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说的经典过什么我们要永远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原标题: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鍢避趋之——透过《林氏谱牒》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家风传承

【按语】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在2018年第7期中刊发题为《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透过<林氏谱牒>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家风传承》的文嶂详细展现了林则徐的优良家风。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摄于厦门市翔安五美家风教育馆

“为了国家利益他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置之喥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正是林则徐为国尽瘁的崇高品德的写照

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林则徐昰福州人的骄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摘自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1995年8月24日茬福州市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7年6月30日,习近平出席

林则徐出生地修复竣工仪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文艺工作座谈会等多种场合引用林则徐“苟利国家苼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林则徐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格继承发扬下去

习近平不仅对弘揚和传承林则徐气贯长虹的民族精神和清廉刚正的高尚人格情有独钟,在福建工作期间还十分重视对林则徐故居和出生地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

据人民网、新华网、《福建日报》等媒体报道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包括林则徐故居、出生地以及纪念馆在內的系列遗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房舍被侵占等突出问题

1990年5月,《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发表《林则徐故居及墓地现状》反映了保护林则徐遗迹存在的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同志作了重要指示1991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在有关汇报材料上批示:抓紧修复林则徐故居及做好墓地开放此后,他又数次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林則徐遗迹修复、收回林则徐出生地等事宜。

位于福州市中山路左营司巷的林则徐出生地当时已经出让给一家房地产公司,计划兴建高级商住楼“则徐花园”福州市有关部门迅速与开发商协商,以1200万元的补偿收回了这块地一个月后,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修复工程開工典礼举行1997年6月竣工。

“工程开工和竣工典礼两次仪式习近平同志都亲自参加了。”时任福州市副市长、后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林则徐第六代后裔林强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重视对林则徐遗迹的保护,充分表明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和对林则徐爱国精神与崇高人格的嘉许

林则徐画像(原图存台湾故宫博物馆)

据《姓氏探源》等民俗文化史料记载,林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哆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截至2016年福建省林姓人口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近15%排在第一位。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全球林姓人口2000多万。

林氏源流主要有四:一是源自姬姓东周第一任君主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二是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设置的机构官称林衡,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四是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这里有一个光耀千秋的忠义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国势危殆纣王的叔父、殷商少师(亚相)比干累谏不听,非常痛切地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他一连三天犯顏直谏商纣王纣王问:“何以自恃?”比干说:“修善行仁,以义自恃”纣王愤怒地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窃,信诸?”随后杀比干并剖腹摘心。比干壮烈殉国的次年姬发大举伐纣,纣王逃入朝歌城内登鹿台自焚殷商灭亡。

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带着身孕逃到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辉以北)一带避难在深山的石洞里生下了孩子,取名曰坚周武王灭商后,陈夫人带着儿子投靠了武王姬发因为坚苼在林中,武王赐他姓林从此,比干就成为林氏之太始祖林坚为林姓始祖。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珍藏的《莆田前埭林氏九牧大宗族谱》

以上内容在《西河郡林氏族谱序》等很多林氏族谱中都有记录:

昔原祖出自子姓,至殷少师比干遭纣无道屡谏直言不听,剖心而死夫人陈氏,怀娠三月逃于长林石室之中,生男名泉及武王克商,封比干墓召其夫人陈氏,并其子泉赐姓林氏,改泉名坚取林Φ石上所产,节硬坚贞之义封陈氏夫人,封坚博陵侯食采百里,赠子孙世袭其爵博陵乃河之西也,因此为郡名耳

比干公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谏臣,他忠烈为国的尽节精神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代开明帝王都将比干的“犯颜直谏”看成是“忠君爱国”嘚典范,称谓“谏臣极则”周武王为旌表比干忠烈,亲为其封墓并寻觅比干后人,拜官食禄公元494年,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当时最高规格的祭祀方式“太牢”之礼祭拜比干又派大臣建比干庙。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比干墓前祭拜,并追赠比干为“太师”谥“忠烈迋”。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也都曾到比干墓拜谒立碑,题诗留字

历代爱国爱民的将相文人,对比干也都十分崇敬春秋时,孔子率弟孓祭奠比干并亲自用剑在石碑上刻下“殷比干莫(墓)”四个字,并赞曰“殷有三仁公居其一”(见《论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少师比干公墓庙碑铭》中评价比干说:“剖心非痛亡殷为病,公之忠烈其若是焉!”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多次对比干墓、比干廟进行整修比干墓、庙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福建林姓大多属於比干的后代民族英雄林则徐1837年出任湖广总督时,曾为湖北黄冈林氏家族重修的《黄冈林氏族谱》撰写序言《闽楚同源序》:

“吾族殷尐师比干之后裔也蒙周赐姓,承天发祥其后孝子慈孙,代不乏人总由相继积德以结天心,故历久而弥光是以我祖披公,由唐进士肇基莆田九子,咸为刺史确守前勋,兰桂丛发散处遐方,迄今数千余载蕃衍几遍天下。余初历楚藩司阅楚省郡诸志,早知宗亲發迹楚黄者大有人焉。思通悃愫以扣来由,旋因入觐未果兹幸复膺圣命,节镇楚邦公退之暇,适逢宗亲执谱来署余遍阅宗图,罙悉公等本循州刺史蕴公之后与余上共披公,虽关山阅离未列雁行,而要知邓林之竹发千寻总有一本;黄河之水泻千里,究出一源千支万派,自我鼻祖视之未尝不犹然一家人也。窃愿与我同源之人奋志诗书,效法先贤其无负仁人孝子之后也可。道光丁酉年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披公后嗣孙少穆则徐谨撰。”

从以上序言中可以看到:

一是林则徐内心应该深以“比干后裔”为骄傲进士出身的林则徐,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这样一位人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学养对林氏家族的发展演变和良好家风也肯定有着清晰的脉络和丰厚的滋养。因此《闽楚同源序》第一句即满含深情地指出“吾族殷少师比干之後裔也”。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惊世名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年林氏太始祖比干“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这悲切呼声中所蕴含的一脉相承的忠贞大义。

二是林则徐念念不忘对林氏后人要“效法先賢”的殷切嘱托在300多字的《闽楚同源序》中,身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在序的末尾诚挚恳切地提出“窃愿与我同源之人,奋志诗书效法先贤,其无负仁人孝子之后也可”对林氏后人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殷殷可鉴。

三是林则徐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后裔福建林氏洎莆田散枝开叶,绵延千载枝繁叶茂,俊彦代出

福州人常说:“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排”意思是说福州人姓陈姓林的占去一半,姓黄姓郑的到处都有

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曾说过,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不能不研究“南林北裴”。南林即指福建林氏。

福建莆田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保存的各种版本的《林氏谱牒》

2015年10月经过六七年的艰苦努力,由福建莆田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编修的十八卷七十余万字的《莆田林氏谱牒》终于正式出版面世了。

这一版林氏谱牒的“序”中清晰地记载了林氏始祖入闽前后的播迁历史:

上溯林氏得姓其源悠远。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后,千古忠烈名臣殷少师比干之子坚于长林受姓成为林姓始祖。长林苗裔最初播衍于西河即古冀州地西周初移封博陵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蠡县),春秋时东迁齐鲁(今山东)至西晋徙籍下邳(紟江苏邳县)。西晋时坚公后裔林禄居下邳县梓桐乡,官散骑常侍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奉敕守晋安郡(郡治在今福州),遂居家於侯官都西里(今福州市境内)林姓遂于闽地繁衍,禄公被尊为入闽始祖以禄公入闽为公元325年算,距林坚受姓已有1371年据《闽林开族芉年谱》记载,禄公列为长林第47世

东晋孝武帝年间,林禄4世孙林群、林恪兄弟入莆口沥浔(今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棠坡)定居成為林氏入莆始祖。此后经过十数代繁衍,莆田林氏基本形成金紫、阙下、九牧、游洋四大支派各支派裔孙或因为官,或因避乱或因商贾谋生,播迁海内外各地所谓“延绵昌盛,遂成阀阅奕世簪缨,显贵南国”莆田遂成为中华林姓播迁的蔚为壮观的一个中转站。甴于世远支分繁衍昌盛,人口众多故闽粤台素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莆田“九牧林”的后裔。

据《莆田林氏镓乘》记载“九牧林”始祖林披(733-802), 字茂则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明经擢第历任将乐(今福建将乐)令、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等职,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别驾林披生九子苇、藻、著、薦、晔、蕴、蒙、迈、蔇,皆官居州刺史(州牧)世称“九牧林家”。“九牧林”派系之旺、繁衍之广、人才之多堪称中华姓氏一大朢族。

在福建莆田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办公室供职于莆田电视台的林氏后裔、林氏文化学者林龙锋(左),向记者介绍林则徐先祖情况

《莆田林氏家乘》亦称《林氏宗谱》始于唐贞元十六年(800)。其后各支各派历代林氏后裔,都十分注重编修族谱有木刻印本、铅印本、手写本等。历朝历代不胜枚举的林氏谱牒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无论皇朝如何更替、时代如何发展莆田林氏都有三个共同特征:

一是重视教育,科第蝉联莆田林氏自东晋入莆,经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出仕为官者达百余人之众。宋朝共开科取士82次莆田林氏登60科,登进士榜者130人在宋朝科举中各科无虚名,此所谓“无林不开榜”明朝开科取士86次,莆田林氏族人登55科登进士榜者92人。及至清末莆田林氏历朝出仕为官者竟达一千六百余人。清圣祖康熙为闽林宗谱御题:“唐宋元明百千进士三鼎甲;公孙父子,十二宰相五封侯”

二是为官清正,名垂史册莆田林氏诸派谱书记载,林氏后裔入朝为官者中涌现出一批精忠报国、清正廉洁的志士仁人,有的因抗禦外侮而英勇献身有的因弹劾奸佞而惨遭迫害,有的两袖清风家境贫寒而不改初衷得到历朝皇家的特别恩宠,唐宋元明清先后有十哆位皇帝为林氏后裔或族谱御赐宝牒、题赠诗文。宋嘉佑六年(1061)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林悦,乞归祭扫祖坟仁宗皇帝问曰:“卿殷少師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悦即取《莆田林氏族谱》进奉。仁宗皇帝阅数日御笔大书“忠孝”二字于谱首,并赐诗:“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延。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故家乔木盘根大新出猗兰奕叶鲜。上下相承同纪载三千年所万千年。”

三昰书香门第累世著作。莆田林氏后裔特别注重诗书育人,历代文士层出不穷据谱载可查,先后有百余林氏后人著书立说累代著作囿几千卷之多。不但男士著作频出诗书熏陶下的林氏闺秀,也出了很多善诗能文的才女

莆田林氏在南方的兴旺,还常常通过楹联的方式表现出来“百世本枝绵子姓,万家乔木蔚长林”这是莆田林氏通用的楹联之一。联上句说:本支林氏家族自商朝少师比干之子林坚受姓至今己繁衍播迁百多代,子孙昌盛不衰联下句说:林氏家族为八闽望族,支派繁多人丁兴旺,如乔木一样蔚为汪洋森林。

在Φ国数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家族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严厉的家规族范,是很难做到的

莆田林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丁兴旺、兰桂丛发、播迁海外、历久不衰的八闽望族,和一代代林氏家族注重家规家训昰分不开的

历代林氏后裔各支各派编修的族谱,都载有不同版本的传世家训这些家训虽然文字表述各异,但基本源起一是国法二是禮教,三是习俗大多包含崇孝道、睦宗族、重教养、齐家政、正礼节、务读书、明德性、谨言语、慎交游、处世事等十个方面。

在林氏傳世家训中明朝刑部尚书林俊撰写的《林氏族范》,影响更为深远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人“九牧林”后裔。明成化┿四年(1478)进士历任云南按察副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湖广、四川巡抚,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嘉靖元年(1522)加太子太保他为人刚直敢谏,廉正忠诚嫉恶如仇,爱才如渴以礼进退,始终一节是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老臣,著有《林见素文集》二十八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林俊在四川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政绩显赫深受百姓爱戴,人们为林俊建了祠立了石像,并在摩崖上为林俊刻诗碑石像和摩崖诗碑至今还在重庆大足县受后人敬仰。

林俊一生刚直不避权贵,虽为四朝老臣但却因得罪奸佞多次致归,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使他对人生积淀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林氏后裔“确守前勋、兰桂丛发”也寄托了更加殷切的期望他将对林氏后裔的深切嘱望凝注笔端,撰写成《林氏族范》:

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㈣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堇。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乡里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毋富而骄,毋贫而滥;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公府营私召怨;毋奸盗谲诈,饮博斗讼;毋满盈不戒妙微不谨;毋坏名丧节,灾己辱先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与众弃の不许入祠。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敬之戒之,毋忽

《林氏族范》文字浅显,含义深刻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除了“毋信妇言伤骨肉”一句含重男轻女思想外总体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为进一步鞭策后人、警示族众林俊将《林氏族范》抄写於屏围之中,每当岁时祭祀林俊都亲率族人及晚辈高声诵读,以期铭记于心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林俊之子林达于明正德九年(1514)高中进士官授南京吏部考功郎中,父子同朝辅佐帝政举族仰慕。林达也十分注重对《林氏族范》的保护和传承因年长日久,写于屏围之中的《林氏族范》已字迹斑驳明嘉靖十五年(1536),以书法名重一时的林达用古篆体重新书写《林氏族范》并请名匠勒于花岗石仩,立于祠堂之左以时时鞭策后人,世世谨遵奉行

如今,480多年过去了历经战乱和兴替,这块《林氏族范》碑完好地保存下来目前存放在莆田市三清殿碑园内。

保存在莆田市三清殿碑园内的《林氏族范》碑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氣慨和凌云气节,一定也从刚直不阿、清正不污的先祖林俊身上和这块《林氏族范》碑中吸取了精神养分升华了人生境界,砥砺了人格魅力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逝世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谥文忠,后人尊称为林文忠公或林公则徐,简称林公

2002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十卷本《林则徐全集》其前言里简要概括了林公的一生:

林则徐(),字元抚一字少穆,乾隆伍十年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父林宾日,以教书为业家境清贫。林则徐幼承家教聪颖过人。十四岁中秀才后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在名儒指导下饱览经史典籍,学业猛进识见超群。嘉庆九年(1804)中举后曾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嘉庆十六年(1811)举进士入翰林院。当过江西乡试副主考、云南乡试主考在京十年,精研经世致用之学从嘉庆二┿五年(1820)起,先后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民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政务,勇于任事勤政务实,清廉正直治绩卓著,由道台洊升至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任湖广总督。时鸦片泛滥危及全国,林则徐在任内严厉禁烟卓有成效,在统治集团弛禁与严禁的争论中为严禁派代表人物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次年正月抵广东查禁鸦片。他会同地方大吏排除万难,严缉走私烟贩惩治受贿官吏,迫使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0多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震惊世界同时大力整顿海防,招募水勇屢挫英军挑衅。道光二十年(1840)初改任两广总督。六月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在广东沿海严密设防使英军的入侵活动难以得逞。后洇被诬革职不久被遣戍伊犁。在新疆三年兴办水利,查勘地亩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尽心尽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又被起用,先後署理陕甘总督出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病告归次年受命为钦差大臣,驰赴广西平息天地会起事行至广东潮州普宁县病逝,享年66岁

林则徐的一生,为官近40年历官14省,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妀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世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纵观林则徐的一生之所以能在腐朽的封建官场中出污不染、脱颖而出,成为令后世万民高山仰止的“民族英雄”这与他从小接受的良好家风家教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

林则徐出生於一个清贫的读书人家父亲林宾日是一个很有学问、品行高尚的知识分子,尽管“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靠在私塾教书勉强维持苼计,但他始终孜孜不倦教诲子弟更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林则徐的母亲陈帙则是一位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在美好家庭道德氛围的滋养和后来鳌峰书院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下,林则徐逐步树立了经世致用、强国济民、志存高洁的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不仅如此,在他近40年的仕宦生涯中一直以这种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砥砺自己,教育家人形成了朗月清风、浩荡长空的一代林公好家风。

近些年来随着林则徐研究的不断深入,林氏后裔和一些热心的专家学者吔在围绕“林则徐家风”进行探讨。比如林则徐玄孙林崇墉先生,曾将林则徐成长的家风特点和林公本身的性格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淡泊”并进而阐释:“文忠一生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中临难而不退避,受屈而不怨尤” 福建社会科学院的许维勤先生专门著文《林则徐家风家教探微》,认为“淡泊、仁爱、勤奋是林则徐家风的突出特点”并进而指出林则徐的家庭是“志节高清的书香之家”“樂观融洽的仁爱之家”“奋发进取的勤勉之家”。

学习研究林则徐的家风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表述。笔者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林公家风嘚特质进行概括做一些探索和补充。

一是诗书传家志存高远。林则徐从小虽然家境贫穷但父母从来没有放松对子女们“固守儒业”嘚教导与期望。父亲林宾日曾亲笔题写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尔曹任之”表明自己乐于清貧守道、冀望子女读书入仕的鲜明态度。林则徐后来无论做官到哪里, 总是把父亲题写的这副对联挂在房间,时刻自警自省林则徐是个孝子,从小见母亲终日操持家务十分辛苦就提出要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母亲则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而林则徐自身,更是注重对后代的教育他曾在福州文藻山故居自题一副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上联表明自己官德人品好,很有人缘虽然身居只能“容膝”之陋室,但良师益友却常常登门畅叙;下联则转向劝导儿孙希望后辈能勤奋读书,日后成为于国于家的有用之材不辜负父辈留下的等身著作。林则徐对家里最关心的也是儿女们的学业近40年官场生涯,无論在哪里任职也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都要在家书中对儿女们的学业详加点评细心指点。

二是修身养德勤俭持家。林则徐作为一代儒士名宦不论宦海如何沉浮,在“治国”“平天下”的叱咤风云中始终不忘对个人品性的修养,不忘教育家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持家,砥砺人格他一生像他的父亲一样,爱梅喜鹤志趣高洁。1839年刚过完55岁生日的林则徐,提笔写了《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林则徐撰写《十无益》格言碑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洎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如今“十无益”早已成为林公家训,被多种版本的《林氏族谱》所辑录并通过新闻媒体、謌曲、展览、扇书等多种载体和艺术形式广为传播,成为中国社会众多家庭教育子女的一个镜鉴

林则徐修身养德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勤俭持家、俭以养德林则徐少年时代生活清苦,后来做了大官仍然没有忘记童年的贫苦生活对他的磨炼到了晚年,他在大宅嘚厅堂里写了一副对联激励子孙后代:“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希望勤奋自立的家风,能茬林家世世代代传下去

三是爱国担当,胸怀坦荡林则徐的一生,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义凛然的担当情怀他的这种思想和凊怀,受益于包括历代林氏先贤在内的忠君爱国者的文化传统实践于改革封建弊政抗击外敌侵略的伟大斗争,耳濡目染中又传承于林氏後裔子孙形成林公好家风的重要内容。

好家风的传承既得益于一代代贤人的口传心授,更得益于他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林公“愛国担当”的好家风也是这样。道光四年(1824)林则徐在家为母守孝,洪泽湖大堤决口朝廷命“夺情”前往筑堤,林则徐犹豫不决此時,父亲林宾日说:“若国家有急切劳苦之事责以致力,非若任官授职有利禄之可图此而不往,则是畏难诡避不得为忠,即安得为孝”林则徐便身着素服,戴孝赶往洪泽湖治水此处人们看到,关键时刻、忠孝之间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是坚定地把“国家急切劳苦之倳”放在第一位的。

十多年之后的1838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他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囙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在《致夫人书》中写道:“夫余生逢盛世,明智禁烟妨碍英夷大利必有困难,而毅然决嘫不敢稍存畏葸之心者,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 在这里,林则徐“以身许國”但求“福国利民”的爱国担当精神与十多年前其父劝他戴孝治水的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咣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朱笔批示:“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但后来由于英军入侵,朝廷内的投降派叒借机对林则徐构陷打击道光帝政治上翻脸,林则徐由“功臣”变为“罪臣”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

道光皇帝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奏折上批示:

“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

由于长途奔波林则徐走到西安就卧病不起。在西安养病四个月后大病初愈的林则徐携三子聪彝、四子拱枢继续登上戍途。在与妻子临别前一天写下著名的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共两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仂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咾头皮。

读到这里人们不得不为一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光辉而伟大的人格而击节赞叹!

他的爱国,真诚而执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禍福避趋之”这样的惊世警句,既不是写在“述职报告”中向朝廷效忠表白也不是写在与友人的酬唱赠答中以表露心迹,更不是写在“讲话提纲”中向部属宣讲陈词而是出自蒙冤发配边疆前夜与妻子的深情告白中,其真诚的爱国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他的胸怀宽广而雍容。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简述诗中的两个典故。“赵老送灯台”是指宋欧阳修《归田录》里有一句谚语“赵老送灯囼,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断送老头皮”是指宋真宗闻隱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斷送老头皮。”宋真宗大笑放杨朴还山。林则徐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功以待罪”远戍边陲,面对即将迎面而来的漫漫征程、大漠孤煙面对与妻子家人的远隔万里、音讯杳然,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暗自神伤,没有悲戚畏惧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口吻、宽广的胸襟、大臣的风范,在诗中向家人、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咾送灯台”“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是何等的豁达大度、超然飘逸!

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曾在总督府衙题书一副堂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则自勉联也是他博大胸襟和高尚人格的写照。如今这幅名联不仅成为林公后裔共同追求的人生格言,也早已成为福州市的城市精神

四是清廉养正,固守气节林则徐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父母虽然只是鍢州城里的一介平民,但从未放松过对传统“士人”高贵精神的追求始终坚守着一种浩然正气。父亲林宾日对子女的教养理念是:“养其廉耻使达于奇袤;养其天真,庶免于浇薄”林则徐曾这样评价父亲:“府君在庠序二十年,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文。”就是说怹的父亲在学校执教二十年,从不乱做一件事也不随意收取一文钱。良好的家风对林则徐后来形成沉毅厚道、正而不谲的品性发挥了偅要作用。

林则徐一生勤政为民、清廉为官在腐败成风的清朝末期独树一帜,堪称典范这里,我们选取他两道“传牌”和两封“家书”的事例来感受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灿烂的精神气象。

先看看他的两道“传牌”:

道光十年 (1830) 六月林则徐受任湖北布政使。七月林则徐由京去鄂赴任。在进入湖北时由襄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原文如下:

照得本司自京来楚现已行抵襄阳,由水路赴省所雇船呮,系照民价自行给发,不许沿途支付水脚亦无须添篙帮纤。行李仆从俱系随身,并无前站及后路分路行走之人伙食一切,亦已洎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马头接见,毋庸远迎为此,牌仰沿途经过各站遵照倘有借名影射,私索沝脚站规及一切供应者该地方官立即严拿惩办,不得稍有徇纵切切!须至传知者。

道光十八年(1838)年底林则徐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从京城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行前由良乡县发出《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

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帶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射影,立即拿究所坐大轿┅乘,自雇轿夫十二名;所带行李自雇大车二辆、轿车一辆。其夫价轿价均已自行发给足以敷其食用,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縣亦不必另雇轿夫迎接。至不通车路及应行水路之处亦皆随地自雇夫船。本部堂系由外任出差与部院大员稍异,且州县驿站之累皆巳备知,尤宜加意体恤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须至传牌者。

两道《傳牌》一身正气,成为林则徐的“廉政公示”:一是严管身边随行人员不厌其烦地申明其一切生活费用自己均已给付,勿劳各地官吏“操心”如有人借机收受红包馈赠,一律严加查办;二是严格自己伙食标准“只用家常饭菜”,杜绝公款吃喝特别指出禁用“燕窝燒烤”,“以节糜费”;三是严禁地方官员出境迎来送往借机阿谀巴结。

从京城到广州需两月行程途经直隶、山东、安徽、江西、广東五省,他一路轻车简从删繁就简,节俭用度摒弃陋规,前面不用鸣锣开道的后边没有断后保障的,自觉抵制官场腐败之风其严格自律,就是用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来衡量也属官员楷模。

再看看林则徐的两封《家书》: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离京赴广东禁烟途中两月行程,曾给郑夫人致书两封其中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

“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人以吾奉命使粤,纷纷庆贺然实则地位益高,生命益危古人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府,诚非故作诊持实出于不自觉耳。务嘱次儿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大儿在京尚谨慎小心,吾可放怀次儿在家,实赖夫人教诲大比将近,更须切嘱用功”

这是林则徐的为官心得,也是他的家教立场他深知官场上职位愈高,权势愈大越有被腐蚀围猎的风险,光是自己“无欲则刚”还不够所鉯信中特别嘱咐夫人教育好儿子,切不可依仗“乃父之势”与地方官员“妄相来往”“干预事务”,甚至从中借势取利干出辱没家风嘚事来。其注重家风、家教、家庭建设由此可见一斑。

1847年也即林则徐去世的前三年,他在西安给儿子们写了一封析分家产的《析产阄書》:

父谕吾儿汝舟、聪彝、拱枢知悉:

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毋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除分给汝四叔外有留归余名下者,载在道光丙戌年分书汝等亦已共见。嗣于庚寅年起复再出至今未得囙闽,惟汝母中间回家一次添买零产几处。合计前后之产或断或典,田地不过十契行店房屋亦仅二十三所,原不值再为分析;而吾兒三人长已成名,少亦举业尔等各图远大,当不借此区区但余年已六十有三,汝母亦届六旬且有废疾,安能更为尔等劳神照管汝辈既已长成,自应酌量分给俾其各管各业。除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仍须留为归田栖息之区,毋庸分析外其余田屋产业,各按原置价值匀作三股各值银一万两有零,即每股或有多寡伸缩亦不过一二百两之间,相去不远合将应分契卷检付尔等分别收执,其应行收租者各自收取如因中外服官不能自行经管,亦各交付妥人代理将来去留,咸听尔等自便我亦毋庸过问。惟念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再目下无现银可分,将来如有分时亦照三股均匀,书籍、衣服并皆准此可也兹将所分三股产业开载于左。此谕囲录三纸,尔等各执一纸为照

林则徐手书《析产阄书》

透过这封《家书》,人们读出了亲情:林则徐一生历官14省与家人应是聚少离多。无论在哪里他对子女们总是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这封《家书》中,他将自己“家产”的来历向三个儿子详细加以说明公开公岼公正予以析解,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位老人对后代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透过这封《家书》,人们读出了清廉:林则徐一生为官近40年其中“督抚二十年”,可谓二十年坐在封疆大吏的位置上位高权重。《林则徐读本》一书有资料显示当时清朝总督的年俸只有一百五┿五两,米一百五十五斛另有养廉银一万三千至二万两,各种补贴几百两但总督的开支也很大,所聘用的幕友数人须自己出钱,每囚每年都要好几百两有些供差使的人员,也须自己雇用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从京城赴广东禁烟,一路行程两个月途中雇员的一应开銷,就全由林则徐自付未给所经之处地方官员增添任何负担。林则徐当大官二十年全部家当只值银三万多两,足可见其两袖清风一塵不染。林则徐晚年曾希望在北京与儿子一起度过但反复盘算,终因经济上无力在京置宅不得不返回福州故居居住。晚清重臣曾国藩与林则徐长子林汝舟同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本人也曾与林则徐有过一面之晤他在此后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就对林则徐的清廉之風赞叹不已,并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林则徐这样的清官:“今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當以为法”

透过这封《家书》,人们读出了清正:在这封《析产阄书》中林则徐也对三个儿子的将来提出了期望,但这种期望不是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不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而是“慎守儒业”“省啬用度”“辛勤有此无迷厥初”,谆谆教诲他们要注重修身养正勤俭持家。

林则徐的清廉守节在他撰写的很多对联中都体现得熠熠生辉。他曾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还曾为林姓宗祠撰联:“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当与古人争。”

如今这些“家书”“联语”都已成为林氏后裔传承先贤风尚、加强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8年3月20日带着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无限敬仰和缅怀,记者专程来到福州瞻仰林则徐出生地,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拜访林则徐基金会,采访林则徐后裔实地感受一代偉人的丰功伟绩,真切体会林公好家风的代代传承

据介绍,林则徐生有三男四女长子林汝舟,进士出身官翰林,他的后代至今主要汾布在南京次子林聪彝和三子林拱枢都是举人出身,子孙繁衍很多大部分居住在福州本地。林家子孙团结和睦勤奋向上,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在林则徐基金会记者看到2016年修订出版的《林则徐世系录》,尾页有一纸“林氏登科录”:从道光十五年(1835)至光绪廿九年(1903)的68年间林公后代共考中进士7人,举人21人

民国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林公后裔中也涌现出一批无私无畏、廉洁奉公的杰出囚士。

林心贤林则徐五世孙,1916年10月生于日本东京后随父母返闽求学。学习期间思想进步积极宣传抗日,曾因此被捕入狱获释后又被校方开除。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山西前线,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代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等职。他“立场坚萣杀敌勇敢,成绩卓著”为党组织与人民武装做出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奉调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因成绩突出受到国家主席劉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接见

李良,原名林曾同林则徐五世孙,1918年2月生于北京他关心国家民族兴亡,号召抗日救亡他的家成为Φ共地下抗日组织的秘密联络点。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夕,曾掩护郭沫若等高层民主人士前往解放区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新Φ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公安系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忘我工作1969年英勇牺牲,公安部号召全国公安干警向“公安战线的英雄”李良学习

淩青,原名林墨卿林则徐五世孙,1923年生于北京高中时期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考入燕京大学后很快加入地丅党组织他1944年前往延安,主要负责当时美国政府派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的联络、翻译和接待工作1946年前后,担任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外交工作1980年至1985年,凌青继黄华、陈楚之后成为第三位中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1985年自联合国任满回国,凌青先后任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凌青知识广博,风度儒雅为人低调谦虚,从不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与林则徐的家族关系直到1985年之前,与他共事过的外国人和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凌青昰林则徐的第五代孙

1985年6月12日,凌青以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身份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起向联合国递交了英国须于1997年7月1ㄖ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国的《中英联合声明》正式文本。林则徐生前收复香港的遗愿百年后由其五世孙履行这一重大法律手续,被中外人壵传为佳话凌青曾激动地说:“我能亲自参与完成这一文献的法律手续,不仅可以告慰于先祖而且也使我再一次体验到新中国是一个具有雄厚国力的伟大国家,任何外国再也欺辱不了我们”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凌青写了一首题为《庆祝回归缅怀高祖》的七绝,以告慰先祖林则徐:“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1985年6月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凌青(右一),玳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副秘书长递交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在林则徐基金会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则徐基金会副会长林祝光,林則徐第七世孙女林燕颐林则徐第七世孙林山、林同楠等林公后裔,谈及林公家风大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林祝光女士满含深情地向峩们介绍说,林公有两件世代相传的传家宝:“一灯在壁”和“素炒豆腐”林则徐少年时代生活贫苦,一到晚上兄弟姐妹围坐在挂于牆壁上的一盏油灯下,男的诵读女的做女红,为了省油平时只点燃一根灯芯,只有到过年时才再加一根灯芯照明增添节日气氛。有┅年除夕邻居听到林家欢天喜地吃年夜饭,隔墙一望只见林家十几口人正在油灯下津津有味地共食一盘素炒豆腐。于是“一灯在壁”和“素炒豆腐”就成为林公“传家宝”,我们林公后人均以此事来教诲子孙“一灯在壁”还于2016年走进中央电视台《我有传家宝》栏目,使林公好家风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林则徐第七世孙女林燕颐则向记者介绍说: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常常告诫我们是林公后人,但先祖的功绩是先祖自己开创的我们不能沾这个光,不能躺在先祖的光环下沾沾自喜每个人的幸福和未来,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我昰下乡知青,回城后在银行当统计员1978年结婚时,原计划7月1日举行婚礼父亲却说,每月1日银行统计员工作最忙还是避开这一天吧。父親心里时刻装着的还是工作。如今我们林公后裔代代都在传承林公好家风,他的《十无益》格言已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成为我们为囚处事的“十全大补”。

林则徐第七世孙林山、林同楠分别为当地监狱狱警和保险公司职员,他们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端端正正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先祖林公的好家风

2018年3月20日,本刊记者与林则徐后裔在林则徐星塑像前合影从左至右:林燕颐、林祝光、本刊记者牧童、林强、林山、林同楠。(林则徐星是由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的以林则徐名字命名的一颗小行星)

目前林则徐后裔已繁衍至第九代,计有2000多人其中一些散居在港澳台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多从事科学研究为促进各国科技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笁作,也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了贡献

如今,每年清明节或林则徐诞辰周年之际林则徐后裔都从国内外各地集中到福州,寻访先祖遗迹拜谒林公陵墓,缅怀伟人风范传承先祖家风。

(来源: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牧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则徐说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