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和礼的仁和二程的仁有什么区别吗

格式:PDF ? 页数:3页 ? 上传日期: 14:01:17 ? 浏览次数:42 ? ? 9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摘要】:孔子仁和礼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仁”是孔子仁和礼哲学思想的核心,因此研究孔子仁和礼的仁学思想是研究儒学、继承儒学精髓的必由之路春秋时期,社会出现严重的失序局面一心向往周礼的孔子仁和礼,把复兴周礼作为他一生的宏愿他援“仁”入礼,把古已有之的“仁”字发展成為一种相对系统的、比较完善的仁学体系孔子仁和礼的仁学体系总体上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仁的内涵;二是为仁之方在继承后世哲学镓和当今仁学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孔子仁和礼仁的内涵可从五个方面归纳为:仁者爱人;仁是情礼合一;仁是全德之名;仁是成己成物;仁是最高境界为仁之方则包括四个方面:行忠恕之道;合义而为;以知利仁;行仁为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子仁和礼嘚仁学思想也发生着相应的历史流变,后世学者不遗余力地从不同角度传承之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家及近代学者是主要阶段的代表性人物。而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承孔子仁和礼的仁学思想同样具有不可否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现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共产黨执政理念的创新价值多元化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信仰现状都呼吁孔子仁和礼仁学思想的介入,而孔子仁和礼仁学思想的内在精鉮要义和与时俱进、包容的理论品质也使得传承这一思想具有了可能性的条件传承孔子仁和礼的仁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體来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推动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伦理二是对我国当今政治理念的启示,三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资源四是弘扬本民族的人文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2


朱端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仁和礼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郑丹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仁和礼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张家鹏;;[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韩跃红;王惠玲;;[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赵四学;;[A];孔學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仁和礼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仁和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赵世超;;[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凱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蒙培元;;[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崔兰海;;[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张韬;;[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仁和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