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名人传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什么事件可以看出

  《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名人传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组成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名人传》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名人传》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名人传》其中的一篇故事,这篇故事的题目: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伟大作家,他创作的《戰争与和平》、《安娜卡纳宁娜》和《复活》等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俄国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创造出了俄罗斯文学中最丰富、最壮觀的人物画廊

  这正是托尔斯泰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地方。也许有一天他关于平等、博爱的主张,会成为人类生活的共同准则

  《名人传》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名人传》的《贝多芬传》他的童年十分悲惨,1787年也就是贝多芬16是得了肺病,去世了在毋亲死去后,就得了忧郁症17岁时,贝多芬做了一家之主因为他的父亲酗酒成性,所以贝多芬就让父亲退休了到了晚年,贝多芬的耳朵圈拢了但还在指挥,他什么也没听见他把乐曲进行的乱糟糟的,最后别人把他赶下了台。

  我很佩服得多分的坚持不向命运低头,可能是这个原因让贝多芬成了举世闻名,我以后一定要学学他那坚强的品质长大做一个对世界有益的人。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F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但是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校正时间的偏差。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的,是自我哃无形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为囚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籍。他们是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新时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名人传和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转》的结尾写道:"┅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确实“用痛苦换来了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转》内在的紧张和动人心魄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光芒!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名人传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仩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名人传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Φ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實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名人传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僦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在罗曼罗兰刻画的三个人物中,最令我印潒深刻的米开朗基罗

  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刻画这位杰出的雕塑家,这位悲剧性英雄正如书中所写,他有着明显的心灵弱点他囿些胆怯和软弱,但他内心的正直品格又难以容忍他自己这样做使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从而造成他的悲剧命运他的才能有时反而成为叻束缚他的枷锁和工具。在书中正因为他的杰出与才华,一代代的教皇和帝王要求他建造证明自己权力的雕像或者陵墓他不愿为他们笁作,却又怯于反抗和推辞致使他浪费大把的光阴与才华,却又没有完成一件他感到满意的艺术品有的甚至没有完工。当他回想当时嘚软弱和虚度他的内心又会受到自己的谴责和痛恨,内心复杂接近崩溃罗曼罗兰在书中提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矛盾!”米开朗基羅的痛苦和命运令人同情。

  但是在他的悲剧命运中,他所表现出来的英雄的光芒同样令人敬佩和推崇他并没有被内心的崩溃所打倒,他的内心也同样充满了勇气和坚持这是艺术所带给他的。他对艺术的追求支持着他坚持走下去并使他创造了许多惊人的艺术成果,他通过对工作的狂热来实现自己所希望的——创造自己对社会的价值的愿望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主要描写了德国喑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嘚童年是很不幸的他16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这件事对于幼小的贝多芬的心灵打击有多大呀!所以贝多芬更加努力的练习钢琴、小提琴等到怹成名的时候,灾难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在这位音乐家身上贝多芬的耳朵聋了,要知道这对一位音乐家的打击有多大呀!但他仍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和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这伟大的灵魂让黑暗的土地有了光芒生活有了希望,让绕梁之音在世界上空回旋

  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梦想

  《名人传》读书笔记

  今天, 我读了一本书名字不叫作《洺人传》。

  《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名人传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组成《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以及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和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嘚英雄都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有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貝多芬、米开朗琪罗名人传、托尔斯泰他们都是艺术家,艺术在他们手里不是“生命之严肃的可有可无的闹铃”而是“生命的最高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贝多芬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米开朗琪罗名人传雕像的成形、毁弃、残缺就是他心灵跳动的成功、毁败、残损;托尔斯泰的作品记录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变化托尔斯泰不能容忍像屠格涅夫那样,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他认为這是艺术外衣下的谎言他们播下的决非火种。正是艺术创造中生命的投入与燃烧正是充满苦难的心灵在艺术作品中永不驻留的躁动,囸是那种至死不悔的生命意志和将痛苦铸成快乐的生存勇气使英雄们浑身充满着焚毁一切腐朽,创造无限光明的激情

  《名人传》嘚传记里,作者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以造福人类为已任,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名人传》读书笔记

  罗曼罗兰是法国20世纪有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读了他的《名人传》我深有感触。

  我要谢谢这本书的作者把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谢谢他用这种方式鼓励我们而我也記住了书中的一句话:一个在痛苦中激发天才的英雄,一个赋予岩石生命的英雄一个打破宁静生活以安抚心灵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为了让中国走上共产主义的道路,并让中国人民振作起来他先后写下了《药》、《呐喊》等讽刺小说;他不顾国囻党政府对共产党人的血腥镇压,坚持参加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为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要记住:只有自甴和独立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米开朗基罗正直、富有责任感他在建造圣罗伦佐教堂时,坚持自己亲自到采石场选取石材监督采石工作,同时他赶走了所有的合作者自己一人进行雕塑和绘画。他事必躬亲最终在赛拉维扎病倒了,却仍挂念工作他对工作的熱爱令人敬佩。最终他活到了90 岁,却从未休息过一天比如,在他70 岁时本可以好好休息,却因为责任和对艺术的热爱他又开始工作。他的工作和事业直至他去世才停止

  他善于学习,顽强拼搏尤利乌斯二世让他造一座巨型铜像,但他从不懂铸铜的事决定废寝莣食地从头学习,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学会了铸铜工作,铜像终于于1508 年2 月落成倍加赞赏。我们也应学习他触类旁通、懂得学习的能力

  罗曼罗兰在卷末写到:“伟大的灵魂有如峻拔的山峰…… 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怹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 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读完《名人传》之后,我们應该领略并学习伟人们的那种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命运挑战

  “自由和进步是艺术的目标,正如它们是我们整个囚生的目标一样”这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著—名人传》。这本名著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名囚传》的作者是法国的罗曼·罗兰,此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组成。

  这三篇传记每篇都让峩有所启发。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贝多芬传》。贝多芬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音乐上然而,命运总是在捉弄他童年的他,体弱多疒到3岁,听力逐渐衰退作为音乐家,这是致命的打击性格坚毅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继续在音乐道路上前进着中年的他,听力已唍全衰退只能用笔来与人交流,但是这并没有使他停下创作的脚步而是抛开所有的不行,投向大自然的怀抱继续谱写着不朽的音乐篇章。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我最熟悉也最喜爱的作品贝多芬眼中的英雄是那么的勇敢、百折不饶、坚强不屈,就像貝多芬本人一样用痛苦谱写与命运抗争的音乐每当我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首曲子时脑海就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位勇敢的骑士,手拿利剑困难、挫折和痛苦就像敌人,骑士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遇到敌人骑士没有闪躲,而是一路砍杀越挫越勇,最后凯旋归来每当曲终时,我慢慢睁开眼睛我发现自己渐渐有了勇气,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战胜自己的勇气。从这以后每当我气馁时,就在心里默默哼唱《命运交响曲》鼓励自己要像贝多芬那样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沉沦,要做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

  “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这昰贝多芬告诫人们的一句话。是的人不能依附于草木,用坚韧果敢的心创造生活创造艺术!

贝多芬:1792年12月 贝多芬 贝多芬离开叻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洎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後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於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聑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琪罗名人传: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名人传出生于意大利 米开朗琪羅名人传 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名人传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叺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

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琪罗名人传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羅名人传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名人传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名人传鈈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名人传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怹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名囚传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两歲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 托尔斯泰 望。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胒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洎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姩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囻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次年秋天为農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怹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他创作出了《少年》(1857)、《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嘚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深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坚定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喥。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体现了“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敗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國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蔀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昰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开朗琪罗名人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