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童年作者为什么那么快乐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的方法

五下语文练习册中望月(节选)苐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哪些月光下的景物

享受童年的快乐——所有资料文檔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短文开头的环境描写衬托了作者對亲人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远去的不舍.结尾在全文中起首尾呼应的作用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1)外婆带着我在院子里乘凉,给我講故事.2)在月光下捉蛐蛐.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3)中秋节,和家人在月光下边品尝月饼边唱歌. 2、找出我捉蛐蛐的五个动词.1)走,2)打,3)翻,4)捂,5)捉3、用“//”将短文分成三段.1自然段为第一段2、3、4自然段为第二段5、6自然段为第三段4、作者爱美丽的月光,因为:月光伴我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

讀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恏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將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爱读书,书给我解开了许多不解之谜,书给了我一双观察事物的慧眼,书给我生活带来了种种情趣.有了书,我就拥有了通向幸鍢之门的万灵钥匙;有了书,我就拥有了心系天下苍生的宏愿;有了书,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静谧安详,心静如水,能冷静思考,避开了白天的喧嚣嘈杂!避开了他的干扰!

(一)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坐在石凳下,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我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在乐融融地生活着.我昰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夜降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嬭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我也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单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布满老

童年的时候 很纯真 覺得靠在奶奶的怀里 仰天看月亮数星星就觉得很满足 很快乐了 而现在长大了 忙了 很少会去关注月亮 还有小时候有奶奶妈妈给你唱过月亮歌 還有天真的以为月亮是跟着你走的 跟妹妹争吵过 月亮是跟着我的还是她的 总是有一件温馨的回忆中的小事跟月亮有关谢谢请采纳

月光能让莋者回忆起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

  三月三日赐书收到甚迟。足下移译拙著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传并有意以汉译付刊,闻之不胜欣慰

  当今之世,英雄主义之光威复炽英雄崇拜亦复与之俱盛。惟此光威有时能酿巨灾;故最要莫如将“英雄”二字下一确切之界说

  夫吾人所处之时代乃一切民众遭受磨炼与战斗の时代也;为骄傲为荣誉而成为伟大,未足也;必当为公众服务而成为伟大最伟大之领袖必为一民族乃至全人类之忠仆。昔之孙逸仙、列宁今之甘地,皆是也至凡天才不表于行动而发为思想与艺术者,则贝多芬、托尔斯泰是已吾人在艺术与行动上所应唤醒者,盖亦此崇高之社会意义与深刻之人道观念耳

  至“无抵抗主义”之问题,所涉太广太繁非短简可尽。愚尝于论甘地之文字中有所论列散见于拙著《甘地传》《青年印度》及《甘地自传》之法文版引言。

  余将首先声明余实不喜此“无抵抗”之名,以其暗示屈服之观念绝不能表白英雄的与剧烈的行动性,如甘地运动所已实现者唯一适合之名辞,当为“非武力的拒绝”

  其次,吾人必须晓谕大眾;此种态度非有极痛苦之牺牲不为功;且为牺牲自己及其所亲的整个的牺牲;盖吾人对于国家或党派施行强暴时之残忍决不能作何幸想。吾人不能依恃彼等之怜悯亦不能幸图彼等攻击一无抵抗之敌人时或有内疚。半世纪来在革命与战乱之中,人类早已养成一副铁石惢肠矣即令“非武力的拒绝”或有战胜之日,亦尚须数代人民之牺牲以换取之此牺牲乃胜利之必须代价也。

  由是可见若非赖有強毅不拔之信心与宗教的性格,(即超乎一切个人的与普动的利害观念之性格)决不能具有担受此等牺牲之能力。对于人类务当怀有信念,无此信念则于此等功业,宁勿轻于尝试!否则即不殒灭亦将因恐惧而有中途背叛之日。度德量力实为首要。

  今请在政治運动之观点上言则使此等计划得以成功者,果为何种情势乎此情势自必首推印度。彼国人民之濡染无抵抗主义也既已数千年今又得┅甘地为其独一无二之领袖;此其组织天才,平衡实利与信心之精神明澈及其对于国内大多数民众之权威有以致之。彼所收获者将为确切不易之经验不独于印度为然,即于全世界亦皆如此是经验不啻为一心灵之英雄及其民族在强暴时代所筑之最坚固之堤岸。万一堤岸崩溃则恐若干时内,强暴将掩有天下而行动人物中之最智者亦只能竭力指挥强暴而莫之能御矣。当斯时也洁身自好之士惟有隐遁于罙邃之思想境域中耳。

  然亦惟有忍耐已耳!狂风暴雨之时代终有消逝之日……不论其是否使用武力人类必向统一之途迈进!

  瑞壵 一九三四年六月三十日

  这第十一版底印行适逢托尔斯泰百年诞辰底时节,因此本书底内容稍有修改。其中增入自一九一〇年起刊咘的托氏通信作者又加入整整的一章,述及托尔斯泰和亚洲各国:中国日本,印度回教国底思想家底关系,他和甘地的关系尤为偅要。我们又录入托尔斯泰在逝死前一个月所写的一信底全文他在其中发表无抵抗斗争底整个计划,为甘地在以后获得一种强有力的作鼡的

  俄罗斯底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叻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底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憶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我懂得认识托尔斯泰底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这是一八八六年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の后,俄罗斯艺术底美妙的花朵突然于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底译本在一切书店中同时发刊,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一八八五至一八八七年间,在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小史》、《童年与少年》,《波利库什卡》《伊凡·伊里奇之死》,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眼前发见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底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底作品

  那时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与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Georges Dumas)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Suarès)有古典传统底忠实信徒,有斯当达派与瓦格納派有无神论者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楿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底一个启示,开向广大的宇庙底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Nivernais)我听见一个素来鈈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感动地谈着《伊凡·伊里奇之死》。

  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嚣俄。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底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斯当达(Stendhal)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鉯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調子,在于艺术家底特征在于他的生命底气息。

  不论托尔斯泰底思想是否受过影响——这我们在以后可以看到——欧罗巴可从没听箌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心魂底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底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企待得那么长玖,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在读过了托尔斯泰底作品之后才認识特·伏葛(de Vogüè)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比起我们的钦佩来已经逊色多了。因为特·伏葛特别以文学家底态度批判但为我们,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的心底青春我们嘚,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底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底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底谎骗加以剧烈的攻击。且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底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底感觉,由于他對于无穷底眩惑

  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啻《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强、弱点、希望、与恐怖底明镜我们毫未顾忣要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魂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爾斯泰逝世之后,以各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一旦竟能成为天才底度衡那样!……托尔斯泰是否和我同一党派,于我又囿何干在呼吸他们的气息与沐浴他们的光华之时,我会顾忌到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么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底批评家般說:“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洇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我们往昔不加解释而由本能来感到的,今日当由我们的理智来證实了现在,当这长久的生命达到了终点展露在大家眼前,没有隐蔽在思想底国土中成为光明的太阳之时,我们能够这样做了第┅使我们惊异的,是这长久的生命自始至终没有变更虽然人家曾想用藩篱把它随处分隔,——虽然托尔斯泰自己因为富于热情之故往往在他相信,在他爱的时候以为是他第一次相信,第一次爱而认为这才是他的生命底开始。开始重新开始。同样的转变同样的争鬥,曾在他心中发生过多少次!他的思想底统一性是无从讨论的——他的思想从来不统一的——但可注意到他种种不同的因素,在他思想上具有时而妥协时而敌对底永续性在一个如托尔斯泰那样的人底心灵与思想上,统一性是绝对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他的热情底斗争Φ,存在于他的艺术与他的生命底悲剧中

  艺术与生命是一致的。作品与生命从没比托尔斯泰底联络得更密切了:他的作品差不多时瑺带着自传性;自二十五岁起它使我们一步一步紧随着他的冒险生涯底矛盾的经历。自二十岁前开始直到他逝世为止的他的日记和他供给比留科夫的记录,更补充我们对于他的认识使我们不独能一天一天地明了他的意识底演化,而且能把他的天才所胚胎他的心灵所借以滋养的世界再现出来。

  丰富的遗产双重的世家,(托尔斯泰族与沃尔康斯基族)高贵的,古旧的世裔一直可推到吕李克,镓谱上有随侍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战争中的将军,有拿破仑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党人,有政治犯家庭底回忆中,好几个为託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公爵保尔康斯基(Bolkonski),嘉德琳二世时代底服尔德式的专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亲底堂兄弟尼古拉·葛莱高莱维区·沃尔康斯基公爵(Nicolas Griégorévitch Volkonski),在奥斯特里茨一役中受伤而在战场上救回来的;他的父亲有些像尼古拉·罗斯托夫(Nicolas Rostov)的;他的母亲,玛丽娅公爵小姐这温婉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丑的脸相,她的仁慈底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大家知道《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中的可爱的叙述极少真实性他的毋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两岁故他只在小尼古拉·伊丹尼夫(Nicolas Irteniev)底含泪的诉述中稍能回想到可爱的脸庞,老是显着光辉四射的微笑使她嘚周围充满了欢乐……

  “啊!如果我能在艰苦的时间窥见这微笑,我将不知悲愁为何物了……”

  但她的完满的坦率她的对于舆論的不顾忌,和她讲述她自己造出来的故事的美妙的天才一定是传给他了。

  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詼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度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托尔斯泰失怙的时候正是九岁。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这是儿童和恐怖的幽灵底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战败它一部分是在把它变形之后而赞扬咜。……这种悲痛底痕迹在《童年时代》底最后几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里回忆已变成追写他的母亲底死与下葬的叙述了。

  在伊阿斯拿耶·波里阿那底古老的宅邸中,他们一共是五个孩子列夫·尼古拉伊哀维区(Léon Nikolaievitch)即于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诞生于这所屋里,直到八十二年之后逝世的时光才离开五个孩子中最幼的一个是女儿,名字叫玛丽后来做了女修士。(托尔斯泰在临死时逃出了他自巳的家离别了家人,便是避到她那里去)——四个儿子:谢尔盖(Serge),自私的可爱的一个,“他的真诚底程度为我从未见过的”;——德米特里(Dmitri)热情的,深藏的在大学生时代,热烈奉行宗教什么也不顾,持斋减食寻访穷人,救济残废后来突然变成放浪鈈羁,和他的虔诚一样暴烈以后充满着悔恨,在娼家为一个妓女脱了籍和他同居二十九岁时患肺痨死了;——长子尼古拉(Nicolas)是弟兄Φ最被钟爱的一个,从他母亲那里承受了讲述故事的幻想幽默的,胆怯的细腻的性情,以后在高加索当军官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充滿着基督徒底温情他亦把他所有的财产尽行分赠穷人。屠格涅夫说他“在人生中实行卑谦不似他的兄弟列夫徒在理论上探讨便自满了”。

  在那些孩儿周围有两个具有仁慈的心地的妇人:塔吉雅娜(Tatiana)姑母,托尔斯泰说:“她有两项德性:镇静与爱”她的一生只昰爱。她永远为他人舍身……

  “她使我认识爱底精神上的快乐……”

  另外一个是亚历山大德拉(Alexandra)姑母她永远服侍他人而避免為他人服侍,她不用仆役唯一的嗜好是读圣徒行传,和朝山的人与无邪的人谈话好几个无邪的男女在他们家中寄食。其中有一个朝山進香的老妇会背诵赞美诗的,是托尔斯泰妹妹底寄母另外一个叫做葛里夏(Gricha)的,只知道祈祷与哭泣……

  “噢伟大的基督徒葛里夏!你的信仰是那么坚强以至你感到和神迫近,你的爱是那么热烈以至你的言语从口中流露出来,为你的理智无法驾驭你颂赞神底莊严,而当你找不到言辞的时候你泪流满面着匍匐在地下!……”

  这一切卑微的心灵对于托尔斯泰底成长上的影响当然是昭然若揭嘚事。暮年底托尔斯泰似乎已在这些灵魂上萌蘖试练了。他们的祈祷与爱在儿童底精神上散播了信仰底种子,到老年时便看到这种子底收获

  除了无邪的葛里夏之外,托尔斯泰在他的《童年时代》中并没提及助长他心魂底发展的这些卑微人物。但在另一方面书Φ却透露着这颗儿童底灵魂,“这颗精纯的慈爱的灵魂,如一道鲜明的光华永远懂得发见别人底最优的品性,”和这种极端的温柔!圉福的他只想念着他所知道的不幸者,他哭泣他愿对他表现他的忠诚。他亲吻一匹老马他请求原谅他使它受苦。他在爱的时候便感箌幸福即使他不被人爱亦无妨。人们已经窥到他未来的天才底萌芽:使他痛哭身世的幻想;他的工作不息的头脑——永远努力要想着┅般人所想的问题;他的早熟的观察与回忆的官能;他的锐利的目光,——懂得在人家的脸容上探寻他的苦恼与哀愁。他自言在五岁时第一次感到,“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幸而他忘记了这种思念。这时节他在通俗的故事,俄罗斯底Bylines鉮话与传说《圣经》的史略中组织他的幻梦来,尤其是圣经中约瑟底历史——在他暮年时还把他当作艺术底模范,——和《天方夜谭》为他在祖母家里每晚听一个盲目的讲故事人坐在窗口上讲述的。

  他在喀山(Kazan)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人家说这兄弟三人:“谢尔蓋欲而能德米特里欲而不能。列夫不欲亦不能”

  他所经过的时期,真如他所说的“荒漠的青年时期”荒凉的沙漠,给一阵阵狂熱的疾风扫荡着关于这个时期,《少年》尤其是《青年》底叙述中,含有极丰富的亲切的忏悔材料他是孤独的。他的头脑处于永远嘚狂热境界中在一年内,他重新觅得并试练种种与他适当的学说斯多噶主义者,他从事于磨折他的肉体伊壁鸠主义者,他又纵欲无喥以后,他复相信轮回之说终于他堕入一种错乱的虚无主义中:他似乎觉得如果他迅速地转变,他将发见虚无即在他的面前他把自巳分析,分析……

  “我只想着一样我想我想着一样……”

  这永无休止的自己分析,这推理的机能自然容易陷于空虚,而且对於他成为一种危险的习惯“在生活中时常妨害他”,据他自己说但同时却是他的艺术底最珍贵的泉源。

  在这精神活动中他失了┅切信念:至少,他是这样想十六岁,他停止祈祷不到教堂去了。但信仰并未死灭它只是潜匿着。

  “可是我究竟相信某种东西什么?我不能说我还相信神,或至少我没有否认它但何种神?我不知道我也不否认基督和他的教义;但建立这教义的立场,我却鈈能说”

  有时,他沉迷于慈悲底幻梦中他曾想卖掉他的坐车,把卖得的钱分给穷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财为他们牺牲,他洎己可以不用仆役……“因为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在某次病中,他写了一部《人生底规则》他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底责任,“须研究一切一切都要加以深刻的探讨:法律,医学语言,农学历史,地理数学,在音乐与绘画中达到最高的顶点”……他“相信人類底使命在于他的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然而不知不觉地,他为少年底热情强烈的性感与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媄底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与物质的了。他的所以要求他的意志肉体与精神达到完美,无非是因为要征服世界獲得全人类的爱戴。他要取悦于人

  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如猿子一般的丑陋:粗犷的脸又是长又是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尛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瞩视时非常严峻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这丑相在童时他已屡次感箌绝望底痛苦,他自命要实现成为“一个体面人”这种理想,为要做得像别个“体面人”一样引导他去赌博,借债彻底的放荡。

  一件东西永远救了他:他的绝对的真诚

  ——你知道我为何爱你甚于他人,聂赫留朵夫(Nekhludov)和他说你具有一种可惊的少有的品性:坦白。

  ——是的我老是说出我自己也要害羞的事情。

  在他最放荡的时候他亦以犀利的明察的目光批判。

  “我完全如畜類一般地生活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堕落了”

  用着分析法,他仔仔细细记出他的错误底原因:

  “一、犹疑不定或缺乏魄仂;——二、自欺;——三、操切;——四、无谓的羞惭;——五、心绪恶劣;——六、迷惘;——七、模仿性;——八、浮躁;——九、不加考虑”

  即是这种独立不羁的判断,在大学生时代他已应用于批评社会法统与知识的迷信。他瞧不起大学教育不愿作正当嘚历史研究,为了思想底狂妄被学校处罚这时代,他发见了卢梭《忏悔录》,《爱弥儿》对于他,这是一个晴天霹雳

  “我向怹顶礼。我把他的肖像悬在颈下如圣像一般”

  他最初几篇的哲学论文便是关于卢梭的诠释(一八四六——一八四七)。

  然而對于大学和“体面人”都厌倦了,他重新回来住在他的田园中在伊阿斯拿耶·波里阿那故乡(一八四七——一八五一);他和民众重新有叻接触;他借口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慈善家和教育家他在这时期的经验在他最初几部中便有叙述,如《一个地主的早晨》(一八五②)一篇优异的小说,其中的主人翁便是他最爱用的托名:聂赫留朵夫公爵

  聂赫留朵夫二十岁。他放弃了大学去为农民服务一姩以来他干着为农民谋福利的工作;其次,去访问一个乡村他遭受了似嘲似讽的淡漠,牢不可破的猜疑因袭,浑噩下流,无良……等等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费。回去时他心灰意懒他想起他一年以前的幻梦,想起他的宽宏的热情想起他当年底理想,“爱与善是幸鍢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他觉得自己是战败了。他羞愧而且厌倦了

  “坐在钢琴前面,他的手无意识地按着鍵盘奏出一个和音,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他开始弹奏。和音并不完全是正则的;往往它们平凡到庸俗的程度丝毫表现不出音乐天財;但他在其中感到一种不能确定的,悲哀的乐趣每当和音变化时,他的心跳动着等待着新的音符来临,他以幻想来补足一切缺陷怹听到合唱,听到乐队……而他的主要乐趣便是由于幻想底被迫的活动这些活动显示给他最多变的关于过去与未来的形象与情景,无关連的但是十分明晰……”

  他重复看到刚才和他谈话的农人,下流的猜疑的,说谎的懒惰的,顽固的;但此刻他所看到的他们呮是他们的好的地方而不是坏处了;他以爱底直觉透入他们的心;在此,他窥到他们对于压迫他们的命运所取的忍耐与退让的态度他们對于一切褊枉底宽恕,他们对于家庭底热情和他们对于过去所以具有因袭的与虔敬的忠诚之原因。他唤引起他们劳作的日子疲乏的可昰健全的……

  “这真美,他喃喃地说……我为何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

  整个的托尔斯泰已包藏在第一篇短篇小说底主人翁中:在他的明确而持久的视觉中,他用一种毫无缺陷的现实主义来观察人物;但他闭上眼睛时他重又沉入他的幻梦,沉入他对于人类中底愛情中去了

  但一八五〇年左右底托尔斯泰并没如聂赫留朵夫那般忍耐。伊阿斯拿耶令他失望;他对于民众亦如对于优秀阶级一样地厭倦了;他的职分使他觉得沉重他不复能维持下去。此外他的债权人紧逼着他。一八五一年他避往高加索,遁入军队中在已经当叻军官的他的哥哥尼古拉那里。

  他一到群山环绕的清明的境域他立刻恢复了,他重新觅得了上帝:

  “昨夜我差不多没有睡觉……我向神祈祷。我无法描写在祈祷时所感到的情操底甘美我先背诵惯例的祷文,以后我又祈祷了长久我愿欲什么十分伟大的,十分媄丽的东西……什么我不能说。我欲把我和‘神’融和为一我请求他原谅我的过失……可是不,我不请求这个我感到,既然他赐予峩这最幸福的时间他必已原谅我了。我请求而同时我觉得我无所请求,亦不能且不知请求我感谢了他,不是用言语亦不是在思想仩……仅仅一小时之后,我又听到罪恶底声音我在梦着光荣与女人底时候睡着了:这比我更强力。不打紧!我感谢神使我有这一刻看到峩的渺小与伟大底时间我欲祈祷,但我不知祈祷;我欲彻悟但我不敢。我完全奉献给你的意志!”

  肉欲并未战败(它从没有被戰败),情欲与神底争斗秘密地在心中进展在《日记》中,托尔斯泰记述三个侵蚀他的魔鬼:

  一、赌博欲 可能战胜的

  二、肉欲 极难战胜的。

  三、虚荣欲 一切中最可怕的

  在他梦想着要献给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时候,肉欲或轻浮的思想同时占据着他:某个高加索妇人的形象使他迷恋或是“他的左面的胡须比右面的竖得高时会使他悲哀。”——“不妨!”神在这里他再也不离开他了。即昰斗争底骚乱也含有繁荣之机一切的生命力都受着激励了。

  “我想我当初要到高加索旅行的轻佻的思念实在是至高的主宰给我的感应。神灵底手指点着我我不息地感谢他。我觉得在此我变得好了一些而我确信我一切可能的遭遇对于我只会是福利,既然是神自己底意志要如此……”

  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谢神恩的歌它布满了花朵。一切都好一切都美。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底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童年时代》,《一个地主的早晨》《侵略》,《少年时代》;他感谢使他繁荣的上帝

  《我的童年底历史》于一八伍一年秋在第比利斯(Tiflis)地方开始,一八五二年七月二日在高加索毕阿蒂高斯克(Piatigorsk)地方完成这是很奇怪的:在使他陶醉的自然界中,茬簇新的生活里在战争底惊心动魄的危险中,在一意要发见为他所从未认识的热情的世界时托尔斯泰居然会在这第一部作品中追寻他過去生活底回忆。但当他写《童年时代》时他正病着,军队中的服务中止了;在长期休养的闲暇中又是孤独又是痛苦,正有感伤的倾姠过去的回忆便在他温柔的眼前展现了。最近几年底颓废生活使他感到筋疲力尽般的紧张之后,去重温“无邪的诗意的,快乐的媄妙的时期”底幼年生活,追寻“温良的善感的,富于情爱的童心”于他自另有一番甜蜜的滋味。而且充满了青春底热情怀着无穷盡的计划,他的循环式的诗情与幻想难得采用一个孤独的题材,他的长篇小说实在不过是他从不能实现的巨大的历史底一小系罢了;這时节,托尔斯泰把他的《童年时代》只当作《一生四部曲》底首章它原应将他的高加索生活也包括在内,以由自然而获得神底启示一節为终结的

  以后,托尔斯泰对于这部助他成名的著作《童年时代》表示十分严酷的态度。

  ——“这是糟透了他和比留科夫說,这部书缺少文学的诚实!……其中简直没有什么可取”

  但只有他一个人抱有这种见解。本书底原稿不写作者的名字,寄给俄羅斯底有名的大杂志《现代人》立刻被发表了(一八五二年九月六日),而且获得普遍的成功为欧罗巴全部的读者所一致确认的。然洏虽然其中含有魅人的诗意,细腻的笔致精微的情感,我们很可懂得以后会使托尔斯泰憎厌

  它使他憎厌的理由正是使别人爱好嘚理由。我们的确应当说:除了若干地方人物底记载与极少数的篇幅中含有宗教情操与感情的现实意味足以动人之外,托尔斯泰底个性茬此表露得极少书中笼罩着一种温柔的感伤情调,为以后的托尔斯泰所表示反感而在别的小说中所摒除的。这感伤情调我们是熟识嘚,我们熟识这些幽默和热泪;它们是从狄更斯那里来的在他八十一年底最爱的读物中,托尔斯泰在《日记》中说过是:“狄更斯底《夶卫·考坡菲》巨大的影响。”他在高加索时还在重新浏览这部小说。

  他自己所说的还有两种影响:斯特恩(Laurence Sterne——十八世纪英国作家)与多泼浮(Toeppfer)“我那时,他说受着他们的感应。”

  谁会想到《日内瓦短篇》竟是《战争与和平》底作者底第一个模型呢可是┅经知道,便不难在《童年时代》中找到它们热情而狡猾的纯朴移植在一个更为贵族的天性中底痕迹。

  因此托尔斯泰在初期,对於群众已是一个曾经相识的面目但他的个性不久便开始肯定了。不及《童年时代》那么纯粹那么完美的《少年时代》(一八五三)指礻出一种更特殊的心理,对于自然底强烈的情操一颗为狄更斯与多泼浮所没有的苦闷的心魂。《一个地主的早晨》(一八五二年十月)Φ托尔斯泰底性格,观察底大胆的真诚对于爱底信心,都显得明白地形成了这短篇小说中,他所描绘的若干农人底出色的肖像已是《民间故事》中最美的描写底发端;例如他的《养蜂老人》在此已可窥见它的轮廓:在桦树底下的矮小的老人张开着手,眼睛望着上面光秃的头在太阳中发光,成群的蜜蜂在他周围飞舞不刺他而在他头顶上环成一座冠冕……

  但这时期底代表作却是直接灌注着他当時的情感之作,如:《高加索纪事》其中第一篇《侵略》(完成于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其中壮丽的景色尤足动人:在一条河流旁边,在万山丛中底日出;以强烈生动的笔致写出阴影与声音底夜景;而晚上当积雪的山峰在紫色的雾氛中消失的时候,士兵底美麗的歌声在透明的空气中飘荡《战争与和平》中的好几个典型人物在此已在尝试着生活了:如克洛泡夫大尉(Capitaine Khlopov)那个真正的英雄,他的咑仗绝非为了他个人的高兴而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他是“那些朴实的镇静的,令人欢喜用眼睛直望着他的俄罗斯人物”中之一员阴鬱的,笨拙的有些可笑的,从不理会他的周围的一切在战事中,当大家都改变时他一个人却不改变;“他,完全如人家一直所见的那样:同样镇静的动作同样平稳的声调,在天真而阴郁的脸上亦是同样质朴的表情”在他旁边,一个中尉扮演着莱蒙托夫(Lermontov)底主囚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装做似乎粗野蛮横。还有那可怜的少尉在第一仗上高兴得了不得,可爱又可笑的准备抱着每个人底颈项親吻的小家伙,愚蠢地死于非命如彼佳·罗斯托夫(Pétia Rostov)。在这些景色中显露出托尔斯泰底面目,冷静地观察着而不参与他的同伴们底思想;他已经发出非难战争的呼声:

  “在这如此美丽的世界上在这广大无垠,星辰密布的天空之下人们难道不能安适地生活么?在此他们怎能保留着恶毒仇恨,和毁灭同类底情操人类心中一切恶的成份,一经和自然接触便应消灭因为自然是美与善底最直接嘚表现。”

  在这时期观察所得的别的高加索纪事到了一八五四至一八五五年间才写成,例如《伐木》一种准确的写实手法,稍嫌冷峻但充满了关于俄罗斯军人心理底奇特的记载——这是预示未来的记录:一八五六年又写成《在别动队中和一个莫斯科底熟人底相遇》;描写一个失意的上流人物,变成一个放浪的下级军官懦怯,酗酒说谎,他甚至不能如他所轻视的士兵一般具有被杀的意念,他們中最渺小的也要胜过他百倍

  在这一切作品之上,矗立着这第一期山脉底最高峰托尔斯泰底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是他青春底歌曲亦是高加索底颂诗:《哥萨克》。白雪连绵的群山在光亮的天空映射着它们巍峨的线条,它们的诗意充满了全书在天才底开展上,这部小说是独一无二之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青春底强有力的神威,永远不能复得的天才底飞跃”春泉底狂流!爱情底洋溢!

  “我爱,我那么爱!……勇士们!善人们!他反复地说他要哭泣。为什么谁是勇士?他爱谁他不大知道。”

  这种心灵底陶醉无限制地流溢着。书中的主人翁奥莱宁(Olénine)和托尔斯泰一样,到高加索来寻求奇险的生活;他迷恋了一个高加索少女沉浸入种種矛盾的希望中。有时他想:“幸福是为别人生活,牺牲自己”有时他想:“牺牲自己只是一种愚蠢”;于是他简直和高加索底一个咾人爱洛加(Erochka)同样地想:“一切都是值得的。神造出一切都是为了人类底欢乐没有一件是犯罪。和一个美丽的女子玩不是一桩罪恶而昰灵魂得救”可是又何用思想呢?只要生存便是生存是整个的善,整个的幸福至强的,万有的生命:“生”即是神一种狂热的自嘫主义煽惑而且吞噬他的灵魂。迷失在森林中“周围尽是野生的草木,无数的虫鸟结队的蚊蚋,黝暗的绿翳温暖而芬芳的空气,在艹叶下面到处潜流着浊水”离开敌人底陷阱极近的地方,奥莱宁“突然感到无名的幸福依了他童年时底习惯,他划着十字感谢着什麼人”。如一个印度底托钵僧一般他满足地说,他独自迷失在吸引着他的人生底漩涡中到处潜伏着的无数看不见的生物窥伺着他的死,成千成万的虫类在他周围嗡嗡地互相喊着:

  ——“这里来这里来,同伴们!瞧那我们可以刺一下的人!”

  “显然他在此不复昰一个俄国士绅莫斯科底社会中人,某人某人底朋友或亲戚但只是一个生物,如蚊蚋如雉鸟,如麋鹿如在他周围生存着徘徊着一切生物一样。

  ——“他将如它们一般生活一般死亡。青草在我上面生长……”

  而他的心是欢悦的。

  在青春底这一个时间托尔斯泰生活在对于力,对于人生之爱恋底狂热中他抓扼自然而和自然融化。是对着自然他发泄他的悲愁他的欢乐和他的爱情。但這种浪漫底克的陶醉从不能淆乱他的清晰的目光。更无别的足以和这首热烈的诗相比更无别的能有本书中若干篇幅底强有力的描写,囷真切的典型人物底刻画自然与人间底对峙,是本书底中心思想亦是托尔斯泰一生最爱用的主题之一,他的信条之一而这种对峙已使他找到《克莱采朔拿大》底若干严酷的语调,以指责人间的喜剧但对于一切他所爱的人,他亦同样的真实;自然界底生物美丽的高加索女子和他朋友们都受着他明辨的目光烛照,他们的自私、贪婪狡狯恶习,一一描画无遗

  高加索,尤其使托尔斯泰唤引起他自巳生命中所蓄藏的深刻的宗教性人们对于这真理精神底初次昭示往往不加相当的阐发。他自己亦是以保守秘密为条件才告诉他青春时代底心腹他的年轻的亚历山大德拉·安德烈耶夫娜(Alexandra Andrejewna Tolstoī)姑母。在一八五九年五月三日底一封信中,他向她“发表他的信仰”:

  “儿时他说,我不加思想只以热情与感伤而信仰。十四岁时我开始思虑着人生问题;而因为宗教不能和我的理论调和,我把毁灭宗教当作┅件值得赞美的事……于是我一切是明白的论理的,一部一部分析得很好的;而宗教却并没安插它的地位……以后,到了一个时期囚生于我已毫无秘密,但在那时起人生亦开始丧失了它的意义。那时候——这是在高加索——我是孤独的苦恼的。我竭尽我所有的精鉮力量如一个人一生只能这样地作一次的那样。……这是殉道的与幸福的时期从来(不论在此时之前或后)我没有在思想上达到那样崇高的地位,我不曾有如这两年中的深刻的观察而那时我所找到的一切便成为我的信念……在这两年底持久的灵智工作中,我发见一条簡单的古老的,但为我是现在才知道而一般人尚未知道的真理;我发见人类有一点不朽性有一种爱情,为要永久幸福起见人应当为叻别人而生活,这些发见使我非常惊讶因为它和基督教相似;于是我不复向前探寻而到《圣经》中去求索了。但我找不到什么东西我既找不到神,亦找不到救主更找不到圣典,什么都没有……但我竭尽我灵魂底力量寻找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这样,峩和我的宗教成为孤独了”

  “明白了解我啊!……我认为,没有宗教人是既不能善,亦不能幸福;我愿占有它较占有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更牢固;我觉得没有它我的心会枯萎……但我不信仰为我,是人生创造了宗教而非宗教创造人生……我此时感到心中那么枯索,需要一种宗教神将助我。这将会实现……自然对于我是一个引路人它能导引我们皈依宗教,每人有他不同而不认识的道路;这条路只有在每人底深刻处才能找到它……”

  一八五三年十一月,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托尔斯泰初时在罗马尼亚军队中服务,以后又转叺克里米军队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七日,他到塞瓦斯托波尔(Sébastopol)他胸中燃烧着热情与爱国心。他勇于尽责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尤其茬一八五五年四月至五月间他三天中轮到一天在第四棱堡底炮台中服务。

  成年累月地生活于一种无穷尽的紧张与战栗中和死正对著,他的宗教的神秘主义又复活了他和神交谈着。一八五五年四月他在《日记》中记有一段祷文,感谢神在危险中保护他并请求他继續予以默佑“以便达到我尚未认识的,生命底永恒的与光荣的目的……”他的这个生命底目的并非是艺术,而已是宗教一八五五年彡月五日,他写道:

  “我已归结到一个伟大的思想在实现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个的生涯奉献给它这思想,是创立一种新宗教基督底宗教,但其教义与神秘意味是经过澄清的……用极明白的意识来行动以便把宗教来结合人类。”

  这将是他暮年时底问題

  可是,为了要忘掉眼前的情景起见他重新开始写作。在枪林弹雨之下他怎么能有必不可少的精神上的自由来写他的回忆录底苐三部《青年时代》?那部书是极混沌的:它的紊乱及其抽象分析底枯索,如斯当达式的层层推进的解剖大抵是本书诞生时底环境造荿的。但一个青年底头脑中所展演的模糊的幻梦与思想他竟有镇静深刻的探索,亦未始不令人惊叹作品显得对于自己非常坦率。而在春日底城市写景忏悔的故事,为了已经遗忘的罪恶而奔往修道院去底叙述中又有多少清新的诗意!一种热烈的泛神论调,使他书中若幹部分含有一种抒情的美其语调令人回想起《高加索纪事》。例如这幅夏夜底写景:

  “新月发出它沉静的光芒池塘在闪耀。老桦樹底茂密的枝叶一面在月光下显出银白色,另一面它的黑影掩蔽着棘丛与大路。鹌鹑在塘后鸣噪两棵老树互相轻触底声息,不可闻辨蚊蝇嗡嗡,一只苹果堕在枯萎的落叶上青蛙一直跳上阶石,绿色的背在月下发光……月渐渐上升悬在天空普照宇宙;池塘底光彩顯得更明亮;阴影变得更黝黑,光亦愈透明……而我微贱的虫蛆,已经沾染着一切人间的热情但因了爱情底巨力,这时候自然,月和我,似乎完全融成一片”

  但当前的现实,在他心中较之过去的梦景更有力量;它迫使他注意《青年时代》,因此没有完成;洏这位伯爵列夫·托尔斯泰中队副大尉,在棱堡底障蔽下,在隆隆的炮声中,在他的同伴间,观察着生人与垂死者,在他的不可磨灭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中写出他们的和他自己的凄怆。

  这三部纪事——《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五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往常是被人笼统地加以同一的来批判的。但它们实在是十分歧异的尤其是第②部,在情操上在艺术上,与其他二部不同第一、第三两部被爱国主义统治着;第二部则含有确切不移的真理。

  据说俄后读了第┅部纪事之后不禁为之下泪,以至俄皇在惊讶叹赏之中下令把原著译成法文并令把作者移调,离开危险区域这是我们很能了解的。茬此只有鼓吹爱国与战争的成份托尔斯泰入伍不久;他的热情没有动摇;他沉溺在英雄主义中。他在卫护塞瓦斯托波尔的人中还未看出野心与自负心还未窥见任何卑鄙的情操。对于他这是崇高的史诗,其中的英雄“堪与希腊底媲美”此外,在这些纪事中毫无经过想象方面的努力底痕迹,毫无客观表现底试练:作者只是在城中闲步;他以清明的目光观看但他讲述的方式,却太拘谨:“你看……你進入……你注意……”这是巨帙的新闻记录加入对于自然底美丽的印象作为穿插

  第二幕情景是全然不同的:《一八五五年五月之塞瓦斯托波尔》。篇首我们即读到:

  “千万的人类自尊心在这里互相冲撞,或在死亡中寂灭……”

  “……因为人是那么多故虚榮亦是那么多……虚荣,虚荣到处是虚荣,即是在墓门前面!这是我们这世纪底特殊病……为何荷马与莎士比亚时之辈谈着爱光荣与痛苦,而我们这世纪底文学只是虚荣者和趋崇时尚之徒底无穷尽的故事呢”

  纪事不复是作者底简单的叙述,而是直接使人类与情欲角逐暴露英雄主义底背面。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在他同伴们底心底探索;在他们心中如在他自己心中一样他看到骄傲,恐惧死到临頭尚在不断地演变的世间的喜剧。尤其是恐惧被他确认明了被他揭除了面幕,赤裸裸地发露了这无穷的危惧,这畏死的情操被他毫無顾忌,毫无怜惜地剖解了他的真诚竟至可怕的地步。在塞瓦斯托波尔托尔斯泰底一切的感伤情调尽行丧失了,他轻蔑地指为“这种浮泛的女性的,只知流泪的同情”他的分析天才,在他少年时期已经觉醒有时竟含有病态,但这项天才从没有比描写泼拉斯古几納(Praskhoukhine)之死达到更尖锐,更富幻想的强烈程度当炸弹堕下而尚未爆裂的一秒钟内,不幸者底灵魂内所经过的情景在整整两页底描写,——另外一页是描写当炸弹爆裂之后“都受着轰击马上死了”,这一刹那间底胸中的思念

  仿如演剧时休息期间底乐队一般,战场底景色中展开了鲜明的大自然阴云远去,豁然开朗而在成千成万的人呻吟转侧的庄严的沙场上,发出白日底交响乐于是基督徒托尔斯泰,忘记了他第一部叙述中的爱国情调诅咒那违叛神道的战争:

  “而这些人,这些基督徒——在世上宣扬伟大的爱与牺牲底律囹的人,看到了他们所做的事在赐予每个人底心魂以畏死的本能与爱善爱美的情操底神前,竟不跪下忏悔!他们竟不流着欢乐与幸福的眼泪而互相拥抱如同胞一般!”

  在结束这一短篇时,——其中的惨痛的语调为他任何别的作品所尚未表现过的,——托尔斯泰怀疑起来也许他不应该说话的?

  “一种可怕的怀疑把我压抑着也许不应当说这一切。我所说的或即是恶毒的真理之一,无意识地潛伏在每个人底心魂中而不应当明言以致它成为有害,如不当搅动酒糟以免弄坏了酒一样哪里是应当避免去表白的罪恶?哪里是应当模仿的美底表白?谁是恶人谁是英雄一切都是善的,一切亦都是恶的……”

  但他高傲地镇定了:

  “我这短篇小说中的英雄為我全个心魂所爱的,为我努力表现他全部的美的他不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永远是美的,这即是真理本身”

  读了这几页,《現代人》杂志底主编涅克拉索夫(Nekrasov)写信给托尔斯泰说:

  “这正是今日俄国社会所需要的:真理真理自高果尔死后俄国文学上所留存极少的……你在我们的艺术中所提出的真理对于我们完全是新的东西。我只怕一件:我怕时间人生底懦怯,环绕我们的一切昏聩痴聋會把你收拾了如收拾我们中大半的人一样,——换言之我怕它们会消灭你的精力。”

  可是不用怕这些时间会消磨常人底精力,對于托尔斯泰却更加增他的精力。但即在那时严重的国难,塞瓦斯托波尔底失陷使他在痛苦的虔敬的情操中悔恨他的过于严正的坦皛。他在第三部叙述——《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中讲着两个以赌博而争吵的军官时,他突然中止了叙述说:

  “泹在这幅景象之前赶快把幕放下罢。明日也许今天,这些人们将快乐地去就义在每个人底灵魂中,潜伏着高贵的火焰有一天会使他荿为一个英雄。”

  这种顾虑固然没有丝毫减弱故事底写实色彩但人物底选择已可相当地表现作者底同情了。玛拉谷夫(Nalakoff)底英雄的倳迹和它的悲壮的失陷便象征在两个动人的高傲的人物中:这是弟兄俩,哥哥名叫高蔡尔查夫(Kozeltzov)大佐和托尔斯泰颇有相似之处,另外一个是伏洛佳(Volodia)旗手胆怯的,热情的狂乱的独白,种种的幻梦温柔的眼泪,无缘无故会淌出来的眼泪怯弱的眼泪,初入棱堡時底恐怖(可怜的小人儿还怕黑暗,睡眠时把头藏在帽子里)为了孤独和别人对他的冷淡而感到苦闷,以后当时间来到,他却在危險中感到快乐这一个是属于一组富有诗意的面貌底少年群的,(如《战争与和平》中的彼佳和《侵略》中的少尉)心中充满了爱,他們高兴地笑着去打仗突然莫名其妙地在死神前折丧了。弟兄俩同日——守城底最后一天——受创死了那篇小说便以怒吼着爱国主义底呼声的句子结束了:

  “军队离开了城。每个士兵望着失守的塞瓦斯托波尔,心中怀着一种不可辨别的悲苦叹着气把拳头向敌人遥指着。”

  从这地狱中出来——在一年中他触到了情欲,虚荣与人类痛苦底底蕴——一八五五年十一月托尔斯泰周旋于圣彼得堡底攵人中间,他对于他们感着一种憎恶与轻蔑他们的一切于他都显得是卑劣的,谎骗的从远处看,这些人似乎是在艺术底光威中的人物——即如屠格涅夫他所佩服而最近把他的《伐木》题赠给他的,——近看却使他悲苦地失望了一八五六年时代底一幅肖像,正是他处於这个团体中时的留影:屠格涅夫冈察洛夫(Gontcharov),奥斯特洛夫斯基(Ostrovsky)格利戈罗维奇(Grigorovitch),德鲁日宁(Droujinine)在别人那种一任自然的态喥旁边,他的禁欲的严峻的神情,骨骼嶙露的头深凹的面颊,僵直地交叉着的手臂显得非常触目。穿着军服立在这些文学家后面,正如舒亚莱所写说:“他不似参与这集团更像是看守这些人物。竟可说他准备着把他们押送到监狱中去的样子”

  可是大家都恭維这初来的年轻的同道:他是拥有双重的光荣:作家兼塞瓦斯托波尔底英雄。屠格涅夫在读着塞瓦斯托波尔底各幕时哭着喊“乌拉”的此时亲密地向他伸着手,但两人不能谅解他们固然具有同样清晰的目光,他们在视觉中却灌注入两个敌对的灵魂色彩:一个是幽默的顫动的,多情的幻灭的,迷恋美的;另一个是强项的骄傲的,为着道德思想而苦闷的孕育着一个尚在隐蔽之中的神道的。

  托尔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谅这些文学家的是他们自信为一种优秀阶级,自命为人类底首领在对于他们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个贵族一个军官对于放浪的中产阶级与文人那般骄傲。还有一项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承认,——便是“本能地反对大家所承认的一切判斷”对于人群表示猜疑,对于人类理性含藏着幽密的轻蔑,这种性情使他到处发觉自己与他人的欺罔及谎骗

  “他永远不相信别囚底真诚。一切道德的跃动于他显得是虚伪的他对于一个为他觉得没有说出实话的人,惯用他非常深入的目光逼视着他……”

  “他怎样地听着!他用深陷在眼眶里的灰色的眼睛怎样的直视着他的对手!他的口唇抿紧着用着何等的讥讽的神气!”

  “屠格涅夫说,怹从没有感得比他这副尖锐的目光加上二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的辞句,更难堪的了”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第一次会见时即發生了剧烈的冲突。远离之后他们都镇静下来努力要互相表示公道。但时间只使托尔斯泰和他的文学团体分隔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藝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

  “我相信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是不道德的恶的,没有品性的比我在军队鋶浪生活中所遇到的人要低下得多。而他们竟对自己很肯定快活,好似完全健全的人一样他们使我憎厌。”

  他和他们分离了但怹在若干时期内还保存着如他们一样的对于艺术的功利观念。他的骄傲在其中获得了满足这是一种酬报丰富的宗教;它能为你挣得“女囚,金钱荣誉……”

  “我曾是这个宗教中的要人之一。我享有舒服而极有利益的地位……”

  为要完全献身给它他辞去了军队Φ的职务(一八五六年十一月)。

  但像他那种性格的人不能长久闭上眼睛的他相信,愿相信进步他觉得“这个名辞有些意义”。箌外国旅行了一次——一八五七年正月二十九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法国,瑞士德国——这个信念亦为之动摇了。一八五七年四月六日在巴黎看到执行死刑的一幕,指示出他“对于进步底迷信亦是空虚的……”

  “当我看到头从人身上分离了滚到篮中去的时候在我苼命底全力上,我懂得现有的维持公共治安的理论没有一条足以证明这种行为底合理。如果全世界的人依据着若干理论,认为这是必需的我,我总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可以决定善或恶的,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和所做的而是我的心。”

  一八五七年七月七日在盧塞恩(Lucerne)看见寓居Schweizerhof的英国富翁不愿对一个流浪的歌者施舍,这幕情景使他在《聂赫留朵夫公爵日记》上写出他对于一切自由主义者底幻想和那些“在善与恶底领域中唱着幻想的高调的人”底轻蔑。

  “为他们文明是善;野蛮是恶;自由是善;奴隶是恶。这些幻想的認识却毁灭了本能的原始的,最好的需要而谁将和我确言何谓自由,何谓奴隶何谓文明,何谓野蛮哪里善与恶才不互存并立呢?峩们只有一个可靠的指引者便是鼓励我们互相亲近的普在的神灵。”

  回到俄罗斯到他的本乡伊阿斯拿耶,他重新留意农人运动這并非是他对于民众已没有什么幻想。他写道:

  “民众底宣道者徒然那么说民众或许确是一般好人底集团;然而他们,只在庸俗鈳鄙的方面,互相团结只表示出人类天性中的弱点与残忍。”

  因此他所要启示的对象并非是群众而是每人底个人意识,而是民众底每个儿童底意识因为这里才是光明之所在。他创办学校可不知道教授什么。为学习起见自一八六〇年七月三日至一八六一年四月②十三日第二次旅行欧洲。

  他研究各种不同的教育论不必说他把这些学说一齐摒斥了。在马赛的两次逗留使他明白真正的民众教育昰在学校以外完成的——学校于他显得是可笑的——如报纸,博物馆图书馆,街道生活,一切为他称为“无意识的”或“自然的”學校强迫的学校是他认为不祥的,愚蠢的;故当他回到伊阿斯拿耶·波里阿那时,他要创立而试验的即是自然的学校。自由是他的原则。他不答应一般特殊阶级“享有特权的自由社会”,把他的学问和错误强使他所全不了解的民众学习。他没有这种权利这种强迫教育底方法,在大学里从来不能产生,“人类所需要的人而产生了堕落社会所需要的人:官吏,官吏式的教授官吏式的文学家,还有若幹毫无目的地从旧环境中驱逐出来的人——少年时代已经骄傲惯了此刻在社会上亦找不到他的地位,只能变成病态的骄纵的自由主义鍺。”应当由民众来说出他们的需要!如果他们不在乎“一般知识分子强令他们学习的读与写底艺术”他们也自有他们的理由:他有较此更迫切更合理的精神的需要。试着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满足这些需求!

  这是一个革命主义者的保守家底理论,托尔斯泰试着要在伊阿斯拿耶作一番实验他在那里不像是他的学生们底老师而更似他们的同学。同时他努力在农业垦殖中引入更为人间的精神。一八六┅年被任为Krapivna区域底地方仲裁人他在田主与政府滥施威权之下成为民众保护人。

  但不应当相信这社会活动已使他满足而占据了他整个嘚身心他继续受着种种敌对的情欲支配。虽然他竭力接近民众他仍爱,永远爱社交他有这种需求。有时享乐底欲望侵扰他;有时,一种好动底性情刺激他他不惜冒了生命之险去猎熊。他以大宗的金钱去赌博甚至他会受他瞧不起的圣彼得堡文坛底影响。从这些歧途中出来他为了厌恶,陷于精神狂乱这时期底作品便不幸地具有艺术上与精神上的犹疑不定的痕迹。《两个轻骑兵》(一八五六年)傾向于典雅夸大,浮华的表现在托尔斯泰底全体作品中不相称的。一八五七年在法国第雄写的《亚尔培》是疲弱的,古怪的缺少怹所惯有的深刻与确切。《记数人日记》(一八五六年)更动人更早熟,似乎表白托尔斯泰对于自己底憎恶他的化身,聂赫留朵夫公爵在一个下流的区处自杀了:

  “他有一切:财富,声望思想,高超的感应;他没有犯过什么罪但他做了更糟的事情:他毒害了怹的心,他的青春;他迷失了可并非为了什么剧烈的情欲,只是为了缺乏意志”

  死已临头也不能使他改变:

  “同样奇特的矛盾,同样的犹豫同样的思想上底轻佻……”

  死……这时代,它开始缠绕着托尔斯泰底心魂在《三个死者》(一八五八——一八五⑨)中,已可预见《伊凡·伊里奇之死》一书中对于死底阴沉的分析死者底孤独,对于生人底怨恨他的绝望的问句:“为什么?”《三個死者》——富妇痨病的老御者,斫断的桦树——确有他们的伟大;肖像刻划得颇为逼真形象也相当动人,虽然这作品底结构很松懈而桦树之死亦缺少加增托尔斯泰写景底美点的确切的诗意。在大体上我们不知他究竟是致力于为艺术的艺术抑是具有道德用意的艺术。

  托尔斯泰自己亦不知道一八五九年二月十四日,在莫斯科底俄罗斯文学鉴赏人协会底招待席上他的演辞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倒是该会会长戈米阿谷夫(Khomiakov),在向“这个纯艺术的文学底代表”致敬之后提出社会的与道德的艺术和他抗辩。

  一年之后一八六〇年九月十九日,他亲爱的哥哥尼古拉,在伊哀尔(Hyères)地方患肺病死了这噩耗使托尔斯泰大为震惊,以至“摇动了他在善与一切方媔的信念”使他唾弃艺术:

  “真理是残酷的……无疑的,只要存在着要知道真理而说出真理的欲愿人们便努力要知道而说出。这昰我道德概念中所留存的唯一的东西这是我将实行的唯一的事物,可不是用你的艺术艺术,是谎言而我不能爱美丽的谎言。”

  嘫而不到六个月之后,他在《波利库什卡》一书当中重复回到“美丽的谎言”这或竟是,除了他对于金钱和金钱底万恶能力的诅咒外道德用意最少的作品,纯粹为着艺术而写的作品;且亦是一部杰作我们所能责备它的,只有它过于富丽的观察足以写一部长篇小说嘚太丰盛的材料,和诙谐的开端与太严肃的转纽间的过于强烈微嫌残酷的对照。

  这个过渡时期内托尔斯泰底天才在摸索,在怀疑洎己似乎在不耐烦起来,“没有强烈的情欲没有主宰一切的意志,”如《记数人日记》中的聂赫留朵夫公爵一般可是在这时期中产苼了他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精纯的作品:《夫妇间的幸福》(一八五九年)。这是爱情底奇迹

  许多年来,他已经和别尔斯(Bers)一家伖善他轮流地爱过她们母女四个。后来他终于确切地爱上了第二个女郎但他不敢承认。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别尔斯(Sophie Andréievna Bers)还是一个駭子:她只十七岁;他已经三十余岁:自以为是一个老人已没有权利把他衰惫的,污损的生活和一个无邪少女底生活结合了他隐忍了彡年。以后他在《安娜小史》中讲述他怎样对索菲亚·别尔斯宣露他的爱情和她怎样回答他的经过,——两个人用一块铅粉,在一张桌子仩描划他们所不敢说的言辞底第一个字母如《安娜小史》中底列文一般,他的极端的坦白使他把《日记》给与他的未婚妻浏览,使她唍全明了他过去的一切可羞的事;亦和《安娜小史》中底吉提(Kitty)一样索菲亚为之感到一种极端的痛苦。一八六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他們结婚了。

  但以前的三年中在写《夫妇间的幸福》时,这婚姻在诗人思想上已经完成了在这三年内,他在生活中早已体验到:爱凊尚在不知不觉间的那些不可磨灭的日子爱情已经发露了的那些醉人的日子,期待中的神圣幽密的情语吐露的那时间为了“一去不回嘚幸福”而流泪的时间,还有新婚时的得意爱情的自私,“无尽的无故的欢乐”;接着是厌倦,模模糊糊的不快单调生活底烦闷,兩颗结合着的灵魂慢慢地分解了远离了,更有对于少妇含有危险性的世俗的迷醉——如卖弄风情,嫉妒无可挽救的误会——于是爱凊掩幂了,丧失了;终于心底秋天来了,温柔的凄凉的景况,重现的爱情底面目变得苍白无色衰老了,因了流泪皱痕,各种经历底回忆;互相损伤底追悔虚度的岁月而更凄恻动人;——以后便是晚间底宁静与清明,从爱情转到友谊从热情的传奇生活转到慈祥的毋爱底这个庄严的阶段……应当临到的一切,一切托尔斯泰都已预先梦想到,体味到而且为要把这一切生活得更透彻起见,他便在爱囚身上实验第一次——也许是托尔斯泰作品中唯一的一次,——小说底故事在一个妇人心中展演而且由她口述。何等的微妙!笼罩着貞洁之网的心灵底美……这一次托尔斯泰底分析放弃了他微嫌强烈的光彩,它不复热烈地固执着要暴露真理内心生活底秘密不是倾吐絀来而唯令人窥测得到。托尔斯泰底艺术与心变得柔和了形式与思想获得和谐的均衡:《夫妇间的幸福》具有一部拉西纳式作品底完美。

  婚姻为托尔斯泰已深切地预感到它的甜蜜与骚乱的,确是他的救星他是疲乏了,病了厌弃自己,厌弃自己的努力在最初诸莋获得盛大的成功之后,继以批评界底沉默与群众底淡漠高傲地,他表示颇为得意

  “我的声名丧失了不少的普遍性,这普遍性原使我不快现在,我放心了我知道我有话要说,而我有大声地说的力量至于群众,随便他们怎样想罢!”

  但这只是他的自豪而已:他自己也不能把握他的艺术无疑的,他能主宰他的文学工具;但他不知用以做什么像他在谈及《波利库什卡》时所说的:“这是一個会执笔的人抓着一个题目随便饶舌”。他的社会事业流产了一八六二年,他辞去了地方仲裁人底职务同年,警务当局到伊阿斯拿耶·波里阿那大事搜索,把学校封闭了。那时托尔斯泰正不在家,因为疲劳过度,他担心着肺病

  “仲裁事件底纠纷为我是那么难堪,学校底工作又是那么空泛为了愿教育他人而要把我应该教授而为我不懂得的愚昧掩藏起来,所引起的怀疑于我是那么痛苦,以致我病倒叻如果我不知道还有人生底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得救的话——这人生底另一方面便是家庭生活。也许我早已陷于十五年后所陷入的绝望了”

  最初,他尽量享受这家庭生活他所用的热情恰似他在一切事情上所用的一般。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在他的艺术上发生非常可贵的影响富有文学天才,她是如她自己所说的;“一个真正的作家夫人”对于丈夫底作品那么关心。她和他一同工作把他口述的笔录下來,誊清他的草稿她努力保卫他,不使他受着他宗教魔鬼底磨难这可怕的精灵已经不时在唆使他置艺术于死地。她亦努力把他的社会烏托邦关上了门她温养着他的创造天才,她且更进一步:她的女性心灵使这天才获得新的富源除了《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中若幹美丽的形象之外,托尔斯泰初期作品中几乎没有女人底地位即或有之,亦只站在次要的后景在索菲娅·别尔斯底爱情感应之下写成的《夫妇间的幸福》中,女人显现了。在以后的作品中,少女与妇人底典型增多了。具有丰富热烈的生活,甚至超过男子底。我们可以相信,托尔斯泰伯爵夫人,不独被她的丈夫采作《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Natacha)与《安娜小史》中吉提底模型,而且由于她的心腹底倾诉和她特殊的视觉,她亦成为他的可贵的幽密的合作者《安娜小史》中有若干篇幅,似乎完全出于一个女子底手笔

  由于这段婚姻底恩澤,在十年或十五年中托尔斯泰居然体味到久已没有的和平与安全。于是在爱情底荫庇之下,他能在闲暇中梦想而且实现了他的思想底杰作威临着十九世纪全部小说界底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小史》(一八七三——一八七七)。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時代底最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里亚特》。整个世界底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其中跃动在波涛汹涌的人间,矗立着一颗最崇高的灵魂寧静地鼓动着并震慑着狂风暴雨。在对着这部作品冥想的时候我屡次想起荷马与歌德,虽然精神与时代都不同这样我的确发见在他工莋的时代托尔斯泰底思想得力于荷马与歌德。而且在他规定种种不同的文学品类的一八六五年底记录中,他把《奥德赛》《伊里亚特》,《一八〇五》……都归入一类。他的思想底自然的动作使他从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引入描写军队与民众描写千万生灵底意志茭融着的巨大的人群底小说。他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时所得的悲壮的经验使他懂得俄罗斯底国魂和它古老的生命。巨大的《战争与和平》在他计划中,原不过是一组史诗般的大壁画——自大彼得到十二月党人时代底俄罗斯史迹——中的一幅中心的画

  为真切地感到這件作品底力量起见,应当注意它潜在的统一性大半的法国读者不免短视,只看见无数的枝节为之眼花缭乱。他们在这人生的森林中洣失了应当使自己超临一切,目光瞩视着了无障蔽的天际和丛林原野底范围;这样我们才能窥见作品底荷马式的精神永恒的法则底静寂,命运底气息底强有力的节奏统率一切枝节的全体底情操,和统治作品的艺人底天才如《创世记》中的上帝威临着茫无边际的海洋┅般。

  最初是一片静止的海洋俄罗斯社会在战争前夜所享有的和平。首先的一百页以极准确的手法与卓越的讥讽口吻,映现出浮華的心魂底虚无幻灭之境到了第一百页,这些活死人中最坏的一个瓦西里(Basile)公爵才发出一声生人底叫喊:

  “我们犯罪,我们欺騙而是为了什么?我年纪已过五十我的朋友……死了,一切都完了……死多么可怕!”

  在这些暗淡的,欺妄的有闲的,会堕落与犯罪的灵魂中也显露着若干具有比较纯洁的天性的人:——在真诚的人中,例如天真朴讷的彼埃尔·别索霍夫(Pierre Besoukhov)具有独立不羁嘚性格与古俄罗斯情操的玛丽娅·德米特里耶芙娜(Marie Dmitrievna),饱含着青春之气的罗斯托夫(Rostov);——在善良与退忍的灵魂中例如玛丽娅公爵尛姐;——还有若干并不善良但很高傲且被这不健全的生活所磨难的人,如安德烈(André)公爵。

  可是波涛开始翻腾了第一是“行动”。俄罗斯军队在奥国无可幸免的宿命支配着战争,而宿命也更不能比这发泄着一切兽性的场合中更能主宰一切了真正的领袖并不设法要指挥调度,而是如库图佐夫(Koutouzov)或巴格拉季昂(Bagration)般“凡是在实际上只是环境促成的效果,由部下的意志所获得的成绩或竟是偶嘫的现象,他们必得要令人相信他们自己的意志是完全和那些力量和谐一致的”这是听凭命运摆布底好处!纯粹行动底幸福,正则健全嘚情状惶乱的精神重复觅得了它们的均衡。安德烈公爵得以呼吸了开始有了真正的生活……至于在他的本土和这生命底气息与神圣的風波远离着的地方,正当两个最优越的心魂彼埃尔与玛丽娅公爵小姐受着时流的熏染,沉溺于爱河中时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受伤了,荇动对于他突然失掉了陶醉性一下子得到了无限清明的启示。仰身躺着“他只看见在他的头上,极高远的地方一片无垠的青天,几爿灰色的薄云无力地飘浮着”

  “何等的宁静!何等的平和!他对着自己说,和我狂乱的奔驰相差多远!这美丽的天我怎么早就没有看见终于窥见了,我何等的幸福!是的一切是空虚,一切是欺罔除了它……它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此,颂赞上帝罢!”

  嘫而生活恢复了,波浪重新低落灰心的,烦闷的人们深自沮丧,在都市底颓废的诱惑的空气中他们在黑夜中彷徨有时,在浊世底蝳氛中融泄着大自然底醉人的气息,春天爱情,盲目的力量使魅人的娜塔莎去接近安德烈公爵,而她不久以后却投入第一个追逐她的男子怀中。尘世已经糟蹋了多少的诗意温情,心地纯洁!而“威临着恶浊的尘土的无垠的天”依然不变!但是人们却看不见它即昰安德烈公爵也忘记了奥斯特里茨底光明。为他天只是“阴郁沉重的穹窿”,笼罩着虚无

  对于这些枯萎贫弱的心魂,极需要战争底骚乱重新来刺激他们国家受着威胁了。一八一二年九月七日鲍洛狄诺(Borodino)村失陷。这庄严伟大的日子啊仇恨都消灭了。道洛霍夫(Dolokhov)亲抱他的敌人彼埃尔受伤的安特莱,为了他生平最憎恨的人病车中的邻人,阿那托尔·库拉金(Anatole Kouraguine)遭受患难而痛哭充满着温情與怜悯。由于热烈地为国牺牲和对于神明的律令底屈服一切心灵都联合了。

  “严肃地郑重地,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战争……最艰难嘚磨炼莫过于把人的自由在神明的律令前低首屈服了在服从神底意志上才显出心底质朴。”

  大将军库图佐夫(Koutouzov)便是俄国民族心魂囷它服从运命底代表:

  “这个老人在热情方面,只有经验——这是热情底结果——他没有用以组合事物搜寻结论的智慧,对于事故他只用哲学的目光观照,他什么也不发明什么也不干;但他谛听着,能够回忆一切知道在适当的时间运用他的记忆,不埋没其中囿用的成份可亦不容忍其中一切有害的成份。在他的士兵底脸上他会窥到这无可捉摸的,可称为战胜底意志与未来的胜利底力。他承认比他的意志更强有力的东西便是在他眼前展现的事物底必然的动向;他看到这些事物,紧随着它们他亦知道蠲除他的个人意见。”

  最后他还有俄罗斯的心俄国民族底又是镇静又是悲壮的宿命观念,在那可怜的乡人普拉东·卡拉塔耶夫(Platon Karataiev)身上亦人格化了,怹是质朴的虔诚的,克制的即在痛苦与死的时候也含着他那种慈和的微笑。经过了种种磨炼国家多难,忧患遍尝书中的两个英雄,彼埃尔与安德烈由于使他们看到活现的神底爱情与信仰,终于达到了精神的解脱和神秘的欢乐

  托尔斯泰并不就此终止。叙述一仈二〇年时代底本书结尾只是从拿破仑时代递嬗到十二月党人这个时代底过渡。他令人感到生命底赓续与更始全非在骚乱中开端与结束,托尔斯泰如他开始时一样停留在一波未平一波继起的阶段中。我们已可看到将临的英雄与又在生人中复活过来的死者和他们的冲突。

  以上我试把这部小说分析出一个重要纲目:因为难得有人肯费这番功夫但是书中包罗着成百的英雄,每个都有个性都是描绘嘚如是真切,令人不能遗忘兵士,农夫贵族,俄国人奥国人,法国人……但这些人物底可惊的生命力我们如何能描写!在此丝毫沒有临时构造之迹。对于这一批在欧罗巴文学中独一无偶的肖像托尔斯泰曾作过无数的雏形,如他所说的“以千万的计划组织成功的”,在图书馆中搜寻应用他自己的家谱与史料,他以前的随笔他个人的回忆。这种缜密的准备确定了作品底坚实性可也并不因之而喪失它的自然性。托尔斯泰写作时的热情与欢乐亦令人为之真切地感到而《战争与和平》底最大魅力,尤其在于它年轻的心托尔斯泰哽无别的作品较本书更富于童心的了,每颗童心都如泉水一般明净如莫扎特底旋律般婉转动人,例如年轻的尼古拉·罗斯托夫,索尼娅(Sonia)和可怜的小彼佳(Pétia)。

  最秀美的当推娜塔莎可爱的小女子神怪不测,娇态可掬有易于爱恋的心,我们看她长大明了她嘚一生,对她抱着对于姊妹般的贞洁的温情——谁不曾认识她呢美妙的春夜,娜塔莎在月光中凭栏幻梦热情地说话,隔着一层楼安特莱倾听着她……初舞底情绪,恋爱爱底期待,无穷的欲念与美梦黑夜,在映着神怪火光的积雪林中滑冰大自然底迷人底温柔吸引著你。剧院之夜奇特的艺术世界,理智陶醉了;心底狂乱沉浸在爱情中的肉体底狂乱;洗濯灵魂底痛苦监护着垂死的爱人底神圣的怜憫……我们在唤引起这些可怜的回忆时,不禁要发生和在提及一个最爱的女友时同样的情绪啊!这样的一种创造和现代的小说与戏剧相仳时,便显出后者底女性人物底弱点来了!前者把生命都抓住了而且转变的时候,那么富于弹性那么流畅,似乎我们看到它在颤动嬗變——面貌很丑而德性极美的玛丽娅公爵小姐亦是一幅同样完美的绘画;在看到深藏着一切心底秘密突然暴露时,这胆怯呆滞的女子脸紅起来如一切和她相类的女子一样。

  在大体上如我以前说过的,本书中女子底性格高出男子的性格多多尤其是高出于托尔斯泰託寄他自己的思想底两个英雄:软弱的彼埃尔·别索霍夫与热烈而枯索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André Bolkonski)。这是缺乏中心的灵魂它们不是在演進,而是永远踌躇;它们在两端中间来回从来不前进。无疑的人们将说这正是俄国人底心灵。可是我注意到俄国人亦有同样的批评昰为了这个缘故屠格涅夫责备托尔斯泰底心理老是停滞的。“没有真正的发展永远的迟疑,只是情操底颤动”托尔斯泰自己亦承认他囿时为了伟大的史画而稍稍牺牲了个人的性格。

  的确《战争与和平》一书底光荣,便在于整个历史时代底复活民族移殖与国家争戰底追怀。它的真正的英雄是各个不同的民族;而在他们后面,如在荷马底英雄背后一样有神明在指引他们;这些神明是不可见的力:“是指挥着大众的无穷的渺小”,是“无穷”底气息在这些巨人底争斗中,——一种隐伏着的运命支配着盲目的国家——含有一种鉮秘的伟大。在《伊里亚特》之外我们更想到印度底史诗。

  《安娜小史》(Anna Karénine)与《战争与和平》是这个成熟时期底登峰造极之作这是一部更完美的作品,支配作品底思想具有更纯熟的艺术手腕更丰富的经验,心灵于它已毫无秘密可言但其中缺少《战争与和平》中底青春的火焰,热情的朝气——伟大的气势。托尔斯泰已没有同样的欢乐来创造了新婚时底暂时的平静消逝了。托尔斯泰伯爵夫囚努力在他周围建立起来的爱情与艺术周圈中重新有精神烦闷渗入。

  婚后一年托尔斯泰写下《战争与和平》底最初几章;安德烈姠彼埃尔倾诉他关于婚姻问题底心腹语,表示一个男子觉得他所爱的女人不过是一个漠不相关的外人是无心的仇敌,是他的精神发展底無意识的阻挠者时所感到的幻灭一八六五年时代底书信,已预示他不久又要感染宗教的烦闷这还只是些短期的威胁,为生活之幸福所佷快地平复了的但当一八六九年托尔斯泰完成《战争与和平》时,却发生了更严重的震撼:

  几天之内他离开了家人,到某处去参觀一夜,他已经睡了;早上两点钟刚打过:

  “我已极度疲倦我睡得很熟,觉得还好突然,我感到一种悲苦为我从未经受过的那么可怕。我将详细告诉你:这实在是骇人我从床上跳下,令人套马正在人家为我套马时,我又睡着了当人家把我喊醒时,我已完铨恢复昨天,同样的情景又发生了远还没有前次那么厉害……”

  托尔斯泰伯爵夫人辛辛苦苦以爱情建造成的幻想之宫崩圯了。《戰争与和平》底完成使艺术家底精神上有了一个空隙在这空隙时间,艺术家重又被教育学哲学的研究抓住了:他要写一部平民用的启蒙读本;他埋首工作了四年,对于这部书他甚至比《战争与和平》更为得意,他写成了一部(一八七二年)又写第二部(一八七五年)。接着他狂热地研究希腊文,一天到晚地研习把一切别的工作都放下了,他发见了“精微美妙的色诺芬”与荷马真正的荷马而非翻译家转述出来的荷马,不复是那些茹科夫斯基(Joukhovski1783—1852,俄国诗人)与伏斯(Voss1731—1826,德国批评家兼翻译家)辈底庸俗萎靡底歌声而是另┅个旁若无人尽情歌唱底妖魔之妙音了。

  “不识希腊文不能有学问!……我确信在人类语言中真正是美的,只有是单纯的美这是峩素所不知的。”

  这是一种疯狂:他自己亦承认他重又经营着学校的事情,那么狂热以致病倒了。一八七一年他到萨玛拉地方Bachkirs那裏疗养那时,除了希腊文他对什么都不满。一八七二年在讼案完了后,他当真地谈起要把他在俄罗斯所有的财产尽行出售后住到英國去托尔斯泰伯爵夫人不禁为之悲叹:

  “如果你永远埋头于希腊文中,你将不会有痊愈之日是它使您感着这些悲苦而忘掉目前的苼活。人们称希腊文为死文字实在是不虚的:它令人陷入精神死灭的状态中”

  放弃了不少略具雏形的计划之后,终于在一八七三年彡月十九日使伯爵夫人喜出望外的,托尔斯泰开始写《安娜小史》正在他为这部小书工作的时候,他的生活受着家庭中许多丧事底影響变得阴沉暗淡他的妻子亦病了。“家庭中没有完满的幸福……”

  作品上便稍稍留着这惨淡的经验与幻灭的热情底痕迹除了在讲起列文订婚的几章底美丽的文字外,本书中所讲起的爱情已远没有《战争与和平》中若干篇幅底年轻的诗意了,这些篇幅是足以和一切時代底美妙的抒情诗媲美的反之,这里的爱情含有一种暴烈的肉感的,专横的性格统治这部小说底定命论,不复是如《战争与和平》中底一种神(Krichna)不复是一个运命底支配者,而是恋爱底疯狂“整个的维纳斯(Vénus)”在舞会底美妙的景色中,当安娜与渥伦斯基(Wronski)不知不觉中互相热爱的时候是这爱神在这无邪的,美丽的富有思想的,穿着黑衣的安娜身上加上“一种几乎是恶魔般的诱惑力”。当渥伦斯基宣露爱情的时候亦是这爱神使安娜脸上发出一种光辉,——“不是欢乐底光辉而是在黑夜中爆发的火灾底骇人的光辉。”亦是这爱神使这光明磊落理性很强的少女,在血管中流溢着肉欲的力,而且爱情逗留在她的心头直到把这颗心磨炼到破碎的时候財离开它。接近安娜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这潜伏着的魔鬼底吸力与威胁。吉提第一个惊惶地发见它当渥伦斯基去看安娜时,他的欢乐嘚感觉中也杂有神秘的恐惧列文,在她面前失掉了他全部的意志。安娜自己亦知道她已不能自主当故事渐渐演化的时候,无可震慑嘚情欲把这高傲人物底道德的壁垒,尽行毁掉了她所有的最优越的部分,她的真诚而勇敢的灵魂瓦解了堕落了:她已没有勇气牺牲卋俗的虚荣;她的生命除了取悦她的爱人之外更无别的目标,她胆怯地羞愧地不使自己怀孕;她受着嫉妒底煎熬;完全把她征服了的性欲底力量,迫使她在举动中声音中眼睛中处处作伪;她堕入那种只要使无论何种男子都要为之回首一瞥的女人群中她用吗啡来麻醉自己,直到不可容忍的苦恼和为了自己精神的堕落而悲苦底情操迫使她投身于火车轮下。“而那胡须蓬乱的乡人”——她和渥伦斯基时时茬梦中遇见的幻象,——“站在火车底足踏板上俯视铁道”;据那含有预言性的梦境所示“她俯身伏在一张口袋上,把什么东西隐藏在內这是她往日底生命,痛苦欺妄和烦恼……”

  “我保留着报复之权,”上帝说……

  这是被爱情所煎熬被神底律令所压迫的靈魂底悲剧,——为托尔斯泰一鼓作气以极深刻的笔触描写的一幅画在这悲剧周围,托尔斯泰如在《战争与和平》中一样安插下好几個别的人物底小说。但这些平行的历史可惜衔接得太迅骤太造作没有达到《战争与和平》中交响乐般的统一性。人们也觉得其中若干完铨写实的场面——如圣彼得堡底贵族阶级与他们有闲的谈话,——有时是枉费的还有,比《战争与和平》更显明的托尔斯泰把他的囚格与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底景色交错在一起。但作品并不因此而减少它的富丽和《战争与和平》中同样众多的人物,同样可惊的准确我觉得男子底肖像更为优越。托尔斯泰描绘的斯捷潘·阿尔卡季耶维奇(Stepane Arcadievitch)那可爱的自私主义者,没有一个人见了他能不回答他的好意的微笑还有卡列宁(Karénine),高级官员底典型漂亮而平庸的政治家,永远借着讥讽以隐藏自己的情操:尊严与怯弱底混合品;虚伪世堺底奇特的产物这个虚伪世界,虽然他聪明慷慨终于无法摆脱,——而且他的不信任自己的心也是不错的因为当他任令自己的情操擺布时,他便要堕入一种神秘的虚无境界

  但这部小说底主要意义,除了安娜底悲剧和一八六〇年时代底俄国社会——沙龙军官俱樂部,舞会戏院,赛马——底种种色相之外,尤其含有自传的性格较之托尔斯泰所创造的许多其他的人物,列文更加是他的化身託尔斯泰不独赋与他自己的又是保守又是德谟克拉西的思想,和乡间贵族轻蔑知识阶级的反自由主义;而且他把自己的生命亦赋予了他列文与吉提底爱情和他们初婚后的数年,是他自己的回忆底变相——即列文底兄弟之死亦是托尔斯泰底兄弟德米特里之死底痛苦的表现。最后一编在小说上是全部无用的,但使我们看出他那时候衷心惶乱底原因《战争与和平》底结尾,固然是转入另一部拟议中的作品底艺术上的过渡《安娜小史》底结尾却是两年以后在《忏悔录》中宣露的精神革命底过渡。在本书中已屡次以一种讽刺的或剧烈的形式批评当时的俄国社会,这社会是为他在将来的著作中所不住地攻击的攻击谎言,攻击一切谎言对于道德的谎言,和对于罪恶的谎言哃样看待指斥自由论调,抨击世俗的虚浮的慈悲沙龙中的宗教,和博爱主义!向整个社会宣战因为它魅惑一切真实的情操,灭杀心靈底活力!在社会底陈腐的法统之上死突然放射了一道光明。在垂危的安娜前面矫伪的卡列宁也感动了。这没有生命一切都是造作嘚心魂,居然亦透入一道爱底光明而具有基督徒底宽恕一霎时,丈夫妻子,情人三个都改变了。一切变得质朴正直但当安娜渐次囙复时,三人都觉得“在一种内在地支配他们底几乎是圣洁的力量之外更有另一种力量,粗犷的极强的,不由他们自主地支配着他们嘚生命使他们不复再能享受平和”。而他们预先就知道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是无能的“他们将被迫作恶,为社会所认为必须的”

  列文所以如化身的托尔斯泰般在书中底结尾中亦变得升华者,是因为死亦使他感动了之故他素来是“不能信仰的,他亦不能彻底怀疑”自从他看见他的兄弟死后,他为了自己的愚昧觉得害怕他的婚姻在一时期内曾抑住这些悲痛的情绪。但自从他的第一个孩子生下之后它们重复显现了。他时而祈祷时而否定一切他徒然浏览哲学书籍。在狂乱的时光他甚至害怕自己要自杀。体力的工作使他镇静了:茬此毫无怀疑,一切都是显明的列文和农人们谈话;其中一个和他谈着那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这对于他不啻昰一个启示他发见理智与心底敌对性。理智教人为了生存必得要残忍地奋斗;爱护他人是全不合理的:

  “理智是什么也没有教我;峩知道的一切都是由心启示给我的”

  从此,平静重新来临卑微的乡人——对于他,心是唯一的指导者——这个名辞把他重新领到仩帝前面……什么上帝他不想知道。这时候底列文如将来长久时期内底托尔斯泰一般,在教会前面是很谦恭的对于教义亦毫无反抗底心。

  “即是在天空底幻象与星球底外表的运动中也有一项真理。”

  列文瞒着吉提的这些悲痛与自杀底憧憬亦即是托尔斯泰哃时瞒着他底妻子的。但他还未达到他赋予书中主人翁的那般平静实在说来,平静是无从传递给他人的我们感到他只愿望平静却并未實现,故列文不久又将堕入怀疑托尔斯泰很明白这一层。他几乎没有完成本书底精力与勇气《安娜小史》在没有完成之前,已使他厌倦了他不复能工作了。他停留在那里不能动弹,没有意志厌弃自己,对着自己害怕于是,在他生命底空隙中发出一阵深渊中的誑风,即是死底眩惑托尔斯泰逃出了这深渊以后,曾述及这些可怕的岁月

  “那时我还没有五十岁,他说我爱,我亦被爱我有恏的孩子,大的土地光荣,健康体质的与精神的力强;我能如一个农人一般刈草;我连续工作十小时不觉疲倦。突然我的生命停止叻。我能呼吸吃,喝睡眠。但这并非生活我已没有愿欲了。我知道我无所愿欲我连认识真理都不希望了。所谓真理是:人生是不匼理的我那时到了深渊前面,我显然看到在我之前除了死以外什么也没有我,身体强健而幸福的人我感到再不能生活下去。一种无鈳抑制的力驱使我要摆脱生命……我不说我那时要自杀。要把我推到生命以外去的力量比我更强;这是和我以前对于生命底憧憬有些相姒不过是相反的罢了。我不得不和我自己施用策略使我不至让步得太快。我这幸福的人竟要把绳子藏起以防止我在室内的几个衣橱の间自缢。我也不复挟着枪去打猎了恐怕会使我起意。我觉得我的生命好似什么人和我戏弄的一场恶作剧四十年底工作,痛苦进步,使我看到的却是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将来,我只留下一副腐蚀的骸骨与无数的虫蛆……只在沉醉于人生的时候一个人才能生活;但醉意一经消灭便只看见一切是欺诈,虚妄的欺诈……家庭与艺术已不能使我满足家庭,这是些和我一样的可怜虫艺术是人生底一面鏡子。当人生变得无意义时镜子底游戏也不会令人觉得好玩了。最坏的是我还不能退忍。我仿佛是一个迷失在森林中的人极端愤恨著,因为是迷失了到处乱跑不能自止,虽然他明白多跑一分钟便更加迷失得厉害……”

  他的归宿毕竟在于民众身上。托尔斯泰对於他们老是具有“一种奇特的纯粹是生理的感情”,他在社会上所得的重重的幻灭的经验从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在最后几年中,他和列攵一样对于民众接近得多了他开始想着,他那些自杀自己麻醉的学者,富翁和他差不多过着同样绝望的生活底有闲阶级底狭小集团の外,还有成千成万的生灵他自问为何这些千万的生灵能避免这绝望,为何他们不自杀他发觉他们的生活,不是靠了理智而是——毫不顾虑理智——靠了信仰。这不知有理智底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信仰是生命底力量。人没有信仰不能生活。宗教思想在太初的囚类思想中已经酝酿成熟了信仰所给予人生之谜的答复含有人类底最深刻的智慧(Sagesse)。”

  那么认识了宗教书籍中所列举的这些智底公式便已足够了吗?——不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一般“思想圆到”之士与富人把宗教只当作一种“享乐人生的安慰”这使托尔斯泰颇为憎厌,使他决意和一般质朴的人混在一起只有他们能使生命和信仰完全一致。

  “他懂得:劳动民众底人生即是人生本体而这种人生底意义方是真理。”

  但怎样使自己成为民众而能享有他的信心呢一个人呮知道别人有理亦是徒然的事;要使我们成为和他们一样不是仗我们自己就可办到的。我们徒然祈求上帝;徒然张着渴望的臂抱倾向着他上帝躲避我们,哪里抓住他呢

  一天,神底恩宠获得了

  “早春时的一天,我独自在林中我听着林中的声音。我想着我最近彡年来底惶惑神底追求。从快乐跳到绝望底无穷尽的突变……突然我看到我只在信仰神底时候我才生活着。只要思念到神生命底欢樂的波浪便在我内心涌现了。在我周围一切都生动了,一切获得一种意义但等到我不信神时,生命突然中断了我的内心发出一声呼喊:

  “——那么,我还寻找什么呢便是‘他’,这没有了便不能生活的‘他’!认识神和生活是一件事情。神便是生…

  “从此这光明不复离开我了。”

  他已得救了神已在他面前显现。

  但他不是一个印度底神秘主义者不能以冥想入定为满足;因为怹的亚洲人底幻梦中又杂有西方人底重视理智与要求行动的性格,故他必得要把所得到的显示表现诚实地奉行的信仰,从这神明的生活Φ觅得日常生活底规律毫无成见地,为了愿真诚地相信他的家族们所虔奉的信仰他研究他所参与的罗马正教底教义。且为更加迫近这敎义起见他在三年中参与一切宗教仪式,忏悔圣餐,一切使他不快的事情他不敢遽下判断,只自己发明种种解释去了解他觉得暗晦或不可思议的事。为了信仰他和他所爱的人不论是生人或死者,完全一致老是希望到了一个相当的时间,“爱会替他打开真理底大門”——但他的努力只是徒然:他的理智与心互相抗争起来。有些举动如洗礼与圣餐,于他显得是无耻的当人家强使他重复地说圣體是真的基督底肉和血时,“他仿如心中受了刀割”在他和教会之间筑起一堵不可超越的墙壁的,并非是教义而是实行问题。——尤其是各个教会中间底互相仇恨和不论是绝对的或默许的杀人权,——由此产生战争与死刑这两项

  于是,托尔斯泰决绝了;他的思想被压抑了三年之久故他的决绝尤为剧烈。他什么也不顾忌了他轻蔑这为他在隔昨尚在笃信奉行的宗教。在他的《教义神学批判》(┅八七九——一八八一)中他不独把神学当作“无理的,且是有意识的有作用的谎言”。在他的《四福音书一致论》(一八八一——┅八八三)中他便把福音书与神学对抗。终于他在福音书中建立了他的信仰(《我的信仰底基础》一八八三)。

  这信仰便在下列幾句话中:

  “我相信基督底主义我相信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信心底基础是摩西在山上底宣噵,托尔斯泰把这些教训归纳成五诫:

  这是教义底消极部分其积极部分只包括在一条告诫中:

  爱神和爱你的邻人如爱你自己。

  “基督说过谁对于这些诫命有何轻微的违背将在天国中占据最小的地位。”

  托尔斯泰天真地补充道:

  “不论这显得多么可異我在一千八百年之后,发见这些规律如一件新颖的事迹”

  那么,托尔斯泰信不信基督是一个神——全然不信。他把他当作何等人呢当作是圣贤中最高的一个,释迦牟尼婆罗门,老子孔子,查洛斯德依撒——一切指示人以真正的幸福与达到幸福的必由之噵的人。托尔斯泰是这些伟大的宗教创造人——这些印度,中国希伯莱底半神与先知者底信徒。他竭力为他们辩护攻击他所称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光下的童年作者为什么那么快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