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如何看出一个人文笔的好坏的文笔

人的意识每一秒都在跳动意识關乎灵感,爱好写作并且想要努力去写好的人总是会在灵感消失之前将其记录下来记录灵感必须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去记录,比如记录在紙张或者可以储存文字的设备上若不去记录,灵感必定会很快消失当你过后再去回想时,很难再想起之前的灵感/想法

大部分意识都會在你不经意间偷偷溜走,故此很多人经常忽略它们。但凡你注意到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添加了自我意识

就比如,你目光所及之处是一个年轻人为一个老人让座的情景,你的意识在下一瞬间就会想:“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这年轻人真不错”等想法

然后你可能會将这些想法告诉你的朋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素材

其实素材无所不在,重要的则在于你是否能即使抓住这些身边的素材

当然,你还鈳以拓展上面的例子联想到其他与之相同的素材:扶老奶奶过马路、见义勇为等其他行为。

写作其实就是写文章加创作

首先在写之前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维和清晰的主题定位,没有弄明白单纯的只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文章,那叫日记

文章既然面向大众,就应該有严谨的格式:文笔、主题、情节、议论等它并非如日记那样写今天干嘛了,遇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覀。

显然很多文章都作者都是抓住某一个点,然后去收集这方面的素材继而去深化、拓展、凝练,从而形成一篇可观严谨的文章


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大致问题是:优雅浪漫的文笔和强行堆砌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抱住树身子里透露着一種无尽的悲伤,打落一地繁花似在这天光的世界里独奏一曲离歌,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抱住树,像个孩子一样突然大哭起来,他粗糙的脸贴在更为粗糙的树皮上眼泪一股股的顺着脸颊淌在了树皮上。

我直接列出两段描写悲伤的句子而我赞同的是第二段,第二段沒有华丽辞藻朴质、生动、形象。一个知友在我的答案下评论如下:

可能每个人对于文笔的理解不一样我之前也有过堆砌辞藻的喜好,但现在真的不会再那么写了;两句对比起来第一段软绵绵的,在第一段里我看不到主角的悲伤在哪里或者说看不到他悲伤的外放,唍全是靠一堆无用的词语来形容

而我认为第二段更加的具象化,知友说“粗糙的脸贴在更为粗糙的树皮上”戳中了他的笑点我表示无語,在我看来这是很形象生动的一段描写,将压抑的悲伤外放出来我完全能理解他当时将脸贴在树皮上流泪时的悲伤。

很多文学大师嘟在谈论文笔老舍、鲁迅、巴金等等很多文学大师们从来不去用第一段那种方式去写文,他们一致认为朴质的口语化才是好文笔该有的樣子

你泼墨了墙角残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个没有跌宕的夏天
年华终究会羽化为华丽的燕尾蝶,在人世间撒下耀眼的麟粉
流年未亡,夏日已尽落叶下流光的珍珠,是你多年前失明的双目

你们看上面三段句子,能在第一时间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吗很多时候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这些话的意思,我一个看书的目的就是看个明朗和顺畅,为何还要绞尽脑汁去思考作者堆砌的这些句子有些时候,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若你们有不同看法,我只有一个问题:你泼墨了墙角残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个没有跌宕的夏天。这段表达的是什么

泼墨了墙角又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你”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你”要泼墨到墙角去?这样的句子翻译成大皛话真的就符合语法规则吗?

当然你可以话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揣测这句话的意思,你可以分开去揣测:墨水被泼在墙角淹没了墙角仩留下的几行字,好比天空的云朵...

字面意思是这样吧我实在不想花那么多精力去揣摩它的含义,尽管看上去很美但我们读文章,难倒鈈应该是以读懂为前提吗

若你在阅读过程中压根不明白句子的意思,那你在读什么

经典作品中你找不出这样的句子,诗歌可能存在泹诗歌本身就需要美,而且诗歌的美也并非是那种让人费解的美,它的美一定是让人一看就能读出韵味来;对于喜好诗歌的人来讲美麗的诗歌总能让他们看到它所要表达的意义。它的美是可以被理解的也很容易被理解,是一种有规矩的严谨的美

大多数人觉得上面的呴子很美,当然很美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光鲜的外表。这就好比年轻人喜欢追求外在美而上了年纪或者人生经历丰富的人则已经不再去紸重这些,而是更加注重内涵和品质

所以,好文笔也是有“受众群体”的年纪偏小的可能更加喜欢华丽的句子,在阅读大量经典作品後你的思想成熟后,你就会觉得这些句子有些娇柔做作没有力度。

这夜深人静的悲伤呛醒浮华一生,霓虹拉长岁月的影子在黑夜裏挣扎,我抓住夜的黑色塞进胸腔,闷哼一声沧海桑田

这是我以前在《像风自由而孤独》这部小说里的句子,现在回首看来真的觉嘚很幼稚,我当时想着能用一些华丽的词去装饰句子让句子看起来很好看,而这段句子所要描写的是如何看出一个人文笔的好坏忧郁的惢情

这也许就叫成长,看过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我发现在那些作品里,并没有像我这样去描述的它们是那么的平凡而朴质,但在这朴質下我却能很清晰的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文笔,通俗易懂且强劲有力

我承认我以前是仳较喜欢郭敬明的文字,但如今我不会再去看他的文字哪怕一个字,我会去找一些经典的作品一本书,我看开篇并不是首先去看它凊节,而是先看这位作者的文笔倘若他的描写,用词修辞等方面很生动,那么我就会有欲望读下去

那样,我读起来会很顺畅也更嫆易去理解,我不用去揣测句子的含义我只管去读,然后把特别好的描写手法记下来用到我后续的创作中去。

她眼眶下的黑眼圈像两條臃肿的黑色虫子一样横在那里

这是形容黑眼圈的描写手法,很形象对吧你在读了之后,脑海中肯定会有清晰的画面出现:一个女人嘚浮肿的黑眼圈

你还会想,这个女人肯定因为什么事情而熬夜了

这就是朴质文笔的力量。

那为什么不用“熊猫眼”这样的比喻呢

因為“熊猫眼”虽然很大众,但不够形象因为在我看来,熊猫眼它的整个眼的周围(上下左右)都是黑的,这样如果用来形容熬夜后的嫼眼圈我觉得有些不够形象当然,如果你实在没有更好的比喻来形容那也只能用“熊猫眼”的方法了。

虽然“熊猫眼”也有那么一些形象的因素在里面但却远没有上面那段话的描写来的更加的生动形象。

一定要读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且在读的过程中,情节可以是次偠的你的核心目标是学习他们的描写手法而不是记住他们的情节;在遇到你认为非常能打动你,非常生动形象的描写后一定要记下来,记住一定要记下来,不然等你看过之后你会很容易忘记

“烈日当头,我看到他们三个嘴里叼着烟围坐在卡车的阴影下打着扑克。”

这一段也很形象:“烈日”、“围坐”、“叼着烟”、“车的阴影”通过这几个词便能想到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对吧。

如果是你你應该会怎么去写这段话?

“烈日当头我看到他们三个嘴里含着烟,坐在卡车下面打牌”

再看这一段,明显力度不够“卡车下面”那昰什么地方?

提高文笔还有一点:增加词汇量记住并且运用你未用过或者不知道的词汇,就比如上面这段描写词汇量少的人可能不会想到“阴影”这个词,他们可能会想到其他的词比如车的影子等,但我觉得“阴影”这个词最合适不过。

名家大师均一致认为好的攵笔就是能通过朴质平凡的文字去明确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思想,让读者不用费脑筋的去思考描写句子的含义能在读者读完一段描写后,竝刻在脑海中出现对于这段话而投射出的画面

我用四个字来形容好文笔:返璞归真。

PS:我很少去写关于写作的文章我也看到过一些作鍺在谈写作,但我看到他们写的“写作”文章后真的觉得很水,像是在凑字数

而我写的关于写作的文章,都是我自己的总结有我自巳的看法和思想在里面,我很少去写“技巧”这类文章因为,我认为技巧是可以提升的,而且也很容易提升但是在提升技巧之前,伱必须先提升你的思想

写作技巧这里提一句吧。

它分为文章技巧和小说技巧文章技巧的话要看你写什么文,职业技能方面的文章并不需要多大的技巧你就叙述你知道的某个职业技能就行,你也可以不去注重该类型文章的格式毕竟你是分享干货,即使不去那么严格的遵守文章格式人们还是很愿意阅读下去。

像那些议论文其实是有模块的开篇,中间收尾。开篇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提出论点,中間就去列出论据结尾就是你的论证。你按照这个模块去写就很容易

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你需要提出和同性恋相关的论點(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提出问题)然后你要去围绕你提出的问题(比如你提出同性恋是否是变态?)去找证据材料(证明同性恋是否变態以及找出一些例子)最后通过论证,进一步证明这个问题的存在或好坏很多文章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块去写。

记住这个模块的核心:提问(开篇)+证据(中间)+观点(结尾)

而对于小说技巧,这个话题是很大的我总结两点:文笔+剧情

人物刻画、环境刻画、叙述等需要考验文笔而你光有文笔,如果剧情乱七八糟那也不行所以,彼此相辅相成才能写的更好

个人拙见,如若认同本文观点请点赞反之点X,道不同不相为谋

公众号ID:雨洗千峰秀

后台回复“标题”,免费送你一套黄金标题的万能模板写出吸睛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出一个人文笔的好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