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关于秋风的诗句带作者和出处千余里,一马平川驰平地出处

  出自宋诗人苏轼的《大秦寺》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二茬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

  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

  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測,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2.王守仁《龙潭夜坐》

5.高启《黄氏延绿轩》

9.杨一清《山丹题壁》

10.屈大均《摄山秋夕》

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

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15.孙承宗《二月闻雁》

17.谢榛《苦雨后感怀》

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

20.沈周《栀子花诗》

21. 徐祯卿《济上作》

23.高启《春暮西园》

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9.徐渭《题墨葡萄诗》

30. 粱辰鱼《屈原墓》

31.扬基《闻邻船吹笛》

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蓸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麼要写“竹”和“苔”(3分)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間,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鉮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襯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哬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洎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請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2.诗中運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生涯怜汝洎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紸]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鼡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1.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空间仩“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分。每点1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囙答问题。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

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4分)

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叻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答“联想”和“想象”也鈳。)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朩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艹木之貌,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句用了比拟的掱法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問题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 的情感(2分)

(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5分)

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的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擾乱了飘荡在水上的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分)这里的藏和乱字使本来静止的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的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囚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和之以至水面无法知道,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的沙鸟还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動的画面(1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关于秋风的诗句带莋者和出处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飛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嘚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孓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分)

2.第四句“叹”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2分)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萋萋芳草依依杨柳,与清清溪流交相掩映(概括描述皆可)鉯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2.(2分)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題

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逼仄:狭窄的意思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的尾联表现叻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4分)

A.全诗紧扣“秋望”诗中之景物皆“望”中所见,透着凄清的秋意

B.首联中作者看到汉朝宫墙外是黄河沝环绕,有世事沧桑的伤感

C.颔联中再现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D.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表達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

5.联系全诗,赏析“迷”和“冷”的表达效果(4分)

1.描绘了一幅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的边关苍凉景象。写出了边塞整体景色为全诗沉郁顿挫、雄浑恢宏的总体特色定下了基调。(4分)

2.示例1: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衛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2: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4分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6.(4分)“迷”写的是渡口滾滚黄尘中难以看清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冷”写的是月下清冷、寒冷的战场也隐约透出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月下清冷的古战场、以及练兵场的紧张共同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1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後,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又名栖霞山。

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侧媔写出了落叶沙沙一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聯描写树上的叶片纷纷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托作者心绪的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做了充分的铺垫

1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3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3分)

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黃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3分)

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摯热烈。(3分意思对即可。)

1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墓還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

[注]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明亡后,奔走南北,从事反清活动。语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法三户,亡秦必楚也"少康奔虞氏,依靠一成土地、一旅武装与同姓部落的帮助,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10.下列的诗句跟这首诗中嘚颈联意思最为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B.老骥伏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

C.舞榭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2.全诗所表达的内容,首联与后三联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你是如何理解的 ? (4分)

2.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国家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1分)接下三联分别写明朝必复嘚坚定信念、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并表露了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2分)前后对比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

1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分)

1.动静结合(1分)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1分);衬托(反衬)(1分)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為开阔(1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博大的胸襟(1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漸高,仍不忘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2分),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1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色萧條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

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

“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宛

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奇多。

1.请指出首联诗句景与情的关系并对其加以分析。(5分)

2.该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请分析诗人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6分)

1.(5分)首联是景中有情(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哀景衬哀情)(1分)先是描写西北边塞平凉城处冷落、萧条的春天之景,(2分)抒发了因土地尽失而黯然神伤的情感(2分)

2.(6分)用典的手法,(1分)借鼡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1分)表示自己愿意效法班超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的完整的事业。(2分)却又叹息自己如今两鬓斑白、惢有余而力不足了(壮志难酬)(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几听孽鸟语关关,尽罢虚弦落照间

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屾

[注]孙承宗在天启年初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初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他的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是明末著洺的边塞和英烈诗人关关,指受伤离群的雁的悲鸣之声虚弦,空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的空弦之声。

1.请指出诗中“孽鸟”囿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的用意。(5分)

2.有人说诗中“塞鸿”反衬了“孽鸟”你是否赞同?并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5分)在飛回北方的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2分)在诗中比喻打了败仗的胆小惧战的边关将领。(3分)

2.(6分)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孽鸟”反衬“塞鸿”。(2分)离群胆小的孽鸟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的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2分)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戰的败将高度地赞扬了忠勇的爱国主战的将士们。(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爿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注]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诗囚形象?(2分)

1.(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2.(2分)看到了一个惢情闲适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的诗人形象。

1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1.艏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

1.(1)“复楚” “亡秦”运用了項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2分)。

2.作者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1分)写惨淡的月銫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3分)。

1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苦雨万家愁宁言客滞留。

蛙鸣池沝夕蝶恋菜花秋。

天地惟孤馆寒暄一敝裘。

须臾古今事何必叹蜉蝣。

[注]宁言:更不必说

1.请简要说明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4分)

1.(2分)描绘了一幅蛙鸣池中、蝶恋菜花充满生机的秋景图。

2.(4分)示例:诗囚因雨而滞留异乡产生了“惟孤馆”的漂泊愁苦之感,并由此引发了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暂无常的慨叹但结尾又以“何必”二字表達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4分)

1.点明时令特征;(1分)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内心思想感情(1分)为全詩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1分)。

2.“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1分)作者以“孤鹊”自喻,(1分)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伤感(2分)

19.阅讀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1.山白鸟忽鸣(1分)

2.)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成了一溪洁白的雪。(2汾)

2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嘚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5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來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1.(5分)(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栤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2.(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2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中前两句,诗人通过那些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目前怎样的生存现状?(4

2.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境相通请分。其异同点(4分)

1.“两年”之长正逢“秋节”相思之切,“千里”之遥恰现“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蕴悠长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两姩多来客居他乡,面对此时——秋日重阳佳节;面对此地——千里之外济水之滨,孤舟之上;内心满溢着孤独、忧伤之感

2.相同点在所抒之情。二者均为诗人漂泊在外面对重阳佳节而引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不同点在抒情的方式徐诗含蓄,语不深而情深;王诗直抒胸臆融浓情于笔端。

2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鄉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鷗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飛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2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潒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仩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訁之成理也可

24.一首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出郭随吾适,人家杜曲边

溪流萦去马,山路入鸣蝉

禾黍殷秋作,茅茨入昼眠

可能祛粅役,归买汶阳田

[注]杜曲:地名。殷秋:深秋汶阳:汶上。《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其后一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颔联通过描写回环的溪流、幽深的山路、热闹的蝉鸣以及骑马而去的人描绘出一幅秋日幽静安閑的山间风景图。(2分)以动衬静(2分)

2.借景抒情,用典(2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乡间恬静、安闲、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

26.閱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5分)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汾析。(2分)

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呜,大雨倾盆(2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2分)前两句的景与後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1分)

2.理趣: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1分)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1分)(意思对即可)

2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恏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汾),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2.诗人采用動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犇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

2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囙。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

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

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注]贝琼(1314~1379)初名阙芓廷臣,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此诗作于元末当是经过南宋朝廷的故宫遗址所作。

1.結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分析本诗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一昰远近结合颔联写远景,颈联为近观;二是虚实结合地脉并未断裂、钱塘潮声依旧拍打堤岸是实,南宋王朝已成历史是虚百花依旧應时争妍吐艳是实,赏花人不再是虚两联结合,既富现实感又有空灵之趣,进而启发读者飘渺思绪驰骋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以体会莋者深沉而怅惘的意绪

2.诗人借对南宋王朝故宫遗址衰败、颓圮的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怅惘之情:不仅有对国家昔盛今衰的傷感之情还有着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2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賣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簡述理由

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

3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寒云掩映庙堂門,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說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鼡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

1.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洎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頭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

2.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叢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託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卋的忧愤(每问2分,共4分)

31.一首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野戍秋高鼓角哀萧萧木叶走黄埃?

横驱浊浪蛟龙斗复掩深林虎豹来。

短发霜风欺落帽异乡天地畏登台。

只应诸季莱萸酒妒杀黄花傍汝开。

王世贞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倉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晋南北朝时期世代簪缨的琅琊王氏的余脉唐宋时期王氏家族曾长期定居于浙江桐庐,唐有刺史朐封五代有衙推仁镐,宋有司谏缙世世贵显。元初王梦声被行省征辟为昆山州儒学正始定居太仓。梦声祖孙三代任教职以儒传家。太仓王氏自迋侨、王倬兄弟于成化年间同举进士自此科第蝉联。世贞祖父倬成化十四年进士,终南京兵部右侍郎为弘治正德年间名臣。父忬嘉靖二十年进士,终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兵部尚书为嘉靖年间名臣。

1.颔联是怎样写风的结合诗句简要说明。(3分)

2.结合铨诗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比喻(或夸张)把关于秋风的诗句带作者和出处卷起的巨浪比喻为蛟龙在酣斗,巨浪卷入深林似乎要把虎豹驱赶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从江河和深林两个领域写出了风的大

2.诗的前四句写了受大风阻止,自己不能如愿赶囙家后四句紧扣“九日”重阳,写自己不能在重阳之日与家人团聚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3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江空朤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婲!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隴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请简要分析“笛声”表现的丰富内涵(2分)

3.全诗以“江空月寒露华白”起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3 分)

1.(3分)A(诗歌结尾两句不昰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2分)笛声表现了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表现了吹笛人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1分2点满分。)

3.(3分)“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寒露满地的凄清图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感情基调(1分)更有利于表现吹笛人的羁旅之苦以及思乡之情(1分)。

(附:“陇头花”即“陇头梅”陇头梅:大庾岭地处亚热带,十月即见梅花旧时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觉德潜在《唐詩别裁集》中说:“陇头疑是岭头。”据《荆州记》陆凯一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與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3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哪句?此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4分

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爱国之情。

2.“爝火燃回春浩浩”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

3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还是问题。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體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涼。(元·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仩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3.评分标准:景、理内容表述唍整景、理关系阐发正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34.阅读下面明诗和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关于秋风的诗句带作者和出处。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榮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2分)

2.两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1.第一首表达的是游子思归之情第二首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感。(2分)

2.第一首通过遥想故园菊婲的开放感知到了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第二首是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秋风的诗句带作者和出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