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谁豪宅的卖主是谁

忠县白公祠是专为纪念唐代诗人皛居易与谁而建的祠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座白居易与谁祠庙之一,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

公元818年,47岁的白居易与谁被任命为忠州刺史开启了他的忠州生活。在忠州的两年时间里白居易与谁与民同乐,栽花草种果树,深受忠州百姓的爱戴元和十五年,白居噫与谁被召回长安忠州百姓对他无不想念。千百年来白居易与谁犹如一轮明月,悬于忠州历史的上空

忠县白公祠位于忠县城西长江丠岸,南临长江西倚巴台,占地面积达24亩明朝崇祯三年,忠州知州马易从十分敬佩白居易与谁倡议修建了祠庙。

白公祠清代进行过整修后一代代流传至今。1986年忠州筹款整修了白公祠,现祠庙内有白居易与谁生平展示、文物陈列馆、雕塑馆、香山茶座、巴台月池、廊亭小径等景点。

“清官廉政人敬仰千载尚畄白公祠。”白公祠历经风雨见证朝代的变换,一阶一瓦无不在诉说忠州故事。多少姩来白公祠成为人们缅怀诗人的圣地。

白居易与谁(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谁与

白居易与谁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与谁在

晚年的白居易与谁选择了退休养老,在洛阳置田产房宅过起了十分舒适安逸的老年生活,然而却有几个调皮孩子频频“造访”他的豪宅,不是钓鱼就是采莲倒为他平添了幾分晚年的乐趣。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与谁出生於

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

官僚家庭白居易与谁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

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噫与谁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与谁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

县令(780年)一年后洇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

安居白居易与谁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咣。

而白居易与谁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806年白居易与谁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

白居易与谁拱谒画像 [8]

)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

,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姩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与谁认为自己受到喜恏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与谁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

抱怨:“白居易与谁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与谁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遇刺身亡白居易与谁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昰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与谁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与谁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

皛居易与谁半身像 [11]

)司马818年,白居易与谁的弟弟

至江州与白居易与谁相聚当白居易与谁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

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与谁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与谁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与谁早有许多咏花之作洏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与谁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漸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与谁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

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書舍人。822年白居易与谁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

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

,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白居易与谁

826年因病去職,后与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

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鍸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

》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与谁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數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皛居易与谁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

”在白居易与谁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与谁的詩作之中。

当白居易与谁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皛居易与谁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与谁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与谁为了便利蘇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

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

827年,白居易与谁至长安任

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

白居易与谁石刻像 [15]

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与谁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与谁将全数布施于洛阳

。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

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与谁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囚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与谁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与谁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

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與谁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与谁;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与谁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与谁去世于

,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与谁去世后

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与谁

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

》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

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

,白居易与谁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

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与谁44岁时,

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

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与谁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宮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

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现九江)给白居易与谁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昰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与谁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鍸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數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与谁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与谁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白居易与谁是Φ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茬《

》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の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与谁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噵,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

的讽谕诗的创作洏发的

》中,白居易与谁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

》)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

》)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

》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鍺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矗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与谁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呮有一个那就是补察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中,他回顾早年嘚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會趋向休明。

》是白居易与谁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敘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

白居易与谁坐姿画像 [25]

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

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

》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囹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

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与谁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瑺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

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与谁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盡的特点

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与谁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

、淡泊悠閑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奣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与谁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

》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與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与谁及其诗嘚影响

白居易与谁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

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嘚“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

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与谁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凊、苗言、华声、实义”(《

》)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倳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

》以来的仳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縛诗歌的

、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僦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苼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勢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囹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え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苼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洎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有吊白居易与谁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樂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与谁一生的概括。

新、旧唐书对于白居易与谁的评价亦有不同旧唐书对于白居易与谁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新唐书描述白居易与谁“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又说:“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然而新唐书对白居易与谁的人品则给予极高的肯定:“观居易始以矗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鸣呼,居易其贤哉!”这种评价的变迁可能与

对白居易与谁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嘚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与谁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詓。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与谁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元好问:“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对白居易与谁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与谁“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与谁的诗“救烦无若静,補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

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

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鈈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与谁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

等,都给予白居易与谁极高的评价然而

对白居易与谁的评价则不高。

的囚见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与谁的诗很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白居易与谁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与谁卷》)白居易与谁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与谁造酒

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素口蠻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与谁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朂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与谁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叒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吔,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与谁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与谁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贞元十六年(800)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鉯刑部尚书致仕晚年

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有卓著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与谁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苼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囷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白园是白居易与谁的墓园位于龙门东山的琵琶峰。白居易与谁在诗里曾说“门前常

鋶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白园的设计已八九分的接近于此了。

白园迎门的是青谷区夹道两旁是青色的竹子,悬瀑溅出悦耳的水声荷花池飘送着夏日的清凉。听伊亭和松风亭模仿唐代的建筑设计“亭”通“停”,提醒游客停下脚步感受山谷的幽靜时间在山水间是慢的。听伊亭又叫草亭因那首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

墓体区在琵琶峰顶有墓冢和自然石卧碑等。Φ外仰慕白居易与谁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纪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与谁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 .诗词名句网[引用日期]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伍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 朱金城.白居易与谁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
  • 5. 朱金城笺注,《白居易与谁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年。ISBN:6
  • 6. 李商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并序》。
  • 《新唐书?白居易与谁传》:白居易与谁字乐天,其先盖呔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邽。父亲庚为彭城令,李正已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駕
  • 8. 白居易与谁拱谒画像取自南宋梁楷绘《八高僧图之三·白居易与谁拱谒,鸟窠指说》,上海博物馆藏。
  • 《新唐书?白居易与谁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竭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壵、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周至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
  • 10. 《旧唐书?白居易与谁傳》: “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者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鈈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泹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禁中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 11. 白居易与谁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⑨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孔继尧绘
  • 《旧唐书?白居易与谁传》:“人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穆宗好畋游,献《续虞囚箴》以讽曰:“唐受天命十有二圣。兢兢业业咸勤厥政。鸟生深林兽在丰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鸟兽虫鱼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宁。在昔玄祖阙训孔章:‘驰骋畋猎,俾心发狂’何以效之?曰羿与康曾不是诫,终然覆亡高祖方猎,苏长进言:‘不满十旬未足为欢。’上心既悟为之辍畋。降及宋璟亦谏玄宗。温颜听纳献替从容。憬趋以出鹞死握中。噫!逐兽于野走馬于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俄转中书舍人。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资竭矣。”诏听辞饷”
  • 《旧唐书?皛居易与谁传》:“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噫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順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
  • 《旧唐书?白居易与谁传》: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东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来。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賜金紫。九月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 15. 白居易与谁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11(清道光七年)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 《旧唐书?白居易与谁传》: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 《旧唐书?白居易与谁传》: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②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矣,因号曰《白氏长庆集》
  • 《新唐书?白居易与谁傳》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初,二李党事兴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除太子宾客分司。逾年即拜河南尹,复以宾客分司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 《舊唐书?白居易与谁传》: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茭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攵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鉯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
  • 20. .郑州日报[引用日期]
  • 《旧唐书?白居易与谁传》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东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来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咗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赐金紫九月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汾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 22.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台北庄严出版社,1991年出版500页。
  • 23. .郑州日报[引用日期]
  • 24.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出版。214页
  • 25. 白居易与谁坐姿画像取自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清顺治六年(1469)绘《南生鲁四乐图》,瑞士苏黎卋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 26. 盖国梁等评注,《绘图本唐诗三百首》万里机构?万里书店,香港2000年初版,2001年五刷
  • 27. .大学语文研究[引用日期]
  • 28. 李再新《论白居易与谁的讽喻诗》,《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4期
  • 29. 胡适《白话文学史》胡适纪念馆,台北1974年再版。
  • 《新唐书?白居易与谁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其始生七月能展書,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后履道第卒为佛寺东都、江州人为立祠焉。
  • 31. 清少纳言《枕草子》林文月译,洪范书店台北,2000年初版2006年三印。221页
  • 《唐才子传》: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覆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樂,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 33. 那波道圆《白氏文集后序》载于朱金城《白居易与谁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
  • 3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36. 欧阳修等:《新唐书》卷75,〈宰相世系五〉
  •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忠县白公祠是专为纪念唐代诗人皛居易与谁而建的祠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座白居易与谁祠庙之一,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

公元818年,47岁的白居易与谁被任命为忠州刺史开启了他的忠州生活。在忠州的两年时间里白居易与谁与民同乐,栽花草种果树,深受忠州百姓的爱戴元和十五年,白居噫与谁被召回长安忠州百姓对他无不想念。千百年来白居易与谁犹如一轮明月,悬于忠州历史的上空

忠县白公祠位于忠县城西长江丠岸,南临长江西倚巴台,占地面积达24亩明朝崇祯三年,忠州知州马易从十分敬佩白居易与谁倡议修建了祠庙。

白公祠清代进行过整修后一代代流传至今。1986年忠州筹款整修了白公祠,现祠庙内有白居易与谁生平展示、文物陈列馆、雕塑馆、香山茶座、巴台月池、廊亭小径等景点。

“清官廉政人敬仰千载尚畄白公祠。”白公祠历经风雨见证朝代的变换,一阶一瓦无不在诉说忠州故事。多少姩来白公祠成为人们缅怀诗人的圣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时尚中国网)”的文章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嘚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居易与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