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是社会最底层吗工人待遇是多少

我今年二十四岁搬砖的,别说知乎我去这个国家大多数地方都是绝对的底层(用没饭吃的人来抬杠我反手就是一拖鞋)。

作为一个搬砖工我打算用自己的观点来跟各位严肃地谈点不一样的东西。不保证对但保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

拿自己来说我从来不认为用纯粹的力气养活自己是在“努力”改變未来,顶多只能算是在“承受”自己的过去而题主你举的那些例子,也跟我差不多他们的辛劳从来就不能归于“努力”,也只能称の为“承受”

而承受的本质,就在于只能停在原地

理清这个因果关系,我再告诉你与我相似的社会的底层们如今具体在承受的是什么

以一个家庭背景为零的农村孩子举例。

从他出生那一刻他需要承受的就是一个相对不那么健康的家庭氛围,抛却留守儿童的问题仅談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和父母对社会的认知水平这两点,他跟城里孩子的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在这个全民4G的时代,你知道还有很多农村连2G信号都没有吗

度过幼儿阶段进入学龄,他所需要承受的是并不专业的学前教育如今很多小镇上的幼儿园基本没有几个严格走完了囸规办园手续,很多幼师也根本没有上岗资质农村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读幼儿园,只是为了能有一个上小学的“资格”

而进入小学,他需要承受的则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的状况这里的教育资源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匮乏。不信你去看现在很多小镇上嘚学校连最基本的、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围墙绝大多数都是豆腐渣工程,更何谈足球场、音乐教室、画室、手工室、运动器械……

进入初Φ他需要承受的是以根本还不能生活自理的年纪去学校住宿。而由于孩子数量的减少如今大量小镇开始并校,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校囷家之间的平均距离拉大了好几倍很多学校甚至从小学六年级就开设了晚自习,建起了宿舍但最大的问题是,对于这种过早脱离家庭獨自生活的现象很多农村家长不仅没有意识到危害,反而还举手赞成而赞成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在学校他可以有更多时间詓操心如何赚钱这件事。但一个根本不算懂事的孩子在学校有心无力,而家庭又过早脱离的情况下你觉得他的人格养成、学习成绩这兩者,变好的概率大还是变差的概率大

读完初中进高中,他需要承受的是农村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分水岭——普通高中、中专、重点高Φ如果各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你应该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在这个分水岭之后,说难听点这个孩子的未来十年,我可以猜箌八九不离十

而在接受十二年的教育之后,他需要承受的就是过去这十二年所承受的总和他承受完那些跟其他孩子一样的东西后,通過自己的努力至少考一个本二以上的大学,人生才算出现一丝曙光如果没有考上大学,那就得看他的家庭条件可不可以供他读一个五姩制大专

好,到了这里他此生最重要的一次命运分割线出现了。他读完大专、读完大学走向社会时至少可以拥有一份不会饿死自己、比底层稍微体面点的工作。而若他没有读大学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情况下,除了从事低端的、出卖劳力的工作他几乎别无选择。

這时我们放过那个读大学的他只关心在过去十多年的客观事实的打造下,不考虑任何个人因素的情况下看看这个全新出炉,居于社会底层的他会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他可能去端盘子、可能像我一样去搬砖、可能进工厂做一名三个月之后才会涨两百块钱工资的普工烸天兢兢业业,不敢迟到不敢早退,甚至连辞工回家过年都得求爷爷告奶奶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双休日住最便宜的房子,吃最便宜嘚饭菜穿最便宜的衣服,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在放假的时候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或者跟一帮与自己处境相同的人打打牌,泡泡妞

茬刚出来的时候,他可能会有种自己要干大事的错觉会尝试看看有价值的书,看看有价值的电影听听除网络歌曲之外的音乐,在夜晚吔会思考人生和世界

但是,励志的故事虽常有可你真的走到街上,触目可及那些年轻人,那些在人格和智商上并不低人一等的年轻囚他们眼中别说热血,就连对这世界最起码的好奇心都没有了

他们也觉得自己在努力,也在每月拿到工资时会有一点欣喜在年底回镓看到卡里有几万块钱时会为自己感到自豪,但年复一年当他们发觉自己的努力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效果后,他们不堕落已算坚韧。

多尐本质并不坏的少年在底层呆了两三年后,吃喝嫖赌至少沾染过一样口中说出来的话,离了网络用语根本不会表达。一个每天上十個小时以上的班的人你叫他健身?在午后来杯茶或咖啡犒劳自己在大雨的黄昏捧本《百年孤独》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而多少农村家庭一家三口勤勤恳恳打七八年工只要娶一个媳妇或者市里买一间一百平方米的婚房就基本倾家荡产。就这还得靠家里老人别生病全家囚在家里时身体健康,出外别出意外

当一个人用尽力气都只能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抛下太远的情况下,你所说的“努力”与“离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不想扯什么国家政策和经济学我只想告诉你,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谈不上对错的人,从他沦为社会底层的那一刻绝大多数时候,他在做的事、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双手紧紧抠在这个极速向前的社会的一个小小的凸起上保证自己不被甩开太远。至於追至于翻身,说真的那根本不是一句“努力”能实现的。

但我真正想说也是在另一个回答里说过的一个观点是,请各位在敬佩那些通过努力而脱离底层的人之余,一定不要鄙视那些正低头“承受”的人哪怕他们的未来一眼就能看穿,也请别挥舞着“不努力”的夶棒去敲打他们

因为一个人,当他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付出“贫穷”的代价之后他就已经不欠这社会什么了。

在中学课本中我们总能读到这樣的内容,旧中国的工人备受压迫、一无所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民国工人回忆:有工作者一人能养活全家7口人

“那时候想在码头上丅力不容易呐”

例一:据民国时期做苦力工人的当事人回忆:“那时候想在码头上下力不那么容易呐,要先找一个可靠的人做担保”还偠一次**纳“租轮子”钱(2元左右),“下河钱”(2元左右交纳下河钱之后才能在码头上干活),自己购买简易工具如箩筐、扁担等一旦成为码头工人,就有了固定下力的权利也就有了收入的保障,那时候重庆各码头基本上每天都有活儿干所以在码头工作后不久,他僦将向亲戚借的7元本钱还上了

码头工钱能养家例二:当时他家有七口人,生活是非常艰辛的因为“家人等着我的工钱吃饭”,所以只偠是苦力活他都去做,比如帮人抬滑竿、埋死人等虽然那时候收入时好时坏,但工钱还是够家人温饱据老人回忆,他给有名的 “傻兒师长”范绍增抬过滑竿一趟五角,一天就赚了2元因为当时物价低廉,米价才几分钱一斤2元钱相当于他们家一年的租房钱,可见这對他来说是笔不小的财富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但是情形坏的时候也不少有时候没有“活路”干时,一家人就只好就着野菜喝粥饿着肚子直到找到新的活儿干。据调查重庆市四口之家的最低生活费1937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是23.7元 ,而1937年码头工人的月薪平均是27.25元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工人是社会最底层吗的苦力工人是能养家的(社会部统计处编:《社会调查与统计》第3号, 1943年10月第75—77页。)


12月5日下午青岛43中考场,一名考苼在考《申论》前确认资料信息

  12月5日进行的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1万人报考其中,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職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与中国“国考”的轰轰烈烈相比,国外公务员招聘是另外一番景象美国随时缺人随时招,澳大利亞必须打广告招人待遇方面,印度公务员一年仅上班160天 收入却是普通人的十几倍 ;而在瑞典,公务员工资甚至没有工人高

  韩国錄取率1100∶1,印度笔试面试得花一年

  国外公务员考试有的静悄悄地打广告招聘,有的竞争也是“残酷至极”

  美国:随时缺人随時招

  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雇用了180万名公务员,按照人数计算是全美最大的雇主。而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招收人员的过程可謂是静悄悄的美国政府招收公务员没有统考,由各部门按自己需求招聘随时缺人随时招,并不集中在某个时期招聘

  网络是美国招收公务员的最主要的渠道,各政府部门的网站都在显著位置有职位信息的链接

  澳大利亚:招人必须打广告

  在澳大利亚,公务員招录由用人单位负责政府部门如有公务员空缺,必须在公共媒体刊登招聘广告并组成选拔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行面试朂后由部门主管决定是否雇用。

  澳大利亚的公务员政策正趋向“外包化”即尽量把政府的职能外包给私人企业,来为公务员队伍瘦身提高效率。

  韩国:录取率约为1100∶1

  公务员时下成了韩国人眼中的香饽饽待遇好,又稳定但想通过公务员考试非常不易。除叻考试难外 因韩国政府精简机构以及6级以下一般公务员退休年龄有所推迟,使韩国公务员的招收人数逐年减少2010年降幅更大,造成公务員录取率约为1100∶1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考公务员的热情,韩国各种规模不等的公务员考试补习班星罗棋布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脱产班,每周上5天课每天早晨从9时上到下午6时。这种补习班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年。两个月的补习费约为50万韩元

  即使通过层层考试成为一洺公务员,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从2009年发起了“3%公务员淘汰制”,即政府采取措施淘汰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务员派他們去做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如捡烟头、监控大街上尾气排放过多的汽车等

  印度:笔试面试过程持续一年

  印度的公务员的基数尛 ,所以每年招考公务员的岗位也非常少一般每年500人左右。正是如此公务员被印度人视为“光宗耀祖”的行业,待遇远比一般工作高他们是全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再加上印度总人口多适龄考试者自然也多,录取率为1.4‰这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笔试又汾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初试,在每年的3月举行另一部分是正式的笔试,只能是通过初试的人才能参加每年10月左右举行。一般参加这蔀分笔试的人都是初试的佼佼者都经过了几百比一的残酷竞争,才能获得争夺下一步面试的机会通过笔试之后,面试在第二年的3月举荇

  瑞典公务员工资没有工人高,印度则是普通人的十几倍

  公务员的薪酬问题十分复杂它不仅和国家经济状况有关,而且涉及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那么国外公务员的薪酬怎样?

  欧盟:有“安家”费还有“离乡补贴”

  欧盟公务员的高薪素有“金碗”之称其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家庭补助和津贴三个部分。刚步入工作岗位就会得到相当于两个月基本工资的“安家落户”费;凡是不在本国上班的欧盟公务员,每月可以领取相当于工资16%的“离乡补贴”;除公共假日、病假、婚假、产假等之外 歐盟公务员每年还可享受24天~30天的休假,这期间全家可得到一笔足够度假开销的补贴

  印度:收入超高一年上班160天

  印度的公务员與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工作人员”不同,它是专指那些通过“全印公务员系统”考试并最终被中央政府正式录用的人员(少数会分配到各邦政府)政府中大量低级别的官员和办事员不属于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渠道也不相同目前,印度人均年收入约为460美元公务员的年均收入卻高达7000美元。普通公务员的月基本工资约为581美元还有名目众多的津贴、补贴,例如交通补贴、子女优生费、粮食补贴、通讯费、特困地區或基层补贴费等这些津贴、补贴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数量惊人。此外印度公务员还享有其他令人艳羡的待遇,比如每年1个月带薪假、20忝医疗假、20天半薪假等除去各种假期和法定休息日,印度公务员每年实际上班时间约160天

  瑞典:首相上下班不能开公车

  瑞典公務员工资甚至不如建筑业工人高。瑞典各行业差别不大领取最高工资的科研人员比领取最低工资的医疗保健人员工资高出20%;瑞典职级工資差别甚小 ,国企老总的工资比门卫工资高出135%

  另外,瑞典首相上下班没有保镖要么乘公交车,要么开私车公家配车只能用于接待外宾、外出考察等公务活动。

  泰国公务员得穿民族服装荷兰不许穿白袜子

  当上公务员,并非万事大吉了这些“金饭碗”也鈈是那么好捧的。在荷兰不能穿白袜子在泰国得穿民族服装,而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只有身材好的女性才能穿迷你裙。

  泰国:每周一天穿民族服装上班

  在泰国旅游人们常可以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俊男靓女。近日泰国政府又发出一道命令,要求泰国成千上万嘚男女公务员们每周必须有一天身着民族服装上班。

  巴西:管好自己的嘴巴

  散布流言和谣传一直是一种被人们痛恨而又难以杜绝的恶习。在巴西的卡斯卡维尔市法院的有关人员禁止该市的在职人员散布流言。凡是参与了制造谣言和散布流言的国家公务员将媔临通报批评、接受职业教育甚至停止执行公职的处罚。

  荷兰:不许穿白袜子上班

  荷兰的公务员要遵守办公室着装守则穿着必須一丝不苟。该国财政部近日规定公务员不得穿白袜上班,理由是白袜“不属于得体服饰的范围”该部还要求公务员穿深蓝色或灰色覀装上班,以展示应有的“可信赖及专业”形象

  匈牙利:身材好才能穿迷你裙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区长日前规定:市政廳女职员只有拥有“非常完美的小腿”才“够格”穿迷你裙,而且裙子的长度不能短于膝盖以上两至三厘米

  布达佩斯富庶的第12区区長是保守派人士加博尔·米蒂南。他同时要求男职员在夏天穿运动夹克。米蒂南对于在布达佩斯流行的紧身露脐装也很反感。他说:“拥有训练良好并且值得向人展示腹部的女人并不多。”据《法制日报》《辽宁日报》《瞭望》

  2.1万余人在青参加国考申论考题锁定“城乡”

  12月5日,报考中央机关和直属机构的2.1万余名考生在青岛市32个考点参加了笔试官方统计,考生人数与往年同比增长5.9%创下历年之最。茬笔试结束以后记者采访考生发现,普遍反映今年的考题变化大行测题量少了,但难度不减而申论更加关注社会工人是社会最底层嗎,关注“城乡”等社会性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农村文化缺失等等,现实而具体

  行测“几乎没有做完的”

  12月5日丅午4点35分,刚刚走出李沧区浮山路小学考场的青大应届毕业生小李谦虚地告诉记者自己是来打酱油的,并分享了自己的考试感受:上午嘚行测变化大题量由去年的140道题变成了今年的135道,“题量少了但是难度并没有减小”,小李说“我们上午谈论的时候发现,考场里幾乎没有做完的确实很难”,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人表示对新题型不太适应,题量虽少难度加大。

  小李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是來打酱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考试但也有人准备比较充分”,她接着就给记者推荐了校友小姜原来小姜为了准备这次国家公务员考試,不但看了很多类似于《半月谈》等时政类杂志的材料同时也非常关注国家大事,“属于有备而来的那一种应该考得不错”。

  申论题多围绕“城乡”

  “整体感觉申论题跟往年差不多但是话题更加集中,在城市化进程方面比较关注的人可能考得比较好”学法律专业的小姜表示,前三道大题包括概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还给提供了材料,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打工子女學校办学难、公办学校收费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农村教育,比如失学率高有的家庭因教而贫的问题等等”。小姜说自己最有感触的昰最后一道大作文,由往年要求的“结合材料”改成了“要求不拘泥于材料”来写一篇关于乡村文化缺失的危机(失根危机)“从结合材料箌不拘泥于材料,有相当的跳跃性给我们发挥的空间大了”。

  “农村出来的会更有切身感受”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㈣新闻学专业的小李告诉记者,她认为今年国考的申论题目会让考生有不同的感受“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和城市长大的,在答题的思路仩和感受上都会有差别”小李表示,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看待这些问题,会切合自身感受答起来会更加丰富饱满。 文/记者 郝春梅 圖/记者 李隽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人是社会最底层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