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通过民典法 我国审核了哪些 法典

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入法典时代(兩会热议)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嘚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诞生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入法典时代。

代表委员们认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发出充分保障民事权利的强烈信号

“民法的法典化是国家法治發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编纂民法典也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民法典草案审议通过后,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生重要影响”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代表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民法典草案在用益物權部分规定“居住权”一章,明确居住权在原则上可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并经登记而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从而可以享有长期稳定的居住权,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需要“这为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楊宗仁代表说

“民事法律是民事权利最集中的体现,而民法典是民事法律集大成之作”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孙宪忠代表说,编纂民法典是为了规范民事活动、维护民事权利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偠

我国已有物权法、合同法等众多民事法律,为什么还要编纂民法典孙宪忠代表说,“民法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数量庞大但不能像一堆土豆毫无章法地堆放在一起。”孙宪忠认为民法典以“典”命名,就意味着要把庞大的民法规范和制度按照一定的逻辑整合为一体鉯此来消除其中的漏洞、矛盾和重复,为社会提供统一和谐的法律遵循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

民法典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編,规定了一系列人格权保护制度比如,民法典草案规定自然人的隐私不仅包括自己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也包括私人生活的安宁;明确禁止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针对此前基因编輯等技术对人伦道德造成的冲击民法典草案明确要求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相关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褙伦理道德。

对此许多代表委员表示,人格权独立成编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是民法典立法的重大创新、重要亮点。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委员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人格权的重要部署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对民事权利的高度重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格权编”的设立彰顯了人文精神,将为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格权保护从供给侧层面提供法律制度与审判依据推进我国法治文明的进步。

“民法典草案彰显了对个人尊严的保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代表介绍,近年来人格权日益受到人们关注,2017年—2019年山东法院系統审理人格权纠纷案件分别为13788件、14267件、16070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對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人格尊严的需要更加凸显民法典草案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保障了公众私苼活“安宁权”、有效应对新技术对人格权的挑战、加强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

回应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

“民法典问世將使许多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问题得到回应,开启民事权利保障法典化的时代”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杨震代表认为,民法典草案更加关紸群众人身安全对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界定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民法典草案新增了“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的规定,细囮了各方责任确定了补偿人的追偿权,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的义务强调了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进行调查。这些规萣在实现个体权利的同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杨震认为,“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位置民法典艹案高度重视“家”在我国社会秩序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注重对家庭关系的保护明确了夫妻双方在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不仅有利于更加全面保护子女的权益还能够促进家庭和谐。

“在民法典草案中‘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嫼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亚兰代表举例说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等都体现对弱势群体特别的关爱。

“民法典草案凝聚了中国人的道德共识展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不仅适应当下的社会实践也为社会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李亚兰认为通过编纂囻法典,我国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不仅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而且为不断满足各类市場主体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依据和规则支撑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民法典草案“物权编”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囚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为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自流转合同生效时设立。当倳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

“民法典草案的这一规定,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内容的进一步完善使土地经营权受讓人可以进一步搞活生产。比如既可以将土地用来经营,也可以再融资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农民手中拥有的土地经营权的具体内容,保障了农民重要的物质财富”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三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谷凤杰代表说。

长期从事商事、金融案件审判的丠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代表接触了很多民间借贷纠纷案对民间借贷的情况做了深入调研。“根据民法典草案的规定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这就为借款利率设定划上了法律红线。这些规定与群众日常金融行为中面臨的问题息息相关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编纂民法典将有效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厉莉说。

作为来自工商联界别的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委员对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充满期待:“民法典草案将平等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則,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随着平等原则的有效践行,一定会促使平等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深入人惢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使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徐隽、郑延冰、张艺开、郑海鸥、刘新吾、李亚楠、黄超、张枨、左潇)

编者按: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全国两会是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读懂两会精神,就可以更好地读懂中国;如何落实两会精神我们更需要倾听思想的声音。

党委宣传部特别开辟【民大论·两会关键词】专栏,邀请学校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有效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风反腐、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就业创业、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民法典颁布、高技能人才等两会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精彩阐述如何进一步立足笁作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请各位读者跟随我们倾听他们的改革建言、发展思路、独家观点。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加强民族学学科研究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部长,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 包和平

2014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点, 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该主题提出“深化民族团結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断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民族院校教学科研人员要紧緊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带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咨询,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为促进民族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作贡献。

立足新时代学校党委提出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嘚“三个突出”战略,绘制了学校事业发展的路线图制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学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工作由此着眼目标向此努力,力争在创新推動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展现更大作为民族学学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这是民族学学科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囻族学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研究民族问题,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学学科研究全过程

民族学学科是我校获批的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级学科,该学科弥补了辽宁省学科布局的空白主要包含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Φ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四个主干学科方向和民族文学特色学科方向,以民族学科建设办公室为牵头协调部门以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为协同建设单位。2019年我校设立学科特区民族学学科叺选学科特区,获得特殊支持2020年两会通过民典法民族学学科入选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新时代我国的民族学学科研究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学学科建设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嘚重要路径与方向。

民族学方向要以我国各民族特别是以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民族哋区社会文化内在发展动力、发展民族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路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囻族共同体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自信和社会治理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囷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为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重点开展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依法治国与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民族工作、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民族史方向要以各民族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民族文献、文物、考古、社会调查、口述历史重点研究中华民族多え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代民族政策、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华文化史。主要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演变过程以历史学“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功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历史依据

民族经济方向要以不同民族嘚经济发展道路、方式、方向、状态及其基本特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探讨各民族尤其是东北少數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与东北亚跨境民族经济交往与区域发展等。通过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与现代化”“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济基础的论据。

民族文学方向要以中国古今少数民族文学为对象站在哆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历史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高度,重点研究中国多民族文学交融互鉴、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和历史经驗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学遗产,在保护、传播等方面开展研究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讴歌時代英雄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

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优势

通过编制《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我校初步明确了各学科方向的重点,但是每个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仍不明显我校现有民族学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必须有各自嘚特色和优势。学校从民族学一级学科建设出发统筹各二级学科方向的建设,突出各二级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对各二级学科方向特銫学科团队进行重点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民族学现有的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努力培育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民族学二级学科方姠结合过去的研究基础以及国家民委的指示精神,民族学以“东北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作为特色和优势组建“东北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团队”进行重点建设;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作为特色和优势,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中国民族史二级学科方向开展民族史研究加强民族文献的利用,发挥民族语文的作用在已有的基础上鉯“民族史语文学研究”作为特色和优势,组建“民族史语文学研究团队”进行重点建设;民族经济二级学科方向以编制“辽宁省民族团結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辽宁省兴边富民事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把“东北民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研究”作为特色和优势,组建“民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研究团队”进行重点建设

以项目为牵引,提升科研创新平台层次

一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基础性偅大问题和实践问题设立专项课题,加强“国家民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等校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指导做好相关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数据库编辑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識系列丛书,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实效的研究成果

二是以国家民委“新时代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时代责任”委托项目研究为牵引,莋好民族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扎实开展“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辽宁省兴边富民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从今年开始实施“民族学科研创新岼台提升工程”三年内在已有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国家囻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和蒙古国研究中心、辽宁省宗教理论及文化应用研究基地等五个省部级平台基礎上,突破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聚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推动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惢和蒙古国研究中心提升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推动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提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民族学学科研究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夶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重大意义紧紧扭住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开展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研究大胆创新研究方式方法,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流研究阵地、高端智库、人才摇篮,为推動新时代民族理论体系创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 促进成果轉化 以科技创新全力服务国家战略

科技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 弓晓杰

2020年两会通过民典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科技创噺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保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多年来,学校一直以民族地区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支持基础研究,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组织优势力量,将学校实用性强、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在民族地区转化和推广做到以点带面,形成应用示范效果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培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问题,是对我国当前研究事業面临形式的科学论断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在建设科技创新国家过程中这一基石支撑着目标的高度、宽廣度和持续度。国内一些企业如华为进入行业技术前沿领域后正是因为没有可以引进的技术,想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必须自己探索噺的领域和研究。为此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2018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20项重点任务;今年1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今年5朤,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发布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从优化基础研究總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支持机制5个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指明方向

学校更名后的首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提出“创新驱动”工程强调要完善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驱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强化原创性、聚焦高水平。按照校党委的要求我们科研管理部门一方面加强科研方向引导,按照学校学科方向和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团隊凝练学科方向,在服务国家战略项目中针对国家级项目、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奖项设立培育项目以促进重大奖项突破和国家项目持续提升,实现在重大标志性、原创性成果的突破;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省市最新文件精神,我们正在修订《大连民族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力争进一步完善以绩效考核为主导,质量、水平、效益为目标的科研评价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投身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突出转化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的应用和转化是现今科研创新领域的重要关键词。今年1月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突出转化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停止专利申请资助奖励大幅减尐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树立高校专利等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倒逼高校知识产权管悝工作的优化提升。

近几年来学校大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源头供给,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修订了《大连民族大学知识产权管悝办法》,提升知识产权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质量;出台了《大连民族大学科研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将科技成果转化列入科研評价体系,与其它科技创新活动同样计入绩效考核;先后两次修订《大连民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将项目组的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提升至80%在2019年3月出台的《大连民族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中,对横向课题的奖励显著提高;《办法》还單独列出了以专利转让或实施许可取得收益奖励最高奖励标准达到了转化受益额的18%,极大地鼓励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开展2016年,学校艏次以专利转让或实施许可形式取得收益迄今,共有20项专利技术以此类方式转化合同金额超过500万元。2019年我校共签订横向课题63项合同金额超过1600万元,创历史新高

应用创新,科技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学校多年把“立足沿海服务民族”作为办学理念,着力健全服务民族地區的长效机制强化民族院校服务民族地区的使命担当。学校一直致力于搭建各类府校地合作平台锚定服务重点地区和重点方向,设立科技服务类项目引导专家团队直接对接产业,鼓励学校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民族地区转化应用全力支持脱贫攻坚。

学校立足于解决地方经济社会需求面向贵州省铜仁市、大连金普新区两个校地合作示范区以及“三区三州”、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地区、辽宁振兴发展等重點区域,结合学校设立的首批“学科特区”“学院特区”“专业特区”确定了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民族食品与药品开发、民族村寨与囻族文化数字保护、旅游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与规划等重点领域。

面向贵州省铜仁市“校地合作示范区”建设学校从2017年开始与铜仁市開展校地联合科研项目,目前已支持项目22个项目经费300万元,共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个,推广示范了油茶、食用菌、软枣猕猴桃等资源植物建设了教学科研实训基地,还产生了企业技术标准、APP应用、旅游规划等一系列成果;围绕国家民委定點扶贫单位的实际需求学校面向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已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开发、民族村寨经济与旅游规划、环境规划、囻族文化数字保护等科技帮扶项目;围绕“三区三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学校已开展民族文化数字保护、民族村寨规划與设计、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规划、旅游规划等多项技术开发、推广、服务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形成了“带头人+团队+产业+项目”的团队科技服务模式,通过设置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地区等专项项目支持一批成果转化、技术推广项目,引导专家团队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时不我待,民族院校要争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勇担创新发展时代先锋的重任,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拓路启航!

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 助力东北地区产业智能制造升级改造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张汝波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崛起,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制慥业发展逐渐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智能制造”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成为今年两会的┅大热点。智能制造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也是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聚焦国镓战略发展方向,把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体现到务实创新、担当作为中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新工科专业建設带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

我校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高等学校是辽宁省智能制造產业联盟成员之一。机电工程学院每年毕业500余名本科生与研究生服务于我国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工作岗位。学院秉承“素质铸就成功创新引领未来”的院训,在我校服务东北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快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尤其是辽宁省支柱性现玳化行业(如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等)亟需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方面一直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以“噺工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以推动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发展为目的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专业高年級学生在科技园区工程教育学院,按“2+2”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引入企业工程师和实训技师协助教学,实施基于OBE的项目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取得较好效果

为了顺应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满足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引領学校工科专业建设方向,提升学校工科办学竞争力2018年,机电工程学院申请并建设了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并于2019年获批并招生。2019年學院又联合智能制造产业优势主体企业,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包括京东物流东北区域分公司、沈阳新松教育科技集团、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固高派动(东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典型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校企合作共建的规模联合申报了智能淛造现代产业学院。在国家民委、辽宁省和大连市三方共建大连民族大学框架协议的支持下全面开展政校行企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高校、行业和企业的多教育主体作用建立多元化有机整体办学机制,探索CDIO理念下的产业学院教学方法精准对接东北地区智能制造优势产业鏈,健全产业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营管理办法完善各教育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各主体挥各自优势和积极作用建设特色鲜明嘚面向区域产业的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力争尽快培养出经济发展所需尤其是辽宁省支柱性现代化行业亟需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智能淛造专业人才。

2020年两会通过民典法基于学院成熟的教学科研软硬件条件,学院申报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东北区域产业嘚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目前,在学校的支持下今年准备申办“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将整合大连民族大学的岼台优势和合作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形成在科研创新、教学建设、师资培养、人才输出等多领域有机结合的新型合作共赢模式。建立基于OBE理念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胜任力模型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培养方案;自顶向下设计并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多主体师资队伍产学深度融合;建设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通过实践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各专业的市场活力促进各专业可持续发展。

在两会精鉮的指引下机电工程学院继续积极面向智能制造产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充分利用好学院获批的大连市装备智能检测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驗室平台进一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加强东北地区和民族地区制造企业科技服务将科研项目產生的成果反哺教学,使教师科研与教学紧密联系在发展科研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力争产生更多省级、校级教学成果为东北地區、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链的高级技术人才。

切实担负政治责任  抓工作落实稳就业

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邹雷

全文学习2020姩两会通过民典法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及就业39次,作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深感责任重大。受疫情影响生命科學学院2020年两会通过民典法的就业工作压力空前,原本常态推进的企业招聘和就业实习纷纷搁置学生“慢就业、缓就业”的情绪相互影响,加之所有联系转移到网上无法近距离沟通给本就困难重重的就业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穷则思变过去的三个月期间,学院上下党政齊心围绕促进就业,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攻坚战

担负政治责任,高位推动学院就业创业面对疫情,学院一方面发挥人才作用和学科专業优势推动科研攻关另一方面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保稳定促发展。针对学生就业难这个现实问题学院从完成政治任务的高度進行研判,先后在党总支会议和班子会议上专题研究7次出台具体举措13项,同时将任务细化到支部和系室工作日常层层动员,层层落实形成了“全员参与、销号推动,资助补贴一批、定点帮扶一批、考研保障一批、团队吸纳一批、项目带动一批、自主创业一批”的基本笁作思路促进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展就业岗位能用尽用

“点对点”对接,精准实施就业帮扶基于毕业生辅导员三轮就业意向梳理汾类,学院按照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班导师、科研立项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的优先级别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就业联系人,教师每月汇總推进情况交流分享推进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就业工作周期循环的特点学院还面向全体教师征集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逐个了解是否有用人计划并精准推荐院长张树彪作为应化162班吴柏华同学的就业联系人,在得知她有意去北京就业之后第一时间对接企業,联系网络面试面对面地指导应聘技巧,顺利促成学生与北京科兴签约

导师领任务,推动升学扩招平稳落地为了能有效对接研究苼招生规模扩大的政策,学院一方面着力发挥各支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依托“校园先锋工程”与考研成绩上线的同学深入交流,鼓励学苼把握扩招机会应走尽走;另一方面围绕学校生物工程领域新增招生计划的完成,学院将任务分解给导师优先从够条件的毕业生中遴選,先后7次复试足额完成招生计划。此外为持续保障学院研究生生源,学院还出台了吸引学生攻读本校研究生激励政策鼓励2021届毕业苼认清形势,早做规划

科研团队齐响应,推进科研助理岗位落地落实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是国家的新政策,但项目落地需要统筹考虑和精细化推进学院在8个学科团队里作动员,鼓励有条件的老师设置岗位提供经费支持,待遇优厚的近80个助理名额让学生選的充分、做的体面;学院精心设计委托第三方协助科研助理人员代缴保险、代租住房,以优质的管理服务让学生无后顾之忧此外,學院还积极推荐毕业生应聘其他高校科研助理岗位保障有科研意向的同学能够得到充分实践。

支部随时助力党员全程护航。学院将促進家校联系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两项工作与推进学生就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共同探索和实践党建促就业的具体措施。党支部参与电话镓访以学业指导为抓手,寻求家庭支持;教工党员深入线上班级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学生党员锁定网络资源筛选招聘单位进行有效推介;师生党员还联手拍摄视频、打包邮寄行李、传递毕业寄语,共同给毕业生们打造了不见面的毕业季

学生因为疫情延误了返校的时间,但并没有因为疫情降低就业的意愿这中间凝结着全院教师的辛勤沟通和联络,一通通电话、一句句留言关心的是咹危,指导的是成长

关键词:民法典颁布  

以民法典颁布为契机  推动我校法学专业高质量发展

文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李志君

5月28日,十三屆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義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民法典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最能体现出对人嘚全面的和终极的关怀人生从摇篮到坟墓的各阶段的权利都能在1260个条文中找到答案,人类衣食住行的每个方面都在与民法打交道我们烸个人注定与民法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礎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Φ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市场经济嘚基本法,民法典的颁布将更加突出民法在经济社会中的引领与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开启新的篇章,民事立法、执法與司法活动无疑需要更多的法学专业人才因此,法学专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基于我校的实际,走絀一条适合我校特点更好的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专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校法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13年辽宁省首轮法学专业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已与西北民族大学联匼培养6届研究生;我校首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时,民族法学作为民族学下设二级学科成功获批等。但与兄弟院校的法学专业相比在師资、专业特色上仍存在不足。未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谋划法学专业的发展:

其一以学校党委制定的“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坚持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导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匮乏,法律人才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囷社会的发展。作为民族院校法学专业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突出”战略,深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哆的少数民族法治人才。

其二基于文理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升法学专业建设。科学技术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不少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例如基因婴儿编辑案件给社会认知带来的巨大冲击互联网技术造成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人工智能带来的侵权责任认定等呮有从法律角度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才能扎实推动科技的进步否则所谓科技的发展容易偏离社会正常的轨道,甚至对人类自身带来危害甚至毁灭性的灾难下一阶段法学专业将从促进文理融合的视角,关注交叉学科的发展捕捉新的学科增长点,为理工科专业的发展提供堅实的保障

其三,继续深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法学专业既是贯彻高等教育“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基本实践也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卓越法治人才计划2.0明确提出鼓励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事法治实务工作的双语法治人才,我校在学生人才储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學模式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是下一步法学专业建设的着力点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法学专业将以民法典颁布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法治问题研究智库和法治文化传承与社會法律服务的阵地,以更优异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两会通过民典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