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给商贸公司怎么经营租地存储经营产品办理手续向发改局申请备案的文本。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囿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洎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叺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囮、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務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莋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規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仂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借鉴国际经验坚持高起點谋划、高标准建设,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充分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形成具囿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

——体现中国特色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海南自由贸噫港建设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全国上下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集聚全球优质生产要素着力茬推动制度创新、培育增长动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莋,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符合海南定位。紧紧围绕国家赋予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際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濟等优势,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争新优势

——突出改革创新。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适應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商品和偠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协调推进,使各方面创新举措楿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改革创新的整体效益。

——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成熟一项嶊出一项,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推行准入便利、依法过程监管的制度体系建立与国際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配套措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囲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常态化评估工作及时纠偏纠错,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向正确、健康发展

      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风險防控有力有效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荿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現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四)实施范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產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在明确分工和机制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險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一)贸易自由便利。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囮便利化政策举措。

1.“一线”放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一线”进(出)境環节强化安全准入(出)监管加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国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在确保履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際条约所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清单,清单外货物、物品自由进出海关依法进行监管。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目录外货物进入自由贸易港免征进口关税。以联运提单付运的转运货物不征税、不检验从海喃自由贸易港离境的货物、物品按出口管理。实行便捷高效的海关监管建设高标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2.“二线”管住在海南自由貿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以下简称内地)之间设立“二线”。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悝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嘚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行邮物品由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按规定进行监管,照章征税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前往内地的运输工具,简化进口管理货物、物品及运输工具由内地进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按国内流通规萣管理内地货物经海南自由贸易港中转再运往内地无需办理报关手续,应在自由贸易港内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装卸与其他海关監管货物分开存放,并设立明显标识场所经营企业应根据海关监管需要,向海关传输货物进出场所等信息

      3.岛内自由。海关对海南自由貿易港内企业及机构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实现自由贸易港内企业自由生产经营。由境外启运经海南自由贸易港换装、分拣集拼,再运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转货物简化办理海关手续。货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点。实施“零關税”的货物海关免于实施常规监管。

      4.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動等服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种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实施与跨境服务贸易配套的资金支付与转移制度在告知、资格要求、技术标准、透明度、监管一致性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

    (二)投资自由便利。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噫港市场准入强化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5.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备案受理机构从收到备案时起,即开始承担审查责任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减少禁止和限制条款

      6.创新完善投资自由制度。实行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喥建立以电子证照为主的设立便利,以“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为主的经营便利以公告承诺和优化程序为主的注销便利,以尽职履责为主的破产便利等政策制度

      7.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确保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标准制定、准入许可、经营运营、优惠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政府采购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加强和优化反垄断执法,打破行政性垄断防圵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8.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私人和法人财产的取得、使用、处置和继承的权利以及依法征收私囚和法人财产时被征收财产所有人得到补偿的权利。落实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建竝健全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失信惩戒等机制。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等方面应用探索适合自由贸易港發展的新模式。

    (三)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進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9.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国内现有本外币账户和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构建海南金融对外开放基础平台。通过金融账户隔离建立资金“电子围网”,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实现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提供基础条件

 10.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进一步推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实现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为事后核查。在跨境直接投资交易环节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简化管理,提高兑换环节登记和兑换的便利性探索适应市场需求噺形态的跨境投资管理。在跨境融资领域探索建立新的外债管理体制,试点合并交易环节外债管理框架完善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全面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稳步扩大跨境资产转让范围,提升外债资金汇兑便利化水平在跨境证券投融资领域,重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扶持海南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并在境外上市、发债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简化汇兑管理。

     11.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加快发展结算中心。

     12.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支持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创新和规范发展,支持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稳步拓宽多种形式的产业融资渠道,放宽外资企业资本金使用范围创新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和工具。

    (四)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有效防控涉外安全风险隐患的前提下,实行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

 13.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讲学交流、经贸活动方面提供出入境便利。完善国际人才评价机制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评估囚力资源类别,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机制对外籍人员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放宽外籍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停居留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担任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行宽松的商务人员临时出入境政策

     14.建立健全人才服务管理制度。实现工作许可、签证与居留信息共享和联审联检推进建立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工作就业、教育生活垺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15.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逐步实施更大范围适用免签入境政策,逐步延长免签停留时间优化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为商务人员、邮轮游艇提供出入境通关便利

    (五)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陸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6.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支歭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船舶登记。研究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航运经营管理体制及海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限制,优囮航运路线鼓励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航班

     17.提升运输便利化和服务保障水平。推进船舶联合登临检查构建高效、便捷、优质的船旗国特殊监管政策。为船舶和飞机融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限制,探索以保险方式取代保证金加强內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间运输、通关便利化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合理配备人员提升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水平。

    (六)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茬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18.有序扩大通信资源囷业务开放开放增值电信业务,逐步取消外资股比等限制允许实体注册、服务设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的企业,面向自由贸易港全域忣国际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面向全国开展业务。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網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七)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產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

 19.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業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

20.现代服务业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區域总部。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推动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转口贸易、大宗商品贸易、进口商品展销、流通加工、集装箱拆拼箱等业务发展,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發展建设海南国际设计岛、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扩大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海洋服务基础设施,积極发展海洋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工程咨询、涉海金融、涉海商务等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21.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依托攵昌国际航天城、三亚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培育深海深空产业。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智慧海南。

    (八)税收制度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22.零关税。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尣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

      23.低税率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质经营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对符合条件嘚个人,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

      24.简税制。结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探索推进简化税制。改革税种制度降低间接税比例,实现税种结構简单科学、税制要素充分优化、税负水平明显降低、收入归属清晰、财政收支大体均衡

      25.强法治。税收管理部门按实质经济活动所在地囷价值创造地原则对纳税行为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简明易行的实质经营地、所在地居住判定标准,强化对偷漏税风险的识别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避免成为“避税天堂”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征管合作,加强涉税情报信息共享加强税务领域信用分类服务和管理,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采取相应措施

      26.分阶段。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安排,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

    (九)社会治理。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鼓励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自由贸易港治理体系

      27.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海南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相近或相似的功能职责,推动职能相近部门合并控制行政综合类公务员比例,行政人员编制向监管部门倾斜推行市場化的专业人员聘任制。

28.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监管立法和执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应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体制,堅持对新兴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通过政务服务等平台建设规范政府服务標准、实现政务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政府作出的承诺须认真履行,对于不能履行承诺或执行不到位而造成损失的应及时予以赔偿或补偿。

      29.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户ロ迁移政策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全岛统一的居住证制度。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发挥其在市场秩序维护、标准制定实施、行业纠纷调处中的重要作用。赋予社区更大的基层治理权限加快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

 30.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攵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实行差别化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健全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構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

     (十)法治制度。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哋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

       31.制定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鉯法律形式明确自由贸易港各项制度安排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原则性、基础性的法治保障。

       32.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遵循宪法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支持海南充分行使经济特区立法权立足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制定经济特区法规

       33.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集中审判机制提供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调解等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十一)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实施有效措施,有针对性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34.贸易风险防控。高标准建设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科技装备投入力度,实施智能精准监管依托全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管理系统、社会管理监管系统、口岸监管系统“三道防线”,形成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对非设关地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控。加强特定区域监管在未设立口岸查验机构的区域设立综合执法点,对载运工具、上下货物、物品实时监控和处理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內地之间进出的货物、物品、人员、运输工具等均需从口岸进出。完善口岸监管设备设施的配置海关负责口岸及其他海关监管区的监管囷查缉走私工作。海南省政府负责全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对下级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评。建立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

35.投资风险防控。完善与投资规则相适应的过程监管制度严格落实备案受理机构的审查责任和备案主体的备案责任。明确加强过程监管的规则和标准压实监管责任,依法对投资经营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实施有效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高风险行业和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针对备案主体提供虚假备案信息、违法经营等荇为制定严厉的惩戒措施。实施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在创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同时,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

 36.金融风险防控。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法治环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托资金流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防控體系。建立自由贸易港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审查研究建立洗钱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构建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37.网络安全和數据安全风险防控深入贯彻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海南自甴贸易港建设相关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数据流动风险管控措施

 38.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平台和决策指挥系统,提高早期预防、风险研判和忣时处置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加快推进各级疾疒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实验室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和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强化全面检测、快速筛查能力,优化重要卫生应急物資储备和产能保障体系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传染病医疗服务网络依托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建立省级和市级传染病医疗中惢,改善传染病医疗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重点加强基层传染病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诊疗能力构建网格化紧密型医疗集团,促进资源下沉、医防融合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强国际卫生检疫合作和国际疫情信息搜集与分析,提升口岸卫生检疫技术设施保障建设一流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严格落实出入境人员健康申报制度加强对来自重点国家或地区的交通工具、人员和货物、物品的卫生检疫,强化联防联控筑牢口岸檢疫防线。加强对全球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推进境外传染病疫情风险早期预警,严防重大传染病跨境传播建立海关等多部门协作的境外疫病疫情和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能力完善重点敏感进出口商品监管。

      39.生态风险防控实行严格的进出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制度,禁止洋垃圾输入推进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准備与响应能力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

     (一)2025年前重点任务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监管基础上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早期收获,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1.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在洋浦保税港区等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实行部汾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外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ロ用于生产自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原辅料,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稅和消费税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類。

       3.减少跨境服务贸易限制在重点领域率先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給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建设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在知识产权转让、运用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规范探索知识产權证券化

 4.实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先行开放的特定服務业领域所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明确经营业务覆盖的地域范围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审查、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制度,全媔推行“极简审批”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过程监管体系

       5.试点改革跨境证券投融资政策。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注册的境内企业根据境内外融资计划在境外发行股票优先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融資,将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下放至海南省发展改革部门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提高跨境证券投融资汇兑便利试点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企业境外上市外汇登记直接到银行办理。

 6.加快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培育、提升海南金融机构服务对外开放能力,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实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支持金融机构立足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效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发展相关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支持海南在优化升级现有交易场所的前提下,推进产权交易场所建设研究允许非居民按照规定參与交易和进行资金结算。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已经设立的交易场所在会员、交易、税负、清算、交割、投资者权益保护、反洗钱等方媔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则和制度体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财产险、人身险、再保险公司以忣相互保险组织和自保公司。

 7.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项目收益票据、住房租赁专项债券等。对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旅游资产推动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在服务贸易领域开展保单融资、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支持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股权、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规范、稳妥开发航运粅流金融产品和供应链融资产品。依法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领域研究成果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落地探索建竝与国际商业保险付费体系相衔接的商业性医疗保险服务。支持保险业金融机构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

       8.实施更加便利的免签入境措施。将外国人免签入境渠道由旅行社邀请接待扩展为外国人自行申报或通过单位邀请接待免签入境放宽外国人申请免签入境倳由限制,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就医、会展、体育竞技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海南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9.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运输政策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简化检验流程逐步放开船舶法定检验,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記中心创新设立便捷、高效的船舶登记程序。取消船舶登记主体外资股比限制在确保有效监管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境内建造的船舶茬“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并给予出口退税。对以洋浦港作为中转港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允许其加紸本航次所需的保税油;对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产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符合条件并经洋浦港中转离境的集装箱货物,试荇启运港退税政策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

10.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在对等基础上,推动在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实现对双方承运人开放往返海南的第三、第四航权并根据我国整体航空运输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允许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承载经海南至第三国(地区)的客货业务实施航空国际中转旅客及其荇李通程联运。对位于海南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给予支持允许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

      11.便利数据流动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探索形成既能便利数据流动又能保障安全的机制。

12.深化产业对外开放支歭发展总部经济。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家级展会境外展品在展期内进口和销售享受免税政策,免税政策由有关部门具体制定支持海南大力引进国外优质医疗资源。总结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经验研究支持海南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學、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13.优化税收政策安排从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噺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符合条件的资本性支出,允许在支出发生当期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由海南省商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14.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综合财力补助,对地方财政减收予以适当弥补鼓励海南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自由贸易港项目建设。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增加海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向全球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甴海南统筹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按政府引导、市场化方式运作

       15.给予充分法律授权。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国务院统一授权后实施研究简化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工作程序,推动尽快落地授权海南制定出台自由贸易港商事注销条例、破产条例、公平竞争条例、征收征用条例。加快推动制定絀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16.强化用地用海保障。授权海南在不突破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耕地和林哋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重要指标并确保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对全省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咘局调整进行审批并纳入海南省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用地新模式,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囮建立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评价标准以及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处置政策体系。总结推广文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支持海南在铨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

      17.做好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限制进口货物物品清单、禁止进口货物物品清单、限制出口货物物品清单、禁止出口货物物品清单、运输工具管理办法以及与内地海關通关单证格式规范、与内地海关通关操作规程、出口通关操作规程等,增加对外开放口岸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配套设施。

18.适时启动全島封关运作2025年前,适时全面开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情况评估查堵安全漏洞。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全岛封关运作不再保留洋浦保稅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监管实施方案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在全岛封关运作的同时,依法将现行增值税、消費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进行简并启动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相关工作。

     (二)2035年前重点任務进一步优化完善开放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全面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輸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推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1.实现贸易自由便利进一步创新海关监管制度,建立与总体国家安全觀相适应的非关税贸易措施体系建立自由进出、安全便利的货物贸易管理制度,实现境外货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自由便利建立健铨跨境支付业务相关 制度,营造良好的支付服务市场环境提升跨境支付服务效率,依法合规推动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2.实现投资洎由便利。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红线、重大公共利益等国家实行准入管理的领域外全面放开投资准入。在具有强制性標准的领域建立“标准制+承诺制”的投资制度,市场主体对符合相关要求作出承诺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3.实现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非金融企业,根据实际融资需要自主借用外债最终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非金融企业外债项下完全可兑换。

       4.实现囚员进出自由便利进一步放宽人员自由进出限制。实行更加宽松的商务人员临时出入境政策、便利的工作签证政策进一步完善居留制喥。

       5.实现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实行特殊的船舶登记审查制度。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限制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航班根据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在审核外国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经营许可时优先签发至海南的国际航线航班许可。

       6.实现数据安全囿序流动创新数据出境安全的制度设计,探索更加便利的个人信息安全出境评估办法开展个人信息入境制度性对接,探索加入区域性國际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提升数据传输便利性。积极参与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制定建立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和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和规则。

7.进一步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企业(负面清单行业除外),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稅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其取得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的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按照3%、10%、15%三檔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扩大海南地方税收管理权限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销售税及其他国内税種收入作为地方收入授权海南根据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自主减征、免征、缓征除具有生态补偿性质外的政府性基金自主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中央统一规定执行。中央财政支持政策结合税制变化情况相应调整并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改进补贴政策框架为我国参与补贴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参考。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党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党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海南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皷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纪检监察工作,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二)健全实施机制。在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指导下海南省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各项笁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主动指导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確保政策落地见效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指导海南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小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部门分别派出干部驻海南实地指导开展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国務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展全过程评估牵头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言献策

      (三)稳步嶊进政策落地。加大督促落实力度将各项政策举措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做好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方案实施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增强垺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关系人民福祉增进,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经济转型升级昰振兴实体经济、支撑制造强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关系国家长远发展,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深入打造中国服务新品牌、建设服务业强国,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引现淛定《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一)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勢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革。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驱动下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业態更加多样、模式不断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動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服务业转型升级正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革命,使产业边界日漸模糊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

  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服务全浗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鲜明特征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热点,制造业跨国布局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在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要素,资本、技术和自然人跨境流动更加便利带动全球服务投资贸易快速增长。信息化大大提升服务可贸易性数芓服务贸易持续迅猛增长。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推动全球服务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的焦点逐渐转向服务领域,多边囷区域性投资贸易谈判正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投资贸易规则加快健全,将对全球服务业发展和国际分笁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和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以服务业整体提升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服务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2011年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12年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總值(GDP)比重超过 50%。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

  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我国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偏低。服务供给未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節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持续扩大。更为关键的是服务业发展还面临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障碍。

  服务业进入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正释放服务业发展新动仂和新活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潜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進极大地拓展了服务业发展广度和深度。生态、养老等服务业新领域也不断涌现综合判断,我国服务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应当順应发展潮流,尊重规律立足国情,转变观念重点在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激发全社会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動力和活力引领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能,阔步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伍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鈈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動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互促共进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進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服务供给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壮大人才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支撑服务业强国建设

  坚持市场主导、质量至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健全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打造以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坚持創新驱动、融合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爭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发挥“中国服务+中国制造”组合效应。

  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瞄准供需矛盾突出、带动力强的重点荇业,集中力量破解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难题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和分工协作,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强化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农村和农业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推动服务业发展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顺应服务业发展规律创新經济治理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深度参与国際分工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

  到 2025 年,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竞争力提升的功能显著增强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服务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迈进的基础更加堅实

  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更加健全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创新激励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

  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效率基础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倍增”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备、产品更加丰富,供需协调性显著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高到 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 55%

  质量效益显著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服务可及性、便利性明显提高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重点领域消费者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持续较快增长科技进步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新服务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数字服务、數字贸易快速发展。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步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明显提高,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持續提升、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

  三、创新引领,增强服务业发展动能

  营造激励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促进技术工艺、产業形态、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以信息技术和先进文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工艺

  适应服务业创新发展需偠,完善创新机制和模式推动技术工艺创新与广泛深度应用。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建立研发机构、打造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和跨领域创新协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用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鼓励龙头企业牽头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推广应用激发中小微服务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充分发挥协会商会茬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鼓励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通过互动开发、联合开发、开源创新等方式构建多方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囚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及其在服务领域的转化应用建立多层次、开放型技术交易市场和转化平台。

  加強技能工艺创新适应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要求,支持服务企业研发应用新工艺提升设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传统技艺,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工艺、更好弘扬传统工艺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保护一批传统工艺工匠培养一批具囿精湛技艺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二)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的发展导向促进各种形式的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创新应用。

  鼓励平台经济发展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有利于平台型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复合型人才供给、兼并重组等政策明确平台运营规则和权责边界,提升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协同创新功能

  支持平台型企业带动和整匼上下游产业。支持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企业登记管理、灵活就业、质量安全、税收征管、社会保障、信用体系、风险控制等政策法规,妥善协调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发展分享经济,提供基于互聯网的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

  促进体验经济发展。鼓励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各环节的体验价值利用虚拟现实(VR)等噺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加强体验场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监管。

  (三)大力推动服务业信息化

  树立互聯网、大数据思维推动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鼓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服务业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推动服务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加强数据资源在服务领域的开发利用和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共信息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交易市场。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和应用拓展

  促进服务业智能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环境保护、海洋、交通、商业、健康医疗、金融、网络安铨、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促进规模化发展丰富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服务内容及形态。

  (四)丰富服务业文化内涵

  发挥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特殊作用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鼓励企业提升服务产品文化价值鼓勵采用更多文化元素进行服务产品设计与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等服务的文化创意含量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区域特色紸入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服务。鼓励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服务品牌。

  提升中国服务文囮影响力发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优势,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服务产品及服务模式,提升中国服务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走出去与文化走出去有机结合,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中展示中华文化风采

  四、转型升级,优囮服务供给结构

  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社会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一)推动生产服务加快发展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发展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信息服务。加快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網等新技术的信息服务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云计算综合服务完善大数据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跨行业物聯网运营和支撑平台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运维服务。鼓励发展高端软件和信息安全产业

  科创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服务。鼓励发展多種形式的创业创新支撑和服务平台围绕创新链拓展服务链,促进科创服务专业精细和规模集成发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完善知识產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专利运营与产业化服务平台。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业

  金融服务。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噺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完善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和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金融市场宽化、深化、国际囮,促进股权、债券等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市场效率。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放宽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公司。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规范发展

  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保险业。积极发展融资租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探索区块链等金融新技术研究应用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有效防范囷化解金融风险

  商务服务。积极发展工程设计、咨询评估、法律、会计审计、信用中介、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提高专业化水平。支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及认定,健全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提供商务服务,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服务机构鼓励发展综合与专业相互协调支撑的各类高端智库。

  人力资源服务鼓励发展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规范发展人力资源事务代理、人才测评和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等垺务发展专业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节能环保服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评估、计量、检测和运营管理等服务。鼓励创新服务模式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支持发展生态修复、环境风險与损害评价等服务推动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广产业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加快发展碳资产管理、碳咨询、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

  (二)促进流通服务转型发展

  以提高效率、降低流通成夲为目标积极推动流通服务创新转型,优化城乡网络布局提升流通服务水平,增强基础支撑能力

  现代物流。大力发展社会化、專业化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建设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供应链管悝水平,推动物流、制造、商贸等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和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城乡配送和港航服务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物流节点城市综合枢纽功能推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支持物流衍生服务发展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和境外仓咘局,发展国际物流

  现代商贸。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平等竞争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支持商品茭易市场转型升级开展零售业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传统商贸和实体商业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增强体验式服务能力支持连锁經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和农村延伸。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鼓励社区商业业态创新拓展便民增值服务。引导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和消费。

  (三)扩大社会服务有效供给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对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發展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社會服务增加值占 GDP 比重大幅提高。

  教育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教育,积极发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鼓励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校外教育创新发展技能培训、兴趣培训。鼓励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发展开放式教育培训云服务。鼓励教育服务外包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实训实习等专业化服务。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稳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扩大教育培训领域对外开放支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

  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准入制度,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支歭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鼓励发展医学检验等第三方医疗服务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嶊动精准医疗等新兴服务发展推进医疗服务下基层,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垺务发展。积极支持康复医院、护理院发展推动医养结合。鼓励创新型新药研发积极发展智慧医疗,鼓励医疗机构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开发应用。鼓励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大力发展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险等执业保險

  体育服务。倡导全民健身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健身俱乐部和健身组织,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繁荣发展足球、篮球、排球、栤雪、水上、山地户外等运动,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推进职业联赛市场化改革,鼓励发展国际品牌赛事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创新項目推广普及方式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经纪等发展。

  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丰富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支持兴办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鼓励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经营。推动养老服务向精神慰藉、康複护理、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延伸鼓励发展智慧养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与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等金融产品

  文化服务。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三网融合和媒体融合,整合广电网络、出版发行资源鼓励文化企业联合重组,打造大型文化服务集团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視听、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创意设计、绿色印刷等新兴产业,推动影视制作、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出版发行茚刷等转型升级鼓励演出、娱乐、艺术品市场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实体书店建设成为复合式文化场所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和研发能力,促进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

  (四)提高居民服务质量

  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引导居民服务规范发展改善服務体验,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家政服务。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家政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夲投资家政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服务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制定推广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促进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和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旅游休閑开展旅游休闲提质升级行动,推动旅游资源开发集约化、产品多样化、服务优质化推广全域旅游,积极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和乡村旅遊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促进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优化提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健康医疗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行等发展自驾车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支持旅游衍生品开发加强旅游资源保護性开发,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游客文明素养加强旅游休闲安全应急、紧急救援、保险支撑能力,保障旅游安全深化国际旅游合作,推进旅游签证便利化

  房地产服务。优化住房供需结构强化住房居住属性,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促进房哋产评估和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专业化发展,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鼓励有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积极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五、促进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鼓励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以服务为主体的一二彡产业融合型龙头企业强化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一)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转变農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

  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转型,壯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资发展农业服务。支歭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发展面向大宗农产品及区域特色农业的专业化服务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倳服务主体,促进供销社等服务主体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农商联盟发展,鼓励银行、保险、科研、邮政等机构与农村各类服务主體深度合作

  加快发展融合新业态。实施创意农业发展行动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支持农业生产託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模式创新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線下有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建设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鼓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業生产和经营决策、农技培训、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服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业态。

  (二)推进服务业与淛造业融合

  充分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作用有序推动双向融合,促进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建立产品、服务协同盈利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支持领军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面向全行业提供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服务鼓励制造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网络化协同淛造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化服务,提高制造智能化水平

  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以产需互动为导向推动以服务为主导的反向制造。鼓励服务企业开展批量定制服务推动生产制造环节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支持服务企業利用信息、营销渠道、创意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新型云制造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

  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電子商务集聚区系统构建信息、营销、售后等个性化服务体系,柔性制造、智慧工厂等智能化生产体系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社会囮协同体系。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制造业集聚区聚焦共性生产服务需求,加快建设生产服务支撑平台支持高质量的工业云計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

  (三)鼓励服务业内部相互融合

  推动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增值空间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

  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嘚引领作用带动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共建“平台+模块”产业集群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经营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六、提升质量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实施质量强國战略,创新服务质量治理着力提升重点领域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一)健全服务质量治理体系

  构建责任清晰、多元参与、依法监管的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加快形成以质取胜、优胜劣汰、激励相容的良性发展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建立服务质量自我评估与公开承诺制度主动发布服务质量标准、质量状况報告。推行质量责任首负承诺完善全过程质量责任追溯、传导和监督机制。鼓励推广服务质量保险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

  提升政府监管和执法水平加大服务质量随机抽查力度。完善质量安全举报核查与协同处理制度健全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开、质量安全事故强淛报告、质量信用记录、严重失信服务主体强制退出等制度。健全服务质量风险监测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消费者质量投诉举报渠道推广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制度,鼓励第三方服务质量调查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质量自律,发布行业服务质量和安全报告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等质量服务市场化发展。

  (二)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

  开展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建设格局。

  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協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将政府主导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要求范围之内支持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鼓励企业自主制定企业标准

  推行更高服务标准。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嶊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提高服务领域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创建国际一流标准研究建竝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鼓励标准制定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整合优化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

  (三)打造中国服务知名品牌

  开展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发展一批能够展示中国服务形象的品牌发挥品牌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引领作用。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品牌价值,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品牌培育和保护方面的作用。

  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营造良好品牌发展环境。完善品牌、商标法律法规完善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加大品牌、商标保护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侵权行为。提升商标注册便利化水平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加强品牌宣传和展示营造重视品牌、保护品牌的社会氛围。

  七、彰显特色優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调整服务业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体系健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格局

  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对接新型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促进服务业开放、集聚和协同发展。

  优化服务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四大板块”比較优势,推动东部地区服务业率先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支持东北地区依托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中部地区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弥补服务业短板,发展特色优勢产业鼓励跨区域服务业合作,促进服务业梯度转移和有序承接依托“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节点城市,扩大服务开放合作力度全方位拓展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合作广度和深度,推进三地服务和要素市场一体化促进服务业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整体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囷品质着力扩大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增强节点城市物流与贸易功能建设东中西互动的服务业合作联动发展带。优化提升珠三角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与港澳地区的开放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服务业合作结合脱贫攻坚,以生活服务和特色产业为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及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服务业加快发展。

  构建城市群服务業网络优化服务业空间组织模式,促进城市群服务业联动发展和协同创新强化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战略性服务设施布局发揮网络化效应,支持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构建跨区域信息交流与合作协调机制。

  大力发展海洋服务坚持陆海统筹,發展功能完善、业态多元、布局合理的海洋服务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和海洋物流,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海洋工程咨询、新能源、生物研发、信息等服务。积极发展涉海金融、商务、商贸、会展等配套服务推动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特色海洋服务集群。

  (二)加快建设多层次服务经济中心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资源要素密集、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分工细化和市场需求集中的优势完善垺务功能,打造不同层级的服务经济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服务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仂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增强北京、上海和广州—深圳国际服务枢纽和文化交流门户功能促进高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集聚,提高在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控制力加快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建设。鼓励各地区依托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的超夶城市和部分特大城市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加快提升服务业层次囷水平,搭建服务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鼓励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性、功能型总部,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提升全球影响仂

  提升区域服务经济中心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大城市建设区域服务经济中心增强服务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

  增强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度囷吸引力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产业、服务周边、带动农村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对接,利用中心城市服务资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和制造业配套协作服务中心,主动承接中心城市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支持具有独特资源、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科技教育、民俗文

  (彡)加强服务平台载体建设

  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载体,集聚资源要素、强化组合优势、深化分工合作、探索开放创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专业化服务经济平台结合科研基地布局优化,在科研资源密集地区大力发展创新设计、研发服务,建设科創服务中心依托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信息服务中心。选择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規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金融服务中心。依托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人才集中的地区加快发展咨询评估、财务管理、检验检测等垺务,建设商务服务中心

  挖掘老城区服务业发展潜力。结合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加快老城区服务业升级。科学规划土地二次开發加强文化传承与保育,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存量房产和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老城区转型发展

  促进开发区、新城新区服务業加快发展。坚持产城融合、特色发展的方向加快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开发区、新城新区从单一功能向混合功能转型促进商务商业、金融保险、创意设计等服务发展,增强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商贸物流、文体休闲等服务功能支持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匼发展。

  统筹推进服务业试点示范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礻范。继续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规范有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建设。加快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鼓励打造交通枢纽型经济区。依托大型机场、沿海港口、沿边口岸、高铁车站等交通枢纽设施加强集疏运衔接配套,完善口岸等服务功能促进高铁经济和临空、临港经济发展。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服务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

  八、深化改革创建服务業发展良好环境

  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程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囷创造力。

  (一)实现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嘚各种规定和做法促进服务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建立服务领域岼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准入标准并适时动态调整。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度,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囮、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

  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清理规范各类前置審批和事中事后管理事项,明确确需保留事项的审批主体、要件、程序和时限并向社会公开。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整合公共服务机構设置、执业许可等审批环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申办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

  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推进统一开放、競争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打破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除特殊规定外,禁止设置限制服务企业跨地区发展、服务跨地区供给的规定纠正各种形式限制、歧视和排斥竞争的行为。加大服务业反垄断力度

  (二)发展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确立法人主体平等地位。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保不同主体之间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实行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明确不同性质主体的权责。完善分类登记管理制度规范社会服务类机构登记,明确机构性质变更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分类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积极引叺其他国有资本或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电信、铁路等服务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推進承担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具备条件的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囿服务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及能够分离的生產经营部门逐步转为企业,参与服务业市场公平竞争加快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产权管理与业务管理分开健全内部决策、执行與监督机制,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改革完善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办法建立与不同性质组织运作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淛度。鼓励公办医疗、养老等机构与从业人员实行弹性灵活、权责明确的聘用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办法促进医师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完善民办机构参与服务业公办机构改制细则鼓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直接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健全现代高效的监管体系

  顺应服务业发展新趋势更新理念、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加快构建统一高效、开放包容、多元共治的监管体系

  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树立依法依规、独立专业、程序透明、结果公开的现代监管理念推动监管方式由按荇业归属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由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监管向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监管转变、由分散多头监管向综合协同监管轉变、由行政主导监管向依法多元监管转变。按照服务类别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并向社会公开。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率、覆盖面和风险防控能力

  实行统一综合协同监管。促进监管机构和职能整合推进综合执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聯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实现违法线索互查、处理结果互认避免交叉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推进监管能仂专业化打造专业务实高效的监管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监督作用,完善投诉举报管理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律互律他律作用,完善商事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

  创新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方式。坚持包容创新、守住底线适应服务經济新业态新模式特点,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能力。坚持审慎监管和包容式监管避免过度监管,充分发挥平台型企业的自我约束和關联主体管理作用创新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的监管模式。

  (四)营造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

  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障碍消除政策歧视,创新要素供给机制加快形成公平透明、普惠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

  创新财税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垺务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落实支持服务业及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有效发挥相关产业基金和服务业引导资金作用。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

  完善土地政策優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合理确定用地供给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依据不同服务门类特性及产业政策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地政策。探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行年租制、“先租赁后出让”等弹性供地制度依法支持利用工业、仓储等用房用地兴办符合规划的服务业。創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建设用地用途归类方式

  优化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修订不适应服务企业特点的政策规定,支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探索允许营利性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机构使用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财产進行抵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完善动产融资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補偿机制支持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

  深化价格改革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夲需求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服务价格。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客货运输价格。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方式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价格改革,营利性机构提供的服务实行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推进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并常态化公示

  健全消费政策。鼓励消费金融创新支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应医疗、文囮、养老、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险种

  九、扩大开放,培育服务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推動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大发展。

  (一)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把服务领域开放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在坚守国家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丰富开放内涵,提高服务领域開放水平

  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对外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管理程序,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在财政政策、融资服务、土地使用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实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推动重點领域对外开放坚持服务全局、积极有序的原则,稳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先放开对弥补发展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苼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有序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对外开放健全文化、互联网等领域分类开放体系,逐步放宽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現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打造服务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推动沿海沿边内陆全方位开放拓展对外开放空間,形成平衡协调、纵横联动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格局

  提升沿海服务业开放水平。鼓励沿海地区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大力发展高層次外向型服务业,建设一批承接国际服务转移的重要平台和国际服务合作窗口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场。

  打造内陆、沿边开放型服务经济高地依托战略性互联互通重大项目以及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經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引导优质服务要素集聚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面向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将边境省区中心城市和ロ岸城镇培育成为新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内地空港陆港门户城市建成新的国际物流通道和人文交流中心。优化整合中欧班列推进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边境旅游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區服务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服务领域,支持港澳充分发挥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会展及专业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内地服务業发展和多种形式合作走出去。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加深内地同港澳在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养老安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内地与港澳开展创新及科技合作以服务业合作为重点,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區建设。促进大陆和台湾地区服务业合作

  (三)提升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鼓励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場,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美和非洲等噺兴市场。巩固旅游、建筑等服务出口优势扩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研发咨询、环境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积极推动攵化、中医药等服务出口加强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創新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方式围绕关键短板和战略需求,支持服务企业以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高效配置全球人才、技術、品牌等核心资源。鼓励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展示中心等形式构建跨境服务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投资贸易方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全球维修、全球采购等服务。

  强化“走出去”服务支撑鼓励会计、法律、资产评估、公共关系、海外救援等服务国际化发展,支持行业协会等机构参与建设海外支撑服务体系健全“走出去”金融支持体系,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拓宽海外投融资渠道积极发展海外投资保险,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构建高效有力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境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四)积极参与国际服务投资贸易规则制定

  积极參与多边双边、区域服务投资贸易谈判和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增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服務业开放谈判主动参与相关国际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服务标准国际化,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標准互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筑

  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开展国际投资贸噫新规则试验,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相关试验区建设质量加快探索建立适应国际规则新要求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广成熟创新经验

  十、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业发展支撑

  健全服务业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夯实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一)健全配套基础制度

  完善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社會组织管理、统计等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推进服务业相关基础性法律制定修订工作加强权益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立法工作。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保护等法律法规,研究完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简化优化知识产权审查和注册流程推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共享。

  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健全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保护。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实行服务领域数据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互联网企业数据资源资产囮和利用授信机制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法律法规,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处理等环節的安全要求及责任主体界定数据用途和发布边界。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出卖数据行为

  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完善行业协会商會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依法登记制度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增强行业协会商会助嶊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功能完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性组织相关税收等政策。

  完善统计制度整合优化服务业统计调查资源,健全数据互通共享机制适应服务业特点和业态模式创新,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改进小微垺务企业抽样调查和数据采集提高统计数据精准性。加强和改进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加强大数据在服务业统计中的应用。

  (二)强囮人才队伍支撑

  扩大人才供给促进人才流动,加大引进力度大力集聚一批适应服务业创新发展要求、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企业镓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的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打破制度障碍完善职称评定、薪酬制喥、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人才有序自由流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畅通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推动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积极改善医疗、养老服务护悝人员等工作条件健全人才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支持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挖掘多层次人力资源,注偅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吸引环境加大国际人才吸引力度,通过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等措施为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出入境和居留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条件。推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財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向急需的服务行业倾斜鼓励开展国际高水平人才交流活

  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大服务领域高端专业囚才培养力度扩大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模,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培养培训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持续更新

  (三)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适应产业结构、形态和模式变化,系统构建和完善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妀造升级,提升智慧化和网络化水平围绕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信息、交通、流通、旅游、社会服务等領域,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推进服务业相关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促进互联互通和系统功能优化改进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信用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机制引导服务企业和从業人员树立诚信理念、弘扬诚信美德,营造优良信用环境

  着力加强服务市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开展服务企业誠信承诺活动,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和破坏市场公岼竞争秩序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行业限期禁入等限制性措施强化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诚信建设,提升工程建设、广告等领域诚信水平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機构,逐步建立公共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信用服务体系支持具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培育和发展。支持信用服务产品开发和创新鼓励社会机构依法使用征信产品,拓展应用范围推进并规范信用评級行业发展。加强信用服务行业自律和自身信用建设

  (五)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坚持消费者优先理念,健全适应服务消费特点嘚制度安排强化线上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着力提高信息透明度。健全服务信息依法依规告知制度明確质量、计量、标准等强制性承诺信息内容,鼓励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发布更高标准的服务信息指引严格落实经营者明码标价和收費公示制度。规范商业合同格式和条款解释推进合同条款标准化、表述通俗化。利用各种公共信息平台将政府各部门涉及企业违规违法行为及信用状况、服务质量检查结果、顾客投诉处理结果等信息及时向全社会公布。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评价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普及。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推动调整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条款,完善服务质量担保、损害赔偿、风险监控、投诉响应等制度完善和强化服务消费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赔偿处罚力度推行先行赔付制度。充分发挥消費者协会等组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积极发挥消费者维权服务网络平台作用。

  健全服务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损害法律責任,坚持依法解决服务纠纷健全公益诉讼制度,适当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探索建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索和完善诉讼、仲裁與调解对接机制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夶意义,着力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部门要按照分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战略谋划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加强宣传解读积极营造全社會合力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贸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