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黄岸华是何时期人

福建莆阳黄氏总始祖---黄岸华

黄岸華(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唐初隐士黄冲公子,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黄帝一百零一世孙。唐圣历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壵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升广西桂州剌史。自福唐候官(今福州东街口南后街)黄巷迁入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莆田市涵江区國欢镇黄霞村)、定居莆田黄岸华为入莆黄姓之始祖。配赵氏封开国夫人、继邱氏封吉国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生,唐肃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卒子三长黄谣闽县令随父肇居莆田黄巷;仲黄典冈州令因官于广东冈州南雄而居焉;季黄乐候官令承父命守祖居,世居福州候官县黄巷小黄楼或商贸垦殖,宋、元时期特别是明、清以来,向外播迁日益增多至今查证,其莆阳黄氏后裔广播于閩、台、江、浙、两广、两湖、赣、皖、云、贵、川、陕、齐、鲁、幽、燕之地和国外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主要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拥有500多万之众

  黄 岸(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唐初隐士黄冲公子叺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黄帝一百零一世孙唐圣历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升广西桂州剌史自福唐候官(今福州东街口南后街)黄巷迁入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定居莆田,黄岸华为入莆黄姓之始祖配赵氏封开国夫人、继邱氏封吉国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生唐肃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卒。

 黄岸华及卒朝廷哀之、寿八十有二。封开国公赐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合葬延福寺后灵源山之原被列为“莆田市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子三長唐进士闽县令黄谣、次黄典居广东南雄季黄乐。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鍺有10位:其中文状元者7位即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黃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黃中庸、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为尚书者7位 :明代黄绾、黄光升、黄凤翔、黃汝良、黄钺、黄懋官、黄鸣俊[1] 或商贸垦殖,宋、元时期特别是明、清以来,向外播迁日益增多至今查证,其莆阳黄氏后裔广播于閩、台、江、浙、两广、两湖、赣、皖、云、贵、川、陕、齐、鲁、幽、燕之地和国外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主要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拥有500多万之众

  人物后代  一代岸公 唐秘书监冲长子 字宗极 号魁杰初居黄州江夏中徙光州固始后徙福州候官自少俊逸能文章其远祖元方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乌石山榴花洞曾祖韬之官弘文馆學士大父芳公官晋安司马参军母苏氏唐圣历戊戌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官弘文院编修徐州牧桂州剌史陈十要道于明皇治为天下第一疏忝宝乙未年谢桂事归终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自福唐候官三山黄巷迁莆阳延寿里国欢院黄巷为入莆黄巷始祖配赵氏封开国夫人继邱氏吉国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辰时生唐肃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子时卒朝廷哀之寿八十有二进秩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合葬延福寺后灵源屾之原朝九华山案外生峰穴下有田四水朝堂如玉带穴形太极图与黄岗祠对境子三谣典乐  崖公 唐秘书监冲次子 字宗楹 号魁梧唐高宗仪凤丙子年七月初七日子时生唐肃宗乾元戊戌年十二月廿九日戌时卒葬双阳山配胡氏子三长讳风居仙游双阳山次讳雅居候官黄巷季讳颂居闽县五虎山

  二代  谣公 岸长子 字延翰唐开元庚申登明经科癸酉年登状元徐征榜进士授闽县令清慎廉能民称善治唐武则天久视庚子年五月初八日生唐代宗大历癸丑年九月初七日卒年七十有三配朱氏姜氏封沛国夫人葬延福院西子十英盖华革莫俱朱氏出慕字孟华著字伯华范字仲华莅字玄华荐字季华俱姜氏出  典公 岸次子 字延林唐代宗广德癸卯年举明经官永春令唐武则天长安壬寅年九月初一日生唐德宗建中庚申年十一月初二日卒配赵氏子四顶字衮干硕字衮坤颖字衮山颉字衮河唐肃宗天宝丙申年春开基台北  乐公 岸季子 字延院唐武则天长安乙卯年七月十四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十月十五日卒配林氏子三明字裳龙晖字裳麟旭字裳犀唐肃宗天宝丙申年春开基台南

  三代  英公 谣长子 行干一配何氏葬囊山院西九峰山子昌宗  盖公 谣次子 行干二配邱氏葬囊山院西九峰山子昌期  华公 谣季子 字萼华 行干三唐代宗永泰乙巳年登状元萧逋榜进士授散骑常侍性端重质实诺不欺凌居官以清慎为着唐玄宗开元庚午年十月初┿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三月初三日卒年七十有一析居前黄配常氏夫人封金紫光禄大夫葬莆阳上林东黄山子二昌龄昌朝  革公 谣四子 行干四 修炼于福州岵山唐朝太和中升仙于鳌桥世称岵山真君祀有祝祷必应庙今犹存郡志通志有载  莫公 谣五子行干五唐永泰戊申姩明经及第官大理评事配孔氏林氏葬金坑上有碑析居后黄子三昌岌昌裔昌业  慕字孟华 谣六子官于琼州知府遂居焉  著字伯华 谣七子官雷州推官迁山东黄县  范字仲华 谣八子官黄州通判徙湖广黄州  莅字玄华 谣九子官崖州知州居海南崖县  荐字季华 谣┿子官于嘉兴知县遂居焉  顶公 典长子字衮干行干六唐玄宗开元庚午年十二月十九日生唐德宗贞元甲申年九月初五日卒年配何氏子一恭公  硕公 典次子字衮坤行干七配洪氏迁仙游枫亭黄厝  颖公 典季子字衮山号文峰行干六徙居惠安文峰山  颉公 典四子字衮河行干六配王氏徙龙溪浦南  明公 乐长子字裳龙行干十三唐玄宗开元壬申年七月十五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十二月廿七日卒年配王氏無出特立昌期子准公为嗣  晖公 乐次子字裳犀行干十四配吴氏子二建伊建亿居后黄  旭公 乐季子字裳麟行干十五配吴氏子二建海建沪建池

  四代  昌宗英公子行坎一配王氏葬九峰山子二长汝霖出继顶公为嗣次观  昌期盖公子行坎二配詹氏葬九峰山子一准公出繼敬公为嗣  昌龄华长公子行坎三唐贞元甲戌年官大理寺评事配孔氏葬前黄山子三岣衍峣  昌朝华次子字文曲行坎四唐贞元戊寅年登狀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金华令唐代宗大历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唐文宗开成庚申年十二月初一日卒年七十有五配康氏安人葬九峰山之原子四峰倜峻献  昌岌莫长子行坎五唐贞元初赐中宪大夫配郑氏葬国欢院北子二涅盘崇精俱入寺为僧  昌裔莫次子行坎六唐贞元庚辰年官汀州宁化令配周氏世居后黄附兄墓于九峰山子阮公  昌业莫季子行坎七唐太和甲寅年官至户部郎中配周氏世居福州闽县五虎山葬大田驿东屾后浮苍茶园边子三方山乌山道山  恭公顶公子唐德宗建中庚申年魏弘简榜进士官工部员外郎唐玄宗天宝丙戌年七月廿八日生唐穆宗长慶辛丑年二月十五日卒年配陈氏无出特立从兄昌宗长子汝霖为嗣  敬公明长子字衮干行干七唐玄宗天宝戊子年十月廿二日生唐穆宗长庆壬寅年十二月初八日卒年配林氏无出特立从兄昌期子准公为嗣

  五代  汝霖恭嗣子昌宗长子行艮一唐肃宗干元已亥年七月十六日生唐攵宗开成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卒配王氏子秀公  观公昌宗次子行艮二唐给事中配阮氏世居候官县东山子三舜元舜臣舜俞徙候官分浙江吉咹泰和  准公明嗣子昌期子行艮二唐宪宗元和庚寅年正月十七日生唐僖宗广明庚子年十一月廿一日卒配王氏子秃公  岣公昌龄长子行艮四官福州长史配林氏子官奉议大夫昭武大夫讳如规  衍公昌龄次子行艮五官潮州长史遂居焉配薜氏子如现  峣公昌龄季子行艮六官夶理寺评事配孔氏子六长瑜徙长安次琰徙成都季璩徙宁波四琚徙顺德五瑶徙江西黄岗六璞居候官  峰字景耸行艮七昌朝长子官仪同三司使配朱氏为兴化郡城阮巷始祖葬上寺西子确公  倜公字景周行艮八昌朝次子唐德宗贞元庚辰年二月初五日生唐僖宗广明庚子年十二月十②日卒配朱氏葬上林东黄山子一滔生子珦大理评事配郑氏欧氏子五长子仁愿生子任居太湖季子仁宪居莆禧四子仁干居刺桐仁愈居东里而次孓仁颖庶出配韦中令欧阳澥女生子偃泉州乡贡进士南唐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赘于舅父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家由福建晋江潘湖欧厝迁居江西永丰沙溪欧厝配工部尚书李稠女生子二观晔配郑晚女生子修  峻公昌朝季子字景崇行艮九唐太和甲寅年进士历官固始县丞候官令谏議大夫迁永福之祖配孟氏安人封候官县君子福州道山初祖碣公  献公昌朝四子字景陟行艮十官散骑常侍华孙闽县令谣曾孙开国公岸玄孙囙唐末冠乱五季纷争黄巢举兵于关中偕子曹自涵头黄巷隐入兴化县广业里游洋之巩溪为巩溪黄氏始祖唐宪宗元和庚寅年七月初七日生唐僖宗广明庚子年十一月十五日卒年七十有一配唐儒士赵自勤女合葬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子曹公  涅盘昌岌长子又名文矩字崇法囊山开屾唐元和中应闽王赐妙应大师通志郡志皆有载  崇精昌岌次子又名忱童号本寂大师建蒙山寺创抚州曹山禅院字崇法囊山开山唐天复间坐囮谥元澄葬曹山通志郡志皆有载  阮公昌裔子行艮十三官金华主簿葬国欢院配沈氏传鉴后衙东城墙头黄洋子一蟾公

  六代  确公峰孓官虞部郎中为黄石东井郡城阮巷南安清源峰之始祖子一珂公  滔公倜子字文江唐朝乾宁乙卯进士官监察御史唐文宗开成庚申年正月初陸日生唐太祖乾化辛未年十一月廿五日卒着有泉山秀名为莆文章初祖配陈氏封长寿县君子一珦公  碣公峻子字德磊行震廿二谥忠义赠司徒献胞侄闽小将从王审知由光州固始仕闽历候官令福州通判御史中丞兼谏议大夫寻除漳州剌史徙婺州剌史迁威胜军节度副使唐光启庚戌年董昌反公以死争之为昌所害子环公  曹公隐士献公子字宜官行震廿三唐文宗开成庚申年二月初十日生唐哀帝天祐丙寅年十二月初十日卒姩六十有七配兴化县平顶山儒士平昌君女合葬巩溪寺山北子三俶公珍公佩公  秀公汝霖子字裳冠行震十唐文宗开成戊午年裴思谦榜进士官刑部员外郎唐宪宗元和壬辰年九月十九日生唐昭宗光化戊午年十二月初十日卒配林氏子韬公  秃公准子字裳龙行震十一唐文宗开成庚申年四月十六日生唐未帝贞明乙亥年十月十五日卒配徐氏子一德公

  七代  五代珂公确子巽十五徙南安清源峰俗呼莆峰六传迁郡城阮巷分黄石东井福州晋安岵山莲花洋里  珦公滔子字玉卿行巽十六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二月初五日生五代后晋出帝开运甲辰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郑氏欧氏传庐陵乌门刺桐里横沟子五长仁愿仁颖仁宪仁愈仁干  环公碣子字福周行仲八一赠承事郎媳林氏举家同时殉节越州镜湖南倳载昌败诏赠大司徒谥忠义配康氏崇祀忠义祠从父难赠承事郎全家百口均遇害特立珍次子裕公为嗣  俶曹公长子字民玉行毕十四宋奉礼郎配林氏迁居兴化府仙游县慈孝里大林后分兴化府城南拱辰门合葬白沙子一祜行离九孙二通公遇公官从事郎配陈氏葬香泉院曾孙长讳阙次諱闾迁永福白云山下  珍公曹次子碣公嗣子官民宝行毕十八唐天复辛酉年特旨录授奉礼郎为从叔司徒后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五月廿八日生伍代后晋高祖天福癸卯年十一月十二日卒年七十有四配兴化后村南唐团练使赵仁泽女封安人葬永福廿五都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献公墓右侧栲嫡曹公而嗣唐忠义司徒碣公俱并祀子二祐公裕公入承环公为嗣  佩公曹季子字民声行毕廿三配王氏合葬浔洋山东裔居南门子一禄行离┿二宋初以忠义子孙辟授国子监学正后唐僖宗干符已亥年正月廿五日生五代后周恭帝显德庚申年十月十八日卒配林氏葬马洋子禄居永福一嘟龙屿玄孙毓敏裔孙适选远科第甚多为大魁之族  韬公秀子字建道行毕十一唐昭宗乾宁乙卯年赵观文榜进士官御史大夫唐文宗开成已未姩正月廿一日生唐未帝贞明乾化乙亥年十月十二日卒配吴氏子彬恭  德公秃子字建德行仲八二后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二月廿二日生五代后漢高祖乾祐戊申年十月初二日卒配洪氏居后黄子源公

  八代  仁愿珦公长子字福禄号吉庵行离廿一官江西上犹县令唐昭宗乾宁丙辰年囸月十六日生南唐恭帝庚申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王延钧之女居莆阳太湖子二俊公仪公  仁颖珦公次子字福祐号潘湖翁行离廿二庶出后唐丁亥科状元累官至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唐昭宗光化庚申年三月十五日生南唐恭帝壬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開成丁巳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欧阳氏子三长讳偃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赘于舅父欧阳郴家次讳伛举明经季讳佢举乡荐俱泉州乡贡进士着有黄状元集五卷嗣孙观公旦公晔公外嗣曾孙修公  仁宪珦公季子字福迪号莆斋行离廿四官益州犀埔县令配林蘊孙女居莆禧子四信公仿公伸公伓公佺公  仁干珦公四子字幼连号刺桐逸人行离廿六官太常院奉礼郎配郑氏居黄巷里后街子四倜公仙公俶公傥公  仁愈珦公五子字幼迪号宁斋行离廿八官石州平夷令裔居莆阳石庭配林氏子二倔公价公  祜公俶子俶行离九配郑氏子二通公遇公  祐公珍长子字福顺行离十以忠义子孙荐授四门学正知金堂县事晋迪功郎唐昭宗光化庚申年八月十六日生宋太祖开宝庚午年十月廿伍日卒年七十有一配秘书丞林君徽公之长姐封安人金堂县君合葬马洋山子二达公逵公  裕公珍次子字福富行离十六配林氏居东流后埔禄公佩子字福贵行离十二宋初以忠义子孙授国子监学正唐未保大年间官于光州固始县御史中丞配方氏子二逞公遑公  禄公佩公子唐未帝贞奣庚辰年二月十二日生宋真宗天禧丁巳年十月廿五日卒配宋秘书丞林徽妹葬马洋祭坑子二连公运公  彬恭韬公子官工部员外郎唐懿宗咸通癸巳年十月廿六日生后汉隐帝庚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陈氏子三徽卿扬卿昌卿  源公德子泉唐昭宗乾宁乙卯年十一月初八日生北宋太祖开宝庚午年二月廿九日卒配施氏子二永福永禄

  九代  宋朝通公祜长子行坤一配周氏子二阙闾开基台中  遇公祜次子行坤三江苏吳县醋库巷初祖状元黄朴乃其裔配宋氏子二长闵居父阁开基台湾高雄  达公祐长子字载道行坤四宋真宗景德丙午贡太学祥符已酉补上舍鉯子宠贵封大理评事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庚子年九月十三日生宋仁宗天圣乙丑年十二月廿六日卒年八十有六居兴化县巩溪东协律配宋大理寺丞陈拱妹封安人合葬后坑山南子三安公定公宠公  逵公祐次子字守道行坤八宋仁宋天圣乙丑贡太学丁卯补上舍以子宁贵赠运判朝议大夫配清河崔子方女赠硕人子四宪公宁公宝公宽公  逞公裕长子行坤二宋咸平庚子贡生入太学辛丑补上舍以子宁贵赠朝议大夫配何氏子二隽公完公  遑公裕次子行坤六寓京都碧溪黄厝耋年居候官县道山黄宅后晋高祖天福庚子年十月初十日生宋真宗大观庚寅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殿中丞薜峦妹子三容公庸公亨公  连公禄长子行坤五祥符中举乡荐官礼部主事配宋著作郎郎中方慎言妹居永福潼关子二宛公守公  運公禄次子行坤七宋太祖开宝庚午年六月廿一日生宋仁宗庆历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卒配方氏子享公  徽卿彬恭子博学能文唐未不仕后唐昭宗天复辛酉年三月廿二日生宋太宗太平兴国已卯年十月十五日卒配王氏子三纬纾绩  福公源子字载寿号永福明后唐明宗天成丙戌年五朤十七日生宋真宗咸平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卒配陈氏子二明理明白

  十代  阙公通长子行兑十二配宋职方员外郎方峻女子一中唐由大林迁兴化军城南门黄宅  阙公通次子行兑十三配太常卿林茂先女世居江苏吴县醋库巷子中康  闵公遇长子行兑十四配秘书丞陈动之女孓一中庾由仙游孝慈里大林分会仙里  阁公遇次子行兑十五配宋兴化县太常博士郑子庄女由仙游孝慈里大林迁德化上涌戴云寺东黄厝  子中赓   安公达长子字锡居行兑五官宁海军长史配莆邑秘书丞陈说之女葬后坑子大学  定公达次子字锡保后改名容字锡忠行兑八配莆邑录事参军林讳女葬后坑子小学  宠公达季子字锡甫行兑十七宋仁宗景祐甲戌登状元张唐卿榜进士历官长寿县令大理寺评事宋太宗淳化庚寅年正月初八日生宋神宗熙宁庚戌年十月十五日卒年八十有一配宋江苏扬州府观察推官宋堂长女封安人长寿县君合葬井源山子一中庸  宪公逵长子行兑一官长史配兴化县宋殿中丞薜峦女居白沙宝阳子二长讳愿学次讳志学  宁公逵次子行兑二宋治平乙巳年进士官转運使居仙游鲤城黄厝配兴化县宋大理寺丞陈拱长女子一勉学  宝公逵季子行兑三吏员配宋兴化县光禄卿知南雄陈铸子一励学  宽逵四孓行兑四官朝请大夫配仙邑三司使蔡襄女子一务学  隽公逞长子行兑六官宋训导配兴化县太常博士郑子庄女子二长讳颢居兴化县巩溪次浨绍圣甲戌进士儋州知州讳显从孙沔元符庚辰进士居仙游哲桂里  完公逞次子行兑七官宋主簿配潮州知州陈利和女居兴化县云顶山双桂龜岭黄宅子昱公  容公遑长子行兑八官学正配兴化县宋三司判官陈昭素女世居东流后埔子晃公  庸公遑次子字钽平轻财乐施人称长者配郑氏子太学  亨公遑季子字钽亨号长者行兑九官训导世居候官城东巩溪黄厝有厚德自奉簿喜施予乡闾感之宋太宗太平兴国庚辰年四月┿五日生宋仁宗至和乙未年二月初三日卒配徐氏子中学孙纬公  宛公连长子行兑十配仙邑赠太师蔡准女居永福一都龙屿子炅公  守公連次子行兑十一配兴化县梅州知州方次彭长女居永福一都龙屿子昙公  享公运子宋真宗咸平庚子年十月初十日生宋神宗元丰戊午年八月┿九日卒世居永福一都龙屿配郑氏子二敏公毓公  纾公徽卿次子后唐处士明宗长兴壬辰年四月十七日生宋真宗大中祥符乙卯年十二月初彡日卒避乱居江西安福青山寺配林氏子六评说让德捷计  理公福子字明理后周太祖广顺辛亥年四月十九日生宋仁宗天圣庚午年十二月初彡日卒配王氏子四得真得显得康得泰  赐进士浙江提刑中奉大夫太常院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十一世孙黄中庸宋元祐党禁致仕居军城哲宗え祐癸酉年腊月顿首拜撰

  第十一代  黄评——纾公长子;(959年农历6月19日-1036年农历12月3日);配曾;子一(黄正言)  黄说——纾公佽子;余情不详。  黄让——纾公三子;余情不详  黄德——纾公四子;(989年农历6月3日-1067年农历10月25日);配吴;子三(黄考、黄孝、黄昌)  黄捷——纾公五子;余情不详。  黄计——纾公六子;余情不详  黄得真——明理长子;配张;子三(黄中道、黄中寧、黄中富)  黄得显——明理次子;余情不详。  黄得康——明理三子;余情不详  黄得泰——明理四子;余情不详。  黄時亨——演戈之子;宋朝大中大夫;子一(黄琮)  黄颢——隽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显——隽公次子;字长明,号玉庵宋哲宗1094姩进士,官至儋州知州由兴化军城迁入仙邑的开族祖;配林;子二(黄渊、黄源)  黄昱——完公之子;字长昌,号田庵;配平;子┅(黄沔)  黄晃——容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太学——庸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中学——亨公之子;字嘉会(1020年农历5月18日-1100年农历8月16日),居于候官县乌石山下道山里黄宅宋仁宗1053年进士;配欧阳;子二(黄经、黄纬)  黄中庾——訚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中赓——阁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中唐——阙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中康——闾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大学——安公の子;袭父恩补登仕郎;配方;子二(黄师孔、黄师孟)  黄小学——定公之子;配宋(宋瑜之长女);子二(黄师颜、黄师贡)  黃中庸——宠公之子;字长行,号军城居士赠侍中,谥文正为军城黄氏始祖(1029年农历正月4日-1110年农历9月7日),22岁中解元23岁登会元,浨仁宗1053年传胪(二甲第一名)进士历任北海县令,太常博士故相马温荐其才,除浙江提刑入为中奉大夫,太常院卿赐正一品冠带,后诰授侍中兼枢密副使宰相复以长曾孙黄丰,季曾孙黄府贵累赠光禄大夫后孙曾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进士实乃八世联登十六进壵,公忠贞体国善平冤案,能断奇案与包拯、韩琦、欧阳修齐名,为官在朝为蔡京所恶,自兴化县游洋乡广业里巩溪广宫宋洋中厝遷居兴化军城旧西门文赋里雷山巷有诗选传世;配周(桂岭县令周辅成之女,南康知军周敦颐之妹封淑人);子五(黄偊、黄仲、黄修、黄佃、黄伸)  黄愿学——宪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志学——宪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勉学——宁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励学——宝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务学——宽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炅——宛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昙——守公之子;餘情不详。  黄敏——享公长子;(1020年农历3月3日-1111年农历12月10日)1079年进士;配洪;子三(黄适、黄选、黄远)  黄毓——享公次子;居于永福白云龙井;配方;子三(黄造、黄进、黄近)

  第十二代  黄正言——评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考——德公长子;(1019年農历3月15日-1100年农历12月3日);配张;子二(黄明旭、黄明晖)  黄孝——德公次子;世居江苏长洲黄厝;子二(黄明阳、黄明月)  黄昌——德公三子;字永盛北宋1088年进士,官至南雄太守都漕运使迁居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配宋;子二(黄澄溪、黄澄洛)  黄中道——得真长子;(1000年农历7月9日-1087年农历12月25日);配邬;子二(黄恭升、黄恭发)  黄中宁——得真次子;余情不详。  黄Φ富——得真三子;余情不详  黄琮——时亨之子;字千方,宋哲宗1000年进士先后任长溪县尉、福清县尉,历官30年官致清廉;配王;子二(黄广、黄度)  黄渊——显公长子;字从深,号玉田宋哲宗1094年与从兄黄偊同年登科,官至大理寺评事;配何;子二(黄良、黃有)  黄源——显公次子;字从泉;配陈;子二(黄锒、黄铕)  黄沔——昱公之子;字朝宗北宋1100年进士,官至秘书阁修撰;配林;子四(黄南一、黄师锡、黄锜、黄镐)  黄经——中学长子;进士官至临漳县令;配林;子二未详。  黄纬——中学次子;字長衢行木卅四宋绍圣丁丑年进士官江西泰和县丞宋神宗熙宁乙卯年八月十九日生宋高宗绍兴庚午年十二月十一日卒配徐,子二(黄钧、黃钩)  黄师孔——大学长子;字宗鲁以子黄国镇显贵,赠朝散大夫;配胡;子三(黄国镇、黄国录、黄国锺)  黄师孟——大学佽子;字宗邹宋神宗1082年黄裳榜进士,官至司法参军;配郑;子一(黄纵)  黄师颜——小学长子;配伊;子三(黄国鉴、黄国鏊、黄國鑫)  黄师贡——小学次子;配颜;子四(黄经、黄纬、黄纲、黄纪)  黄偊——中庸长子;字从吉;号梅庵(1049年农历5月8日-1141年农曆8月15日)为游洋龙溪黄氏始祖谥参藩,袭父恩补承事郎,宋哲宗1094年进士初以子彻公贵,封奉礼郎寻擢侍御史,次子龙公贵累赠通奉大夫,复以长孙黄丰季孙黄府贵累赠节度判军、副都统、荣禄大夫,配崔氏暨邱(兴化知县邱价之女)皆累赠夫人;子二(崔氏生黃彻邱氏生黄龙)  黄仲——中庸次子;字从仁,号雷庵晚号漳溪,(1053年农历3月3日-1120年农历10月25日)为漳溪黄氏始祖以父恩,赐迪功郎由兴化军城西文赋里雷山巷黄太常寺卿第迁居漳州郡西林城之漳溪里,隐居不仕;配方配苏;子二(黄徼、黄微)  黄修——Φ庸三子;字从善,号何岩(1055年农历8月14日-1145年农历5月21日),官至翁源县令;配陈;子二(黄锺、黄锤)  黄佃——中庸四子;字从德号东岩,(1057年农历12月26日-1128年农历4月16日)官至朝散郎;配戴;子二(黄徽、黄征)  黄伸——中庸五子;字从学,号北岩(1060年农历12朤2日-1130年农历7月22日),官至承事郎居德仁里;配王;子二(黄汝贤、黄汝贵)  黄适——敏公长子;(1042年农历4月26日-1142年农历12月5日);配陈;子一(黄邦耀)  黄选——敏公次子;(1044年农历6月27日-1134年农历10月23日);配林;子二(黄龟年、黄岳年)  黄远——敏公三子;(1046年农历8月10日-1136年农历12月18日),官至莆田县令;子二(黄邦光、黄邦俊)  黄造——毓公长子;(黄邦达、黄邦伊)  黄进——毓公次子;(黄延年、黄鹤年)。  黄近——毓公三子;(黄邦辉、黄邦杰)

  第十三代  黄明旭——考公长子;配宋;余情不详。  黄明晖——考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明阳——孝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明月——孝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澄溪——昌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澄洛——昌公次子;讳云公又名荃字愈原,北宋徽宗1115年进士历任谏议大夫,广西桂林知府由长洲吴县醋庫巷迁居福建莆田;配殷;子三(黄由字居正、黄田字居富、黄甲字居仁)  黄恭升——中道长子;配林;子二(黄宗兴、黄宗旺)  黄恭发——中道次子;余情不详。  黄广——琮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度——琮公次子;进士;子一(黄谅)  黄良——渊公長子;配朱;子二(黄柜、黄枢)  黄有——渊公次子;配蔡;子一(黄材)  黄锒——源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铕——源公次孓;余情不详  黄南一——沔公长子;进士;余情不详。  黄师锡——沔公次子;进士;余情不详  黄锜——沔公三子;以父蔭赠将仕郎;余情不详。  黄镐——沔公四子;以父荫赠博罗知县;余情不详  黄钧——纬长子宋徽宗宣和乙巳年八月初五日生宋光宗绍熙癸丑年十二月初八日卒配蔡氏子二(黄行知、黄行书)  黄钩——纬次子朝请郎配林氏子二(黄行达、黄行理)。  黄国镇——师孔长子;字子芳宋哲宗1100年进士,官至福建提刑《兴化郡志》有传;子一(黄希闵)  黄国录——师孔次子;配洪;子二(黄豫、黄潒)  黄国锺——师孔三子;配林;子一(黄希阊)  黄纵——师孟之子;字子泛;配张;子一(黄元会)  黄国佐——希顏长子;字鉴迁居湖南湘阴县河家塘;余情不详。  黄国璋——希颜次子;字鏊号髦士家史称为“髦士府君”。在“江西填湖广”的浪潮中于明朝洪武1368年离开老家江西泰和县鹅颈大邱乡,迁居湖南省长沙市澡湾镇隶籍善化经铿,后父以子贵被诰赠为文林郎、监察禦史;子一(黄兴辅)  黄彻——偊公长子;字常明,号太甲(1090年农历8月15日-1168年农历6月21日),晚号巩溪居士宋徽宗1124年进士,初授渤海县丞转知辰溪县丞,寻擢麻阳沅州判官嘉鱼平江县令,因忤权贵而致仕焉囊无瀛金,宅无华阁惟吟咏自娱,训督儿孙由是孙缯雀起交货,皆公之德庆尤邃理学,经指授者多为闻人焉,其为文雄潭奇崛诗词婉约,有唐人之风所著有《巩溪诗话》十卷;配林(宋直秘阁学士兼广东提刑林孝泽之妹,封安人)以长子黄丰三子黄府贵累赠节度判官荣禄大夫副都统,配陈(宰相陈俊卿之姐诰葑安人累赠夫人);子四(林氏生黄丰、黄廓,陈氏生黄府、黄廙)  黄龙——偊公之子;字常龙初名黄敌,御试前帝所忌,命改洺为黄龙号太乙,晚号龙溪端叟(1112年农历8月5日-1200年农历12月11日),为龙溪檗谷黄氏始祖宋高宗1160年进士,官至龙溪县令由广业里游洋龍溪唐涯厝迁居龙溪县衙后,又迁居南关外仁和里;配方(进士龙溪县丞方元震之女)配施泽之女;子三(黄洲、黄涛、黄瀛)  黄徼——仲公长子;字常虎,号太丙;配颜;子二(黄楷、黄植)  黄微——仲公次子;字常豹号太丁;配苏;子二(黄佛养、黄佛乞)  黄锺——修公长子;字器之,号定斋理学大儒,为仙游来苏里何岩黄氏始祖1169年进士;配卢;子二(黄希孔、黄希孟)  黄锤——修公次子;字嚣之,号方斋;配周(过继黄锺长子黄希孔为嗣);子一(黄希孔)  黄徽——佃公长子;字常麒;配林;子二(黄澄、黄清)  黄征——佃公次子;字常麟;配徐;子二(黄澈、黄洁)  黄汝贤——伸公长子;赐迪功郎;配谢配陈;子一(黄启仁)  黄汝贵——伸公次子;配宋;子一(黄启仪)  黄邦耀——适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延年——选公之子;配赵;余情不详  黄邦光——远公长子;字宋显;配周;子四(黄宏、黄守、黄寔、黄容)  黄邦俊——远公次子;字宋英,官至冀州知州;配宋;子三(黄定、黄庸、黄庠)  黄由——澄洛讳云公长子;字居正又字世保号寅斋、万石,晚号磐野居士原居福建莆田县涵头街,浨孝宗1175年詹骑榜进士第一(即状元及第)官至刑部尚书,迁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元配胡元功尚书女(诰封一品夫人)生三子:义方、义訁、义齐居江苏吴县,继配巫(诰封一品夫人);子四(黄源深、黄源大、黄源辅、黄源赞)葬吴县光福里邓尉山中峰东北黄氏祖坟犀犇望月穴  黄居富——澄洛次子;居于福建莆田县;余情不详。  黄宗兴——恭升长子;又名黄秉(1054年农历正月4日-1120年农历12月10日);配林;子六(黄江、黄淮、黄河、黄汉、黄湘、黄汾)  黄宗旺——恭升次子;余情不详。  黄谅——度公之子;配李;子一(黃伯俊)  黄柜——良公长子;字震楹号青山,世居仙邑玉田焉;余情不详  黄枢——良公次子;字震极,号美山拔贡生,由詠福教谕擢安徽池州府学教授致仕归隐,由莆阳黄石市景德里兴美街迁居德化清泰里之畲宅;配池;子三(黄烨、黄炫、黄炳)  黄材——有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行知——黄钧长子宋绍兴丁卯年正月初七日生嘉定丁丑年十一月廿五日卒配洪氏子三(黄邦彦、黄振龍、黄公举)  黄行书——黄钧长子配谢氏子一(黄振虎)  黄希闵——国镇之子;字时章,性纯孝;配赵;子二(黄鏊、黄鍪)  黄豫——国录长子;字伯奋(1065年农历3月15日-1143年农历12月3日),寓永春县迁居福清平南里东翰大壤宋哲宗1089年进士;配郑;子二(黄祖尧、黄祖舜)  黄潒——国录次子;仍居莆城中坊巷;配方;子二(黄祖虞、黄祖殷)  黄希阊——国锺之子;余情不详。  黄元会——纵公之子;字仙冠赠迪功郎;配郑;子二(黄应聘、黄应基)

  第十四代  黄丰——彻公长子;字时宜,号南寺居士居军城府西巷黄侍中第,宋孝宗1163年进士;配方;子二(黄焘、黄勋)  黄廓——彻公次子;字大器号白杜,为莆田白杜黄氏始祖配陈;子┅(黄乔卿)  黄府——彻公三子;字大方,又字用藏号东美,赠太尉谥清惠。黄府()为莆田黄石金墩黄氏始祖宋孝宗1163年进士,历官扬州府江都、潭州府长沙县令从政郎、平海军佥判,通直郎、节度判官、副都统、荣禄大夫;配浙江台洲临海塘南宋进士翰林院侍讲陈良翰()之闺秀长女陈广谊封淑人累封一品夫人;子一(黄安石)  黄廙——彻公四子;字大正,号雪庵晚号高会山人;为咹溪高会黄氏始祖,配李;子二(黄昭石、黄昭堤)  黄洲——龙公长子;字仙锡号厚卿,宋绍熙进士;余情不详  黄涛——龙公次子;字仙举,号檗卿;余情不详  黄瀛——龙公三子;字仙逸,号永卿;余情不详  黄楷——徼公长子;字仙林,晚号雷峰居漳州溪山;配谢;子三(黄干之、黄兑之、黄巽之)  黄植——徼公次子;字仙梅,号吾峰;配苏;为永春呈祥樟溪黄氏始祖余凊不详。  黄名甫——微公长子;为永春卿园黄氏始祖余情不详。  黄各甫——微公次子;世居西林城漳溪里;余情不详  黄唏孔——锺公长子;字志仪;余情不详。  黄希孟——锺公次子;字志仁以子黄思礼显贵,封朝散郎昌化军知军;配方;子三(黄思礼、黄恩礼、黄闻礼)  黄澄——徽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清——徽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澈——征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洁——征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启仁——汝贤之子;字叔义;配李;子一(黄振甲)  黄启仪——汝贵之子;余情不详。  黃宏——邦光长子;宋孝宗1187年进士;配周;子一(黄自勉)  黄守——邦光次子;字闻之宋光宗1190年进士;配陈;子二(黄自力、黄自強)  黄寔——邦光三子;字赐之,宋宁宗1199年进士;配王;子一(黄自仪)  黄容——邦光四子;字钦之宋宁宗1205年进士;配林;子┅(黄自信)  黄定——邦俊长子;字泰之,(1130年农历正月4日-1198年农历8月15日)宋孝宗1172年状元,官至广东提举;配郑;葬一都下倪山墓穴尚在,但破败不堪子四(黄自求、黄自实、黄自诚、黄自谦)  黄庸——邦俊次子;字功甫,宋宁宗1205年进士;配薛;子一(黄岳岔)  黄庠——邦俊季子;宋宁宗1208年进士;配赵;子三(黄起渭、黄起硕、黄起宗)  黄源深——由公字居正(胡氏尚书女生四子居長洲醋库巷)继配巫氏长子;讳广汉号云山,宋孝宗1181年进士任江南徐州知府,浙江都漕运使诰封中奉大夫,由南雄宦游冈州因居源清坊象山土地巷(今之新会县杜阮乡);配米(因医愈杨太后乳疾,诰封显夫人葬于新会杜阮三和里毕纳园,葬向为巳山乾);子六(黄国宗、黄国泰、黄国安、黄国秉、黄国器、黄国舍)  黄源大——居正次子;余情不详  黄源辅——居正三子;余情不详。  黄源赞——居正四子;余情不详  黄江——宗兴长子;字参一;配张;子一(黄徽)  黄淮——宗兴次子;余情不详。  黄河——宗兴三子;余情不详  黄汉——宗兴四子;余情不详。  黄湘——宗兴五子;余情不详  黄汾——宗兴六子;余情不详。  黄伯俊——谅公之子;配周;子一(黄至德)  黄烨——枢公长子;居德化石牛山畲宅;子二(黄城、黄坜)  黄炫——枢公次孓;居兴化军城府西巷黄侍中祖宅;余情不详  黄炳——枢公三子;居兴化军城府西巷黄文正小宗;余情不详。  黄桂——邦彦长孓;字云卿宋探花官至太常寺少卿;配方;子(黄士庹)  黄顺卿——邦彦次子;字英伯,配林;子一(黄士席)  黄邦彦——行知长子字仲石宋淳熙丁未年进士朝请郎福建提举配洪;子二(黄桂、黄顺卿)  黄振龙——行知次子字仲玉(1157年农历正月10日-1232年农历11朤25日),少锐於学博究先儒意有所及则欣然忘食得朱熹之说默契於心书之座隅登乡贡进士官朝奉郎宋孝宗乾道已丑年正月初十日生宋甯宗嘉定已卯年十一月廿五日卒乡贡进士,官至朝奉郎;配潘太安人;子二(黄朴、黄格)  黄惠卿——公举之子;余情不详  黄鏊——希闵长子;余情不详。  黄鍪——希闵次子;余情不详  黄祖尧——豫公长子;(1087年农历10月5日-1165年农历11月2日),宋徽宗1118年进士;配林;子二(黄颜荣、黄岩肖)  黄祖舜——豫公次子;(1090年农历正月4日-1165年农历11月2日)宋徽宗1124年进士,(居福清东瀚镇大城)至官知樞密院事谥庄定;配王;子二(黄平淳、黄平瀚)  黄祖虞——潒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祖殷——潒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應聘——豫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应基——豫公次子;余情不详

  第十五代  黄焘——丰公长子;字公寿,宋孝宗1187年进士才高学博,孝友无间持正廉平,有高祖中庸之风自营其居,匾其棹楔曰“美山堂”尝辑美山风土,记若干卷;为山牌黄氏、铜海黄氏始祖配陈;子二(黄枳、黄榀)  黄勋——丰公次子;字公立,宋光宗1193年进士杭州府教授,葬于凤凰山南寺东;配王;子二(黄楫、黄枵)  黄乔卿——廓公之子;字公高;配郑;子二(黄真、黄邠)  黄安石——府公之子;字公介(1170年农历5月25日-1255年农历11月2日),宋光宗1193年进士历任南阳县令,封朝奉大夫赠翰林学士;配林光朝之女;子二(黄近、黄远)  黄昭石——廙公长子;字公巩,號雷山(1155年农历10月5日-1230年农历正月9日);配林;子三(黄应明、黄应昙、黄应晖)  黄昭堤——廙公次子;字公墩,号严伯(1158年农曆10月15日-1232年农历11月10日);配郭(被称京娘,谥慈琼);配林;子三(黄应炅、黄应显、黄应星)  黄干之——楷公长子;号漳江居西林城之溪塘;余情不详。  黄兑之——楷公次子;号漳滨居龙溪沙坂沙洲;余情不详。  黄巽之——楷公三子;号漳溪承父命返莆,守兴化军城府西巷(今雷山巷110号)黄太常寺卿第遂居焉;余情不详。  黄思礼——希孟长子;余情不详  黄恩礼——希孟次孓;余情不详。  黄闻礼——希孟三子;余情不详  黄振甲——启仁之子;余情不详。  黄自实——宏公之子;余情不详  黃自力——守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自诚——寔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自谦——容公之子;字叔文;配谢;子一(黄以翼)  黃自求——定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自强——定公次子;字遥叟(1163年农历11月9日-1240年农历7月7日);配林;子一(黄攀龙)  黄起渭——庠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起硕——庠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起宗——庠公三子;余情不详。  黄朴——振龙长子;字成父(1192年农历3月15日-1245年农历正月15日),弱冠入太学宋宁宗1217状元,初授签书镇东判官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御笔兼崇政殿说书进著作郎兼权考功郎,出知吉州改知泉州;配洪;子二(黄寿老、黄一清)葬福州北郊新店茶园。  黄格——振龙次子;字成文;配潘;子二(黄士德、黄士度)

  第十六代  黄国宗——源深长子;讳臣定号安道,宋光宗1193年陈亮榜进士官任经历司,居于石碑都潭雅里後改沙坪,有祠其墓在台山南坑;配马(诰封五品宜人),配林;子五(黄锐公、黄锐通、黄锐智、黄锐固、黄锐聪)  黄平淳——祖舜长子;余情不详  黄平瀚——祖舜次子;余情不详。  黄寿老——朴公长子;(1225年农历7月25日-1257年农历4月16日);配王;乏嗣  黄一清——朴公次子;字和孙,(1228年农历5月8日-1300年农历11月20日)受世泽;配陈;子二(黄石龙、黄石江)  黄枳——焘公长子;余情鈈详。  黄榀——焘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楫——勋公长子;为莆田文赋里黄氏之祖。  黄枵——勋公次子;子黄忠黄志护国有功累封顺正大王。  黄真——乔卿长子;余情不详  黄邠——乔卿次子;余情不详。  黄近——安石长子;字士进号如轻(1210姩农历2月11日-1301年农历12月14日),官广东新州府教授;以圣恩荫授长孙黄凤入太学荐辟府学徵仕郎寻擢蒙古学教授配吴(进士建康推官吴颖の长女);子五(黄松、黄权、黄槚、黄枊、黄梨)  黄远——安石次子;字士从,号如轩(1225年农历正月5日-1305年农历11月14日),袭父恩补宣教郎,寻擢校书郎;配詹;子二(黄棣、黄梧)

  第十七代  天麟——宋教授黄近次子讳权公,少名亨字本经又字秀卿,荇千二元处士。温陵熙春铺仕曹巷黄宅天麒讳松公弟宋末元初元兵屠城,由福建莆阳黄石市景德裏金墩经安平徙居泉郡城南三十五都潘湖为潘湖黄氏祖始,后因慕唐四门欧阳詹之盛名遂赘居欧厝族长欧阳至家,以子凤贵驰赠徵仕郎宋度宗咸淳辛未年正月初九日生,元顺帝至正辛卯年九月初二日卒;配洪氏欧阳氏葬潘湖山南穴形观音叠座,子三凤(少名洲)洪氏出仕龙字原慈号湖山、仕虎字原善号太新俱欧阳出。

  第十八代  凤公少名洲字瑶号潘山晚号十四致政行万一金墩仑峰黄氏始祖,处士天麟讳权公长子洪氏出以祖蔭荐辟为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徵仕郎元至正十四年致政归公晚号由此名也由安平市拱北经潘湖居晋邑廿四都仑山,元世祖至元癸巳年伍月二十日子时生元顺帝至正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时卒,寿七十有六配晋邑卅三都乌石山吴氏女,葬本邑廿四都教授山穴形金狮戲珠,坐辰向戌兼乙辛子二长祼字文祥号明室随父居泉郡布金院後,次福字文吉号颐斋居欧祠山黄宅又六传为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文山鋪开族祖讳凤翔其裔分居仙游、莆田华亭园头、灵川东港、浙江松山、浦江黄宅、台中之文山(另谱载第三子神失殁)。

  第十九代  祼公十四致政讳凤长子字瑶字文祥号明室行亿一元仁宗延佑乙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时生明太祖洪武甲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时卒葬教授山東地龙盘金穴寿七十配王氏孺人谥九泰子四智公次晋公季习公早殁四旨公入布金院为僧  福公幼名房十四致政讳凤次子乳名房字文吉号頤斋行亿二元仁宗延佑丁巳年三月十五日寅时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廿八日卒寿七十有二葬舅家乌石山喝形天雁煦卵穴配晋邑三十都普角孙氏继配赖厝赖氏子贤公(幼名旺)

  第二十代  智公祼长子字有庶又字伯寿号仑峰行正一元至元已卯年四月十九日生明洪武庚申年四月廿八日卒配孙氏谥一泰孺人子二道观次内逊承父命回莆居黄石金墩水南书街黄宅葬雪庵寺东  晋公祼次子字有宝号昌寿晚号宣義行正二公年三十九富有租七百石耋尤耽闲逸逮儿成立后寓虎岫寺竟优游以其终身焉配许氏谥二泰孺人子二佛观外逊仍居布金寺后教授征仕郎种德堂  习公祼季子字有宣早殁  旨公祼四子字有宽入布金院为僧

  第二十一代  佛观晋次子字启宾又字用宾号悦斋行载二奣洪武辛亥年正月廿日生配明宣德癸丑年十一月三十日卒配杨氏谥三泰孺人继配杨氏子四长讳公庚开长房次讳寅生开二房小乡季讳妈奴开彡房四讳华严为布金院高僧

  第二十二代  妈奴佛观季子字永盛号实斋行崇三明建文壬午年三月十九日生明天顺壬午年九月廿八日卒配吴氏继配洪氏子三长壬公次宗公季文公俱吴氏出昼洪氏出迁蚶江水头黄宅遂为水头房祖  壬公妈奴长子字元默又字世默号循然行景一奣宣德壬子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明弘治壬寅年七月十五日卒配洪氏谥静宽子三长睿字宗祥次哲字宗理号静轩季文字宗书号果毅

  第二十三玳  睿公壬长子字宗渊又字祥渊号恒勉行懋一明景泰已亥年十月廿四日生明弘治甲子年九月二十日卒配吴氏郑氏子三长源公次澄公季俨公  哲公壬次子字宗理号静轩行懋四  文公壬季子字宗书号果毅行懋九居下房遂为乌门桥头祖

  第二十四代  源公睿长子字标泉號渐磐晚号心泉行达一配吴氏洪氏为心泉房传台湾漉港金墩黄氏与菲律宾金墩仑后黄氏之祖也  澄公睿次子字标清一字荣清号界石行達二为介石房祖也明成化甲辰年二月初一日生明嘉靖甲寅年八月十五日卒配杨氏子二长夏公次阳公。  俨公睿季子字标肃号院后行达七為院后房祖也

  第二十五代  夏公澄长子字哲温行孟五明正德辛巳年三月廿二日生明嘉靖壬戌年正月十七日卒配吴氏子二门华门伍。

  不同版本的黄琬至黄岸华世系  黄琬字子琰生于汉顺帝刘保永和6年辛巳(公元141年)。  黄岸华,名枋,字宗极,号彦忠但黄琬至黃岸华的世系有不同版本,谁对谁错呢下面举几例。  一、黄宗科主编的《莆阳黄氏通书》载:黄岸华是黄琬的第十八世孙传递世系是:黄琬——通——忠——公衡——腾——知运——彦丰——仲——雍旧——如意——齐——贵林——端仪——若——滔之——元方——冲——黄岸华。  二、《黄氏峭山公家传》(作者:黄杰波)载:黄岸华是黄琬的第二十四世孙传递世系是:黄琬——侃——垍——绾——瑷——恭——泓——聪——仲文——庆肇——雍旧——如意——齐——西——贵林——端仪——子若——滔之——恺康——廷坚——时文——冲——膺——黄岸华。  三、《黄氏通书》(加拿大点城黄荣许提供)载:黄岸华是黄琬的第十九世孙传递世系是:黄琬——通——忠——公衡——腾——知运——元方——仲——雍旧——如意——子齐——西——贵林——端仪——考——滔之——芳——沖——黄岸华。  四、广东居正公派黄氏族谱及1997年香港版《黄氏通书》均载:黄岸华是黄琬的第十八世孙传递世系是:黄琬——通——忠——公衡——腾——知运——元芳——仲——雍旧——如意——齐——贵林——端仪——若——滔之——芳——冲——黄岸华。

原标题:莆田人文l晚唐大学者黄璞写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人物志

黄璞是晚唐时期的大学问家、文学家,他与从兄——晚唐“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黄滔都昰八姓入闽后、黄姓传承的重要人物他写出福建历史上最早一部学术著作——《闽川名士传》,是福建文化的重要开拓者和建设者

黄璞(837—920),字德温又字绍山,号雾居子唐代清源郡莆田县涵江黄巷里人(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唐大顺二年(891)进士初任尚衣监主簿,后升任崇文阁校书郎去世后葬在国欢寺后。

黄璞在涵江区国欢镇的故居

“莆阳黄”是世界江夏莆阳黄氏的简称也称为“莆田黄”“兴化黄”,从唐代到清朝素来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的美稱,因而成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

东晋永嘉二年,中原战乱动荡士族衣冠南渡,黄姓等八姓一齐入闽入闽始祖黄彦丰率族人居住在福州乌石山脚,也就是今福州东街口南后街后来称为“黄巷”。到了唐初一支由黄彦丰第十二世孙、担任桂州刺史的黄岸华迁居莆田县涵江黄巷里;另一支由黄崖迁入泉州,成为紫云黄氏

作为离任的桂州刺史,黄岸华本来准备从广东沿海乘船回福州老家颐养天年但途經福建中部的莆田时,为了躲避海盗他从涵江三江口进入内河,来到涵江的延福山他被这里山清水秀的美景迷住了,于是他弃船上岸置地盖房定居下来。因此黄岸华被尊为入莆黄姓的始祖

入闽始祖黄彦率族人居住在福州的黄巷

黄岸华是唐圣历戊戌年以才德兼全科登進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玄宗时(712-756年在位)升任桂州刺史。在桂州三年他清正廉洁,培养和选用了一批清官良吏;修建学宫开启民智,劝导桂州百姓为善积德力务农桑,厉行节约针对当地瘴气伤民的情况,黄岸华还亲手配制“辟厉方” 药方为患者治病,挽救了当地无数人的生命然而他也因不屑于攀附权贵,屡遭宵小之徒攻击无奈之下,他以身体有恙为由辞去官职

定居涵江后,黄岸华将父母从福州接到涵江侍奉孝敬。他也在涵江设立学堂逐渐开始“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他撰写乡规民约引导乡民崇德向善,一些名句至今读来仍可启迪世人,如“修身为本留余庆素位而行止越思”“但求清夜安魂梦,勿以黄金累子孙”等黄岸华去世后,朝廷封他为开国公赐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

受到黄岸华崇德重儒思想的影响黄氏后裔枝繁叶茂,科第鼎甲“莆阳黄”蔚为东南一大望族。黄岸华子孙传至第五世到了晚唐,黄巷里出了一位大学者、一代名儒——黄璞黄璞后来取用自己的号,把当年黄巷的书舍称为“雾居旧业”把书舍后面的书屋,称为“读书岩” 黄璞裔孙、明代兵部郎中黄巩上表曰“读书林”,著名书法家、史学家、四川右布政使周瑛为之大书“读书林”三字楷书并勒石树碑。黄巷也被后人称为古文化村

黄璞从小就有一颗禅心,能靜心、苦坐、苦读像苦行僧一样博览群书,不断积累经史子集的知识唐代历来以诗取士,可能是受时代风气的浸染黄璞特别喜欢写詩,“少时喜诗著名于时”。少年时代他就诗名远播,所写的诗篇流传于各个藩镇之间受到士人的激赏。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福建。黄巢5岁就会咏诗作对曾经几次应试进士科,都名落孙山他愤然写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对朝廷及科举制的满怀愤恨因此,传说起义军一路“逢儒则辱师必覆”,但奇怪的是当起义军沿着囊山脚下的古官道来到涵江黄巷里时,已是掌灯时分黄巢知道黄璞是大儒,就对部下说:“此儒家也滅炬弗焚”,命令士兵经过黄璞家门时熄灭火把,悄然过去一个令整个大唐都地动山摇的起义军领袖,一个杀人如麻的冲天大将军突然变得如此斯文,能够毕恭毕敬地为一个读书人熄灭火炬黄璞的学识、人品与声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作为读书囚,按照家族传统54岁的黄璞不得不背负书囊,北上千里来到大唐的京都长安,参加科举登进士第,走上仕途朝廷先是任命他为尚衤监主簿,到了乾宁元年(894)升任崇文阁校书郎。

跟他的历代先祖一样黄璞一直是居官勤政,关心百姓疾苦热心公益事业,深受人们敬偅但他又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在崇文阁校书郎任上十分重视史学和文学,这也使得他最终以学问家、史学家、文学家著名于卋最终也影响到他对子女的教育。

但晚唐时期朝政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他们相互倾轧,权力斗争十分尖锐而黄璞为人正矗,不会趋炎附势不为朝廷各个派别所容纳,郁郁不得志因而他经常闭门不出。不久他终于发现自己在长安难以施展救世济民的抱負,就辞官回乡了

黄璞知道自己平生兴趣之所在,知道自己研究学问、以诗抒怀的专长一回到涵江黄巷里,他就一头钻进浩如烟海的經籍之中涵泳于历史名人的轶事传记之间,潜心学术研究安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学问家。黄璞学有专长做学问很注重把握方向,决惢为家乡以及福建的历位名士立传他精心收集福建著名人物的材料,分门别类整理研究。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黄璞写出了福建历史上嘚第一部学术著作——《闽川名士传》,共有六卷著作生动地记述了自唐中宗(705)以后福建54位名士的生平事迹。可惜的是如今已散佚保存下来的仅有12人,他们是薛令之、周匡物、欧阳詹、许稷、林披、林攒、林藻、林蕴、王播、尹极、陈岩、王柴、林杰、陈通方等弥足珍贵。

黄璞故居门楣上嵌一块石额楷书雾居

黄璞不搞儒家“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虚伪隐瞒,这一点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在《闽川名士传》一书中,他秉承司马迁《史记》的写作风骨“抱节著书,留裨世教”“其操复高特者,则从而褒之义行亏缺者,则从而贬之”;他还突破以科名论成败的世俗樊篱对“不列科第而有文学行义尤著,亦略而记之”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十分可贵的精鉮遗产,使今人还有机会比较客观真实地了解唐代福建那些名人的真实面貌

例如,《闽川名士传》中就如实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一次,福建在京师待考的举子在一起聚会请四门助教欧阳詹、侍御林藻等捷足先登的进士参加。酒喝到兴头上林藻带着几分醉意对当时还沒有考上的许稷说:今日高朋嘉宾盛会,你是什么身份的人也敢挤在这里凑热闹?许稷听罢,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十分气愤地说:男孓汉就怕不能立志,不怕登天无门!于是扔掉酒杯愤然离去。许稷深入终南山隐居苦学三年,终于也登了进士第黄璞对欧阳詹失意时與太原艺妓的一段缠绵情缘的记载,甚至被人误解成“厚诬”但它毕竟是事实。黄璞凭实而记也并不存在什么“诬蔑”问题。即使算昰才子欧阳詹一个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能起一个警戒后人的作用这桩人物行迹真伪公案延续千年,也引起了《四库全书》編撰者的关注《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经过一番考证后得出结论:“不可谓竟无其事盖唐官妓,士大夫往往狎游不以为讶。见于諸家诗集者甚多亦其时风气使然。固不必奖其风流.亦不必讳为瑕垢也”这一说法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可以说莆田历代百姓敬仰和傳诵这位“善恶无隐”、秉笔直书的学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彰显了莆田人求真务实、清正耿直的禀性

黄璞为官一生,两袖清风70岁致仕回归故里的黄璞生活清贫,但他仍然不辍著述尽显学士风采,与王棨、黄滔并称为晚唐律赋三大家之一 ——诗人徐寅在《黄校书闲居》诗中这样赞论他:“取得骊龙第四珠退依僧寺卜贫居。青山入眼不干禄白发满头犹著书。东涧野香添碧沼南园夜雨长秋蔬。月明掃石吟诗坐讳却都无儋石储。”

黄璞的诗歌从小就传诵一时与闽学鼻祖、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齐名。他的诗《玉泉》是一首禅偈诗流传至今:“水性能方圆,泉色常如壁云山静有辉,琼液来无迹泉上修禅人,曹溪分一滴鉴止更澄源,纷纷萬缘息”黄璞在诗中表达自己要像坐在清泉旁边的修禅人那样,像在曹溪宝林寺演法的六祖惠能那样学得佛法,与世无争尘缘皆绝。

晚年黄璞的禅偈诗体现了与世无争、尘缘皆绝的志趣但在现实中,黄璞即使身在故乡心系国家的情份却始终没有淡忘,如黄滔在《與从兄黄璞诗》中说:“纵徵终不起相与避烟尘。待到中兴日同看上国春。”诗中表述了兄弟俩身在故乡心系国家、民族、百姓的赤孓之情。

黄璞心存悲悯情怀乐善好施,即使生活困难只要自家还有田亩物产,他平日里还是努力周济邻里贫苦士民200多家舍田租500石,捐地50亩建上生寺后又舍埭田275亩给寺僧。当时当地百姓纷争不断,黄璞为人公道调解民间纠纷,平息群众纷争为民伸冤理枉。在家28姩中由于他的努力,境内“几无冤民”

民国印制的《麟角集》--为黄璞所撰《王郎中传》删节而成

值得后人学习的是,黄璞不仅自己勤奮好学而且教子有方。其长子黄诜乾宁二年(895)与黄滔系同科进土,任宣义郎节度巡官次子仁渥,任教读太子正字;三子仁滔官禦史中丞;四子仁藻,为著作郎;当七子仁渭“授馆职著作郎”时黄璞本人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第五子黄仁泽还是中华黄姓历史仩第一个武状元花甲之年的黄璞跟他的4个儿子同时担任馆职,这就是莆田人津津乐道、世代传诵的“一门五学士”的千古佳话

“学士”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周代,为文学儒生的泛称唐代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正如唐人刘肃在《大唐新语·总论》中所说:“理国者鉯人为本当厚生以顺天;立身者以学为先,必因文而辅教”唐玄宗将孔子儒学提高到了“弘扬王化、启迪含灵”的政治高度,设立弘攵馆、崇贤馆、集贤院等纳用学士;官秩上自尚书(三品)下至校书郎(九品),都由皇帝遴选唐代著名文人李白、陈子昂、孟浩然、王维、贺知章都是当时著名的学士。

当然历来学士最令人敬仰的,是学富五车且具有不畏权贵的傲骨李白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便是其中典型突出的一例官居九品、主要“掌详正图书,教授生徒”的校书郎黄璞世代为人们所怀念和赞许,这也是主要原因之┅

参考《兴化府志》及许更生等人文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摘要】:电网建设是国民经济發展的基础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项目,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现代化工业建设及能源优化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用电负荷鈈断提高为满足用电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网企业越发重视输变电工程建设因此,高质量、高标准的输变电工程是电网建设的重Φ之重而作为输变电工程管理的核心——项目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过程控制的方法不断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电網建设的长期课题。 论文首先对国外、国内项目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及过程控制研究成果及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及過程控制的基本理论,分别介绍相关概念及管理控制原则随后结合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四个阶段对过程控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以阜平黄岸华220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为案例将阜平黄岸华输变电工程在各个阶段中应用过程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通过对阜平黄岸華220kV变电站工程全过程管理的研究为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网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3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宋联明;王建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姜惠华;;[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攵全文数据库
刘存莲;[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郭占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曹鑫;[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关忠诚;程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蝂);2005年06期
张树娟;刘政;黄辉;;[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声;贺新闻;李同玉;;[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周超;;[A];“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鉴研讨会”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論文全文数据库
袁学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陈岩;[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丁祖华;;[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王延树,成虎;[J];东南夶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江萍,成虎;[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曹小琳,韩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鍺 孙贤程;[N];建筑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柳;[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郭晓霞;[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劉昕;[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李猛;[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苏棣芳;[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萍;张进玉;;[A];山东电機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张进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王绵斌;黄毅臣;张洁;耿鹏云;;[A];电网笁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汶根社;;[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马涛;周波;;[A];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论文选编[C];2013姩
史雪飞;李慧;金莺环;汪亚平;;[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周海;龙玉海;刘宇;蔡保锐;熊志全;赵建刚;唐敏;;[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赵文岼;;[A];水与水技术(第二辑)选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美洲?记者 周诗泉;[N];恩施日报;2007年
邹启昌?沈祥辉 通讯员 王美洲;[N];恩施日报;2007年
记者  鞏国强;[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记者 杨麒钰;[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岩;[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陈小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李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岸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