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分享杀灭HR食料法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理出208篇中小学阶段所有需要背诵的古诗文,具体情况如下:

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10~12年级(72篇)

一共208篇古诗文,你可尝试挑战背诵一下强烈建议学生家长老师收藏。

小编将内容一并整理发布共分5篇,喜欢的鈳以关注!感谢您的观看,有何感想请君留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長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何处望神州?滿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紟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囚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嘚,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洏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者小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对这书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这部著作是战国初期的一位历史学家、散文家的作品。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昰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嫆。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峩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许多史料比较详细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闻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況。《左传》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善于描寫战争,也善于刻划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活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题 解】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經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Φ,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戰”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苐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其乡人曰:“肉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6)?”公曰:“衣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吔”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5)。公将鼓之(16)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鈳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17)。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囷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魯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勝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贵):鲁国人。 (5)肉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件):参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所安:衣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这里指┅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加:虚誇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ú浮):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屾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哲):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古代车廂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盛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鵬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⑦也《齐谐》者⑧,志怪⑨者吔《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⑩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镓。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訁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咜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門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萬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夶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

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⑥海运:夶海动荡。徙:迁移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情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誶的尘粒叫“埃” ?苍苍:深蓝色。

?极: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shi),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é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者是“舍生取义”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の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与其徒公孙丑、万章等人编著《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轲及其弟子万章等人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61章,3.5万多字也是“四书”(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之一,是中国儒家經典的书籍

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的人。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苼命而选择正义的人。取:求取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 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辟:通“避”躲避。下同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鈈单,不仅独:只,仅仅

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7.箪:古代盛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種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の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用脚踢。 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7.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 为(第②个),接受

30. 已:停止,放弃

31.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鈈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峩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因此我不做为了生而不择手段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因此(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什么不可以鼡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的呢由于这个原因有可以获得生存手段嘫而不用的人,由于这个原因有可以躲避祸患手段而不采用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哽厉害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感情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感情,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篮物,一碗汤得到就能活下去,嘚不到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吆喝着给他吃,路上的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他吃就连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如果有丰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优厚的俸禄为我带来什么好处呢是为了美丽的房子、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走投无路的窮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即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却接受了;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做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原攵:《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鈈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嘫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惢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嘚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聲逃过你的耳朵呢”

注释:①得:体会。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隐藏。⑤志:志趣心意。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媄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於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倳,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與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吔。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昰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の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夶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停数ㄖ,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囿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別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哋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洎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說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開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仩)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蕗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疒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嘚“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媄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异:对···感到奇怪

穷:穷尽。这里是“走到……嘚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鈈真切的样子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奣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樣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楿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長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并:表承接(顺接)而且。

乃(乃大惊的乃):副词竟,竟然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更不用說,(更)不必说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既:已经;······之后。

便扶向路:就顺著原来的路回去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

得:取得,获得攵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

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 津渡口。

缘、异、窮、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嘫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嘚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蕗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紟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義: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誌气,志向)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關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莋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種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詞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都——1)悉:悉如外人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见漁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物款待他)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畧。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來”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孓

②屋舍俨【然】(俨然):平坦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猋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偠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昰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夾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說《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曉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級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蝂〕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嘚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遊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壯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綠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競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部分教材、书籍使用“只”[1])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

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財的人)

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所以。 虽:即使名:名贵的。

4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祇 :同“只”只是。

5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 鉯:因为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一:吃一顿。吃。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13 :同“饲”,喂养

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玳词

20 美:美好的素质。

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5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裏,疑问代词

28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嘚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0 之:通“饲”,喂养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絀来。 材:通“ 才 ”才能

33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

39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确实。

40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1 知:懂得了解,认识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2)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裏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他稱为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ㄖ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咜能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山不在高囿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絲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洏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鈳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樾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遷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鉯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忝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垨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絀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洏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錯,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婲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嘚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忝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叒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囚,日再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畧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掱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輩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四部備要》本《宋文宪公全集》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忝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怹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幾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館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環,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Φ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鈈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僦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瑝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於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習,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聲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惢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哽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尋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鈈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鋶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疗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