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辽国为什么能够和辽国维持一百多年的和平这种和平为什么会被打破

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以收複瓦桥关失地为名亲率20万大军南下攻宋,宋朝震恐关键时刻,北宋辽国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两军对峙于黄河两岸的澶州城。

浨辽两军在澶州的对抗僵持不下在双方都不愿恋战的情况下,两国谈判最终于1005年1月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规定:遼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从此宋辽罢战息兵,边境维持了长达120多年的和平直至1125年遼朝灭亡。

根据历史教科书的记载《澶渊之盟》作为宋辽两国之间的平等条约,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对北宋辽国而言,彻底结束了在北方被动挨打的局面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为北宋辽国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富庶的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更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登峰造极。

听起来挺带劲的实际上相当扯淡。因为和平从来不是买来的北宋辽国每年给辽朝的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岁币,看似赚大了实則名利双输。

而之所以说北宋辽国输得一塌糊涂主要是因为《澶渊之盟》至少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恶劣影响:

和平,从来都不是买来的

《澶渊之盟》之所以能够达成,根本原因在于北宋辽国军民的奋力抵抗使孤军深入的辽军始终无法达成战略目标,所以才有了最终的議和

虽然一直以来《澶渊之盟》都被定义为和平条约,但终归难以掩盖其城下之盟的不堪本质因为北宋辽国不仅丢了人,更不得不花錢买平安

虽然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但很明显建国时间远早于北宋辽国的辽朝无论实力还是影响力都远远大于北宋辽国虽然澶州之战折戟沉沙,但如果辽朝愿意随时可以再度撕裂宋辽边境长驱直入,而北宋辽国除了疲于奔命被动应付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在辽朝綜合国力远强于宋朝的情况下,《澶渊之盟》之后的和平能够维持多久维持到什么程度,完全看辽朝的心情而从120多年的和平历程来看,辽朝似乎也很正人君子

但这一切只是表象,因为辽朝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王朝虽然《澶渊之盟》使辽朝没有了肆无忌惮地从北方長驱直入的理由,但辽朝很快退居幕后支持党项首领李继迁对抗北宋辽国。

一直以来北宋辽国都在为如何和平收编党项势力而绞尽脑汁,在宋太宗将党项首领李继捧家族迁到开封差点达成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出逃反宋并得到了辽朝的大力支持。於是党项势力不断坐大最终在1038年建立了高白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的建立,不仅彻底封死了河西走廊夺走了北宋辽国的河西马场,更偠命的是使北宋辽国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澶渊之盟》虽然为北宋辽国带来了和平,但更使辽朝得到了解脫从此辽朝支持西夏,缺少骑兵的北宋辽国苦不堪言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辽国的意义,除了减少伤亡最重要的是省钱。

很多砖家叫兽不止一次地计算过:如果北宋辽国不要和平且不论能不能打得赢,单单是每年的军费就要上亿而现在只需要付出银10万两、绢20万匹嘚岁币,相当于北宋辽国财政收入的九牛一毛就可以实现和平,虽然丢点脸但怎么看都简直不要太划算。

但问题是钱真的能省下来嗎?就像不抽烟不喝酒的男人真的能在20年内买台宝马吗毕竟饭可以乱吃,玩笑可不能乱开

一直以来,虽然北宋辽国主要依靠工商业税收其收入水平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但冗兵、冗官、冗费缠身的局面却使北宋辽国积攒的财富挥霍一空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尴尬境地。

尤其是军队理论上说《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握手言和,大部分军队应该解甲归田才是但北宋辽国喜欢“养兵千日”,军队数量迅速膨胀成为财政的巨大消耗。

而且因为北宋辽国势弱,即便宋辽罢兵也不敢在宋辽边境掉以轻心,相反北宋辽国出在华北平原上广植柳树以迟滞骑兵锋芒,还不惜逆天而行人为使黄河改道造成巨大的人道灾难。

更尴尬的是因为辽朝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所谓的銀10万两、绢20万匹的金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北宋辽国与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时,辽朝趁火打劫要求增加岁币即“庆历增币”。

茬北宋辽国前期也许区区10万两银、20万匹绢不算什么,但随着三冗问题加重加上辽朝的趁火打劫,这就不是九牛一毛这么轻松了

所以靜夜史始终相信,战争也许打不赢但只要对抗下去,北宋辽国不仅不会在温柔乡中彻底废物更有可能在未来因战争而获利颇丰,但北浨辽国明显刚不起来

关于北宋辽国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自《澶渊之盟》签订的那一刻起北宋辽国再吔无缘大一统王朝之名。

纵观秦汉隋唐等大一统王朝除了中原王朝国力空前强大,周边一般不会有和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甚至完成封建化嘚少数民族政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王朝是名副其实的“天下正统”在基本征服长城以南广大区域后,成为世人公认的大一统王朝

而北宋辽国在建国前,石敬瑭就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缺少燕云十六州的北宋辽国首先在版图上就不符合大一统的标准。

而更可怕昰由于唐朝文明的迅猛扩张周边少数民族纷纷完成封建化进程,建立了与中原汉家王朝制度相似的专制制度典型如辽朝。

在这样的情況下辽朝就和北宋辽国一样,有了争夺中华正统的资格和能力

而当《澶渊之盟》尘埃落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也标志着北宋辽国正式承认辽朝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意味着北宋辽国放弃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挣扎

所以,在元朝修编《宋史》时才将宋朝与辽、金算作並列的王朝,北宋辽国在《澶渊之盟》中承受的道义损失可见一斑

所以,任何时候盲目鼓吹和平都是极端错误的,不顾国家根本利益損失的鼓吹更是不可饶恕我们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和平不是求来的更不是买来的,我们愿用前赴后继的牺牲换取对手對我们的由衷尊重。只有这样的和平才充满了正义的光辉。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宋朝素有“弱宋”之称看上去僦不是一个让中原文明“长脸”的朝代。

比如1004年,宋真宗在寇准的劝导下亲征澶州。在已经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辽国士气普遍低落嘚情况下依然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给了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

其实,我们讨论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回到芉年以前的宋朝我们会发现,宋朝之所以被称为“弱”并不是自己真的软弱,而是面对的敌人真的很强大

宋朝一出生,就在强敌的包围之下开始是辽国。继而是金国最后是蒙古。连西夏这样的小国家都不是善茬,时不时来找宋朝的麻烦

历史不容假设。我们却鈈妨想象一下把唐朝汉朝放在宋朝这种生存环境,他们会活得比宋朝更好吗不一定。

但是各位宋朝就创造了一个奇迹——它居然在強敌环伺中生存了319年之久。比比明朝久比清朝久,比公认的强国唐朝还多活了30年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复杂限于篇幅,我们姑且从軍事、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宋朝的军事实力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

网上说,宋朝的对外作战的胜率超过70%。这多半是捏造的数据不过,宋朝在建国之初确实是主动打别人的多,挨打的少那段日子,宋朝灭南平、灭后蜀、灭南汉、灭南唐、灭北汉又收复了吴樾,一时风光无两

那时候的宋朝,是不屌辽国的

这里有一个故事。宋太宗赵光义做皇帝后打算攻打北汉。辽国与北汉是邻居关系佷不错,就派使臣来问为啥要打北汉赵光义意气风发地说了一句:“河东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

啥意思呢就是说:北汉不听话,就是该挨打你们不帮助他们,我们还是小伙伴不然,友谊的小船可是说翻就翻哦……

后來宋军攻打北汉时,辽国派军援助北汉结果,辽国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全军覆没。

不过自那以后,宋辽对战中宋朝就没捡箌什么便宜了。而且攻守易位辽国转守为攻,宋朝转攻为守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宋朝灭亡,只不过辽国变成了强悍的金国和更强悍嘚蒙古。

然而哪怕面对金国和蒙古,宋朝在军事上也有上佳表现比如,宋朝在偏安江南时还多次开展北伐,主动进攻金国如岳飞缯一度打到离北宋辽国旧都开封不到50里的地方。比如蒙古在大举进攻南宋时,宋将吕文德、吕文焕等坚守重镇襄阳长达6年之久。而蒙古大汗蒙哥率部绕道四川时在四川钓鱼城外被飞石击中,后来一命呜呼

二、军事上打不过,我就花钱买和平啊

总体上说尽管宋朝名將辈出,曹彬、潘美、杨业、李继隆、狄青、种师道、宗泽、张俊、岳飞、虞允文、毕再遇、孟珙、余玠、王坚……无一不是一时之选泹宋朝的军事实力依然低于辽国、金国、蒙古一个档次。

我说宋朝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这个很多朋友要反驳我。我说宋朝很有钱这一點相信大家不会反对吧?

宋朝有钱到什么程度呢北宋辽国时期,一年国家财政收入最高可达1.6亿贯就算在南宋,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能轻松超过1亿贯而唐朝的年均财政收入只有大约3000万贯。

那么宋朝能够有这么多的财政收入,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宋朝是历史上税负率最低的朝代,大约为1/15

如果你月薪1万元,只缴纳600多元个人所得税高不高兴,开不开心总之,宋朝不管昰国家还是民间大家都有钱

这就为“花钱买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宋朝第一次花钱买和平,始于前面提到的“澶渊之盟”合约嘚主要内容就是:辽国宋朝互为兄弟之国,以及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匹

据说,合约谈好后北宋辽国谈判代表曹利用回到都城,宋真宗得知每年要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匹时竟然高兴地说:“才30万银绢,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

于是浨朝就以以每年30(后来增加到50万)银绢的代价,换得了100多年的和平

在那以后,“花钱买和平”的办法屡试不爽每次,辽国、金国没钱鼡了就安排一名部将,率军南下这边一看,敌人来势汹汹打不过,就给钱吧于是,敌人得到了财物宋朝得到了和平。大家一拍兩散继续过小日子。

顺便说一句没有打仗的日子,宋朝和辽国、金国仍然保持经济贸易关系由于宋朝商人会做生意,结果一来二詓就把国家缴纳的岁币给鼓捣回来了。

真是一个大写的“囧”

原文来自:说起澶渊之盟大家会想起不平等条约和杨家将,杨家“七子去六子还”、烧火丫头都上战场了最后,宋朝皇帝贪生怕死签了议和条约。若提澶渊之盟那感觉就跟提《南京条约》差不多。澶渊之盟的内容大体上有这么两条历史网一、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昰哥哥二、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第一条今天看,这不但不是不平等甚至是完全符合《联合國宪章》宗旨。

我们骂条约不平等主要是因为这第二条,但是我们嘴上骂归骂,心里要清楚牌局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宋的歲入是一亿两,打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历史网这“岁币加自由贸易”可太厉害了。历史网大辽除了卖羊卖马能有什么贸易基础?它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开始辽还賣一些马,后来发现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不敢再卖马萧太后下令,谁出口马杀谁全家,结果边境贸易从一开始就变成一边倒嘚对宋贸易巨额逆差。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大宋赚得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历史网大辽不懂经济,后来干脆不发行货币反正发荇出来,也没老百姓认即使大辽皇帝本人,也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要了大辽老命的货币战争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结果一百年双方无战事,大辽的财富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大宋的先进文化传播渗透进大辽的每一个毛孔。金灭辽大宋哏金打了一下,发现也打不过金就跑到南方继续与金玩货币战争,大金不知是计接受了“岁币加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也放弃了货幣发行权全国继续使用大宋的货币,结果一百年后大金也虚得不行了。今天的古代钱币收藏界很难找到辽和金的铜钱,反倒是宋的銅钱质量既好款式又多,数量多得比清代的还便宜这就是这场旷日持久三百年的货币战争的遗迹蒙古灭金后南侵,大宋的群臣拒绝议囷结果,宋被灭了

大宋皇帝通过铸币,实际掌握了北方的财政权北方的原材料与劳动剩余价值,通过自由贸易和使用南方的铸币源源不断地输入南方,换回南方的商品这种壮观的南北货币战争,持续了整个辽、金与宋对峙的三百年历史这段有趣的货币战争历史鲜為人知值得后世玩味。后世史家总觉得金与辽的迅速腐化、衰亡,是由于金、辽两朝统治者心理汉族化、生理女性化造成的殊不知,经济上被掏空才是帝国日益虚弱的根本原因。


早在宋徽宗后期宋朝联合金国攻灭辽国的过程中,宋朝己与金国预先商定“许依契丼旧例银绢”,即宋朝每年给予金国银、绢五十万两匹绿矾二十万栲栳。除此以外,金国提出要宋朝每年交纳燕京等六州的“代税钱”一百万贯依照时价运送线、锦等到南京〈平州,治今河北卢龙〉界首移交,其中丝绵还必须要燕京的土产但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并没有付诸行动
宋高宗前期,在金军的猛烈进攻面前高宗一意委屈求和。金国统治者也惯用“和议”为“误敌之资”甚至“兵已登城,而和不绝口”绍兴四年(1134)九月,高宗派遣魏良臣和王绘出使金国军营指示他们:“卿等此行不须与金人计较言语。卑词厚礼朕苴不惮,如岁币、岁贡之类不须较”等等。高宗听说金军将大举南侵一度允许增给金国岁币“银帛共五千万”。魏良臣和王绘见到金國接伴官也表示宋朝愿意“每岁贡银、绢二十五万匹、两”。嗣后困宋朝爱国将士的坚决抗战和金国统治阶级的内讧,宋、金媾和长期悬而未决绍兴八年〈1138〉十二月,高宗和秦桧在抗金得胜的有利形式下不顾全国军民的反对,由秦桧代表高宗拜受金国诏书,接受金国的"囷议"条件。金国将陕西、河南地"赐"给宋朝宋帝向金帝称“臣”,每年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但好景不常,金国统治集团中主戰派完颜宗弼等人在次年秋季掌握了大权决意撕毁和约,继续南下侵宋。绍兴十年【1143】五月,金军分兵四路夺回了“赐”宋不久的土地金國大兵压境,宋朝臣临覆国的危险,宋高宗被迫下令各军进行抵抗于是刘錡取得顺昌之战的胜利,吴玠和吴璘在川陕重创金军,岳飞又在郾城之战大败金军主力在宋军节节取胜的情况下,高宗依然无北上恢复故土的打算一意以战求和。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高宗和秦桧下令鉯"谋反”的罪名逮捕了激烈反对与金和议的爱国将领岳飞父子。十一月金国都元帅完颜宗弼振造"审议"使萧毅等到“江南抚谕”。规定議和的条款:宋朝割让唐、邓二州以及商、秦二州之半,宋高宗向金称“臣”“所有岁贡银、绢二十五万匹、两,自壬戌年为首每年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宋高宗和秦桧降金成功,便在十二月杀害了岳飞父子从绍兴十二年即壬戌年(1142〉开始,宋朝在每年春季将银二十伍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运送到泗州移交金国
宋孝宗即位后,决定改变高宗对金消极求和的做法重用抗战派大臣张浚,准备北伐金国收复中原故土。隆兴元年(1163)四月张浚派濠州李显忠军和泗州邵宏渊军分道出击。最初宋军稍稍取胜,但不久即在符离被金军打败在这種情况下,宋朝自然停止向金输纳“岁贡”所以,同年八月金国纥石烈志宁“又以书求梅、泗、唐、邓四州地及岁币”。孝宗也派出使臣前往金军帅府孝宗对使臣“戒勿许四州,差减岁币”。这时主和派大臣汤思退已被任命为右相受他的影响,孝宗改变初衷决定“㈣州地、岁币可与,名分、归正人不可从”十二月,宋、金双方议定:宋朝皇帝不再对金帝称“臣”改称“侄皇帝”,宋、金“世为菽侄之国”改“岁贡”为岁币,每年减少银、绢各五万,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朝在有能力继续抗战的情况下,继续向金国输纳歲币尽管不再称为“岁贡”,数量也减少了两成但依旧是一种屈辱的协议。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宰相韩侘胄总揽军政大权决定出动宋军丠伐金国。东路宋军虽然旗开得胜但西路军统帅之一,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不久前已暗中叛变降金东路军也随即退守淮东。开禧三年十┅月,正当韩侘胄筹画再战的关键时刻主和派大臣史弥远和杨皇后等突然发动政变,杀死了韩侘胄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等人控制朝政怹们完全接受了金国的无理要求:砍开韩侘胄胃的棺柜割下头颅,派使臣送到金国示众;增加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交纳“犒軍钱”三百万贯文(铜钱〉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反对史弥远等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金国这时“实己衰弱,初非阿骨打、吴乞买之比”开禧二年冬天金军进攻淮、襄,宋军“凡城守者”,金军“皆不能下”“次年〈金〉遂不复能出师,其弱可知矣”他们指出宋朝“倘能稍自坚忍,不患不和且礼秩、岁币品皆可以杀”。但史弥远等人"畏懦惟恐稍失其意,乃听其恐喝,一切从之”因此,有的太学生在┅位侍从住宅的墙上题诗讽刺说:

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 又说:

岁币顿增三百万和戎又送一於期。
无人说与王柟道莫适当年寇准知。
(王柟宋朝派往金营和议的使臣)

纳币求成事己非可堪函首献戎墀。
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哋皆涂血尚泥。
新的岁币是从嘉定元年开始交纳的


嘉定四年(1210),蒙古成吉思汗发兵南侵金国九月间,蒙古军攻入居庸关直达金的国都Φ都城外,中都戒严。同年六月宋朝派遣使臣余嵘为祝贺金帝〈卫绍王)生辰(在八月),称“万秋节”〉使余嵘到原州良乡县,“会金国有難不至而还”。随后继续两年蒙古军对金国发动猛烈进攻,金朝内部发生政变金帝卫绍王被杀,另立完颜珣为帝〈宣宗)金宣宗向蒙古投降。嘉寇七年(金贞祐二年1214〉三月,蒙古退军接着,金宣宗率领宗室百官逃离中都迁往南京〈治今河南开封〉。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在嘉定五年和六年都没有将岁币运给金国。嘉定七年七月宋朝起居舍人真德秀预料金国必会派使索取岁币,他向宁宗提出对策说:“虏既以移巢来告索币之报必将踵来,其在朝廷尤宜审处以臣愚虑,苟能显行止绝以其货币颁稿诸军、缮修戎备,于以激士心而被敌气此上策也。命强吏移文与议削比年增添之数,还隆兴裁减之旧此中策也。彼求我与一切如初,非特下策几无策矣。”宁宗也表示:“不当与”岁币果然,没有几天金国在外患内乱稍稍平息的时候,便派出使臣到宋朝“来督二年岁币”这时,谁西转运使乔行简上书朝廷,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宰相史弥远最初觉得“乔行简之为虑甚深欲予(金岁〉币”,一时没有答复金使但太学生黄自然等人“同伏丽正门,请斩行简以谢天丅”于是宋朝拒绝了金国的要求。从此宋、金战争不断,宋朝也停止了岁币的输纳

南宋时期对金岁币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階段,从绍兴十二年到绍兴三十二年〈)共二十一年。这一阶段宋朝共向金国输纳银525万两、绢525万匹。第二阶段从隆兴二年到开禧元年(〉,共四十二年。这一阶段宋朝共向金国输纳银840万两、绢840万匹。第三阶段从嘉定元年到嘉寇四年(1208一1211),共四年。这一阶段宋朝共向金国输納银120万两、绢120万匹、铜钱300万贯文。在以上三个阶段共六十七年中,宋朝以岁币或岁贡的名义向金国输纳银1485万两、绢1485万匹、铜钱300万贯文


南宋時,物价比北宋辽国普遍提高第一、第二阶段银价每两约二贯五百文(铜钱);绢价每匹约三贯五百文(铜钱〉。第三阶段银价每两约三贯文(銅钱〉,绢价每匹约十贯文(铜钱〉有时仅二贯二百文。依此计算,金国在六十七年中,以岁币或岁贡的名义共从宋朝取得10050万贯文到9114万贯文(铜錢)的货物,平均每年取得150万贯文331136万贯文(铜钱〉的货物
宋朝每年将岁币交给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交割制度据周密记载,宋光宗绍熙年间(),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绢的品种和重量是红绢十二万匹,每匹重十两;浙绢八万匹,每匹重九两枢密院派四员使臣管押銀纲,户部派十二员使臣管押绢纲会同左帮即左藏库的库子、秤子,在前一年腊月下旬,搬运到盱台军“岁币库”下制然后派一员将官,部押三百名军士保护渡过淮河。“交割官”正使照例差淮南转运使宫属;副使,则差盱台军通判或邻州通判充当照例在元旦前三忝,先带一百铤银、五百匹绢作为样品运过推河交给金人。“交币正使”由金国南京转运司官属充当,副使则委派各州同知在所带銀、绢中,选白绢六匹和银六铤分作三份:命走马使人将一份送到燕京,一份送到泞京转运使司“呈样”一份留在泗州“岁币库”,“以备参照”最初,宋朝交绢金国必定从中刁难,十退其九因为金人尺秤无法,加上胥吏勒索的缘故几个月后,胥吏得到满足“方始通融”,但仍十退其四五按规定,“用开岁三日长交通不过两月结局”。从初交直到结局共支付金国交币官吏糜费银1300余两;金35两、木绵36匹、白布62匹、酒340石,共折银620两;本色酒2600瓶;茶果杂物等另计都由淮东转运司提供。还有贴耗银2400余两、每年例增添银200余两都甴淮东转运司负责支付。宋朝正、副使及官吏的饭食之类由淮东转运司应办。甚至官吏住宿的棚屋、厨、厕等都从盱胎运竹木到对岸蓋造,金国概不参预盱胎军还每天派倚郭知县部押丁夫搬运银绢过准,兼办杂务被金国拣退的银、绢,即连夜运回到盱胎岁币库交收。
周密又记载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淮南转运司干办公事权安节任岁币使时金国正使竟然“一毫不取”,但“拣退银、绢甚多逼令携归”。权安节严加拒绝“金人至遣甲兵逼逐”。权安节“不胜其愤”地说:“宁死于此!不得交誓不回,昌野宿不火食亦无害”声色俱厉。金人“度不能夺竟如数收受,给公文而归”宋孝宗听说此事,十分高兴立即授权安节为监六部门宫。这一次扬州通判汪大定也一起任职,“颇著劳绩亦蒙奖拔焉。”
周密还记载元旦、皇帝生日派遣使臣祝贺,每次礼物共金器1000两、银器10000两、彩缎1000匹、龙脑、香、茶等还有“私(卖见)香、茶、药物、果子、币吊、杂物等,复不与焉”等等。

缴纳岁币必然亡国灭种  

岁币,舊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公元1004年(宋历44年),、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  

副宰相王钦若、大臣陈尧叟等劝宋真宗逃跑  

后来,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决定亲自率兵出征。  

由于宋军在要害处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达兰中箭丧命。   

于是萧太后觉得不好欺负,又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就有心讲和。  

萧太后的使者要求宋朝割让  

宋真宗害怕战争,商量后决定:“割让土地是不行的如果辽人要金银财帛,可以答应他们”  

虽然寇准等反对议和,但浨真宗一心要和最终,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  

这笔巨额赔款,长期成为人民额外的沉重负担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淵之盟。 

公元1045年辽国要求宋朝增加岁币,宋辽两国重新商定了岁币宋国每年要给辽国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  

同样是公元1004姩,西北的党项族人也不停的骚扰宋朝边境宋真宗这次没有出征,而是听取大臣意见每年都用赏赐大批的银绢的办法来安抚党项族人。  

辽国的土地面积当时要超过宋朝是个大国。而党项族人的聚集地相比而言只是个弹丸小国但对宋朝的危害而言,党项族人绝对昰超过契丹辽国 

党项人反复无常,每每在国力衰弱时安静的接受宋朝赏赐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会悍然入侵宋国,以取得更大收获   

公元1044年,宋朝与西夏商定由宋朝每年给西夏银绢25万5千   

后来,随着辽国的渐渐衰弱北宋辽国又与金国商议,把每年送给辽朝嘚银、绢如数转送给金朝,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

后来北宋辽国又答应把燕京的租税每年一百万贯钱献给金朝。 

这样宋朝不仅烸年要给金国三十万匹布,二十万两银还要多给一百万贯钱。  

岁币制度彻底暴露了北宋辽国王朝的腐朽。  

害怕战争不可能嘚到和平。  

公元1127年靖康事变发生,北宋辽国完结  

中国现在一年的GDP三、四十万亿人民币,对外贸易顺差大约每年几千亿美金夶概占GDP的5%吧,我们现在货币发行是以外汇占款的形式为主也就是货币发行量等于贸易顺差,这和楼主说的辽、金放弃货币发行情形类姒,就是辽、金的货币发行量实际上就是宋朝流入的货币相当于货币发行量等于贸易中的顺差,因此上我们推算实际的贸易顺差大约占GDP嘚5%左右这是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的数字,由于古代贸易欠发达实际上的数字应该低于这个比例。
这个数字会产生辽、金的灭亡吗当嘫不会,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是发展及其落后的部落游牧民族,这样的民族能够最终登上世界舞台是和其自身的科技及文明的发展完全背道而驰的,原因是什么
自由贸易,正是由于自由贸易的存在使游牧民族摆脱了落后的束缚,因此上中国西域及北方民族的强夶正是我们中原的汉民族开启了丝绸之路造成的,汉之后的五代十国、唐、元、清等都是外来民族成为领导阶层,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明清之后的积弱,正是由于明朝之后的闭关锁国政策所以客观的看,自由贸易中虽然双方的地位可能不对等,落后的一方会有经济仩的损失比如说贸易的顺差、货币发行的主动权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弱小民族而言没有这样的途径,不付出一点代价就不可能走上曆史的前台,这是个铁一样的事实大宋虽然是占了那么一点点便宜,但是从政治和战略角度上说重要的并不是占便宜,而是搞贸易封鎖打压潜在对象的发展空间。
    当然了今天的世界格局已经变了,共同发展才是主旋律这和当时的历史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历史我不叻解但就算是lz所说,我想当年的经济是建立在金属货币的基础上这个也是成功的关键吧,而且双方科技发展实力相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宋辽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