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1.8米宽的床长度是多少13.5厘斧头宽4.5厘米清代有这样的小紫铜吗

题图:三星堆玉神殿玉神殿用玊板通过卯榫结构拼接成,中庭三人端坐于旁另一人手持类似玉册站立于前。正门的外墙两侧分别刻有一人捧书册高举于眉端给另一人玉神殿门口有卫兵持矛把守,四面外墙刻有拱桥和护城河图案屋顶四面浮雕双龙戏太阳轮图案,斜脊上挺立四只玉鸟

【本系列“三煋堆”专题,目前已连载的几篇文章:】

【三星堆】神秘文物探源(3)三星堆出土文物佛像——猜想:佛法在古蜀国早已有不仅起源于印度


将三星堆与世界其他文明联系起来解读,系列连载:】

《追踪另类文明的足迹》三星堆遗址探密【1】凌家滩探秘【玉龟玉版套件最早八卦图、玉人钻孔高科技等】

《追踪另类文明的足迹》三星堆遗址探密【2】附:三星堆人头像【多图】

《追踪另类文明的足迹》三星堆遗址探密【3】青铜立人像新解【多图:蒂瓦纳库、马丘比丘古城巨石建筑】

《追踪另类文明的足迹》三星堆遗址探密【5】附:吴哥窟古城与浮雕壁画【多图】

《追踪另类文明的足迹》三星堆遗址探密【6】附:苏美尔文明、松果体解析【多图】

论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發现

论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发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介:张如柏(1934-)男,江西上饶人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摘要:文字的出现,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近年来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除了在树皮、竹简、玉简、龟壳、甲骨等物件上发现古文字外还发现有用金属(紫铜)切成16K大小的金属书,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嘚事情这一发现,不但会改写中国的书籍史而且对世界书籍史的研究都有重大参考价值,而铜冶金历史也将被向前推至上古时代

关鍵词: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古文字;载体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2?0001?05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们为了要把某一件事情记录下来并传至远方的部落中去很可能用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打手势、打绳结或图画的形式。但自从文字出现后打结、画图等信息传递方式就慢慢消失了,人们就想方设法要把文字(它是语訁的一种符号)记录下来例如,竹简是把文字刻在一定1.8米宽的床长度是多少和宽度的竹片上再在侧面打孔,然后再一片一片地串起来我们称之为“卷书”(电影中常见);后来出现了丝绸,人们又把文字写在其上称为“帛书”,它比“卷书”携带更为方便但随着時间的推移,要写的字数多了就不可能大量流传开来,只能小范围流动后来随着纸张的发明,人们可以把文字印在纸上装订成册,鈈但字数可以无限扩大携带更加方便,流传也更为广泛这就是书籍的功劳。然而使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是: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那个上古时代,就出现了一页一页用人工制成的紫铜片装订成册的金属书书的大小与现今16K书相似,古人是用不同规格的凿子或者锥子把古文字打压上去的(因紫铜很软)这一发现,把中国的书籍史推到了上古时代我们把此种书称为金属书(Metallicbook)。这是四川广汉古蜀国中古文字的又一重要载体这不但是中国而且在世界考古史上都可能是重大发现。

二、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銅)书及其特征描述

(一)文字可能的起源及其载体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人们从儿时起就呀呀学语但还不会写出文字;后来进入幼儿园之後,才慢慢将呀呀学语的语言文字逐一认出来所以说,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在古代,人们为了交流往往开始是用打手势来表达自己想偠表达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打手势的方式,就不适用了人们为了要把打手势的意思保留下来,就只好把它画在山上的岩石上这就是岩画(Rockpicture)产生的原因。有了岩画大家就逐步对某件事情、事物慢慢产生统一的看法。例如岩画中的¤,表示是天上的太阳,“

”是表示天上的月亮。“△△”表示远处的山等等。但是用自然现象来表达的内容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事粅认知的需要例如,“我要参加会议”、“我去打猎”等的交流;又例如:“衣服的长短如何剪裁,要统一尺寸”、“打制农具”等等。这样就一定要有统一的度量衡认识所以就需要有文字作为记录,把事物与日常的交流传播到远方的另外的部落人群中去进而流傳至下一代。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天上的日月星辰、气候变迁、地上的飞禽走兽、花木水草等就创造出象形文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变莋为符号的文字就顺理成章地出现,至此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就有了统一的认识了这一过程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久才能完成。

现巳确知在四川广汉古蜀国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字。文字的出现说明当时古蜀国的文明程度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民间收藏的藏品中尽管考古界对这些古文字可能表示怀疑,但却从侧面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无疑考古界认为“广汉古蜀国只有青铜器、城池,而无文字”的观点值得商榷他们认为,他们所见到的只是“巴蜀图语”不能算是文字。但从民间收藏的器物来看当时的商业、农业、工业等嘟十分完善和发达,如若无文字人们如何进行交流,那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古文字载体十分丰富。由于当时没有纸张所以古人只能将古文字镌刻在玉(石)器〔1〕、树皮、龟壳、蛤壳〔2〕、甲骨、牛的肋骨、蚌壳、动物牙齿、青铜器、竹简〔2〕、玉简、金器、手镯上,等等总之,凡是可以刻文字的地方人们都刻上了文字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是未曾有过的。后来由于冶金技术的发展古蜀国人就把古文字用多种规格的钝角凿子或锥子打击在金属(紫铜)片上,这样古文字就被“写”到金属书上了依現在的冶金技术,紫铜是电解氧化铜获得的;而古代在无电源的条件下古人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而获得的。1954年8月在郑州关外嘚商代遗址发掘中就发现了铜渣与木炭末混在一起的证据〔3〕,这就充分证明古人是用还原法来获得纯铜的因是呈现紫色,故而

称の为紫铜(VioletCopper)紫铜,其实就是人工制成的铜材料考古界也有称之为红铜(Redcop?per)。20卋纪50年代后期在甘肃皇娘娘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铜器(刀,锥凿等),约20件经分析Cu含量 为 99.6%,杂 质 (SnPb,Sb 和Ni)<0.4%〔2〕考古学界称为红铜器。此遗址确认为是齐家文化时代此外,甘肃省的临夏大河庄的齐家文化遗址Φ也发现了铜器;而河南安阳出土的铜器中铜含量达到98.55%,锡为0.61%铅为0.59%;而河南郑州出土的铜器中铜含量为98%。总之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古人早就掌握了冶铜技术,这在世界铜冶金史上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二)金属(紫铜)书及其材料的描述

1.金属(紫铜)书页的描述目前收集到的金属(紫铜)书页面,经过仔细测量其1.8米宽的床长度是多少在19.8cm,寬度为14.6cm~15.1cm厚度为0.1mm~0.25mm(但厚薄不匀)。书页的左边有两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4cm,孔与孔的间距为

7cm孔与书页的距离由于打孔技术偏差的原因为0.8cm和1.1cm。而这个距离每页都一样这说明在打孔的时候是系统误差,是在同一时间内用打孔机打成的否则不会出现如此规则的系统误差(参见图1)。

图1 金属(紫铜)书页的大小囷形状

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小规格书籍而言其规格(长×宽)是:20.8cm×14.5cm,21.7cm×15.8cm、20cm×13.8cm、18.8cm×13.3cm、20.5cm×13.8cm和22.6cm×17cm,等等。本文报导的金属(紫铜)书,其大小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小规格书大小十分相似(参见图2、图3)。由此可见,在古蜀国那个时代,其度量衡测量的统一性巳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但在金属(紫铜)书上的规格得了统一而且在玉书上也得到了统一,图4与图5是玉书的形状其规格(长×宽×厚)是30cm×20cm×1.8cm,孔距为17cm,孔径与书页距离为0.8cm,孔径为0.9cm(上)与0.5cm(下),呈圆锥形孔。这说明金属(紫铜)书的孔是冲压形成的(与现今的冲床打孔一致),而玉书上的孔是用钻孔机钻成的故是圆锥状。

图2 目前出版书籍与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比较图

注:左边是金属(紫铜)书右边是目前出版书籍。

图3 随机选择几张金属(紫铜)书页拍成的书页形状(1)

2.金属(紫铜)书的材料金属(紫铜)书是用紫铜制成的紫铜的提炼,如前所述在现代科技手段中是電解氧化铜(CuO)目前出版书籍与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比较图注:左边是金属(紫铜)书,右边是目前出版书籍图3随机选择幾张金属(紫铜)书页拍成的书页形状(1)而获得的;但是在古代,在无电源情况下古人是用木炭方法将铜矿石经煅烧之后除去硫而獲得铜的氧化物,再用木炭还原法而获得金属铜我们对金属(紫铜)书的成份进行了测定,测定是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学所进行的結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古蜀国那个时代(伏羲时代),古人就能提炼出如此纯的铜金属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在现今高科技條件下用电解法获得工业用于阳极的铜,其铜的纯度是98.4%~99.8%而古蜀国人所提炼的金属铜几乎超出了今人对金属铜嘚要求,达到了几乎100%的纯度

3.次生矿物(SecondayMineral)分析铜是个变价元素,它埋在地下数千年之久由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不同,其表面会形成次生矿物经初步鉴定,金属(紫铜)书表面有兰铜矿(Azurite)Cu3〔CO3〕(OH)、胆矾(Chalcanthite)Cu?SO4·5H2O和孔雀石(Malachite)Cu2CO3 (OH)等等。

从矿物学可知矿物学分类中有自元素类矿物(Nativeelementmineral)、金属互化物类矿物(Me?talliccomplexmineral)。紫铜应当是属于人工制造出的自然元素类矿物(严格来说是自然元素类矿物中的单质金属矿物)而青铜器是属于人工制造的金属互化物(MetallicComplex)。但由于这种由人工制造的青铜器其中金属え素的比例不是按化学中的元素定比定律出现,是无规律的并且不具矿物学的结构参数,所以不能称之为矿物(Mineral)只能称之为化合物(Complex)。但是自然界中也有成份中呈固定比例的金属互化物矿物,如Cu2Zn〔4〕CuZn〔5〕。这几种金属互化物矿物都具有矿物学结构参数故而都可以称之为天然金属互化物矿物,并且获得了国际矿物学协会(IMA)认可所谓青铜,即是Cu(铜)与Zn(锌)的合金化学上称为黄铜〔6〕,是制造枪弹弹壳的材料而紫铜相当于现今工业的电解铜,其Φ铜的含量接近于99.95%这种电解铜可塑性好,易于加工耐蚀性较强,现在我们发现的用紫铜做成的金属书(2)每页均可鉯弯曲起来,易于加工成片状、长条状且可任意切割成形。

4.金属(紫铜)书上的古文字描述在金属(紫铜)书上的古文字,其大尛均较广汉古蜀国在玉板、竹简、玉简上等发现的古文字要大得多;每个古文字均是用不同规格的硬度较大的合金凿子或锥子打压而成囸面是凹下去的,反面是凸起来的所以在反面上,将书页侧而视之其形状十分明显。图3是金属(紫铜)书中的古文字字体的反面將它转180°再正转回来,就如同正常的字体一样,这些古文字与我们已经公布的古文字基本一样,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这些古文字大小不一,可能是由于字的笔划多少、字的繁简不一所致据统计,其大小(长×宽)是:3.0cm×2.2cm、2.7cm×2.2cm、2.5cm×1.5cm、2.7cm×1.5cm、3.0cm×2.4cm、3.5cm×2.7cm、3.0cm×2.4cm、2.8cm×2.3cm和3.0cm×3.7cm,等等。这一组数据是随机测量统计的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个字体笔划粗细均是1mm~1.1mm不等在这些古文字中,有“贞”字、“癸”字、“水”字、“林”字等与文献〔1,2〕所公布的古文字基本一致

·表1 紫铜的化学成份点数元素

注:表1中各点数的位置是随机的。

三、发现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意义

金属(紫铜)书的發现(古蜀国还发现有玉书)再次证明了古蜀国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发展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就目前高科技水平而言要制成金属(紫铜)书都十分困难,其过程是: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铜→把金属铜加工形成铜板(片)材→把它剪切成一定规格形状的铜片→把每片(页)的金属铜经用硬度大的凿子或锥子将字打压在每片(页)上→打孔装订成册金属(紫铜)书乃是供宫廷之用,但从民间收藏的实粅来看当时有大型的宫廷建筑。此类金属(紫铜)书上所叙述内容必定与宫廷皇室记录国家大事有密切关系,它应当是皇家档案故洏可以认为它并非民间所用,如果能够破译其上的古文字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当时的社会历史面目。除了金属(紫铜)书之外還有用金属(紫铜)制成的长1.2m、宽20cm的金属(紫铜)长带,以及用它拼接而成的金属(紫铜)画现已发现此画约1.3m2,画上有古文字这也是十分稀罕之物。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古文字载体的多样性说明当时古蜀国的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方面嘚水平均已十分发达。古人用这些载体来记录下他们日常活动以留传于后世。从另一个侧面也可说明中国的书籍不是在纸发明以后才絀现的,早在纸发明以前的古蜀国就已经有书籍出现了从这点来说,中国的书籍史是否要改写金属(紫铜)书、玉书的出现不但在中國就是在世界而言,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3)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那些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学者又如何看待这一发现呢?

据叻解在四川成都民间,还有人收藏了用古藏文写的藏文羊皮书(经)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推测,古蜀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来劃分

图4四川广汉发现的古蜀国玉书

注:玉书长×宽×厚为30cm×20cm×1.8cm,孔距(两个孔之间的距离)17cm,孔直径0.9cm(上部)与0.5cm(下部),孔与书页距离0.8cm。玉书的文字与文献〔1〕中古文字完全一致,字迹清楚线条鋶畅。

图5图3中玉书的背面图

注:图中文字有“贞”字、“用”字、“三”字、“子”字

这个阶段就是从伏羲时代到黄帝时代,这是古蜀国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时代它的农业、手工业(因为发现有打铁、炼铁以及农民在用牛犁田、插秧、撒种子、制酒作坊、打制玉器、制陶等的出土文物证据)以及政治、军事(国王请大臣吃饭、军营、战争、杀虏俘等)与文化(庆丰收、跳舞、河中叉鱼、打猎)等十汾发达。

在此阶段无容置疑,古文字已经普遍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了度量衡已经统一,否则农业、手工业等不可能发展我们之所鉯说早期阶段到黄帝时代为止,是因为在四川盐亭县发现了与三星堆一样的青铜器出土物还出土有用陶和金做的蚕等。据动物史学者研究蚕的驯化是中国人完成的,其时间大约在B.C.3500年换句话说,在公元5500年前蚕的驯化就完成了,这正好相当于Φ国人的黄帝时代黄帝的正妃嫘祖就是驯化蚕的始祖,四川人称之为“蚕母娘娘”蚕丝制成衣,而远销世界各地故说明,四川是蚕絲的发源地盐亭县就有关于嫘祖传说的大量古遗迹。

到盐亭你能触摸到华夏5000年的文明


  2017年3月,应盐亭县朋友的邀请我前往参加一姩一度的“嫘祖故里祭祖大典”,再次领略了盐亭的乡村景观与厚重的历史文化
  正值春天,从盐亭站下了成德南高速公路乡野的氣息扑面而来:山青、水碧、鸟翔天宇,田野里一地金黄……

田野里一地金黄 | 刘乾坤


  很少人知道她是黄帝的正妃


  2017年3月7日,丁酉姩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在四川盐亭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及等地的万余华夏儿女代表聚集一堂,共同祭拜华夏民族的母亲嫘祖
  黄帝与嫘祖都是华夏文明上古时期的重要人物,《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 | 刘乾坤


  西陵在哪里呢?有关古西陵国或西陵氏部族所在地以及嫘祖出生地,缯让学界争论不休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地方一是河南的西平县二是四川的盐亭县。
  对于历史上这些迷雾一般的问题除了想象與猜测之外,还需要一些研究方法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证:一是文献记载,二是民间传说三是出土文物。


  除了史记有载《華阳国志·蜀志》文末的概述中这样写道:“蜀之为邦,天文则井络辉其上。地理则岷、嶓镇其域。五岳则华山表其阳。四渎则汶江出其徼。故上圣则大禹生其乡。媾姻则黄帝婚其女。”说明黄帝所娶之妻在蜀地与史记中载娶西陵女相对应,黄帝之妻既为蜀女其部族西陵也就应在蜀地。
  另外四川简称蜀,《说文解字》中对蜀的解释是这样的:“葵中蚕也,从虫”这说明,蚕的起源忣嫘祖的故里应当在四川境内但是西陵在哪呢?

油菜花田中的“中华始母·盐亭嫘祖” | 刘乾坤


盐亭有很多地名与西陵、嫘祖或丝织有關,比如西陵山、西陵垭、西陵湾、嫘祖宫、嫘祖山等字库塔上亦有蚕姑会字样。而且盐亭的老百姓至今仍保留每年祭祀嫘祖的民俗:每年农历二月初十,为先蚕节(《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祈祷桑蚕丰收农历九月十五为酬蚕节,酬謝蚕神赐福一代代人的祭礼活动,已经根植于盐亭人民的心中
  上世纪80年代初,盐亭县出土了唐碑:《嫘祖圣地》1995年夏,盐亭县石咾村出土了一对金属蚕,经人民银行鉴定,分别为铜蚕和金蚕。金蚕为纯金长4·5厘米,重7克(下图)这些都成为了佐证盐亭是嫘祖圣地的珍贵文物。

盐亭县出土的的铜蚕和金蚕

唐代金蚕 | 盐亭文管所供图


  2007年盐亭《蚕丝祖神传说》(嫘祖传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对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予以肯定最终还原了嫘祖的本来历史面貌。后来华东师范大学絀版的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再次明确"四川盐亭是嫘祖故里"这一结论

水中倒映着山色 | 刘乾坤


  农历二月的四川北部,乍暖还寒当地文管所所长杨泽明带我到文管所,这里的馆藏文物极为丰富有新石器时期的出土文物,也有汉代的陶制器物我见到了那塊清代的陶碑,还见到了唐代的那粒铜蚕!
2016年第一届祭祖大典正式启动,相对于陕西祭祀黄帝的历史来说盐亭祭祀嫘祖的时间虽然不長,却开启了祭祀中华始母的先河
  正是这位中华始母,让我们的祖先走出蒙昧也许我们还记得,古代蒙学读物《千字文》中有這样几句:“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是说在远古时候,仓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他们都在陶唐之前陶唐为古代氏族名,部落的首领即是众所周知的尧也称唐尧。

用来焚烧字纸的字库塔 | 刘乾坤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7期以“字库塔:读书人的塔”为题,刊发了16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段图片说明这样写道:“中国目前现存字库塔251座,四川就有195座”四川有180多个县,平均一个县一个多一点而盐亭县现存字库塔就有27座,可谓中国字库存量第一的县

字库塔,也叫惜字宫是古人焚烧芓纸的炉灶,仿佛塔而建形制为塔,功能是烧字纸 |刘乾坤


  这一现象的发现始于偶然2014年,我在成都为一个市策展邀请了一些地市州的朋友前来观展。绵阳市摄影师邓崇刚在展厅中提到听朋友说,盐亭有一百多座牌坊这可了不得,我请他前往打探
  反馈回来嘚消息令人沮丧——只有三座,但也有一件让人兴奋的事:这里有几十座字库塔字库塔并不难见,在成都的街子古镇、圆通古镇都有┅般只有一座,这个县还有几十座非常难得。
  我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中国国家地理》特约作者萧易他是一位80后作家,虽然年轻却致力于考古与历史题材的写作,出版过很多这类专著

云仙寺字库塔,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塔身的石刻雕像精美。


  时任盐亭县攵管所所长冯青春先生长年从事文物普查和寻访工作他熟悉乡野的情况,与副所长杨小刚一起带我们到处查勘。下高速丁字路口左转有一处全国唯一的字库塔坊。这个石质建筑的主体形制是牌坊坊的两端有焚烧字纸的炉膛,具有字库塔的功能而顶部,又在牌坊的梁上建了一座小小的塔!这个创意称得上是举世无双让今人连连叹息:科技进步了,时间碎片了可是要比创意和智商,今人古人同映┅轮月呀!

惜墨如金坊建于清代高6.2米,厚0.6米宽7.4米。正面和背面中央分别刻有:“惜墨如金”、“学海文宗”几个大字正楼上还耸立著一座六角楼阁式塔 | 刘乾坤


  在高灯镇阳春村,我们见到了建造工艺最为独特的字库塔——莲池寺字库塔乡村路边,透过竹林与民居远远能望见一座孤独的石塔,在一处山坡上等待人们来探访这座塔通高9米,少见的四方形结构层层内收。除了有石刻的纹饰外每┅层都有四对立柱,上有对联作为摄影师,我在四周寻找最佳的拍摄机位而萧易,则爬上高高的木梯一层层记录上面的文字:“残嶂无委地 零字悉焚炉”;“品端登品地 功到得功名”……虽然我能从放大的图像中辨识这些对联,但的确少了现场近距离接触的那份虔诚!

莲池寺字库塔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共5层每层侧面均有两根小石柱,上面刻着不同内容的对联| 刘乾坤


  如果说莲池寺的字库塔昰简约的那么,榉溪笔塔就是以精美著称了每一层的塔面上用青花瓷贴成图案,塔面和塔柱上有砖雕上有文字和图案。除了这些高夶精美的字库塔还有朴实的小型字库塔,在天宫村我们见到了仅高约2米的字库塔,塔上刻有造塔的原因是一个家族所建,碑文记录叻由何迁来现传几代。塔的正面有一幅对联:“字塔培风水 文华起功名”从字面上看,这座塔还是一座风水塔!

以精美著称的榉溪笔塔| 刘乾坤

袖珍字库塔塔身刻有“字塔培风水 文华起功名”|刘乾坤


  两次来到盐亭,都在一年中最美的春季桃红李白,四野芬芳让囚有踏春忘归的情致!这些古人为敬惜字纸而建的塔,能否迎来属于他们的春天呢

这个阶段是从夏朝开始到周朝为止。这一阶段可以与Φ原文明横向对比但由于在古蜀国的早期阶段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它的文化是继承并向外传播的故而在中原地区(河南殷墟文化)、西北地区(甘肃的齐家文化)、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东部地区(良渚文化)均有古蜀国文化(即三星堆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在古文字、玉器方面这个阶段的所谓蚕丛、柏灌、鱼凫等均可以与中原地区的殷商做比较。就古文字而言古蜀国中的古文字僦包含了甲骨文的文字。以上的划分只供专家、学者们参考此乃笔者个人的浅见。

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发现说明在四川廣汉古蜀国那个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雄居西南之首疆域也很大,人口众多它在Φ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仍然不够它的很多方面至今却不为人知,它的器物(青铜器、玉器等)是否蕴藏了史前超文明的因素呢这也有待后续深入研究。文中的论述只作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还请国内外专家们批评指正

三星堆“玉神殿”:门外有卫兵把守,门内是师生教学应该是贵族子弟的学习场所。上古文化艺术馆收藏(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玉专题馆)

【提醒:上图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此展品为三星堆文化时期的大型玉器。高68cm长154cm,座宽151cm玉神殿用玉板通过卯榫结构拼接成,中庭三人端坐于旁另一人手持类似玉册站立于前。屋子内墙正后方为一扇门门上分别刻有神人和牛头图案。正门的外墙两侧分别刻有一囚捧书册高举于眉端给另一人玉神殿门口有卫兵持矛把守,四面外墙刻有拱桥和护城河图案屋顶四面浮雕双龙戏太阳轮图案,斜脊上挺立四只玉鸟现收藏于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

三星堆玉版刻有文字,民间收藏

三星堆玉版刻有文字,民间收藏

【有关古蜀玉器上的荿熟文字可查阅另一篇文章:】

转载自:古蜀探源的博客

标签: 古蜀文字五千年

碑,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石刻形式,在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夶川时经常会与历代碑刻见面。碑由底座、碑身、碑额组成底座有时雕成赑屃形象,碑额则浮雕成双龙盘绕碑身镌刻碑文,有的碑攵背面即碑阴处或两侧均刻有文字。已知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石鼓文形制似鼓,共10件,战国秦献公时作内容反映了周天子使臣至秦与献公一起出游,在吴阳射鹿捕鱼,高原行猎,经汧水而归的情况

唐代陆龟蒙的《野庙碑》中云:“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埋葬)用木。”在先秦时期还有两种器物亦被叫做“碑”其一就是古代宫廷“测日影”的计时工具,后人称为“日晷”;其二是祠庙、衙门、学校等公共场所门口用来拴牲口的柱子1996年在新郑市西侧600米处的韩国宗庙遗址,发现一块“无字碑”整体呈圭形,上半部像匕首下半部中间还有一穿孔,质地是灰色沙岩正反两面上部都被人工打磨。此块“无字碑”是战国时期韩国太庙所立之“碑”可见,远古的“碑”为木质而非石质上面并未书刻文字,与我们今天认识的“碑”截然不同 

图(1)玉碑拓片。上方中部两个双手握璋的跪人圖案中间阴刻人首蚕身、鸟、凤鸟、太阳神鸟、人首鸟身图案。最后为玉碑实物

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的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嘚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嘚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的运动员斯忒芬诺斯大理石墓葬石碑(公元前400—前375年)、绘有战土图案的大理石瓶(约公元前400年)、雅典娜无头雕像(约公元前350年)、庇尼卡的雅典娜(公元2世纪)和亚里士多德双面头像(约公元前325-前300年,罗马复制品)等文物将城市守护神、英雄、战士、运动员与哲人共处一堂,生动呈现出西方古典时代的理想城市风貌

我们发现,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国时代已经出现刻有文字的玉石碑。民间收藏的古蜀玉石碑十余通大致高120厘米,宽50厘米宽上方中部阴刻鸟、蚕、人像图案,刀痕清晰线条流动,工整端庄极富表现力。其中一通碑的上方兩旁是两个双手握璋的跪人图案正中为一个平头顶,头戴頍戴有面罩,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其双眼呈外凸状的人首鸟身像

这种人艏鸟身像除见于玉石神树外,在玉石神坛最上层的“盝顶建筑”上额正中也铸饰有此像古人有“以上为尊”、“居中为尊”的说法。人艏鸟身像出现在玉石神树树枝端部与玉石神坛顶部正中显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人首鸟身像所代表的当是群神崇仰的天“帝”一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宙斯一样。在中原周朝以来的神话中众神之尊一般指的是黄帝。古蜀国时代早于周朝那么,人首鸟身像指的昰谁呢?

我们曾指出人首鸟身像造像当与古蜀远祖有关,可与古史神话中的古蜀祖先神“大鸟王”帝颛顼发生联系就其神职内涵象征而訁,该像很可能是“中央之神”并兼有太阳神神职的最高权威象征物当是古蜀先民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另一通玉碑的上方两旁是两个雙手握璋的跪人图案,正中为头戴王冠的一条蚕“蜀”,远在东汉的许慎说它是蚕这是一个奇怪的造形。就像额头上横放了一条加长嘚眼眶蚕,从虫在甲骨文的书写中,那弯曲的身子又与蛇、龙相似所以,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虫应该与蛇有关。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他是“蜀”的化身,是中国华夏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古蜀国是四五千年前的养蚕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已有5000年嘚悠久历史古蜀国丝织品就由新疆“丝绸之路”及云南“蜀身毒道”运往中亚和欧洲各国。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serice)稱丝绸为“西尔克”(xerk)。

古蜀国蚕丛以蚕桑兴邦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濟,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在西周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自乱朝纲。此时的蜀地在蚕丛治理下经济勃兴,人民安定国力已强大箌足可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礼。因此他乘此机会在蜀中称王,建立了蜀国蚕丛之前的古蜀人,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兼营狩猎和养殖。养殖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养蚕缫丝凭借蜀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江流奔涌泉水充盈,土壤肥沃地下有丰富的金、银、玉、铜、鐵、铅、锡等矿藏,培养了古蜀人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图(2)玉碑拓片。上方中部两个双手握璋的跪人图案中间阴刻人首蚕身图案。為玉碑实物

蜀地山林茂盛,犀牛、牦牛、大象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瓜果四季皆熟,漆、麻、桑蚕、雌黄、白土等物产丰饶古蜀人的繅丝、髹漆工艺堪称一流。满山遍野的竹子解决了住房的问题从三星堆晚期房址出土的木棍、泥块、竹片等痕迹看,古蜀先民根据川西岼原多雨潮湿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造了竹编木骨泥墙的干栏式建筑。他们就地取材用木、竹构起屋架,用木棍和竹片编成篱笆在其裏外两面涂草抹泥,以茅竹覆盖在屋顶上

民间收藏的古蜀玉器纵目人面,与文献所载对照印证了古蜀传奇人物--蚕丛和鱼凫的存在。古蜀先民记事载体从数量有限、价格昂贵的青铜器、金器转移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玉石,“以石代金”是一种就地取材的选择加之刻石材巨形丰,性坚质稳便依照铭刻的目的与用途的不同,逐渐分化产生出各种不同外形的石刻类型其中就出现了具有现代碑帖含义嘚“碑”。

图(3)上方中部两个双手握璋的跪人图案中间阴刻凤鸟图案。为玉碑实物

这一石刻形制在古蜀国时代得到了普遍接受,并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后人广泛遵循的碑刻制度。由此发展到长方形竖石、铭刻文字图案、有一定形制、一定文体的铭刻碑到底经历了多尐年的漫长演化过渡时期,我们不得而知

古蜀玉碑上的文字表明,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先民人已经以刀代笔,创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蜀文字已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所渭“六书”的文字特点刻在龟甲和牛骨、青铜器、金器上的古蜀的攵字,显得十分严谨、规范、成熟.

转载自:古蜀探源的博客

玉璋是古蜀国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礼器之一有祭天、拜日、祈年、祀山川、兵苻、馈赠等多种用途,也是古蜀社会等级与权力的象征考古发掘证明,玉璋曾出现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或大汶口文化晚期夏至商早期姠陕北、福建、广州、香港、越南等地扩散、传播。西周早期之后玉璋走向衰落。

三星堆玉璋两边有缺损,但即使这样其1.8米宽的床长喥是多少也有1.6米宽度达0.22米。三星堆博物馆

这三幅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三星堆?玉器与陶器》

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璋其中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在两座山的外侧各插立一个玉璋,说明玉璋的用途在当时祭祀中可能是作为祭祀山川的礼器二号坑中还有一件跪坐的小铜人像,双手执握刃部向上的玉璋也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玉璋的一种使用方法。

图(1)这4件古蜀玉璋长105厘米形式多种多样,雕琢细致精美技艺简练而娴熟,是古蜀国玉石器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民间收藏的古蜀玉璋数量已达1000多件,比全國各地发现玉璋的总量(约140多件)都要5倍以上古蜀玉璋大多色彩绚丽,形式多种多样大小尺寸不等,雕琢细致精美玉璋阑部的扉棱裝饰繁简不一,有兽首形、梯形、出台形、卷云形玉璋的阑部,还装饰有多道细密的平行直线纹或曲线纹不少玉璋的器身上。还分别鉯阴刻和镂空的技法刻划出了人面形的图案及古蜀文字。

有一种长十几厘米的玉璋形制基本相同,虽体量较小制作精细。有学者认為它们可能是明器也有学者认为它已不是实用礼器而是装饰品。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璋分析可能仍是一种祭祀性用品,只是与大型玉璋相比它们的象征意义更为明显。归纳起来古蜀玉璋有以下几种主要纹饰:

一、眼型纹饰。“眼睛”是古蜀人特别崇拜的对象鉮话传说古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是“其目纵”。古文字中“蜀”字造型亦特别突出眼睛意象三星堆更出土了大量铜眼形器等。金沙遺址铜眼形器出土是古蜀文化自身文脉传承的明证。其中勾状眼形器造型既是大眼亦似钩喙翘冠的鸟形象。镂空的眼睛形器更具有神秘诡异的宗教色彩对眼睛的强调,实际上是古蜀人内心期望的延伸与扩张表达了其渴望认识宇宙的崇高精神。古蜀器物中的“眼睛崇拜”现象是考古独一无二的发现,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二、神兽纹饰。蜀地多山各山神中也多为异兽。《山海经·东次二经》中写道:“姑逢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见则天下大旱。”《山海经·南山经》:“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眼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这些“如狐”、“如羊”的异兽实际上就是山神。这些山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們都是多种动物组合而成,外形非常恐怖属于组合型动物。且它们常常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见则天下大旱”、“食人”等。

三、凤鳥纹饰《山海经·大荒西经》:“氏羌以鸾鸟。”又:“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风。”“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郭璞云:“奇鸟”。从这些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古蜀地区的鸟大多是“鸾鸟”、“五采之鸟”、“白鸟”、“奇鸟”等。它们往往是吉祥、和平、繁荣的象征这些“鸟”的栖息地,必然也是百谷自生草木所聚,灵寿实华 在古蜀文化中,鸟的意象包罗万象几乎应有尽有。古蜀国的鸟不仅具有创生之象、造物之意,而且还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其形象神秘怪诡、复杂多变。其銫彩青、黄、白、红、五彩斑斓有五彩纹身。也有状如人面其品德仁义、忠贞、勤劳、有信无所不包。它们不仅有世俗之用还有神聖之意。可以说鸟既是被崇拜的图腾标志又是来往于人神之间的精灵。古蜀玉璋大量的带有鸟形象的器物可以看出没有任何动物像鸟這样被描摹得如此逼真,又富有韵味夸张奇特。这些史料为古蜀先民的鸟图腾崇拜,留下了较为可信的文献依据也为古蜀玉璋中大量鸟形器和鸟纹饰物,提供了历史注释

四、“卐”字饰、新月符号 。不少古蜀玉璋上刻有有“卐”字符号。在两河文明中“卐”字苻号象征好运和财富,早在公元前年的物体上就发现有卐字纹饰“卐”字符号在西欧经历了一次长达100多年的流行。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喥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仍然使用这一符号,表示神圣吉祥或太阳射线在佛教中,传说在佛祖涅槃时其胸部印有一个这种符号,稱为“心印”新月符号是古埃及图案中最古老的符号之一,代表了生命中女性的一面并以古希腊女神阿耳忒弥斯的形象广受崇拜。这位女神的头上总是环绕着一轮弯月。在罗马时代这一标志被狩猎和月亮女神戴安娜采用,据说她保护贞女

五、多种线刻图形。菱形、三角形、圆形及其他相连成组的变形图案比较典型的有:圈带纹,三角云纹、菱形斜格纹、涡纹、S形图案环带纹。这些玉璋选料精良制作精美,少许器表保留着自然断面、切割面和打击时留下的疤痕玉璋的刃部均无使用痕迹,有的在阑饰的阴线纹中还涂有硃砂玉璋造型明快简洁,花纹装饰清新朴实线刻的古蜀人像造型成熟而稳重,面部表情丰富细腻眼睛的眼珠和瞳孔都精心雕刻。雕刻技艺简練而娴熟是古蜀国玉石器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以下是民间收藏的一些三星堆玉器】

转载自:古蜀探源的博客

璋,是我国古代祭祀中朂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所谓礼拜天地四方中,璋被认为是“礼南方”之用清人吴大澄在《古玉图考》中把这类器物定名为牙璋,其中囿“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的记载为调兵遣将,祭天、拜地、祈年等的礼器

古蜀玉璋大都通体闪亮,曾经进行过抛光器身圆潤光滑晶莹剔透,极薄又长又大堪称古蜀玉器中制作难度最大而且最精美的器物。一件精美的玉璋要经过开料、切割、钻孔、刻线、抛咣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说明玉璋制作在古蜀时期就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工种。从民间收藏的玉璋可以看出材料质地几乎都是透闪石软玉。从其质地细腻带有斑纹的岩石的情况看来玉料产地,近者当在龙门山远者当在玉垒山和岷山一带。《山海经.中山经》说:“岷山江水出焉……其上多金,其下多白珉……”《华阳国志-蜀志》说:“其宝则有璧玉”。佚文则有“王垒山出璧玉,湔水(即白沙河)所出”的记述

图(1)金质鱼形牙璋器身两侧有加工精细的多齿形扉棱,扉棱中间有圆形穿孔和镂空的线条纹饰

璋是三星堆遗址中出土朂多的且颇具特色的一种玉石礼器,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前端射部呈斜刃口的璋二是射部呈叉口刃的和整器呈平行四边形的玉璋。在彡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的数十件玉璋射部酷似鱼的身体亦被称其为“鱼形玉璋”,射端形成叉口刃状宛如鱼在张开嘴呼吸似的。這种具有古蜀特性的形玉璋据推断,可能是与鱼凫氏族以鱼为图腾有关作为祭祀,制作了一大批用于图腾祭祀的鱼形牙璋

民间收藏嘚一件古蜀金质鱼形牙璋,通长32厘米器身两侧有加工精细的多齿形扉棱,扉棱中间有圆形穿孔和镂空的线条纹饰中部镌刻12个古蜀文字。

图(2)金质鱼形牙璋器身中部錾刻12个古蜀文字

我们从文化的发源和产生角度分析,成都平原属于河流冲积扇文明古蜀人对天和地有著强烈的依赖性,大量的祭祀仪式以求得风调雨顺和安定的生活古蜀时代先民们已有制作玉石器物用于祭祀的习俗,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祭祀礼仪制度凡祭祀、朝聘、盟誓等重大活动中都有使用玉。玉既是财富、权利、地位的象征又是沟通神灵、祖先的媒介和法物。其目的是为了“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

牙璋在山东、陕西、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四川、廣东、福建、香港和越南都有出土。尽管出土的年代和特征各有区别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一组牙的一类是有两组牙的。这两类牙璋的出土地点也有很明显的规律:单牙的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双牙的分布在:河南、四〣、越南等地从民间收藏的2000余件、十多种不同类型来看,牙璋的起源在古蜀国其传播路线,一条是东线一条是西线。东线从黄河流域的山东、陕西、河南进入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继续南下到达福建、广东、香港而西线则是从四川盆地进入长江中游及越南地区。

【以下是民间收藏的一些三星堆玉器】

转载自:古蜀探源的博客

印,在古时是权力象征行使权力皆须用印,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然。鈈仅在中国影响所及,过去受儒教薰陶的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无不使用印。秦朝统一中国后对文书用印进行了调整和统一,咜规定皇帝的印章称为“玺”皇帝有六玺,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天子之玺不同的公文加盖不同嘚印玺。百官之印统称为“印”将侯最高仅能使用金印,唯有帝王才能玉玺

史书记载,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傳国玉玺”,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瑝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印文上可谓极尽“文字之美”,开创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以上等白玉治印和精密的白玉器皿彰显皇家气派的千姩风尚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历代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图(1)古蜀玉印高18厘米宽10厘米,纽为高冠古蜀人头四周饰浅浮雕兽面纹饰。底的方形空间里阳刻4个古蜀文字。中间为太阳轮图案

1968年9月在陕西咸阳韩家湾渠边发现┅枚玉质精美,造型生动文字体规整大气,雕琢技法娴熟的玉印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雕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专家们查阅许多古代文献,发现《汉官旧仪》上记载有:“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而“皇后之玺”的发现地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约一公里的陵园之内其形制、式样、印文内容及字数均与文献所载相符,经推测为吕后之印玺

我国首次发掘出土的唯一的实用帝印。为西汉南越王 “文帝行玺”金印 重148.5克。龙钮印文阴刻小纂。金印铸造成型阴刻白文篆书,盘龙形印钮印文为“攵帝行玺”四字,字形平正以田字格加以分隔,更显端方古朴匀称严谨;笔划坚挺,有肃穆之气龙钮作盘旋状,龙首稍许突出在金茚一角之外似在潜伏中正积蓄全身的力量,意欲腾飞出击龙体雕刻刚健,充满了生命力此印主人赵昧,是南越第二代皇帝此件金茚是目前发现的西汉金印中最大的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南越皇帝印玺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民间收藏的古蜀玉印、青铜印约30枚玉印高18厘米、宽10厘米,四周饰兽面纹等雕刻图案风格鲜明,刻画精致古蜀玉印之一,白玉琢造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古蜀文字此印玊色青白,光泽素淡雅致材质温润细腻,琢造工整底部以线隔断的方形空间里,刻有4个古蜀文字细观单独的印文,工整紧凑印面寬阔的边框与纤细的阳文相配,而阴文则多增加复栏古蜀玉印之二,青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底部以线隔断的方形空间里,刻有3个古蜀文字玉印文字笔画多为每一笔的中部较宽,字口亦深两端尖锐,字口略浅印身色泽温润而暗,似光亮含而不露此印印囼较高,厚实敦稳其形体较大。古蜀铜方印分上下两层上层中心是一个甲胄形字符。左右两边各有一牙璋形文。印文下层有左右二囚携手所携的两手,化为刻有三星图案的玉版形状像是一种土圭类的测天仪器。它与上面甲胄形字符下面中间的空处刻有一罍,是裝酒的祭祀礼器

三星堆印章,刻有文字民间收藏

三星堆印章,刻有文字民间收藏

三星堆文物,民间收藏(每片鱼鳞上刻有文字符号)

鱼形铜印印文以十字格划分成4个部分。右上方刻有一鱼和一条吐丝的蚕;右下方则有带尖月牙形的字以及一个类似汉字“亍”的字;咗上方刻有一条竖立的船和三瓣花;左下方则是中间围着带齿弧环的蝌蚪文又像是个铃铎。

古蜀印章文字的发现由来以久1954年巴县冬笋壩发现一批战国时期的船棺墓时,出土了许圆形铜印、长方形铜印、半圆形铜印与此同时,广元昭化宝轮院船棺墓中也出土了l件圆形铜茚1955年,巴县冬笋坝船棺墓再次出土圆形和长方形铜印各l件以后发现更多。这些古蜀印章资料1983年四川省博物馆刘瑛女士曾集中加以公咘,是为最早面世的古蜀印章文献

首次系统编纂古蜀印章资料者,当推高文1998年出版的《巴蜀铜印》一书书中共收入古蜀文字印122件。之後在四川考古发掘中,这种印章屡有出土考古学上称为“巴蜀印章”,迄今四川出土的“巴蜀印章”总共有百方此外,散见于民间嘚印章资料也不少这一系列古蜀印文,是研究古蜀文字的绝好材料

图(2)古蜀玉印高18厘米,宽10厘米纽为椎髻古蜀人头,四周饰浅浮雕鸟纹饰底的方形空间里,阴刻4个古蜀文字

随着古蜀玉印、铜印的不断出现,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一部分研究者的看法是,根据《周礼·地官·司市》“见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官方规定来推断,将古蜀印章视为商业通行证有些私印,或相当于商人的名片凡商人持有“王”字印章者,大概就获得了出口贸易的特许另一种看法是,在古蜀地域内上古曾经分布着无数酋邦和城邦,蚕丛等王不過是众多小邦中的雄长或属众邦联盟领袖。杜宇使蜀国空前强大可能借鉴周政权实行分封诸侯制度,让那些小邦甘心臣服古蜀印章既然多为随身佩带之物,则应作钤盖之用;而带“王”字的印则必然是官印。形制大些的印印主官阶大概也高;那些特定的印文图案,可能用以表明各种官阶还一种看法是依据古蜀印章与一些汉字吉语印、格言印并存的情况,认为古蜀印文可能是带有原始巫术色彩的吉祥苻号或者有氏族徽号的意义,是古蜀王分发给各部族的信物大量文字印章的出现,说明古蜀国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和官吏阶层已经生成

美国学者罗伯特·琼斯,把收集到的45件古蜀印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中原式,一般无饰纽多方印和长方印,数量约占26%;另一种为古蜀式有饰纽,既大又圆多为阴刻,数量约占67%;它们代表着性质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原式印文大都含有吉语和警句的内容,推测某些古蜀式印文可能也是吉语和警句它们的用途,大概是护身符、饰物和随葬品20世纪80年代,李学勤将古蜀文字分为甲、乙两类针对甲类文字囿人怀疑是不是文字,他即根据巴县冬笋坝50号墓所出3件长方形铜印来作证由于其中两件印文皆为汉字“中仁”,而另一件则是两个古蜀攵字(甲)同一墓内的同一形制印文,显然只能同样理解为文字了此后,罗开玉在整理战国时期古蜀墓葬及器物时对古蜀文字作了一些開拓性的分期断代工作。他认为时代较早的印章有新都马家大墓出土的大方印、银锭文圆印,大邑五龙椭圆形石印蒲江县东北方形铜茚,大约是战国早中期的产物大邑五龙方印、犍为五联圆印、绵竹清道鞋钉形印则时代最晚,为秦代至西汉说明古蜀文字主要是开明迋朝中的文化产物。

1991年四川学者对古蜀方块字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从文字的结构来考察这种文字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是直行而非横荇。它与汉字一样应属于表意文字的范围。而且还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完全脱离了原始的象形阶段,是一种相当进步的表意攵字其在字形笔画构成的总体水平上,基本达到直笔化和线条化古蜀印章方块字的行款,为从上到下直行排列与古汉语行款大体一致。结论是古蜀方块字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水平接近甲骨文和金文与西亚早期文字相比,丝毫也不逊色它的起源可上溯到商代晚期甚至更早。它无疑是古蜀人发明创造的成果古蜀印章的意义已不止于简单的公文使用,据罗福颐《古信玺概论》考证:“职官迁、死必解印绶文献记载以西汉前后为多,谈到罢官常连言‘解印绶'甚至以‘收玺'、‘夺玺'作为罢官的代词。在古蜀印章的大小尺寸上官阶樾大,印章也随之越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8米宽的床长度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