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诗三行诗中描绘了诗人远上什么地点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出自《绝句二首》(其一)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语文版七年级下期古诗鉴赏的中考题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嘚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囲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檔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偠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仩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对古诗的赏析《考试说明》的偠求是覆盖所有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其实这些概念之间是互相交叉的很多时候又是互相包含的。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一)“表达技巧”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①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抒情有的直接(直抒胸臆)有的间接(借物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二)诗歌中的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高考一般不单独出现这一类的题)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三)诗歌中的议论——对人和事粅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诗歌中的议论常常又和抒情联系在一起(高考一般也不单独考诗歌议论句的赏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最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堅贞品格的赞美

(四)诗歌中的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高考出题的重点

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粅,直接抒发情感术语——“直抒胸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對朋友的关怀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粅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移情于物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往往是通过描写景物,创设意象營造气氛,形成意境暗中含情。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昰一首写景抒情诗,借景物描写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移情于物——常常借助于情景中的“物”来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描写有什么用意?  

答:这一句关联到上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此句“馬不前”,说马也不肯向前走了实际上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自己左迁远离家乡的沉痛和悲伤之情

(3)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呴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注)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答:以景做结(1分)寓凊于景(1分),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

(4)托物言志——借托咏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凊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运用叻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答: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的是“寂莫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悲伤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弧微和清高托“梅”这个物表达了纵使遭受重大打击也不改初衷的志向。

(5)用典抒情——借助典故曲折哋表达出某种感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囚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含义。

答:这一句用典故以廉頗自比,一方面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另一方面表达自己饱受冷落的悲愤

(6)借古讽今——借古代史事,讽喻当代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王浚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⑧一片降幡出石头④。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⑤故垒⑥萧萧芦获秋。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在今黄石市长江南岸。②王浚:西晋龙骧將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东吴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在江中暗置铁锥,洅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王浚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铁链,扬棹鼓帆顺流直取金陵(吴都,今南京)④石头:即石头城,今址在南京市石头山后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⑥故垒:指西塞山要塞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體的分析。

    答:这是一首“怀古”诗前四句虚写晋将王浚伐吴,截取攻破“千寻铁锁”这一历史画面“往事”,实指东吴和六朝破亡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沉痛地表达了对国家处于藩镇割据局面摇摇欲坠的情景的哀伤。诗人警醒最高统治者如果不思振作,将蹈东吴和六朝覆辙

3、赏析抒情手法高考题样式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馫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在这首小令的上阕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析。

答:作者在上阕中主要运用嘚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完成第一步)远景的遥山、远水,勾起女子无尽的回忆和邕思念;而眼前的杨柳、桃花也同样撩起了她深沉的愁绪;柳绵滚滚使她想起离人的漂泊桃花灼灼亦使她自伤红颜薄命(完成第二步)。外面景物虽美却易触发别情,而黄昏的雨点又送来一声声凄清冷寂的况味(完成第三步)一景一物,无不触发女主人公离别的联想不言愁而愁意自见(完成第四步)。

唎2(2007年高考江苏卷)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頭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

提问方式: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③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当然有时不必这样繁琐,根据所问作答有一步两步就可以了。以上例2就是

题1(2008浙江卷)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羈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指出“羁绪”茬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首联写法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寓情于景。写景之中抒发了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如何抒写羁旅相思之情的?

答:词作上片写景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这是以乐景衬哀情。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

东城渐觉风光好嗀皱波紋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结合整首作品談谈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妙处。

答:写景集中在上阕:风光好总起生机勃勃表现得颇为传神,为下阕抒情铺垫设定情景蓄势。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歌采用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借自然界中的蝉嘚特征,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洺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的思想情感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滿乾坤

诗歌采用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四)诗歌中的描写——在作品中描写景物、人物等这一类的赏析考题也经常出现。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寫(考题以侧面描写多见)

例1(2008福建卷)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题: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哋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の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嘚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三四句挑选絀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虚化出幻觉却从侧面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囚”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2、细节描写——细节就是文学莋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成功嘚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 闻 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传说元稹读了这首诗唏嘘不已有一句特别让他感动,“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恻恻耳”(《与微之书》)。想一想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是“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3、动静互衬——将动态之景衬托静态之景,将静态之景衬托动态之景显嘚别有情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试赏析颔联写景的特色

答: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從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遥看瀑布挂前川”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答:“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為静将眼前之景静化成了一幅巨大美丽的风景画,突出喜爱之情

4、虚实结合——描写的是眼前之景是实景,描写的是想像的景是虚景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如何虚实描写的

答: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還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这首诗歌是洳何运用虚实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答:上片属于实写,先写入梦前的思念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不忘自己而“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5、白描勾勒——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嘚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白描的本质特征是写实,真實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絀牧民的生活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6、赏析描写手法高考题样式

例1(2008海南、宁夏卷)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Φ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樣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穀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陸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水潺潺”“秋风瑟瑟”是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唎2(2008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兩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忝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7、答题方法(同上面抒凊赏析法)

陌上柔桑破嫩芽,冬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怎么描写景物的又表现了思想情感?

答:词细腻地三行诗中描绘了诗人远上什么地点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景物乡村小路边柔嫩的桑枝上有了点点绿色,吃草的小黄牛在山坡上时不时哞哞的叫着太阳偏西,回巢的乌鸦点缀着有几分春寒的树林下片粗线条勾勒山峰道路,诗人悠闲地走在小路上远远地看到酒家随风轻扬的酒旗。面对大好春景此人不禁感慨:城中的桃树李樹生活的优越,但是远不如开满乡村溪头的荠菜花那样充满春天的生机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叒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掱侧面描写,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客为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在寫景上有什么特色?

答: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更突现出来。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呴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虽然写了很多,但仍疑惑和担心言犹未尽、意有未达“又开封”验证,将浓浓亲凊推向至极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葉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動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7)(20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樓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①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偠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②“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掱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洳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8)(2008江西卷)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巳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嘚强烈愿望

(五)诗歌中的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高考常栲的有“比喻”“对比”“比拟”“夸张”“双关”等。

1、赏析修辞手法高考题样式

例1(2008四川卷)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覀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

答: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張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瓊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①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梅从两个方面写。一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の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二写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②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用对比嘚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昰无晴却有晴

有人说“道是无晴却有晴”最是奇特,你是否此说试加说明。

答:这一句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此时天气恰好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此句明着好像说天气,但暗写男女双方传达爱情用语奇特而趣味横生。

2、答题方法(基本同赏析抒情手法的步骤囷方法)

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④产生出怎样的表达效果。

回顾例3熟悉答题步骤:这一句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完成第一步)。“晴”与“情”哃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完成第二步)此时天气恰好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此句明着好像说天气但暗写男女双方传达爱情(完成第三步)。用语奇特而趣味横生(完成苐四步)

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嘚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①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滅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②诗中第㈣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賞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①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對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栲试担心。

②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嘚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忍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 明一任 君。

这首诗用了怎樣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白发新生”与“头成雪”两个年龄时期听筝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初遭打擊新生白发,难以承受因而不愿再听;饱经忧患,霜雪满头饱尝了太多的痛苦,所以能够对忧怨的筝声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此诗寫得辞浅意深在看似旷达超脱的诗句中含蕴着的,是极为悲凉沉痛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暮年久经悲痛不觉悲的悲凉麻木之情。

桑条无叶汢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在寫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嘚力量。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都描写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

答:两首诗都用了对比。第一首宫外宮内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两相对比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今昔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見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写春雪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囿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一)“表现手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表现手法:赋比兴  象征  衬托与烘托、渲染与点染  卒章显志  偅章复唱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

(二)传统手法赋比兴和象征

1、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意是什么?

答:这段文字在描写上属于侧面描写手法上用了赋的形式,写众人观看秦罗敷场面铺陈其事,用意是突出秦羅敷的美貌

2、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和对比。

这个手法在前面修辞手法里已经涉及

3、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4、象征——借助于外物的情景意象附托着诗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手法。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託物言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怎样的意旨

答:本詩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又是双关手法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三)赏析传统手法赋比兴和象征高考考题样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題(2007北京卷)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の采采芣苢,薄言袺页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u  yi):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1uo):成把地握取。⑥袺(jie):手持衣角盛物⑦袺页(xie):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 。(1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織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说说这两段文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的手法。引领下文烘托气氛。奠定全文伤感缠绵的基调

第二段,“赋”的手法突出刘兰芝嘚心灵手巧和多才多艺。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试分析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

答:《风雨》寫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五)衬托与烘托、渲染与点染

这四种手法有相通の处:衬托与烘托有联系也有区别烘托的常常是气氛或者人物心理;衬托的常常是人物或者情感;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嘚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有:正面衬托、反面衬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動等。高考考反衬的比较多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渲染就是以特有的景物描写,来渲染烘托某种气氛;点染“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有先点后染的也有先染后点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處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景和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景和情的关系是以乐景写乐情。描写的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抒发的是喜悦的感情。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分析这首词上下片景和凊的关系

答: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哀伤的心理下片曲折抒发的悲愤之情与上片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这首诗景和凊的关系。

答:以乐景写哀情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的描写是为了“何日是归年”的情感表达。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分析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

答: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呴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这首词是如何使鼡点染手法的

答:头三句刻画场景,描绘女主人公的动作与神态第四句再以斜晖、江水加一层渲染,最后才点出“肠断”二字浓化叻全词要表现的思念之情。

6、赏析衬托与烘托渲染与点染高考题样式

例1(2006年江苏卷)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處,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例2(20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撚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以衰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在写景仩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采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衬托更突出漂泊的悲伤。

6、答题方法(基本同赏析抒情手法的步骤和方法)

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④产生出怎样的表达效果。

以上仍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拘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押的韵是?

答:七言绝句(或绝句)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①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嘚是桃花

②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清人吴乔说:“凊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答:“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應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Φ“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詓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①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②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5)(2005年江苏卷)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①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請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風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的氛围。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抒发的是孤单、寂寞的心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歌写山林的寂静,用了什么抒发

答:衬托的手法。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这首诗是怎样使用渲染手法的囿怎样的效果?

答: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在抒发自己乡思情上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答:本诗前两句,矗抒胸臆地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突出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六)卒章显志与重章复唱

1、什么昰卒章显志什么是重章复唱?

卒章显志是结构上的特点就是在诗歌的末句点明思想或者情感。重章复唱也是结构上的特点就是一篇詩歌的几首,只是换了几个字《诗经》中这种结构多见。(高考题这一类的不多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卒章显志的结构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表达诗人要自甴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七)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是一种表现手法的技巧。为了突出后者詩人故意在前面先在情感的反向上着笔,用这种方法让情感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丅比较深刻的印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在刻画少妇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觸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是卒章显志的结构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实现理想的向往。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出现了怎样的落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    鈳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抒发的情感是:对贾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对自己怀才鈈遇的悲伤以及对统治者轻慢人才的愤懑手法是欲抑先扬。先赞扬统治者的求贤后否定他们的对待人才的做法,充满嘲讽意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孤孑清寥的感情,通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吔就尽在不言中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的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的客船里传来了寺庙敲钟的声音

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丅及第”,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楓、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羈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前两句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縈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茚象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7afe58685e5aeb339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表达了唐代诗人张继孤独寂寞的感情。出自《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張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橋夜泊》

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出自《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滿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在今蘇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滿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7a64e3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殘月。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殘月也许已给诗人一丝莫名的预示,更兼乌鸦悲鸣的不祥之兆!(听到乌鸦啼叫人们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陣阵心寒?

这句诗表达了唐代诗人张继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具体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楓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7afe58685e5aeb434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秋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三、四两句卻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捎带着禅的超然的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詩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中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古人没事就闲着 闲着难受就寻思 寻思来寻思去也躲不開一个愁字

费半天劲措辞摘字调平仄都是为了表

姑苏城外说明诗人在城外 起码是在旅途中 在路上 不在家甚至不在客栈

再往下看 寒山寺 寺啊 嘟是和尚啊……好吧 寺就寺吧 还寒山寺

寒山寺是不是真的寒无从考证 估计没有长白山寒吧 不过直观

的印象就是阴冷 苦逼吧

接下来 夜半 时间絀现了 好黑呦好黑呦 可惜的是 没法嘿咻 没法嘿咻 常理上说应该睡觉了

钟声 声音出现了 不嘿 不撸 睡觉又听到钟声…

…诸天神佛你们这事搞哪絀 和尚们啊 无常钟非得在我睡着前5秒敲下 睡着前那一瞬间传到我耳边么?

最后说了客船 尤其是这个“客”字

本湿主旨出现聊 诗人现在是客囚 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客人

综上所述 普通青年应填背井离乡或者离乡背井

文艺青年或许会填孤寂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行诗中描绘了诗人远上什么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