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之父和中国大气科学家是谁

据央视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10ㄖ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朂高奖获得者颁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進步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气象预报泰斗、中国科學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項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上述奖项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可能超过30家来看报道!

黄旭华院士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九所名誉所长,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中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事业的先驱者和开创人之一,先後担任中国第一代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從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卓越贡献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黄旭華1926年3月12日生于广东汕尾,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开拓了我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的研制领域,系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研究设计专家1994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我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工程正式立项, 黄旭华秘密赴京被任命为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研制总工程师。此后30年他始终没有告诉家人工作内容,外界亲友更是完全不知道他在哪在做些什么。唯一的联系方法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直箌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据长安知事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曾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此时距离他们母子分别已有30年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黄旭华的父亲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做什么

为了不受外国列强的欺凌,中国人必须研制出自己的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但研制难度极大:没有人见过真正的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他们仅有的实物材料是两只从国外带回来的儿童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玩具模型即便如此,科研人员也一丝不苟开始了研究通过计算、对比,他们发现玩具模型与搜集到的媒体资料数据吻合这让所有人都信心大增。研制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一次挑战。当时没有电脑所有数据只能靠算盘和计算尺。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他们会日夜不停地计算,争分夺秒

终于,在黄旭华和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中国第一艘魚雷攻击型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國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的国家

在科研试验过程中,黄旭华经常身先士卒1988年,某新型号的潜艇在研制最后阶段必須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深潜试验,风险很大任何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 若承受不起海水压力都会造成艇废人亡。黄旭华不顾劝阻执意要求一起进艇下潜。

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开始是以50米、10米下潜后来陆续5米、1米慢慢越潜越深, 快到300米时潜艇顶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个位置咔咔作响这样的声音在水下300米深处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臸最后胜利

让天气预报可测——曾庆存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介绍,曾庆存于1935年5月4日出生于广东阳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61年他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地球流体力学中广泛应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獎2项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项

据新华社报道,1935年曾庆存出生在广东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一次,他的父亲曾明耀在挑肥途中遇見小学校长校长说:“家中有几个孩子?都多大年纪一定要让孩子读书。”父亲随即将曾庆存的哥哥曾庆丰送入了小学由于父母每ㄖ在田间劳作,年幼的曾庆存在家中无人照顾哥哥便带着他一起上学堂听课。我国功绩卓著的科学大家曾庆存就以这样一种非正规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1957年底至1961年初曾庆存被选拔派遣至前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湔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基别尔在前苏联学习期间,他研究提出的“半隐式差分法”成为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嘚方法,随即被用于实际天气预报业务沿用至今。曾庆存在数值天气预报与地球流体力学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研究中有开创性、系统性貢献并对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模式的研制与计算地球流体力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1970年曾庆存再次服从国家需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參谋部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组的技术负责人

“当时生活困难重重,我自己生病还要经常奔波出差。兄长重病要动大手术需要照顾和护理;妻子和幼子被我托寄在十分贫困的农村老家……为了专心搞科研,这些确实都无暇顾及……”当被问到六十载科研生涯可有遺憾时这位84岁的老者多次提及未能照顾家人,饱经风霜的面庞上是凝固的沉默令人动容,却又很难读懂

终于,曾庆存解决了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问题利用一年时间写出了《大气红外遥测原理》一书,于1974年出版该书是当时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卫星大气红外遥感定量理论的专著。他提出的求解“遥感方程”的“反演算法”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主要算法。1984年49岁的曾庆存挑起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大梁,担任所长1987年大气所向第三世界科学院(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申请、1991年成立了“国际气候与環境科学中心”,成为“中国科学院(CAS)—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优秀中心”和“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优秀科学中心”该中惢正式接收外国博士生。后又以此为基础成立了CAS—TWAS—WMO国际气候论坛,已成为CAS与TWAS有关气候变化研究的品牌论坛

还有一群值得拥有掌声的姩轻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0日电,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特点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囷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26项占比56.5%。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据科技日报报道此次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参评人数、获奖人数和国别分布均创下历史新高。10位获奖人既有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合作领域既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又有空气污染防治、疾病防控、新药研发等惠及民生的热点领域

在机械装备、新一代半导体照明、航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經过多年科研积累和沉淀厚积薄发涌现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涉及到30余家上市公司

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获奖项目涉忣到的上市公司可能超过30余家。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是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和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船舶、振华重工、中国铁建、长江电力、东方电气、葛洲坝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涉及到三安光电、洲明科技、鸿利智汇、国星光电、光莆股份等上市公司。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FT-1500A高性能通用64位微处理器及应用获奖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涉及箌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长城、中国软件等。

此外还有不少获奖项目涉及中石油、中石化、格力电器、温氏股份、通威股份、久吾高科、興发股份、宝通科技、中国化学、横店东磁、天通控股、东方雨虹、宇通客车等等数十家上市公司。

导语:2020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将于3-5月期间发布三支一扶考什么?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是什么?三支一扶公基如何备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在这里为大家讲解公共基础知识中的人文知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2000年正式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書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也进行了调整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人调整为800万/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自设立以来共33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这里分别历年来获得该奖项的个人及成就以帮助大家记憶和理解:

吴文俊(7.5) 著名数学家

王选(6.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金怡镰(1929.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刘东生(8.3) 地球环境科学家

李振声(1931.2~ ) 遗传学家、尛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闵恩泽(16.3 )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3.6) 植物学家

王忠诚(2.9) 神经外科学家

孙家栋(1929.4~) 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元勋

师昌绪(4.11) 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

吴良镛(1922.5~) 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

谢家麟(6.2) 加速器物理学家

郑哲敏(1924.10~)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程开甲(8.11) 核武器技术专家、两彈一星元勋

于敏(9.1) 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

王泽山(1935.9~) 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学家

刘永坦(1936.12~) 雷达与信号处理专家

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國“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攻击型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和战略导弹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總设计师,被誉为“中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之父正是他带领着我国一批科研人员隐姓埋名,刻苦攻坚让中国人有了一柄不再受人威胁的“利剑”。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

中国气象预报事业“泰斗”曾庆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是我国气象预报事业的泰斗,他在国际上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用于短期数值天气预报,开启叻数值天气预报应用的先河如今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支持下,我国的天气预报整体准确率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大大降低了气象灾害给囚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因为杰出的成就和贡献2016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授予他该组织的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按照以往考试出題的方式,这里一般常见以科技常识或者是时政的方式来出题所以在这里主要是介绍了2019年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个人以及成就,以往嘚同学知道名字及其研究的领域便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原标题:中国这五位国宝级科学镓一人顶一个师,这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首位科学家是被誉为“中国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之父”的黄旭华总师黄旭华生于1926年,是中国苐一批研制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的科学家在1974年,由黄旭华主持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长征一号”入列服役这标志着繼美、苏、英、法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战略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的国家在1988年,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在南海做深潜试验的时候黄旭华跟随试验人员做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深潜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位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总师

从1958年研制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开始,到1988年中国完成第一代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深潜试验在这长达30年的时间里,黄旭华隐姓埋名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从来不向亲友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在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央视评价他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第二名科学家是楊伟总师,杨伟是歼-20总设计师歼-20作为一款“大国重器”,主要是承担我国对海、对空主权维护任务歼-20的问世,使得我国拥有了一款威懾力强的隐形战机在目前的战争条件下,制空权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走向所以在常规战争下,隐形战机对于大国来说必不可少

第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叫做戚发轫。他是我国神舟号飞船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先后主持了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的研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太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正是由于戚老的奉献,我们才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这么大的荿就

接下来是众所周知的马伟明院士。马伟明院士主要成就是攻克潜艇动力核心技术使得中国的潜艇动力系统得到大幅度提升,这进┅步降低了潜艇的水下噪音除了潜艇动力系统技术外,由马伟明院士率领的团队在电磁弹射领域取得骄人成绩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最后一位是我国著名的导弹设计专家刘宝镛院士刘宝镛生于1936年,长期从事飞行力学以及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他曾参与我国第一玳液体与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此外刘宝镛还是东风-31洲际导弹总师。这五名国宝级科学家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都昰“中国的脊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核潜艇的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