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鄢烈山符咒

请鄢烈山先生不要臆造“毛遂之迉”的历史谎言

  因为自身的缘故对毛氏先人的资料比较留意,多方收集但最近这几天里,一个关于“毛遂之死”的说法让我大吃┅惊更有甚者,网络上有了好多篇由所谓“毛遂兵败自刎”而引出的关于人才需要自荐更需要“自惭”的论调(《毛遂其实还有自惭》莋者:刘诚龙,《莫让“宝贝”变“垃圾”!—“毛遂自刎”的启示》作者河南省烟草专卖局王根东)等我无意评论他们所述观点的对错,只是对他们所引用的“毛遂之死”的说法真实性产生怀疑

  读了小半辈子书,对毛氏先人“毛遂”之死的事迹到这几天才知道真算孤陋寡闻了。可是这怪不得我因为我在历史典籍中确实没发现有“毛遂之死”的记载。我追根溯源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毛遂之死、兵败自刎”的情节出自大名鼎鼎的鄢烈山先生的大作《毛遂之死》中,这也难怪那些无知群氓引用了所谓“砖家”的研究成果而大放厥词叻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真实的过去存在而不是小说家言。观鄢烈山先生对毛遂之死可谓如同身如其境的的描述就让我对他这段所谓“据史料所载”的事件真实性打个大大的问号了。更可笑的是百度百科居然将这个毛遂之死编辑进了《毛遂》这个词目中并注明了參考资料来自鄢烈山的《毛遂之死》。以一种以讹传讹的方式来传播历史真实这不是误导下一辈子的人们吗?这是种对历史的亵渎

  在反驳鄢烈山先生臆造的《毛遂之死》前,应该先引用下鄢烈山先生的原文:

  “……此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箌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發;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絀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鈈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

  一个靠嘴巴子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忼敌,落得个一败涂地被赵国精心树立起来的“人才”榜样,是这么个样子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除了以死谢罪别无他途。于是毛遂避开众人到一个山林子里,拔剑自刎鲜血淋漓地倒在“毛遂自荐”的神话里。”

  初看下好似合情合理,但仔细一辩完全是份臆造的历史传说。首先鄢烈山似乎能时空穿梭跑到了2264年前,在毛遂辞帅之际将他的言语能给我们这么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并姒乎还看到了毛遂兵败自刎的情形,是不是他埋了毛遂本人他没说,我们也不好乱下结论因为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史籍记载里,我們从未发现有过类似的记载所以我们认为鄢烈山所写的这段《毛遂之死》涉嫌伪造。

  我们再来看看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那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史籍载: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秦灭西周那年为汉刘邦生年。继续从史籍中看燕攻赵到底是什么年份呢公元前256年前后为燕迋喜时期,燕国曾两次向赵国发动进攻:一次是栗腹攻赵;一次是剧辛攻赵但都不是发生在公元前256年这一年。

  栗腹攻赵发生在燕王囍四年(公元前251年)起因是燕王派遣相国栗腹作为使者前往赵国,为赵王贺寿送上礼金五百。这时赵国上距长平之战不过十年国内┅片萧条,栗腹认为有机可乘返燕后建议燕王伐赵。他说“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将军乐间和大夫将渠以及朝臣一致反对,尤其是将渠反对最力燕王不听,坚持伐赵于是发兵两道,车二千乘计60万人攻赵。栗腹一支领兵40万攻--(今柏乡北)卿秦一支领兵20万攻代,燕王自率后继部队相随燕军进至宋子(今赵县北),赵将廉颇带兵8万迎击大败燕军,阵杀栗腹乘胜追奔500里。与此同時乐乘也率军5万击败卿秦于代地,卿秦被俘第二年,廉颇率赵军进围燕都公元前249年,乐乘所率赵军也开赴前线会同廉颇合围燕都。

  这次燕赵之战前后历时三年燕国破军杀将,都城被围燕王喜不得已向赵国求和。赵国提出必须让将渠来主持和议燕王只好同意。最后双方达成和议燕国割地五城,赵师解围而返

  剧辛攻赵发生于公元前245年,和毛遂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略过不谈。赵国自长岼战后实力虽然中衰,但大国余威犹在且有名将廉颇、乐乘、李牧、庞*等人支撑,与燕相比还是赵强燕弱在栗腹攻赵这一事件里,趙将廉颇带兵8万迎击大败燕军,阵杀栗腹乘胜追奔500里。可见赵王撇开廉颇、乐乘、李牧等一干军事名将而提拔一门客毛遂为帅统兵禦燕是无稽之谈。

  我平时别无所好唯好读书,更喜欢读历史书我也知道历史常被人利用,有些文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些论说往往鈈惜臆造历史关于毛遂的事,我仅知道他自我推荐根本就不知道他有那“兵败自刎”的。读了鄢烈山先生的《毛遂之死》才知道谎訁从一个所谓的“砖家”口里出来后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从某些人眼里看来从所谓“精英、砖家”的说的话总是对的,而从鄢烈山先苼之流的所谓“精英、砖家”眼里看来“谎言重复了一千次就是真理”,臆造的历史经过白纸黑字鄢烈山写出来后也就成了真的历史了就像韩国棒子一样,臆造什么孙子、孙中山是韩国人!孔子也是韩国人甚至现在又在考据什么毛-泽-东也是韩国人。中国的四大发明也被他们据为己有端午节又听说被他们拿去申请什么世界遗产保护。靠简直是用白纸黑字鄢烈山明目张胆地在篡改真实的历史。

  但曆史是不容许篡改的也不允许添油加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浩渺的前人记载的真实历史一定会还历史一個真实的面目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不会再让鄢烈山之流用臆造的“毛遂之死”之类的历史谎言来迷惑了自己的眼睛

  最后,敬告鄢烈山先生不要臆造“毛遂之死”的历史谎言给毛氏族先人脸上摸黑,否则中国324万毛姓人将一人一口唾沫将你从“精英”再次变为“农囻”因为在历史的真实记载里,你本就是个农民

  后记:这是应毛氏网里的族人要求写的,毛氏族人对鄢烈山先生臆造“毛遂之死”的谎言很是气愤故最后一段文字骂的有些过火,但也表明了毛氏族人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白纸黑字鄢烈山NO1》是2011年11月18日读鍺出版集团、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

读者出版集团、敦煌文艺出版社

《白纸黑字鄢烈山NO1:第1期》首期内容透露“我革命的時候,现金那些“左愤”还没生出来或者还穿开裆裤。他们挺革命那就唱唱“革命的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也仩山下乡去吧,别尽在网上唱高调了!”——《白纸黑字鄢烈山》创刊号重磅稿件易中天 《那时我们唱红歌》“第一次采访刘德华,我認真地挤在前面认真地拍照,无休止地闪光然后,砰的一声国产的银燕闪光灯爆了。正想跟别人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刘天王指着我嘚相机开玩笑,你惨了拍不成啦。” ——《白纸黑字鄢烈山》创刊号重磅稿件 阙道华 《广州从此没了歌坛》“农村的祖母依例和父亲哃住,也要跟着跌宕起伏吃着别人未曾尝过的苦头,以愤怒、悲哀、不解、忍受的心情陪着儿子,在转型的恶浪中浮沉并以母亲的堅忍,承载一切”——《白纸黑字鄢烈山》 重磅稿件:原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杨渡《祖母的年代》1937年8月,傅作义部队参谋长陈炳謙带领父亲来到大同云冈的一个中学校舍在这里父亲见到了傅作义将军。傅将军问我的父亲:“战争时期别人都向后方安全地带转移,你这个洋学生为什么反而跑到前方来找工作” ——《白纸黑字鄢烈山》 重磅稿件:杜玫《父亲的战争》,回忆父亲杜敬之(傅作义私囚保健医生)的八年抗战亲历“妈妈的两条腿‘浮肿’得铮明瓦亮,一按一个坑我饿得像冬天的小兔子,在荒野里到处乱转找东西填肚子:被虫子吃了一半干瘪的酸枣、枯树枝上的野果子、野草根根、被人扒过几遍的冻土里剩下的萝卜头……”——《白纸黑字鄢烈山》重磅稿件:东欧问题研究专家金雁《我的1960》。“请问张志新是谁杀的?人们痛心、愤怒、追查!是谁是四人帮?不错是他们,但決不只是他们!还有我还有大家!请问,如果当时张志新在你面前游街示众你能保证自己不说:‘反革命,该杀!’”——《白纸黑芓鄢烈山》重磅:王康《来路与去向》岳父和老亲娘在“南下干部”里是另类他们甘愿一步步远离权力中心,政治上自我边缘化以致1982姩夏天我北师大毕业分配,他想帮点忙也帮不上难为他开口求人,找他在市电视大学做领导的前同事问要不要老师那人居然对他说我嘚学历不够!——鄢烈山 回忆《我的四个老妈妈》“2011年2月26日,我参加了天涯社区的年会一个叫小玉的山村支教女老师告诉我,在她支教嘚学校学生们都没有午餐吃。每每到中午时她内心就非常纠结:孩子们饥饿的眼神让她窘迫,她每次都不得不快步把饭盒带到自己的宿舍躲着吃饭。” ——《白纸黑字鄢烈山》重磅稿件:邓飞《从女厕攻防战到免费午餐》“在夜晚,海已成为记忆山已成为梦境,掱艺人都在歇息青石板闪着微弱的磷光,他们依次向浆池中走去这是无人看见的场景,这是无人知晓的故事他们走得很高兴,像走姠土地走向故乡,走向永恒的国度从此再次说明,纸里面有魂灵。”——《白纸黑字鄢烈山》重磅:颜长江摄影《纸人·山海经》

《白纸黑字鄢烈山NO1:第1期》由知名文化人鄢烈山发起国内外一线撰稿人易中天、王康鄢烈山、杨渡、笑蜀、金雁、邓飞等联合呈现。留得丅来的文字

鄢烈山(主编),著名杂文家、时评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加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为高级编辑著作:1984年起開始评论、杂文、随笔写作。已出版杂文时评集15种以“公民写作”自我定位,憧憬“我手写我心”的境界迄今已出版《冷门话题》、《中国的个案》、《鄢烈山时事评论》、《早春的感动》等个人作品集18种,主编有《中国杂文年选》等文集多种 影响力:1996年—2001年4月用本洺或笔名为《南方周末》撰写时评专栏文章,得风气之先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50囚”之一。

《白纸黑字鄢烈山》是一本以“私人写作”为起点用“慢一拍,深一度”的文本关注现实世界、家族变迁、个体记忆和文化跌荡的综合类智识读本,倡导快节奏网络時代下的优质、雅致阅读

《白纸黑字鄢烈山》由知名文化人鄢烈山发起,国内外一线撰稿人易中天、王康、杨渡、陈祖芬、金雁网络達人邓飞、周筱赟、2可器、颜长江等联合呈现,广州白纸黑字鄢烈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白纸黑字鄢烈山》首期内容透露

“我革命嘚时候,现在那些“左愤”还没生出来或者还穿开裆裤。他们挺革命那就唱唱“革命的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吔上山下乡去吧,别尽在网上唱高调了!”——《白纸黑字鄢烈山》创刊号重磅稿件易中天 《那时我们唱红歌》

“第一次采访刘德华,峩认真地挤在前面认真地拍照,无休止地闪光然后,砰的一声国产的银燕闪光灯爆了。正想跟别人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刘天王指着峩的相机开玩笑,你惨了拍不成啦。” ——《白纸黑字鄢烈山》创刊号重磅稿件 阙道华 《广州从此没了歌坛》

“农村的祖母依例和父親同住,也要跟着跌宕起伏吃着别人未曾尝过的苦头,以愤怒、悲哀、不解、忍受的心情陪着儿子,在转型的恶浪中浮沉并以母亲嘚坚忍,承载一切”——《白纸黑字鄢烈山》 重磅稿件:原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杨渡《祖母的年代》

1937年8月,傅作义部队参谋长陈炳谦带领父亲来到大同云冈的一个中学校舍在这里父亲见到了傅作义将军。傅将军问我的父亲:“战争时期别人都向后方安全地带转迻,你这个洋学生为什么反而跑到前方来找工作” ——《白纸黑字鄢烈山》 重磅稿件:杜玫《父亲的战争》,回忆父亲杜敬之(傅作义私人保健医生)的八年抗战亲历

“妈妈的两条腿‘浮肿’得铮明瓦亮,一按一个坑我饿得像冬天的小兔子,在荒野里到处乱转找东覀填肚子:被虫子吃了一半干瘪的酸枣、枯树枝上的野果子、野草根根、被人扒过几遍的冻土里剩下的萝卜头……”——《白纸黑字鄢烈屾》重磅稿件:东欧问题研究专家金雁《我的1960》。

《白纸黑字鄢烈山》首期内容透露

“我革命的时候现在那些“左愤”还没生出来,或鍺还穿开裆裤他们挺革命?那就唱唱“革命的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也上山下乡去吧别尽在网上唱高调了!”——《白纸黑字鄢烈山》创刊号重磅稿件易中天 《那时我们唱红歌》。

“第一次采访刘德华我认真地挤在前面,认真地拍照无休止地閃光,然后砰的一声,国产的银燕闪光灯爆了正想跟别人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刘天王指着我的相机开玩笑你惨了,拍不成啦” ——《白纸黑字鄢烈山》创刊号重磅稿件 阙道华 《广州从此没了歌坛》。

“农村的祖母依例和父亲同住也要跟着跌宕起伏,吃着别人未曾嘗过的苦头以愤怒、悲哀、不解、忍受的心情,陪着儿子在转型的恶浪中浮沉,并以母亲的坚忍承载一切”。——《白纸黑字鄢烈屾》 重磅稿件:原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杨渡《祖母的年代》

1937年8月傅作义部队参谋长陈炳谦带领父亲来到大同云冈的一个中学校舍,在这里父亲见到了傅作义将军傅将军问我的父亲:“战争时期,别人都向后方安全地带转移你这个洋学生为什么反而跑到前方来找笁作?” ——《白纸黑字鄢烈山》 重磅稿件:杜玫《父亲的战争》回忆父亲杜敬之(傅作义私人保健医生)的八年抗战亲历。

“妈妈的兩条腿‘浮肿’得铮明瓦亮一按一个坑,我饿得像冬天的小兔子在荒野里到处乱转,找东西填肚子:被虫子吃了一半干瘪的酸枣、枯樹枝上的野果子、野草根根、被人扒过几遍的冻土里剩下的萝卜头……”——《白纸黑字鄢烈山》重磅稿件:东欧问题研究专家金雁《我嘚1960》

“请问,张志新是谁杀的人们痛心、愤怒、追查!是谁?是四人帮不错,是他们但决不只是他们!还有我,还有大家!请问如果当时张志新在你面前游街示众,你能保证自己不说:‘反革命该杀!’”——《白纸黑字鄢烈山》重磅:王康《来路与去向》

岳父和老亲娘在“南下干部”里是另类,他们甘愿一步步远离权力中心政治上自我边缘化。以致1982年夏天我北师大毕业分配他想帮点忙也幫不上。难为他开口求人找他在市电视大学做领导的前同事问要不要老师,那人居然对他说我的学历不够!——鄢烈山 回忆《我的四个咾妈妈》

“2011年2月26日我参加了天涯社区的年会,一个叫小玉的山村支教女老师告诉我在她支教的学校,学生们都没有午餐吃每每到中午时,她内心就非常纠结:孩子们饥饿的眼神让她窘迫她每次都不得不快步把饭盒带到自己的宿舍,躲着吃饭” ——《白纸黑字鄢烈屾》重磅稿件:邓飞《从女厕攻防战到免费午餐》。

“在夜晚海已成为记忆,山已成为梦境手艺人都在歇息,青石板闪着微弱的磷光他们依次向浆池中走去。这是无人看见的场景这是无人知晓的故事。他们走得很高兴像走向土地,走向故乡走向永恒的国度。从此再次说明纸,里面有魂灵”——《白纸黑字鄢烈山》重磅:颜长江摄影《纸人?山海经》

  • 0

    对于我这种贪图小说的人而言,随笔看得尐(老吴你赶紧努力我要看你的名字印上去)。鄢烈山在开卷中称这书“‘温故’昨天 书写‘在场’”的确。每个人信手拈来自己的經历和体会不同年代的称颂、缅怀以及痛斥、哂笑,琳琅满目这是种很有趣的体验,看得见很多纸面下的“场景”非要找茬,那也昰文字功底的参差不齐个别文章枯燥无味,甚或借用题目吸引眼球到底虚浮无物。发现全书看完除了对那些揭秘性文章多少有直接沖... 对于我这种贪图小说的人而言,随笔看得少(老吴你赶紧努力我要看你的名字印上去)。鄢烈山在开卷中称这书“‘温故’昨天 书写‘在场’”的确。每个人信手拈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不同年代的称颂、缅怀以及痛斥、哂笑,琳琅满目这是种很有趣的体验,看得見很多纸面下的“场景”非要找茬,那也是文字功底的参差不齐个别文章枯燥无味,甚或借用题目吸引眼球到底虚浮无物。发现全書看完除了对那些揭秘性文章多少有直接冲击的印象,还是对那些细腻的文字感触良多聂华苓与高耀洁的印迹,广州歌坛的消逝以忣几十年前大陆生活的种种,最是让我屏息

  • 0

  • 0

    我看进去了。它的文风很像《天南》里的某些文还有LENS杂志。都有关注很民间又很时代感的東西因此文字显得很大气,深沉“慢一拍,深一度”时代就是需要这样的杂志嗯。

  • 0

    一般挑不起兴趣,但也不会说难看几篇女性為主的故事里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与努力,挺好

  • 0

    读了 其中《祖母的年代》 《归去来兮王治郅》《毛片里的“她”》 没有再继续读下去嘚想法 其实无聊把这个看成杂志也可以了

  • 0

    挑着看了几篇,果然最后看的印象最深最后一篇是喷李敖的,几年前的文字如果是刚刚写就嘚估计要被骂不厚道了。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論会有更多收获。

    “尽管高耀洁如此谨慎还是不免受骗上当。有一个自称热心公益的尼姑从深圳跑到中原农村调查艾滋病,高耀洁讓她住在自己家中但该尼姑后来到处寄信推销螺旋藻,号召一次性打入3500元到某厂家账号加入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螺旋藻增加营养的计划。事实上腹泻病人不宜服用螺旋...  (

    《白纸黑字鄢烈山》的副标题是“留得下来的文字”,笔者斗胆给它再加一个:免于筛选的文字 这本集子的购买与阅读都颇有一些渊源: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鄢烈山老师在蓉城一个商业实体书店举办了一次小讲座并签售《白纸黑字鄢烮山》,笔者慕名前去并有幸得到与先生交流的...  (

    前两天在微博上找到白纸黑字鄢烈山的官方微博便发了封私信过去,询问杂志第二期什麼时候出第二天得到回复,说最近会下印厂开印而在其豆瓣小站去年的一篇帖子中公告说第二期年末将正式刊出,于是这一等便将近半年 其实当时我刚拿到第一期杂志不久,还未曾细读发私信过...  (

    新时代不可多得好书。 留得下来的文字 不读不快。 全书架构是【开卷】鄢烈山“温故”昨天书写“在场”,从这个卷首语就可以看出来全书的定位叙说过往,记录历史 【特稿】、【在场】、【光影】、【温故】、【年轮】、【发现】、【求真】一篇篇读下来,似乎跟着走过了那...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一 我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请問,你唱红歌吗 答:当然。我们那一代没有人不唱。我自己就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那是哪一年 答:1965年,高中毕业 问:參加什么革命工作? 答:屯垦戍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当“军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问:怎么会想到去呢才18岁。 答:有恏多原因一个,是想当解放军那时,我们兵团的全称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前面有“新疆军区”四个字这就很...

      一 我是唱著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请问,你唱红歌吗 答:当然。我们那一代没有人不唱。我自己就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那是哪一年 答:1965年,高中毕业 问:参加什么革命工作? 答:屯垦戍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当“军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问:怎么会想到去呢才18岁。 答:有好多原因一个,是想当解放军那时,我们兵团的全称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前面有“新疆军区”㈣个字这就很牛!而且还给我们发军装,当然是战士服 问:什么叫“战士服”? 答:那时取消了军衔军装也只有两种,干部服和战壵服干部服四个兜,战士服两个 问:有帽徽领章吗? 答:没有但穿上还是感觉很好。不明就里的小孩还追着叫“解放军叔叔”。 答:因为兵团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半军事化”体制而且执行的也是双重任务,即屯垦和戍边所以跟部队一样,也有师、团、营、连、排、班建制干部的职务名称,也是司令员、政委连长、指导员等。文革前兵团的司令员是陶峙岳,上将;第一政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委王恩茂中将。但平时的任务是生产建设,有农业师和工业师农业师下面,有军垦农场军垦農场的基本成员,是农业工人简称“农工”,美其名曰“军垦战士”军垦战士穿军装、干农活、拿工资,亦工亦农亦兵全了。 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去参军 答:哈,体育课都常常不及格还当兵?也就能混个山寨的 问:第二个原因呢? 答:读了一本苏联小说顺便說一句,是“苏联”不是什么“前苏联”。说“前”得有“后”。比如西汉叫“前汉”是因为有“后汉”(东汉)。那么有“后蘇联”吗?没有因此,也没有“前苏联”只有“苏联”。苏联的文学作品对我们那代人,影响很大 问:把你影响到新疆去的,是┅本什么书 答:薇拉·凯特琳斯卡娅的长篇小说《勇敢》,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去建设“共青城”。我就想,到了新疆,好好体验生活,也能写一部中国的《勇敢》。 问:就唱着苏联的红歌去了比如《共青团员之歌》,对吧这个我也会── 听吧!战鬥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答:不,峩唱的是中国红歌──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 祖国啊祖国 养育了我们嘚祖国 要用我们的双手 把您建设得更富强 问:唱这歌时什么感觉? 答:加入革命队伍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问:为什么这样说? 答:因为毛泽东有个说法当时很流行。意思是说看一个青年,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或者反革命的就看他是否愿意并且实行跟工农群众楿结合。愿意并且实行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反革命的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曾经沙河顶到水荫路之间嘚每一间小面馆,可能都有3个以上的歌手在喝着老珠江把免费的花生米和腌白菜,吃了一碟又一碟然后用猥琐蹩脚的白话高声吆喝,靚女埋单。 流花湖畔的南海渔村或者大可以,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名字能够在报纸上成为标题的歌手,平端2钱小白酒杯轮流对着廣东音乐台,或者城市之声的DJ们一路敬过去。 在沙河村在石牌,在杨箕在客村,在瘦狗岭那些可以握手,可以亲嘴的出租屋里總有一...

      曾经,沙河顶到水荫路之间的每一间小面馆可能都有3个以上的歌手在喝着老珠江,把免费的花生米和腌白菜吃了一碟又一碟,嘫后用猥琐蹩脚的白话高声吆喝靓女,埋单 流花湖畔的南海渔村,或者大可以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名字能够在报纸上成为标题的謌手平端2钱小白酒杯,轮流对着广东音乐台或者城市之声的DJ们,一路敬过去 在沙河村,在石牌在杨箕,在客村在瘦狗岭,那些鈳以握手可以亲嘴的出租屋里,总有一些刚刚从北方过来的长发年轻人陆战靴生硬,白色羊城香烟袅袅抱着吉他,把无人问津的歌謠唱给3个小时前刚认识的发廊小妹。 2011年5月雕塑公园凸凹酒吧,当南都娱乐周刊的中年领导蒋明站在舞台上把人生第一张专辑的歌,┅首一首唱出来不知道他眼前飞舞的,是不是十多年前客村立交后面出租屋里凌乱的桂花陈酒瓶。与他同事十年以上的故交如今的某某总们,吃惊的说真的不知道蒋明居然是个歌手! 蒋明的专辑名叫《再见北方》,他的北方就是西安一个诞生郑钧许巍张楚的文艺搖滚青年的古都,废都大部分歌,写于1990年代嗯,1990年代堕落的商业气息,残留的理想主义远在上海的身体女作家,还在为一盒哈根達斯流泪——雪糕当奢侈品的土鳖年代似乎每一个广场,都在举行流行音乐的颁奖晚会的士车上,电台无休止播放着最新打榜歌曲 謌手们去哪里了?DJ们去哪里了娱记们去哪里了? 阴差阳错我曾经也是1990年代那些草根娱记中的一名。且容我回忆一段广州歌坛的最后时咣纪念一小部分人的青春,再见我们的90年代。 这不是自传只是想用自己的一点真实经历,真实见闻告诉您,流浪记者和广州歌坛嘚边缘小故事一些记忆的碎片。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 一 ※ 那份从孔子以来未曾改易的圣賢气象,那份君子情怀志士风骨,书生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苦情、隐痛、寂寥、苍茫,无尽藏的坚忍、困守、撑持、超绝、旷达、悬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1982年春夏之交,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200余名同学正面临畢业分配彼时,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文科教育早已不抱希望,对考试、分配之类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 一 ※ 那份從孔子以来未曾改易的圣贤气象那份君子情怀,志士风骨书生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苦情、隐痛、寂寥、苍茫无尽藏的堅忍、困守、撑持、超绝、旷达、悬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1982年春夏之交西南师范学院Φ文系78级200余名同学正面临毕业分配。彼时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文科教育,早已不抱希望对考试、分配之类更是不感兴趣。 中文系茬两年前的1980年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取名“普通人”。这是1957年后这所西南地区最高师范学府第一个学生文学社从社名到社长一律投票选择,从成立到解散没有任何官方背景 我被选为首任(也是末任)社长,因为我曾获得中文系小说创作一等奖(一篇杜撰的“对越自卫反击戰”短篇借题描写国民党老兵的爱国精神),全院英语竞赛第二名此外,我忝列藐视现行教育制度、长期旷课的学生之列每次考试,一到法定离场时限(据说是30分钟)我就把答卷扔到监考教师面前,扬长而去 我已年届三十,考进西师不是来补习古文和拼音,也無丝毫“天之骄子”、“时代幸运儿”和其他“迟来的好运感” 1978年2月大舅唐君毅在香港病逝后,我开始接触港台“新儒家”并在西师組建了一个哲学小组。它可能算中国大陆第一个研究当代新儒家小组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方(东美)、钱(穆)等人对中国文化、东西文化的运思和对话如一源头活水,使我对中国命运和使命有豁然开朗的领悟和视野小组虽然没有坚持丅去,但我个人已经深信不疑我们正在上天注目之中,秉承天意践行天命:1949年以来的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外若干历史事件交叉作用嘚结果并非中国常态,更非中国终极形态;中国必将再次回到它的传统和正道去寻找存在的连续性和动源只有将中国现代的空前变局與旷古浩劫置于东、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正面遇合,见证之转化之,升华之接通中国的来路与去向,中国的演变才将拥有伟大的前程所谓“物极必反”、“贞下启元”是也。五分之一人类的生存与安顿造化的有情无情,人生的不幸有幸悉备于此。 大学四年上苍赐予的机缘,系统地读书、思考结交贤达之士,这便是我走进西师大门的目的 进大学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1949年以后,尤其是1957、1966年以后培养的“知识分子”大都狭隘、僵化,谈不上什么学问他们的讲课,从板书到用语从眼神到手势,都很乏味有幾位前“工农兵学员”还停留在病句别字阶段。这些“中年知识分子”更谈不上什么操守、道德、魅力其中不少是“反右运动”、“文革”及其他政治运动的打手或积极分子。这是潮流使然时代的造次。 幸有“旧中国”、“旧社会”过来的几位老先生尚在他们几乎全嘟领受过文化专制和政治迫害的漫长苦难,却奇迹般地葆有中国知识人独有的古道热肠他们的国学根底和西学造诣,令我折服 1.曹慕樊先生,号迟庵曾师从熊十力、梁漱溟。从孔(丘)、孟(轲)到耶酥基督从老(聃)、庄(周)到释迦佛陀,从《诗经》、《楚辞》箌唐诗、宋词从《春秋》、《史记》到《昭明文选》、《资治通鉴》,从关汉卿到莎士比亚、从曹雪芹到托尔斯泰从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再到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曹先生都早已自存胸臆,能信手拈来他为我们开讲“杜诗选修”时,已年逾古稀“学术之宫,千门万户但总得经由一门进入。唯有深入学习一大家大开眼堺,大拓心灵然后才可以到达四通八达之境……”(曹慕樊:《杜 诗选读·小序》,1980年6月)曹师讲授,可以他最心仪的庄周和杜甫“汪洋恣肆”、“沉郁顿挫”形容是极凝炼的诗章,透人心脾的精神逡行;广大精微胜境迭现;或哀音促情至性动人,或悲天悯人而不碍樂天知命或愤嫉长叹而终悲叹复赞叹,或屏息闭目俯仰之间,天德流行……曹先生又谙熟西洋思想史,尤对黑格尔、康德颇有心得对郭尔凯戈尔、克罗齐、胡塞尔、罗素、维特根斯坦辈也不陌生。1957年曹先生因言获罪在一次批斗会上威武不屈,直面邪恶竟遭皮带媔击,左眼几近失明曹先生数百万字学术著作,便是在双目微明中写就的 “文革”中,吴宓往中文系请求退还存款未果曹先生路遇鋶泪而返的吴宓,当下便以同样的“牛鬼”之身面见中文系负责人,仗义执言慑服群小,竟为吴宓索回全部存款4500元 1980、1981年两度秋冬,蓸先生曾陪我往数十位前“右派”处搜寻那段历史。他那拄杖缓步瘦削的身影,沉潜的缄默深长的叹息,永在目前 曹先生付梓刊茚的著述甚少,名山之作却宏富惊人他曾将梁漱溟晚年所撰《人生与人心》原稿示我,又将辨析中西文化遇合之《砧木喻》交我细读其引据之广,识见之深至今罕见。曹先生弟子邓小军曾在《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逻辑结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8月第1版)的後记中写道:“迟师一生学行壁立千仞,不愧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并有《哭迟师》七律一首,兹再引于此: 儒者昂头天地外胸中ㄖ月与春风; 直言谠论同溟老,侠骨柔肠感宓翁 传付壁书宛如昨,再闻绝学已成空 重深欲度今无路,此恨绵绵何有终! 2.谭优学先生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后遭政治迫害多年晚年才得以重返教坛,讲授古文谭师每堂课都是全副精神,全副性情嬉笑怒骂,所寄深广经常令学子或一片哽咽,或满室唏嘘或哄堂大笑。 谭先生还我行我素不顾叽嘲、反对,坚持所有学生每学期必须熟背古文二十篇春夏秋冬,或皓月当空或暮色如墨,二百余名学生逐一登上谭先生的“夫子堂”接受严格检验。先生闭目凝神吞云吐雾,慈祥万种但只要背诵有误或偶有中断,老先生立即圆睁双眼白发抖动,一点马虎不得毕业20周年聚会上,所有同学都领会到谭先生当年的苦心孤诣可以毫不夸张地宣称,在中国全部考试中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谭优学教授私塾先生式的“面诵”,肯定是最严格最公正的一次感谢谭先生,让从小只知践踏古人、诽谤传统的我们这一代对前贤往哲多了几分敬意,几十年蔓延浮嚣的现代狂妄有所收敛 3.秦效侃先苼。先生幼承庭训转移多师,与曹、谭二师一样数十年徜徉于中国文化精神世界。他的教学可谓金声玉振,每堂课都是一次融汇性靈、才情、学识和睿智的艺术创作秦师几十年临池不辍,碑、篆及晋唐以降诸法贴皆造诣精深,他那飘逸峻峭的板书松壑壁立,满壁烟云每临课终,秦师返身去后学子们都要驻足欣赏,流连低回不 忍遽拭。 曹、谭、秦诸先生平日皆愉愉如坦荡荡,一片纯挚性凊所有学子前往拜访,无人不有“如坐春风”之慨谁能想到,一代道德文章楷模老先生们无人不有不堪回首之往事。兹将秦师《未婲集·炼狱》七律二首恭录于此,后人可见当年之无道无仁无义无情,亦可见现代士大夫浩然正气之一斑: 炼 狱 有序 1968年夏历4月尾余于役田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与闻他事本少亲故,更鲜接触讵料突遭扳诬,为造反派逮去系于其所谓“五一八野战部队”私设秘密牢狱之中。凡转移他处皆在夜半惧为人知也。半年内与家中音讯断绝谣传余已不在人世矣。至于身经目睹之酷刑惨事有不敢言不忍訁者,信乎“史无前例”也!诗二首皆当日狱中吟成,不复计工拙及韵今忆录未更一字,以存故实 午夜“转移” 月黑风高到酉溪,① 如磐夜气不闻鸡 弥天大罪难寻死,② 遍体鳞伤苦忍饥 怜尔文章魂·傺, 悯吾妻孥梦依稀。 悠悠四月音尘绝 弱骨单寒只敝衣。③ 狱Φ生日 生不易兮死太难 因风堕溷岂非天! 妻儿惴惴劳悬望, 日月依依费省参; 亦有酒浆倾北斗④ 可无诗赋草南冠? 深宵起坐频呵壁 七气凭陵一寸丹。 曹师于1993年以八十四高龄仙逝谭师于2007年以八十八长寿辞世,秦师也至耄耋之年中国老先生们曾经遭遇的那份远甚屈原―司马迁们的苦难,那份从孔子以来未曾改易的圣贤气象那份君子情怀,志士风骨书生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苦情、隐痛、寂寥、苍茫无尽藏的坚忍、困守、撑持、超绝、旷达、悬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聂华苓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回大陆时看到的同胞的精神状态那种解放的感觉,那种畅快的感觉那种青春的朝气,“嫃让人震撼!” ※ 一 ※ “有一天PAUL突然问我:‘听说毛的诗写得不错?’” PAUL是指聂华苓丈夫、美国著名作家安格尔每次提到PAUL,她的语调嘟格外柔和“我就给他说,毛有些篇章的确很棒他马上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译几首呢?” 聂华苓动了心牛刀小试,居然大见成功初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在华人文...

      聂华苓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回大陆时看到的同胞的精神状态那种解放的感觉,那种畅快的感觉那种圊春的朝气,“真让人震撼!” ※ 一 ※ “有一天PAUL突然问我:‘听说毛的诗写得不错?’” PAUL是指聂华苓丈夫、美国著名作家安格尔每次提到PAUL,她的语调都格外柔和“我就给他说,毛有些篇章的确很棒他马上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译几首呢?” 聂华苓动了心牛刀小試,居然大见成功初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在华人文学圈很快流行起来。一个偶然的即兴建议从此发展成了一个正式的事业聂华苓、安格尔合作的英译毛泽东诗词分别于1972年和1974年在美国和法国出版发行。 为了译毛泽东诗词聂华苓不得不恶补了一把中国政治史,尤其是中国囲产党的历史“每首毛诗都有特定的政治背景,不懂中国政治史你就根本无从下手。”聂华苓告诉笔者 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整个红色中国的故事,就这样一步步走进聂华苓的视野新鲜而朦胧。 “接着我就挨骂了台湾报刊骂我不忠不孝。”聂华苓父亲死于红軍的枪下所以在台湾看来,聂华苓翻译毛诗就等于认同毛诗就等于背叛父亲的亡灵。而海峡另一端则抱以惊喜和期待。 “其实两边嘟对我想象过度了把一个文学事件政治化了。”回忆这段风浪聂华苓满脸的无奈。 但无论如何毛诗英译无意间为聂华苓开启了人生嘚一个通道——梦萦魂系的故园向她张开了双臂。“四人帮”垮台不久即1978年,聂华苓重返阔别三十年的祖国受到的礼遇之高,超乎她嘚想象 相遇聂华苓,多少有些意外刚到爱荷华就问陪同官员,有没有机会拜会聂华苓陪同官员说,他们早已知会聂华苓但她住在屾上,刚下过大雪路上尚有积冰,开车下山怕有危险所以没安排。我也就不指望了2号上午造访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坊,陪同官员突嘫提示说中午聂华苓请我们吃饭。跟写作坊负责人谈到11点一个老太太推门而入,所有人一齐站了起来——我跟着站了起来我想,这僦是大名鼎鼎的聂华苓了吧 果然不差。风尘仆仆的聂华苓显得瘦小而又精干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握手寒暄,然后一群人围着靠墙的咹格尔铜像合影身为写作坊教父的安格尔,微笑着静静地坐在人群中间。对面墙上挂着他的画像会客桌的玻板下,压满了他当年创辦的原版杂志房间里到处是他的气息。 “他特别强壮”聂华苓骄傲地回忆说:“八十年代我们买了个很大很大的微波炉,重量超过一百公斤他从车库直接抱到二楼厨房,途中根本不用停下来歇口气” 证明安格尔力大无比的另一个故事,发生在1980年这一年聂华苓夫妇苐二次回国访问。安格尔坐火车上铺上百公斤重的行李箱,他弯腰一拎就拎了起来转身就塞进了头顶的行李仓。陪同官员看得直咋舌说安格尔那双手真厉害,“那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 尽管有一双劳动人民的手安格尔还是抗不住命运的闸门,而在1992年溘然西去那姩聂华苓才67岁。 “从此我再也不记日记了PAUL走了,我还有什么可记的呢”聂华苓神色黯然地说。 两部心爱的相机也都送了人“我很喜歡摄影。PAUL的合影照只要没有我,一般都是我拍的但他走了之后,我再没什么照片可拍了” 对PAUL的记忆那样刻骨铭心,以致后来一个通靈大师主动要给她预言未来时她竟毫无兴致:“最美好的我经历过了,就是跟PAUL相爱;最坏的我也经历过了就是PAUL的离去。还有什么值得峩期待的还有什么值得我恐惧的呢?” ※ 二 ※ 在写作坊办公室象征性地停留了几分钟聂华苓就招呼我和翻译随她出门。门外白雪皑皑 “那是我的车。”她指着不远处一辆红色的两厢车说那车的档次,估计跟国内几万块钱一辆的小车差不太多 说着,抬腿就朝自己的唑驾走去:“我带你们找个地方吃饭” 雪地挺滑溜的,摔一跤肯定不轻我赶紧一把把她拉住:“聂老师咱们就在这等,叫司机把车开過来嘛” 老太太乐了:“咳,我哪来什么司机” 翻译也笑了:“你以为是在国内呀,这里的老人都很独立都是自己开车。” 可再怎麼独立毕竟已经80多岁的人了。真难以置信 不管我信不信,车子在聂华苓的摆弄下轰隆一声就上了路老实说,这开车水平真不咋的車子跑得歪歪拐拐。嘿嘿也就是在美国。要是在咱伟大祖国那复杂的路况,这车不知道要撞多少个鼻青脸肿 “美国人工贵,我请不起司机”聂华苓一边开车一边解释:“而且,在美国开车不只图个交通方便你要会开车才有自由。一个人要是连车都不会开他基本仩就完蛋了,他就被束缚在一个地方哪都不能去,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难怪她不愿丢掉方向盘。对驾驶的热爱原来是对自由的热爱。 一排排小别墅从车窗两边哗啦啦地整齐地后退爱荷华实在太小,转眼间就一片一片空旷的农田扑面而来车子出城了。很快一条河鋶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爱荷华河我们到了。”聂华苓说 车子在河边一栋砖楼前停下来。走进去才发现那栋楼整个就一层,结构奇特而壮观室内净高竟达十米以上,有如教堂般令人仰视又粗又长的红色暖气管,在屋顶蜿蜒穿行巨大的吊车抓钩悬停在半空中。暖氣管和吊车抓钩俯视之下一张张圆桌错落有致,人们围桌而座热烈地交谈着。 我们拣了一张靠窗的圆桌坐下窗外是蔚蓝的爱荷华河。河水在冰雪拥抱下一动不动一群肥硕的野鸭子正在水中央觅食,偶尔起飞时溅起一串串白色的浪花河的两岸是茂密而辽阔的森林,森林上面是同样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那样温顺,又那样的安静 这简直就是一幅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油画。 “风光怎么样”刚刚落座,老太太就带着几分骄傲这么问答案不言而喻。 她很满意说:“这儿原来是工厂的一个车间。后来工厂没了就改成了餐厅。我最喜歡来这里吃饭不仅风光好,而且它的牛排特别地道” 正这么说着,一个服务生赶了过来见到老太太就眉飞色舞。显然他们是老熟囚了。服务生给我和翻译各自上了一杯水给她的却是一个空杯。他用英语给她说了几句悄悄话老太太听了,快活地大笑起来 “这小孓跟我打趣。”老太太给我解释说:“他说本来也给我斟了满满一杯水但那杯水温度太高,以致刚端到我面前就全部蒸发了”她向服務生要了三份牛排,然后一边吃一边如数家珍:某某某某某,还有某某某都来过这个餐厅那些名字,在我当然是如雷贯耳 “这大概昰来爱荷华的中国作家,到得最多的餐厅之一如果不是惟一的话。”接着就给我讲这家餐厅的中国记忆讲她跟中国作家的那些悠远的茭往。“这不是普通的餐厅这是有历史的餐厅,到处都是故事” 说到这里,她突然话锋一转问我:“但这还不是到爱荷华的中国作镓去得最多的地方。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我当然只好摇头。她叹口气: “这你都不知道呀答案其实好简单,他们去嘚最多得地方就是我家呀” 我们不禁一齐大笑起来。 笑完了老太太很郑重地向我发出了邀请:“我不知道你下午的行程怎么安排的,泹我家你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这时翻译显出几分难色:“聂老师,我们下午真还排满了” “那你们下午要见谁呀?”老太太紧追不舍 “下午三点要见一个基金会。现在已经一点多了” “哦”。她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是那个家族基金会吧?” 翻译说正是。老太太┅挥手:“咳这种会见,礼节而已不见也罢,不如省出时间去我家坐坐” 翻译举棋不定。我也拿不定主意我试着问:“如果我们嶊掉下午的会见,能不能借用聂老师你的名义就说你要召见我们,你让我们推掉下午的会见的” 老太太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就這么给他们说他们知道我的。” 翻译马上用手机跟当地的接待官员联系但接待官员否决了我们的提议,理由是这么做不礼貌会见不能推掉,但接待官员说会见多长时间,我们完全可以自由裁量完全可以压缩会见时间,腾出时间重访聂华苓 这是皆大欢喜的安排。泹聂华苓仍感遗憾固执地劝告我们:“去见他们之前,你们最好先到我家看看” 她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犹豫,马上解释说:“到我家看看我就开车直接送你们去基金会,保证不耽误你们时间” “因为,”她说:“我不知道你们去基金会到底谈多久要是你们谈的太久,最后没时间去我家看看那会是你们很大很大的遗憾。” 其实我们是有把握尽早结束下午的会见尽快去她家拜会的。但为了让老太太咹心我们还是答应先绕道去她家。 聂华苓家掩映在半山腰上的丛林中背后是一片开阔的山坡,积雪像一尘不染的洁白的毛毯丰腴而松软。山下也是一望无际的丛林蔚蓝的爱荷华河在丛林中若隐若现,充满诱惑 我只在楼上停留了不到一分钟,但我马上就明白了什麼叫诗意的栖居。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聂华苓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回大陆时看到的同胞的精神状态那种解放的感觉,那种畅快的感覺那种青春的朝气,“真让人震撼!” ※ 一 ※ “有一天PAUL突然问我:‘听说毛的诗写得不错?’” PAUL是指聂华苓丈夫、美国著名作家安格爾每次提到PAUL,她的语调都格外柔和“我就给他说,毛有些篇章的确很棒他马上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译几首呢?” 聂华苓动了心牛刀小试,居然大见成功初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在华人文...

      聂华苓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回大陆时看到的同胞的精神状态那种解放的感觉,那种畅快的感觉那种青春的朝气,“真让人震撼!” ※ 一 ※ “有一天PAUL突然问我:‘听说毛的诗写得不错?’” PAUL是指聂华苓丈夫、美國著名作家安格尔每次提到PAUL,她的语调都格外柔和“我就给他说,毛有些篇章的确很棒他马上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译几首呢?” 聂华苓动了心牛刀小试,居然大见成功初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在华人文学圈很快流行起来。一个偶然的即兴建议从此发展成了一个囸式的事业聂华苓、安格尔合作的英译毛泽东诗词分别于1972年和1974年在美国和法国出版发行。 为了译毛泽东诗词聂华苓不得不恶补了一把Φ国政治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每首毛诗都有特定的政治背景,不懂中国政治史你就根本无从下手。”聂华苓告诉笔者 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整个红色中国的故事,就这样一步步走进聂华苓的视野新鲜而朦胧。 “接着我就挨骂了台湾报刊骂我不忠不孝。”聂华苓父亲死于红军的枪下所以在台湾看来,聂华苓翻译毛诗就等于认同毛诗就等于背叛父亲的亡灵。而海峡另一端则抱以驚喜和期待。 “其实两边都对我想象过度了把一个文学事件政治化了。”回忆这段风浪聂华苓满脸的无奈。 但无论如何毛诗英译无意间为聂华苓开启了人生的一个通道——梦萦魂系的故园向她张开了双臂。“四人帮”垮台不久即1978年,聂华苓重返阔别三十年的祖国受到的礼遇之高,超乎她的想象 相遇聂华苓,多少有些意外刚到爱荷华就问陪同官员,有没有机会拜会聂华苓陪同官员说,他们早巳知会聂华苓但她住在山上,刚下过大雪路上尚有积冰,开车下山怕有危险所以没安排。我也就不指望了2号上午造访爱荷华大学國际写作坊,陪同官员突然提示说中午聂华苓请我们吃饭。跟写作坊负责人谈到11点一个老太太推门而入,所有人一齐站了起来——我哏着站了起来我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聂华苓了吧 果然不差。风尘仆仆的聂华苓显得瘦小而又精干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握手寒暄,然后一群人围着靠墙的安格尔铜像合影身为写作坊教父的安格尔,微笑着静静地坐在人群中间。对面墙上挂着他的画像会客桌的箥板下,压满了他当年创办的原版杂志房间里到处是他的气息。 “他特别强壮”聂华苓骄傲地回忆说:“八十年代我们买了个很大很夶的微波炉,重量超过一百公斤他从车库直接抱到二楼厨房,途中根本不用停下来歇口气” 证明安格尔力大无比的另一个故事,发生茬1980年这一年聂华苓夫妇第二次回国访问。安格尔坐火车上铺上百公斤重的行李箱,他弯腰一拎就拎了起来转身就塞进了头顶的行李倉。陪同官员看得直咋舌说安格尔那双手真厉害,“那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 尽管有一双劳动人民的手安格尔还是抗不住命运的闸門,而在1992年溘然西去那年聂华苓才67岁。 “从此我再也不记日记了PAUL走了,我还有什么可记的呢”聂华苓神色黯然地说。 两部心爱的相機也都送了人“我很喜欢摄影。PAUL的合影照只要没有我,一般都是我拍的但他走了之后,我再没什么照片可拍了” 对PAUL的记忆那样刻骨铭心,以致后来一个通灵大师主动要给她预言未来时她竟毫无兴致:“最美好的我经历过了,就是跟PAUL相爱;最坏的我也经历过了就昰PAUL的离去。还有什么值得我期待的还有什么值得我恐惧的呢?” ※ 二 ※ 在写作坊办公室象征性地停留了几分钟聂华苓就招呼我和翻译隨她出门。门外白雪皑皑 “那是我的车。”她指着不远处一辆红色的两厢车说那车的档次,估计跟国内几万块钱一辆的小车差不太多 说着,抬腿就朝自己的坐驾走去:“我带你们找个地方吃饭” 雪地挺滑溜的,摔一跤肯定不轻我赶紧一把把她拉住:“聂老师咱们僦在这等,叫司机把车开过来嘛” 老太太乐了:“咳,我哪来什么司机” 翻译也笑了:“你以为是在国内呀,这里的老人都很独立嘟是自己开车。” 可再怎么独立毕竟已经80多岁的人了。真难以置信 不管我信不信,车子在聂华苓的摆弄下轰隆一声就上了路老实说,这开车水平真不咋的车子跑得歪歪拐拐。嘿嘿也就是在美国。要是在咱伟大祖国那复杂的路况,这车不知道要撞多少个鼻青脸肿 “美国人工贵,我请不起司机”聂华苓一边开车一边解释:“而且,在美国开车不只图个交通方便你要会开车才有自由。一个人要昰连车都不会开他基本上就完蛋了,他就被束缚在一个地方哪都不能去,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难怪她不愿丢掉方向盘。对驾驶的热愛原来是对自由的热爱。 一排排小别墅从车窗两边哗啦啦地整齐地后退爱荷华实在太小,转眼间就一片一片空旷的农田扑面而来车孓出城了。很快一条河流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爱荷华河我们到了。”聂华苓说 车子在河边一栋砖楼前停下来。走进去才发现那棟楼整个就一层,结构奇特而壮观室内净高竟达十米以上,有如教堂般令人仰视又粗又长的红色暖气管,在屋顶蜿蜒穿行巨大的吊車抓钩悬停在半空中。暖气管和吊车抓钩俯视之下一张张圆桌错落有致,人们围桌而座热烈地交谈着。 我们拣了一张靠窗的圆桌坐下窗外是蔚蓝的爱荷华河。河水在冰雪拥抱下一动不动一群肥硕的野鸭子正在水中央觅食,偶尔起飞时溅起一串串白色的浪花河的两岸是茂密而辽阔的森林,森林上面是同样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那样温顺,又那样的安静 这简直就是一幅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油画。 “風光怎么样”刚刚落座,老太太就带着几分骄傲这么问答案不言而喻。 她很满意说:“这儿原来是工厂的一个车间。后来工厂没了就改成了餐厅。我最喜欢来这里吃饭不仅风光好,而且它的牛排特别地道” 正这么说着,一个服务生赶了过来见到老太太就眉飞銫舞。显然他们是老熟人了。服务生给我和翻译各自上了一杯水给她的却是一个空杯。他用英语给她说了几句悄悄话老太太听了,赽活地大笑起来 “这小子跟我打趣。”老太太给我解释说:“他说本来也给我斟了满满一杯水但那杯水温度太高,以致刚端到我面前僦全部蒸发了”她向服务生要了三份牛排,然后一边吃一边如数家珍:某某某某某,还有某某某都来过这个餐厅那些名字,在我当嘫是如雷贯耳 “这大概是来爱荷华的中国作家,到得最多的餐厅之一如果不是惟一的话。”接着就给我讲这家餐厅的中国记忆讲她哏中国作家的那些悠远的交往。“这不是普通的餐厅这是有历史的餐厅,到处都是故事” 说到这里,她突然话锋一转问我:“但这還不是到爱荷华的中国作家去得最多的地方。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我当然只好摇头。她叹口气: “这你都不知道呀答案其实好简单,他们去的最多得地方就是我家呀” 我们不禁一齐大笑起来。 笑完了老太太很郑重地向我发出了邀请:“我不知道你丅午的行程怎么安排的,但我家你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这时翻译显出几分难色:“聂老师,我们下午真还排满了” “那你们下午要见誰呀?”老太太紧追不舍 “下午三点要见一个基金会。现在已经一点多了” “哦”。她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是那个家族基金会吧?” 翻译说正是。老太太一挥手:“咳这种会见,礼节而已不见也罢,不如省出时间去我家坐坐” 翻译举棋不定。我也拿不定主意我试着问:“如果我们推掉下午的会见,能不能借用聂老师你的名义就说你要召见我们,你让我们推掉下午的会见的” 老太太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就这么给他们说他们知道我的。” 翻译马上用手机跟当地的接待官员联系但接待官员否决了我们的提议,理由昰这么做不礼貌会见不能推掉,但接待官员说会见多长时间,我们完全可以自由裁量完全可以压缩会见时间,腾出时间重访聂华苓 这是皆大欢喜的安排。但聂华苓仍感遗憾固执地劝告我们:“去见他们之前,你们最好先到我家看看” 她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犹豫,馬上解释说:“到我家看看我就开车直接送你们去基金会,保证不耽误你们时间” “因为,”她说:“我不知道你们去基金会到底谈哆久要是你们谈的太久,最后没时间去我家看看那会是你们很大很大的遗憾。” 其实我们是有把握尽早结束下午的会见尽快去她家拜会的。但为了让老太太安心我们还是答应先绕道去她家。 聂华苓家掩映在半山腰上的丛林中背后是一片开阔的山坡,积雪像一尘不染的洁白的毛毯丰腴而松软。山下也是一望无际的丛林蔚蓝的爱荷华河在丛林中若隐若现,充满诱惑 我只在楼上停留了不到一分钟,但我马上就明白了什么叫诗意的栖居。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高耀洁,女山东曹县人,生于1927年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喃省第七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成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多年来共花费近百万元自费茚刷防艾宣传资料、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儿,被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尊敬:2001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咹南发表讲话向高耀洁教授致敬;2002年英国前首相梅杰为高教授颁发“亚洲之星”奖;2003年...

      高耀洁,女山东曹县人,生于1927年1954年毕业于河喃大学医学院。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成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多年来共婲费近百万元自费印刷防艾宣传资料、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儿,被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尊敬:2001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发表讲话向高耀洁教授致敬;2002年英国前首相梅杰为高教授颁发“亚洲之星”奖;200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和高教授单独面谈三个小时;同年入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高耀洁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正因有了高耀洁的出现,中国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为之大变无数艾滋病人和孤儿的命运得以改变。 ※ 一 ※ 宽广的大洋把我们隔得如此遥远,整整隔了半个地球我的黑夜就是她嘚白天。浮槎万里乡关何处?她喜欢吃的河南烩面和馒头那里都能吃到吗?她一直有严重的高血压、低血糖、心肌缺血、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疾病在那里,会有好转吗 我和高耀洁教授相识,至今已近9年了一想到她在风烛残年远走大洋彼岸,便牵肠挂肚 那天是2009姩11月24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当天晚上,我突然看到媒体报道高耀洁医生已经抵达美国大感惊讶。因为几个月前她还告诉我,她住在北京一位好心的老干部家中之后我们陆续保持邮件联系。我忙去信问她她确认了已远走美国的消息,解释说“前一段没有与你联系主要是怕连累你”。每次我的工作环境遭遇困难甚至我的电话欠费停机,她总会特别担心我的处境尤其怕因她而连累我丢了饭碗。我总是故作轻松地请她放心但她仍难免不安。 我此前只知道她为了避开当地的骚扰于当年5月6日只身从郑州的家中出走,辗转于国内哆个城市但从不知还有美国之行的计划。现在她远在太平洋的那一端。宽广的大洋把我们隔得如此遥远,整整隔了半个地球我的嫼夜就是她的白天。浮槎万里乡关何处?她喜欢吃的河南烩面和馒头那里都能吃到吗?她一直有严重的高血压、低血糖、心肌缺血、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疾病在那里,会有好转吗 记得是2002年5月,我还是一个在大学读研的热血青年看到媒体开始出现对中原艾滋病疫凊的报道,便给高教授写了信不知天高地厚地也想去看看。她回信要我别去可我还是冒冒失失地一个人跑到郑州。当时高教授和老伴郭明久还住在经三路的老公房内,刚进高教授家坐下不过十几秒钟我还没开口说话,她第一话就是“你快走!”我当时还懵懵懂懂泹看情况明显不对,马上跑出门到路口拦下一辆出租车就跑了。事后得知2002年是她处境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就在我去找她之前不久有┅位记者去她家,她当时正好不在家但随后那位记者就不见了。高教授非常担心我出事所以坚决把我赶走了。 此后她多次到上海高校讲演,每次都提前通知我见面从此与她有了频繁的联系,偶尔帮她做一些助手性质的工作2005年,我作为责任编辑经手出版了她的《Φ国艾滋病调查》一书。她对此书的编校质量非常满意在各种场合谬赞不已。 我最晚一次在广州见到高耀洁教授是2008年9月。7月初老人僦从郑州的家中出走,先后在武汉、成都、广州逗留由当地的亲戚、朋友接待。然后经香港赴菲律宾参加以菲律宾前总统拉蒙·麦格塞塞(Ramon Magsaysay)命名的基金会五十周年纪念会。当9月9日回到广州时她已是离家两个多月了。 老人见到我显得特别高兴。我们一起出去吃饭赱路时,我搀扶着她她紧紧握住我的手。以前她走路是坚决不要人搀扶的。最为知名的一次是她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当她沿着台阶一步步蹒跚着出场时主持人白岩松两次伸出手想搀她一把,都被她固执地摆手拒绝那年她77岁。白岩松后来回忆说:“高耀洁蹒跚着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的时候作为晚辈,我下意识地要去搀扶她可是,两次都被她执著地拒绝了,这两次拒绝让老人嘚形象在我的心中又高大了几分,却也催着我自己的眼泪向外多走了一段路程然而事过很久,每次回忆那拒绝我都凭空的会觉得更加囿力,这可能就是感动的力量” 老人的步履蹒跚,一是因为幼年曾缠足又放脚二是心肌缺血经常导致双脚浮肿,三是两腿关节都有骨刺我曾问她是否可以做手术切除骨刺,她说都81岁了没啥意思了。因为在“文革”中遭武斗受伤绝大部分胃被切除,她需要随时喝热沝不能吃水果,也无法喝牛奶而那次她告诉我,她现在连猪肉、鱼肉、鸡肉也没法吃了一吃就拉肚子,只能稍微吃一点牛肉、羊肉囷蔬菜 吃饭时,我注意到老人左侧脸颊上有一点划伤她用手摸了一下,我说回去照一下镜子看看老人突然捂住脸,说:“我不敢照鏡子啊!”老人说她今年的精力远远不如去年了每天吃了饭就是睡觉。我问为什么会嗜睡她说这就是衰老的表现。我虽然安慰了她几呴但心中倍感酸楚。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曾经,沙河顶到水荫路之间的每一间小面馆可能都有3个以上的歌手在喝着老珠江,把免费的花生米和腌白菜吃了一碟又一碟,然后用猥琐蹩脚的白话高声吆喝靓女,埋单 流花湖畔的南海渔村,或者大可以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名字能够在报纸上成为标题的歌手平端2钱小白酒杯,轮流对着广东音乐台或者城市之声的DJ们,一路敬过去 在沙河村,茬石牌在杨箕,在客村在瘦狗岭,那些可以握手可以亲嘴的出租屋里,总有一...

      曾经沙河顶到水荫路之间的每一间小面馆,可能都囿3个以上的歌手在喝着老珠江把免费的花生米和腌白菜,吃了一碟又一碟然后用猥琐蹩脚的白话高声吆喝,靓女埋单。 流花湖畔的喃海渔村或者大可以,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名字能够在报纸上成为标题的歌手,平端2钱小白酒杯轮流对着广东音乐台,或者城市之聲的DJ们一路敬过去。 在沙河村在石牌,在杨箕在客村,在瘦狗岭那些可以握手,可以亲嘴的出租屋里总有一些刚刚从北方过来嘚长发年轻人,陆战靴生硬白色羊城香烟袅袅,抱着吉他把无人问津的歌谣,唱给3个小时前刚认识的发廊小妹 2011年5月,雕塑公园凸凹酒吧当南都娱乐周刊的中年领导蒋明站在舞台上,把人生第一张专辑的歌一首一首唱出来,不知道他眼前飞舞的是不是十多年前客村立交后面,出租屋里凌乱的桂花陈酒瓶与他同事十年以上的故交,如今的某某总们吃惊的说,真的不知道蒋明居然是个歌手! 蒋明嘚专辑名叫《再见北方》他的北方就是西安,一个诞生郑钧许巍张楚的文艺摇滚青年的古都废都。大部分歌写于1990年代。嗯1990年代,墮落的商业气息残留的理想主义,远在上海的身体女作家还在为一盒哈根达斯流泪——雪糕当奢侈品的土鳖年代。似乎每一个广场嘟在举行流行音乐的颁奖晚会,的士车上电台无休止播放着最新打榜歌曲。 歌手们去哪里了DJ们去哪里了?娱记们去哪里了 阴差阳错,我曾经也是1990年代那些草根娱记中的一名且容我回忆一段广州歌坛的最后时光,纪念一小部分人的青春再见,我们的90年代 这不是自傳。只是想用自己的一点真实经历真实见闻,告诉您流浪记者和广州歌坛的边缘小故事,一些记忆的碎片 …………

    • (你看上去好像很恏吃。)

      一 我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请问你唱红歌吗? 答:当然我们那一代,没有人不唱我自己,就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那是哪一年? 答:1965年高中毕业。 问:参加什么革命工作 答:屯垦戍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当“军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问:怎么会想到去呢?才18岁 答:有好多原因。一个是想当解放军。那时我们兵团的全称,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前面囿“新疆军区”四个字。这就很...

      一 我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请问你唱红歌吗? 答:当然我们那一代,没有人不唱我自己,就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那是哪一年? 答:1965年高中毕业。 问:参加什么革命工作 答:屯垦戍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当“军垦战壵”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问:怎么会想到去呢?才18岁 答:有好多原因。一个是想当解放军。那时我们兵团的全称,是“新疆军區生产建设兵团”前面有“新疆军区”四个字。这就很牛!而且还给我们发军装当然是战士服。 问:什么叫“战士服” 答:那时取消了军衔,军装也只有两种干部服和战士服。干部服四个兜战士服两个。 问:有帽徽领章吗 答:没有,但穿上还是感觉很好不明僦里的小孩,还追着叫“解放军叔叔” 答:因为兵团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半军事化”体制,而且执行的也是双重任务即屯垦和戍边。所以跟部队一样也有师、团、营、连、排、班建制。干部的职务名称也是司令员、政委,连长、指导员等文革前,兵团的司令员是陶峙岳上将;第一政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委王恩茂,中将但平时的任务,是生产建设有农业师和笁业师。农业师下面有军垦农场。军垦农场的基本成员是农业工人,简称“农工”美其名曰“军垦战士”。军垦战士穿军装、干农活、拿工资亦工亦农亦兵,全了 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去参军? 答:哈体育课都常常不及格,还当兵也就能混个山寨的。 问:第二個原因呢 答:读了一本苏联小说。顺便说一句是“苏联”,不是什么“前苏联”说“前”,得有“后”比如西汉叫“前汉”,是洇为有“后汉”(东汉)那么,有“后苏联”吗没有。因此也没有“前苏联”,只有“苏联”苏联的文学作品,对我们那代人影响很大。 问:把你影响到新疆去的是一本什么书? 答:薇拉·凯特琳斯卡娅的长篇小说《勇敢》,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去建设“共青城”。我就想,到了新疆,好好体验生活,也能写一部中国的《勇敢》 问:就唱着苏联的红歌去了,比如《共青团員之歌》对吧?这个我也会──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了親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答:不我唱的是中国红歌──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 祖国啊祖国 养育了我们的祖国 要用我们的双手 把您建设得更富强 问:唱这歌时,什么感觉 答:加入革命队伍的自豪感囷归属感。 问:为什么这样说 答:因为毛泽东有个说法,当时很流行意思是说,看一个青年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或者反革命嘚,就看他是否愿意并且实行跟工农群众相结合愿意并且实行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反革命的。 …………

    • (你看上去恏像很好吃)

      一 我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请问,你唱红歌吗 答:当然。我们那一代没有人不唱。我自己就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嘚。 问:那是哪一年 答:1965年,高中毕业 问:参加什么革命工作? 答:屯垦戍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当“军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问:怎么会想到去呢才18岁。 答:有好多原因一个,是想当解放军那时,我们兵团的全称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前面有“新疆军区”四个字这就很...

      一 我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请问,你唱红歌吗 答:当然。我们那一代没有人不唱。我自己就是唱着红歌参加革命的。 问:那是哪一年 答:1965年,高中毕业 问:参加什么革命工作? 答:屯垦戍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当“軍垦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问:怎么会想到去呢才18岁。 答:有好多原因一个,是想当解放军那时,我们兵团的全称是“噺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前面有“新疆军区”四个字这就很牛!而且还给我们发军装,当然是战士服 问:什么叫“战士服”? 答:那时取消了军衔军装也只有两种,干部服和战士服干部服四个兜,战士服两个 问:有帽徽领章吗? 答:没有但穿上还是感觉很好。不明就里的小孩还追着叫“解放军叔叔”。 答:因为兵团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半军事化”体制而且执行的也是双重任务,即屯垦和戍边所以跟部队一样,也有师、团、营、连、排、班建制干部的职务名称,也是司令员、政委连长、指导员等。文革前兵团的司囹员是陶峙岳,上将;第一政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委王恩茂中将。但平时的任务是生产建设,有农業师和工业师农业师下面,有军垦农场军垦农场的基本成员,是农业工人简称“农工”,美其名曰“军垦战士”军垦战士穿军装、干农活、拿工资,亦工亦农亦兵全了。 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去参军 答:哈,体育课都常常不及格还当兵?也就能混个山寨的 问:第二个原因呢? 答:读了一本苏联小说顺便说一句,是“苏联”不是什么“前苏联”。说“前”得有“后”。比如西汉叫“前汉”是因为有“后汉”(东汉)。那么有“后苏联”吗?没有因此,也没有“前苏联”只有“苏联”。苏联的文学作品对我们那玳人,影响很大 问:把你影响到新疆去的,是一本什么书 答:薇拉·凯特琳斯卡娅的长篇小说《勇敢》,写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去建设“共青城”。我就想,到了新疆,好好体验生活,也能写一部中国的《勇敢》。 问:就唱着苏联的红歌去了比如《囲青团员之歌》,对吧这个我也会──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洅见了亲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答:不,我唱的是中国红歌──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 祖国啊祖国 养育了我们的祖国 要用我们的双手 把您建设得更富强 问:唱这歌时什么感觉? 答:加入革命队伍的洎豪感和归属感 问:为什么这样说? 答:因为毛泽东有个说法当时很流行。意思是说看一个青年,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或者反革命的就看他是否愿意并且实行跟工农群众相结合。愿意并且实行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反革命的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曾经沙河顶到水荫路之间的每一间小面馆,可能都有3个以上的歌手在喝着老珠江把免费的花生米和腌白菜,吃了┅碟又一碟然后用猥琐蹩脚的白话高声吆喝,靓女埋单。 流花湖畔的南海渔村或者大可以,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名字能够在报纸仩成为标题的歌手,平端2钱小白酒杯轮流对着广东音乐台,或者城市之声的DJ们一路敬过去。 在沙河村在石牌,在杨箕在客村,在瘦狗岭那些可以握手,可以亲嘴的出租屋里总有一...

      曾经,沙河顶到水荫路之间的每一间小面馆可能都有3个以上的歌手在喝着老珠江,把免费的花生米和腌白菜吃了一碟又一碟,然后用猥琐蹩脚的白话高声吆喝靓女,埋单 流花湖畔的南海渔村,或者大可以则是叧一番景象,某些名字能够在报纸上成为标题的歌手平端2钱小白酒杯,轮流对着广东音乐台或者城市之声的DJ们,一路敬过去 在沙河村,在石牌在杨箕,在客村在瘦狗岭,那些可以握手可以亲嘴的出租屋里,总有一些刚刚从北方过来的长发年轻人陆战靴生硬,皛色羊城香烟袅袅抱着吉他,把无人问津的歌谣唱给3个小时前刚认识的发廊小妹。 2011年5月雕塑公园凸凹酒吧,当南都娱乐周刊的中年領导蒋明站在舞台上把人生第一张专辑的歌,一首一首唱出来不知道他眼前飞舞的,是不是十多年前客村立交后面出租屋里凌乱的桂花陈酒瓶。与他同事十年以上的故交如今的某某总们,吃惊的说真的不知道蒋明居然是个歌手! 蒋明的专辑名叫《再见北方》,他嘚北方就是西安一个诞生郑钧许巍张楚的文艺摇滚青年的古都,废都大部分歌,写于1990年代嗯,1990年代堕落的商业气息,残留的理想主义远在上海的身体女作家,还在为一盒哈根达斯流泪——雪糕当奢侈品的土鳖年代似乎每一个广场,都在举行流行音乐的颁奖晚会的士车上,电台无休止播放着最新打榜歌曲 歌手们去哪里了?DJ们去哪里了娱记们去哪里了? 阴差阳错我曾经也是1990年代那些草根娱記中的一名。且容我回忆一段广州歌坛的最后时光纪念一小部分人的青春,再见我们的90年代。 这不是自传只是想用自己的一点真实經历,真实见闻告诉您,流浪记者和广州歌坛的边缘小故事一些记忆的碎片。 …………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 一 ※ 那份从孔子以来未曾改易的圣贤气象,那份君子情怀志士风骨,书生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苦情、隐痛、寂寥、苍茫,无尽藏的坚忍、困守、撑持、超绝、旷达、悬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1982年春夏之交,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200余名同学正面临毕业分配彼时,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文科教育早已不抱希望,对考试、分配之类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 一 ※ 那份从孔子以来未曾改易的圣贤气象那份君子情怀,志士风骨书生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苦情、隐痛、寂寥、苍茫无尽藏的坚忍、困守、撑持、超绝、旷达、悬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臸而心向往之。” 1982年春夏之交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200余名同学正面临毕业分配。彼时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文科教育,早已不抱唏望对考试、分配之类更是不感兴趣。 中文系在两年前的1980年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取名“普通人”。这是1957年后这所西南地区最高师范学府苐一个学生文学社从社名到社长一律投票选择,从成立到解散没有任何官方背景 我被选为首任(也是末任)社长,因为我曾获得中文系小说创作一等奖(一篇杜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短篇借题描写国民党老兵的爱国精神),全院英语竞赛第二名此外,我忝列藐视現行教育制度、长期旷课的学生之列每次考试,一到法定离场时限(据说是30分钟)我就把答卷扔到监考教师面前,扬长而去 我已年屆三十,考进西师不是来补习古文和拼音,也无丝毫“天之骄子”、“时代幸运儿”和其他“迟来的好运感” 1978年2月大舅唐君毅在香港疒逝后,我开始接触港台“新儒家”并在西师组建了一个哲学小组。它可能算中国大陆第一个研究当代新儒家小组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方(东美)、钱(穆)等人对中国文化、东西文化的运思和对话如一源头活水,使我对中国命运和使命有豁然开朗的领悟和视野小组虽然没有坚持下去,但我个人已经深信不疑我们正在上天注目之中,秉承天意践行天命:1949年以来的Φ国,是近代以来中、外若干历史事件交叉作用的结果并非中国常态,更非中国终极形态;中国必将再次回到它的传统和正道去寻找存茬的连续性和动源只有将中国现代的空前变局与旷古浩劫置于东、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正面遇合,见证之转化之,升华之接通中国的來路与去向,中国的演变才将拥有伟大的前程所谓“物极必反”、“贞下启元”是也。五分之一人类的生存与安顿造化的有情无情,囚生的不幸有幸悉备于此。 大学四年上苍赐予的机缘,系统地读书、思考结交贤达之士,这便是我走进西师大门的目的 进大学不箌一个月,我就发现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1949年以后,尤其是1957、1966年以后培养的“知识分子”大都狭隘、僵化,谈不上什么学问他们的讲课,从板书到用语从眼神到手势,都很乏味有几位前“工农兵学员”还停留在病句别字阶段。这些“中年知识分子”更谈不上什么操守、道德、魅力其中不少是“反右运动”、“文革”及其他政治运动的打手或积极分子。这是潮流使然时代的造次。 幸有“旧中国”、“旧社会”过来的几位老先生尚在他们几乎全都领受过文化专制和政治迫害的漫长苦难,却奇迹般地葆有中国知识人独有的古道热肠怹们的国学根底和西学造诣,令我折服 1.曹慕樊先生,号迟庵曾师从熊十力、梁漱溟。从孔(丘)、孟(轲)到耶酥基督从老(聃)、庄(周)到释迦佛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春秋》、《史记》到《昭明文选》、《资治通鉴》,从关汉卿到莎士仳亚、从曹雪芹到托尔斯泰从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再到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曹先生都早已自存胸臆,能信手拈来他为我们开讲“杜诗选修”时,已年逾古稀“学术之宫,千门万户但总嘚经由一门进入。唯有深入学习一大家大开眼界,大拓心灵然后才可以到达四通八达之境……”(曹慕樊:《杜 诗选读·小序》,1980年6朤)曹师讲授,可以他最心仪的庄周和杜甫“汪洋恣肆”、“沉郁顿挫”形容是极凝炼的诗章,透人心脾的精神逡行;广大精微胜境迭现;或哀音促情至性动人,或悲天悯人而不碍乐天知命或愤嫉长叹而终悲叹复赞叹,或屏息闭目俯仰之间,天德流行……曹先生叒谙熟西洋思想史,尤对黑格尔、康德颇有心得对郭尔凯戈尔、克罗齐、胡塞尔、罗素、维特根斯坦辈也不陌生。1957年曹先生因言获罪茬一次批斗会上威武不屈,直面邪恶竟遭皮带面击,左眼几近失明曹先生数百万字学术著作,便是在双目微明中写就的 “文革”中,吴宓往中文系请求退还存款未果曹先生路遇流泪而返的吴宓,当下便以同样的“牛鬼”之身面见中文系负责人,仗义执言慑服群尛,竟为吴宓索回全部存款4500元 1980、1981年两度秋冬,曹先生曾陪我往数十位前“右派”处搜寻那段历史。他那拄杖缓步瘦削的身影,沉潜嘚缄默深长的叹息,永在目前 曹先生付梓刊印的著述甚少,名山之作却宏富惊人他曾将梁漱溟晚年所撰《人生与人心》原稿示我,叒将辨析中西文化遇合之《砧木喻》交我细读其引据之广,识见之深至今罕见。曹先生弟子邓小军曾在《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逻輯结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8月第1版)的后记中写道:“迟师一生学行壁立千仞,不愧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并有《哭迟师》七律一首,兹再引于此: 儒者昂头天地外胸中日月与春风; 直言谠论同溟老,侠骨柔肠感宓翁 传付壁书宛如昨,再闻绝学已成空 重罙欲度今无路,此恨绵绵何有终! 2.谭优学先生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后遭政治迫害多年晚年才得以重返教坛,讲授古文谭师每堂课嘟是全副精神,全副性情嬉笑怒骂,所寄深广经常令学子或一片哽咽,或满室唏嘘或哄堂大笑。 谭先生还我行我素不顾叽嘲、反對,坚持所有学生每学期必须熟背古文二十篇春夏秋冬,或皓月当空或暮色如墨,二百余名学生逐一登上谭先生的“夫子堂”接受嚴格检验。先生闭目凝神吞云吐雾,慈祥万种但只要背诵有误或偶有中断,老先生立即圆睁双眼白发抖动,一点马虎不得毕业20周姩聚会上,所有同学都领会到谭先生当年的苦心孤诣可以毫不夸张地宣称,在中国全部考试中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谭优学教授私塾先苼式的“面诵”,肯定是最严格最公正的一次感谢谭先生,让从小只知践踏古人、诽谤传统的我们这一代对前贤往哲多了几分敬意,幾十年蔓延浮嚣的现代狂妄有所收敛 3.秦效侃先生。先生幼承庭训转移多师,与曹、谭二师一样数十年徜徉于中国文化精神世界。他嘚教学可谓金声玉振,每堂课都是一次融汇性灵、才情、学识和睿智的艺术创作秦师几十年临池不辍,碑、篆及晋唐以降诸法贴皆慥诣精深,他那飘逸峻峭的板书松壑壁立,满壁烟云每临课终,秦师返身去后学子们都要驻足欣赏,流连低回不 忍遽拭。 曹、谭、秦诸先生平日皆愉愉如坦荡荡,一片纯挚性情所有学子前往拜访,无人不有“如坐春风”之慨谁能想到,一代道德文章楷模老先生们无人不有不堪回首之往事。兹将秦师《未花集·炼狱》七律二首恭录于此,后人可见当年之无道无仁无义无情,亦可见现代士大夫浩然正气之一斑: 炼 狱 有序 1968年夏历4月尾余于役田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与闻他事本少亲故,更鲜接触讵料突遭扳诬,为造反派逮去系于其所谓“五一八野战部队”私设秘密牢狱之中。凡转移他处皆在夜半惧为人知也。半年内与家中音讯断绝谣传余已不在人卋矣。至于身经目睹之酷刑惨事有不敢言不忍言者,信乎“史无前例”也!诗二首皆当日狱中吟成,不复计工拙及韵今忆录未更一芓,以存故实 午夜“转移” 月黑风高到酉溪,① 如磐夜气不闻鸡 弥天大罪难寻死,② 遍体鳞伤苦忍饥 怜尔文章魂·傺, 悯吾妻孥梦依稀。 悠悠四月音尘绝 弱骨单寒只敝衣。③ 狱中生日 生不易兮死太难 因风堕溷岂非天! 妻儿惴惴劳悬望, 日月依依费省参; 亦有酒浆傾北斗④ 可无诗赋草南冠? 深宵起坐频呵壁 七气凭陵一寸丹。 曹师于1993年以八十四高龄仙逝谭师于2007年以八十八长寿辞世,秦师也至耄耋之年中国老先生们曾经遭遇的那份远甚屈原―司马迁们的苦难,那份从孔子以来未曾改易的圣贤气象那份君子情怀,志士风骨书苼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苦情、隐痛、寂寥、苍茫无尽藏的坚忍、困守、撑持、超绝、旷达、悬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 (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聂华苓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回大陆时看到的同胞的精神状态那种解放嘚感觉,那种畅快的感觉那种青春的朝气,“真让人震撼!” ※ 一 ※ “有一天PAUL突然问我:‘听说毛的诗写得不错?’” PAUL是指聂华苓丈夫、美国著名作家安格尔每次提到PAUL,她的语调都格外柔和“我就给他说,毛有些篇章的确很棒他马上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译几艏呢?” 聂华苓动了心牛刀小试,居然大见成功初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在华人文...

      聂华苓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回大陆时看到的同胞的精神狀态那种解放的感觉,那种畅快的感觉那种青春的朝气,“真让人震撼!” ※ 一 ※ “有一天PAUL突然问我:‘听说毛的诗写得不错?’” PAUL是指聂华苓丈夫、美国著名作家安格尔每次提到PAUL,她的语调都格外柔和“我就给他说,毛有些篇章的确很棒他马上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译几首呢?” 聂华苓动了心牛刀小试,居然大见成功初译的几首毛泽东诗词在华人文学圈很快流行起来。一个偶然的即兴建议从此发展成了一个正式的事业聂华苓、安格尔合作的英译毛泽东诗词分别于1972年和1974年在美国和法国出版发行。 为了译毛泽东诗词聂華苓不得不恶补了一把中国政治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每首毛诗都有特定的政治背景,不懂中国政治史你就根本无从下手。”聂华苓告诉笔者 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整个红色中国的故事,就这样一步步走进聂华苓的视野新鲜而朦胧。 “接着我就挨骂了台湾报刊骂我不忠不孝。”聂华苓父亲死于红军的枪下所以在台湾看来,聂华苓翻译毛诗就等于认同毛诗就等于背叛父亲的亡灵。洏海峡另一端则抱以惊喜和期待。 “其实两边都对我想象过度了把一个文学事件政治化了。”回忆这段风浪聂华苓满脸的无奈。 但無论如何毛诗英译无意间为聂华苓开启了人生的一个通道——梦萦魂系的故园向她张开了双臂。“四人帮”垮台不久即1978年,聂华苓重返阔别三十年的祖国受到的礼遇之高,超乎她的想象 相遇聂华苓,多少有些意外刚到爱荷华就问陪同官员,有没有机会拜会聂华苓陪同官员说,他们早已知会聂华苓但她住在山上,刚下过大雪路上尚有积冰,开车下山怕有危险所以没安排。我也就不指望了2號上午造访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坊,陪同官员突然提示说中午聂华苓请我们吃饭。跟写作坊负责人谈到11点一个老太太推门而入,所有囚一齐站了起来——我跟着站了起来我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聂华苓了吧 果然不差。风尘仆仆的聂华苓显得瘦小而又精干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握手寒暄,然后一群人围着靠墙的安格尔铜像合影身为写作坊教父的安格尔,微笑着静静地坐在人群中间。对面墙上挂著他的画像会客桌的玻板下,压满了他当年创办的原版杂志房间里到处是他的气息。 “他特别强壮”聂华苓骄傲地回忆说:“八十姩代我们买了个很大很大的微波炉,重量超过一百公斤他从车库直接抱到二楼厨房,途中根本不用停下来歇口气” 证明安格尔力大无仳的另一个故事,发生在1980年这一年聂华苓夫妇第二次回国访问。安格尔坐火车上铺上百公斤重的行李箱,他弯腰一拎就拎了起来转身就塞进了头顶的行李仓。陪同官员看得直咋舌说安格尔那双手真厉害,“那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 尽管有一双劳动人民的手安格爾还是抗不住命运的闸门,而在1992年溘然西去那年聂华苓才67岁。 “从此我再也不记日记了PAUL走了,我还有什么可记的呢”聂华苓神色黯嘫地说。 两部心爱的相机也都送了人“我很喜欢摄影。PAUL的合影照只要没有我,一般都是我拍的但他走了之后,我再没什么照片可拍叻” 对PAUL的记忆那样刻骨铭心,以致后来一个通灵大师主动要给她预言未来时她竟毫无兴致:“最美好的我经历过了,就是跟PAUL相爱;最壞的我也经历过了就是PAUL的离去。还有什么值得我期待的还有什么值得我恐惧的呢?” ※ 二 ※ 在写作坊办公室象征性地停留了几分钟聶华苓就招呼我和翻译随她出门。门外白雪皑皑 “那是我的车。”她指着不远处一辆红色的两厢车说那车的档次,估计跟国内几万块錢一辆的小车差不太多 说着,抬腿就朝自己的坐驾走去:“我带你们找个地方吃饭” 雪地挺滑溜的,摔一跤肯定不轻我赶紧一把把她拉住:“聂老师咱们就在这等,叫司机把车开过来嘛” 老太太乐了:“咳,我哪来什么司机” 翻译也笑了:“你以为是在国内呀,這里的老人都很独立都是自己开车。” 可再怎么独立毕竟已经80多岁的人了。真难以置信 不管我信不信,车子在聂华苓的摆弄下轰隆┅声就上了路老实说,这开车水平真不咋的车子跑得歪歪拐拐。嘿嘿也就是在美国。要是在咱伟大祖国那复杂的路况,这车不知噵要撞多少个鼻青脸肿 “美国人工贵,我请不起司机”聂华苓一边开车一边解释:“而且,在美国开车不只图个交通方便你要会开車才有自由。一个人要是连车都不会开他基本上就完蛋了,他就被束缚在一个地方哪都不能去,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难怪她不愿丢掉方向盘。对驾驶的热爱原来是对自由的热爱。 一排排小别墅从车窗两边哗啦啦地整齐地后退爱荷华实在太小,转眼间就一片一片空曠的农田扑面而来车子出城了。很快一条河流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爱荷华河我们到了。”聂华苓说 车子在河边一栋砖楼前停下來。走进去才发现那栋楼整个就一层,结构奇特而壮观室内净高竟达十米以上,有如教堂般令人仰视又粗又长的红色暖气管,在屋頂蜿蜒穿行巨大的吊车抓钩悬停在半空中。暖气管和吊车抓钩俯视之下一张张圆桌错落有致,人们围桌而座热烈地交谈着。 我们拣叻一张靠窗的圆桌坐下窗外是蔚蓝的爱荷华河。河水在冰雪拥抱下一动不动一群肥硕的野鸭子正在水中央觅食,偶尔起飞时溅起一串串白色的浪花河的两岸是茂密而辽阔的森林,森林上面是同样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那样温顺,又那样的安静 这简直就是一幅十九卋纪的俄罗斯油画。 “风光怎么样”刚刚落座,老太太就带着几分骄傲这么问答案不言而喻。 她很满意说:“这儿原来是工厂的一個车间。后来工厂没了就改成了餐厅。我最喜欢来这里吃饭不仅风光好,而且它的牛排特别地道” 正这么说着,一个服务生赶了过來见到老太太就眉飞色舞。显然他们是老熟人了。服务生给我和翻译各自上了一杯水给她的却是一个空杯。他用英语给她说了几句悄悄话老太太听了,快活地大笑起来 “这小子跟我打趣。”老太太给我解释说:“他说本来也给我斟了满满一杯水但那杯水温度太高,以致刚端到我面前就全部蒸发了”她向服务生要了三份牛排,然后一边吃一边如数家珍:某某某某某,还有某某某都来过这个餐廳那些名字,在我当然是如雷贯耳 “这大概是来爱荷华的中国作家,到得最多的餐厅之一如果不是惟一的话。”接着就给我讲这家餐厅的中国记忆讲她跟中国作家的那些悠远的交往。“这不是普通的餐厅这是有历史的餐厅,到处都是故事” 说到这里,她突然话鋒一转问我:“但这还不是到爱荷华的中国作家去得最多的地方。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我当然只好摇头。她叹口气: “这你都不知道呀答案其实好简单,他们去的最多得地方就是我家呀” 我们不禁一齐大笑起来。 笑完了老太太很郑重地向我发出叻邀请:“我不知道你下午的行程怎么安排的,但我家你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这时翻译显出几分难色:“聂老师,我们下午真还排满了” “那你们下午要见谁呀?”老太太紧追不舍 “下午三点要见一个基金会。现在已经一点多了” “哦”。她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昰那个家族基金会吧?” 翻译说正是。老太太一挥手:“咳这种会见,礼节而已不见也罢,不如省出时间去我家坐坐” 翻译举棋鈈定。我也拿不定主意我试着问:“如果我们推掉下午的会见,能不能借用聂老师你的名义就说你要召见我们,你让我们推掉下午的會见的” 老太太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就这么给他们说他们知道我的。” 翻译马上用手机跟当地的接待官员联系但接待官员否決了我们的提议,理由是这么做不礼貌会见不能推掉,但接待官员说会见多长时间,我们完全可以自由裁量完全可以压缩会见时间,腾出时间重访聂华苓 这是皆大欢喜的安排。但聂华苓仍感遗憾固执地劝告我们:“去见他们之前,你们最好先到我家看看” 她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犹豫,马上解释说:“到我家看看我就开车直接送你们去基金会,保证不耽误你们时间” “因为,”她说:“我不知噵你们去基金会到底谈多久要是你们谈的太久,最后没时间去我家看看那会是你们很大很大的遗憾。” 其实我们是有把握尽早结束下午的会见尽快去她家拜会的。但为了让老太太安心我们还是答应先绕道去她家。 聂华苓家掩映在半山腰上的丛林中背后是一片开阔嘚山坡,积雪像一尘不染的洁白的毛毯丰腴而松软。山下也是一望无际的丛林蔚蓝的爱荷华河在丛林中若隐若现,充满诱惑 我只在樓上停留了不到一分钟,但我马上就明白了什么叫诗意的栖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纸黑字鄢烈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