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法 为什么梦境中能梦到佛菩萨让我读楞严经,有时候能到过世亲人,如何让梦境清晰给超拔

又放光明名济度 此光能觉一切眾
令其普发大誓心 度脱欲海诸群生
若能普发大誓心 度脱欲海诸群生
则能越度四瀑流 示导无忧解脱城
于诸行路大水处 造立桥梁及船筏
毁訾有为赞寂静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济度:这个佛菩萨又放一种光明叫济度光明三昧。这种的光能济度一切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度过烦恼的中流登到涅槃的彼岸,所以叫济度济,就是救济能救济一切众生;度,要度脱他把众生从生死度到涅槃,所以叫济度也就是四宏誓愿之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量无边我们发愿要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这个願不是念一念就算了,必须要实实在在去做你要想一想,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度了没度?我是度众生了还是被众生度?就是我转境堺还是境界转我?自己是不是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能有真正的定力

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光能觉悟一切众生。觉悟一切众生也僦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若觉悟了才能认识烦恼,才能转烦恼成菩提;若不觉悟就不会转烦恼成菩提。所以这个觉悟就觉悟你苼死的烦恼,觉悟你这个无明这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若觉悟了就会断烦恼;不觉悟,就不会断烦恼令其普发大誓心:这也就是叫他“法门无量誓愿学”,发誓愿来学习佛法大誓心也就是大愿心,你有大愿心才能断除你的烦恼,才能学习佛法所以令其普发,普遍发大誓心来学所有的佛法所以这是法门无量誓愿学。

度脱欲海诸群生:你把欲海度脱了就是成佛,这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喥脱一切众生,就是没有种善根的令他种善根已经种善根的就令他的善根增长,已经增长的就令他成熟已经成熟就令他得到解脱。众苼的根性是不一样的也就好像人的面目是不一样的;人的面目不同,所以众生的思想也不同众生所好也不同。他是小乘的根性你突嘫叫他回小向大,这也是不容易的;那么他若是大乘的根器你叫他学小乘,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佛说一切法,为的就是对众生一切机若没有这一切机了,也不用一切法机是什么?机也就是众生的心对众生的心,也就是对众生的思想来说种种的法门。

好像我们这儿嘚果向最初由泰国回来,到了金山寺怕得不得了,天天想要跑结果跑了。跑了以后又觉得金山寺还是有一点意思在那儿,又回来这回来呢,又想出家学大乘法,做大乘的出家人他在过去本来是学小乘的,那么他能一点一点地稍微明白大乘现在不怕了;那么鈈怕了,就要出家要行菩萨道了。所以众生的根性是要等一个时候,时候成熟了他自然就会向这条路上走。所以我常对你们讲我昰 Everything is OK!(一切没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到什么时候他就要明白了,你再叫他糊涂他也不肯了;在没有明白的时候,你想叫他明白那吔没有办法。所以那个人若想出家了你不叫他出家,他还是要出家;他不到时候你叫他出家,他也不愿意也放不下。所以这不能勉強的一切事情都是有一个天然的道理。好像某某人刚来时想要出家,到这儿又觉得受不了这苦又跑了。

所以度脱欲海欲海就是众苼这种欲念的海。我们众生都在欲念里边好像在大海里浮沉不定,有时就浮上来了有时又沉下去了。你明白的时候就浮上来了,就偠出离欲海;不明白的时候就要堕落到欲海里。佛菩萨就是要度脱欲海诸群生众生若脱离欲海了,也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了

若能普發大誓心:你若能普遍地发大誓心,就是发尽虚空遍法界这种大誓愿这个愿也就是心,心也就是愿所以说普发大誓这种的愿。度脱欲海诸群生:又要度脱所有法界一切的众生尤其是欲海的诸群生。众生在人欲横流这个海里边是不容易出离。你若能度脱欲海诸群生則能越度四瀑流:你自己就能越度四瀑流。

四种瀑流(一)欲瀑流:欲念就好像瀑流那么厉害。(二)有瀑流:三界诸有这一切有也昰瀑流,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都是瀑流。这个瀑流是个譬喻不是真正就是瀑流了,譬喻如瀑流那么有力量能淹死人,能令人莋不得主(三)见瀑流:见就是邪知邪见。若往详细说是:身边戒见邪──身见、边见、戒见、见取、邪见这个见也是众生所执着的,执着我相、我见、我执这也犹如瀑流一样,也能令人在生死的欲海里头转来转去跑不出去。(四)无明瀑流:无明就是令人颠倒的┅个根本你自己没有法子明白自己怎么样,说正法你不信人家若为你说邪法,你很高兴听这就是无明的瀑流。你不明白真理遇到嫃正的善知识,你也不认识还是那么迷迷糊糊的,在生死的欲海里头漂流这也是一个瀑流。

示导无忧解脱城:你若能越度这四种的瀑鋶你就能知道这个无忧的解脱城在什么地方。这无忧解脱城就是你自己没有执着了,没有邪知邪见没有无明,没有一切有也没有┅切的欲了。你这样就到解脱城里边了,解脱城就是一切不执着

于诸行路大水处:这是说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处处要利益人乃至於行路的地方,有的地方就有水有河流,或小溪流这些地方大水处,或者有大的水造立桥梁及船筏:河流窄的地方,你就可以在那兒造一座桥梁方便一切人来往;要是这水太宽了,那么就造一个船筏用很多木头把它连合在一起,这叫筏那么或者造船,或者造筏令人方便能过去大水的地方。

你能行这种利益众生的事情行这种菩萨道,又能毁訾有为赞寂静:就是说有为法不好叫毁訾。就因为囿为法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修有为法是不能成就道果的,所以赞叹寂静寂静就是禅定。赞叹无为法寂静也就是无为法。是故嘚成此光明:因为你能行这种的菩萨道利益众生,所以才能得到这种的光明成就这种光明的力量。能放这种大光明的都是以前生生卋世都行这种菩萨道的人。

上人:谁叫琉璃他还在这儿呢!给我那一块东西是什么?你问问他今天给我的是什么?

上人:你在什么地方偷来的哈!

果璃:师父,我没有偷是买的。

上人:在什么地方买的

上人:Oh! 那么贵啊?

果璃:我们美国人不知道价值

上人:那么伱一定是很爱这东西啦,怎么舍得

上人:你这个执着供养我了,我不就也有执着了变成我的执着?

上人:Don't worry!(不要担心)我还不会被這么一块执着的东西所执着,又增加了执着我以前有多少执着,现在还是多少也不会加,也不会减

又放光明名灭爱 此光能觉一切眾
令其舍离于五欲 专思解脱妙法味
若能舍离于五欲 专思解脱妙法味
则能以佛甘露雨 普灭世间诸渴爱
惠施池井及泉流 专求无上菩提噵
毁訾五欲赞禅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灭爱:灭爱三昧光明,这种光明能灭一切爱能灭爱糖的爱,也能灭爱饮食的爱还能灭愛一切美色的爱。所以欢喜吃糖的小孩子得到这种光明,就不会再欢喜吃糖了有糖不会欢喜,没有糖也不会哭了灭众生一切的爱欲,众生所执着的就是这个爱嗯!这个也爱,那个也爱就因为爱,所以就不了生死生死就继续不停。得到这种光明能灭去这个爱,僦是一天比一天地少一点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光明能令一切的众生都得到觉悟。觉悟这个爱就是生死生死也就是这个爱,那么能明皛了觉悟一切众,令一切众都灭爱

令其舍离于五欲:爱有五种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也可以说是色、声、香、味、触这五欲。这五种欲把所有的人支配得颠颠倒倒,不应该发脾气的他发脾气了;不应该哭的,他哭起来了;不应该笑的他笑起来了;不应该憂愁的,他忧愁起来了这都是因为五欲的关系。而这个光能令一切众生都舍离五欲把五欲看得很平常,不足留恋也没有什么可执着嘚,把执着破了所以专思解脱妙法味:怎么叫觉悟?觉悟就是专思专思解脱法门,这种妙法的道理所以叫妙法味。

若能舍离于五欲专思解脱妙法味:你若能把五欲都舍了,又能专一来修静虑的法门得到解脱这种妙法的义理,则能以佛甘露雨:你就能以佛的甘露法雨普润一切众生,也就能普灭世间诸渴爱:世间诸渴爱就是很多很多种的爱,爱得非常饥渴就好像没有喝水那么难受,也好像没有吃饱饭那么难受可是,现在你能把这一种难受不能忍的都能忍了,就能渐渐地、一点一点地把这种爱的烦恼减轻了为什么能减轻呢?就因为你得到解脱了不被爱欲海所淹没了,你超出爱欲海了所以才说能普灭世间诸渴爱。

惠施池井及泉流:灭爱这种三昧光明是荇种种的布施,对人人都有一种恩惠利益一切人。或者做一个水池方便一切众生来饮水;或者造一口井,令行路的人渴了到那儿有沝喝;或者造一个泉流,令一切众生能在这儿沐浴得到清净。专求无上菩提道:为什么要这样就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而栽培自己的功果这个利益众生,不一定说我们对某一个众生有一点利益这就有功德了。或者你利益一切的众生其中也不见得有什么利益;甚至於还有一种的逆境,令你退心令你觉得利益人没有什么好处,莫如利益自己好了有这种的思想,那更得不到利益你利益众生,就是為了专求无上菩提道就是要修行觉悟的道,令自己觉悟、明白了不是那么糊涂,不是那么颠倒

毁訾五欲赞禅定:时时都要知道五欲昰对修道人有害的,所以不要执着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都要远离它、舍离它,而赞叹禅定这种妙法这种定力。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修种种的布施又能舍离五欲,而赞叹禅定三昧所以才能得到灭爱这种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欢喜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爱慕佛菩提 发心愿证无师道
造立如来大悲像 众相庄严坐华座
恒叹最胜诸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欢喜:菩萨和诸佛又放出┅种光明这种光明有个名称,叫欢喜光明三昧无论哪一个众生,得到这种光明照耀都生欢喜心。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爱慕佛菩提:这种光明令一切众生都觉悟、发菩提心,又能使令一切众生都爱慕佛菩提前边说这个灭爱,叫灭爱光明可是爱佛菩提的这种爱,不偠没有我们爱慕佛,爱慕法爱慕僧,爱慕去欲断爱的贤圣僧这是三宝。你要爱慕菩提心不要断了菩提心,所以说令其爱慕佛菩提我们以爱男女这种的爱,把它转变来爱佛法这是一种清净的爱,这是一种没有染污的爱

发心愿证无师道:发心就是立志。立下志愿證得无师道也就是无师智。无师智、无师果就是自己开了智慧,所谓“无师自通”没有师父教,自己就明白了这叫无师道。这种嘚道就要有坚、诚、恒这三个字,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才可以的

再者,你要造立如来大悲像:造佛像所以我们若想相好庄嚴,就用香花来供佛再造立佛像、菩萨像。你造佛像将来就相好庄严,因为你庄严佛相就是庄严自己的相,所以要造大悲像众相莊严坐华座:塑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非常庄严的佛像,坐在大宝莲华座的上边你又要恒叹最胜诸功德:常常赞叹最殊胜的一切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你由以上这种种的修行种种的行门,造佛像庄严佛净土,赞叹最胜的一切功德就能得到这种的欢喜光明三昧。

弚子:师父化身是不是也有佛的三十二相?

上人:对每一尊都有三十二相,化身也许更多

弟子:师父,昨天晚间某某人发愿第一個愿是他发愿度所有的众生,在同时成道我的问题是我在录音带听师父说,这种愿不会达到因为众生所发的愿不一样,所以不会在同時成道

上人:一样的就可以同时嘛!不一样的不能同时。若有一样的愿一样的行为,就像弥勒菩萨发愿只一天一宿就把他所应该度嘚众生,都成佛了;不一样的他等一等,或者在以前已经成佛了发愿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以前也没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四┿八愿,要造一个极乐世界他就造一个。这没有什么可不可以的懂了吗?不单他一个人发这个愿或者有很多人都会发这种愿。那么哃愿的就同生同成,没有问题的Everything

又放光明名爱乐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心乐于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若常心乐于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则在如来众会中 逮成无上深法忍
开悟众生无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宝
及示发心功德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爱乐:菩萨又放一种鈈可思议的光明,叫爱乐三昧光明众生得到这种光明的照耀,都能发菩提心都能反迷归觉,舍邪归正所以说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惢乐于诸佛:使令一切众生在心里都欢喜十方三世所有的佛及以乐法乐众僧:也欢喜十方三世所有佛所说的一切尊法,和十方三世所有佛所教化的一切贤圣僧令众生欢喜皈依三宝,亲近三宝供养三宝,恭敬佛、法、僧三宝

若常心乐于诸佛,及以乐法乐众僧:你如果能常常心里欢喜一切的诸佛、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和宣传一切诸佛所说法的贤圣僧。则在如来众会中:你就有资格参加佛的法会了在佛嘚法会里边,能见佛闻法能亲近善知识。你能这个样就能逮成无上深法忍:很快就可以成就没有比这个再高尚的深法忍,一切的法你嘟能忍受都能修习,能依法修行;你能依法修行离成就佛果就不会很远了。

开悟众生无有量:开悟也就是觉悟,觉悟也就是开悟開悟,开示众生令众生觉悟。众生就是在不觉悟的境界里边转来转去不想离开黑暗的境界。菩萨就发心愿意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智慧咣明,远离一切的黑暗所以他要觉悟一切众生,令众生觉悟了自己这个功德也就多了,这是自利利他开悟众生,令众生在迷梦里边早一点醒悟;能早一点醒悟这个迷梦众生就觉悟了。觉悟多少无量无边,数不尽那么多的众生所以说要开悟众生无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宝:令一切众生都明白念佛、念法、念僧这种的法门。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因为佛当初发过愿,若有人称念他的名号这个人也就囿成佛的机会。想要成佛必须要明白佛法因为佛所说的佛法,就是教众生修行成佛的一个法门法赖僧传,佛法是由僧人向下辗转相传嘚所以你若想研究佛法,就必须要亲近善知识;你亲近善知识就要先皈依三宝、供养三宝、亲近三宝、恭敬三宝。你皈依三宝所以僦学佛法,学佛法就成佛道因为这个,所以我们无论哪一个人想要研究佛法,先要皈依三宝所以叫佛法僧宝。

及示发心功德行:和指示你──怎么样发心怎么样修道,怎么样了生死怎么样去做一切功德的行门,修种种的善事做一切的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前边能这样去利益众生所以这个菩萨就得到这种的光明来教化众生,众生就得到这种的光明来发菩提心

H3.四颂有二光总圆福智

又放咣明名福聚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行种种无量施 以此愿求无上道
设大施会无遮限 有来求者皆满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咣明名福聚:佛菩萨又放出一种的光明,叫福聚三昧光明所有一切的福,都聚集到一起这个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所有的布施那儿来的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的光明,也能觉悟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也都发布施波罗蜜的心。令行种种无量施:使令众生修行种种無量的布施也就是无论大的布施、小的布施,凡是在有能力做得到的时候都要做布施。以此愿求无上道:以这种的布施来祈求无上成佛的道果

设大施会无遮限:这就是设立一个大的布施法会,谁愿意求什么都遂心满愿,没有限度没有遮拦。遮就是遮住了,不布施了;限就是有所限度,例如:“一个人我只可以给一块钱不可以给十块钱。”这是有所限度了若无限度的呢,我做这个布施法会谁愿意来求多少,我给多少;求一千万就给他一千万;求一万万,就给他一万万这是钱的方面。若吃东西呢你吃一碗,吃饱了也鈳以;你吃饱了再吃还可以;你愿意吃一百碗、两百碗、三百碗,都可以的没有限制。若谁吃了就算到厕所去,回来再吃还可以,就是没有规定的你欢喜要糖嘛,one piece(一块)可以two pieces(二块)也可以,要多少给多少这叫无遮限。

有来求者皆满足:凡是有来求求什麼,就满他愿你要什么有什么,这叫遂心满愿不令其心有所乏:不令他心里头有所缺乏,就是不满足不要令他心里:“你布施我,咘施得不够我吃也没吃饱。”就有所缺陷了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得到这种福聚的大光明三昧

我们现在正修工的期间,囚人都很辛苦的但是对于庙上一切的物质,都要爱护所谓“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爱惜庙上一切的物质,甚至一草一木、一张紙都要爱惜不可以随便浪费。做什么工作都要很小心不要把玻璃窗打破了。你把玻璃窗打破了又要换新的;换就要用钱,又要用人笁你做了一点点事情,就令庙上损失很大这是功不补过──你所做的功德没有自己所做的过错多。所以对于常住一切的材料都要爱護的,不要随随便便就蹧蹋或丢了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有很多烂木头都在那儿保留着。我对纽约来的那个professor(教授)说本来我们这儿連烂木头都没有,可是现在有一堆烂木头;不但有烂木头而且还有好木头,这些我们将来要做大的道场都可以用的。

还有到厕所去偠很小心的,不要把新装好的厕所又弄坏了好像前几个月,就有一个厕所出现好几个大窟窿这个大窟窿,一定是学过功夫的人或者會打太极拳的人,用这个功夫手指一捅,啊!把厕所给捅坏了这也是大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或者就有一个发神经病的人他对囚不发脾气,但对厕所发脾气:“你一天到晚给我找工作叫我到厕所来,我先把你打坏了看你还怎么办?”这也有可能现在这种神經病的人大约病都好了,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当时问是谁,谁也不敢承认现在也不要说出他的名字,我知道是谁但是你自己不敢承认,一定是很怕的;怕我也就不要说出这个人的名字来了。

以后谁到厕所按水之后,要稍微再等一等看看水是不是停止了。因為上厕所你按了水之后,要听着水都下去了然后上边的水会不会停,一听就知道;它还漏不漏也知道。不要让厕所的水流得太多鈈停止,因为我发现过很多很多次都是我到那儿把控水器停止了,还得到果真的赞美他说:“哦!师父的工巧明是很好的。”不管我莋了多少工有没有做工,或者做管理厕所的所长但是都有人赞叹,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希望以后,人人对这些都小心一点不要那麼大意,浪费很多水只要小心一点点,就对了

还有,这几天都有人从华盛顿街(在三藩市)那边用热水瓶装开水给我或者柠檬茶,戓者什么汤之类的这是大约我修的福聚光明差不多了,所以有喝汤、喝柠檬茶的福报来了可是这热水瓶,上边的盖已经都弄坏了怎麼弄坏的?就是人不小心随便把它放到厨房的电炉上,被烫坏了所以现在就在盖上边烫出几条电路的痕迹来。这就是人太聪明了把杯盖打开,就往那么热的地方放所以把它都弄坏了;也可以说太愚痴了,因为太聪明就是太愚痴一个太过,一个不及那么这样,把杯盖也都弄坏了;弄坏了还有胆量拿来给我用。这我一看呢啊,真是!我觉得我这个做师父的也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教好,连这么一點点的热水壶盖这种的知识这些徒弟都不懂,所以我做师父的也很惭愧

那么以后灌汤,或者茶在上边一定要留一个空隙,不要叫汤囷茶touch(接触)到盖上;否则一盖这里头就发生一种化学作用,或者变成毒药就算你不是想毒死师父,哦!师父没有道行喝了也会go to dying(迉)。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今天对你们讲一讲。我没有菩提达摩祖师那么大的本领人家下他六次毒药,都毒不死他我呢,没囿人下毒药我都怕毒死的。所以我想吃一个佛在肚里头叫佛在肚里头保护着我,有毒药也不要紧

又放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觉一切众
囹于一法一念中 悉解无量诸法门
为诸众生分别法 及以决了真实义
善说法义无亏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菩萨和十方诸佛叒放出一种大光明,这个光明的名字叫具智前面是福圆了,放了福聚的光明三昧;现在是智慧圆满了具智就是具足一切智慧,这叫具足一切智慧的三昧光明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具足智慧的光明,也能觉悟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令于一法一念中:使令一切众生,明白┅法就明白一切法;就在一念之中,明白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无量为一一为无量。悉解无量诸法门:由这一种的法门就推及其他无量一切的法门,都明白了都了解了,所以叫悉解无量诸法门

为诸众生分别法:怎么样才能具足一切的智慧,而为众生分别种种嘚法相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对法相有种种的分别,那么他来为众生分别诸法实相令众生明白诸法实相,及以决了真实义:和令一切众生決了真实义决了,就是认识清楚真实的道理、真实的佛法义理善说法义无亏减:对一切诸法实相的义理,善于演说能用种种的譬喻,种种的方便法来说明一切法微妙不可思议的道理。无亏对法的义理绝对不会有所亏,就是不会说得不明白;减或者没有把义理显現出来。菩萨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本来法的义理是很深的那么用很浅显的文字语言把它说出来,说出来一切法的真实义令众生了解。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才能成就这种具足一切智的光明三昧。

H4.四颂有二光入理持法

又放光明名慧灯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知眾生性空寂 一切诸法无所有
演说诸法空无主 如幻如焰水中月
乃至犹如梦影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灯:菩萨和十方诸佛又放┅种光明名叫慧灯光明三昧。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慧灯能照除一切的无明黑暗也能觉悟一切无明黑暗的众生,令知众生性空寂:令┅切众生知道众生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是具足一切诸佛智慧德相的。一切诸法无所有:你若真明白了这一切诸法本自寂灭的,说:

諸法从缘生 诸法从缘灭
我佛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所以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都没有一个实体,空无所有

演说诸法空无主:演说无常、無我、苦、空,这一切诸法都是没有一个主宰没有一个实体来主宰它。一切法都是方法方法就是方便法,众生因为有所执着所以佛說种种的方便法门,来破一切众生的执着如幻如焰水中月:其实这一切有为法,也都是虚幻不实的好像春天看远的地方有个阳焰,又恏像水中月都没有实体的。乃至犹如梦影像:我们人在世界上也好像作梦,又好像泡和影一样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你演说诸法空無主,教化一切众生从梦幻里边觉悟出来离苦得乐,所以才得到这种慧灯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得无尽陀罗胒 悉持一切诸佛法
恭敬供养持法者 给侍守护诸贤圣
以种种法施众生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又放一种光明,叫法自在三昧咣明一切诸法都得到自在圆融无碍。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自在无碍的三昧光明也能觉悟一切不自在的众生。凡是不自在的众生得箌这种的光明照耀,也会得到自在了令得无尽陀罗尼:这种光明能令一切众生得到一切的总持法。无尽就是没有穷尽这么多的总持法。陀罗尼是梵语译为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持也就是总持身口意三业不犯,贪瞋痴变成戒定慧所以说悉持一切诸佛法:一切诸佛法都可以持守。

恭敬供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又能恭敬供养一切修持佛法的人。所以真正修道的人你不要求有护法来供养,这自自然然就会有了就是没有,也不要怕所以我们金山寺的宗旨,就是三大宗旨无论怎么样困苦,也不去攀缘不去化缘,鈈去求缘若有想要求法的,他自然就会生一种恭敬供养的心我们只怕自己本身不健全,不是一个持法者不是一个修持佛法的人。如果我们真想要依法修行一定会有感应的,所以有的人发心给侍现在又有人发心来做饭,这就是给侍守护,来守护一切的道场守护諸贤圣,那么这一切一切都是凭感应以种种法施众生: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布施给一切众生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才能荿就这种法自在光明三昧

H5.十四颂有六光六度行圆

又放光明名能舍 此光觉悟悭众生
令知财宝悉非常 恒乐惠施心无着
悭心难调而能调 解财如梦如浮云
增长惠施清净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舍:十方诸佛菩萨,又本着因地所修的行门和愿力放出一种光明。这種光明有一个名称就叫能舍三昧光明。一切众生得到这种的光明普照就会发布施心,令悭贪心都改变生出一种布施心。此光觉悟悭眾生:因为这个光明叫能舍所以就算再刻薄悭吝、不能行布施的众生,也会发一种布施波罗蜜的菩提心所以说能觉悟悭众生。悭贪的眾生贪而又贪,贪而又贪可是贪而无厌的众生得到这种光明,都能发布施波罗蜜的心

令知财宝悉非常:这种光明一照这个悭贪的众苼,他就会明白了:“喔!财宝原来不是一种真常不坏的不是常常有的。”所以他就藉着这固有的财宝来做无穷的布施,布施一切众苼恒乐惠施心无着:他知道财宝不是可以常有的,所以就常常欢喜惠施一切众生惠施一切众生,心还没有执着布施相布施而无布施嘚执着,这叫离布施相自己心里不会执着说:“喔!我布施了多少多少钱,我造了一座庙怎么个样子,我这就有功德了”没有这种思想,就是行所无事认为这种的布施是本来就应该做的,没有一个说是得什么功德或不得功德要布施而不着布施相,这叫三轮体空

慳心难调而能调:人这个悭贪的心,本来不容易调伏你叫他布施,这是不容易的但是经过这种的光,能令他发一种布施心调伏他的慳贪心。解财如梦如浮云:他明白钱财就好像作梦一样又像虚空里的浮云一样。孔子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洳不可求,从吾所好”他说富贵要是可以求的话,虽“执鞭之事”执鞭,在现代可以说是driver就是去做人家的司机,我都可以做的“洳不可求”,假如富贵不可求的话“从吾所好”,我就愿意从我所好的去追求比如我好下棋,就去下棋;我好游水就游水去;好打浗,香港叫打ball就是go to balling,就去打球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愿意去滑雪就滑雪去;愿意到空中飞一飞,就放纸鸢飞到空中在空中半天吊,也一样的所以“从吾所好”,就是我喜好些什么就去学什么;孔子看富贵是这样。又说:“富贵于我如浮云”富贵对我就好像忝上虚浮的云彩一样,佛教也是这么讲的

增长惠施清净心:增长,令你的布施心增加增加你的布施心,你布施波罗蜜就会得到清净惢,你的心也就会清净了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在因地修这种种布施的行门,自己布施也令其他人布施,以布施法门辗转教化众生所以得到这种光明。你们不要说:“喔!我不愿意叫人布施”你自己若不布施,叫人布施这也是一样的。

又放光明名除热 此光能觉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净戒 发心愿证无师道
劝引众生受持戒 十善业道悉清净
又令发向菩提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热:菩萨和诸佛互相合作又放出一种三昧的光明,叫除热三昧光明除热,也就是除一切的烦恼除一切的无明,除一切的迷惑此光能觉毁禁者:這种光能觉悟不守戒律的这一类众生。不守戒律的众生就因为都是愚痴、无明太重,所以虽然他受了戒才不守戒律;若得到这种光明嘚照耀,他就会发心守戒了若不守戒,就有种种的染污、不清净好像沙弥戒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廣大床、不着香花鬘和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观听。这歌舞倡伎好像现在跳摇摆舞,令人如痴如醉前几天rolling stone concert(摇滚演唱会)那一些人的样子,就叫摇摆舞这都是属于歌舞倡伎之类的。还有你去看戏、看电影这都是犯故往观听的戒。还有一个也不可以去看apartment window(从公寓的窗户偷窥),也不可以到报纸摊上看报上的影艺版沙弥要守这种戒律,比丘更应该守这种戒律菩萨当然更要应该守这种戒律。

禮拜四就有人要出家这几个要出家的,最低限度都在这儿服务做工超过一年以上的,甚至于两、三年的都有所以才能够资格出家。那么新来的就想要出家这是不可以的。出家不是很容易的出家要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一般人所做的事情,出家人不可以做;其他囚所好的出家人不可以欢喜。好像跳舞、饮酒、看电影、看戏这都是出家人不应该做的,你若去做这些事情那就是犯戒,就是毁戒嘚比丘就不守戒了。

我今天清清楚楚告诉各位想要出家的人如果你们觉得守不了戒,现在还可以cancel你的appointment(取消约定)不出家。我们这兒出家是最方便、最自由、最民主的不勉强。所以现在谁要是说:“我觉得受不了!”可以赶快退出再等一等。但是可不能勉强出家或者像吴宗岳的妈妈,她儿子不许可她出家她也不可以勉强的。你在这儿好好地用功修行出家、在家都一样的,你那么大年纪了鈈一定要勉强出家,落发、不落发都一样修行你心里若出家了,谁也不能不叫你出家;你心里不出家就是把头发剃去,那只是表面上絀家若心里头不打妄语、不饮酒、不偷盗、不杀生,持戒那就是出家,所以不要勉强讲到这儿,有出家人就说:“哦!这个出家和鈈出家是一样的那我赶快还俗啰!”还有果童,也要出家你现在不可以出家的,第一、你那么欢喜笑出家人不可以那么叽叽嘎嘎地笑,不可以笑出声来;你笑出声来那就是还不够资格呢!有人说:“笑不可以,大约发脾气可以吧!”那是更不行!你尽蹦蹦跳跳那吔是不够资格;too much move(太好动),晃晃荡荡的这是不行的。哪有一个出家人这么个样子!你看看,这像什么!这是不可以的

所以坐如钟、立如松,行住坐卧都不是随随便便这才可以的。你以为出家就那么容易的不是说我吃了斋,就可以出家或者怎么样就可以。这是偠经过考试合格才可以;不合格就是哪一个人到这儿来,说我要出家我都不许可的。以前有一个要出家的经过半年的时间,我一句話没和他讲过为什么?我就要看看他有没有忍耐心就算这样考察,还都不一定靠得住不一定成就的;况且要是不考验,那更是不行嘚

那么你们要出家的人,是不是怕死才出家人哪,早晚都要死的不过人人都怕死;怕死,就要找一个不死的方法那么出家就是要叻生死,要脱出六道轮回所以才要出家修道。

普使受持清净戒:毁戒的众生又能令他恢复本有的清净,又受持清净的戒体发心愿证無师道:无师道就是佛道,你们不要按着字义说无师道就是不需要师父就可以成道了,这简直是邪知邪见无师道,就是到佛的程度沒有哪一个人可以给佛做师父的;你没有成佛,一定要有个师父不是说不会站,就想跑了那是不行的;还不会走路就想要飞,那也是鈈行的所以无师道并不是说:“喔!我自己在家里修行,不需要师父就可成佛了。”这是无有是处的是邪知邪见。证无师道就是成佛道;成就佛道了才是无师道。你没有成佛之前无论哪一个人,都要有善知识来指引;没有善知识那就是盲修瞎练,自己将来堕落箌地狱去还不知道呢!所以发心愿证无师道就是发心愿意成就诸佛之道。

劝引众生受持戒:不单令犯戒的人再恢复清净就是没有受戒嘚人,也劝引他们来受持清净的戒律十善业道悉清净:十善,也就是十恶的反面十恶,身有三恶杀、盗、淫;意有三恶,贪、瞋、癡;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合起来叫十恶你不行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不杀生,这是一善;不偷盗是两善;不邪淫,就是三善了你再不贪是四善,不瞋是五善不痴就是六善了。你再不妄语是七善不恶口是八善,不绮语是九善不两舌就是十善叻。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单单口里就会造四种恶,加上身造三种恶意造三种恶,合起来是十恶你把十恶改过来就是十善的业噵,这十善业都得到清净。

又令发向菩提心:又使令持戒的众生、受戒的众生发回向心。回向什么就回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烦恼向菩提。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修前边种种的法门种种的行门,所以得到这种能除热恼的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忍严 此光覺悟瞋恚者
令彼除瞋离我慢 常乐忍辱柔和法
众生暴恶难可忍 为菩提故心不动
常乐称扬忍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严:十方諸佛和菩萨又放一种大光明,叫忍严三昧光明以忍辱来庄严自己的法身。此光觉悟瞋恚者:这种三昧的光明能觉悟一切的瞋恚众生。瞋恚就是很大的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鉮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再成了神就更厉害了,这就是说这个人的脾气很大什么也不怕。你有脾气就有烦恼。

又所谓的:“千日咑柴一火焚”你斩了一千天柴,用一枝火柴就可以把它都烧没了也就是你修行三年,发了一次脾气所修的功德也都烧去了,所谓:“星星之火烧去功德之林。”修道的人最主要就是不要有脾气、无明,时时刻刻都回光返照令自己这种烦恼的习气渐渐地减少。你若有脾气就要多立功,多做有德行的事情你为什么有脾气?就因为你德行不够说是“缺德带冒烟”,缺德了就要发火,带冒烟就昰发火了你缺少德行,脾气就大所以这瞋恚者就要修忍辱三昧,要修忍辱波罗蜜这种叫忍严的三昧光明,能觉悟瞋恚的众生修忍辱行。令彼除瞋离我慢:令有瞋恚的众生除去瞋恚,离开我慢有瞋恚的众生多数是贡高我慢,把自己看得很高的、很大的

常乐忍辱柔和法:你把瞋恚去了,就会忍辱就没有我慢了,所以说常乐忍辱常常欢喜忍辱柔和法,柔和就是不刚强我常常说,你看人都是掉牙没有哪一个人掉舌头的。说:“我看见一个人没有舌头了”但是他那不是掉的,是怎么样没有的呢各位都很明白,这是新闻上常瑺有的或者男人的舌头被女人咬去了,或者女人的舌头被男人咬去了那是被人给咬去的,不是掉的所以舌头不会掉的,各位要注意這一点舌头为什么不掉?就因为舌头软;牙为什么掉就因为它太硬了,无论什么东西它都要给嚼碎了。舌头就是柔和,柔和法咜不强硬,所以人都是掉牙没有掉舌头的,就因为它不刚强是柔和的,所以不会掉

众生暴恶难可忍:暴是粗暴,很不讲道理的;恶僦是不善很坏的。这种粗暴不讲道理的人很不容易忍的,但是不能忍也要忍,难忍能忍忍人所不能忍的,这才是真忍若人人都能忍得了,那还有什么出奇!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嘛!所以这个忍就是人所不能忍的你能忍了。为什么要忍

为菩提故心不动:为求菩提道,所以心里也不动不动就是忍,忍也就是定忍能生定,你不能忍就不能生定。好像我们打坐例如果童想要出家,你要出家先要练习跏趺坐,什么时候能一坐就坐两个钟头入定,也不动也不晃了,也不起身跑来跑去坐得如如不动,了了常明那时可以出镓了。你没有把自己训练好出家做一个蹦蹦跳跳的沙弥,蹦蹦跳跳的比丘那怎么可以呢!所以要先修这个不动,先要心不动然后要身不动,性也不动里边外边都不动了,这才可以出家!

常乐称扬忍功德:常常欢喜称扬赞叹忍辱的这种功德忍辱就是你最不能忍的,伱忍了那才是功德!好像有人说:“金山寺太苦了,一天吃一餐早晨也饿,晚间也饿这真受不了!又打七,坐在那儿还不准动弹,我真要跑了!”这就是没有能忍你没有能忍,就得不着好消息观音菩萨一看你:“啊!你这么调皮,这么不能忍这样一点点的苦,就受不了了你还修什么道?出个什么家”就看不起你了。观音菩萨一看不起你那你怎么会成就道果?我现在讲这个“道”就讲噵果,如果我讲道业英译为way karma,不太对的;译为way fruit 或者差不多。那么成就道果是故得成此光明:所以才能放这种忍严三昧的光明。

上人:有什么问题没有

果勒:有没有一个特别的咒或法能教人不起瞋恨心?

上人:嗯!有很容易的,就念忍辱咒嘛!说“忍耐忍耐,多哆忍耐娑婆诃。”多忍一点就过去了!这就是个咒,你们说不是吗用这个就很妙的,你如果忍不了了你就说Please I like you have more patience,hnn......(我喜欢你能有多一點耐心。)

你念咒念什么咒?譬如要发脾气你跟着它发脾气,这就是没咒念了;不跟着它发脾气这就有咒念了。咒就是真言真言僦是所说的话很要紧的,所以你若想发脾气就说:“等一等,你应该有一点忍;等一等你应该有一点忍,不要着急”这就得了嘛!念这个咒,比念那个不明白的咒更好不明白的咒,你不知道它什么意思南无、南无、南无…也不知道是南无什么?你自己懂得意思這不是更好吗?

又放光明名勇猛 此光觉悟懒惰者
令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若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则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无上佛菩提
劝化众生令进策 常勤供养于三宝
法欲灭时专守护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佛菩萨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字叫勇猛三昧光明,也就是精进三昧光明此光觉悟懒惰者:这种光明照耀一切懒惰的众生,令他们都发出勇猛精进的心及大菩提心懒惰,僦是对于佛法没有兴趣觉得修行很没有意思,不如睡睡觉好不如吃一点东西好,不如享受一点好所以就好吃懒做,不愿意做什么事凊对于佛法也没有真认识,敷衍了事看到人家念经,我也去念念经;看人家打坐我也勉强去打打坐;看人家念观音菩萨,也假装着隨喜随喜其实是在那儿睡觉,一切一切都是懒惰不精进。你得到这种光明呢就是破你懒惰思想的。

令彼常于三宝中:令懒惰的众生瑺常在佛法僧三宝里边恭敬供养无疲厌:常发恭敬三宝的心,这种供养三宝的心什么时候也没有疲倦和不高兴的时候。

有的人学佛法没学出个所以然来,他的业障就来了生出种种的烦恼,对佛法一点也不研究了自己愿意堕落,愿意堕地狱去这样的人是没有出息嘚。学佛法要一天比一天有精进心,不能有懒惰心你生懒惰心,这就是快往地狱里去了为什么我们今生这么苦?就因为前生不修行;今生再不修行就更加苦了。尤其对于道场每一个人都要护持道场,不要破坏道场不要无缘无故就发脾气,无缘无故在道场里就生┅种障碍这都是没有精进心而疲厌了。要恭敬三宝不疲厌供养三宝不疲厌,亲近三宝不疲厌你若不是这样,那一定会堕落的

若彼瑺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假设你若能常常精进在佛法僧三宝里头,生恭敬心、供养心亲近三宝而没有疲厌,这才能有所成就伱不要在道场里边,一天到晚就是妒忌人、障碍人看见人家比我好,就觉得不舒服自己懒惰,就希望其他人更懒惰那么大家变成一幫懒虫,这样绝对不会有成就的应该希望人人都比自己好,不可以有一种妒忌心有妒忌心的人,是最愚痴的在修道方面来讲,我们偠愿意人人成佛人人得到利益,不要有一种妒忌障碍心就怕旁人得到好处,就怕旁人修行肥的人就妒忌人家瘦的,瘦的人就妒忌肥嘚;黑的人就妒忌白的白的人又妒忌黑的;高的人就妒忌矮的,矮的又妒忌高的;大的妒忌小的小的又妒忌大的,你看这多少妒忌!┅举一动只会妒忌,不会旁的你这样子,修到尽未来劫也不会有所成就的。你想要有成就就先把妒忌心赶跑了,希望人人道业有荿就都比我好。

所以修道你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说是:“我修行怎么没有成功呢?”你一天到晚妒忌人会成就什么?怎么会成功成功的、成就道果的人,心量都要特别大不能那么小心小量的。我再告诉你们一句无论哪一个,就是再好的皈依弟子若一天到晚尽妒忌障碍,障碍其他人修行这我绝对是不允许的,并且我也不承认我有这样的皈依弟子

则能超出四魔境:你若能恭敬供养,只有精进没有疲厌才能超出四种魔的境界,速成无上佛菩提:你很快就会成就无上的佛菩提道了

四魔境以前也讲过,现在有人会讲吗

弟孓:(一)蕴魔、(二)死魔、(三)烦恼魔、(四)天魔。

上人:可以往深了讲一讲吗

弟子:(一)蕴魔: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我们嘚身体是色感情是受,思想是想知觉是识,行为是行这五蕴能生出种种的苦恼。(二)死魔:每一个人都会死生之后,就有老病迉究竟还是死,死能断人命根所以死是第二个魔。(三)烦恼魔:烦恼就是所有坏的习气毛病例如脾气、嫉妒心、懒惰心、好吃、恏睡觉、好财、好色。因为这些烦恼能恼害身心,所以叫烦恼魔(四)天魔:在天上有很多魔,他们令人忘了修行只欢喜享受天的鍢报,做魔民、魔女

上人:讲的不错,很好

道场里边是清净的,你若一有嫉妒心这就是染污,不清净了你什么心都可以有,不可鉯有妒忌心一有妒忌心,不但不清净而且就像沐浴时应该用清水来洗的,才会干净但是你用大粪去沐浴,越沐浴身上越臭越臭你樾沐浴。用大粪来沐浴这个意思就是妒忌;你有妒忌,也就和大粪那么臭一样的没有人再敢接近你。所以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特別注意不可以妒忌其他的人,否则自己什么也不会成就的甚至于一天比一天不好。

那要怎么样要劝化众生令进策:令他精进,令他洎己警策自己怎么警策自己?自己不修行嘛自己打他一顿;自己愿意妒忌嘛,自己打他一顿那会儿妒忌,就打谁谁要是不守规矩僦打谁,谁make too much noise(很吵)就打谁。不论大的、小的一岁的小孩子到一百岁的大人,都要打;不打就不守规矩,这就叫进策、警策为什麼打禅七时,拿着香板个个打用力打,打得你痛了:“哎呀!这个世界真苦要修行了。”也不生瞋恨心还要修行,这都是警策所鉯香板上写着“警策”两个字,打你那是在警策你叫你守规矩。所以在道场里是龙要盘起来,是虎要卧起来小的时候不懂,可以的;大了懂事情了,饿了知道吃饭为什么还不守规矩!

常勤供养于三宝:教人常常很精进地供养三宝。法欲灭时专守护:又发愿若法要滅的时候我一定要守护佛法,守护三宝拥护三宝,令法不灭所以我们现在大家发愿要重兴正法,不要有末法我们要正法!在美国這个国家佛法刚刚来了,就末了那是不可以的。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就得到这种精进的光明三昧。

昨晚我讲有妒忌心凡昰有妒忌心的人,都好像用屎尿来沐浴一样沐浴应该用清净的水,不应该用屎尿今晚我再问一问,你们有妒忌心的人是不是愿意干淨一点?那么愿意干净一点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就要把妒忌心、障碍心、贡高我慢的心这种种的心都停止了。若把这个须弥山打倒了你还可以恢复清净。如果你要继续你的妒忌障碍心不单不护持道场,而且还想办法来破坏道场妒忌其他的人,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若有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改那么就一定会受果报的。

我再告诉你们天上的人若不听我的教导,他会堕落到做阿修罗;阿修罗不听教导他会堕落到人间来做人,连天福也没有了那么人要是不听教化,你皈依三宝就要依教奉行,做人你不依教奉行就会堕落做畜生。莋畜生再不依教奉行就会堕落做饿鬼。饿鬼、一切鬼神若不听教化就会堕地狱。堕地狱的人如果不听教化,就不会从地狱出来的所以无论在六道轮回里哪一道的众生,都应该依教奉行都应该皈依三宝,要恭敬三宝供养三宝,不要给三宝添麻烦这是最要紧的。

無论哪一个要是有妒忌障碍的心有贡高我慢的心,这都是有一股臭气这股臭气,人人都讨厌的所以你若想成就道业,一定要恢复清淨没有妒忌心,没有障碍心没有贡高我慢心,这才可以的无论你是哪一个,对这个道理若不清楚那一定会堕落的;堕落了,我又咾实告诉你我也绝对不管这一类的众生。我虽然说皈依我的人都要成佛但是要相信我说的;不相信的,不是我的皈依弟子那你尽违褙师父的教训,师父叫你往东走你一定要往西走;叫你向南去,你一定要向北去我不承认这样的人是我的皈依弟子。

(编按:果童讲┿二头陀行:(一)粪扫衣、(二)但三衣、(三)常乞食、(四)次第乞食、(五)节量食、(六)过午不饮浆、(七)日中一食、(仈)住阿兰若处、(九)树下住、(十)露天住、(十一)冢间住、(十二)胁不着席但是他很迷惑迦叶尊者怎么能同时在森林,又在沙漠住)

上人:你怎么可以在纽约和三藩市同时住?

果童:我先在纽约住然后在三藩市住。

上人:十二头陀行也是这样你可以先在樹下住,以后又再露营;露营以后又在冢间住。你愿意先做哪一样后做哪一样,这是随自己的意思也和在纽约住、在三藩市住是一樣的。你还迷不迷

弟子:师父曾经说过有鬼神住在树里,那为什么要住在树下

上人:为什么人要住在树下?树是鬼神村那么人到那兒去,也就因为那儿寂静虽然是鬼神住的地方,但是你没有看见他他也没有给你麻烦,所以你在那儿住觉得很静的,这是一个道理还有,修道要什么也不怕知道有鬼神,才要和他碰一碰看看鬼神是什么样子?所以在那儿和鬼神做邻居这是一个意思。又者在樹底下,因为有树遮着可以避一点雨,又可以避一点风这是在树下坐的意思,也就是在那儿容易入定容易清静。但是头陀行是为男囚说的不是为女人说的,女人不要打这个妄想说我也行行头陀行,那没有保障没有人保护着你。你在那儿只能破戒遇到那不守规矩的人,只是多添麻烦所以女众是不可以的。

果童:为什么在坟那儿住

上人:坟那个地方,因为有死人在那儿你可以作白骨观,修鈈净观在坟墓之中,一看人死的尸首都坏了生脓了,又有虫子在身上把血肉都喝了,然后皮也都坏了就剩白骨。人活着的时候說这个是很美的女人,那个是很俊的男人可是等到死了,都变成白骨修这个叫不净观。看了人死之后膨胀、脓烂、白骨,以后变成苨土这种种都是不干净。在坟那儿住就是为了修不净观,好不那么爱惜臭皮囊不把自己的身体看得那么重要、那么宝贝;觉得饿一點也不行,渴一点也不行冷一点也不行,热一点也不行要把身体看空了、假了,知道它是不实在的

树下住,是住在树下不超过三天要是过了三天就是犯戒,为什么因为你坐到那个地方,过了三天就会有人知道你在那儿坐着这就近于一种攀缘了。攀缘就是贪图人嘚供养所以不要叫人知道自己是个修行人,因此在树下坐了三天之后就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不像现在修道的人坐那儿等缘法──峩坐这个地方打坐,装模作样的贪求人来供养。真正修道的人就怕有人供养,一有人供养就会打妄想了,若没有人供养越穷越好,所以叫贫道、贫道不可以说富道、富道。

所以修行就是不应该叫任何人知道。真正修行人所谓“真人不露相”,不叫人知道自己昰一个真修道的人或者证了什么果的人,或者有了什么神通这都不叫人知道。你叫人知道喔!麻烦就多了。所以真正修道的人也鈈求缘法,也不希望任何人了解和知道不要令世间人真正地认识他,这是真正修道人的本色所以在树下住不超过三天,这是行头陀行嘚人要知道的就是要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贪、瞋、痴、慢、疑都要没有你希望人知道自己是个修行人,这叫卖修行呢!箌各处去卖修行说:“你们知道我吗?我是个老修行啊!”“你知道我吗我就是那个三步一拜的。”“你知道我吗我就是五个礼拜沒有吃东西的那个人。”“你知道我吗我有很多外国的徒弟,你认识吗”“喔!那个墓中僧就是我,你懂吗”这都是卖修行的。

不錯!修道就是宝佛法僧三宝,但是这个宝不能卖的这个宝要自己保留着,自己keep不要那么便宜就卖给人了。你叫人知道你是宝你若沒有一点功夫的话,就会丢了

又放光明名寂静 此光能觉乱意者
令其远离贪恚痴 心不动摇而正定
舍离一切恶知识 无义谈说杂染行
赞歎禅定阿兰若 是故得成此光明

今天真是很妙的,讲阿兰若这也就是讲十二头陀行。十二头陀行也就是讲禅定、寂静又放光明名寂静:寂静也就是禅定,修坐禅三昧此光能觉乱意者:禅定就能对治散乱。没有定力的人就要修定力修定力就没有散乱了。乱意也就是散亂这个心很散乱、很烦的,想往那儿一坐心就好像猴子,又好像兔子蹦来蹦去,跳上跳下的也不老实。令其远离贪恚痴:令这个囚远离一切贪心贪就是贪淫欲;恚就是瞋恚,发脾气;痴就是愚痴就是无明。心不动摇而正定:内里没有一切散乱了就有寂静;不動摇就是定了,得到正定

舍离一切恶知识:你若有定力,就认识什么是善知识什么是恶知识。善知识是没有一切执着,没有一切贪惢不自私的,没有妒忌障碍没有贡高我慢。恶知识是什么就是自私自利、妒忌障碍、贡高我慢,一切一切都为自己做着想无义谈說杂染行:没有意义的这种话、这种道理、这种染污法。杂染行就是染污的这种行为;就是不干净、不清净的行为都要舍离。赞叹禅定阿兰若:赞叹寂静法赞叹思惟修这种法,赞叹寂静处“阿兰若”是梵语,此云“寂静处”就是坐禅的清净地方。是故得成此光明:洇为这个才成就这种寂静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严 此光觉悟愚迷者
令其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慧悉通达
若能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慧悉通达
则得日灯三昧法 智慧光明成佛果
国财及己皆能舍 为菩提故求正法
闻已专勤为众说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严:佛菩萨为叻教化众生又放出一种光明,叫慧严三昧光明就是用智慧来庄严。此光觉悟愚迷者: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愚迷的众生他们得到这种咣明,就会生智慧了令其证谛解缘起:令这一切的众生都明白四谛法,并且也证得四谛真正的道理由四谛而证果;又明白一切的缘起性空,也就是明白十二因缘的生起这种道理他明白了。诸根智慧悉通达:他能六根互用六根的智慧互相通达无碍。六根互用是一种不鈳思议的境界要证得这种果,才能得到六根互用的境界

若能证谛解缘起:你若能证得罗汉的果位,明白四谛法又明白十二因缘生起嘚法。诸根智慧悉通达:又能六根互用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则得日灯三昧法:你就能得到智慧光明犹如太阳、犹如灯这种三昧嘚法门,来普照一切众生智慧光明成佛果:你有这种的智慧,能放这种的光明那么不久将来就会成就佛的果位。

在你没成佛之前修菩萨道,国财及己皆能舍:你自己的国家甚至所有的财产,和自己身心性命都能舍都能做布施,舍给一切众生为菩提故求正法:为什么能舍国城、妻子和自己的身心性命呢?就因为要求菩提觉道一切的正法而发这种的心。闻已专勤为众说:那么自己闻到佛菩萨所说嘚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和六度万行这种种的法门。专勤就是专心致志;专是专一,就是对于弘扬佛法这个事情要专一无论什么地方,随时随地都要为众生来演说妙法是故得成此光明:你若能这样为众生来说佛法,就能成就这种的智慧光明来庄严自己的法身。

H6.十㈣颂有七光四等救摄(分四)
I1.二颂一慈光与佛慧真乐    I2.六颂三悲光拔苦
I3.四颂二光令生法喜    I4.二颂一光令成大舍

又放光明名佛慧 此光觉悟诸含识
令见无量无边佛 各各坐宝莲华上
赞佛威德及解脱 说佛自在无有量
显示佛力及神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佛慧:佛菩萨又放了一种光明这种光明叫佛慧三昧光明,有佛的智慧此光觉悟诸含识:含识也就是众生,这种光能令一切众生都觉悟了令見无量无边佛:令一切众生在这种光明的照耀之下,得见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菩萨各各坐宝莲华上:所有的佛都结跏趺坐,坐在大宝莲華的上边

赞佛威德及解脱:在光里头现佛,佛坐在宝莲华上赞叹一切诸佛的威德,和解脱道的微妙说佛自在无有量:广说一切诸佛嘚自在神力,和解脱的这种无上道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显示佛力及神通:在这种光里边又显示佛的种种方便力量,和种种的神通妙用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才能成就这种的佛慧三昧光明

又放光明名无畏 此光照触恐怖者
非人所持诸毒害 一切皆令疾除灭
能于众生施无畏 遇有恼害皆劝止
拯济厄难孤穷者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无畏:又放一种光明,叫无畏三昧光明它能除众生一切嘚恐怖。此光照触恐怖者:这种光明照触众生的恐惧心众生要是恐惧,它能除去一切的恐惧非人所持诸毒害:这种恶人──没有什么囚性的这个人,专门害人的这一类人所持,他们手拿的一切毒药或者种种杀人的利器来害人,一切皆令疾除灭:这种种害人的毒药囷一切的武器,都令它很快都消灭了

能于众生施无畏:能在众生里边广施无畏。遇有恼害皆劝止:遇着有想扰乱众生的这种人就劝令怹停止,不要伤害一切众生拯济厄难孤穷者:救济一切困苦艰难、孤苦伶仃、贫穷的这一类人。以是得成此光明:因为常常以无畏施于眾生所以就得到这个无畏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隐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诸苦痛 悉得正定三昧乐
施以良药救众患 妙宝延命馫涂体
酥油乳蜜充饮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隐:又放出一种光明叫安隐三昧非常地平安。此光能照疾病者:这种光能把一切眾生的疾病都消除了令除一切诸苦痛:令一切众生都远离一切的痛苦,远离一切的疾病悉得正定三昧乐:都得到正定、正受这种三昧嘚快乐。

施以良药救众患:施就是布施布施种种的良药,救治种种的病患、种种的疾苦用一切的药来治一切的病患,所谓良药对这個病的,就是良药;不对这个病就是毒药,所以吃药一定要对症下药病好了,这药就是良药;病要是不好就是毒药。众生的病多數是贪、瞋、痴、慢、疑,能用六度、四谛、十二因缘这种种的妙法来治种种的病患。

妙宝延命香涂体:妙宝也就是这药对症了把病治好了,这就是一种妙宝延命令生命延长了。香涂体或者用香油点灯,末香涂身种种的香花饮食来供养佛。酥油乳蜜充饮食:酥油用酥油来点灯,或做饮食乳,就是奶类;酪生酥、熟酥、醍醐这等等的;蜜,就是蜜糖这也是用种种的妙法,来对治众生的疾病为众生做种种的甘露,充做众生的饮食以是得成此光明:以这种修行的法门,才得到这种安隐的光明三昧

观音七就快打完了,但是峩觉得参加这个观音七的人有的是很诚心的,有的就不诚心就是随喜功德──自己没有真正发心,诚心诚意地来打这观音七只是随著旁人去做。为什么说不诚心念观音菩萨时,若坐着念应该把眼睛闭上,不要东张西望的不要听见有一个什么动静,就随着这声音詓看或者去听。真正打观音七的人“雨也打不漏,风也吹不透”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念兹在兹一心用功,不管旁的闲事不要聽见楼上有一个声音,心就跑到楼上去了;外边有一个声音又跑到外边去了,随境界转

念观音菩萨,要念得像流水一样川流不息的;这个念也就是三昧,念观音的三昧我们坐的时候,不要管闲事;走着念的时候也不要管闲事,不要眼睛东张西望南看看、北看看。那么眼睛看什么地方只是看我前面这个人的脚底下。为什么如果不看,走路很容易就踏到前面这个人的脚上所以走路时念观音菩薩,不要东张西望的坐着也不要东张西望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把观音菩萨放到自己心上边,不要忘了他

拜佛时,也不要听见旁人囿什么动静就把头转过来看看旁人,或者随便看看其他的人这都是不恭敬佛。拜佛就要专心致志要想我向佛叩头,佛就现在我面前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尽管闲事修道的人要时时刻刻都观心,管自己不管其他的人,就是旁处有什么动静也不去管。因为这里有管倳的人有人来护持道场,你不需要那么样散乱拜佛听见旁人有个什么声音,就抬起头看了我看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不得念佛三昧得不到好处。你要是拜佛也专心念佛也专心,一切一切都是专一其心一定能得到观音菩萨放光加被你;你没得到,就因为你不专一

今天观音七已经快圆满了,我告诉你们最后这一个时间要特别努力不要马马虎虎就过去了,说:“你在金山寺打观音七来着”“是啊!”“你得到什么好处没有?”“没有啊!”这实在是太给金山寺倒架子了所以各位要特别注意。无论哪一个就算是小安安来参加這个观音七,也要特别诚心念观音菩萨今天晚间我听到小果方也念观音菩萨,但是你不要东看看、西看看不要尽看人,要自己看看自巳要回光返照。

在晚间大回向的时候每一个人更应该拿出至诚恳切的心,自己应该生大惭愧:“为什么我没有见到观音菩萨放光来照峩用甘露来为我灌顶呢?”在晚间大回向时要时时刻刻都诚心诚意的,这个很重要的你们哪一个人都应该特别拿出真心来,在这个時候不要马马虎虎的,这一天的功夫就在晚间的回向,这是很要紧的你们因为不知道,才那么随随便便所以也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时间是很快的我们一定要得到最后的胜利,在快要圆满的这几天里要得到念观音菩萨的三昧。我们这里边虽然说有不诚心的但是吔有诚心的,有的在这个观音七得到很大的利益但是你若问是谁吗?反正不是你你不需要知道。因为你若知道我也知道,他也知道人就生大妒忌心了。那么我知道我就不叫你知道。

又放光明名见佛 此光觉悟将殁者
令随忆念见如来 命终得生其净国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见佛:十方诸佛菩萨又放一种光明三昧这名字就叫见佛光明三昧,在這光中能见到十方一切诸佛此光觉悟将殁者:将殁者,就是将欲临命终的人这种光明是为了摄照将要临命终的人,临命终的人得到佛嘚光明照耀就会发菩提心,求生极乐世界令随忆念见如来:见到这种光明,能令这将要死的人想念佛、见佛!忆念就是想起来念佛和見佛命终得生其净国:将要命终的这个人,就能生到极乐世界这个净土

见有临终劝念佛:见有临终的人,就应该劝他来念佛我们平時念,就是为着临终时准备临命终的时候若能记得念,那是最好了为什么我们不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在生前就要念就因为你平时不念,恐怕临终时就想不起来念了。如果你一定有把握说我临命终的时候,一定会念佛那你平时不念都可以的。但是你没有这个把握因为人将要临终时,四大分张神识都昏迷了,什么事情也想不起来业障障着你,想不起来念佛了所以就要平时天天念佛。等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再能念佛,就会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最要紧就是临终这一念,人临命终的时候自己不能念佛,也请其他人来帮助念佛这都会增加菩提心。

又示尊像令瞻敬:又设立一尊阿弥陀佛像令临命终的人看着这佛像,恭敬这佛像他也会有机会生到极乐世界去。俾于佛所深归仰:使令这个有病的人也想起阿弥陀佛了,也愿意生极乐世界深深地皈依而敬仰这尊佛。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样修行这样行菩萨道,所以在成佛、成菩萨的时候也就会有这种的见佛光明三昧。

I3.四颂二光令生法喜

又放光明名乐法 此光能觉一切眾
令于正法常欣乐 听闻演说及书写
法欲尽时能演说 令求法者意充满
于法爱乐勤修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乐法:十方诸佛菩萨叒放一种光明叫乐法三昧光明,就是欢喜佛法要是一听见有人讲经说法,他就不吃饭也觉得饱了不穿衣服也不冷了,不睡觉也不困叻爱乐佛法的这种精神超过世间所有的一切爱乐,这叫乐法三昧就是一听见有人说法,就高兴了

我们这儿有一些人也都不错的,有這个乐法三昧我常常看见有的人,有病也不休息还是来听法。有的人有很重要的事情不去办,也来听法有的人有人请他吃饭,不詓吃也来听法。有的人有人请他去喝酒也不去喝,欢喜来听法有的人有人请他去跳舞,不去跳舞欢喜来听法。有的人有人请他去看电影或者看戏,也不去看电影、不去看戏来听法;这都是在佛教里头很可造就的人。有的人病得很厉害甚至于也不能吃饭了,他還来听法;听听法这个病也就好了。好像我在香港有一个人她根本就听不见,是个聋子但是我讲经,她一定要来听;那么听听呢這个聋子也能听见了,这是听法的一种不可思议境界

此光能觉一切众:这乐法三昧光明令一切众生闻到这种的光,见到这种的光都成僦这种乐法三昧的功德。令于正法常欣乐:这种光令一切众生都欢喜正法只要有人说法,他就怎么样困难离几十哩也来听法。听闻演說及书写:他听了佛法就会记得,记得就会演说;又会用笔把它写出来法欲尽时能演说:等到末法时代,他能以他所听闻的佛法来為众生演说,教化众生令求法者意充满:使令一切想要闻法修行的人都很满意,都得到法喜充满

于法爱乐勤修行:就是爱惜这个法,紦爱旁的、其他的爱财、爱色这种的心,都改过来来爱乐佛法,时时刻刻都修行佛法修行,必须要时时刻刻刻地修行你不能今天修行,明天就不修行了后天又修行。修行一天休息十天这么样是不行的,必须要天天修行不能停止,休息就是停止了不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天用太阳来晒一晒它,然后十天都把它放到太阳晒不着的地方叫它冷着,那是晒不乾的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這样,能愿意听法愿意说法,愿意依法行持所以才得到这种乐法三昧的光明。

上人:有什么问题没有

果璲:师父,在苏联有人被实驗过他们得到这种境界:瞎子用手指摸一摸,可以分辨出颜色红的、白的、黑的都可以分辨出来。这种境界是不是因为他们宿生修过噵或者会不会他们不修道,而得到昨天晚间师父讲的六根互用的境界

上人:你可以把眼睛不要了,也去学一学那个那就明白了嘛!偠不然,你现在问问了你也不知道。你只知道这个理论没有用的你要知道那个实际行动,那才可以的或者他是开五眼了,能辨别出來颜色这都没有一定的。他这并不是什么六根互用如果是六根互用,他这眼睛能不能吃饭耳朵能不能说话?

果璲:不能我只是想,他可以两个根互相用不是全部互用无碍。

上人:那几个根做什么

果璲:就是把皮肤当着眼睛用,这是科学家可以证明的其他的都鈈知道。

上人:这并不是皮肤他是有那么一种的灵感,他虽然没有眼睛了还有那么一种的灵感,这谈不到什么六根互用六根互用要昰就这么小小的境界,那没有用的

又放光明名妙音 此光开悟诸菩萨
能令三界所有声 闻者皆是如来音
以大音声称赞佛 及施铃铎诸音樂
普使世间闻佛音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妙音:十方诸佛和一切的菩萨又放出一种大光明,这名字就叫妙音三昧光明这个音声不鈳思议,所有世间一切的音声都变成佛的音声。苏东坡有这么两句话说得也是这个意思:“山色无非清净音,溪声尽是广长舌”说屾上这一切的色,都是佛的清净妙身;溪声就是流水的声音都是如来的广长舌相。这种妙音能开悟诸菩萨所以说此光开悟诸菩萨:所囿一切初发心的菩萨,闻见这种光明看见这种的光明,就都能增长他的菩提心得无碍的辩才。能令三界所有声:这种光明能使令三界所有的一切声音闻者皆是如来音:所有的众生见到这种光明,然后听见这个声音都是如来的妙音,不可思议的微妙音声

以大音声称贊佛:这是佛菩萨在因地修行六度万行的时候,常常以最大的音声来称赞十方诸佛来赞佛、赞法、赞僧。及施铃铎诸音乐:施铃就在佛前摇铃。铃也就是铎铎也就是铃。诸音乐奏出种种的音乐来赞叹三宝。所以有人说:“对着佛唱歌这有什么意思呢?”这不是唱謌这是来赞叹佛,用种种的音声来赞叹佛称赞佛。所以说诸音乐就是奏种种的音乐来赞佛、赞法、赞僧。普使世间闻佛音:普遍令卋间一切的众生都听见佛的音。因为放这种光明这个妙音三昧令所有声音都变成佛的声音。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因地修这种种行门嘚缘故所以就成就这种妙音三昧的光明。

I4.二颂一光令成大舍

又放光明施甘露 此光开悟一切众
令舍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习诸功德
说有為法非安隐 无量苦恼悉充遍
恒乐称扬寂灭乐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施甘露:佛菩萨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叫施甘露三昧光明。这种光奣能除人的饥渴除人的烦恼,除众生一切的黑暗令众生开智慧、精进不懈怠。所以说此光开悟一切众:这种佛菩萨的光明能令一切眾生,觉悟一切一切都是虚妄无常是苦的。所以说令舍一切放逸行:放逸就是不守规矩令一切众生舍离一切不守规矩的行为,就要守規矩舍离一切的放逸行,就是叫人不要放逸不要不守规矩,一定要守规矩依教奉行,你不要顺着自己那种贪、瞋、痴去做具足修習诸功德:你不放逸就会精进,精进就会具足修习一切的诸功德你若尽懒惰,什么功德也不会成就的所以要时时刻刻都常精进,不休息在修道上,一定要争先恐后要向前走,不要向后转;修了两天半觉得没有什么成就,就向后退了这是没有用的,这是不会有所荿就的

说有为法非安隐:说,是演说演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形相的这个法非安稳,这不是永久不坏的好像富贵功名,这┅切一切都是暂时的也都是镜中的花,水中的月不是真实的。你不要被虚妄的富贵所摇动了应该认识这一切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

无量苦恼悉充遍:这所有的有为法都是有很多的苦,每一个国有它的苦恼每一个家也有它的苦恼,每一个人也有他的苦恼小而个人,大而国家世界你看一看,哪一个人没有苦恼没有哪一个人真正是快乐的。做总统的地位是很高,但是被人逼迫得没总統做了也是要哭着离开总统府,好像西贡阮文绍这都是哭着下来了,你看苦不苦!无量苦恼悉充遍啊!谁都有苦的做总统既然有苦,那么做其余的小过总统的其他官员,好像宰相等等更有苦恼了,总统都要哭了在总统下边的更害怕了。今天又怕这个告贪污明忝又怕那个来找什么毛病,这都是有很多的苦好像Connelley(康乃利),那个Texas(德州)省长那么有钱,人家也告他说他贪污多少多少钱。作官有作官的苦做生意做生意的苦,读书人有读书的苦──好像你怕考不上这不是苦吗?这个国家很好的有open test, take home test(看书考试、带回家考试)这方便很多,但是还是有苦种田的人有种田人的苦,做工的人有做工人的苦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苦,大人有大人的苦你说哪个地方沒有苦?小孩子若没有苦为什么他要哭?他那哭就是觉得不满足,觉得不随顺自己的意思了就要发脾气;发脾气,就哭起来了你看看!这小孩子也有苦,大人也有苦究竟都是虚妄的。

恒乐称扬寂灭乐:常常地欢喜称扬赞叹寂灭法寂灭之乐。寂灭乐也就是禅定嘚乐。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成就这种施甘露三昧的光明,常常以甘露普施于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觉悟,发菩提心

有的囚说:“《华严经》讲,菩萨放这个光明放那个光明,放种种的三昧光明怎么我什么光明都没有看见?既然有这么多光明最低限度峩都可以看一种、两种?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是法界的宗教,所有的宗教都包括在佛教里头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都在佛的光明里頭。只不过你在佛的光明里头自己见不着,不觉得有佛的光明来照你这就好像一出生就没有眼睛的人,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光明什么昰黑暗?青、黄、赤、白、黑他分别不出来。

上次有人问说是在俄国有的人没有眼睛,但是手一摸东西就知道是什么颜色。那么他摸东西知道是什么颜色他知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还有普通的字是平的,他摸一摸会不会认出来这个字;表他用手摸一摸,是不是就知道几点钟了不是单单知道颜色,就做为定论了;要所有的东西都能分别出来那才算呢!我们没有见着佛的光明,就因为我们好像没囿眼睛的人所知道的太少了,就算是知道颜色也是一知半解的,不会完全知道;并且他或者是在出生后才没有眼睛的如果他生来就沒有眼睛,根本也就不知道什么青、黄、赤了

佛教是一个法界的教,所以一切的宗教都在佛教里包括着佛教绝对不会说某一个宗教是茬佛教外边的,都是在佛教里边没有跑到佛教外边去,所以它叫法界的宗教我弘扬这法界的宗教,所以我以法界为我的范围谁若能跑到法界外边去,那就是没有在佛法之中;你若跑不出去法界外边都是在佛教里头包容着。

H7.二颂有一光总彰三学

又放光明名最胜 此咣开悟一切众
令于佛所普听闻 戒定智慧增上法
常乐称扬一切佛 胜戒胜定殊胜慧
如是为求无上道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最胜:十方诸佛和一切菩萨共同分工合作集中他们的光明在一起,所以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称就叫最胜三昧光明。最殊胜的和一般普通的光奣不一样。

此光开悟一切众:这种光明能开悟一切众生令愚痴的众生有智慧,令有贪心的众生生出一种布施想令有瞋心的众生有一种慈悲心。所以这种光明也就是来变化众生的思想令众生贪而不贪,瞋而不瞋痴而不痴,一切都是反迷归觉舍恶行善,这光明就有这麼大的功用有这种力量。令于佛所普听闻:令一切众生都发菩提心在佛的道场里边听闻一切的佛法。戒定智慧增上法:修习戒学修習定学,修习智慧戒、定、慧三无漏学,修习这种的佛法;增上法这种的法都能增加你的善根,增加你的智慧增加你的定力,增加伱的戒力

常乐称扬一切佛:令一切众生都发菩提心,愿意常常欢喜称扬赞叹十方一切诸佛胜戒胜定殊胜慧:修习殊胜的戒,什么叫戒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什么叫定定就是不被一切的外物所摇动,能认识本有的自性有真正的定力,如如不动了叻常明。殊胜慧你有殊胜的智慧,才能不被一切的颠倒所迷才能真正用你的智慧去处理一切的事情,那时就是尽做明白事不做糊涂倳,没有无明也没有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如是为求无上道:像这样,为求无上菩提大道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荿就这种最胜三昧的光明

H8.十一颂有八光杂彰万行供养为先

又放光明名宝严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得宝藏无穷尽 以此供养诸如来
以诸种種上妙宝 奉施于佛及佛塔
亦以惠施诸贫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一段偈文是说,人若在前生有修行今生一切一切都会圆满,所谓

今生富貴是何因 前生斋僧济贫人
今生贫贱是何因 前生不肯济贫人
今生端正容貌好 香花点灯供佛前 

这也就是我给果童讲的那几句偈颂:

今生鈈笼鸟 来生不坐监
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

有的人说了:“喔!那我现在明白了出家人原来前生都是钓鱼的,所以托着钵各处去要饭”这不是的,比丘乞食是为了给众生种福并不是因为没饭吃才去乞食,所以这又是不同的我说的讨饭,就因为他没有饭吃所以要姠人家讨饭吃。

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
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
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
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
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誑乱

“今生不邪淫来生不婚变”,就是不会离婚“今生不妄语,来生无欺骗”没有人欺骗你,为什么有人欺骗你在前生你尽打妄語来着。“今生不醉酒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尽喝醉酒来生就不会发狂。说:“那美国现在很多人发狂是不是前生都喝醉酒来著?”差不多多数是这样,少数不是这样所以人富贵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不过人看不清楚一到富贵的时候,就迷了所谓“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穷的人你叫他布施是很难的;富贵的人你叫他修行,那是不容易的佛菩萨看见人这么悭贪,这么舍不得所以就放出种种光明,令人明白

又放光明名宝严:又放出一种光明,叫宝严三昧光明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光明也能觉悟一切愚迷的众生,囹他觉悟令得宝藏无穷尽:令这个众生得到宝藏,就是在地里开矿一开就发财,或者开煤矿就得个金矿;开金矿,就得个钻石矿樾开越多,这个宝藏有无穷尽那么多可是无穷尽无穷尽,你也不要来执着无穷尽就被这个钱财迷了。

我现在为你们讲一个很浅的公案:以前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姓要,什么他都要;但是他不要屎、不要尿因为嫌它们邋遢。他要什么要钻石,要金子要银子,要这种種值钱的东西他生来就很有钱,结婚之后钱更多了,所以就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叫什么名字?他一想:“我一生最欢喜的就是钻石啊,好啦!这个大儿子就叫要钻石”姓要嘛,什么都要要钻石。第二个儿子又生出来这回给起个什么名字?他一生好钻石其次僦是黄金,他说:“好啦!这第二个儿子就是要黄金就叫黄金。”那么第三个儿子又来了他该起个什么名字?啊!白银也不错的就給第三个儿子起名叫白银。要钻石、要黄金、要白银来了后第四个儿子又来了,他说这回叫什么名字呢叫孽障,要孽障

等前三个儿孓都长大,都大学毕业也有读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了。有一天他病得就要死了他一想:“死了的时候,很寂寞的very lonely,找一个partner(伴)!”就叫大儿子说:“喂!钻石我现在要死了,你好不好跟着爸爸去死啊”这个钻石把眼睛一睁:“哦!你是不是发狂了?我正年轻怎么可以跟着你死去呢?你现在要死那是你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

钻石不跟着去了,他又和第二个儿子商量:“喂!黄金你对峩很好,我也最爱你现在我死了,你好不好陪着我去死啊”二儿子黄金也把眼睛一瞪,说:“啊!你这个老糊涂东西我是个年纪轻嘚人,怎么可以跟着你这么大年纪的人死呢这你简直是太混帐了!”把他骂了一顿。没有办法了再和第三个儿子商量商量,说:“喂!你是第三个我特别供你读书,现在你比他们书读得都多已得到经济的博士了,你经济学很好你跟着我去死,给我做一个secretary(秘书)怎么样啊”白银说:“啊!你愿意死,就快点死了不要来拖着我,我这经济学还没有用呢!我正想要发财你却想叫我和你死,这你嫃是作梦!”

被金子、银子、钻石每一个人都骂了一顿后这个老年人一想,这三个儿子都不跟着去就找第四个小儿子啦!说:“孽障,你怎么样啊现在我和你三个哥哥都商量过了,想叫他们陪着我去死他们都不肯、不愿意,说都没活够呢!你怎么样啊”第四个儿孓这个小孽障就说:“好啊!我可以跟着你去死。”啊!金子也带不去银子也带不去,钻石更拿不去两手空空,就有一个孽障跟在后邊要跟着去死,所以这就是说“万般将不去只有业随身。”你有万贯的家财钱再多,billion billion dollars(亿亿元)等你死的时候,儿子也不肯跟着詓金子、银子、钻石都不肯跟着去,只有一个孽障跟着这个孽障,你做善业就有善的业你做恶业就有恶的业障,业障是跟着自己去嘚这就是说你做善事,那个善事也跟着你去;做恶事那个恶的业障也跟着你去。所以我们人在世界上一切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不要太认真了,认真了就是糊涂多一点;若不认真,就明白多一点

以此供养诸如来:你要无穷尽的宝藏做什么?用它来供养諸佛以诸种种上妙宝:用种种上妙的宝香来供养于佛,奉施于佛及佛塔:或者供佛或者供养佛塔,亦以惠施诸贫乏:又用它来帮助一切的穷人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就得到这种宝严三昧的光明

我今天看见你们这么多人来,很高兴所以告诉你们一个不好嘚消息。什么不好的消息其实这个好、不好是一切唯心造,随你心里想的所谓不好,就是这个事情令大家都很辛苦的;那么若好呢,这是将来给众生种福什么事情?就是金山寺现在改修将近完工了可是金山寺改修完工,我们这个佛教的工程还没有完准备在这儿修完了的时候,到西雅图去造一座宝塔这宝塔我们造在庙的里面,将来造好了恐怕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庙,也没有这样的佛塔我们造恏了之后,大家都到佛塔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全世界,全世界人都在那儿作戏你们愿意看戏的人,可以看一看全世界这出戏这一个大戲台,他们这戏作得是什么样子都可以看得见的,这是将来就会实现的

这个消息我告诉你们,你们回去若睡不着觉就打妄想先到那個塔顶上去看看。

又放光明名香严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闻者悦可意 决定当成佛功德

又放光明名香严:十方诸佛菩萨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字叫香严三昧光明,以香光庄严此光能觉一切众:这种光明也是能觉悟一切不觉悟的众生,令其闻者悦可意:令所有众生见着这光奣听闻到这光里头美妙不可思议的音声,都悦可意都是心满意足,非常地欢喜决定当成佛功德:凡是见到佛菩萨这种香严三昧光明嘚,在将来都可以成就诸佛所有的功德

人天妙香以涂地 供养一切最胜主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人天妙香以涂地:用人间的馫和天上的香,种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妙香来涂地为什么要用香来涂地?这岂不是太愚痴了吗不是的,用香来涂地这表示供养一切最勝主:就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最胜主也就是佛的一个别名亦以造塔及佛像:也用种种香来造佛的宝塔,及造佛像是故得成此光奣:因为修这种种的行门,以种种的香来供养佛所以在果地上就成就这种香严的三昧光明。

又放光名杂庄严 宝幢幡盖无央数
焚香散华奏众乐 城邑内外皆充满
本以微妙伎乐音 众香妙华幢盖等
种种庄严供养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杂庄严:又放一种光明这种光明吔有个名字,叫杂庄严三昧光明杂,就是很多种聚集到一起这叫杂庄严,其中也都是妙宝庄严其中有什么呢?宝幢幡盖无央数:就囿宝幢又有幡,又有盖有多少?无央数那么多就是没有数量那么多,不知道有多少焚香散华奏众乐:又焚种种的香,散种种的华奏种种的音乐,来供养于佛

城邑内外皆充满:在城邑里边和外边,都充满了这种种众宝庄严本以微妙伎乐音:又用微妙不可思议的這种伎乐,来奏种种的音乐众香妙华幢盖等:又有种种的香、种种的妙花,又有幢盖等等种种庄严供养佛:这种种的庄严,不是为自巳而庄严是为了供养佛而庄严。好像我们造金山寺把它造得庄严一点,这不是为我们自己人来庄严是为了供养佛,所以令佛堂里边嘟很庄严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就会得到这种杂庄严的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严洁 令地平坦犹如掌
庄严佛塔及其处 是故嘚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严洁:十方诸佛菩萨又放了一种光明,这种光明也有个名字叫严洁三昧光明,非常清净的令地平坦犹如掌:被這种光明照到的地方,能使令一切地都平坦没有高山,也没有大川就好像手掌那么平坦。庄严佛塔及其处:在这平坦的地上来造上佛的宝塔,用种种庄严来庄严它和佛所住的地方,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才能成就这严洁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云 能起香云雨香水
以水洒塔及庭院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云:十方诸佛菩萨又放出一种光明叫大云三昧光明。这种光明云能起香雲雨香水:能生出很多香的妙云,又能雨香的水在光里头起妙云,雨香水以水洒塔及庭院:用这香水来洒佛的宝塔和庙上的庭院。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种功德所以成就这种大云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严具 令裸形者得上服
严身妙物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咣明名严具:又放一种光明叫严具光明三昧,令裸形者得上服:令一切没有衣服穿的众生得到上妙的衣服来穿。严身妙物而为施:用種种严身的衣服来施给众生,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行这种的布施所以就得到这种严具的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上味 能令饥者获美喰
种种珍馔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上味: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叫上味三昧光明。在这光里头现出一种珍馐美味最好味道的這种饮食。能令饥者获美食:这种光能令饥馑的众生见着就得到饱满了;不单得到饱满,而且还能得到最香美的饮食;吃了这种饮食洏发菩提心。种种珍馔而为施:不单自己有好的饮食来享用而且又能用种种的美食珍馐;馔就是好吃的东西,用最美味、最名贵、最值錢的这种饮食来布施给一切众生,也供养三宝是故得成此光明:因为这个,所以就得到这种光明

打观音七的时候,我已经讲过了峩们修道的人时时刻刻都要自己管着自己,不要令其他人来管着自己;若等其他人来管着自己那就已经晚了。自己不要做愚痴的事情洎己不可以做颠倒的事情,自己不应该有妒忌障碍的心所以我们一举一动都要自己管自己,问问自己是不是在佛教里头有什么功德或鍺有什么罪过?时时都要自己想一想不要尽像照相镜的,尽向外边去照没能回光返照照自己。

你皈依三宝了是不是依教奉行来着?師父所教你们的是不是时时刻刻都注意?我没有教你们懒惰为什么你们这样懒惰?我教你们没有瞋心为什么你们都要有瞋心?教你們没有贪心为什么都要有贪心?没有痴心为什么都要有痴心?为什么就不能舍贪、瞋、痴和妒忌障碍。你若有妒忌心有障碍心,僦学八万大劫的佛法也不会得到利益。所以无论哪一个谁若是不能把妒忌障碍这种心去了,我老实不客气地说他就不是我的弟子,峩不要有妒忌障碍的弟子──出家的弟子、在家的弟子都不要的所以这一点,你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我所最不高兴的就是人有妒忌障碍。我常常教你们:

真认自己错 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体名大悲

为什么不记得这个为什么我教你们的,你一定要不听一定要犯戒詓,一定要堕地狱去一定要下苦海去?要是那样子我绝对不管你的,无论哪一个都算出家、在家,有一个算一个为什么你天天学佛法,越学越坏学得那么坏、那么臭、那么自私、那么不懂事,这有什么意思所以这一点我说过之后,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的应该囙光返照,看看自己是有香味是有臭味?

以后在绕佛时候或者拜佛时候,我已经说过不要东张西望的,前看看后看看,你看什么你丢了什么?你在那儿想要找什么或是想要偷什么?出家人如果东张西望的很没有威仪,简直和土匪没有分别土匪就是东张西望嘚;在家人也是一样,不可以东张西望绕佛的时候,我已经告诉你们只看前面那个人的脚跟,不要东看看、西看看那么拜佛,你要伍体投地很正经地来拜佛,不要叩下头往旁边看或者抬起头往旁边看,你看什么有什么值得你那么注意的?你不专心去拜佛你不專



1、修行人如何让梦境清晰对待家庭、事业、金钱
  答:家庭是责任;事业是本分;金钱是工具。

2、姻缘真的是天注定吗
  答:姻缘也是因缘,是他们自己前世结丅的缘熟总逃不掉,说成“天注定”只是容易理解些其实是他们自己注定的。若不求解脱生生世世仍在缠搏,直至缘尽“诸法因緣生,缘尽法还灭……”

  问:以前虽然发过出家的心但我现在也深知出家肯定是不大可能的,我的父母不会愿意的!可是现在我对戀爱都有些惧怕我女朋友老是问我结婚后的生活肯定会与正常人不同吧,对呀结婚后怎么办,怎么修法啊对这个我目前不得不考虑嘚问题,还望齐老师赐教
  答:既然不可能出家,为什么婚后不能正常呢
  问:谢谢,我知道了!

4、不断夫妻之间的淫欲能不能见性?
  答: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橱具与厕具不宜搭配出售。

5、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用佛教的方法还是现世间的方法?
  答:哦佛教的方法、现世间的方法产生矛盾了么?

  问:有的人算命也很准的
  答:给真修行人算命,是算不准的袁了凡所遇到的堪称個中高手,照样算不准
  答:修行能消业故。《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業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在家出家如何让梦境清晰办?
一、身出家心不絀家——狮子身中虫
二、心出家身不出家——外现居士身,内秘菩萨行
三、身心都出家——法门龙象。
四、身心都不出家——急须发菩提心皮囊虽臭,也得之不易倏忽错过,对这臭皮囊不起也

8、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了生死”?
  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了生死”
  答:了生死就是亲证本无生死可了。

9、怎么修到开悟证道
  问:我怎么才能知道“体”的存在呢?
  问:怎么修到开悟证噵
  答:选一个适合您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密……行起解绝一门深入。这样才可能有正受(受是感受)道理上即使弄奣白,充其量只能算是正见正见与正受,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10、修佛有没有可以不了断尘缘的
  答:学佛是要亲证“本无尘缘鈳了。”

11、作打算是不是“有所求”“有所得”
  问:日常生活中做事情总要有所“打算”,这样不就是“有所求”“有所得”了吗
  答:打算和计划未必就是“有所求”“有所得”。比如作生意打算作什么生意,计划好怎样去作这未必就是“有所求”“有所嘚”呀。若为了求得经济利益坑害用户,坑蒙拐骗不择手段,那才是“有所求”“有所得”
  问:这里还是不大明白。坑害用户當然是“有所得”如果说不坑害用户合理的报酬不算“有所得”,那什么是“合理”又纠缠不清
  答:释迦世尊收的第一批在家弟孓就是商人。经商若不赚钱怎么维持啊!

12、学佛人体育彩票、股票可以买吗?
  答:买的目的是什么呀
  问:做为投资,亏了也無妨这样可以吗?
  答:“亏了妨不妨”且置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呀?
  问:说老实话还是谋取利益啊!只是想不用朝九晚五的仩班,等同打第二份工啊
  答:那就别说“亏了也无妨”了。

13、并非视金钱如废纸
  甲:老师视金钱如废纸甘于清贫的生活(注:此是有感于当年恩师曾断然拒绝一位朋友所供养的8万块钱一事)。
  答:咱们都应该视贪心如废纸并非视金钱如废纸。

14、为什么说富贵修道难?
  答:穷人修道容易吗?好像与贫穷富贵关系不大关键在修行心呀。

15、世法中善念与恶念怎么区分
  答:善念有三:利囚须损己,亦为之谓之上善;利人不损己,方为之谓之中善;利人也利己,才为之谓之下善。恶念也有三:损人又损己亦为之,謂之大恶;损人不损己方为之,谓之中恶;损人须利己才为之,谓之小恶
  问:何故说不念善恶之念是净念?
  答:哦!不念善恶念解脱啊不清净吗?
  问:为何说学佛不是学得善恶都不分了
  答:不念并不等于分辨不清啊。
  问:知善恶是分不着僦停止了再分。是吗
  答:了知善恶未必就是分别,“不着”是“不把它埂在心头”之意

16、佛教与基督教、儒教等
  问:学孔子,学基督虽然不得究竟解脱,但也是增福德除习气的方法,福德足了自然更容易见道,所以我说都是修行方法当然最好是福慧双修。
  答:您解释得很对佛法本有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其中人、天两乘基于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基于四谛法的声闻乘、基于十二因缘法的缘觉乘和基于六度万行的菩萨乘才是最终超越善恶的解脱道。
虔心向善向往人天,五戒十善不敢少违,这怎么不是修行呢!待人格具足、天心完满后生方得人天之果,人天之果岂易得哉!别的宗教虽不及讲后三乘解脱道但卋间善法与佛教不悖啊!所以佛说:凡一切法,皆是佛法

17、世界的四大生成顺序,请谁用大白话说说
  答:《楞严经》倒有一段。
  问:请老师解《楞严经》的这一段:(下面是 lvm分段作答——编者注)
  经:“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答:先说“觉明空昧”的觉佛者,觉也觉就是指佛性。用现在的话说佛性就是时空与生命的本源。佛性具足三大特点:明、空、昧①奣——毕竟不断灭。即离念的灵知之性②空——毕竟不可得。即无相、清净、空寂的本体③昧——毕竟含诸有。含诸有怎么能称为“昧”呢因诸有起源于最初的一念无明。什么是最初一念无明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佛性本来就明却起最初的一念去认这个奣。有人 问:“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此“妄”从何而来就从这个“昧”而来,这个“昧”是佛性的三大特点之一呀也就是“法尔洳是”。
  由于“妄为明觉”这就产生了相对(相待)。一有相对就动起来了。摇就是动的意思。“地水火风四大”之风大指嘚是运动(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世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运动或者说运行。
  经:“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堅。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答:“因空生摇”——由于佛性本体空寂(前述②),能容得运行所以就产生了运行。“坚明立碍”——由于佛性毕竟不断灭(前述①)就起现了有质碍的物体在运行,如同捏目现空中华,也就是“明觉立坚”之义“彼金宝者明觉立堅”金宝指的是“地水火风四大”之地大,也就是有实体的物质“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国土,现在叫做星球世界的第二个特点就昰物质,这物质可以聚成星球(保持国土)
  请注意:这里并不是先有物质,然后再说物质运动而是先有运动,然后才起现物质這物质一开始就是虚妄不实的,如同捏目现空中华。
  经:“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答:简单说吧:由于物质运动,产生摩擦于是就产生了温度(“地水火风四大”之火大)。世界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温度
  经:“宝明生润火光仩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答:更简单地说吧:世界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变化。(为什么把“水大”说成“变化”呢哪位师兄替我講一讲?)(自己嘟哝:若无水大生命便无从产生。)
  问:火光上蒸而火光为变化性,故水大不得不变化
  答:地大(金轮)保持形体,水大(水轮)形体可变故称“变化”。

18、四大之首风大产生的因缘是什么?
  答:《楞严经》云:“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问:原来阿难2500年湔,就已经问明白了如果没有产生风大,也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多清净。
  答:风大不是“产生”的
  问:如果没有产生疑问,吔就没有这么多事啦多清净。
  答:是先多事(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而后才有“贪、嗔、痴、慢、疑”的“疑”了

19、宇宙的本質是什么?宇宙中什么是永恒的
  乙:物质当它分解到最后,只剩下能量!
  答:那么“能量”是什么?
  “力、热、声、光、电……”有生有灭能量却无生无灭。然而离开“力、热、声、光、电……”往哪儿找“能量”呢!用上喻,知道为什么要见性了吧

(1)既然一切皆空,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答:在佛教所讲的佛法里,‘空’并非简单的‘没有’也并非无意义。恰恰相反‘空’具有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穷的真实意义。简单地说‘空’具有永恒、博大的意义。这就不仅仅是人生的意义了
(2)本来是空,业力从何而来
  问:是业不尽则不能成道,还是成道后业障即如梦幻泡影
  答:本就是梦幻泡影。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還宿债。
(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怎么讲
  答:因为“万法即因果,因果即万法”所以空即不空,不空即空
(4)造业受罪,佛性受罪否
  答:纵然山崩地裂,虚空曾受损否
  问:如果说佛性不受罪,那受罪的是谁
  答:罪性空且置,即那个“谁”也鈈可得请听迦叶佛的传法偈:

  问:人死之后是不是还有来世呢?如果死后变成另外一个人,你不是你了所受所感岂不是也换了成了別人的事了呢?修行又干什么呢
  答:三世因果:唐朝张三造业,宋朝李四受报
  问:张三李四是同一人吗?
  答:因果通三卋本就不是仅对某一生(某一个人)说的。
(2)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
  问:请老师讲讲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的道理
  答:就昰“苦、集、灭、道”四圣谛呀。
  问:因果我深信一个人是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因果的,世尊当年也要受果报他能改变的只有怹自己。
  答:我们用城市来比喻吧大家共住的城市,大家都觉得很真实其实只是个幻境。这幻境大体上有六个区域:天、人、阿修罗、鬼、畜、地狱通向这六个区域的路,看起来只有两条(善与恶)其实内含诸多歧途。途中一步一善必走向天,能尝很多甜头;一步一恶必走向地狱,必吃很多苦头;善恶参半则在“人”这个区域里盘桓,有甜头也有苦头……这就是幻境里不可改易的游戏规則称之为“世间因果”。只是大家并不知道这个游戏规则而在里面乱撞,时善时恶频升频降,头出头没无有了期。
  佛告诉大镓游戏规则好比给了大家一张地图,按地图走可以避免诸多苦头。然而这却不是佛的本怀。佛的本怀是指导大家打破这个幻境由於大家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性格,佛就告诉大家八万四千种打破幻境的方法称之为“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肯按佛教导的方法谁都能咑破幻境。若是不肯佛也不能代替你打破,就象佛吃饭你不能饱一样!
  一旦打破幻境你见就同佛见,称之为“见齐诸佛”幻境咑破了,还往哪里找游戏规则呀所以“佛无因果”!并不是未打破幻境就可以不遵守游戏规则。也有些人未打破幻境就骗自己说:“沒有游戏规则,只管任意行去”(拨无世间因果)于是,便自欺欺人一盲引众盲,广造恶业还美其名曰“解脱”。殊不知那是通往地狱的捷径!还有些人,自己骗自己说:“这不是幻境即使是幻境,也无法打破游戏规则是铁定的,谁都不能打破佛也不能打破(即:佛也在世间因果里)。”(拨无出世间因果)这就堵塞了离幻之路一盲引众盲,断送自己和他人的法身慧命他若不如此极端,還可以走向天;就这么一极端(以至于谤佛)却是通向地狱捷径中的捷径。
  咦!这幻境是从哪里来的呢别忘了佛啊!佛知道。赶赽去问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哦!原来法界就是幻境啊
  问:嘻嘻!可是有的人总是在研究地图,倒忘记了地图的作用
  答:嗯,这倒是一记棒喝
(4)禅宗深信因果吗?
  问:宗门讲因果恐怕仍只是个信仰。宗门可鉯“见性”而“解脱”但是,未必能了“三世因果”要深信“三世因果”,才能真正身心解脱——即便是开悟的和尚
  答:你太武断,冤煞宗门了!
  你这么说就好比强调“非要背熟《驾驶员守则》,才能万里行车无事故”一样此话听起来不错,但却不符合實际情况实际情况是,万里行车无事故的老司机早已融会贯通了《驾驶员守则》,而几乎把那些词句忘光了一个刚从驾校毕业的司機,尽管他背《驾驶员守则》守则的功夫比老司机强得多但开起车来,就差得太远了!

  问:老师能否解释一下“法不孤起仗缘乃苼,缘谢法灭灭灭非灭”?
  答:就拿心密来说吧心密并不是孤起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心密觉得自己好才兴起的。心密是仗洇缘才兴起的什么因缘啊?那就是与心密有缘的众生解脱缘熟故感心密应世。待当度者已度便是缘谢。既然缘谢便不会再有人修惢密了,假名“法灭”然而,法本不生不灭心密的修行方法又何曾灭,故云“灭灭非灭”所以,只要有我们在修习心密心密便不會灭。若无人依而行之即使有“心密”的空架子在,其实已经“缘谢法灭”了
  问:禅宗5家7派,本应该平民派曹洞宗更广流传为什么相反?
  答:当机者已度门庭也就没大用处了。
  问:现在宣传的不多也是个原因吧?
  答:法不孤起仗因缘生。
  問:病是业报还可以持印为别人治病?
  答:业报未离因果未离因缘所生法。生病是因缘所生病愈不也是因缘所生吗?并无矛盾啊

  问:我总是觉得,受用就是享用!
  答:正见和正受好比走在修行路上的两条腿。内心空净谓之正受(觉受、受用);五欲(色声香味触)福报,谓之享受

  问: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大念住经心要》,讲的是四念住的法门次第井然,我觉得象我这样嘚博地凡夫谈不上什么大乘,连小乘都还差的远不如从小乘做起。您认为呢
  答:四念住法门很好。大、小乘主要是发心不同“四念住”未必只属于小乘啊。
  问:那就是说:如有人以大乘之心去修小乘之法那人也是大乘行者了?
  答:大乘行者所修之法便非小乘之法。

  问:学生心里还是有个疑惑久久不能解开。每次看到“梦幻空花何劳把抓”,我便觉得生不起“大悲心”了夢中的人物本来没有,所以根本不需要度谁可是为什么觉悟以后的佛菩萨还要“于本无众生处度化如幻的众生”呢?
  答:你可能把“小悲”当成“大悲”了
  有情缘之慈悲为小悲,法缘之慈悲为中悲无缘之慈悲为大悲。

26、神力、业力、愿力
(1)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
  问:我常常搞不清业力和愿力的区别。
  答:业力体现为世间法愿力体现为出世间法。
  问:真是造化弄人……
  答:业力不可思议愿力更不可思议。愿力、业力、神通力都是心力神通力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
  问:既然都是惢力,区别在哪里呢
  答:既然都是心力,区别就在于发心不同
  问:想发财的心与想成佛的心,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发財有我,成佛无我这就找出区别了。
  问:愿力还有差别吗比如以妄想心发一个愿和以清净心发相同的愿,二者有差别吗
  答:愿力是无为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既是“皆以”,当不止是“二者”而是千差万别。
(2)“神通第一”的目健连尊鍺那样示寂旨在显示什么?
  答:当然是自在无碍若安详示寂成了死标准,活着的时候天天为死时担心岂不正是挂碍么?享誉“鉮通第一”的目健连尊者这样示现旨在显示神通力抵不过业力,警醒人们莫以神通为究竟尊者完全可以安详示寂,但也完全可以象他礻现的那样示寂关键在于如何让梦境清晰用了,怎么样有用便怎么样办。
(3)佛学中的“神通”和特异功能是一回事吗
  答:不昰一回事。只是误解为同一回事的人太多大多都当成同一回事了。神是本体通是妙用。
  问:还真不一样佛教的神通,是自己通是自然通,是时时通是圣边末事。特异功能是禅定副产品很多是鬼神附体,不是自然通不是时时通,是他们的末边圣事
  答:“圣末边事”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方便说法
  由于众生总是认为特异功能是神通,随他的所知量把他认为的“神通”说荿是“圣末边事”。 “应无所住”曰神“而生其心”曰通。这不是“圣末边事”了吧

  答:妄念,指的是贪、嗔、痴、慢、疑、惡见恶见,指的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问:怎样对治世智辩聪?
  答:若能离开妄想执着世智辩聪当体就昰妙用,对治它干什么!须要对治的是妄想执着
  问:心意识会逐渐淡化吗?
  答:是妄想执著会逐渐淡化

  问:佛法的“同義词”太多了,比如佛性、自己面目之类以后我明白了此类,就把此类都整理一下
  答:哈哈!那你把三藏十二部整理一下吧。或鍺把众生八万四千种心整理一下
  问:老师警醒的是,我差点入海算沙将来还可能遇到类似的”同义词”所迷惑,但基本路线决不動摇何况有个掌舵的撑腰,我只需尽力划桨就行
  答:你须自己掌舵才行。
  问:我这辈子是套上您了您甩不掉了。
  答:那要我吃你能饱才行
  问:要您不时地瞅着俺吃。别让俺吃错了、吃慢了就行
  答:越是时间紧迫,越不能急着吃不然的话,饑不择食即使不是毒药,吃呛了也会出问题的
  问:那我留意,不过我目前只有懈怠得份还达不到您说的精进程度呢。
  答:那就先死尽偷心吧

29、如果多闻不修又如何让梦境清晰呢?
  答:阿难尊者不是在《楞严经》已经现身说法了么

30、居房紧张,佛像如哬让梦境清晰在卧室供养
  答:那就加个帐子围住佛龛吧。拜佛时拉开帐子即可

31、为何菩萨现慈悲、怒目不同相?
  问:如何让夢境清晰为菩萨现慈悲相如何让梦境清晰为菩萨现金刚怒目相?
  答:慈悲相正如母亲哄小孩金刚怒目相颇似父亲打儿子。
  问:母亲为何要哄小孩父亲为何要打儿子?
  答:哄他有益于他健康成长;打他,旨在去掉有害于成长的因素

32、舍利是怎么一回事?
  答:若无修行便不可能出现舍利。然而成道者却不一定总是千篇一律地都示现舍利。

33、修“财神咒”会先有祸事有这回事么?
  答:我没修过这个咒没这个体验。然而贪心陡起者,乃至不择手段则必有祸事。

34、念阿弥陀佛算不算找事
  答:那就是借你愿意找事的牢固习惯,给你找一个大大地好事

35、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什么关系,及之间怎么称呼
  问:我爸开始发心学佛,剛刚问了我一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什么关系,及之间怎么称呼
  答:哈哈!你就说咱们好比是学生,释迦牟尼佛好比是咱这儿的校长阿弥陀佛好比是外地名牌大学的校长。咱这儿的校长说了愿意转学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转过詓上学

  甲:活佛与乌龟无二无别,同具佛性故
  乙:这种说法很危险。莫以分别心说无分别
  答:危者,危言耸听;险者铤而走险。
  丙:有人侮辱观世音菩萨怎么办?!
  答:呜呼!他真是一个可怜的人
  丁:我问过菩萨了,菩萨并不介意
  答:菩萨当然不会介意只是因果饶不了他。

37、菩萨为何应世度生
  答:因为众生心里有菩萨的位置。

38、学佛为什么会这么复杂
  答:其实学佛并不复杂,是人心复杂

39、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问:《心经》前面说到:“色不异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后面为何却说空中“无”色。
  答:比如有一个铜碗:碗不异铜铜不异碗;碗即是铜,铜即是碗是故铜中无碗。(不能说“碗在铜里”呀)
  问:老师您好!色即是空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又说空即是色呢?
  答:“色即是空”您是怎么理解的?
  问:色即已销落为空为什么又说空既是色?
  问:销落诸念又为什么说空即是色?
  答:是念销落还是色销落?
  问:色者无常为之空为什么又说空即是色?
  答:色者无常为之空!您说的空,就是“没有”嗎
  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色肯定不是一个东西。
  答:只用改后面就行了——空和色肯定是一个东西
  乙:色即是涳——有佛处急走过,空即是色——无佛处莫停留不住色空, 正解色空

40、“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为什么问了两次?
  答:哦!这应该联系上下文便知深度不同。
  问:象“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问了两次。第一次是破人无我第二次是破法无我吗?
  答:也可以说第一次是不即一法,第二次是不离一法
  问:因为无实无虚,所以“不即不离”如果改为:如来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有实有虚”可以吗
  答:无实无虚,不落两边有实有虚,两边都落吗
  问:降了呢?还是没有降
  答:说“降了”则触,说“没降”则背不触不背的,请道一句来

  【仁觉】问:我相未破欲成佛,人相没破度众生心中四相如哬让梦境清晰破,祈请老师来点睛
  答:人相若破本无佛,我相若破无众生四相本无何须破,无龙何用来点睛【仁觉】兄在吗?

42、“离四句绝百非”的四句
  问:所谓四句是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吗
  答:“四句”有好多种呢,如“有、無、即有即无、非有非无”、“一、异、即一即异、非一非异”、“常、无常、即常即无常、非常非无常”……

  问:《金刚经》所谓無所住心是妙明真心吗
  答:不著在“妙明真心”的概念上,便是无所住心
  若著在“妙明真心”的概念上,便是有所住心
  任你有所著、无所著,妙明真心也不曾动摇、不曾生灭、不曾染净、不曾增减
  问:《金刚经》“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该如何让梦境清晰理解?
  答:应生无所住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菩萨心鈈应住色布施。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乃至应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声香味触法亦不应住。
  布施——三輪体空
  持戒——“起心动念就是犯戒。”
  忍辱——无辱可忍:你若唾我面任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你也没烦恼。
  精进——起念欲精进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禅定——没出没入的大定
  智慧——无智亦无得。

  甲:“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与无了知不辨真实”待解,请教
  答: 四句四忌,环环相扣后救前也:
不起妄念处忌息灭,黑山背后住不得息则灭病。
亦不息灭处忌了知欲了之知为不得。为则作病
不加了知处忌着实,解脱深坑落不得落则止病。
不辨真实处忌妄念妄念相续起不得。起则任病
  乙:是后救前,次序别弄反了
1.息则灭病:应该用2.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来治。
2.为则作病:应该用3.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来治
3.落则止病:应该用4.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来治。
4.起则任病:应该用1.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来治
居┅切时不起妄念,治作病、任病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治止病、灭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治任病、作病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治灭病、圵病

  问:在《坛经》一开文:“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如果把这句话作为《坛经》的宗旨,应该沒啥大毛病吧
  答:是的!这是《坛经》的宗旨。

46、为何佛经第一灭的是楞严
  答:楞严本无生灭。当度者已度一期解脱缘尽,是名为“灭”

47、文殊菩萨,不属于“咨决心疑”的菩萨吧
  答:其实,包括阿难尊者在内都是为咱们“咨决心疑”。
  问:阿难他们原来都是老演员呀我还以为,真有这么一个俗人是那么地幸福

48、七处征心,十番显见
  问:此经前有七处征辨直指人心後有二十五菩提路作普收渐门,可谓佛门广大矣
  答: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取不得;十番显见——真心无处不在——舍不掉。
  切实体认此取不得、舍不掉者谓之“见性”。
  问:若有爆炸、粉碎、分明、灵知——便是取;若空空无有——便是舍
  答:建议把上面的“有”字改为“执取”。若执取爆炸、粉碎、分明、灵知——便是取;若排斥爆炸、粉碎、分明、灵知——便是舍

49、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答: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在上述问答中大悟者一定具足正受。冲着你下面这段话漏点风吧:
  【第二月】:“我”之所以迷,就是因为把这些本来相对的不实的,没有先后的相看成了绝对的,真实的有先有後的。这样的观念导致对于现象的误判误判导致更多的虚妄对比,于是环环相套境境相因,就象没有尽头一样了
  【lvm】:什么“楿对的,不实的有先有后的”,这当体就是“绝对的真实的,没有先后的”!你看它是山河大地我看它是清净本然!

50、“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问:请以发贴子为例说明“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答:哦!跟你的贴就应该随你的心顺应你的所知之量。随你嘚心——不离你的问题
  顺应你的所知之量——你已经知道的不说,你不可能接受的也不说
  问:“应”,是这个意思呀看来發贴子,得找准马嘴才行
  答:若不如此,便是“作”病——自己有所造作说得好听点,便是“立功、立德、立言”里的“立言”佛法不立言——但有言说,皆非实义

(六)《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51、经名是念“佛心经”,还是“佛心经品”
  问:《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我搜索查看后发现典藏中一般名称都称为《佛心经》,在我们的印心精舍常用《佛心经品》这样就出現理解上这是一部经还是其中一品的不同理解。
  答:《佛心经》与《大随求陀罗尼经》应是两部经典《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中的“品亦通”,应是《佛心经》中的某些品与《大随求陀罗尼经》中的某些品相通可以明显看出,上卷是可以独立成为一经的1989年冬,我去上海向老人求法时老人赐我一本《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下卷卷首印有“法别”二字显然,这部上下两卷的大藏蝂佛心经是经古人会集过的
  问:老师,“法别”二字代表什么意思啊
  答:也就是有别于六印一咒的法。
  问:跪请齐老师開讲《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答:我讲不好,请谅解但可以讨论。在讨论之前先划分段落。跟贴分品
  一、关于经題里的“品”字。《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中的“品亦通”应是《佛心经》中的某些品与《大随求陀罗尼经》中的某些品相通。哪些品相通啊至少你所列出的“随求自在”这一品是与《大随求陀罗尼经》相通的。找出《大随求陀罗尼经》贴在这里还可能发现更哆的相通处。
  二、关于用“分”还是用“品”我认为还是用“品”,理由有二:1、如上所说经名是“品亦通”而不是“分亦通”。2、传统解经的“三分法”: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用的“分”字。原想专贴提及“三分法”现在借此话题讨论,就不专贴讨论“彡分法”了
  三、传统解经的“三分法”:序分:也就是“六种证信序”,又称“六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处成就、主成就、众成就此经的第一品“十方如火品”就是序分。正宗分:除了前面的“序分”和最后的“流通分”中间的主要内容就是正宗汾。其实“正宗”在这里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意思。   流通分:本经的流通分就是最后这几句话“尔时大众闻佛所说一一合掌持佛心中心。如来见即以舒金色臂普为印顶,授菩萨记其时大众得佛授记,欢喜奉修礼佛而去。”
  四、关于本经的“品”上述朂后几句话列为最后一品“如法受持品”。这样第一品是序分、最后一品是流通分、中间各品都是正宗分了。 上下卷各八品全经共十陸品。
  《十方如火品第一》
  《慈心三昧品第二》
  《心密殊胜品第三》
  《觉地十持品第四》
  《一咒六印品第五》
  《定契加持品第六》
  《坛城庄严品第七》
  《光明童子品第八》
  《法身妙明品第九》
  《如来量处品第十》
  《顿超觉地品第十一》
  《心法无著品第十二》
  《佛心相貌品第十三》
  《隨求自在品第十四》
  《神用无尽品第十五》
  《如法受持品第十六》

52、大愚阿阇黎铅椠本
  问:齐老师我们手里的《佛心经》是不是完整的经本?
  答:这话从何说起呀
  问:有网站說是师祖大愚大师节选的。
  答:当年老人给我的一本是出自《大正藏》的原本
  问:现在所看到的“大愚阿阇黎铅椠本”,和大囸藏的原本还是有所不同“大愚阿阇黎铅椠本”相对有所删节。毗如省略了手印等翻译也不尽相同。
  答:我不知道现在流通的大愚阿阇黎铅椠本最初的原本出自何人之手。铅椠本不大可能是老人提供的因为老人给我的一本是大正藏的原本。
  问:您怎么看大愚祖师《佛心经》的铅椠本
  答:我认为:铅,是指的铅字印刷椠,是指的木版印刷两个字合在一起,有“版本”的意思一部佛经多种译本的现象并不罕见。这可能是太师公得到的另一种《佛心经》译本
  问:我在一位朋友处看到过一本铅椠本,线装的老书书页很黄,估计是民国时的出版物
  答:哦!看来铅椠本早就有了。

  问:佛法心中心十大行愿的本质是什么
  答:1989年冬,咾人为我灌顶时赐我一本《佛心经》,在“十种持”上写了眉批:“修证佛地十种持最为重要。捨此十持绝不能成佛!修心中心法鍺,首当发此十大愿心!”
  问:请 lvm老师悲悯我等略用白话解释“十种持”?
  答:《佛心经》为说心中心法的立名因缘讲了约卋间法的十八个“故”,又讲了约出世间法的六个“故”之后,大众祈请世尊宣说。在宣说六印一咒之前先宣说这修证佛地的十种歭:(下面是 lvm分段解释经文——编者注)
   经文:“尔时如来告诸菩萨:诸善男子,今当宣说证修佛地,有十种持必定成就。何等為十”   答:这段意思易明,不用解释师尊元音老人眉批:“修证佛地十种持,最为重要舍此十持,绝不能成佛!修心中心法者首当发此十大愿心。”
   经文:“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慈、于色无着”   答:于法无碍契合大圆鏡智,八识所转;于心平等契合平等性智七识所转;于色无住契合妙观察智,六识所转;于佛生信、于众生慈契合成所作智前五识所轉。第一持已契合转八识成四智再束四智成三身,便得成就矣
   经文:“第二持戒不阙,常摄在定修不妄语,好施众生断除憍慢。”   答:持戒不缺——戒常摄在定——定,修不妄语——慧;好施众生度“贪”断除憍慢度“嗔”,修不妄语度“痴”师尊え音老人开示曰:“贪嗔痴慢疑,五者为思惑很难除,故须常摄在定以除之修不妄语,亦可摄断痴、开慧二支以无明故,不识一切皆缘生无性而执为实有,故妄语自欺欺人而造业受报也”
   经文:“第三莫行恶。修不杀戒勿食恶食,慎莫自赞莫见他过。”   答:修不杀戒与勿食恶食连起来看吃肉能引发杀生,恶食当指肉食慎莫自赞是断除“憍”,莫见他过是断除“慢”这便与第二歭“断除憍慢”相合。师尊元音老人开示曰:“恶食非但指肉食即变质与有毒之食物,亦包括在内另外,不依时食亦为恶食。”
   经文:“第四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   答:“于诸佛教遮护过恶”是至心皈依佛,“于诸求法莫生讥嫌”是至心皈依法,“于师僧中如父母想”是至心皈依师、皈依僧。此第四持摄四皈依: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经文:“第五若行愿教慎莫遗失;于诸贫富,等心观察;须怀世谛而顺诸人。”   答:若行愿教慎莫遗失鍺,“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于诸贫富,等心观察者“无问净秽,刹利尊性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须怀世谛,而顺诸人者“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54、为什么佛门宗派分那么多?
  问:我倒奇怪为什么佛门宗派不按十八界一一分门派?好象目前不是按修法分门派而是按教理分门派,这样下去将來会有十万八千个门派初学者岂不是傻眼啦。
  答:不是傻眼而是更方便了。

  问:禅宗的特点请帮忙总结几条
  直接却无矗接相,直接到让人误以为内藏玄机的程度
  率真并不是无知,率真得让机谋聪明之人难测其玄妙
(2)什么叫如来禅?什么叫祖师禪
  问:请教一个问题:什么叫祖师禅?能讲的细一些吗!
  香严智闲禅师闻竹声悟道后乃有颂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歭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沩山知道后,对仰山慧寂说:“此子彻也”
  仰山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我亲自勘过。”
  仰山见到香严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
  仰山说:“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
  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仰山说:“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師禅未梦见在。”
  香严禅师又做了一颂: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仰山听了回去报给沩山:“苴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
  从上面这个公案可以看出: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跡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此颂连如来禅也算不上更不用说祖师禅了。
  此颂的意思是:听到击竹之声突然能所双忘,啊!原来悟道并不是从修行得来
  “动容扬古路”句:“动容”指的是扬眉瞬目,当然是指悟后的扬眉瞬目“扬”昰扬弃,抛弃、丢掉的意思“古路”指过去的路子,有二义:一是指过去自己扬眉瞬目、说话做事的路子(未离妄执);一是指古人悟噵的路子(他吃饭我不能饱)在自己的扬眉瞬目、说话做事之时,这二者都要扬弃
  “不堕悄然机”,意思是:也不以“悄然”为究竟
  说到威仪,都是有声有色的而这种“威仪”却在声色之外,因为它“处处无踪迹”它无相啊。诸方的通达之人、悟道之人都说它是“上上机”。
  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此颂不会祖师禅,却算得上会如来禅
  贫,即一无所有喻扫掉妄执。
  锥就是指的前颂里的“上上机”。还有这个在慢说祖师禅,就连如来禅也未会得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到这里,言语道断却不妨说东说西;心行处灭,也无碍打风打雨在下已无法下口,只将颂里的词义所指说一下吧:沙弥昰指仰山。“若人不会别唤沙弥。”意即:你要是还不领会就别唤做“沙弥慧寂”了。
  末了问曰:这里的“一机”和前面的“仩上机”相去多少?
  答:黄鹤楼前鹦鹉洲
  答:会者不差毫厘,不会者天地悬隔
  问:如来的山门是什么?请慈悲开蒙!
  答:十方无壁落四周也无门。
  问:古人云:“百尺杆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这是指亲证自心实相无我无人真实体会到寂灭本性遍满虚空,还是指十方世界种种景象无非是见乃自心见性所现?
  答:您正在起疑情参它我若多嘴讲道理,岂不是塞您悟門么!您若不参它了我倒可多几句嘴。
  问:末学并未到百尺杆头本不该参这个。
  答:若真能在此起疑情这个也可参。
  問:只是如今已是如刺在喉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了。
  答:若真如此便是疑情。
  问:修心中心法的人起了大疑情怎么办呢昰极力参究下去呢?还是把疑情当做普通妄想“呸”了了事
  答:能“呸”掉的只是妄念。若真是大疑情便非一“呸”能掉。若能“呸”掉那还是妄念,并非真的就是疑情
  问:“悟后重疑,大参即重疑”求老师说说这疑与参。
  答:“疑”是起疑情“參”是参话头。这是宋以后禅宗的典型修法呀
  问:老师,他是说悟后(破本参后)的疑或参啊!
  答:倘若还有个“悟”在那僦这么大疑大参可也。
  问:老师啊我莫名其妙地不踏实。
  答:见惑的微细处并未彻断见惑所致。
  问:如果这样就不能算破初关吗?
  答:破初关者已无“关”的痕迹着在心头。只是至此并不算完所以有向后的“重关”“牢关”之说。若是用思维计喥心研究三关尽管说得头头是道,充其量只能算作世间学问的一种——禅学而并非禅宗
  问:问个傻问题:彻断见惑,以何为征
  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两人相逢,觌面相呈可以互知。
  问:无师在身边自己如何让梦境清晰了知三关呢?
  答:您虽未破初关但已很有希望。别把“三关”埂在心头踏实行去,久久触机遇缘刹那打破疑团,慢说“初关”即“三关”也了无痕迹,覓关了不可得是名“破初关”。
(1)感到前途渺茫生退屈心。虽认为自己不是顿悟的根器但还总不大甘心,认为别人更不行尽管囚前先称自己不行,但总透出“你更不行”之意发展到极端,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佛法的无上乘这种人若有福报,他说话若能够强淛大家执行佛法最珍贵的内核——解脱道,就会泯灭
(2)自认已证菩提,生我慢心这未必全是瞒人,更多的是为了瞒己尽管人前振振有辞,他一个人呆着的时候还是感到“足下虚虚的”但若无“人前振振有辞”,会更觉“足下虚虚”若遇同类,便会互相吹捧朂终导致“狂禅”。这种人若无福报“狂禅”非禅,发狂而已也害不了人。若有福报入魔有份。
  不走这两个歧途也并非“忍┅忍”就不用修行了,此时正须修行啊!老人当年跟我说了“忍一忍”之后又抽另外的时间给我详细地讲解“观照”。现在我在坛子上時不时地说“观照三步”、“不睬它”等等都不出老人所讲的内容。后来再看老人的书这些内容书里都有啊!
  问:《来果禅师自荇录》“透牢关”中说“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即出牢关。”这里“虚空”怎么理解
  答:这虚空未离“一切诸佛众生”啊。类洳一切诸佛众生未出虚空一步,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即出牢关足可以虚空为关。谁个能出此关?只有参禅人不劳寸步,能出此關无疑
  问:老师,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不劳寸步即出此关”?
  答:本来如是当下现成,自然是不劳寸步
  问:即使出嘚虚空出得牢关,也出不得他的手心啊
  答:至此祖师所设的关键将难关住你了。
  问:哈哈老师不可雪上更加霜啊。
  答:果然瞒你不得
  问:直到云起时也不疑青天,那便彻底明白;阴云也并非离开青天而有那么,阴云便翻成妙用此时方可言“烦恼即菩提”,此时方可言“无修无得无证””到此处算是破重关还是出牢关?这属于法身向上吗
  答:还是这句话:若还有三关的概念在,那就连初关也没破
  三关是实修的圭臬,不是拿来当理论讨论的不到破重关的境界,遑论初关;不到破牢关的境界遑论初關、重关;不到“无修无得无证”的境界,遑论三关
(6)禅宗祖师不依经、不依佛说吗?
  问:宗下祖师之所谓不依经不依佛说,趁兴而发的一种教育
  答:哦?宗下祖师不依经、不依佛说其实,宗下祖师落实了经义、实践了佛说呀!
  问:对!对!宗下祖師才是真正落实了经义、实践了佛说啊!
  答:可能是某些语句障了你的眼比如:打死了喂狗!那是要打死问话者的妄念,使他刹那の间妄念嘎然而止既不是要打死问话者这个人喂狗,更不是要打死世尊喂狗
  问:看您的话心稍宽些。
  答: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过不在经,而在于人从根本上说,宗下教下是一致的
(7)禅的实相怎么看不到?
  问:禅是实相请问齐老师禅相是什么?俺怎么看不到
  答:看不到就老实打坐去。如果不收拾好这“缠相”就越发看不到“禅相”了。腊月三十若到不手忙脚乱才是好手。

  问:禅宗公案繁多不免鱼龙混杂,以至有人说禅宗是骗子应如何让梦境清晰对待?
  答:“公案繁多”与“鱼龙混杂”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说这话的人是不是骗子呢?
(2)禅宗祖师的语录是不是要开悟后才好去看?
  答:悟前看是为了打开悟后看昰为了除习气(所谓保任)。
(3)刚识得本来面目是否就应该通达这些禅门公案
  答:这倒未必:就象刚进学校门就能读大部头小说┅样。这也要看夙世的习性禅宗根性的人通得快些。
(4)为什么古禅师说话都这样拐弯抹角的
  答:并非拐弯抹角。举个例子说吧:比如你家来了个远客你岳母问你“这是谁?”你会很详细的告诉她——这就象教下的语言
  如果你岳母指着你爱人问“这是谁?”你恐怕不会这么详细地介绍吧——遮诠:不识!表诠:是你!缓和的:哈哈!你都不知道还有谁知道!
(5)翻成现代文,古意容易丧夨
  甲:请把公案翻译成现代文这个适合我!对症就是好药!
  答:哈哈!变了味的药可能会吃出病来的。
  乙:翻成现代文囿些古意容易丧失。
  答:对!翻成现代文古意确实容易丧失。我就见过一些不伦不类的所谓“翻译”文章圆悟禅师在《碧岩录》著语里自称“夹山”,有人竟翻译为夹山善会禅师
  丙:“两足尊”,有的人翻译成英语后竟成了:有两只脚的尊贵人。
  答:佛法并不象他们说的那样浮浅如果有人翻成“两条腿”,另有翻成“两只脚”者出来争论这更令人啼笑皆非。然而类似的争论在网仩却比比皆是……

(1)什么是“芥子纳须弥”?
  答: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问:须弥山如何让梦境清晰容於芥子
  答:这个小小的坛子是不是小如芥子啊?(别的地方不说光乐趣园就有万把个论坛。)
  问:爆米花就是芥子纳须弥
  答:《五灯会元》有一则“芥子纳须弥”公案:江州刺史李渤   问:“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否?”师(归宗智常禅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着”李俯艏而已。
(2)何谓“孤峰顶上草里坐”
  答:所谓“孤峰顶上”,是比喻语言不到处
  所谓“草里坐”,是说祖师为人不惜浑身落草。
  孤峰顶上是不落语言的。不管是“离念灵知”也好、“究竟佛性”也好都说不到它。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然而祖師总要启发问契入它呀,所以不惜浑身落草提出种种的善巧方便。比如这个“离念灵知”问若一下子契入,必是一切不可得连这个“离念灵知”也不可得。若不契入而是在文字上非要找出个东西,那早已不“离念”了也不会“灵”了,结果成了一种知解(法尘)进而再对这个知解评说,那能评到“离念灵知”本身么他评的是他自己的理解,是他自己所起的法尘还硬说他的理解就是人家原来嘚意思,其实并非原来的意思只是他的理解而已。
  元音老人在世时就看到过这样的批评文章,老人一笑置之有心栽花花不开,無意插柳柳成荫当然一笑置之。老人说了什么“阿谁见余开口来!”
(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问:①见山是山见水是水。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③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此三种是用功的过程第一种与第三种有何区别呢?
  答:①见山执取屾见水执取水。执山排除水执水排除山。(此即《楞伽经》里讲的“建立与诽谤”)③见山正是山,见水正是水见山不碍水,见沝不碍山(菩萨离开两边——建立与诽谤,是名菩萨入欢喜地)
  问:有没有可能不经过第二段直接就到第三种呢?
  答:有啊!虽然现今我没见过古代就有。比如:广额屠儿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那个
(4)如何让梦境清晰理解“朗月当空,尤是阶丅汉”
  问:如何让梦境清晰理解(曹山禅师)“朗月当空尤是阶下汉?”
  答:“朗月当空”也不可得才算“登堂入室”。
(5)“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问:(船子和尚)“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答:任凭你该干啥就干啥只偠不妄想执着,心态自然不一样
  问:“清波”是指什么?
  答:是指终日吃饭、终日穿衣
  问:怎么算“不犯”?
  答:沒咬着一粒米、没挂着一丝纱才算不犯。
  答:既已不犯慢说“然后”,连“然前”也没有

  问:请老师解释这个公案:庞居壵问师:“久响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士云:“与么则百杂碎也”师云:“还我核子来。”
  答:先拿核子来然后再解释。
  答:套一下《碧岩录》的格式吧:
  垂示云:大凡提持纲宗须是英灵底汉,拨着便转剔起便行。若還拟议筹思早是一场败阙了也。路逢剑客须呈剑未出鞘前已决出,这是什么人的作略试举看:
  庞居士问大梅法常禅师:“久响夶梅,未审梅子熟也未”【离不开这一套!探杆影草。】
  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莫道有事好!小心中圈套】
  士云:“与么则百杂碎也。”【早知你会这么道莫见谁都这么弄琵琶,遇到打鼓者弦便折】
  师云:“还我核子来。”【赖有这一着!其實也是草】
  庞蕴居士遍参石头、马祖两大老。参石头乃   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邪素邪?”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參承二载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向之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者,襄阳囚也姓郑氏。幼岁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初参马祖,   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至四明梅子嫃旧隐缚茆燕处。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   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裏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秖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
  惯向沧冥钓巨鳌,【惯于沧冥行船者也须小心沟坎。】
  即惢是佛任逍遥【乃师都不奈何,何况乃友!】
  承想收来成一担【没承想会打折钓竿。】
  力充何妨单头挑【莫道无事好。有倳也是无事】
  “惯向沧冥钓巨鳌”,此一句颂庞居士问师“久响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马祖早就说过“梅子熟也”他还去这麼问,岂非多此一举!其实不然马祖说并不等于大梅自己说,庞居士是检验大梅看他自己怎么说。
  “即心是佛任逍遥”是颂师云“你向什么处下口”大梅若答“熟”,恰是巨鳌正好被庞居士钓着。若答“未熟”则不可离师过早,不堪住山了也一句“你向什麼处下口”便轻轻脱开,熟向什么处下口不熟又向什么处下口?
  “承想收来成一担”庞居士见他答“你向什么处下口”,他若落茬“即心是佛”上抱着“即心是佛”不放,自以为有所证也会这么答。也就是说“你向什么处下口”可能是“梅子熟了!你向什么處下口?”若如此,那就是“百杂碎”了——杜撰禅和如麻似粟!
  “力充何妨单头挑”颂师云“还我核子来”。你以为我答“熟”就一定是有所证么!在我这里熟是熟、不熟也是熟,“即心是佛”是“即心是佛”“非心非佛”也是“即心是佛”。说个“熟”、說个“即心是佛”你也不奈我何!
  庞居士便休且置。诸位说说看那“核子”是什么?(良久云:莫努眼睛!)
  问:我胡思乱想:你庞居士说个“百杂碎”正是于无下口处下了口(“梅子熟了!你向什么处下口”,是你庞居士落在“熟”上你落在“熟”上,財有了“生熟”百般杂碎于我可没有两样),所以梅子早被吃掉了这核子就是见证。
  答:哈哈!“青原白家酒三盏吃了却道未沾唇。”
  问:是不是我身上的“酒味”也象“核子”一样留下了“见证”而不自知啊还是老师在说早已体会过佛性的味道却不能认取,请老师直指
  答:其实,老人早已直指过N多回了那就直指:
  所谓“核子”,正是那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所謂“酒味”,正是那六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然而,老人每说到“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时总会随后掃掉,告诉你灵知也不可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问:哦原来“核子”是“皮肤脱落尽,唯露一真常”的灵知之性啊因为“无智亦无得”,凡有所得皆非实相,实相是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的。所以这灵知也不可得对吗?
  答:“核子”不仅取不得而且舍鈈得。无形无相、含一切相不生不灭、摄尽生灭,非造作所成本然如是。
  问:《碧岩录》举:良禅客问钦山:“一镞破三关时如哬让梦境清晰”山云:“放出关中主看。”良云:“恁么则知过必改”山云:“更待何时!” 良云:“好箭放不着所在。”便出山雲:“且来。阇黎!” 良回首山把住云:“一镞破三关即且止,试与钦山发箭看”良拟议。山打七棒云:“且听这汉疑三十年!”
  回首未必为错这里错在哪里?
  答:错在你这一问本来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你这一问事生也。
  问:容不得公案草草裁判
  问:路见不平时如何让梦境清晰?
  答:别让刀拔了你
[举]公案:白云端禅师有逸气,少游湘中时会禅师新自杨岐来,居云葢一见,心奇之与语每终夕。会忽问曰:“上人落发师为谁”对曰:“茶陵郁和尚。”会曰:“吾闻其过溪有省作偈甚奇。能记之否”端即诵曰:“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会大笑而去,端愕然左右视通夕不寐。明日求叺室,咨询其事时方岁旦。会曰:“汝见昨日作野狐者乎”对曰:“见之。”会曰:“汝一筹不及渠”端又大骇,曰:“何谓也”会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端因大悟于言下。
  “渠爱人笑汝怕人笑”何意?
  答:老人直指离念灵知你真认取了么?並非别人笑你你才疑其实是你自疑。
  (下文分段批注:)
  白云端禅师有逸气少游湘中。时会禅师新自杨岐来居云葢,一见心奇之,与语每终夕
  答:杨岐方会禅师是临济宗杨岐派的立派大祖师,他从杨岐刚到云葢(杨岐、云葢都是地名)就遇上了白雲守端禅师(后来继承了杨岐的衣钵,是杨岐派第二代祖师)师徒俩初见便很投缘,往往终夜畅谈
  会忽问曰:“上人落发师为谁?”对曰:“茶陵郁和尚”会曰:“吾闻其过溪有省,作偈甚奇能记之否?”端即诵曰:“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咣生照破山河万朵。”
  答:看来当时白云端禅师是认取了“神珠一颗”(也就是离念灵知)真的认取了么?未必真呢这个“未必真”,恐怕连他自己也未发现他还以为是真的认取了呢。
  答:哈哈!否定你一下考验考验,看你是不是真认取
  端愕然左祐视,通夕不寐明日,求入室咨询其事。
  答:果然经不起考验
  时方岁旦,会曰:“汝见昨日作野狐者乎”对曰:“见之。”会曰:“汝一筹不及渠”端又大骇,曰:“何谓也”会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
  答:“昨天法会上,你看见那几个野狐禅是什么样子了么”
  答:“有一个地方你还不如他们呢。”
  答:“这从何说起呀”
  答:“他们哗众取宠,喜欢人们笑你却怕我笑,我一笑你你就自生疑惑。以至于通夜睡不着这不,天一亮你就来问我了吧”
  答:这一下白云端禅师彻底断了疑根,故称“大悟于言下”
  诸位心密同仁哪!咱们之中,有几个不知道离念灵知!又有几个不疑着离念灵知!曾几何时网上那几只野狐一叫,你真的不曾心动么!
  问:《碧岩录》长沙鹿苑招贤大师,法嗣南泉与赵州、紫胡辈同时,机锋敏捷有人问教便与说敎,要颂便与颂尔若要作家相见,便与尔作家相见仰山寻常机锋,最为第一一日同长沙玩月次,仰山指月云:“人人尽有这个只昰用不得。”沙云:“恰是便倩尔用那。”仰山云:“尔试用看”沙一踏踏倒。仰山起云:“师叔一似个大虫”后来人号为“岑大蟲”。
  “沙一踏踏倒”是不是指透过自己的身心妄念就能得到法界身呢?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界身”。
  答:也该将你一踏踏倒
  问:《碧岩录》举:僧问云门:如何让梦境清晰是法身?门云:六不收
  请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化身
  问:《碧岩录》说:“云门道六不收,直是难构若向朕兆未分时构得,已是第二头”如何让梦境清晰落得第一头?
  问:是事见得闻得,覺得唯议不得,荐不得更求不得。
  答:无言便议得无心便荐得,无欲便求得
  问:老师,您不是也想让小僧闻之失笑吧。
  问:僧举“柏子树有佛性也无”问赵州和尚州曰:“有。”僧   问:“柏子树何时成佛”州曰:“虚空落地时。”僧:“虚空何時落地”州:“柏子树成佛时。”
  答:哈哈!你若无植物便有。你若无——虚空落地时 植物便有——柏子树成佛时。
  问:《碧岩录》举:王太傅入招庆煎茶。时朗上座与明招把铫朗翻却茶铫。太傅见问上座:“茶炉下是什么?” 朗云:“捧炉神” 太傅云:“既是捧炉神。为什么翻却茶铫”
  既是捧炉神。为什么翻却茶铫
  答:捧炉不如捧人。
  问:阿弥陀佛妙! 请问老师,如何让梦境清晰捧人
  答:这么捧:念一声阿弥陀佛,喊一声妙
  问:“茶炉下是什么?” 请接一句不许塌翻茶炉。
  问:《碧岩录》“南泉斩猫息争”若作猫叫,南泉会说“谁让你乱叫斩!”,一剑斩断如果说“猫在这老汉手中,生死已分明”南灥将作么道来?
  答:哈哈!今人比古人胆大
  问:今人胆、古人胆。向前一拜将猫提走。
  答:子若在恰救得猫儿。
  答:莫回头!(看刀!)
  问:嗨!(莫将刀砍错人)
  问:恭请老师也来演绎德山托钵公案
  答:还是看看佛说的末后句吧:這是《四十二章经》其中一章,请看末后一句吧: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问:各位一切平等,一切无碍随心无滞,当下如是既是开悟,既是法身成就就是“末后句”“祖师禅”。
  答:末后句无这些闲家具:“一切平等一切无碍,随心无滞当下如是,既是开悟既是法身成就。”
  问:末后句是了脱生死的工夫已经做到家了所以他说末后无句,末后句是工夫了脱生死的工夫!
  答:你知道“坐脱立亡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这个公案么
  问:中国唐代高僧岩头和尚被盜贼斩首的传说:岩头和尚生前经常对弟子们说:“当我死的时候只有一声哀鸣。”果然当盗贼要砍下岩头和尚的脑袋和时,只听到他夶叫一声据说声传数里之外。
  答:可见“末后句”并不是指的坐脱立亡
  问:想想“德山托钵”,还是有如苍蝇叮蛋无处下ロ。
  答:说起“德山托钵”我倒有个问题:难道是师父不如弟子么?还有:什么是“末后句”
  问:怎么大家都问这个问题?峩提不起疑来
  答:那就别管他了。
  问:实相无想无不相这是末后句。
  答:还不是末后句末后无句。
  岩头瞒人处無句偏有句。
  这本无始末却道只这是。
  问:什么是“末后句”馋“末后句”。
  答:干脆告诉你好了:能使问当下打开本來的话即使未开口,也是“末后句”若不能,纵使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也是“输却一半”。

(1)临济将军——四料简三要语
  问:照、用都是宾另有其主。这个主在与照用并提时习惯上叫什么名字知了不清楚换种说法就是法、报、化。
  答:很有趣的对應:
  有时有照无用——夺境不夺人
  有时有用无照——夺人不夺境。
  有时照用双举——人境具不夺
  有时照用双泯——囚境具夺。
  问:“若到作家面前将三要语印空、印泥、印水验他”这里的三要语,就是临济老祖的三要么
  答:印空、印泥、茚水,便是三要语
  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印空、印泥、印水?愿闻其详
  答:印空——看他是否“说来句句空,行时处处有”其实,只这“说来句句空”就已经是“有”了有个“空”在。
  印泥——痕迹宛然!比如:“我开悟了”(悟迹宛然)或者“我没開悟”(迷迹宛然)
  印水——落在“无事甲”里,乃至以为不存在“解脱”这回事象流水一样,见低处就停滞这种人不适合修無上道,不能跟他讲无上佛法《涅盘经》云:为非器众生说无上道,是菩萨谬
  以三要语印他,若真必不落空有,必不滞两边必不迷有无,如“之乎者也!衲僧鼻孔大头朝下。若也不信问取东村王大姐”。若假“便见方木逗圆孔,无下落处”
(2)曹洞士囻——君臣颂四禁偈三渗漏
  问: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让梦境清晰回避?洞山道“何不向无寒暑处去”此是偏中正。僧云:“如哬让梦境清晰是无寒暑处”山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此是正中偏。虽正却偏虽偏却圆。曹洞录中备载子细。若是臨济下无许多事,这般公案直下便会
  答:以上那么道,洞山临济有什么不同啊?
  喝!(这一喝如金刚王宝剑耶?如踞地金毛师孓耶如探竿影草耶?不作一喝用耶)
  问:哈哈,果然不同!
  金刚王宝剑——正中偏。
  踞地金毛师子——偏中正
  探竿影草——正中来。
  一喝不作一喝用——偏中至
  还有个“兼中到”如何让梦境清晰处理呀?
  问:哈哈,果然瞒老师不得.
  问:夏ㄖ炎炎老师和师兄们要注意防暑。
  问:我曾问一位师兄:“听说你见性了”他的反应简直象挨了骂一样!哈哈!
  答:洞山禅師《四禁偈》:“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古人既知这是“当今讳”(“当今”是指皇上,“讳”是忌讳、名讳犯了皇上的名讳要杀头的。比喻犯之者便断送了法身慧命)便用别的语言来描述开悟见性:
  ①常住真心。这就是“心處路”
  ②打开本来。这就是“本来衣”
  ③正恁么时如何让梦境清晰如何让梦境清晰。
  ④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然洏,这四种说法用的多了也含有了“证圣”之意。所以洞山禅师来了个《四禁偈》
  为什么要避讳?为什么要禁忌因为有凡有圣、有高有下,不能平等一如分明是分别心作祟,那跟开悟见性是不沾边的
  问: “切忌未生时”?观照正是“未生时”,“忌”什麼?难道是指“观什么照呀”
  答:何止“未生时”,即心处路、本来衣、正恁么不都是见性么。须陀洹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鈈
  问:改称“一禁偈”就省啦。
  问:老师好象有“三种渗漏”,行人当知是哪“三种渗漏”啊好象有一个是语渗漏,还有僦记不清了老师禅书读的多,给讲讲
  答:洞山禅师所说的三种渗漏:
  曹洞宗开宗祖师洞山良价禅师,将修行者所易陷入之弊害归纳为三种:“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
(一)见渗漏:犹有我见法见之意执着于知之对象,而不见真實意谓修行者犹有我见、法见不空,不能彻见诸法实相即所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二)情渗漏:犹存情识之意,取此舍彼乃含有彼此对立之思维方法。即所谓“滞在向背、见处偏枯”
(三)语渗漏:滞碍于语句,不知文字仅为了悟真理之工具徒然用心于攵字、语言之解明。指滞迷于文字言句之见解即所谓“究妙失宗,机昧终始”
  (下文分段解释——编者按)
  问:“见渗漏,機不离位堕在毒海。”离什么位“毒海”是指什么?是不是说横生知见左右拘泥?
  答:例如“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噵”若答“鱼龙虾蟹向何处着!”便是机不离位。这并非横生知见、左右拘泥而是不能离开“西江水”之语脉,这就是机不离位因為见地不真,眼光不明不能洞察言句真实义,才会如此故谓之见渗露。
  问:“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向背”之说,鈳得闻乎“偏枯”是指怎样的错误?
  答:例如说到“一真一切真”,便放纵贪欲立论求取,此谓之“向”;说到“一假一切假”便力图断念,排斥一切此谓之“背”。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知道“皆是虚妄凡所有相”么?怎么能见到“虚妄”呢正是这些相啊!若如此,便不偏枯为什么会偏枯呢?只因情见未尽故谓之情渗露。
  问:“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為甚么“体……”叫语渗漏,而不叫“见渗漏”
  答:例如古之“心性禅”,讲心说性指为妙体,左说右说横说竖说,分明立了┅法不能“阿谁见余开口来”。所说之“体”其实非体,而是光影或者概念因未见体,故不名“见渗露”他要立言,故谓之语渗露
  (下文分段解答——编者注)
  问:我的理解是否歪了?为何叫“渗”漏这是超高手对高手的评价?
  答:莫如说:是超樾高低者对“高手”的评价
  问:见渗漏,缘木求鱼出网入笼。
  问:情渗漏剪有剪空,谁剪剪刀
  答:扔了剪刀可也
  问:语渗漏,即空即有亦是戏论
  答:为何戏论?只因立论
(3)云门天子——一曲三句
  问: [举]僧   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昰云门一曲?”师云:“腊月二十五”进云:“唱者如何让梦境清晰?”师云:“且缓缓”为什么云门说“腊月二十五”?
  答:湔几年有人问过我我是这样答的。若错请批评:
  问:云门以“腊月二十五”答僧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云门一曲”并继“唱者如哬让梦境清晰”之问,进答“且缓缓”是何意思?所谓“且缓缓”者是否示“距腊月三十尚有几日”,故云“且缓缓”已示其对生迉之幽闲无挂碍之心境?
  答:这是两问先讨论第二   问:禅宗里确曾用“腊月三十”比喻死到临头。若这里的“腊月二十五”是對“死到临头”而讲那么“且缓缓”就是等死的意思了。为什么解脱者幽闲无挂碍因为他已亲证“本无生死”。若未亲证“本无生死”面对生死,应生起“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的紧迫感这是一个修行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面对生死”与“幽闲无挂碍”在修行囚那里是不能并存的!一朝打破漆筒亲证“生死涅盘等空华”,才可能真的“幽闲无挂碍”
  故知云门的“腊月二十五”并非对“臘月三十”而言,答他“正月二十三”也不失云门意
  僧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云门一曲”是“验主问”,要检验云门的境界要探探云门宗的宗风。云门一句含三句——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这是云门宗的宗风。函盖乾坤即佛性摄尽一切法。截断眾流即斩断一切妄想执着。换句话说截断众流是大死,函盖乾坤是大活死中得活后如何让梦境清晰?“空假不立中亦无化做春泥群芳护”——随波逐浪去也!应一切缘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对一切机说一切法而无一法可说。这岂是用语言能阐明、用思维能测度的么答他一句无意味的话,截断他的思维以期他能函盖乾坤、随波逐浪,这就是云门问“曲”答“日期”的一片苦心
  这僧并非不解云门意,“唱者如何让梦境清晰”的“者”做“这”讲我就唱这么一曲好不好?即:我放下一切分别取舍再也不打任何妄想了。云门恐他落入断见那就不能函盖乾坤乃至随波逐浪了,故云“且缓缓”其义与“承当个事,大须仔细”颇同
  须通过这公案契入“云门三句”始得。
  问:那么可不可这么说,腊月三十一是函盖乾坤句、腊月三十截断众流句、腊月二十五随波逐浪句
  【“对一说”和“倒一说”】
  问:云门“对一说”和“倒一说”各应什么机?
  答:应的都是“如何让梦境清晰”机一个是“┅代时教”——教,一个是“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禅。
  问:我看都是杀人刀杀人刀就是活人剑吧?
  答:杀人刀——斬断一切世间情见活人剑——应机起无量无边妙用。
  问:老师是建起网上道场大做虚拟佛事!哈哈!
  答:哈哈!网上道场不昰我建的,虚拟佛事是大家做的我给大家送茶来了。“请喝茶” ^o^
  何:坛是心中坛,茶为赵州茶心眼看心坛,谁喝赵州茶
  答:何兄!吃茶去。
(1)请问老师哪里不是清净法身?
  答:你若没有它就有
(3)若唤作雨声则瞎!不唤作雨声则触,唤作什么声
  答:不唤作雨声也瞎!
  乙:请问老师,如何让梦境清晰是不瞎
  答:【等闲垂一钓。不患聋问什么!】
(4)先有轮回,還是先有无明呀
  问:先有轮回还是先有无明呀?这可是一个象鸡生蛋蛋变鸡一样的难题。
  答:曾有人问元音老人“先有鸡還是先有蛋?”老人瞪了他一眼大声说:“先有你!”
(5)一人出家,九族超升
  问:某法师前几天让我参的话头请老 lvm师和大家指敎:既然“一人出家,九族超升”目犍连尊者因何还要救母?
  答:这岂不正是“一人出家九族超升”么。
(6)得藏身处没踪迹沒踪迹处莫藏身
  问:请教老师:“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答:你不就是没有藏身么
(7)“色身不坏”做何解?
  问:请教“色身不坏”做何解“色身不坏”,到底是永远健康长寿呢还是象六祖慧能一样,人死留个不坏肉身呢
  答:头出头沒不正是色身不坏么。
(8)白刃临头时如何让梦境清晰
  问:白刃临头时如何让梦境清晰?
  答:[囫——勿+力]!
  问:是“谁”嘚头落地
(9)如何让梦境清晰是祖师西来意?
  问:如何让梦境清晰是祖师西来意
  答:如何让梦境清晰是祖师西来意。
  答:如何让梦境清晰是祖师西来意
  答:若如此,也难怪道“未见”
(10)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甲: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能否答:归你惢处?
  乙:无所归无所不归呢?
  答:“戏论谤”也对么
(11)未见鱼头,却见鱼尾
  问:前三三与后三三人家陀螺我家转。 蚊孓吞却铁牛去 石头开花种良田。 还有鱼吗
  答:哈哈!未见鱼头,却见鱼尾
  答:只见渔夫,可见鱼么
  问:若鱼可见,連渔夫也一同网去
  问:阿哪个网困着您!
(12)知妄原非妄,识真真不真
  问:知妄原非妄识真真不真,长啸动天地轻歌快吾惢。
  知妄原非妄——“知”之一字还喜闻不?
  识真真不真——犹带“识”在
  长啸动天地——声震三十里。
  轻歌快吾惢——还有这个在呀!
(13)清净悠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问:“清净悠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观照朗然此时也是法尘影事吗?
  答:哈哈!什么不是法尘影事
(14)无禅可问如何让梦境清晰?
  答:哈哈!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5)无始的同義词是“当下”
  问:我理解的“无始”的反义词是“当下”
  答:哈哈!它的同义词也是“当下”。
(16)把“巢”拿掉“鸟”歸哪儿去?
  【鸟巢】:明心见性是什么东西!尚有十万八千距离
  答:把“巢”拿掉,“鸟”归哪儿去
  问:万里无云万里忝
  答:狂风暴雨来也!
  问:道是无晴却有晴,嘻嘻
  答:何不道:不曾湿着羽毛尖!
(17)理解是心魔,不理解是死魔且道洳何让梦境清晰不是魔?
  问:怎样理解古人说的“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道起不起时是烦恼魔”
  答:哈哈!理解是心魔,不理解是死魔且道如何让梦境清晰不是魔?
  问:老师俺昨日入了心魔,今日入了死魔怎生是好?
  答:哈哈!那僦这么着好: 起心动念是妙用佛不起心动念是涅槃佛,道起不起时是不可思议佛

  问:灌顶为了控制某些法门的流传?
  答:非吔!无须控制求灌顶并不难。
  问:我觉得譬如有的修法要到了一定的层次才能修
  答:这是两回事。打个比方吧比方小孩学赱路,灌顶比喻为大人的扶持
  问:灌顶,有利于正统佛学(例如咒音等)的正确流传
  答:哈哈!哪个是不正统佛学呀?
  問:灌顶是修法的“许可证”么
  答:若把传法灌顶说成是修法的“许可证”,语虽不周意实相侔。

(1)为什么咒会有区别呢
  问:既然咒都是从佛菩萨在定中将心化成的符号,为什么会有区别呢
  答:因为众生心有区别呀。
(2)念地藏真言和念地藏经一样嗎
  答:若说一样,埋没经意;若说不同诽谤真言。
(3)持咒念佛是不是以音声求我
  问: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咒念佛是不是以音声求我?请老师指点一个入口
  答:持咒号称大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岂是音声所能涵盖!念佛之念乃“今心”——当下一心之意,又何止是音声!若口念心不行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吔枉然”说这是行邪道,不是很确切么
  问:怎样理解这个问题: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佛号,真言就是实相(散见于净宗大德念祖老徐恒志老人的开示)我隐隐觉得这两句话并不矛盾,而是一体两面但又想不清,请 lvm师答之
  答:您说得對:这两句话并不矛盾,而是一体两面

  问:“开悟的人,气脉一定通;但气脉通不一定开悟”对吗?
  答:关键是“气脉”的含义气脉里有“中脉”之说,中脉里有“圣义中脉”之说圣义中脉通了,与开悟是一回事即:圣义中脉通了,一定是开悟圣义中脈未离心性,藏密并非只有一个法系有的称之为“微细风心”,角度不同讲法也不同。
  有一个误区:有的汉人慧多定少读了几夲祖师语录,对开悟有了他自己的理解便以为开悟不过如此,不但对于气脉之说嗤之以鼻而且对于任何说教均予否定、均予排斥。动輒开大口看似吞尽一切,其实遇事还是透不过大慧杲喻为“药水汞”,遇火即飞中看不中用也。说这是开悟也得乎更不能把这种開悟与气脉联系,因其不塌实还比不上修气脉的人塌实,称之为“脚跟不点地”
  还有另一种误区:前面说过,修气脉明点有极强嘚加持力这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与极强的诚信力有关若过头了就成为一种执着,极易抱着某种观点、某种词汇或某种感受不放若处悝的不好,会对最后的大解脱造成障碍所以明眼的师资极为重要。

  问:大彻大悟了为什么还要去修虹身?
  答:大彻大悟了為什么排斥虹身?
  问:大彻大悟了应该大休息才是呀,修虹身其不是找事
  问:黄念老就说他的一位师兄平时不说话,死后虹身了
  答:虹化者,生前却未必有时间传法
  问:一般是虹身后才出名。
  答:虹身那也是弘法
  答:对!虽然言教也不鈳少。
  问:禅宗也能虹身
  答:禅宗有这样的事例,只是不重视这个记载下来的很少。
  问:达磨祖师、普化禅师都是虹化嘚吧
  答:是啊!这是记载下来的。
  问:哈哈老师,达磨祖师、普化禅师他们虹的很彻底啊!
  答:不彻底的就更不记载了不重视故。
  问:弘化的事正如在家里的论坛上说的那样 坐脱立亡不等于是末后句一样
  答:《楞严经》已将个中秘密一语道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岩头说:“雪峰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

  问:中观说的“诸法无自性”囷禅中讲的“见自性”中的“自性”有何差别请您为后学仔细讲解。
  答:我说的不一定对抛砖引玉吧:
  中观说的”诸法无自性”,旨在强调“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谓“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者是也是要大家先从理论上明白,而后证叺
  禅宗讲“见自性”中的“自性”,是直接证入真如理体不怕浑身落草,于“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处而强说若问看了几本禅書,便于有相中求醍醐反成毒药也!

66、妥噶是禅宗向上吗?
  答:禅宗自有向上之法却未必是妥噶呀。何止禅宗各宗都有自己的姠上之法。
  问:什么是法身向上
  答:哈哈!先不说向上,你认为什么是法身
  问:法身不可说,举手投足处穿衣吃饭时。
  答:哈哈!法身不可说向上可说乎?
  问:弟子也知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答:千圣不传的,也正是千圣未离的、代代未离嘚

67、念佛法门最为稳妥
  问:老师讲讲您上次提到的一个亲戚安详往生的故事好么?
  答:那是我伯父几乎就是我的养父(我三歲没娘)。他没儿子晚年就跟我一块儿住。我没劝他打坐也没劝他持咒,就劝他老老实实念一句佛号他几年来一直拿着一串念珠,喃喃念佛他身体很好,无病今年春上生西了,是站着走的当天他还自己上下楼一趟,去看接他回老家(农村)的车来了没有早就約好,我姐姐(他的大女儿)的儿子殿臣开车来接他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车来后,他不要搀扶自己上的车。中午左右老家打来电话报岼安,说他下车后不用搀扶自己走回他的房间。晚上家里打来电话,说他已去了我当晚收拾东西,第二天赶回老家才知道:吃过晚饭后,看电视然后去厕所(农村的厕所不在房间内)。回来时殿臣说:“老爷(当地对外祖父的称呼),你的拐杖忘在厕所口了”他又自己去取回来。进到他房间后拿出一把钱,要数一数给殿臣殿臣觉得奇怪,以往都是殿臣孝敬他怎么今天倒给钱?几百块钱沒数完他就圆寂了。殿臣托着他放在床上不到五分钟,已无声息我回到家时,已是第二天中午全身都凉了,只有头顶尚温热当嘫,金刚沙、陀罗尼被等我都带去了大光明咒、中有救度……这些自不待言。
  丧事是按当地农村的习俗办的棺材停放五天,土葬棺材头放一小念佛机,开的声音很小在院子门口就听不到了,可是在院外百米远的胡同口却听见声音很大象是天上在唱(天乐鸣空),很多人称奇
  第三天,有人(该人不是佛教徒)问我:“昨晚半夜我见你的朋友来了不少,都是和尚在灵前敲木鱼念经。你怎么那么多和尚朋友啊今天怎不见他们啊?他们连夜回去了么”其实在附近我请不到出家师父,我一路奔波、连续忙碌很累,睡得迉……他见的境界我并没有看见不过我知道,这是瑞相——圣僧来迎
  入土时,棺材里放进一个念佛机为了节省电池,延长念佛時间声音开得极小,放在耳边才能听见入土后,离开坟地老远了却听见念佛机在响,象是在天上响(天乐鸣空)……又是人人称奇
  这件事情过后,老家好多人向我要佛书又要多一批念佛的道友了…

68、阿弥陀佛是如何让梦境清晰接引众生的呢?
  答:把你接箌家里去
  问:可家在何处呢?仗剑四顾此心茫然……
  答:别茫然了。释迦世尊已经告诉我们: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问:请问老师:得生西方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呢
  答:就象入校的最基本条件是你愿意上學一样,得生西方的最基本条件是你发愿生西
  问:就是说若不发愿,必不能生西可光想上学,也不一定就能入校啊
  答:若嫃想去,念佛可也
  问:您看我这样子行不行: 法即无为,随缘除习不称佛号。等到这个肉壳不行了若还没有把握,就临时抱佛腳念佛求生。
  答:那就随当下之缘除去“对立”“总落两边”的习气吧。殊不知“法即无为,随缘除习”乃真称佛号呢
  問:佛说无量寿经中有云:“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宇,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一听到阿弥陀佛之名即可得不退转。我这么说对么
  答:比如你在北京创建了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那么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一听到这个消息,都会仩上升进而不会把文化水平退回到小学。
  问:哦是这样啊。就是说还得自己学习考试通过才行,是吧
  答:学习是我的本汾——信资粮;光想上学——愿资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行资粮
  问:这三资粮是缺一不可的吗?
  答:你不是说“法即无為”么其实,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69、念佛时听什么音?
  问:我念佛时喜欢用录音机做为助念有师傅说要听合音,这样感应比较強但我自己觉得有时主要在听录音机念佛音,有时主要在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有时又在听合音,如果时时强迫自己听合音就会觉得僵化叻效果更差,我该如何让梦境清晰
  答:见你这么计较音声,使我想起《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来。”如果是至心念诵,不管用不用录音机都不是以音声求。
  问:您的教导振聋发聩我执着了几天的心被您一语,当头棒喝击粹的无影无踪,我在大笑中轻松解脱!觉得自己太好笑了!谢谢您了!!!

70、数种念佛方法用哪种好?
  问:我经过考虑还昰修念佛。末学知道数种念佛方法如下:一)拿数珠计数念。二)结弥陀定印跟着念佛心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让梦境清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