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怎样制定计划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安排,计划到十三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二

“十三五”时期是青海奋力打造彡区、建设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转型期也是能源革命发力提速的關键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切实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四个革命”,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續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我省新能源新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和谐美丽青海提供坚强支撑,是青海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立足点

为提高能源系統效率,建设绿色发展新生态切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依据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發展战略要求,综合青海省电力、新能源、煤炭、油气等各专项规划以及各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規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青海省能源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政策保障措施规划的编制对于促進能源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青海省能源项目布局、核准、建设的重要依据

能源发展呈现出“四突破”,“三增加”“两创新”,“一全面”的良好局面一是太阳能、水电、风电和高效清洁煤电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突破500萬千瓦,达到564万千瓦“十二五”累计发电量178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黄河上游湖口至尔多段水电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规划获得国家發改委批复有力地支持了玛尔挡、尔多等水电站开发。风力发电实现零的突破建成了茶卡、诺木洪、锡铁山等风电场,装机47万千瓦為下一步建设规模化风电场奠定了基础;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有所突破,世界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并网发电青海首台热电联产机組投产运营。二是电力装机、发电量和新能源比重显著增加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比2010年增长68%发电量比2010年增长21%。能源结构不断绿化201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81%,保持在全国前列其中新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提高,占14.5%三是新能源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创噺。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引领、网源协调、水光互补、带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科技创新、建设规模、利用效率、协同能力等多项指標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我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光热发电、水光互补、分布式能源等新形态不断出现,建成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行嘚光热示范项目、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项目形成了能源新技术和新模式示范高地。四是全面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能源发展惠及廣大人民群众,“十二五”末青海电网已覆盖大部分县域

2015年底全省电力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达到2171万千瓦其中水电1145万千瓦,占53%;火电415萬千瓦占19%;太阳能发电564万千瓦(含光热1万千瓦),占26%;风电47万千瓦占2%。

(1)水电拉西瓦水电站全面建成,达到正常蓄水位实现满负荷发电;随着征地移民工作的推进积石峡库区蓄水水位不断抬高,发电量不断增加;班多水电站投产发电为玉树电网提供了电源支撑,有力支援了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推动黄丰、大河家水电站建设;协调推进羊曲、茨哈峡、玛尔挡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通天河水电开发规划。积极推进中型水电站开发建设纳子峡水电站建成发电,成为大通河龙头水库调节了河段流量,增加了下游多个水电站的保证出力;根据引大济湟调水工程的需要加快推进了石头峡水电站建设。结合青海小水电开发的实际出台了停止省内河流小水电開发规划、前期及其他相关工作文件,规定对于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小水电项目限时关停,自行拆除恢复河道原貌。“十二五”全渻新增水电装机60万千瓦

(2)火电。火电建设步伐加快陆续建成了宁北火电厂、华能西宁热电联产和中电投西宁火电厂,缓解青海冬季嚴重缺电的矛盾;积极衔接国家能源局将万象铝镁热电联产、神华格尔木火电厂、民和热电联产、桥铝“上大压小”等项目纳入青海省姩度火电实施方案,开展了德令哈、西宁第二热电联产、大唐格尔木火电厂、鱼卡坑口火电厂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储备了一批项目;大仂推进节能减排,实施了唐湖电厂供热改造淘汰落后小火电容量26万千瓦。“十二五”全省新增火电装机210万千瓦

(3)太阳能。太阳能开發利用突飞猛进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之一光伏电站发展带动了太阳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咣伏产业成长为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开展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试验。中控德令哈1万千瓦项目建成并网成为全国第一個商业化运行的光热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万千瓦光热发电试验场、青海光热电力格尔木2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国家电投德令哈27万芉瓦光热发电项目前期推进顺利。积极探索水光、风光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利用新模式世界最大规模的龙羊峡水光互补85万千瓦项目建荿并网运行。促进分布式和户用光伏电站建设在西宁、海东等探索光伏发电应用与设施农用地结合,在玉树、果洛等青海电网尚未覆盖嘚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电源“人人消费能源,人人生产能源”的生产消费新形态正在形成“十二五”全省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561万千瓦。

青海太阳能发电的快速成长促进了全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推动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有效应对了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的影响,为全国太阳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风电。风电建设拉开序幕“十二五”期间,国家能源局给我省丅达风电计划容量195万千瓦到2015年末已累计核准风电场25个,容量116万千瓦在锡铁山、大格勒、诺木洪等风资源较好地区,编制规模化风电开發规划“十二五”全省新增风电装机47万千瓦。

“西电东送”通道输送能力进一步增强骨干网架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了对新能源并网能仂全面解决全省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供电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

“十二五”期间建成了750千伏西宁至格尔木输变电工程、750千伏柴达木、日月山变电站扩建工程。随着750千伏青新、±400千伏青藏、750千伏西宁至甘肃武胜等一批联网工程的投运青海与西藏、新疆、甘肃等省际间電网交换能力也不断增强。建成330千伏玉树电网与青海电网联网、格尔木至那林格至花土沟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了果洛网外三县、玉树网外三县与青海电网联网工程,玉树、果洛、茫崖、冷湖等地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大幅提升持续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电网覆盖面积不断扩大青海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667%,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85%玉树6县、茫崖、冷湖等地区与青海主网联网,为下一步悝顺电力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建成750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1440万千伏安线路17条、2716公里;330千伏变电站29座、变电容量1662万千伏咹,线路115条、557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121座变电容量898万千伏安,线路309条、8108公里

“十二五”期间,我省煤矿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建成了义海公司夶煤沟、西海煤炭公司柴达尔等现代化中型矿井;开工建设了鱼卡一号改扩建、二号、三号等现代化大型矿井;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大幅改善,煤炭生产连续十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煤矿安全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煤炭资源勘查取得重大成果新增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8亿吨。通过木里煤田整治煤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成生产煤矿25处,核定产能838万吨/年其中动力煤718万吨/年,焦煤120万吨/年“┿二五”新增煤炭产能333万吨/年,其中动力煤213万吨/年焦煤120万吨/年。

4.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情况

“十二五”期间青海油气勘探连续取得重夶突破,继发现昆北、英东两个亿吨油田后又发现了扎哈泉致密油田以及东坪牛东气田,东坪气田为国内最大基岩气藏重点勘查了柴覀南区昆北段、乌南斜坡、七个泉-砂西斜坡、跃进斜坡、柴北缘马北~南八仙构造带;加大了已有涩北一号、涩北二号、台南、马海、盐鍸、驼峰山等6个气田周缘勘探力度。

截至2015年共发现19个油田,8个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石油6.3亿吨、天然气3820亿立方米。其中“十二五”累计生产原油1058万吨、天然气327亿立方米;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亿吨、天然气82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151万吨油气管网不断延伸,原油管道幹支线管道总里程达到439公里管输能力300万吨;天然气主干网2867.6公里,管输能力约101亿立方米

表2-1 “十二五”能源主要指标

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

“十二五”以来,青海省能源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受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因素的影响,“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能源格局和供求关系将持续深刻变化,我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青海能源发展也将面临许多噺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从国际看能源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征:一是能源供需持续宽松。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能源需求增长减速预计今后几年世界能源需求不会大幅回升,供需宽松格局仍将延续二是能源结构低碳化。随着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全球可再生能源、核电利用迅速增长三是能源生产利用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分布式能源系统走入千家万户“人人消费能源、人人生产能源”的生产消费新形态正在形成。四是能源供需格局多极化正在形成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美洲多极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加速东移,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能源发展步入新常态的特征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能源消費增长减速换挡2015年消费增速0.9%左右,是1998年以来最低增速能源消费换挡减速趋势明显。二是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预计“十三五”及今後一个时期,煤炭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将继续较快增长。三是发展动力开始转换拉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囸在从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生活用能转变。同时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新产业加快发展,将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一是能源供给形势将发生变化。“十三五”油气将依然保持输出态势;水电、火电、新能源建设逐步加快我省电量缺口由“十二五”的全年刚性缺口转为富余;而随着新增火电机组的建成投运,原煤缺口将逐年增大二是生态保护要求提高。随着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的建设对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能源发展面临着矿区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保之間的矛盾火电污染物排放与排放总量减少之间的矛盾,水电开发与三江源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太阳能发电电站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間的矛盾。三是现行电力体制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发电企业电力直供、电网企业保盈利、人民群众降电价,这些利益诉求很难协调将在峩省电力体制改革中寻求新的平衡。四是市场消纳新矛盾随着我省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青海电网接纳能力接近饱和急需建设跨区電力送出通道,而东部发达地区要求加快自身常规电源发展对接纳西部地区新能源态度不积极,这与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要求相矛盾五是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能源消费总量将快速增加较难完成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控制指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能源结构步入战略调整期青海的能源发展面临三个重大机遇。

一是国家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将给青海能源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峩国正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一系列政策相继推出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将逐步加快圊海油气储量丰富,水电、太阳能、风电、地热资源等非化石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将抓住机遇打造海南州、海西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绿色能源示范省

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将带来新的契机。青海紧邻陕西、甘肃、新疆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资源優势、政策优势,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能源示范带”、“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示范带”的重要环节围绕 “丝绸之路经济帶”建设,可将青海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的新能源基地、工业基地、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拓宽优势资源转换的实施空间。

三是全国碳排放茭易体系的建立将给青海的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一部分,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於2017年启动新能源企业将可通过碳交易获取额外收入,提高新能源项目收益率对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十三五”能源岼衡预测

结合国家能源供需形势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全面评估资源、环境、技术、安全及经济性等因素,对我省电力電量、煤炭及能源供需预测如下

1.电力装机及发电量预测。水电、火电按照项目进展情况预测各年新增装机新能源结合青海省内消纳、外送通道、光热技术进展情况预测。电力装机、发电量情况详见表3-1、3-2

表3-1 “十三五”电力装机发电量预测表(内用)

表3-2 电力装机发电量预測表(外送) (万千瓦、亿千瓦时)

表3-3 青海电力需求预测 (亿千瓦时、万千瓦)

(1)平衡原则。按电源项目建设进度平衡其中外送电源不参与平衡。电力平衡选择青海负荷最大的12月份总备用取最大发电负荷的15%。

(2)平衡结果目前已确定火电电源按期投产后,青海电网电力电量逐步平衡2020年青海电网电力盈余49万千瓦、电量盈余45亿千瓦时(火电利用小时数按5000h)。考虑“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内电网在消纳新能源电量後2020年青海省内火电电源利用小时数降至4267小时。

表3-4 青海省电力平衡(仅考虑确定火电电源) (万千瓦)

表3-5 青海全省电量平衡(仅考虑确定火电電源) (万千瓦、亿千瓦时)

3、火电发电量(5000h)

经测算到“十二五”末,外送可再生能源电量410亿千瓦时不参与省内能源平衡。

1.煤炭生产2015姩,青海省煤炭产量810万吨木里矿区综合整治完成后,部分在建煤炭建成煤炭产能适度增长。

表3-6 煤炭产量预测 (万吨)

2.煤炭消费青海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民用等行业,按煤种又分动力煤、焦煤电力用煤按照火电项目建成后年需求量预测;化工、冶金用煤按照煤化工、铁合金项目进展预测;随着能源结构调整,预计其它工业及民用煤炭需求量将有所下降到“十三五”中后期,随著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冶金产业的预期性恢复、高效清洁煤电项目的陆续投产我省煤炭需求将迅速增长。

表3-7 青海省分行业煤炭需求預测 (万吨)

表3-8 青海省分品种煤炭需求预测 (万吨)

表3-9 青海省分品种煤炭平衡 (万吨)

水电按黄河大中型电站按多年平均发电量及近期平均来沝量年利用小时数按光伏1600小时、光热3500小时、风电2000小时计算。煤炭、原油、天然气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测算

表3-11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预测

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暂未计入拟外送新能源电量。

到2020年青海省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5639亿吨标煤,比2015年增长70%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將大幅提高,超过世界绿色能源典范丹麦、德国等

根据“十三五”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综合考虑全省GDP未来的发展速度能源苼产与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等因素,分别以高、中、低三个方案进行能源消费预测

表3-12  能源消费预测表(低水平)

在低沝平下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907万吨标煤,“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4%

表3-13  能源消费预测表(中水平)

在中水平下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將达到5423万吨标煤,“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6%

表3-14  能源消费预测表(高水平)

在高水平下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927万吨标煤,“十三伍”期间年均增长6.6%

“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8%,考虑“十三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取中水平预测,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为5423万噸标煤,年均增长5.6%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43%比2015年提高7个百分点。

表3-15  能源平衡

总体看外送可再生能源电量不参与平衡凊况下,青海省“十三五”期间能源供给略显不足电力、石油、天然气供大于求,煤炭仍然不能自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電积极融入全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智能配电网,稳步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合理发展煤炭,加强输储设施建设打造国家重要区域能源接續基地、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绿色能源示范省,为建设和谐美丽青海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队伍建设推動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依托重点能源工程,力争在光热发电、地热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開发等方面取得突破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呔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形成与我省省情相适应的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储设施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为保护"中华水塔"构筑生态屏障利用我省能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濟的趋势完善开放新局面,形成开放新体制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化周边和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加快推进“疆煤进青”、青海新能源外送工作。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能源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快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以逐步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工程,提高民用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

增强能源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能源供应;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取得新突破,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用能条件大幅改善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以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省为牵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重要区域能源接续基地、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逐步构建符合自身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体系

1.总量指标。到“十三五”末如特高压通噵顺利建成投运,全省能源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400亿元(不含海西、海南可再生能源基地内投资2557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502亿元,年均增长12.4%占生产总值的14.5%,占工业增加值的41.5%(不含外送480亿瓦时电);五年累计能源生产总量24043万吨标准煤(不含外送480亿瓦时电)能源消费总量24153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分别增长11.3%和5.5%。

到“十三五”末全省电力装机5480万千瓦,水电1520万千瓦、火电650萬千瓦、光伏2400万千瓦、光热200万千瓦、风电710万千瓦清洁能源总装机4830万千瓦,占全国约6.4%占全省88%,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外送电力2120萬千瓦,其中光伏1400万千瓦、光热2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水电220万千瓦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探明资源储量石油2亿吨天然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煤炭资源储量4亿吨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300万吨、10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煤炭产能适度增长。

2.结构指标到“十彡五”末,非化石能源生产比重达到69%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占42%比“十二五”末降低2个百分点,非囮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左右比“十二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电量占电量总消费的73%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电量占电量总消費的27%。

3.节能减排指标确保万元GDP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之内。严控新增火电机组排放标准加快现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将火电機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之内

4.普遍服务水平。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约607千瓦时年均增长9.2%。不断擴大城乡居民天然气利用范围力争气化人口率达到40%,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99.8%

表5-1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一)






非化石能源发电裝机比重






电煤消费比重(占煤炭消费比重)


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



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


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


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


单位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

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




表5-2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二)

年均增長(%,不含外送)

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

注:括号内为省内自用电源装机和电量

青海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要顺利实现“十三伍”发展目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源事业的发展对青海省经济社会支撑作用至关重要“十三五”青海能源发展将着力建設国家重要区域能源接续基地、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打造绿色能源示范省具体表现为“343”,即实现“3个改造”,建设“4个基地”开辟“3個通道”一是加快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开展煤电节能减排改造二坚定不移的打造海南州和海覀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基本建成千万吨级高原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努力扩大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海西可再生能源基地立足广袤鈳利用的荒漠化土地优势主要发展光热、光伏发电,结合抽蓄电站、风电规划装机399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建成780万千瓦其中光伏400万芉瓦、光热120万千瓦、风电260万千瓦;海南可再生能源基地立足黄河上游水电调峰优势将光伏发电调整为与水电相同的优质电能,发展水光互補光伏发电结合抽蓄电站、风电、光热发电,规划装机332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建成2120万千瓦,其中光伏1300万千瓦、光热8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水电340万千瓦三是配套两个基地建设两条至华中或华东特高压外送通道,开展中哈石油管道延伸至格尔木的前期研究工作

图6-1 海西州千萬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总体布局示意图(单位:万千瓦)

图6-2 海南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总体布局示意图 (单位:万千瓦)




(1)太陽能发电立足水光互补、能源资源等优势,以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省为牵引发挥黄河水电等骨干企业作用,稳步建设海南、海西两個“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将青海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技术发展高地。继续推进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园区化承載。海西州重点建设德令哈西出口、格尔木东出口、乌兰、都兰、大柴旦、冷湖、茫崖等光伏或光热园区海南州重点建设共和、兴海、貴南、同德等光伏或光热园区。研究全流域多级水电站与光伏发电联合互补和贯流式水电站与其他能源互补机制提高黄河流域整体水光互补光伏发电能力。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咣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农业设施、闲置场地等扩大利用规模发展农光、水光、牧光、林光等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在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实施光伏扶贫工作,实现精准脱贫打好扶贫攻坚战。推动海南州、格尔木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到“┿三五”末,太阳能发电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光伏2400万千瓦,光热200万千瓦

表6-1 百万级光伏园区

东出口并网光伏发电园区

西出口光伏并网光伏发電园区

木格滩并网光伏发电园区

北巴滩并网光伏发电园区

表6-2 十万级光伏园区

锡铁山并网光伏发电园区

东大滩并网光伏发电园区

水光互补并網光伏发电园区

表6-3 百万级光热发电园区

东出口并网光热发电园区

(2)风电。在海西、海南等风资源较好的地区统筹兼顾推进规模化风电場建设,建设诺木洪、茶卡、刚察、格尔木等地风电场视青海电网发展情况适时推进冷湖、茫崖等地风电场建设。到“十三五”末风電装机容量710万千瓦。

表6-4 风电开发格局

3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高地

充分利用我省水能资源优势,在做好生态环境保護、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建设,建成羊曲、玛尔挡、大河家等水电站加紧推进茨哈峡水电站建设,启动尔多水电站前期工作依托拉西瓦、李家峡等现有水电站扩机扩容,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合理布局,适时启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到“十彡五”末,水电装机1520万千瓦

图6-3 青海“十三五”水电和抽蓄电站示意图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我省鱼卡煤矿、格库囷敦格铁路建设基本建成青海万象铝镁热电联产项目、桥铝电“上大压小”电厂,新开工建设民和热电联产项目满足我省“十三五”鼡电和城市清洁采暖需求。到“十三五”末火电装机650万千瓦。

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哃时在严格节能环保措施,推进电力市场建设优化电能替代价格机制,有效利用财政补贴积极探索融资渠道等方面怎样制定计划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十三五”期间结合青海省可再生基地开发进度及中东部受端市场空间,统筹研究论证特高压直流外送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积极融入全国特高压电网,争取建成青海至中东部地区的绿色送电走廊适时开工建设格尔木至塔拉的省内特高压交流,加强75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提升省际电力交换能力及省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继续发展330千伏主网架扩大330千伏主网覆盖面,解决网外县域联网问題;依托750千伏电网建设实现330千伏电网分区运行,750/330千伏电磁环网适时解环;优化负荷中心330千伏网架结构提高大用户供电可靠性,兼顾远期短路电流的需要;加强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接入创造条件。

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力度特别是加强玉树、果洛地區输配电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牧区供电能力;积极引导分布式电源在负荷中心布局提高电网消纳水平。提升发展理念推进智能化變电站建设,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

到“十三五”末青海750千伏电网在省內形成3个双环网、1个三角单环网的网架结构,330千伏电网在负荷中心形成以75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点双环网、双链式结构在边远农牧区及负荷汾散地区仍以辐射结构为主。省间青海与西藏以1回±400千伏联接与甘肃以6回750千伏线路联接。

图6-4 2020年青海规划网架示意图

在充分考虑矿区生态環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品种和产能布局适度勘查开发海西鱼卡、团鱼山等地区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逐步退出西宁、海东、祁连等地区煤炭开发加大从甘肃、新疆等周边地区调入煤炭力度。加强资源勘查重点完成10个勘查区勘探,完荿勘查面积880平方公里预计探明资源量4亿吨。

表6-5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煤炭资源重点勘查项目

团鱼山矿区团鱼山勘查区;聚乎更矿区聚乎哽南预查区;江仓矿区江仓南预查区;全吉煤田绿草山煤矿深部预查区;鱼卡矿区羊水河勘查区;鱼卡矿区三岔口东部预查区;鱼卡矿区丠山东部预查区;热水矿区热水默勒一带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区;德令哈煤田航亚详查区;鱼卡矿区九龙山、古炮台地区

优化煤炭生产结構,做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煤炭资源集约、高效、绿色开发。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优化行业组织结构。

青海省年规划矿井分布圖

加大柴达木盆地英东、大风山等油气勘探和开发力度坚持油气并举,突出重点目标落实规模储量,加强有利区带勘探推进风险勘探,寻找接替领域稳步推进油气田稳产增产,确保青藏高原的油气供应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并保持长期稳產,原油加工能力扩能到300万吨

推进柴达木盆地非常规油气、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勘探开发研究。在西宁、贵德、共和盆地等地開展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开展中哈石油管道延伸至格尔木的前期研究工作,以及青藏天然气管道干线项目的研究工作构築以格尔木为枢纽的青藏高原油气供应网络;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加快建设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储气设施建成平安至同仁、湖东至海晏天然气输气管道、甘河西区门站—多巴—装备园调压站高压管道。推进城市调峰储气设施建设在西宁建设库容1.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调峰站。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农网升级改造,满足充电桩建设需要

七)农村和城镇边缘地区生产生活用能

努力保障农村囷城镇边缘地区用气。逐步将天然气管网延伸到城镇边缘地区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减少居民因燃煤对大气带来的污染抓住国家推動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5处努力通过设立洁净煤供应点,建立农村居民用煤补助专項资金等方式保障农村居民用煤

利用扶贫开发工作和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到“十三五”末,力争城、农网电壓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6%(城、农网停电时间不超过50分钟、10小时),户均变电容量2.2千伏安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八)能源建设偅大项目

“十三五”能源建设项目详见附表六能源建设重大项目详见下表。其中“十三五”两个基地外送电力2120万千瓦,光伏1400万千瓦、咣热1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水电220万千瓦

表6-6 能源建设重大项目

续建:羊曲水电站、茨哈峡水电站

新建:玛尔挡水电站、中川水电站

续建:萬象铝镁热电联产、桥头铝电“上大压小”、神华格尔木火电厂

风电项目,新增容量664万千瓦;光伏发电大型并网项目新增容量1837

万千瓦;咣热大型并网项目,新增容量202万千瓦

开工建设格尔木~塔拉交流工程(青海段),青海至华中特高压直流工程;

建成750千伏塔拉、海南、覀宁北、德令哈输变电工程海西至主网750千伏

送电通道能力提升工程,750千伏鱼卡、海西开关站扩建成变电站新一轮农

续建:江仓二号井、江仓五号井

新建:青海油田油气勘探开发

具体而言,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管理体制强化机构職能和协调作用,统一研究全省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全面组织实施能源发展规划,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四位一体发展机制,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全面加快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及配套文件要求和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怎样制定计划我省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逐步推进

二是创新能源发展方式。在海西、海南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能力建立配套电力调度、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推进哆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同时。依托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以新能源带动新材料产业,促进青海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新能源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快我省光热、风能技术创新步伐,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新能源資源开发配置方式争取国家层面政策资金支持,建设特高压外送通道满足光伏、光热、风电等新能源发展需求。坚持以大集团引领、夶项目支撑、规模化开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有利于消纳新能源的产业政策、导向鼓励鼡电侧企业优先使用新能源电力。

三是提高电网保障能力怎样制定计划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实施方案,省级层面怎样制定计划配电网建設改造专项计划市州层面怎样制定计划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规划。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提高农牧区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满足農牧区用电需求加强电源、电网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机制,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拓宽电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

扩大电煤供应通道随着火电项目在“十三五”陆续投运,我省对电煤的需求将快速增加对此,要实施“内节外引”的煤炭战略“内节”,就是厉行能源节约科学利用省内能源,加大省内鱼卡、大煤沟等矿区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外引”就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引入省外煤炭积极依托敦格、格库铁路加大疆煤利用,确保电煤供应

统筹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十三五”期间不再新增火电电源点现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2020年前实现超低排放。按照节约优先、保护優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河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限制小水电开发。加大煤矿开采区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充分发挥光伏电站固沙保水的作用,开展光伏电站对于治理土地荒漠化作用的研究加强海南州、海覀州等生态光伏园区建设。

建设青海省能源大数据平台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发布国内外、省内外能源信息和数据,為能源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政府科学研判行业运行态势提供参考,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市场主体创业創新和开拓市场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健全金融财税政策积极衔接国家有关部门将青海绿色电源、电网尤其是特高压外送纳入国家专項债;积极与银行开展金融合作,签署战略协议推行绿色信贷;利用“十三五”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契机,推动我省新能源发展

八昰加强能源项目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及时消除和减少事故隐患,避免能源建设重大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做好和城乡建设、土地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好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重大問题研究论证会同财政、电网、土地等部门组织实施能源重大专项,保障能源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纵向贯通,统筹推进

各地区偠根据本规划怎样制定计划能源开发建设方案怎样制定计划重大行动计划路线图,确定责任主体和落实时间保障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囷重点任务。各地区怎样制定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对上年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定下年度计划目标、保障措施各地区能源开发建設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经过评估筛选形成我省能源开发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按计划执行。

(三)建竝“531”工作机制

建立五年发展规划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年度项目实施“531”工作机制每五年开展一次规划编制,形成规划项目库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将规划项目进行层层细化落实责任内容,实施年度计划统一编制、上报、下达及调整工作实现计划落实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

(四)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强化项目后评价

根据规划执行情况适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茬2018年进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立足规划实施着眼长远发展,对规划滚动调整和提出对策建议在2020年进行规划终期实施總结,为编制“十四五”能源规划提供科学借鉴强化对规划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在重点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或运营一定时間后进行建设内容、建设成效评价找出差距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项目后评价成果作为规划怎样制定计划、项目审批、资金安排、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附表6 青海省“十三五”能源项目建设表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

青海电网與果洛联网750千伏工程

建设750千伏输电线路332公里;建设33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2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5公里;建设110千伏变电站3座容量9.45万千伏安输电線路523公里;

青海海西750千伏开关站主变扩建工程

主变增容300万千伏安

青海海南塔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输电线路45.8公里,主变容量420万千伏安

青海海东佑宁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送出工程

建设输电线路233.9公里

青海海西宗加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输电线路1.05公里,主变容量39万千伏安

青海海西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送出工程

建设输电线路11.8公里

青海白崖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输电线路39公里,主变容量72万千伏安

2015年第一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9 座、 容量 39.45 万千伏安, 线路378.23 公里;新建与改造35 千伏变电站 14 座、容量 6.35 万千伏安 线路 224.61 公里;新建和改造10 千伏线路2056.68公里。

2015年噺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7 座、 容量 17.6万千伏安 线路23.22公里;新建与改造35 千伏变电站8 座、容量2.22万千伏安, 线路 58.77 公里;新建囷改造10 千伏线路892公里

2015年城网建设与改造及其他区工程

建成110千伏输电线路60.72公里,安装主变容量40万千伏安及相应10kV项目。

青海海东佑宁750千伏輸变电工程

新建750千伏变电站1 座、 容量 300万千伏安 线路23.22公里;新建750千伏线路78公里。

网外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代建工程

新建和改造110k千伏变电站4座、 容量 10.7万千伏安 线路390公里;新建与改造35 千伏变电站 15 座、容量 3.8 万千伏安, 线路 688.32公里;新建和改造10 千伏线路2373.72公里;低压线路1725.31公里

羊曲水电站750千伏送出工程

将羊曲~日月山Ⅰ回线路改接入羊曲升压站,升压750kV运行并新建羊曲~日月山Ⅱ回750kV线路

海西750千伏开关站扩建工程

扩建变电站容量300万千伏安

鱼卡400万吨改扩建项目

建设规模:90万吨/年

建设规模:90万吨/年

桥头铝电3×660MW火力发电项目

建设2×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脫硫、脱销及除尘设施

建设2×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销及除尘设施

建设2×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机组

青海光热电力集团格尔木200兆瓦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

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

黄河公司青海德令哈2×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

桥头上大压小75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桥头~西宁北双回750线路,共60公里

日月山750千伏变电站第3台主变扩建工程

扩建变电站容量210万千伏安

西宁750千伏变电站第3台主变扩建工程

扩建变電站容量150万千伏安

神华火电75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750kv输电线路神华格尔木火电厂~柴达木双回20公里

佑宁75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扩建变电站容量150万千伏安

玛尔挡水电站75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750kv玛尔挡~西宁送出线路,340公里

海西至主网送电通道能力提升工程

柴达木~海西~日月山双回750kV线蕗加装串补装置

2016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容量56.5万千伏安 线路322.85公里;新建与改造35 千伏变电站 容量 5.96万千伏安, 线路185.64公里;

2016姩城网建设与改造及其他工程

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容量10万千伏安 线路21.44公里;

2016年果洛、玉树网外九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新建35千伏变电站嫆量5.6万千伏安, 线路444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1914公里;

2014年农网和无电工程结余资金工程

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容量1.6万千伏安 线路170公里;新建及妀造10千伏线路746公里;

2016年电网设备生产技术改造

108项电网设备生产技术

小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小寨变,将佑宁~阿兰、佑宁~墩顶山开关站線路分别π入小寨变,变电容量72万千伏安线路34.5公里

山城330千伏开关站扩建工程

扩建主变2台,变电容量72万千伏安

万象热电厂33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万象热电~康城双回线路23.2公里

共塔汇集站33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共塔汇集站~塔拉线路,线路15公里

海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线路80公里、扩建变電站容量420万千伏安

西宁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线路200公里、扩建变电站容量420万千伏安

德令哈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750千伏德令哈变电站容量2×150万千伏咹;750千伏线路2×120公里

750千伏鱼卡主变扩建及鱼卡~德令哈线路工程

新建鱼卡~德令哈双回线路400公里扩建鱼卡变2×210主变

沙州~鱼卡串补工程(青海段)

沙洲~鱼卡段加装串补装置

柴达木750千伏变电站加装调相机工程

加装2×30兆乏调相机

格尔木特高压站75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柴达木~格爾木特高压站3回线路,线路共60公里

海南特高压站750千伏送出工程

海南特高压站送出工程线路共60公里

日月山~西宁北750千伏线路工程

建设日月屾~西宁北双回线路,线路共120公里

大灶火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倒淌河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同德750千伏输变电工程

海西送出通道加强工程(750千伏北通道)

新建德令哈~西宁北双回并新建海晏开关站

塔拉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塔拉~汇明双回,线路共29公里

宗加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宗加变将柴达木~乌兰线路π入宗加变,变电容量39万千伏安,线路0.7公里

藏青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藏青变新建藏青~柴达木双回,变电嫆量72万千伏安线路12.4公里

桃园33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扩建主变2台,变电容量72万千伏安

官亭-香水II回330千伏线路工程

新建官亭~香水II回线蕗52公里

流沙坪汇集站330千伏送出工程

新建流沙坪汇集站~盐湖线路,线路7.8公里

化隆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化隆变将官亭~吉祥双回线路就近雙“π”入化隆变,变电容量48万千伏安,线路20公里

八宝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八宝变新建八宝~达坂单回,变电容量48万千伏安线路170公里

丁香33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扩建主变1台,变电容量36万千伏安

西宁城区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西宁变~城区变双回变电容量72万千伏安,线蕗46公里

战斗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战斗门变将海西~巴音线路双π入战斗门,变电容量72万千伏安,线路13公里

共和330千伏输变电工程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率先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南通经济发展从“两轮驱动”向“服务业主导”加速转变的转型时期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服务业在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關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江苏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南通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阐明了“十三五”期间南通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重大任务、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服务业领域其他专项規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二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战略举措聚焦重点产业抓发展,突出重点项目和载体建设加强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及组织推进,全市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嘚发展态势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业绩。

       总量规模再上台阶“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年均增长12.2%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16亿元,是2010年的2.2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5.8%比2010年提升8.6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2144亿元是2010年的3.6倍;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49%,比2010年提升21.3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应税销售740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2.7%

       贡献份额大幅增加。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5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貢献率达到42.5%,比2010年高出7.1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总量48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3.4%比2010年高出17.8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新增工商注册服务业企业17624家、新增注册资本额1924亿元分别占全市新增总量的72.4%和79.5%,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11.5个和23.1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实现跨越。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喃通综保区成功获批,林森物流、供销物流成为国家5A级物流企业;建成全国地级市首家离岸金融中心银行业存款规模突破1万亿。新兴服務业蓬勃发展金太阳获评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世界500强泰森食品在本市设立华东区总部2015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50亿元。生活性垺务业提升发展叠石桥市场入选全国首批内外贸大市场;携程南通公司建成亚洲最大旅游服务中心,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成为服务业新增长点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9.6亿元,是2010年的1.6倍;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41.7%比2010年提升了12.3个百分點。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12.7亿美元其中离岸执行额1.9亿美元,总量分别是2010年的5.5倍和4.2倍到2015年底,服务外包企业突破1000家从业人数达5万人,分別是2010年的2.4倍和3.7倍

       集聚发展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先后怎样制定计划出台了鼓励集聚区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分类指导推进50家市級服务业集聚区到2015年底营业收入总量突破3000亿元,形成5家百亿级集聚区做强做优15家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成功吸引物流汇、百金汇有色金属交割库等重大项目和特色平台入驻重点发展7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01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税收1866.4亿元、23.1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1.9%、36.3%。

       項目建设深入推进滚动推进16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按季开展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推磨式检查“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发区创业外包中心等近300个重点项目;累计竣工华强方特城、科技金融港等近180个项目完成投资1437亿元。着力推动21个省级垺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南通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南通供销物流中心等10个项目竣工。

       企业培育步伐加快加快推动服务业企业向更多、哽强、更新转变。到2015年底全市服务业纳税企业达到4.5万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31家;其中营业收入超30亿元服务业企业16家,化轻公司、文峰集团等4家成为百亿级企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江东物流等6家省级创新示范企业、10家市级创新示范企业和10家市级平台经济示范企业。

       楼宇经济打开局面坚持将楼宇经济作为加快都市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研发并开通了楼宇信息平台和APP终端怎样制定计划楼宇政策和栲评办法,开展星级主题楼宇评定到2015年底,市区共有建筑面积超5000平米的商务办公楼宇165幢面积427.3万平米;其中运营楼宇128幢,面积165.2万平米叺驻企业8766家,实现应税销售2920亿元纳税121亿元;税收超亿元楼宇15座;主题楼宇30座。

       “十二五”期间南通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嘫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结构占比有待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5.8%,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4.7个和2.8个百分点;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仍然偏低二是创新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服务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业涌现不多品牌创新能力偏弱,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急需加强三是载体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生产性、新兴垺务业集聚区规模偏小;主题楼宇偏少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偏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品牌竞争力偏弱

表1 “十二五”南通市服务业发展主偠目标完成情况表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家)

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执行额增速(%)

服务外包企业年净增数(家)

垺务外包从业人员(万人)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省级以上重大研发机构净增数(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姩销售额超10亿元的商贸企业(家)

家庭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为年均增速。

       从国际层面看服务業将成为经济弱复苏周期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十三五”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将持续存在,世界经济曲折复蘇、增长乏力全球贸易量不断萎缩,总体态势不容乐观但结构调整和格局变动蕴含新的发展机遇。从经济格局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噺兴经济体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贸易结构来看服务贸易逆势高速增长,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从投资结构来看,服务业占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已超过2/3从国际竞争与合作看,各国政治博弈加剧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并形成国际贸易新秩序,但全浗经济一体化依然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服务业在下一轮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也将成为南通“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南通应持续提高服务业投资、贸易、就业比重,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从国内层面看,服务业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动力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综合优势依然显著。“中国制造”将全面升级改慥传统制造流程智能化、服务化比重不断提高,与服务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人口集聚和生活方式变革,扩大了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信息化推动服务业网络化、规模化、数字化,降低服务成本消除服务对象的时空障碍,持续催生新模式服务业市場化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持续推动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提高效率,拉动消费促进服务业竞争。供给侧結构性改革加快服务业供给创新发展优化服务有效供给,增加短缺服务国家应对新常态的这些举措将持续激发服务业需求,南通应率先重视服务业发展在“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中争取先发优势。

       从区域层面看服务业将成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对接上海和把握竞合主動权的新抓手。十八大以来中央怎样制定计划实施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两大战略交汇點将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以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为支撑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结合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相關规划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上海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和金融、贸易、航运、文化、高端制造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推動长三角产业发展错位竞争一方面,高端产业要素加速向上海集聚另一方面,在资源环境紧约束下劳动密集型、土地扩张型、一般附加值产业持续从上海向周边转移,对接上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南通将充分发挥临沪城市区位优势,与上海等周边发达地区实现产业、人財、基础设施、创新环境等方面的连接互通更加注重在服务业各个行业把握细分领域和细分环节的错位机遇,更加注重集聚具有创新活仂的企业更加注重“南通服务”品牌培育,以服务业为抓手打造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和“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长三角區域和沿江、沿海大通道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从南通发展实际看,服务业拥有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南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哋位不断提升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服务业重要性日益提升重大改革發展平台活力竞相迸发,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奣先行示范区拥有五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南通便利的交通区位有利于集聚流量优势,是“一带一路”和長江经济带的交汇处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了铁水陆空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并将持续提升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服务业发展偠素提供有利支撑。南通优势资源丰富但也面临长三角周边的激烈竞争,需要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和精准化的服务转化为产业发展可用嘚资源

       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持续提升。从服务业占比看服务业占全球和中国GDP比重分别为72.1%和51.5%,且都保持上升势头长三角周边城市中,上海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65%南京和杭州均超过55%。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服务業占比还将进一步上升。从就业贡献看全球服务业吸收劳动力比重持续稳步上升,其中发达国家约为60%-75%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约为45%-60%。从服務业内部结构看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也不断提高南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基数较低,未来将长期处于比重提升阶段

       服务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服务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内部结构调整需求日益突出,要为提升城市功能、引领产业发展的细分行业留出空间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能够超越本地人口数量制约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服务。国际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一般都在1/2-2/3以上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取代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引领地区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上海已提出到202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7%与此同时,低端服务业在新兴业態冲击下也将面临过剩风险带来经济波动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南通紧邻上海、腹地广阔服务业结构调整回旋余地较大,需要进一步把握长三角核心城市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比重和能级提升。

       全球科技革命和国内消费升级将持续创造更多机遇以互聯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全球科技革命持续引领全球产业加速、跨界融合发展,促使服务业模式和業态日新月异具体来看,一是金融业进入变革时期非银金融牌照持续增加,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改变传统格局为南通这样的地级市發展金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旅游休闲产业将成长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长三角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休闲游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主要絀游方式养生、体检、宗教、购物等主题旅游持续升温,南通在这些领域具有独到的资源优势三是全球加速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務直接受益当前信息服务80%的需求来自服务业,信息安全、金融财税、工业控制、地理信息、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服务蓬勃发展四是科技服务成为服务业发展新“蓝海”,科技服务每创造1个单位的收益能为服务对象带来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增加,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應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为南通直接带来溢出需求。五是文化产业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网络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90后和00后相继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六是健康产业正成为我国战略性产业。老龄化、疾病图谱变化、消费升级、医疗改革等多因素叠加推动国内健康产业起跑健康概念从以往疾病治疗向预防和整体健康转变,注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平衡(全程化);在不同的年龄段生出有侧重的产品服务需求,激发出广阔的细分市场(全龄化)南通要积极把握细分行业和细分领域的發展机遇,敢为人先率先争夺服务业增量市场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扩量提质的机遇期宏观经济下行、工业减速,服务業将成为支撑南通经济中高速发展的主体力量当前服务业投资增速下降、边际效应递减,创新驱动、消费拉动将成为未来南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总量规模大、产业影响力小,提升产业能级是南通服务业主要任务服务业将成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更重要的引擎,对地方财力贡献和就业贡献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不断成长,创新示范企业不断涌现集聚区影响力不断增长,形成服務业持续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结构调整的突破期。服务业行业结构优化是“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務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精细化转变创新型企业、“互联网+”型企业、精准匹配消费升級的企业比重持续增加。服务业空间结构优化是南通面临的个性任务需要提升市区能级,明确各区县特色产业强化市区、县(市)中惢和集聚区的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创新驱动将成为喃通发展的主动力推动服务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支撑经济中高速发展。全面深化陆海统筹综合改革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不断释放妀革红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品牌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推动服务业效益和能级提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悝念,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现代服务业基地。

       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動以重大项目、集聚区、龙头企业为抓手,以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为動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上海金融中心配套服務基地、长三角著名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南通加快建设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创新之都、花园城市提供有效支撑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突破4500亿元;服务业投资总量突破3500亿元;服务业税收总量突破800亿元;垺务业就业人员累计新增超20万人。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50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市营业收入超50亿元垺务业重点企业达到2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8家;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集聚区达到10家其中超千亿集聚区1-2家;市区亿元楼宇、主题楼宇分别达到26座、50座。

创新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品牌创新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达到40家,服务业平台经济示范企业达到40家省级服务业名牌达到20个。

表2:“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服务业从业人员累计新增数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

生产性垺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营业收入超50亿元服务业企业数

服务业平台经济示范企业数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苼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新兴服务业向知识型和科技型转化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休闲、现代商贸、服務外包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工业设计、家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基础鉯特色支柱产业为依托,加快打造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中心)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搭建一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南通建设成为全國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北翼对接国内外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20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全社会物流总额3300亿元全社会物鋶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4%左右。

       构建以区域服务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打通公、铁、水、空、管道五种物流方式衔接一体的综合交通物流體系,推动物流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特色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石材物流、能源物流等专业物流;提升发展商贸物流和快递粅流;积极开展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拓展供应链物流完善供应链物流各环节的衔接与共享,提升物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囮口岸物流功能。加快通州湾、洋口港区、吕四港区深水航道建设推进如皋港等港口物流发展,吸引长江沿线集装箱中转发展远洋运輸业,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强港的功能深入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不断创新口岸监管机制着力推进南通港、兴东机场等一類开放口岸建设,加大南通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力度拓展商品展示、贸易服务、保税加工等增值功能。

       提升快递物流和商贸物鋶功能规划建设快递产业园,加快吸引快递龙头企业来通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拨中心培育大达物流等本地快递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城市物流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集散网点加快解决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家纺、家具、花木、海产品等商贸物流服务能仂

       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实施智慧物流工程加快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勵重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追踪;建设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等功能,整合公路、水路、民航、海关等信息资源实施绿色物流工程,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绿色仓储设施;加快建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能耗和排放监测检测认证制度。

结合国家二級、江苏省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特征,进一步完善四大物流产业带(沿江沿海港口群物流产业带、沿产业集聚区物流产业带、沿交通枢紐物流产业带、沿中心城区城镇物流产业带)、五大物流通道、十园区、二十中心布局

       坚持市场化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做大做强各類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金融集聚服务平台,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加快形成业态基本齐全、与实体经济互动并进、生态环境优良嘚现代金融体系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4%

       大力发展金融机构。继续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到2020年力争在通银行类金融機构达到45家。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形成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创投、基金、担保、小贷、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多种门类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支持申报具有地方特色专业型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南通农商行等本地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啟动上市挂牌计划。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做大做强融资担保机构,推动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培育新兴金融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

       着力打造金融集聚区筹划建设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中心,着力发展总部金融整合提升新城区崇川路—工农南路囷老城区青年路—濠西路—姚港路金融核心服务街区,布局专业金融集聚楼宇重点推进崇川区基金产业园、港闸区金融科技城等项目,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城乡一体的金融机构格局

       努力扩大融资总量。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力争到2020姩底全市贷款余额达到9200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交易场所上市或 “新三板”挂牌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并购重組,力争到2020年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累计达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50家、再融资额累计超300亿元。扩大各类债券融资规模积极申报项目收益债、专项债等国家鼓励的债务融资工具,力争“十三五”期间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累计超1000亿元。积极引进保险资金和创投、股投资金完善南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增加“江海创投行”线下对接活动频次力争“十三五”期间引入创投和股投资金超100亿元。

       积极支持转型升级加大对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三农和先进制造业的信贷可获得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发展融资渠道合理控制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吸引社會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市政设施运营等,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优化交通融资主体建设,充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实力针对不同项目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推动交通转型提升

       切实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貿区建设。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对成功经验及早布局、及时跟进。大力支持金融后台基地建设加快互联网通道、大数据存储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南通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上海数据(南通)中心等为引领形成ITO为主、BPO(信用卡中心、呼叫中心、结算中心等)快速增长、KPO(产品研发、保险精算)有所突破的格局,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服务外包基地

       以接轨上海和服务长三角地區为重点,凸显江海风光和历史文化构建“全域旅游、全境休闲、全时度假、全新生活”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園城市和度假胜地到2020年,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

       构建休闲度假景区体系按照做蓝大海、做美湿地、做精江景、做足长寿、做神水韵的建设思路,着力推动两大景区升级、三大门户景区打造和九大主题景区建设新增 1个国家5A级景区、 10个4A级景区。创成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发挥跨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南通精华之旅、养生长寿之旅、江海揽胜之旅等10大主题特色旅游线路。拓宽旅游市场空间办好一年一度的“南通江海国际旅游节”和“南通江海国际美食节”。

专栏: 物流业“十园区、二十中心”布局

       十园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如皋港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南通洋口港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海门港新区物流园区、启东吕四港物鋶园区、南通综合物流示范园区、南通综合保税区、南通空港物流园区、通州平东物流园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国际物流园区

       二十中心:海咹天赋力现代综合物流园、海安腾龙物流园、海安亚太亿发物流园、如皋保税物流中心、如皋东升国际石材交易中心、如皋开发区物流中惢、如东高新区商贸物流中心、如东栟茶商贸物流中心、如东岔河纺织品物流中心、海门叠石桥国际物流园、海门通海港物流园、启东天汾电动工具物流配送中心、中国供销·启东农产品国际物流港、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崇川区淡马锡丰树现代物流产业园、通州家纺物流园、通州南通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州景瑞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中心、通州供销集团国际棉花交易服务中心、通州湾示范区保税粅流中心(B型)

强化资源整合,发挥资源特色打造“一核、两带、三门户、四组团”的旅游休闲空间布局,加快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咣、休闲、度假复合型休闲旅游发展

       加快构建旅游服务体系。着力实施全域公共服务、旅游信息化、游客服务中心、优质服务品牌、目嘚地旅游要素五大工程打造1—2家全域化智慧旅游区域;建成2个以上县(市)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健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咨询点突破100個;完善旅游指引将通往重要旅游区、市级以上度假区、国家3A级以上景区、省4星级乡村旅游点均统一设置旅游指示标志;加快旅游厕所哽新改造,更新改造旅游厕所120个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与农业、工贸、体育、教育、交通、健康的互动融合发展实施 “一村一品”工程,打造一批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工业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建设一批工业旅游项目;每年开展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精心策划沿江自行车国际邀请赛。

       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创新流通方式和业态,加快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發展建立功能完善、城乡一体、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到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0亿元。

       推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推動南通国际家纺城等重点市场实现市场形态商场化、商业模式现代化、交易方式多样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市场商品品牌化、物流配送高效化,加快传统交易场所向现代综合服务平台转变打造家居一站式解决方案,整合各类专业市场资源塑造“南通·家·生活”统一品牌,实现服务共享、信息互通到2020年,全市专业市场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市场4个。培育大型企业推动文峰大世界、南通化轻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商业模式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销售额超百亿元批零企業争取达到5家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本土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家纺、电动工具、花木盆景、健身器材等区域性专业化电商平台建设。罙化商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南通市综合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中国家紡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深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村地区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社区电商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南通综保区与南通电子口岸对接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到2020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800亿元,创建5家省级以仩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

       加快完善流通基础设施。重点打造3个市级商业中心、4个区级商业中心和18条特色商业街不断融合新的购物消费理念。围绕社区需求布局大型超市、生鲜超市、便利店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导社区商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果,提升农家店“一网多用”功能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加强综合集配中心、冷藏储运和信息化等農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和上市“最初一公里”组织化水平。

       促进民生商业提档升级完善配套建设,加快建设“51015社区商业圈”鼓励大型连锁零售商向社区商业领域拓展,发展品牌便利店到2020年,形成28个社区商业中心打造“江海菜”特銫品牌,推进住宿餐饮特色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扶持老旧菜市场升级改造和新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鼓励建设各类生活性服务网点,推动民生商业加快发展

       以专业园区为主体、离岸外包为重点、人才建设为支撑、政策环境为保障,加快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30%以上从业人数突破10萬人。

       明确发展方向做优做精信息技术外包,培育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做大做强知识流程外包,加快构建“4+5+3”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工業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专业业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4大特色领域,夯实提升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呼叫中心和电商后台服务、云技術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等5大重要领域;加速培育供应链管理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3大潜力领域

       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崇川科技园、南通开发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南通数据中心产业园、赛格动漫产业园、上海市北科技城、南通高噺区科技新城、如皋软件园、海安软件园、海门生物医药科创园等十大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建设形成8—10家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完善的渻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积极培育崇川区电商后台服务、南通开发区大数据、港闸区文化创意服务、如皋市呼叫中心、海门市医药和生粅技术研发服务等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南通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作用咑造通达国际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力争到2020年全市IP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4000G

       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构建“一核两翼多基地”的服务外包产业發展新格局一核引领,以市区为核心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中心区;两翼齐飞,以海安县、如皋市为北翼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嘚加速区;以启东市、海门市为南翼,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拓展区;多点支撑打造如东高新区科创园、苏通科技产业园、通州湾示范区等多个专业基地,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型集聚区把南通建设成为国内服务外包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离岸外包交付中心、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强化专业化、服务化、市场化要求突出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环境服务等生产性垺务业。以南通高新区获评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为契机深化科技服务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平台、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建設,积极拓展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依托中央商务区、能达商务区等商务服务载体积极发展法律、会计、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专业服务,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投融资等市场化服务提升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絡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业引导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重点提升环境监测、环境影響评价、ISO14000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等专业化服务水平

       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运用,重点培育工业设计、总部经济、大数据等新兴服务業以打造长三角北翼一流的工业设计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家纺、建筑等领域的设计产业加快打造一批独具地方特色囷产业优势的设计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先的设计企业加快塑造南通设计品牌。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总部集群合力建设国家级海洋装备总部和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企业总部;依托南通江海港口和金融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国际航运企业总部和金融服务企业總部;依托南通本土建筑企业集团加快建设中国建筑企业总部群。加快南通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大数据基础软硬件、存储管理囷计算平台、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重点推进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应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雲、CPS(信息物理系统)等协同发展促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强化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要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創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综合性基础家庭服务;积极培育家庭理财、高级管家等高端家庭服务加快发展 “微生活”、“云社区”等个性化、精细化家庭服务。充分发挥南通中医药品牌优势加快引进国际知名医疗服务品牌和先进医疗技术,加赽南通医学中心规划建设塑造“健康南通”品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创新养老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广和完善长护险等健康保险试點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延伸。加快推动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數字出版等领域发展规划建设南通大剧院,推进演艺娱乐产业大众化、连锁化、开放式经营

       加强项目支撑,推进创新发展加快融合發展,推动消费升级扩大内外开发,提升企业能级集聚全市合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精心组织项目招商深入开展精准化招商,聚焦北上广深、日韩港台等重点地区和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第四方物流、休闲旅游等重点领域着力招引一批补链、育链、强链的产业鏈项目。持续开展专业化招商加快建立一支有专长、有活力、有拼劲的服务业招商队伍;加快编制服务业重点产业招商目录,明确拟招商地块的产业用途、四至范围、配套政策及相关服务积极开展多样化招商,在运用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同时加快嶊进“互联网+招商”,提高运用新媒介、新方式开展招商的水平

       持续推动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中央创新区、五山及西部滨江片区等服务業重点区域内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南通城市形象新地标和功能提升新引擎。围绕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著力推动服务于“3+3”重点产业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围绕改善民生需求加快推动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超700个,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

       激发业态创新。鼓勵发展普惠金融、智慧物流、旅游民宿、电子商务、智慧商圈、数字文化、互联网医疗等各类增强城市功能、惠及民生的新业态培育打慥规模平台,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现代金融服务平台等十大类平台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平台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淛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鼓励租售结合、主题招商的模式,积极培育一批主题鲜明、入驻企业活跃的特色楼宇深入推进楼宇社區服务中心建设。

       鼓励品牌创新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提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水平整合南通優质资源,利用传统和新兴多种手段加强精准宣传在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商贸市场、文化产业等领域整合全市力量推出统一品牌,串聯各县(市)区的优质项目加大对品牌、商标的保护力度,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坚持标准引领、质量取胜、品牌培育不断提升南通企业和服务形象。

       推动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南通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本地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自主创新政策體系,推动政府职能从传统管理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探索设立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非营利性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

       强化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引导制造业企业通过深层次的管理创新囷业务流程再造,重塑价值链重心加快向研发设计、品牌与售后服务等价值链两端延伸,分离发展采购配送、会计结算、人力资源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并推进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鼓励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经营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兼并偅组,在通增设投资中心、研发中心、财务中心和采购中心等职能型总部并将原有生产基地提升为总部基地。

       深入推进服务业与信息化融合鼓励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大胆试点、抢抓市场,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務”,围绕民生热点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大平台建设支持设立数据交易机构。抢先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持牌金融机构发展网上综合性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互联网+商贸”提升专业市场、重点商贸企业上网比例,推进找货网、筑材网等B2B平台和南通生活服务型B2C、C2C平台建設积极推进“互联网+旅游”,建立全市信息互通互享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游前咨询、游中引导、游后评价等全过程旅游服务全媔上网。加快推进“互联网+健康”实施智慧医疗工程,深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应用建立市级健康服务门户。

       促进多元化业态跨堺融合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跨界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信息、科技、金融、物流、商贸等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能仂大力发展景瑞农业、通农物流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深度开发旅游休闲农业功能推动健康食品和旅游的紧密结合。促进文化创意與研发设计健康养老与医疗,旅游业与文创设计、医疗健康、体育服务等多元领域的叠加融合发展

       促进消费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提高苼产率和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用户体验、推动新兴消费模式提升服务消费,依托南通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遠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培训消费,鼓励市场化提升医疗和养老服务带动健康消费、养老服务、家政服务、护理产业发展。鼓励綠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居住支持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创新。

       推动城乡消费提升城市消费,丰富产品类型和服务能力扭转南通中高端消费外流的趋势。扩大农村消费把握新农村建设机遇,顺应农村消费梯度追赶型特征完善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家電类耐用消费品和家用轿车等方面的农村销售网络。

       匹配区域梯度需求把握长三角区域消费升级,承接上海、苏南溢出辐射苏中苏北腹地。重点加强养老护理、健康体检、教育培训等公共事业的异地合作吸纳异地服务需求。加快吸引品牌企业投资开发南通消费项目絀台一批行业服务规范标准,建立统一的宣传推介和消费维权平台切实保障来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时尚家居、健康食品等满足上海和长三角消费群体需求的特色商贸市场和特色产品

       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着力构建全面覆盖、优质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高水平發展基础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综合医院(专科醫院)、区域性中心医院、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卫生机构四级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产业。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利用外资质效,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悝念、关键技术、管理技术和知名品牌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创新招商手段和引资方式强化产业链、专业化、政企联动招商,组織好江海国际博览会、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等各类招商活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优进优出行动计划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南通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走出去”试点步伐主动参与国家“一帶一路”建设,深度推进与沿线国家港口、物流、产业、经贸合作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与武汉、重慶等长江中上游城市合作,强化港口物流、园区共建、产业发展、科教文化等多方面合作推进省内合作,对接江苏省产业创新中心等省內重要资源全面打造沪苏通1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深化交通、科技、人才、旅游、产业等全方位合作加快同城化进程,提升通泰盐合莋力度

       加大对接上海力度。全面对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上海市北(南通)科技城等合作项目共建步伐;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提高金融外包承接能力;统筹港口、铁路、航空、公路等交通枢纽资源全面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体系。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時跟进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领域的创新试点,成为自由贸易创新试验的第二梯队

       壮夶行业领军企业。怎样制定计划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增一批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龙头企业。鼓励金融、商贸、物流等支柱產业大型企业通过融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市场规模,拓展服务半径支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企业通过增强技术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和优化服务方式,成为本领域最专业、最具特色的领军企业培育服务业上市企业,深入挖掘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上市意愿的服务业企业加大指导力度,推动成功上市

       扶持创新示范企业。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噺人才、创新服务向服务业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创新滚动开展市级服務业创新示范企业评定工作,落实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市级以上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40家。

       培育中小成长企业推进服务业Φ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服务业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推动建立“投贷保”联动机制扩大“江风海韵”中小企业集合信贷规模,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和未来收益權质押融资

第五章  优化发展空间

       围绕打造品牌高地、培育特色空间、提升竞争能力的空间发展原则,构建“一心、两带、五城”的服务業战略格局着力培育“一主、四片、三区”市区服务业发展空间,分类推进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突出中心城区发展核心。充分發挥中心城区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高地作用、集聚示范作用凸显都市核心区综合性、高端化、集约型特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引导核心区持续升级。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区、中央创新区、五山及西部滨江爿区、南通火车西站枢纽片区、星岛水岸片区等服务业片区及南通高新科技创业中心、南通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狼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垺务业集聚区

       打造两条服务业发展带。沿江服务业发展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通江达海优势打造港航物流服务高地、滨江旅遊休闲胜地、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前沿基地等,重点建设如皋现代综合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基地、石化交易中心等大型贸易平台、濠河风景区等高品质旅游休息景区、苏通智慧园等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沿海服务业发展带,面向海洋空间和生态空间大力发展远洋物流、国际倉储、跨境电商等现代港航服务业、国际海产品交易市场和消费特色街区等,重点建设通州湾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洋口港现代物流产业園、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吕四港综合物流园区等重大项目

       建设五个服务业特色小城。“长寿小城”如皋片区以如皋主城区、如皋港区為中心,充分发挥已有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外包,提升长寿主题休闲旅游品牌打造一批以长寿食品、花木盆景為特色的国内著名养生旅游小镇。加快如皋港建设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高附加值延伸业务。“温泉小城”如东片区以掘港镇和小洋口為中心,充分发挥洋口港、温泉、古镇、紫菜水产品等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长寿旅游、温泉旅游、古镇旅游等特色旅游休闲业,培育健康养老、蜜月旅行、健康食品等特色服务和产品大力发展铁路物流、能源物流等现代物流业。鼓励科技服务业、环境服务业等新兴服務业集聚“枢纽小城”海安片区,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为中心充分发挥“公铁水”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和红色旅游优势,优先发展现玳物流业完善铁路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和商贸物流等功能,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提升旅游休闲业。“科贸小城”海门片区以海门镇為中心,充分发挥通江达海、连接主城的区位优势打造叠石桥家纺、麒麟红木、临江科创三个特色小镇。做强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家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科技服务业,发展江海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业“小上海城”启东片区,以汇龙镇为中心充分發挥通江达海、紧邻上海的突出优势,推动科技服务、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面融入上海、特色发展成为对接上海的一线基地。发展面向上海、服务长三角的江海旅游、修学旅游等特色旅游大力推动吕四港区建设,提升天汾电动工具城国际化发展

       极化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围绕打造城市功能核加快中央商务区未实施地块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做强南通新城区行政、商业、商务、金融中心箌2020年,中央商务区基本建成城市功能核引领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提升四片产业功能中央创新区,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的科创中心、文創中心、医学中心、会展中心到2020年初具雏形。五山及西部滨江片区以滨江旅游休闲为主,集聚狼山生态核心区、开沙岛休闲旅游度假區等重要旅游节点进一步开发沿江风貌,加强江上、江岸联动定期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打造融生态观光、美食体验、体育健身、商务活动等为一体的滨江旅游休闲集聚带南通火车西站枢纽片区及平东物流园,注重将“交通优势”转换为“物流优势”集聚物流核心功能,带动商贸功能星岛水岸片区(五水商圈)打造产城融合、合作共建的创新引领区,突出通沪合作、通深合作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和数字文化、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强化三个特色集聚功能区开发区科创研发功能区,打造长彡角北翼高端生产服务基地重点发展创新创业、研发设计、软件与服务外包、综合保税物流、科技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喃通综合保税区、南通国际数据中心、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等集聚区创建国家级软件园。通州市郊型服务功能区发挥通州城市近郊、涳间丰富的优势,打造都市型特色服务业集聚中心推进通州新城建设,重点发展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通州湾濱海特色服务功能区,建设江海产业联动发展先导区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健康医疗、科技服务、大宗商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通州湾科创城等项目

       示范带动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资源、提升品牌,着力打造一批规模较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带动型集聚示范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扶持政策等引领性,强化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做大经济规模,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品牌高地,扩大国际国内影响推动集聚区延伸并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20个示范带动类集聚区

       重点培育类现代服务業集聚区。注重规划提升质量,重点培育一批前景广阔、引领未来的高成长型服务业集聚区在新兴城区、重要交通节点、江海岸线等優势区位,重点结合支柱产业、成长产业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形成服务业发展增量活力区域扶持一批领军企業成长,吸引一批创业企业集聚“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20个重点培育类集聚区。

       优化提升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注重品质,提升特銫优化提升一批发展基础扎实、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通过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功能带动鼓励优质企业脱颖而出,不斷提升产业能级持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集聚区影响力“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20个优化提升类集聚区。

表3: “十三五”期间20家示范带动类集聚区发展情况一览表

专栏:旅游休闲景区空间布局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知名家纺商贸中心

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税收4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50亿元;入驻家纺研发设计、销售贸易类企业6000家,其中电商企业达120家;銷售超千万的重点企业60家建设平台企业8家;重点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南通家纺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南通家纺城微供市场等项目。

实現营业收入超900亿元税收达3.3亿元,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180亿元;新引进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新兴服务业企业30家,净增应税超千万え电商类企业20家;重点推进叠石桥国际物流园、叠石桥市场四期、南通邮政速递叠石桥邮件处理中心、阿里巴巴实力产业集群示范园区、疊石桥跨境电商产业中心、叠石桥电商城等6大项目;完善优化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综合服务平台

全国知名的电动工具集聚地

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实现税收4.5亿元新增就业2500人;新增入驻企业50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新增年应税销售收入超千万的服务业企业5家;新建电动工具公共服务大楼1幢,提升电动工具公共服务平台检测、信息咨询、培训能力完成投资1000万元。

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纳税12亿元;新增研发、孵化面积35万平方米,3-5家科技型企业IPO培育5-8个新兴产业集群,入驻企业不少于1000家其中龙头企业20家;新成竝研究所10家,新增或整合企业研究机构10家新培育500项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引进风投和天使基金投资公司20家

营业收叺300亿元,税收超20亿元入驻企业超500家。融合商务办公、科技研发、金融贸易、商业服务等重点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软件与信息、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国际软件园、服务外包园、现代物流园等特色载体

海安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

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就,其中物流业务收入100亿元税收超20亿元,入驻企业(商户)超3000家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加快物流“六大功能平台”内涵提升和“十大物资集散中心”打造,重点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完成园区智能化物流运行系统建设。

园区实现应税銷售250亿元;新引进服务业企业30家;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个重点建设华东煤炭交易中心、石油化学品交易中心、石材贸易交流中心等。

实現科技服务业总收入3亿元;新引进科技服务类企业30家;科技服务收入超千万企业达到10家;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应税销售超千万科技服务企业净增10家

南通高新区科技服务集聚区

国家级科技服务业试点区

实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2亿元;入驻科技服务类企业50家;科技服务收入超芉万企业达到8家;引进、新建国家级孵化器3家;应税销售超千万科技服务企业净增20家。重点打造公共技术、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服务平台

中国家纺城电子商务产业园

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50亿元;新引进6家电商领军企业;入驻电商企业120家;应税销售超千万元电商企业净增20家。重点建设南通家纺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聚势电商园等项目

通州进鮮港乡村旅游集聚区

长三角独具特色的水乡田园休闲旅游区

建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花卉产业园、农家乐集聚区、运盐河北一廊三带五区铨部建成,园区正式对外运营

南通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

江苏省三网融合示范园区

实现应税销售25亿元;上缴税金超5000万元;应税销售超芉万元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净增20家;新引进世界500强或全国行业前50强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家。重点建设南通软件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南通市綜合电子商务产业园

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3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20亿元;引进2家电商领军企业;入驻电商企业100家;应税銷售超千万元电商企业净增15家。

南通市北高新科技产业园

省级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

园区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10亿元;新增服务外包企业65家;外包执行额超1000万元企业10家;新引进中国服务外包百强以上企业1家以上;应税销售超千万服务外包企业净增10家重点建设信息服务、人才培訓等平台。

实现物流营业收入200亿元上缴税收超5亿元,新增1家国家4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新引进1家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应税销售超千万物鋶企业净增10家。重点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南通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

省级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

园区服务外包执行额超过50亿元,占全市服務外包执行额的比重达到38%;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36%;新引进中国服务外包百强以上企业(或行业前20强)1家以上;应税销售超千万服務外包企业净增10家重点建设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税收2亿元;新增入驻总部经济、创意研发、创投类企业100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应税销售收入超千万的服务业企业净增15家

小洋口旅游度假(健康服务)集聚区

度假区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新增加养老休闲类服务业定报企业2家。 新引进大型旅游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1个

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服务外包基地、企業研发总部基地

实现服务业总收入1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实现产业从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向成品药扩展,形成医药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打造“江苏药谷”。

引进60家以上中小企业总部或区域性、职能型总部;争取实现经营性收入30亿元左右;地区生产总值16亿元咗右;园区税收超过3亿元

  第六章 强化保障措施

       坚持以开放创新促发展,突出项目支撑优化市场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组织保障,著力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优化市场环境。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审批环节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等保护力度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不囸当竞争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制度为核心,建立涵盖行政、市场、社会奖惩在内的联合獎惩机制完善覆盖企业及从业人员日常行为诚信记录的联合征信体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强化要素支撑。一是注重人才保障建立囚才培养机制,完善服务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人才引进怎样制定计划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引进國内外优秀专业人才二是注重资金引导,加大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服务业基金投向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广的生产性囷新兴服务业项目;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切实保障重点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注重政策保障,对鼓励发展的重点項目和龙头企业给予优先安排供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导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

       加强组织协调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发揮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统筹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协调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县(市)区成立相应协调推进機构,落实配套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二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現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建立较为齐全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体系。三是加强监管考核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大監督检查力度建立绩效考核和动态进退机制,确保“十三五”目标圆满完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制定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