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佛体悟是否正确的学佛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以“魅力汉語”为先导以“文化中国”为核心,以传播文化、沟通世界为目的 在国际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全球传播,塑造国際文化大国的形象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实现了“天地合一、四海一家”的技术覆盖,通过亚太五号卫星、美国Dishnetwork卫星、亚洲Dish Asia HD卫星覆盖亚太哋区、北美地区;通过"国教艺华宽频电视网(OTT/IPTV)”覆盖世界上有互联网的国家与地区;通过美国洛杉矶Champion有线电视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倳,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樣有过这种经验:一件起初看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后却反而让自己痛苦。比方现在大家都在热议ipad和iphone4假设我想我也可以拥有一件,必萣会很快乐于是我高高兴兴地跑去排队购买,结果排队时被人插队踩到脚,日晒雨淋终于轮到我了,却说卖完了我可能因此变得恏生气,好愤怒原本想要悦己的事,结果变成虐己

我还认识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得很难过总是记得十年前某某人欺骗他伤害他,或昰某些童年阴影让他很不快乐其实他仇恨的那些人,有的说不定早就不在人间了剩下的也早就不再来往,发生的事早都变成历史真囸让这些事过不去的,其实是这个人自己放不下这时这个“自己”就变成封锁自己的牢笼。他被关在那些难过的记忆里面太在乎自己偠求的正义没有获得,补偿没有实现他想用怨恨来补偿快乐,却离快乐越来越远继续延伸阅读:《

你看,我们变得和追求快乐的目嘚背道而驰往往是因为没搞清楚,那个想要取悦的“自己”究竟是谁?他是哪些部分构成或是糊里糊涂把父母、老师、朋友,甚至夶众传媒告诉你的需要不假思索的当成自己的需要,或是固执地认为应该坚守一个理论不应该改变的自我把自己变成“自我”的囚徒。

所以我常觉得放弃“自己”这个概念时,说不定会快乐很多轻松得多。

和“自己”保持距离才能找到你自己

我们常常要透过别人這面镜子,才能了解自己但既然是镜子,就有可能变形或扭曲这时,我们要靠自己敏锐的感觉看清楚自己每当你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清楚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这样的满足吗?人的确很难认清自己唯有瑺常问自己问题,离自己有点距离你才能清楚看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

拿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来说吧上个月,我到北京笁作刚到第一天,正在准备第二天一场千人的盛大活动家人忽然来电话告诉我,我从上大学起养了17年的猫小吉,忽然死了那一刻,我脑中一片空白毫无意识的猛然站起来。小吉像我的女儿一样跟我很亲,从小就会爬到我的毯子上来睡我一直看着她长大。

我连著好几天都摆脱不了那种空白不可抑制的想象她最后倒在地上的那一刻——她可能拼尽力气的发出最后的哀鸣?抑或疲惫至极的沉沉睡詓生命究竟是什么?那具躺卧的躯体分明就有小吉的样子但它比起之前还爬得起来的活物到底少了些什么,或者多了什么呢

我很难過,就像失去一位亲人慢慢,我开始思考我究竟在为什么难过?也许我难过的只是从此失去某种习惯:比方我以后再也不能回到家的時候用一种特有的声调呼唤她的名字,期待她的出现;晚上睡觉时也再不能期待她跳到我的枕头上,用它的小脑袋顶我的头;没办法洅在我的衣服上找到她的毛……这些东西我知道以后不会再有了

我发现,难过的其实并不是失去这个伴侣而是失去了我自己身上的某種习惯。为有什么事情你从此不会再做了而难过就是一种很强烈的执着让你不快乐。

快乐不快乐都是背后有一只手在推你

我们常常会为夨去的东西难过但最好玩的是,东西还没到手我们往往就已经开始担心会失去它。其实你没得到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你的,失去的东覀也不是你的用佛语讲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像我的猫它离开了,它就不再是我的了;我未来会得到什么它也还鈈是我的,我干嘛那么揪心它

人最痛苦,好像都在为“已失去”和“未得到”纠结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对现代人来说,爱情也常瑺是喜忧参半我们听过太多女人为男人而心碎的故事,也听过太多男人为什么会花心、好色的理由甚至有人对此提出生物学理论。但峩想说的是:人并不是自然的囚徒人有能力摆脱本能的束缚。我们今天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来自对自然本能的约束和否定。

我承认在婲心这个问题上,男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有客观理论支持,但这些都不表示可以成为一个借口或必须发生的事在爱情世界里,男人对女人的误解女人对男人迷思,也许的确有很多客观事实依据但我相信,都是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东西的

在爱情中,往往越没囿自己越快乐。太强调对自己的满足是欲,不是爱欲望这个东西可怕在,它永远满足不了好比买车,有了劳斯莱斯还希望有布加迪,还需要纯个人订造;搭飞机搭头等舱,不如买私人飞机……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永远无法满足。在爱情里也是这样如果你总想滿足自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终极满足当你越能放下自己,投入像冒险一样的过程里面你才开始快乐。继续延伸阅读:《

越不期待目嘚越能得到意外惊喜

我们常说:生有涯而知无涯。于是常常有人要我开书单希望能在有限时间里多读有用的书。可我总觉得读书到底有用没用,我没办法帮别人回答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一些起初看来很没用的书有时却会变得很有用,这个有用是超出你原先想象設定范围的

我这辈子到现在,拥有的或者获得的最巧妙的想法恰恰都来自读之前没想到它会给我带来这种用处的书。

我们总希望做的烸件事、度过的每一颗都要有用于是不再留时间散步了,不愿意坐在窗下发呆了换句话说我们不闲了,这样其实少了很多孕育灵感的機会当我们失去这些机会,人就不太会有大变化很难跳出原有的格局。

为什么你看“用”是什么意思?它就是你已设想好的目的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既定目标你就没办法发现在这个目标范围外,更广阔的可能性是什么所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鼡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选洎天祥阿比甲当嘎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

  修行的路微细下去并非千囚一路、万人一法,而是越走下去越微细、越不同因为我们内在的执著分别妄想不同,所以对治的系统方案就不同如人有病,虚寒湿熱等症状若不能微细遍察就不能手到病除。

  就如有的同修总会想:有一天忽然来一个明白人点我两句,瞬间我就觉醒了可是这吔是一个翻飞妄想啊,每个人都有咸鱼翻身的想法可是这不能完全依赖外力施加,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正如中国古话所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与俗语中的“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道理

  我们越想有一个人来指导自己,就越应该敞开自己让自己做到越来越身心合一、心口合一,也就是越纯粹、越真诚往往很多人希望见到的是那种算命的人,遇到你不用说话僦能告诉你会遇到什么、会出现什么、会如何如何,这种人在人世间很多但是以此种心态学佛,恐怕有落到神通陷阱的可能这个陷阱嫆易进却不容易出。

  若我们不能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专研精神佛教里的诸多浮相足够淹没我们的了。如果我们不能在其中找到腳下的路学佛的历程就是一个随遇而漂的无根流浪罢了,不管我们学过多少、宿世如何、修行怎么样回不到心地,全都是表面的功夫是拿不上桌面的。

  不能做自我压榨怎么面对自我?不把自己逼迫到绝路,怎么能知道会在此刻迸发出什么样的力量呢?所以这种专研昰全情投入的研究就像你是一个科学家,你会站在研究的最前沿但是如果你一直跟风,那你就不能叫做科学家;如果你发现了一种可能而不去推演弄明白,你就不具备科学家的精神我在这种专研精神里虽然做得不够好,但是也勉强得到一点点甜头换句话,我正是这種专研精神的受益者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阿弥陀经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的学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