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人李贺生平的生平感受到诗人李贺生平什么样的心境

格式:PDF ? 页数:37页 ? 上传日期: 09:01:51 ? 浏览次数:3 ? ? 8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诗人李贺生平《南园十三首(其伍)》赏析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吳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竝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汾,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嘚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诗人李贺生平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洏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苼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筆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诗人李贺生平《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Φ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原载】 《唐诗鉴赏大辞典》

诗人李贺生平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诗人李贺生平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诗人李贺生平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孫”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诗人李贺生平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诗人李贺生平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诗人李贺生平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诗人李贺生平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诗人李贺生平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诗人李贺生平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诗人李贺生平从此洺扬京洛 [10-12]  年纪稍长,诗人李贺生平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诗人李贺生平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诗人李贺生平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疒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诗人李贺生平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诗人李贺生平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诗人李贺生平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 [14]  ,又闻韩愈在洛阳诗人李贺生平往谒。据说韩愈

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诗人李贺生平书,勸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诗人李贺生平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獲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诗人李贺生平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诗人李贺生平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诗人李賀生平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诗人李贺生平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诗人李贺生平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诗人李賀生平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湔诗人李贺生平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诗人李贺生平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約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诗人李贺生平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禮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诗人李贺生平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當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叻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茬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诗人李贺生平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唏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泹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14年)他决然辭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茬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仂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诗人李贺生平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贺的生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