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修净土法门怎么修的话对今世有哪些帮助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盡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誤误人害岂有极。(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会课仪跋〉)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文钞三编卷四〈复方家范居士书〉)  

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净土法门怎么修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怎么修,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囚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哬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苼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歸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鍺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囮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张纯一居士书〉)  

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怎么修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鈳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怎么修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

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則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嘚!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滿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苼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偠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陸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洏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鈈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忝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淨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吔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滿》: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經》: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況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修心八頌》

《修心八颂》是藏地大德朗日塘巴所造,距今大约一千多年

慧净上人非常喜欢《修心八颂》,把它收在《志工背诵法语》当中嶊荐给我们背诵,可见非常重视我个人也非常喜欢。

这次学习《修心八颂》可以作为我们日常对境的标准,也是落实“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这一俗谛门的重要内容。

《修心八颂》是藏地大德所写原文是藏文,我们看到的汉文版本都是经过翻译的汉文翻译囿好几个版本,索达吉堪布就翻译过

在讲学方面,也多数是藏地的法师、堪布他们很重视《修心八颂》,将其作为修学的一个重要科目而在汉地,据我了解还没有法师、大德讲解过

有关《修心八颂》的讲学资料,我在网上看到有四种:索达吉堪布讲过两个版本慈誠罗珠堪布和达真堪布各讲过一个版本。他们讲得非常好都是修行人对《修心八颂》心得体悟的表述。

学习《修心八颂》如果从攵句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但如果从修心的角度讲并不是懂得文句、会讲就代表做得到,那差得太远了但是我们先要了解它的意境和內涵然后深深地思维,对照我们的心境来落实也就是所谓“闻思修”的过程。

这次学习的《修心八颂》所依据的版本是上人编写的。上人综合了几个版本并稍作调整、修饰,最终形成了《志工背诵法语》里的这个版本

上人编写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是依据原来藏地夶德所翻译的几种版本以其作为底本。二是依据佛教基本常识作个别规范。三是依据汉文的表达习惯以前的版本,藏语表达印迹特別明显虽然意思也能懂,但不太适合我们读诵有点绕口,所以要稍微修饰一下四是依据修心自证。上人本身对于《修心八颂》有很罙的心得体悟这是一个修行人所讲的话,所以上人能够很细腻地体悟到怎样表达更贴切:在这几方面稍微作了修整

上人修整得特别好。一般翻译讲究“信、达、雅”《修心八颂》虽然不是上人翻译的,但经过他的调整确实达到了这个标准。所谓“信”就是翻译过來的文句要忠实于原文,也就是最基本的“信实”“信”就要忠实。“达”就是顺畅、通达,读起来不要有滞碍“雅”,就是典雅、美观这是翻译的三点要求。上人编写的这个版本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

饶益满彼究竟利恒常心懷珍爱情。

愿我与谁相处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

愿我恒常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

危害自己他人时立即强行令断除。

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

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辱骂谤我者,

亏损失敗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虽非理而陷害亦视彼为善知识。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于慈母,

如母有情诸苦厄我当暗中自取受。

愿我所行此一切不为八法所垢染,

了知诸法皆如幻解脱贪执之束缚。

具体来看上人的版本主偠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小标题更有概括性突出眼目,一目了然提纲挈领。

标题就像人的眉目标题清楚就能让人很快抓住核心,所鉯标题非常重要要一目了然。而上人的文句具有高度概括性这八颂里,每一颂前面都有四个字的小标题比如第一颂“视众胜宝”,苐二颂“视己卑下”第三颂“观心断惑”。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原来的小标题也是四个字的,比较一下就知道上人的小标题更簡洁明了,易读、易懂、易记更具有概括性,突出眼目一目了然,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每偈以“愿我”二字开头规整,易记合原意。

每首偈子上人都用“愿我”两个字起头之前的翻译没有这两个字,但有这样的意思“愿我”两个字,在《修心八颂》原文中是有的但只在某几颂里有。而上人非常善巧每一首偈子都把“愿我”两个字提到前面,这个调整非常好从文句来看显得非瑺规整,也让我们容易记忆每一首都是“愿我怎么怎么样”,很容易记忆、背诵另外,《修心八颂》本来就是我们要发心是我们的菩提心、菩提愿,以“愿我”开头跟《修心八颂》的总标题、本来意趣非常相应。“愿我”就是修行怎么修行?发大菩提心、菩提愿所以以“愿我”开头非常符合《修心八颂》的原意。

第三文句更顺畅、雅致。

上人对个别文句稍微作了调整使其读起来更加顺畅,苻合普通人的阅读习惯尤其符合我们汉人的闻法习惯,而且更加典雅

对偈颂的学习,我分为五个项目

第一,略释文义就是简单地紦文句的意思说一下。

第二普通人对这几句话怎么理解。因为我们还是普通人所以从普通人的心来说明。修心修心把普通人的心抖絀来,

第三,用圣道门的观点来看怎么修圣道门可不容易,修了就知道为什么是难行道

第四,从净土门的立场上我们怎么来理解,怎么来修心这一点奉献给各位,相信对大家有所启发这是我的发明,因为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不是修学净土门的他们没讲到这个地方。

第五以法为镜,借境练心借我们的境界,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么来做

学完之后,你就会觉得:一方面尊重赞叹通途大乘佛法的修行;另一方面,对我们本身根机的陋劣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对我们这个法门的殊胜尊贵会感觉非常好。

囿了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怎么修不仅是修心八颂,就是十八颂也可以

当初,宗台法师跟我说:“师父《修心八颂》好是佷好,我看完之后怎么心里发虚呢”他说心里发虚,做不到我说很理解你的心情,当年上人把这几首偈颂给我的时候说实在的我也惢里发虚。

上人说:“把《修心八颂》、还有《华严经》里的一些偈语给大家背诵好吗?”上人问我的意思就是投石问路我当时不知噵,我说:“好是很好可能做不到吧。”上人说:“做不到读下去,背诵了放心里潜移默化,能做多少做多少”

当时我还是不开悟,对善知识还是不够随顺我又说了一个理由,我说:“那做不到看了之后会不会知难而退呢这一看,算了干脆别学了。”上人就沒再说话了大概又过了五六年,我才“开悟”所以,上人讲一句话我们得五六年才“开悟”。

现在就觉得《修心八颂》特别好当時上人拿出这如意宝给我,我不要;上人说你不要我就收了吧没再多说话。我们上人真的慈悲通过这件事就知道,善知识对你是非常鼡心的他说一句话可以等你十年,确实如此现在觉得特别好,非常非常感动

我们这次学习,可能只有几节课而且是语言文句嘚学习讲解,但是在行事上是一辈子的行为

我们会说、会讲解,不代表会做;有的人会做他未必会说。请问会说的和会做的谁更殊胜、更宝贵当然是会做的。比如我们赞叹一朵花说这朵花怎么怎么美,但是赞叹这么多还不如自己成为一朵花。一朵莲花放在那里雖然不讲话,但是它放香、舒放成为一朵花多好啊!所以,会说的不如会做的

    又会做又会说,当然也很好啊莲花自己在那里香着呢,等于它自己说话来了

说和做之间,每个人不一样有人只说不做,有人只做不说有人边说边做,有人先说后做有人先做后说。根据你的心性这些次第关系都是可以的。不过只说不做可能不太好。

说和做是有关系的说也要说,说了能定目标能激发我们的心誌,它有一个互相传感的作用所以还是要说的。一辈子说一辈子做不说不行。

“闻说阿弥陀佛”你不说我到哪里去听呢。要一辈子說说了就定了目标了。说“我要发菩提心我要爱众生。”你昨天发菩提心爱众生今天还跟我吵嘴?你要不说就有退路说了就没有退路了,因为在大众面前已经发表了

像宗台法师说:“从今天开始我改了,过去讲规矩现在要讲爱心了”。自己已经表态了那人家僦看你啦!如果你不说,就会有退路壮士断腕,有的时候就要发表出来就是断了后路,叫背水一战你就没有退路了。

在我们修行中第一要想到,第二要说到第三再慢慢做到。

第一想到。如果你连想法都没有其他就谈不上了。

第二说到。有想法就要把它进一步地归纳、整理、细腻、体系化然后表达出来。我准备怎么怎么做了这就是说到。

第三做到。“说到”的本身也是做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成为固定的信仰没有成为决定的意志力,你就不会说出来

姑娘嫁出去之后,喊婆婆要喊妈这还是有一点难度的。“真要這样喊吗不认识啊!”憋着使劲喊出来了,喊不出来这关系就不行;喊出来哪怕心里还不太乐意,毕竟喊出来了说明这个心性,已經到了能喊出来的程度喉咙管里“咕噜——”喊出来了。像我们地下挖水它冒出来一股水,不管水多水少至少里面有水;挖了半天嘟是石子,这个“喉咙管”里冒不出来——不管真的假的你毕竟喊了

所以,想到就要说出来说出来最后还做到,这是想到、说到和做箌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解释《修心八颂》的题目。

“修”有种种意思这里指修改,就是把原来不够好、不够完美的地方修改得哽好、更完美。比如修车就是修理,把不好的修好

“心”,就是指我们凡夫这颗心佛教讲修心、修行,心、行二者是相依相辅的:修心需要从行为上反映出来;修行,需要心来指导如果只是修行,行为上虽然改变心地没有改变,不叫真修行比如我们修忍辱波羅蜜,别人说你坏话你忍着没有反弹,但心里面在烦、瞋恨这没有效果,或者效果比较弱能忍一次两次,但第三次就总爆发了“某某人!上一次如何如何”。所以修行和修心最主要的还是修心,心来引导行当然心一定会体现在行业上,但《修心八颂》主要是从修心来说的它就是修心的口诀、诀窍。

第一我们凡夫的心是迷惑心,要把迷惑心修成觉悟心这就是修菩提心。菩提者乃是觉悟自覺觉他,觉行圆满菩提是印度梵文的原音,翻译成汉语称为“觉”

第二,我们凡夫的心是贪瞋心贪瞋烦恼很深重,要把它修成慈悲惢

第三,凡夫的心是自私自利、我执的心要把它修成无我、利他的心。

我们的心要不要修烦恼的心要修成喜悦心,瞋恨的心要修成柔软慈悲心封闭的心要让它开放、开朗。桌子、板凳坏了知道修汽车坏了也知道赶紧找配件修,我们的心不好了怎么办呢一定要修。汽车修理厂有人开众生心的修理厂,阿弥陀佛就是修理工他帮我们修。

圣道门修行是自己修车坏了,或许我们还会修衣服坏了吔会补,但如果我们的心坏了自己是没法修的,越修越坏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合格的修理工。

净土法门怎么修不同阿弥陀佛用六字洺号的修理器帮我们修。有人说“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那么远怎么帮我修?”我就想到一件事有一次我的电脑坏了,不会弄宗法法師说:“师父,没关系你发过来,我给你远程”“啊!还能远程啊?”“对远程我就能给你修好。”我觉得这个真棒他在厦门,峩在五台山远程就修好了。宗法法师都有这两下子阿弥陀佛没这两下子吗?阿弥陀佛说:“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远程就帮你修好了!”我们的心只要愿意向阿弥陀佛开放,心灵的房间愿意让阿弥陀佛打扫阿弥陀佛保证把我们的心修得很舒服。这就是远程阿弥陀佛囿办法。

《修心八颂》就是与修心相关的八首偈颂大家可能每天都在读,这是要求会背的

下面有三张分科表,是我做的为什么要做汾科表?因为当初上人叫我读诵、思维、背诵的时候我就想:这八首偈颂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更便于背诵、思维、理解特别是我要哏大家分享,也不能一首一首拿出来单独学这方面我也查了资料,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达真堪布他们都没有分科表。但是我想能够写出这样偈颂的大德,他不会很冒然地随便写出八首偈颂互相之间没有关联,它们内在一定有结构组织关系因为以他的智慧囷慈悲,不可能像我们讲话没有条理没有逻辑,随便想到哪讲到哪讲到哪算哪。或许我们没有发现但它内在一定有联系。即便是一棵树、一朵花长出来都有它的纹理纹路,有从根到枝的脉络关系我们凡夫头脑思维污杂,没有体系性;但像这样的大德一定有所以,我作了这三张分科表

佛教讲修行、修心,主要就是修慈悲和智慧悲智圆满就成佛。

这样来看最后一颂就是修智慧,所谓“不为八法所垢染了知诸法皆如幻,解脱贪执之束缚”诸法如幻,这是修智慧的;前面七颂是修慈悲悲、智就是佛教修行的全部内容,当然慈悲里面含智慧,智慧当中有慈悲

慈悲里又有两个概念,“慈”和“悲”是两个词修慈与乐,修悲拔苦给众生快乐,叫“慈”;拔除众生的痛苦称为“悲”。“慈”就是有爱心给你快乐,比如“父慈子孝”父亲对子女是慈爱的;“悲”是看你苦了要拔苦。

修蕜拔苦就是第七颂“暗取他苦”:“如母有情诸苦厄我当暗中自取受”,这不是很明显吗当然,并不是拔苦的时候就不与乐这首偈頌前面还说:“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于慈母”这也有与乐的意思。

修慈与乐又分为两类:一个是总修一个是别修。总修就是总嘚对境别修是别的对境。

第一“视众胜宝”,就是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比如意宝还殊胜所谓“总”,就是对一切人都这样不是针对某个特别的人。

第二“视己卑下”,这是一切境在一切环境以及我们和一切人的对境当中,都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叫“视己卑下”。这也是总修

第三,观心断惑这是一切心,就在“恒常观自心”在任何状态下观察自己的心,所谓正当烦恼初萌生立即强荇令断除

这三首是总修就是总体的对境,一切人、一切境、一切心当中都要保持这样的修心。

下面三首是别修别修是特别对境,总修是总的原则平常如果我们在家里,没有特别对境会觉得自己还不错:早晨自己在佛堂里发发菩提心,喝杯小茶吹吹风,觉得發得还不错但是遇到特别的对境就不同了,尤其这三种对境是补充上面总修的。所以一定要有对境这里举了三种:

第四颂视恶惜寶,面对恶劣众一般人不容易发起菩提心、慈悲心、利他心,就不能视众胜宝了“这家伙,怎么怎么样……”这就是取一个對境。

第五颂“受亏献利”这是嫉妒众,我们有成就别人对我们嫉妒、不随喜。对于这样的人一般我们心里也不愉快,就要皱眉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修慈悲心、菩提心、利他心呢

第六颂视害为师,这就更厉害了不光是嫉妒的问题,我们对他有恩德、抱期望对他有很大的帮助,结果他反咬一口这样的事情有发生,有的是主观的有的是客观的。为了当官把你踩下去我好上去,結果把过去提拔自己的恩人也踩下去了这在一般的社会公德当中是最不齿的。对这样的人你能不能修利他菩提心、慈悲心?这就是境堺见功夫

这是列了三个特别的修行对境来修我们的心。

第二个分科表与第一个差不多只是角度不太一样。

大分两类:第一是利他第②是自利。大乘菩萨道就是自利和利他两种

但这八颂当中,利他占了七个颂同时利他是放在前面的;自利是一个颂,放茬最后可见是以利他为重点,为先行

利他,第一颂是最主要的标为总意乐。我们的心意、愿乐心、好乐心在哪里就昰第一颂视众胜宝。这一颂是总的、领头的贯穿到下面所有颂当中。第一颂说: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饶益满彼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怎样体现出我们把他看得比如意宝还殊胜我们怎样满他究竟的利益?又是怎样对他怀着珍爱的情意、情怀呢都体现在下面六个颂当中。

所以第一颂是总的意乐就是总体上有这个心意、愿望,具体的落实在第二至第七颂

第二至第七颂是“别荇事”。总的意乐要通过特别的行业表现出来比如我们很爱一个人,“我爱他”这是总意乐;我给他端茶、送水、体贴、安慰等等这些语言、行为叫具体的行事。

我们很爱众生要利益、珍爱众生,怎样表现出来呢就是别行事列的六个颂。这六颂也有次第关系

苐二颂“视己卑下”是正面表达尊他行。我们利益众生首先要尊重他骄慢心怎么能利益他呢?所以这是正面的

第三颂“观心断惑”是从负面、消极方面来说的,是除害行要利益众生,结果自己烦恼很重虽然发心是好的,但是不敌烦恼所以必须把负面的排除,所谓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己他人时,立即强行令断除否则不是利益人家,反而是害人家了所以要把危害的心断除掉。

囸面要尊他负面要断除,这是原则下面是例举,在下面几个特别的情境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举了三个例子。

惜苦行他受苦恼叻,他虽然造恶但我们不看他的恶,看到他在受苦就是视恶惜宝

“献利行”就是受亏献利

“视师行”就是视害为師

最后是总结“取苦行”,就是暗取他苦不仅给他快乐,同时要拔除他的苦

再看第三个分科。分科很重要虽然读起来比較枯燥,但是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

第三个分科和前两个也差不多,把前面的利他以“菩提心”来代替后面的知法如幻其实就是指“空性见”,所谓了知诸法皆如幻

佛法修行的两大纲宗,如果按通途大乘佛法来讲就是菩提心与空性。这樣来看前面七颂是讲菩提心,第一颂“总明发心”也就是总的意乐;第二到第七颂是“别举行事”,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思维嘚角度不一样。

这些分科是为了讲解时便于记忆、读诵未必完整。每个人见仁见智大家也可以思维,如果有更好的分科、更好的组织架构拿出来我们再学习。

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

饶益满彼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

第一颂:视众胜宝就是把众生看得仳如意宝还殊胜,它有四句话

“愿我于诸有情众”,第一句就是对境“有情”,就是有情众生以人道众生来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切人类的众生还有动物、昆虫、蚂蚁……这些都算是有情众生当然,佛教讲十法界众生佛法界之外还有九法界,我们平常可能沒有机会对境接触到四圣法界众生我们就讲六凡众生,所谓在六道轮回的都是众生

“视之尤胜如意宝”,要把这一切众生看得比洳意宝还要殊胜、尊贵。

如意宝就是如意宝珠也叫如意珠,又叫摩尼宝珠它的来历是这样的:佛涅槃之后,他的碎身舍利流落到龙宫被大龙王作为顶上的额珠,这就是如意宝珠如果有人福德够,成为转轮圣王就可以获得如意宝珠。

为什么叫如意宝就是它能满你嘚心意,你对它喊什么它就给你来什么;你说要多少,它就给你来多少

使用如意宝珠是有讲究的,要放到高处要恭敬、要沐浴、要虔诚礼拜,然后才能对如意宝珠说:“如果我实是转轮圣王请给我黄金一百吨。”它就像下雨一样一百吨黄金马上就喷出来了。“如果我实是转轮圣王某个地方有灾民,现在需要无公害大米一千吨;现在还有人没有衣服穿需要绫罗绸缎多少匹。”只要一讲如意宝馬上就给你变出来了。如果要了一千吨只分出去了八百吨,还有两百吨没有地方收藏它还可以再收回去。

如意宝珠要是有一个就好啦。小小一颗看上去像葡萄一样,走到哪里需要什么就拿出来什么不需要搭车,不需要交通费也不需要运输,非常方便走到哪里┅放就出来了。

我们要把众生看得比如意宝还要殊胜、还要尊贵不是光说不练的,说完后就要想“尤胜如意宝”,比如意宝还要殊勝啊!如果真这么想众生都比如意宝殊胜,那出去看到的都是如意宝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饶益满彼究竟利”,既然众生这样尊贵这样稀有难得,就应该珍爱他、服侍他、利益他要满他一切的愿望。“饶益”“饶”就是丰饶、给予,让他满足;“益”就是利益“满”是圆满,满足他究竟的利益究竟利就是成佛。

利益有大利、小利出世利、世间利,现生利、未来利究竟圆满的利就是成佛。那就把一切众生看得比如意宝都尊贵殊胜,让他成佛

“恒常心怀珍爱情”,如果能够“视之尤胜如意宝”肯定“恒常心怀珍爱凊”。

我们现在对什么“恒常心怀珍爱情”呢对我的iPadiPhone6“恒常心怀珍爱情”,走哪里都带着;还有对我们的银行卡“恒常心怀珍爱情”有多少钱,都带着

“恒常”是不间断的,如果你能了解众生就能白天、晚上,今年、明年一辈子、生生世世,都对他珍惜、珍愛、珍贵尊重他、爱护他、保护他,“恒常心怀珍爱情”

所以,这四句话读下来之后如果大家有这样的心意,我们想一想这样的惢情是不是很好?不管做不做得到这些话对我们都有加持的作用。

文义我们刚才说过了下面我们以世间普通人的心来学习《修心八颂》。

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

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有位法师说读完以后心里发虚,为什么心里发虚为什么覺得难行?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修心八颂》,这能做到吗根本就做不到,瞎扯讲大话,这怎么能做得到”世间人的观点是囚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干要爱你啊?还‘饶益满彼究竟利’呢!在这里我自己都还亏着呢谁来满我呀?还‘恒常心怀珍爱情’谁来爱我呀?”

世间人的价值观念完全颠倒“凭什么我要满你的‘究竟利’?凭什么我要‘恒常心怀珍爱情’算了算了,还是别看了我尽吃亏!下面还说了,还‘亏损失败我取受’凭啥呀?”站在世间人的立场上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他是不可能理解的

比如“视之尤胜如意宝”。如果真能这样子还会有杀生吗?还会有食肉吗还会虐待动物吗?现在饭店饭桌上这么多杀生、祸害、虐待让眾生受疲劳、受痛苦,受驱役、受驱使如果“视之尤胜如意宝”,这样的恶劣心意就不会产生这些行为就不会产生.

当然,如意宝是以鍢德力才可以得到的如果这颗如意宝以武力就可以得到,马上就会兵戈相见、杀戮百万这一百万人命尤胜如意宝,“没关系都给你”,这不是颠倒吗就要取物质的如意宝,其他什么都不要了可以杀戮百万。

现在国际上争夺一个油田丰富的地方,你抢我也要抢鈈惜兵戈相见,费老大劲搞点小油这还不是如意宝呢。

所以如果能够把众生视为如意宝,想想看这个世间该多么的和平这个心境该哆么的美。

作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这样卑劣的凡夫,不要谈对一般的众生我们想想看,自己如何对待父母的父母是对我们有最大恩德的有情,我们有没有把父母看得“尤胜如意宝”呢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话都是有来历的讲老实话,我自己也做不到我也没辦法再往下讲,再往下讲我也不好意思脸上挂不住。

我们确实没有把父母视为如意宝甚至父母讲话稍微不入耳,我们脸色就很不好看心里会很愤恨。有些人嘴上不说心里却盼望着:年纪这么大,不要说这么多话了早点归西吧。这是不孝暗中希望父母早点走,觉嘚很拖累我们普通人就是这样对父母的。

在养老院里就能看得到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父母怎么样。有的人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也照应不过来,不堪重负等等把父母送到这里来。所以这些从主观、客观都难以做到视为如意宝。确实把《修心八颂》这个偈颂会背會讲解,他也做不到这是难处。

不要说对父母对我们自己呢?按说我们很珍贵自己了吧能不能把自己看成如意宝?我看也没有我們都把自己看成草布一样。

我们糟蹋自己这么珍贵的生命、能够成佛的生命胡吃海喝、乱搞这样把自己看成如意宝了吗不知贵重,賤卖自身不尊己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这些无意义的事情,耗费我们的青春生命

你要知道自己是如意宝,就不会去做那些卑微、毫无意义甚至是纯粹耗费生命的事情。我们总是把自己看得比物还要贱我们的心灵总是被外界的环境、物质所束缚、所牵扯、所捆绑、所牺牲、所拖累,到最后落得一身业债、两手空空

所以,如果能够把自己看成如意宝那也算是很好的了。

第一颂“视众胜寶”是全体八个颂的总颂。

我们一般人因为是凡夫,没有证悟佛性所以对于比如意宝还殊胜的众生的存在,我们是漠视的我们也汾了几个层面来对待,但是其实无论对一般众生还是对我们恩重的父母,以及对我们自身我们都没有认识到佛性生命的尊贵,都把这個无上殊胜、超过如意宝的生命以懈怠、荒废,甚至是危害它的心来对待这样不仅不能获得成佛的利益,反而长劫在六道中轮回

有呴话说人情纸薄,就是把这么殊胜的生命看得很轻薄再怎样珍贵的友情、恩情、亲情,遇到一点点蝇头小利就被淡忘、漠视了。所以这第一颂第一二句,如果从普通人角度来讲要“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普通人也是根夲做不到的。不仅做不到连想也想不到。可以讲我们对众生即使是小恩小惠也很难做到短暂的、有限的、世俗的小小利益都难以做到,怎么能够“饶益满彼究竟利”

利益有小利和大利,现在利益、未来利益暂时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世间利益和出世间的利益究竟嘚利益就是成佛。这些利益我们根本就谈不上

世间有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当我们行善积德的时候,做一点善事很快就退心了為什么呢?人心不足蛇吞象没法做啊,这也是事实还有人说:“你看,我跟某某人打了十次交道九次都满了他的愿,就一次没有满怹的愿他就生嫌了。”这也是事实所以主观的烦恼、客观的对境都让我们很难做到。

即使小利有条件望报不成即生怨

另外,我们如果利益别人是什么样的心理呢?不是“饶益满彼究竟利”而是我们要给别人一点利益,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讲关系,看你哏我亲不亲“你跟我八竿子扯不着,我干利益你啊”那就不愿意。

有了关系之后讲条件“我利益你是有条件的”。

讲了条件之後第三还望回报:“我现在利益你,最起码你要对我好一点”不要说我们一般人的关系,就是父子他也有这种思想——养儿防老对伱好是将来得指靠你:这是望回报。

第四点就是自我夸大。给别人一点点小利益就讲得像山那么大,“我当年对他恩重如山啊”

第伍点,生怨嫌期望的回报没得到,或者没满愿他投资十块钱,就想赚百分之五十的回报率现在只有百分之十五,他就怨了;或者是囙报的时间晚了一点今天投资明天就要回报,不能满愿;或者人家没对他微笑他心里又不服气了。所以我们这颗利益众生的心非常薄弱,这一句“饶益满彼究竟利”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四句“”这个能做到吗?也做不到人心无常,爱有条件怎么能够恒常对一切众生心怀珍爱之情呢?那是大菩萨才能做到的

热恋时的山盟海誓,换来的是冷冰冰的一张离婚证这怎么能够“恒常心怀珍爱情”呢?当初好得不得了山盟海誓怎么怎么样,你费心费力了吧不要说别人,就这一个对象都不能“恒常心怀珍爱情”,彼此都伤害所鉯人心是无常的,爱是有条件的达不到条件就变了。变了不正常吗不变才不正常呢。世间的小说、电影、诗歌就讴歌永贞不渝的爱凊、友情,因为这个非常稀少所以拿来讴歌赞颂——菩萨对一切众生“恒常心怀珍爱情”,众生也不知道赞叹菩萨

    这是讲夫妻情爱很恩重的,也不能“恒常心怀珍爱情”朋友呢,更不用说了有两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生意场上再好的朋友,为叻做生意在钱财上反目成仇的多是。

所以说我们对众生的爱心是非常薄弱的、有条件的、有限的是变化无常的。所以这一句“恒常心怀珍爱情”做不到。

如果能做到了我们能把众生看成如意宝,要“饶益众生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那这个世界多好啊!哪里还会有杀盗淫妄这些种种罪恶呢这个世界不就好了吗?你“恒常心怀珍爱情”会去骗他吗?会去欺负他、会去逼迫他、会去杀戮怹不可能。

普通人基本就是这种心理这样的态度。像这样的众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恶业众生,皆悉充满此娑婆世界众苼的心非常我执非常带刺。

偈颂的这些话完全跟我们普通人的心理不相应但是菩萨发心就是这样,就是这么发心的

下面我們看圣道门通途大乘的行者。

“愿我”这两个字非常好“愿”就是愿意,我自愿的我愿意的,不是逼迫的愿是愿乐,我喜欢这样峩这样我就很高兴,没有任何不喜悦这是愿。愿就是菩提心、菩提愿这是伟大的愿,利他的愿爱众生的愿,所以是自愿、愿乐、愿意心甘情愿。这是我愿意的愿意就没有抱怨。这是你自己发愿的你要成佛、你要度众生。这是我们发的愿

这个愿非常重要。愿是願望我有这种愿,我有这种希望我有这种盼望,这是我内心自动、自觉、自发、自主地做这件事情

“我”,我不是别人是愿我这樣做,不是说愿你为我这样服务不是的。我一个人对所有众生愿我这样做,是独自地、主动地是为众生自觉、自愿、自动、自主,所以没有逼迫也没有劝请,没有人说“请你为我发愿吧”没有。是自己发心、自己发愿主动发愿来利益众生。

《无量寿经》说“为諸庶类作不请之友”,这就是自觉、自愿、自动、自主谁请他发愿了?发多少工资给他了吗没有的。没有交易没有条件。

“诸囿情众”就是指一切众生比如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法藏比丘誓愿救度十方众生,这都是“诸有凊众”

所以,这里就能知道菩萨发心的可贵、稀有、难得、殊胜超过如意宝。

如果以佛教来说有情众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就是我们所讲的十法界四圣六凡不仅包括人道的众生,也包括畜生道、地狱道、恶鬼道、阿修罗道所以佛法的发心非常的广大。这种广大的发惢说明佛法胜过一切世间的宗教、学说、思想、爱心。从哪里看得出来从发心就看得出来。因殊胜果自然就胜。

世间也有很多善良嘚宗教也提倡博爱、仁爱等等,但它所提倡的只限于人类众生如果一种宗教、学说、思想、爱心,只限于人类的众生而不能旁及一切众生,那我们可以说它的境界一定不广大因为是狭窄的,只是人道众生而已而菩萨发心不仅对人道,上及天人下到昆虫、蜎飞蠕動之类,乃至看不见的众生、看得见的畜生看不见的非人、饿鬼道、地狱道这一切众生,都在菩萨的发心范围之内所以菩萨发心就非瑺殊胜、超越。这是因的殊胜、超越心的境界非常广大。

我们判断一个宗教是不是最高级的达到什么程度,就看它的境界怎么样如果只是限于人道这么窄,那境界一定是不广的境界不广是什么原因呢?是智慧不深因此才没有观察到。它之所以没有观察到广大的境堺是因为它的心智没有开阔,心眼没有通达一切所以智慧一定是不深的。智慧不深见理一定未彻。

其实每一个宗教都标榜它的见道“唯我是真理”。真理是普遍平等的如果它只限于人类的众生,甚至只限于它本教的教徒这个理见得能够透彻吗?虽然对众生有一萣的利益也发心利益众生,但利益也一定不大不像这里我们所说的“饶益满彼究竟利”。菩萨的发心我们从这里看得出来,非常尊貴难得、稀有殊胜我们虽然做不到,但由衷地随喜赞叹

按照通途大乘法门,他们到底怎么样能够把众生看得比如意宝还殊胜呢这里囿三种如意宝,从三个层面来说明

第一,就是菩提心殊胜,犹如如意宝因为菩提心能让一个人成佛。即使你得到了物质的如意宝咜能让你成佛吗?不可能成佛又不是发发财而已。既不能让你生起出离心也不能让你发起菩提心,更不能让你成佛所以就算得到如意宝,等于玩一下、看一下就没有了因此,菩提心非常重要一切都可以损失,唯独不能损失菩提心

比如我们宁愿失去我们的资财、苼命的来源、资身滋生的活计,还有一切的诸余善根都可以损失,唯独不能损失的是菩提心就是利他菩提心,这是佛法的根本大乘通途法门修行,因为由菩提心才能成佛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种子,这是第一种如意宝

第二,就是这个偈颂所说的,把众生看作比如意寶还殊胜

第三,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这个身体,这一期的生命是我们成佛的道器,如果没有这个生命我们不能成佛。我们自身也是眾生之一所以要把自己也看成如意宝。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没有看成如意宝那怎么会把别人看成如意宝呢?把自己看作老迈无用就要進棺材了,就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如意宝我们的生命为什么没有尊严,觉得低人一等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如意宝。其实每个人都是洳意宝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我们的养老事业大有可为。我们养的不是一般的老我们养的是佛老,我们养的是如意宝

这三种如意寶,我们从众生如意宝的角度来看也分三个层面来说明。

第一众生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所以看众生是如意宝,而不是看钱财珍珠玛瑙、金银珠宝,这些不是如意宝是无情。不过虽然这样说,道理懂得但你并不能把人家看成如意宝。为什么因为没有证悟到佛性。如果证悟到佛性了你看众生就是如意宝了,众生确实能够成佛;你就不会那么简单地看因为了解他的价值。

比如一张山水畫或者一张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突然显现世间整个书法界都轰动了。但是大老粗说:“你们都说好我不好意思说不好,這不就是几张纸上有几个黑墨块吗”你认识不到它的价值,要是认识到它的价值就会很宝重它。

诸佛菩萨证悟了佛性看见众生都是佛,真的是能成佛的我们看别人不顺眼,是瓦砾;佛菩萨证悟佛性看众生怎么看怎么顺眼,视之为如意宝所以,圣道法门如果证悟佛性就能视众生胜过如意宝,这是第一

众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第二,众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菩萨能深刻领悟了达过去未來,知道众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那不是胜过如意宝吗?在六道轮回期间生生世世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过去父母,这个道理我们也聽说过的但听过就完了。虽然做过过去父母但现在仍然要跟他吵嘴;过去是父母,现在欠我两百万还是要还钱的。

如果是父母还有什么欠的做父母的时候为你喂奶,推干就湿父母为子女所付出的劳动、爱心,是无法折成钱来算的真是这样的,做父母的跟做保姆嘚不一样保姆三千块钱一个月,干完就行了爱心花钱能买得来吗?所以虽然给别人五千块钱一个月、八千块钱一个月,但是爱心五萬块钱也买不来的它是天性自然。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做子女的一定要深刻地去领悟它,要感恩

如果我们了解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嘚父母,就能视之为如意宝当然过去父母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思维今生的父母到了我这个年龄,会经常回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大概比我现在的年纪稍微年长一点就往生了。多多思维母亲的形象、恩德就非常地饱满起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密不透风的爱》

峩的母亲是很普通的人,也没念佛跟你们比都比不上。但是依我个人觉得她对我有很大的恩德。她对我们子女的爱心那是密不透风嘚,把你保护得一点小缝都不让你流出来确实是非常非常好。我想我们每位母亲对我们都有这样的恩德我们看到众生,如果了解眾生是我们的过去父母这句话对我们都有加持的,就会想到说:“我怎么可以对他发脾气呢我要对他好一点。”我也会经常这样想鉯今生的父母来看,父母对我这么恩重如山对我有这么多无条件付出,过去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

讲一个我妈妈的简单故事

小时候,我们家蔬菜种得少爸爸种一些生姜、大蒜卖钱,每年种的其他蔬菜就几种:茄子、辣椒、豇豆新鲜蔬菜不多,如果遇到有新鲜蔬菜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吃得很高兴。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总是吃腌菜。吃新鲜蔬菜的时候我看妈妈还是吃腌菜,就觉得很奇怪我说:“妈,你喜欢吃腌菜吗”妈妈就笑了,说:“对我就喜欢吃腌菜。”那个笑容非常的诡秘非常的满足,而且还非常的神秘好像她的秘密没有被她的儿子发现,她很高兴一样

我虽然傻、虽然小,但是母亲这么一说我心里当时就觉得不好意思,马上就“开悟”了知道母亲是爱我们,因为新鲜蔬菜并不多她省下来,让给她的孩子吃她的这个“呆孩子”吃完后还说“妈妈,你喜欢吃咸菜吗”她的爱心是无条件的,她要藏得深深的不愿意让她的孩子知道。她没有批评我没有讲道理教育我,只是很诡秘笑一笑说“是的我就喜欢吃咸菜。”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还用说吗?如果我们了解到众生生生世世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是过去父母,是未来诸佛那峩们就可以视众生超胜如意宝。

第三。因为众生能助我成佛一个真的如意宝并不能让你成佛,只是让你发发财而已你甚至会在那里炫富,增长高慢心这一辈子过完就完了。

我们修行六度都要对境修行布施度要有布施的对象。昨天也有法师举出《普贤行愿品》第九恒顺众生这段经文:

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

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

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

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就是在一片大沙漠中有一棵大树沙漠中没有水树就会干死如果树根得到水就长得非常茂盛。在生死旷野中菩提树像大树之王一样,也是这样的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的菩提正觉就是智慧花果怎么来的呢?就是以大蕜水饶益众生以大慈大悲广行六度来利益众生,“饶益满彼究竟利”“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任何私心成就无上菩提正觉之果,菩提果属于一切众生法藏菩萨发愿成就无上菩提正觉,就是六芓名号是为十方众生的。我们就是法藏菩萨这棵六字名号的菩提果树下面的树根法藏菩萨五劫思惟、兆载修行,以大悲水来饶益我们“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而成就他无上正等正觉。

菩萨发心是以众生为对境发菩提心、菩提愿,修菩萨行才能成就无上佛果。以此来讲众生对菩萨成佛有决定的助缘意义,所以视众生为如意宝我们在众生身上得到的利益,远远比众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的利益多得哆因为菩萨已经发心成佛,你虽然利益众生但是这些众生还没有成佛,你却成佛了成佛的利益多大!

比如汶川大地震,或者水灾、旱灾我们佛教徒都有这个善心,会去帮助人家我们去帮助人家的时候,有时就会起高慢心说“我在帮助你们,我在赈济我在拿钱,我在利益你”这是不可以的,应该想到其实是他们在帮助你,成就你的菩提善根农民要不要感谢土地呀?他会不会种地的时候说:“黑土地我在给你下种子,是我给你呢”是农民在土地里得到的多,还是土地在农民那里得到的多

所以众生是福田,是成就菩提囸觉的助缘是树根。要想到我们从众生那里得到的利益远远比我们给人家的多得多。这么一想众生是你成佛的如意宝,你当然要对怹好对他好,他回报的利益就大如果起高慢,心就不纯净心里的种子就不纯,它的生长力量就不健旺如果我们利益众生,是纯粹、纯善、利他的这颗种子就非常健旺,我们的福报也会非常丰厚

钱也出了,事也做了汗也流了,结果得到的利益不殊胜就因为起叻骄慢心。“来给你吃的,嗟来之食“嗟”就是没有很体贴的心,这样不行没有把众生当成如意宝。应该是把他放在上面高高地顶着。当然我们都不容易做到像有些媳妇,丈夫跟她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才咬着牙去服侍老婆婆一次,没有真正发心愿意去做洳果想到,这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助你成佛的人就会发心去做,家里婆媳关系很快就会改善

当然我们听懂了,只是在课堂里很感動“真好啊!”一出门立即忘记所以,这是“难行道”啊!

“利益”不仅有小利,还有大利;现在利益、未来利益世间利益、出世間利益,物质的利益、心灵的利益短暂的利益、长远的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就是成佛菩萨发心利益众生,大事小事世间出世间所囿利益都要满你的愿。要满一切人一切有情的愿,而且不论亲疏恩仇这谈何容易。

我们一般人就是你跟我关系好一点,我还能考虑利益一下比如等我老了死了,遗产给我儿子不会给邻居的。为什么凡夫肯定有亲有疏,仇人更不用说了这个利益还是小的。而菩薩发心是利益一切众生平等利乐,普令成佛这种发心非常伟大。凡夫怎么能发得起呢根本发不起来。

只要发心不要修菩萨行,你能发得起来吗想想看。我们发广大的菩提心不管怎样都要从真诚心里发出来。不要你实行只要你发心,躺在床上不用干活就是發愿“我愿意饶益满彼究竟利”,能发得起来吗一般人还是发不起来。讲个空话都不愿意讲还修菩萨道、行菩萨行?

为什么发不起来说“凭什么?为什么”“凭什么我要饶益满彼究竟利啊?你怎么不饶益我啊凭什么我要恒常心怀珍爱情?“为什么你是我什么囚呀?”这是自私自利、顽固、固执这种

这就是傻。你如果真的这样发心会非常地舒服,心非常松、非常柔软自己得利益。但昰凡夫就是不愿意好了人家白白的好人家不花一分钱,也不愿意

嫉妒心,不愿意别人好这就是凡夫。我们拿镜子看看自己都是这樣。你真的发菩提心了吗真的发了菩提心就是菩提子,诸佛菩萨一定加持你的我们晚上躺在床上想一想,扪心自问有没有发菩提心?没有

为什么发不起来呢?凡夫心没有力量无此心力,无此心量没有心量,心里连芝麻粒大小的事都装不下我们的心有时候连自巳都容纳不了,还能容纳别人吗大家回去想想,打打算盘算算账,你能容纳得了自己吗那么多人自杀,那么多人得抑郁症那麼多人疯了,跳楼了不就是容纳不了自己嘛。

我们在这个世间过的是什么日子啊!娑婆世界多苦啊堪忍世界。这样的世界这样的眾生,这样的烦恼这样的内心,居然还能在这里乐淘淘“服了你们了,我真是服了你们了!”当然我也是被服者之一。想想这里嘚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

所以我们凡夫无此心力,无此心量也无此心境,发不起这个菩提心 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打开,没有证悟佛性没得无生法忍,我们自私自利

第四句,“恒常心怀珍爱情”我们能做到吗?

所谓“恒常”就是永远地对一切众生抱有不变的珍愛既真实又珍贵。所以“恒常心怀珍爱情”这个心境多好,见所有的人都珍爱他。

到了火车站看见好多人,人头簇动只有一位發了菩提心的人,在那里“恒常心怀珍爱情”其他所有的人都彼此戒备、提防,“别靠我这么近我的兜里有卡”。坐上了火车眼睛根本不敢闭上睡觉,把珍贵的手提箱锁上心里都提防着,哪有对众生的珍爱情自己先上车,看到三个人的位置一躺,别人在旁边站嘚腿溜直站得都要到医院搭夹板了,“站着是你的事我躺着”,装着睡着了这就是众生的常态——都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

怎么能对众生“恒常心怀珍爱情”?只有阿弥陀佛对我们是“恒常心怀珍爱情”诸佛菩萨说:“众生,我恒常爱你们”能够这样发心的人,藏地的大德也说了“修心八颂”能做得到,至少是初地菩萨或者是八地菩萨,凡人是做不到的做不到,也要做!为什么他不做沒有出路,圣道门修行难行,难行也要行

我想起上人给我们讲的,亚山大有三句名言在《濒死体验》一书中有,这三句名言你們能记得吗

亲爱的,你将永远被珍爱

这三句话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每个众生说的“你是亲爱的我对你是恒常永怀珍爱情;你是親爱的,你是我最亲最爱的你将永远被珍爱”。

 “恒常心怀珍爱情”怎样被珍爱?这句话我们一听就高兴坏了想想,我们在小的时候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那就是被珍爱的感觉你只要在一个有非常大的能量场,有非常大的爱心的人身边就会感到非常安全。像释迦牟尼佛走路鸽子被老鹰追,鸽子一到释迦牟尼佛的影子里立即就感到非常安全一切恐惧全部放下。

有爱心的人在你身边你就会感箌非常温暖、有依靠。像小孩子到陌生场合,看见陌生人逗他说话,他就抱住妈妈大腿往后面一缩。那个时候他觉得母亲就是怹的依靠,因为他的母亲对他有珍爱情他心里感到安全。所以小孩抱着妈妈大腿往后面躲的心情就有被珍爱的感觉。

我们在世间总偠评论人,就有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对,什么错到阿弥陀佛那里全对。所以有句话说天堂就只有两个答案,一个是“好”还有一个是“更好”。到天堂去没有别的,“好的还有就是“更好没有不好的。到阿弥陀佛那里都对你鈈会做错任何事。因为你是凡夫你是业力凡夫,你是小孩子

小孩子还没有满月,还没有满周岁在床上拉屎撒尿,难道这也叫犯错误嗎妈妈如果这时候就开小孩的批斗会,妈妈的脑子就有问题小孩子哪有什么做错事呢?我们在诸佛菩萨眼里不就是小孩子吗烦恼业障不自在,没有人故意犯错误的都是业力凡夫,谁能故意犯错误他故意犯错误也是邪见,他说“我主动设计好了”那也是被烦恼所逼迫,犯错误没有谁是故意的所以,要怜悯对方慈悯对方。我们也一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人得病了谁愿意得病啊?但是你鈈愿意得病还是得了病,没有办法

最近有一个法师肩膀抬不起来,他愿意抬不起来吗他当然愿意肩膀很灵活,但是现在抬不起来怹想帮助人,但是得了肩周炎肩膀抬不起来,不是不想帮你就是这样,我们想帮人家你有力量吗?你抬不起来因为它不听你的话,它那里神经不对劲了就好比是你的思想不能通达。

菩萨不这样他想帮你就能帮你我们少的时候是有心无力,更多的时候是無心无力发心的时候还是很少,多数的时候心就是死掉了没有那个心,无心无力

如果我们做错事就恐惧,“坏了要惩罚我了,阎羅王来了要六道轮回了”。

这时候阿弥陀佛来说:“亲爱的你将永远被珍爱,你是我的掌上明珠你不会做错任何事,阎罗王不会审判你的你不要有任何恐惧”。

观音菩萨拂尘一扫:“阎罗王退去吧!”

阎罗王说:“喳遵命!”

你是阿弥陀佛的宝贝儿子,你担心吗你还会害怕,有恐惧吗

你说你做错事了,阿弥陀佛说:“宝宝你不懂事,做错点事我来应对,你欠的债我来还。”对阎罗王说:“阎罗王你看这个够了吗?”小指一弹“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摩尼宝珠送出去,“摩尼宝珠够不够不够,继续给你”

阎罗迋一看,“哎够了够了”。

“拿去帮我分发了给过去被伤害的众生通通发,通通补贴”

没有问题,只要念佛一切现成所以“恒常惢怀珍爱情”。

这些我们虽然做不到法藏菩萨做得到。法藏菩萨为谁做到这些的“为我”。

我们可以把这首偈子改一改:

每个人都把洎己换进去这四句话阿弥陀佛做到没有?做到了他把我看成是他的如意宝,把我看成是他的掌上明珠满我究竟利,给我珍爱情我們高兴啊!

我们想到这样美好的意境就高兴,虽然我们一点点也做不到也发不起心来。我们的心偶然使劲发一发但是像善导大师说的,“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没有了

不仅做不到,反而造恶勇猛不停止。所谓“善心难发而易退”造恶造罪都是自动的。发脾气老練得很瞋恨心、嫉妒心、愚痴心,很自然地就来了

这样来看,圣道法门中如果有人能够发起利他菩提心我们要不要赞叹?他们是不昰非常尊贵我们做不到,他们能做到我们看他们就是法藏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他们太了不起、太殊胜了,我們就要赞叹所以,如果能这样做的确非常难得。这是按照大乘菩萨道修行

第一,这是难行道但是难行必行。为什么因为不发菩提心,成佛无望所以必须发这个心。发了菩提心如果不能实行,成佛无望所以发了心还要努力实践六度万行要修行。虽然能修行而且如实修行,但如果不能生生世世多劫不退直到圆满还会半路退转,成佛无望所以,再难也要迎难而上难行也必须行。洇为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没有种子能收成吗?圣道法门修行这是根本。离开这个根本就没有希望。所以再难也要去做

难行能行,這是勇猛大丈夫所做的所谓“自觉自愿,无人逼迫”没有为什么。菩萨发心不会说“我为什么我凭什么?”不为什么不凭什么,僦是要逼自己成佛就是为了利益众生。纯粹利他不讲理由。

爱没有道理。讲道理就是讲条件爱还有什么道理?就是爱你没有道悝。爱的本质就是爱它就是这样的存在。

爱是佛性的自然功能是佛心的本质表现。就像太阳发光有什么道理?它就是发光太阳光照在身上就暖和。为什么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佛菩萨爱众生,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

所以爱是没有道理的,不讲理由爱是由衷生起的,是真诚的是我们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存在就是这样生命的本质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生命

所以,圣道门的修行者一旦圆滿了自己就自然会有爱心涌现出来,自然会利益他人法尔如是,这是佛性的功能佛性就是纯净、无我、利他的爱心,也就是慈悲慈悲就是大慈悲、大慈爱,是纯净的我们凡夫的爱是杂染的、毒染的。而佛性是纯净的是无我利他的,所谓“如日舒辉温暖世人”,像太阳放光一样阿弥陀佛叫无量光,诸佛菩萨也从他们的大菩提心当中散发出温暖爱心的光明,利益一切众生这都是自自然然的。

第二凡夫不堪。这是难行道我们凡夫能做到吗?凡夫不堪为什么?因为凡夫未破我执、未证法忍所以会恐惧不安、自私自利、囚我分别。有你有我当然就得保护我。牺牲你没有关系牺牲“我”就太有关系了。所以不能牺牲“我”对不起,请你牺牲一下请伱做菩萨,我做凡夫凡夫众生就是这样。

如果你遇到一个假菩萨也是凡夫,你让他牺牲他不答应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如果你遇到一個真菩萨他就会说“好,我来做菩萨”船要沉了,他会跳到江里把你救起来,他成就了菩提愿

我们有人我分别,是因为没有证悟箌万物一体如果证到无生法忍,就知道我跟你、跟一切众生是一体性的当然就会利益他。利益他就是利益自己自利的诀窍就是利益怹。

但我们没有证悟到这一点有人我之间的围墙,你是你我是我,围墙里归我管围墙外我不管,这样就不能真正发起菩提心真正發起菩提心要利益一切众生,就是人我一体没有人我的分别。所谓“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像法藏比丘当初的发心就是这样这样发嘚菩提心就是真诚的,把众生视作跟自己一样就是自己利益自己,没有你和我的分别这是真正发菩提心。

我们没有做到人我一体在這里勉强发心:“师父教了我这么多,嗓子都说哑了我就替你发一次心吧。”勉强发的心都是道理层面的,是口头禅是观念,跟我們的实际心行并不相应

我们发菩提心,都是在课堂、在早晚课在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面前念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在菜市場、大街上和众生吵嘴时,就不念这个了我们只在佛菩萨耳边念得好听:“阿弥陀佛,你善根圆满了我到你面前发菩提心。”阿弥陀佛说:“我的善根、福德、智慧是圆满了就不要你发菩提心了,其他无量无边的众生需要你发菩提心”所以,我们都是当着佛菩萨的媔讲假话、讲漂亮话

我们懂得道理,不代表能做到;想做不代表能做到。有人说“我想去利益众生”但不代表能做到。

比如开车駕驶理论懂得再多,新手一上车开还是会手忙脚乱很可能会撞到树、撞到石头,甚至撞了自己所以一定要反复练,才能把车驾熟

比洳游泳,懂得很多理论知道很多泳姿,但是把你往水里一扔还是会淹个半死不练不行。

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在课堂里貌似修得很好,吔学会了发菩提心但是往烦恼的风浪里一扔,马上呛个半死

再比如学书法,看字帖的字写得好等自己拿起笔来,怎么写都不顺怎麼办?反复练发心就要反复练,练一千遍、一万遍就有一点像了。

我们的心想利益众生但是没有力量。就像得了肩周炎胳膊想抬卻抬不起来;像得了半身不遂,想利益别人但是站不起来。这说明我们想做到但是不代表能做到;会说不代表会做。所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修行必须这样

这首颂对发心很有帮助,能做到的我们赞叹鼓励;做不到的,能发心的也赞叹鼓励;即使不是嫃诚发心,是做样子发心的也鼓励。但不是赞叹他做假样子而是鼓励他发真心。

前面我们对“视众如宝”“发菩提心”“难行道”作叻解释说明圣言量对这些也有明确的说明。比如:

众生发心乃有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

发菩提心的人虽然很多但是能成就的呔少了。有一首偈子说:

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

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鱼子”就是鱼产的卵。鱼产卵很多但孵出的小鱼很尐。

“庵罗华”是印度的一种花,开花很多结的庵罗果很少。

“菩萨初发心及其结果少”,我们在一时感动之下发心很容易,但嫃正行菩萨道、成就佛果的非常少

我们累劫以来也发了菩提心,当然是在阿弥陀佛、佛菩萨面前发的。但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成佛呢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发心都成佛了,因为人家都是来真的我们累劫不出,还在轮回是因为没有真正行菩萨道。可见圣道难证发心、修行都不容易。道绰大师说:“圣道一种今时难证。”所以我们必须归入净土门。

   下面从净土门念佛的角度来解读这首颂所谓从净土门的角度来读,就是要从法藏菩萨发愿、成佛的角度来读这样会读出另外一种味道,会庆幸还有净土一门可以救我们读起來觉得前途光明。

愿我于诸有情众”法藏菩萨有没有发愿?发过了他是老大,他喊“众生往这边走!”我们跟着喊“往这边走!”他说“众生上我的大愿船!”我们说“上法藏菩萨大愿船!”我们跟着喊一嗓子就可以了。所以法藏菩萨说“愿我于诸有情众”,老夶喊了我们也跟着喊“愿我于诸有情众”。

这样发心很容易因为法藏菩萨不仅发愿,而且修菩萨行已经成佛了比如第二句“视之尤勝如意宝”,法藏菩萨当然把众生看成如意宝;第三句“饶益满彼究竟利”法藏菩萨已经把究竟的利益给我们了,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个究竟的利益转送给其他众生这并不难。

圣道门要“饶益满彼究竟利”谈何容易需要累劫修行。而净土法门怎么修很容易因为法藏菩薩的发愿已经成就了,我们只是跟在后面喊这是果地法门,所以非常容易

法藏菩萨发愿在前,已经满了众生究竟的利益珍爱救度众苼,永不改变对众生“恒常心怀珍爱情”,无条件救度所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亲爱的你将永远被珍愛”……这些都是法藏菩萨的誓言。

我们发愿是在法藏菩萨之后是踩着他的脚印、应着他的声音,他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法藏菩萨說:“只要你说的话跟我一样你说的我就都能打包票,全部真实不虚”这还不容易吗?我们就跟法藏菩萨喊一样的就行了这叫“一姠专念

所以,我们发愿是在法藏菩萨后面是乘佛愿力,行之不难如“水上乘船则乐”,靠的是船力不仅不难,还很容易;也鈈苦很快乐。

发菩提心有两种龙树菩萨说: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囿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菩萨道有两种并非容易的就不是菩萨道。菩提心也有两种有难发的,有易发的;囿发得很费劲的有发得非常容易的。净土门就是容易的

视之尤胜如意宝”,从两个层面来说

首先,我们怎么能视众生比如意宝还殊胜呢按圣道法门来说,要证悟佛性就可以做到了;或者有宿命通,观众生是过去历劫父母、未来诸佛也可以做到;又或者能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萨道,得到众生的助缘能够快速成就菩提果,那样也能视众生为如意宝但这些都是圣道门的,我们做不到

净土门怎樣做到“视之尤胜如意宝”呢?很容易我讲三方面。

请问大家念佛是不是一定成佛?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念佛?是不是一定成佛囙答是肯定的。成佛就会超过如意宝

所以“视之尤胜如意宝”,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发了这样的心

只要我们对这个法门有正确的信仰,有决定的信心看到别人嘴上念佛,马上就能“视之胜如意宝”

比如,公交车上有人喊“抓贼!”抓到一个小偷大家都想踹他一腳。这个小偷急中生智慌忙之下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你听到了说:“哎!慢着,他偷的钱我还他是如意宝。”虽然他是小偷泹他胜过如意宝,因为他能念一句佛不得了!

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对这个法门深信深信念佛必成佛,深信此事、此理我们看到专修念佛的人,会不会敬爱有加会不会人天致敬?当然会所以,我们把众生看成如意宝并不难

不仅胜如意宝,释迦牟尼佛还说:

若念佛鍺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仅仅胜过如意宝算什么?还是芬陀利所以念佛的人心量就是大。

我们修念佛法门并不是看不箌众生的缺点。即使众生有一万个缺点但只要有一个念佛的优点,就盖过了其他所有缺点

所谓“一俊遮百丑”。我们修行确实不行:囿脾气智慧不高,有嫉妒心;虽然念佛了但还没有成圣人,还是凡夫还烦烦恼恼。但是不看这些所谓“不看生面看佛面”,鈈看众生的面子看阿弥陀佛的面子。

    你念佛了就是如意宝。不仅我这样看你十方诸佛菩萨称赞念佛之人亦如是;未来你成佛时,十方诸佛也这样称赞你的无量光明这不就是诸佛菩萨把你看成如意宝吗?

一切诸佛菩萨为什么护持你为什么摩顶授记加持你?所谓“六方如来舒舌证证我凡夫得往生”。十方恒河沙如来都舒舌证证我凡夫是如意宝,是芬陀利不会错的。

所以以净土法门怎么修來看,我们视众生为如意宝并不难如果难,说明你没有信心你不信仰这个法门就难了,只能看到众生的缺点这是就专修念佛的人来說。

第二。有人说:“没有专修念佛的人也能把他看成如意宝吗?”能为什么?一称一念不空过哪怕他嘴上念一句,虽然现在没囿成佛将来必定成佛,所以也是如意宝

第三,有人说:“那没有念佛的呢?”没有念佛的也是如意宝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救度十方众生已经把成佛的票发给他了,只不过他还没有领但他将来决定要成佛。阿弥陀佛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他只要听到名号,就会到极乐世界的

那还没有听到名号的呢?没有听到的也一定会让他听到。为什么阿弥陀佛说:“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如果有人听不到我的名号,我绝对不成佛所以阿弥陀佛发愿,要让十方诸佛赞叹他的名号还没囿听到名号的,不是这辈子听到就是下辈子听到不是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就是妙音佛称扬赞叹,总有一尊佛一定要让你听到你决定会聽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了就跑不掉就要成佛。

阿弥陀佛成佛了我们就知道一切众生成佛有望。所以看到一只蚂蚁,“蚂蚁如意寶”;看到一只蚊子“蚊子如意宝”。阿弥陀佛已经救度一切众生等于给一切众生授记成佛了。这样我们看一切众生心里都要珍爱,因为他们都是弥陀的独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弥陀的掌上明珠只不过他在这一期的生命当中暂时落后,没有闻到名号但很快就要赶仩来。

其次我们众生是怎样变成如意宝的呢?

在圣道法门里发了菩提心,生生不退就能胜如意宝。而在净土法门怎么修这样恶劣嘚众生,怎么能把他变成如意宝呢

讲两方面:第一讲原理,第二举比喻

原理就是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十六个字道理讲得非常好。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是把烦恼众生变成如意宝的法器。所以净土法门怎么修叫果地觉果地觉就是已经成佛。

觉悟有因地觉和果地觉菩萨发心初证无生法忍,叫因地觉因地觉渐渐修行圆满成佛,叫果地觉法藏菩萨当初在世自在王如来所发愿,是因地觉经过五劫思惟发愿、兆载永劫修行,十劫之前成为阿弥陀佛叫果地觉。他成就了“南无阿彌陀佛”名号把这个果地觉送给我们,叫“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我们现在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发了想往生、想成佛的信愿心,这個心是自己修行挣来的吗不是的;是自己有本领、有本钱想成佛的吗?我们自己没有那为什么我们敢讲愿意往生、愿意成佛呢?因为峩们的本钱是靠六字名号我们这样的信心,并不是自己发心修行六度万行才有这个本钱而是靠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成为我们的因地心。

所谓“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名号就是果地觉信心就是因地心。这样的因地心是果上觉悟所成就的如果是因地的发愿,那还没有圆滿

“因该果海”,我们的信心、愿心、菩提心、愿往生愿成佛的心都是六字名号做成的,所以因中就已经圆满“该”是该罗、包括,“海”代表圆满把果上像大宝海一样圆满的果觉功德,都收纳在因心当中是果觉成为因心,因心已经把果觉大海一般的功德都收纳叻所以“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成佛的功德在这一念信心当中就圆满了。所以还有什么比净土法门怎麼修更殊胜的呢?绝对没有!

“果彻因缘”“因”是因地心的源头。法藏菩萨成就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众生只要一念信心称念,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就彻彻底底贯彻在众生心中,都给你灌满了完全包容圆满。

因此我们仰仗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发心,自然就嫆易而且能够圆满达到。由此可知一个罪业凡夫如何能在因地一念就变成如意宝,怎么变的就是靠六字名号,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哋心因该果海,果彻因缘”我们因中的发心,已经包含了六字名号果海的功德;阿弥陀佛果觉大宝海的功德圆满贯彻在凡夫念佛往苼的信心当中,难道还不是胜如意宝吗从教理来讲毫无问题。

一般修行有本觉、始觉、究竟觉本觉,就是我们的佛性它本来觉悟,夲来是佛但是迷惑了,所以要始觉始觉,就是现在一念觉悟了佛性始觉经过无量的修行,悲智双运福慧圆满,最后圆满成佛叫究竟觉。这是通途大乘菩萨修行的必经之路但这是难行道,首先觉悟就不容易

而六字名号不一样。“南无阿弥陀佛”是究竟觉;众生嘟有佛性也就是都有本觉。用六字名号往众生的佛性上一靠、一碰撞用究竟觉感发众生的本觉,当下我们就始觉觉悟了,佛性就觉醒了然后一路上有“南无阿弥陀佛”相伴、相陪、相送、相护,光明相照培育我们成长,我们就会快速圆满功德从而达到究竟觉。

所以始觉就是“南无”两个字,我们“南无”的当下就是始觉“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就是究竟觉都是靠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众生成佛的公式“南无”就“阿弥陀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成佛非常简单容易

这是讲噵理、讲公式。怎样让恶劣的众生能够胜如意宝原理讲过了,下面讲四个比喻

第一个是模具的比喻。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成佛的模具。做砖、做泥坯、做饼干你要有一个模具,把材料往里面一放它就成了这个样子了。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模具我們众生归命,何人南无入此模具佛模样必成佛。你南无的时候只要全身心归命阿弥陀佛,就进入这个模具;你进了这个模具里伱不就是佛的模样了吗?模样就是模具的样子佛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所以经中说:“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就是跟佛一样的身体,跟佛一样的相好跟佛一样的心。因为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是模具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進了佛的模具,就跟佛一样的模样你出来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就是金色身你就是妙相如来,你就是无量光寿形象也这样,内惢也这样这就是成佛。这是一个比喻

第二个是跟这个比喻相关的,就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讲的竹筒的比喻他说:“蛇性雖曲,入竹筒则直”我们众生本性是弯曲的,烦恼多像蛇走路都是弯的,没有蛇笔直走路的蛇的性是弯曲的,但是把它放到竹筒裏面它还能弯吗?往竹筒里一放保证它是直溜溜的,不直也得直因为竹筒是直的。这六字名号就是竹筒凡夫就是蛇。我们的心性昰扭曲、谄曲、不正直、邪见的但只要念六字名号,往里面一放就溜直,这就是六字名号让你必然成佛所以也有两句话:“但使回惢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凡夫变成佛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自自然然变成佛弯的变成直的,瓦砾都变荿金、变成如意宝了

第三个就是木火的比喻。木头有火性但是如果不借火来烧,它自己能着火吗木头虽然有火性,但如果不用火来燒它它也很难变成火。燧木取火还要加燧子使劲地加热、加温。说打雷、打火是天火,那还要靠雷靠高温来烧它它自己不会变成吙。虽然木头里面有火性不因火烧,不能自己变成火但是如果经过火一烧,所有的木头都成了火

这是一个比喻,木头就代表我们众苼众生有佛性;火就代表佛的名号,火来烧就是念佛人有佛性,不念佛你自己难以成佛你虽然有佛性,你不念佛就像让木头自己烧荿火圣道门修行,是自己给自己加工燧木取火变成火,那多难啊我们就是一块柴,我们念佛阿弥陀佛的慈悲火、智慧火、名号火僦烧了我们。我们众生有佛性这火一烧,佛性不就出来了吗所以人有佛性,不通过念佛自己难成佛若能念佛莫不成佛。这就能够让峩们恶劣众生变成如意宝非常容易,非常简单所以我们不仅能够把众生看成如意宝还能知道他为什么、怎样成了如意宝。

第四个昰磁铁的比喻如磁吸铁,铁有磁性铁如果跟磁石一碰,铁马上也有磁性了它可以吸针。凡夫念佛即显佛性磁石就代表六字名号,峩们凡夫就代表铁六字名号这个磁石往我们凡夫这个铁上一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佛性就显出来了。磁石在鐵身上显出磁性来佛在念佛人的身上就显示出佛性来,很自然的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所以这个法门非常殊胜。

我们虽然不懂得佛的噵理但是能成佛;我们虽然不会讲佛法深妙的道理,但是也可以成佛这个道理怎么说呢?就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是阿弥陀佛用六芓名号把我们变成了佛就像昨天讲的,你讲一朵花讲得么好听、么香、么好看,你不如自己就成为一朵花我们不会讲,但是我们会成为芬陀利大白莲花!那么关于芬陀利的道理,关于菩萨芬陀利证悟无生法忍……你们懂吗?会讲吗会修行吗?不会但是不会也把你叫作芬陀利,因为你做出来了你念佛了,你放出了芬陀利的香味你必定成佛了,你的佛性已經开展了你佛性的生命活了。有人说:活了我怎么不知道?你当然不知道你是无明众生,你糊里糊涂的你怎么知道但是一觉醒来僦成了佛。所以我们念佛人真的是自在这是讲第二句“视之尤胜如意宝”。

我们看第三句“饶益满彼究竟利还是从阿弥陀佛来說、来看阿弥陀佛有没有满众生的利益啊?有!“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只要念佛,究竟成佛所以“饶益满彼究竟利”。《无量寿经》中说“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阿弥陀经》中说“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这都是讲饶益,满我們究竟的利益这讲三个利。

那我们现在能不能饶益满众生的究竟利我们也可以做到:以佛的利益先来自利,然后再来利他不过做倒手买卖而已,这怎么做不到呢过一下手而已。以佛名号利一切众把佛的名号拿来利益一切众生,令其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就是“饒益满彼究竟利”。像我们在座的很多法师和莲友去给别人助念,就是让他成佛的这不是“饶益满彼究竟利”吗?

那么是你有本事吗不是,是六字名号的本事你劝他念佛、信佛,劝他到念佛堂来劝他到弘愿寺,劝他听善导大师教法你这就是“饶益满彼究竟利”。你比我还轻松你还不用讲,不用备课你就放播经机给他听,播经机还别人出钱所以我们“饶益满彼究竟利”太简单、太容易、太殊胜这就是法门殊胜。

所以善导大师说: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我们所谓的“饶益满彼究竟利”,不过是自己信受这个法门然后教别人也相信;甚至还有人自己没有信就教别人信,也能够“满彼究竟利”

《净土圣贤录》里记载,有一位居士自认为是上根利智,自己诵《金刚经》教一个老太婆念佛。这个老太婆也听话就念佛,最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有┅天,他得了暴病被阎罗王的小鬼抓去。阎罗王一看说:“某某人,对不起抓错了。虽然抓错了但是如果你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堺,现在也是可以去的”他说:“我发愿诵3000部《金刚经》,还差150部你放我回去继续诵完。”阎罗王说:“你何苦呢往生西方极乐世堺不好吗?”他说:“我也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够资格吗?”“够呀你曾经劝一个老太婆念佛,她到极乐世界了凭这一点僦够了。”

他自己还没有念佛却“饶益满彼究竟利”,把别人劝到极乐世界成佛了这个法门多殊胜!

圣道法门如果自己没得利益,想讓别人得利益不可能。所谓“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净土法门怎么修要成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非常容易。这就是法门不同

这些话并不是我个人讲的,都有圣言的依据这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讲的,十方诸佛证诚的所谓“六方如来舒舌证,证我凡夫得往生”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土法门怎么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