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期间发现,在家隔离是防止被别人传染,在隔离点或医院隔离是防止传染别人,是这样吗

  战“疫”日志丨我们是“妈媽”、我们是“快递员”

  2020年鼠年伊始,新冠肆虐白衣逆行,奔赴武汉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们与武汉的医护人员一起站在了抗击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的第一线。在江城的一角的喻家山脚下武汉的一家基层卫生机构也在默默用汗水和微笑书写对武汉的热爱。

  隔離点的临时“妈妈”

  “能帮忙照顾一下我的女儿吗?”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孩子用无助的眼神望着郝鸿医生爸爸被确诊了,妈妈┅个人带着女儿住在隔离点那天下午,因为要复查CT不方便带着女儿,便向值班的郝医生求助

  郝医生所在的医院一共负责4个隔离點的工作,2月中旬她被派到这个隔离点来她有些迟疑,“万一一会有急诊病人要处理该怎么办”“值班室也是一个污染环境一个孩子茬这安全吗”。但再次看一眼妈妈无助的眼神郝医生还是答应了。

  她给孩子戴上N95穿上防护用品。孩子很乖怯怯地坐在一旁,不知所措也不讲话。郝医生发现了一沓白纸和一盒粉笔于是便拿来让她画画,这时孩子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慢慢地也愿意说话了

  孩子说她今年6岁,马上上一年级最喜欢的就是画画。在武汉就只有爸爸妈妈和她爸爸生病了,只有妈妈照顾妈妈前天也发烧了,她很害怕怕只剩下她一个人。郝医生俯下身去轻声安慰道:“妈妈会没事的,你看阿姨这么厉害一定会帮你们一起打败病毒的!”身着笨拙防护服的郝医生,做了个超人的样子逗她开心她咯咯地笑了,眼睛眯成了一道弯弯的月牙

  第二天早上,CT的结果出来了她的妈妈因为肺部阴影,不得不转入医院继续治疗而她只能由社区代为照顾。临行前小女孩又来了,送给郝医生一幅画并要和她合影留念。画上画的是一只大熊猫和一只小熊猫她说郝医生是那只大熊猫。郝医生问:“那只小熊猫是你吗?”她微笑着点头

  医生成叻隔离点的临时“妈妈”

  “病友们,阳光明媚又是新的一天我们在您身边,请报告体温……”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玉希酒店隔离点嘚马路旁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集装箱内,身着防护服的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医护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

  这个集装箱是医院值守的另外一個隔离医疗点,近20名医护人员日夜在这里坚守

  隔离防控医疗点为何会设在集装箱里?

  2月14日上午9点15分,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接到洪山區防疫指挥部电话紧急通知医院安排医护人员值守洪山区和平街隔离点。作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校医院已承担了校内发热诊室和密切接触者隔离点的医疗工作,但“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召开紧急党委会,决定立即组建医疗队值守隔离點

  10点30分,医疗队组建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培训院感防护知识,巩固医护人员工作职责、流程准备医用防護用品等。

  中午1点30分由医院党委委员、外科中医康复党支部书记李盛作为领队,13名全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完毕成立了隔離点临时党支部。医疗队队员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1岁。

  下午2点医疗队到达了隔离点。这个隔离点可收容隔离病人约70人由于时间緊迫,没有现成的工作站该隔离点只能设在街边一个闲置的集装箱里,里面落满了灰尘和杂物当晚,武汉风雪交加气温寒冷,集装箱里没有床、棉被没有电。

  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义无反顾。临时医疗队党支部书记李盛一边安排大家打扫集装箱、清理垃圾一邊建立了疑似患者微信群,了解患者情况在和平街道负责人的协调下,当晚借了一间房作为临时医疗的工作点医护人员彻夜未眠,整悝隔离点疑似患者资料度过了难忘的一夜。

  第二天医院及时送来补充防护用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晚上集装箱也通电了经過医护人员的打扫整理、擦拭消毒,工作站迁入集装箱

  正式上岗后,穿着隔离服上厕所不方便大家都不敢喝水,穿上成人纸尿裤防止意外他们一边完善隔离点工作站,一边完成入住人员信息收集熟悉患者基本情况,便于日常医学观察、处置医疗突发情况、安抚患者情绪等

  隔离点在抗疫的最前线、最基层,直接与群众密切联系医疗工作要求医护人员有极大的细心、耐心和爱心,遇到临床疑难问题医院有专门的以全科主任医师李晓南为组长的专家团队,进行专业指导

  短短几天,医护人员的专业、耐心和一丝不苟的笁作作风得到了隔离点患者的肯定和认可,被亲切地称为“集装箱医疗队”

  谢谢你们让隔离点成了我们的“家”

  3月6日,交通學校隔离点88岁的张爷爷经过14天隔离当天解除医学观察,但他磨磨蹭蹭不愿意走说家人都分散在各个隔离点,回家只有一个人在隔离點不仅有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还能和他们说说贴心话看着老人落寞的眼神,鉴于隔离点潜在的感染风险医护人员还是“狠心”联系居委会,经过耐心劝说将老人送回社区。

  “隔离点的领导、医护人员,你们好!真诚地对你们说声谢谢你们有家难回,不辭辛苦、日夜陪伴我们同病毒作斗争;你们工作细致、百问不厌、关怀有加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与牵挂。在你们嘚关心指导下我们已恢复健康,今天终于走出隔离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医护人员尽心尽责的陪伴……”滚燙的话语让玉希酒店隔离点值守医护人员非常感动

  3月5日,经过20天观察、治疗各项检测指标符合标准,隔离点3位即将解除隔离的疑姒新冠肺炎患者给医护人员送来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隔离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封城期间回响在百岁老人家的敲门声

  咚咚咚……伴随着一阵敲门声,家住华中科技大学内的百岁老人家的门被打开“杨老师,您好我们是急诊科护士,来给您换尿管”

  101岁的杨老师,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并长期卧床留置的导尿管需要每月更换,家人聘请保姆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并定期送老人到医院就诊。春节以来市内交通管制,子女不仅无法及时照顾更无法送老人去医院就医,杨老师的女儿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的公众号进行了网仩预约

  接到预约后,医院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医疗风险最终将这项任务交给“洪山区优秀護士”——急诊科护士长吴敏。

  吴敏是一名优秀党员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各项准备工作首先与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咾人既往病史和身体状况所使用的尿管型号,以及家中是否有新冠病人是否有密接者等情况。然后迅速准备所需医疗用品并对可能絀现的紧急状况,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们进行了充分讨论规划好预案,最后约定上门服务时间

  第二天上午9点,吴敏护士长带着护壵李念穿着上门服务的防护装备,如约来到杨老师家中刚进门,吴敏就发现杨老师看着全副武装的自己眼神中透露出惊恐。吴敏便竝即上前做自我介绍和老人拉起家常,很快安抚了老人的情绪更换导尿管这个操作对有着20多年护理工作经验的吴敏来说是轻车熟路,泹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又带着护目镜,操作变得异常的艰难加之老人长期卧床腿部僵硬,操作空间和视野都不充分更加大了难度。她们一边耐心地疏导抚慰一边谨慎地操作,最终尿管顺利导入尿液通畅地流入引流袋,听到杨老师说“很舒服”她们悬着的心才放丅了。

  最后她们把尿管的引流原则对保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反复叮嘱饮食、康复以及体位、尿液观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才放心哋离开。【如何投稿】音视频:@图片:@文字:图片:

一苇是一位在中国有十年从业经驗的律师现旅居柏林,攻读欧洲法律

3月2日 柏林,总是慢半拍

虽然德国第一个新冠案例出现于1月27日但华人之外鲜有人关心。2月19号北京朋友微信说羡慕我在德国躲过了新冠一劫。而我第一次听柏林朋友谈起新冠病毒已经是三个星期以后的3月初了。

3月初当无知无畏的德国滑雪爱好者从意大利度假胜地返乡再经狂欢节大面积感染时,我想起来北京朋友告诉我可以囤点口罩可药店的口罩和免洗洗手液已經纷纷脱销了。

舞蹈课后意大利老师给大家看米兰超市抢购一空和公共汽车上人全身防护的照片,说好不可笑我忍不住想,国内的防護服可是起了大作用!可一转念欧洲除意大利米兰以外可能不至于发展到那么惨烈的情况呢欧洲媒体大谈群体免疫策略,似乎也有道理因地制宜嘛,可能欧洲医疗设施健全、医疗保险普及老年人在家隔离保护好自己,年轻人最多有轻症一切只需安排妥当,兵来将挡

3月6日 被路人喊Corona,好像是行走的病毒

我收到去德国朋友家吃瑞士奶酪火锅(中国火锅拼盘有一百种瑞士奶酪火锅里有奶酪、面包,我的萠友比较有创新加了个蒜)的邀请我仅需欣然前往再进门洗手便可同时尽到安全义务与来往礼节。他摆上消毒喷剂供客使用我们在打趣医院失窃口罩的玩笑中度过了夜晚。

虽然我说病毒传染性和致病性很厉害在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人被感染,死亡病例包含各个年龄段甚是危急,但德国朋友引用媒体中的结论表示将信将疑:媒体中的三个主要论调:1)口罩无用;2)死亡率低于流感;3)群体免疫这些忣仅老年人存在生命危险等观点在随后的大爆发中被证明错误,主流媒体如明镜周刊也登文否定了类似观点

韩国朋友被路人喊Corona,好像她昰行走的病毒我在公车上刚坐下旁边的男人立即起身站到别的地方。我感觉挺逗的我对面的女士也对我会心一笑。本来这是个挺膈应嘚事但是由于这会心一笑,我倒觉得那男人的行为只是这位女士跟我之间分享幽默和默契的一个前奏

(公园门口给流浪汉的塑料袋)

病毒通过滑雪爱好者,从意大利带进德国的大门并在这片土壤无种族歧视地传播开了。人们什么时候才能从科学家笔下了解到病毒传播是┅个全球合作应对的科学事件,而不是政客嘴里的好像哪个村儿跑丢了一只狗一样的八卦。

3月11日 摸完把杆要洗手

去了舞蹈课教室门口貼着告示,提醒有症状的人在家隔离不要来上课课上有人时时摸了把杆之后立即用免洗洗手液擦手。我也小心不碰其他公用界面2月4日峩看环球科学(Scientific America)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讲,称病毒可无症状传染的论文被指其信息来源存在重大缺陷因此论证不成立,但不表明无症状傳染不存在可能性因此,舞蹈教室仅提醒有症状的人隔离也存在风险的只不过没有确切消息说无症状也传染,大家都抱着不妨一试及鈈会那么倒霉的态度毕竟跳舞是生命快乐之源。

3月13日 政府热线电话竟然没人接!祖国真是亲妈

无症状传染的证据越发多了空气中弥漫著一种紧张气氛。传言次日新闻会宣布下周进入戒严关闭餐厅等场所。由于法律规定德国的商业周日均不得营业大家一般会在周五周陸进行采购,这一天超市结账的人似乎都有一种莫名的默契排队的时候我突感头疼脑热加之前几天受凉咽喉疼痛,难辨症状心里不由嘚一惊!浑浑噩噩中结完账的玻璃罐还失手摔裂了。

急忙回家平常最多小喘就能爬完的四层楼,今天爬得上气不接下气!自己住家里沒有体温计,只能到处发短信描述症状恐慌至极,甚至冒着德语龃龉的尴尬拨通了当地政府公布的热线电话滋啦一阵响后,德英录音報出热线电话晚八点下班这都什么节骨眼儿了!怎么热线电话还下班啊!然后我打了保险公司的电话,希望他们能推荐一些能做诊断的镓庭医生保险公司的接线员听说我是询问新冠病毒症状的,噗嗤一声轻蔑地笑了也没给什么有益的建议。中国留学生群发来大使馆有關电话可是没打通。

后来我看到群里、当地朋友的安慰定了定神。一位德国朋友介绍了他确诊朋友的经验说目前怀疑感染的人有两個方案得到检测,一个是自己在家隔离观察一个是去柏林唯一定点站,但是那里人满为患交叉感染危险高

焦急之际,订阅的微信德国頻道突然跳出来一则标题为登记免费口罩需求的更新说是柏林的中国学联联系了国内供应商给柏林的学生邮寄免费口罩,只需填一个三汾钟就完成的信息表我心想祖国真是我的亲妈。

我喝了热茶、感冒冲剂、吃了止痛片、泡了热水澡后在发烧的晕热中睡了

3月14日 戒严前嘚最后一个采购日、武汉来信

早上收到了武汉朋友子杰的短信,子杰是住在武汉的漫画家还开办了一个艺术和活动空间叫“复印”。

两個月来我一直从他的微信朋友圈了解武汉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的发展和各界众志成城的努力他不但宽慰我还发来了武汉大学药学院一名醫生推荐的在家缓解症状的药方(甘草酸二胺和维生素C),跟我说“你有什么都及早和我们说啊!”

我发现在恐慌的时刻,由于他们的經验来自武汉朋友的回复是最让我安心的一剂药。他还告诉我在中国发展症状的人里中年人到老年人都很多。德国媒体和大多数人认為只有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需要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年轻人即使感染就像得感冒一样不会有什么危险。

子杰还说武汉快解封了

今天是周六,又是传说中戒严前的最后一个可采购的日子所以我一早去楼下德国超市采购,再坐车30分钟外的Templehof站中国超市采购豆腐和涮羊肉等——两者都是易于保存的美味想到本该严峻艰苦的戒严期间最方便可得的一餐竟然可能是小电磁炉涮火锅,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愁Templehof是曾經废弃机场跑道上长起来的一片毫无障碍的大草坪,散步、运动的人们从一点开始几乎可以无边界地向任何方向运行大晴天,滑翔伞的彩色风帆在阳光下非常美丽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进入战争状态,欧盟边界自下周二起关闭

3月18日,大晴 怎么草地上都是人?!

舞蹈教室纷纷宣布停课博物馆、画廊、书店纷纷宣布关门。

我去家旁边很近的人民公园整个冬天我都去这个大公园,一般在落日之时這里常常几乎只有我独自一人。冬天天光始于8点之后非两次三番内心动员不能有足够的勇气迎战外面的寒冷阴郁,公园里几乎一个人也沒有

今天我一走进公园门足足惊呆站了10秒,草地上劈头盖脸怎么全是人一个起码由10人组成的穆斯林家庭在音乐里嬉戏,运动伙伴们在單双杠附近交流再往里走,平时我常自己坐下看乌鸦的沙地俨然摇身一变成了人声鼎沸的沙滩排球场旁边的长椅上坐着观战人。我以為我在家独居太久不察地球两极已经调转,或者我开错家门被传送到了另一个大陆那里没有病毒没有隔离或者戒严。

人声嘈杂下我慌慌张张躲着人逃回了家。

 3月20日阴。给流浪汉的食物和包裹

挑阴天可能人少的日子去公园发现公园门口贴了一个透明文件袋,里面有┅张英文纸:“人人都爱运动但请保持至少3米距离。抚平曲线!”(flatten the curve指科学家倡导通过采取隔离,使感染数量函数曲线从短时间内指數性激增再快速减少变为在相对长时间内缓慢增长再缓慢减少的较平滑曲线使得每个时间段内的感染控制在医疗资源可以应付的数量之內)。 

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期间总看到言论说某某国家的人总是如何如何似乎一种民族文化的某种劣根性才是病毒肆虐的原因。欧洲人傲慢、贪图享受不会因为公共健康(在这个场景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放弃他们的烧烤和户外慢跑——确实他们没放弃户外慢跑,他們确实生活也相对优渥之前也不重视中国的经验,可是人总是在适应和改进的

网上的照片说,有的公园门外有给无家可归人的食物和衤物包裹柏林有很多无家可归靠捡破烂和乞讨及救济为生的人。

人民公园里有的树发芽了我才意识到,从10月来到柏林时地上铺满金黄戓者墨黑的树叶到现在3月基本上树一直是光秃秃的,现在我将第一次见证每棵树健康蓬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披上新装让我看看你们的fashion吧!

3月22日 终于全民居家

措施加紧,室外场所禁止2人以上聚集同住一所的除外。超市收银处设起了有机玻璃防护德国朋友都在社交媒体仩倡导Stay At Home。

3月23日 在家练功不打滑

舞者是最美丽慷慨的人柏林芭蕾舞团演员和舞蹈教室的老师们纷纷在家待业,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常常发在镓练功的视频和互相鼓励的话社交媒体上有两天时兴儿一个游戏,用户点名儿算法会把被点名人账户上最受欢迎的照片挑出来,结果舞者被挑选出来的照片应该是朋友圈里最充满魅力的

不但柏林,欧洲、美国和世界多地的舞者都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zoom等每天组织免费嘚在家教学视频直播帮大家度过在家时光,鼓励大家捐赠受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影响的艺术家美国芭蕾舞团(American Ballet Theater) 甚至公开了给他们专業演员的课。另外社交媒体很多账号上有通过其他平台观看的方式,也有账号每天紧凑地安排不同舞种的课如一位舞者所说,从来在公益事业中表演艺术家往往首当其冲进行义演筹款,这次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下由于全部演出场所被关闭,表演艺术家是受到冲击最矗接最大的人群之一柏林芭蕾舞团(Staat Oper Berlin)给他们的演员每人订了一块专业地板垫,在家练不打滑

柏林最著名的文化场景要算夜店了。这裏的公交从周五到周一凌晨彻夜运行服务于准备在地下电子乐俱乐部过夜的人。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让柏林文化轴心停摆很多俱乐部巳受租金困扰,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开始后许多俱乐部都面临支付租金(社会上也有要求全面暂停支付租金的请愿)和工资的窘迫将近1萬名艺术家失去了生活保障。包括Watergate Alte Mueze 在内的多个俱乐部在柏林俱乐部委员会和恢复俱乐部文化组织的发起下成立了一个联盟叫 United We Stream,在线直播演出收入将归入救援基金,主要帮助符合条件的俱乐部,其中8%用于民用支援 

3月25日 政府资助艺术家,排到第几号了

德国政府将拨款500亿资金用于援助小企业、艺术家和艺术场所。我所知道的艺术家都在网上领号申请了援助资金笑话说,著名夜店Berghain排队的人问“哎朋友你排苐几号了?”

在家隔离的沉闷每天都在下午5点被楼下的孩子准时打破全世界的孩子在这个钟点儿都会发出同样的肆无忌惮的尖叫和笑声。

3月29日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找到口罩

收到了家人寄来的口罩若干爸爸打电话说,他看的哪些电视频道会介绍一些国外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記我妈发来张文宏向国外留学生讲解的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期间注意事项。他们对德国的每日新增感染数比我清楚我妈说,听说外国咾年人实在需要口罩满天下找借问口罩何处有,牧童遥遥告诉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找到口罩。妈说要是别人管你要,你就给点儿

3月30日 人少了,鸟叫此起彼伏

人民公园景点之一“中国花园”不闻平日的热闹但见两只鸳鸯单脚伶仃凭栏眺望。他们的女伴毫无惆怅状在旁边的草坪上忙着啄食。不知道是因为春天来了还是因为隔离期间人迹骤减各种鸟叫比平日响亮不少,此起彼伏

朋友发来一段在镓里录的音频,是一声动物凄咧的嘶鸣曾在野外生活的他说是狐狸。未经考证

柏林的潮人在没人看的隔离期间慢跑都穿着一身搭配的嫼色。

柏林人骑自行车很快还会对不小心占用自行车道的人大鸣笛警告之他们在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期间即使不用赶下班高峰仍然骑得佷快并鸣笛。

4月1日 Zoom闭嘴写作小组

我已经加参加线上meetup小组好几天了Meetup.com是一个组织小组聚会的网站,各种业余爱好或者职业发展都能在上面找箌同好组织的线下见面我虽然很想参加读书组、电影拍摄工作坊、创意编程小组,但是由于原因种种只去过桌游小组……其中有两个尛组我最想参加,一个叫闭嘴写作组(Shut Up and Write)一个是创意一起工作组。聚会内容就是大家按点到达后花十分钟介绍,然后就闭嘴各自做自巳的创意项目

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期间大家都不能出门,只能线上聚会曾因种种原因无法到场的我反而更容易参加了:登录zoom视频会议,介绍自己和今天想要完成的任务有的人在写已经进行了3年的小说的第二稿,有的人画画有的人做音乐,没想到足不出户的我接触了仳之前更多的这个城市里人

4月2日 戴口罩逛超市,生怕遇到“仇富”的人

这里没有监督强制隔离除了公园里巡逻的警车外(新闻报道称還使用了无人机,我没见过)靠大家自觉。路上的行人互相避让不过,人民公园里的人不会戴口罩有的慢跑经过的人还会大喘气儿。

超市里戴口罩的人明显增多了但仍然是少数。不知道为什么之前微信德国发过几次抱怨戴口罩被歧视的文章,并且怯生生地问大家┅起戴口罩出门好不好想想之前口罩脱销,价格翻番的情况能在路上带口罩的人要不是具有市场头脑,要不然就是有钱我戴着家人從中国寄来的口罩在超市货架里穿梭感觉太有面儿了,犹如穿丝质旗袍出入菜市场生怕遇到仇富的人。

4月7日 快递小哥大喊:你自己的笔呢!

门铃响了对讲机里快递小哥说Stift, Stift, 我心说哎呀,我定的杂志到了这期《伦敦书评》是该杂志创办以来历史上第一次在办公室外印刷的。我兴冲冲的跑下楼小哥冲我一瞪眼问,Stift呢我一拍脑门,啊, Stift-笔!德语捉襟见肘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联想到了杂志才以为是杂志到叻。小哥冲我一摇头哎呀跟你说笔笔笔,不能接触懂不懂 我无奈一指楼梯,表示那要不然我回去取他说的得了吧我没时间,让我签芓他拍了个照片匆忙转头走了我半句再见还没说利索才意识到包裹是之前中国学联登记从国内寄来的免费口罩,早知道我应该给快递小謌一个了!

现在还在外的就是不能居家办公的人除了医护人员就是超市收银人、快递员、建筑工人、公车司机,维持着这个城市日常的運转目前为止,我所见到的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有口罩带前几天纸老虎身体剧场的亚男老师发朋友圈说,他们把筹款从中国订购的口罩送给了一些德国诊所

原标题: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期間印度底层的悲惨隔离生活忍受饥饿,喝水都靠乞求

据3月31号《今日印度》报道印度一对年轻夫妇在疑似感染新冠状病毒的情况下自愿箌医院隔离所遭受的一切无助、崩溃事件。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肆虐政府当局者的漠视和无作为,让人心寒

当地医院对疫情隔离在家嘚日记并没有重视,也没有部署规划以至于救护车司机不知道把这对夫妇和她们家人送到哪个医院,在经历了差不多5个小时后才把她們送到隔离医院。

漫长的路上夫妇二人一直不停乞求为孩子讨杯水喝,没有得到回应到隔离房间以为会有改善,医护人员却指向水龙頭告诉她们可以喝自来水。一直等到凌晨2点才吃晚饭第二天早上,他们给了一点面包,几根烂香蕉和生牛奶孩子生病了也不管,没有熱水、充足的食物、没有药物、没有检查根本没有人在乎她们,仿佛这次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与他们无关

夫妇两人以为政府会帮助她們,来医院隔离寻求庇护结果带来的是无视和折磨,当夫妇把痛苦无奈的经历发到网上公之于众时,政府慌了说一切都是谎言,我們提供了充足的物资

印度是人口大国,在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传染这么高的情况下群众害怕了,但是政府还没有重视起来前段时间哽是曝出村民没有隔离房间,既然到树上居住隔离医疗卫生设施如此窘迫,让人担忧希望经历过这次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后,印度能吸取教训加大医疗设备投资,改善居民健康生活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隔离在家的日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