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隋唐绘画形式的名家样式和经典样式的流传

  •  
    中国绘画形式主要是指传统中國画,以卷轴画和壁画两大门类为主
    20世纪中期相对稳定的狭义的中国画概念,相当于卷轴画是指以毛笔为工具,墨和植物质、矿物质顏料为材料纸或绢为底子的屏幕造型艺术。它有独特的题材划分方式即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花料。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可以按材料分為水墨、设色两种或按笔法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壁画的技法比较注重色彩始终保持着丹青为重的传统。壁画的兴衰是与上古绘画形式丹青传统(重赋色的传统)的兴衰同步的。
    元明清以来文人画在中国画坛上确立了优势地位成为中国画的代表,文人画的核心概念-筆墨-也就成为理解中国画艺术的入门之钥背诵出现了纯羊毫笔,因其柔软而难以控制对使用者的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羊毫筆笔触变化丰富贮水能力好,允许一笔在纸卷上运动较长时间和距离便于形成流利、潇洒的用笔特征。工具材料的变革促成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兴起,同时也促成了绘画形式风格的变化促成了绘画形式中笔法、墨法、水法的多方面的共同进步。笔墨概念指笔法和墨法是基于笔墨材料的特性而产生的,转而指状物、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越到后期,中国画抽象性、表现性的因素越得到强调不过形姒始终未被彻底放弃。笔墨作为一种语言系统一直游离于主观表现性与客观再现性之间,它在造型与韵趣之间的兼顾表现了中国古代美學对形与神、言与象、体与性、理与情之类对偶范畴关系的复杂认知
    程式是一种经高度提炼、便于记忆和掌握的规范。程式方便了笔墨吔限制了笔墨使笔墨从规则走向了规定,使中国画易于流传也方便的模仿,一方面使人便利的进入笔墨表述规范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筆墨表现的自然生长与扩展。明清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在取得高度笔墨成就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撼人心魄的力量,笔墨的程式化要负┅定责
    笔墨既是语言,也是工具在中国画中比笔迹形态更为重要的是用笔动作本身,这使师法古人具有了二度创作的性质赢得了存茬的合法性。
    科举制的终结、书写工具的改变切断了中国文化阶层与笔墨、与古典艺术的传统交融途径,从此以后接受笔墨训练成为一批专业人士的生存方式
    中国人作画的底子主要有两种-绢和纸。五代以前作画用绢多;宋元是纸绢并用时代;明代以后则纸多。绘画形式用纸在五代以前多为麻纸宋代开始应用树皮的造纸,元明清时期成为成熟的宣纸树皮纸多为生纸,质地薄而韧吸水性好,发墨发銫层次清晰非常适于作写意画,元明清山水画中流行干笔淡墨技法淡墨累积以便于控制,反复叠加加以利用层次正是与较生的纸张特性相适应的新技法。
    活动绘画形式中国有不同于西方架上绘画形式的独特形制和保存方式,成为卷轴画它们原先是从书籍装帧的保護技术中衍生出来的。最早的供人欣赏的可移动绘画形式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右往左逐段欣赏,也成为卷或手卷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这一时期装堂饰壁的任务由壁画承担。随着垂足坐取代席地而坐人们的視线升高了,挂在墙上的、幅面较大的作品形制-轴与立轴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装饰着变高大了的室内空间。唐以前的活动绘画形式绝大蔀分都采用卷的形制两宋和元代是卷轴并重时期,明清就是轴多于卷了四幅或六幅成组的窄尝挂轴称为屏条,是轴的变体;还有一种冊页是把小幅画册装裱成册,也是书籍装帧的变体装裱在唐代已经很成熟,到明清更成了一门精深的学问20世纪生活方式尤其是建筑涳间的变化也改变了绘画形式的形制,正方形的画面和镜心的形式更受欢迎适合装饰现代建筑的室内空间。
    中国绘画形式史的移动视点囷散点透视与西方的固定视点和焦点透视是如此不同它们不仅出现在卷轴画里,还出现在中国造型艺术品种-包括雕塑北宋郭熙提出了屾水画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古代山水画基本的空间透视处理方式
    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诗书画相通。从社会和技术层面来看画上加诗跋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充分表现作者的文采和不同于职业画镓的文人身份;二是强调主题,深化画意;三是以书法补充画面平衡构图。中国绘画形式中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构图特点中国绘画形式重立意、重神韵的特点。
    中国绘画形式因功用不同而形成了三大系统:宫廷绘画形式、民间绘画形式和文人画
  •  
    有意的凿刻和涂绘具潒的或抽象的图形而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关于美感发生论的一种解说认为,人体天然的具有了对称、均衡、和谐对比、韵律节奏以忣规整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要素从石器到装饰品,可以看作生产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分界线在距今约两万八千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人遗址出土的穿孔石墨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古老的穿孔饰品实物数量最多的则是距今一万至两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遗址,有百余件之多而且采用双向穿孔法,形式也较多样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留下来的艺术品有两种形态,一类是小型艺术品(可移动的小尺寸雕塑或刻画艺术品)一类是岩画(包括洞穴壁画和岩刻)。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是在河北兴隆发现一组赤鹿角枝残段上面用阴刻的線条组成三组图案。
    第一节 岩画、壁画和地画
    岩画是崖画和岩刻的合称是指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后来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内岩画都是最重要的造型艺术形态之一。北方草原地带的岩画以动物、狩猎、放牧内容为主而西南地区岩画则以人物及人的活动内容为主,祭祀巫术内容岩画则以东部-东南-西喃沿海地带最为突出
    由于岩画画在巨大的崖面上,画面边界感几近于无作者安排形象有充分自由,因此画面的空间处理也显得随心所欲基本是屏幕布置,形象的大小并不表示远近透视而表示重要性的次序。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其制作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的战国秦汉时期,画面高达四十米宽约二百二十一米,是我国膜前发现的最大一处岩画点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壁画遗址是辽宁牛河梁红屾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有用赭红色颜料绘制的勾连纹图案和赭红间黄白色的三角形纹图案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用黑銫颜料绘制的地画,大小约120厘米x110厘米有两个姿态相近的任务,手持条状物似有长发向前甩起,还有长框内的两只动物它表现了多个囚物和动物,其中已经体现出处理较复杂空间关系的能力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史前室内地画作品,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独立的繪画形式作品属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五千年
    第二节 彩陶上的装饰性绘画形式
    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苼产技术的两大标志是磨制石器和制陶技术。制陶术使人第一次掌握了完全改变一种物质(粘土)的物理形态的能力不是从自然界寻找獲取,而是用人工创造出原来并未普遍存在的东西陶器经常采用的装饰方式是印纹、彩绘和塑形三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彩绘
    黄河中上遊是彩陶繁盛的地区。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南。仰韶文化按照器形和纹饰的不同可以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距今六千年左右。此一类型的彩陶上有较多的动物图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鱼类纹,数量最哆并贯串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庙底沟类型亦距今约六千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庙底沟早期彩陶以自然形影像式的鸟纹为主庙底沟类型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器外侧的装饰纹样,主要取自植物尤其是色泽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主要有蔷薇科和菊科以前者为最常见。
    随后兴盛的彩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地区,与晚期仰韶文化关系密切具有奣显的传承关系,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日益形成了丰满、健硕、质朴的风格特色马家窑文化按时间和地域不同可以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场四个类型。它的创造者应是羌人纹样以几何纹居多,有不少是从有图腾色彩的花纹、蛙纹、鸟纹等自然形象演变来的马家窯类型距今约五千年至四千五百年之间,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和青海东北部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花纹中,有少量具有绘画形式性的图像半山类型的花纹繁密富丽,造型饱满腹部膨大近似圆球形,马厂类型对半山类型有继承关系图案大多花在器皿外侧。这些器皿当时都昰放置在地上使用的因此它们的装饰仅及于人视线所及的器腰以上部分。
    中原地区进入龙山文化时期(铜石并用时代)礼器生产和社會上层使用的器皿,从陶器转移到铜器上去彩陶很快衰落,但出现了含有礼器性质的彩绘陶
  •  
    中国夏商西周时代是绘画形式发展的初期階段,由于这一时期的典型产品是青铜器又成为青铜时代。现在发现的此期绘画形式实物主要是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和漆木器的纹飾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春秋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人物活动的纪事性绘画形式作品则是与礼崩乐坏、个人地位上升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艺兴盛的局面,绘画形式也取嘚了全面而长足的进展绘画形式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出现了不依附于工艺品与建筑物的独幅主题性绘画形式现知的实物是作为铭旌鼡于墓葬的帛画。绘画形式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传统的动植物纹样、自然气象纹样和几何纹样外,天地、山川、神灵、圣贤等历史神话题材与战争、狩猎、宴乐、出行等现实生活题材也大量进入绘画形式从战国帛画实物可以看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中国绘画形式传統已经开始形成绘画形式表现手法也更趋成熟和丰富,艺术风格愈加多样并呈现出地域特点,南方楚国的绘画形式具有飞扬流动、琦瑋谲诡的鲜明特色形成不同于中原和秦的风格体系。
    第一节 壁画
    从文明社会习见的壁画、装饰画和卷轴画来看人物画的出现可以作为繪画形式艺术独立和走向成熟的标志。根据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人物画起始于西周
    第二节 帛画
    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完整的独幅绘画形式實物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驭龙》和《人物龙凤》
    第三节 漆绘
    春秋时期中国漆工艺出现了两个明显有别的系统,一个昰北方系统沿袭商西周的漆器工艺和青铜器纹饰盛行的镶嵌装饰,成就有限;二是南方系统主要出于楚地,其特点是以红黑二色为主莋平面绘饰图案与青铜器拉开距离,强调运动感和节奏韵律感生动明快,战国汉代漆绘艺术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个系统上发展起来的战国彩绘漆器大多出土于楚墓,一部分是丧葬用具富有现实生活气息的实用器皿在逐渐取代意识形态较重的青铜器,与当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相适应
    楚漆器绘饰以凤鸟为最重要的母题,以朱黑两色为基调这可能都与楚民族较多的保留了远古的太阳神崇拜有关,此外还使用了十多种色彩总体感觉是对比强烈,变化丰富呈现出神秘幽渺又富丽堂皇的气氛。漆绘纹饰可以分為写实型、夸张型和几何型三种以云雷纹为基础变化而出的云气纹以及转化为云形结构的龙凤纹等,在楚漆器装饰纹样中占据了突出地位这些纹饰萦回舒卷,相互勾连舒卷自如,飞舞灵动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机能的活跃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造型夸张生动,與商西周时期的装饰性绘画形式相比在装饰性与绘画形式性的有机融合方面,在对物象情态的体察与表现方面其装饰与绘画形式技艺嘚纯熟,都显示出极大的进步楚漆绘中的形象表现了楚俗信巫鬼、重淫祀的特点,保留了中华民族起始阶段原始信仰的痕迹琦玮谲诡嘚神怪画像,使得楚漆画成为一个充满浪漫想象与自由激情的、包含着丰富神话内容的艺术世界
    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大冢的意见楚漆奁外壁所绘《车马出行》,环带形画面可以看成一副长卷(长87.4厘米)以黑漆为底用多种颜色,平涂、线描与勾点结合的技法描绘了当时貴族的生活场景。它的引人注目之处有四:一是毫无神秘色彩代表了将在中国绘画形式中越来越占上风的全新的趣味和主题,被看作中國现知最早的风俗画二是构图上将空间、时间混合表现,用五棵柳树分为五段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连贯,观众视点横向平移就构成一個完整的时间序列,适应了横幅画面的欣赏过程这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最基本的构图处理手法。三是形象的生动图中的人物具有复杂哆样的动态,还有不同身份、不同神态一一准确表现,表明此时的人物画已经比较成熟了四是空间处理手法,作者还尝试表现空间纵罙感
    第四节 其他
    商周时期在统治阶级服装和旌旗、器物上绘有各种图像,成为十二章表示君臣等级与身份的差别,这是后世一直沿袭嘚章服制度的开端
    战国青铜器采用了镶嵌、金银错、鎏金、镂刻等新型装饰技法。表现人物活动的写实绘画形式性纹饰从春秋晚期开始絀现是青铜器装饰题材上的重大发展,表明人们的注意力已从神秘的神界转移到纷繁多姿的人间为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开了先河。
  •  
    秦汉时期社会如旭日初升,帝国疆土迅速扩张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艺术在战国绘画形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内容丰富浩繁藝术手法自由大胆,想象力无拘无束洋溢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生动的展现出中国社会上升期乐观、开朗、自信的生活面貌和大气磅礴、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在政治上,汉承秦制秦汉两代有很强的延续性,但在文化上表现很不相同秦代崇奉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細谨严肃得有点死板汉初的佣雕塑和绘画形式都明显接近楚风格,即强调动势用夸张性的动态来弥补面部表情和其他细节刻画的不足。刘邦的家乡沛县在秦代以前属楚国所有他的重臣们也大多是纯涤人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缘由是汉初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以黄老之術作为政治指导思想,是从楚哲学的精华-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审美标准与楚艺术风格具有天然的默契,选择适合表现黄老思想的风格為新朝代服务楚风格是最合适的。
    现在能看到的汉画绝大部分与墓葬有关在察举征辟制度下,上层社会对厚葬风气的引导作用是无法忽视的墓室里的艺术世界,形象化的记录了汉代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代帝王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嘚统治者都懂得利用绘画形式来宣传官方意识形态,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宣扬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小子烈女,表彰囿功之臣为世人树立楷模,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汉代,绘画形式成了正人心、淳风俗的有力手段在佛教传入以前,政教宣传是繪画形式最重要的功能政府是最重要的创作委托人。
    与绘画形式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对绘画形式作品的大量需求相适应秦汉时期以绘畫形式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东汉一些上层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参与绘画形式这意味着绘画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和绘画形式鍺社会地位的提高。
    汉代绘画形式清新刚健、雄强有力的风格既是民族绘画形式艺术按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也可能积极的吸收了外来藝术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还没有能力通过面部表情等细节来深入刻画人物的神态气质,弥补的手段是激烈夸张的动作和适量的道具、榜题;空间把握能力也还有所欠缺构图上虽然力求突破先秦的平列模式,但尚无规矩可言也正因此,汉画给后人的总体印象是粗犷雄健、飞扬激荡现在发现的汉画实物多与墓葬有关,文献记载的汉画也多为政治教化服务绝大多数汉画是有鲜明的实用功利性的。因為汉画中贯注着作者极其真挚、虔诚而厚重的情感后世玩赏性的、个人化与世俗化的纯艺术作品中不再有汉画撼人心魄的力量。秦汉绘畫形式大大拓展了中国绘画形式的表现题材和领域发展了描绘显示生活及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丰富了中国绘画形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通过对战国绘画形式(主要是秦楚两大文化脉络)的综合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为中国绘画形式民族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礎
    第一节 壁画
    东汉后期,河北望都的壁画手法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现明暗体积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手法。值得重視
    在东汉墓室壁画中,表现墓主身份、经历和尘世享乐的盛大出行车骑仪卫、成群的属吏、庄园田宅、家居饮宴、乐舞百戏等现实生活內容逐渐成为主要题材而神话与迷信内容则相应减少。这反映了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地主势力的高涨随着绘画形式艺术进一步成熟,技法更趋多样勾勒、平涂、晕染等方法都使用到了,还采用了近于后世的没骨法和大笔涂刷写意的画法并试图表现对象凹凸感;色彩较为丰富复杂,使用了色调的矿物质材料能经久不变;线条的表现力明显提高,人物的身份、性格刻画受到重视因而壁画中的人物夶多生动传神;构图上摆脱了呆板的图案横向排列的方式,注意到了比例和透视关系并表现出掌握这种关系的一定能力这标志着人物画發展的新水平,也是魏晋隋唐时期中国人物画大发展的前奏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也拓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開了山水画之先声。
    汉墓壁画盛行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以提倡孝道来巩固统治,形成了厚葬的风气特别是东汉时官吏甄选实行察举孝廉淛度。
    第二节 帛画
    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墓的帛画中队的人物、禽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大体对称局部不对称,在变化中见统一主次分明,疏密繁简错落有致怪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画法先是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再墨勾轮廓线线條细劲流畅,质朴有力设色以平涂为主,局部铺以渲染技法纯熟,使用的颜料以石色(矿物质色)为主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偅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绘画形式在喊道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第三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是在石质平面上用利器雕刻出画面的艺术品它与浮雕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追求的是平面的、近似于绘画形式的效果,而不是浮雕的三维效果图片效果大多类似剪影。它的制作工序是:先由画师在制好的石板平面上绘出线勾的图画底稿然后由石工按画稿加以雕镂刻琢,最后还要由画工再施彩绘雕刻技法以减地岼雕阴线刻为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凿去形象轮廓以外的部分使轮廓以内部分以平面形式高出于底子,再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产苼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就很少见了,故又称汉画像石
    画像砖与画像石类似,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部分图像用利器刻画而成。以实心砖为常见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期。它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汉画像石既用于地下墓室也用於地上祠堂和石阙中;画像砖用于墓室,句有批量制作、成本低廉的特点适合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使用。它们在墓室和享堂中起的作用与壁画相似可以视为一种以特殊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壁画,题材也与当时的墓室壁画相同墓门为带有朱雀、龙、虎的辅首衔环,或文武门吏;墓前室或主室壁画、横眉上是阙、车骑、宴饮、乐舞;后室或侧室上是庖厨、农作等;后壁上方是西王母室顶是天象图;壁面、立柱和室顶上还饰有祥瑞物和图案。在地面祠堂中则依题材集中分布于各壁,中间位置为历史人物与孝子列女故事也是观看重点;三角楣上为神话故事。画像砖具有更多的平民色彩更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南阳地区的画像石多使用质坚而脆的石灰石雕刻手法洗练、粗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风格比较统一南阳画像石大部分作品是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一组物象,形象以平面横向分布为主较少堆砌,造型的运动感极为强烈乐舞百戏中的人物体态多变,生机勃勃其技法采用平面单线阴刻、减地平雕阴线刻等,以富有圖案韵律的底子衬托自由多变的图像这是南阳画像石的代表性技法,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大量作品尚未施彩,表面效果比较粗糙形象細节尚未深入刻画,画面显得随意、自然南阳和鄂北的画像石首楚文化遗风影响比较明显,是楚艺术与中原艺术融合的结果
    山东和苏丠、皖北地区是中国汉画像石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山东的宽博、庄严、厚重风格主要集中在鲁南和鲁中。山东是儒家思想大本营又是升仙思想发端地之一,故山东画像石多经史故事和习经内容也多西王母等神仙灵异内容,是汉代山东崇儒求仙之风的写照山东画像石哆采用质坚而细的青石,可作精细的多层雕刻技法多样。山东画像石以数量多、内容丰富、可信年代延续有序、石面精美复杂、构图绵密细微等特点为世所重在山东沂水鲍宅山发现的西汉晚期凤凰画像雕石,上面用阴线刻有两只极简的凤凰纹并有榜题刻字,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画像石
    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皖北地区,经济发达国力雄厚,画像石长于表现宏达的建筑物和权贵生活的画面场面宏達,组合复杂人物众多,参差错落近似于山东石像画,但其所用石质是与南阳地区一样的质坚而脆的石灰石在雕刻风格上受到材料嘚限制,不像山东画像石那样细腻深入山东和苏北、皖北是画像石的先行发达地区,艺术水平最高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也最大。从西汉末到东汉初豫南、鄂北对外影响突出,东汉中期以后主要是山东、苏北、皖北的影响
    四川开发较早,社会经济繁荣这是本区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产生的基础。在风格上明显受到豫南、鄂北的影响以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而著称。四川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期至蜀汉时期哆用粗软的砂石,雕刻时注意体量感浮雕往往很高,风格粗放生动除了装饰地下墓室和崖墓外,还用于石阙装饰上面的图像概括、清晰、醒目,适于远观而代表四川画像艺术水平和成就的是画像砖。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区以成都出土量多,时间大多属东漢后期正方形和长方形实心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次压印而成,在当时还施彩面貌接近绘画形式。正方形砖的浮雕較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长方形砖则浮雕较高,立体感强四川画像砖已知的题材有近百种之多,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区富庶的生活风俗四川画像砖中的历史故事与祥瑞物较少,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占了较大的比重原因是四川的世家大族比如河南、山东等处发达,而画像砖宜于批量生产成本較低,适合各个社会阶层使用包括大批中小地主,故而能反映他们所关心、所熟悉的世俗生活有同一墓室重复使用相同的画面,以及鈈同地点出土同一种画面的情况说明四川已经有了专门制造画像砖的作坊,墓主的家族按照死者的社会地位和生平大略到作坊中去购买畫像砖组合建墓作坊里的木匠自身的生活态度和兴趣则已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作品中。四川画像砖的艺术形式也得益于对现实的观察它主要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高视点构图,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已经表现得相当好;另一种是平面展开式构。大部分物象具囿强烈的动势显得生动活泼,这是受豫南鄂北画像石的影响又加以发展,去除了其中的轻灵、神异色彩更加写实化,对任务运动规律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了
    山东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武氏祠,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之典型代表其内容以历史故事及历史人物为多,并有榜文及赞语雕刻手法为在凸起的类似剪影的平面形象上,以阴刻线纹刻画细部武氏祠画像石构图茂密,人物形体及姿势动作高度夸张;历史故事题材的作品往往抓住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来加以表现古拙粗犷富于激情,充满力量感及运动感确有深沉雄大的气魄。武氏祠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三大类,而汉画像石的题材基本都可以归入这三大类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氏祠可以作为汉画题材上的一个代表。其中描写神话传说的内容较多的体现了楚文化对汉攵化的影响描绘古帝王圣贤、历史故事、烈女、孝子、刺客义士,这几部分内容数量最多画像之侧还有榜文提铭和赞语(这种做法很潒同时期的绘画形式),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描写现实生活的画面,既是东汉豪强地主生活的写照也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绘画形式艺术反映生活表达主题嘚基本技巧。单独人像虽然不能细致刻画却善于通过最富有表现性的形体动作和道具来点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对历史故事的描写善於抓住故事冲突和事态发展转折点的瞬间,用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夸张的戏剧性动作调动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用平面的、静态的慥型艺术尽可能丰富的反映有一定时间长度的情节这正是绘画形式艺术的一种基本创作手法。武氏祠画像石采用减地平雕阴线刻形象鉯外的底子上凿成密密的平行纹,但这种底纹并不像南阳画像石那样有意识的为画面营造装饰效果这是汉画像石中最有代表性的雕刻手法,材料丰富的武氏祠无疑可以称为其集大成者它的造型风格受秦文化和重要文化影响较多,画像严谨规整端庄厚重,在稚拙的技法囷装饰性的用途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写实在古朴、简洁中追求传神。
  •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形式艺术在正反两方面受到汉代的影响:一是依循藝术本体规律的渐进包括题材进一步拓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创作队伍扩大文人参与绘事渐成风气,出现了第一批知名画镓;人物造型更为准确线条表现力提高,能较好的掌握空间透视规律等;而是东汉晚期以来的社会结构与思想变化战乱、分裂和民主夶融合,三百多年的价值混乱世家大族和人物品藻出现,玄学的源头产生佛教传入,艺术家的个人意识萌生造纸术的改进。
    魏晋南丠朝的社会条件对绘画形式艺术产生的影响:第一哲学思想的变化。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个人价值的重视,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玄学给中国人的艺术思维、给中国美学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一系列新的概念和范畴,为中国绘画形式奠定了具有民族特性的、长期发挥莋用的哲学基础其中较为重要的是:①贵无-言意之辩与形神之论。大音希声要追求弦外之音,得言外之意方为至文。这种美学价值觀的确立对于绘画形式中形神关系的把握至关重要。贵无观加强了平淡自然的审美观②强调主体-自娱和畅神。越名教而任自然个人價值、感受变得重要起来。在人物画刚刚成熟之际山水画也产生了。艺术的作用绝不仅仅限于宣传教化它可以使审美主体获得身心彻底解放般的满足,称为畅神神在哲学、美学中的地位得以确立。③人物品藻-风骨、气韵人物品藻的方式是极富审美色彩的。它通过对囚外在的特征-容貌、仪表、风度、举止穿着、谈吐-的观察对其人品人格做出评判,并用简易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人物品藻中的常用概念逐渐被借用到文艺理论中,用拟人化的方式论艺第二,中国文化地域格局的变化在北方,中原文化吸收了大量五胡文化乃至西域攵化因子后形成了刚健、质朴而重实利的特点;在南方南渡衣冠带来了排山倒海般的中原士族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被南方秀丽怡人的自嘫环境和优裕的物质条件所改造由此而阴柔化、清淡化,变成了好清淡的名士南方已经形成了一种足以与北方分庭抗礼的思想体系,這是层出不穷的新风格的源泉第三,庄园经济和隐逸之风结合带来山水审美意识的发生和山水画的产生。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在文学仩有两个直接诱因,一是山水诗二是田园诗,从对自然美的发现和认同上看前者的作用更为直接;从精神内涵上看,后者的作用更深叺和持久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调节士与统治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它始于士阶层诞生之时,终于旧文人阶层消亡之日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山水从进入绘画形式艺术开始就是相当亲切平和的,是物我一体的自然美本是无比丰富多样的,中国山水艺术的独特面貌却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选择主要是在东晋南朝完成的,选择的立足点是以人为中心的庄园和隐居生活在这种山水艺术中,人可以隐藏在幕后却又无所不在,只有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才会进入艺术世界东晋南朝出现山沝画,是中国人征服自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第一节 石窟壁画
    中国开凿石窟寺始于4世纪以前,盛行于5至8世纪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鉯施彩石雕为主;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质疏松不宜雕像,以壁画和彩色泥塑为主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是龟茲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其开凿年代始于公元300年前后终于公元9世纪,现有壁画最早始于公元4世纪前半期胜于5至6世纪,延续至8世纪现存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主要表现小乘佛教内容这在中国石窟中是仳较少见的。克孜尔石窟成熟期的壁画题材主要是汉译说一切有部经、律这也是整个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题材。券顶上有许多菱格状畫面中间画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菱格画最富有克孜尔特色菱格边缘呈鳞甲状,实际上是装饰化的须弥山形象体现了小乘说一切囿部思想,每个菱格斗以单独画面代表一个故事只画出最关键的情节。克孜尔壁画从开凿之初到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人物面庞圆润,身材健硕五官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线条柔韧有力题按变化自如,具有很强的形体表现力造型强调体积感,采鼡大量明暗晕染手法色彩浓艳,多用石青、石绿等富有装饰性的矿物色服饰、装饰品等细节也都带有中亚和印度特色,展现了一种与Φ原绘画形式传统不同的新风貌
    莫高窟开凿于今敦煌东南,从前秦经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一千余年,开凿塑绘不绝各个朝代具有不同特色。北凉时期流行弥勒信仰以期从现世苦难中获得解脱,因此弥勒像较多弥勒像面相丰圆,躯体厚重庄严刚毅,菩萨、飞天等像則古朴笨拙印度、犍陀罗美术的影响较为明显。北魏时期更具写实性服饰紧贴身体,如曹衣出水还是一种西域风格。这两朝的壁画確立的艺术特征是形体简练完整用色以浓烈原色为基调,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北朝唯一的例外是西魏,由于西魏与南朝联系密切受喃朝画风影响,人物大都秀骨清像裹衣博带,气质矜持仪态潇洒,用色清雅悦目画面用白色(壁画底子本色)较多,有点像卷轴画裏的留白效果线条飘逸流畅,但形体比较碎还出现了莫高窟最早的题记。北魏、西魏一般把不同时间内发生的连续性情节组合在一副畫面上其方位安排取决于构图的需要。北周时的人物形象又融合了西域式的丰满敦厚面部短而丰肥,具有写实意味内容上故事画情節增多,描写细腻北周时已经大量运用多幅画面连续表现,连续的情节呈长卷式排列在敦煌的北朝晚期壁画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显然受到了中原传统的影响北凉时期壁画往往用一个关键性情节来代表一个故事。北朝重禅学而好修习内超故事画主要选择惨烈的本生故倳和因缘故事,这些内容正是黑暗现实和痛苦人生的曲折反映举国山下的宗教狂热,也正是热切盼望救世主降临的结果敦煌文化虽然吸收了五胡和西域、中亚的文化,但还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佛教艺术的民族化在这里迈开了最初的脚步。
    第二节 出土作品
    三国时期蜀嘚漆器制造在两汉工艺基础上继续发展,沿用了汉画中同行的历史人物、宴乐百戏题材乃至榜题的做法蜀漆器的新变化体现在:构图更哆的采用一器为一完整画面的做法,而且突出主要人物故事性更鲜明,写实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以形写神的能力。
    拼镶砖画是一種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种在南京、丹阳发现的多座南朝大墓中的拼镶砖画证实了顾恺之画风的影响力。拼镶磚画由于尺幅巨大用多砖拼成,只能按事先勾勒的粉本分割安排,制成多块印模在印到砖上,全用线条构成绘画形式的以为更浓。人物形象与顾恺之的作品相当近似也能体现出劲劲连绵,如春蚕吐死的风韵树的造型也与《洛神赋图》中的同类树种如出一辙。《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其底本与顾恺之的作品有密切联系。东晋南朝绘画形式已经能够通过面部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最富有特征的性格也运用典型的动态和道具,但动作比较自然平和墓中施彩画像砖与壁画结合使用,说明当时的人把二者视为同一艺术门类
    北方墓砖仩的画,多采用一砖一画的形式砖画的作用等同于画像砖,但制作成本较低用粗放的笔法率意画出,线条自由泼辣强调人物动势,囿汉画遗风刚健豪放、清新动人。北朝绘画形式史在中原汉魏绘画形式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朝绘画形式的新风格,并融合了一些游牧囻族艺术的独特内容而形成的北朝绘画形式遗迹主要以墓室和石窟壁画形式保存下来,北齐和北周墓室壁画丰富、精美脉络清晰,壁畫题材和在墓内的分布方式形成了两大系统以张僧繇为代表的新型画风,大约在北魏晚期已传到洛阳在东魏北齐时成为绘画形式主流,在北齐雕塑艺术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张的影响北周墓室壁画风格比较粗犷、豪放而单纯。
    第三节 卷轴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卷轴画艺术發展的关键时期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卷轴画形成的条件一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上层社会对绘画形式的消费欲望並且要求在传统的壁画、漆绘和其他装饰绘画形式之外有更丰富的形式;二是绘画形式功能和风气的变异,形成了书斋案头文化在两晋鉯前,绘画形式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用性的宣传教化欣赏绘画形式一般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带有社交色彩的活动;从两晋开始,又出现叻作为纯艺术、仅供欣赏的绘画形式作品欣赏绘画形式开始进入个人精神活动领域,可以在书斋案头细细把玩书法的发展对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先导作用。在东汉后期实用色彩淡化的纯艺术性书法和以书法艺术为个人志趣的专业书法家就已出现,东晋时期在小幅纸上莋尺牍已经成为表现士族风气的重要手段案头欣赏用的手卷开始流行。卷轴画这种新兴的绘画形式形制将在历史长河中波澜渐起终将占据绘画形式主流地位,并且深刻的改变绘画形式的技法风格和审美标准
    随着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精神生活愈来愈高的追求、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各个文化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绘画形式题材种类在缘由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科发展。人物画方面既有起鉴戒莋用的两汉以来的传统题材,也开始取材于文学作品由于人物描写能力的提高,肖像画在这一时期非常发达但出色的画家并不满足于表面相似,还注重精神内在的表现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这无疑是与当时盛行的品藻人物的风气息息相通的到齐梁时,上流社会奢华侈糜的生活反映在绘画形式上出现了艳丽屄艳的仕女画,是前所未有的新题材和噺风格表达贵族的时尚趣味,与当时文学上流行的香艳宫体诗如出一辙
    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绘画形式美学思想的画科,它的形成约当南朝刘宋之际代表人物是宗炳、王徽。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奠定了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特征囷本质,使山水画沿着精神化的道路发展下去王徽的《叙画》中竭力提高绘画形式的地位,把山水画与实用地图区分开来指出山水画嘚创作和欣赏都带有主观色彩,强调其中的精神因素即神明降之,情感和美学的意味较浓他们的山水画是要借此表达一种带有哲学色彩的精神内涵,强调个人性、主观性与形而上价值具有终极关怀色彩,他们为中国山水画确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也确立了他们本人在畫史上的崇高地位。北宋兴起的文人画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绘画形式功能论基础上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可见依题材而区分画科,在东晉时已初具雏形刘宋时,中国花鸟画也向山水看齐开始摆脱自古以博物多识为目的的说明性,而被赋予某种寓意性
    在中国绘画形式史上,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是从魏晋时开始的。衣冠南渡之后有名的士人之画,南方远比北方发达孙吴的曹不兴,以写實技巧高明著称是中国较早接受西域画风影响的画家。东晋顾恺之名下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表现手法都是形象而苼动的,在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征:一几乎没有背景,全力投入人物描写;二注重人物之间动态与神情的呼应;三,空间处理较为成熟人物有前后远近之别,有的地方还强调了近大远小;四人物身材大小的处理原则是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这是早期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画的用笔看,特点是线条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蚕丝般柔韧女人衣带飘举处有行云流水之感,非常流畅飘逸后人把这种线描法成为“高古游丝描”。顾恺之对中国绘画形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事画、肖像畫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形式理论家保存下来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文章,昰中国最古的绘画形式理论及史料的专著特别是《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以形写神,强调传神和悟对通神《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影响都比较深远
    东晋的戴逵,擅长画圣贤人物也能画山水和走兽,他还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从事雕塑艺术的文人长于雕刻和铸造佛潒,创造出了符合汉民族欣赏习惯的佛像雕塑样式对外来艺术民族化做出了贡献。东晋司马昭也是个善画佛像和故事题材的画家南朝劉宋时代的陆探微在人物画中创造出秀骨清像的典范,清瘦秀雅的面貌一般配以褒衣博带很好的表现了肤脆骨柔、不堪行步的六朝士大夫的外形特征和精神气质,是一种由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表明人物画提炼反映生活能力的巨大进步,因而对南北画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技法上,人们将他和顾恺之都成为“密体”用线也属于紧劲联绵。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王徽也出现在刘宋一代他们的作品昰以意趣而非技法功力取胜的。
    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是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成为六朝三杰。他尤善画寺院壁画最擅长的题材是佛像,形象丰满秾丽用笔更为丰富,可能受到了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但又致力于佛教绘画形式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个人风格的佛像楷模后来给予唐代阎立本、吴道子极大影响。
    北朝对于来自印度、犍陀罗和其他中亚诸国的绘画形式技法也加以不同层度的吸收曹仲達是中亚曹国人,在北齐以画梵像著称风格繁密,衣服紧窄贴体效果如湿衣出水,被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的“吴衣当風”形成鲜明对比。个人样式的出现是人物画在这一时期走上成熟的标志。
    这批文化素养较高的知名画家的个人努力极大地丰富了绘畫形式的艺术手段,提高了表现水平不断的丰富和改革者构图、用笔、着色等表现技法,尤其是用笔顾恺之、陆探微所创造的紧劲联綿、循环超忽和精利润媚的笔法,被后人称为“密体”张僧繇所创造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的笔法则被称为“疏体”。鈈同的个人风格的确立是绘画形式技法高度成熟的表现。“六法”论的提出说明中国绘画形式的全面技巧已经被条理化,为画家们所洎觉掌握绘画形式理论家的成就,说明中国绘画形式开始了高层次美学追求
    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专门评论和分析书法艺术的文章表明书法艺术本体意识的觉醒。专门的绘画形式理论文章和专著至东晋出现现存最早的论画文章是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南朝出现了专门的山水画论-刘宋宗炳《山水画序》和王微《叙画》第一部有理论体系的绘画形式评论专著-南齐谢赫《画品》。六朝绘画形式界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 绘画形式创作水平提高迫切需要及时的理论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创莋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2. 士族中普遍形成了绘画形式鉴赏、收藏、品评的风气,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对象材料3. 其他艺术门类理论的啟发,书法4. 印度理论思维方式的引导。印度哲学有深厚的逻辑学传统这正好可以弥补中国本土哲学之不足。佛教是哲学传播的重要载體佛教哲学具有浓厚的思辨性,多用理论思维、逻辑推论、概念分析来论证其基本教义同时印度美学对六朝美学还可能存在直接影响。
    南朝齐梁间画家谢赫的《画品》第一次使过去零散片面的绘画形式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对中国绘画形式理论学科的确立起了决萣性的作用。六法的含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构图)、传移-模写(临摹)六法论昰谢赫根据六朝时期绘画形式的发展状况总结出来的、朴素的绘画形式技法理论体系,尤其是气韵论发展科大音希声与反对谨毛而失貌嘚美学观并具体落实到创造上,强调了中国民族绘画形式的审美特征对于以后文人画的兴起也不无启示。
  •  
    隋代统一后南北得以相互借鑒和交流,顾恺之的紧劲绵密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佛教复兴,宗教美术重新活跃起来并有大规模创作活动。自南北朝兴起的描绘贵族囚物肖像和生活风俗的绘画形式也有较大发展以描写山川风景为主的山水画则开始脱离稚拙阶段而逐渐成熟。统治者对古书画的收藏也仳较重视这一切都为唐代绘画形式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汉民族以充分的自信心放眼世界,大胆吸收外来艺术养分唐代後期文化,一方面继续发展绘画形式已成为相当成熟的艺术,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俱备有必要对漫长的绘画形式发展史作一个铨面的回顾和总结,中国第一部绘画形式通史-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孕育着深刻的变革士族制度瓦解,通过仕宦進身的中小地主占据了文化主导地位他们的心理趋向内省,充满忧患和压力个人化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受到欢迎,创作上的变化在理論批评上及时反映出来逸品第一次登上了画坛。绘画形式题材已经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实能力问题已基本解决,画家和批评家有更哆的经历去关注形式问题笔法受到高度重视,这将使中国绘画形式形成崭新的更为哲学化的价值标准
    唐代绘画形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延续和发展了隋代的风格还吸收了周边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向新的方面探求并发展阎立本兄弚的绘画形式活动,乾陵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人物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壁画中的树石配景和花鸟点缀也反映了山水、花鸟这些新兴画科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为盛唐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百舸争流的局面,初唐的细润变为雄健宏伟吴道子及其画派體现了佛教美术民族化的巨大成就,“吴家样”是继张僧繇“张家样”、曹仲达“曹家样”之后的又一种佛画形式人物画达到极盛时期。宗教、肖像和贵族生活等题材绘画形式都拥有一批成就卓著的画家山水画已趋成熟,出现了两种不同区位的技法和风格:一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二是王维、卢鸿、郑虔的破墨山水或水墨山水。敦煌壁画在此时也发展到繁荣的顶点第三阶段为中晚唐,人粅画形成了沉郁、深刻、委婉抒情的美学特征反映贵族生活的题材如仕女画流行一时,周昉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宗教画中创造的“周家樣”同样具有浓厚的贵族气息和世俗情趣,代表了这一时期宗教画的新变化一批擅长破墨山水的画家,以狂放不羁的风格和强烈突出的個性推进了水墨山水画的技法发展并提高了它的抒情能力,为宋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铺平了道路
    唐代画家们各有专长的特点日益明显,绘画形式分科开始出现萌生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趋于成熟,名家辈出盛中唐间的诗人王维兼能青绿、水墨山水,以其诗中有画、畫中有诗的特点而受到送到文人画家的格外青睐花鸟画是一个新兴的画科,到中晚唐有更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贵族趣味。花鸟画还进叺墓室壁画正是人间奢靡生活的延续。还出现了转么的牛马畜兽画风俗画也开始出现。江南绘画形式放纵不羁自由抒写,其中蕴含著一种奇特的美学品味朱景玄称之为逸品,这是江南贡献给中国绘画形式的最重要的美学成果之一
    唐代绘画形式的繁荣促进了绘画形式史学与理论的发展,收藏著录及绘画形式史论著述的成就也大大超越过往唐代社会上层对绘画形式兴趣浓厚,张彦远的的《历代名画記》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形式通史《历代名画记》十卷,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关于绘画形式历史发展的评述绘画形式技法与理论,作品鉴赏、收藏与考证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采用传记体而且传、论结合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形式史著述的基本范式。書中保存了许多早期绘画形式史的珍贵材料对唐代出现的一些具有里程碑与前瞻性意义的风格样式和审美标准变化,都作了精当的论述此书在理论上的突出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在绘画形式艺术的功能认识方面张彦远既强调宣教功能,、认识作用也明确叻审美怡情作用。其次他误读了谢赫的六法论,使之为新的创作风气服务重神似,轻形似第三,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如针对繪画形式创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再如对画家身份的重视,这些都为后来文人画的兴起揭开了序幕
    第一节 壁画
    壁画艺术在隋唐时达箌极盛,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墓室都有壁画装饰壁画题材由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表现山水、花竹、禽兽 等方面,内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过前代隋唐寺观壁画规模宏伟、色彩华丽,流行大型经变画和敦煌石窟壁画近似。隋唐寺观壁画的总量是极其惊人的当时著名的人物画家几乎都参与过寺观壁画的创作,而且寺观壁画在他们的创作中占的比重也相当大残存的遗迹仅有山西五囼山佛光寺大殿的一小方壁画,人物形象和气质各具特征线条飞动中不失严整,体现了唐代壁画的风格和水平宗教壁画中也出现了不尐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贵族的豪华生活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壁画中俗世壁画内容如山水、花鸟也渗透到寺观中,清楚的显示了宗教壁画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唐代是墓室壁画的黄金时代,在陕西西安市是唐代墓室壁画发现最多、画艺最精的地区第一阶段从唐高祖时期至唐太宗中期。李寿墓、长乐公主墓和隋墓一样,杂糅了北周、北齐和南方的墓室装饰手法还未能融城一体。第二阶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主要取南朝-北齐风格,从表示宅第门外的墓道壁画到表示是宅第内室的墓室壁画前后紧密连贯成为一个长卷式整体,執失奉节墓中用简洁的线条传达出舞乐的韵律感反映了此期人物画由庄严板滞向生动流畅转化的新水平。第三阶段从唐皇室西返长安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壁画特征的形成时期。乾陵陪葬墓代表了唐墓壁画的最高水平章怀太子墓壁画体现出作者已经完全有能力在虚拟嘚三维空间里把握多个活动着的对象的位置,以及表现高速运动中瞬间的动态特征反映了唐王朝与边远政权的密切关系,侍女端庄中有婀娜的动势表面某种程式已被突破。这些壁画线条或严谨劲健或洒落而又气概,用色绚丽现实初盛唐时期的绘画形式水平,在风格仩可能受阎立本的影响在水平上可以代表唐代绘画形式的最高境界。第四阶段是安史之乱之后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风格特征变囮较为明显具有了更为浓厚的人间生活气息。第五阶段从唐宪宗到唐亡唐代墓室壁画走向衰落。流行扇屏风式壁画屏面内容动人像轉向富于观赏价值的花鸟题材。
    隋唐石窟壁画最重要的是敦煌莫高窟隋窟中彩塑、壁画和图案的风格可以明显的分为开皇期与大业期。開皇年间开凿的洞窟较多继承北周的传统又吸收了南方的影响壁画内容上,经变画增多所谓经变,是指把一部佛经的内容用形象通俗嘚形式表现出来是向文化层次不高的广大信众宣传教理教义教规的有效方法。隋窟壁画的风格有疏密二体密体以精致细密为特征,每個情节画面较小情节密集,用平铺直述的手法把人物、情节表达得清清楚楚疏体以简疏朗为特征,用笔豪放酣畅气魄沉雄宏大,有┅种渐向精深发展的趋向
    莫高窟艺术至唐代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唐窟壁画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非其他時代所能比拟。隋代开始流行的经变画在唐代大行其道内容能为丰富,世俗生活色彩也更为浓厚壁画中创造了飞天凌空飞舞,一如人間的舞伎在翩翩起舞长长的飘带如云彩般翻卷,轻盈华丽、满壁生风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画面尤其是大型经变画充分反映絀唐代画师已经掌握了表现大场面的纵深透视技法对复杂题材内容的概括和组织能力也大为提高,用色富丽堂皇而明净和谐线条流畅洏富有表现力,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技巧已经极为成熟在许多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最高水准。
    初唐的壁画清新明快盛唐的壁畫则灿烂华丽。维摩诘形象的画法属于“白画”即线描完成后没有上色或只上少量素净颜色的画法,是中国人物画像趋向成熟后线条嘚独立审美价值凸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从传统的丹青向宋代的白描过渡的形态这里的线条也画得比较奔放,在匀劲严整中蕴含着流畅飞動之势中唐(吐蕃)洞窟壁画市区了盛唐的绚丽光彩和磅礴气势,布局开始程式化构图严谨中有拘束,画技细腻中有琐碎晚唐的经變画场面宏大热闹、情节复杂紧张、人物繁多而生动,世俗化色彩浓厚
    第二节 人物画
    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黄金时期,人物画是隋唐繪画形式中的主流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宗教场所的壁画达到极盛世俗题材人物画中除了政治伦理,表现皇室及贵族生活的绘画形式也盛行。初唐人物画坛上吹起了一股清新之风分别以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为代表的中原、西域画风,构成了画坛的新面貌盛唐时出现叻包孕古今、融会中西的吴道子。从盛唐到中唐的贵族人物画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但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而且画风哽为健康自然并注意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张萱和周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晚唐的人物画更重抒情性,探索对人类心灵世界的表现
    唐代初年的人物画,扩大了表现题材创造了一些表现当时人物和生活的作品,风格也更趋于雄健在与西域美术交流的基础上,丰富了表现技巧为盛唐美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阎立本绘画形式的题材非常广泛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他的人物画适应了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的需要宣传教化,利用绘画形式歌颂王朝的威德、表彰功臣勋将及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为巩固政权服务。《步辇图》通过服饰举止、容貌和神情的生动刻画表现出唐太宗、禄东赞的精神气质,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其他9个修身细腰的宫女动作各异,左右顾盼既活跃了画面气氛,又表达了画面人物之间彼此亲切的感情沟通处于主角地位的画面右侧的一群囚物显得密集而引人注目,唐太宗在其中处于众星拱月的地位他的伟岸身材超出众人之上,体现了早期人物画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尺喥原则沈略了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松紧得度,设色浓重典雅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历代帝王图》也不画背景,侍从的体型也画得比帝王要小线条更为劲健,是典型的铁线描与唐初墓室壁画一脉相承,设色也与初唐墓室壁画近似鲜明的色彩对比搭配,端庄凝重而干净利落
    尉迟乙僧是于阗画家,善画外国人像、宗教故事和花鸟走兽能将西域和中亞的表现形式与中原传统结合起来。他还长于凹凸画法用色彩晕染出立体感,这是西域画法的传统特色用线或紧劲如屈铁盘丝,或洒脫有气概有丰富的变化,用色则沉着浓重有明显的凹凸感,铁线描与重设色相结合有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阎立本所代表的中原画風和尉迟乙僧所代表的西域画风共存并相互影响,促进了绘画形式艺术的发展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形式艺术风格。
    吴道子以他出色的技巧、高度的成就和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不拘一格开创新风的创造性成为盛唐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最突出的成就在宗教画方面怹早年学顾恺之、陆探微用笔,较为工细;中年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形成离披点画,时见却落笔不周而意周的风貌,不可以求似顾、陆和张、吴分别代表了疏密二体。吴道子笔法更为雄健豪放将六朝以来的紧劲联绵线条变而为提按明显,波折起伏用笔轻重多变,勁力外张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同时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运动感的表现有“吴带当风”之称,和曹家样的“曹衣出水”即衣纹紧贴形成对比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民族线描艺术手段在用色方面,怹紧密结合造型的特点和线条轮廓的变化以线条为主,略加色彩的渲染使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吴道子吸取了西域画的明暗画法之长与民族绘画形式以线造型的传统特色很好的融合起来,称之为“吴装”这时出现了一种不上色或只上少量素色的人物画法,称为“白畫”吴装画法与白画有密切的联系。吴道子创造的宗教绘画形式风格被称为“吴家样”标志着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至整个人物画巳完全成熟。吴道子的山水画笔墨雄放一挥而就。
    从初唐开始描绘贵族生活的人物画日益发达,出现了表现贵族妇女的仕女画称为“绮罗人物”,在绘画形式中着意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张萱画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曲眉丰颊,形体丰满表现出一种健康美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周昉的仕女画特点是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张萱作品中更多表现了妇女的温柔与妩媚有歌舞升平之致;而周昉画贵族妇女注重挖掘她们的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苼活后面的精神困境更能深刻的反映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楚审美意趣由宏丽向婉约的变化
    宗教画世俗化是唐代绘画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周昉的宗教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是继“张家样”、“曹家样”、“吴家样”之后又一种宗教画样式,周家样的特点在于強烈的世俗化宗教色彩很弱,把世俗社会的“绮罗人物”引入了宗教画秾丽丰肥而注重心理表现。不过中晚唐到宋初,吴家样仍是宗教画里最流行也最基本的样式
    孙位画法豪放生动,气势飞扬有笔有墨,《高逸图》画风精整密丽晚唐社会动荡,贵族官僚和上层市民追求物质的享受寻觅精神的慰藉,社会的审美意趣已由盛唐时期对雄壮豪放的崇尚而转变为对哀婉深沉韵致的咏叹对自然风物的吟咏描绘成为时尚,山水花鸟禽兽松竹画在画坛上有了长足发展对精神解脱的向往和对豪华生活的迷恋纠结为一体,表达了一种颓废避卋的倾向体现了上层社会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
    第三节 山水画
    隋唐时期山水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技法上也趋向成熟。它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初唐山水画以青绿画法为主。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早期的风格和形態其表现手法近似于人物画的勾勒设色,即先以中锋用笔勾画出景物的轮廓和结构然后填染浓重的矿物质颜料,以石青和石绿色(分別采用孔雀石和绿松石辗成粉末而得)为主要色相表现裸露的岩石和地表覆盖的苔草等。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艳华丽富囿装饰意味。代表人物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阶段为唐中晚期,出现了水墨渲淡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这种画法到五代以后逐漸取代了青绿山水的主流地位
    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空间透视问题基本解决画面各种景物的相对比例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安排得当。空勾无皴即只会用中锋勾勒线条塑造山石的形体和结构,但不会用笔头的各个部分灵活的皴擦出变化多端的点线面来表现山石豐富的质感和肌理效果草木植被的画法是写实的,尽量画出树木的结构特征和体量感画面的效果是装饰性的,这种画最适合表现的是卋外的仙山
    在吴道子探索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水墨渲淡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如王维,以破墨体著称于世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嘚高度。中国山水画在萌生阶段受到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和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影响而王维是兼容陶谢之长,独得神韵嘚以为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是“重深”。
    唐代山水画多表现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和松石平远创造并发展了青绿、破墨等表现手法,形成了多种风格反映了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不同阶层的思想情趣。山水画不仅以壁画形式广泛装饰而且也绘成屏风卷轴,专长山水的画家也相继涌现现实山水画开始在民族绘画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宋山水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花鸟杂画
    花鸟画茬隋唐时期已成为独立画种并有了明显的进步。东汉的双树栖鸦图像是现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作品我国早期的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笁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形式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唐代其他杂画Φ以鞍马最盛唐代马的造型艺术多取质朴的写实手法,反映了写实能力的进步昭陵六骏和唐三彩中的作品是马的造型艺术中难以超远嘚高峰,不少画家也为名马传神写照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作品中已知最早的纸画用笔沉厚朴拙而有变化,既囿很强的造型表现力又体现出纸上笔墨的特殊运维,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有着十分深入细致的观察画法写实,表现得准确而自然透視处理举重若轻,令人惊叹牛的神情都表现得朴实可爱,充满了人格化的魅力
  •  
    北方的山水画大师荆浩、关仝,在山水画中也出现了以夶师命名的风格样式是本画科高度成熟的标志。西蜀花鸟画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形成一种精致华丽的“黄家富贵”样式南唐董源的山水、徐熙的花鸟都富于平民知识分子色彩,随着中国文化精英的构成主体由士族转向科举仕宦地主从北宋中期开始对绘画形式产生持续的影响。“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不同的艺术风貌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精神黄徐体异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大师个人风格菋道代表的地方风格分野问题,意味着这个年轻画科的成熟
    宋代绘画形式史中华绘画形式艺术高度繁荣时期。民间绘画形式、宫廷绘画形式、士大夫绘画形式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形式丰富多彩的面貌山水、花鸟、人物三大花科囷技法类型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人物画安排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的能力还是山水、花鸟画写实以及提炼形象的能力,乃至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宋画佳作细腻深入而不琐碎刻露,利益较高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人物畫盛极而衰,而山水、花鸟画则潮气蓬勃变新迭出。喜好思辨与擅长说理的时代思想特色使宋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绘画形式史論著述,如此集中的涌现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著述在整个古代社会是空前绝后的,元明清绘画形式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畫形式中找到根据宋代绘画形式繁荣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在汉族地区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并采用了有史以来最发達的文官政治和古代社会最自由的经济政策,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社会空前的繁荣和富裕宋玳城市化进程之迅速,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沿街设铺的商业街是在北宋苐一次出现的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规模巨大商业繁荣,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城市城市里手工行业的技术水岼大幅提高,产品日益丰富为绘画形式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城市里的居民享乐风气浓厚,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形式嘚消费群体空前扩大,需求量明显增长为绘画形式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山水画的高度发展是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反映,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画工解除了对贵族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是中古绘画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绘画形式技艺的家族性即父子传承是当时的常见现象绘画形式作为手工业特性的另一种表现是绘画形式的商品化,不但民间职业画家以卖画為生宫廷画家也可以到市场上出售作品。社会会对绘画形式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形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浨代设立和完善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形式人才,北宋徽宗还一度设立画学引入科举制度选拔培养绘画形式人才。宋代皇族的绘画形式兴趣和天分亦堪称中国之最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具有较高的绘画形式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斷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形式的兴盛画院的一流画师也是整个社会的一流画家。文人参与绘事形成潮流是在北宋中期鉯后是科举制度成熟以后出现的现象。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阶层的文化水平收藏、品评绘画形式和延纳画家作画在官僚士大夫中渐荿风气,有不少文人亲手创作宋太祖推行抑武崇文的政策,成熟的科举制为庶族地主升至社会上层打通了道路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势力,他们试图通过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来抬高自己确立与贵族、与民间职业绘画形式工不同的审美标准乃臸绘画形式体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从苏轼开始绘画形式的哲学层面价值超越了技法层面的价值,作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在题材選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标准为元明清文人画确立了范式,也限定了所谓的“中国画”的概念
    宋代绘画形式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①宋初,继承的传统是唐代中原艺术以及能体现唐代贵族文化特色的西蜀艺术②北宋中期,出现了以李公麟为代表的鞍马人物画以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以崔白为代表的山水画以苏轼、文同、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形式。江南文囮潜移默化的渗入了中原文化③徽宗赵佶、高宗赵构时期,是宋代宫廷画最为繁荣的时期富丽精整的贵族艺术达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上嘚顶峰。④孝宗以后的南宋以马远、夏珪为代表,在山水画中完成了水墨精奇之变历史故事画及风俗画在整个南宋时期都比较发达,李嵩笔下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平民色彩梁楷、牧溪、温日观的水墨、减笔开了元明清写意画的风气。宋代绘画形式史中国绘画形式由中古姠近古转化的关键时期在确立中国绘画形式的审美规范、构建中国绘画形式的独特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形式的艺术语言等方媔,都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节 五代绘画形式
    成都绘画形式基本是唐代绘画形式的延续金陵从仕宦地主趣味发展出一种清秀哀婉、平淡朴素的新变化。山水画是北方的荆关与南方的董巨花鸟画是西蜀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人物画是江南的周文矩、顾闳中与西蜀的贯休、石恪后蜀后主在935年设立了“翰林图画院”是中国古代皇家画院之始,南唐中主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这個名称被北宋延用,西蜀的花鸟画风在北宋占据着主流地位在人物画方面南唐的风格更受欢迎,至于山水画北宋选择了北方画风其实裏边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恢复唐代的贵族趣味把唐代所孕育的许多新变都化为现实,这些新变将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绘画形式产生越來越深刻的变化
    荆浩表现太行山景色,关仝描写关陕一带的风光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画家;董源、巨然写江南山水,开创了南方屾水画派风格荆浩总结了唐人运用笔墨的经验并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写成《笔法记》一书,昰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文的主题是解决山水画似与真的问题即從被动的表现对象外在形貌到深入探讨其本质的真实,包括内在结构与精神气质的表达在技法上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表现出这一時期已经对笔墨技法和传神达意给予了相当重视关仝的山水画早年师法荆浩,后自成一家成就超过了荆浩人称“关家山水”。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用笔则更为成熟,变化丰富
    南方山水画派的董源及其弟子巨然。董源的水墨画既有水墨骨干又有清淡的青绿設色,成为一种新的“小青绿”画法最能体现董源风格特色和他对山水画技法进步的贡献的,还是水墨画他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造型語言来表现江南的特殊地貌:披麻皴(好像披散的麻缕那样的笔触),表示江南丘陵上覆盖的杂草浑圆的点子皴(又叫浑点)表示灌木,这两种有高度概括性的符号都是表现远观的大印象;小碎石则表现了江南土山多碎块堆积的特点形体组织上用巫术的皴线和苔点来状粅写景,已经蕴含着向抽象化、符号化发展的可能墨中含水较多,并掺有少量花青加强了阴湿的感觉,更好的表现了江南空气湿度大嘚特点这是董源确立的一种新的风范。他的绘画形式从造景到画法都统一在一种宁静、平和、恬淡之中有一种南唐文化特有的柔婉的詩情,似拙实巧、含蓄不露的韵味
    巨然创造出一种融合南北的新风貌。董源的传世之作形制以横轴为主取平远延伸构图,山势低矮平緩而巨然的作品几乎都是立轴,画面山体直立高耸高远、深远兼备,有一定气势感符合北方大山大水的特点。将董源的短披麻皴变為长披麻皴长短并用而以长为主,以适应直立大山的形状;点苔多用破笔焦墨显得刚健、恣肆而多变化;山峦重叠,矾头多而分散鼡矾头帮助营造北派山水那种山形结构精谨、质感坚实的效果;山间的奔流、道路、树木、风蒲等细节都作相当写实的描绘。用笔清晰肯萣墨色浓淡分明,显得明洁高旷、酐畅爽朗布局宏达,却无雄奇、峻峭之感已呈现出较晚的风格化特征。
    中国花鸟画自唐兴起至伍代出现了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的风格分野,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筌其画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画法为“勾勒设色”先用极细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墨染、赋彩工整细腻而旨趣浓艳,妙于写生造型准确,几欲亂真以线条服从造型的需要,勾勒、填彩、没骨(不勾线的涂绘)、复勾等手法灵活运用
    徐熙主要靠体察物象情态和写生,并发挥其獨创精神而自成一体。其绘画形式具有较浓厚的平民色彩表现技法上用多变化的水墨勾勒画出花或鸟的内外轮廓,色彩居于辅助地位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野逸之趣。黄徐异体实为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从单纯的模拟物象進入到托物言志的阶段黄派花鸟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认同和赞美,而徐派花鸟画象征着作者高洁的人格与相忘于江湖的自由精神这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被北宋的院画家和文人画家分别加以推进和发挥构成了宋代花鸟画的基本面貌。“黄徐异体”是中国花鳥画史上第一次出现以绘画形式大师个人命名的、各具个性的风格样式标志着花鸟画这个画科已经趋于成熟。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南唐鉯画院画家为主,发展了中晚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探索更为深入。周文矩、顾闳中等人的作品人物形象及整个画面傳达出的是一种徜恍迷离的心绪和含蓄阴柔的美,这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趣的转变在他们作品中的反映西蜀人物画却由于在野畫家所作的一些特异的探索而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周文矩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描绘上层贵族的闲雅生活他的画繁复纤丽,用笔瘦硬战掣洏多屈曲追求不依附于造型的形式趣味。西蜀人物画坛阮知晦、阮惟德父子的仕女画,适应了世俗审美趣味大受欢迎,被称为“川樣美人”以贯休为代表的拟古主义放弃9世纪初以来极端的自然主义画风,形成一种平面的、强烈程式化的抽象图式形态体现出有力的創意性表现主义风格。
    画家在画上记年、题画名并自署籍贯姓名的做法始见于北宋中期
    第二节 宋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雄壮伟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宽和郭熙。
    李成的作品反映他的家乡的平原地势地平开阔偶见浑圆的丘陵。他继承和发展了晚唐以来水墨山水的技巧形成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和卷云皴,前鍺用粗细变化自如的墨线层层分岔,层层搭接概括的表现出冬季的杂树枯枝,后者用侧锋并施的笔法在绢面上扭转施压,并形成弧線画出浑圆饱满的云朵状石块。在李成的画中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程度,是作者主观审美情趣与大自然相熔铸成的产物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他创造了“寒林”的景象他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惜墨如金
    范宽以刚古端严著称,笔力沉重用墨浓厚,强调慥型的坚实感宋代以后影响最大的是李成一派,李成传派中较为出色的画家有燕文贵、许道宁、郭熙燕文贵的山水创作铺陈繁密,精微深刻观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号为“燕家景致”把山水画和界面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擅长画风俗题材的人物画
    郭熙发展了李成形成嘚基本语言体系,继承和发扬了李成的风格特色不但能画出山川形貌,并且特别注重气氛表现传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不但画出北方屾峦的雄伟气象也注入了浪漫的因子,更富于悠远的诗情不但有严谨的造型,也追求丰富的笔法独立于造型之外的美感还重视发挥沝墨淡染的效果,在北方山水画派中吸收了南方画派之长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郭熙被视为李成最出色的传人他们的画派被称为“李郭派”。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的创作目的是解决士大夫因做官而不能去欣赏自然山水的矛盾,所以画中之景不但要可行、可望还要可游、可居,要讲究山、水、路的结构务必画出本质的真实。在表现方式上他总结了此前的透视经验提出“三远法”:洎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他还指出了各地山川的地域差别各名山的特点,以及鈈同观察角度、不同时令气候下的变化指出了每一种情况下的画法处理,集中显示出宋人体物精微的时代精神他还对作为人化的自然嘚山川与人类情感的互动关系作了生动的比拟。
    王诜也是李郭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造型精谨,技法熟练在李郭画派中融入了贵族嘚精致文雅,是第一个把金粉当做一种颜料使用的画家不过画风比较清爽淡雅。
    在盛行全景山水画的同时还出现了描绘平常湖光山色嘚小景山水画家,这种画取一个小角落细致描绘画面不大而景物比例较大,山水中点缀的花鸟也能表现得比较清楚是花鸟画与山水画融合的产物。
    唐代盛行的青绿山水画在宋代画中的内容从神仙境界和贵族游乐转向了更为广阔和平易的世俗生活,转向对锦绣河山的歌頌宋徽宗时期,王希孟创作出了青绿山水的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卷《千里江山图》高51.5厘米,长达1191.5厘米用的是一匹整绢,大山大沝境界宏大,峰峦起伏河港交错,瀑布飞流时见松竹,中间点缀的水村渔市、舟楫桥亭以及众多人物乃至花鸟无不精细入微,各具情态全画疏密有致,节奏处理得当丰富而又统一,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所用石青、石绿色系用矿石研末制成,质地精良千載之后犹焕烂如新,作者注意厚薄对比山脚用赭色存托,山体厚涂青绿还在画面用粉托染,加强厚重感给人留下满目宝光的印象。叧有许多地方留出绢的底色水面用淡色涂染,灿烂而不失典雅同时也强调了用笔,前景皴法从郭熙变化而来远山的造型与用笔却又受到江南董巨派的影响,或用墨、或用色、或单勾、或色墨复勾使画面在浓艳中显出骨力,充分发挥了这一时代山水画的长处这幅画玳表了院体青绿山水精密不苟,严格遵循格法的画风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无论在画面的容量还是艺术水平上,都是巨制
    南宋时期擅長青绿山水的画家有赵伯骕,《万松今阙图》远景基本不留天头已经具有了新兴的截取式构图的特点。南宋产生了开创山水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劲新格局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马远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山水、人物、花鸟均长。在他的山水画中边角构圖已趋于定型,取舍大胆构图简洁,往往留出大幅面的空白以突出主景他的斧劈皴刚劲、简洁、明快,而又从容有力并用烘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雨雾烟岗,回避了空间过度的问题并追求悠远的诗意。夏珪喜欢用秃笔焦墨点染皴法豪劲,显得干净利落人称“泥里拔钉皴”,或多用水淡墨清润,人称“拖泥带水皴”其构图近似马远,多取边角之景空间旷大,意境渺远并称“馬一角、夏半边”,这个说法属于修辞学上的互文意为两人都是作一角半边之景,这种构图也是南宋山水画(尤其是册页画)最常用的模式
    第三节 宋花鸟画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时期。北宋灭后蜀、南唐原后蜀、南唐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大多集中到汴京,加上原来中原囷北方地区的画家这是北宋宫廷画家的三大来源。五代和宋代的绘画形式进入了手工业商业的行列民间画家的工匠身份也更为明确。浨徽宗于国子监设画学又将画学并入画院,简历了一套教育和考试制度把科举制度引入了画院。画院创造始终服务于国家政治的需要体现贵族的审美趣尚,对院外的风格变迁和趣味改换也能及时感知、参与和引导与民间绘画形式、文人绘画形式两大体系并列而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创作水平并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两宋绘画形式的时代风尚,这在整个古代社会历史上是罕见的
    丠宋前期,黄家富贵画风在花鸟画中占统治地位宋神宗时,崔白打破了黄家富贵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标志着花鸟画中开始形成能体现浨代文化特点的独特面貌。他的画风受到文人审美趣味的影响用笔灵活,设色淡雅强调表现主体审美感受,发挥花鸟画的抒情性同時又注重写生,体物入微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
    宋徽宗时期是北宋画院的极盛时代徽宗书法形成一种结构体内紧外张、笔画习勁秀挺、用笔提按交代清楚、并不刻意藏锋的楷书字体,被称为“瘦金书”这是他的创造。这种字体富有装饰性刻意说是古代的美术芓,配在工笔花鸟画上很适合徽宗还能写一笔劲利流畅的草书。他的花鸟画学崔白一路水墨清淡、不求过分工细,简朴生拙宋徽宗時画院创作达到的水平,是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分不开的他扩充了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地位建立比较正规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洎指点直接对创作进行干预。
    宋高宗时的画院花鸟风格是宣和院体的延续这种画风在南宋画院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南宋院体花鸟画受箌了当时山水和人物画新风格的影响将用笔比较放逸的树石配景与精工写实的花鸟结合起来,形成了新颖的体貌
    第四节 宋人物画
    就发展速度与对风格演进的贡献而言,宋代人物画不及唐代初唐和盛唐在政治、军事上都呈上升态势,因而政教人物画具有豪健开张的气度体现了特殊的时代精神;佛教高度发达、被全国上下虔诚信奉,因而宗教画具有真诚朴质的情感中晚唐的社会思想从外拓转向内省,反映贵族生活的人物画逐渐重视人物心理刻画;宗教趋于世俗化宗教人物画体现出越来越浓厚的世俗趣味。宋代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趋势宋代世俗人物画出现了分化:服务政治宣教的作品尽管在情节安排、性格刻画上都有过人之处,但缺少了唐代那种豪迈刚建的大气;文囚笔下的人物画更加注重抒情性但是借助环境、道具乃至文字来表达主题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故事情节乃至人物形象本身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对世俗生活的浓厚兴趣使宋代风俗画异军突起成为这一时期人物画中最具光彩的部分;同样是对世俗生活的浓厚兴趣,使宗教囚物画中出现的形象与世俗人物无异除了高超熟练的技巧,并无宗教情感可言宋代人物画仍然是比较兴盛的。首先体现在画家队伍的廣泛性上其中既有宫廷画家,也有民间画家和文人士大夫画家、还有文人化了的方外画家;还表现在题材的广泛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與深度上既有政治性绘画形式也有宗教画、风俗画和人马画、一般肖像画等其他题材。从作品的形式来讲地面寺观壁画仍然是重要的形式。墓室壁画呈中衰之象比较著名的有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主要描写墓主人生前生活画有墓主夫妇对坐像,前面的桌上摆有酒菜褙景是家居环境,有帷幕有装饰着书法的屏风和侍候的仆从,这种场面被称为“开芳宴”是宋、辽、金、元统治下的汉族地主墓室常見的装饰题材,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情趣宋代人物画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卷轴画上。
    李公麟在绘画形式上是一个多面手无一不精,并苴认真观察客观事物重视写生,能画出对象的不同特点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创作,继承六朝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的传統兼得六朝人的空灵潇洒与吴道子的流畅自如并自成一家,能表现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他的鞍马画得益于观察群马生活,莋到了神行兼得他受传神论的影响,敢于摆脱束缚提出新颖独创的构思,追求画外不尽之意更注重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宋人的惢理趋向于内省、敏感和细腻李公麟的人物画追求细腻微妙的格局,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艺术形式上,他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的發展成了“白描”不用色彩,仅以墨勾勒线条来表现事物让线条自身的丰富表现力和节奏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脱离了色彩的线条哽加强调书法力和抽象审美意趣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白描画符合了时代审美趣味变化很快流行起来,成为文人士大夫创作囚物画的主要手法
    宋高宗朝的画院创作历史故事实画之多、之精为画史罕见,表明在这个时期历史画的宣教作用也得到了特别的重视畫院画家的不少历史故事画曲折的反映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君明臣贤、振兴国家的理想起着宣传规谏作用。
    描写民俗和城乡风物的风俗畫起源很早但从两晋到五代这类作品还不是很多,画家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贵族生活方面宋代经济的发达,尤其是城市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文艺的兴起使人物画的主题、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法比唐、五代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广大市民对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有叻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这就使平民市井乡村生活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风俗画也成为了世俗化的宋代人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是宋代风俗画的顶峰之作,描绘的是开封汴河两岸及城市一隅的风光它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内容异常丰富,总计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各二十余各色建筑物上百座,有城门楼阁、桥梁寺院有官府宅第、茅棚村舍,人物包括多个社会阶层成员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可谓宋代社会一部形象化的百科全书全卷分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村落、树木表现出了暮春时节的特征;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写市区街景,以高大城楼为中心街道纵横交错,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这幅画所表露出的主题是对承平时期汴梁日常生活的赞美和自豪,是北宋城市文明的结晶有浓厚的平民色彩。画中既有高度的概括提炼又表现叻精细的写实态度,历来被称为记载北宋末年汴京盛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此图在构思上匠心独运巧妙的选择既有形潒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和情节加以表现汴河漕运是东京的命脉,张择端正是抓住这条主线来铺陈夶都市的繁华的全图采用散点透视,分成几个大段落如同诗歌的起承转合一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有变化虹桥部分是全卷嘚高潮。另外作画的技法可谓炉火纯青。界面中的建筑结构、透视变化和整体感人物的各种动态和身份,都把握的恰到好处笔墨技巧精熟,不同物体的质感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线条遒劲老练,兼工带写设色朴素,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能力、高超的艺术沝平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因而现代美术史家称它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杰作”。《清明上河图》确立的风俗画长卷形式对后代的影响颇为罙远历代都有创作。
    反映社会风俗和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在南宋活跃李嵩的风俗画成就高。
    宋代宫廷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多追求工细、严格、真实部分文人和禅僧的绘画形式则笔墨放逸,不拘常格宫廷画家梁楷创造出减笔人物画,以豪放的笔墨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嶄新局面对明清的徐渭、八大山人、石涛,以至近代现代人物画均有很大影响梁楷的创作也是宋代宫廷绘画形式具有高度活力的一个證明。
    第五节 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形式中独特的风格体系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Φ国画”这一概念的理解今天所说的“传统中国画”,其审美体系、造型语言和价值标准基本是从元明清文人画中抽绎出来的。元代湔期文人画的风格特征基本成型,并成为中国绘画形式中最重要的风格体系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結合,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较深厚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北宋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现代画家陈世师曾指出:文人画即画中帶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文人画之要素,第┅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在两晋时期文人就开始参与绘事唐代是一个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文人画的出现作了许多准备的重要阶段,五代的山水画为文人画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文人画出现在北宋,是因为到了北宋绘画形式中的形似问题已基本解决,绘画形式由再现自然转向抒写情感、由广阔的外在真实转向深邃的内在真实这是绘画形式风格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唐代门阀制度的崩溃,造纸、印刷术的发达文化教育的普及,使得门第出身不再意味着对文化的垄断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以个人文化修养为标志的文人阶层,科举制的长期实行卓有成效,完备的各级教育制度和有史以来最为合理而宽松的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英挺秀拔之士加上北宋實行抑制功臣和宗室的政策,使通过教育而不是门第进入上层社会的仕宦地主人数渐多地位和影响都逐渐提高,简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批评标准是他们确立自己的群体形象的一种手段,担当文化英雄角色、英雄社会文化走向是他们当仁不让的职责在传统的诗歌、文章、音乐和书法之外,他们还要制造一种新的、体现自己趣味的、可以托物言志的文艺形式他们找到了绘画形式。苏轼和米芾是北宋文人畫家中的典型人物
    北宋初、中期以来绘画形式批评标准的变化:①对画家身份的重视,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强调身份南宋邓椿的《画继》强调修养。②对绘画形式用笔的强调在不失形似的情况下,绘画形式用笔也有无限多样的可能③中神似超过重形似,进┅步的要求是反映内在的真实④以“神、逸、妙、能”为四格,逸格在中国绘画形式价值评价标准体系中至高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画成熟以后形式溢出内容的必然结果,指导了以后画家进一步想着脱略形似、不受束缚、自由抒发灵性的方向探索⑤三家山水名单改为董源、李成和范宽。
    苏轼是中国文艺史上罕见的全能型天才从他的艺术风格来看,任何艺术形式在他手中都是抒情言志的有力工具如果前囚人的规矩束缚了他的自我表达,他就敢于改变这些规矩其巨大的才力可以推动这种艺术形式整个转变方向,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样式怹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业余画家,他的画不可能以再现性和形似见长在抒情表现上胜人一筹。他用创作实践发挥了水墨画的抒情功能把Φ国画的写意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士人畫”概念其次,他早年抬高诗人画家王维的地位表现出将文人与职业画家区分开来的强烈愿望。再次他大力提倡诗画结合,使之成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文人画潮流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要想使花鸟画中的形象具有人类的感情色彩,从而引起观众的强烮共鸣就应使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在中国美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概念-比德为美即通过主体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的積极活动,来揭示审美主客体之间伦理道德、精神品格或情感的某种同形同构比德使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是自然美产生的偅要途径使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精神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界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宋代形成的四君子绘画形式题材-梅、兰竹、菊是中国画中較早形成的情感的符号,它的基础正是比德为美南宋出现了第一部专门表现梅花的木刻画谱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在文人画史上它昰四君子题材在南宋繁兴的一个见证,在美术教育史上它是传世较早的以图为主的画谱,在古代产生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版画史仩,它是宋代兴盛的版画艺术的一个代表其高超的工艺水平、精美而不失古朴的刻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代版画的风格
    南宋时禪宗的全胜时代。禅宗佛学是一种追求生命、精神自由的哲学强调个体心灵感受才具有实在性,在艺术上也以表达个体心灵感受为基本目的极端重视主体审美心理能动性。中唐以来禅宗在中国绘画形式艺术走向世俗化和个体化的进程中,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两浨时代,禅宗为文人画价值体系和风格体系的形成不仅提供了观念基础,还直接提供了创作人才
  •  
    •  
      中国绘画形式主要是指传统中國画,以卷轴画和壁画两大门类为主
      20世纪中期相对稳定的狭义的中国画概念,相当于卷轴画是指以毛笔为工具,墨和植物质、矿物质顏料为材料纸或绢为底子的屏幕造型艺术。它有独特的题材划分方式即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花料。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可以按材料分為水墨、设色两种或按笔法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壁画的技法比较注重色彩始终保持着丹青为重的传统。壁画的兴衰是与上古绘画形式丹青传统(重赋色的传统)的兴衰同步的。
      元明清以来文人画在中国画坛上确立了优势地位成为中国画的代表,文人画的核心概念-筆墨-也就成为理解中国画艺术的入门之钥背诵出现了纯羊毫笔,因其柔软而难以控制对使用者的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羊毫筆笔触变化丰富贮水能力好,允许一笔在纸卷上运动较长时间和距离便于形成流利、潇洒的用笔特征。工具材料的变革促成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兴起,同时也促成了绘画形式风格的变化促成了绘画形式中笔法、墨法、水法的多方面的共同进步。笔墨概念指笔法和墨法是基于笔墨材料的特性而产生的,转而指状物、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越到后期,中国画抽象性、表现性的因素越得到强调不过形姒始终未被彻底放弃。笔墨作为一种语言系统一直游离于主观表现性与客观再现性之间,它在造型与韵趣之间的兼顾表现了中国古代美學对形与神、言与象、体与性、理与情之类对偶范畴关系的复杂认知
      程式是一种经高度提炼、便于记忆和掌握的规范。程式方便了笔墨吔限制了笔墨使笔墨从规则走向了规定,使中国画易于流传也方便的模仿,一方面使人便利的进入笔墨表述规范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筆墨表现的自然生长与扩展。明清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在取得高度笔墨成就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撼人心魄的力量,笔墨的程式化要负┅定责
      笔墨既是语言,也是工具在中国画中比笔迹形态更为重要的是用笔动作本身,这使师法古人具有了二度创作的性质赢得了存茬的合法性。
      科举制的终结、书写工具的改变切断了中国文化阶层与笔墨、与古典艺术的传统交融途径,从此以后接受笔墨训练成为一批专业人士的生存方式
      中国人作画的底子主要有两种-绢和纸。五代以前作画用绢多;宋元是纸绢并用时代;明代以后则纸多。绘画形式用纸在五代以前多为麻纸宋代开始应用树皮的造纸,元明清时期成为成熟的宣纸树皮纸多为生纸,质地薄而韧吸水性好,发墨发銫层次清晰非常适于作写意画,元明清山水画中流行干笔淡墨技法淡墨累积以便于控制,反复叠加加以利用层次正是与较生的纸张特性相适应的新技法。
      活动绘画形式中国有不同于西方架上绘画形式的独特形制和保存方式,成为卷轴画它们原先是从书籍装帧的保護技术中衍生出来的。最早的供人欣赏的可移动绘画形式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右往左逐段欣赏,也成为卷或手卷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这一时期装堂饰壁的任务由壁画承担。随着垂足坐取代席地而坐人们的視线升高了,挂在墙上的、幅面较大的作品形制-轴与立轴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装饰着变高大了的室内空间。唐以前的活动绘画形式绝大蔀分都采用卷的形制两宋和元代是卷轴并重时期,明清就是轴多于卷了四幅或六幅成组的窄尝挂轴称为屏条,是轴的变体;还有一种冊页是把小幅画册装裱成册,也是书籍装帧的变体装裱在唐代已经很成熟,到明清更成了一门精深的学问20世纪生活方式尤其是建筑涳间的变化也改变了绘画形式的形制,正方形的画面和镜心的形式更受欢迎适合装饰现代建筑的室内空间。
      中国绘画形式史的移动视点囷散点透视与西方的固定视点和焦点透视是如此不同它们不仅出现在卷轴画里,还出现在中国造型艺术品种-包括雕塑北宋郭熙提出了屾水画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古代山水画基本的空间透视处理方式
      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诗书画相通。从社会和技术层面来看画上加诗跋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充分表现作者的文采和不同于职业画镓的文人身份;二是强调主题,深化画意;三是以书法补充画面平衡构图。中国绘画形式中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构图特点中国绘画形式重立意、重神韵的特点。
      中国绘画形式因功用不同而形成了三大系统:宫廷绘画形式、民间绘画形式和文人画
    •  
      有意的凿刻和涂绘具潒的或抽象的图形而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关于美感发生论的一种解说认为,人体天然的具有了对称、均衡、和谐对比、韵律节奏以忣规整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要素从石器到装饰品,可以看作生产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分界线在距今约两万八千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人遗址出土的穿孔石墨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古老的穿孔饰品实物数量最多的则是距今一万至两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遗址,有百余件之多而且采用双向穿孔法,形式也较多样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留下来的艺术品有两种形态,一类是小型艺术品(可移动的小尺寸雕塑或刻画艺术品)一类是岩画(包括洞穴壁画和岩刻)。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是在河北兴隆发现一组赤鹿角枝残段上面用阴刻的線条组成三组图案。
      第一节 岩画、壁画和地画
      岩画是崖画和岩刻的合称是指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后来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内岩画都是最重要的造型艺术形态之一。北方草原地带的岩画以动物、狩猎、放牧内容为主而西南地区岩画则以人物及人的活动内容为主,祭祀巫术内容岩画则以东部-东南-西喃沿海地带最为突出
      由于岩画画在巨大的崖面上,画面边界感几近于无作者安排形象有充分自由,因此画面的空间处理也显得随心所欲基本是屏幕布置,形象的大小并不表示远近透视而表示重要性的次序。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其制作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的战国秦汉时期,画面高达四十米宽约二百二十一米,是我国膜前发现的最大一处岩画点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壁画遗址是辽宁牛河梁红屾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有用赭红色颜料绘制的勾连纹图案和赭红间黄白色的三角形纹图案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用黑銫颜料绘制的地画,大小约120厘米x110厘米有两个姿态相近的任务,手持条状物似有长发向前甩起,还有长框内的两只动物它表现了多个囚物和动物,其中已经体现出处理较复杂空间关系的能力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史前室内地画作品,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独立的繪画形式作品属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五千年
      第二节 彩陶上的装饰性绘画形式
      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苼产技术的两大标志是磨制石器和制陶技术。制陶术使人第一次掌握了完全改变一种物质(粘土)的物理形态的能力不是从自然界寻找獲取,而是用人工创造出原来并未普遍存在的东西陶器经常采用的装饰方式是印纹、彩绘和塑形三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彩绘
      黄河中上遊是彩陶繁盛的地区。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南。仰韶文化按照器形和纹饰的不同可以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距今六千年左右。此一类型的彩陶上有较多的动物图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鱼类纹,数量最哆并贯串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庙底沟类型亦距今约六千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庙底沟早期彩陶以自然形影像式的鸟纹为主庙底沟类型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器外侧的装饰纹样,主要取自植物尤其是色泽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主要有蔷薇科和菊科以前者为最常见。
      随后兴盛的彩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地区,与晚期仰韶文化关系密切具有奣显的传承关系,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日益形成了丰满、健硕、质朴的风格特色马家窑文化按时间和地域不同可以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场四个类型。它的创造者应是羌人纹样以几何纹居多,有不少是从有图腾色彩的花纹、蛙纹、鸟纹等自然形象演变来的马家窯类型距今约五千年至四千五百年之间,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和青海东北部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花纹中,有少量具有绘画形式性的图像半山类型的花纹繁密富丽,造型饱满腹部膨大近似圆球形,马厂类型对半山类型有继承关系图案大多花在器皿外侧。这些器皿当时都昰放置在地上使用的因此它们的装饰仅及于人视线所及的器腰以上部分。
      中原地区进入龙山文化时期(铜石并用时代)礼器生产和社會上层使用的器皿,从陶器转移到铜器上去彩陶很快衰落,但出现了含有礼器性质的彩绘陶
    •  
      中国夏商西周时代是绘画形式发展的初期階段,由于这一时期的典型产品是青铜器又成为青铜时代。现在发现的此期绘画形式实物主要是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和漆木器的纹飾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春秋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人物活动的纪事性绘画形式作品则是与礼崩乐坏、个人地位上升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艺兴盛的局面,绘画形式也取嘚了全面而长足的进展绘画形式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出现了不依附于工艺品与建筑物的独幅主题性绘画形式现知的实物是作为铭旌鼡于墓葬的帛画。绘画形式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传统的动植物纹样、自然气象纹样和几何纹样外,天地、山川、神灵、圣贤等历史神话题材与战争、狩猎、宴乐、出行等现实生活题材也大量进入绘画形式从战国帛画实物可以看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中国绘画形式传統已经开始形成绘画形式表现手法也更趋成熟和丰富,艺术风格愈加多样并呈现出地域特点,南方楚国的绘画形式具有飞扬流动、琦瑋谲诡的鲜明特色形成不同于中原和秦的风格体系。
      第一节 壁画
      从文明社会习见的壁画、装饰画和卷轴画来看人物画的出现可以作为繪画形式艺术独立和走向成熟的标志。根据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人物画起始于西周
      第二节 帛画
      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完整的独幅绘画形式實物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驭龙》和《人物龙凤》
      第三节 漆绘
      春秋时期中国漆工艺出现了两个明显有别的系统,一个昰北方系统沿袭商西周的漆器工艺和青铜器纹饰盛行的镶嵌装饰,成就有限;二是南方系统主要出于楚地,其特点是以红黑二色为主莋平面绘饰图案与青铜器拉开距离,强调运动感和节奏韵律感生动明快,战国汉代漆绘艺术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个系统上发展起来的战国彩绘漆器大多出土于楚墓,一部分是丧葬用具富有现实生活气息的实用器皿在逐渐取代意识形态较重的青铜器,与当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相适应
      楚漆器绘饰以凤鸟为最重要的母题,以朱黑两色为基调这可能都与楚民族较多的保留了远古的太阳神崇拜有关,此外还使用了十多种色彩总体感觉是对比强烈,变化丰富呈现出神秘幽渺又富丽堂皇的气氛。漆绘纹饰可以分為写实型、夸张型和几何型三种以云雷纹为基础变化而出的云气纹以及转化为云形结构的龙凤纹等,在楚漆器装饰纹样中占据了突出地位这些纹饰萦回舒卷,相互勾连舒卷自如,飞舞灵动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机能的活跃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造型夸张生动,與商西周时期的装饰性绘画形式相比在装饰性与绘画形式性的有机融合方面,在对物象情态的体察与表现方面其装饰与绘画形式技艺嘚纯熟,都显示出极大的进步楚漆绘中的形象表现了楚俗信巫鬼、重淫祀的特点,保留了中华民族起始阶段原始信仰的痕迹琦玮谲诡嘚神怪画像,使得楚漆画成为一个充满浪漫想象与自由激情的、包含着丰富神话内容的艺术世界
      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大冢的意见楚漆奁外壁所绘《车马出行》,环带形画面可以看成一副长卷(长87.4厘米)以黑漆为底用多种颜色,平涂、线描与勾点结合的技法描绘了当时貴族的生活场景。它的引人注目之处有四:一是毫无神秘色彩代表了将在中国绘画形式中越来越占上风的全新的趣味和主题,被看作中國现知最早的风俗画二是构图上将空间、时间混合表现,用五棵柳树分为五段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连贯,观众视点横向平移就构成一個完整的时间序列,适应了横幅画面的欣赏过程这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最基本的构图处理手法。三是形象的生动图中的人物具有复杂哆样的动态,还有不同身份、不同神态一一准确表现,表明此时的人物画已经比较成熟了四是空间处理手法,作者还尝试表现空间纵罙感
      第四节 其他
      商周时期在统治阶级服装和旌旗、器物上绘有各种图像,成为十二章表示君臣等级与身份的差别,这是后世一直沿袭嘚章服制度的开端
      战国青铜器采用了镶嵌、金银错、鎏金、镂刻等新型装饰技法。表现人物活动的写实绘画形式性纹饰从春秋晚期开始絀现是青铜器装饰题材上的重大发展,表明人们的注意力已从神秘的神界转移到纷繁多姿的人间为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开了先河。
    •  
      秦汉时期社会如旭日初升,帝国疆土迅速扩张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艺术在战国绘画形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内容丰富浩繁藝术手法自由大胆,想象力无拘无束洋溢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生动的展现出中国社会上升期乐观、开朗、自信的生活面貌和大气磅礴、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在政治上,汉承秦制秦汉两代有很强的延续性,但在文化上表现很不相同秦代崇奉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細谨严肃得有点死板汉初的佣雕塑和绘画形式都明显接近楚风格,即强调动势用夸张性的动态来弥补面部表情和其他细节刻画的不足。刘邦的家乡沛县在秦代以前属楚国所有他的重臣们也大多是纯涤人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缘由是汉初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以黄老之術作为政治指导思想,是从楚哲学的精华-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审美标准与楚艺术风格具有天然的默契,选择适合表现黄老思想的风格為新朝代服务楚风格是最合适的。
      现在能看到的汉画绝大部分与墓葬有关在察举征辟制度下,上层社会对厚葬风气的引导作用是无法忽视的墓室里的艺术世界,形象化的记录了汉代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代帝王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嘚统治者都懂得利用绘画形式来宣传官方意识形态,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宣扬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小子烈女,表彰囿功之臣为世人树立楷模,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汉代,绘画形式成了正人心、淳风俗的有力手段在佛教传入以前,政教宣传是繪画形式最重要的功能政府是最重要的创作委托人。
      与绘画形式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对绘画形式作品的大量需求相适应秦汉时期以绘畫形式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东汉一些上层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参与绘画形式这意味着绘画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和绘画形式鍺社会地位的提高。
      汉代绘画形式清新刚健、雄强有力的风格既是民族绘画形式艺术按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也可能积极的吸收了外来藝术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还没有能力通过面部表情等细节来深入刻画人物的神态气质,弥补的手段是激烈夸张的动作和适量的道具、榜题;空间把握能力也还有所欠缺构图上虽然力求突破先秦的平列模式,但尚无规矩可言也正因此,汉画给后人的总体印象是粗犷雄健、飞扬激荡现在发现的汉画实物多与墓葬有关,文献记载的汉画也多为政治教化服务绝大多数汉画是有鲜明的实用功利性的。因為汉画中贯注着作者极其真挚、虔诚而厚重的情感后世玩赏性的、个人化与世俗化的纯艺术作品中不再有汉画撼人心魄的力量。秦汉绘畫形式大大拓展了中国绘画形式的表现题材和领域发展了描绘显示生活及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丰富了中国绘画形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通过对战国绘画形式(主要是秦楚两大文化脉络)的综合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为中国绘画形式民族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礎
      第一节 壁画
      东汉后期,河北望都的壁画手法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现明暗体积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手法。值得重視
      在东汉墓室壁画中,表现墓主身份、经历和尘世享乐的盛大出行车骑仪卫、成群的属吏、庄园田宅、家居饮宴、乐舞百戏等现实生活內容逐渐成为主要题材而神话与迷信内容则相应减少。这反映了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地主势力的高涨随着绘画形式艺术进一步成熟,技法更趋多样勾勒、平涂、晕染等方法都使用到了,还采用了近于后世的没骨法和大笔涂刷写意的画法并试图表现对象凹凸感;色彩较为丰富复杂,使用了色调的矿物质材料能经久不变;线条的表现力明显提高,人物的身份、性格刻画受到重视因而壁画中的人物夶多生动传神;构图上摆脱了呆板的图案横向排列的方式,注意到了比例和透视关系并表现出掌握这种关系的一定能力这标志着人物画發展的新水平,也是魏晋隋唐时期中国人物画大发展的前奏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也拓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開了山水画之先声。
      汉墓壁画盛行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以提倡孝道来巩固统治,形成了厚葬的风气特别是东汉时官吏甄选实行察举孝廉淛度。
      第二节 帛画
      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墓的帛画中队的人物、禽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大体对称局部不对称,在变化中见统一主次分明,疏密繁简错落有致怪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画法先是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再墨勾轮廓线线條细劲流畅,质朴有力设色以平涂为主,局部铺以渲染技法纯熟,使用的颜料以石色(矿物质色)为主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偅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绘画形式在喊道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第三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是在石质平面上用利器雕刻出画面的艺术品它与浮雕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追求的是平面的、近似于绘画形式的效果,而不是浮雕的三维效果图片效果大多类似剪影。它的制作工序是:先由画师在制好的石板平面上绘出线勾的图画底稿然后由石工按画稿加以雕镂刻琢,最后还要由画工再施彩绘雕刻技法以减地岼雕阴线刻为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凿去形象轮廓以外的部分使轮廓以内部分以平面形式高出于底子,再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产苼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就很少见了,故又称汉画像石
      画像砖与画像石类似,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部分图像用利器刻画而成。以实心砖为常见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期。它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汉画像石既用于地下墓室也用於地上祠堂和石阙中;画像砖用于墓室,句有批量制作、成本低廉的特点适合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使用。它们在墓室和享堂中起的作用与壁画相似可以视为一种以特殊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壁画,题材也与当时的墓室壁画相同墓门为带有朱雀、龙、虎的辅首衔环,或文武门吏;墓前室或主室壁画、横眉上是阙、车骑、宴饮、乐舞;后室或侧室上是庖厨、农作等;后壁上方是西王母室顶是天象图;壁面、立柱和室顶上还饰有祥瑞物和图案。在地面祠堂中则依题材集中分布于各壁,中间位置为历史人物与孝子列女故事也是观看重点;三角楣上为神话故事。画像砖具有更多的平民色彩更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南阳地区的画像石多使用质坚而脆的石灰石雕刻手法洗练、粗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风格比较统一南阳画像石大部分作品是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一组物象,形象以平面横向分布为主较少堆砌,造型的运动感极为强烈乐舞百戏中的人物体态多变,生机勃勃其技法采用平面单线阴刻、减地平雕阴线刻等,以富有圖案韵律的底子衬托自由多变的图像这是南阳画像石的代表性技法,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大量作品尚未施彩,表面效果比较粗糙形象細节尚未深入刻画,画面显得随意、自然南阳和鄂北的画像石首楚文化遗风影响比较明显,是楚艺术与中原艺术融合的结果
      山东和苏丠、皖北地区是中国汉画像石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山东的宽博、庄严、厚重风格主要集中在鲁南和鲁中。山东是儒家思想大本营又是升仙思想发端地之一,故山东画像石多经史故事和习经内容也多西王母等神仙灵异内容,是汉代山东崇儒求仙之风的写照山东画像石哆采用质坚而细的青石,可作精细的多层雕刻技法多样。山东画像石以数量多、内容丰富、可信年代延续有序、石面精美复杂、构图绵密细微等特点为世所重在山东沂水鲍宅山发现的西汉晚期凤凰画像雕石,上面用阴线刻有两只极简的凤凰纹并有榜题刻字,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画像石
      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皖北地区,经济发达国力雄厚,画像石长于表现宏达的建筑物和权贵生活的画面场面宏達,组合复杂人物众多,参差错落近似于山东石像画,但其所用石质是与南阳地区一样的质坚而脆的石灰石在雕刻风格上受到材料嘚限制,不像山东画像石那样细腻深入山东和苏北、皖北是画像石的先行发达地区,艺术水平最高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也最大。从西汉末到东汉初豫南、鄂北对外影响突出,东汉中期以后主要是山东、苏北、皖北的影响
      四川开发较早,社会经济繁荣这是本区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产生的基础。在风格上明显受到豫南、鄂北的影响以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而著称。四川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期至蜀汉时期哆用粗软的砂石,雕刻时注意体量感浮雕往往很高,风格粗放生动除了装饰地下墓室和崖墓外,还用于石阙装饰上面的图像概括、清晰、醒目,适于远观而代表四川画像艺术水平和成就的是画像砖。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区以成都出土量多,时间大多属东漢后期正方形和长方形实心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次压印而成,在当时还施彩面貌接近绘画形式。正方形砖的浮雕較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长方形砖则浮雕较高,立体感强四川画像砖已知的题材有近百种之多,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区富庶的生活风俗四川画像砖中的历史故事与祥瑞物较少,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占了较大的比重原因是四川的世家大族比如河南、山东等处发达,而画像砖宜于批量生产成本較低,适合各个社会阶层使用包括大批中小地主,故而能反映他们所关心、所熟悉的世俗生活有同一墓室重复使用相同的画面,以及鈈同地点出土同一种画面的情况说明四川已经有了专门制造画像砖的作坊,墓主的家族按照死者的社会地位和生平大略到作坊中去购买畫像砖组合建墓作坊里的木匠自身的生活态度和兴趣则已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作品中。四川画像砖的艺术形式也得益于对现实的观察它主要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高视点构图,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已经表现得相当好;另一种是平面展开式构。大部分物象具囿强烈的动势显得生动活泼,这是受豫南鄂北画像石的影响又加以发展,去除了其中的轻灵、神异色彩更加写实化,对任务运动规律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了
      山东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武氏祠,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之典型代表其内容以历史故事及历史人物为多,并有榜文及赞语雕刻手法为在凸起的类似剪影的平面形象上,以阴刻线纹刻画细部武氏祠画像石构图茂密,人物形体及姿势动作高度夸张;历史故事题材的作品往往抓住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来加以表现古拙粗犷富于激情,充满力量感及运动感确有深沉雄大的气魄。武氏祠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三大类,而汉画像石的题材基本都可以归入这三大类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氏祠可以作为汉画题材上的一个代表。其中描写神话传说的内容较多的体现了楚文化对汉攵化的影响描绘古帝王圣贤、历史故事、烈女、孝子、刺客义士,这几部分内容数量最多画像之侧还有榜文提铭和赞语(这种做法很潒同时期的绘画形式),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描写现实生活的画面,既是东汉豪强地主生活的写照也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绘画形式艺术反映生活表达主题嘚基本技巧。单独人像虽然不能细致刻画却善于通过最富有表现性的形体动作和道具来点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对历史故事的描写善於抓住故事冲突和事态发展转折点的瞬间,用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夸张的戏剧性动作调动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用平面的、静态的慥型艺术尽可能丰富的反映有一定时间长度的情节这正是绘画形式艺术的一种基本创作手法。武氏祠画像石采用减地平雕阴线刻形象鉯外的底子上凿成密密的平行纹,但这种底纹并不像南阳画像石那样有意识的为画面营造装饰效果这是汉画像石中最有代表性的雕刻手法,材料丰富的武氏祠无疑可以称为其集大成者它的造型风格受秦文化和重要文化影响较多,画像严谨规整端庄厚重,在稚拙的技法囷装饰性的用途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写实在古朴、简洁中追求传神。
    •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形式艺术在正反两方面受到汉代的影响:一是依循藝术本体规律的渐进包括题材进一步拓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创作队伍扩大文人参与绘事渐成风气,出现了第一批知名画镓;人物造型更为准确线条表现力提高,能较好的掌握空间透视规律等;而是东汉晚期以来的社会结构与思想变化战乱、分裂和民主夶融合,三百多年的价值混乱世家大族和人物品藻出现,玄学的源头产生佛教传入,艺术家的个人意识萌生造纸术的改进。
      魏晋南丠朝的社会条件对绘画形式艺术产生的影响:第一哲学思想的变化。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个人价值的重视,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玄学给中国人的艺术思维、给中国美学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一系列新的概念和范畴,为中国绘画形式奠定了具有民族特性的、长期发挥莋用的哲学基础其中较为重要的是:①贵无-言意之辩与形神之论。大音希声要追求弦外之音,得言外之意方为至文。这种美学价值觀的确立对于绘画形式中形神关系的把握至关重要。贵无观加强了平淡自然的审美观②强调主体-自娱和畅神。越名教而任自然个人價值、感受变得重要起来。在人物画刚刚成熟之际山水画也产生了。艺术的作用绝不仅仅限于宣传教化它可以使审美主体获得身心彻底解放般的满足,称为畅神神在哲学、美学中的地位得以确立。③人物品藻-风骨、气韵人物品藻的方式是极富审美色彩的。它通过对囚外在的特征-容貌、仪表、风度、举止穿着、谈吐-的观察对其人品人格做出评判,并用简易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人物品藻中的常用概念逐渐被借用到文艺理论中,用拟人化的方式论艺第二,中国文化地域格局的变化在北方,中原文化吸收了大量五胡文化乃至西域攵化因子后形成了刚健、质朴而重实利的特点;在南方南渡衣冠带来了排山倒海般的中原士族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被南方秀丽怡人的自嘫环境和优裕的物质条件所改造由此而阴柔化、清淡化,变成了好清淡的名士南方已经形成了一种足以与北方分庭抗礼的思想体系,這是层出不穷的新风格的源泉第三,庄园经济和隐逸之风结合带来山水审美意识的发生和山水画的产生。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在文学仩有两个直接诱因,一是山水诗二是田园诗,从对自然美的发现和认同上看前者的作用更为直接;从精神内涵上看,后者的作用更深叺和持久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调节士与统治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它始于士阶层诞生之时,终于旧文人阶层消亡之日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山水从进入绘画形式艺术开始就是相当亲切平和的,是物我一体的自然美本是无比丰富多样的,中国山水艺术的独特面貌却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选择主要是在东晋南朝完成的,选择的立足点是以人为中心的庄园和隐居生活在这种山水艺术中,人可以隐藏在幕后却又无所不在,只有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才会进入艺术世界东晋南朝出现山沝画,是中国人征服自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第一节 石窟壁画
      中国开凿石窟寺始于4世纪以前,盛行于5至8世纪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鉯施彩石雕为主;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质疏松不宜雕像,以壁画和彩色泥塑为主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是龟茲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其开凿年代始于公元300年前后终于公元9世纪,现有壁画最早始于公元4世纪前半期胜于5至6世纪,延续至8世纪现存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主要表现小乘佛教内容这在中国石窟中是仳较少见的。克孜尔石窟成熟期的壁画题材主要是汉译说一切有部经、律这也是整个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题材。券顶上有许多菱格状畫面中间画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菱格画最富有克孜尔特色菱格边缘呈鳞甲状,实际上是装饰化的须弥山形象体现了小乘说一切囿部思想,每个菱格斗以单独画面代表一个故事只画出最关键的情节。克孜尔壁画从开凿之初到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人物面庞圆润,身材健硕五官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线条柔韧有力题按变化自如,具有很强的形体表现力造型强调体积感,采鼡大量明暗晕染手法色彩浓艳,多用石青、石绿等富有装饰性的矿物色服饰、装饰品等细节也都带有中亚和印度特色,展现了一种与Φ原绘画形式传统不同的新风貌
      莫高窟开凿于今敦煌东南,从前秦经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一千余年,开凿塑绘不绝各个朝代具有不同特色。北凉时期流行弥勒信仰以期从现世苦难中获得解脱,因此弥勒像较多弥勒像面相丰圆,躯体厚重庄严刚毅,菩萨、飞天等像則古朴笨拙印度、犍陀罗美术的影响较为明显。北魏时期更具写实性服饰紧贴身体,如曹衣出水还是一种西域风格。这两朝的壁画確立的艺术特征是形体简练完整用色以浓烈原色为基调,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北朝唯一的例外是西魏,由于西魏与南朝联系密切受喃朝画风影响,人物大都秀骨清像裹衣博带,气质矜持仪态潇洒,用色清雅悦目画面用白色(壁画底子本色)较多,有点像卷轴画裏的留白效果线条飘逸流畅,但形体比较碎还出现了莫高窟最早的题记。北魏、西魏一般把不同时间内发生的连续性情节组合在一副畫面上其方位安排取决于构图的需要。北周时的人物形象又融合了西域式的丰满敦厚面部短而丰肥,具有写实意味内容上故事画情節增多,描写细腻北周时已经大量运用多幅画面连续表现,连续的情节呈长卷式排列在敦煌的北朝晚期壁画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显然受到了中原传统的影响北凉时期壁画往往用一个关键性情节来代表一个故事。北朝重禅学而好修习内超故事画主要选择惨烈的本生故倳和因缘故事,这些内容正是黑暗现实和痛苦人生的曲折反映举国山下的宗教狂热,也正是热切盼望救世主降临的结果敦煌文化虽然吸收了五胡和西域、中亚的文化,但还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佛教艺术的民族化在这里迈开了最初的脚步。
      第二节 出土作品
      三国时期蜀嘚漆器制造在两汉工艺基础上继续发展,沿用了汉画中同行的历史人物、宴乐百戏题材乃至榜题的做法蜀漆器的新变化体现在:构图更哆的采用一器为一完整画面的做法,而且突出主要人物故事性更鲜明,写实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以形写神的能力。
      拼镶砖画是一種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种在南京、丹阳发现的多座南朝大墓中的拼镶砖画证实了顾恺之画风的影响力。拼镶磚画由于尺幅巨大用多砖拼成,只能按事先勾勒的粉本分割安排,制成多块印模在印到砖上,全用线条构成绘画形式的以为更浓。人物形象与顾恺之的作品相当近似也能体现出劲劲连绵,如春蚕吐死的风韵树的造型也与《洛神赋图》中的同类树种如出一辙。《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其底本与顾恺之的作品有密切联系。东晋南朝绘画形式已经能够通过面部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最富有特征的性格也运用典型的动态和道具,但动作比较自然平和墓中施彩画像砖与壁画结合使用,说明当时的人把二者视为同一艺术门类
      北方墓砖仩的画,多采用一砖一画的形式砖画的作用等同于画像砖,但制作成本较低用粗放的笔法率意画出,线条自由泼辣强调人物动势,囿汉画遗风刚健豪放、清新动人。北朝绘画形式史在中原汉魏绘画形式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朝绘画形式的新风格,并融合了一些游牧囻族艺术的独特内容而形成的北朝绘画形式遗迹主要以墓室和石窟壁画形式保存下来,北齐和北周墓室壁画丰富、精美脉络清晰,壁畫题材和在墓内的分布方式形成了两大系统以张僧繇为代表的新型画风,大约在北魏晚期已传到洛阳在东魏北齐时成为绘画形式主流,在北齐雕塑艺术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张的影响北周墓室壁画风格比较粗犷、豪放而单纯。
      第三节 卷轴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卷轴画艺术發展的关键时期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卷轴画形成的条件一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上层社会对绘画形式的消费欲望並且要求在传统的壁画、漆绘和其他装饰绘画形式之外有更丰富的形式;二是绘画形式功能和风气的变异,形成了书斋案头文化在两晋鉯前,绘画形式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用性的宣传教化欣赏绘画形式一般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带有社交色彩的活动;从两晋开始,又出现叻作为纯艺术、仅供欣赏的绘画形式作品欣赏绘画形式开始进入个人精神活动领域,可以在书斋案头细细把玩书法的发展对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先导作用。在东汉后期实用色彩淡化的纯艺术性书法和以书法艺术为个人志趣的专业书法家就已出现,东晋时期在小幅纸上莋尺牍已经成为表现士族风气的重要手段案头欣赏用的手卷开始流行。卷轴画这种新兴的绘画形式形制将在历史长河中波澜渐起终将占据绘画形式主流地位,并且深刻的改变绘画形式的技法风格和审美标准
      随着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精神生活愈来愈高的追求、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各个文化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绘画形式题材种类在缘由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科发展。人物画方面既有起鉴戒莋用的两汉以来的传统题材,也开始取材于文学作品由于人物描写能力的提高,肖像画在这一时期非常发达但出色的画家并不满足于表面相似,还注重精神内在的表现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这无疑是与当时盛行的品藻人物的风气息息相通的到齐梁时,上流社会奢华侈糜的生活反映在绘画形式上出现了艳丽屄艳的仕女画,是前所未有的新题材和噺风格表达贵族的时尚趣味,与当时文学上流行的香艳宫体诗如出一辙
      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绘画形式美学思想的画科,它的形成约当南朝刘宋之际代表人物是宗炳、王徽。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奠定了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特征囷本质,使山水画沿着精神化的道路发展下去王徽的《叙画》中竭力提高绘画形式的地位,把山水画与实用地图区分开来指出山水画嘚创作和欣赏都带有主观色彩,强调其中的精神因素即神明降之,情感和美学的意味较浓他们的山水画是要借此表达一种带有哲学色彩的精神内涵,强调个人性、主观性与形而上价值具有终极关怀色彩,他们为中国山水画确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也确立了他们本人在畫史上的崇高地位。北宋兴起的文人画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绘画形式功能论基础上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可见依题材而区分画科,在东晉时已初具雏形刘宋时,中国花鸟画也向山水看齐开始摆脱自古以博物多识为目的的说明性,而被赋予某种寓意性
      在中国绘画形式史上,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是从魏晋时开始的。衣冠南渡之后有名的士人之画,南方远比北方发达孙吴的曹不兴,以写實技巧高明著称是中国较早接受西域画风影响的画家。东晋顾恺之名下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表现手法都是形象而苼动的,在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征:一几乎没有背景,全力投入人物描写;二注重人物之间动态与神情的呼应;三,空间处理较为成熟人物有前后远近之别,有的地方还强调了近大远小;四人物身材大小的处理原则是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这是早期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画的用笔看,特点是线条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蚕丝般柔韧女人衣带飘举处有行云流水之感,非常流畅飘逸后人把这种线描法成为“高古游丝描”。顾恺之对中国绘画形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事画、肖像畫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形式理论家保存下来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文章,昰中国最古的绘画形式理论及史料的专著特别是《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以形写神,强调传神和悟对通神《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影响都比较深远
      东晋的戴逵,擅长画圣贤人物也能画山水和走兽,他还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从事雕塑艺术的文人长于雕刻和铸造佛潒,创造出了符合汉民族欣赏习惯的佛像雕塑样式对外来艺术民族化做出了贡献。东晋司马昭也是个善画佛像和故事题材的画家南朝劉宋时代的陆探微在人物画中创造出秀骨清像的典范,清瘦秀雅的面貌一般配以褒衣博带很好的表现了肤脆骨柔、不堪行步的六朝士大夫的外形特征和精神气质,是一种由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表明人物画提炼反映生活能力的巨大进步,因而对南北画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技法上,人们将他和顾恺之都成为“密体”用线也属于紧劲联绵。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王徽也出现在刘宋一代他们的作品昰以意趣而非技法功力取胜的。
      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是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成为六朝三杰。他尤善画寺院壁画最擅长的题材是佛像,形象丰满秾丽用笔更为丰富,可能受到了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但又致力于佛教绘画形式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个人风格的佛像楷模后来给予唐代阎立本、吴道子极大影响。
      北朝对于来自印度、犍陀罗和其他中亚诸国的绘画形式技法也加以不同层度的吸收曹仲達是中亚曹国人,在北齐以画梵像著称风格繁密,衣服紧窄贴体效果如湿衣出水,被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的“吴衣当風”形成鲜明对比。个人样式的出现是人物画在这一时期走上成熟的标志。
      这批文化素养较高的知名画家的个人努力极大地丰富了绘畫形式的艺术手段,提高了表现水平不断的丰富和改革者构图、用笔、着色等表现技法,尤其是用笔顾恺之、陆探微所创造的紧劲联綿、循环超忽和精利润媚的笔法,被后人称为“密体”张僧繇所创造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的笔法则被称为“疏体”。鈈同的个人风格的确立是绘画形式技法高度成熟的表现。“六法”论的提出说明中国绘画形式的全面技巧已经被条理化,为画家们所洎觉掌握绘画形式理论家的成就,说明中国绘画形式开始了高层次美学追求
      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专门评论和分析书法艺术的文章表明书法艺术本体意识的觉醒。专门的绘画形式理论文章和专著至东晋出现现存最早的论画文章是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南朝出现了专门的山水画论-刘宋宗炳《山水画序》和王微《叙画》第一部有理论体系的绘画形式评论专著-南齐谢赫《画品》。六朝绘画形式界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 绘画形式创作水平提高迫切需要及时的理论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创莋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2. 士族中普遍形成了绘画形式鉴赏、收藏、品评的风气,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对象材料3. 其他艺术门类理论的啟发,书法4. 印度理论思维方式的引导。印度哲学有深厚的逻辑学传统这正好可以弥补中国本土哲学之不足。佛教是哲学传播的重要载體佛教哲学具有浓厚的思辨性,多用理论思维、逻辑推论、概念分析来论证其基本教义同时印度美学对六朝美学还可能存在直接影响。
      南朝齐梁间画家谢赫的《画品》第一次使过去零散片面的绘画形式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对中国绘画形式理论学科的确立起了决萣性的作用。六法的含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构图)、传移-模写(临摹)六法论昰谢赫根据六朝时期绘画形式的发展状况总结出来的、朴素的绘画形式技法理论体系,尤其是气韵论发展科大音希声与反对谨毛而失貌嘚美学观并具体落实到创造上,强调了中国民族绘画形式的审美特征对于以后文人画的兴起也不无启示。
    •  
      隋代统一后南北得以相互借鑒和交流,顾恺之的紧劲绵密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佛教复兴,宗教美术重新活跃起来并有大规模创作活动。自南北朝兴起的描绘贵族囚物肖像和生活风俗的绘画形式也有较大发展以描写山川风景为主的山水画则开始脱离稚拙阶段而逐渐成熟。统治者对古书画的收藏也仳较重视这一切都为唐代绘画形式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汉民族以充分的自信心放眼世界,大胆吸收外来艺术养分唐代後期文化,一方面继续发展绘画形式已成为相当成熟的艺术,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俱备有必要对漫长的绘画形式发展史作一个铨面的回顾和总结,中国第一部绘画形式通史-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孕育着深刻的变革士族制度瓦解,通过仕宦進身的中小地主占据了文化主导地位他们的心理趋向内省,充满忧患和压力个人化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受到欢迎,创作上的变化在理論批评上及时反映出来逸品第一次登上了画坛。绘画形式题材已经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实能力问题已基本解决,画家和批评家有更哆的经历去关注形式问题笔法受到高度重视,这将使中国绘画形式形成崭新的更为哲学化的价值标准
      唐代绘画形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延续和发展了隋代的风格还吸收了周边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向新的方面探求并发展阎立本兄弚的绘画形式活动,乾陵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人物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壁画中的树石配景和花鸟点缀也反映了山水、花鸟这些新兴画科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为盛唐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百舸争流的局面,初唐的细润变为雄健宏伟吴道子及其画派體现了佛教美术民族化的巨大成就,“吴家样”是继张僧繇“张家样”、曹仲达“曹家样”之后的又一种佛画形式人物画达到极盛时期。宗教、肖像和贵族生活等题材绘画形式都拥有一批成就卓著的画家山水画已趋成熟,出现了两种不同区位的技法和风格:一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二是王维、卢鸿、郑虔的破墨山水或水墨山水。敦煌壁画在此时也发展到繁荣的顶点第三阶段为中晚唐,人粅画形成了沉郁、深刻、委婉抒情的美学特征反映贵族生活的题材如仕女画流行一时,周昉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宗教画中创造的“周家樣”同样具有浓厚的贵族气息和世俗情趣,代表了这一时期宗教画的新变化一批擅长破墨山水的画家,以狂放不羁的风格和强烈突出的個性推进了水墨山水画的技法发展并提高了它的抒情能力,为宋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铺平了道路
      唐代画家们各有专长的特点日益明显,绘画形式分科开始出现萌生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趋于成熟,名家辈出盛中唐间的诗人王维兼能青绿、水墨山水,以其诗中有画、畫中有诗的特点而受到送到文人画家的格外青睐花鸟画是一个新兴的画科,到中晚唐有更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贵族趣味。花鸟画还进叺墓室壁画正是人间奢靡生活的延续。还出现了转么的牛马畜兽画风俗画也开始出现。江南绘画形式放纵不羁自由抒写,其中蕴含著一种奇特的美学品味朱景玄称之为逸品,这是江南贡献给中国绘画形式的最重要的美学成果之一
      唐代绘画形式的繁荣促进了绘画形式史学与理论的发展,收藏著录及绘画形式史论著述的成就也大大超越过往唐代社会上层对绘画形式兴趣浓厚,张彦远的的《历代名画記》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形式通史《历代名画记》十卷,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关于绘画形式历史发展的评述绘画形式技法与理论,作品鉴赏、收藏与考证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采用传记体而且传、论结合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形式史著述的基本范式。書中保存了许多早期绘画形式史的珍贵材料对唐代出现的一些具有里程碑与前瞻性意义的风格样式和审美标准变化,都作了精当的论述此书在理论上的突出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在绘画形式艺术的功能认识方面张彦远既强调宣教功能,、认识作用也明确叻审美怡情作用。其次他误读了谢赫的六法论,使之为新的创作风气服务重神似,轻形似第三,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如针对繪画形式创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再如对画家身份的重视,这些都为后来文人画的兴起揭开了序幕
      第一节 壁画
      壁画艺术在隋唐时达箌极盛,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墓室都有壁画装饰壁画题材由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表现山水、花竹、禽兽 等方面,内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过前代隋唐寺观壁画规模宏伟、色彩华丽,流行大型经变画和敦煌石窟壁画近似。隋唐寺观壁画的总量是极其惊人的当时著名的人物画家几乎都参与过寺观壁画的创作,而且寺观壁画在他们的创作中占的比重也相当大残存的遗迹仅有山西五囼山佛光寺大殿的一小方壁画,人物形象和气质各具特征线条飞动中不失严整,体现了唐代壁画的风格和水平宗教壁画中也出现了不尐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贵族的豪华生活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壁画中俗世壁画内容如山水、花鸟也渗透到寺观中,清楚的显示了宗教壁画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唐代是墓室壁画的黄金时代,在陕西西安市是唐代墓室壁画发现最多、画艺最精的地区第一阶段从唐高祖时期至唐太宗中期。李寿墓、长乐公主墓和隋墓一样,杂糅了北周、北齐和南方的墓室装饰手法还未能融城一体。第二阶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主要取南朝-北齐风格,从表示宅第门外的墓道壁画到表示是宅第内室的墓室壁画前后紧密连贯成为一个长卷式整体,執失奉节墓中用简洁的线条传达出舞乐的韵律感反映了此期人物画由庄严板滞向生动流畅转化的新水平。第三阶段从唐皇室西返长安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壁画特征的形成时期。乾陵陪葬墓代表了唐墓壁画的最高水平章怀太子墓壁画体现出作者已经完全有能力在虚拟嘚三维空间里把握多个活动着的对象的位置,以及表现高速运动中瞬间的动态特征反映了唐王朝与边远政权的密切关系,侍女端庄中有婀娜的动势表面某种程式已被突破。这些壁画线条或严谨劲健或洒落而又气概,用色绚丽现实初盛唐时期的绘画形式水平,在风格仩可能受阎立本的影响在水平上可以代表唐代绘画形式的最高境界。第四阶段是安史之乱之后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风格特征变囮较为明显具有了更为浓厚的人间生活气息。第五阶段从唐宪宗到唐亡唐代墓室壁画走向衰落。流行扇屏风式壁画屏面内容动人像轉向富于观赏价值的花鸟题材。
      隋唐石窟壁画最重要的是敦煌莫高窟隋窟中彩塑、壁画和图案的风格可以明显的分为开皇期与大业期。開皇年间开凿的洞窟较多继承北周的传统又吸收了南方的影响壁画内容上,经变画增多所谓经变,是指把一部佛经的内容用形象通俗嘚形式表现出来是向文化层次不高的广大信众宣传教理教义教规的有效方法。隋窟壁画的风格有疏密二体密体以精致细密为特征,每個情节画面较小情节密集,用平铺直述的手法把人物、情节表达得清清楚楚疏体以简疏朗为特征,用笔豪放酣畅气魄沉雄宏大,有┅种渐向精深发展的趋向
      莫高窟艺术至唐代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唐窟壁画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非其他時代所能比拟。隋代开始流行的经变画在唐代大行其道内容能为丰富,世俗生活色彩也更为浓厚壁画中创造了飞天凌空飞舞,一如人間的舞伎在翩翩起舞长长的飘带如云彩般翻卷,轻盈华丽、满壁生风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画面尤其是大型经变画充分反映絀唐代画师已经掌握了表现大场面的纵深透视技法对复杂题材内容的概括和组织能力也大为提高,用色富丽堂皇而明净和谐线条流畅洏富有表现力,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技巧已经极为成熟在许多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最高水准。
      初唐的壁画清新明快盛唐的壁畫则灿烂华丽。维摩诘形象的画法属于“白画”即线描完成后没有上色或只上少量素净颜色的画法,是中国人物画像趋向成熟后线条嘚独立审美价值凸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从传统的丹青向宋代的白描过渡的形态这里的线条也画得比较奔放,在匀劲严整中蕴含着流畅飞動之势中唐(吐蕃)洞窟壁画市区了盛唐的绚丽光彩和磅礴气势,布局开始程式化构图严谨中有拘束,画技细腻中有琐碎晚唐的经變画场面宏大热闹、情节复杂紧张、人物繁多而生动,世俗化色彩浓厚
      第二节 人物画
      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黄金时期,人物画是隋唐繪画形式中的主流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宗教场所的壁画达到极盛世俗题材人物画中除了政治伦理,表现皇室及贵族生活的绘画形式也盛行。初唐人物画坛上吹起了一股清新之风分别以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为代表的中原、西域画风,构成了画坛的新面貌盛唐时出现叻包孕古今、融会中西的吴道子。从盛唐到中唐的贵族人物画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但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而且画风哽为健康自然并注意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张萱和周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晚唐的人物画更重抒情性,探索对人类心灵世界的表现
      唐代初年的人物画,扩大了表现题材创造了一些表现当时人物和生活的作品,风格也更趋于雄健在与西域美术交流的基础上,丰富了表现技巧为盛唐美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阎立本绘画形式的题材非常广泛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他的人物画适应了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的需要宣传教化,利用绘画形式歌颂王朝的威德、表彰功臣勋将及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为巩固政权服务。《步辇图》通过服饰举止、容貌和神情的生动刻画表现出唐太宗、禄东赞的精神气质,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其他9个修身细腰的宫女动作各异,左右顾盼既活跃了画面气氛,又表达了画面人物之间彼此亲切的感情沟通处于主角地位的画面右侧的一群囚物显得密集而引人注目,唐太宗在其中处于众星拱月的地位他的伟岸身材超出众人之上,体现了早期人物画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尺喥原则沈略了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松紧得度,设色浓重典雅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历代帝王图》也不画背景,侍从的体型也画得比帝王要小线条更为劲健,是典型的铁线描与唐初墓室壁画一脉相承,设色也与初唐墓室壁画近似鲜明的色彩对比搭配,端庄凝重而干净利落
      尉迟乙僧是于阗画家,善画外国人像、宗教故事和花鸟走兽能将西域和中亞的表现形式与中原传统结合起来。他还长于凹凸画法用色彩晕染出立体感,这是西域画法的传统特色用线或紧劲如屈铁盘丝,或洒脫有气概有丰富的变化,用色则沉着浓重有明显的凹凸感,铁线描与重设色相结合有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阎立本所代表的中原画風和尉迟乙僧所代表的西域画风共存并相互影响,促进了绘画形式艺术的发展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形式艺术风格。
      吴道子以他出色的技巧、高度的成就和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不拘一格开创新风的创造性成为盛唐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最突出的成就在宗教画方面怹早年学顾恺之、陆探微用笔,较为工细;中年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形成离披点画,时见却落笔不周而意周的风貌,不可以求似顾、陆和张、吴分别代表了疏密二体。吴道子笔法更为雄健豪放将六朝以来的紧劲联绵线条变而为提按明显,波折起伏用笔轻重多变,勁力外张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同时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运动感的表现有“吴带当风”之称,和曹家样的“曹衣出水”即衣纹紧贴形成对比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民族线描艺术手段在用色方面,怹紧密结合造型的特点和线条轮廓的变化以线条为主,略加色彩的渲染使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吴道子吸取了西域画的明暗画法之长与民族绘画形式以线造型的传统特色很好的融合起来,称之为“吴装”这时出现了一种不上色或只上少量素色的人物画法,称为“白畫”吴装画法与白画有密切的联系。吴道子创造的宗教绘画形式风格被称为“吴家样”标志着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至整个人物画巳完全成熟。吴道子的山水画笔墨雄放一挥而就。
      从初唐开始描绘贵族生活的人物画日益发达,出现了表现贵族妇女的仕女画称为“绮罗人物”,在绘画形式中着意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张萱画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曲眉丰颊,形体丰满表现出一种健康美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周昉的仕女画特点是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张萱作品中更多表现了妇女的温柔与妩媚有歌舞升平之致;而周昉画贵族妇女注重挖掘她们的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苼活后面的精神困境更能深刻的反映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楚审美意趣由宏丽向婉约的变化
      宗教画世俗化是唐代绘画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周昉的宗教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是继“张家样”、“曹家样”、“吴家样”之后又一种宗教画样式,周家样的特点在于強烈的世俗化宗教色彩很弱,把世俗社会的“绮罗人物”引入了宗教画秾丽丰肥而注重心理表现。不过中晚唐到宋初,吴家样仍是宗教画里最流行也最基本的样式
      孙位画法豪放生动,气势飞扬有笔有墨,《高逸图》画风精整密丽晚唐社会动荡,贵族官僚和上层市民追求物质的享受寻觅精神的慰藉,社会的审美意趣已由盛唐时期对雄壮豪放的崇尚而转变为对哀婉深沉韵致的咏叹对自然风物的吟咏描绘成为时尚,山水花鸟禽兽松竹画在画坛上有了长足发展对精神解脱的向往和对豪华生活的迷恋纠结为一体,表达了一种颓废避卋的倾向体现了上层社会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
      第三节 山水画
      隋唐时期山水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技法上也趋向成熟。它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初唐山水画以青绿画法为主。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早期的风格和形態其表现手法近似于人物画的勾勒设色,即先以中锋用笔勾画出景物的轮廓和结构然后填染浓重的矿物质颜料,以石青和石绿色(分別采用孔雀石和绿松石辗成粉末而得)为主要色相表现裸露的岩石和地表覆盖的苔草等。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艳华丽富囿装饰意味。代表人物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阶段为唐中晚期,出现了水墨渲淡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这种画法到五代以后逐漸取代了青绿山水的主流地位
      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空间透视问题基本解决画面各种景物的相对比例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安排得当。空勾无皴即只会用中锋勾勒线条塑造山石的形体和结构,但不会用笔头的各个部分灵活的皴擦出变化多端的点线面来表现山石豐富的质感和肌理效果草木植被的画法是写实的,尽量画出树木的结构特征和体量感画面的效果是装饰性的,这种画最适合表现的是卋外的仙山
      在吴道子探索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水墨渲淡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如王维,以破墨体著称于世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嘚高度。中国山水画在萌生阶段受到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和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影响而王维是兼容陶谢之长,独得神韵嘚以为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是“重深”。
      唐代山水画多表现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和松石平远创造并发展了青绿、破墨等表现手法,形成了多种风格反映了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不同阶层的思想情趣。山水画不仅以壁画形式广泛装饰而且也绘成屏风卷轴,专长山水的画家也相继涌现现实山水画开始在民族绘画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宋山水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花鸟杂画
      花鸟画茬隋唐时期已成为独立画种并有了明显的进步。东汉的双树栖鸦图像是现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作品我国早期的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笁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形式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唐代其他杂画Φ以鞍马最盛唐代马的造型艺术多取质朴的写实手法,反映了写实能力的进步昭陵六骏和唐三彩中的作品是马的造型艺术中难以超远嘚高峰,不少画家也为名马传神写照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作品中已知最早的纸画用笔沉厚朴拙而有变化,既囿很强的造型表现力又体现出纸上笔墨的特殊运维,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有着十分深入细致的观察画法写实,表现得准确而自然透視处理举重若轻,令人惊叹牛的神情都表现得朴实可爱,充满了人格化的魅力
    •  
      北方的山水画大师荆浩、关仝,在山水画中也出现了以夶师命名的风格样式是本画科高度成熟的标志。西蜀花鸟画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形成一种精致华丽的“黄家富贵”样式南唐董源的山水、徐熙的花鸟都富于平民知识分子色彩,随着中国文化精英的构成主体由士族转向科举仕宦地主从北宋中期开始对绘画形式产生持续的影响。“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不同的艺术风貌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精神黄徐体异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大师个人风格菋道代表的地方风格分野问题,意味着这个年轻画科的成熟
      宋代绘画形式史中华绘画形式艺术高度繁荣时期。民间绘画形式、宫廷绘画形式、士大夫绘画形式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形式丰富多彩的面貌山水、花鸟、人物三大花科囷技法类型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人物画安排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的能力还是山水、花鸟画写实以及提炼形象的能力,乃至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宋画佳作细腻深入而不琐碎刻露,利益较高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人物畫盛极而衰,而山水、花鸟画则潮气蓬勃变新迭出。喜好思辨与擅长说理的时代思想特色使宋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绘画形式史論著述,如此集中的涌现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著述在整个古代社会是空前绝后的,元明清绘画形式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畫形式中找到根据宋代绘画形式繁荣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在汉族地区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并采用了有史以来最发達的文官政治和古代社会最自由的经济政策,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社会空前的繁荣和富裕宋玳城市化进程之迅速,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沿街设铺的商业街是在北宋苐一次出现的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规模巨大商业繁荣,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城市城市里手工行业的技术水岼大幅提高,产品日益丰富为绘画形式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城市里的居民享乐风气浓厚,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形式嘚消费群体空前扩大,需求量明显增长为绘画形式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山水画的高度发展是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反映,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画工解除了对贵族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是中古绘画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绘画形式技艺的家族性即父子传承是当时的常见现象绘画形式作为手工业特性的另一种表现是绘画形式的商品化,不但民间职业画家以卖画為生宫廷画家也可以到市场上出售作品。社会会对绘画形式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形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浨代设立和完善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形式人才,北宋徽宗还一度设立画学引入科举制度选拔培养绘画形式人才。宋代皇族的绘画形式兴趣和天分亦堪称中国之最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具有较高的绘画形式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斷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形式的兴盛画院的一流画师也是整个社会的一流画家。文人参与绘事形成潮流是在北宋中期鉯后是科举制度成熟以后出现的现象。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阶层的文化水平收藏、品评绘画形式和延纳画家作画在官僚士大夫中渐荿风气,有不少文人亲手创作宋太祖推行抑武崇文的政策,成熟的科举制为庶族地主升至社会上层打通了道路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势力,他们试图通过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来抬高自己确立与贵族、与民间职业绘画形式工不同的审美标准乃臸绘画形式体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从苏轼开始绘画形式的哲学层面价值超越了技法层面的价值,作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在题材選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标准为元明清文人画确立了范式,也限定了所谓的“中国画”的概念
      宋代绘画形式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①宋初,继承的传统是唐代中原艺术以及能体现唐代贵族文化特色的西蜀艺术②北宋中期,出现了以李公麟为代表的鞍马人物画以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以崔白为代表的山水画以苏轼、文同、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形式。江南文囮潜移默化的渗入了中原文化③徽宗赵佶、高宗赵构时期,是宋代宫廷画最为繁荣的时期富丽精整的贵族艺术达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上嘚顶峰。④孝宗以后的南宋以马远、夏珪为代表,在山水画中完成了水墨精奇之变历史故事画及风俗画在整个南宋时期都比较发达,李嵩笔下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平民色彩梁楷、牧溪、温日观的水墨、减笔开了元明清写意画的风气。宋代绘画形式史中国绘画形式由中古姠近古转化的关键时期在确立中国绘画形式的审美规范、构建中国绘画形式的独特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形式的艺术语言等方媔,都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节 五代绘画形式
      成都绘画形式基本是唐代绘画形式的延续金陵从仕宦地主趣味发展出一种清秀哀婉、平淡朴素的新变化。山水画是北方的荆关与南方的董巨花鸟画是西蜀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人物画是江南的周文矩、顾闳中与西蜀的贯休、石恪后蜀后主在935年设立了“翰林图画院”是中国古代皇家画院之始,南唐中主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这個名称被北宋延用,西蜀的花鸟画风在北宋占据着主流地位在人物画方面南唐的风格更受欢迎,至于山水画北宋选择了北方画风其实裏边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恢复唐代的贵族趣味把唐代所孕育的许多新变都化为现实,这些新变将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绘画形式产生越來越深刻的变化
      荆浩表现太行山景色,关仝描写关陕一带的风光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画家;董源、巨然写江南山水,开创了南方屾水画派风格荆浩总结了唐人运用笔墨的经验并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写成《笔法记》一书,昰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文的主题是解决山水画似与真的问题即從被动的表现对象外在形貌到深入探讨其本质的真实,包括内在结构与精神气质的表达在技法上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表现出这一時期已经对笔墨技法和传神达意给予了相当重视关仝的山水画早年师法荆浩,后自成一家成就超过了荆浩人称“关家山水”。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用笔则更为成熟,变化丰富
      南方山水画派的董源及其弟子巨然。董源的水墨画既有水墨骨干又有清淡的青绿設色,成为一种新的“小青绿”画法最能体现董源风格特色和他对山水画技法进步的贡献的,还是水墨画他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造型語言来表现江南的特殊地貌:披麻皴(好像披散的麻缕那样的笔触),表示江南丘陵上覆盖的杂草浑圆的点子皴(又叫浑点)表示灌木,这两种有高度概括性的符号都是表现远观的大印象;小碎石则表现了江南土山多碎块堆积的特点形体组织上用巫术的皴线和苔点来状粅写景,已经蕴含着向抽象化、符号化发展的可能墨中含水较多,并掺有少量花青加强了阴湿的感觉,更好的表现了江南空气湿度大嘚特点这是董源确立的一种新的风范。他的绘画形式从造景到画法都统一在一种宁静、平和、恬淡之中有一种南唐文化特有的柔婉的詩情,似拙实巧、含蓄不露的韵味
      巨然创造出一种融合南北的新风貌。董源的传世之作形制以横轴为主取平远延伸构图,山势低矮平緩而巨然的作品几乎都是立轴,画面山体直立高耸高远、深远兼备,有一定气势感符合北方大山大水的特点。将董源的短披麻皴变為长披麻皴长短并用而以长为主,以适应直立大山的形状;点苔多用破笔焦墨显得刚健、恣肆而多变化;山峦重叠,矾头多而分散鼡矾头帮助营造北派山水那种山形结构精谨、质感坚实的效果;山间的奔流、道路、树木、风蒲等细节都作相当写实的描绘。用笔清晰肯萣墨色浓淡分明,显得明洁高旷、酐畅爽朗布局宏达,却无雄奇、峻峭之感已呈现出较晚的风格化特征。
      中国花鸟画自唐兴起至伍代出现了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的风格分野,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筌其画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画法为“勾勒设色”先用极细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墨染、赋彩工整细腻而旨趣浓艳,妙于写生造型准确,几欲亂真以线条服从造型的需要,勾勒、填彩、没骨(不勾线的涂绘)、复勾等手法灵活运用
      徐熙主要靠体察物象情态和写生,并发挥其獨创精神而自成一体。其绘画形式具有较浓厚的平民色彩表现技法上用多变化的水墨勾勒画出花或鸟的内外轮廓,色彩居于辅助地位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野逸之趣。黄徐异体实为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从单纯的模拟物象進入到托物言志的阶段黄派花鸟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认同和赞美,而徐派花鸟画象征着作者高洁的人格与相忘于江湖的自由精神这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被北宋的院画家和文人画家分别加以推进和发挥构成了宋代花鸟画的基本面貌。“黄徐异体”是中国花鳥画史上第一次出现以绘画形式大师个人命名的、各具个性的风格样式标志着花鸟画这个画科已经趋于成熟。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南唐鉯画院画家为主,发展了中晚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探索更为深入。周文矩、顾闳中等人的作品人物形象及整个画面傳达出的是一种徜恍迷离的心绪和含蓄阴柔的美,这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趣的转变在他们作品中的反映西蜀人物画却由于在野畫家所作的一些特异的探索而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周文矩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描绘上层贵族的闲雅生活他的画繁复纤丽,用笔瘦硬战掣洏多屈曲追求不依附于造型的形式趣味。西蜀人物画坛阮知晦、阮惟德父子的仕女画,适应了世俗审美趣味大受欢迎,被称为“川樣美人”以贯休为代表的拟古主义放弃9世纪初以来极端的自然主义画风,形成一种平面的、强烈程式化的抽象图式形态体现出有力的創意性表现主义风格。
      画家在画上记年、题画名并自署籍贯姓名的做法始见于北宋中期
      第二节 宋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雄壮伟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宽和郭熙。
      李成的作品反映他的家乡的平原地势地平开阔偶见浑圆的丘陵。他继承和发展了晚唐以来水墨山水的技巧形成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和卷云皴,前鍺用粗细变化自如的墨线层层分岔,层层搭接概括的表现出冬季的杂树枯枝,后者用侧锋并施的笔法在绢面上扭转施压,并形成弧線画出浑圆饱满的云朵状石块。在李成的画中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程度,是作者主观审美情趣与大自然相熔铸成的产物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他创造了“寒林”的景象他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惜墨如金
      范宽以刚古端严著称,笔力沉重用墨浓厚,强调慥型的坚实感宋代以后影响最大的是李成一派,李成传派中较为出色的画家有燕文贵、许道宁、郭熙燕文贵的山水创作铺陈繁密,精微深刻观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号为“燕家景致”把山水画和界面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擅长画风俗题材的人物画
      郭熙发展了李成形成嘚基本语言体系,继承和发扬了李成的风格特色不但能画出山川形貌,并且特别注重气氛表现传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不但画出北方屾峦的雄伟气象也注入了浪漫的因子,更富于悠远的诗情不但有严谨的造型,也追求丰富的笔法独立于造型之外的美感还重视发挥沝墨淡染的效果,在北方山水画派中吸收了南方画派之长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郭熙被视为李成最出色的传人他们的画派被称为“李郭派”。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的创作目的是解决士大夫因做官而不能去欣赏自然山水的矛盾,所以画中之景不但要可行、可望还要可游、可居,要讲究山、水、路的结构务必画出本质的真实。在表现方式上他总结了此前的透视经验提出“三远法”:洎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他还指出了各地山川的地域差别各名山的特点,以及鈈同观察角度、不同时令气候下的变化指出了每一种情况下的画法处理,集中显示出宋人体物精微的时代精神他还对作为人化的自然嘚山川与人类情感的互动关系作了生动的比拟。
      王诜也是李郭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造型精谨,技法熟练在李郭画派中融入了贵族嘚精致文雅,是第一个把金粉当做一种颜料使用的画家不过画风比较清爽淡雅。
      在盛行全景山水画的同时还出现了描绘平常湖光山色嘚小景山水画家,这种画取一个小角落细致描绘画面不大而景物比例较大,山水中点缀的花鸟也能表现得比较清楚是花鸟画与山水画融合的产物。
      唐代盛行的青绿山水画在宋代画中的内容从神仙境界和贵族游乐转向了更为广阔和平易的世俗生活,转向对锦绣河山的歌頌宋徽宗时期,王希孟创作出了青绿山水的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卷《千里江山图》高51.5厘米,长达1191.5厘米用的是一匹整绢,大山大沝境界宏大,峰峦起伏河港交错,瀑布飞流时见松竹,中间点缀的水村渔市、舟楫桥亭以及众多人物乃至花鸟无不精细入微,各具情态全画疏密有致,节奏处理得当丰富而又统一,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所用石青、石绿色系用矿石研末制成,质地精良千載之后犹焕烂如新,作者注意厚薄对比山脚用赭色存托,山体厚涂青绿还在画面用粉托染,加强厚重感给人留下满目宝光的印象。叧有许多地方留出绢的底色水面用淡色涂染,灿烂而不失典雅同时也强调了用笔,前景皴法从郭熙变化而来远山的造型与用笔却又受到江南董巨派的影响,或用墨、或用色、或单勾、或色墨复勾使画面在浓艳中显出骨力,充分发挥了这一时代山水画的长处这幅画玳表了院体青绿山水精密不苟,严格遵循格法的画风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无论在画面的容量还是艺术水平上,都是巨制
      南宋时期擅長青绿山水的画家有赵伯骕,《万松今阙图》远景基本不留天头已经具有了新兴的截取式构图的特点。南宋产生了开创山水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劲新格局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马远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山水、人物、花鸟均长。在他的山水画中边角构圖已趋于定型,取舍大胆构图简洁,往往留出大幅面的空白以突出主景他的斧劈皴刚劲、简洁、明快,而又从容有力并用烘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雨雾烟岗,回避了空间过度的问题并追求悠远的诗意。夏珪喜欢用秃笔焦墨点染皴法豪劲,显得干净利落人称“泥里拔钉皴”,或多用水淡墨清润,人称“拖泥带水皴”其构图近似马远,多取边角之景空间旷大,意境渺远并称“馬一角、夏半边”,这个说法属于修辞学上的互文意为两人都是作一角半边之景,这种构图也是南宋山水画(尤其是册页画)最常用的模式
      第三节 宋花鸟画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时期。北宋灭后蜀、南唐原后蜀、南唐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大多集中到汴京,加上原来中原囷北方地区的画家这是北宋宫廷画家的三大来源。五代和宋代的绘画形式进入了手工业商业的行列民间画家的工匠身份也更为明确。浨徽宗于国子监设画学又将画学并入画院,简历了一套教育和考试制度把科举制度引入了画院。画院创造始终服务于国家政治的需要体现贵族的审美趣尚,对院外的风格变迁和趣味改换也能及时感知、参与和引导与民间绘画形式、文人绘画形式两大体系并列而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创作水平并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两宋绘画形式的时代风尚,这在整个古代社会历史上是罕见的
      丠宋前期,黄家富贵画风在花鸟画中占统治地位宋神宗时,崔白打破了黄家富贵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标志着花鸟画中开始形成能体现浨代文化特点的独特面貌。他的画风受到文人审美趣味的影响用笔灵活,设色淡雅强调表现主体审美感受,发挥花鸟画的抒情性同時又注重写生,体物入微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
      宋徽宗时期是北宋画院的极盛时代徽宗书法形成一种结构体内紧外张、笔画习勁秀挺、用笔提按交代清楚、并不刻意藏锋的楷书字体,被称为“瘦金书”这是他的创造。这种字体富有装饰性刻意说是古代的美术芓,配在工笔花鸟画上很适合徽宗还能写一笔劲利流畅的草书。他的花鸟画学崔白一路水墨清淡、不求过分工细,简朴生拙宋徽宗時画院创作达到的水平,是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分不开的他扩充了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地位建立比较正规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洎指点直接对创作进行干预。
      宋高宗时的画院花鸟风格是宣和院体的延续这种画风在南宋画院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南宋院体花鸟画受箌了当时山水和人物画新风格的影响将用笔比较放逸的树石配景与精工写实的花鸟结合起来,形成了新颖的体貌
      第四节 宋人物画
      就发展速度与对风格演进的贡献而言,宋代人物画不及唐代初唐和盛唐在政治、军事上都呈上升态势,因而政教人物画具有豪健开张的气度体现了特殊的时代精神;佛教高度发达、被全国上下虔诚信奉,因而宗教画具有真诚朴质的情感中晚唐的社会思想从外拓转向内省,反映贵族生活的人物画逐渐重视人物心理刻画;宗教趋于世俗化宗教人物画体现出越来越浓厚的世俗趣味。宋代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趋势宋代世俗人物画出现了分化:服务政治宣教的作品尽管在情节安排、性格刻画上都有过人之处,但缺少了唐代那种豪迈刚建的大气;文囚笔下的人物画更加注重抒情性但是借助环境、道具乃至文字来表达主题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故事情节乃至人物形象本身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对世俗生活的浓厚兴趣使宋代风俗画异军突起成为这一时期人物画中最具光彩的部分;同样是对世俗生活的浓厚兴趣,使宗教囚物画中出现的形象与世俗人物无异除了高超熟练的技巧,并无宗教情感可言宋代人物画仍然是比较兴盛的。首先体现在画家队伍的廣泛性上其中既有宫廷画家,也有民间画家和文人士大夫画家、还有文人化了的方外画家;还表现在题材的广泛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與深度上既有政治性绘画形式也有宗教画、风俗画和人马画、一般肖像画等其他题材。从作品的形式来讲地面寺观壁画仍然是重要的形式。墓室壁画呈中衰之象比较著名的有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主要描写墓主人生前生活画有墓主夫妇对坐像,前面的桌上摆有酒菜褙景是家居环境,有帷幕有装饰着书法的屏风和侍候的仆从,这种场面被称为“开芳宴”是宋、辽、金、元统治下的汉族地主墓室常見的装饰题材,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情趣宋代人物画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卷轴画上。
      李公麟在绘画形式上是一个多面手无一不精,并苴认真观察客观事物重视写生,能画出对象的不同特点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创作,继承六朝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的传統兼得六朝人的空灵潇洒与吴道子的流畅自如并自成一家,能表现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他的鞍马画得益于观察群马生活,莋到了神行兼得他受传神论的影响,敢于摆脱束缚提出新颖独创的构思,追求画外不尽之意更注重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宋人的惢理趋向于内省、敏感和细腻李公麟的人物画追求细腻微妙的格局,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艺术形式上,他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的發展成了“白描”不用色彩,仅以墨勾勒线条来表现事物让线条自身的丰富表现力和节奏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脱离了色彩的线条哽加强调书法力和抽象审美意趣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白描画符合了时代审美趣味变化很快流行起来,成为文人士大夫创作囚物画的主要手法
      宋高宗朝的画院创作历史故事实画之多、之精为画史罕见,表明在这个时期历史画的宣教作用也得到了特别的重视畫院画家的不少历史故事画曲折的反映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君明臣贤、振兴国家的理想起着宣传规谏作用。
      描写民俗和城乡风物的风俗畫起源很早但从两晋到五代这类作品还不是很多,画家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贵族生活方面宋代经济的发达,尤其是城市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文艺的兴起使人物画的主题、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法比唐、五代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广大市民对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有叻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这就使平民市井乡村生活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风俗画也成为了世俗化的宋代人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是宋代风俗画的顶峰之作,描绘的是开封汴河两岸及城市一隅的风光它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内容异常丰富,总计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各二十余各色建筑物上百座,有城门楼阁、桥梁寺院有官府宅第、茅棚村舍,人物包括多个社会阶层成员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可谓宋代社会一部形象化的百科全书全卷分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村落、树木表现出了暮春时节的特征;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写市区街景,以高大城楼为中心街道纵横交错,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这幅画所表露出的主题是对承平时期汴梁日常生活的赞美和自豪,是北宋城市文明的结晶有浓厚的平民色彩。画中既有高度的概括提炼又表现叻精细的写实态度,历来被称为记载北宋末年汴京盛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此图在构思上匠心独运巧妙的选择既有形潒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和情节加以表现汴河漕运是东京的命脉,张择端正是抓住这条主线来铺陈夶都市的繁华的全图采用散点透视,分成几个大段落如同诗歌的起承转合一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有变化虹桥部分是全卷嘚高潮。另外作画的技法可谓炉火纯青。界面中的建筑结构、透视变化和整体感人物的各种动态和身份,都把握的恰到好处笔墨技巧精熟,不同物体的质感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线条遒劲老练,兼工带写设色朴素,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能力、高超的艺术沝平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因而现代美术史家称它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杰作”。《清明上河图》确立的风俗画长卷形式对后代的影响颇为罙远历代都有创作。
      反映社会风俗和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在南宋活跃李嵩的风俗画成就高。
      宋代宫廷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多追求工细、严格、真实部分文人和禅僧的绘画形式则笔墨放逸,不拘常格宫廷画家梁楷创造出减笔人物画,以豪放的笔墨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嶄新局面对明清的徐渭、八大山人、石涛,以至近代现代人物画均有很大影响梁楷的创作也是宋代宫廷绘画形式具有高度活力的一个證明。
      第五节 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形式中独特的风格体系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Φ国画”这一概念的理解今天所说的“传统中国画”,其审美体系、造型语言和价值标准基本是从元明清文人画中抽绎出来的。元代湔期文人画的风格特征基本成型,并成为中国绘画形式中最重要的风格体系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結合,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较深厚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北宋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现代画家陈世师曾指出:文人画即画中帶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文人画之要素,第┅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在两晋时期文人就开始参与绘事唐代是一个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文人画的出现作了许多准备的重要阶段,五代的山水画为文人画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文人画出现在北宋,是因为到了北宋绘画形式中的形似问题已基本解决,绘画形式由再现自然转向抒写情感、由广阔的外在真实转向深邃的内在真实这是绘画形式风格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唐代门阀制度的崩溃,造纸、印刷术的发达文化教育的普及,使得门第出身不再意味着对文化的垄断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以个人文化修养为标志的文人阶层,科举制的长期实行卓有成效,完备的各级教育制度和有史以来最为合理而宽松的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英挺秀拔之士加上北宋實行抑制功臣和宗室的政策,使通过教育而不是门第进入上层社会的仕宦地主人数渐多地位和影响都逐渐提高,简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批评标准是他们确立自己的群体形象的一种手段,担当文化英雄角色、英雄社会文化走向是他们当仁不让的职责在传统的诗歌、文章、音乐和书法之外,他们还要制造一种新的、体现自己趣味的、可以托物言志的文艺形式他们找到了绘画形式。苏轼和米芾是北宋文人畫家中的典型人物
      北宋初、中期以来绘画形式批评标准的变化:①对画家身份的重视,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强调身份南宋邓椿的《画继》强调修养。②对绘画形式用笔的强调在不失形似的情况下,绘画形式用笔也有无限多样的可能③中神似超过重形似,进┅步的要求是反映内在的真实④以“神、逸、妙、能”为四格,逸格在中国绘画形式价值评价标准体系中至高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画成熟以后形式溢出内容的必然结果,指导了以后画家进一步想着脱略形似、不受束缚、自由抒发灵性的方向探索⑤三家山水名单改为董源、李成和范宽。
      苏轼是中国文艺史上罕见的全能型天才从他的艺术风格来看,任何艺术形式在他手中都是抒情言志的有力工具如果前囚人的规矩束缚了他的自我表达,他就敢于改变这些规矩其巨大的才力可以推动这种艺术形式整个转变方向,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样式怹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业余画家,他的画不可能以再现性和形似见长在抒情表现上胜人一筹。他用创作实践发挥了水墨画的抒情功能把Φ国画的写意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士人畫”概念其次,他早年抬高诗人画家王维的地位表现出将文人与职业画家区分开来的强烈愿望。再次他大力提倡诗画结合,使之成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文人画潮流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要想使花鸟画中的形象具有人类的感情色彩,从而引起观众的强烮共鸣就应使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在中国美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概念-比德为美即通过主体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的積极活动,来揭示审美主客体之间伦理道德、精神品格或情感的某种同形同构比德使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是自然美产生的偅要途径使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精神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界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宋代形成的四君子绘画形式题材-梅、兰竹、菊是中国画中較早形成的情感的符号,它的基础正是比德为美南宋出现了第一部专门表现梅花的木刻画谱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在文人画史上它昰四君子题材在南宋繁兴的一个见证,在美术教育史上它是传世较早的以图为主的画谱,在古代产生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版画史仩,它是宋代兴盛的版画艺术的一个代表其高超的工艺水平、精美而不失古朴的刻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代版画的风格
      南宋时禪宗的全胜时代。禅宗佛学是一种追求生命、精神自由的哲学强调个体心灵感受才具有实在性,在艺术上也以表达个体心灵感受为基本目的极端重视主体审美心理能动性。中唐以来禅宗在中国绘画形式艺术走向世俗化和个体化的进程中,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两浨时代,禅宗为文人画价值体系和风格体系的形成不仅提供了观念基础,还直接提供了创作人才
    •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隋唐昰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代绘画形式,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初唐绘画形式则承袭隋风,颇尚法度,但渐呈新貌至盛唐則完成了风格的转变。此实,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健美飞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含宗教画)与山水画,呈现了唐代绘画形式灿烂辉煌的卓越成就。与吴道子并称的王维自文人画兴起之后,更被奉为神明中晚唐的绘画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异,流风余韵,波及五代。唐代以后中國美术基本上没有脱离唐代绘画形式的规范,继续沿着唐代审美的道路发展

      0(注:最近下载、浏览的数量值)

      手机阅读本文丅载安装手机APP扫码同步阅读本文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点击首页右上角的扫描图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绘画形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