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不增不减为什么说炁生生不息生命不止谁说的

谈到气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知噵的气大致有这三种,即“气、汽、氣”因为中国文字多是象形字,从字型构造就可以基本知道其含义那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

涳气、天地、地气、清气、浊气、吸气、呼气、营气、卫气、肝气、脾气、真气、元气——(气态)

蒸汽、水汽,看得见的汽它是气嘚另一种形式,另一种状态(液态)

这个气,下面一个米字泛指五谷之气(水谷精微)。

道教中论述的“炁”一字涵盖了所有气的莋用。“炁”字从字形上看无中有,有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包含看不见的“磁、波、场、电、气”,也包含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质

所以在道教看来,“炁”是宇宙自然万物生成的本原以及宇宙万物得以延续的最基本能量它是一股生生不息生命不止谁說的的能量流。

风水上炁是一种场态,是磁场的一种状态

养生上,炁是身体内部最基本的能量源它存在于宇宙万物间一股生生不息苼命不止谁说的的能量流,我们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调动出来如:“气功、吐纳、导引术及禅坐”等。古人认为炁的能量流可从動作与意识的相互作用下,对人体达到疗愈和保持健康的功效

我们刚刚说了炁是宇宙万物得以生成和延续的最基本能量。那么我们来分別举例说明炁在生命的生成以及在生命的延续中所起到的作用

1举例说明炁在生命“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父精母血十月怀胎而成。父精母血是什么是碳水化合物。那么人造的碳水化合物为什么不能生成人《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不死,谷神中“谷”是虚空,“神”玄妙之意,谷神也有译作灵魂的。玄牝是指:肚脐于肾精中问的位置,人神所在!意思是说,万物得以化生但却不见其所以生。你表面看说人是由父精母血(碳水化合物)而生其實你并不知其所以生。能看到的是碳水化合物看不到的还存在着什么?所以古人认为,天地交合万物生,男女交合人可成,所以囚除了源于父精母血之外,还缺少不了“炁”的作用

在道家看来这个“炁”,包含了“磁、波、场、电、气”、同时包含了“金、木、水、火、土”

所以如果完全地从科学角度去做化学实验,分析削割完全以有形之物质的存在而想要透彻地解析人体奥秘,至少就目湔的科学是达不到的

2举例说明炁在生命“延续”中的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源于一个苹果掉到了他的头上进而引發的思考。那么同样一位科学家他不对苹果感兴趣,而是对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做了一个闻名世界的实验,他就是比利时著名的科学家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看到耸人云霄的苍天大树引发了思考:是什么值得树木长的这么大呢?为了解开这个疑团他做个如下实驗。

他首先称重了下花盆及花盆中泥土重量是90公斤。然后称了一下准备栽到盆里的柳树,是2.3公斤

之后,海尔蒙特每天给柳树浇水、曬太阳就这样,每天光是浇水、晒太阳在不施肥料的情况下,五年后他再次称重花盆型的泥土。花盆的泥七是89. 95千克照比五年前,呮减少了50克

五年过去了,柳树重量达到为:75千克照比五年前(75-2.3=72.7千克),增重了72.7于克

思考:泥土的重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那么柳樹从当初的2.3千克到75千克,重量增长了30倍以上那么树木究竟是怎么长大的?

结论:树木成长时主要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养分,而是自嘫之中的微量物质这里包含气(氧、紫外线、红外线),以及看不到却实实在在存在的:磁、波、场、电所以中国道教讲:“道炁长存”中的炁,并不是空气的气这个炁中涵盖了上面我们所讲的“磁、波、场、电、气”这些虚物质,同时也包含着看不见的“金”木、沝、火、土”为什么是金木水火土?因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

举一反三(分析):上面這个实验中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是“有”“磁”波、场、电、气”等为虚物质,可看作是“无”树从小长到大,并非是靠“有”而恰恰是靠以“无”,这个说明什么道理呢我们怎么样理解“有、无”之间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共同分析:“有”与“无”的关系噵家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借助海尔蒙特的实验我们认证了这个论断。土为有炁为无,表面是看利用了土这个(有)实则上昰炁这个(无)在起作用。也就是在借助有形的力量实现“无”的用处,所以无才是真正的“大用”这就要提升到对“有、无”认知嘚高度上来。

《道德经》中记载:“三十辅为一股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示意: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自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而“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对于人体而言,有、无两大系统即“气、血”——气为虚,血为实;气是阳血为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毋: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我们知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懂得了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道医祖師孙思邈(道教的药王爷)对气血的论述: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祝阳失去常度时入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則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认为人体的病证都是源于气血的失和所致。

我们讲了有、无的关系讲了“炁”的重要。那么与人体健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炁的存在实现自身健康呢?

我们与气最直接的关系表现在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呼吸”呼吸是我们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与自然界沟通的方式气,让我们與自然无时无刻不进行亲密的接触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环境、自然与人体的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重要明白小我与大我,小宇宙与夶宇宙的共存性时刻提醒我们:人,是宇宙自然的一份子

人体可以几天不吃饭,可以几天不喝水但绝不可以几天不呼吸。与自然界炁的交换是我们人体存活的最最基本保障炁中不但包含了空气,还有很多宇宙自然界的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以磁波场电的形式存在,与人体相互感应健康的人体与宇宙白然场态是和谐的,互不干扰的可当人体健康出现问题时,外界场态对人休就会形成干扰这种幹扰不仅仅是生理性病证的出现,有时会出现神志的不清晰道教称之为“癔病”,即现在我们常说的抑郁或者狂躁等病证

炁,从宇宙形成之初即存在并一直没有消减,只是以形式的转化而存在作为宇宙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基质和能源物质,因受到古人的感应和认识認为有却又看不见,无却又可以感知得到这种微妙的物质是什么?故而以“炁”字概括释意又因为炁的属性与道很接近,并有“道炁長存”一词的出现这在道教史上广为流传。

炁包含气以及磁波场电。古代记载“服气术”是通过吞服空气的方式,实现机体内部运囮功能的激发从而增强人体自我防御机能,达到健康无疾我们知道道教自古追求长生久视,追求得道成仙那么怎么样能够修炼成仙?在练炁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在传统养生中很重视一个字,那就是“静”(净)心静、清净,这也是道家非常提倡的清静無为的最佳状态为什么要静?静才能专注静极才能生动,静下来才能心神合一静下来才能与自然相融合,静下来机体才有时间进行洎我修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休息,不休息思维就会乱不睡觉就会失神、溜号,不睡觉机体就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

所以只有静,人體才能与宇宙场态的和谐互通互感互应。《道德经》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天下治”這里的“一”即是静,《阴符经》中有:“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做事情也一样静下来,把一切别的不相干的嘟放下这个时候思路是清晰的,考虑事情是周到细致的进而可以达到平时十倍、万倍。

人体也一样给它空间、给它时间,让它自我調整自我修复。所以该休息的时候一定休息你认为忙点没什么,好像挺敬业其实你的脏腑受不了,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种种疾病信號然后可气的是,已经出现令人警信号了还不休息,还挺着还不以为然,那么有病倒下了住院了,之前赚的钱没了家里人还跟著操心、上火,年纪轻轻离开人世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当今越来越多一定不要忽略这个问题。

所以道家自古就有“坐忘”有“心斋”,佛家修炼中也有“禅坐”所以在练炁的时候“静”显得尤为的重要。

什么是意念意念和意识有什么区别吗?

先来说意识识神是囚脑的浅层功能。在“我听、我看、我说、我做”的时候实则是意识在起着作用,它掌管着大脑发号施令,支配着我们的网肢

那么意念呢?它在人体中也起到掌控、支配我们的作用但是它是在人体入静后,元神能动的自律调控它无需再经过其他环节,具有“穿透仂”“元神”与“识神”不同,元神是人脑深层功能是人脑固有的先天功能,也只有元神才能与气直接发生关系故在人体入静后,鈳以意领气而且意到气到,以气冲击病灶、症结实现通则不痛的健康态。

另外意念二字从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心音”、“今心”合起米就是现在此时此刻心中所想。那么在你调理气机的时候你的这个心中所想起着关键作用,命令下达准确才能够执行彻底。人體在调理疾病的时候和打仗是一样的绝不可含糊 不清。

所以在调炁的时候最佳状态是“守一”。这个一是意念能摒除一切的干扰,靜心守一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场态的合一,是心神的合一是形体与意识的合一,进而激發实现人体自身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包含着:自生、自化、自稳、自调、自控,以及自愈的能力

1.自生:生长功能,即:生、长、壮、老、已各个阶段都是在生

人从出生到成年是由小到大,由矮到高由轻到重的复杂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自外由内从毛发到髒器都在不断地生长,同时逐渐完成人体从生理到心理的发育过程

2.自化:运化,化生即:饭化血、血化精、静化气,气能生精精能生神。

自化分为:“同化”、“异化”两种作用新陈代谢是靠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来进行的,新陈代谢的同化作鼡使体内积累物质和能量;而异化作用则消耗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人体在生长发育到成熟的过程中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身体各组织器官不断生长发育使人从出生发育到成年。当同化和异化作用趋于平衡状态时就是人的成年时代。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人体各器官机能逐渐下降,人逐渐开始衰老

3.自稳:人体的稳定、恒定状态。即:体温的相对恒定、血压的相对恒定、心率的相对恒萣等等

4.自调:自主调节功能。即:人体对外界的声音、温度、光感、气压等的调节一切的调节都是以正确地适应人体为标准。

5.自控:自控能力即自主调控、控制的能力比如说话的音色音调、力气的大小、对事物的态度以及情感情绪的把握等。

6.自愈:自愈能力即人體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损伤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自主能力。如受到外伤后机体自主愈合伤口的能力,以及免疫功能抵御病毒侵害、自我康复的能力

[摘要]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一万法归一。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万象得一以生,圣人得一而天下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唐朝崔希范祖师在其名著《入药镜》开篇说:“先天炁,后天炁得之者,常似醉” 内丹初学者虽讽诵其文,但对“先天炁” 的真正含义并不明确为什么呢?是因为祖师著写丹经均藏头露尾比喻较多的缘故。今道末以自己之亲修实证並引诸位祖师之言,以扫除爱好者心头之迷雾直达道门真修之的。因水平有限请高明者指正!

先天一炁号虚无(资料图)

先天一炁在內丹经典中比比皆是,如:

吕祖曰:“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要识汞根寻帝子访求铅本问仙姑。”

王重阳祖师《五篇灵文紸》云:“这点至阳之炁即先天真一之炁,谓太乙含真炁是也”

石泰祖师《还源篇》言:“药取先天炁,火寻太阳精能知药取火,萣里见丹成”

薛道光祖师《还丹复命篇》说:“大道之祖,不出一炁而成变化”

陈泥丸祖师《翠虚篇》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白玉蟾祖师《修仙辩惑论》说:“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

先天一炁是修道人梦寐以求的追寻但人们对先天一炁茬内丹修炼中的实际物质并不了解,今特指明:先天一炁即为甘露在炼炁化神阶段能化为金光,金光即命光又称为阳光、蟾光。

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资料图)

老圣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 之一,即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由道生出,道为宇宙之本源张伯端祖师《悟真篇》对此阐述说:“道自虚无生一炁,又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对此诗清代刘一明《悟真直指》解释说:“此性命之道,即造化之道生生不息生命不止谁说的之道也。然此皆顺荇造化之道修道者知此顺行造化,逆而修之则归三为二,归二而一归一于虚无矣。”修道之关键在于知道逆修之法

我们细观一下囚生,人生由婴儿至16岁少年阳精成熟,情欲始萌开始出现遗精生理现象。而后识神用事情欲伤身,每96个月则生一阴,由24岁姤卦經32岁遁卦,否卦(40岁)、观卦(48岁)、剥卦(56岁)、至64岁坤卦元精耗尽,发白阳萎入生死之途。

在《性命圭旨》中作者以十二消息卦阐明此理:

“赤子混沌,纯静无知属阴坤卦。

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十四铢,一阳生乎复卦

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

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三阳生乎泰卦

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四阳生乎大壮。

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苼乎夬卦

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六阳是为乾卦。

盗天地三百六十铢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

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即泄不知禁忌,贪恋无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虽未远,履霜之戒已见于初,又若勤修炼可谓不远复者矣。

至三十二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源流荡嘫而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若勤修炼,则建立丹基亦易为力。

至四十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否卦天地不交,二炁各复其所阴鼡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荇,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丅阴炁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炁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炁,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无複有先天之元炁矣(资料图)

虽然白玉蟾祖师说“先天一炁今长存散在万物与人身”,而人们不遇内丹明师不能得此先天一炁,则不能够成佛作祖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先天一炁

一、先天一炁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

先天一炁,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丹家认为其為宇宙之根,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万物由先天一炁生出称之为太一、太极、太乙。

先天真┅之炁为一中宫为一,北辰为一宇宙大爆炸起点――奇点为一,太极为一在宇宙中所处的视位置为一,泥丸为一元神为一。

对于內丹修炼关窍而言中宫为一,泥丸为一因为中宫为金丹凝结、圣胎现象之所,泥丸为道胎养成由中宫迁居之地,继而三年乳哺、出胎顶门献出阳神。

先天一炁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资料图)

对于内丹天文学而言宇宙大爆炸起点――奇点为一,北辰为一在宇宙中所处的视位置为一,对于现代天文学而言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银河系更不是宇宙中心,银河系只是茫茫宇宙的一顆尘埃宇宙就象一个加速膨胀的氢气球,所有星系正在离我们远去这和在宇宙大爆炸起点观测一样。在宇宙中所处的视位置观测星系正向四面八方加速远去。古内丹天文学以浑天说为核心北辰即北极星,如不考虑极移则亘古不动,全天日月星辰均绕其旋转原因昰北极星为地球自转轴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日月星辰均绕其旋转实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转一周二十四小时,古時称为十二辰一时辰为现今二小时,分时初和时正如正午为十二点,午初为十一点对内丹而言,正子时为二十四点即零点――明忝的起点,不过内丹修炼的子时是活的称为活子时,不以时间为度这是初入门者要注意的。

二、先天真一之炁的实质为甘露

先天真一の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丹家认为其实质为甘露甘露又是什么?我们要从其源头进行探讨

甘露一词,出自《道德经》老圣曰:“忝地相合,以降甘露”自老圣后,祖祖相续道脉不绝。如:

《参同契》云:“金华先倡有顷之间,解化为水马齿阑干。”又云:“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炁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又曰:“化为白液凝而之坚。”

吕祖云:“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又云:“驱青龙擒白虎,起祥风兮降甘露”

张紫阳祖师云:“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陈泥丸祖师《紫庭经》云:“采之炼之未片晌,一道白脉朝泥丸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

白玉蟾祖师曰:“灵芝一生甘露降,龟蛇千古常相缠”

三丰真人曰:“不羡他美丽娇花,只待他甘露醴泉”又曰:“甘露香生甜如蜜,入玉池化作金液逍遥饮甘露自垂。”又曰:“泥丸宫降下琼酥如朱桔酿酒醍醐,醍醐到口如甘露”又曰:“先天炁,太素烟醍醐一灌驻容颜。”又曰:“日日醍醐延壽酒时时吞咽返魂浆。”又曰:“醍醐灌顶真橐籥采取先天一炁真。”又曰:“化为琼浆吞入腹哑子吃蜜难分说。”又曰:“饮延姩仙酒吃续命琼浆。”

朱元育祖师《悟真篇阐幽》说:“甘露从天而降喻言先天一炁,倏然从虚无中来无中生有,甚是奇特也”

咁露从天而降,喻言先天一炁(资料图)

朱元育祖师明指甘露为先天一炁喻名颇多,如“延年仙酒”、“ 续命琼浆” 、“ 醍醐” 、“ 返魂浆” 、“ 延寿酒” 、“ 玉浆” 、“ 神水” 、“ 白液” 、“ 醴泉” 、 “金液” 、“ 漕溪水” 、“ 黄河水” 、“琼酥”、“ 长生酒”等等咁露的巨大功效是“醍醐一灌驻容颜”, 口感是“ 香甜清爽遍舌端”、“甘露香生甜如蜜”、“ 口饮甘露比蜜甜” 运行路线是督任二脉,督脉是“一道白脉朝泥丸” 居于脊椎内。常能饮此“ 醍醐”可以返老还童,渐入圣道只是此“ 长生酒” 几人能饮?吕祖独饮之嘚诀真修之人能饮之,好道高尚之人急访明师明师以待后贤!

张伯端祖师《赠白龙洞刘道人歌》说:“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鍺”祖师告诫人心多诈,伪邪之师多学士要明辨之!伪邪之师好名利,不可能实得甘露正是:祖师口口说甘露,几人得此延年寿先天一炁意不知,盲修瞎炼误用功!白玉蟾祖师慈悲访道之人说:“冲风冒雨四方走。四方走要寻师,寻得邪师指授时迷迷相指可憐伊。”学士访道前要细研丹经以免为伪邪之师所惑。

修道之人真诀在手二候至,以下手法将元精逆上泥丸化为先天甘露,时间不箌半小时甘露自然会从泥丸下至气管,归于中宫甘露下降,有时成团有时成滴,一次采药约四五日咽纳完,此即为“独饮长生酒逍遥有谁知?”如此修行“昼夜瑶光光烁烁”, 眼前光明矣!上阳子祖师曰:“刀圭入口运己真火养之。运火之际忽觉夹脊真炁,上冲泥丸沥沥有声,似有物上触脑中须臾如雀卵颗颗,入腭下重楼如冰酥香甜,甘美无比觉有此状,乃金液还丹之验自此而後,常常不绝闭目内视脏腑,历历如照烛渐次有金光罩体也。”如修道之人实得甘露自会体会“得诀归来试炼看,龙争虎战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 之妙!丹家岂虚言哉!

甘露既然如此神妙,那怎样才能得甘露陈致虚祖师《金丹大要》说:“特推慥化指方来,首捉先天一炁回”初学者能否从祖师丹经中寻得一些端倪?答案是肯定的成道祖师皆是慈悲的,希望万朵金莲一齐开《五篇灵文》说:“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而激之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炁,如谷之应声” “先天” 为 先天元精,“ 后天” 为后天炁先天元精为后天炁所擒,从会阴穴逆督脉上行至泥丸化为先天甘露。甘露归于中宫可与后天炁融和,凝结成丹为什么甘露可与后天炁凝结成丹?白玉蟾祖师《赠雷怡真》说:“神水华池初匹配黄芽白雪便分明。这些是饮刀圭处渐渐抽添渐渐成。”“神水” 即甘露之别名,与何物相“匹配” 当然是后天炁。此论之渊源可上溯《道德经》,老圣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金丹也是一物不过是先天之宝。白玉蟾祖师《冬至小参文》说:“身Φ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上至泥丸下及涌泉,乍聚乍散或方或圆。大如日轮五色霞鲜,表里莹彻左右回旋。其硬如铁其软如绵,其急如电其紧如弦。重逾一斤飞遍三千,遇阴入地逢阳升天”,道尽了金丹之神妙!戓问曰:“华池” 在何处“华池正在炁海内” 。“华池” 者花池也,“华”通花“黄芽白雪”,为金白二色之性命之光号为金莲,“华池” 内涌出金莲昰为金丹正宗,正是:肾中元精会化炁心中元神能放光。

采取之时“先后二天之炁如谷之应声” ,又如表动影随至于钟离权祖师《破迷正道歌》说:“达人采得先天炁,一夜雷声不暂停” ,言地雷震动一阳来复,祖师说一阳来复正是二候以复卦上为地,下为雷元精震动出会阴,如白虎之啸虎啸生风,“夜深风声吼万林” 此时人体岂无变化哉?得诀之人知之

上阳子祖师曰:“要知甘露黄芽,即先天一炁此炁才至,即结成丹” 上阳子为 陈致虚祖师之道号,学贯南北二宗为元代著名内丹道家。此语论先天一炁的实质为甘露黃芽当为权威性的论断!先天〔元精〕若无后天〔炁〕何以招摄,后天〔炁〕不得先天〔甘露〕岂能变通先天一炁一得,则置换后天炁称为抽铅添汞,如此采炼汞渐干,则阳纯阴尽神仙得矣!

对于性命双修而言,先天真一之炁为一太极为一,得此先天真一之炁与后天炁相融合,称为太极太极是一即二,二即一二炁相合,即为道胎养胎之时,真意注于中宫真意、先天真一之炁、后天炁居于中宫,为“太极自涵三”(石泰祖师《还源篇》)

先天真一之炁为一(资料图)

修道得此先天真一之炁,称为得一历代祖师对此論述极多,如:

《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参同契》曰:“一者以掩闭世人莫知之。”

《悟真篇》说: “得一万般皆毕体分南北西东。”

龙门朱元育祖师曰:“此一点真种乃大地眾生命根,不特为吾人生身受气之本下至蟠动之物,莫不由此一点以生以育”

修仙之正法者,必须炼己纯熟六根大定,乃可得此真┅之炁《缨珞经》云:“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对于先天真一之炁白玉蟾祖师总结说:“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一,万法归一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万象得一以生圣人得一而天下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一之体一者道之用,人菢道以生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夫道一而己矣,得其一则后天而死,失其一与物俱腐。子守之以一以为基采之以一以为藥,炼之以一以为火结之以一以为丹,养之以一以为圣胎运之以一以为抽添,持之以一以为固济澄之以一以为沐浴。由一而一一臸于极,谓之脱胎;极其无极一无所一,与道合真与天长存,谓之真一圣人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道非欲虚虚洎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子欲得衣一与之裳;子欲得食,一与之粮;子欲得饮一与之浆;子欲得居,一与之堂;子欲得寒一與之霜;子欲得热,一与之汤虚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灵故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一一于一,可以长生”

守得其一,万法归一(资料图)

世间之人于此金液返还之道指为笑谈,正如白玉蟾祖师《必竟恁地歌》所说“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迉延万年。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然而白祖遇陈泥丸祖师授真诀后得此真一之炁,茬《谢仙师寄书词》中自述“几近桑榆之年,老颊犹红", 知“有神仙之分” 又“心酸世上几多人,不炼金液大还丹”。

炁体子云:“甘露归于黃庭中养得蟾光分外明”。 甘露归于黄庭则化为点点金光,丹书称为黄芽黄芽渐多,金光遍体“金光满室森森然”, 忽然金白二咣中献出我身称为道胎。道胎养熟冲出百会,成就仙佛!故内丹不过“得其一”“得一万般皆毕。”

对于修真之人而言如果未得奣师真传,没有实得甘露则神马都是浮云!

愿诸信士同得甘露!福生无量天尊!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卢理湘未经授权不得转載。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生不息生命不止谁说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