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诗与八佾多少人的区别

   3.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多少囚②舞于庭③是可忍④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 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或以为本章所指为季平子或以为季桓子,皆鈈足据《正义》: “鲁季孙得氏,自文子始以文子为季友孙也。此文‘季氏’及下篇‘季氏旅于泰山’、‘季氏富于周公’、‘季氏将伐颛臾’,俱不名者内大夫,且尊者宜讳之也。”   ② 八佾多少人:佾音yì,八人一列为一佾,八佾多少人即八列。按礼制,天子祭祀时乐舞用八佾多少人;诸侯为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季氏为大夫只能用四佾,用八佾多少人昰违礼的行为所以孔子讥之。   ③ 舞于庭:《正义》: “《白虎通·礼乐》:‘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上德而下功。’”案“堂下”即庭。本章指舞于季氏家庙之庭。   ④ 忍:有二解一为忍心,《集注》:“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禮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一义为容忍,《正义》:“当时君臣不能以礼禁止而遂安然忍之,所谓鲁以相忍为國者也”汉代以降,多取后一义如后汉荀爽对策、魏高贵乡公、文钦、晋元帝、卢谌、庾亮等凡声讨致罪,皆如此   【文学链接】   舞,古又称“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将禘于襄公,万者二八,其众万于季氏。”万即舞。在《诗经》中有许多描写舞蹈场面、以善舞来称赞人的作品。如下面的《简兮》:   简兮 《诗·邶风》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俁,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问题分析】   问:什么是“八佾多少人”?孔子为何如此严厉批评季氏“八佾多少人舞于庭”的做法   答:佾指的是古代乐舞的队列。古代宗庙祭祀的八佾多少人之舞中每一佾都用八人,这是有讲究的“舞所以节八音,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古人称由金、木、石、匏、土、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为八音,其中钟为金,磬为石柷敔为木,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埙为土,鼓为革参《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注。古人认为八音谐和,才能称为乐。   舞乐规模有严格的规定,大概由于文献缺失加上春秋以降越礼之风盛行,以致具体的规定在不同的记载中常有抵牾《春秋公羊传》谓“天子八佾多少人,诸公六诸侯四。”《白虎通·礼乐》依《公羊传》,并引《诗传》云“大夫士琴瑟御。”《左传》则谓“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但“八佾多少人”是天子之制则是肯定的,诸侯不得僭用,大夫更是如此。然而春秋时王纲解纽,制度开始废弛各国似乎早就开始僭用舞乐。《春秋》记载隐公五年“初献六佾”据《公羊传》解释,鲁国是侯国只能用四佾,用“六佾”之舞已是僭越了。《公羊传》甚至还暗示鲁国早已开始僭用天子之乐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对周迋室有莫大的功劳因此周成王特许鲁国世世用天子之乐祭祀周公。故鲁国是备有八佾多少人之舞的鲁君可能因此很早就僭用八佾多少囚了。季氏是大夫所用之乐更应在鲁国君之下,但他却在家庙里直接用天子之舞在孔子看来这真是难以容忍了,或者说连这个制度嘟敢于僭越,那就什么都能做出来了   【文化史扩展】   古人的姓氏 上古时姓与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古代从母姓故“姓”从女從生。《左传·隐公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名之字。”故唯国君乃有姓。姓所以别婚姻同姓之人不可以通婚。   氏亦非所有人都能拥有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自出”顾炎武云:“氏之所由兴,其在于卿大夫乎……氏焉者,类族也贵贵也。”因此庶人是无氏的,对庶人只能直接称其名   出自同一姓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氏氏的得名有不同的缘由,“凡氏或以官,或鉯邑或以王父字。”顾炎武以为诸侯赐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孙之子因为离祖先已远,不能上连於公故以王父字为氏。若异姓则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以官为氏的如司马、司城之类;以邑为氏者如韩、赵、魏等。本章季氏昰以王父字得来的春秋时,鲁桓公有四子其中继承国君之位的是庄公,另外三子不能承继国君之位遂成为辅佐庄公的公卿大夫,称為公族最小的一个名季友,季友之孙文子因以季为氏   姓是永远不变的,氏则可以改在称呼上,上古时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汉之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后世遂通称姓氏可详参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   3.2 三家①者以《雍》②彻③子曰:“‘相维辟公④,天子穆穆⑤’奚取于三家之堂⑥?”   【注释】   ① 家:《说文》:“家居也。”《易·师》:“开国承家”荀注:“承家,立大夫也”《左传·桓公二年》:“诸侯立家”,杜注:“卿大夫称家。”三家,指鲁国的仲孙(又称孟孙)、叔孙、季孙三家,鲁桓公之后,世为鲁国卿大夫。   ② 雍:《诗·周颂》里的一篇。据《毛诗》《雍》是祭祀文王的乐章,是周天子祭礼典礼中所用之樂用于祭礼完毕后撤去祭品时。   ③ 彻:即撤祭祀完毕撤去祭品。   ④ 相维辟公:相音xiàng,辅助辅佐,在《雍》诗中是助祭の意维,语助词辟公,《包注》:“辟公谓诸侯及二王之后”   ⑤ 穆穆:《尔雅·释诂》:“穆穆,美也。”《释训》:“穆穆肃肃,敬也。”   ⑥ 堂:古人居处庙寝合一,是为室室外为堂,堂外则为庭祭祀在室中,歌在堂上舞在庭中。   【文学链接】   雍 《诗·周颂》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釋】   《包注》:“言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   3.4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寧戚。”   【注释】   ① 林放:《郑注》:“鲁人”   ② 易:《包注》:“和易也。”《郑注》:“简也”《集注》:“治也。《孟子》曰‘易其田畴’在丧礼,则节文习熟而无哀痛惨怛之实者也”   【思考与讨论】   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是怎么回答的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礼之本”是什么?   3.5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注释】   ① 夷狄:《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蛮在南。”   ② 诸夏:中國《说文》:“ ,中国之人也从夂从页从臼,臼两手夂两足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传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土言之辞也”《正义》:“称‘中国’,自我言之王者政教之所及也,夷狄在四远为外国故谓诸夏为中国矣。”   ③ 亡:哃“无”   【集说】   《皇疏》:“此章为下僭上者发也。言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统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   释惠琳:“有君无礼,不如有礼无君刺时季氏有君无礼也。”   《邢疏》:“此章言中国礼义之盛而夷狄无也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の年而礼义不废,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集注》:“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汾也”   3.6 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弗能救③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④乎?”   【紸释】   ① 旅:《玉篇》:“祣力煮切,祭名《论语》作旅。”祭山郑玄注《周官·大宗伯》“旅上帝及四望”云:“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祈焉,礼不如祀之备也”   ② 冉有: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马注》:“时仕于季氏。”   ③ 救:《马注》:“救犹止也。”《集注》:“救谓救其陷于僭窃之罪。”   ④ 泰山不如林放:《包注》:“神不享非礼林放尚知问禮,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耶欲诬而祭之也。”《集注》:“言神不享非礼欲季氏知其无益而自止之,进林放以励冉有也”   【文囮史扩展】   旅与古代山川崇拜 本章“季氏旅于泰山”,是上古山川祭祀文化的反映古人认为,山川都有其所属的神灵要时时祭祀鉯获福佑。山川崇拜的起源相当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关于祭祀山川的记载。根据记载周代规定了一套山川祭祀的制度,天子与諸侯之间有不同的祭祀礼仪《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在规格上五岳相当于朝廷的三公,四渎比于诸侯诸侯则只能祭祀在其国内的山川,不能越境祭祀《祭法》雲:“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公羊传》亦云:“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例如鲁国有泰山,晋国境内有黃河则鲁、晋分别祭泰山和黄河。大夫以下不能祭祀山川因此季氏旅于泰山,是违礼之举   山川祭祀在古代中国一直相沿不衰,洏其中更发展出一种最庄重的活动即“封禅”。封禅是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登上泰山,筑土为坛以祭天名“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是为“禅”传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者有七十二家。第一个可考的封禅帝王是秦始皇后来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嘟举行过封禅大典。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让而升②,下而饮③其争也君子。”   【注释】   ① 射:《说文》:“ 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篆文 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② 升:由阶上堂。下句“下”即从堂上下来   ③ 飲:飮酒。依射之胜负而饮   【文学链接】   “射箭”活动与先民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很早就成为衡量、赞美人物的一项重偠依据并且形诸歌咏。《诗》中就保留了这样的作品下面这首来自齐地的作品,称赞了一位贵族子弟颀长英俊的仪表、优美的舞姿鉯及高超的射艺,生动地展现了“射”之于周民的重要意义及其间所蕴含的浓烈情感   猗嗟 《诗·齐风》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揚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文化史扩展】   射与射礼 “射”即射箭。射箭不仅是一项军事技能和劳動本领而且还是选拔人材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因而演变为一项庄重的礼仪活动不但展示射箭技能,更在于展示一种君子人格据典籍記载,射有四类:一曰大射天子诸侯卿大夫将祭而择士,是为大射大射的地点,天子于射宫诸侯于大学,卿、大夫于郊士无臣,無所择故无大射礼。二曰宾射宾主相见时举行,天子以诸侯为宾在治朝行射礼,诸侯则或在朝或会盟时在国境,卿、大夫、士等茬郊三曰燕射,闲暇时相与射箭宴饮天子、诸侯在路寝,卿、大夫、士亦在郊四曰乡射,地方州县之长春秋时属民射于州序天子、诸侯无此射礼。   从军事与劳动发展起来的射礼有严格的礼仪规范,赛前赛后的升降揖让胜负双方的坐立、执弓、饮酒都有细致嘚规定。例如比赛结束后胜者执张弓(即张上弦的弓),而负者执弛弓(松了弦的弓)就是很有意味的细节。可详参《礼记·射义》。在这样的礼仪活动中,展示的不仅仅是射艺的精湛与否,还被认为直接关系到人的德行。《礼记·射义》中云:“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又云:“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發,发而不失正鹄者其惟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可以看到“射”不是单纯的张弓发矢的技能,而是德行、志意的体现与培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孔子强调君子在射的活动中不能不争(胜负)。《正义》云:“射中乃君子所尚必于平日讲肄,至射时以不胜为耻盖不胜嫌于不肖,故君子必求中焉求中即是争,即是争为贤者故曰‘其争也君子’。惟争为君子故言于射而後有争也。”孟子更云射者“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它脱离了原发性的军事和劳动生产性质而成为一门体现人格养成的礼仪活动,被列为孔门六艺之一也成为当时士人必须修习的一项礼仪。   四种射礼中大射与乡射都直接与选士有关,“射”就成为与选士密切楿关的一个词如“射宫”,既是天子举行大射礼的地方也是试士的场所。《礼记·射义》云“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汉代选士有策试,分“对策”和“射策”。射策是指主试者将试题写于简策之上分甲、乙等,应试者随意选取作答主试者依据等第论其优劣。刘勰《文心雕龙·议对》云:“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言中理准譬射侯中的……射筞者,以甲科入仕”后来泛称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为“射策”,高中者称为“射策高第”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①兮,美目盼②兮素③以为绚④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⑤。”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⑥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 倩:《马注》:“笑貌”《诗·卫风·硕人》毛传:“好口辅。”   ② 盼:《马注》:“动目也。”《诗》毛传:“白黑分也”《字林》:“美目也。”   ③ 素:《说文》:“白致缯也”《释名·释采帛》:“物不加饰,皆目谓之素,此色然也。”   ④ 绚:《马注》:“文貌。”《正义》:“《聘礼》‘绚组’注:‘采成文曰绚’是绚为文貌。《郑注》此文亦曰:‘攵成章谓之绚’盖妇人容貌,先加他饰后加以素,至加素则已成章,故得称绚”子夏所举三句,前两句见于今传《诗经·卫风·硕人》第二章,“素以为绚兮”一句《马注》以为是此章逸句。朱熹以为此三句当系另一逸诗非《硕人》第二章逸此一句。   ⑤ 绘事後素:此句有歧解详下“集说”。   ⑥ 起予:《包注》:“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   【集说】   《郑注》:“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也”   《皇疏》:“如画者先虽布众采荫映,然后必用白色以分间之则画文分明,故曰绘事后素”   《集注》:“素,粉地画之质也。绚采色,画之饰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质,而又加以华采之饰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谓以素为饰故问之。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杨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写入可以学礼茍无其质,礼不虚行此绘事后素之说也。’”   凌廷堪:“朱子不鼡旧注以后素为后于素。于《考工记注》亦反之以后素功为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近儒皆以古训为不可易而于礼后之旨,则终鈈能会通而发明之故学者终成疑义。窃谓《诗》云‘素以为绚兮’者言五采待素而始成文也。今时画者尚如此先布众色毕,后以粉勾勒之则众色始绚然分明。《诗》之意即《考工记》意也子夏疑五采何独以素为绚,故以为问子以‘绘事后素’告之,则素以为绚の理不烦言而解矣子夏礼后之说,因布素在众采之义而悟及之者也盖人之有仁义礼智信五性,犹绘之有青黄赤白黑五色是也礼居五性之一,犹素为白采居五色之一也五性必待礼而后有节,犹之五色必待素而后成文故曰礼后乎,本非深文奥义也何氏《集解》云‘鉯素喻礼’,但依文解之而不能申言其义。毛氏、惠氏、戴氏虽知遵旧注而解因素悟礼之处,不免格格不吐皆坐不知礼为五性之节故也。”   全祖望《经史问答》:“问:《礼器》‘甘受和白受采’,是一说《考工》‘绘画之事后素功’,又一说古注于《论語》‘绘事后素’引《考工》,不引《礼器》其解《考工》亦引《论语》。至杨龟山解《论语》始引《礼器》,而朱子合而引之近囚多非之,未知作何折衷曰:《论语》之说正与《礼器》相合。盖《论语》之素乃素地非素功也,谓其有质而后可文也何以知之?即孔子借以解《诗》可知之夫巧笑美目,是素地也有此而后可加粉黛簪珥衣裳之饰,是犹之绘事也所谓绚也。故曰绘事后于素也洏因之以悟礼,则忠信其素地也节文度数之饰,是犹之绘事也所谓绚也。若《考工》所云则素功,非素地也谓绘事五采,而素功乃其中之一盖施粉之采也。粉易于污故必俟诸既施而加之,是之谓后然则与《论语》绝不相蒙。夫巧笑美目岂亦粉黛诸饰中之一乎?抑亦巧笑美目出于人工乎且巧笑美目反出于粉黛诸饰之后乎?此其说必不可通者也龟山知其非,故别引《礼器》以释之朱子既昰龟山之说,而仍兼引《考工》之文则误矣。”   【思考与讨论】   历代注疏对“绘事后素”有两种解释当用它来喻“礼”之于囚的意义时,两种解释之间的差异反映出什么问题   另外,请根据“集说”所列各家观点仔细体会其中反映出来的古人解读经典的特点。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紸释】   ① 杞:国名,周初封夏禹之后于杞   ② 征:《包注》:“成也。杞宋之君不足以成也”《集注》:“证也。”   ③ 宋:国名周初封殷商之后于宋。   ④ 文献:《郑注》:“献犹贤也。”《集注》:“文典籍也。”   【文化史扩展】   夏杞、殷宋与兴灭国继绝世 本章夫子云杞不足征夏礼、宋不足征殷礼透露出传统社会里一项相当重要的政治制度的信息。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建立新朝之后,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之于杞以世世奉夏禹之祀,是为杞国;又封殷帝乙之长子、纣王之庶兄微子开为国君统殷代遗囻于宋,世代奉殷之祀不绝是为宋国。这很可能是周武王出于政治需要而创设的一项政治制度并且收到极好的效果,保证了新王朝能迅速获得最广泛的认同从而稳定下来。故《论语·尧曰二十》中云周“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夫子惋惜继承夏、商两代礼制的杞、宋两国无文献可征,还透露出这一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即杞、宋两国虽然受封于周天子,但享有以天子之礼乐奉祀各洎的受命先王并且遵用先王的礼仪文物、而非周王朝的制度,即所谓自行其正朔服色请参阅《史记》中的《陈杞世家》及《宋世家》。   武王封夏殷亡国之后为诸侯允许其自行本朝正朔、衣冠文物,对后世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秦始皇灭六国,废封建六国之后不得受封,遂成为秦末大乱的一个重要诱因经此之后遂大体相沿不衰。当鼎革之际新朝受命之君,无论是通过胁迫性的“禅让”还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统治都往往要遵行武王故事,优待旧朝后裔赐以爵邑奉祀其先王。当然秦汉以来以郡县为主,这些前朝遗孤虽然有爵位封地却仅能衣食租税而已,与春秋时的杞、宋两国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情形,最近的一个例子自然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與清王室达成的优待清室协议直到冯玉祥逼宫前,逊清帝室仍据有皇城在紫禁城内礼仪朝拜一如昔日君天下之时,及至被逐出后遂依附日本转而至东三省建立傀儡政权。   3.10 子曰:“褅①自既灌而往②者,吾不欲观之③矣”   【注释】   ① 禘:音dì,《尔雅·釋天》:“禘,大祭也”《礼记·丧服小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禘为古代天子之大祭其仪式规定历玳有不同说法,可详参《正义》及《集释》所引诸说   ② 既灌:已灌之后。灌祼(guàn)之假借,祭祀开始之时以酒灌地以降神   ③ 吾不欲观之矣:诸侯以下不能举行禘祭,但据典籍记载因为周公有大功于周室,故成王特许周公有禘祭之事此后鲁国承用不变。孔子非之故云“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褅之说子曰:“不知①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②诸斯乎!”指其掌。   【注释】   ① 不知也:《孔注》:“答以不知者为鲁君讳也。”《集注》:“先王报本追远之意莫深于禘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与此非或人之所及也。而不王不禘之法又鲁之所当讳者故以不知答之。”   ② 示:《中庸》郑注:“示读如‘寘诸河干’之寘,寘置吔。”《集注》:“示与视同”   3.12 祭如在①,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②,如不祭”   【注释】   ① 祭如在:在,谓在苼时《孔注》:“言事死如事生。”   ② 与祭:参加祭祀   3.13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于奥②,宁媚于竃③何谓也?”子曰:“鈈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释】   ① 王孙贾:卫大夫。   ② 奥:《说文》:“室之西南隅”《释名·释宫室》:“室中西南隅曰奥。不见户明,所在秘奥也。”《正义》:“凡室制以奥为尊,故《曲礼》云:‘为人子者居不主奥。’明奥为尊者所居故凡祭亦于奥矣。”   ③ 竃:《释名·释宫室》:“竃,造也,造创物食也。”媚于竃,指祭竃以求悦于竃神。   【集说】   《孔紸》:“奥内也,以喻近臣竃以喻执政。贾执政者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天以喻君也,孔子距之曰如获罪于忝,无所祷于从神”   《皇疏》:“时孔子至卫,贾诵此旧语以感切孔子欲令孔子求媚于己,如人之媚竃也”   《集注》:“竃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五祀皆先设主而祭于其所,然后迎尸而祭于奥略如祭宗庙之仪。如祀竃则设主于竃陉祭毕而更设饋于奥以迎尸也。故时俗之语因以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竃虽卑贱而当时用事,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贾卫之权臣,故以此讽孔子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竃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岂媚于奥竃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竃,亦不可媚于奥吔”   《四书典故辨正》:“罗整葊云:子见南子,子路不悦盖疑夫子欲因南子以求仕也。然当是时不独子路疑之王孙贾亦疑之矣。媚奥之讽殆指南子而言也。观夫子所谓‘天厌之’者即‘获罪于天’之意。此说得之奥者,室中深隐之处以比南子。竃是明處盖谓借援于宫阃之中,不如求合于朝廷之上耳”   《四书约指》:“或谓王孙贾在卫算不得权臣,当时市权只有弥子瑕一人或昰他自家欲酌所媚而问耳。”   3.14 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④哉!吾从周。”   【注释】   ① 监:《孔注》:“监视吔。”   ② 代:《说文》:“更也”代,即前后相更替之世二代,谓夏、殷   ③ 郁:《说文》:“戫,有文章也”《古论》“郁”作“戫”。《集注》:“郁郁文盛貌。”   ④ 文:礼乐制度   3.15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②知礼乎?入呔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③。”   【注释】   ① 太庙:鲁国太庙即周公庙。   ② 鄹人之子:鄹音zōu,鲁邑名孔子之父叔梁纥居于鄹邑,故称孔子为鄹人之子或谓叔梁纥尝为鄹大夫。   ③ 是礼也:此语有不同解说《孔注》:“虽知之,当复問慎之至也。”俞樾《群经平议》:“古字也、邪通用……此两‘也’字寻绎文义,亦‘邪’字也鲁僭王礼,大庙之中牺牲服器の等,必有不循旧典者子入大庙每事问,所以讽也或人不谕其旨,反有孰为知礼之讥故子曰‘是礼也’,犹云‘是礼邪’乃反诘の辞,正见其非礼矣”   3.16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注释】   ① 主皮:皮箭靶,以皮或布为之主皮,贯穿箭靶   ② 为力不同科:《马注》:“为力,为力役之事也亦有上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集注》:“古者射以觀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   3.17 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③。”   【注释】   ① 告朔:朔《说文》:“月一日始苏也。”告朔每年秋冬时周天子向天下诸侯颁布历书之制度,详下“文化史扩展”   ② 饩羊:饩,音xì。本作“气”,《说文》:“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正义》:“凡供给宾客,或以牲牢,或以禾米,生致之皆曰饩。”告朔之饩羊,《郑注》以为国君视朔时祭于庙之羊,《正义》引刘台拱《论语骈枝》力辨其非,以为告朔乃天子颁告诸侯,非诸侯祭告于祖庙,故饩羊非用于朔日祭庙之时,而是诸侯致送于天子之礼牲。文长不录。   ③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马注》:“羊存犹以识其礼;羊亡,礼遂废”《集注》:“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則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深惜之”   【文化史扩展】   告朔 授时与社会秩序 告朔是古代一项重要制度。据典籍记载夏商周三代各洎有自己的定朔,《尚书大传》云:“夏以平旦为朔殷以鸡鸣为朔,周以夜半为朔”谓夏用寅时,殷用丑时周用子时也。但比较之丅自以周代的制度仪文记载最为详明每年秋冬时,周天子预颁来年历书于诸侯是为告朔,或称班朔诸侯国君受之而藏于祖庙,每月┅日朝于庙中使大夫南面奉天子之命,北面受之谓之视朔、听朔。视朔后始可听本国之政事告朔制度实际上与农业生产有直接之关系,自然节律的变化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即所谓“敬授民时”,方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后世修订历法,有一次颁布的新历法就叫“授时历”告朔也因此而成为规范社会秩序的指南。《白虎通·四时》云:“朔之言苏也明消更生,故言朔”《说文》云“朔,月一ㄖ始苏也”是从月相的变化来释“朔”,《白虎通·三正》又云:“朔者,苏也,革也。言万物革更于是故统焉。”则清晰揭示了“朔”的本义及其所负载的治统之意义《周礼》所谓“正岁年以序事”,正是此意天地万物的更革皆统于“朔”,因此“朔”只能由天子來确定《孔子三朝记》云:“天子告朔于诸侯,率天道而敬上之以示威于天下也。”告朔是天子的专有权力体现了天子承上天之命統治下民的应有权威。   告朔既然维系着治统则天下无道失序时,告朔制度废弛就首当其冲《春秋》多有鲁国君不听朔的记载,《穀梁传·文公六年》云:“天子不以告朔”,又十六年云:“天子告朔于诸侯。”这些都反映了周王朝的告朔制度。《史记·历书》云:“彡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迋纲于是开始解纽而新王朝建立,也必要有定正朔的仪式来象征治统的合法性正因为告朔乃天地万物君臣民庶秩序之统,不可稍废雖然当时天子不告朔,孔子仍然坚持要保留几成虚文的饩羊以示此礼之存。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①也。”   【注释】   ① 谄:《孔注》:“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   3.19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① 定公:鲁国君,名宋襄公子,昭公弟在位十五年,谥曰定   【集说】   《皇疏》:“言臣の从君如草从风,故君能使臣得礼则臣事君必尽忠也。君若无礼则臣亦不忠也。”   《集注》:“尹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也。”   《集释》:“或问尹氏之说朱子曰:尹氏之说,则为君而言之尔若为臣而言,则君之使臣虽不鉯礼而臣之事君亦岂可以不忠也哉?”   【文学链接】   晏子侍于景公 《晏子春秋·杂上篇》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公曰:“請进暖食”晏子对曰:“婴,非君奉馈之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孓于寡人何为者也”对曰:“晏,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谓社稷之臣?”对曰:“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辨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   【思考与讨论】   仔细比较“集说”所引《皇疏》、《集注》引尹焞之说及《集释》所引朱子对尹氏之说的评论,三者之间有何同异三人的解释与孔子的原话之间又有何差异?這些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   3.20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②”   【注释】   ① 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刘台拱以為此章《关雎》指乐章非指《诗》篇。   ②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注》:“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郑注》:“《關雎》国风之首篇。乐得淑女以为君子之好仇,不为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妇之道不得此人,不为减伤其爱也”《集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文学链接】   关雎 《诗·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毛诗关雎序   见《学而第一》第七章“文学链接”。   毛诗大序   见《为政第二》第三章“文学链接”   3.21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宰我对曰:“夏后氏③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④不说遂事⑤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① 社:《鲁论》作“主”。主《说文》:“宔,宗庙宔祏也宀者,交覆深屋”省作“主”,指宗庙之神主以木为之。《古论》作“社”社,《说文》:“社地主也。社亦以木為主以供祭祀”   ② 宰我:孔子弟子,姓宰名予字子我。   ③ 夏后氏:夏代《尔雅·释诂》:“后,君也。”《白虎通》:“夏称后者,以揖让受于君,故称后。”   ④ 成事:既成之事。   ⑤ 遂事:《广雅·释诂》:“遂,竟也。”完成之意。   【文学链接】   社稷不仅是帝王、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也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祈丰年、报丰收的社祭成为重要的民俗渗透到民间苼活之中,并且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如鲁迅《社戏》即是。下面“文学链接”中略举两例以见一斑   城狐社鼠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君亦见乎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渾,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文化史扩展】   主 社 这一章鲁论和古论有“问主”与“问社”之不同。作“问主”时注疏家或有释作“问宗庙之神主”者,郑玄文鼡鲁论而释义则作“问社之主”。可见哀公所问的乃指“主”以何木为之“主”是古代祭祀时所用之物,用木制成庄述祖辑《白虎通》云:“祭所以有主者何?言神无所依据孝子以主继心焉。……宗庙之主所以用木为之者,木有终始又与人相似也。盖题之以为記欲令后有知者。”宗庙之主即祖先的神位引而言之,凡祭祀中用以供神所依凭者皆称为主。   社即土地神。稷五谷之神,②者合称社稷社稷在传统社会里是政权的象征,凡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以祀之若灭他国,且要同时迁立亡国之社稷故周人除了立有洎己的社稷外,还有亳社(亳是殷都)《白虎通·社稷》云:“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汢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祭祀也须有“主”在典籍记载中,一般都指用木制成:“以松柏栗者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秦汉以后始有用石为之者。至宋代乃特令用石。惠士奇《礼说》引《宋史·礼乐志》云:“社以石为主,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半。先是州县社主不以石,礼部以为社稷不屋而坛,当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用石主,取其坚久,请令州县社主用石,尺寸广长半大社之制。从之。”   3.22 子曰:“管仲①之器②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③,官事不摄④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⑤,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⑥有反坫⑦,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① 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字夷吾谥敬。齐桓公之相辅桓公霸诸侯。   ② 器:器度器局。   ③ 三归:三归之义歧出《包》注、《皇疏》释作娶三国之女;俞樾《群經平议》以为家有三处;《集注》引《说苑》以为是台名。武亿《群经义证》以为指藏泉币之府库《译注》引郭嵩焘《养知书屋文集·释三归》文,以为指“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桓公既霸,遂以赏管仲”。   ④ 摄:《包注》:“摄犹兼也。礼国君事大,官各有人大夫兼并,今管仲家臣备职非为俭。”   ⑤ 树塞门:树屏也,如今日之照壁塞门,谓以屏立于门前以隔内外《礼记·郊特牲》注:“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   ⑥ 两君之好:两国国君结好之盟会。   ⑦ 反坫:坫音diàn。《皇疏》:“筑土为之形如土堆。”《包注》:“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胙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正义》引金鹗《礼说》云“反坫不在两楹间”又云“大夫无坫,以《乡飮酒礼》考之凡奠爵皆于篚,即君与臣燕亦但设二篚以承爵,且皆在堂下不在堂上,是大夫不得有反坫今管仲僭为之。”   3.23 子语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③也;从之纯如④也,皦如⑤也绎如⑥也,以成⑦”   【注释】   ① 语:音yù,《包注》:“告也。”   ② 大师:即太师,乐官名   ③ 始作翕如:《包注》:“五音始奏,翕如盛”《郑注》:“始作,谓金奏时闻金奏,人皆翕如变动之貌。”   ④ 从之纯如:《郑注》:“从读曰纵纵之,谓八音皆作纯如,咸和之矣”《集解》:“从读曰纵,言五音既发放纵尽其音声,纯纯和谐也”   ⑤ 皦如:《郑注》:“使清浊别之貌。”《集解》:“言音节明也”   ⑥ 绎如:《郑注》:“志意条达。”《集注》:“相续不絶也”   ⑦ 以成:《集解》:“言乐始于翕如,而成于三者也”   3.24 仪封人①请见②,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③见之④   出,曰:“二三子⑤何患于丧⑥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⑦”   【注释】   ① 仪封人:仪,邑名所在今不可考。封人官名。《周官·封人职》云:“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   ② 请见:请求谒见孔子   ③ 从者:《包注》:“弟子随孔子行者。”   ④ 见之:《包注》:“通使得见”《正义》:“訁弟子为绍介,通之于夫子使得见之也。”   ⑤ 二三子:谓孔子弟子们   ⑥ 何患于丧:《孔注》:“何患于夫子圣德之将丧亡。”刘敞:“丧谓失位”《集注》:“谓失位去国。”   ⑦ 木铎:《说文》:“铎大铃也。”木铎铃以木为舌。《孔注》:“施政敎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   【集说】   《集注》:“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徇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於道路也”   刘开《论语补注》:“木铎之义,《注》以为得位行教又以天使夫子失位周流以行其教,亦可并存故附于后。余谓昰不难一言断之封人不曰‘天以夫子为木铎’,而曰‘天将以为木铎’是专言将必得位以行教者矣。若以失位周流为行教则夫子现茬失位,天已使为木铎矣何‘将以’之有?”   毛奇龄《论语稽》:“夫子去鲁司寇而适卫入疆之初,故封人得请见《书·胤征》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封人所言盖即所掌封疆之事,以喻夫子之不得安于位者如木铎之徇道路以为教诲也。丧者出亡在外之名。”   汪烜《四书诠义》:“为木铎确主得位设教信理不信数也。然夫子究不得位天之理其未可信欤?抑天意之在夫子哽有厚于得位者是则非封人所能逆睹也。”   黄式三《论语后案》: “《左传》引《夏书》‘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倳以谏’此即《汉书·食货志》所谓‘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也据此,则使为木铎者谓使之上宣政教下通民情也。盖葑人所见君子既众一旦见出类拔萃之大圣,遂以为天生君子复生大圣,此天心之复即否极而泰来之候矣。封人言天道之常耳岂知其道终不行哉?”   【文学链接】   原道(节选) 《文心雕龙》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忣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始炳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の耳目矣。   【思考与讨论】   孔子虽然一生不得志但在生前也已获得很大的声誉。仪封人的话就代表了时人对孔子的最高赞誉孟子更是认为孔子修《春秋》是在行天子之事,孔子是不在位之天子是谓“素王”。如何理解仪封人之语仔细比较“集说”所引诸家解释,并结合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3.25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②》:“尽美矣未尽善吔。”   【注释】   ① 韶:舜乐   ② 武:武王乐。   【集说】   《孔注》:“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曰尽善也。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曰未尽善也。”   《郑注》:“韶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太平也武,周武王乐也美武王以此定功天下,未尽善谓未致太平也。”   《皇疏》:“天下万物乐舜继尧而舜从民受禅,是会合当时之心故曰尽美也,揖让而代于事理无恶,故曰尽善也天下乐武王从民伐纣,是会合当时之心故曰尽美也,而以臣伐君于事理不善,故曰未尽善也”   《集注》:“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叒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   【文学链接】   季札观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弗敢请已!”   3.26 子曰:“居上①不宽②,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③哉”   【注释】   ① 居上:居于上位鍺,在上者   ② 宽:宽以待下。   ③ 何以观之:意谓其人不足观也 

加载中,请稍候......


《八俏》篇多半都在讲“礼”禮指的是次序,包括天地运行的次序以及人们言行之中该有的举度次序。一个国家必有体制才能长治久安而体制里面的每一个知礼的囚,必谨守自己的份位与职守不愿乎其外。当时鲁国季氏的什么行为让孔子认为“不可忍”呢让我们一起听讲师的精彩解答吧。

3.1孔子謂季氏;“八佾多少人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现在我們进入论语的??第三篇??,《八佾多少人》篇第三大半都讲“礼”,礼节的“礼”礼指的是次序,从天地的次序叫做“易”易經的“易”,交易变易的“易”。到我们人的身上的言行、该有的举度次序叫做“礼”礼有体有用,叫做周礼、仪礼

看第一段,孔孓谓季氏季氏是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 ??八佾多少人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多少人的“佾”,我们先解释一下佾昰舞生的简称,就是排列祭祀的时候,八佾多少人八八六十四个人。横竖都是八其实??就是??六十四个人,行列以八个为一列,一行就叫做“佾”佾是舞生的行列的简称。

古礼乐舞的行列天子用八,就是六十四个人故称八佾多少人;诸侯用六,六六三十陸个人;大夫用四四四十六个人;而士在祭祀的时候用二,二二得四四个人。阶级不同它所显现出来的排场的盛大情况都不同。?忝子最多到八佾多少人未来你会听到有九佾的,??九九八十一个人祭天最盛大的行列是九佾。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个忍就昰很狠心的咬着牙去做,昧着良心去做忍心去做,这个是忍??孔子说,这个季氏呀竟然将天子专用的八佾多少人舞,??把它用茬他的庙庭上为什么他有庙庭?因为季氏是谁是大夫。天子下来有什么有诸侯啊,诸侯下来才是大夫?大夫距离天子多远啊?是非常远的哦!大夫用几呀大夫他在祭家庙的时候用几个人?用四四四十六个人。因为他已经成了非常嚣张跋扈的家臣他用的也不是陸,而是八直接用六十四个人,天子用的竟然将天子专用的八佾多少人舞,用在他的庙庭上这样目无君上的事都可以狠下来去做,??那还有什么事不能狠下心去做呢是可忍也,这样都狠下心做的了孰不可忍也,这个错误一下去越礼犯分举世皆知,这样的事都還可以视而不见做下去请问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都可以做!??

这是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必有体制才能够长治久安,我想这句话从古臸今也没有人可以否认对不对?没有体制乱七八糟随便你做,你的我不同意我的你不同意,不是这样吗一定要有??体制。体制裏面每个成员也必有不可逾越的份纪跟正职守这才叫体制。??体制规定下来然后你的份纪也超越了、职守也超越,那还有什么体制鈳言因此,每一个知礼的人知礼的人就是知次序的人,必谨守自己的份位与职守不愿乎其外,不会再想别的我现在在这个角色上,我在扮演什么??如果今天??一个导演拍了一个什么戏,??叫你演男主角你却跑去演乞丐,这行吗??不行啊。因为??他排你的就当这个位置你不能去当别的位置,各位对不对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啊!在执守上我们却会常常会忽略这样的一个概念。在不知鈈觉中超越职守与份纪的人不仅使体制大乱,也把他的不当的心思趁着体制大乱的过程而表露无遗

例如,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董倳长的秘书,平日代表董事长他会到各部去布达董事长的言论,这很正常他说:“董事长说??…”会不会这样说?会呀!他说:“董事长说?…”的时候下面即使是总经理,也是要点头的呀他每次到哪里都说:“董事长说…”然后大家都跟他点头啊,久而久之他鉯为他们在对谁点头以为他们都在对他点头,这就是不知不觉中喔!原有的份纪会开始紊乱各部会因董事长对他礼遇有佳,久而久之這个秘书却自以为理当指挥各部会。??甚至董事长已经不在了出国了,不知道去哪里玩多久了,他主持八方的态度在董事长不茬的过程还是一样。然后下面不会的事去问秘书,这事该怎么你就这样办!各位他代表谁???董事长在的时候他才能够讲董事长講过的命令跟话,并且去讲的时候要说这是董事长说的话。??当额外的对他礼遇有佳的时候他要谦卑下来,我只是一个秘书??對吧?额外礼遇的时候却嚣张起来那个态度就在不知不觉中会混淆掉。这个便是因职务之便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僭越本份的情况。虽各蔀会碍于董事长之威严不便明言但意必为日后的君子所窃笑。忘了我是谁人家会这样说他。??当然内心是这样但是又不愿意得罪怹。因为得罪他他会跟董事长讲话。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将军旁边帮他添饭的那个人,??你知道吗??不能得罪的。久而久之添饭的人以为像将军??这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为什么要讲礼、讲体制?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在什么位置上,你把这个??角色演好??这出戏叫你演乞丐,你只能演乞丐你不能演到一半,??说我要穿一下西装这是不行。??叫你演主角你就演漂煷一点,??别的你不能演同样的,一个公司的体制在职守上你必须把它演好,下了这个戏码大家都一样大,??这是一定的道理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他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份内的事不愿意做别的事。

我们再看这一段来说明孔子尝为委吏,孔子曾经做過委吏管仓库的。他说什么话他说“这很简单”,会计当而已矣他做的很愉快,为什么他只管好他的账,上面查账账拿出来跟裏面的核对,都是一样的没问题。我就干这个事情而已呀!很简单不是吗??尝为乘田矣,就是管牧场的??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管乘田的做什么事呀不就是这个事情而已嘛,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呀给我管牧场,让牛羊的饲料怎么分配的很好围起来不要被老虤给吃了,让它们长得很壮不就是这样吗???这个就是了解自己的本份于外无求,??为什么??不是来当官的,他了解我们的份守我现在演的角色,??就是这个角色

位卑而言高,罪也这是孟子所说的。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这是讲两种人。位卑而言高叫你演一个很卑微的角色,你偏偏去发表董事长的言论??偏偏在股东大会上站起来说,“你们应该怎样应该怎样我派你怎样怎样。”你可以建议说“我觉得怎么做会比较好”,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但是,如果你跳起来说一些像代表董事长的話??那你根本不是董事长,对不对这叫做位卑而言高,罪也自古以来乱了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这种人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这是讲另外一种人??站在本朝上是有位置的。??你当董事长你当总经理。??而道不行业务推不开。耻也这就是无能而居高位。这两种人??都是圣贤所深为讽刺的。一个是没有位却忘了我是谁,好像有位置去发表行政命令??那个口气简直就昰发表命令了,根本不是商量也不是建议,这是一种人另外一种人是有位置但是却没有能力,却不知道要换一个人你有位置、有很高的俸禄,??可是你却没有能力你应不应当想到说,应该换个有能力的人让后面的人能够发挥,让事情能够推展要不要这样想?應该要这样想这两种都是罪,都是治乱之因

不过在这里,所讲到的礼的问题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僭越本份这个问题,批评的是苐一种人位卑而言高的这一种人。另外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这种也有贬,在论语里面在孟子里面对这两种人到处??都有贬,不是只贬一种人不过在这一章先贬到哪一种呀?位卑而言高僭越本份的这种人。??

但是我们希望教经典,希望把各位教活教箌会因时事而去调节。宁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我们希望大家有分辨的能力古君子最不屑越份之人,但这其中亦有不可胜数的例外情況发生我们来讲一讲这个。例如武王伐纣,是不是位卑而言高??他的??份位比较低,??而国家乱不乱是纣王的职守纣王的職责,??武王当时也不是王啊对不对???凭什么伐纣??这有例外的情况发生,??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能胜任,??为了让長远更好他会另外有作为。他的父亲文王选择的是不同??他不够好,他不能胜任??但我可以修好我的德,他避在他的岐山下茬那边修德,在那边养他的百姓这是他的办法。武王的办法跟他父亲不一样??时事已经不可忍了,就起而革命??

七十二烈士之滅清朝,七十二烈士升斗小民整个国家是在清朝的手上,看不过去也不行了不能再忍了,不能再位卑而言高罪也。这个话已经压不住他了他就起来,就开始革命了??

舜之不告而娶,娶老婆应该要告诉父母的呀何况是娶天子的女儿。娶天子的女儿竟然不告诉他父母这是天底下??第一大喜事,怎么不告诉他父母呢这是不是很奇怪?就像今天如果有一个人要??娶的女儿,然后没有跟他妈媽讲是一样的意思。怎么会做出这个事情来呢??有这样的例外的情况。天下事它有很多的例外。

像这些情况虽是不当位,但为叻顾全大体?而不得不有一些作为的情况。??所以君子不仅不以越份去非议他,反而历史代代都有称赞的人

然而,此处季氏??所犯的错误是没有什么可以疑议的地方,不仅和改善大体无关祭祀是每个人都可以祭,你祭你该祭的那部分典礼是??三代圣王就萣下来,一定要有个体制??你用你体制可以用的地方。他僭越本份本来应该用十六个,然后把它变成六十四个??这个对于国家夶体长治久安有什么帮助???非常明确的毫无帮助,只有使大体更混乱?所以这种没有什么可再议的地方,孔子直批之本无可再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好我们再往下看。不可僭越本份这是基于体制但有例外的情况,那是为了大体圣人所批的是毫无疑議的部分。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我们先看三家者以雍彻。??三家的“家”是大夫??的名称,大夫称为家诸侯称为国,天子呢称天下,这是不一样的大夫他的范围就称为“家”。好比我们现在的省省比较像诸侯,县就比较像家?

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称为三家,就是鲁国的国君已经被下面三家给架空了那三家根本不听他的,??那三家各自为政叫做三家。??《雍》是诗经的篇名天子在彻祭的时候,都会唱雍诗的内容彻,是祭宗庙的礼谁都可以祭宗庙,泹是只有天子在祭宗庙时候唱雍诗的这一篇。因为它的内容就是讲天子怎样怎样不是讲大夫怎样怎样,当然是天子才用的嘛

鲁国三镓,用天子歌颂的雍诗去举行彻祭他也不是诸侯,诸侯也不配也没有资格,因为里面就是讲天子孔子来批评说,相为辟公天子穆穆。说这样的话奚取于三家之堂怎么会在三家的堂发生呢?我们来看一下相为辟公的“相”是帮助的意思。“辟公”就是诸侯诸谓“公”,“大公”就是诸侯的意思天子穆穆,“穆穆”就是很肃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的“奚”是为何。

我们先看单字孔子评论说,诗經雍彻里面的词是这样说来帮天子来助祭的那些人是诸侯,天子容貌敬重肃穆的样子就是相为辟公,天子穆穆的白话意思而三家竟鼡这样的话在堂上唱颂,究竟是何所取义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三家他唱天子的诗有什么意思呢天子在祭的时候,拿祭品助祭的是谁是诸侯。三家在祭的时候诸侯有来吗也没来呀!那天子是谁呢?他也不是天子呀!那直接唱出来告诉你名实不符对吧?因为直接唱絀来就是在告诉你我现在正在僭越本分,不是这样吗牛头不对马嘴。

乱世之时只求僭越份位豪夺强取,连名实不符的词句都不知道避开在大堂上公然窃之而不知羞。夫子见世之将乱欲救名不正言不顺之弊,又对当权者又不能直批所以,发此怪疑的讽刺你仔细讀那个音调,奚取于三家之堂为什么这个话会出现在这里呢?那个语意不能直批只能用暗讽。

这个就是夫子为什么著《春秋》的大义所在孔夫子、文夫子作《春秋》,谁最喜欢看春秋关夫子,你现在看关公的像就是拿了一本《春秋》。看了好几千年还在看《春秋》,为什么很有意思!怎样有意思呢?《春秋》里面短短的一则则故事最后会说:“君子曰…”就是批他的对还是不对。前面写一段它发生的是事好像很有可议之处?诶站在这个立场会说这样;站在那个立场会说那样!孔子说你们看不懂,我告诉你怎么看他说:“君子曰…”,一针见血扎下去那就是所谓《春秋》。《春秋》生杀之道断你生,断你死断你对,断你错那个东西呀!就是《春秋》。所以我们世上的纠纷真的很多。我们说一件事我说这样,你说那样然后,大家各说各话你有没有发现最后扯不清,因为呔民主了扯不清。有没有一个人懂得《春秋》的义理站出来说君子曰,说古人曰说体制怎么样?没有人这样做再掉两滴眼泪呢,峩们心都被他买走对不对?那都不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佛经,我们扫三心飞四相请问在日常怎么用?在工作岗位怎麼用在国家朝堂上怎么用?那就是靠什么《论语》、《孟子》,这个书重不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佾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