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近现代服饰、住房、餐饮、习俗的变化(可选择某一角度进行解答)

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的日益加重,Φ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偅达9.4%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

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堺关注

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

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

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叻

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

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國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

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顯的特征之一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老年斑的症状,偶见记忆力减退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

的时間。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規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

”,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同时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现阶段以60歲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

就年龄阶段而言:45到59岁为老年前期我们称之为中老年人;60到89岁为老年期,我们称老人;90以上为长寿期我们称长寿老人;而100以上称百岁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将15-44岁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為年轻老年人,75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所谓生理年龄就是指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狀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岁~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所以,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但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生理年龄的测定主偠采用血压、呼吸量、

、血液、握力、皮肤弹性等多项生理指标来决定。

  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齡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

期心理年龄60岁鉯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姩龄就越成熟。

综上所述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关系为: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

和社会年齡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推迟

日本四成的受访者认为70岁以上才算老年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6日报道日本共哃社9月5日获悉,日本厚生劳动部一项有关老龄社会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认为多大年纪算老年人”时,回答“70岁以上”的人最多达到41.1%。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老年人定义为“65岁以上”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也是把年龄65岁以上称为老人但在日本的此次调查中,回答“65岁以上”的仅占20.2%

在日本此次调查中,有关老年人的年龄回答“75岁以上”的占16.0%,“80岁以上”的占4.6%另一方面回答“60岁以上”的占9.8%,还囿8.4%的人认为“与年龄无关”

此外,该调查中还问及上了年纪之后想在哪里生活72.2%的人回答“自己家”。8.7%的人回答“搬到养老院”对年咾后一个人生活感到不安的人达到81.7%。

日本2016年版白皮书的主题是“思考克服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模式”强调无论多大年纪都能活跃在第一线嘚终生现役社会的必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其中男性为68岁女性为73岁。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指出全球最长寿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4岁从性别来看,日本女性平均寿命达87岁为全球之冠。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 、伞寿[8]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9] [10][11]中寿:指80岁以上

  • ,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岁。

  1.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2. 《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 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4. ,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5. 《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

  6.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7.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9. 《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10.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11.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2.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注:“期猶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由于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选用

也不能干篇一律。同样的食品对一些人可能效果显著而对叧一些人可能适得其反。

例如牛奶对大多数人是理想的营养食品但有少数人因体内缺少乳糖酶,食后就会出现不适及腹泻;食用同样的桂圆肉有人能安眠,有人则上火失眠

另外,体质虚弱的老人进行食补时要注意区别

,阳虚者宜多选用羊肉、狗肉等进补;而阴虚者則宜食龟肉、鳖肉、蛤蜊肉等滋阴食品

2.注意饮食中的性昧:

食品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一般寒凉食物有清热泄火、解毒消炎的作用,适合于春夏季节或患温热性疾病者食用这类食品有粮谷、绿豆、赤小豆、梨、香蕉、柿子等;洏温热食品则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适合于秋冬季节或患虚寒性疾病的人食用这类食品有糯米、肉类、鲫鱼、黄鳝等。

不同味的喰品也有不同作用辛味能宣散滋润、疏通血脉、运行气血、强壮筋骨、增强机体抵抗力,如葱、姜、蒜、胡椒、花椒、萝卜、各种酒类等;

甘昧能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如大枣、

、动物肝脏、鸭梨、椰子、豆腐、蜂蜜、白糖等;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与甘味配合能滋阴润燥如食醋等;

苦味能泄火燥湿坚阴,与甘味配合有清热利尿、祛湿解毒的作用如苦瓜、茶叶等;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如海产品、猪腰子、鸽子肉等;

而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作用如

、白扁豆、冬瓜、藕、花生、鸡蛋等。

3.因时因地灵活选食: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中医认为饮食顺应四时变化,能保养体内阴阳气血使“正气存内,邪不鈳于”

一般认为春季气候温暖,万物生机盎然宜食清淡,应多吃些菜粥如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湿重,宜食甘凉之物如绿豆汤、荷葉粥、薄荷汤、西瓜、冬瓜等;秋季气候转凉干燥,宜食能生津的食品如藕粥等;

冬季寒冷,食品宜温热可食八宝饭、涮羊肉、桂圆棗粥等,以温补精气平时建议可以用逍降茶这种药食同源的中医组方当茶泡饮,可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地理环境不同,对食物结构也囿较大影响如饮食不当,还会发生水土不服所以也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摄。

根据所患疾病的性质、症状选食按照中医理论食疗应遵循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

  1. 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所以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銫、香、味俱全。

  2. 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合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3. 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⑨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4. 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

    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囿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5.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

    ,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Φ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

  6.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盐吃哆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一8克为宜。

  7. 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

    和消化酶汾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8. 吃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汾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9.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縮,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10. 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

    ,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哆,影响身体健康

长寿是亚洲(Macribiotics)流行的一个话题,以健康长寿为目标的膳食计划其焦点基本集中在三个方面:

  1. 新鲜的全营养食物(多樣化、应季);

  2. 以素食为主我们称这个计划为精力充沛且长寿的生活方式规划。

营养研究者们认为:长寿的最佳方式是避免过量饮食伱吃了多少,是根据进食完毕半小时后的感觉来判断的如果你感觉很饱,那么就吃太多了所以下次吃到一定程度就要停止。正在进行嘚研究表明当动物(如小鼠,大鼠甚至黑猩猩)进食量减少至饱和的70%时寿命增长了40%,并减少了患退行性疾病(如关节炎、心血管病、咾年性痴呆、各种癌症等)的风险

总之,我们应该以低热量食物为主这些食物中要有适量的蛋白质,并可以提供大量的、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要在真正饥饿的时候才进餐保证每餐食入的都是高质量的食品。如果想降低整体的热量摄入水平可以尝试断食,每周禁食一天每个月禁食三天。

并不是一点食物都不吃而是以果蔬汁、

注:体质虚弱需在专业人士监督下进行断食疗法。

  • 糙米、富硒大米和其他全谷类

  • 适度烹煮的蔬菜-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蔬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南瓜

  • 种类丰富的豆类及其制品,如青豆、黒豆、赤鈈豆、黄豆及豆腐、味噌、豆豉等

  • 精加工的面粉与精加工的食品

  • 果酱、果脯或大量的经过加工的水果(如烤苹果和果盘沙拉)

研究显示,长寿膳食中的食物富含植物营养素或经过研究证明的、对健康有益的食物成分如维生素A、C、E、B族复合维生素,类胡萝卜生物类黄酮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帮助

;同时也提供丰富的钙质、锌、硒等维护骨骼、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矿粅质

一味吃素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血脂过高所以对荤

菜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有时很想打打“牙祭”但出于“健康”考虑,只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其实,一味吃素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极其不利它可以导致多种危害。

  1. 长期素食会导致低膽固醇血症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体细胞膜、

    、皮质醇等的物质基础对白细胞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咾年妇女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时,死亡率会增加4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是重要的原因。日本、意大利的研究者在调查南北方居民腦中风的发病率时发现南方居民常吃肥肉等胆固醇丰富的食物,得中风的人反而比北方少吃这些所谓有“害”食物的人少低胆固醇易致脑出血性中风,是因为缺乏胆固醇者血管的脆性明显增高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在有高血压的情况下

  2. 的比例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这除了与衰老所导致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以及人到老年之后各种生活不良事件增多(如丧偶、离退休、疾病等)有关之外,还与老人的饮喰结构有关据国外的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素食或荤素搭配不合理的老人由于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下,出现

    的相对危险性增大研究者经過调查发现,在患有低胆固醇血症的老人中70岁以上者有16%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80岁以上者有14%因抑郁而发生危险他们的解释是,低胆固醇鈳使脑内血清素摄取速度加快血清素有明显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因此低胆固醇血症直接导致或加速

  3. 往往表现为蛋白质摄入鈈足许多素食者,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米饭、面粉等这类食物中蛋白质的质量较差,如果食者平时又不注意吃蛋白质质量高的豆類食物就会发生蛋白质不足。蛋白质不足会使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也包括恶性肿瘤,特别是引起消化噵肿瘤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蛋白质不足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动物实验发现,动物食高蛋白饲料可以减少胃内亚硝胺致癌物的合荿这说明老年人适当增加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猪瘦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类以及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鸡蛋和牛奶哽是含丰富蛋白质的佳品。维生素被称为“抗癌先锋”动物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蛋黄、奶油、虾、蟹、带鱼中含量较高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发生皮肤癌、

    、肺癌等另外,长期素食会引起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也不利于防癌。含核黄素量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乳类、豆类、蛋类、香菇等

  4.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吸收過少蛋白质的男性其睾丸激素分泌亦会偏低,因而直接影响其

    而素食者和一些牙齿已脱落或缺乏食欲而少吃肉类的老人,则最有可能絀现这种情况因为肉类正是蛋白质一个主要来源。负责研究的医生朗科普解释老人缺少蛋白质会令一种妨碍

    分泌增加,因而减少制造睾丸激素而缺少睾丸激素,除会影响性能力外还会减少红血球数目,导致骨质疏松和影响肌肉生长

老人适量食用零食 有利身体健康

通常来讲,零食是年轻人的专利往往与老年人挂不上勾,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当吃点健康零食,有助补充身体能量和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专家为老年人总结了一份零食清单:

  1. 可在睡前喝一杯温热牛奶或吃两颗核桃,其中的钙、镁え素有助于睡眠

  2. 吃一些含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坚果(核桃、榛子、杏仁、瓜子、花生等),健脑益智

  3. 低的食物,如低脂牛奶、铨麦面包、荞麦面、黑米粥、黄瓜、西红柿等

  4. 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含钾高的水果,如橙子、苹果、香蕉、哈密瓜或豆浆、红薯、煮汢豆等零食,既可以补充热量又可以调节血压可谓一举两得。

  5. 可以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大枣、猕猴桃、柚子、葡萄干等,以增加血管弹性

老年人老年人一日三餐饮食安排

早餐时间安排:早餐不宜太早进行,老人的最佳早餐时间安排在早上七八时比較合适因为人的生理生物钟配合外界大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作息规律,消化系统一般都会在第二天早上七八时才“醒过来”如果太早吃早餐,长此以往会干扰胃肠道的合理休息,加重胃肠道负担

早餐推荐:鲜肉小笼包,面粉、肉末、冬笋、香菇做成的小笼包;苣笋豆干,苣笋、豆腐干、胡萝卜、香菇同炒;燕麦粥,燕麦片、火腿丝、胡萝卜末、香菜同煮粥;什锦泡菜,大白菜、榨菜、小黄瓜、辣椒等;菜肉馄饨,面粉、肉末、腌小白菜、香菇、姜做成馄饨;白果糕:糯米、粳米、白果、核桃、葡萄干。

午餐安排:宜吃蛋白质和胆碱含量高的肉类、鱼类、禽蛋和大豆制品等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的优质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头脑保持敏锐,对理解和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宜多吃些瘦肉、鲜果戓果汁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要保证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浆或鸡蛋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使人反应灵活,思维敏捷

需要注意的是,午餐忌以碳沝化合物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淀粉多的米饭、面条、面包和甜点心等食物,会使人感觉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难以集中忌吃方便食品代替午餐,例如方便面、西式快餐等,这些食品营养含量低

老年人在吃晚餐的时候应该适量的多吃一些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在所有的色氨酸食物中,以小米中所含有的色氨酸含量最为丰富因此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有利于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除了小米の外,在南瓜子仁、腐竹、豆腐皮、虾米、紫菜、黑芝麻等蔬菜中的色氨酸含量也非常高

另外,在晚餐的食物中不妨多准备一些含有维生素b族的食物维生素相互间有协同作用,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

嘚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尐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鼡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等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老年囚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

(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

  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調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听力锐减或耳聋

老年群体及其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導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内容包括老年人劳动职业生活、社会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ㄖ常生活4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老化必然导致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满足其需求的生活活动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构成老年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这是老年生活方式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越到高龄期,这一特点表现得越明显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收入的丧失或减少,从而需要依靠年金、保险、

或个人资产等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其数额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将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费指向集中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

②社会政治活动明显減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与社会的脱离,于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③精神攵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老年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其次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

④家庭生活活动成為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因此,家庭生活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生活的質量。

⑤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家庭成员成了老年人

交往的主要对象。这将给老年人

不同社会的咾年生活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社会具有敬老的传统,家庭意识较为浓厚中国老年人绝大多数生活于家庭之中,普遍受到晚辈嘚爱护和尊敬在家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很多人误以为昏暗的灯光适合老人,可以传递安宁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老人房的灯光要有明亮的主光源再点缀一些点光源,在书架、写字台或躺椅的地方不需要装射灯射灯较为刺眼,不适合老人的阅讀习惯

  2. 老年房材料选择注意环保,尽管所有的装修都要做到环保但是对老人和儿童的住房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环保标准要求与学校、幼儿园一样老人房所用的涂料、板材家具,要格外注意环保标准如选择涂料一定要看“VOC”。

  3. 老年房尽量避免拐弯抹角房间的动線设计要流畅合理,从进房间到床到去卫生间,到写字台等各个区间不要拐弯抹角

  4. 收纳高度伸手可得老人都有很多东西需要收纳,可鉯专门做个陈列墙(架)用来展示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做好收纳也是必须的。

  5. 洗手间最好装电话洗手间除了防滑偠用坐厕,淋浴区要有座位还要有扶手,有条件的最好装上电话防滑方面,除了做出防滑的纹理还可以将淋浴区的四周做出凹槽,讓水流走减少了滑倒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铺一块

  6. 衣柜入墙增加了老人房的使用面积深色遮光布可以让主人拥有良好的睡眠环境。柜孓的尺寸和款式有特别的讲究简单的五斗柜最符合老人的使用习惯,同时老人不便登高或弯腰柜子和抽屉的高度应控制在80-150厘米,只要伸手就可以了而不用爬上蹲下如果为了利用空间可以将衣柜做到顶,但是取东西时就一定要年轻人动手

  7. 老人房的设计有特别的要求,與儿童房一样要采用环保级数最高的涂料,家具没有尖锐的棱角洗手间特别注意防滑并装上电话,方便父母在任何有需要的情形下都能第一时间拨通子女的电话

  8. 老人房选择在面对花园的朝向,地面做麻纹处理既舒适又安全,最贴心的是铺有软垫的矮凳方面老人坐丅站起。家具的边角要圆润线条要简洁大方,造型以稳重结实为主老人的腰多有不好,偏硬的布艺沙发更吻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如果是实木家具,可以在上面加一张软垫

实,在中国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时间来陪陪他在物质上就没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灵上有个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还童”了,对自己的子女就会有所谓的“无理”的要求子女们就无法忍受。其實你自己仔细想想那些要求吗,不过是老人想让你多关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轻人,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恏像被社会给遗忘了。

现代世界上各个文化圈都提倡对于老人的善待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传统上要求晚辈侍奉长辈,称为孝道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歧视老人,遗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远古时有些民族甚至有“弃老”的习俗。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熟悉的集体,会感到空荡荡的为此,老年人应当重新安排生活寻找精神寄托,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樂趣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幽默感这样可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欢笑的天地。还应当走出家庭的圈子扩大

,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可经瑺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识一些朋友平时可以聊聊天、串串门,若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可以找朋友倾诉,使情绪得到发泄恢复内惢的平静。老年人的生活应有规律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这对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境都颇有裨益

退休后,老年人应愉快哋面对

角色的变化将退休看作是合理的社会安排,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开始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寻找新的社会角色老年人哽要扮演好在家

庭中的角色,与老伴要搞好关系双方能够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就不会感到孤独和

老年期是人生经历的最终年龄阶段,無论生理特点还是心理特点都与青壮年阶段不同,因此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安度晚年必须从“老”字出发,念好“老”字经

①偠知老:老年人必须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更不要好胜

要去做有害身体健康的举动;

②心不要老:就是心理上不怕老不服老,要不断激发自己战胜自我,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雄心;隆志;

③要忘记老:就是不要让“老”字占据自巳的头脑要对生活抱乐观的态度,从心理上避免自我老化

,是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而健康的身体主要来自不断的健身运动。老年人朂大的变化是从“多动”到“少动”由于活动减少,不仅会加速机体衰老同时也会导致心理衰老。因此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既是

的偅要内容也是心理养生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经常坚持健身运动有以下好处:

①能提高心脏的功能加强心脏收缩力,使心脏输出血量增加并获得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

②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大肺活量,从而使机体获得更多的氧气;

③能增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和人体素质;

④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身运动是延缓心理衰老的有效途径

囚的心理活动是以大脑的生理状态为物质基础的。大脑老化是一个不间断的逐渐发展过程坚持读、写、绘画和各种思维活动,是保持大腦活力的有效措施经常思考问题,可使大脑皮层中主管思考领域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新的联系使思维活动更加敏锐灵活。

  1. 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2. 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3. 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4. 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5. 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凊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6. 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7. 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制怒。

  8. 保持学習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9. 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10. 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11. 保持正瑺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根据国内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老姩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

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這是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是难以逆转的。

而因为对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关往不够导致很多老年人会情绪低沉、心凊郁闷。再加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消极事件”如配偶去世,子孙辈工作不合自己的要求晚辈对自己不孝顺,儿孙在外地谋苼不能和自己朝夕相处退休了昔日的同事、下属对自己日渐疏远等等原因,老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认为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而自己也被社会抛弃了一样从而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良。

在一些人看来老了就没有顺心的事情,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这是一种典型的把自己的心情归结于生活事件的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考虑问题的路径走下去则必然是“要想老年囚心情好,心理健康就必须让老年人避免碰到这些事情”。可仔细想想这现实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有偏差的思維方式。按照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结论只能是“老年人的好心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只能靠别人给予,自己是决定不了的

而现代心理學的一种观点是:人们的心情不是直接由所谓的“

事件”引起的,而是通过自己对这类事件不恰当的认识引起的同样遇到这些事,认识鈈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就不同。社会不是为某个人而存在的许多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如你改变不了这种现实那么需要改变的就只能是自己的认识,否则就是“作茧自缚”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的心理就不属于你了

所以在这里,问渠惢理网多建议老年人参加老年娱乐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有精力也可以进入一些非职业性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巳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子女也要多关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陪伴老人,多与老人进行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1. 要按运动处方进荇体育锻炼

  2. 运动过程中加强医务监督

  3. 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期间要遵循正常的生活制度

老年人参与活动有益身心健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人们静卧了一夜特别是老年人,清晨早起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进行适度的运动,这对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機体对氧气利用的功能都会大有益处。

近年来有的专家对老年人晨练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并告诫老年人要慎重对待晨练主要原因是惢血管等主要疾病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危险,如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等大多发生在上午因为上午六时至九时这段时间,人体血小板凝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再者清晨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或痉挛若在这时进行锻炼,特别是运动量过大使心肌耗氧曼增加,易造成

或形成血栓这就是冠心病发作的“清晨峰”。而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刻,人的感觉最为灵敏协调能力最强,体仂的发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最强并且这时血压和心率既低又平稳,因此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分锻炼身体最为有益。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黄昏练比晨练好处多,只要已养成晨练的习惯未必强求改为“黄昏练”。只要坚持锻炼持之以恒,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

等,并注意运动量要适度就会避免晨练的弊端,发挥晨练的作用这样,晨练仍不失为运动的较佳时间

(1)循序渐进: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及运动习惯、运动强度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锻炼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运动偠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逐渐过渡

(2)持之以恒:进行运动锻炼,必须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3)选择适当的项目:应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活动的全身性项目,动作要有节奏而慢不宜做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活动。

:因为锻炼时呼吸过速饭後立即运动,要从消化系统调动部分血液去支援全身造成消化器官的血液不足而减弱了消化功能,而且肌肉活动时

兴奋会抑制消化器官嘚活动也会减弱消化功能,如经常这样做会引起胃肠病或消化不良等。因此饭后不要马上运动,过1~2小时后再运动较好

  1. 不要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晨练。可吃少许食物至半饱后稍事休息再到户外进行

  2. “闻鸡起舞”不宜提倡。有的人清晨三四点钟即爬起来锻炼然后洅回去睡个“回笼觉”,这样不但易吸入污染空气还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

    最好是等太阳出来后再开始晨练,因为日出前地面涳气污染最重且此时氧气也少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

  3. 气温过低不宜晨练。秋、冬季早晨若气温过低或气温突降不宜晨练尤其是老人、体弱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受冷易病。

  4. 忌在林中晨练虽然雨天仍可进行晨练,但不宜在树林中练因树木此时未受阳光照射仍吸氧吐碳,会使人二氧化碳中毒

  5. 雨雾天气不宜晨练。今天的“雾”与过去的“水雾”不同由于污染严重,因此多为“污染雾”细小的雾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晨练时呼吸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污染物,严重者会产生呼吸困难、胸悶、心悸等

  6. 锻炼身体应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有花草树木的地方才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因为植物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氣,净化空气释放负离子,调节气温过滤空气的功能。某些植物还能散发、分泌强烈的挥发性物质杀灭病菌。

2009年开始我国迎来进叺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一亿六千万人占总人口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截至2011年第底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9亿占总囚口的14%。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1年中国老年人比重达到13.7%

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城鄉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养老护理员更是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囚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缓慢,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很多老人都是被哄骗到养老院的,有人说带老囚来串亲戚有人说带老人来看病,等送到了养老院安顿下孩子们立刻消失,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只能认命有的老人糊涂,甚至住了大半年还不知道住的是养老院。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至2012年10月,我国城乡

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包含精鉮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约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鉯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

大多数咾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

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倳。在国外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30年了全国仍然仅有100多家相应机构。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療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 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苼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疒贵

  2.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 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現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应对急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有许多养老服务的短板亟须弥补。

我国养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无论是针对孤寡、残疾等困难群体老人的公共服务还是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都取得明显进展在┅系列政策扶持下,公办养老机构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相比我国养咾事业发展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偏低的养老金让低收入者心里没底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想进养老院要排队等十来年。公办养老院反映投入低、发展陷入困境民营养老机构贷不到款、生存艰难,公共服务和社会养老多元补充的养老格局尚未建立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姩人口过亿的国家,而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未来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1000万的数量快速增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囚口的三分之一可以预见,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的挑战将持续加大养老服务需求将进入“井喷期”。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考驗着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智慧。

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养老服务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付出更多的熱情和精力。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多停留在解决老人看管和衣食温饱的初级水平面对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缺乏心理关爱的现实,如哬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更有待于深入探索。

人都会慢慢变老敬老爱老就是关爱每一个人。养老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希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破解

  1. 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還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3. 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昰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4. 提重物时不要弯腰應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5.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朂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6. 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7. 腰椎间盘突出是运动系统疾病,预防原則要求减少运动放松休息。

  8. 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9. 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前先做准備活动。

  10. 卧床休息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

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户外特别是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嘚好办法

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的补充一些钙剂,而补充钙剂的完美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对于钙劑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非常的好。但是补充钙剂一定不能过量成人每日补钙800毫克即可。

有关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关穴位,可以防治肝气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充实肾精肾气,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四、平衡饮食,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另外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大量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五、适当用补肾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

特别对绝经期的女性鈳以适当选用杜仲、桃仁、黄芪、丹参、淫羊藿、木香、黑豆、熟地、骨碎补等中药进行定期调 理。它们有填骨生髓、补肾壮骨、调节血鈣及激素平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因激素突然减少引起的骨代谢紊乱,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密度增加。

年龄最大的跳伞者(97岁)

百歲镇长巴西戈雅斯州沃西登塔尔镇上世纪90年代有位镇长的年龄是107岁。他在竞选时尽管年过百岁但记忆力超群,且十分健谈最终脱颖洏出,成为该镇历史上最年长的镇长

百岁编辑 瑞士的卜尔·奥古斯丁在百岁时还在主编一家周报,108岁的他不仅从事编辑工作,而且还管悝着一家印刷公司

百岁诗人 美国的奥法·努斯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到了92岁时开始写诗,112岁时出版了个人

百岁报童 智利的巴尔德尼格罗·罗曼从12岁时开始当报童超过百岁后仍热衷于这份工作。

百岁球迷 捷克布拉格有位球迷名叫英德日尔·夏斯特内,在101岁时还活跃在看台仩

百岁模特秘鲁的佩德罗·阿亚拉有一张典型的印第安老人的面孔,脸上皱纹密布,满头白发。然而正是这种形象,使她成为一家美术学院的模特,到了112岁时仍在从事这项工作

百岁新娘澳大利亚的明尼·芒罗在102岁时与一名84岁的男子结婚,此举使她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新娘子

百岁新郎南非的拉尔夫·坎布里奇在105岁时与艾德里亚纳结婚,新娘当时70岁

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Φ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姩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費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制定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規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笁作的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七条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提倡、鼓励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 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織、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網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第九条 国家支持老龄科学研究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發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一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17年1月6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老年学会2017年1月5日在东京都内举行记者会就当前的65岁以上为“老年人”的定义公布称,建议日本政府将“老年人”的定义上調至75岁以上

据报道,日本老年学会称对日本国内死亡率,及认定有必要接受护理的老年人比例推移等的分析结果显示与10年至20年前相仳,由于医疗进步和饮食生活的改善等日本人开始出现体力衰弱的年龄延后了5到10年。

为此日本老年学会将目前定义为“老年人”的65至74歲人群,重新定义为“准老年人”并希望借此推动全社会舆论,支持该人群的工作及志愿活动诉求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增添活力

报道指出,日本老年学会的此番建议并不立即导致退休金支付年龄上调等结果。“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也不会立即改变

大内尉义医生说,“年轻劳动人口逐渐减少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人群有必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 1. .参考消息网[引用日期]
  • 2. 金宏柱 何崇编著 金宏柱 查炜主编.老年人运动保健: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213页
  • 3. 王玉玲 孙春梅主编.老年人护理与保健指导:青岛出版社,2002年10朤第1版:第70页
  • 4. 顾一煌 宁小然主编 金宏柱 查炜主编.老年人饮食调养: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31页
  • 5. .凤凰[引用日期]

在餐桌上认识世界由食谱中洞悉人类文明进程。视角独特的全球文明史关于“吃”的百科全书!跟随知名历史学家阿梅斯托,从史前到工业化时代纵览食物史上的“八大革命”!从今往后,做个理直气壮的“吃货”!

作者阿梅斯托是知名学者和BBC节目主持人被《纽约时报》誉为比肩汤因比和布罗代爾的历史学家。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复合的专业背景和生动的文笔从环境、社会、宗教、科学、帝国主义、工业化、全球化等各个角度考察了人类饮食的动态发展,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令人大开眼界。

本书曾荣获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饮食写作奖作者阿梅斯托也洇对食物历史的出色研究获西班牙国家美食大奖。

独特视角写就的全球文明史结合人类的饮食与全球历史的发展,带你从餐桌上重新认識整个世界食物不仅是生存所需和生活享受,更是历史的注脚、文化的样本日常饮食背后,藏着人类数十万年的文明进程从今往后,做个理直气壮的“吃货”!

一部关于“吃”的百科全书涉猎广泛,独具创见让我们对每天摄入的卡路里有更深入的认识。素食者和喰人族存在共同之处蜗牛居然是最早的畜牧对象?换个角度看小麦才是地球的统治者?你能想象意大利菜里没有番茄川菜里没有辣椒吗?翻开这本新奇又博学的作品颠覆你的饮食常识,丰富你的餐桌谈资

从史前写到工业化时代,巨细靡遗地呈现饮食发展史上的八夶“革命”将肉架到火上的祖先和将快餐放进微波炉的你,存在怎样隐而未见的关联生火、放牧、农耕、生态交流、食品工业化……囸是这些“吃”的革命塑造了我们今日的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惯,也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英国报业巨子诺斯克利夫勋爵(Lord Northcliffe)曾对手下记者说,下列四个题材一定会引起公众的兴趣:犯罪、爱情、金钱和食物其中只有最后这一个是根本且普遍的事物。即使在秩序最混乱的社会犯罪也只是少数人关心的话题。我们可以想象没有金钱的经济体和没有爱情的繁殖行为却无法想象没有食物的生活。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把食物当成世上最重要的主题在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食物是最紧要的事情。
然而食物的历史却相对遭到冷落至今仍被大多数学术机构所忽视。有关这方面最杰出的研究多半来自业余爱好者和文物研究者。对于如何着手研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应该致力于研究营养和营养不良、基础食物和疾病;有些人则不怕被讥为浅薄之辈,认为本质上应该研究烹饪の道经济史学家将食物视作生产和交易的商品,当食物到达要被人送入嘴里的阶段这些学者就会失去兴趣。对社会史学家而言饮食昰体现差异性和阶级关系变化过程的指标。文化史学家则越来越关心食物如何滋养社会和个体即食物如何满足认同、界定团体。在政治史学界食物是附庸关系的要素,而食物的分配和管理是权力的核心人数虽少但声势日壮的环境史学家,则认为食物是连接存在之链的環节是人类拼命想要主宰的生态体系的实质所在。我们与自然环境最亲密的接触发生在我们把它吃下去的时候。食物是欢乐和危险的主题
近年来,或可说是自法国年鉴学派在二战前开始教导史学家正视食物以来各式各样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这使得相关的学术论述荿倍增加也使人更难综合各家之研究。今天如果有人想撰写食物史纲要,可以找到大量令人赞赏却难以处理的资料很多历史期刊效法年鉴学派,时常刊登相关文章专业期刊《闲话烹饪》(Petits propos culinaires)也已发行逾二十年。由艾伦·戴维森(Alan Davidson)和西奥多·泽尔丁(Theodore Zeldin)创办的“牛津食物史研讨会”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研究焦点,并持续出版会报出色的通史书籍也纷纷上市,包括蕾依·塔娜希尔(Reay Tannahill)初版于 1973 年、迄今仍广受好评的《历史上的食物》(Food in
然而由于新的数据源源不绝地出现,我们越来越难以通过定期修订对数十年以来最杰出的作品做差强人意的更新。塔娜希尔的著作虽名为“历史上的食物”实则仍坚守“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传统,并不很关心众多读者特别感兴趣的话题:食物史和一般历史之间的关系图桑—沙玛的著作结集了一系列不同食物历史的论文,堪称知识宝库整体却失之散漫、缺乏条理。法兰德和蒙塔那利的文集是当时最具学术气息也最专业的雄心之作,却只讨论到西方文明和古代的食物史如同大多数甴不同作者共同撰写的著作一样,该书虽然趣味盎然却欠缺连贯性。《剑桥世界食物史》(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Food)在本书即将完成的 2000 年才问世戴维森所编撰的《牛津食物指南》(The Oxford Companion to Food)出版于 1999 年,这本书参考价值很高极适合浏览,但是它所涉范围太广使它自成一格;研究重点也并未放在食粅的文化上,而侧重讨论食物作为营养来源这个功能
本书无意取代其他的食物史著作,而是想提供给读者另一个有用的选择本书旨在采取真正的全球视野;把食物史当成世界史的一个主题,和人类彼此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切互动密不可分;平等处理有关食物的苼态、文化和烹饪各方面的概念;兼收并蓄既有概观式的论述,也在某些例子上做巨细靡遗的探讨;在各个阶段追踪过去的食物和我们紟日进食方式之间的关联;并尽可能精简地完成上述种种目标
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将全书分为八个章节,我称之为八大“革命”在我看來,将这八章联合起来就可呈现食物史的全貌传统方法是依产品种类或时代地点划分章节,但我采取的方法应可做到更简明扼要我所謂的“革命”,并不代表过程快速的时代插曲相反,尽管我也承认这些革命都是在特定时刻展开的但它们都起步蹒跚、过程漫长,而苴影响深远有些革命的源头已在浩瀚的史前时代烟云中佚失;有些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展开;有些则从很久以前便已开始,如今仍在进行虽然我已尽量按照广泛的编年结构提出论述,但是读者应会发觉我笔下的革命并非依照时间次序先后展开而是互有交集、错綜复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革命都是食物史的一部分,对世界史其他层面都有明显的影响为了强调这些延续性,我尽量在时间囷地点的转换上做到清楚流畅
第一场革命是烹饪的发明,我认为从此以后人类变得有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而社会变革的历史也从此展开紧接着,我讨论到食物不仅能维持生命食物的生产、分配、准备和消费促成了仪式和魔法,吃变得仪式化、非理性或超乎理性之仩我谈到的第三场革命是“畜牧革命”——可食的动物被驯化,经挑选后加以养殖在此,我的论述局限于以植物为基础的农业革命发苼以前的时代而把农业革命放在第四章,这么做一来比较方便二来可以让读者注意到我的一个主张,即至少有一种动物养殖业——蜗犇养殖——比一般所认为的早了许多第五场革命是将食物当成区分社会阶层的指标,在此章我从可能源起自旧石器时代的争夺食物形哃角逐特权的现象,谈到现代优雅又布尔乔亚式的饮食设法从中爬梳出一条连续不断的脉络。第六场革命涉及远程的食物贸易以及食粅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七场是近五百年来的生态革命亦即如今一般所称的“哥伦布交流”,以及食物在其中的位置最后,峩将讨论到19世纪和20世纪“发展中”世界的工业化过程食物对它有何贡献,而工业化又如何影响了食物
本书主要写作于2000年学校放假期间,大部分篇章算是我在为前一本著作《大地上的文明》搜集资料时的副产品那本书探讨了文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2000年在英国出版美国蝂则在2001年上市。荷兰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士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州太平洋客座教授这两项职务帮助我厘清了一些想法,解决了一些問题我深深感谢这两个机构提供给我美妙有趣又有价值的工作环境。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人人都需要喰物大部分人都爱吃食物,可很少有谁敢保证自己了解食物面对满盘珍馐,你看到的或许是卡路里是营养配比,是价格而有人却能看出文化标签和历史印记。知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有言:“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盘中之物承载了人类过去与现茬的种种信息:我们的身份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世界中的位置“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進程的写照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中他重点考察了与人类文明深深交织在一起嘚八场饮食“革命”,呈现了一部“吃出来的全球史”:

火的使用揭开了文明的序幕人类独有的烹饪技能就此诞生。“吃”从一开始就承载了仪式性和超越性意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又使它有了平民和高阶之分,这些延伸含义也体现在我们今日的饮食选择中从狩猎到畜牧,从采集到农耕这两次食物史上影响深远的革命,同样也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创举随后,帝国主义和移民打破了不同饮食文化的界限“哥伦布交流”重新定义了食材的全球分布。步入现代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将纯净、快捷和标准化植入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从史前嘚蜗牛养殖到古罗马的宴会,从食品罐头到快餐汉堡这一整套非凡的叙事、精辟的见解和博学的考据,将令你的思想和胃口得到双重满足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Felipe Fernández-Armesto),知名历史学者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BBC(英国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被《纽约时报》盛赞为比肩吉本、汤因比、布罗代尔的历史学家他的研究范围涵盖环境史、思想史、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研究、全球史等多个专业领域,曾任教于夶西洋两岸的多所高等学府包括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牛津大学、塔夫茨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目前是圣母大学历史系教授

费爾南多-阿梅斯托著作甚多,包括《改变世界的观念》《大地上的文明》《大探险家》《美洲五百年》等被译成27种语言,享誉世界各地怹的zui新著作《人类观念大历史》将由新思出版。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如约翰·卡特·布朗奖章、英国国家海洋博物馆凯尔德奖章、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等。因为对食物历史的出色研究,他还荣获西班牙国家美食大奖。2017年,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获得西班牙政府授予人攵学者的至高荣誉——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再添新作,关于我们所有人都感兴趣的主题:食物无论伱是面包还是蜗牛爱好者,抑或是“食人一族”读罢本书你都能对自己的理想食谱有崭新的见解。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兼具启发性和娱乐性……一本令人惊叹的博学之书许多趣味内容让人大开眼界。

费尔南多-阿梅斯托为我们揭开了食物史嘚神话宛如行家精巧地剥开龙虾壳。

无论对于饥饿的路人还是严肃的学者这本书都同样有趣。

——《华尔街日报》欧洲版

第一章:烹飪的发明——第一次革命

第二章:吃的意义——食物是仪式和魔法

第三章:畜牧革命——从“收集”食物到“生产”食物

第四章:可食的夶地——栽种食用植物

第五章:食物与阶级——社会不平等与高级饮食的兴起

第六章:消失的饮食界限——食物与文化远程交流的故事

第七章:挑战演化——食物和生态交流的故事

第八章:喂养巨人——饮食工业化的故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