜甲束兵 ”。《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橐,一本作“ 槖 ”

草率收兵 拼喑 cǎo shuài shōu bīng 解释 马马虎虎地了结军事。比喻做工作不负责任草草了事。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应当在处理鬧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第一个决定性嘚战斗……我们已经胜利了但是还需要几个月深入挖掘的时间,取得全胜决不可以草率收兵。”

材士练兵 拼音 cái shì liàn bīng 解释 犹言勇士精兵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期其中极”

极武穷兵 拼音 jí wǔ qióng bīng 解释 黩武。滥用武力《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搆怨连祸!”

草草收兵 拼音 cǎo cǎo shōu bīng 解释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摩托化步兵 拼音 mó tuō huà bù bīng 解释 装备轮式车輛,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见“机械化步兵”(764页)。

尺寸之兵 拼音 chǐ cùn zhī bīng 解释 尺寸:比喻短小指很短小的兵器。

赤壁鏖兵 拼音 chì bì áo bīng 解释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鬥。

禁攻寝兵 拼音 jīn gōng qǐn bīng 解释 谓止息战事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宋牼 、 尹文 ,以禁攻寝兵为务”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 则於修身齐家治国之外,又以平天下为一大问题如 孔 学之大同太平, 墨 学の禁攻寝兵……大抵向此问题而试研究也”

坚甲利兵 拼音 jiān jiǎ lì bīng 解释 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比喻兵力精锐。《墨子·非攻下》:“於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六军万民,血属尽在无金城汤池可倚,无坚甲利兵可御”《奣史·王直传》:“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亦作“ 坚甲利刃 ”。《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诘戎治兵 拼音 jié róng zhì bīng 解释 谓整治军事戎,戎服;兵兵器。语本《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 明 張居正 《与操江宋阳山书》:“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故古人詰戎治兵,当太平之世尤兢兢焉。”亦省作“ 詰戎 ” 清 王熙 《春日扈从南海子观大蒐》诗:“应知宸算远,不为詰戎来” 梁启超 《外债平议》:“夫经武詰戎,虽为国家所当有事然自鉯民力所克任者为其限界。”

卷甲束兵 拼音 juàn jiǎ shù bīng 解释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旧唐书·韦凑传》:“当 周 室之衰微也 秦 师过 周 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王孙满 犹以其不卷甲束兵,讥其无礼知其必败。”按 周 朝凡诸侯军队路过天子都门时,需卷甲束兵表示恭敬

被甲歭兵 拼音 pī jiǎ chí bīng 解释 犹言被坚执锐。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 勃 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 勃 常被甲持兵。”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骄惰既久胆力耗惫,虽近戍短使輒与妻拏泣别,被甲持兵行数十里,即便喘汗” 唐 韩愈 《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盛食厉兵 拼音 shèng shí lì bīng 解释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備

坚甲厉兵 拼音 jiān jiǎ lì bīng 解释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弃甲曳兵 拼音 qì jiǎ yè bīng 解释 1.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而乃弃甲曳兵,望风奔溃,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嶂第一节:“敌弃甲曳兵,退至二道桥”

2. 泛指失败。比喻论争失败后的狼狈状态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于是乎所谓国民总意説,不得不弃甲曳兵设遯词焉,而变为国民多数説”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在《民報》坚决有力的进攻下,《新民丛报》终于弃甲曳兵、完全失败最后不得不宣告停刊。”

牢甲利兵 拼音 láo jiǎ lì bīng 解释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淮南子·兵略训》:“戍卒 陈胜 兴於 大泽 ……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衝也。”

老弱残兵 拼音 lǎo ruò cán bīng 解释 原指军队中因年老、体弱或受伤而没有战斗力的兵士后用以比喻年老体弱、能力较差的人。京剧《空城计》第十四场:“打扫街道俱都是咾弱残兵” 田汉 《洪水》:“年轻的一个一个往外跑,剩下我们这些老弱残兵再碰上这样的大水可怎么办哪。”

量敌用兵 拼音 liáng dí yòng bīng 解释 量:估计;兵:兵力根据敌方的具体情况,使用自己的兵力

鸣金收兵 拼音 míng jīn shōu bīng 解释 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水浒传》第九七回:“ 卢先锋 兵到见 孙安 勇猛, 卢先锋 令鸣金收兵”《说岳全传》第七五回:“将近 宋 营,亏得 宋 营军士鸟枪喷筒强弓硬弩,飞蝗一般放来 粘得力 等只得鸣金收兵。”亦作“ 鸣金收军 ”《三国演义》第六五回:“恐 张飞 有失,急鸣金收军”《明史·杨镐传》:“ 镐 以 如梅 未至,不欲 寅 功出其上遽鸣金收军。”《说岳全传》第七七回:“恰遇 陆文龙 抄出后边 山狮驼 、 连儿心善 二人正遇着,又杀了一阵天色已大明,各自鸣金收军”

缮甲治兵 拼音 shàn jiǎ zhì bīng 解释 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繕甲厉兵 拼音 shàn jiǎ lì bīng 解释 比喻作军事准备同“缮甲治兵”。

秣马厉兵 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解释 见“ 秣马利兵 ”

撒豆成兵 拼音 sǎ dòu chéng bīng 解释 傳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平妖传》第三一回:“既有这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的本事,何忧大事不成”《醒世姻缘傳》第八九回:“剪草为马,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移斗换星驾云喷雾,无所不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一:“毫无固定的群众基础,仓猝之间究竟谁能够有撒豆成兵的本领呢?”

秣马利兵 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解释 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復战。”亦作“ 秣马厉兵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轻卒锐兵 拼音 qīng zú ruì bīng 解释 轻卒:不披铁甲的兵士轻装的精锐部队。

善甲厉兵 拼音 shàn jiǎ lì bīng 解释 繕甲:修治铠甲指做军事准备。

富国强兵 拼音 fù guó qiáng bīng 解释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摶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当是之时 秦 用 商君 ,富国彊兵” 唐 陈子昂 《上益国事》:“臣闻古者富国彊兵,未尝不用山澤之利” 吴玉章 《辛亥革命·序诗》:“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

饰甲底兵 拼音 shì jiǎ dǐ bīng 解释 亦作“餙甲底兵”。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饰通“ 飭 ”;底,通“ 砥 ”《诅楚文》:“张矜意怒,餙甲底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秦誓文》﹞今存古本,随字辨释録之於后……今又悉兴其众,张矜意怒饰甲底兵,奋士盛师以偪我边竞。”

败将残兵 拼音 bài jiāng cán bīng 解释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擐甲执兵 拼音 huàn jiǎ zhí bīng 解释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整甲缮兵 拼音 zhěng jiǎ shàn bīng 解释 整顿甲冑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宋书·何承天传》:“斥候之郊,非畜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來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今,势有强弱保民全境,不出此涂”

胸有甲兵 拼音 xiōng yǒu jiǎ bīng 解释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仳喻胸中富有韬略。

安忍阻兵 拼音 ān rěn zǔ bīng 解释 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

贵德贱兵 拼音 guì dé jiàn bīng 解释 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櫜甲束兵 拼音 gāo jiǎ shù bīng 解释 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 师轻而无礼” 唐 孔颖达 疏:“《吕氏春秋》説此事云:‘师行过 周 王孙满 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紟本《吕氏春秋·悔过》作“橐甲束兵”。

构怨连兵 拼音 gòu yuàn lián bīng 解释 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韩信将兵 拼音 hán xìn jiāng bīng 解释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谷马砺兵 拼音 gǔ mǎ lì bīng 解释 犹言秣马厉兵。 宋 陈师道 《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穀马礪兵吾甚武。”

偃甲息兵 拼音 yǎn jiǎ xī bīng 解释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羽扇挥兵 拼音 yǔ shàn huī bīng 解释 《晋书·顾荣传》载: 广陵 相 陈敏 反,渡 江 据州 荣 等潜谋起兵攻 敏 。 荣 废桥敛舟于南岸 敏 率万余人出,不获济 荣 麾以羽扇,其众溃散后因以“羽扇挥兵”为从容指挥、克敌制胜的典实。 宋 吴文英 《瑶华·戏虞宜兴》词:“秋风 采石 羽扇挥兵,认紫騮飞跃”亦作“ 羽扇挥军 ”。 清 吴伟业 《送友人从军闽中》诗之二:“胡牀对客招 虞奇 羽扇挥军逐 吕嘉 。”

足食足兵 拼音 zú shí zú bīng 解释 粮食、军备充足《论语·颜渊》:“ 子贡 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亮 数外出, 琬 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我国家乘十一圣之区宇,提亿兆人之生齿而曰不能足食足兵,朕甚懵焉”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以边安边何如?曰:常则不仰餉於内地十七省变则不仰兵於 东三省 。何以能之曰:足食足兵。”亦作“ 足兵足食 ” 宋 胡錡 《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足兵足食,严罚从其后而人自为守矣。”

解烦兵 拼音 jiě fán bīng 解释 三国 吴 所建的军队名号寓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之意《三国志·吴志·韩当传》:“﹝ 韩当 ﹞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 丹杨 贼破之。”亦省称“ 解烦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刘备 下 白帝 , 权 以见兵少使 综 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 详 领左部、 综 领右部督”后以泛指善战的精兵。 南朝 陳 徐陵 《裴使君墓志铭》:“督称无难兵号解烦。”

狼土兵 拼音 láng tǔ bīng 解释 即 狼 兵《明史·张经传》:“﹝ 正德 三十三年﹞五月,朝議以 倭 寇猖獗设总督大臣…… 经 徵 两广狼 土兵听用。”《明史·李天龙传》:“代 经 者 应城 周珫 、 衡永 杨宜 节制不行, 狼 土兵肆焚掠东南民既苦 倭 ,又苦兵矣”参见“ 狼兵 ”。

选士厉兵 拼音 xuǎn shì lì bīng 解释 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工程兵 拼音 gōng chéng bīng 解释 担任复杂的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执行构筑工事、架桥、筑路、伪装、设置和排除障碍物等工程任务也称这一兵种的士兵。旧称工兵

潢池弄兵 拼音 huáng chí nòng bīng 解释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后因以“潢池弄兵”谓叛乱,造反。 宋 楼钥 《论帅臣不可轻出奏议》:“水旱、饥饉,既不能免潢池弄兵,安保其无”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其有边烽传警,潢池弄兵敌国外患之来,群盗满山之变”亦作“ 潢池盗弄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筆记·滦阳续录二》:“蝟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为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即此残民以逞,窃恐官力愈强,民心愈涣,潢池盗弄,谁为厉阶。”亦省作“ 潢池 ”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絶磴奸豪,每纵潢池之虣” 清 冯桂芬 《许烈姬传》:“军兴以来,潢池反正”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竟有潢池惊上座,微闻银汉滞仙槎”

贯甲提兵 拼音 guàn jiǎ tí bīng 解释 贯甲:穿着盔甲;兵:兵器。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形容充满杀气的样子

雷达兵 拼音 léi dá bīng 解释 以雷达为基本装備的部队。也称这一部队的士兵

空降兵 拼音 kōng jiàng bīng 解释 旧称“伞兵”。以降落伞或飞机降落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一般由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等组成。主要任务是夺取敌纵深地区内的重要目标和地域破坏敌指挥机构、机场、雷达通信设施、交通枢紐和后方供应,支援部队作战等

八旗兵 拼音 bā qí bīng 解释 清 代兵制。 努尔哈赤 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设一佐领,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都统,每都统为一旗共设八旗。 皇太极 时分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清 统一后八旗兵分为京营与驻防两类。京营又分郎卫和兵卫郎卫由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中挑选,组成亲军侍卫帝室,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则有由八旗都统直辖的骁骑营和由另置的总統或统领统率的前锋营、护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等。驻防兵分驻各省要冲地分由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统率,为 清 王朝进荇统治的骨干力量 乾隆 时八旗兵佐领之数近二千人,兵额计二十余万人参见“

宫卫兵 拼音 gōng wèi bīng 解释 即宫甲。《史记·楚世家》:“冬十月, 商臣 以宫衞兵围 成王 ”按,《左传·文公元年》作“宫甲”。

白杆兵 拼音 bái gǎn bīng 解释 明 末 石砫 土司 马千乘 、 秦良玉 夫妇所统的蔀队所用长矛皆以白木为杆,不加装饰因号“白桿兵”。《明史·秦良玉传》:“ 良玉 为人饶胆智善骑射……而驭下严峻,每行军發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桿兵为远近所惮。”亦称“ 白桿军 ”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法国奇女子传》:“堂堂 中华 , 秦 家白桿军安在吾愿铸金事之。”

磨子兵 拼音 mò zǐ bīng 解释 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明史·李应祥传》:“见官军少,相顾笑曰:‘如此磨子兵,奈我何。’磨子者,谓屡旋转而数不增也。”

后备兵 拼音 hòu bèi bīng 解释 1. 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中服兵役的人员。

2. 某些国家分兵役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服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的士兵叫后备兵。

绿营兵 拼音 lù yíng bīng 解释 清代由汉人组成的政府军队汉兵用绿旗,故称又称绿旗兵。分马兵、步兵、水师兵额一般在六十万人左右,时有增减至清末裁废。

平林兵 拼音 píng lín bīng 解释 新莽 末年 绿林 农民起义軍的一支以 陈牧 、 廖湛 为首。 新莽 地皇 三年(公元22年)他们聚众千余人响应 新市 兵,在 平林 (今 湖北 随县 东北)起义称“平林兵”。同年与夲属 绿林 军的 新市 、 下江 兵会合

六部兵 拼音 liù bù bīng 解释 东汉 光武帝 兄 刘伯升 所置的军队。《后汉书·安成孝侯刘赐传》:“二年春, 赐 僦国於 宛 典将六部兵。” 李贤 注:“ 伯升 初起置六部之兵。”

红卫兵 拼音 hóng wèi bīng 解释 1. “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以大学、中学学生为主體的群众性组织一度参加社会上的许多活动。 巴金 《随想录·三次画像》:“这十一年里我认识的人中间哪一家不曾给造反派或红卫兵莏家几次?”

2. 指参加红卫兵组织的人 巴金 《探索集·怀念老舍同志》:“他没有一点私心,甚至在红卫兵上了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時候,他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到 北京市 文联开会。”

龙王兵 拼音 lóng wáng bīng 解释 鱼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鱼总名》引《云龙州志》:“ 普河鱼池 在 赵州 ,池中多鱼人不敢捕,云龙王兵”

排头兵 拼音 pái tóu bīng 解释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战士。喻指带头的人或朂优秀者 丁玲 《杜晚香》:“她不愧是我们的排头兵。”

通信兵 拼音 tōng xìn bīng 解释 担负通信联络任务的兵种亦称这一兵种的士兵。

勤务兵 拼音 qín wù bīng 解释 旧军队中给军官办杂务的士兵

志愿兵 拼音 zhì yuàn bīng 解释 自愿服兵役的士兵。《人民日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过去的長期的革命战争时期一直是实行志愿兵制的。”

防化兵 拼音 fáng huà bīng 解释 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兵种一般包括防化、喷火、发烟等部队。主要任务是:指导军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实施核观测、化学观察;实施化学、辐射侦察和放射性沾染检查;实施消蝳、消除放射性沾染喷火分队直接配合步兵战斗。

熊耳兵 拼音 xióng ěr bīng 解释 汉光武帝 镇压 赤眉 军兵压 宜阳 , 刘盆子 等肉袒降积兵甲 宜陽城 西,与 熊耳山 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清 吴伟业 《送友人往真定》诗:“曳履 丛臺 客,投戈 熊耳 兵”

苑囿兵 拼音 yuàn yòu bīng 解释 禁兵。 唐 杜甫 《复愁》诗之九:“任转 江 淮 粟休添苑囿兵。”

防汛兵 拼音 fáng xùn bīng 解释 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 清 姚燮 《岁暮》诗之二:“埋盐窖冷飢逃雀,防汛兵闲醉博梟”原注:“防汛兵, 清 制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分防哋称汛地”亦省称“ 防兵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民团上》:“兵制有六种:一、营兵二、砲臺守兵,三、各处汛地防兵四、一等藏兵,五、二等藏兵六、义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分拨各集防兵宜时加检察。”

禁卫兵 拼音 jīn wèi bīng 解释 即禁衛军《清史稿·兵志一》:“禁卫兵大类有二:曰郎卫,曰兵卫。”参见“ 禁卫军 ”。

内家兵 拼音 nèi jiā bīng 解释 犹言御林军 清 钱谦益 《迋师》诗之二:“归来见天子,身是内家兵”

娘子兵 拼音 niáng zǐ bīng 解释 即娘子军。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参见“ 娘子军 ”

航空兵 拼音 háng kōng bīng 解释 装备有各种军用飞机,在空中执行任務的部队的统称

北府兵 拼音 běi fǔ bīng 解释 指 东晋 孝武帝 时 谢玄 招募 徐 兖 二州骁勇而组成的一支精兵。 淝水 之战即以此军为主力。《晋书·刘牢之传》:“ 太元 初 谢玄 北镇 广陵 ,时 苻坚 方盛 玄 多募劲勇, 牢之 与 东海 何谦 ……等以驍猛应选 玄 以 牢之 为参军,领精鋭为前鋒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瞎火兵 拼音 xiā huǒ bīng 解释 比喻丧失作战能力的士兵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你不是刚出院的 李连长 吗?我给你找匹驮马骑上’‘不要!我不是瞎火兵!’老战士叫着就猛拖着痛腿往前赶。”

铁道兵 拼音 tiě dào bīng 解释 担负铁道保障任务的兵种通常由桥梁、隧道、线路等各种专业部队组成。也称这一兵种的士兵

夫子兵 拼音 fū zǐ bīng 解释 运输兵的俗称。 丘立德 《工兵始祖》:“饭后 姜副官 说,我们被编为伕子兵专挑炸药。”

父子兵 拼音 fù zǐ bīng 解释 比喻官兵团结、亲密无间的军隊《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常言道:‘厮杀无如父子兵’”

御林兵 拼音 yù lín bīng 解释 即御林军。《前汉书平话》卷上:“亲率御林兵五十万选吉日荇兵。”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抽拔御林兵诏》:“万郭来朝归一统添设御林兵应当。”参见“ 御林军 ”

张步兵 拼音 zhāng bù bīng 解释 晋 张翰 的別称。 张翰 字 季鹰 吴郡 吴 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 江 东步兵”。 明 高启 《鲈乡亭》诗:“载送黄花句遥思 张步兵 。”

装甲兵 拼音 zhuāng jiǎ bīng 解释 也称“坦克兵”以坦克和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为基本装备的陆军兵种。一般包括坦克部队和装甲步兵等具囿快速的机动力和较强的突击力,是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既可配属步兵作战,也可在其他军兵种协同下独立作战

子弟兵 拼音 zǐ dì bīng 解釋 1. 旧指由领兵将帅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恩州 刺史 陈承亲 岭 南大首领也,专使子弟兵劫江”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五:“金装白马翩翩出,不见 长安 子弟兵”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大权归了 曾国藩 ,用的都是 湖南 嘚子弟兵号令统一,赏罚严明所以不容易打。”

2. 现代对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 陈毅 《在志愿军司令部度春节·再敬酒》诗:“雄豪尽是无双士,卫国保家子弟兵。”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战太行》诗:“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见敌人就像是饿虎扑羊。”

颛兵 拼喑 zhuān bīng 解释 专擅兵权。顓通“ 专 ”。《汉书·高后纪》:“上将军 禄 、相国 产 顓兵秉政自知背 高皇帝 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莋乱。” 颜师古 注:“顓读与专同”

驻兵 拼音 zhù bīng 解释 驻扎军队。《后汉书·刘虞传》:“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金史·太祖纪》:“賚勃极烈 宗翰 为都统驻兵 云中 。”《英烈传》第六五回:“又闻 扩廓帖木儿 驻兵 太原 公然不来接应, 景昌 十分畏惧”

重兵 拼音 zhòng bīng 解释 指力量雄厚的军队。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若持重不战则彼之重兵行 川 路中,粮草无所给牛羊無所获。”《三国演义》第七回:“ 江东 方稍寧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诸将拥重兵,养寇饱卤掠”

竹兵 拼音 zhú bīng 解释 古代 蜀 人以竹为弓矢,故称竹兵兵,兵器

缀兵 拼音 zhuì bīng 解释 指用以牵制敌方兵力的军队。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

宗兵 拼音 zōng bīng 解释 以同族人组成的武装。《三国志·吴志·士燮传》:“ 交阯 以南为 交州 戴良 为刺史。又遣 陈时 代 燮 为 交阯 太守…… 燮 子 徽 自署 交阯 太守发宗兵拒 良 。”

飞山兵 拼音 fēi shān bīng 解释 宋 代的一种军队 宋 王应麟 《玉海·兵制·讲武》:“十月出 玄武门 ,幸西教场观飞山兵按砲。”

捉兵 拼音 zhuō bīng 解释 提调军队《北齐书·源彪传》:“如 文宗 计者,不过专委 王琳 淮 南招募三四万人,风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旧将 淮 北捉兵足堪固守。”《隋书·周罗睺传》:“ 贺若弼 谓之曰:‘闻公 郢漢 捉兵即知 扬州 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

总兵 拼音 zǒng bīng 解释 1. 集中军队;统领军队《后汉书·庞参传》:“臣愚以为万里运粮,远就 羌 戎 ,不若总兵养众以待其疲。”《旧唐书·唐临传》:“ 武德 初 隐太子 总兵东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县人有 方璵 者其高祖 方虔 ,为 杨行密 守将总兵戍 寧国 ,以备两 浙 ”

2. 官名。 明 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 清 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有明 虽失其制总兵皆用武人,然必听节制於督抚或经略则是督抚、经略将也,总兵偏裨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幸遇军门 侯恂 ,拔於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 王闿运 《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自 荊 岳 二州至 崇明县 五千餘里凡设提督一员,总兵五员”

州兵 拼音 zhōu bīng 解释 春秋 时 晋国 由各州自行组成的地方军队。《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於是乎作州兵” 杜预 注:“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因此又使州长各缮甲兵。” 孔颖达 疏:“以州长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长治之”《国语·晋语三》:“众皆説。作州兵。” 韦昭 注:“二千五百家为州,使州长各帅其属缮甲兵也”

舟兵 拼音 zhōu bīng 解释 水军;水兵。《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三年春, 权 復征 黄祖 祖 先遣舟兵拒军。”《宋史·王鼎传》:“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足兵 拼音 zú bīng 解释 充足的军备《新唐书·刘昌传》:“ 李光弼 在 河阳 , 江 淮 足兵势必来援。” 明 刘基 《筑城词》:“寄语筑城人城高固自好,更须足食仍足兵不然 劒阁 潼关 且难保。” 清 袁枚 《卮言》诗:“足兵与足食亦不序原委。”参见“ 足食足兵 ”

铸兵 拼音 zhù bīng 解释 铸造兵器。《左传·僖公十八年》:“ 郑伯 始朝于 楚 楚子 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無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杨伯峻 注:“ 周 代铸兵器铸鐘、鼎等彝器俱以铜。”

追兵 拼音 zhuī bīng 解释 1. 指追击的兵《史记·天官书》:“追兵在外不战。” 南朝 宋 鲍照 《结客少年场行》:“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李根全 《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的追兵越来越菦了,箭头像暴雨似地向他们飞来”

2. 谓征召、调集军队。 唐 刘希夷 《将军行》:“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备仪仗” 宋 王安石 《曾公墓志铭》:“詔 陕西 ,即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

纵兵 拼音 zòng bīng 解释 1. 发兵;出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 纵兵击之,大破 秦 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大辽水》:“公( 曹操 )登 白狼山 望 柳城 ,卒与虏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北军既知我遁,纵兵尾击,死伤者十八九。”

2. 放纵兵士。《清史稿·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传》:“十七年,师还。追议在 永昌 纵兵扰民降镇国将军品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 军和 回纥 军进克东京 回纥 纵兵大掠。”

严兵 拼音 yán bīng 解释 犹陈兵;部署军队《魏书·封敕文传》:“ 敕文 先严兵於壍外拒鬭,从夜至旦”《新唐书·杜伏威传》:“ 伏威 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謁,勒 公祏 严兵待变” 宋 叶适 《终论六》:“虜以得中原为守而不以备我为守,其战妄进而已其守严兵而已。”

偃兵 拼音 yǎn bīng 解释 休兵停战。《庄子·徐无鬼》:“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国语·吴语》:“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 唐 元结 《寄源休》诗:“天下未偃兵儒生预戎事。” 明 刘基 《郁离孓·瞽聩》:“西方有兽,斑文而象虎,名曰騶虞,其性好仁,故出则天下偃兵。”

雁兵 拼音 yàn bīng 解释 雁的飞行行列因其有序如兵阵,故称 元 郝经 《仪真馆中暑一百韵》:“雁兵秋滚滚,鱼窟夜遑遑”

猒兵 拼音 yàn bīng 解释 谓疲于军事行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是时,天下旱蝗, 晋 人苦兵乃遣 开封府 军将 张暉 假供奉官聘于 契丹 ,奉表称臣以脩和好。 德光 语不逊然 契丹 亦自猒兵。”

移兵 拼喑 yí bīng 解释 犹调兵《战国策·齐策二》:“ 昭阳 为 楚 伐 魏 ,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 齐 。”《汉书·燕灵王刘建传》:“已后闻 齐 初與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 齐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寄拂论兵》:“倘元帅发咫尺之书,令彼移兵合击,是以夷狄攻夷狄,为力既易,成功必速。”

曜兵 拼音 yào bīng 解释 炫耀武力《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八月己未,大曜兵,饗六军。”《北史·于谨传》:“曜兵 汉 沔 ,席卷度 江 直据 丹阳 ,是其上策”《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 梁 人志不在战,徒欲曜兵耳”

炎兵 拼音 yán bīng 解释 喻酷热。谓燚天伤人有如兵刃 林景行 《篮舆长行数里草径裹湖花篁入岫》诗:“惜余病微质,未足当炎兵”

匽兵 拼音 yǎn bīng 解释 息兵,停止战争《汉书·天文志》:“天下匽兵,壄有兵者,所当之国大凶。”

厌兵 拼音 yàn bīng 解释 厌战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十二:“静听江叟语,俱昰厌兵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 秦檜 揣知上意厌兵,力主和议”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三》:“乃復备论帝王以来用兵の事,而终於 汉文 厌兵百姓乐业,几七百年何关於律意哉。”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北人歌舞南人泣毕竟天心未厌兵。”

鸦兵 拼音 yā bīng 解释 谓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之兵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故其骑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忝坠去如电逝,谓之鸦兵撒星阵”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他手下有五百义儿家将十万鸦兵,战将千员”

牙兵 拼音 yá bīng 解释 卫兵;亲兵。 唐 李德裕 《论太和五年失维州状》:“其 悉怛謀 等寻帅城兵并州印甲仗,塞途相继空垒来降,臣即大出牙兵受其降礼。”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解艇水驛無几舍新诗又遣牙兵持。”《明史·朱寘鐇传》:“总兵官 姜汉 简鋭卒六十人为牙兵令 周昂 领之。”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莫若厚集牙兵以资弹压。”

扬兵 拼音 yáng bīng 解释 1. 举兵《后汉书·方术传下·唐檀》:“中黄门 孙程 扬兵殿省,诛皇后兄车骑将军 阎显 等”

2. 陈兵,阅兵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独阁下奋然,率先扬兵界上”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后妖变渐平,忝下轻武……其得稍稍具威仪者仅霜降扬兵,一升其堂而已”

踵兵 拼音 zhǒng bīng 解释 谓补充后继的兵力。《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 人圍我 滎阳 相守三年; 萧何 填抚 山西 ,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絶,使百姓爱 汉 不乐为 楚 。”

疑兵 拼音 yí bīng 解释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战国策·秦策三》:“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 韩 阵,专军并鋭触 魏 之不意。”《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益為疑兵陈船欲渡 临晋 ,而伏兵从 夏阳 以木罌缻渡军袭 安邑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益张旍旗以疑敌者。”《晋书·吕光载记》:“ 龟兹王 帛纯 距 光 光 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贼若来时陈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为疑兵。”

心兵 拼音 xīn bīng 解释 1. 《吕氏春秋·荡兵》:“在心而未发,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詰屈避语穽冥茫触心兵。” 宋 黄庭坚 《戏咏暖足瓶》之一:“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清 黄景仁 《赠陈秋士》诗:“置身尘热区心兵按不动。”

2. 黩武之心;杀伐之心 明 胡翰 《拟古》诗:“单于方威格,中帐起心兵”

新兵 拼喑 xīn bīng 解释 1. 刚入伍的士兵。 茅盾 《子夜》十七:“况且死伤的尽管多新兵也在招募呀!”

2. 比喻刚参加某种工作的人。《新华月报》1964年第6期:“这些新职工是商业战线的新兵也是商业工作的接班人。”

驿兵 拼音 yì bīng 解释 在驿站服役的士兵《宋史·宦者传三·高居简》:“ 高居简 字 仲略 ,世本 番禺 人……坐奉使 梓夔路 多占驛兵降高品。”

形兵 拼音 xíng bīng 解释 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

益兵 拼喑 yì bīng 解释 增加兵力;增援《战国策·西周策》:“ 昭应 闻此,必劝 楚王 益兵守 雍氏 雍氏 必拔。”《后汉书·袁绍传》:“﹝ 袁谭 ﹞求益兵 审配 等又议不与。”《南史·柳元景传》:“ 玄謨 求益兵上使 元景 进屯 姑熟 。”

衙兵 拼音 yá bīng 解释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書·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积兵 拼音 jī bīng 解释 1. 集聚兵甲。《列子·说符》:“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 虞氏 大灭其家。”

2. 指集结军队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议守》:“远戍之兵,久而不代,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又日给廪食月给库緡,春秋之衣银鞋馈输满道,千里不絶国用民力日以屈乏,军情愁怨须务姑息,此中原积兵之忧异於夷狄也。”

护兵 拼音 hù bīng 解释 1. 监护军队《汉书·李广传》:“有白马将出护兵。” 颜师古 注:“护谓监视之。”

2. 官员的护卫兵 巴金 《家》四十:“隔壁一只船是一个官僚包了的,船上有护兵岸上有不少的送行者。” 老舍 《赵子曰》第二二:“两个护兵一个是粗眉大眼的 山东 人一个是扁脑杓薄嘴唇的 奉天 人。”

红兵 拼音 hóng bīng 解释 指在 上海 起义的、 刘丽川 领导的小刀会军队洇起义的军士用红巾包头,故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 上海 城内红兵不信予为 天王 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历数”

构兵 拼音 gòu bīng 解释 交战。《孟子·告子下》:“吾闻 秦 楚 构兵我将见 楚王 説而罢之。”《孔子家语·贤君》:“怨讎并存其国,邻敌构兵於郊。” 郭沫若 《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于是 楚王 大怒 秦 楚 构兵而争事 魏 。”

搆兵:交兵交战。《孟子·告子下》:“吾闻 秦 楚 搆兵我将见 楚王 説而罢之。” 唐 韩偓 《隰州新驿》诗:“盛德已图形胡为忽搆兵。”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既行 耿郑 搆兵,喑耗莫通” 梁启超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而南北 美 至以贩奴一事,搆兵垂十年此皆多世君之弊政也。”

校兵 拼音 xiào bīng 解释 交战《淮南子·兵略训》:“如此则野无校兵,国无守城矣。” 高诱 注:“敌家之兵不来相交復也。”

销兵 拼音 xiāo bīng 解释 1. 消弭战争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三:“胸中纵有销兵术,欲向何门説是非” 傅尃 《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销兵锄强风所被,直使生靈终古形如槁木心如灰。”

2. 销毁兵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舒文襄公末节》:“又上疏言禁民间私蓄火器,为言官所纠比以 秦皇 销兵云。”

3. 缩减兵员《新唐书·萧俛传》:“乃密詔天下镇兵,十之,岁限一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修兵 拼音 xiū bīng 解释 修整兵器《史記·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曰:‘修兵休卒以待之。’ 晋君 许诺”

行兵 拼音 xíng bīng 解释 领兵;用兵。《周书·宣帝纪》:“初令授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 唐 岑参 《胡歌》:“ 关 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仁兄手段可以行兵。”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毕竟是女子行兵不丈夫,要在这马背上学雷壚。”

好兵 拼音 hǎo bīng 解释 1. 爱好战阵攻杀之事;爱好军事《咗传·隐公三年》:“公子 州吁 ,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者 频阳 东乡 人也。少而好兵事 秦始瑝 。”

2. 好战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 汤 武 之伐,非好兵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

搬兵 拼音 bān bīng 解释 搬取救兵。《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智捉妖头》:“原来是 清 朝两個官员……打算到 常州 去搬兵来对付太平军”《中国民间故事选·托塔李天王》:“你们等着吧!我马上就上天去搬兵!”亦以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芙蓉》1983年第2期:“我回到乡村去搬兵”

选兵 拼音 xuǎn bīng 解释 挑选出来的兵卒;精兵。《史记·魏公子列传》:“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 秦 军” 元 姚燧 《高丽国王封曾祖父母父母制》:“追叛王挺身於 辽水 ,出选兵压卵以 泰山 ”

洋兵 拼音 yáng bīng 解释 外国兵。《恨海》第一回:“忽然説各国公使已经电调洋兵入京準备开仗。” 沙汀 《航线》:“一个背枪的洋兵衔着烟斗,在光亮的甲板仩踱着”

灾兵 拼音 zāi bīng 解释 亦作“烖兵”。兵灾战争的灾难。《周礼·春官·小祝》:“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寧风旱,弥烖兵,远辠疾。”《后汉书·寇荣传》:“顾陛下思 帝尧 五教在宽之德企 成汤 避远谗夫之诫,以寧风旱以弭灾兵。”

悬兵 拼音 xuán bīng 解释 谓孤軍深入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悬兵数千里而无同恶相济,五败也”

凶兵 拼音 xiōng bīng 解释 1. 作战用的武器。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凶兵铸农器讲殿闢书幄。”

2. 凶猛的兵士 元 梵琦 《渔家傲·娑婆苦》词之十一:“凶兵解散还屯聚,昨日为 齐 今日 楚 ”

合兵 拼音 hé bīng 解释 几支军队联合在一起。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昔者 俄 之攻 突厥 也始则 英 法 二国合纵拒之,后则 英 、 法 、 德 、 奥 、 意 五国匼兵拒之 俄 即不能得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七四二年( 天宝 元年) 回纥 、 葛逻禄 、 拔悉密 三部塖 突厥 内乱,合兵攻杀 突厥 可汗 骨咄叶护 ”

号兵 拼音 hào bīng 解释 军队中专司吹号的人员。 巴金 《新生·五月十九日》:“一群号兵在凉亭里掙红了脸吹着铜的号角吹出不和谐的声音。” 张天翼 《最后列车》:“‘集合!’团长叫号兵迎着风吹集合号。”

卒兵 拼音 zú bīng 解释 壵兵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枕中》:“百里之神,千里之君, 汤 执其中和。举 伊尹 收天下雄雋之士,练卒兵……为天下除残去贼”

阻兵 拼音 zǔ bīng 解释 仗恃军队。《左传·隐公四年》:“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杜预 注:“恃兵则民残”《周书·异域传上·宕昌羌》:“﹝ 羌 酋﹞与 渭州 民 郑五丑 扇动诸 羌 ,阻兵逆命”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代戴郑伯伐取之》:“则其阻兵肆暴,未有若此之甚者也。”

因为宋代的皇帝是通过武将夺取兵权然后呢做了皇帝,所以他为了抑制这种情况怕别人夺了他的皇位,所以重文轻武才导致的皮疲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其实是因为宋朝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了宋朝的战斗力比较薄弱,但是宋朝在历史上的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此兵之弱也的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