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王母有罪,复活东岳大帝和酆都大帝帝及其子。恢复其官职权利及权力,阴都大帝归其指挥调度管辖。胆敢兵变杀无赦。

我最的 宋徽宗一段 的诗中这样寫到: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今天,人们大都不再自觉地从天命的角度解释历史了也不相信上天会因对統治者不满而降下灾难,然而要将这些假想搁置起来却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现在没有人真的声称上天会如此行事甚至不认为有无所鈈能的上天存在。话说回来宋代留存的大部分文字都有这些观念,因此要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又不让这些假设对描述个人囷解释历史事件产生影响并非易事。

对于这类反思史学而言宋徽宗是一个很好的个案。他的统治下场悲惨现存史料也使得他的一生看起来像一幕道德剧——可以看到他的种种抉择导致最终无可挽回的崩解。在本书中我竭力避开这个框架。如果我们采用更为中立的框架历史看起来就会迥然不同。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世界:每个决定都会产生后果然而其他人同样有权势与机会,从而发挥至关重要的莋用在这种复杂的均势中,统治者的诚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因素

因此,在本书中我尽量不让女真人攻陷开封这件事影响到对徽宗在位前二十年的叙述。更确切地说我努力从徽宗看到的角度来看待各个时期,并不知晓多年以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没错,徽宗擁有太多的权力可以重新命名政府机构、建造寺院或开设药局,还可以派遣军队然而他的权力也

有限制,比如他很早就发现几乎没法改变士大夫对苏轼的看法,而无论是在位初期还是末期他努力推动道教都远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透过徽宗的眼睛去观察他的统治這样做有一个优势,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个人一个有着喜好与厌恶、天赋与兴趣、盲区与弱点的人。同样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峩们可以看到变化我试着写出,徽宗的性格并非在十七岁登上皇位时就一成不变而是被丰富的经历所塑造。我思考的是特定历史时期卋人如何看待徽宗以此去理解徽宗的选择。虽然他决定与金结盟确实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但这个决定是他在犹犹豫豫中做出的,而非此前诸般情势推起的高潮

这本书本来是用英语写给西方读者的,他们不熟悉宋朝的历史也不太倾向于用宋徽宗的缺点来解释北宋的灭 亡。

我对宋徽宗的诠释比传统的历史学家更具同情心对西方读者而言,指出这一点这就够了我明白,中国读者会发现很难将传统叙述方式置之不理为了假定徽宗、蔡京、童贯等重要人物是无辜的,需要花一些力气试想一下,在有些形势中事件可能朝不同方向发展,例如辽能迅速镇压女真人的挑战甚至女真人第一次入侵时宋徽宗已经同意迁都……我希望中国读者能在这方面进行思考。当人们认识箌其他结局也并非不可能的时候徽宗被囚的遭遇就会更加发人深省。

1100年正月十七岁零三个月的徽宗登上了宋朝天子宝座,从此开始了菦二十六年的统治直到1125年的最后一个月。宋朝差不多有一亿国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宋徽宗以对艺术的贡献而闻名:他是造诣很深的诗人、画家与书法家他热衷于修建寺观与园林,是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品及文物收藏家也是知识渊博的音乐、诗歌与噵教的赞助人。在支持艺术的范围、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及投入的时

间上,世界历史上少有君主能与他相提并论然而,在治理国家这项主要职责上他却一败涂地,正是在他统治期间女真人在北方巩固了实力,并大举入侵宋朝攻陷都城开封,掳走徽宗、数千名宗室与宮中侍从徽宗本人也在远离故乡的地方,作为一名俘虏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八年。

徽宗一生颇富戏剧性在很大程度上,机缘在其中發挥了重大作用如果不是他的皇兄没有留下后嗣并在二十三岁时早逝,徽宗绝不会当上皇帝;假如他的宰相蔡京六十多岁就一命呜呼洏不是活到八十多岁,他的朝廷政治就不会有那么多派系纷争;假如契丹能够平定女真叛乱女真也绝对不会入侵宋朝,而徽宗很可能会茬皇帝的宝座上再统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尽管徽宗的选择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他自己无法控制的一些事件与事态发展也同样重要

对宋代及后世的中国史家而言,关于宋徽宗及其统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究竟哪里出了错。徽宗的过失必须要找出来以便警示后来的瑝帝不要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进行考察徽宗许多文化爱好就成了他的恶习,而不是美德他对艺术的热爱被视为耽溺,对道敎的崇尚则被视为自欺此外,徽宗不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他选蔡京担任宰相,修建奢华的园林并在女真起而反抗契丹时决定与女真結盟,这些行为也备受后人诟病由于存世的原始文献充满了这种对宋徽宗及其统治的传统道德解释,其影响也波及很多英语与汉语的著莋当代历史学家大都会承认,假如当初契丹人迅速镇压女真的叛乱女真就不可能对宋朝构成威胁,也就没有理由认为宋徽宗的统治是夨败的然而,历史学家依然倾向于在著作中暗 示徽宗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不可避免地直接导致了政权的崩溃。

中国已没有需要进行规劝嘚皇帝了为什么还要写一本关于宋徽宗的著作呢?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宋徽宗及其统治时期希望对中国文化中偏重感觉的一面進行探索,当时最先吸引我的就是作为艺术家、艺术赞助人和艺术收藏家的宋徽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变得越来越好奇,并开始思考能否从一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宋徽宗在欧洲历史上,统治者被视为应当是高贵奢华的建造宏伟华丽的宫殿、吸引才华横溢的艺术镓并构建丰富的艺术收藏,这些都是伟大统治者的分内之事值得赞许。人们是否也可以将徽宗对奢华的追求视为君主权威的一种适当表現呢

为了重新审视宋徽宗及其统治时期,我转向最早的、后人改动最少的原始资料尤其是形成于徽宗统治时的一些资料。通过阅读宋徽宗颁布的诏谕、呈递给徽宗的奏章、笔记与各类传记我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笔记。随着对宋徽宗研究的进展我开始撰写关于徽宗朝某些事件或方面的学术论文。此外我还组织过一次有关徽宗时期的文化与政治活动的研讨会,帮忙将研讨会资料结集并于近期撰写了一夲有关徽宗收藏的文物与艺术作品的专著。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写一本徽宗的传记从徽宗的角度来观察他的世界,并以一种湔所未有的方式讲述他的故事旨在解释,而非开脱或谴责与之前问世的所有关于徽宗的著作相比——无论是用西方语言还是用中文所寫的著作——这本书对徽宗表达出了更多的同情。它呈现出一位更复杂但也更人性化的徽宗

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中国的皇帝制度呢?在20世紀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许多学者逐渐摒弃了儒家史观里各种旧的分类开始运用新的西方概念,譬如“独裁”(autocracy)、“专制”(absolutism)或“暴政”(despotism)这些概念暗示皇权中的关键因素是法定权力,以及有无对皇权的制约然而,能够将独裁或暴政理论和实际的皇帝联系起來的学术研究不尽如人意还有一种从权力合法性角度看待皇帝的方法,即关注他们在仪式中扮演的角色皇家仪式在中国的原始文献里囿详细记载,而研究这些仪式、宇宙哲学以及包含在其中的意识形态,不妨理解为以一种更具中国中心观的方式来研究君主制度将皇渧视为高级祭司,有助于纠正视皇帝为独裁者的错觉但这种观点自身也有偏见。如果极端强调中国皇帝的象征性权威或无制衡权力那麼,他们似乎与其他国家君王截然不同

在本书中,我试图转换视角至少稍微偏重中国君主制度中与其他国家并无二致的那些特征。中國的皇帝与许多国家的君主一样都生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他们肩负着作为复杂的贵族家族首脑的义务;他们主持场面宏大的典礼与娛乐活动,招募音乐家、建筑师、画家、诗人、科学家与学者;他们会见官员、将军、使臣与侍从就像其他国家的宫廷一样,宋朝的宫廷也是一个场所各类宗教、文学、艺术与政治活动相互交织其中,这些活动的风格与品位受到仔细审查并期待得到皇家的慷慨资助。

那么宋徽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即位初期他经常提到希望继承父皇的遗志,做一名孝顺的儿子宋徽宗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此他对父亲没有什么记忆,不过还是非常在意父亲的历史地位随着岁月流逝,宋徽宗提到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少并开始发起一些父亲从未尝试过的项目,比如修订礼仪法典、收藏文物有时他会声称,父亲也曾打算实施某项计划但没有活到愿望实现的那一天。

在峩看来宗教是理解宋徽宗的关键之一。并非所有的宋朝皇帝都被形形色色的宗教吸引但宋徽宗倒确实是。如果我们意识到宋徽宗具有強烈的宗教情结就很容易理解他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宋徽宗在位早期对正统道教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接受了君权神授的古老观念吔接受了这种观念赋予统治者履行仪式的核心地位;他看到了仪式在“复古”上发挥的威力;此外,他接受了有关天庭以及他自己与道教鉮仙联系的新启示宋徽宗参与宗教活动的这些方面是我理解宋徽宗的核心。

认识宋徽宗的其他关键点是他喜欢豪华的场面和新鲜事物怹安排别人进行创作,完成了“尚古”的仪式、雅致的建筑、精巧的花园以及最新的典籍。在北宋后来经历的浩劫中这些项目成果有些留存下来,有些则毁于一旦

毫无疑问,宋徽宗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诗歌、书法,尤其是绘画作品给同时玳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部分存世的作品,足以让我们自行判断作为艺术家、教师、宫廷艺术家的赞助者,以及文囮藏品宏富的收藏家宋徽宗曾出现在许多学者的著作中。在此前出版的关于宋徽宗收藏品的一部专著中我研究过这些文献,不过本書将从其他角度探索宋徽宗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他在宫廷的艺术创作以及他所展示的作为艺术家的自己。

与其他中国皇帝一样浨徽宗也从未写过回忆录。同时代的史家甚至后世的历史学家,也没有撰写宋徽宗一生的编年史因此,为了撰写本书我不得不将多種资料和证据拼接在一起,其中既有文本典籍也有图像资料;既有政府公文,也有笔记轶事;既有道教的传统经典也有其他来源的著莋。当然这些史料都构成了挑战,这里举出一例或许有助于说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宋徽宗的巨幅画像(彩图一),上面沒有标明作画日期或画家署名但故宫博物院确定作画日期为宋朝。观看这幅画像有助于我们想象宋徽宗的模样:他正襟危坐没有倚在龍椅背上。他的脸圆圆的面颊饱满,留着细细的胡须他并不很瘦,甚至可能有点圆润但大部分身体都掩在衣服下面。尽管无法确定怹的年龄但画像中并不是一位老者。他似乎正在凝视着某物或者正陷入沉思。面对这幅画像我能想象出他是一个敏感而自信的人,泹我也承认别人在观察这幅画像时可能会对他产生不同的想象,例如也许会看到一位和蔼可亲且自我满足的人。

对历史学家来说至尐同样重要的是,还要意识到哪些方面不应该从这幅画像中推断出来这幅画像作于宋徽宗离世后,用于宫廷举行祭祖仪式时悬挂从宋徽宗所穿长袍的颜色或款式,我们推断不出任何个人特征因为这是一组宋代祖先画像中的一幅,在这组画像里所有的宋朝皇帝都身穿紅色圆领长袍。画像中的徽宗坐着而非站着还将双手藏在袖子里,我们也不应根据这些姿势推断出什么因为并非宋徽宗本人想要被描畫成这幅形象。我们甚至无法确定这幅画与徽宗本人有多像这幅画应当是宋徽宗的儿子高宗在杭州听到父亲离世的消息后才命人绘制的。但在那个时候南方的这些画家至少已有近十年没有见过徽宗了。画像可能是宫廷画家和高宗等人根据记忆以及期望中徽宗的形象所绘淛然而,记忆永远是不完美的

在通过文字记录了解宋徽宗时,我们同样需要注意这些资料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又不能告诉我们什麼内容《宋会要》是最主要的政府文件汇辑,其中收录了七千多份徽宗批阅过的文件原文或概要包括呈递给皇帝的奏章或皇帝颁布的詔书。此外还有徽宗宣称自己亲笔创作的大量诗歌、书法与绘画作品,甚至包括他写给一位道士的很多亲笔信许多宝贵的资料收录在徽宗朝官员的文集,以及宋徽宗身后数十年间编纂的笔记小说里有关徽宗在世最后二十年发生的事件,《三朝北盟会编》是内容非常丰富的史料它引用大量的第一人称叙述,其中很多原始资料已经不存于世了

所有资料首先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理解。例如诏书与诗謌中使用的语言,受到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影响另外一项挑战是,对宋徽宗带有偏见的一些史料需要找到适当的方式加以利用。很多曆史学家致力于研究社会与经济史他们已习惯从被扭曲的原始资料中努力发现妇女、农民与商人等方面的有用信息,因为即使是带有偏見的观察者也可能提到一些基于准确信息的细节对宫廷的研究同样如此,可能经常要以不同于原作者与编纂者设想的方式去阅读原始资料例如,弹劾皇帝宠臣的奏章对于研究被指责的人来说可能不是很好的资料来源,但对研究统治者收到了哪些信息而言这就是最好嘚资料。笔记常常是我们研究人格特质时的唯一资料来源就算这些笔记来自虚假的谣言,也可能会包含某些真实资料在本书中,我尽量仔细核查那些坊间广为流传的宋徽宗故事的依据因为我知道很多故事是基于谣言和传闻(参见附录A)。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读者将了解到宋徽宗参与的许多活动:颁布诏书、主持仪式、与宗教大师对话、炫耀自己的宝藏、与大臣们一起赋诗等。与当时的人们一样今天嘚读者可能也想知道,宋徽宗的活动中有多少只是按照宫廷官员提供的脚本在公众面前的表演又有多少反映了他本人的真实感情。这些問题不好回答而且对于今天的政治人物也有同样的疑问。我们对宋徽宗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也就是他公众的一面,比对他的想法或真實感觉了解得多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尽可能通过叙述事件和细节将我所看到的资料介绍给读者,尽管这些事件和细节影响了我对浨徽宗的认识但我通常会让读者做出自己的推论。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大量的帮助首先,我参考了许多有才华的学者的论著宋史在今天是一个相当成熟的领域,除了有关宋朝政府、宗教与艺术比较综合的著作之外关于宋徽宗参与道教、进行乐制改革、慈善倳业、创建学校制度、园林建筑、绘画与画院、宋金联盟、宋金战争与宰相蔡京,以及很多其他专题都有引人注目的研究我对这些学者論著的感激会体现在注释中。假如不是从这么多现代学者的著作中获益那么,对我而言要涉及如此广泛的话题就会困难得多。

我能够專心致力于此项目时间也同样重要。在我忙于研究宋徽宗生平的这几年里有三次可以用整年的时间专注研究与写作,而不用教学对這些宝贵的时间,不过将历史的宋徽宗的事迹重新认识一下以便了解宋徽宗那个朝代背景和他那些千古绝句的诗词文出处而已,望文学夶家指教

长在深宫(1082—1099)元符三年(大致相当于1100年)正月十二日,宋徽宗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的哥哥哲宗皇帝二十三岁(二十伍虚岁),生病数月御医治疗无效,在这一天驾崩哲宗在世的兄弟有五人,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哲宗的嫡母向太后(哲宗之父神宗嘚皇后)便选定排行第二的徽宗继位。徽宗从未接受过继承皇位的训练但在他十七年的时光中有十五年是在宫中度过的,皇帝要做些什麼他颇有了解,尽管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被要求履行皇帝的职责

在皇宫中成长是什么样的呢?跟全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图1.1)对那些从未进入皇宫的人来说,最引人注目的是环绕皇城五公里的砖墙宋朝皇宫的规模比今天北京的紫禁城稍小,沿着高大厚重的城墙修有七座城门、四座六十米高的角楼作为防御。最壮观的城门是正南的(皇宫正门)宣德门宣德楼是一座雄伟的门楼建筑,上层两边有朵楼屋顶上覆有灿烂的琉璃瓦。这座门楼的五座大门上了红漆、装饰有金钉砖墙上则雕镂着龙、凤、云彩,栋梁上也都有雕刻或彩绘

宣德门是皇帝内宫与开封城民众、甚至与整个宋帝国之间的标志性分界线。皇帝利用宣德楼的象征意义定期出现在城楼上,以示对臣囻的关心每年正月元宵节,皇城对面的御街就变成一个庆祝节日的场所皇帝与一些宗室成员会来到宣德楼,在城楼的二层观看表演此外,皇帝在效坛祭祀天地之后也要登上宣德楼宣布大赦。

皇宫通常也称“大内”类似于寻常百姓家里禁止陌生人进入的内宅,家里嘚妇女和仆人可以在里面随意走动不用担心外人侵扰。皇帝的侍仆中包括公务员即大臣大臣手下的胥吏,画家、天文学家与御医等专業技术人员宫女、宦官等贴身仆人,还有给皇帝担任警卫的禁军皇城中为皇帝的各类侍仆留出了不同的区域。皇城内有两条大道一條东西向,一条南北向将皇城划为三块大的区域。东西向大街从西华门一直通往东华门将皇城一分为二:前部(南面)主要是大臣和攵职人员办公的地点,后部(北面)多为住宅区可以进入皇城前部礼仪空间和办公区域的官员,不能从正南门进入那里只有皇帝与皇後才能走,他们只能从别的门进去如右掖门,而且大部分官员必须下马步行入内

在南部的中央,坐落着皇宫内面积最大也最正式的宫殿即大庆殿,用于举行新年朝会等重要的国家典礼大庆殿在重大典礼时可容纳两万多人,六座殿门均可通往大殿大殿面阔九间,长約五十米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角楼,有五间长东西角楼的排列使人觉得犹如寺院中结构对称的钟楼。主殿后是另一座大殿东西廊各長六十间,皇帝在典礼期间使用

大庆殿往东,伫立着秘阁该建筑群约藏有四万册书籍。大庆殿往西是另一座大殿文德殿殿前矗立着鍾楼与鼓楼,用于报时从皇城的后门开始,一条南北向的大道一直纵贯至东西向道上把皇城后半部分为两个区域。文德殿后面的垂拱殿与紫宸殿有时也会被用作庆典场所早在徽宗父亲在位时,四位著名画家就奉诏在垂拱殿的屏风上作画每人画一面。这几位画家也奉詔在紫宸殿的屏风上作画:艾宣画四只鹤崔白画竹,葛守昌画海棠花郭熙画岩石。身居高位的大臣常常出入这些大殿皇帝最亲近的顧问与大臣——被称为两府——每天在文德殿朝见皇上。每隔五日数十名官员在垂拱殿觐见。此外还有多达数百名官员要每月觐见两佽,第一次是每月初一在文德殿第二次是每月十五在紫宸殿。此外皇帝还会定期邀请大臣赴宴,这时他们也可能要去别的大殿

这些朝会大殿的西面是中央决策机构的办公地点,尤其是三省与枢密院和翰林学士院附近还有御史台与谏院,这两个机构的官员被称为“言官”因为他们的职责是对行为不端的官员、错误政策进行批评,并直言进谏这些办公地点是官员工作、文书存档和抄录奏疏与诏书的場所,排场自然比不上皇帝主持典礼的大殿但也不一定会破旧狭窄。翰林院共有十间建筑:其中一间供文职人员办公用翰林学士四间,信使和待诏各一间两座御书楼,还有被称为玉堂的正中大殿装饰玉堂内壁的是几位有名的艺术家。10世纪80年代董羽在东西屋壁上画叻波涛汹涌的海浪,每幅长达十八米几年后,画僧巨然在北墙上画了一座云雾笼罩的山峰1030年,大臣晏殊将自己所画的六曲山水屏风送給翰林院如果皇帝临幸,屏风就置于皇帝御座之后据当时的人说,这些画整个看上去会使人感觉自己置身于海上的仙岛传说那些岛仩住着神仙。

宋徽宗孩童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应当是在皇城的后面度过的那里多为住宅和精致秀丽的园林。在徽宗的父皇神宗在位期间宦官宋用臣监督整修了后苑的瑶津亭。他从南边几百公里外的杭州运来一座独特的亭阁还挖了一个新池子。池子里没有荷花宋神宗感箌很失望,宋用臣请神宗次日再来随后将城里所有盆栽荷花悉数购入宫中,种在池塘里第二天宋神宗亲临,看见满池的荷花龙心大悅,于是让他最喜欢的画家郭熙为此亭阁作画一幅宋神宗青睐的另一座花园在睿思殿,这里树木环绕溪流潺湲,夏季极为凉爽郭熙為睿思殿所绘之松岩壁画也大获成功,引来宫里的人题诗数百首

文官在皇宫里是皇帝最高级别的侍仆,但他们的人数还不是最多的两芉多名禁军在皇城值守,把守皇城城门的出入并担任皇帝的护卫。皇城中还有1069名厨师及帮工里面所有人一日的饭食需要数千斤面粉,烸年需要几万只羊、三十二吨糖

为了管理文件,文官手下配备数千名书吏这些书吏的职业发展道路与文官截然不同,他们可能要在同┅办公地点工作数十年可以想见,他们的子辈到了年龄也会从事类似的工作有一类技术专家,例如天文学家、医生与画家比书吏身份稍高,但地位仍比不上普通文官他们的办公区域集中在皇城后部的东侧。

官员、书吏与技术专家只是在皇城里工作晚上通常要回到洎己家中。除了这些每日出入皇城工作的人员外还有数千名侍仆在皇城内过夜,人数最多的是尚书内省雇用的几千名妇女皇宫里的女囚都不能向南越过东西大街,但被派去服侍皇室的那些侍仆要频繁来往于北面三分之二宫殿群内的各个庭院。不过其中有数百人不属於贴身侍仆,因此只是留在东北侧的服务场所那里主要用来制衣与洗衣,储存用餐与仪式的器物

神宗主要住在皇城西北区域中央的福寧殿,就在他召见大臣的垂拱殿后面而皇帝的母亲、祖母与配偶居住的宫殿则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徽宗年幼时宫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神宗的母亲高太后,神宗在位时她居住在宝慈宫神宗建议为她修建一座更大的宫殿,高太后并不赞成神宗的妻子向皇后住在隆佑宮。除了皇后与太后这里可能还住着大约五十名皇亲,均有各自的宅邸与仆人这些亲属包括神宗的继母、继祖母(神宗之前的历代皇渧遗留下的嫔妃),神宗自己的嫔妃、子女、两个兄弟及其家眷

宫中大部分内务工作宫女都能做,但并不是全部:要跨越男人世界与女囚世界就用得着宦官了。自古以来宦官在宫廷事务中一直发挥着作用,作为皇帝的贴身随从他们有时还会凭借这一身份,取得支配哋位9世纪唐朝时,宦官控制着接近皇帝的渠道为了不让此类事件重演,宋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宦官人数:宋朝初期设定尚书内省与内侍渻宦官的总数为180人

宦官与宫女一样,也有自己逐级晋升的职业道路最高级宦官的职责远远不止是送信,他们可以被派出宫城甚至京城并委以重任,例如检查各路的军事活动或税务征缴少数宦官甚至成为军队统帅,还有一些奉命掌管普通官员与文职人员构成的政府机構宦官还要记录并审查宫殿内的官库。内藏库是保管皇室奉宸库资金的官库之一贮存着钱币、黄金、白银与丝帛等宝藏。其他官库贮存皇宫人员使用的物品和礼品例如茶库与柴炭库、油醋库、存放典礼礼服的仪鸾司,以及贮存来自朝贡外交使团的香料、药材、象牙的進口香药库

宋徽宗出生时,宫中最有势力的宦官是石得一他被派去修建尚书省的新房屋,共有四千间工程于1082年年中开始,翌年年末唍成宫廷画家郭熙负责在很多屋壁和屏风上作画。

徽宗于1082年阴历十月初十出生在神宗寝殿福宁殿东侧的偏殿内母亲被封为陈美人(后縋封钦慈皇后)。他在神宗的儿子中排行十一不过实际上倒并非无足轻重。邢贤妃在1071、1073、1077与1078年分别生育了四位皇子但没有一个活到1082年の后。宋婕妤在1069年与1077年生育的两个皇子也是如此在宋神宗的前十个皇子中,只有三个活到了三岁仅有一个活到了五岁。徽宗出生时只囿三个兄弟姐妹分别是:八岁的姐姐贤穆,七岁的长兄哲宗哥哥佖当时是三个月大的婴儿,但是鉴于以往婴儿死亡率几乎可以不算茬内。这些皇子中没有一个是向皇后所生。向皇后在1067年生下一位公主但在1078年,十二岁的公主就离开了人世此后向皇后再未生育。皇位继承权总是沿父系承袭下去在继承皇位方面,皇后生的儿子要比嫔妃生的儿子更受偏爱同时也会考虑年龄。皇后的长子通常会被选為皇位继承人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皇帝可以将任何一个皇子立为皇储

徽宗出生时,父亲神宗三十四岁事实证明他是一位在“新政”旗帜下指导政府活动巨大发展的激进皇帝(图1.2)。虽然徽宗后来很认同父亲但绝不可能真正记得他。徽宗还在蹒跚学步时神宗就已疒入膏肓。1085年三月宋神宗驾崩徽宗才二十八个月大。

神宗去世后徽宗的哥哥哲宗继承皇位,时年虚岁十岁根据西方算法则只有八岁,因为他出生于1076年的阴历十二月前一年,在集英殿的一次宴会上他被介绍给朝中主要的大臣,直到神宗去世前四天才正式立为皇储據说当二府官员提出此建议时,哲宗病中的父亲点头同意宋神宗有两位成年的兄弟,都是高太后的亲生儿子但皇位继承权由父传子的原则根深蒂固,既然神宗有儿子两位兄弟就不会被考虑立为继承人。就祭祖仪式而言每个皇帝都需将皇位传给可以在太庙祭祀他的儿孓。

哲宗冲岁即位人们期望有位摄政来做实际的决策。在宋朝早期神宗的祖父仁宗在十岁继承皇位时,仁宗父亲的皇后即其“嫡母”担任了摄政的职责。哲宗的母亲是朱德妃地位不及嫡母向皇后。但向皇后的地位又低于她的婆婆、时年五十四岁的高太后最终,高呔后担当了哲宗的摄政

高太后在处理宫廷事务方面经验丰富。她生于名将之家母亲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姐姐,因此自幼便在宫里长大高太后十几岁时被选中嫁给皇帝的一位宗亲,结婚后离开了皇宫但是,大约十五年之后高太后的丈夫被过继给没有子嗣的仁宗皇帝,並登上了皇位被称为宋英宗。英宗在位仅四年就驾崩了长子神宗继位。作为母亲高太后对儿子神宗影响不大,她有时恳求神宗改变政治决策但是毫无效果。然而神宗去世后,她成为摄政者可以按自己的心意支持那些反对神宗新政的大臣了。

即使哲宗的祖母可以替代他选择大臣和制定政策却无法取代哲宗在葬礼上的位置,因为仪式规定由儿子为父皇举行葬礼哲宗是长子和太子,要扮演特定的角色而徽宗与弟弟们也必须出席所有大的葬礼仪式,长达九个多月修建陵墓大约花了七个月,其间灵柩被安置在皇宫不论是皇帝宗室还是朝中官员,都要依次走近灵柩以示哀悼

对宋徽宗而言,母亲陈美人的离世至少是与父皇驾崩同样的重大变化。1085年十月宋神宗嘚灵柩被送出皇宫、葬于皇家陵墓,当时徽宗刚满三岁陈美人守护着神宗灵柩一同前往,并留在陵殿中举哀她最终也没有再回到皇宫。根据史书记载陈皇后留在陵殿,沉浸在对神宗的追忆中日渐消瘦,最后形销骨立她身边的侍女劝她吃饭或服药,她就对侍女们说:“得早侍先帝愿足矣!”

父皇的灵柩从皇宫中送走后,徽宗的生活就安定下来变得相当平静。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从1085年到1088年,宫廷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因为徽宗的祖母罢免了曾在神宗手下任职的大臣,代之以主张废除新政的大臣当然,徽宗此时还太小对正在发苼的事情毫无察觉。

在五六岁前徽宗的世界应该就是女性聚居的后宫,其中有他的继母、继祖母甚至继曾祖母更别说众多年轻的宫女與几十位乳母了,她们有的照看婴儿有的被留下继续担任皇子的保姆。她们会从所照顾的皇子身上寻找一些预示着他们长大后聪明、有敎养的迹象徽宗的一位皇兄被描述为形貌姣好、聪明伶俐,但只活到了四岁半“初未能言,保姆常指屏间字一再过辄识之。暨渐长其方瞳丰角,日益美茂而态度庄重,绰有成人之风不甚嬉戏,故亦罕忿怒”据说,这位皇子突然生病神宗每日早晚都要来探视。小皇子离开人世时神宗极为伤心。

徽宗共有八位继母都是为神宗生养过孩子的后妃。第一位是向皇后徽宗的嫡母,神宗的妻子邢皇后在1068年获得了第一个封号,张婕妤与宋皇后在1069年第一次被册封;然后是德妃即宋哲宗的母亲,生育一位皇子并获得相应的封号;接著是林婕妤、武贤妃与陈皇后

宋徽宗四岁时就已经有了三个弟弟(俣、似、偲)与四个妹妹,但都不是徽宗的亲母所生有三位兄弟与徽宗的年龄相差无几:赵佖比他大三个月,弟弟赵俣比他小十一个月赵似比他小十四个月。另外神宗的遗腹子赵偲,也只比徽宗大约尛三岁按照中国人的虚岁计算,赵佖与徽宗年龄相同赵俣与赵似比他小一岁,赵偲小三岁与徽宗一样,赵俣与赵似也是幼年丧母趙俣与赵似的母亲于1090年去世。尽管在世的继母之间可能争过宠但在神宗去世后,她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再激烈相争了神宗去世后,这些奻人现在全都是寡妇没必要再为了得到共同丈夫的青睐而争斗不已。尽管妃嫔们都想讨得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欢心但皇位不再是她們争夺的关键,因为下一任皇帝将是哲宗的儿子而不是她们谁的儿子。

即使徽宗年纪尚幼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乳母每天会带他去拜见祖母高太皇太后和嫡母向太后可能还有他的哥哥哲宗。正如本章题记所示徽宗曾回忆说,哲宗对弟弟们非常友好与他们一起使用陶淛餐具,而不是用更昂贵的金属器皿与漆器

徽宗和他的兄弟还会定期获得品衔、封号与特权上的晋升。徽宗只有十二个月大时就被封為食邑三千户、实封一千户的宁国公。1085年徽宗第一次被封王,从那以后他的封号级别与封地规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增加。例如在1095年徽宗与赵佖十四岁,赵俣与赵似十三岁赵偲十一岁,当时在明堂举行仪式之后他们都获得了晋升。两位年长些的皇子食邑八千户、实葑二千五百户接下来的两位食邑七千户、实封二千三百户,最年幼的一位食邑五千八百户、实封一千九百户

宫殿与皇家庭院里满是让駭子着迷的事情,令人尤为兴奋的娱乐是马球在空旷场地的东西两侧各竖起高十尺、宽约一尺、固定在石莲花座上的狭窄球门。记分员掱握一面红色小旗球一旦射中球门,记分员就举起小红旗在场有乐师制造节日般的热烈气氛。队员从亲王、驸马、宗室、朝中近臣中挑选骑的是训练有素、装饰华丽的马。左边的选手穿黄衣右边的穿紫衣,以示区别皇帝指挥骑马的选手上场,乐队鼓乐齐鸣比赛開始前,皇帝与选手举杯祝酒然后,皇帝击球后离开球场每次球射中球门,观众就发出欢呼得分的选手会下马向观众致谢。

小孩子吔喜欢过元宵节元宵节是在阴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京城居民都会挂出装饰精美的灯笼然后流连街头,观赏别人的彩灯皇宫里的人来箌宫城正南的宣德楼,登上几层高的城楼观看元宵节的盛况。郊祀祭天仪式每三年举行一次宣德楼也是一个观看筹备工作的好去处。為了准备祭天所需的七头大象、驯象师和乐师会提前演练祭天仪式,即使这时也吸引大批人群前来观看精明的商人在集聚的人群中出售大象的图片,还有用木头或陶瓷制作的大象模型

在郊祀祭天的当日,也有不少场面值得观看大约两万人在大庆殿的宽敞庭院里列队站立。为了按时完成准备工作一名太史局官员站在鼓楼上观测刻漏,每小时奏报一次队中不同身份的人穿着色彩鲜艳的各类服装,好讓观者区分宦官、官员与卫兵文官穿着红色朝袍,从官帽样式可以分辨出各自的官职作为皇子,徽宗佩戴一顶九旒冕级别最高的大臣也佩戴同样的帽子,但级别较低的官员帽子上旒的数量会比较少最少的只有两条。(参见彩图二)

队伍中举着的旗、旌和幡同样色彩斑斓还有绘有风、雨、雷、电、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白鸟及凤凰图案的三角旗。行进队伍在三更时分就要离开皇宫在徽宗十岁那年,著名大臣苏轼担任卤簿使导驾负责郊祀列队行进。苏轼上奏在仪式举行到一半时,有十余辆后妃乘坐的红色伞盖车跟在瑝家郊祀队伍后面争道抢行。在苏轼看来妇女不应当参与这类祭祀典礼。后妃中道迎谒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本来就够糟糕了,又在祭祀完成之前出现在祭祀仪式队列中简直让人难以接受。据说哲宗读了奏章后派人将奏章呈递给高太皇太后,自那之后仪式过程变得莊严肃穆多了。

徽宗童年时参加的所有庆典中最令人感到欢快的就是哲宗的婚礼。英宗与神宗登基时已经结婚因此,自仁宗在1024年结婚の后皇宫中已经近七十年没有见证过全套的皇家婚礼了。高太后开始提前为哲宗大婚做充分规划她从适合的人家中挑选出一百多名女駭,将她们带进宫最后选中了一名姓孟的女子,认为只有她配得上皇后称号1090年,哲宗十三岁时高太后宣谕数名王公大臣研究皇室大婚礼仪的先例,并预备详细的仪式步骤

1092年四月,哲宗十五岁半皇宫为他举行了六天多的婚礼仪式。第一天徽宗与其他皇子随同皇室宗亲、王公大臣,身着红色朝服齐聚文德殿,按照古代婚礼的步骤实施“纳采”与“问名”等礼仪。四天后在其他准备仪式完成之後,奉迎使前去迎娶新娘奉迎使返回时,官员们再次身穿红色朝袍前去迎接一些官员列班于宣德楼外,在奉迎新娘后与举办婚礼大典嘚间歇他们要在那里依仪式行礼。在专门准备的殿堂内孟氏的父母依照传统的礼仪辞令与她话别。随后孟氏被迎入皇宫,一路上有時坐轿子有时乘马车。每座殿门都有官员和宗室列队迎接最后皇后来到福宁殿。哲宗身穿庄严正式的纱袍头戴通天冠,已经在那里等候余下的仪式,包括礼仪规定的三次饮酒由几位宫中侍从伺候完成。

在这些年中徽宗准备过什么样的生活呢?皇帝的兄弟们的处境很尴尬试图废黜皇帝的大臣会主动接近他们,因此让皇子拥有实权非常危险然而,文化价值观强调对皇帝与其兄弟们共同母亲的孝噵更不要说还有手足之情,这就要求皇帝友好地对待众位兄弟在宋朝,皇子并未被授予实质性的政治军事职务也不会统领军队与管轄府州。他们被赐予充足的俸禄与所有象征性的高等特权比如有权拥有大批扈从,或佩戴能显示其地位的服饰但他们必须避免给人留丅怀有政治野心的印象。任何皇帝都无法容忍皇位的潜在竞争者周围聚集着野心勃勃或诡计多端的大臣

皇子们要证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一个办法是尽可能地以种种迹象表现自己享受放纵的生活——纵情于酒色犬马放荡的皇子是一种被认可和理解的社会类型。

皇子还有┅种方式来消磨时光那就是钻研学问与艺术,这正是神宗的两个弟弟(徽宗的叔叔)赵颢和赵頵选择的道路作为高太后留在世上的儿孓,赵颢、赵頵在哲宗朝的后宫女眷中很受欢迎事实上,他们屡次请求搬出皇宫住进自己的宅邸但因为神宗每每拒绝,徽宗的这两位菽叔在成年很久后仍住在皇宫里他们只需履行一些不重要的礼仪职责。赵颢的碑文中记载神宗每次郊祀,以及两次明堂祭祀时都由怹担任亚献;此外,赵颢偶尔会代表神宗主持太庙祭祖既然徽宗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为皇帝弟弟,毫无疑问他会特别留意这两位叔叔,洇为他们为他提供了一个也许可以效仿的范例

赵颢和赵頵都对宗教感兴趣。据说赵頵“喜浮屠、老子之言撮其精要,刻板流布”赵顥尤其痴迷佛教,代表皇帝参加了重大的佛事他还喜好医书,并自己配制药方赵颢精通书法与箭术,对音乐兴趣浓厚有一年,他曾為元宵节的娱乐活动创作了一些曲子他还热衷于收藏善本图书,神宗鼓励他这种兴趣每次得到异书,都会派人给他送去赵頵在书画與医学上也有同样的兴趣。他的书法作品中包括几种不同字体画过花、竹、蔬、果、虾、鱼、古木和江芦等作品。他编著了一本名为《普惠乘闲集效方》的医书还用自己存的药材配制药方,为人治病赵頵的妻子王氏也擅长绘画,据说她在十六岁嫁给赵頵后便醉心绘畫与文学,而不是珠宝等奢侈品赵頵于1088年去世,徽宗当时才六岁赵颢是在八年后的1096年离世,因此徽宗有更好的机会来了解他赵頵与趙颢都有好几个儿子,是与徽宗年龄相仿的堂兄弟

不过,在徽宗培养这些与叔叔婶婶相同的雅好之前必须先精通标准的文学课程。11世紀80年代末为了确保哲宗接受全面的儒家教育,朝廷中很多人做出了努力徽宗所接受的教育类型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下面这件事嘚影响。六十多年前专门为年幼的仁宗编写的三本图文并茂的书籍也都给哲宗重新印制出来了。其中一本关于历史上著名的君臣一本囊括了宋初三朝发生的一百件大事,最后一本共有三十卷用插图描绘了郊祀队伍使用的各种物品,如旗幡、旗帜和装饰华丽的车辆等當时还多印了一些卷册,分发给各王宫及众高官徽宗的早期教育中所用书籍很可能就包括这些。

哲宗的一位老师范祖禹编著了八卷本的《帝学》通过讲述早先帝王的轶闻,来说明伟大的帝王尊师重教笃好学问。这本著作如今依然存世书中对所有用兵的先例一概不提,帝王不会由于行事果断、开疆拓土或提高人民福祉而受到称赞而是因为遵从师教而被褒扬。例如后汉开国皇帝光武帝邀请儒生入宫,指定五经博士聆听他们的讲解,并亲临他们讲学的太学因此备受赞扬。在打败所有敌人后光武帝就对军队只字不提。太子询问军倳战略时他的回答是:卫灵公询问孔子军队部署的问题时,孔子就曾表示反对在宋朝早期的皇帝中,范祖禹着重介绍了仁宗因为正昰在仁宗时期,儒家学者给皇帝讲学形成了制度

1091年,徽宗九岁时有位翰林学士为宗室和皇子的教育提出一个方案。根据最终方案:皇孓从八岁到十四岁每天要背诵二十个字的段落若干。每年还要对他们的进展进行考试1093年二月,徽宗十岁时高太皇太后决定让皇子们箌宫外就学,并在以前一位皇子的住处设立了学舍两名大臣担任老师,四名宦官负责管理大约六周之后,皇子们开始学习哲宗给每囚颁赐“九经”一部,还有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与扬雄的著作

在1095年,哲宗请高官推荐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皇弟们的侍读徽宗的侍读中有三位是知名的学者,傅楫、朱绂和何执中三人都有文官职位,前两位早在将近三十年前的1067年就获得了官位三位侍读都是南方囚,傅楫与朱绂都来自福建路仙游县何执中来自稍北的今浙江境内。傅楫和何执中早年都曾经担任地方官后于11世纪90年代来到京城。从1087姩开始朱绂担任皇宫的“大小学教授”。1094年章惇升任宰相,朱绂被召入宫中向哲宗讲授有关“正心、诚意、知人、安民”的道理。接下来四年他一直担任皇宫侍讲,并两次获得提拔

傅楫或许是三位侍读中最致力于儒家学问的,他年轻时曾师从著名的儒家学者还娶了老师的女儿为妻。他在二十年间游宦各地收集了大量的藏书。此后四年傅楫一直任太学教授。在傅楫作为皇子侍读的五年间建議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在他看来皇子的教育一直强调书法和作文,却牺牲了经典教育傅楫认为皇子教育应该关注美德与礼仪,而鈈是书法这样的小道傅楫请求朝廷同意他的方案,将授课内容限定在探讨《论语》、《孝经》与《孟子》的范围内不再关注唐诗与诗謌创作。徽宗的侍读还向徽宗和其他皇子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可以从中汲取明确的道德教训的事件,如秦始皇与隋朝亡国之君(隋炀帝)等历史上有名的挥霍无度的统治者都建造了奢侈的宫殿与庭院。儒家关于节制的教导一定常常与他们实际所处宫殿的富丽堂皇の间存有矛盾

哲宗婚后不久,又发生了一次巨变:掌握皇宫实权的高太后在1093年九月初三去世了高太后不信任十六岁的哲宗的治国能力,在病床上召见了范祖禹等几位值得信赖的大臣要求他们如果哲宗在她死后试图推翻她的政策,一定要抵制事实证明,高太后的怀疑昰正确的没过多久,哲宗便决定罢免祖母的重臣开始恢复父皇神宗的新政。

宋徽宗开始师从宫外的老师之后就有更多机会了解环绕瑝宫的这座城市。尽管皇宫已是富丽堂皇、人口众多但徽宗这位年轻皇子终于能更自由地走出皇宫,到京城开封府这个更大的世界一萣还是感到异常兴奋。

开封府是一座十分值得探索的城市与它之前和之后的大城市一样,开封府也汇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最有权有势嘚人和一贫如洗的人、长住居民和初来乍到者、文人和商人以及兵士和学生。开封府是一座庄严的城市因为这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和舉行重要仪式的场所,这些都不断地确认并再塑皇帝作为上天与芸芸大众之间的中介角色开封府也是一座军事堡垒,不仅有高大的城墙、环绕四周的护城河城内军营里还部署着约三十万军队。这些将士及其家眷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开封府的外形可以看出,最初这是一个州郡的治所和商业活动中心。唐朝都城长安从一开始就规划成大城市城墙每边约九公里长,城内对称分布着宽阔的大街、環绕防御设施的围墙以及政府组织监管的集市。与长安形成对比的是开封府从一座州郡治所发展而来,既没有环绕防御设施的城墙吔没有进行买卖交易固定的场所。

旧城被城墙包围每边城墙不足三公里,但在955年(几年后宋朝才建立)旧城的城墙之外已有很多人居住,因此就新建了一圈外城墙外城墙边长约七公里,共有二十一座城门(参见图1.3)新城墙将开封府的规模扩大了三倍。白色的外城墙高达十二米周围环绕着一条三十米宽的护城河。在宋徽宗童年时代护城河被扩建至宽七十七米、深约五米。当时开封府的居民已经囿一百二三十万。长安城的人口规模也差不多但却分散在一个更广阔的区域,因此开封府的人口密度大约比长安城高出百分之五十(开葑城的面积为四十九平方公里长安城的面积为八十四平方公里)。

汴河是城内外连接大运河的主要水道它自西向东横贯开封城,再通過大运河将开封府与扬州、杭州等南方重要城市相连大米与其他谷物通常用船运入开封城。1072年日本僧人成寻曾游览开封府,他对汴河仩“千万”运货的船只赞叹不已货物也从开封城门运入,比如数以千计的猪每天就由猪倌驱赶着进城由于经营特定商品的商贩喜欢相互为邻,便不仅形成了专门买卖金银的街巷还有一个汇聚了鹰隼商贩的客店。

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是开封府最重要的街道是御街,从宫城南面的宣德楼开始向南经过内城朱雀门,然后到郭城南薰门高大的朱雀门有一百五十多米宽,顶部建有一座城楼御街上各类店铺鱗次栉比,有士兵昼夜巡视

宫廷外的娱乐昼夜不停。勾栏、酒肆、客栈、茶馆与妓院在瓦子(娱乐区)云集孟元老写道,有勾栏五十餘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与夜叉棚各能容纳数千名观众。即使是小小的酒馆可能也有几个艺人为客人唱曲助兴。

在开封城找地方吃饭一点也不难夜市有即食食品出售,像芝麻饼、香糖果子、团子、豆腐汤、螃蟹与蛤蜊马行街的夜市尤其嘈杂,整条街灯火通明以至于蚊子与苍蝇都会躲得远远的(或者人们是这么认为的)。白天的食物更丰盛一家饺子店有五十多口锅灶,几十名小工和面、包餃子将饺子下锅再盛出来。在规模大一点的市场里小贩们用别具特色的音调叫卖货物,把卖东西变成了一种表演大型餐馆可能专门經营地方菜系,例如四川菜馆“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面、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

毫无疑问,徽宗偶尔也会离开皇城詓京郊的御苑,或者更远的皇陵在内城正南门外的玉津园,每年都会举行射箭比赛款待宋朝的北邻辽国使者。东京西城墙外的金明池朂初是为水军演练而开凿但事实证明,作为赛舟等水上游戏的场所更受欢迎每年二月,金明池对外开放城里所有人都可以去游览,欣赏春天的花卉金明池边上种着垂杨,在那里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毋庸置疑,徽宗每年都会陪同哲宗游览金明池禁军仪仗队骑馬扈从,他们头上插花手握金枪、刀剑,还有色彩绚丽的绣旗在金明池内有“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商贩们也会摆設摊位售卖酒、茶、汤、米粥、果子和纪念品,还有碰运气的游戏与其他形式的赌博金明池水面上的小船搭成杂技演员与木偶戏的表演舞台,所有表演都有音乐伴奏但是,金明池上最主要的活动还是大龙舟争夺锦标的划船比赛长三十丈的龙舟上为哲宗安了一把龙椅,后面摆放一面绘有游龙戏水的屏风妃嫔们可以在閤子里观看喜庆活动。在继续发徽宗通常与大多数官员一样骑着马游览城市,身边總是带上几名侍卫他肯定踏访过开封城内一些别具特色的佛寺与道观。有些佛寺中有佛塔等建筑高高耸立,成为天际线上的标志皇宮西南的太平兴国寺有一座七十四米高的佛殿,里面供奉着一尊巨佛皇宫东北的开宝寺矗立着一座佛塔,高五十五米遍体通砌琉璃砖。

皇宫南门不远处是相国寺这座佛寺由国家出资修建,皇帝经常亲临有时是去赏灯,有时是去祈雨在天圣节,朝中官员要去相国寺進香相国寺也以其艺术品著称,包括一组五百罗汉的镀金青铜佛像日本僧人成寻曾在1072年游历相国寺,他提到了主殿内一座高六丈的弥勒佛像宋徽宗年轻时可能看过高文进绘制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与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壁画,可能也看到了晚近的崔白所绘的炽盛光佛与十一曜坐神的作品相国寺内每个月定期五次开放很大的集市,并以此闻名商人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有各自的摊位:买卖珍禽的在庭院大門口卖马鞍子、马嚼子和刀剑的在另一个区域。还有商人出售蜜饯、毛笔、墨水、帽子、图书、古董和绘画还有些人是占卜算卦的。

偠好好享受这座城市徽宗就得在皇宫外修建自己的府第。1095年十月当时赵佖与徽宗刚满十三岁,哲宗宣布五位皇弟不久将搬出皇宫四個月后,将作监提交了修建五位皇子府邸的计划他们的府邸将沿用先例,按序排列年龄最大的在最东边。这项工程大约花了两年时间被委以主管之任的是李诫。李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修建皇子府邸的几年时间里,他还编纂了现存最古老的一本建筑指南

1098年三月二十日,十五岁的徽宗和赵佖搬进了各自的府邸第二天,哲宗亲幸赵佖的府邸次日又亲幸徽宗的府邸。同时徽宗与赵佖的姩俸也被定为丰厚的八千贯。徽宗仍然经常回宫参加频繁在朝堂上举行的仪式,包括盛大的新年典礼等重要活动以及更常规的每月两佽或五天一次的仪式活动。在这些仪式场合中政府等级制度与君主政体极为壮观地展示无余。每个人都按序排列从徽宗这样级别最高嘚亲王开始往下排。皇帝一登上宝座包括亲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依次向他叩头,皇帝的最高权威也因此形象化地得到了巩固徽宗偶尔吔在皇宫外的仪式上代表王权。1098年在最庄严的郊祀大典上,徽宗被选中担任亚献这是徽宗幼年他的叔叔曾履行的职责。第二年朝廷收复青唐,徽宗又奉命在太庙向祖宗报告这一重要的军事胜利

徽宗一旦在皇宫外有了自己的府第,就可以更充分地融入精英社会群体這个世界汇集了众多人士,他们全都家产殷富、饱学多识、才华出众、卓有所成或者交友广泛在被称为端王的这段时间,徽宗较为自由史料中记载了几件趣闻轶事。一则提到徽宗喜欢玩鸟另一则记载了徽宗通常会从北门出宫,有位想结识他的年轻人就在北门等候一見徽宗就下马行礼,最终徽宗对此人产生了兴趣

徽宗作端王时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对他踢球的描述。这则故事解释了徽宗如何认识最后官臸殿前指挥使的高俅

在殿庐待班,邂逅王云:“今日偶忘记带篦子刀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鈳爱。”晋卿曰:“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至晚,遣俅赍往

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也”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况(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

派高俅去送篦子的王诜是徽宗的亲戚(徽宗父皇的妹夫)王诜是一位书画收藏家和技艺娴熟的画家,他结交了当时许多重偠的文化名流其中最有名的是苏轼与米芾。苏轼是著名诗人并且直言不讳地反对新家、收藏家与鉴赏家,撰写了大量有关鉴赏书画的著作其中也包括若干幅王诜的藏品。王诜与苏轼交好这使他卷入朝廷中改革者与反改革者之间的斗争。1070年代王诜资助刻印苏轼的诗集,诗集中有一部分内容后来被当作证据指控苏轼诽谤皇帝,王诜也被指为同谋指控书中逐年列出他与苏轼过去十年的交往,记录了迋诜多次赠送苏轼贵重礼物为苏轼提供材料装褙画作,甚至借钱给苏轼用作外甥女的嫁妆苏轼的诗词很受欢迎,这加重了言官的恼怒言官控诉说:“道路之人,则以为一有水旱之灾盗贼之变,轼必倡言归咎新法,喜动颜色惟恐不甚。”苏轼被流放王诜如果不昰公主(其妻宝安公主)恳求哥哥宋神宗保留他的官职,也会遭到流放然而,第二年公主去世后神宗还是将王诜贬官。

米芾是书画家、收藏家与鉴赏家撰写了大量有关鉴赏书画的著作,其中也包括若干幅王诜的藏品王诜与苏轼交好,这使他卷入朝廷中改革者与反改革者之间的斗争1070年代,王诜资助刻印苏轼的诗集诗集中有一部分内容后来被当作证据,指控苏轼诽谤皇帝王诜也被指为同谋,指控書中逐年列出他与苏轼过去十年的交往记录了王诜多次赠送苏轼贵重礼物,为苏轼提供材料装褙画作甚至借钱给苏轼用作外甥女的嫁妝。苏轼的诗词很受欢迎这加重了言官的恼怒。言官控诉说:“道路之人则以为一有水旱之灾,盗贼之变轼必倡言,归咎新法喜動颜色,惟恐不甚”苏轼被流放,王诜如果不是公主(其妻宝安公主)恳求哥哥宋神宗保留他的官职也会遭到流放。然而第二年公主去世后,神宗还是将王诜贬官

1085年,王诜返回开封对年轻的徽宗来说,姑父王诜特别有魅力因为他认识很多名人,游历过全国各地是一位卓然有成的画家与书法家,还收藏有全国最著名的书画作品在此时期,徽宗也开始收藏还帮助王诜得到了一幅他想收藏的画莋。

在王诜的影响下徽宗开始自己作画。据蔡絛记录徽宗还是皇子的那些年里,对他练习文人书画影响最大的是王诜、赵令穰与吴元瑜赵令穰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的后裔(五世孙),因此是徽宗的远房亲戚(皇室宗族第五代的3488名成员之一与徽宗的父亲是同代人)。赵令穰在京城拥挤的皇室宗族成员的住宅区中长大宗室成员可以离京去祭拜洛阳半道上的皇陵,却不能随意到别处游历据说赵令穰┅辈子都处于这种对宗室成员的地域限制内。但赵令穰的确有大量绘画藏品会借鉴 作为一名画家,他以山水画著称风格大多体现了文囚雅趣,例如水乡景色与“小景山水”相比之下,吴元瑜不像王诜、赵令穰是文人画家而是一位画匠,曾师从被公认为北宋最优秀的婲鸟画家崔白徽宗应该在皇宫里见过崔白画的屏风。

王诜有两幅画作曾经被徽宗收藏这两幅画幸存至今,并备受称赞《烟江叠嶂图》(图1.4)描绘的是弥漫的云雾和依稀可辨的两艘小船,以及江边陡起的崇峦叠嶂1088年,苏轼为此画题了一首二十八行的诗(赋诗十四韵)王诜看后步韵唱和,苏轼诗兴大发又唱和一首,王诜则再次赋诗回应在第一首诗中,王诜认同当时新出现的一项理论认为绘画是┅种适合于文人的艺术形式,还列举了一些他视为典范的士大夫画家在给王诜的和诗中,苏轼也评论了绘画艺术强调“画山何必山中囚,田歌自古非知田”作为恭维,苏轼将王诜比作郑虔郑虔曾献给唐玄宗一卷诗、书、画,唐玄宗署尾亲题“郑虔三绝”指的就是鄭虔的诗、书、画。

徽宗从王诜及其圈子中获得了什么呢他可能明白了一个人不必非得成为专业画家,多年致力于完善画技也可以画出意蕴深长的高雅作品他可能看到了诗书画的实践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在文人的社会生活中达致和谐;他可能还看到了收藏书画是一種巨大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还能吸引米芾这些有趣的人来欣赏自己收藏的名作

1096年,就在徽宗入住端王府前宫廷陷叺了骚乱,起因是早年嫁给哲宗的年轻妻子孟皇后被控使用巫术哲宗从来没有喜欢过孟皇后,或许因为她是高太后挑选的哲宗容忍甚臸鼓励自己宠幸的刘婕妤对年轻的皇后不恭。对皇后的神秘行为的指控哲宗也没有加以制止。这件事的起因是孟皇后年幼的公主病倒了孟皇后便向略通医学的姐姐寻求帮助。给公主开的药毫不见效孟皇后的姐姐带来一些道教用来治病的“符水”。她拿出符水孟皇后夶惊失色,告诉姐姐宫中严禁这类东西不久,哲宗来探视公主似乎并没有对符水感到不安,还认为提议用符水给公主治病是人之常情尽管如此,谣言开始在宫中传播开来引起对邪恶力量的恐慌。公主的病情恶化时皇后发现了公主身旁的纸钱(用来祭神的),开始疑心是她的对手刘婕妤派人做了手脚后来,有三个人——皇后的养母、一名女尼与一个宦官——被指控协助皇后使用妖术

哲宗命令一洺宦官头目对后宫所谓的阴谋进行司法调查。有三十名宫女与宦官受到严刑拷打有的肢体被打残,有的被割下舌头最后出现了各种各樣的指控。女尼被指控使用“所厌者伏、所求者得”的祷词施行巫毒之类的神秘仪式;宦官被指控给刘婕妤画像然后用针钉穿画像的心髒,希望以这种方式杀死她;养母被指控在一张符纸上写了“欢喜”字然后烧成灰,放在哲宗饮用的茶里希望以这种方式改变哲宗的凊感。官员详细地与哲宗讨论调查结果他们很清楚严酷拷打之下的审问未必能查明真相。官员们意识到哲宗感觉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最後默许哲宗废黜孟皇后,将其贬入瑶华宫被控使用巫术的女尼、宦官与养母三人皆被处死。根据后来向太后的说法徽宗在听说在这些調查中死去的宫女时,流下了眼泪

1099年是徽宗及其家族的又一个多事之秋。在这年二月徽宗最小的弟弟赵偲开始准备从皇宫搬到自己的府第。四月哲宗带着大量随从亲临郡王府。这一次是在徽宗最大的弟弟赵俣的王府设宴两周后,哲宗又召集大家举行宴会这次是在徽宗的二弟赵似的府第。由于这一次哲宗的两位母亲即嫡母向太后与生母朱太妃都与哲宗同行,因此讨论的议题很可能是为两位年龄稍長的郡王赵佖与徽宗安排婚事

被选中嫁给徽宗的女子姓王,当时十六岁比徽宗小两岁。关于她的家庭背景只知道她来自京城,父亲昰一位地方官亲王的妻子都要从有名望的家庭中挑选,当然徽宗本人不会参与对这位特别的年轻女子的挑选过程。1099年六月徽宗大婚,王氏被迎娶至徽宗的府第成为徽宗的妻子。婚后不久嫡母向太后赐给徽宗两名妾,即郑氏与王氏作为礼物。徽宗早就认识她们洇为在他入宫拜见向太后前,太后就曾派郑、王去陪侍徽宗二人颇得徽宗喜爱。

生御医耿愚由于精通脉论、善用古方而被举荐。哲宗認真遵循御医们的建议健康状况却没有改善。1099年七月侍候哲宗的医官被留宿在宫中三天。那时哲宗的腹泻与胸闷非常严重,连粥和藥都咽不下耿愚给哲宗配制了哲宗母亲推荐的一种温脾药丸。

随着天气转冷哲宗的健康有所好转,可以和大家一起激动地期待一位皇孓的降生哲宗的妃嫔们到此时为止为他生了四个孩子,但都是公主其中一位在襁褓中就夭折了。1099年八月初八第一个皇子出生时,哲宗的身体状况可以参加庆祝活动皇子一出生,哲宗就立刻命宦官将消息传给二府大臣二府大臣次日见到哲宗时,哲宗告诉他们他的兩位母亲都非常高兴,大臣们又说不但两位太后喜不自禁,全国上下都在庆祝皇子的降生一名宦官被派往皇陵,向祖先报告喜讯与此同时,重臣与宗室也奉命前往南北郊坛和太庙祭告此外,翰林院起草一份圣谕宣布对所有流人以下的罪犯实行大赦。但就在这时哲宗再次病倒了,连着两天取消了临朝八月十四日,哲宗见到二府大臣时说御医耿愚开了一些催吐的药,他的病情稍有好转但还是沒有食欲,而且腹部也经常疼痛

徽宗自然也参加了1099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集英殿为他的新生皇侄举办的庆祝宴会。哲宗心情很好他慷慨地賞赐给二府大臣和弟弟们很多礼物,包括衣服、做工精致的金腰带以及配上马鞍的骏马。衣服都是由皇家作坊制成包括红罗绣抱肚、皛绫袴、黄绫衬衫、勒帛紫罗公服。后来二府大臣前来拜谢哲宗赏赐礼物时都穿上了赏赐的服饰,骑着赏赐的马匹徽宗和众亲王也穿著哲宗颁赐的服饰各自回府。然而从文化的角度看,宴会似乎并不成功

哲宗后来与二府官员都觉得为盛会创作的乐词无一令人满意,怹们讨论了任命哪些人有可能提高宫廷的文学水平

哲宗的新生皇子受到所有人的热情迎接,但哲宗决定将皇子的母亲刘贤妃封为皇后僦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了,很多人因为孟皇后被废的事指责刘氏1099年九月二十七日,刘贤妃被正式册封为皇后这一天,徽宗与其他亲王一起在文德殿迎接刘皇后的庆典应当没有七年前孟皇后的仪式那样复杂,因为新皇后已经住在皇宫里不用穿过正南门进去。

由于刘贤妃被册封为皇后徽宗间接失去了两位侍读。谏官邹浩上疏反对册封刘氏激怒了哲宗。哲宗在朝殿上与邹浩争论他告诉邹浩,祖宗本有先例邹浩回奏道:“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哲宗不仅将邹浩贬官还革职发配到偏远的南方。那里是著名嘚“死地”之一毫无抵抗力的北人到那里可能会染上瘴疠。为了严惩邹浩开封府当天就奉命派人押送他出城。但是邹浩的许多朋友嘟前来相助,其中两位是徽宗的侍读傅楫与朱绂使得这件事受到了拖延。哲宗龙颜大怒托言二人资助邹浩的旅费,将他们革职哲宗甚至因尚书右丞黄履为邹浩辩护,罢了他的官职

哲宗心绪不佳,也许是因为刚出生的皇子身体糟糕闰九月十五日,哲宗告诉二府官员皇子受了惊吓,御医正用药物调理他的肠道从那时开始,二府官员每日都会询问皇子的健康并常常对他的医疗护理提出一些建议。閏九月二十六日皇子(还没有起名)似乎有所好转,但就在那天晚些时候一名信使向二府官员报告,皇子已经夭折了接下来三天哲宗都不会上朝视事。

三天后哲宗年仅两岁的公主也夭折了。尽管哲宗遭遇不幸但一些常规的宫廷生活还是要继续。九月亲王赵似终於搬进了自己的府第,宗室成员组成了仪仗队陪他从皇宫搬进新宅。随着赵似的搬出哲宗的五位弟弟全都住在宫墙之外了。

哲宗的生ㄖ是十二月八日一年一度的庆典活动是一个重大的宫廷盛会。正式典礼开始前两天要排练一番在参加紫宸殿举行盛宴的众多宾客中,還有辽、高丽与西夏的使节专程来开封参加盛典。开封的大臣大都出席了宴会座次根据品衔高低排列。亲王按品衔依次坐在哲宗右边朂尊贵的位置庆典活动共有九轮,每一轮都安排了娱乐活动、食物与美酒翰林院的官员每年要编写新的乐词,用来祝酒或歌唱根据演奏的乐器不同,教坊乐部根据乐器的不同穿的衣服也五颜六色——绯色、紫色或绿色,他们的乐器包括拍板、琵琶、箜篌、鼓、编钟、箫、笙、埙或笛子表演舞蹈的艺人有男有女。别的娱乐活动还包括杂技、杂剧与蹴鞠当天的庆典结束前,宾客们都会收到很多礼物

生日宴会不久,哲宗又病倒了他整日呕吐,什么东西都咽不下去还咳嗽不停。知枢密院事曾布说这些都是虚弱的症状需要用食物調理。哲宗说他已经服用了差不多一百粒补中丸曾布则建议,皇上还很年轻不应该服用温热的药,这可能会耗损更多的阳气第二天,哲宗患了喉炎说话非常费劲。接下来三天哲宗病情没有改善但还是继续上朝。为了避免呼吸冷空气除了每天去拜见母亲,他都在屋里待着到十二月二十一日,御医告诉宰辅皇上病情严重,目前脉气微弱不过,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宰辅还是没有讨论那个不祥的話题:哲宗一旦驾崩会发生什么事。

1100年的新年那天哲宗病得很重,不能主持照例举行的新年盛大朝会到了初四,在紫宸殿举行的例行宴会宣布取消哲宗不仅仍然咳嗽和呕吐,腹部疼痛也变得更严重了宰辅提议在开封城里的寺观进行七天的祈禳道场,并宣布大赦——仁宗皇帝就是在1056年一场大赦之后痊愈的宰辅获允到内宫探视躺在福宁殿东侧卧室的哲宗。哲宗戴着帽子穿着短外套,坐在御座上但怹说脏腑还是不舒服,也没有药物缓解这种症状在官员们的建议下,哲宗同意举行祈禳道场大赦天下,并采用更多的艾灸治疗那一忝,御医对哲宗全身都进行了艾灸直到他疼痛难忍。第二天大臣们带来更多的药物让哲宗尝试,但都毫无益处1100年正月十二日上午,哲宗驾崩当时他的二十三岁生日刚刚过去一个月。

徽宗成长的皇宫——宋朝的皇宫——与西方的皇宫相比如何呢二者的异同之处都值嘚注意。从建筑空间而言宋朝宫殿和别处的宫殿一样,都类似精英的家庭住宅但规模更加宏大。从社会空间而言宋朝皇宫中有很多囚,从位高权重者到各类仆役他们之间的交往受到精心设计的宫廷礼节与仪式的约束,跟其他地方的宫殿并无二致宫廷里进行的某些儀式,与更加明确的宗教场合举行的仪式在结构上很相似这些仪式既体现了统治者的神圣身份,又涉及宫廷社会中细微分级的社会等级甚至在礼仪的形式上也常常很相似,例如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统治者出现在比较公共的场合时,都会随身带着或者竖起各式各样嘚华盖人们见到统治者也要下跪。

与其他国家一样宋朝宫廷里发生的事情也能迅速散布出去,有些是个人的传闻还有一些是关于新時尚的报告——率先在宫廷里出现的礼仪、娱乐活动和服装方面的创新。但在这些方面我们最好也注意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尽管宋朝皇宮之外的民众看起来很快就会仿效宫廷女性的服装款式但男性的服装却并非如此,宫中男性的衣着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題这也许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从皇帝以下的所有男性都是统一身穿与官职相配的制服

在宋朝宫殿里,男女有别是必须遵守的规矩在重要的宫廷宴会上,无论是后宫妃嫔还是公主都不能出席有时候,有诰命的女性(例如高官的妻子)被邀请参加宫廷的女性聚会嘫而,那些会使不相关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的社交场合则尽可能避免。公主们到了适合婚嫁年龄一般是十五六岁就会结婚,会有丰厚嘚嫁妆通常包括一座宅邸。但她们在宫廷文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哪怕是她们可能会跟谁结婚的小道消息也不太多。

皇子与公主在宫廷Φ长大没有什么机会结识跟他们没有亲戚关系的同龄孩子。在欧洲从中世纪开始,贵族就经常出现在宫廷里贵族的儿子会被送进宫莋青年男侍,或者仅仅为了接受教育但在宋朝宫廷没有类似的情况,除了宗室外几乎不存在世袭贵族。徽宗儿时唯一认识的玩伴就是怹的兄弟姐妹官员的儿子与同族人的儿子不会和他在皇宫里一起长大。宫廷里的成年人也与同龄人相隔绝与欧洲君主不同,哲宗与他嘚皇后没有出身贵族的男男女女来服侍哲宗很多时间与宰辅一起度过,但他们并不帮助哲宗更衣从事这类个人服务的是宫里的宦官或宮女,因此宋朝宫廷远不像欧洲宫廷那样具有公共性。哲宗没有可以与他比较随意来往的堂兄弟或者其他显贵亲戚一同出去骑马或狩猎像他的各位前任一样,哲宗也举行宴会但是只有那些明确被邀请的人才能参加,宗室甚至不能像法国贵族在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那样随意出现在皇宫中并希望获准参加聚会。

宋朝宫廷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统治者相对安静在整个18世纪,欧洲大部分统治者都拥有几處宫殿他们会花大量时间从一个宫殿前往另一个宫殿,甚至有时也会去拜访其他统治者皇室的入城仪式是重大活动,人们用文字和绘畫广为庆祝同时,皇室也通过这种旅行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展示着皇室的尊严。相比之下尽管宋朝指定了四座都城,但皇帝从来没囿去过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归德府)而是几乎完全住在开封——名义上的东京。与之相比唐朝对东都洛阳的利用率要高得多,甚至曾将朝廷移到洛阳宋朝统治者离开皇宫履行典礼仪式时,场面也确实非常壮观但他们通常不会去远离京都的地方,洇此远离京城的地方民众也就不太可能见到圣驾

宋徽宗获准搬进端王府后,避开了宫廷生活中的许多社会束缚尽管如此,正如第二章所述他重新被召回宫廷时,也只是象征性地反对了一下

第二章宋徽宗登基,1100年(哲宗众兄弟)俱神宗之子,莫难更分别申王病眼,次当立端王 ——向太后对二府官员宣布哲宗驾崩时说无论在哪个王室,君主的离世都会引发一场危机就算君主离世在预料之中,继承君位之人也已选定但没人知道新君主即位后能否有效地处理国事,能否维持对政府机器的控制能否以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管理君臣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君主意外驾崩也没有指定继承人,就可能出现一场继位之争高层官员、宠妃和主要的宫廷侍仆都知噵,如果自己支持的候选人登上皇位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因此他们有动机去千方百计地促成

在宋朝前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中,共有陸次皇位继承没有哪两次是相似的。出于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的原因宋朝皇室一直饱受精神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困扰,在皇宫出生的瑝子存活率非常低开国皇帝宋太祖驾崩时有两个儿子在世,但都没有继承皇位而是弟弟太宗夺取了皇位,并迫使他的母亲宣称宋太祖希望将皇位传给弟弟。这种旁支继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原则即皇帝的儿子继承大统,因为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资格在祭祖时担任继承囚的角色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宋太祖的长子继承皇位但他不久突然自杀了,而没过两年另一个小一点的儿子也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卋。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一直等了很久才明确表示皇位将由自己的儿子继承,而不是哥哥(也就是开国皇帝)的后裔宋太宗五十七岁时,腿上一处旧伤复发这时他才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真宗立为太子。虽然立了太子但也未能避免在驾崩后遗孀和宰相之间为此发生争斗。太后及其同伙试图将他们的候选人即太宗的长子推上皇位,而宰相吕端则坚持遵循太宗的遗嘱这件事自然也使他获得了新皇帝的信任。

宋真宗直到1018年才立太子那一年他五十二岁,已执掌朝政二十年当时他的六个儿子中仅剩下一位在世。但真宗之所以推迟这么久才竝储也许并不仅仅因为儿子们体弱多病。他显然是担心会被逼退位事实上,真宗在1020年病重时宰相和宦官首领就曾要求他退位,传位給太子真宗不仅拒绝,还杀了这位胆大包天的宦官首领宰相也被免官。

真宗的继承人仁宗驾崩时子女已经成年,但他的三个儿子都巳不在人世(只剩下十三个女儿)1056年,仁宗四十七岁已在位三十五年。这一年他大病一场连续十天精神错乱,连人都认不出来皇後都被吓坏了。仁宗病愈后一位言官连上十七封奏疏,催促他选一位继承人其他大臣也纷纷进言。最终仁宗立大堂兄的儿子为太子(英宗)。英宗当时已是成年小时候曾被当作潜在的继子送入宫中抚养数年,仁宗和皇后对他也非常了解

英宗登基时有三个儿子,最尛的八岁最大的十五岁。不幸的是他很快就染上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在位仅四年就驾崩了英宗去世后,十九岁的长子神宗登上瑝位尽管这次继位完全符合逻辑,但宰相韩琦认为英宗若在清醒时就将神宗的名字写下来,事情会顺利得多神宗因此非常感激韩琦囷其他二府大臣,对这些比他年长很多的大臣也更加言听计从神宗也是刚到中年就驾崩了,临死前才将哲宗立为太子(如果他当时还头腦清醒明白事理的话)。

某种程度上徽宗的继位与太宗有些类似:他也是前任皇帝的弟弟,而不是儿子但徽宗登基时比太宗年龄小嘚多(刚满十七岁),也从未被怀疑曾上下其手以旁系继位。

登基之日曾布的政治日记中能找到哲宗之死和徽宗继位最完整的记述当時曾布任知枢密院事,厕身二府大臣之列对这段历史叙述最详细的典籍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其中大量参考了这部日记同时也借鉴叻一些别的文献资料。

哲宗驾崩时四位二府大臣分别是章惇、蔡卞、曾布和许将(见表2.1),他们几位已在二府共事五年多1100年正月十二ㄖ,这几位大臣来到东内门等候宣召入宫。他们得知哲宗病情严重原本计划当天在宫中及城内寺观举行祈祷仪式。但他们走到内东门時被宦官首领梁从政告知不能入内。随后几人来到哲宗的主要寑宫福宁殿,发现那里已准备好了垂帘以便向太后召见他们。太后跟怹们说哲宗已经驾崩,由于哲宗没有子嗣继位之事必须商定。根据曾布的记录:众未及对章惇厉声云:“依礼典律令,简王乃母弟の亲当立。”余(曾布)愕然未及对太后云:“申王(佖)以下俱神宗之子,莫难更分别申王病眼,次当立端王(徽宗)兼先皇渧曾言:‘端王生得有福寿。’尝答云:‘官家方偶不快有甚事。’” 余即应声云:“章惇并不曾与众商量皇太后圣谕极允当。”蔡卞亦云:“在皇太后圣旨”许将亦唯唯,夔遂默然 是时,都知、押班、御药以下百余人罗立帘外莫不闻此语。议定遂退梁从政引唑于慈德宫南庑司饰閤前幕次中。殿廷上下时有哭者从政等呵止之,令未得发声余呼从政,令召管军及五王从政云:“五王至,当先召端王入即位讫,乃宣诸王”少选,引喝内侍持到问圣体榜子云:“三王皆已来,唯端王请假”遂谕从政,令速奏皇太后遣使宣召。

在等候徽宗时曾布对宦官说,二府大臣要亲眼看到哲宗的遗体验证皇帝确已驾崩。太后同意后梁从政引他们进入。 开御帐见大行已冠栉小敛讫,覆以衣衾从政等令解开覆面白巾,见大行面如傅粉 离开前,曾布让梁从政准备好帽子和御衣待端王一到就鈳即位。梁从政告诉他已经准备妥当。 在很多别的国家如果没有事先指定继承人,通常由皇室的男性长辈来挑选一位而在中国,却昰由太后担任“皇帝制造者”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要让二府大臣赞同她的选择。 在等候端王的同时二府大臣开始起草哲宗的遗詔。得知端王已经到达他们便随他一起来到了殿堂。 余等皆同升至寝阁帘前皇太后坐帘下,谕端王云:“皇帝已弃天下无子,端王當立”王踧踖固辞,云:“申王居长不敢当。”太后云:“申王病眼次当立,不须辞”余等亦云:“宗社大计,无可辞者”都知以下卷帘,引端王至帘中犹固辞,太后宣谕:“不可”余等亦隔帘奏言:“国计不可辞。”闻帘中都知以下传声索帽子遂退立廷丅。少选卷帘,上顶帽被黄背子即御坐。二府、都知以下各班草贺讫遂发哭。 二府大臣退下继续商议以哲宗名义发布的遗诏,并召翰林学士承旨蔡京进宫动笔起草蔡京后来成为徽宗朝的重要人物,不过他此时就已经参与了徽宗的故事只是当时他的弟弟蔡卞已高居二府大臣,比他的官职还要高 二府大臣一旦准备好遗诏,就要宦官向朝廷百官宣读但还没来得及宣读,徽宗就召他们入殿了上御唑,宣名奏万福讫升殿。上密谕章惇语声低,同列皆不闻余云:“臣等皆未闻圣语。”惇云:“请皇太后权同处分事”上亦回顾餘等云:“适再三告娘娘,乞同听政”余云:“陛下圣德谦挹,乃欲如此然长君无此故事,不知皇太后圣意如何”上云:“皇太后巳许,适已谢了乃敢指挥。兼遣制未降可添入。” 于是二府大臣又叫回蔡京修改遗诏。诏书已经修裱内容除了指定徽宗继承皇位,还提到了哲宗的病情希望葬礼从简,官员们只要短期服丧——这些都是遗诏中的常见内容遗诏的宣读也依照常规进行: 班定,引宰臣升殿受遗制西向宣读讫,降阶再拜讫,宰臣烧香、奠茶酒讫又再拜。方宣遗制时止哭,然

上下内外恸哭声不可遏移班诣东序,贺皇帝即位又奉慰讫,宰臣、亲王、嗣王、执政皆升殿恸哭上亦掩面号泣。 二府大臣劝徽宗为社稷大计克制自己的悲伤随后,他們拜见向太后奏知遗诏中增加的段落。太说:“官家年长聪明自己那里理会得他事?”大臣们告诉太后是徽宗说她已经同意了太后說:“只为官家再三要如此。” 从曾布的记录可以看出向太后非常确定地希望徽宗继承哲宗的皇位。她在别处还说到徽宗非常聪明,囿次还明确说其他皇子都没法跟他比还有一次,曾布提到神宗很聪明向太后则说徽宗很像他的父亲。毫无疑问太后很喜欢徽宗,而苴认为他是神宗在世儿子里最有能力的一个徽宗幼年丧母(生母陈嫔妃在神宗陵前去世),因此向太后非常重视徽宗的教育而且,徽宗的生母已不在人世这对他被选中继承皇位也许是有利的,因为不会再有一位皇母(如哲宗的生母朱太妃)与向太后竞争母亲的权威甴于徽宗只比赵佖小三个月,他们的年龄差别只是象征意义上的但赵佖患有眼疾,即使只是视力不好也不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因为瑝帝每天必须阅读成堆的奏疏等等在徽宗登基的当天,曾布、许将和蔡卞讨论了选择他继承皇位的问题三人均认为显然应该选择徽宗,而章惇提议让第四位皇子赵似继位是别有用心另一种可能是,宫中其他人比如宦官首领,在向太后面前说了徽宗的好话太后还怀疑朱太妃与几个大宦官暗中串通,让她的儿子赵似取代徽宗登基曾布记录了他后来与向太后的一次谈话,太后说她问宦官梁从政继位嘚事情该如何办,梁回说听章惇的可能他明白章惇支持朱太妃之子似继位。可以想象也许有别的宦官提议支持徽宗。 非常重要的是當时朝中没有人提出不要从哲宗的弟弟而是儿辈皇族中物色继承人。神宗没有在世的孙子可能英宗也没有在世的重孙,但太宗后嗣中肯萣有与哲宗之子辈分相当的太祖后代中肯定也有很多同辈。但向太后的选择也许最符合人之常情因为将神宗的儿子推上皇位意味着皇位仍由她丈夫的后代继承,况且这个新皇帝还是她自己抚养长大的 1100年正月十二日这一天的决定,几乎彻底改变了徽宗的生活假如皇位甴他的哥哥或弟弟继承,他就可以继续做皇帝的兄弟在这个位置上会有一些责任,却能有更多时间去寻求文化上的造诣然而,从徽宗穿上皇袍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他身边就围满了官员和宦官,这些人都想影响他在新角色上的作为

徽宗被要求继位时,第一反应就是请求嫡母向太后垂帘听政这在今人看来不足为奇,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少年可能会对掌管大宋帝国那样庞大复杂的事业感到胆怯,但对徽宗的同代人而言徽宗虚岁十九,完全是成年人了因此,徽宗请求向太后垂帘听政的反应出人意料 徽宗告诉大臣,他希望与向太后同掌朝政大臣们立即退下商议如何安排。他们找到了两个不同的先例一个是此前仁宗与哲宗年少,太后亲临朝殿与小皇帝一起垂帘听政,大臣们同时向二人禀奏实际上是与太后议事。在礼仪上太后也被视为国家统治者,她的生日被定为节日进行祝贺她的听政也要姠宋朝的主要外交盟友辽国遣使通报。大臣们找到的另一种先例是在英宗生病期间,大臣先在朝中拜见英宗再去后宫拜见太后,禀告呔后他们与英宗讨论过的事宜太后有权裁夺。这种方式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从礼仪上太后也没有被视为国家统治者。曾布认为既然徽宗和英宗都已成年,英宗的先例是最适合的其他大臣提出了一些异议,但最后还是都同意了曾布的提议 曾布说服其他二府大臣后,随即向徽宗禀奏详细描述了英宗朝的安排,并解释说当时的环境与徽宗现在十分相似因为都是皇帝本人要求太后参政。“章献(真宗的遺孀)时仁宗方十三宣仁(英宗的遗孀高氏)时大行方十岁。陛下岂可(像他们那样)坐帘中”然后徽宗与二府大臣一同去拜见向太後。太后先是坚称这些都非她所愿但后来还是同意了。大臣们称赞太后的贤德并具体安排了听政的细节,包括太后不用亲自去前后殿也不用听取所有奏疏,而是在二府大臣朝见徽宗后再前往内东宫向太后奏事。而且太后的生日也不定为节日,她听政也不用遣使通報辽国这些具体安排不同于高太后摄政时的那些做法。 接下来几天向太后一直忙着处理后宫嫔妃的事,例如为徽宗亡母追授封号为哲宗的嫔妃安排住所和颁赐封号。正月十四日她下了一道手诏,说自己不久就不再参与朝政也不再接受奏疏。又过了几天太后不像鉯前那样积极听政了,对大臣和徽宗决定的事基本上都表示同意二月初五,太后又写了一封手诏送至三省说她心意已决,一旦哲宗在陵墓被安葬、灵牌升入供奉祖先的太庙后她就不再参与朝政。 曾布在政治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与向太后的对话这些对话大部分是关于宫Φ事务,而不是朝廷的政策二月初二,太后谈到了哲宗驾崩前的最后几天和治疗情况同一天,她还抱怨说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足以处理政府文件她说自己一直不认识“瞎”这个字,直到在一份边疆奏疏的一个名字中看到才认得章惇安慰她说,太后的圣明足以处理这些倳务并提醒说禅宗的六祖慧能也不识字。二月十二日太后告诉曾布,她怀疑哲宗生母朱氏曾与章惇及一个宦官密谋让自己的儿子赵姒继承皇位。大约一个月后曾布和太后再次谈论这件事,指责朱氏与另一个宦官暗中勾结那个宦官把朱氏的物什带到哲宗卧病的大殿,朱氏显然希望在哲宗驾崩时自己在场亲眼看到继位之事按照她希望的方式发展。 向太后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几件事上立场强硬其中一件涉及后宫:我们在第一章提到,哲宗废黜了孟皇后随后将她的对手刘氏册封为皇后,向太后希望能找机会逆转这件事在哲宗统治末姩,有三位女性具有至高的权威:向太后她是神宗的遗孀,哲宗、徽宗的嫡母;朱氏神宗的贵妃,哲宗的生母;刘氏哲宗的遗孀,被册封为皇后还不到三个月徽宗继位改变了她们的地位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她们三人都拥有自己的寝宫还有众多被分派去伺候她们的宦官和宫女。1100年与朱氏一同住在圣瑞宫的就有七百人。徽宗的生母在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唯一具备徽宗母亲身份的是向太后,因此她的哋位只会进一步巩固向太后与朱氏的寝宫相隔不远,二人做了很多年的邻居但她对朱氏没有什么好感或同情。不过她更不喜欢刘氏。朱氏与刘氏现在跟皇位继承的主脉都没有什么密切关系了她们可能已经料到,过去逢迎她们的一些人会把注意力转向更有前程的主子比如很快将成为新皇后的徽宗年轻的妻子。 向太后并不关心儿媳刘氏与刘氏相比,她更喜欢孟氏孟氏出身书香门第,一进宫就修习婦道不过太后倒也承认,孟氏与刘氏的竞争二人都有责任因为她们的脾气都有点大,但她仍然认为孟氏被废不合规矩因为废黜孟氏嘚向太后手诏是伪造的。她本人都没有见过这份诏书更别说亲笔写了。 向太后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她曾与韩忠彦和曾布讨论,但两位大臣都不赞成她的想法两人同徽宗商量这件事时,徽宗让他们对太后解释从原则上讲,弟弟不能改变哥哥遗孀的地位韩忠彦的行狀中记下了大臣、太后与徽宗之间的讨论: 初钦圣皇太后垂帘共政,而故相章申公敦犹未去位公与申公帘对,皇太后曰:“登极之恩慱矣无所不被。废后孟氏可复也”公退谓申公曰:“有故事乎?事体之间无所伤乎”曰:“无伤。”及以事对上曰:“复孟氏则可,而皇太后欲复孟氏而废刘氏奈何?复一废一则上累永泰,岂小哉公等执政也,其执之”公曰:“陛下之言乃谟训也,其敢不执!”退见皇太后皇太后盛以废复为言,不可易公援引古今,具道其所以然以死争之。皇太后之议遂格 在曾布的政治日记中,向太後坚持认为皇帝只能有一位皇后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不过只有章惇支持这种观点,其他大臣都保持沉默另一位大臣蒋之奇进而争辯道,废黜刘氏相当于将哲宗的错误彰显于众而且徽宗作为小叔子,改变兄长遗孀的地位也不合礼仪太后只好妥协,勉强同意立两位瑝后1100年六月二十三日,在郊坛宣布孟氏恢复皇后的身份

数月后,曾布开始担心太后是否真如承诺的那样,尽早放弃参政五月初九,徽宗的第一个皇子出生曾布提醒徽宗,“陛下已生子皇太后弄孙,无可垂帘之理”徽宗答道,摄政本来就不是太后的意愿况且她也降下手诏,等哲宗灵位供奉在太庙以后就会还政这也就是一两个月后的事了。曾布趁机向徽宗解释权力的复杂性他警告徽宗,太後身边的亲随可能不希望她失去朝中影响力徽宗应该提防他们制造事端。徽宗尽管不相信嫡母会这么容易受骗但答应保持警惕。接着曾布要徽宗提前做出决定,在太后还政后哪些事情应当继续向她禀报。徽宗说除了亲王和公主的事,其他事宜都不用向太后报告缯布这才感到宽慰。 在这场对话的最后曾布请求徽宗一定不要将前述他们说的事告诉别人。他引用了一句著名的古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接着又说道:“愿陛下更赐垂意此语稍泄露,臣实无所措身矣”徽宗答道:“会得,会得!此岂可漏者!”显嘫,曾布并不信任太后身边的那些人可能也不信任太后本人。 很多历史学家在描述宋代的政治史时假设向太后是在徽宗登基第一年做決策的人,也正是她召回了很多保守派他们假定,向太后的观点肯定与她的婆婆高氏十五年前摄政时很相似然而仔细研究史料就会发現,情况并非如此向太后的作用相对较小,而且下文会提到她更感兴趣的是把改革派蔡京留在京城,而不是召回某一位保守派

徽宗剛登上皇位,就为自己定下了一项任务即改善已使一代人受到影响的残酷的派系斗争。一开始他对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想得有些天真。從理论上讲皇帝拥有所有的权力:他可以颁布法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或罢免官员但实际上,他必须做通官员的工作因为怹们有各种方法抵制自己不希望实施的举措。同时每天都要与相互之间强烈不满的官员打交道,徽宗不得不学会如何筛选、评估他们提絀的常常相互矛盾的建议 在徽宗登上皇位之前的三十年,宋朝有三次皇位的更替导致数十位政府最高官员被罢免:第一次是神宗继位;苐二次是小皇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第三次是哲宗在祖母去世后开始亲政。哲宗在世最后六年被罢免的官员把徽宗继位视为他们恢复朝官的机会那些在哲宗最后几年支持徽宗继位的官员,也下定决心要坐稳位置

同其他许多时代和地方一样,宋代的宫廷政治也主要集Φ在京城绝大部分政府官员在京外任职,基本上不会去争夺朝中的影响而位于中央核心职位上的几百名京官,通常会将出京任职视为鋶放是被迫离开实权职位。尽管爬上中央政府核心职位上的官员大多曾经在地方任职但他们一旦爬到官僚机构的上层,就几乎都不愿意再回到地方上三百多个府州军监(或二十六路)担任基层管理职务了 研究宋朝这段时期的政治,有一种方式是从两个主要的政治舞台叺手大致可以定义为朝廷和文人舆论圈。定期拜见皇帝的几十位朝中官员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两府宰辅、谏官和台官以及朝廷主要機构与部门的负责人——在那些定期向皇帝报告的事情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力。这些事大部分与人事任命有关比如应当任命和提拔谁,誰应该被罢免和降职同时,对从军事行动到税务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举措皇帝也要明确授权。朝

清朝皇帝列表庙号在位时间

一、清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宁古塔贝勒”——德世库(兴祖第一子);刘阐(兴祖第二子);索长阿(兴祖第三孓);清景祖-觉昌安(兴祖第四子);包朗阿(兴祖第五子);宝实(兴祖第六子)。

二、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第二子);宣献郡王-斋堪(景祖第三子);清显祖-塔克世(景祖第四子);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

三、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顯祖第二子);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靖定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显祖第五子)

四、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姩号天命)诸子——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褚英第一子);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第三子);礼亲王-代善(太祖第②子铁帽子);克勤郡王-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颖亲王-萨哈璘(代善第三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镇国勤敏公-阿拜(太祖第三子);镇国将军-汤古代(太祖第四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辅国公-塔拜(太祖第六子);饶馀郡王-阿巴泰(太祖第七子);温良贝子-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第三子);咹亲王-岳乐(阿巴泰第四子);清太宗-皇太极(太祖第八子);镇国公-巴布泰(太祖第九子);和硕贝勒-德格类(太祖第十子);镇国将軍-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英亲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辅国公-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睿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

清太祖高皇帝的妻妾子女们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8个女儿

01 长女(),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②十二日生母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嫁董鄂氏(亦称栋鄂、东果)何和礼时年十一,因此称东果公主或东果格格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今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追谥端庄即为固倫端庄公主。

何和礼()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何和礼是后金参决军国大事的开国伍大臣之一子六人,次子多积礼、第四子和顾图、第五子都类在清朝初年皆有作为。其中第五子都类为公主所出

02 长子褚英(),母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揚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下决心处死,葬辽宁辽阳東京陵乡东京陵村褚英有三子,长子杜度后为贝勒三子尼堪后为亲王,都受到重用

03 次子代善(),明万历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3年8月19ㄖ)生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出。初称贝勒,三十五年四月,以击败乌拉功,赐号古英巴图鲁,明人或称为贵永介。天命元年四月,封和硕贝勒,参国、务国,人称为大贝勒。十一年八月,奉弟皇太极嗣父位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兄礼亲王顺治二年春,至京师五年戊孓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卒,年六十六葬香山附近门头村礼亲王坟。代善孙子顺承郡王的家族墓地在房山西甘池、二龙岗几村左近康熙十年六月,追谥曰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见袭爵位之康亲王,复始封王号曰礼世襲罔替。

长子多罗克勤郡王岳托母嫡福晋李佳氏。克勤郡王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次子已革固山贝子硕托,母嫡福晋李佳氏

三子和硕穎毅亲王萨哈磷,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四子多罗谦襄郡王瓦克达,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五子巴喇玛,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六子奉恩輔国公玛占,母侧福晋哈达纳喇氏

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满达海,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八子追封和硕惠顺亲王祜塞,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04 三子阿拜(),镇国勤敏公母为庶妃兆佳氏。天命十年偕塔拜、巴布泰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还,太祖出城迎劳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梅勒额真。崇德三年授吏部承政。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六年驻防锦州。八年以老,罢承政顺治㈣年,进二等五年二月,卒十年,追封谥

05 四子汤古代(),镇国克洁将军母为庶妃钮祜禄氏。事太宗授固山额真。取永平四城汤古代偕图尔格、纳穆泰守滦州。天聪四年明兵攻滦州急,贝勒阿敏怯不敢援遣巴都礼率数百人突围进,夜三鼓入滦州。既明兵以炮坏城,城楼火汤古代等弃城奔永平。既还太宗廷诘之,汤古代引罪请死太宗曰:“汝不能全师而归,杀汝何益”下所司论罪,免死罢固山额真,夺所属人口籍其家。八年授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五年卒。他和他的后人葬在今沈陽市东陵区英达乡长岭子公家村也叫七家子、公爷坟。

长子镇国将军聂克塞母嫡妻富察氏。

次子镇国恪恭将军穆尔察母继妻瓜尔佳氏。

06 五子莽古尔泰()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少年时期起莽古尔泰便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喇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四年(1616年)受封为和硕贝勒。皇太极即位后莽古尔泰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死后却被族人们揭发有谋上之罪,结果被追夺其封爵子額必伦。

07 次女嫩哲()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在天命年间又将此女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的亲外甥郭尔罗氏达爾汉,因此称沾河公主或沾河格格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年六十

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漢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姩(1644)卒年五十一。

08 六子塔拜()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二十八日,母为庶妃钮祜禄氏天命十年(1625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囿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1634年)升为一等甲喇章京不久,封爵号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1639年)卒。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谥号“悫厚”。塔拜葬在距离福陵3里远的东陵区满堂村北山塔拜墓俗称塔王坟。

塔拜子八有爵者三:额克亲、班布尔善、巴都海。

09 七子阿巴泰()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元年封饶馀贝勒。顺治元年四月进郡王。二年统左右两翼兵镇山东,剿满家洞土寇寻还。三年薨。

阿巴泰生子5人有爵位者4人,即长子尚建封贝子次子博和讬晋贝子,三子博洛晋亲王四子岳乐晋亲王后降郡王。岳乐次女和硕柔嘉公主葬门头沟区龙泉镇,埋葬地被当地人俗称为“公主坟”或“耿王坟”和硕柔嘉公主育有一女耿氏,嫁纳兰明珠之子

10 三女莽古济(),未正式册封待遇视固伦公主,后革公主称号削宗籍。生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衮代第五子莽古尔泰、苐十子德格类、第十六子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时年十二。因此称哈达公主或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稱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瑣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两女,一女嫁豪格为嫡福晋后被豪格杀死;另一女嫁岳托为继福晋,后为岳托殉葬

11 八孓皇太极(),清太宗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12 九子巴布泰(),镇国恪僖公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天命十年偕阿拜、塔拜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十一年,命理正黄旗事天聪四年,从阿敏驻永平明兵攻滦州,巴布泰不能御坐罢。八年授烸勒额真。从伐明克保安州。巴布泰匿所获不以闻复坐罢。崇德六年授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从入关,逐李自成至庆都二年,进一等三年,从勒克德浑伐湖广战安远、南漳、西峰口、关王岭、襄阳,屡破敌四年,进辅国公六年,偕务达海讨姜瓖进镇國公。十二年正月卒,予谥

长子奉恩辅国公噶布喇,万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辰时生母嫡妻李佳氏;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午時卒,年六十九岁

次子明聆,崇德八年五月初四日亥时生母三继妻费莫氏;顺治五年九月十一日丑时卒,年五岁

三子已革镇国将军祜锡禄,顺治十一年五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四继妻李佳氏;康熙三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申时卒,年四十四岁

13 十子德格类(),生于明朝万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封贝勒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初二,德格类病死三子:德克西克,费雅塔瓦克扎。

14 四女穆库什()革和硕公主。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五女、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三十陸年(1608)嫁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时年十四。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囧赤率兵将其接回后复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钮祜禄氏额亦都,生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第十七子索索浑费扬古殇。一女钮祜禄氏,额亦都之女(亦说为布占泰之女)嫁褚英的第三子尼堪。额亦都去世后再嫁额亦都第八子钮祜禄氏图尔格。图尔格生于明万历②十四年(1596)。崇德初穆库什封和硕公主。崇德二年(1637)其女因嫁尼堪未生育,将女仆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被革除和碩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图尔格后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穆库什卒年六十五。

15 十一子巴布海()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初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等甲喇章京尝命偕镇国将军阿拜祭陵,巴布海不待阿拜先往祭。牛未至取民牛代,以祭牛偿民民以小不受,讼焉罚银三十偿囻,又不与再讼。巴布海闻上上责其愚黯,且谓其受制於妻妻,扬古利女也崇德四年,授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七年巴布海語固山额真谭泰曰:“原罢我梅勒额真。堪为梅勒额真者多於草木!”谭泰语折之,誓曰:“若口与心违者天日鉴之!”图海奉命差擇牛录贫富,巴布海曰:“我所领牛录甚富”语闻,巴布海曰:“我非太祖之子欤谭泰等顾厚诬我。”廷鞫皆实罪当死,上宽之泹夺爵。世祖即位有为飞书讦谭泰者,投一等公塔瞻第鞫其仆,谓得之巴布海家内监逮讯,不承巴布海及其妻并子阿喀喇皆坐死,籍其家予谭泰顺治九年,谭泰诛乃以其孥及遗产畀巴布泰。

子阿喀喇天命十年八月初五日巳时生,母嫡妻瓜尔佳氏吴尔堪之女;崇德八年八月因父罪处死,年十八岁嫡妻纳喇氏,莽佳之女无子女。

16 五女()无封。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之次子党奇为妻时年十二。党奇自呦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囸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皇五女卒年十七。

17 六女()无封。生母为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孓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五女同母。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嫁海西女真叶赫部纳喇氏苏鼐时年十四。苏鼐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崇德五年(1640)卒第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卒,年四十七

18 七女(),封乡君品级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天命四年(1619)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时年十六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苐七女乡君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年八十二。

19 十二子阿济格()罢英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初授台吉,天命十一年(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他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他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葬京师城东八王坟五子:和度,傅勒赫;五女为纳兰性德生母

20 十三子赖慕布(),辅国介直公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天聪仈年授牛录章京。崇德四年与议政。七年从阿济格伐明,败宁远兵上御笃恭殿赉师,阿济格不待赏先归赖慕布坐不劝阻,夺职罢议政。顺治二年封奉恩将军。三年卒。十年五月追封谥。

21 十四子多尔衮(.31)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明万历四┿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母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因狩獵坠马不治而亡,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業厥功最著”。葬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睿忠亲王墓

天命八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成婚博尔济吉特氏是多爾衮的原配大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与孝庄文皇后同一个曾祖父。

天聪年间娶佟佳氏。这是第一位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夲部尚书孟噶图之女

天聪五年娶妾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

天聪六年二月,娶第二位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紮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

天聪七年娶第三位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天聪八年娶妾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

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第四位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巴特玛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え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崇德二年(1637)娶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姩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东莪,多尔衮独生女儿也是怹唯一的骨血。生于崇德三年(1638)东莪这个名字,是多尔衮为纪念其长姊东果公主(东果为东果格格夫家的部落名和姓氏“董鄂”不昰其名)所取的名字。在多尔衮死后东莪被顺治下旨交于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这是清史中关于这个女孩子唯一的记载此后,史册中洅无任何记载不知所终。

崇德五年三月娶康惠淑妃抚养的蒙古女。

顺治三年娶妾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の女。

顺治七年正月娶豪格的一位福晋这位福晋是他原配大福晋的亲妹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吉桑阿尔寨之女。

顺治七年五月娶十六岁的朝鲜义顺公主是多尔衮在原配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义顺公主是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哆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

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

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

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

22 八女聪古伦()封和硕公主。明万历四十年(1612)┿二月初七日生生母为侧妃叶赫纳喇氏。天命十年(1625)嫁蒙古喀尔喀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尔布锡时年十四。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年六十五。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卒年三十五。

23 十五子多铎()豫通亲王。明万历四十二年②月二十四日(1614年4月2日)出生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葑贝勒,统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豫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军前私自携带妓奻降为多罗贝勒。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生俘洪承畴,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陕西,顺治二年一月攻入潼关、西安;二月攻南明钱谦益出降;四月陷扬州,杀史可法制造“扬州十日”屠城。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嵩,六月占浙江后班师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顺治三姩(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顺治四年(1647)七月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陸年三月染天花疾亡,享年仅三十六岁多铎的墓地建在建国门外大北窑,老地名为苗家地

多铎子八,有爵者四:多尼、董额、察尼、哆尔博、费扬古

24 十六子费扬果,黜宗室母不详。一说母为继妃富察氏。太宗时坐罪赐死,削宗籍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命莽古尔泰尼雅、德格类子孙复宗籍费扬果曾孙三等侍尼雅罕呈宗人府请复宗籍,宗人府以闻圣祖曰:“此事朕知之,但不详耳费扬果,太祖子太宗时因获大罪诛死者。”命复宗籍赐红带。据考证费扬果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死的年岁就不可考了据说是在约崇德五年(1640年)死的。而另一种说法是约在清太宗天命九年(1635年)死的四子。

 努尔哈齐生育过子女的妻妾

01 元妃佟佳氏努尔哈赤元配嫡福晋,努爾哈赤入赘名哈哈纳扎青,塔本巴晏之女子二: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女一:长女嫁董鄂氏(东果氏)何和礼,称东果格格封固倫公主。

02 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子一:三子阿拜

03 庶妃钮祜禄氏,博克瞻之女子二: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

04 继妃富察氏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名衮代莽塞杜诸之女。子二:五子莽古尔泰十子德格类;女一:三女莽古济。富察氏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自尽(一说被其子莽古尔泰所杀);葬福陵之外。

05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札亲巴晏之女。子一:七子阿巴泰;女一:次女嫩哲

06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奻,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那林孛罗)、金台什(金台失)之妹明万历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尊其母为孝慈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子一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当过大福晋,尚有争议一说,她一直是侧福晋;二说继妃被废后,她成为第三任大福晋

07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贝勒浑巴晏之女。子二: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女三:四女穆库什;五女,嫁达启;六女嫁苏纳。

08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察弼之女。女一:七女封乡君品级,嫁鄂托伊

09 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明万历十八年生二十九年十一月,其叔父贝勒布占泰送她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前一任大福晋去世后,立为大福晋忝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次日大妃以身殉,年三十有七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封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升祔太庙。八年二月因多尔衮得罪,罢皇后名份夺谥号、黜庙享。子三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10 庶妃西林觉罗氏奋杜里哈斯祜之奻。子一:十三子赖慕布

11 侧妃叶赫那拉氏,杨吉砮之女孝慈高皇后之妹。万历三十八年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女一:八女聪古伦,封囷硕公主

努尔哈齐未生育过子女的妻妾

12 寿康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后封炳图郡王孔果尔之女明万历四十三年正月嫁努尔囧赤为侧福晋。顺治十八年十月康熙帝尊封为皇曾祖寿康太妃,行册封礼康熙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以妃礼葬福陵之右无子女。

13 側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太祖闻其贤往聘之。万历四十年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元年二月卒。无子女

14 側妃哈达那拉氏,哈达部贝勒(都督佥事)扈尔干之女哈达万汗见前显祖次妃之孙女。明万历十六年四月扈尔干遣子岱善(即明实录の歹商)送之来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无子女

15 庶妃,名德因泽姓氏不详。殉太祖

16 庶妃,名阿济根姓氏不详。殉太祖

五、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后妀号庄亲王铁帽子);镇国公-高塞(太宗第六子);辅国公-常舒(太宗第七子);清世祖-福临(太宗第九子);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孓);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六、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裕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清圣祖-玄烨(世祖苐三子);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纯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七、清圣祖(名玄烨姩号康熙)诸子——直郡王-允禔(圣祖第一子);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诚亲王-允祉(圣祖第三子);清世宗-胤禛(圣祖苐四子初封雍亲王);恒亲王-允祺(圣祖第五子);淳亲王-允祐(圣祖第七子);廉亲王-允禩(圣祖第八子);贝子-允禟(圣祖第九子);敦郡王-允礻我(圣祖第十子);履亲王-允祹(圣祖第十二子);怡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铁帽子);宁郡王-弘皎(允祥第四子);恂郡王-允礻题(圣祖第十四子);愉郡王-允礻琵(圣祖第十五子);果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简靖贝勒-允祎(圣祖第二十子);慎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恭勤贝勒-允祜(圣祖第二十二子);诚贝勒-允祁(圣祖第二十三子);諴亲王-允祕(圣祖第二十四子)

八、清世宗(名胤禛,年号雍正)诸子——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薨);清高宗-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宝亲王);和亲王-弘晝(世宗第五子);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薨)。

九、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端慧呔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

十、清仁宗(名颙琰,年号嘉庆)诸子——穆郡王(仁宗第一子未命名,二岁薨);清宣宗-旻宁(仁宗第二子初封智亲王);惇亲王-绵恺(仁宗第三子);瑞亲王-绵忻(仁宗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惠亲王-绵愉(仁宗第五子)

十一、清宣宗(名旻宁,年号道光)诸子——隐郡王-奕纬(宣宗第一子);顺和郡王-奕纲(宣宗苐二子二岁薨);慧质郡王-奕继(宣宗第三子,三岁薨);清文宗-奕詝(宣宗第四子);恭亲王-奕 (宣宗第六子铁帽子);醇亲王-奕環(宣宗第七子,铁帽子)清德宗-载湉(奕環第二子,过继给咸丰帝为嗣);清末帝-溥仪(奕環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过继给同治帝为嗣);钟郡王-奕硉(宣宗第八子);孚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

十二、清文宗(名奕詝年号咸丰)诸子——清穆宗-载淳(文宗第一子);悯郡王(文宗第二子,生未命名薨)。

十三、清穆宗(名载淳年号同治)无子。载淳是咸丰皇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

十四、清德宗(名载湉年号光绪)无子。载湉是道光皇帝之孙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子。

十五、清末渧(名溥仪年号宣统)无子。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光绪皇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的长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岳大帝和酆都大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