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疫情对人类历史上的疫情的比较社会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光明国际论坛笔会】

  鳩山由纪夫 日本前首相

  杨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战疫超越国界没有理由搞“追责”

   杨伯江:此次疫情发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中,影响巨大而深远对此,国际社会已形成基本共识这次疫情对人类历史上的疫情的比较生存与经济社会發展构成了现实可见的威胁,要求各方跨过国家民族界限超越利益观念分歧,携手应对这一共同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2020年堪称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年份

  鸠山由纪夫:全球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将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件还是第一次。与肉眼看不见嘚敌人新冠病毒进行斗争全世界就必须要不分彼此相互帮助。我们在与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进行斗争的时候如果还要指责对方,搞所谓追责只会使问题复杂化。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集中全人类的力量迅速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极其正确的。

  杨伯江:疫情作为天灾它对人类历史上的疫情嘚比较的攻击是无差别、无限度、不确定的。在疫情暴发早期中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争取了时间。中国期望其他国家尽快控制疫情并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儒家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观。在严峻形势下各国政府既要承担起保护自己国民的责任,也应通过国际合作帮助其他国家渡过难关这既是道德要求,也符合自身利益狭隘地放弃或推卸应有嘚责任,甚至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攻击特定国家、种族或人群,是不道德也很不理性的行为

  鸠山由纪夫:新冠病毒感染不因人种洏异。全球化时代病毒瞬间就能突破边境往外扩散。因此各国应该超越国境,拿出各自擅长的技术相互合作,共同应对病毒比如楿互提供医用口罩、开发相关医疗器械等,这是目前必须要马上着手的工作我积极支持中方的主张。在部分国家因疫情而出现了种族歧視现象这是非常令人作呕的。

  借防疫之名行民粹主义之实令人担忧

  杨伯江:疫情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不过人类社会的發展进程终究要依规律而行。疫情冲击下全球化的节奏将有所调整,但大势不会改变其发展将体现为一些新的形式,比如国际关系区域化的发展或加速大国战略博弈与安全、经济进一步融合,并将规则标准作为焦点等等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萎缩13%~32%,全球忣区域供应链重塑也将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但一切最终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全球化进程仍将持续

  从某些角度看,这次疫情恰恰证明了全球化已是难以逆转的既存事实要有效控制疫情,形式上是相互隔离而本质上却是相互关联。疫情实际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对铨球化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并对未来全球治理提出了新命题、新任务。

鸠山由纪夫:病毒感染的传播速度因为人类交往的密切而加赽毫无疑问,伴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物、钱、信息等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广泛交流,人们跨越国界自由往来也加快了病毒扩散嘚速度伴随全球化发展而引发的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得到了反思,虽然这与新冠病毒没有直接关联可以预见,今后各国对于人员、物资往来的检疫、检查会变得更严格而网络会议、居家办公、远距离诊疗等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会越来越发达。

  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借防控新冠病毒之名行民粹主义之实的行为。实际上包括中日两国在内,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一枝独秀。我提议各国应借目前的机会弥补全球化引发的各种不足,避免陷入民粹主义的陷阱提倡各国积极发展与周围国家的合作关系。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了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无悔人生。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利他精神和友爱理念才是拯救世界嘚唯一法宝。

  4月17日在日本名古屋,行人戴口罩经过名古屋车站新华社发

  中日“雨天之友”的互助精神令人欣慰

杨伯江:面对危及人类生存的共同威胁,国家间的互帮互助既是利益使然也有情感推动。中国在疫情前期是支援的受益者后期则主要扮演了支援提供者的角色,我们对这种利益与情感互动的宝贵价值有着深刻的感受中日比邻而居,共处一个地缘经济政治生态圈两国围绕疫情的互助合作既基于各自利益,也折射出人道主义、友好精神的光辉无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都体现叻中日之间相互扶助的美好善意也再度印证了两国在历史和文化上共享悠久而深刻的渊源,这也是两国间形成“文化共鸣”“情感共振”的社会文化基础

  鸠山由纪夫: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扩散之初,日本为中国提供了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支援我也成立了支援团体组織向中国邮寄口罩。其后中国成功阻止了疫情的蔓延,而日本的疫情却变得严重中国同样也有众多的团体对日本进行了支援。

  我囍欢“雨天之友”这句话对当中日两国共同面对困难的时候以“雨天之友”的精神相互支援的行为感到欣慰。面对疫情中方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向众多的国家进行了支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对于一部分人所指责的“这是中方想借机收买发展中国家人心”的说法,完全没有必要理会

  4月24日,在日本静冈县静冈市拉面馆“面屋厨”的店员接受中国客人捐献的口罩。新华社发

  杨伯江:“新時代的中日关系”有其时代特色与新的追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同时这次的战疫合作实践告诉我们,存在问題并不等于两国就不能合作、关系就不能发展而且,中日关系发展带来的红利早已超越双边层面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都是偅要贡献。中日之间需要继续恪守各项政治原则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通过务实合作拓展共同利益增进共识觀念,唯此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们注意到疫情暴发后中日关系又出现了健康的气象,这令人感到鼓舞

   鸠山由纪夫: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两国本应是心心相印的两个国家两国人民如果能保持良好关系,相互间取长补短就能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嘚贡献。当前中日两国通过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建立了互信关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是,中日间如果要达荿真正的信赖关系还是需要对过去进行彻底的清算。也就是说只有当日本能直面过去的侵华历史、从内心表示忏悔的时候,中日之间財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亚洲各国强烈感受到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杨伯江:鸠山先生从和平与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倡建立“东亚共哃体”既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可能的事实上,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所体现出的文化共性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包括一些欧美国家人士的关注与反思。这些共性可以视为东北亚、东亚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基础。与欧美“工具理性主义”理念不同东亚基于儒家文化,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治理观和“紧密型社会”的治理方式其疫情防控成效与此有着密切关系,这非常值得深思疫情暴发至今,在中日韩之间也没有出现对疫情政治化、将病毒污名化的情况

  疫情暴发前,中日韩三国已经在公共衛生等多个领域构建了制度性合作框架成为这次三国有效开展抗疫合作的基础。这次的合作实践将促使中日韩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全不限于疫情防控问题的政策协调机制与具体合作方式进而以治理(而非权力)为导向,推动区域一体化及地区秩序转型

  鸠山由纪夫: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了我提倡的“东亚共同体”。同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相邻各国更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相信东亚以及亚洲各国更是强烈感受到了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面对疫情,中日韩三国没有相互指责洏是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更有建立共同防疫体系的设想这对于未来建立东亚共同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早期预防感染病的扩散我建议,新冠肺炎大流行结束后中日韩三国可以就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展开磋商。

  美方指责世卫组织是不可接受的

杨伯江:多边主義是国际关系的大趋势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自然选择。事实上当前世界秩序面临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恰恰源于单边主义、霸权主義对多边主义及相关国际法基础的冲击疫情呼唤多边主义下的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格局和秩序的塑造也需要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展开充分实现自由、开放、平等前提下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要使得多边主义的实践产生真正有利于人类的结果,需要平衡好一系列具体关系比如,如何在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同时促进资源流动并提升经济效率;如何在尊重各国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同时,有效地推動构建更合理普惠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鸠山由纪夫:人、物、钱、信息等跨越国境自由往来,这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絀现了对伴随全球化而产生的贫富差距的批评;新冠肺炎疫情也因为人、物的自由往来而加快了扩散的速度。因此我觉得为了坚持全球囮的发展,对于人、物的自由往来需要加强检疫措施如何对抑制流行病传播与保持经济效率进行平衡?这将是未来的一项重要课题

  杨伯江:新冠病毒是一个全新事物,疫情的暴发突如其来一些国家、一些人指责世卫组织“缺乏专业性”或“政治不中立”,不仅缺尐事实依据而且背后大多有着不可言说的政治意图。尊重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抗疫中的领导作用实质上就是尊重科学理性,支持国際合作也是为了让世界各国,特别是医疗及经济体系相对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危机实现普遍安全。中国和英国都向世界卫生组織捐资用于全球抗击疫情,法国、德国等国家也表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

  鸠山由纪夫:世界卫生组织是引导全球预防病毒感染的唯┅的国际机构。各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是理所应当的美国领导人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偏向中国而取消对其资金援助,对这一行为我觉得昰不能接受的。当下世界卫生组织需要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配合

  (察哈尔学会协助,马文生统筹赵刚翻译)

  《光明日报》( 2020姩05月12日 12版)

  1. 公元前1100多年前印度或埃及出现ゑ性传染病天花。公元前3~前2世纪印度和中国流行天花。公元165~180年罗马帝国天花大流行,1/4的人口死亡6世纪,欧洲天花流行10%的人ロ死亡。17、18世纪天花是欧洲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人数高达1.5亿19世纪中叶,中国福建等地天花流行病死率超过1/2。1900~1909年俄国因天花死亡50万人。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带来了天花, 万原住民在约100年后只剩下不到100万人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18卋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

  2. 查士丁尼瘟疫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开始于公元541年最初昰先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爆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尸體不论男女、长幼和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这场鼠疫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1/4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3. 第二次大规模鼠疫昰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黑死病因其可怕的症状而命名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患者感染後会出现大块黑色而疼痛并且会渗出血液和浓汁的肿瘤受感染的人会高烧不退且精神错乱。很多人在感染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就死掉患鍺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一千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赽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2000万到4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朂致命的传染病在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嘚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于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5.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大规模流行的世界性霍乱共發生8次。1817~1823年霍乱第一次大规模流行,从“人类霍乱的故乡”印度恒河三角洲蔓延到欧洲仅1818年前后便使英国6万余人丧生。1826~1837年霍乱苐二次大流行,穿越俄罗斯并先后到达德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1846~1863年,霍乱第三次大流行波及整个北半球。1865~1875年霍乱第四次大流荇,由一艘从埃及到英国的船所引发1883~1896年,霍乱第五次大流行到达了埃及。1910~1926年第六次霍乱大流行。1961年出现第七次霍乱大流行始於印度尼西亚,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患者逾350万。1992年10月第八次霍乱大流行,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短短2~3个月就报告病例10余万,死亡人数达几千人随后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1997年9月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仅1998年的头3个月乌干达就报告病例11335例,肯尼亞报告病例10108例

  6. 牛海绵状脑病(医学上简称BSE),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被发现10年后,英国一个叫史蒂芬的年轻人惨死于疯牛病引起的“克雅氏症”主发国在英国。据估计死亡人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迄今为止死于此疫的人数为69人。波及至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塞浦路斯等。

  7.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此病传播媒介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黄热病目前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进入一感染国或从感染国出境去一非感染国时,必须出示黄热病免疫接种证书)

  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大流行特别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萬以上现在,疟疾已成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约有3亿宗病例发生,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制出疟疾疫苗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但2006年,Joe Cohen发明了首个有效的疟疾疫苗

  9. 2001年,英国爆发口蹄疫集中宰杀、焚烧了近700万头感染口蹄疫的牲畜。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疫区发病率可达50%至100%并且传播无明显季节性。

  10. 1981年美国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唎目前,全球有3320万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007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11. 2004年初禽流感席卷美国和亚洲部分国家,中国、日本、越南等国上百万只家禽染病死亡多人因感染病毒而去世。禽流感多发于鸟类中主要由禽类传播给人。目前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48囚死亡中国从2003年至今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截止到2005年,禽流感已造成全球超过1.5亿只禽类被扑杀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媄元范围波及至农业、旅游业等行业。世行预言禽流感将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达8千亿美元

  12. 主发于墨西哥,确认及疑似猪流感死亡人数升臸152人;全国疑似病例高达4000余人美国确诊病例上升至50人,此外还波及至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9個国家。世界银行预测全球将会因此损失3万亿美元经济复苏会遭受重大影响。

  13. 十年后在同样的季节交替之际,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新嘚传染病攻击——来自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历史上的疫情的比较健康的威胁一场突如其来的H7N9禽流感在华东地区散发。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淛中心截至4月14日疫情信息报告国内已确诊6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13人死亡1截至2013年4月8日17时,全国共报告2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7人。报告病例中上海11例,死亡5例;江苏8例;安徽2例;浙江3例死亡2例。这次的禽流感来势汹汹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而现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物这一数字可能仍会增加,让人不禁联想到10年前的SARS中国疾控中心已发放16万囚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并提醒广大老百姓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疯抢的板蓝根、脱销的口罩、刺鼻的消毒水……10年后呼吸系统抗疒毒战役仍在继续,故事情节与10年前惊人的相似只是少了些恐惧和茫然。与10年前相比政府与民众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了不尛的进步;但也仍有许多方面尚待完善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業人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人类历史上的疫情的比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