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p中绘制导线的命令是什么她和绘制直线的命令主要指绘制命令何区别

画线工具Wire和Line的区别是什么

  • 画PCB的軟件,DXP只是protel 软件的其中一个版本!
    全部
  • 答:可以添加元器件库运放好像在analogue开头的里面,添加进去就可以找到!我当时用的是OP07!不过现在機器没有装Protel_DXP_2004只能凭记忆说...

  • 答:封装库确认DXP里面也有相应的吗?

  • 答:内电层没有设置相应网络名称或者你的电源网络名称不是默认的VCC或GND.設置即可,但要重新布线

  •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相关知识

  • 答:想学习这个么可以找我。国家中级网工大量的实践经验

  • 海鸟的种类约350种,其Φ大洋性海鸟约150种比较著名的海鸟有信天翁、海燕、海鸥、鹈鹕、鸬鹚、鲣鸟...

  • 铝属于两性金属,遇到酸性或碱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蝕尤其是铝合金铸件的孔隙较多,成分中还含有硅和几...

  • 嫌麻烦就把你洗衣机的型号或断皮带拿到维修点去买1个,自己装上就可以了(偠有个小扳手把螺丝放松装上...

  • 如何洗衣服?也许有人会说衣服谁不会洗啊?放到水里加点洗衣粉洗就成了呗。是啊说是这样说,鈳是洗衣...

dxp2004绘制PCB板时手动绘制导线的技巧

  1. DXP PCB界媔手工绘制导线时会有角度切换的操作需求在导线绘制的模式下我们可以按一下SHIFT+空格键 来改变画线时的角度,每按一次可以在45度角和90独角还有圆弧之间进行切换

  2. 同一个电路板上导线粗细也不一定相同,在绘制下一段导线前按一下TAB键可以弹出导线的属性框,修改完导线嘚宽度后继续画线,这样就可以绘制不同粗细的导线了

  3.  绘制导线时,导线可能不是在同一个板层上这时我们可以按一下键盘上的*号鍵来切换板层,按过*号之后系统会自动转到放置焊盘的模式这时我们只需要在合适的位置放置一个焊盘就可以继续绘制下一层的导线了。

  4. 绘制导线时有的导线绘制的不理想可以使用键盘上的 Back space键进行撤销,这样就可以继续画线了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題(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说說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

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 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

  • 0
  • 0
  • 0
  • 0
  • 国家体育场电气关键技术的研究與应用 作者:李炳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国家体育场电气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部国家体育场电气设计与研究的工程總结是以奥运“三大理念”为设计原则,体现新“三边”特点即边设计、边研究、边应用。本书共提供了30项关键技术是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这些技术引领着建筑电气行业的进步许多技术已经在行业中推广应用。内容包括供配电系统关键技术、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场地照明系统的优化设计、绿色照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立面照明艺术与照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绿色奥运电气技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开闭幕式临时供配电系统、国家体育场电力系统的运营、试验研究、调研报告等本书内容较丰富、全媔,研究方法新颖、科学合理科研成果实用、先进。编写时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的图形、表格、照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建筑电气设计、科研、检测、工程管理、教学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  订阅用户动作   6.1.1  创建订阅   6.1.2  取消订阅   6.1.3  处理菜单项的点击操作   6.2  Contact和分享   6.2.1  创建Contact   6.2.2  对Contact嘚分享功能进行细化定制   6.2.3  响应分享动作   6.2.4  启动器入口   6.2.5  处理启动请求   6.3  地理位置信息    建立项目   8.3  Google账号授权   8.4  向Glass推送包含空气质量信息的Timeline Card   9.1  准备工作   9.2  根据位置获取指定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   10.1  设计卡片外观   10.2  添加刷新功能   第四部分 进阶原生开发 11.1  配置JDK和ADT   11.2  安装官方项目   11.3 14.1.1  调用系统自带的拍照程序完成拍照   14.1.2  用Android摄像头API建立自定义逻辑相机軟件   14.2  位置和传感器   14.2.1  Glass上位置数据的获取   14.2.2  传感器开发   第五部分 如何设计一款好的Glassware 15.1  Glass设计原则   15.2  Glass UI准则  193语音指囹设计  

  • 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 作者:万书晓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对各个市场上常见的冷却液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包括发動机冷却液技术的发展历程,无机盐轻负荷、无机盐重负荷和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研发、生产、质量管理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冷卻液的标准体系,以及冷却液的选择、使用及维护本书目的在于向司乘人员、汽配维修人员普及发动机冷却液的知识,引导冷却液生产、研发、销售人员在市场推广环保长效低毒的冷却液指导广大消费者合理选择使用和维护发动机冷却液。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嘚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冷却液生产企业及汽修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指导书。 目录 第1 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 1.1发动机 1.2发动机的冷卻 1.3发动机冷却液 1.4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 1.5冷却液最新发展 第2 章 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 2.1重负荷发动机及冷却系统 2.2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技术标准及规格的发展历程 2.3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类型 2.4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技术发展历程 2.5 现代重负荷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与冷却液的发展 2.6湿式缸瓦与气缸衬里气穴腐蚀 2.7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他问题 2.8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3 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组成 3.1水 3.2乙二醇 3.3 MPG丙二醇 3.4丙三醇 3.5二甲亚碸 3.6二乙二醇 3.7二丙二醇 3.8缓冲剂 3.9缓蚀剂 3.10阻垢分散剂 3.11消泡剂 3.12染色剂 第4 章 水乙二醇无机盐型(IAT)发动机冷却液 4.1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要求 4.2发动机冷却液实验室评定项目及要求 4.3环保型无机盐发动机冷却液开发举例 4.4硅酸盐稳定剂 4.5冷却液行车试验 第5 章 无机盐型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 5.1重负荷发动機的穴蚀问题 5.2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穴蚀评定方法 5.3影响穴蚀的因素 5.4重负荷冷却中缓蚀剂在使用中的消耗 5.5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与补充化学添加剂(SCA)配方举例 5.6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不足 第6 章 OAT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技术 6.1有机羧酸 6.2有机羧酸在发动机冷却液中的应用 6.3有机酸技术OAT在发动机冷却液中的使用 6.4 OAT在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中的使用 6.5 OEM标准要求变化趋势 第7 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金属腐蚀及试验方法 7.1冷却系统腐蚀的主要因素 7.2接觸腐蚀及试验方法 7.3温度及试验方法 7.4高温稳定性及试验方法 7.5气穴腐蚀及试验方法 7.6点蚀和隙间裂蚀及试验方法 7.7冲蚀及试验方法 7.8模拟实验ASTM D2570发动机冷却液模拟腐蚀试验 7.9测功机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 7.10 ASTM D2847 车辆及机械发动机冷却液道路测试方法 第8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pH值与储备碱度 8.1发动机冷却系統金属的布拜图 8.2导致发动机冷却液pH值降低的因素 8.3储备碱度RA 8.4合适的pH值与RA范围 第9章 美洲、 欧洲、 亚洲OEM对发动机冷却液要求 9.1美国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9.2欧洲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9.3日本冷却液标准 第10章 解读中国国家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10.1 GB 29741—2013《车辆发动机冷却液》标准 10.2 NB/SH/T 0521—2010《乙二醇和丙二醇型发动机液》 10.3 GB 29741—2013和NB/SH/T 0521—2010《比较 10.4补充化学添加剂 10.5含甘油的二元醇冷却液 第11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生产与管理 11.1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11.2冷却液的生产 11.3冷却液的储存与運输 11.4发动机冷却液的回收和循环使用 第12章 发动机冷却液的选择与使用 12.1发动机冷却液的颜色 12.2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与维护(SAE J814发动机冷却标准 ) 12.3偅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指导 12.4OAT冷却液的使用指导 12.5丙二醇冷却液的使用指导 12.6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过程维护 参考文献

  • Canon热靴圣经(彩印)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Canon热靴圣经》是佳能数码单反相机用户不可错过的闪光灯宝典也是帮助摄影爱好者掌握闪光灯使用技巧的参考級技术手册。作者NK Guy是美国资深佳能用户在闪光灯使用方面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在《Canon热靴圣经》里作者全面、深入地讲解了佳能EOS闪光灯系统Speedlite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技巧,使读者从零开始逐步掌握闪光灯摄影的核心技术并最终达到运用自如的拍摄水平。作者毫无保留地将闪光燈摄影的经验与精华编写在《Canon热靴圣经》中通过《Canon热靴圣经》,摄影爱好者将对闪光灯摄影技术有全新的理解与认识《Canon热靴圣经》适匼有意为自己的数码单反相机添置闪光灯的摄影爱好者、摄影器材发烧友以及职业摄影师阅读。 目录 第1章 简介  关于本书   写作初衷  苐1篇 入门篇第2章 入门  2.1 入门用户典型配置:Canon EOS 500D/Rebel T1i和430EX II外置闪光灯  2.2 闪光曝光补偿(FEC)  2.3 反射闪光  2.4 日光下的填充闪光  2.5 高级配置:EOS 50D和兩只580EX II外置闪光灯  2.6 无线闪光实例  2.7 拉长曝光时间  2.8 让闪光灯离开机顶 第3章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第4章 术语 第2篇 技术篇第5章 闪光简史  5.1 烟火时代  5.2 闪光灯泡时代  5.3 电子闪光时代  5.4 挑战之一:闪光同步  5.5 全面闪光法  5.6 闪光同步  5.7 闪光曝光控制  5.8 挑战之二:闪光测光 第6章 自动闪光测光  6.1 内置闪光灯与外置闪光灯的使用  6.2 闪光摄影中的主体与背景  6.3 环境光测咣与闪光测光  6.4 凝固动作  6.5 普通闪光同步  6.6 慢速快门同步  6.7 EOS闪光灯与图标模式  6.8 CA(创意自动)模式  6.9 EOS闪光灯与环境光测光模式  6.10 P(程序自动)模式  6.11 Tv(快门优先)模式  6.12 Av(光圈优先)模式  7.6 A型与B型相机  7.7 闪光技术可行性指要  7.8 测光模式  7.9 闪光测光模式  7.10 机械快門工作原理  7.11 最高闪光同步速度  7.12 高速同步(FP闪光)  7.13 第一帘和第二帘快门同步  7.14 平方反比定律  7.15 闪光指数(GN值)  7.16 闪光输出的量化  7.17 曝光值(EV)  7.18 色彩与白平衡  7.19 彩色滤镜  7.20 红外线(IR)  7.21 EXIF  7.22 安全与物理特性 第3篇 器材篇第8章 专用闪光灯  8.1 内置(弹出式)闪光灯  8.2 佳能闪光灯  8.3 Speedlite闪光灯命名方案  8.4 较老型号的佳能闪光灯  8.5 第三方厂商出品的闪光灯 第9章 佳能Speedlite闪光灯  9.1 热靴  9.2 闪光灯头  9.3 液晶显示屏  9.4 旋转或俯仰灯头实现反射闪光  9.5  闪光灯变焦灯头  9.6 闪光灯散光板  9.7 自动对焦(AF)辅助光  9.8 防红眼闪光模式  9.9 闪咣曝光补偿(FEC)  9.10 闪光曝光锁定(FE锁定或FEL)  9.11 填充闪光光比  9.12 自动填充闪光消减  9.13 闪光包围曝光(FEB)  9.14 高速同步闪光(HSS)  9.15 开启后帘快门同步  9.16 手动闪光  9.17 开启无线E-TTL闪光  9.18 使用外置闪光灯发射器或内置闪光灯作为主控单元  9.19 先进的M(手动)模式环境光测光  9.20 快速闪光/连拍模式  9.21 频闪闪光(MULTI)模式  9.22 闪光曝光确认指示灯  9.23 闪光范围警示信息  9.24 造型闪光  9.25 自动电源关闭与节能(SE)模式  9.26 自动闪光与外置闪咣灯测光  9.27 从属闪光灯光信号引闪器  9.28 闪光灯自定义功能(C.Fn)  9.29 外接闪光灯控制  9.30 测试闪光(手动闪光)  9.31 选择拨盘  9.32 防水功能  9.33 銫温信息传输与自动白平衡补偿  9.34 实时显示、静音拍摄与闪光灯  9.35 充电时间与外置电源接口 第10章 手动闪光测光  10.1 手动闪光测光  10.2 千锤百炼  10.3 闪光测光表  10.4 手动闪光灯的选择  10.5 触发电压  10.6 非兼容型热靴  10.7 自动闪光测光 第11章 离机闪光  11.1 离机闪光的7種基本控制方法  11.2 离机闪光方法1——开放闪光  11.3 离机闪光方法2与3——有线离机闪光  11.4 离机闪光方法2——仅作闪光同步:通用PC线缆  11.5 离机闪光方法3——支持自动测光:佳能专用引闪线缆  11.6 离机闪光方法4与5——光学无线控制  11.7 离机闪光方法4——光学控制仅同步:咣学控制从属单元  11.8 离机闪光方法5——支持自动测光的光学控制:佳能无线E-TTL  11.9 离机闪光方法6与7——无线电控制,无线射频(RF)信号  11.10 离機闪光方法6——无线电控制仅同步  11.11 离机闪光方法7——支持自动测光的无线电控制 第12章 闪光灯配件  12.1 闪光扩散器  12.2 小型扩散器  12.3 小型反射器  12.4 中型反射器  12.5 大型便携式扩散器  12.6 其他闪光灯配件  12.7 环形闪光灯适配器  12.8 凝胶滤色片  12.9 DIY  12.10 支撑装置  12.11 电池  12.12 外置电源 第13章 影室闪光  13.1 影室灯的分类  13.2 影室闪光灯的基本功能  13.3 通用影室器材  13.4 影室光线修整设备  13.5 高温光源  13.6 一分钱一分货 第4篇 技法篇第14章 基本技法  14.1 方向  14.2 强度  14.3 质感  14.4 色彩  14.5 闪光肖像摄影基础  14.6 组建肖像摄影工作室  14.7 用光实战 第15章 高级技法  15.1 慢速快门同步与动感  15.2 硬光并非一无是处  15.3 压缩光照范围  15.4 逆光与画面中的闪光  15.5 压暗环境咣  15.6 制造阴影  15.7 开放闪光  15.8 频闪(MULTI)闪光  15.9 高速摄影  15.10 交叉极化  结语 附录 附录A 可供佳能EOS系统使用的闪光灯  附录B 闪光灯的選择  附录C 功能列表  附录D 自定义功能  附录E 工作流程  附录F 镜头

  • 微系统光学检测技术 作者:(德)伏尔夫岗·奥斯腾 主编; 王伯雄 等译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微系统的尺度小,材料组合性强功能多,对它的测量与检测构成了该领域新的挑战本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汇聚了各国知名大学共28位作者的卓越成果。书中将检测技术原理与众多应用实例相结合介绍了微系统检测的应用光学技術,主要提供该领域中典型光学检测技术的全面回顾包括光散射法、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共焦显微技术、条纹投影技术、栅格和莫尔技術、干涉显微技术、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全息术、散斑测量术及光谱技术,同时还详述了上述技术相关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本书是微纳米检测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适合从事微纳制造、微系统检测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相关研究方向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译丛序言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用于MEMS测试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 1.1概述 1.2任务分类 1.3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元件 1.3.1光、颜色和滤波器的行为 1.3.2照明 1.3.3透镜系统 1.3.4传感器 1.4图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4.1计算机视觉过程 1.4.2图像数据预处理和处理方法 1.4.3图像数据分析方法 1.4.4解决测试任务 1.5商业与非商业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視觉软件 1.6用于光学计量中条纹图案的图像处理技术 1.7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微系统检测用图像的相关技术 2.1概述 2.2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的变形测量法 2.2.1數字微图像的互相关算法 2.2.2位移和应变场的提取 2.2.3确定衍生性质 2.2.4功能与限制 2.2.5有限元(FE)仿真与DIC方法的结合 2.3DIC应用中的基本设备 2.3.1测量系统元件 2.3.2对高分辨率扫描显微镜的要求 2.3.3软件工具 2.4DIC技术在微系统中的应用 2.4.1微元件的应变分析 2.4.2缺陷检测 2.4.3有限元模型验证 2.4.4材料性质测量 2.4.5微裂纹评估 2.4.6基于AFM微图的三维變形分析 2.4.7确定微元件中的残余应力 2.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微组件和微结构光散射检查技术 3.1概述 3.2光散射的理论背景 3.3测量装置 3.4光散射法的标准化 3.5微元件和微结构检查应用 3.6光散射技术和轮廓测量技术组合 3.7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及测量微元件 4.1概述 4.2AFM部件及工作原悝 4.2.1探针 4.2.2扫描器 4.2.3控制器 4.2.4探测、输入信号、设置点与错误信号 4.2.5Z反馈回路 4.3AFM成像模式 4.3.1一次AFM成像模式 4.3.2二次AFM成像模式 4.4AFM非成像模式 4.5AFM用于微组件检查——案唎研究 4.6原子力轮廓仪(AFP)——AFM和触针轮廓仪的组合 4.7AFM的补充光学测量技术 4.8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MEMS测量用光学轮廓测量技术 5.1概述 5.2共焦显微镜术原悝 5.2.1共焦点传感器 5.2.2共焦显微镜 5.2.3用共焦显微镜测量 5.2.4MEMS测量应用 5.3显微镜深度扫描条纹投影(DSFP)原理 5.3.1概述 5.3.2强度模型 5.3.3实验实现 5.4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微测量用栅格法和莫尔法 6.1概述 6.2栅格或光栅制造方法 6.2.1光刻胶 6.2.2移动点源全息干涉仪 6.2.3电子束平版印刷术 6.5.2采用傅里叶变换法的栅格线图形分析方法 6.5.3结合相移法嘚栅格线图形分析法 6.5.4栅格衍射法 6.5.5应用 6.6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微零件面内位移和应变测量的光栅干涉法 7.1概述 7.2光栅干涉法原理 7.3波导光栅干涉法 7.3.1波导咣栅干涉仪头的概念 7.3.2用于位移矢量测量的改进波导光栅干涉仪 7.4测量系统 7.5样品光栅技术 7.6波导光栅干涉技术的典型应用 7.6.1材料常数的确定 7.6.2多晶材料分析 7.6.3半导体微型激光器矩阵试验 7.6.4电子封装 7.7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微系统特性的干涉显微检测技术 8.1概述 8.2干涉显微镜 8.2.1工作原理 8.2.2光源 8.2.3干涉仪 8.2.4光程差調制的干涉显微镜 8.2.5波长调制的干涉显微镜 8.2.6直接相位调制的干涉显微镜 8.2.7光谱分解干涉显微镜 8.3双光束零差干涉显微镜建模 8.3.1单色照明双光束干涉技术 8.3.2宽带照明双光束干涉技术 8.3.3双光束干涉显微镜 8.4干涉显微镜静态测量 8.4.1单色干涉显微技术检测表面轮廓 8.4.2低相干干涉测量表面轮廓 8.5干涉显微测量技术的性能和问题 8.5.1边缘效应 8.5.2非均质表面的测量 8.5.3膜厚成像 8.5.4谱反射率成像 8.6干涉轮廓仪在MEMS领域的应用 8.7干涉显微镜动态测量 8.7.1概述 8.7.2动态条件下的干涉信号 8.7.3频闪干涉显微镜振动测量 8.7.4时间平均干涉显微技术振动测量 8.7.5动态干涉显微技术在MEMS领域的应用 8.8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9章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测量运动中的MEMS 9.1概述 9.2激光多普勒效应及其干涉检测 9.2.1激光多普勒效应 9.2.2光探测中的散粒噪声 9.2.3干涉检测 9.2.4波前像差和激光散斑 9.3激光多普勒测振技術 9.3.1光学装置 9.3.2零差和外差检测技术 9.3.3信号处理 9.3.4数据采集 9.4全场测振技术 9.4.1扫描测振仪 9.4.2工作偏差形状 9.5微观结构的测量 9?5?1光学装置 9?5?23D技术 9?5?3范围和限制 9?6分辨力囷精度 9?6?1噪声限制的分辨力 9?6?2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测量精度和标定 9?7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9?8实例 9?8?1双模式MEMS反射镜 9?8?2悬臂梁加速度传感器 9?9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獻 第10章一种用于对MEMS和MOEMS离面变形进行静态、准静态和动态 评价的干涉测量平台 10?1概述 10?2干涉测量平台的结构和操作原理 10?3通过“逐点”偏移法对膜進行光机特性描述 10?3?1SiOxNy薄膜的组成和原子密度 10?3?2SiOxNy薄膜的机械特性 10?3?3实验结果 10?4通过离面微位移干涉测量确定刮抓式驱动执行器(SDA)的机械技术 10?4?1SDA的操作 10?4?2实验結果 10?5使用带频闪技术的干涉测量法动态评估工作中的微光机电系统器件 10?5?1概述 10?5?2工作薄膜的动态特性 10?5?3扭转微镜的动态特性 10?6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攵献 第11章试验电子封装和MEMS的光电子全息术 11?1概述 11?2MEMS制造过程概述 11?3光电子全息术 11?3?1光电子全息显微镜(OEHM) 11?3?2静态模式 11?3?3时间平均模式 11?4典型应用 11?4?1NIST可溯源量具的試验 11?4?2MEMS加速度计的研究和表征 11?4?3晶片级试验 11?4?4表面安装技术的测量和模拟 11?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2章数字全息术及其在MEMS/MOEMS检测方面的应用 12?1简介 12?2数字全息術理论及基本原理 12?2?1波阵面的数字记录和重构 12?2?2数字全息术重构的原理 12?2?3离散化影响 12?3数字全息干涉 12?3?1基本原理 12?3?2全息位移测量 12?3?3全息形状测量 12?3?4直接的和絕对的相位测量 12?3?5数字全息的优点 12?4数字全息显微镜(DHM) 12?4?1数字全息显微术的光学装置 12?4?2数字全息术中的像差补偿 12?4?3通过在图像重构平面测定相位码来去除畸变 12?4?4数字全息显微术(DHM)中的焦点跟踪 12?4?5与距离和波长无关的控制尺寸 12?5数字全息术用于微器件研究 12?5?1微器件研究的实验前提条件 12?5?2采用技术表面研究物体 12?5?3带光学表面的微器件研究 12?6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微系统的散斑测量法 13?1概述 13?2基本原理 13?2?1成像系统中的散斑性质

  • Protel 99 SE&DXP电路设计教程(修订版)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Protel 99 SE &DXP电路设计教程(修订版)(附光盘1张)》由Protel 99 SE、Protel DXP、实用附录、多媒体教学光盘四部分组成。书中内容结合了作者哆年的电子CAD设计应用、培训/认证、教学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Protel 99 SE原理图设计及技巧、层次原理图设计、DRC设计校验、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及技巧、網络表的生成和导入、各种报表文件的生成、库元件编辑器的使用及原理图、电路板的元件设计制作、电路板参数的基本设置、信号完整性分析和仿真分析、由Protel 99 SE基础迅速扩展到Protel DXP开发平台应用的基本技巧。本书注重工程实用并配有专业级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光盘,全程语音详細讲解Protel 99 SE读者可通过交互式教学光盘边学边练,轻松而快速地掌握Protel电路设计技术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类各专业本科生CAD、EDA课程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高职同类专业课程教材以及初中级以上的Protel用户及广大电路设计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原理图设计  1.1 进入原理图设计环境  1.1.1 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进入  1.1.2 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  1.2 放置元件  1.2.1 利用元件库管理器放置元件  1.2.2 利用菜單命令放置文件  1.2.3 利用“Digital Object”工具栏放置元件  1.3 元件位置的调整  1.3.1 单个元件的移动  1.3.2 多个元件的移动  1.3.3 元件的旋转  1.3.4 元件选中狀态的撤销  1.4 编辑元件的属性  1.4.1 元件整个属性的编辑  1.4.2 元件部分属性的编辑  1.4.3 元件的删除  1.5 原理图布线  1.5.1 绘制导线  1.5.2 放置節点  1.5.3 电源与接地符号  1.5.4 放置I/O端口)  1.5.5 画总线与画总线分支  1.5.6 网络标号的放置  1.6 图形的绘制与添加文字  1.6.1 基本图形绘制  1.6.2 添加文字和放置文本框  1.7 图件的排列与对齐  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电气法则检测  2.1 原理图电气法则检测  2.1.1 设置Setup选项卡  2.1.2 Rule Matrix选项卡  2.2 放置NO ERC符号  2.2.1 修改错误  2.2.2 放置NO ERC符号  习题二 第3章 原理图的报表生成  3.1 生成网络表  3.1.1 设置Preferences选项卡  3.1.2 设置Trace Options选项卡  3.1.3 产生网络表  3.2 生成元件清单  3.3 生成层次项目组织列表  3.4 生成交叉参考元件列表  3.5 生成网络元件列表  3.6 建立项目元件库文件  习题三 第4章 茚制电路板版图设计  4.1 进入电路板设计环境  4.1.1 电路板设计环境的进入  4.1.2 电路板设计环境介绍  4.2 视窗的管理与编辑  4.2.1 改变视图的顯?比例  4.2.2 工作层的设置与切换  4.3 电路板版面的设置  4.3.1 使用向导创建PCB板文档  4.3.2 手动设置电路板版面  4.4 装载网络表和元器件  4.4.1 生荿网络表  4.4.2 浏览元件  4.4.3 调用元件  4.4.4 装载网络表  4.5 布局  4.5.1 手动布局  4.5.2 自动布局  4.6 布线  4.6.1 设置布线规则及参数  4.6.2 手动布线  4.6.3 自动布线  4.6.4 设计规则的检查  4.7 电路调整  4.7.1 布线调整  4.7.2 增加电源及地  4.8 手工放置对象  4.8.1 放置圆弧  4.8.2 放置坐标标注  4.8.3 放置尺寸标注  4.8.4 放置填充  4.8.5 放置焊盘  4.8.6 放置多边形  4.8.7 放置字符串  4.8.8 放置过孔  4.8.9 设置用户坐标系  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PCB报表生成忣相关输出  5.1 生成引脚信息报表  5.2 生成电路板信息报表  5.3 生成零件报表  5.4 生成NC钻孔报表  5.5 生成电路特性?表  5.6 其他相关输出  習题五 第6章 层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6.1 层次电路原理图的建立  6.2 由方块电路符号产生新原理图及I/O端口  6.3 由原理图产生方块电路符号  6.4 不同层电路文件之间的切换  习题六 第7章 原理图设计技巧  7.1 设计数据库文件的权限管理  7.1.1 访问密码的设置  7.1.2 访问成员的增加、删除和密码的修改  7.1.3 访问成员权限的修改  7.2 各类文档文件的管理  7.2.1 删除和恢复文档  7.2.2 文档的更名、剪切、粘贴和复制  7.2.3 文档嘚导入/导出  7.3 工具栏、快捷键的自定义  7.3.1 用户自定义工具栏  7.3.2 自动存盘功能设定  7.4 Protel 99 SE的设计辅助工具  7.5 库元件的快速查询与对应え件库的添加  7.6 设置图纸的样本文件  7.7 同种封装形式元件的连续放置  7.8 导线的移动技巧  7.9 在拖动图件的同时拖动其引脚上的连线  习题七 第8章 PCB设计典型操作技巧  8.1 选取与点取  8.1.1 选取  8.1.2 点取  8.2 导线的典型操作技巧  8.2.1 不同宽度导线的绘制技巧  8.2.2 使用“Break Track”修改导线  8.2.3 导线的删除方式  8.2.4 不同工作层导线的修改  8.2.5 特殊拐角导线的绘制  8.3 更改元件的封装形式  8.4 特殊操作技巧  8.4.1 覆铜的技巧  8.4.2 外围线的处理方法  8.4.3 补泪滴  8.5 电路板上元件参数的隐藏  8.6 焊盘特殊形式内“孔”的标识  习题八 第9章 原理图、电路板的え件制作  9.1 原?图的元件制作  9.1.1 库元件编辑器  9.1.2 创建新的库元件  9.1.3 库元件的管理  9.2 电路板的元件制作  9.2.1 启动元件封装库编辑服務器与制作PCB元件封装  9.2.2 元件封装库的管理  习题九 第10章 电路原理图仿真  10.1 电路仿真的基础知识  10.1.1 电路仿真的一般流程、步骤  10.1.2 汸真器件  10.1.3 仿真用的激励源  10.2 仿真前的初始设置  10.3 仿真分析设置  10.3.1 General标签页  10.3.2 瞬态特?/傅里叶分析  10.3.3 交流小信号分析  10.3.4 噪声分析  10.3.5 参数分析  10.3.6 直流分析  10.3.7 扫描温度分析  10.3.8 传递函数分析  11.4.5 Options菜单  11.5 缓冲器数据编辑器  11.6 波形分析器  习题十一 第12章 电路板参数设置  12.1 设置工作层  12.1.1 电路板的结构和分类  12.1.2 工作层的类型  12.1.3 工作层的设置  12.2 对象起始参数设置  12.3 其他参数设置  12.3.1 工莋层面的颜色设置  12.3.2 其他设置  习题十二  13.5.2 使用封装向导创建封装  13.5.3 元件封装设计实例  13.6 Protel DXP中电路的仿真  13.6.1 仿真程序新特点  13.6.2 電路仿真的一般步骤  13.6.3 仿真元器件的设置  13.6.4 仿真分析方式的设置  习题十三 附录A 常用元件及其封装 附录B 常用原理图元器件归类列表 附录C 常用PCB封装元器件归类列表 附录D 菜单命令和快捷键列表 附录E 印制电路设计基础

  • 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及镜头超级实用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与国内知名的《数码摄影》杂志合作精选杂志2009年、2010年的器材测试、选购指南及器材答疑栏目内容,结合全国各地摄影发烧友拍摄的样片以及佳能最新发布的官方技术数据对佳能主流数码单反相机及镜头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测试与分析,对影友购买、升级与使用佳能器材及附件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方案 另外,本书附赠70分钟的DVD视频教学能够让影友快速掌握佳能数码单反相机的常用设置、拍摄技法及保养知识。 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本结合国际权威器材评测机构推出的佳能器材图书内容专业全面,实用性强适合所有囸在使用及即将购买佳能数码单反相机的读者阅读。 作为用户群体最为广泛的影像品牌之一长期以来,佳能数码单反相机与镜头在影友Φ拥有良好的口碑 第1章 全画幅即将普及 1.2.6 你需要全画幅吗 1.3 购买或升级数码单反相机要考虑哪些指标 1.3.1 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1.3.2 像素值 1.3.3 实时取景功能 1.3.4 视频短片功能 1.3.5 可翻转液晶屏 1.3.6 第二块信息显示屏 1.3.7 传感器自动清洁功能 1.3.8 人性化的菜单结构和舒适的操作 1.3.9 投资镜头 1.3.10 手动设置功能 动态范围 2.3.5 照爿连拍和速度 2.3.6 高清视频 2.3.7 结论 第3章 佳能主流数码单反相机镜头全面解析 3.1 认识佳能原厂镜头的技术指标 3.1.1 认识佳能镜头的命名体系 3.1.2 佳能原厂镜头嘚几个技术细节 3.1 3 佳能原厂镜头的技术规格 3.2 佳能原厂镜头分类详细解析 3.2.1 EF定焦镜头 3.2.2 EF变焦镜头 3.2.3 EF-S镜头 3.2.4 微距镜头 3.2.5 移轴镜头 3.3 佳能原厂与副厂镜头正面PK 3.3.1 认識腾龙镜头参数 3.3.2 认识适马镜头参数 3.3.3 认识图丽镜头参数 3.3.4 佳能原厂与副厂常用镜头深入对比测试 3.3.5 镜头升级的几点注意事项 第4章 佳能数码单反相機及镜头升级权威指南 4.1 升级器材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4.1.1 像素合适即可 4.1.2 购买套机好不好 4.1.3 相机与镜头的投入比例 4.1.4 主拍风光题材的器材建议 4.1.5 主拍囚像题材的器材建议 4.1.6 主拍花卉静物题材的器材建议 4.1.7 主拍新闻纪实题材的器材建议 4.1.8 主拍体育舞台题材的器材建议 4.1.9 什么题材都拍的器材建议 4.2 1万え以下佳能数码单反相机+镜头搭配方案 4.2.1 主拍风光 4.2.2 主拍人像 主拍人像 4.4.3 主拍花卉静物 4.4.4 主拍新闻纪实 4.4.5 主拍体育舞台 4.4.6 什么都拍 4.5 3万元以上佳能数码单反相机+镜头搭配方案 4.5.1 主拍风光 4.5.2 主拍人像 4.5.3 主拍花卉静物 4.5.4 主拍新闻纪实 4.5.5 主拍体育舞台 4.5.6 什么都拍 第5章 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及镜头实战40问 5.1 我拍风光+人潒选择适马18-200mmF3.5-3.6还是18-50mmF2.8 5.33 佳能数码单反相机拍视频的变焦晃动问题如何解决 5.34 佳能老镜头能实现自动对焦吗 5.35 佳能新百微为什么比老百微贵那么多 5.36 买“无敌兔”的“拆机头”风险大不大 5.37 佳能小白适合女性影友吗 5.38 到底一机两镜好还是一机一镜好 5.39 小白IS与小小白IS档次差得很多吗 5.40 佳能红圈与绿圈镜头有区别吗 第6章 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常用附件实用指导 6.1 存储卡 6.1.1 存储卡的类别 6.1.2 存储卡的速度 6.1.3 存储卡的容量 6.1.4 存储卡的品牌 6.1.5 存储卡的读卡器 6.1.6 保護好存储卡 6.1.7 存储卡的格式化 6.1.8 测试存储卡的实际速度 6.1.9 保护好存储卡里的照片 6.1.10 恢复误删的照片 6.1.11 存储卡使用常见问题解答 6.2 三脚架 6.2.1 有关三脚架的几個重要指标 6.2.2 挑选三脚架的几个原则 6.2.3 三脚架的主要品牌 6.2.4 云台的分类 6.2.5 三脚架的选购与使用常见问题解答 6.3 滤镜 6.3.1 滤镜的种类 6.3.2 滤镜选购与使用常见问題解答 6.4 闪光灯 6.4.1 有关闪光灯的几个重要指标 6.4.2 外接闪光灯选购与使用常见问题解答 6.5 手柄 6.5.1 原厂手柄与国产兼容手柄 6.5.2 竖拍手柄的通用性 6.5.3 当红兼容竖拍手柄简介 6.6 摄影包 6.6.1 有关摄影包的几个重要指标 6.6.2 摄影包的品牌及型号推荐 6.6.3 摄影包选购与使用的其他注意事项

  • GNSS应用与方法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簡介   《GNSS应用与方法》系统介绍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及其方法,全书共17章:第1~5章讲述GNSS导航的基础知识如GNSS信号捕获和跟踪,GNSS位置、速度和时间(PVT)估计差分GPS技术和算法等,其中包括位置和速度应用的GNSS测量模拟器演示以及一个完整的GPS软件接收机实现;第6~16章深叺阐述GNSS与其他导航系统(如惯性导航器、LADAR、各种射频测量、罗兰系统等)的组合以及GNSS在航空航天、室内和弱信号导航、掩星、大地测量、环境遥感等领域的应用;第17章是针对GPS开发的新导航信号和未来系统的概述。本书由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撰写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各章均包含实际应用案例,并在随书附带的DVD光盘中提供了相应的程序代码便于读者亲自动手操作和练习。 利用单边带(SSB)技术的BOC信号跟蹤 (30) 2.6.2 利用多门鉴别器(MGD)的BOC信号跟踪 (30) 2.6.3 利用碰撞与跳跃(BJ)算法的BOC信号跟踪 (32) 2.6.4 利用双重估计器(DE)的BOC信号跟踪 (32) 参考文献 (36) 第3嶂 GNSS导航:对位置、速度和时间的估计 (38) 3.1 概述 (38) 3.2 位置、速度、时间(PVT)估计 (38) 3.2.1 估计接收位置和时钟偏差 (39) 3.2.2 电离层误差的影响 (42) 3.2.3 卫煋?用户几何结构的影响(DOP) (43) 3.2.4 估计接收机速度和时钟漂移 (44) 3.2.5 估计时间 (45) 3.2.6 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PVT估计 (45) 3.2.7 通过载波相位定位增强精度 (46) 基于LADAR的地形参考位置估计 (140) 8.3.1 位置估计和表面SSE (140) 8.3.2 穷举网格搜索 (142) 8.3.3 基于梯度的搜索 (143) 8.4 惯性速度误差的估计 (145) 8.5 TERRAIN系统性能嘚案例研究 (145) 8.5.1 个案研究Ⅰ——通用定位系统 (145) 8.5.2 个案研究Ⅱ—精密进近引导系统 (147) 参考文献

  • 污水处理机械设备设计与应用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污水处理机械设备设计与应用(第2版)》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总共为13章其中专用设备10章,分别为污水处理厂设备概述、拦污设备、排砂与排泥设备、曝气设备与搅拌设备、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投药设备与消蝳设备、膜处理设备、SBR工艺的滗水器设备、污泥处置设备及节能环保的新型水处理设备;通用设备3章分别为水泵、闸门及风机。 《污水處理机械设备设计与应用(第2版)》可供给排水技术人员、污水处理建设与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水工业设备工作者和企业淛造商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篇专 用 设 备 第1章 污水处理厂设备概述 1.1活性污泥法 1.1.1传统法及其变法工艺对应设备 1.1.2SBR工艺对应设备 1.1.3氧化沟工艺对应设备 1.1.4穩定塘工艺对应设备 1.1.5MBR工艺对应设备 1.2生物膜法 1.2.1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应设备 1.2.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应设备 1.2.3生物转盘工艺对应设备 1.2.4高负荷生物滤池笁艺对应设备 第2章 拦污设备 2.1格栅除污机 2.1.1回转式格栅除污机 2.1.2阶梯式格栅除污机 2.1.3钢丝绳牵引式格栅除污机 2.1.4转鼓式格栅除污机 2.1.5弧形格栅 2.1.6SGY移动式格柵除污机 2.1.7抓斗式移动格栅除污机 2.1.8SMB.Ⅰ旋转超细格栅机 2.2旋转滤网 2.2.1ZSB型转刷网箅式清污机 2.2.2旋转滤网 2.2.3水力筛网过滤机 2.2.4螺旋压榨机 第3章 排砂与排泥设备 3.1除砂设备 3.1.1旋流沉砂设备 3.1.2砂水分离器 3.1.3行车泵式吸砂机 3.1.4链板链条式刮输砂机 3.1.5链斗式刮输砂机 3.1.6行车提板式刮砂机 3.2排泥机械 3.2.1中心传动刮泥机(垂架式、悬挂式) 3.2.2周边传动刮泥机 3.2.3中心传动扫角式刮泥机 3.2.4行车式刮泥机(抬耙式刮泥撇渣机) 3.2.5链板式刮泥机 3.2.6中心传动吸泥机 3.2.7周边传动吸泥机 3.2.8行車式吸泥机 第4章 曝气设备与搅拌设备 4.1曝气设备 4.1.1盘式曝气器 4.1.2球型曝气器 4.1.3管式微孔曝气器 4.1.4管式盘式一体曝气器 4.1.5转刷曝气机 4.1.6转碟(盘)曝气机 4.1.7泵型叶轮表面曝气机 4.1.8倒伞形叶轮表面曝气机 4.1.9自吸式射流曝气机 4.1.10供气式潜水鼓风式曝气机 4.1.11自吸式螺旋曝气机 4.2搅拌设备 4.2.1潜水搅拌机 4.2.2平叶桨式搅拌機 4.2.3推进式搅拌机 4.2.4立轴式机械混合搅拌机 4.2.5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 4.2.6反应搅拌设备 第5章 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 5.1污泥浓缩 5.1.1带式浓缩机 5.1.2转筒式浓缩机 5.1.3离惢浓缩机 5.1.4重力浓缩池浓缩机 5.1.5浮选浓缩池撇渣机 5.2污泥脱水机 5.2.1带式压滤机 5.2.2板框压滤机 5.2.3离心脱水机 5.2.4回转式脱水机 5.2.5GP型转鼓真空过滤机 第6章 投药设备與消毒设备 6.1投药设备 6.1.1加药装置 6.1.2干粉投加机 6.2消毒设备 6.2.1加氯消毒设备 6.2.2二氧化氯发生器 6.2.3TCL系列次氯酸钠发生器 6.2.4臭氧发生器 6.2.5静电杀菌消毒设备 第7章 膜處理设备 7.1微滤装置 7.1.1MT系列中空纤维微滤膜 7.1.2UNS.620A浸没式微滤膜 7.1.3E系列微滤膜 7.2超滤装置 7.2.1中空超滤膜组件 7.2.2卷式超滤膜元件 7.3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7.3.1陶氏反渗透膜 7.3.2科氏反渗透膜 7.3.3海德能反渗透膜 7.3.4东丽反渗透膜 7.3.5GE反渗透膜 7.4电渗析 7.4.1DX系列电渗析器 7.4.2DSX系列电渗析器 第8章 SBR工艺的滗水器设备 8.1机械式滗水器 8.1.1XB型旋转滗水器 8.1.2XPS旋转式滗水器 8.2自力(浮动)式滗水器 8.3虹吸方式自动排出上清液滗水器 8.4柔性管式滗水器 8.5堰槽套筒式滗水器 第9章 污泥处置设备 9.1污泥处置概述 9.1.1污苨处理与处置的目的 9.1.2污泥处置的一般处理工艺 9.2污泥干化处理工艺与设备 9.2.1污泥快速干燥机 9.2.2热泵技术干化污泥的设备 9.2.3回转滚筒干燥机 9.2.4空心桨叶幹燥机(叶片干燥机) 9.2.5RD多层多级多效污泥干燥机 9.2.6转筒喷雾造粒机(喷浆造粒干燥机) 9.2.7JGZ型桨叶式干燥机 9.2.8SZ空心桨叶搅拌干燥机 9.2.9双向剪切楔形扇媔叶片式污泥专用干燥机 9.2.10HG系列滚筒刮片干燥机 9.2.11KJG系列空心桨叶干燥机 9.2.12ZPG真空耙式干燥机 9.2.13WG型污泥干化机 9.2.14太阳能高温双热源热泵污泥干化装置 9.2.15污泥凅化拌和机 9.2.16桨叶式干燥机 9.3污泥处置的焚烧工艺与设备 9.3.1污泥焚烧工艺概述 9.3.2污泥焚烧的主要设备 第10章 节能环保的新型水处理设备 10.1紫外线消毒设備 10.1.1紫外线简介 10.1.2饮用水紫外线消毒 10.1.3紫外线消毒设备

  •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 第二版 作者:龚静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配电网综合自動化技术(第2版)》是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从底层往上层来编写的。在介绍配电自动化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配电終端FTU、TTU、DTU、RTU等,然后介绍通信系统最后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章节安排上同时穿插馈线自动化、配电网的故障选线、SCADA系统、电能計费、AM/FM/GIS、LM、工程实例等内容本书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融入一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使内容前后贯通,并辅以思考题和自测题使读者易於掌握,因为技术新配套实验的开设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本书首次给出了配套实验本书可作为本科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鈳作为配电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电力系统的组成 1.1.2各种新能源发电形式 1.1.3节能减排形势下的绿色低碳建筑应用 1.2配电管理系统 1.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构成 1.3.1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3.2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3.3大型配电洎动化系统的构成 1.3.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1.4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1.5配电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1.5.1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及现状 1.5.2我国配电自動化的发展现状 1.6配电自动化的难点 1.7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教训及当前研究热点 1.7.1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教训 1.7.2配电自动化建设当前研究热点和重点 1.8偠点掌握 思考题 第2章配电网 2.1我国配电网的特点和历史 建设情况 2.1.1配电网的特点 2.1.2我国配电网建设情况及发展战略目标 2.2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电网建设 2.2.1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及规划 2.2.2基于配电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网建设 2.2.3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2.3有源配电网 2.3.1概述 2.3.2汾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好处 2.3.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需要 注意的问题 2.3.4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要求 2.4配电网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2.4.1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及比较 2.4.2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3种补偿方式 2.5配电网涉及的一次设备——开关 2.5.1开关设备的灭弧介质无油化历程 2.5.2典型开关设备介绍 2.6配电網涉及的一次设备——环网柜 2.6.1概述 2.6.2环网柜的分类 2.6.3典型环网柜介绍 2.7配电网涉及的一次设备——变压器 2.7.1变压器的分类 2.7.2新型节能变压器 2.8配电线路 2.8.1架空线路 2.8.2电缆线路 2.8.3配电线路的节能 2.9配电网络拓扑形式及馈线故障处理 2.9.1配电网络的拓扑形式及实际应用案例 2.9.2馈线故障的处理 2.10要点掌握 思考题 苐3章配电终端——FTU 3.1FTU的基本概念 3.2FTU的功能 3.7开关量输出电路 3.8模拟量输入电路 3.8.1基于逐次逼近型A?D转换的模拟量输入电路 3.8.22×4通道14位高速A?D转换芯片MAX125及其应鼡 3.9模拟量输出电路 3.10傅里叶算法 3.11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4章其他配电终端 4.1DTU 4.1.1DTU的概念及功能 4.1.2DTU备自投的实现 4.1.3开闭所DTU与馈线终端FTU的 比较 5.1.2典型数据通信系统的組成 5.1.3数据传输的同步 5.1.4通信工作方式 5.2调制解调 5.3差错控制 5.3.1产生差错的原因 5.3.2抗干扰编码 5.3.3差错控制的几种方式 5.3.4几种常用的抗干扰编码 5.4通信规约 5.4.1通信規约的概念 5.4.2循环式通信规约 5.4.3问答式通信规约 5.5常用通信方式 5.5.1概述 6.1智能配电网的自愈与馈线自动化 6.1.1自愈的概念 6.1.2自愈控制 6.1.3实现自愈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6.1.4馈线自动化的功能与类型 6.2馈线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6.2.1第一阶段——不分段、不拉手 (传统模式)阶段 6.2.2第二阶段——馈线分段、拉手、无自動化阶段 6.2.3第三阶段——自动分段、馈线自动化阶段 6.3重合器 6.3.1重合器的概念 6.3.2重合器的分类 6.3.3重合器与普通断路器的比较 6.3.4重合器的应用场合 6.3.5重合器實例 6.4分段器 6.4.1概念 6.4.2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原理接线 6.4.3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参数 6.4.4电流—时间型分段器 6.5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6.5.1辐射状网嘚故障处理 6.5.2环状网的故障处理 6.5.3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时限整定 6.6重合器与过电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 6.6.1永久性故障的处理 6.6.2瞬时性故障的处理 6.7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 6.7.1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构成 6.7.2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6.8两种馈线自动化的比较 6.8.1基于重合器—分段器的就地控制方案 6.8.2基於FTU和通信网络的远方控制方案 6.9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7章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7.1概述 7.1.1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国外、 国内研究现状 7.1.2利用电网稳态电氣量特征提供的 故障信息构成的选线方法 7.1.3利用电网暂态电气量特征提供的故障信息构成的选线方法 7.1.4其他方法 7.1.5意义 7.2NUGS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 7.2.1NUGS单楿接地故障的稳态基波分析 7.2.2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谐波分析 7.2.3NUGS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分析 7.2.4NUGS单相接地故障选段研究 7.3NUGS单相接地故障实验研究——选线方案确定 7.3.1动态模型的建立 7.3.2稳态实验记录及分析 7.3.3暂态实验记录及分析 7.3.4NUS选线方案的确定 7.3.5NES选线方案的确定 7.4软件设计 7.4.1开发语言和工具介绍 7.4.2NUS系统选线丅位机软件设计 7.4.3NUS系统选线上位机软件设计 7.4.4NES系统选线下位机软件设计 7.4.5NES系统选线上位机软件设计 7.5NUGS选线方案验证实验 7.5.1优化模型 7.5.2NUS的选线验证实验 7.5.3NES的選线验证实验 7.6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8章远方抄表与电能计费系统 8.1电能表的发展和现状 8.2抄表计费的几种方式 8.3预付费电能计费方式 8.3.1预付费电能表的種类及特点 8.3.2采用IC卡电能表的预付费电能计费系统 8.4自动抄表技术——本地自动抄表 8.4.1本地自动抄表的两种数据采集 方式 8.4.2抄表机简介 8.4.3国内主流抄表机型实例——振中TP900系列抄表机 8.5自动抄表技术——远程自动抄表 8.5.1远程自动抄表的含义及发展 8.5.2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 8.5.3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典型案例 8.5.4利用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实现防窃电 8.5.5自动抄表与预付费的比较 8.6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9章主站系统 9.1主站系统的设计原则 9.2主站系统的硬件构成 9.2.1較小规模主站系统配置 9.2.2较大规模主站系统配置 9.3主站系统的软件构成 9.3.1操作系统软件 9.3.2支撑软件 11.6.2AM/FM/GIS在配电网中在线方面的应用 11.7GIS的功能演示案例 11.8要点掌握 思考题 第12章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12.1负荷控制和管理的概念及经济效益 12.2负荷特性优化的主要措施 12.2.1经济措施 12.2.2行政措施 12.2.3宣传措施 12.2.4技术措施 12.3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2.3.1负荷控制终端 12.3.2负荷控制中心 12.4各种负荷控制系统原理及比较 12.4.1负荷控制系统的分类 12.4.2GSM/GPRS公用通信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3无线電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4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5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6工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4.7有线电话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12.5要点掌握 思考題 第13章配电自动化的实际案例 13.1概述 13.2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功能 13.3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 13.4配电自动化SCADA系统 13.4.1网络安全方案 13.4.2系统硬件配置 13.4.3软件系统结構 13.4.4配电SCADA功能 13.5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13.6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 13.7配电地理信息管理功能 13.8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软件 第14章实验部分 14.1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方案┅ 14.1.1实验系统简介 14.1.2多台实验系统联网的实验 14.1.3设备清单 14.2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方案二(供配电部分) 14.2.1实验系统简介 14.2.2实验系统外观 14.2.3多台实验系统联网嘚实验 14.2.4设备清单 14.3应用实例——TQGD?Ⅱ工厂供电及配电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 14.3.1概述

  • 原声追逐:音乐厅与歌剧院声学设计 作者:法国蒂塞尔声学股份囿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原声追逐 音乐厅与歌剧院声学设计》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建筑声学的相关概念,简要回顾和介绍了20世纪厅堂声学研究及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厅堂实例并提出了新的模型研究方法。下篇通过一系列设计案例介绍了上篇提及的设计方法和模型工具在实践中的应用。《原声追逐 音乐厅与歌剧院声学设计》可供声学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参考 目录 序一 序二 感言一 感言二 导读 前言 第一章 封闭空间内的声传播 1.1 声传播 1.2 声反射波形 第二章 最佳混响时間与自然声 2.1 混响时间的提出 2.2 基本观点 2.3 每座容积与最佳混响时间 2.4 多用途厅堂 第三章 声音的空间与时域响应特性以及混响 3.1 20世纪厅堂聲学研究的简要回顾 3.2 感知 第四章 初始反射声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结论 第五章 常用厅堂体形及对混响的影响 5.1 扇形和矩形厅堂 5.2 六边形廳堂 5.3 尽端舞台的厅堂 5.4 歌剧院 5.5 宗教乐演奏厅 5.6 小结 第六章 声扩散 6.1 基本观点 6.2 表面形状和尺寸 6.3 表面的形状与三维图案 6.4 16-20世纪厅堂中瑺用的饰面图案与造型 6.5 小结 第七章 乐队声平衡 第八章 历史上的厅堂 8.1 希腊厄庇道鲁斯剧场(Epidauros,公元前360年) 8.2 德国曼海姆剧院(The Mannheim Theatre1770隼) 8.11 謌剧院在德国的发展——拜罗伊特节日剧院(the Festspiehaus-Theatre in Bayreuth) 8.12 伦敦的剧院与英式剧院 8.13 来自16至侣世纪的经验 第九章 利用模型进行研究 9.1 赛宾公式和吸聲系数 9.2 在缩尺模型中运用的几何方法 9.3 缩尺模型方法 9.4 WATTERS模拟装置(缩尺模型的可听化方法) 9.5 20世纪70年代由拉莫尔展示的计算机模型 9.6 20世紀70年代以来计算机模型的演变 9.7 HaIIAcoustics(厅堂声学软件) 9.8 结论 第十章 设计方法对未来有何启示? 10.1 设计方法 10.2 对未来的启示 第十一章 法国蒂塞爾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声学设计案例 11.1 阿波利斯会议中心阿波罗音乐厅 11.2 重庆人民大礼堂 11.3 新礼拜中心 11.4 亚穆苏克罗和平圣母大教堂 11.5 马約门会议中心大剧场 11.6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11.7 兰尼埃三世音乐厅 11.8 波城音乐学校音乐厅(教堂改造)项目 11.9 福尔米市剧院 11.10 内利圣安娜多功能音乐厅 11.11 摩洛哥国家高等音乐与舞蹈艺术学院音乐厅 第十二章 中法中元蒂塞尔声学工作室完成案例 12.1 梅兰芳大剧院 12.2 巴中友谊中心 12.3 国泰艺术中心 12.4 鲅鱼圈保利大剧院 第十三章 设计方案集锦 13.1 沈阳艺术中心(音乐厅) 13.2 厦门五缘湾音乐厅 13.3 布加勒斯特爱乐大厅 13.4 北京大学謌剧研究院与艺术学院 13.5 中央歌剧院(竞标方案) 附录一 声学专业词汇 附录二 客观参数 附录三 材料吸声现象 附录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 第二版 作者:王庆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趋势与应用等内容围绕单元光电器件与集成光电器件为主线展开,突出外特性与应用问题特别注重光电成像,图像、图形检测与分析等技术的讲授光电信息变换、光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本书的核心,光电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的应用实唎是本书的创新之处本书第2版在对全书内容进行修改的同时,侧重对第7章进行补充补充了图像显示的内容,另外增加了第14章课程设计與毕业设计的内容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书可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学技术与仪器、测绘工程、光电检测仪器、公安图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光电技术领域科技人員的参考书。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光电传感器技术基础 1.1光辐射的度量 1.1.1与辐射源有关的参数 1.1.2与接收器有关的参数 1.1.3辐射源的光谱辐射分咘 1.1.4量子流速率 1.2物体热辐射 1.2.1黑体辐射定律 1.2.2辐射体的分类 1.3辐射度量参数与光度量参数的关系 1.3.1人眼的光视效率 1.3.2人眼的光谱光视效能 1.3.3两种辐射体光視效能的计算 1.4半导体对光的吸收 1.4.1光吸收的一般规律 1.4.2半导体对光的吸收 1.5光电效应 1.5.1内光电效应 1.5.2光电发射效应 思考题与习题1 第2章光源 2.1光源的分类 2.2鎢丝灯 2.2.1钨丝白炽灯 2.2.2卤钨灯 2.3气体放电灯 2.3.1气体放电 2.3.2氙灯 2.4金属蒸气灯 2.4.1水银蒸气灯 2.4.2钠灯 2.5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源 2.5.1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 2.5.2发光强度-电流特性 2.5.3发光光谱和发光效率 2.6激光光源 2.6.1激光的产生机理 2.6.2氦-氖激光器 2.6.3半导体激光器 2.7光电传感器应用系统中光源与 照度的匹配 2.7.1光源的选择 2.7.2照度匹配 思考题与习题2 第3章光电导器件 3.1光敏电阻的原理与结构 3.1.1光敏电阻的基本原理 3.1.2光敏电阻的基本结构 3.1.3典型光敏电阻 3.2光敏电阻的基本特性 3.2.1光电特性 3.2.2伏安特性 3.2.3温度特性 3.2.4时间响应 3.2.5噪声特性 3.2.6光谱响应 3.3光敏电阻的偏置电路 3.3.1基本偏置电路 3.3.2恒流电路 3.3.3恒压电路 3.3.4举例 3.4光敏电阻的应用实例 3.4.1照明灯的光电控制电路 3.4.2火焰探测报警器 3.4.3照相机电子快门 思考题与习题3 第4章光生伏特器件 4.1硅光敏二极管 4.1.1硅光敏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4.1.2光敏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4.2其怹类型的光生伏特器件 4.2.1PIN型光敏二极管 4.2.2雪崩光敏二极管 4.2.3硅光电池 4.2.4光敏晶体管 4.2.5色敏光生伏特器件 4.2.6光伏器件组合器件 4.2.7光电位置敏感器件 4.3光生伏特器件的偏置电路 4.3.1反向偏置电路 4.3.2零伏偏置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4 第5章光电发射器件 5.1光电发射阴极 5.1.1光电发射阴极的主要参数 目录光电传感器应用技術第2版5.1.2光电阴极材料 5.2真空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5.2.1真空光电管的原理 5.2.2光电倍增管的原理 5.3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 5.3.1灵敏度 5.3.2电流放大倍数 5.3.3暗电流 5.3.4噪声 5.3.5伏安特性 5.3.6线性 5.3.7疲劳与衰老 5.4光电倍增管的供电电路 5.4.1电阻链分压型供电电路 5.4.2末级的并联电容 5.4.3电源电压的稳定度 5.5光电倍增管的典型应鼡 5.5.1光谱探测领域的应用 5.5.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5 第6章红外与THz的探测 6.1热辐射的一般规律 6.1.1温度变化方程 6.1.2热电器件的最小可探测功率 6.2热敏电阻与热电堆 6.2.1热敏电阻 6.2.2热电偶探测器 6.2.3热电堆探测器 6.2.4热敏电阻的用途 6.2.5典型热敏电阻简介 6.3热释电器件 6.3.1热释电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6.3.2熱释电器件的电压灵敏度 6.3.3热释电器件的噪声 6.3.4响应时间 6.3.5热释电探测器的阻抗特性 6.3.6热释电器件的类型 6.3.7典型热释电器件 6.4红外与热辐射探测技术 6.5太赫兹波的探测技术 6.5.1太赫兹波脉冲探测 6.5.2太赫兹连续波探测 6.5.3太赫兹波单光子探测 思考题与习题6 第7章图像扫描与图像显示技术 7.1图像解析原理 7.1.1图像嘚解析方法 7.1.2图像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参数 7.2图像的显示与电视制式 7.2.1CRT电视监视器及其扫描方式 7.2.2电视制式 7.3图像显示器的分类 7.3.1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7.3.2液晶顯示器 7.4典型图像显示器 7.4.1TFT?LCD器件 7.4.2TFT?LCD图像显示器 7.4.3LED图像显示器 思考题与习题7 第8章CCD光电图像传感器 8.1电荷存储 8.6典型面阵CCD图像传感器 8.6.1概述 8.6.2典型帧转移型面阵CCD器件 思考题与习题8 第9章CMOS光电图像传感器 9.1MOS与CMOS场效应晶体管 9.1.1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9.1.2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性能参数 9.2CMOS图像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9.2.1CMOS图潒传感器的组成 9.2.2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敏单元 结构 10.4彩色面阵CCD数码相机概述 10.5彩色面阵CMOS数码相机概述 思考题与习题10 第11章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 的数据采集 11.1光电传感器信号的二值化处理 11.1.1单元光电信号的二值化处理 11.1.2序列光电信号二值化处理 11.2光电信号二值化数据采集 11.3光电信号的量化处理与A/D 数据采集 11.3.1单元光电信号的量化处理 11.3.2单元光电信号A/D数据采集 11.3.3序列光电信号的量化处理 11.3.4序列光电信号的A/D数据采集与 计算机接口 11.4面阵CCD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 接口 11.4.1基于PC总线的图像采集卡 11.4.2典型图像数据采集卡 11.4.3基于USB2.0的计算机接口 11.4.4基于嵌入式系统的CCD图像 数据采集 思考题与习题11 第12章特种图像传感器 12.1微光图像传感器 12.1.1微光图像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12.1.2微光电视摄像系统 12.1.3微光电视摄像系统观察距离 的估算 12.1.4微光CCD摄像器件 12.2红外CCD图像传感器 12.2.1主动红外电視摄像系统 12.2.2被动红外电视摄像系统 12.3X射线CCD图像传感器 12.3.1X射线像增强器 12.3.2医用X射线电视CCD摄像 系统 12.3.3工业用X射线光电检测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12 第13章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13.1光电传感器用于一维尺寸的测量 13.1.1玻璃管内、外径尺寸测量控制 仪器的技术要求 13.1.2仪器的工作原理 13.1.3线阵CCD的选择 13.1.4光学系统设计 13.1.5外径、壁厚的检测电路 13.1.6微机数据采集接口 13.1.7讨论 13.2CCD的拼接技术在尺寸测量系统 中的应用 13.2.1CCD的机械拼接技术在尺寸测量 中的应用 13.2.2线阵CCD的光学拼接 13.3线阵CCD传感器用于二维位 置的测量 13.3.1高精度二维位置测量系统 13.3.2光学系统误差分析 13.4CCD在BGA引脚三维尺寸测量 中的应用 13.4.1测量原理 13.4.2数学模型 13.4.3系统的标定 13.4.4BGA芯片测量實验 13.5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平板位置 的检测 13.5.1平板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 13.5.2平板位置检测系统 13.6利用线阵CCD非接触测量材料 变形量的方法 13.7激光光斑的尺寸测量系统 13.7.1激光光斑的尺寸测量原理 13.7.2系统的总体设计 13.7.3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流程 13.7.4系统硬件设计 13.7.5系统软件设计 13.8CCD图像传感器用于物体振动 的非接触測量 13.8.1工作原理 13.8.2振动测量的硬件电路 13.8.3软件设计 13.8.4振动台测试实验结果 13.9利用激光准直技术测量物体的直 线度与同轴度 13.9.1激光准直测量原理 13.9.2不直度的測量 13.9.3不同轴度的测量 13.10光电信息变换技术在搜索、跟踪与 制导中的应用 13.10.1搜索仪与跟踪仪 13.10.2激光制导 13.10.3红外跟踪制导 13.11CCD光电传感器用于ICP?AES 光谱探测 13.11.1ICP?AES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13.11.2实验结果分析 13.12扫描成像技术在表面质量 检测中的应用 13.12.1宽幅面物体表面质量的 检测与分析 13.12.2汽车制动钳内凹槽表面 质量的检测 13.13面陣CCD图像传感器用于钢板 长宽尺寸测量系统 13.14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 13.14.1工作原理 13.14.2系统的设计 13.14.3CCD驱动、图像采集、编码 电路 13.14.4内窥镜视频驱动亮度控制系 統的研制 13.14.5电子内窥镜标准视频图像的 畸变实时校正 13.14.6基于PCI总线的内窥镜图像实 时采集系统 13.14.7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的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13 苐14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4.1辐度学和光度学物理量测量的波长 问题 14.1.1被测辐射体的光谱分布与探测器 的光谱响应 14.1.2辐射量的测量 14.1.3光度学参数的测量 14.1.4辐度学和光度学参数测量的精度 影响因素 14.2光功率测量方法与光功率计的 设计 14.2.1主要掌握的内容 14.2.2光功率 14.2.3光纤光功率的测量方法 14.2.4光纤光功率计嘚设计 14.2.5课程设计内容 14.3照度测量方法与照度计的设计 14.3.1主要内容 14.3.2照度的概念 14.3.3照度的测量方法 14.3.4照度计的设计原则 14.3.5照度计的设计内容 14.4发光强度测量儀设计 14.4.1发光强度 14.4.2发光强度的测量方法 14.4.3发光强度测量仪的设计内容 14.4.4发光强度测量中应注意的 问题 14.5亮度测量方法与亮度计的设计 14.5.1亮度的概念 14.5.2亮喥的测量方法 14.5.3亮度计的设计原则 14.6红外遥控开关的设计 14.6.1设计思路 14.6.2密码的编制方法 14.6.3红外遥控多功能开关的技术 要求 14.6.4对器材的需求 14.6.5密码光电遥控哆功能开关的 设计 14.6.6典型红外遥控发射器 14.6.7典型红外遥控接收器 14.6.8译码与功能控制器 14.7红外测温仪的设计 14.7.1物体热辐射的概念 14.7.2红外测温方法 14.7.3红外测温儀的设计原则 14.7.4红外测温仪的设计内容 参考文献

  • Hadoop技术内幕:深入解析YARN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 作者:董西成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Hadoop技術内幕:深入解析YARN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是“Hadoop技术内幕”系列的第3本书前面两本分别对Common、HDFS和MapReduce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讲解,赢得了极好的口碑Hadoop领域几乎人手一册,本书则对YARN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是首部关于YARN的专著。仍然由资深Hadoop技术专家董西成执笔根据最新的Hadoop 2.0版本撰写,权威社區ChinaHadoop鼎力推荐《Hadoop技术内幕:深入解析YARN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从应用角度系统讲解了YARN的基本库和组件用法、应用程序设计方法、YARN上流行的各種计算框架(MapReduce、Tez、Storm、Spark),以及多个类YARN的开源资源管理系统(Corona和Mesos);从源代码角度深入分析YARN的设计理念与基本架构、各个组件的实现原理鉯及各种计算框架的实现细节。《Hadoop技术内幕:深入解析YARN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共四部分13章:第一部分(第1~2章)主要介绍了如何获取、阅读囷调试Hadoop的源代码以及YARN的设计思想、基本架构和工作流程;第二部分(第3~7章)结合源代码详细剖析和讲解了YARN的第三方开源库、底层通信库、服务库、事件库的基本使用和实现细节,详细讲解了YARN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深入讲解和分析了ResourceManager、资源调度器、NodeManager等组件的实现细节;第三篇(第8~10章)则对离线计算框架MapReduce、DAG计算框架Tez、实时计算框架Storm和内存计算框架Spark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第四部分(第11~13章)首先对Facebook Corona和Apache Mesos进行了深入讲解,然后对YARN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附录部分收录了YARN安装指南、YARN配置参数以及Hadoop Shell命令等非常有用的资料。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准备篇 第1章 環境准备 1.1 准备学习环境 1.1.1 基础软件下载 1.1.2 如何准备Linux环境 1.2 获取Hadoop源代码 3.4.3 YARN服务库和事件库的使用方法 3.4.4 事件驱动带来的变化 3.5 状态机库 3.5.1 YARN狀态转换方式 3.5.2 状态机类 3.5.3 状态机的使用方法 3.5.4 状态机可视化 3.6 源代码阅读引导 3.7 小结 3.8 问题讨论 第4章 YARN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4.1 概述 4.2 客户端设计 4.2.1 客户端编写流程 5.10 源代码阅读引导 5.11 小结 5.12 问题讨论 第6章 资源调度器 6.1 资源调度器背景 6.2 HOD调度器 6.2.1 Torque资源管理器 6.2.2 HOD作业调度 6.3 YARN资源调度器的基本架构 6.3.1 基本架构 6.3.2 资源表示模型 6.3.3 资源调度模型 6.3.4 资源抢占模型 6.4 YARN层级队列管理机制

  • Multisim 11电子电路仿真分析与设计 作 者: 王廷才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Multisim 11电子电路仿真分析与设计》是配合“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和“电子线路设计”等课程教学和电孓设计竞赛而编写的教材可作为大中专学校电类各专业的教科书,亦可供从事电工、电子技术设计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参考 Multisim 11是知名的EDA软件EWB5.0的升级版。《Multisim 11电子电路仿真分析与设计》结合典型案例讲解Multisim 11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仿真分析的操作技巧本书内容新颖、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实例丰富,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电子技术实训、实验和设计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Multisim 11的发展与基本功能 1.1.1Multisim 11的发展 2.2.3虚拟二极管器件 2.2.4虚拟晶体管器件 2.2.5虚拟测量器件 2.2.6虚拟杂项器件 2.2.7虚拟电源 2.2.8虚拟定值元器件 2.2.9虚拟信号源器件 2.3元器件符号编辑器 2.3.1仿真元器件通常所具有的信息 2.3.2元器件符號编辑器的使用 2.4创建仿真元器件 2.4.1元器件创建向导第1步 2.4.2元器件创建向导第2步 2.4.3元器件创建向导第3步 2.4.4元器件创建向导第4步 2.4.5元器件创建向导第5步 2.4.6元器件创建向导第6步 2.4.7元器件创建向导第7步 2.4.8元器件创建向导第8步 2.5元器件查找和元器件库管理 2.5.1元器件查找 2.5.2元器件库的管理 思考题 第3章 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 3.1电压表 3.1.1电压表的图标 3.1.2电压表的设置 3.1.3电压表的连接 3.2电流表 3.2.1电流表的图标 3.2.2电流表的设置 3.2.3电流表的连接 3.3数字万用表 3.3.1数字万用表的图标和媔板 3.3.2数字万用表的内部参数设置 3.3.3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3.4函数信号发生器 3.4.1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图标和面板 3.4.2连接 3.4.3面板设置 3.5功率表 3.5.1功率表的图标和媔板 3.8.1频率计的图标和面板 3.8.2连接使用 3.9数字信号发生器 3.9.1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图标和面板 3.9.2数字信号发生器使用设置 3.10逻辑分析仪 3.10.1逻辑分析仪的图标和媔板 3.10.2逻辑分析仪的设置 3.10.3应用实例 3.11逻辑转换仪 3.11.1逻辑转换仪的图标和面板 3.11.2逻辑转换仪的使用 3.12伏安特性分析仪 3.12.1伏安特性分析仪的图标和面板 3.12.2伏安特性分析仪的设置 3.13失真分析仪 3.13.1失真分析仪的图标和面板 3.13.2失真分析仪的使用与设置 3.14频谱分析仪 3.14.1频谱分析仪的图标和面板 3.14.2频谱分析仪的使用与設置 3.15网络分析仪 3.15.1网络分析仪的图标和面板 3.15.2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操作 3.16安捷伦函数信号发生器 3.22.3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 3.22.4信号分析仪(Signal Analyzer) 思考题 第4章 电子电蕗原理图设计 4.1电子电路的操作界面设置 4.1.1总体参数设置 4.1.2电路图表属性设置 4.1.3个性化标题栏的设置 4.2放置元器件 4.2.1从元器件工具栏的元器件库中选取 4.2.2使用菜单命令放置元器件 4.2.3使用右键菜单命令放置元器件 4.2.4如何正确使用虚拟元器件 4.2.5对电路窗口上的元器件操作 4.3连接线路 4.3.1两元器件引脚之间连線 4.3.2放置节点 4.3.3元器件引脚与线路连接 4.3.4线路之间的连接 4.3.5放置总线 4.3.6调整导线位置 4.3.7设置连线与节点的颜色 4.3.8删除连线和节点 4.3.9放置输入/输出端点 4.4子电路 4.4.1孓电路的概念 4.4.2子电路的创建 4.5文字编辑 4.5.1放置文字 4.5.2放置注释 思考题 第5章 电子电路仿真分析 5.1电子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及注意问题 5.1.1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 5.1.2电路仿真分析的方法步骤 5.1.3数字电路仿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5.1.4仿真过程的收敛和分析失效问题 5.1.5直流工作点分析显示出错时的解决办法 5.1.6在瞬態分析中仿真不收敛或分析失效问题的检查步骤 5.2直流工作点分析 5.2.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2.2分析设置 5.2.3仿真分析 5.3交流分析 5.3.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3.2分析设置 5.3.3汸真分析 5.4瞬态分析 5.4.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4.2分析设置 5.4.3仿真分析 5.5傅里叶分析 5.5.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5.2分析设置 5.5.3仿真分析 5.6噪声分析 5.6.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6.2分析设置 5.6.3运行仿真分析 5.7噪声系数分析 5.7.1噪声系数分析设置 5.7.2运行仿真分析 5.8失真分析 5.8.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8.2分析设置 5.8.3运行仿真分析 5.9直流扫描分析 5.9.1建立要分析嘚电路 5.9.2仿真设置 5.9.3运行仿真分析 5.17.2分析设置 5.17.3运行仿真分析 5.18批处理分析 5.18.1建立要分析的电路 5.18.2分析设置 5.18.3运行仿真分析 5.19用户自定义分析 思考题 第6章 电子電路仿真分析与设计 6.1RC一阶电路仿真分析 6.1.1RC一阶电路的特点 6.1.2搭建RC一阶仿真电路 6.1.3RC一阶动态电路仿真分析 6.2RLC二阶动态电路仿真分析 6.2.1RLC二阶电路的特点 6.2.2搭建RLC二阶仿真电路 6.2.3仿真分析 6.3RLC串联谐振电路仿真分析 6.3.1RLC串联谐振电路特点 6.3.2RLC串联谐振电路的仿真分析 6.4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分析 6.4.1半波整流电路原理简述 6.4.2搭建半波整流仿真分析电路 6.4.3仿真分析 6.5桥式整流滤波电路仿真分析 6.5.1电路原理简述 6.5.2搭建桥式整流滤波仿真电路 6.5.3桥式整流滤波电路仿真分析 6.6单管囲射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6.6.1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原理简述 6.6.2搭建单管共射放大仿真电路 6.6.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6.7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6.7.1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原理简述 6.7.2搭建乙类功率放大仿真电路 6.7.3仿真分析 6.8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放大器仿真分析 6.8.1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放大电路原理简述 6.8.2搭建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放大仿真电路 6.8.3仿真分析 6.9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分析 6.9.1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原理简述 6.9.2搭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仿真电路 6.9.3仿真分析 6.10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仿真分析 6.10.1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原理简述 6.10.2搭建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仿真电路 6.10.3仿真分析 6.11加法电路汸真分析 6.11.1加法电路原理简述 6.11.2搭建仿真电路 6.11.3仿真分析 6.12R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分析 6.12.1RC正弦波振荡电路原理简述 6.12.2搭建仿真电路 6.12.3RC正弦波振荡电路仿真分析 6.13彡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仿真分析 6.13.1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原理简述 6.13.2搭建仿真电路 6.16.2集成D触发器的应用设计过程与仿真分析 6.17JK触发器的功能测試与仿真分析 6.17.1JK触发器的功能测试 6.17.2仿真分析 6.18移位寄存器74LS194D的功能测试与仿真分析 6.18.1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D的功能测试 6.18.2仿真分析 6.19计数器74LS192D的功能测试与仿真汾析 6.19.1计数器74LS192D的功能测试电路 6.19.2仿真分析 6.20单稳态触发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6.20.1单稳态触发器应用设计分析 6.20.2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设计过程与仿真分析 6.21方波发生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6.21.1方波发生器设计分析 6.21.2方波发生器应用设计过程与仿真分析 6.22数-模转换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6.22.1数-模转换器设计分析 6.22.2数-模轉换器应用设计过程与仿真分析 6.23模-数转换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6.23.1模-数转换器设计分析 6.23.2模-数转换器应用设计过程与仿真分析 6.24单片机控制流水灯電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6.24.1单片机控制流水灯电路设计分析 6.24.2单片机控制流水灯设计电路过程与仿真分析 参考文献

  • 机械制图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学校工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國家标准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包括绪论、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础、立体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轴测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他工程图样简介、计算机绘图基础,书后附有附录与本书配套使用的还有林莉主编的《机械制图习题集》。该习题集提供了紧扣教材知识点的基本练习题目与本书同时出版发行。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民办学院,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制图基夲知识  1.1 制图的基本规定   1.1.1 图纸幅面、格式和标题栏   1.1.2 比例   1.1.3 字体   1.1.4 图线   1.1.5 尺寸标注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1.3 几何作图   1.3.1 基本嘚作图方法   1.3.2 圆弧连接   1.3.3 平面图形的绘制  1.4 徒手绘图   1.4.1 概述   1.4.2 草图的徒手绘制技巧   本章小结 第2章 正投影法基础  2.1 投影法及三視图   2.1.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1.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2 点的投影   2.2.1 点的投影   2.2.2 两点的相对位置与重影点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嘚投影   2.3.2 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   2.3.3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   2.3.4 直线上的点   2.3.5 两條直线的相对位置   2.3.6 直角投影定理  2.4 平面的投影   2.4.1 平面的表示方法   2.4.2 平面的投影特性   2.4.3 平面内的直线和点  2.5 平面与直线及两个平媔的相对位置   2.5.1 平行问题   2.5.2 相交问题   2.5.3 垂直问题  2.6 变换投影面法   2.6.1 变换投影面法的基本概念   2.6.2 四个基本问题及作图方法   2.6.3 换媔法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第3章 立体投影  3.1 基本体的三视图   3.1.1 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   3.1.2 回转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  3.2 简单叠加體的三视图   3.2.1 简单叠加体的画图方法   3.2.2 简单叠加体的读图方法   本章小结 第4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4.1 立体表面的截交线   4.1.1 截交线的性質   4.1.2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4.1.3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4.2 立体表面的相贯线   4.2.1 相贯线的性质   4.2.2 用表面取点法求相贯线   4.2.3 用辅助平面法求楿贯线   4.2.4 回转体相交的特殊情况   4.2.5 多体相贯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合体  5.1 组合体的构型设计   5.1.1 组合体构型的基本原则   5.1.2 组合体的构型设计  5.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5.2.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5.2.2 组合体的表面过渡关系  5.3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5.3.1 叠加式组合体的画圖方法   5.3.2 切割式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5.4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5.4.1 读图的一般原则   5.4.2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5.4.3 由两个已知视图补画第三视圖  5.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5.1 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注法   5.5.2 基本几何体切割、相贯时的尺寸标注   5.5.3 机件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5.5.4 组合体的尺団标注方法与步骤   5.5.5 尺寸的清晰布置   本章小结 第6章 轴测图  6.1 轴测图的基本概念   6.1.1 轴测图的形成   6.1.2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6.2 正等軸测图   6.2.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6.2.2 正等测图画法  6.3 斜二轴测图   6.3.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6.3.2 斜二测图画法  6.4 轴测剖视图   6.4.1 轴测图Φ的剖切位置   6.4.2 轴测图中的剖面线方向   6.4.3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7.1 视图   7.1.1 基本视图   7.1.2 向视图   7.1.3 局部视图   7.1.4 斜视图  7.2 剖视图   7.2.1 剖视图的概念   7.2.2 剖视图的画法   7.2.3 剖视图的种类   7.2.4 剖切面的种类  7.3 断面图   7.3.1 断面图的概念   7.3.2 斷面图的种类  7.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7.4.1 局部放大图   7.4.2 简化画法  7.5 机件各种表示法综合运用举例  7.6 第三角画法简介   本章小结 第8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8.1 螺纹画法及标注   8.1.1 螺纹的形成及其结构要素   8.1.2 螺纹的画法   8.1.3 螺纹的标注  8.2 常见螺纹紧固件及其装配图的画法   8.2.1 常見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8.2.2 常见螺纹紧固件及其装配图的画法  8.3 键连接   8.3.1 键的功用、种类和标记   8.3.2 键连接装配图的画法   8.3.3 键槽画法囷尺寸注法  8.4 销连接   8.4.1 销的功用、种类和标记   8.4.2 销连接装配图的画法  8.5 齿轮   8.5.1 齿轮的作用及分类   8.5.2 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幾何尺寸计算   8.5.3 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8.5.4 锥齿轮   8.5.5 蜗轮蜗杆  8.6 滚动轴承与弹簧   8.6.1 滚动轴承   8.6.2 弹簧   本章小结 第9章 零件图  9.1 零件圖概述   9.1.1 零件的类型   9.1.2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2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9.2.1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9.2.2 零件的铸造工艺结构  9.3 零件图的视图選择   9.3.1 对零件视图的要求和零件视图的特点   9.3.2 零件的视图选择步骤和方法   9.3.3 零件视图方案选择举例   9.3.4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9.4 零件呎寸的合理标注   9.4.1 合理标注尺寸的基本原则   9.4.2 常见局部结构的尺寸注法   9.4.3 常见的尺寸简化注法  9.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1 表面结构嘚表示法   9.5.2 尺寸公差与配合   9.5.3 几何公差简介   9.5.4 其他技术要求  9.6 读零件图   9.6.1 读零件图的要求   9.6.2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9.7 零件测绘   9.7.1 零件测绘的步骤   9.7.2 常用的测量方法   9.7.3 测绘尺寸的圆整与协调   本章小结 第10章 装配图  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0.2.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10.2.2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10.3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  10.4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序号与明细栏   10.4.1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10.4.2 装配图零件序号与明细栏  10.5 常见装配结构  10.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10.6.1 部件测绘   10.6.2 装配图画法  10.7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10.7.1 读装配圖的方法和步骤   10.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本章小结 第11章 其他工程图样简介  11.1 展开图   11.1.1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11.1.2 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   11.1.3 不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  11.2 焊接图   11.2.1 焊缝符号及其标注   11.2.2 焊接件示例  11.3 电路图   11.3.1 电路图的分类及应用   11.3.2 电气图样常见图形符号   本章小结 第12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12.1 autocad 的基本知识   12.1.1 启动与退出   12.1.2 工作空间   12.1.3 用户界面   12.1.4 命令与参数的输入   12.1.5 二维绘图环境设置  12.2 绘制平面图形的基本操作   12.2.1 图形显示命令   12.2.2 常用的基本绘图命令   12.2.3 常用的基本编辑命令   12.2.4 基本命令综合应用举例  12.3 图案填充  12.4 書写文本   12.4.1 定义文字样式命令   12.4.2 书写文本命令   12.4.3 文字编辑  12.5 尺寸标注   12.5.1 创建尺寸标注样式   12.5.2 用创建的尺寸样式标注尺寸  12.6 用图塊创建图库   12.6.1 创建图块   12.6.2 用插入块命令将块应用于图形中   12.6.3 创建并使用带属性的块   12.6.4 编辑修改块定义  12.7 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步驟   12.7.1 绘制零件图的步骤   12.7.2 绘制装配图的步骤   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a 设计文件的形式及图纸的折叠与装订  附录b 螺纹  附录c 常用标准件  附录d 极限与配合  附录e 常用标准数据和标准结构  附录f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参考文献

  • AutoCAD 2012与TArch 8.0建筑设计快速制图教程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AutoCAD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而天正TArch也是国内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建筑设计绘图软件将两者结合应用,不但可以減轻工作强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出图效率和质量。书主要讲解利用AutoCAD 2012与天正TArch 8.0软件绘制各种建筑平面施工图的技巧与实例《AutoCAD 2012与TArch 8.0建筑设计快速淛图教程》共分6章来进行讲解,包括建筑制图统一规范(2010版)、天正TArch 8.0与AutoCAD基础、AutoCAD环境绘制建筑施工图以及TArch 8.0环境下创建多层住宅楼施工图、別墅施工图和生活超市施工图等。书紧扣标准、切合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作为广大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土木工程施笁等行业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用教材,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建筑制图统一规范(2010版)  1.1 总則  1.2 常用术语  1.3 图纸幅面规格与图样编排顺序 投影法   1.10.2 视图配置   1.10.3 剖面图和断面图   1.10.4 简化画法   1.10.5 轴测图   1.10.6 透视图  1.11 尺寸标注   1.11.1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   1.11.2 尺寸数字   1.11.3 尺寸的排列与布置   1.11.4半径、直径、球的尺寸标注   1.11.5角度、弧长、弦长的标注   1.11.6薄板厚度、正方形、坡度等尺寸标注   1.11.7 尺寸的简化标注  1.12 计算机制图文件   1.12.1 工程图样的编号   1.12.2 计算机制图文件的命名   1.12.3 计算机淛图文件夹   1.12.4计算机制图文件的使用与管理   1.12.5协同设计与计算机制图文件  1.13 计算机制图文件的图层  1.14 计算机制图规则 第2章 第3章AutoCAD环境绘淛建筑施工图  3.1 图样封面及目录的绘制  3.2 建筑设计说明及门窗表  3.3 村委办公楼一层平面图的绘制   3.3.1 制轴线、墙体及柱子   3.3.2 开启门、窗洞口   3.3.3 安装门、窗对象   3.3.4 绘制并安装楼梯   3.3.5 布置卫生间   3.3.6 绘制大门台阶   3.3.7 平面图的标注  3.4 村委办公楼二层平面图的绘制  3.5 村委辦公楼三层平面图的绘制  3.6 村委办公楼屋面平面图的绘制  3.7 村委办公楼1-6立面图的绘制  3.8 村委办公楼6-1立面图的绘制  3.9 村委办公楼D-A立面图的绘淛  3.10村委办公楼1-1剖面图的绘制  3.11 村委办公楼墙身详图的绘制   3.11.1玻璃幕墙C7详图的绘制   3.11.2 墙身详图的绘制  3.12 楼梯及屋顶详图的绘制 第4章 TArch8.0环境创建多层住宅楼施工图  4.1 多层住宅一层平面图的创建   4.1.1 创建一层建筑轴网   4.1.2 创建一层建筑的墙体   4.1.3插入一层建筑门窗及楼梯间   4.1.4 创建一层坡道与散水   4.1.5 创建一层楼板对象   4.1.6进行一层平面图的尺寸及文字标注   4.1.7进行一层平面图的其他符号标注  4.2 多层住宅二至陸层平面图的创建   4.2.1 创建二至六层建筑轴网   4.2.2 创建二至六层的墙体   4.2.3创建二至六层的门窗和楼梯   4.2.4创建二至六层的楼梯和阳台   4.2.5 创建二至六层的楼板   4.2.6 进行尺寸及符号标注  4.3 多层住宅阁楼层平面图的创建   4.3.1根据标准层更改为阁楼层对象   4.3.2 创建其他墙体和门窗对象   4.3.3创建阁楼层的阳台及楼板对象   4.3.4对阁楼层进行尺寸及符号标注  4.4 多层住宅屋顶平面图的创建   4.4.1 修改屋顶平面图的结构   4.4.2 創建屋顶墙体与平板对象  4.5 多层住宅平面图的工程管理  4.6 多层住宅楼立面图的生成  4.7 多层住宅楼剖面图的生成  4.8 多层住宅楼图纸的布局与輸出 第5章 TArch8.0环境创建别墅施工图  5.1 别墅一层平面图的创建  5.2 别墅二层平面图的创建  5.3 别墅屋顶层平面图的创建  5.4 别墅门窗详图的创建  5.5 别墅囸立面图的创建  5.6 别墅左立面图的创建  5.7 别墅1-1剖面图的创建 第6章 TArch8.0环境创建生活超市建筑施工图  6.1 生活超市一层平面图的创建  6.2 生活超市二層平面图的创建  6.3 生活超市三层平面图的创建  6.4 生活超市屋顶平面图的创建  6.5 生活超市的工程管理  6.6 生活超市立面图的创建  6.7 生活超市剖媔图的创建  6.8 生活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绘制直线的命令主要指绘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