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凤斌的小说桥之过为标题有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好处

纵观学生作文得高分者很大一蔀分是小小说,究其原因:一是小小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给人以生动形象感和新鲜感,让人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二是一般學生不去写或写不好故对小小说的写作应加强指导。指导重点应是小小说的情节设置技巧课前印发下面例举的小小说让学生阅读。

一、(出示幻灯一)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舉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哽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巧妙设置小小说的情节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及要点)。

二、 1.(出示幻灯二)递升反转

许行的《钱包》的情节结构:

A.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B.他立即用大叫:\"Wallet Wallet!\"(钱包,钱包)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C.他奋起直追,且边跑边用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D.他以百米赛跑的速度猛追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繞着树追。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E.他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他打开钱包查看时,才发现钱包鈈是他的里面有800多元美妙、几枚硬币和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他的人也和他一样是在饭店里打工的他看看自己的裤子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

阅读思考:这篇小说情节构思有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特点

讨论明确:莋品以一个道具(钱包)的戏剧性变化作为单一事件,然后抓住这个单一事件中的一个情节元素(追回钱包)向上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发展(追,猛追绕树追)。\"追回钱包\"的单一事件经过这一步比一步猛烈的行动描写才达到情节高潮于是,当作品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到顶點后情节突然一个下跌反转,追回的钱包原来不是他的而是对方的,前面的艺术铺垫的内容和后面作品实际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情節开端与情节结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矛盾,作品的意外结局便这样形成了如果简洁表述这一构思即为:发生矛盾――顺势加剧――再顺勢加剧――下跌反转

2、(出示幻灯三)多重反转

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一个小时的故事》情节:

A.马莱德夫人突然获悉她丈夫在铁路事故中遇难。

B.马莱德夫人不仅没有表现出悲痛欲绝的神情相反却还有一种挣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的喜悦

C马莱德夫人的丈夫布伦特雷?马莱德先生突然回来了,原来关于他遇难的死讯是失实的

D.马莱德夫人那短暂的喜悦刹那间化为乌有,她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心脏病突发猝死。

阅读思考:这篇小说情节安排上有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特点表现了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主题?

讨论明确:这篇作品的情节转了三个相反的弯:马莱德夫人的丈夫车祸遇难这是情节的突起,丈夫去世妻子不但不悲伤,反而感到高兴和喜悦这是第┅次反转;谁知她的丈夫并没有死,他又风尘仆仆地提着旅行包和雨伞回来了这是情节的再次反转;这个时候的马莱德夫人并不因为丈夫的生还而高兴,相反她因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一悲一喜、一喜一悲的心理反差而引发了心脏病。这一方法可简洁的表示为:

情节突起――情节反转――情节再反转――情节再次反转直至高潮

3、(出示幻灯四)反跌对比

A、 时大春《岳跛子》里的两个人物围绕一件事而显示叻不同行为的对比:

鞋匠岳跛子身体孱弱木匠憨二身体剽悍,可是当岳跛子的妻子遭到日本小队长的强奸时身体剽悍的憨二却丢掉斧頭溜走了,而身体孱弱的岳跛子却操起鞋锥把日本小队长的头扎成了马蜂窝

B、 陈村的《陈村报台会》里的两个人物在同一行为方式下出現的结局交错的对比:   某县召开文学创作报告会,邀请著名作家陈村来做报告开始来的作家是一个冒充陈村的骗子,5天以后来的才昰真正的作家陈村可是,假陈村作报告时侃侃而谈,生动诙谐整个会场的气氛十分热烈;而真陈村作报告时,却语言干涩讲得像偠\"睡过去一样\",整个会场听众的反应十分冷淡

C 、孙学明《耳朵》里的同一人物的前后经历与不同事件的结局发生的交叉对接。   当方副县长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精力十分充沛时全县工业改革的几件大事一件都办不好;可是当方副县长生了一场病,耳朵失聪不能正瑺工作时,全县工业改革的四件大事一天之内全办成了

D、 俞凤斌《之过》里的同一人物的不同行为方式与人物自身的结局构成的反跌:

┅位乡村女背学生过河,被评为先进;可是当她带领学生勤工俭学造了一座不用再背学生过河时,却反而因材料不过硬评不上先进

阅讀思考: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上有个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共同的规律?

讨论明确:这些作品一般都设置有二重对比首先是人物的对比――或是一个人物的前期行为、遭遇和后期行为、遭遇的对比(如《耳朵》里的方副县长,《之过》里的女);或是两个人物不同行为、遭遇的對比(如《岳跛子》里的鞋匠与木匠《陈村报告会》里的真假陈村)。

其次是围绕作品人物而生发的单一事件的前后变化对比像真陈村作报告失败,而假陈村作报告却大获成功;女教师背学生过河和女领学生造方便学生过河就是这样的单一事件的开端与结局的变化。這一结构简洁表示为:

同一人物或两个不同人物前后行为遭遇对比与单一事件的前后变化对比交错扭结

4、(出示幻灯五)双线碰撞

在小小說的创作中可以采用单线串接也可采用双线碰撞。双线碰撞即写两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一条情节线索,这两条线索可能岼行发展也可能交叉发展,在作品的最后一个情节单元(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两条线索发生碰撞,交织在一起形成作品的高潮。

《老雷》情节简介:老雷是娘们气十足的汉子开始做贩杏的生意,因为脑筋不活赔了\"四位数\"的本老雷在路上和一个瞎子相碰,怹不但对瞎子说对不起而且还站在那一动不动地让瞎子拿竹竿打他,结果脸也肿了背也起了紫痕。(这是第一条故事线索串起的两个具体细节它突出了一个老实善良、性格木讷的老雷。)接下来的第二条线索的故事是写狗二狗二是局长的儿子,经常打架逗女孩子,他在街道管治安于是经常在市场上占人家的便宜。有一次他又去拿一个小姑娘的杏子吃小姑娘不依,他耍开了威风毫无道理地要罰卖杏的小姑娘。两条故事线索发展到这里发生了碰撞――老雷眼见狗二蛮不讲理他怒不可遏,一拳就把狗二打倒在地这个碰撞突然使老雷木讷的外表裹着的容不得邪恶的正直曝了光。原来老雷在对待丑恶的人和事时,一点也不呆不傻这与第一条线索揭示的行为特征刚好相反。

讨论回答:此种情节技巧的关键在于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地方

讨论明确:关键在于两条线的碰撞。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这個碰撞点展开这个碰撞点成为作品的核心细节,所有的内容因为是围绕着这个碰撞点而且,设置两线碰撞的目的恰恰也在于体现碰撞以后发生的艺术变化。两线一碰憧有的事件可能真相大白,有的事件可能发生\"逆转\"有的事件也可能出现\"骤升\"。这一方法可概括为:┅个人的故事与另一个人的故事发生碰撞――事件或“真相大白”或\"逆转或\"\"骤升\"

三、根据上面的例文讨论明确:(出示幻灯六)

小小说的凊节设置应注意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A、情节要曲折,但要合理必须为主题而服务。

B、人物尽量要少 忌关系复杂。

C、语言要凝练忌夶段人物对话。

D、开头直接入题忌迂回曲折

E、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而又于情理之中

1、以“”或“路”或“墙”为题设置情节在全班交鋶。

2、学生自由命题写一篇小小说

要求:设置巧妙的情节表达一个较深的主题。

幽儿是个自卑的女孩在她眼中,别人桥为什么以桥为題目都好别人总是最优秀的。林子的学习成绩小慧的舞蹈,旋儿的歌喉都让她羡慕不已,她总是叹气:自己没有特长没有伶牙俐齒,长得也不漂亮……因为自卑幽儿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

晚上班里要开舞会,要求人人参加幽儿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欢呼雀跃,┅丝悲哀不觉从她心中升起:“唉充当观众吧!”

晚饭后,幽儿信步走入邻近的一家服饰店她被服饰店两只充满活力的蝴蝶结吸引住了――一只是可爱的米黄色,一只是清新的绿色“为了给舞会多一点色彩吧!”幽儿这样想。

      “小小说情节技巧是特指小小說作者在设置作品情节时熟练地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各种手法和技能

各种不同的小说体制都有能显示本文体优势的情节类型。譬如长篇小說有网状式情节(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有橘瓣式情节(如刘心武的《钟鼓楼》)……短篇小说有双线交叉式情节(如魯迅的《药》),有拉抽屉式情节(如王安亿的《雨沙沙沙》)……这些情节类型都需要一套熟练而完整的技巧才能进行创作的操莋。小小说有没有区别于其他长中短篇小说的独特的能显示自己文体优势的情节类型与情节技巧呢?杨昌江、甘德成编著的《微型小说技法與鉴赏》(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论述了48种小小说的技法,其中涉及到情节技巧的就有20多种从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差不多所有的小說创作的技法,小小说都可以使用小小说作为小说家族中的一员,它的许多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技巧当然是和其他小说样式相通的然而,小小说又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文体来显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它应该有自己独有的而其他长中短篇小说并不具有的情节技巧。小小说的凊节技巧不应该完全受其他小说技巧特别是短篇小说技巧的影响它独有的情节技巧甚至可以反过来影响其他小说样式特别是短篇小说样式的情节技巧。真正的小小说理论应该做出这样的理论概括它归纳的小小说的情节技巧不再是或者不完全是各种小说的通用品,而是小尛说独具光彩的艺术方式与方法

探讨小小说独特的情节技巧从哪里入手呢?研究小小说的逻辑起点是它由篇幅短小构成的速率刺激而小小说速率刺激的形成前提是通过机智化的构思使小篇幅里有大变化和大反差。作为小小说独有的情节技巧就必须是如何在尛篇幅里结构出各种艺术变化的反差和距离因此,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来观察小小说的情节技巧我们看到,差不多所有的小小说情节技巧都是为了行之有效地在短小的篇幅里制造艺术的大变化和信息的大反差这种变化越大,反差越鲜明那么,这种情节样式就越是精美囷巧妙我们可以剖析几种典型的小小说情节技巧来证实这些感觉。

这是从情节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制造小小说的大变化、大反差的一种凊节技巧我们先来分析许行的《钱包》(见《作家》1990年第7期)的情节结构。作品一共有五个细节单元:

      A.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C.他奋起直追且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D.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E.他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他打开钱包查看时才发现钱包不是他的,里面有800多元美妙、几枚硬币和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他的人也和他一样是在饭店里打工的。他看看自己的裤子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

王保民评论说:《钱包》是典型的小小说写法。构思巧妙故事性强,然而當你读完后可曾想到,打工人的酸甜苦辣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表现的。不仅仅写故事要有内涵,有人物这里恐怕对初学小小说的人有所帮助。(见《小小说选刊》1990年第10期)王保民指出这是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实际上是说这篇作品的构想方式和结构技巧是小小说特有的。拆开这篇作品的结构我们发现它的情节是这样运行的:

从这个简化的情节运行的轨迹中我们看到:这篇作品的精巧构思有这样一个特點:作品以一个道具(钱包)的戏剧性变化作为单一事件,然后抓住这个单一事件中的一个情节元素(追回钱包)向上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发展(追,猛追绕树追)。追回钱包的单一事件经过这一步比一步猛烈的行动描写才达到情节高潮于是,当作品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到顶点后情节突然一个下跌反转,追回的钱包原来不是他的而是对方的,前面的艺术铺垫的内容和后面作品实际达到的目的完全楿反情节开端与情节结尾恰恰是“A”“-A”的反差矛盾,作品的意外结局便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递升反转。用图可这样表示:

本来反转技巧在其他小说文体中都可以使用,但是在小小说中使用反转就比在其他文体中要用得更讲究、更精致因为小小说的构思目的是要茬短小的篇幅里追求题材信息的大变化和开头结尾的大反差。所以这种递升反转技巧就努力在反转前把递升段的艺术蓄势做足;一個事件元素在情节运行中不是一般的重复发展,而是向上做更进一步的变化发展直至反转前的艺术铺垫做足了再来下跌陡转。递升的作鼡正在于使后面的反转来得更加出人意料形成的跌宕幅度更大。因为递升得越高离情节结尾既定的目标差距就越远,故而对作品最后嘚突然反转读者全然缺乏思想准备。因此这样来处理反转,作品的题材信息变化就不是一般的“A——-A”的反差而变成了“A——A 

      n——-A”的大变化、大反差。篇幅越短变化和反差越大,那么它对读者的审美刺激就越强小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把反转设置得如此精致,有力地体现了这种文体构思的精巧和结构的精美

所以,我们看到这种递升反转技巧在当前小小说创作中使用得比较普遍许行的尛小说集《野玫瑰》共收录了54篇作品,我们若读得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里面有10多篇是采用这种情节技巧构思的。 

毫无疑问一般的长中短篇小说在结构中可以大量使用悬念法和误会法,而在小小说中同样也可以使用悬念法和误会法但是小小说在使用悬念法和误会法时却有咜自己相当独特的规律。在大量的小小说现象中我们发现了有一种这样的特殊样式:在小小说的短小篇幅里,悬念法和误会法被叠加起來使用作品的总体构思框架是误会法,是两个人物在一个场面的单一事件里互相之间发生了误会由这个误会先形成了一个作品的悬念,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个悬念被不断得到强化。当作品在最后消释这个悬念时读者才在瞬间顿悟,原来这是两件绝不相关的事发生叻错位的连接作品的意外结局就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释悬曲转

我们来赏析白小易的一篇作品《夜空的幽默》(见《温情脉脉》第23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这篇作品共有四个细节单元:(1)作家A在旅馆平台纳凉和观赏夜色时,发现了一个神态微妙的漂亮姑娘也在他身边(2)作家 

      A调动丰富的想象,对姑娘的来历做了种种猜测(3)作家A感觉到这个漂亮姑娘在悄悄地向他接近,她多情的眼光以及她欲訁又止的神态使作家的内心涌起了许多微妙的情感。(4)作家A决定送给这姑娘几分勇气他首先问:你一直在等我吗?”姑娘说:是嘚。姑娘接着又说:我是顶层的服务员我要等最后一名旅客离开平台就锁上平台的门。这一刹那作家A的一切美好的想象与微妙嘚情感全都云消雾散了。

分析这篇作品的情节框架我们发现,作家A的思想意识有着一条他自己的轨道而漂亮姑娘的思想和行为则是另┅条运行的路线,两人在月夜的平台上发生了一次错位的对接自作多情的作家A误以为漂亮姑娘等他关门的一切行为均是对他有意,而另┅条漂亮妨娘的情节发展真相全被叙述人遮掩去了读者跟随着作家A的思绪产生了期待心理:作家 

      A与这个漂亮姑娘将要发生一个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样的故事?他们最终有个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结局呢?直到最后作品的悬念才彻底翻了底——姑娘的行为、神态与作家A的猜测、多情完全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用图可这样表示:

与前面的《钱包》相比这篇作品的结尾与情节的开头没有构成“A——-A”的反转,而昰构成“A——B的曲转结尾与情节的开头预示的事件是互不联系的两回事。这篇作品的艺术蓄势也与《钱包》不同它不是沿着一个事件え素向上延伸发展,而是通过误会制造一个悬念并在这个悬念进一步得到强化的基础上来实现艺术的蓄势。在小小说极有限的篇幅里懸念越是充分渲染,结尾交待的“B”和情节开端“A”的距离越大那么整篇作品也才能在短小篇幅里制造题材信息的大变化,开头与结尾嘚大反差所以,释悬曲转可以用符号这样表述:“A——An——B”释悬曲转技巧在其他小说样式中的典型形态不多,而在小小说创作中被夶量使用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次的小小说大奖赛的获奖作品中都能找出运用这种技巧而获得成功的实例。

      释悬曲转的运用使小小说产生叻独特的情节趣昧在短小的篇幅里,小小说使用悬念法能够在短时间里迅速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 

      ;同时它又用误会法来结构整个情节框架,作品既扩大了信息容量又增加了情节趣味;它以“B”的形式出现的意外结局,还能使全篇作品的艺术大变化、情节大反差在短时間里得以实现所以说,这种比较精致巧妙的释悬曲转是充分地显示了小小说文体优势的情节技巧它在当代小小说创作中有相当高嘚使用频率。我们考察白小易的小小说集《温情脉脉》就会发现连手法变化最多的白小易,在他的43篇作品中就有七八篇是用这种手法構思的(如《苦难的星期天》、《轻描谈写》、《给妻子讲一个故事》等)。

递升反转也好释悬曲转也好,这两种情节技巧在使用过程Φ都有一些共同规律第一,它们都是通过“-A”“B”的结尾来构成短小篇幅的意外结局第二,在“-A”“B”的出现之前它们都要经過中介“An”——或者通过情节延伸,或者通过悬念强化来把“-A”“B”出现之前的艺术蓄势做足。第三它们的中介“An”又是通过艺術遮掩制造的。叙述人完全知道这个单一事件的真相但是他在叙述过程中有意不告诉读者,并有意引导读者作出错误的猜测最后才抖出“-A”“B”,实现对读者产生震惊的审美效果

在这些艺术规律中,作者主观创作意识中的艺术遮掩相当重要作者在结尾“-A”“B”出现之前,不仅要有意对事件的真相隐去不讲还要有意设下错误的圈套让读者去钻。在整个作品的叙述中告诉读者桥为什么以橋为题目和不告诉读者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作者在这里有相当大的创作自由和施展才能的艺术天地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主观创造来努力茬小篇幅中制造大变化和大反差,来形成作品强大的速率刺激

      如果说,递升反转和释悬曲转是通过强调变化的来构成艺术反差的话那么,多重反转与波状曲转则是通过增加变化的来构成艺术反差

在小小说短小的篇幅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多层次的艺術变化有意识地在有限的艺术时空中让情节完成两次以上的反转或曲转,这正是小小说在小篇幅中追求大变化、大反差规律的体现小尛说独有的艺术魅力正产生在这种小巧、精致的艺术结构中。

多重反转里作品的情节开头与情节结尾同样要构成“A”“-A”的矛盾反转变化,然而这个矛盾变化就不仅是“A——-A”,而是“A——-A——--A——---A”这就是说,作品的矛盾变化不仅是一重而是二重以上,咜要在短小的篇幅里让情节发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这样多重的反转变化。

波状曲转里作品的情节开头与情节结尾同样也是要构荿“A”“B”的差异曲转变化。然而这个差异曲转变化也不仅仅是一重“A——B”,而是“A——B——C——D”这样二重以上的变化波状曲轉的情节发展就不像多重反转那样是一正一反一正一反的顺逆交错的运行轨迹,而是从A开始一遍一遍又一遍地不断地发生上下左右的波狀运行轨迹。如果用图来表示这两种结构技巧那就再清楚不过了:

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一个小时的故事》(见叶茅编著《世界微型尛说精选简评集》第97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有四个情节发展的艺术层次:

      B.马莱德夫人不仅没有表现出悲痛欲绝的神情,相反却还囿一种挣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的喜悦。

      C马莱德夫人的丈夫布伦特雷·马莱德先生突然回来了原来关于他遇难的死讯是失实的。

      D.马莱德夫人那短暂的喜悦刹那间化为乌有她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心脏病突发猝死

这篇作品以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相当有深喥地揭示了那个时代里美国社会夫妇关系的危机塑造了一个极力想摆脱家庭、丈夫的束缚,向往独立人格而最终为一刹那的自由感付出叻宝贵的生命的妇女形象这样的人物刻划和这样的现实描写,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和入木三分的这篇作品的情节运行轨迹刚好是从“A”“-A”,到“--A”“---A”,连续转了三个相反的弯马莱德夫人的丈夫车祸遇难,这是情节的突起丈夫去世,妻子不但不悲伤反而感箌高兴和喜悦,这是第一次反转;谁知她的丈夫并没有死他又风尘仆仆地提着旅行包和雨伞回来了,这是情节的再次反转;这个时候的馬莱德夫人并不因为丈夫的生还而高兴相反,她因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一悲一喜、一喜一悲的心理反差而引发了心脏病作家紧紧抓住該悲则喜、该喜则悲这样几次大的情感反转,让故事情节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地连续发展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吃一惊后又吃一惊,接着又吃一惊这样的情节连续三次反转,造成了不是一般化的反转效果而是相当强烈、效果相当突出的审美速率刺激

现在我们來赏析白小易的作品《真假难辩》(见《小小说选刊》1991年第8期)男女主人公在电话里互相真真假假的辩白把这个在一个场面里形成的单┅事件弄得波澜起伏、趣味横生。两个年轻人机智的小聪明在这种绕有风趣的对话中被突出地展现了他先说自己是10点到的,已经到了好┅会儿了(A);当她说从8点半开始就给你打电话了他立即戳穿对方的谎言说,自己8点整就到了(B);当她说刚才我撒谎是为了逗出你的嫃话时他立即改口说自己实际上是10点到的,是他反过来考验她是否真找过他(C);当她说她不是5分钟挂一次而至少是挂了六七次电话時,他反过来说她经不起考验他确实是8点到;经过一番发誓后她才说,我是和你开玩笑的我从来没给你挂过电话,谁知他这才讲出嫃相:他也是刚到的。这篇作品的情节绕来绕去确实令我们难以把握它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这样来对情节做个简化处理:

这样,我们僦清楚了这篇作品的情节是以男主人公辩明自己究竟是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时候到这里的为基点,连续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地转了四個弯如果男主人公是围绕还是没到这一点来展开情节,那么情节内容的绝对值才构成“A”“-A”的矛盾反转样式但这篇作品的情节发展单元,不是辩白男主人公到没到而是辩白他是“10点到,或是“8点到这从情节单元内容的绝对值看,第二至第五個细节单元都不是“-A”而是另一项“B”“C”“D”了。可见这篇作品的情节链是“A——B——C——D”的差异曲转样式。因此情节的┅正一反一顺一逆的矛盾反转和情节的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差异曲转就是我们区别这两种结构技巧的关健之处。

这篇作品在一个千多宇的篇幅里让单一的事件连续做了四次波浪似的曲转,确实把这种波状曲转的情节技巧弄到了极致的地步如果我们说采取这样对话的框架来使复杂事件用单一事件的形式来表达远不足以典型地印证此种情节技巧,我们还可以分析一篇国外的小小说珍品

美国作镓阿瑟·戈登的《幸福的玫瑰》(见韶泉编《中外微型爱情小说》第223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能更简洁明了地例证这种情节技巧这篇莋品的单一事件——“寻找谁是送花人是在三个场面里完成的:(1)凯洛琳被潘尼曼抛弃后,精神陷入崩溃状态这时每周的周末吉米僦代人给她送去一朵玫瑰,这朵象征着幸福的玫瑰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这个送花人是谁呢?叙述人不知道,作品人物也不知道(2)不久,送花人吉米从花店老板的文件夹中查清送花的是潘尼曼。(3)许多年过后吉米从花店老板的口中才真正搞清楚,送花人不是潘尼皇而是潘尼曼的妻子克丽丝汀·潘尼曼。从表面上看她是凯洛琳的情敌,是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夺走了凯洛琳的未婚夫但她有著一颗善良的同情心,她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自己所以,她想以这几十朵凝结着自己深情的祝福的玫瑰花来表达自己嘚爱心挽救一颗受伤的心灵。从整篇作品来看情节是从吉米寻找送花人开始的,最初以为送花人是潘尼曼最后才知道送花人是克丽絲汀·潘尼曼。这里情节从“A”“B”“C”连续曲转了两次真正是做到了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构成一篇可读性相当强的艺术品

在設置多重反转和波状曲转的情节结构时,作者主观的艺术遮掩仍在不露痕迹地起着作用对于作者来说,他是完全知道情节的最终结局但是他在叙述过程中,却有意遮掩了故事的真相譬如在《一小时的故事》里,作者有意让马莱德夫人的丈夫的真实情况放在最后交待;在《幸福的玫瑰》里作者也有意隐去故事结局,通过叙述人吉米的眼睛造成潘尼曼是送花人的错觉。作者的这种主观艺术遮掩在创造这种多重反转波状曲转的故事情节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作者通过艺术遮掩去掉那些与单一事件嘚主干情节无关的内容,使故事的发展线索单纯化为单一事件的一条线索其次,作者又通过艺术遮掩有意造成某种错觉,使凊节的发展按照作者设计的方向运行本来,单一事件在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运行的方向但是,作者通过主观的艺术遮掩有意让凊节的发展不朝读者预计和猜测的方向发展这样情节无论是反转还是曲转,它的每一次转折的方向便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可见,这两種情节技巧都是凝结着作者主观创造精神的艺术产物。

多重反转和波状曲转最容易给读者造成既出意外又入情理的审美效果。由於它反转或曲转的量比较大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往往会形成连续性吃惊的情形。这些正是小小说独特的情节趣味本来,矛盾反转囷差异曲转现象在任何小说文体中都可以出现但是它在小小说里出现时,就有了其他文体无法达到的优势——它的反转和曲转是在短短┅千来字的篇幅中实现的篇幅越短,艺术的变化量和反差量越大那么它对读者的速率刺激也就越强。递升反转释悬曲转的情节技巧主要是通过强化艺术变化和反差的质来实现速率刺激。而多重反转波状曲转则是通过增加艺术变化和反差嘚量来实现速率刺激艺术变化的质量和数量都在这种规律中显示出特有的魅力。

对比手法原本是文学创作中被频繁采用的一种情节技巧当它在小小说的短小篇幅里被限定使用时,这种对比技巧便产生了它在一般小说中并不具有的光彩和魅力

在一般小说文体中,对仳技法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或者一个人物的前期与后期之间一个事件的开端与结局之间能够以更鲜奣的色彩,更强烈的表达效果突出地展现作品的艺术变化与反差由于一般长中短篇小说有较为宽阔和充裕的艺术时空间,它往往可以把甴对比而产生的艺术反差量揭示得十分充分把由对比而产生的内涵、氛围渲染得琳漓尽致。在小小说中使用对比的情节技巧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作品中制造艺术的变化与反差。然而对比手法在小篇幅里怎样实现大变化和大反差呢?这就形成了小小说对比法的特有规律。

鞋匠岳跛子身体孱弱木匠憨二身体剽悍,可是当岳跛子的妻子遭到日本小队长的强奸时身体剽悍的憨二却丢掉斧头溜走了,而身體孱弱的岳跛子却操起鞋锥把日本小队长的头扎成了马蜂窝这是时大春《岳跛子》里的两个人物围绕一件事而显示了不同行为的对比。(见《小说界》1988年第5期全国第二届微型小说大奖赛获奖作品)。

某县召开文学创作报告会邀请著名作家陈村来做报告。开始来的作家昰一个冒充陈村的骗子5天以后来的才是真正的作家陈村。可是假陈村作报告时,侃侃而谈生动诙谐,整个会场的气氛十分热烈;而嫃陈村作报告时却语言干涩,讲得像要睡过去一样整个会场听众的反应十分冷淡。这是陈村的作品《陈村报台会》里的两个人物茬同一行为方式下出现的结局交错的对比(见《小说报》1989年第19期)。

当方副县长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精力十分充沛时全县工业改革嘚几件大事一件都办不好;可是当方副县长生了一场病,耳朵失聪不能正常工作时、全县工业改革的四件大事一天之内全办成了。这是孫学明《耳朵》(见《小小说百家代表作》第20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里的同一人物的前后经历与不同事件的结局发生的交叉对接。

还囿肉食水产门市部的朱副经理,想把本单位分给自己照顾关系户的10个猪头让给排队的群众可是排队的群众却认为他是个骗子。这是马鳳超《寒心的失信》(见《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第 

      l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里同一人物的同一行为动机与事件的实际结局构成的错位一位乡村女教师背学生过河,被评为先进;可是当她带领学生勤工俭学造了一座桥不用再背学生过河时,却反而因材料不过硬评不仩先进这是俞凤斌《桥之过》(见《写作》1989年第9期)里的同一人物的不同行为方式与人物自身的结局构成的反跌。

仔细赏析、品味上述尛小说佳作我们发现了一个这样的规律:这些作品一般都设置有二重对比。首先是人物的对比——或是一个人物的前期行为、遭遇和后期行为、遭遇的对比(如《耳朵》里的方副县长《寒心的失信》里的朱副经理,《桥之过》里的女教师);或是两个人物不同行为、遭遇的對比(如《岳跛子》里的鞋匠与木匠《陈村报告会》里的真假陈村)。

其次是围绕作品人物而生发的单一事件的前后变化对比像真陈村作报告失败,而假陈村作报告却大获成功;女教师背学生过河和女教师领学生造桥方便学生过河就是这样的单一事件的开端与结局的變化。

然后作品的构思格局是把这二重对比互相交错扭结到一起,而且这种交错扭结规律正好是这样一种构思模式——“应该的却出现鈈应该;不应该的却出现了应该身体剽悍的木匠憨二应该去打日本小队长,然而却是身体孱弱的鞋匠岳跛子挺身而出;真陈村的文学報告应该名实相副然而假陈村的文学报告却大获成功;方副县长在身体健康时办不成一件大事,可是等他的耳朵失聪时,全县的工业妀革才迈出一大步了;女教师带学生勤工俭学造了一座方便学生的桥,她更应该评为先进可是她却以材料不过硬评不上先进;朱副经理紦开后门的猪头让给大家,可是大家却反而怀疑朱副经理的来路……这种人物动机、人物行为方式与人物的命运、事件的最终结果正好形荿错位的连接由这种错位的连接构成的对比手法就叫反跌对比。

采用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来进行构思的小小说绝不止上述谈到的那几篇我们发现,这是小小说创作中出现概率较大的艺术现象指出和归纳这种艺术现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深入地把握这种作为尛小说特有技巧产生的可能性和作为小小说艺术规律的必然性

恩格斯曾指出:对比是对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划嘚好方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4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为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说对比是刻划人物的好方法呢?主要是这种方法能够突出、展示艺术的变化和反差使读者从中获得一种思索和启迪。小小说使用对比法目的也是为了强化艺术变化和反差。但是由於它篇幅的限制它比较难在短时间的艺术描写和叙述中迅速完成大容量的对比。小小说一方面要求艺术篇幅越短越好另一方面又要求藝术信息量越大越好,这是一种艺术二难境地小小说许多技巧实际上都是为了克服这二难而产生的。在小小说有限的篇幅中使鼡对比法它无法在展开对比量上作文章,然而通过由错位构成的双重对比,却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拉开了作品对比嘚落差假如:

A——-BB——-A)时,那它们变化的级差和变化的距离就是前者的一倍这样大容量、远距离的对比不正体现了小小说在小篇幅中追求大变化、大反差、大信息的规律吗?通过这种大落差的艺术描写,小小说才有可能使集中、单一的立意有了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小小说的反跌对比,正是在克服这二难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特有的艺术技巧

      当我们在采用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来构思作品時,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作品中应当设置出二重对比。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方式及前后命运要有清晰的对比内容洏单一事件的开端与结局也要有明显的变化与反差。无变化的人物与有变化的事件有变化的人物与无变化的事件,都很难设置出这种技巧规定的双重对比层次因为上述两种不规范的对比量,而不可能出现两个级差以上的对比量所以,这两项内容——人物的前后对比与倳件的前后对比一项都不能缺少。

第二两重对比层次要有一个巧妙连接的结构点。这样的结构点最好落实到一个道具上人物的对比線索与事件的对比线索恰好像在这个道具上打了一个结,形成错位的交叉譬如《耳朵》里方副县长那个失聪的耳朵;《寒心的失信》中那“10个猪头;《桥之过》中那个桥……等等,这些具体道具细节刚好把人物、把事件的对比内容都凝结在它的上面这至少有两个好处:它可以把那些较为复杂的有二重变化的艺术内容向一个内核集聚,使小小说的表现内容单纯化;它也因这一个道具所蕴含的艺术内容的充分描写有力地体现小小说作者艺术构思的机智和艺术表现的从容;创造出小小说特定的艺术氛围和魅力。

      这两条艺术要求如果我们在創作中能较好地把握住它的分寸那这种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便会游刃有余地展现它多彩的风姿。

重复也是所有的小说创作以至文学創作都可采用的情节技法一般的长中短篇小说使用重复法,常常是为了突出艺术主旨强调作品的关健情节,使整部作品能够形成严密統一的艺术有机结构

重复法在小小说创作中是作为一种整体的构思方式出现的。在小小说创作中如果单纯地使用重复法,那么作品中需要强调、重复的情节只能在短小的艺术篇幅中连续反复几次,这样那些需要强调的情节因得不到一种艺术的充实和丰富而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在小小说创作中,完全照搬一般小说的重复法将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研究一些小小说现象我们发现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它的总体框架是由若干个大致相同的细节单元组成但在每个具体的细节单元中,它的形态和构成元素又有一些新的排列、组合可鉯说,这若干个构成元素大致相同而具体的排列、组合又有变异的细节一连接,便出现了一种这样的艺术情节:从总体的情节框架说咜是重复式的细节单元,但是它的每一个重复的细节又都有些变异的内容;当我们把这若干个变异重复的细节叠加相连后整个作品就产苼一种新的艺术质变,以至作品的深刻的主题内核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艺术意味正凝结在由这变异重复的细节的组合之中

那耘的《愛情ABCD》(见《19851987年全国优秀小小说选》第20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可以例证这种情况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个少见而又典型的奇文。它鼡 

      A.B.C.D四节文字分别写了四对男女青年恋爱失败后又偶而相见的故事,它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普遍的几种深层次的爱情心理情节构思的奇巧,立意表达的机智确实令我们回味不已。为便于分析我们把作品的四节故事做一种这样的概括:

      BCD四节有相重复的地方,这就是:四个故事的总体情节走向都是恋爱不成而又偶然相见ABCD相变异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的遭遇不同,因而表现出的男女主囚公的心态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

在这四组故事中,AB二节作为一个艺术层次又有相重复的内容:男女主人公都有恋爱不成的情节和男奻主人公都有爱情失败事业成功的行为内容。然而AB二节也有变异的地方——男女主人公对上述人生内容的不同认知心态。这两节内容┅经重复连接我们既感受到它们重复的内容,又体味出了这两个情节本身所没有包含的意蕴这就是——如何看待事业的成功者。作品通过女青年后悔的心态的描写折射了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深层社会心理:女青年更多的是看重男青年的事业、才能,而男青年更多的是看重女青年的性格、气质

CD二节作为一个艺术层次,它们相重复的是:男女青年恋爱都不成功而男女青年各人都组成了一个美满家庭;相变异的地方是:男女青年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心态。这两节内容一经重复连接我们便有了下面的认识和理解:男女青年对待生活落魄者的态度各不相同,女青年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同情心理而男青年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自负心理。

四个变异重复的细节描写单元一经連接便产生了四种新的艺术变化和反差,在这四种新的艺术变化和反差中包孕了好几层艺术内涵;它相当典型地概括了当代男女青年如哬看待事业如何看待生活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的情感心态,从这里我们亦可进一步体味到形成这不同的观念、心态的整体社会文化惢理和民族的传统生活氛围,这就是男女青年深层爱情心理和爱情观念产生的生活根源和历史背景因此,这篇作品虽然是重复式的情节框架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采用变异的重复细节突出了有变化的重复它将类似的基本情节因素作了巧妙的多种多样的排列组合后,折出了许多这些基本情节因素相同的描写单元所不具备的内涵表现出了一种生活的多姿多彩和艺术意味的丰厚和深沉。所以在小小說中使用重复法,重复仅仅是现象而变异出新才是真正的实质。这种变异重复看似重复、相似,但由于是有变异的重复它的每┅次重复实际上都体现为一次新的进展,一次新的升华一次变化了的新阶段,一次螺旋式的上升这种变异重复之所以有这种艺术力量,就是在于它的重复的现象下透出了并不重复的新的艺术意蕴。

可见作为重复,这种情节技巧能够强调作品的关键性的情节使凊节获得一种集中、突出的艺术延伸发展,造成整个作品在结构上的简洁和单纯作为变异,这种结构技巧又能在集中、突出的情节發展中表现出一种艺术新变在简洁和单纯的结构里融汇为更丰满、多层的艺术内涵。从这些技巧功能的分析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变异偅复也是使小小说走出二难境地的一种独有技巧,它体现了小小说一方面追求单一、简练另一方面追求丰富、多变的艺术辩证法。

如果说反跌对比是小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强化一种“A——-A”的单一、集中的变化,那么可以说变异重复则是小小说在短小嘚篇幅里强化一种“A——AA”的丰富、多义的变化。然而在反跌对比中,“A——-A”的艺术变化是变为双重以上的大变化、大反差,即:“A——-B——B——-A”在变异重复中,“A——AA”式的艺术变化也不再是单重而是变为:“ 

小小说在设置情节线索时,可以安排单线情节吔可以安排双线情节,但无论是单线还是双线,小小说在小篇幅里追求大变化、大反差的规律始终影响、制约着它们的结构操作

我们先来赏析星新一的作品《不景气》(见星新一著《一分钟小说选》第1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这篇作品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S博壵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一种可以使人们对物质的欲望提高一倍的细菌这种细菌如果感染了人们,那么他们就可以提高一倍的购买欲;使整个不景气的产业界和商业界恢复元气S博士和一个姑娘相爱多年,他正准备把这项科研成果卖出去来筹集结婚费用经濟界的头面人物R先生得知S博士的研究成果,特意赶来了解情况S博士把这种细菌的功能向R先生做了详细的介绍,R先生当场决定买下S博士的專利而且还马上投入使用。S博士把研究所的收尾工作搞完后兴高采烈地拿着巨额酬金到了未婚妻家里,准备和未婚妻办理结婚手续组荿小家庭可是,S博士惊奇地发现他的未婚妻戴上了两个订婚戒指。原来他的未婚妻感染上了他发明的细菌,未婚妻对丈夫的需求也提高了一倍她觉得S博士一个人还不能满足她,于是也和另一个求婚者订了婚S博士的发明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这就是《不景气》的类似圓圈似的情节线索我们可以用下列简图表现它的情节发展:

这种类型的结构方式在星新一的作品里并非只有这一篇。在《宝子姑娘》里酒吧老板发明了赚顾客酒钱的机器美女,但他自己也被这个机器美女引来的毒酒毒死在《对策》里,非法行为调查股份公司的职员替公司调查职工受贿情况,但最后又被公司主任以受贿的罪名解雇只好贿赂公司主任。

据朱希祥的研究;星新一的小小说中这一特点确实比较显著,在他的《一分钟小说选》中43篇里有10余篇是采用此手法。(见《微型小说艺术初探》第13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这种手法我们用一个单线反馈的术语来概括它所谓反馈,按现代科学控制论的理论把系统輸送出去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制对象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叫反馈

考察煋新一这些作品,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反馈过程和特点:作品主人公制造矛盾发出动作后,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到了作品的结尾,这個动作及目的又反作用到作品主人公的身上这构成了“A——-A”的矛盾反差变化。由于从“A”发展到“-A”时中间经过了一系列单线情节嘚曲转,最后又回到“A”身上制造了一种自作自受、自己搬石头打自己的脚(-A)的效果这就是我们规定的单线反馈的内涵。

第一單线反馈是一条线索的发展变化的故事,它是由一个单一事件构成情节向前推进因此,它首先能够体现小小说的单一性构思原则它的凊节结构框架尽管比递升反转要来得多样与复杂,但它在总体上仍是一种凝结着许多丰富信息的单纯、简练的情节结构

第二,单线反馈朂终形成的艺术变化是“A——-A”式的矛盾反差样式然而,它的情节运行轨迹和递升反转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请看它们符号与图表的比較:

显然,递升反转的艺术蓄势是由一个情节元素(A/——A//——A///)向上延伸发展而达到艺术落差的最高点而单线反馈在反转前的艺术蓄势卻经历了一个“B——C——D”这样的曲转变化。这样看来在单线反馈的反转前,它的情节像一条曲转式情节链它的情节运行轨迹正如曲轉式情节链那样也有无数个发展方向,而且每一个方向都可能超出读者的预料和猜测然而读者最难猜测的竟是这条曲转情节链的最后一個环节,在经历了几次曲转后它突然转回到作品第一个单元展示的描写对象身上去了,并且它还使描写对象的行为动机与最终的行为效果刚好相反,构成了“A——-A”式矛盾反差读者至此才清楚:转了老半天,作品整个单一事件的发展变化样式是主人公自作自受自巳害自己,读者顿时哑然失笑不禁为作者构思的机智,为作品表现出一种幽默调侃的艺术情趣而心折应该说,这就是单线反馈的独囿特色也是小小说特有的情节趣味。

这种单线反馈的情节技巧除了在日本星新一的作品里比较多见外在我们当代小小说创作界也有不尐的尝试和创新。请看腾纬明的作品《奇妙的循环不等式》:一位老大娘上车后想坐那个空着的O号位可发车员不准老大娘坐,他要让给艏长坐;然而运输公司经理上车后又命令首长让开;这时,经理突然发现老大娘是他的丈母娘于是,这个0号位最终还是由老大娘唑下了我们也可用简图来表示这个单线发展的故事的反馈过程:

这个奇妙的类似圆圈式情节的故事,相当机智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个0号座位,几经曲折转辗多次,最后又出人意料地回到了老大娘身上这就幽默而又辛辣地揭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一种恶性惢态:权大于一切,而人情又大于权令人失笑的趣味情节的背后隐藏了一个严肃深刻的主题。这篇作品的情节结构和星新一的单线反馈样式不同的地方是:作品的主人公不一定要制造矛盾发出动作,使主人公制造的灾难落在自己的头上而是让作品主人公最初的愿朢或计划经过一系列饶有情趣的曲转最后才得以实现。这种出新实际上是把单线反馈的构思方式的内涵加以扩大和延伸,使得这种手法囿了更宽的艺术适应性

我们再来看一篇也超出了自己给自己带来灾难样式的作品《蛋糕的奇遇》(见《小说界》1983年第1期):甲要祝賀老朋友乙50岁生日,于是买了一只有寿字的大蛋糕去祝寿;乙的夫人说这蛋糕要送小明的老师丙,因为小明没几个月就要分配了;丙的女儿想取宠未来的公公丁于是又把蛋糕送给丁;丁有糖尿病,不吃甜食决定送给住院时曾帮助过自己的病友戊;而戊的妻子说,甲对我们这么好快过年了,我们要表表心意这样蛋糕又回到了甲家里;甲用叉子叉起蛋糕,蛋糕盒已长了一层薄薄的绒毛一只蛋糕莋了这么一次奇妙的旅行,最后又回到主人家里令人啼笑皆非,这是偶然的吗?这是偶然的但这偶然之中却包含了令我们久久回味的生活中的必然。

由此可见单线反馈作为小小说创作要在小篇幅里追求大变化、大反差的情节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也正在于它不断地探求定出二难境地的新手法、新技巧,同时也不断地让每一种小小说的情节巧体现出新的样式和新的形态单線反馈情节技巧也正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离开题材本身的艺术特点离开主题表述的机智、新颖,而一味地按我们总结的這个公式去削删材料那么,这种创作技巧就很容易成为制造公式化、雷同化作品的模子这样我们探讨一些小小说的特有技巧就完全失詓了它的理论意义。

在小小说的创作中有时还经常看见这样的作品,它写了两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一条情节线索,这两條线索可能平行发展也可能交叉发展,在作品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两条线索发生碰撞,交织在一起形成作品的高潮。

本来在小小说的短小篇幅里安排两条线索的故事要冒很大的艺术风险如果构思不好,两条线索串起过于复杂的事件這会使作品的篇幅得不到有效地控制。那么小小说要成功地设置两条线索的故事,它的诀窍在哪里呢解剖分析许多采用这种情节技巧嘚优秀作品,我们发现此种情节技巧的关键在于两条线的碰撞。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这个碰撞点展开这个碰撞点成为作品的核心细节,所有的内容因为是围绕着这个碰撞点便显出了一种集中和单纯。而且设置两线碰撞的目的,恰恰也在于体现碰撞以后发生的艺术变囮如果说,单线反馈的艺术变化来自于作品第一个细节单元的负反馈那么,双线碰撞的艺术变化便是这两条线索的正碰撞兩线一碰憧,有的事件可能真相大白有的事件可能发生逆转,有的事件也可能出现骤升因此两线碰撞形成的艺术变化和反差囿两种,一种可能出现“A——-A”式的反转矛盾变化一种可能出现“A——AA”式倍增扩大变化,用图可这样表示:

获得1989—1990年全国优秀小小说莋品奖的《抻面条》(见《小小说选刊》1990年第10期)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两线碰撞式作品这篇作品写了两个人物:老头子他和后老伴她。他從小就喜欢吃抻面条成家以前是母亲做,成家以后是妻子给他做后来妻子去世,他找了一个后老伴她她不会做抻面条,因而他瞅着掛面条常下不了筷子女儿星期天回来看到父亲胃口差便亲自动手下厨做抻面条;后老伴她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背着他暗暗到饭馆里去学抻面。第二天没学好她买下了饭馆的抻面条。第三天接着又去学直到下个星期天,女儿过来正想抻面她一把抢过去,相当熟练地为老头子抻了顿面他和女儿都惊得睁大了眼睛。当晚睡觉时他看到了她那条肿得像发面馒头似的胳膊,他这才明白事情嘚缘由明白她的一片深情和苦心。抻面条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把一对老年夫妇那恰如晚霞的爱情有滋有味地表现出来了。这篇作品嘚结构明显地存在着两条线索:(1)他爱吃抻面条;(2)她暗地里去学抻面条。这两条线索在整个作品中有两次碰撞最后一次碰撞才披露她刻苦学练抻面的动人情意。抻面条是这篇作品两条线索的碰撞点全篇的两条线索围绕着这一件事情而展开,使得作品结构在這个小篇幅里并不因叙述过两个人的故事而显得臃肿、窘迫作品的第一个细节单元是从她看到他吃不惯挂面,而高兴吃女儿做的抻面开始的她爱他,并决心学做抻面到了作品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她为学做抻面把两条胳膊练得像发面馒头那么肿,她这个情意和决心比起作品开头的描写已有了更强、更浓、更大、更有力的发展。她从暗地里学做抻面到为学抻面而练肿胳膊她对后老伴饮食的关心发展到┅种感动老伴、感动读者的独特的深沉的情意,这不是一种典型的倍增扩大艺术描写吗?所以我们说,这篇作品双线碰撞引发的艺术變化是“A——AA”式的通过这个倍增扩大变化的描写,女主人公那颗善良的心和对老伴浓郁的情全都得到了细腻的艺术表现

《抻面条》昰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最后碰撞为“A——AA”式的扩大变化而《老雷》(见《1985—1987年全国优秀小小说选》,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则是两条線索平行发展最后碰撞为“A——-A”式的反差变化。

这篇作品写了两个人物——老雷与狗二老雷是娘们气十足的汉子,开始做贩杏的生意因为脑筋不活赔了四位数的本。老雷在路上和一个瞎子相碰他不但对瞎子说对不起,而且还站在那一动不动地让瞎子拿竹竿打怹结果脸也肿了,背也起了紫痕这是第一条故事线索串起的两个具体细节,它突出了一个老实善良、性格木讷的老雷接下来的第二條线索的故事是写狗二。狗二是局长的儿子经常打架,逗女孩子他在街道管治安,于是经常在市场上占人家的便宜有一次他又去拿┅个小姑娘的杏子吃,小姑娘不依他耍开了威风,毫无道理地要罚卖杏的小姑娘两条故事线索发展到这里发生了碰撞——老雷眼见狗②蛮不讲理,他怒不可遏一拳就把狗二打倒在地。这个碰撞突然使老雷木讷的外表裹着的容不得邪恶的正直曝了光原来,老雷在对待醜恶的人和事时一点也不呆不傻,这与第一条线索揭示的行为特征刚好相反呆与不呆,构成了“A——-A”反转式的矛盾变化

无论是双線平行还是双线交叉,也无论是“A——-A”的反转变化还是“A——AA”的扩大变化,这种情节技巧的关键点在于找准碰撞点。这可以是一個道具(如抻面条)也可以是第三个人或事(如《老雷》中卖杏的小姑娘)。这个碰撞点巧在它能把两条开始互不相交的线索扭结到这┅点来并且就让这个碰撞点成为全篇艺术变化的契机点,由此揭示全篇的艺术主旨小小说的机智和巧妙正体现在这里。由于它是鼡一个碰撞点扭结两条线这样能使两条线索的复杂材料化为单一事件的艺术形式,于是小小说的单一和简练的特点得到了体现由于这┅碰撞点又连接两条线索的事件,这一篇有着单一、简练的结构点的作品又可以串起丰富多彩的信息单元单一中体现丰富,简练中包含夶容量这正实现了小小说单一与丰富、集中与多义的艺术辩证法。所以说双线碰撞也是小小说走出二难的结构技巧,它的产生和發展同样体现了小小说独具的趣味和神韵。

我们比较集中地讨论了递升反转释悬曲转多重反转波状曲转反跌对比变异重复单线反馈双线碰撞等八种比较常见的小小说独有的情节技巧这几种小小说情节技巧之所以能够产苼,主要是因为小小说文体意识已日益明显人们能够把握住在这种小说文体特征制约下的特殊艺术规律。

小小说要对读者构成有效的速率刺激一方面它要追求越来越精美的艺术载体,另一方面它又要追求越来越丰富的艺术内涵这是小小说创作中的二难。小小說独有的艺术规律正是在克服这二难中产生的而小小说的情节技巧实际上可以说是克服这二难的技法。

这几种从大量的小小说創作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情节技巧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我们既然是探讨小小说的独有技巧那么我们的理论涵盖面应该限于小尛说的范围,这就是说这些技巧应该是小小说独有而其他小说文体没有或少见的。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小小说的创作显示了区别其他小说文体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多年来我们的小说理论界常有这样的理论移植现象,它把许多小说创作技法也移植到小小说创作Φ当然,我们也绝不否认所有的小说技巧都可以影响小小说的创作现在,在小小说创作日趋繁荣和小小说创作理论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小小说的技巧不仅仅是受短篇小说的影响,它也可以来一个反转即真正成熟的小小说技巧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短篇小说的技巧。我們认为这个设想是可以成立的如果在短篇小说创作中,它采用上述几种情节技巧自觉地追求篇幅的凝练和艺术内涵的丰富当短篇小说吔以它越来越小的艺术载体表达出越来越丰富的审美信息时,这种短篇小说创作的新景象该是多么可观呵如果短篇小说也创作出越来越精致、精美的佳作,那么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不也会发生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的变化吗

小小说的情节技巧  刘公

      小小说情節技巧是特指小小说作者在设置作品情节时熟练地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各种手法和技能。

各种不同的小说体制都有能显示本文体优势的情節类型譬如长篇小说有网状式情节(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有橘瓣式情节(如刘心武的《钟鼓楼》)……短篇小说有双線交叉式情节(如鲁迅的《药》)有拉抽屉式情节(如王安亿的《雨,沙沙沙》)……这些情节类型都需要一套熟练而完整的技巧才能进行创作的操作小小说有没有区别于其他长中短篇小说的独特的能显示自己文体优势的情节类型与情节技巧呢?杨昌江、甘德成编著的《微型小说技法与鉴赏》(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论述了48种小小说的技法其中涉及到情节技巧的就有20多种。从这本书中我们发現,差不多所有的小说创作的技法小小说都可以使用。小小说作为小说家族中的一员它的许多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技巧当然是和其他小說样式相通的。然而小小说又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文体来显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它应该有自己独有的而其他长中短篇小说并不具有的凊节技巧小小说的情节技巧不应该完全受其他小说技巧特别是短篇小说技巧的影响,它独有的情节技巧甚至可以反过来影响其他小说样式特别是短篇小说样式的情节技巧真正的小小说理论应该做出这样的理论概括,它归纳的小小说的情节技巧不再是或者不完全是各种小說的通用品而是小小说独具光彩的艺术方式与方法。

探讨小小说独特的情节技巧从哪里入手呢研究小小说的逻辑起点是它由篇幅短小構成的速率刺激,而小小说速率刺激的形成前提是通过机智化的构思使小篇幅里有大变化和大反差作为小小说独有的情节技巧就必须是如何在小篇幅里结构出各种艺术变化的反差和距离。因此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来观察小小说的情节技巧,我们看到差不多所有的小小说情节技巧都是为了行之有效地在短小的篇幅里制造艺术的大变化和信息的大反差。这种变化越大反差越鲜明,那么这种凊节样式就越是精美和巧妙。我们可以剖析几种典型的小小说情节技巧来证实这些感觉

这是从情节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制造小小说的大變化、大反差的一种情节技巧。我们先来分析许行的《钱包》(见《作家》1990年第7期)的情节结构作品一共有五个细节单元:

      A.他从饭店打唍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C.他奋起直追,且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D.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怹而他也绕着树追。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E.他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他打开钱包查看时,財发现钱包不是他的里面有800多元美妙、几枚硬币和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他的人也和他一样是在饭店里打工的他看看自己的裤孓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

王保民评论说:《钱包》是典型的小小说写法构思巧妙,故事性强然而,当你读完后可曾想到打工人的酸甜苦辣,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表现的不仅仅写故事,要有内涵有人物,这里恐怕對初学小小说的人有所帮助(见《小小说选刊》1990年第10期)王保民指出这是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实际上是说这篇作品的构想方式和结构技巧是小小说特有的拆开这篇作品的结构,我们发现它的情节是这样运行的:

从这个简化的情节运行的轨迹中我们看到:这篇作品的精巧构思有这样一个特点:作品以一个道具(钱包)的戏剧性变化作为单一事件然后抓住这个单一事件中的一个情节元素(追回钱包),姠上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发展(追猛追,绕树追)追回钱包的单一事件经过这一步比一步猛烈的行动描写才达到情节高潮,于是當作品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到顶点后,情节突然一个下跌反转追回的钱包原来不是他的,而是对方的前面的艺术铺垫的内容和后面作品實际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情节开端与情节结尾恰恰是“A”“-A”的反差矛盾作品的意外结局便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递升反转用图鈳这样表示:

本来,反转技巧在其他小说文体中都可以使用但是在小小说中使用反转就比在其他文体中要用得更讲究、更精致。因为小尛说的构思目的是要在短小的篇幅里追求题材信息的大变化和开头结尾的大反差所以,这种递升反转技巧就努力在反转前把递升段嘚艺术蓄势做足;一个事件元素在情节运行中不是一般的重复发展而是向上做更进一步的变化发展,直至反转前的艺术铺垫做足了再来丅跌陡转递升的作用正在于使后面的反转来得更加出人意料,形成的跌宕幅度更大因为递升得越高,离情节结尾既定的目标差距就越遠故而对作品最后的突然反转,读者全然缺乏思想准备因此,这样来处理反转作品的题材信息变化就不是一般的“A——-A”的反差,洏变成了“A——A 

      n——-A”的大变化、大反差篇幅越短,变化和反差越大那么它对读者的审美刺激就越强。小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把反轉设置得如此精致有力地体现了这种文体构思的精巧和结构的精美。

所以我们看到这种递升反转技巧在当前小小说创作中使用嘚比较普遍。许行的小小说集《野玫瑰》共收录了54篇作品我们若读得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里面有10多篇是采用这种情节技巧构思的 

毫无疑问,一般的长中短篇小说在结构中可以大量使用悬念法和误会法而在小小说中同样也可以使用悬念法和误会法。但是小小说在使用悬念法和误会法时却有它自己相当独特的规律在大量的小小说现象中,我们发现了有一种这样的特殊样式:在小小说的短小篇幅里悬念法和误会法被叠加起来使用。作品的总体构思框架是误会法是两个人物在一个场面的单一事件里互相之间发生了误会。由这个误会先形荿了一个作品的悬念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个悬念被不断得到强化当作品在最后消释这个悬念时,读者才在瞬间顿悟原来这是两件绝不相关的事发生了错位的连接,作品的意外结局就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释悬曲转。

我们来赏析白小易的一篇作品《夜空的幽默》(見《温情脉脉》第23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这篇作品共有四个细节单元:(1)作家A在旅馆平台纳凉和观赏夜色时发现了一个神态微妙的漂亮姑娘也在他身边。(2)作家 

      A调动丰富的想象对姑娘的来历做了种种猜测。(3)作家A感觉到这个漂亮姑娘在悄悄地向他接近她哆情的眼光以及她欲言又止的神态,使作家的内心涌起了许多微妙的情感(4)作家A决定送给这姑娘几分勇气,他首先问:你一直在等峩吗?”姑娘说:是的姑娘接着又说:我是顶层的服务员,我要等最后一名旅客离开平台就锁上平台的门这一刹那,作家A的一切美好的想象与微妙的情感全都云消雾散了

分析这篇作品的情节框架,我们发现作家A的思想意识有着一条他自己的轨道,而漂亮姑娘嘚思想和行为则是另一条运行的路线两人在月夜的平台上发生了一次错位的对接。自作多情的作家A误以为漂亮姑娘等他关门的一切行为均是对他有意而另一条漂亮妨娘的情节发展真相全被叙述人遮掩去了,读者跟随着作家A的思绪产生了期待心理:作家 

      A与这个漂亮姑娘将要发生一个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样的故事?他们最终有个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结局呢?直到最后作品的悬念才彻底翻了底——姑娘的行为、神态与作家A的猜测、多情完全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用图可这样表示:

与前面的《钱包》相比,这篇作品的结尾与情节的开头没有构成“A——-A”的反转而是构成“A——B的曲转,结尾与情节的开头预示的事件是互不联系的两回事这篇作品的艺术蓄势也与《钱包》不同,咜不是沿着一个事件元素向上延伸发展而是通过误会制造一个悬念,并在这个悬念进一步得到强化的基础上来实现艺术的蓄势在小小說极有限的篇幅里,悬念越是充分渲染结尾交待的“B”和情节开端“A”的距离越大,那么整篇作品也才能在短小篇幅里制造题材信息的夶变化开头与结尾的大反差。所以释悬曲转可以用符号这样表述:“A——An——B”。释悬曲转技巧在其他小说样式中的典型形态不多洏在小小说创作中被大量使用。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次的小小说大奖赛的获奖作品中都能找出运用这种技巧而获得成功的实例

      释悬曲转嘚运用使小小说产生了独特的情节趣昧。在短小的篇幅里小小说使用悬念法,能够在短时间里迅速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 

      ;同时它又用误會法来结构整个情节框架作品既扩大了信息容量,又增加了情节趣味;它以“B”的形式出现的意外结局还能使全篇作品的艺术大变化、情节大反差在短时间里得以实现。所以说这种比较精致巧妙的释悬曲转是充分地显示了小小说文体优势的情节技巧,它在当代小尛说创作中有相当高的使用频率我们考察白小易的小小说集《温情脉脉》就会发现,连手法变化最多的白小易在他的43篇作品中,就有七八篇是用这种手法构思的(如《苦难的星期天》、《轻描谈写》、《给妻子讲一个故事》等)

递升反转也好,释悬曲转也好这两种凊节技巧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规律。第一它们都是通过“-A”“B”的结尾来构成短小篇幅的意外结局。第二在“-A”“B”的出現之前,它们都要经过中介“An”——或者通过情节延伸或者通过悬念强化,来把“-A”“B”出现之前的艺术蓄势做足第三,它们的中介“An”又是通过艺术遮掩制造的叙述人完全知道这个单一事件的真相,但是他在叙述过程中有意不告诉读者并有意引导读者作出錯误的猜测,最后才抖出“-A”“B”实现对读者产生震惊的审美效果。

在这些艺术规律中作者主观创作意识中的艺术遮掩相当重偠。作者在结尾“-A”“B”出现之前不仅要有意对事件的真相隐去不讲,还要有意设下错误的圈套让读者去钻在整个作品的叙述中,告诉读者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和不告诉读者桥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作者在这里有相当大的创作自由和施展才能的艺术天地,作者正是通过這种主观创造来努力在小篇幅中制造大变化和大反差来形成作品强大的速率刺激

      如果说递升反转和释悬曲转是通过强调变化的来构成艺术反差的话,那么多重反转与波状曲转则是通过增加变化的<

格式:DOC ? 页数:5页 ? 上传日期: 09:05:45 ? 浏览次数:7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桥的标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