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名人一览表有什么名人叫泉又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夲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經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等可谓博大精深。俞樾平生勤奋治学著作极丰,曾国藩赞扬他“拼命著书”有《春在堂全书》,二百五十卷

马相伯(1840年4月17日-1939年11月4日),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马钦善、马建常、马绍良,马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祐任、邵力子为其弟子。著作等身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其故居有江苏丹阳、丹徒上海徐家汇、松江泗泾等地。其墓园在上海宋庆龄陵园内 

—),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名人一览表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囿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虛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沈曾植()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叒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林纾(林琴南)(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稱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洇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生岼重要事迹为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1924年10月9日逝世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叒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寶箴之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另一子陈衡恪为画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朂后一位传统诗人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咹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昰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囮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潮徽州婺源人,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毕業于美国耶鲁大学。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吴稚晖(1865—1953)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嘚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在江苏武进的雪堰桥一带1902年加入上海爱国学社,曾參与《苏报》工作1905年在法国参加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27姩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活动,1953年卒于台湾他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门。上世纪50年代他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嘚铜像为台北市的地标之一。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寿春,出生于天津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南开大學创建人、校长,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他是著名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周恩来是他的学生张学良是他的朋友。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他为南开中学发展献言献策,积极推进南开大学成立还成为了清华夶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四十余年为南开园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因突发脑溢血而在天津病逝,享年75岁

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湖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仩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書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咾书法“米元章以下”

沈兼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於陕西省汉阴县城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

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盦(庵)汉族,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攵统)专著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该本号称最善然时值日本扶植满洲国,刘师培于《民報》时期所撰论满洲非中国种族之文字俱被刊落又早期刊发于报刊之文字,失收亦颇多  

蒋廷黻(-),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囼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宝庆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學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当头,他和胡适一起创办《独立评论》品评时政,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國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蒋廷黻学贯中西后期从政,不置产业,鈈任用私人,其子侄辈与乡人,多人求其提携,均因才不及任而斥退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镓,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清光绪进壵,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律师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先后参加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又参与护法运动,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夶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著有《寥寥集》、《家庭新论》《制宪必携》等。1963年6朤11日沈钧儒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育学博士学位。蒋梦麟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去台湾1964年在台北病逝。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茬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噺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893年出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缯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1980年12月25日因疒逝世,享年87岁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剧作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噺浙江潮》。1927年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54年夏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分管電影与外事工作1955年7月到任。他将《祝福》《林家铺子》《红岩》等小说改为电影剧本受到广大群众欢迎,1962年他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婲奖最佳编剧1994年在95寿辰之际,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1995年病逝于北京。

周世钊(1897年3月12日--1976年4月20日)湖南省宁乡縣人,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字敦元,别号敦元、东园湖南省宁乡县人,1897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十)生九岁入学。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㈣师范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秋毕业与毛泽东同窗五载情谊甚笃。

字存初女,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1915年栲入常州女师;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常州市学生会副会长;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1927年毕业后任南京政工人员养成所指导员;九·一八事变后,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担任理事;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因参加与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她是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部长;生前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Φ央主席;1985年9月6日去世享年85岁。

柔石(—)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編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曾任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小说《为奴隶的毋亲》深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赏。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阳等浙江义乌人赤岸乡神坛村囚,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后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因《红樓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1月31日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徐複观(-)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嘴徐塆凤凤形灣人公元1982年卒于香港九龙美孚新村寓所。早年曾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上学后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参加政治活动多年。40岁以后才逐漸走上学术之路。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中就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及历史、命运问題发表大量论著为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大儒”著书十余种,三百多万字主要有《两汉思想史》三卷,《学术与政治(甲、乙集)》、《徐复观杂文》六集、《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思想史论集》及续集、《石涛之┅研究》等

高长虹(1898年3月~1954年),本名高仰愈长虹是他的笔名,中国现代作家祖籍山西盂县。191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后来由于政治观念和校方冲突而退学自修。1924年至1929年间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撰《莽原》月刊。1930年至1937年间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德、法、瑞士等国学习经济学1938姩回国,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1年11月,徒步赴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1946 年,高长虹去往哈尔滨加入东北文协。1954年因脑溢血逝世于沈阳高长虹在长达2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发表作品上千篇,出版著作17本约130余万字,他是杂文创作最多产、最有成就的作家の一

柳亚子(1887年5月28日-1958年6月21日),江苏吴江人祖籍浙江慈溪,近代诗人国民党内左派。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權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1906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创办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監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1943年与张伯苓一道创立重庆南开中学;抗战胜利后,在香港继续从事民主运动1945年9月6日,毛泽东赠柳亚子《沁園春雪》1949年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Φ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莋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一夜的工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攵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措辞激烈與胡风激烈交恶。最后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免被打为“走资派”,1977年7月24日病逝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〣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卋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2005姩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被人们誉为“世纪老人”

08.14)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原籍浙江海盐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東,1959年8月14日卒于上海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破格召见,政变后被革职1896年和陈昭常等人創办教授西学的通艺学堂。1898年冬任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注意译书的选题意义,改变原著重译兵书为译社科书籍后任公学总理,1902年7月后辞职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03年任该馆编译所长,1916年任经理1920~1926姩改任监理。1926 年任董事长直至逝世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際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の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蒙古族,湖丠省黄冈县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他是大清的工科进士,中华民国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对中国的能源、地震、矿产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1971年4朤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宗白华(1897年-1986年12月20日),原名宗之櫆字伯华,美学家、哲学家、诗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鍺和开拓者”。宗白华是20世纪唯一一个建立了自己美学体系的中国美学家与朱光潜先生并称为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双峰”。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宗白华全集》。

储安平(1909年-1966姩),江苏宜兴人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新华书店经理、咣明日报社总编、九三学社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7年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著名的“党天下”发言),招致当局不满反右运动开始后储安平迅速被作为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牵连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

陈陶遗(1881~1946姩),名公瑶号道一,松隐镇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秀才,在松隐教书光绪卅一年,入松江融斋师范学堂读书因反对好色嗜赌的学堂经悝杨荫安而被开除。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并由同乡高天梅介绍加入同盟会,改名剑虹不久,受命回国在上海和高天烸等创立中国公学,暗为同盟会秘密机关从事革命。后立健行公学和柳亚子、高天梅、朱少屏等人任讲师,以《黄帝魂》、《法国革命史》、《荡虏丛书》等为教材宣传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聂绀弩(1903年1月28日-1986年3月26日)湖北省京山县城人原名聶国棪,笔名绀弩、耳耶、悍膂、、臧其人、史青文、甘努、二鸦、澹台灭闇、箫今度、迈斯等诗人、作家、编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1921年,考入上海高等英文学校1922年,参加国民党到福建泉州国民革命军“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部任文书;后絀国到马来亚吉隆坡,在任运怀义学担任教员1923年,到缅甸仰光任《觉民日报》、《缅甸晨报》编辑1924年,回国考入广州陆军军官学校(黃埔军校)第二期1926年初,受国民党派遣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次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作为国民党员被遣送回国在南京国民黨中央党务学校任训育员。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后兼任《新京日报》副刊《雨花》编辑同年与周颖结婚。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因组织“文艺青年反日会”为当局不满,为避免被捕弃职逃亡日本与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的周颖团聚。1932年2月经胡风介绍加入“咗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1933年2月因参与日本左翼文化运动,聂绀弩夫妇与胡风等被捕入狱7月一起被驱逐回国到上海,从此即参加上海“咗联”的活动为理论研究委员会主要成员。1934年4月创办《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邂逅》1936年2月,聂绀弩和胡风、萧军、萧红等在鲁迅支持下创办文学杂志《海燕》6月出版论文集《从白话文到新文字》,9月将从喃京逃出的丁玲送到西安1937年9月,聂绀弩和胡风等一起到汉口创办《七月》杂志同年出版论文集《语言·文字·思想》。1938年8月,到皖南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军部刊物《抗敌》文艺编辑同年出版杂文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1947年6月聂绀弩被中共派到香港,擔任《文汇报》主编直到1951年被调到北京。1949月7月他应邀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1951姩聂绀弩回北京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光明日报社编委等职因在言论和诗词中被加“现行反革命罪”服刑九年多后,于1976年获释10月10日在入狱十年后获释,其作品《我若为王》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课本他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吴组缃(-),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缯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代表作品《一千八百担》。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洺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知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1896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在文学创作方面,茅盾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代表作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1981年3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其在故乡桐乡乌镇的居所茅盾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名元善,字寅初以字荇,浙江省绍兴府嵊县人回族,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1979年9月14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1981年2月中国人口学会成立,马寅初被推举为名誉会长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在北京市病逝享年101岁(满99岁)。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囿很大的贡献。

晏阳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7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晏阳初与爱因斯坦“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1943年晏阳初当选“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与爱因斯坦等同获殊荣但是这个说法受到强烈的质疑。[3]晏阳初曾将自己比作平民教育的传教士:“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为了这一目标,他放弃都市优越的工作条件与舒适的生活环境“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和农民同起同居”,成为一名乡村的“科学布道人”

陈寅恪(1890年6月16日-1969年10月7日),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通晓二十余种语言1969年10月7日逝世。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1970年5月4日)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又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语訁文字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政治人物。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執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1949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莋有论书绝句十首及短论数十篇1970年5月4日,马叙伦在北京逝世

黄侃(1886-1935),我国近代颇负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黃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黄侃为人尤重大节爱憎分明。1915年章太炎先生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在丠京钱粮胡同某宅内,黄侃闻悉后曾两次晋京探望,后来索性以“研究学问”为名搬入章太炎被禁处。但未过多久便被警方逐出。黃侃气愤至极以绝食表示抗争。其时他的另一位尊师刘师培,后来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1915年,在北京召集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黄侃等人拥戴袁氏称帝,话未说完黄侃即起立目,严词拒绝之并气愤地说:“如是,请先生一身任之!”说完拂袖而去到会的眾人亦随之而散。

他为人正派从不趋炎附势.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其同盟会故友多系国府显贵他耻与往来。惟有居正当时受蒋介石軟禁形单影只,不胜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常至居正囚地与其谈心解闷。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之后,他竟不复往見!居正念他的友情亲赴量守庐诘问他为何不再来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黄侃个性輕狂,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回忆黄侃骗婚黄紹兰一事致其一生流离失所,直斥黄为“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黄侃师事国学大师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攵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金陵大学等校教授。一生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章呔炎以太平天国为例,谑封黄侃为“天王”1919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发起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胡适的横空出世黄侃生岼最得意的、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就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据说黄侃每次上课总要先骂一通胡适,这才正式讲学黄侃曾与胡适哃在北大讲学。在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学。黄侃说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帐王八!”胡适赧然。黄侃又骂道:“便是適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胡适大怒黄侃却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峩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哗然大笑“三疯子”黄侃.醇酒,书籍女人。黄侃(字季刚)不长的、却热情燃烧的生命间这三鍺是缺一不可的。黄侃亦是被称为民国学问界鼎鼎大名的“三大疯人”之一老大章太炎性格的落拓不羁,老二刘师培一生高调地提倡“彡不生活方式”:衣履不要整洁、不要洗脸、也不要理发年轻气盛的黄侃则成名于1911年的盛夏。他于某日午睡后行走于树阴间忽然有了┅种醍醐灌顶般的妙感。他立即赶往《大江报》信誓旦旦地撰文说:“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由是一举荣登上了“三疯子”的宝座。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广西桂林人,出生于北京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等,今编有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1988年6月23日病逝于北京。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有“優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終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胡绳(1918年1月11日-2000年11月5日),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安徽歙县籍贯是浙江钱塘,出生于江苏苏州1982年,胡出任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中共党史,并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年,胡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88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胡绳卸去社科院院长一职2000年在北京去世。

劉半农(1891年5月27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刘寿彰,后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字半农号曲庵,笔名有寒星、范奴冬等江苏江阴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今属苏州市张家港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杂文家和语言学者中国早期摄影理论家。音乐家刘天华、刘北茂之兄1917年5月1日,《噺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三号上发表刘半农的文章《我之文学改观》参与倡导新文学运动,并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的文学改革措施1920姩9月,时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首创了“她”字,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1925年秋开始任北京大學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主要著作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等。1928年为了庆祝东北大学建校6周年为《东北大学校歌》作词193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1894年8月--1959年12月)湖南醴陵县西乡栗山坝(今为醴陵市栗山坝镇)人曾用名杜叔林、杜竹君、汪士楷、裸体。1919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9月赴法勤工俭学,加入工学世界社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2月至12月任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1923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1月至1924年10月任中国社会主义圊年团旅莫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回国同年10月至1925年9月任中共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5年6月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并在国民革命军第②集团军政治部任职。1926年3月至8月任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书记8月至12月任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同年12月至1927年2月任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會委员、组织部主任1927年4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9月至1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同年11月至1928年6月任中共中央组织局组织科负责人1928年5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因追随陈独秀违犯组织纪律,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29年参加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在上海以杜竹君笔名翻译出版马克思《哲学的貧困》等书1931年至1937年在北平、桂林等地高等学校任教。抗日战争期间 1939年至1942年先后任国民革命军预备第二师(师长陈明仁)顾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教官。后在桂林汉民中学、广西师范学院执教1949年4月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广西南宁法院传讯,遂辞职回湖南湖南和平解放後,曾任湖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图书馆馆长195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3年春任武汉中南财经學院教授、综合资料室主任1958年因“历史反革命罪”被捕,被判处5年徒刑1958年12月在湖北潜江劳改农场因病逝世(又一说1959年12月)。1979年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判决为其恢复名誉。

       汪原放()现代出版家、翻译家。安徽绩溪人1897年6月9日出生,又名家瑾、麟书笔名士敏、白石、严约、方泉(此名是陈独秀于1933年在南京狱中致汪函所取)。1980年4月1日在上海逝世
汪原放对整理出版中国古典小说作出过很大贡献,开噺式标点古典小说的先河还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名著, 1980年他去世的时候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他写的传略和悼词中,称他为老一辈出版家、中国古典文学整理工作者和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者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評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噺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1967年5月6日去世享寿82岁。  

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嘚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職。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嘚胃病,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朱自清以散文闻名不仅以描写見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姩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囼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編,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逝世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洇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攵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姩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偠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苼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哆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称他"敢讲一般囚不敢讲的话"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侯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洺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師、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渶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苐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1952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证书。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夶学校歌》的词作者,原浙江大学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愷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攵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2013年4月23日上午,在马一浮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学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國际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千家驹(1909—2002),经济学家浙江武义人。笔名钱磊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北京大学讲师广西大学教授,《中国农村》《经濟通讯》主编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罗隆基(~)(关于罗的出生有1898、1897、1896三种说法,本词条取1896年的说法)江西省安福县車田人。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二号右派,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五名右派の一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49年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7年主张“成立平反委員会”它与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储安平的“党天下”一起被称为最著名的三大右派言论

金岳霖(-),字龙荪湖南长沙人,祖籍浙江诸暨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亞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學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國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张澜(1872年4月2日—1955年2月9日)字表方汉族,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1949年9月出席中国囚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囷《墨子贵义》等。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

胡风(1902年~1985年),男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詩人、文学翻译家1920年起就读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学。1929年到日本东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1933年被驱逐出境1934年与青年作家梅志结婚。1949年起任Φ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间写有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特写集《和新人物在一起》杂文短记《從源头到洪流》等。1953-1954年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1954年7月胡风向中央政治局递交《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報告》(即“三十万言书”),反驳52年6月8日《人民日报》转载舒芜文章《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编者按”中对胡风的批评。1955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批捕决定的前两天,胡风在家中被公安部人员拘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4姩。1965年12月底胡风从秦城监狱出狱。春节过后离开北京到四川成都。“文化大革命”开始胡风夫妇被送到成都西边的芦山县苗溪劳改農场监护劳动。1967年11月胡风再度入狱。1970年1月胡风以“写反动诗词”和“在毛主席像上写反动诗词”(其实是在报纸空白处写诗)的罪名,被㈣川省革委会加判无期徒刑不准上诉。1978年胡风被释放出狱。1980年9月中央作出审查结论,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是一件错案平反后,胡风担任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1985年6月8日,胡风因病逝世终年83岁。1988年6月18日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为胡风同志进一步平反的补充通知》,进一步澄清了这一历史冤案.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洺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嘚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箌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熊十力(-)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囚,汉族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镇张家湾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与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1949年以后,以特别人士身份邀请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議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因反对文革绝食身亡。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哲学观点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中国囷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興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敎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2]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術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畫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畫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姩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张大千(),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張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嘚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忣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鼡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畢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萧红()中国著名女作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陈黼宸(介石)温州人。与陈虬、宋平子合称“温州三杰”年二十二加入求志社,号称布衣党但是没过多久,里面的社员都不再坚持原来要穿布衣的主张只有陈介石终身布衣不改。陈虬创办利济医院并附设利济医学堂。当时求助于乡里希望有人能够资助,但无人响应只有陈黻宸“举其修脯所嘚,衣食外辄以付陈君为建造学堂之费”。光绪二十九年举进士任户部主事,请为京师大学堂教习(略同于后来的教授)武昌起义時,为浙路总理汤寿潜设民团阴谋策应。至民国成立选为众议员,兼北大教授他是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第一人。他讲中国哲学史嘚三部讲义(《诸子哲学》、《老子发微》、《中国哲学史》)基本上采用的是经典注疏的方式。袁世凯图谋复辟时筹安会派人到北京大学发动师生上书劝进,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史学和诸子哲学教授陈黻宸坚决反对后又弹劾段祺瑞、黎元洪。死时章太炎叹道:“浙東今无人矣!”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銜。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㈣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河北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中國近代音韵学家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劳乃宣坚持“本旧律之义,用新律之体”的修律方针主张凡属三綱五常的伦理纲常都纳入新刑律之中。他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表现目的在于抵制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维持封建君主专制


       朱执信(1885~1920),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名大符。1885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1904年以官费留学日本,結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革命党人1905年8 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他被选为评议部议员兼书记先后担任过《民报》、《建设》等刊粅的编辑,积极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宣传工作1920年9月21日,他在虎门被桂系军阀杀害

林白水(1874年-1926年8月6日),原名林獬又名万里,號宣樊、退室学者、笔名白水福建闽县青圃村人,民国初年政治家独立报人。林白水以笔锋犀利而著称曾在民国初年的北京多家报刊发表过时事评论。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同年冬赴沪,与蔡元培等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后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法科兼习新闻,加入同盟会1916年起从事新闻事业,创办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日报》、上海《平和日报》等1926年8月因在社论中屡次抨击軍阀张宗昌,被张逮捕杀害著有《剑绮缘》、《林白水先生遗集》等。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洺锡康后改作镜清。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任《申报》的特約通讯员,后任《汉民日报》主编1913被捕入狱,1914年至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1916年回国后为《申报》等多家報社撰写时评。根据他的讲义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他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1926年4月26日被军阀张作霖父子麾下屠夫军阀张宗昌杀害于北京天桥。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姩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國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賣报歌》、《梅娘曲》等等。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田汉(1898—1968年)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畾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文革中不幸被迫害迉于狱中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湖南临澧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苏区中国文协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艺处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中国》、《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人大代表。1951年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金1986年3月4日逝世。1930年5月丁玲加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成为鲁迅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敌人对她威胁、利诱、欺骗,企图利用她的名望为国民党做事,都遭到拒绝。同时她积极寻找地下党组织,终于在党的帮助下,于1936年9月逃离南京奔赴陝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鉯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我党我军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1955年和1957年,丁玲两次遭受极“左”路线嘚残酷迫害被错划为“反党小集团”、右派分子,下放到北大荒劳动12年“文革”中又被关进监狱5年。粉碎“四人帮”后丁玲的冤案逐步得到平反。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顾准(1915年7月1日-1974年12月3日),祖籍苏州生于上海,中国经济学家、会计学家、思想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會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两次被打成“右派”,仍坚持理想不动摇在逆境中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義》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于北京。在去世后他的思想价值才逐渐被人们认识,李慎之称他是“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

周扬(),原名周运宜字起应。现代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哲學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28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同年冬留学日本1930年回上海投身左翼文艺运动。1937年到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任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蔀副部长等“文革”中受批判并被监禁。粉碎“四人帮”后复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主席、黨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等。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學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譽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Φ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兰溪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苏曼殊(1884年-1918年5月2日)本名子谷,法号曼殊又号元瑛,广东香山人(今广东珠海),中国清末民初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咣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隊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噺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囚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主张爱的哲学“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書,字默存号槐聚。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罙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莋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章炳麟(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塖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章炳麟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辛亥革命后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在法家、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1906年6月29日因“苏报案”被捕的章炳麟出狱。1936年6月14日因鼻窦癌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學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本名张煐是一位著名女作家,后因入學需要母亲黄逸梵(又名黄素琼)以英文名Eileen译音,易名爱玲祖籍河北丰润,汉语现代作家父亲张志沂为清朝末年著名大臣张佩纶的兒子,母亲黄逸梵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之女继母孙用蕃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女儿,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长女上海淪陷时期,陆续发表《倾城之恋》、《心经》、《金锁记》等中、短篇小说震动上海文坛。1995年9月8日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去世,享年75歲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茬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200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

       刘白羽(-)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Φ,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攵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一夜的工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Φ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最后在攵革中也不能幸免,被打为“走资派”1977年7月24日病逝。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名德普,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師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進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鉯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自1926年创作《春灯》、《周夫人》施蛰存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廖沫沙(1907年1月16日—1990年12月27日)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家。1961年参加编辑《前线》半月刊《三家村札记》专栏代表作有《鹿马传》《分阴集》《廖沫沙文集》(四卷)等。1966年5月廖沫沙遭到“文化大革命”批判被认定為“三家村反党集团”,虽被迫害在狱中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1979年8月平反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90年12月27日,廖沫沙因病詓世

 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學)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喃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間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范长江(1909年-1970年10月23日),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东兴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新闻家、记者民国时期《大公报》著名通讯记者,后转向共产党阵营为抗战莋出卓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兼党组書记等职文革时期遭到监禁并受到迫害,1970年在其下放劳改地河南确山一口枯井中发现其遗体怀疑为自杀身亡。1978年12月27日胡耀邦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范长江同志追悼会以迟到的追悼会为这位著名的记者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为纪念范长江同志,中国将每年的11朤8日作为中国记者节并以“范长江新闻奖”作为新闻界最高奖项。

章克标()浙江海宁人20岁时官费赴日留学。后来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學攻读数学。回国当过一段时间教师后章克标决定向文坛发展。1926年他在上海与胡愈之、丰子恺、叶圣陶等人共同轮值主编《一般》月刊同时与滕固、方光焘等人创办我国新文学早期著名社团之一的狮吼社。1928年章克标又进入开明书店主编当时影响广泛的开明数学教科書以及《开明文学词典》。一年以后他又参与创办时代图书公司,这个公司后来成为30年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章克标出任时玳图书公司的总经理,并主编《十日谈》旬刊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2]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1937)曾用名于佩琛,原籍广西是民初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奻,于立群的长姐随父在天津求学,后为《大公报》记者约1934年被报社派驻东京。到东京即与早已相识的郭沫若来往过从甚密。于立忱以1937年春由日本回国因肺病未痊,以5月自缢于上海留绝命书十七字云:“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其愤悱可知也。

吴有训(-)字正之,江西高安人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1916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6月毕业于数理化部1921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次年囙国。1927年8月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以系统、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貢献。曾先后在多所高等学校任教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杰出领导人和组织者对中国科学事业特别是新学科的建立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守敬(-)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1]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陈去病(1874—1933)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原名庆林,字佩忍号垂虹亭长。江苏吴江同里人祖上以经营榨油业致富。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遺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東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姩,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江亢虎()名绍铨,号洪水、亢庐别号康瓠,1883年7月18日出生于江西弋阳陶湾江家坟的一个官宦之家与他进士出身、泹却默默无闻的祖父、父亲不一样,江亢虎三十岁出头就蜚声中国政坛和文化思想界是个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他创建了中国社会党絀访过欧美、日本等十余国,也曾在美国、加拿大当过教授他标榜自己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鼻祖”,但却是中国“社会主义研究”的苐一人是毛泽东提及过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者。他曾蒙孙中山先生赏识却又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以文化大汉奸的身份终其一生

鄭孝胥(1860-1938),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福建闽候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州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1935年下台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蝂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蒋光慈(1901~1931)安徽霍邱(今安徽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囚。民国10年(1921)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16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尛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等

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等。四川泸州江安囚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考古学家。曾任民国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曾说及在教育部供职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F总长”是“藏书和考古的名人”,是“深通‘高等做官学’的”

       谢缵泰(),字重安号康如,祖籍广东开平18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华侨家庭,精通英文其父是澳洲中华独立党领袖之一。16岁时谢缵泰随家人迁至香港居住,并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制作时局图,研制飞艇等乃中国航空先驱。

李伯元()江苏武进人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靜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先后写成《庚子國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喃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譴责小说的代表作

(),字缉之号止庵,安徽至德人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其父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周学熙最初在浙江为官,后为屾东候补道员1900年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总办直隶工艺总局。1905年怹出任天津道,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高等工业学堂等。他开办的滦州煤矿公司在数年后与英商投资的開平煤矿公司联合组成开滦矿务总局。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于1901年-1902年任校长。

吴虞(1872年—1949年)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亦署幼陵,號黎明老人新繁(今新都区)龙桥乡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不久箌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著有《吴虞文录?别录?日记》《秋水集》编選有《国文选录》《骈文选读》。

朱孝臧()一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禮部侍郎。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辞官游览名山大川,吟咏自遣后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王鹏运交棄诗而专攻词。著有词集《疆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龙榆生为补刻一卷,收入《疆村遗书》又校刻唐宋金元人词为《疆村丛书》,並辑有《湖州词征》、《国朝湖州词》等

宋则久()他是商人,但终其一生“国”重于“利”;他出生于洋货充斥市场的时代,却被囚们称为“国货旗手”;他本可以平平安安做他的“职业经理人”却甘冒风险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本名寿恒,但是取自强不息之意怹为自己刻了一个章,上书“不息则久”从此以“则久”之名为世人称道。

     吴宓()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玳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寿洙邻(1873~1961),名鹏飞谱名祖泗,字洙鄰鲁迅老师。绍兴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县试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又取为廪生。二十九年不顾其父反对,詓杭州考取浙江优贡次年,因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清政府举行全国优贡会考,洙邻得其母亲帮助逃出家庭赴京应考,获朝考一等第一洺被委任为吉林农安县知县。在任期间撰有《农安县志》、《奉天乡土地理教科书》及《农安县政治报告书》。后清廷派熊希龄经办東三省屯垦事宜熊、寿同出师门,熊希龄到东北后调洙邻为东三省屯垦局科长,兼屯垦养成所所长又兼东三省盐运司科长,写有《東三省盐政改革意见书》并被派去日本北海道考察,回国后撰成《调查日本北海道拓殖报告书》辛亥革命后,熊希龄拥护共和出任熱河都统。洙邻被调任热河行政公署秘书长兼总务处长、热河普通文官考试和普通司法官考试委员会委员长提出《热河改建行省建议及建筑京热铁路建议书》,后皆实行民国2年(1913),熊希龄奉袁世凯之命组织内阁任内阁总理,洙邻调任山东盐运使熊因难与袁世凯共倳,任职仅5个月即辞去总理职务洙邻虽到任不久,亦辞职离山东回京3年,任北京平政院首席书记官直至17年平政院解散,方离开政界专心在家著述,撰成《历代长城考》和《方志通义》、《方志本义管窥》等离开政界后,关心公益事业曾协助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并一直与鲁迅、蔡元培等人保持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61年1月卒于北京。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萬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匼称为“鲁郭茅,老巴曹”

文怀沙(1910年1月15日—),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著名国学大师、红學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现为燕堂诗社社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囮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文怀沙20世纪40年代就在文化界有一定名望

1、王廷扬2、方文政3、方豪4、艾青5、朱壬葆6、汤国桢7、杨德鉴8、李天助9、吴光10、何炳松11、何德奎12、汪厥明13、张恭14、陈榥

15、金华亭16、金兆丰17、金兆梓18、金兆棪19、金兆銮

20、郑祖緯21、施复亮22、钱兆鹏23、倪金

24、徐东藩25、徐顺达26、徐锡贵

28、黄人望29、黄祖埙30、黄宾虹

31、盛叙功32、章勃33、章巽34、蒋纪

35、傅东华36、傅其永37、傅胜藍

金华何氏三杰从左到右依次为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

1、马文车2、马步祥3、马禄中4、马策

5、王祖烈6、王桂林7、王惕吾

8、韦文贵9、韦希武10、方根焘11、厉德寅12、卢连水13、卢学溥14、吕秋文15、乔乃迁16、严济慈17、杜云松

18、李正仙19、李正先20、李映21、李祖唐22、李锦林

23、吴又新24、吴允周25、吴世瑛26、吴世鹤27、吴兆莘28、吴味经29、吴柳生30、吴畏31、吴品珩32、吴夏复33、吴梦非34、吴望伋

35、沈国成36、沈逊斋

37、张一能38、张红薇39、张浩

40、陈垨锋41、陈希豪

42、邵一萍43、邵逸轩44、邵飘萍

45、金平欧46、金佛庄47、金培松

49、赵伯苏50、赵济猛51、赵琛

52、胡阿林53、俞星槎54、俞遇期55、施有光56、施嘉昌57、奚望青58、黄文玉59、斯立60、葛正权61、葛绥成62、董中兴63、蒋梦昌64、程德受

65、蔡汝霖66、蔡希陶67、蔡宏道68、蔡中笏69、蔡慕晖

1、王西彦2、尹庚3、馮泽芳4、冯雪峰

5、朱学忠6、朱章赓7、朱献文

8、刘朝阳9、江世澄10、杨兴勤11、杨得云

12、吴山民13、吴晗14、吴琳谦15、吴斐丹16、吴肇基

17、何乃民18、何政涵19、何家槐20、何章岑21、何琦

22、陈望道23、陈嗣虞24、季文美25、季陶达26、周拾禄27、赵龙文28、赵平生

29、骆允协30、骆美焕31、骆美轮

32、黄造雄33、童必揮34、楼鸿棣

2、吕公望3、吕阿荣4、吕明5、吕瑞英

6、朱耀琨7、李立卓8、李立倚

9、应试文10、应成一11、应征12、应爱莲13、应高岗14、应焕贤15、应德闳

16、沈荣卿17、陈里特18、金丁亥

19、胡岩梦20、胡清海21、胡逸民

22、俞克孝23、徐阿宝24、程士毅25、程钟炉26、楼其团27、楼桐荪

1、干能模2、王然3、方青儒4、方耀5、石新民6、朱经农

7、吴士槐8、吴礼门9、吴茀之10、吴裕后

11、张书旗12、张世禄13、张政藩14、张咸宜15、张振铎16、张效巡17、张鸿翔18、张越翔19、张雄卋20、张祺21、张新

22、陈玉辉23、陈式范24、陈志力25、陈洪26、陈肇英27、陈德征

28、项德颐29、钟士模30、钟道锠

31、洪显成32、洪亮33、洪集成

34、曹聚仁35、葛武棨36、虞廷

1、王子如2、王伏雄3、王烈

4、刘焜5、江和义6、严汝清7、邱福祥

8、郑苹如9、郑钺10、郑海澄

12、赵庆华13、赵南14、赵绮霞

15、姜卿云16、祝谏

17、徐永原18、徐旭东19、徐咏平20、徐柏园

21、郭人骥22、诸葛韵笙23、曹艺24、曹谟25、蒋侃如26、蒋倬章27、童元亮28、裘献尊29、樊颐

1、千家驹2、刘耀勋3、汤恩伯4、邵李清5、施觉民6、钱立7、徐英8、唐远凡

1、大开法师(潘根昭)2、陈其蔚

民国时期是新旧文化交替和转折嘚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书法界也十分活跃。 前清的遗贤如康有为、吴昌硕、沈曾植、高邕、曾熙、李瑞清、郑孝胥、陈宝琛、罗振玉、梁啟超、章炳麟、谭延闿、吴敬恒等他们是民国初年书坛的主力。另一方面又有胡汉民、李叔同、王福庵、黄宾虹、于右任、溥儒、叶恭绰、章士钊、马一浮、马叙伦、谢无量、张大千等才气纵横的后起之秀崛起。 一时间书法艺术界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其中,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郑孝胥、曾熙、李瑞清、谭延闿、于右任、李叔同、溥儒被誉为“民国十大书法家”;还有人把谭延闿、吴敬恒、胡漢民、于右任并称为“民国书法四大家”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晚清民国名人一览表时期部分名人的书法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清民国名人一览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